CN101689576A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9576A CN101689576A CN200880023665A CN200880023665A CN101689576A CN 101689576 A CN101689576 A CN 101689576A CN 200880023665 A CN200880023665 A CN 200880023665A CN 200880023665 A CN200880023665 A CN 200880023665A CN 101689576 A CN101689576 A CN 1016895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ar cell
- resin adhesive
- wiring member
- mentioned
- resin b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23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00 charge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6 eutectic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18 Gallium arsen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9 Tef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62 Tef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9 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44 ethylene-ethyl 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07 heat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01 laminat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1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037 poly(vinyl butyr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tetrafluoro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FC(F)=C(F)F BFKJFAAPBSQJP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1/137—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10F71/1375—Apparatus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in a modul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90—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 H10F19/902—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90—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 H10F19/902—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906—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of the structur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7—Monocrystalline silicon PV cell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在包含于n个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夹着树脂粘合剂(12)地配置要连接到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排列方向的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配线件(11),并且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夹着树脂粘合剂(12)地配置要连接到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排列方向的另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配线件(11);工序(B),通过在树脂粘合剂(12)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树脂粘合剂(12)进行加热,将配线件(11)临时粘接在太阳能电池上;工序(C),通过交替地多次反复进行工序(A)和工序(B),将配线件(11)临时粘接在全部的n个太阳能电池上;和工序(D),通过将配线件(11)按压在树脂粘合剂(12)上,同时在树脂粘合剂(12)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树脂粘合剂(12)进行加热来使树脂粘合剂(12)固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由将配线件通过树脂粘合剂连接在多个太阳能电池上而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
背景技术
由于太阳能电池能够将清洁且无穷尽地供给的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所以太阳能电池作为新的能源被人们期待。
一般而言,每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输出为几W左右。于是,在作为住宅和楼房等的电源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能够使用通过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电连接来提高输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太阳能电池模块具备通过利用配线件将按照排列方向排列的n个太阳能电池相互电连接而形成的太阳能电池串。配线件通过将焊料涂敷在铜等低电阻体的周围而形成。
太阳能电池串通过分别在n个太阳能电池中反复进行以下工序来形成: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焊接要连接到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的配线件,并且在一个太阳能电池的背面上焊接要连接到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另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上的配线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2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里,由于配线件的线膨胀系数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基板的线膨胀系数大,所以焊接在太阳能电池上的配线件,在回到常温之际会收缩。结果,由于在太阳能电池的内部产生应力,所以太阳能电池发生翘曲。
于是,可以考虑使用在低于焊料的熔化温度的温度下固化的树脂粘合剂来将配线件粘合在太阳能电池上,由此减少配线件在回到常温之际的收缩程度。
但是,通常,使树脂粘合剂完全固化需要比焊接所需的时间长的时间。于是,如果利用上述那样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使用树脂粘合剂的太阳能电池串,则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时间增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短制造时间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该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受光面侧保护件和背面侧保护件之间具备由具有光入射的受光面和设置于上述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和将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的各个相互电连接的配线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该制造方法的要旨在于,包括:工序A,在包含于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受光面上,夹着热固化性的树脂粘合剂地配置要连接到与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上的上述配线件,并且在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背面上,夹着上述树脂粘合剂地配置要连接到与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另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上的上述配线件;工序B,通过在软化温度以上并且低于固化温度的温度下对上述树脂粘合剂进行加热,将上述配线件粘合在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上;工序C,通过交替地多次反复进行上述工序A和上述工序B,将上述配线件粘合在全部的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上;和工序D,通过将上述配线件按压在上述树脂粘合剂上,同时在上述树脂粘合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上述树脂粘合剂进行加热,使上述树脂粘合剂固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与多次反复使用树脂粘合剂来将配线件正式压接在一个太阳能电池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优选:在上述工序A中,上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上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背面上的部分、和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受光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优选:在上述工序A中,上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上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背面上的部分、和上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受光面上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优选:在上述工序A中,上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背面、和上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上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上述受光面上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特征中,优选:在上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各自的上述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形成有多根细线电极,在上述工序D中,通过将上述配线件按压在上述树脂粘合剂上,将上述细线电极的一部分埋入到上述配线件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1)。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2)。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3)。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正式压接工序)。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2)。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3)。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1)。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3)。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5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侧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2)。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3)。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的图(临时粘接工序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不同。因此,应该通过参考下面的说明来判断具体的尺寸等。此外,当然,即使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
1.第一实施方式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结构)
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侧视图。
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备太阳能电池串1、受光面侧保护件2、背面侧保护件3和密封材料4。
太阳能电池串1用密封材料4密封在受光面侧保护件2和背面侧保护件3之间。关于太阳能电池串1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
受光面侧保护件2配置在太阳能电池串1的受光面侧,其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表面。作为受光面侧保护件2,能够使用具有透光性和遮水性的玻璃、透光性塑料等。
背面侧保护件3配置在太阳能电池串1的背面侧,其保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背面。作为背面侧保护件3,能够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树脂薄膜、和具有以树脂薄膜夹着Al箔的构造的层叠薄膜等。
密封材料4将太阳能电池串1密封在受光面侧保护件2和背面侧保护件3之间。作为密封材料4,能够使用EVA、EEA、PVB、硅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等透光性的树脂。
此外,能够在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外周上安装Al框(未图示)。
(太阳能电池串的结构)
参照图1,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太阳能电池串1的侧视图。
太阳能电池串1具备多个太阳能电池10、配线件11和树脂粘合剂12。太阳能电池串1通过利用配线件11将按照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太阳能电池10相互连接而构成。
太阳能电池10具有太阳光入射的受光面、和设置于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和背面是太阳能电池10的主面。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形成有集电电极。对于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在后面叙述。
配线件11接合在形成于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集电电极、和形成于与一个太阳能电池相邻的另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集电电极上。由此,一个太阳能电池10和另一个太阳能电池10电连接。作为配线件11,能够使用成型为薄板状或绞线状的铜等的导电材料。此外,对于配线件11,也可以在薄板状的铜等的表面镀上软导电体(共晶焊料等)。
树脂粘合剂12配置在配线件11和太阳能电池10之间。即,配线件11通过树脂粘合剂12与太阳能电池10接合。优选树脂粘合剂12在共晶焊料的熔点以下,即约200℃以下的温度下固化。作为树脂粘合剂12,例如除了丙烯酸树脂、柔软性高的聚氨酯类等的热固化性树脂粘合剂之外,还能够使用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中混合有固化剂的2液反应类粘合剂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粘合剂12,使用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带状薄膜粘合剂。由于树脂粘合剂12包含固化剂,通过在180℃下加热十几秒来使其完全固化。另外,在树脂粘合剂12中包含导电性粒子。作为导电性粒子,能够使用镍、镀金的镍、或在塑料上涂敷有导电性金属(金等)的粒子。
(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2,对太阳能电池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a)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的俯视图。图2(b)表示配线件11通过树脂粘合剂12与太阳能电池10接合的状态。
如图2(a)所示,太阳能电池10具备光电转换部20、细线电极30和连接用电极40。
光电转换部20在受光面通过接收太阳光而生成光生成载流子。光生成载流子是指,通过太阳光被吸收到光电转换部20而生成的空穴和电子。光电转换部20在其内部具有n型区域和p型区域,在n型区域和p型区域的界面上形成有半导体结合。光电转换部20能够使用由单晶Si、多晶Si等的结晶类半导体材料和GaAs、InP等的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等构成的半导体基板而形成。而且,光电转换部20也可以具有在单晶硅基板和非晶硅层之间夹着实质上本征的非晶硅层、减少其界面上的缺陷且改善了异质结界面的特性的构造,即所谓的HIT构造。
细线电极30为从光电转换部20收集光生成载流子的电极。如图2(a)所示,细线电极30沿着与排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线状。细线电极30在光电转换部20上的大致全部区域形成有多根。细线电极30能够使用将树脂材料作为粘合剂且将银粒子等的导电性粒子作为填充物的树脂型导电性膏来形成。
如图1所示,细线电极30在受光面和背面的两面上同样地形成。此外,形成于光电转换部20的背面上的细线电极30也可以以覆盖光电转换部20的整个背面的方式形成。
连接用电极40为连接有配线件11的电极。连接用电极40从多根细线电极30收集光生成载流子。如图2(a)所示,连接用电极40以与细线电极30交叉的方式沿排列方向形成为线状。连接用电极40能够使用将树脂材料作为粘合剂且将银粒子等的导电性粒子作为填充物的树脂型导电性膏来形成。
如图1所示,连接用电极40在受光面和背面的两面上同样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具备2根连接用电极40。在光电转换部2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格子状地形成有多根细线电极30和连接用电极40。此外,连接用电极40的根数能够在考虑光电转换部20的大小等后而设定为适当的根数。
此处,如图2(b)所示,树脂粘合剂12在连接用电极40上沿排列方向配置。配线件11在树脂粘合剂12上沿排列方向配置。因此,在光电转换部20上,依次层叠有连接用电极40、树脂粘合剂12和配线件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的树脂粘合剂12的宽度比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大,但是树脂粘合剂12的宽度既可以与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大致相同,而且,也可以比连接用电极40的宽度小。
(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
下面,用图3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串1具备n个太阳能电池10。太阳能电池10分别在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各具有2个连接用电极40。
(临时粘接工序1)
首先,将n个太阳能电池10重叠地收容在收容盒(未图示)内。接着,将一个太阳能电池10移动到载置台53上。确认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集电电极(细线电极30、连接用电极40)的形成图案,对太阳能电池10在载置台53上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接着,将上述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利用第一工具56将该树脂粘合剂12压接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此时,通过事先对第一工具56加热,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顺利地贴附在连接用电极40上。通过以上做法,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
这样的树脂粘合剂12的贴附能够对2根连接用电极40的各个同时进行。
对n个太阳能电池10的各个反复进行以上的工序。
(临时粘接工序2)
首先,准备具有在太阳能电池10的在主面的排列方向上的长度的约2倍的长度的配线件11。
接着,如图4所示,在配线件11的中央附近,在配线件11的厚度方向上形成台阶。通过形成这样的台阶,将配线件11区别为要配置到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第一部分11a、和要配置到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第二部分11b。此外,台阶的高度能够根据太阳能电池10的厚度而适当地设定。
接着,使用第二工具63在第二部分11b上压接上述树脂粘合剂12。此时,通过事先对第二工具63进行加热,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顺利地压接在第二部分11b上。
通过以上做法,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配线件11上。反复进行这样的工序2(n+1)次。
(临时粘接工序3)
接着,在形成于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夹着树脂粘合剂12地配置一根配线件11的第一部分11a,并且将形成于一个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夹着树脂粘合剂12地配置在其它的配线件11的第二部分11b上(工序A)。
具体而言,首先,在图5所示的第三工具70上,使树脂粘合剂12向上地配置2根配线件11各自的第二部分11b。
接着,将太阳能电池10配置在2根配线件11各自的第二部分11b上。
接着,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2根连接用电极40上,配置2根配线件11各自的第一部分11a。由此,在第三工具70上形成依次层叠有配线件11、树脂粘合剂12、太阳能电池10、树脂粘合剂12和配线件11的层叠体。
接着,使用第四工具71,从上述层叠体的上方以1~2MPa对层叠体进行加压1~3秒钟。此时,通过将第四工具71加热到约70~110℃,在软化温度(约50~90℃)以上并且低于固化温度的温度下对树脂粘合剂12进行加热(工序B)。由此,能够将2根配线件11分别临时粘接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
使临时粘接有配线件11的太阳能电池10移动到载置台72上,同时反复进行上述工序n次(工序C)。由此,形成具备n个太阳能电池10和2(n+1)根配线件11的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
(正式压接工序)
接着,将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移动到正式压接台上,进行太阳能电池10和配线件11的正式压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正式压接”是指通过使树脂粘合剂12完全固化来将太阳能电池10和配线件11接合。
如图6所示,在正式压接台上,排列着n组上下一对的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将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配置在n组的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之间。在第五工具80和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之间、以及第六工具81和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之间配置具有脱模作用的TEFLON(注册商标,聚四氟乙烯)制的片82、83。
接着,利用n组的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从上下以2~3MPa对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1进行加压15~20秒钟。即,将配线件11按压在树脂粘合剂12上。此时,通过事先将n组的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加热到约150~210℃,在固化温度(约130~180℃)以上的温度下对树脂粘合剂12进行加热(工序D)。由此,树脂粘合剂12被完全固化,能够将配线件11与太阳能电池10接合。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下面,说明具备太阳能电池串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玻璃基板(受光面侧保护件2)上,依次层叠EVA(密封材料4)片、太阳能电池串1、EVA(密封材料4)片和PET片(背面侧保护件3)而做成层叠体。接着,通过加热压接上述层叠体,使EVA固化。
在这样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上能够安装端子盒和Al框等。
(作用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在将配线件11临时粘接在n个太阳能电池10各自的受光面和背面上后,通过一并加热压接n个太阳能电池10而使树脂粘合剂12完全固化。
于是,与分别对n个太阳能电池10反复进行使用了树脂粘合剂12的配线件11的加热压接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制造时间。
具体而言,在临时粘接工序3中,分别对n个太阳能电池10进行配线件11的临时粘接。因此,在正式压接工序中,能够对全部n个太阳能电池10一并使树脂粘合剂12固化。结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太阳能电池串1。
进一步,由于太阳能电池10和配线件11先被临时粘接,所以在正式压接工序中,能够抑制配线件11从连接用电极40偏离。结果,在正式压接工序中,由于能够避免施加在配线件11上的压力集中在太阳能电池10的特定的地方,所以能够避免太阳能电池10的损坏。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在临时粘接工序1中,树脂粘合剂12被贴附在要配置到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配线件11上,在临时粘接工序2中,树脂粘合剂12被贴附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
这样,在上述临时粘接工序3中,能够容易地确认配线件11被分别正确地临时粘接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
2.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将树脂粘合剂12仅贴附在配线件11上。于是,不进行上述临时粘接工序1,而对一根配线件11反复进行2次上述临时粘接工序2。
首先,如图7所示,将经过上述临时粘接工序2的配线件11翻过来配置。
接着,对配线件11的第一部分11a,使用第二工具63压接树脂粘合剂12。此时,通过事先对第二工具63进行加热,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顺利地贴附在配线件11上。
通过以上做法,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配线件11的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双方上。反复进行这样的工序2(n+1)次。
接着,如图8所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配置配线件11。除了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不贴附树脂粘合剂12而在配线件11上贴附树脂粘合剂12这点以外,与上述临时粘接工序3相同。
其后,进行上述正式压接工序,制作太阳能电池串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不需要将树脂粘合剂12压接在太阳能电池10上。
结果,能够抑制在将树脂粘合剂12压接在太阳能电池10上之际太阳能电池10发生破损。此外,由于这样的太阳能电池10的破损越使太阳能电池薄型化越显著地发生,所以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1的制造方法,即使对于薄型化后的太阳能电池也能够不使成品率降低地制造太阳能电池串。
3.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9和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本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和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临时粘接树脂粘合剂12。因此,不进行上述临时粘接工序2,而对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仍进行上述临时粘接工序1。
首先,将经过上述临时粘接工序1的太阳能电池10翻过来,将背面向上地配置在载置台53上。
接着,确认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集电电极(细线电极30、连接用电极40)的形成图案,对在载置台53上的太阳能电池10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接着,如图9所示,将树脂粘合剂12配置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上,利用第一工具56将其压接在连接用电极40上。此时,通过事先对第一工具56进行加热,能够将树脂粘合剂12顺利地贴附在连接用电极40上。这样的树脂粘合剂12的贴附能够分别对2根连接用电极40同时进行。
分别对n个太阳能电池10反复进行以上的工序。
接着,如图10所示,将配线件11临时粘接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和背面上。除了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和背面的两面上而不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配线件11上这点以外,与上述临时粘接工序3相同。
其后,进行上述正式压接工序,制作太阳能电池串1。
4.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a)是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5的俯视图。图11(b)表示借助树脂粘合剂16将配线件11接合在太阳能电池15上的状态。
如图11(a)所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0和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15的不同点为在受光面上和背面上没有形成连接用电极40。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树脂粘合剂12和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粘合剂16的不同点为树脂粘合剂16不包含导电性粒子。除了该不同点以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由于在受光面上和背面上没有形成连接用电极40,所以在临时粘接工序1中不需要对配置太阳能电池15的位置进行微调整。此外,在临时粘接工序3中不需要对配置配线件11的位置进行微调整。
另外,由于太阳能电池15不具备连接用电极40,所以细线电极30的一部分在正式压接工序中被埋入到配线件11中。于是,由于能够直接确保细线电极30和配线件11的导通,所以不需要在树脂粘合剂16中包含导电性粒子。
5.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面,主要对以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说明。
具体而言,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各配线件11与各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彼此或各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彼此连接。于是,各配线件11形成为线状,在各太阳能电池10彼此的间隙中不被折弯。
(太阳能电池串的结构)
图1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太阳能电池10a的受光面和太阳能电池10b的受光面通过配线件11c连接。此外,太阳能电池10a的背面和太阳能电池10b的背面通过配线件11d连接。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10a的受光面的极性和太阳能电池10b的受光面的极性不同,太阳能电池10a和太阳能电池10b通过配线件11c和配线件11d电串联地连接。
(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
接着,用图13和图14对第五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在上述临时粘接工序2和临时粘接工序3中不同。
(临时粘接工序1)
首先,在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的受光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上配置树脂粘合剂12,利用第一工具56将其压接在连接用电极40上(参照图3)。分别对太阳能电池10a和太阳能电池10b进行这样的临时粘接工序1。
(临时粘接工序2)
接着,如图13所示,在要连接到太阳能电池10a的背面和太阳能电池10b的背面上的配线件11d上,使用第二工具63压接树脂粘合剂12。具体而言,将树脂粘合剂12贴附在配线件11d中的、要连接到形成于太阳能电池10a和太阳能电池10b各自的背面上的连接用电极40的部分上。
(临时粘接工序3)
接着,分别将太阳能电池10a和太阳能电池10b配置在配线件11d上,并且将配线件11c配置在太阳能电池10a和太阳能电池10b上(工序A)。
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在第三工具70上,依次配置配线件11d、太阳能电池10a或太阳能电池10b、配线件11c。
接着,使用第四工具71,从配线件11c的上方以1~2MPa加压1~3秒钟。此时,通过事先将第四工具71加热到约70~110℃,在软化温度(约50~90℃)以上并且低于固化温度的温度下对树脂粘合剂12进行加热(工序B)。
使临时粘接有配线件11c和配线件11d的太阳能电池10a或太阳能电池10b移动到载置台72上,同时反复进行上述工序(工序C)。由此,形成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
(正式压接工序)
接着,将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移动到正式压接台上,从上下以2~3MPa对临时粘接状态的太阳能电池串加压15~20秒钟(工序D)。由此,树脂粘合剂12被固化。
(其它的实施方式)
虽然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载,但不应该将作为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从该公开的内容能够明了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应用技术。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太阳能电池的受光面和背面上,沿着与排列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细线电极30,但也可以沿着相对排列方向具有倾斜度的方向形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树脂粘合剂12,使用了带状薄膜粘合剂,但也可以如图15所示,利用分配器(dispenser)57涂敷液体状的树脂粘合剂12。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配置了n组的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但第五工具80和第六工具81的组数能够考虑设备投资费而任意设定。
这样,当然本发明包含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上述说明是恰当的权利要求书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决定。
此外,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7-184962号(2007年7月13日提出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被组入到本专利申请说明书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缩短制造时间的太阳能电池串的制造方法,所以本发明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中有用。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在受光面侧保护件和背面侧保护件之间具备由具有光入射的受光面和设置于所述受光面的相反侧的背面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和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的各个相互电连接的配线件构成的太阳能电池串,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序A,在包含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夹着热固化性的树脂粘合剂地配置要连接到与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上的所述配线件,并且在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背面上,夹着所述树脂粘合剂地配置要连接到与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另一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上的所述配线件;
工序B,通过在高于所述树脂粘合剂的软化温度并且低于所述树脂粘合剂的固化温度的温度下对所述树脂粘合剂进行加热,将所述配线件粘合在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上;
工序C,通过交替地多次反复进行所述工序A和所述工序B,将所述配线件粘合在全部的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上;和
工序D,通过将所述配线件按压在所述树脂粘合剂上,同时在所述树脂粘合剂的固化温度以上的温度下对所述树脂粘合剂进行加热,使所述树脂粘合剂固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中,
所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所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背面上的部分、和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中,
所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所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背面上的部分、和所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的部分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序A中,
所述树脂粘合剂贴附在要配置到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背面、和在所述配线件中的要配置到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的所述受光面上的部分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各自的所述受光面上和背面上形成有多根细线电极,
在所述工序D中,
通过将所述配线件按压在所述树脂粘合剂上,将所述细线电极的一部分埋入到所述配线件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84962 | 2007-07-13 | ||
JP184962/2007 | 2007-07-13 | ||
PCT/JP2008/061539 WO2009011209A1 (ja) | 2007-07-13 | 2008-06-25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9576A true CN101689576A (zh) | 2010-03-31 |
CN101689576B CN101689576B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025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236657A Active CN101689576B (zh) | 2007-07-13 | 2008-06-25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98363B2 (zh) |
EP (1) | EP2169725B1 (zh) |
JP (2) | JP5367569B2 (zh) |
KR (1) | KR101476478B1 (zh) |
CN (1) | CN101689576B (zh) |
TW (1) | TWI438916B (zh) |
WO (1) | WO2009011209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0707A (zh) * | 2011-09-02 | 2011-12-07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
CN102509747A (zh) * | 2011-11-08 | 2012-06-20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及带有导电粘合剂的汇流带 |
CN102544224A (zh) * | 2012-01-19 | 2012-07-04 | 浙江师范大学 | 太阳能电池模组免焊粘接技术 |
CN102683441A (zh) * | 2011-03-10 | 2012-09-19 |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9877488A (zh) * | 2019-01-31 | 2019-06-14 |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方法及热熔胶 |
CN115104188A (zh) * | 2020-02-18 | 2022-09-23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89097A1 (en) * | 2008-05-21 | 2009-11-26 | Weng-Jin Wu | Wafer Leveling-Bonding System Using Disposable Foils |
JP5377019B2 (ja) * | 2009-03-23 | 2013-12-2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5436901B2 (ja) * | 2009-03-23 | 2014-03-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WO2010140503A1 (ja) * | 2009-06-03 | 2010-12-09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セルのリード線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
JP5436055B2 (ja) * | 2009-06-05 | 2014-03-05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リード線の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
JP5375414B2 (ja) * | 2009-07-31 | 2013-12-25 |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053347B2 (ja) * | 2009-10-06 | 2012-10-17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半導体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リード線接続装置及び接続方法 |
CN102576766A (zh) * | 2009-10-15 | 2012-07-11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性粘接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JP5586273B2 (ja) * | 2010-03-08 | 2014-09-10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5318815B2 (ja) * | 2010-04-19 | 2013-10-16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5021080B2 (ja) * | 2011-01-20 | 2012-09-05 |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配線材圧着装置および配線材圧着方法 |
JP2012015194A (ja) * | 2010-06-29 | 2012-01-19 | Npc Inc |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接着剤貼付装置および接着剤貼付方法 |
JP5631661B2 (ja) | 2010-08-27 | 2014-11-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KR101147232B1 (ko) * | 2010-08-30 | 2012-05-18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용 밀봉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
US8561878B2 (en) * | 2010-09-27 | 2013-10-22 | Banyan Energy, Inc. | Linear cell stringing |
JP5356347B2 (ja) * | 2010-09-29 | 2013-12-04 |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US8196798B2 (en) | 2010-10-08 | 2012-06-12 | Kulicke And Soffa Industries, Inc. | Solar substrate ribbon bonding system |
WO2012057125A1 (ja) * | 2010-10-26 | 2012-05-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5436697B2 (ja) | 2010-12-21 | 2014-03-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2142427A (ja) * | 2010-12-28 | 2012-07-26 | Npc Inc |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製造装置 |
JP5909667B2 (ja) * | 2011-06-30 | 2016-04-2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26611A (ja) * | 2011-07-26 | 2013-02-04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WO2013031297A1 (ja) * | 2011-08-31 | 2013-03-0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5995007B2 (ja) * | 2011-08-31 | 2016-09-21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DE112012004671B4 (de) | 2011-11-09 | 2022-07-2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Solarzellenmodul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für dieses |
JP5611250B2 (ja) * | 2012-01-25 | 2014-10-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WO2013114555A1 (ja) * | 2012-01-31 | 2013-08-08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5242824B1 (ja) * | 2012-02-29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 導電性ペースト塗布機構及びセル配線装置 |
WO2013132655A1 (ja) * | 2012-03-09 | 2013-09-1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WO2013140616A1 (ja) * | 2012-03-23 | 2013-09-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
WO2014002229A1 (ja) * | 2012-06-28 | 2014-01-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
US8748212B2 (en) * | 2012-08-31 | 2014-06-10 | Komax Holding Ag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solar cell strings |
WO2014119252A1 (ja) * | 2013-02-01 | 2014-08-0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装置 |
DE102013103837A1 (de) * | 2013-04-16 | 2014-10-16 | Teamtechnik Maschinen Und Anlagen Gmbh | Aufbringen von Leitkleber auf Solarzellen |
JP2013243415A (ja) * | 2013-09-12 | 2013-12-0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KR102175893B1 (ko) | 2014-02-24 | 2020-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
KR101757879B1 (ko) * | 2014-08-04 | 2017-07-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모듈 |
US9899546B2 (en) | 2014-12-05 | 2018-02-20 | Tesla, Inc. | Photovoltaic cells with electrodes adapted to house conductive paste |
US10236406B2 (en) | 2014-12-05 | 2019-03-19 | Solarcity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argeted annealing of photovoltaic structures |
KR102231903B1 (ko) * | 2015-06-03 | 2021-03-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전지 리본 접합장치 |
KR101661859B1 (ko) * | 2015-09-09 | 2016-09-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
KR101751946B1 (ko) * | 2015-12-28 | 2017-06-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태양 전지 모듈 |
KR102219056B1 (ko) * | 2019-02-13 | 2021-02-23 | ㈜에이치엔에스 | 중첩된 태양전지 모듈에 리본을 부착하는 방법 |
KR20240070110A (ko) * | 2022-11-14 | 2024-05-21 | 주식회사 한화 | 솔더링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태빙 장치 |
JP2024122434A (ja) * | 2023-02-28 | 2024-09-09 |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
JP2024122405A (ja) | 2023-02-28 | 2024-09-09 |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12480A (ja) * | 1988-02-19 | 1989-08-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太陽電池のモジュール化方法 |
JPH036867A (ja) * | 1989-06-05 | 1991-01-1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光発電素子の電極構造、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EP0684652B1 (en) * | 1994-05-19 | 2005-11-0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hotovoltaic element, electrode structure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JP2750085B2 (ja) * | 1994-06-07 | 1998-05-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起電力素子の集電電極作製方法 |
JPH0846226A (ja) * | 1994-07-29 | 1996-02-16 | Canon Inc | 光起電力素子の電極及び光起電力素子 |
JPH08330615A (ja) * | 1995-05-30 | 1996-12-13 | Canon Inc | 直列型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046819B2 (ja) * | 1997-11-12 | 2008-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起電力素子の製造方法 |
JP4240587B2 (ja) | 1998-07-03 | 2009-03-18 |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 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装置 |
JP2001357897A (ja) | 2000-06-14 | 2001-12-2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
JP2003086822A (ja) * | 2001-09-10 | 2003-03-20 | Aisin Seiki Co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133570A (ja) * | 2001-10-24 | 2003-05-09 | Fuji Electric Corp Res & Dev Ltd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4024161B2 (ja) | 2003-02-12 | 2007-12-19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5101519A (ja) | 2003-09-05 | 2005-04-14 | Hitachi Chem Co Ltd |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4464708B2 (ja) * | 2004-02-26 | 2010-05-19 |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JP4738149B2 (ja) * | 2005-02-22 | 2011-08-0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323310B2 (ja) * | 2005-11-10 | 2013-10-23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123842U (ja) * | 2006-05-18 | 2006-07-27 | 京セラ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JP5436901B2 (ja) * | 2009-03-23 | 2014-03-05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2008
- 2008-06-23 TW TW097123307A patent/TWI43891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6-25 US US12/668,608 patent/US829836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6-25 WO PCT/JP2008/061539 patent/WO200901120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6-25 CN CN2008800236657A patent/CN101689576B/zh active Active
- 2008-06-25 EP EP08790606.1A patent/EP2169725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6-25 JP JP2009523585A patent/JP5367569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6-25 KR KR1020107000694A patent/KR101476478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2-06 JP JP2013021383A patent/JP2013080982A/ja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3441A (zh) * | 2011-03-10 | 2012-09-19 |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102270707A (zh) * | 2011-09-02 | 2011-12-07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
CN102270707B (zh) * | 2011-09-02 | 2014-11-05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
CN102509747A (zh) * | 2011-11-08 | 2012-06-20 |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及带有导电粘合剂的汇流带 |
CN102544224A (zh) * | 2012-01-19 | 2012-07-04 | 浙江师范大学 | 太阳能电池模组免焊粘接技术 |
CN102544224B (zh) * | 2012-01-19 | 2015-04-29 | 浙江师范大学 | 太阳能电池模组粘接方法 |
CN109877488A (zh) * | 2019-01-31 | 2019-06-14 |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方法及热熔胶 |
CN109877488B (zh) * | 2019-01-31 | 2021-11-12 | 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焊接方法及热熔胶 |
CN115104188A (zh) * | 2020-02-18 | 2022-09-23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CN115104188B (zh) * | 2020-02-18 | 2023-06-27 |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69725A1 (en) | 2010-03-31 |
KR101476478B1 (ko) | 2014-12-26 |
EP2169725A4 (en) | 2013-01-16 |
US8298363B2 (en) | 2012-10-30 |
TWI438916B (zh) | 2014-05-21 |
WO2009011209A1 (ja) | 2009-01-22 |
US20100181011A1 (en) | 2010-07-22 |
JP2013080982A (ja) | 2013-05-02 |
EP2169725B1 (en) | 2014-05-07 |
JP5367569B2 (ja) | 2013-12-11 |
KR20100036315A (ko) | 2010-04-07 |
JPWO2009011209A1 (ja) | 2010-09-16 |
TW200905902A (en) | 2009-02-01 |
CN101689576B (zh) | 2013-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9576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
JP4294048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1939847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和太阳能电池 | |
EP2020688B1 (en) | Solar cell interconnection using thermo-compression bonding and correspondingly fabricated module | |
CN101847671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
JP5380810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2414829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
TW200814340A (en) | Solar battery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solar battery module | |
JP5046743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8323213A (zh) | 光伏模块互连接头 | |
CN104269462B (zh) | 无主栅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背板、组件及制备工艺 | |
JP5100206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11403528A (zh) | 一种导电胶膜、背板、背接触太阳电池组件 | |
EP2579318B1 (en) | Photovoltaic cell module and photovoltaic cell | |
WO2024221765A1 (zh) |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及光伏组件 | |
JP5938665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9802012B (zh) | 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 |
EP2590228B1 (en) |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CN110660880A (zh)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方法及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 | |
WO2014020673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9390427A (zh) | 背接触式导电集成背板、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483203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7276384A (zh) | 一种无主栅0bb电池串制作工艺 | |
CN115295673A (zh) | 太阳能电池串的连接方法及光伏组件 | |
CN119486322A (zh) | 制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方法和光伏组件、光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