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0922A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40922A CN101640922A CN200910005706A CN200910005706A CN101640922A CN 101640922 A CN101640922 A CN 101640922A CN 200910005706 A CN200910005706 A CN 200910005706A CN 200910005706 A CN200910005706 A CN 200910005706A CN 101640922 A CN101640922 A CN 1016409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wnlink component
- component carrier
- random access
- base station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29940116024 aftera Drugs 0.000 abstract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包括: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判断该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对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标识。本发明通过对下行分量载波进行标识,避免了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和竞争解决,从而避免浪费系统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LTE-A系统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背景技术
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是终端开始和网络通信前的一种接入过程。如图1所示,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先由终端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简称PRACH)上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random access preamble)。基站接收到终端发出的随机接入前导后,利用其中包含的序列,计算定时提前量,并给该终端分配用于下一步传输的信道资源(称作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和临时C-RNTI(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随机接入前导标识号(Random Access Preamble Identifier),定时提前量、信道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临时C-RNTI等经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发送给该终端,称为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终端在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按照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在对应的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First scheduled UL transmission,简写为scheduledtransmission,又称为Message 3,简写为Msg.3),并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临时C-RNTI对Msg.3加扰。Msg.3根据触发该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不同而包含有不同的信息,包括比如RRC连接请求(RRC Connection Request),终端的C-RNTI等等。基站收到Msg.3后按其内容反馈随机接入的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给终端,称为Message 4,简写为Msg.4。
LTE系统中的资源分配以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或简称为Resource Block,资源块)为单位,一个PRB在频域上占12个子载波(subcarrier,或称为Resource Element,简称为RE,每个子载波为15kHz),在时域上占一个时隙,即在时域上占据7个常规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prefix,简称为Normal CP)或6个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Extended CP)的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复用)符号。如果上行系统带宽在频域上对应的RB总数为NRB UL,则RB的索引为0、1、...、NRB UL-1,RE的索引为0、1、...、NRB UL·MSC RB-1,其中,NSC RB为一个RB在频域上所对应的子载波数。以常规循环前缀为例,PRB的结构如图2所示。
在LTE系统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1)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2)频域初始位置;(3)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4)循环移位量;(5)循环移位限制标识。下面分别介绍这些参数的含义。
在LTE系统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使用Zadoff-Chu(简称ZC)序列的循环移位序列作为前导(preamble),这些ZC序列又称为根序列,这些循环移位序列又称为零相关区域(Zero Correlation Zone,简称ZCZ)序列。终端开机之后首先进行下行同步,之后开始检测广播信道。基站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终端本小区PRACH信道可以使用的第一条ZC序列的逻辑索引以及循环移位的步长(即循环移位量),终端根据某种映射规则从第一条根序列逻辑索引得到该序列的物理索引,然后根据循环移位量以及一定的“循环移位限制规则”生成可用的ZCZ序列。这些循环移位限制规则是由循环移位限制标识使能的。如果ZCZ序列的数量少于门限值T(LTE系统中,T=64),则终端自动递增序列逻辑索引,利用下一条ZC序列继续生成ZCZ序列,直到ZCZ序列的总数大于等于上述门限值为止。最后,终端在所有生成的可用ZCZ序列中随机选择一条作为随机接入前导(以下简称前导)发送。
在LTE系统中,PRACH信道在频域所占的第一个物理资源块(PRB)的索引nPRBoffset RA(即频域初始位置)是通过信令由基站通知终端的,取值范围是
在LTE系统中,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共有64种。FDD模式的配置与TDD模式的配置不同,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FDD模式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
PRACHConfigurationIndex | PreambleFormat | Systemframenumber | Subframenumber | PRACHConfigurationIndex | PreambleFormat | Systemframenumber | Subframenumber |
0 | 0 | Even | 1 | 32 | 2 | Even | 1 |
1 | 0 | Even | 4 | 33 | 2 | Even | 4 |
2 | 0 | Even | 7 | 34 | 2 | Even | 7 |
3 | 0 | Any | 1 | 35 | 2 | Any | 1 |
4 | 0 | Any | 4 | 36 | 2 | Any | 4 |
5 | 0 | Any | 7 | 37 | 2 | Any | 7 |
6 | 0 | Any | 1,6 | 38 | 2 | Any | 1,6 |
7 | 0 | Any | 2,7 | 39 | 2 | Any | 2,7 |
8 | 0 | Any | 3,8 | 40 | 2 | Any | 3,8 |
9 | 0 | Any | 1,4,7 | 41 | 2 | Any | 1,4,7 |
10 | 0 | Any | 2,5,8 | 42 | 2 | Any | 2,5,8 |
11 | 0 | Any | 3,6,9 | 43 | 2 | Any | 3,6,9 |
12 | 0 | Any | 0,2,4,6,8 | 44 | 2 | Any | 0,2,4,6,8 |
13 | 0 | Any | 1,3,5,7,9 | 45 | 2 | Any | 1,3,5,7,9 |
14 | 0 | Any | 0,1,2,3,4,5,6,7,8,9 | 46 | N/A | N/A | N/A |
15 | 0 | Even | 9 | 47 | 2 | Even | 9 |
16 | 1 | Even | 1 | 48 | 3 | Even | 1 |
17 | 1 | Even | 4 | 49 | 3 | Even | 4 |
18 | 1 | Even | 7 | 50 | 3 | Even | 7 |
19 | 1 | Any | 1 | 51 | 3 | Any | 1 |
20 | 1 | Any | 4 | 52 | 3 | Any | 4 |
21 | 1 | Any | 7 | 53 | 3 | Any | 7 |
22 | 1 | Any | 1,6 | 54 | 3 | Any | 1,6 |
23 | 1 | Any | 2,7 | 55 | 3 | Any | 2,7 |
24 | 1 | Any | 3,8 | 56 | 3 | Any | 3,8 |
25 | 1 | Any | 1,4,7 | 57 | 3 | Any | 1,4,7 |
26 | 1 | Any | 2,5,8 | 58 | 3 | Any | 2,5,8 |
27 | 1 | Any | 3,6,9 | 59 | 3 | Any | 3,6,9 |
28 | 1 | Any | 0,2,4,6,8 | 60 | N/A | N/A | N/A |
29 | 1 | Any | 1,3,5,7,9 | 61 | N/A | N/A | N/A |
30 | N/A | N/A | N/A | 62 | N/A | N/A | N/A |
31 | 1 | Even | 9 | 63 | 3 | Even | 9 |
表1TDD模式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
PRACHconf.Index | PreambleFormat | DensityPer 10ms(DRA) | Version(rRA) | PRACHconf.Index | PreambleFormat | DensityPer 10ms(DRA) | Version(rRA) |
0 | 0 | 0.5 | 0 | 32 | 2 | 0.5 | 2 |
1 | 0 | 0.5 | 1 | 33 | 2 | 1 | 0 |
2 | 0 | 0.5 | 2 | 34 | 2 | 1 | 1 |
3 | 0 | 1 | 0 | 35 | 2 | 2 | 0 |
4 | 0 | 1 | 1 | 36 | 2 | 3 | 0 |
5 | 0 | 1 | 2 | 37 | 2 | 4 | 0 |
6 | 0 | 2 | 0 | 38 | 2 | 5 | 0 |
7 | 0 | 2 | 1 | 39 | 2 | 6 | 0 |
8 | 0 | 2 | 2 | 40 | 3 | 0.5 | 0 |
9 | 0 | 3 | 0 | 41 | 3 | 0.5 | 1 |
10 | 0 | 3 | 1 | 42 | 3 | 0.5 | 2 |
11 | 0 | 3 | 2 | 43 | 3 | 1 | 0 |
12 | 0 | 4 | 0 | 44 | 3 | 1 | 1 |
13 | 0 | 4 | 1 | 45 | 3 | 2 | 0 |
14 | 0 | 4 | 2 | 46 | 3 | 3 | 0 |
15 | 0 | 5 | 0 | 47 | 3 | 4 | 0 |
16 | 0 | 5 | 1 | 48 | 4 | 0.5 | 0 |
17 | 0 | 5 | 2 | 49 | 4 | 0.5 | 1 |
18 | 0 | 6 | 0 | 50 | 4 | 0.5 | 2 |
19 | 0 | 6 | 1 | 51 | 4 | 1 | 0 |
20 | 1 | 0.5 | 0 | 52 | 4 | 1 | 1 |
21 | 1 | 0.5 | 1 | 53 | 4 | 2 | 0 |
22 | 1 | 0.5 | 2 | 54 | 4 | 3 | 0 |
23 | 1 | 1 | 0 | 55 | 4 | 4 | 0 |
24 | 1 | 1 | 1 | 56 | 4 | 5 | 0 |
25 | 1 | 2 | 0 | 57 | 4 | 6 | 0 |
26 | 1 | 3 | 0 | 58 | N/A | N/A | N/A |
27 | 1 | 4 | 0 | 59 | N/A | N/A | N/A |
28 | 1 | 5 | 0 | 60 | N/A | N/A | N/A |
29 | 1 | 6 | 0 | 61 | N/A | N/A | N/A |
30 | 2 | 0.5 | 0 | 62 | N/A | N/A | N/A |
31 | 2 | 0.5 | 1 | 63 | N/A | N/A | N/A |
随机接入过程中,竞争解决(Msg.4)用于解决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冲突问题。一段时间内,当有多个终端在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相同的随机接入前导时,这些终端可能会收到相同的随机接入响应,进而在相同的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各自的Msg.3,此时冲突发生。为解决此问题,基站在正确收到Msg.3后,会根据Msg.3的内容向该终端反馈竞争解决消息。只有收到内容匹配的竞争解决的终端才能确认随机接入成功。而没有收到竞争解决或是收到的竞争解决中内容不匹配的终端认为该次随机接入失败。
LTE-Advanced系统(简称LTE-A系统)是LTE系统的下一代演进系统。如图3所示,LTE-A系统采用载波聚集(carrier aggregation)技术扩展传输带宽,每个聚集的载波称为一个“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分量载波在频谱上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如图4所示,LTE-A系统的下行传输带宽由多个下行分量载波聚集而成;上行传输带宽可能只包含一个上行分量载波,也可能由多个上行分量载波聚集而成。即系统上下行带宽可能包含不同数目的分量载波。即使系统上下行分量载波的数目相同,对某个终端而言,其下行接收带宽包含的分量载波数同上行发送带宽包含的分量载波数也可能不同。上下行分量载波数目不等的情况称为非对称载波聚集。
为在单个分量载波上后向兼容LTE,LTE-A系统在尽可能多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Signal)和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广播的信息有多种,其中可以包括(1)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以及这个上行分量载波的带宽;(2)上述上行分量载波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参数。
在LTE-A系统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首先利用下行分量载波上的同步信号完成下行同步。然后,在这个下行分量载波上接收广播信道,得到这个下行分量载波所对应的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带宽以及相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接着,终端在这个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物理随机接入前导,进行上行同步。基站对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进行检测,之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给终端。终端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息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基站收到Msg.3后反馈竞争解决Msg.4,整个随机接入过程结束。
在非对称载波聚集时,特别是在下行分量载波数多于上行分量载波数时,一个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可能对应多个下行分量载波。即多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广播信道所通知的有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分量载波相同,如图4所示。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当基站检测到在这个上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时,由于无法确定发送该前导的终端同步在哪一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随机接入响应需要在所有对应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同理,当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Msg.3后,由于无法确定发送Msg.3的终端同步在哪一个下行分量载波上,Msg.4需要在所有对应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LTE-A系统中,如何确定终端同步在哪个下行分量载波上,以避免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和竞争解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基站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可以确定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避免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和竞争解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包括: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判断该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是指,该N个下行分量载波上广播了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位置信息和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在同一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频域初始位置和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是指其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使用的根序列判断该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如果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中包含多个下行分量载波,所述基站在该组中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的参数不同;所述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后,根据所述Msg.3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竞争解决Msg.4。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参数不同是指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和/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 C-RNTI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sg.3占用的信道资源和/或使用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C-RNTI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于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是指,该N个下行分量载波上广播了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位置信息和带宽。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基站,还用于在同一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频域初始位置和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基站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是指其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不同。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使用的根序列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基站,还用于在判断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中包含多个下行分量载波时,在该组中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配置不同的用于终端发送Msg.3的参数;及用于收到终端发送的Msg.3后,根据所述Msg.3判断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竞争解决。
进一步地,上述基站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参数不同是指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和/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C-RNTI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sg.3占用的信道资源和/或使用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C-RNTI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
本发明既避免了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上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和竞争解决,同时又可避免当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下行分量载波数量较多时,单纯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或单纯通过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或临时C-RNTI,来标识不同的下行分量载波所产生的过大的限制,具备很强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LTE系统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2是LTE系统的物理资源块结构示意图(以常规循环前缀为例);
图3是LTE-A系统载波聚集示意图;
图4是LTE-A系统多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1)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2)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1)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2)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LTE-A系统随机接入过程中标识下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510,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
假设有N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1个上行分量载波,即这N个下行分量载波中,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广播信道都通知了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其带宽。N的取值可以为1、2、3、4或5。
将这N个下行分量载波分为M组,1≤M≤N,M的取值可以为1、2、3、4或5。每一组内可以有1、2、3、4或5个下行分量载波。
在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频域初始位置,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循环移位量以及循环移位限制标识。用于区分不同组的配置参数可以为(但不限于)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或频域初始位置,或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或上述配置参数的组合。
在每一组内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中,上述用于区分不同组的配置参数相同;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中,上述用于区分不同组的配置参数不同。
步骤520,终端根据其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上的系统信息,发送随机接入前导。
步骤530,基站收到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使用的根序列即可判定该终端同步在哪一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并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与该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如果该组内有多个下行分量载波,基站为在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配置不同的用于终端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的参数。所述参数可以为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或临时C-RNTI,或二者的组合。
步骤540,终端根据其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按照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在对应的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并根据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临时C-RNTI对Msg.3加扰。
步骤550,基站根据收到的Msg.3,具体地说是根据Msg.3占用的信道资源,或是使用的临时C-RNTI,或是二者的组合,即可最终判定该终端同步在该组的哪一个下行分量载波上,基站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竞争解决(Msg.4)。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假定一个LTE-A系统,工作在FDD模式下,下行分量载波有5个,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带宽为20MHz,上行分量载波有2个,每个上行分量载波的带宽为20MHz,如图6所示。
下行分量载波1、2、3的广播信道中广播了如下信息(不限于如下信息)
1)上行分量载波1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带宽。
2)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
下行分量载波1、2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相同,即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3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0。
下行分量载波4、5中的广播信道中广播了如下信息(不限于如下信息)
1)上行分量载波2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带宽。
2)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
下行分量载波4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5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0。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1,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该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1或2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1和2上同时发送。
在下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用于终端下一步发送Msg.3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为UL grant_1,在下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用于终端下一步发送Msg.3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为ULgrant_2,如图7所示。
终端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按照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grant_1在对应的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Msg.3。基站收到Msg.3后,根据其占用的信道资源位置判定终端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1上,并在下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竞争解决。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3,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该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3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3上发送。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5,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5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5上发送。
实施例二
假定一个LTE-A系统,工作在FDD模式下,下行分量载波有2个,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带宽为20MHz,上行分量载波有1个,带宽为20MHz,如图8所示。
下行分量载波1、2的广播信道中广播了如下信息(不限于如下信息)
1)上行分量载波1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带宽。
2)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
下行分量载波1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2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1,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上行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1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2,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上行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2上,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
实施例三
假定一个LTE-A系统,工作在FDD模式下,下行分量载波有5个,每个下行分量载波的带宽为20MHz,上行分量载波有2个,每个上行分量载波的带宽为20MHz,如图9所示。
下行分量载波1、2、3的广播信道中广播了如下信息(不限于如下信息)
1)上行分量载波1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其带宽。
2)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参数。
下行分量载波1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2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3单独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1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为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10(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2或5或8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下行分量载波4、5中的广播信道中广播了如下信息(不限于如下信息)
1)上行分量载波2的频点位置信息及带宽。
2)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参数。
下行分量载波4、5为一组,其广播的上行分量载波2上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相同,即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为9(对应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格式为0,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2,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1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2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
如果一个终端下行同步于下行分量载波4,则这个终端在上行分量载波2上发送随机接入前导,该随机接入前导可以在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为10。基站在接收到这个终端发送的物理随机接入前导后,检测出终端的定时提前量,通过随机接入响应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发送给终端。基站根据该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频域初始位置和使用的根序列,判定该终端下行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4或5上。则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4和5上同时发送。
但在下行分量载波4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用于终端下一步发送Msg.3的临时C-RNTI为Temporary C-RNTI_1,在下行分量载波5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包含的用于终端下一步发送Msg.3的临时C-RNTI为Temporary C-RNTI_2,如图10所示。
终端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按照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grant在对应的上行信道资源上发送上行Msg.3。基站收到Msg.3后,根据其使用的临时C-RNTI判定终端同步在下行分量载波4上,并在下行分量载波4上发送竞争解决。
本发明中所述方法,当有N个下行分量载波对应1个上行分量载波时,通过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以及在同一组内的不同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不同的随机接入响应,系统标识了不同的下行分量载波。在整个随机接入过程中,基站根据收到的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和首次调度上行传输),逐步缩小范围,最终可以确定该终端同步在哪一个下行分量载波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图4中:
□同步信号
图6中:
□同步信号
第一条可用根序列逻辑索引为100的一组随机接入前导
图7中:
□同步信号
图8中:
□同步信号
图9中:
□同步信号
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的一组随机接入前导
在上行分量载波#1上,且时域位置为上行子帧2或5或8,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0个RB的那一组随机接入前导所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在下行分量载波#3上发送)
图10中:
下行分量载波#2的广播信道,其中的系统信息指向上行分量载波#1,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配制索引为9,在上行子帧1或4或7上发送,频域初始位置为第26个RB
在下行分量载波#4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分配的临时C-RNTI为Temporary C-RNTI_1
□在下行分量载波#5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分配的临时C-RNTI为Temporary C-RNTI_2
临时C-RNTI为Temporary C-RNTI_1的Msg.3
Claims (14)
1、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判断该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是指,该N个下行分量载波上广播了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位置信息和带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频域初始位置和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是指其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使用的根序列判断该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中包含多个下行分量载波,所述基站在该组中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配置的用于终端发送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的参数不同;所述基站收到终端发送的首次调度上行传输Msg.3后,根据所述Msg.3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竞争解决Msg.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不同是指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和/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 C-RNTI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sg.3占用的信道资源和/或使用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 C-RNTI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用于将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划分为M组,在不同组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后,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只在该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前导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于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N个下行分量载波是指,该N个下行分量载波上广播了同一个上行分量载波的频点位置信息和带宽。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在同一组中的下行分量载波上通知相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索引、频域初始位置和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
11、如权利要求8或9或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不同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配置参数是指其通知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配置索引,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第一条可用根序列的逻辑索引不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前导的子帧位置和/或频域初始位置和/或使用的根序列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
13、如权利要求8或9或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在判断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所在的组中包含多个下行分量载波时,在该组中各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中配置不同的用于终端发送Msg.3的参数;及用于收到终端发送的Msg.3后,根据所述Msg.3判断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在该下行分量载波上发送竞争解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不同是指信道资源分配信息UL grant和/或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 C-RNTI不同,所述基站根据所述Msg.3占用的信道资源和/或使用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号Temporary C-RNTI判断所述终端所同步的下行分量载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5706A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 2009-01-24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05706A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 2009-01-24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0922A true CN101640922A (zh) | 2010-02-03 |
Family
ID=41615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5706A Pending CN101640922A (zh) | 2009-01-24 | 2009-01-24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40922A (zh) |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30876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南京邮电大学 | 载波聚合技术中立方量度改善的方法 |
CN102130875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南京邮电大学 | 载波聚合技术中下行参考信号的产生方法 |
CN102196552A (zh) * | 2010-03-17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终端上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02387600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 |
WO2012071681A1 (zh) * | 2010-11-30 | 2012-06-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
CN102811496A (zh) * | 2011-05-31 | 2012-12-0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 |
WO2013113290A1 (zh) * | 2012-02-03 | 2013-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应答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3959695A (zh) * | 2011-11-04 | 2014-07-30 | 英特尔公司 | 无线通信环境中具有多个定时超前的上行链路同步 |
WO2014139174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beamforming in lte |
WO2015035650A1 (zh) * | 2013-09-16 | 2015-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中预先确定资源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WO2016062147A1 (zh) * | 2014-10-24 | 2016-04-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
CN105898879A (zh) * | 2010-03-12 | 2016-08-24 | 黑莓有限公司 | 使用快速/零竞争解决的登记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991261A (zh) * | 2015-01-30 | 2016-10-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phr mac ce以支持最多n个分量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792497A (zh) * | 2016-11-03 | 2017-05-3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接入方法 |
CN107197516A (zh) * | 2011-08-05 | 2017-09-22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
CN107580799A (zh) * | 2015-04-29 | 2018-01-1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宽带时分双工系统中的分隙子带双工帧结构设计 |
CN107872869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8668361A (zh) * | 2017-04-01 | 2018-10-1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生成方法和设备 |
CN108702635A (zh) * | 2016-02-04 | 2018-10-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
CN109246831A (zh) * | 2017-09-30 | 2019-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WO2019029706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CN109462465A (zh) * | 2015-10-23 | 2019-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重叠的候选参数配置集配置载波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9095337A1 (zh) * | 2017-11-17 | 2019-05-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CN109963338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特殊的lte-fdd小区中上行载波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10730060A (zh) * | 2019-11-15 | 2020-01-24 | 深圳市东方拓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gNodeB |
CN111464277A (zh) * | 2017-06-15 | 202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宽带分量载波的频率位置索引 |
CN111884968A (zh) * | 2015-03-31 | 2020-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带宽扩展的波形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
JP2022062229A (ja) * | 2017-11-17 | 2022-04-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11736989B2 (en) | 2017-04-01 | 2023-08-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US12262260B2 (en) | 2017-04-01 | 2025-03-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28062A (zh) * | 2007-09-24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随机接入蜂窝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及群标识生成方法 |
EP1982550A2 (en) * | 2006-02-07 | 2008-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09
- 2009-01-24 CN CN200910005706A patent/CN1016409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982550A2 (en) * | 2006-02-07 | 2008-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esponse inform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128062A (zh) * | 2007-09-24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终端随机接入蜂窝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及群标识生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ZTE: "Initial Uplink Access Procedure in LTE-Advanced",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5BIS R1-090076》 * |
Cited By (6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8879A (zh) * | 2010-03-12 | 2016-08-24 | 黑莓有限公司 | 使用快速/零竞争解决的登记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5898879B (zh) * | 2010-03-12 | 2020-06-16 | 黑莓有限公司 | 使用快速/零竞争解决的登记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2196552A (zh) * | 2010-03-17 | 2011-09-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终端上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387600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 |
CN102387600B (zh) * | 2010-09-06 | 2014-03-26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 |
WO2012071681A1 (zh) * | 2010-11-30 | 2012-06-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
CN103238365A (zh) * | 2010-11-30 | 2013-08-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终端、无线通信基站和它们的通信方法,以及实现该通信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介质 |
CN102130876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南京邮电大学 | 载波聚合技术中立方量度改善的方法 |
CN102130875A (zh) * | 2011-01-18 | 2011-07-20 | 南京邮电大学 | 载波聚合技术中下行参考信号的产生方法 |
CN102811496B (zh) * | 2011-05-31 | 2015-06-10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 |
CN102811496A (zh) * | 2011-05-31 | 2012-12-05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02325382B (zh) * | 2011-06-30 | 2016-01-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07197516B (zh) * | 2011-08-05 | 2020-05-15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
CN107197516A (zh) * | 2011-08-05 | 2017-09-22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
CN103959695A (zh) * | 2011-11-04 | 2014-07-30 | 英特尔公司 | 无线通信环境中具有多个定时超前的上行链路同步 |
CN103959695B (zh) * | 2011-11-04 | 2018-03-20 | 英特尔公司 | 无线通信环境中具有多个定时超前的上行链路同步 |
WO2013113290A1 (zh) * | 2012-02-03 | 2013-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随机接入应答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9980294B2 (en) | 2012-02-03 | 2018-05-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eNodeB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s |
US9554399B2 (en) | 2012-02-03 | 2017-01-2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enodeb and user equipment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messages |
CN105379357A (zh) * | 2013-03-15 | 2016-03-0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lte中采用波束成形来实现改善的随机接入规程 |
US20160029358A1 (en) * | 2013-03-15 | 2016-0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beamforming in lte |
WO2014139174A1 (en) * | 2013-03-15 | 2014-09-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rov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beamforming in lte |
CN105379357B (zh) * | 2013-03-15 | 2020-03-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在lte中采用波束成形来改善随机接入规程的系统和方法 |
US10299275B2 (en) | 2013-03-15 | 2019-05-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 beamforming in LTE |
WO2015035650A1 (zh) * | 2013-09-16 | 2015-03-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中预先确定资源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10225865B2 (en) | 2013-09-16 | 2019-03-0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predetermining resource in random acces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US20160198497A1 (en) | 2013-09-16 | 2016-07-0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predetermining resource in random acces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WO2016062147A1 (zh) * | 2014-10-24 | 2016-04-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发送接收装置、基站及终端 |
US10440739B2 (en) | 2014-10-24 | 2019-10-08 |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 Messag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CN105991261A (zh) * | 2015-01-30 | 2016-10-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phr mac ce以支持最多n个分量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991261B (zh) * | 2015-01-30 | 2019-10-25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phr mac ce以支持最多n个分量载波聚合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884968A (zh) * | 2015-03-31 | 2020-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带宽扩展的波形设计的系统和方法 |
US11050503B2 (en) | 2015-03-31 | 2021-06-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of waveform design for operation bandwidth extension |
CN107580799A (zh) * | 2015-04-29 | 2018-01-1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宽带时分双工系统中的分隙子带双工帧结构设计 |
CN107580799B (zh) * | 2015-04-29 | 2021-04-1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宽带时分双工系统中的分隙子带双工帧结构设计 |
CN109462465B (zh) * | 2015-10-23 | 2020-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重叠的候选参数配置集配置载波的系统和方法 |
CN109462465A (zh) * | 2015-10-23 | 2019-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使用重叠的候选参数配置集配置载波的系统和方法 |
US11212147B2 (en) | 2015-10-23 | 2021-1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arriers using overlapping sets of candidate numerologies |
US10855501B2 (en) | 2015-10-23 | 2020-1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ing carriers using overlapping sets of candidate numerologies |
CN108702635A (zh) * | 2016-02-04 | 2018-10-23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
CN107872869A (zh) * | 2016-09-26 | 2018-04-03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消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6792497A (zh) * | 2016-11-03 | 2017-05-3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接入方法 |
CN108668361B (zh) * | 2017-04-01 | 2023-08-0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生成方法和设备 |
US11736989B2 (en) | 2017-04-01 | 2023-08-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US12262260B2 (en) | 2017-04-01 | 2025-03-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8668361A (zh) * | 2017-04-01 | 2018-10-1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生成方法和设备 |
US11240804B2 (en) | 2017-06-15 | 2022-02-0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Frequency location indexing for a wideband component carrier |
CN111464277A (zh) * | 2017-06-15 | 2020-07-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宽带分量载波的频率位置索引 |
US11122630B2 (en) | 2017-08-11 | 2021-09-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WO2019029706A1 (zh) * | 2017-08-11 | 2019-0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信息接收方法及装置 |
US11503646B2 (en) | 2017-09-30 | 2022-11-1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
CN109462890B (zh) * | 2017-09-30 | 2019-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9246831A (zh) * | 2017-09-30 | 2019-0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9462890A (zh) * | 2017-09-30 | 2019-03-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CN109600859A (zh) * | 2017-09-30 | 2019-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JP7024867B2 (ja) | 2017-11-17 | 2022-02-2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9095337A1 (zh) * | 2017-11-17 | 2019-05-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JP2022062229A (ja) * | 2017-11-17 | 2022-04-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JP7310951B2 (ja) | 2017-11-17 | 2023-07-1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11165060A (zh) * | 2017-11-17 | 2020-05-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JP2021503744A (ja) * | 2017-11-17 | 2021-02-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N111165060B (zh) * | 2017-11-17 | 2024-02-1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US12160893B2 (en) | 2017-11-17 | 2024-12-03 | Fujitsu Limited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1064527B2 (en) | 2017-11-17 | 2021-07-13 | Fujitsu Limited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963338A (zh) * | 2017-12-25 | 2019-07-02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特殊的lte-fdd小区中上行载波的调度方法和系统 |
CN110730060A (zh) * | 2019-11-15 | 2020-01-24 | 深圳市东方拓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gNodeB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40922A (zh)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下行分量载波的标识方法及一种基站 | |
CN101478824B (zh)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标识下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基站 | |
US11711845B2 (en) | User equipment,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preamble transmissions on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10609712B2 (e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devices and method | |
EP3934330B1 (en) | Terminal, base station and methods of identify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 |
CN101540978B (zh) | 下行分量载波标识方法、同步下行分量载波上报方法与装置 | |
CN101588629B (zh) | 一种载波聚合系统中同步下行分量载波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
JP7240328B2 (ja) | ランダム接続過程を行う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CN103748942B (zh) | 随机接入方法、基站及终端 | |
EP2916601B1 (en) |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ystem | |
EP228822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downlink message responsive to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transmitted in different uplink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
CN101466153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完成随机接入响应发送的方法及基站 | |
CN10247485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 |
EP4064603A1 (en)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lot allocation | |
CN103686985A (zh)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设备发现方法及装置 | |
CN102325382A (zh)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
CN101646234A (zh) | 一种定时提前量的获取方法 | |
CN101772984A (zh)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
CN108289329B (zh) | 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基站设备、用户设备 | |
CN111149414A (zh) |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1516140A (zh) | 一种随机接入响应的传输方法及传输基站和接收终端 | |
CN101415226B (zh) | 时分双工系统提高下行导频时隙资源利用率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771649A (zh) | 一种传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3220813A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及终端及基站设备 | |
CN101784121A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