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49414A -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149414A CN111149414A CN201880063604.7A CN201880063604A CN111149414A CN 111149414 A CN111149414 A CN 111149414A CN 201880063604 A CN201880063604 A CN 201880063604A CN 111149414 A CN111149414 A CN 1111494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user equipment
- message
- base station
- backof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13 prior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150069124 RAN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355633 Salmo salar ra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96310 SIB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22734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678845 Homo sapiens Acyl carrier protein, mitochondrial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96152 Arabidopsis thaliana IAA19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411667 Arabidopsis thaliana RAN4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0358 Eno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74486 Mus musculus Cited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14328 RAN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74586 RAN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39363 S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50096622 Sm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560 therapeutic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6—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2-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具有处理器,该处理器在被随机接入事件触发时确定要由UE用于向其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至少一部分随机接入传输参数是基于触发随机接入消息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以及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确定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用户设备可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UE的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针对诸如3GPP通信系统的通信系统中的方法、设备和物品。
背景技术
当前,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致力于下一代蜂窝技术的技术规范的下一个版本(Release 15),该技术也称为第五代(5G)。在3GPP技术规范组(TSG)无线电接入网络(RAN)会议#71(2016年3月,哥德堡)上,批准了涉及RAN1、RAN2、RAN3和RAN4的第一个5G研究项目“Study on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并且有望成为定义第一个5G标准的Release 15工作项。该研究项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新无线电(NR)”接入技术(RAT),该技术在高达100GHz频率范围内运行,并支持如在RAN要求研究(请参阅例如3GPP TR 38.913“Studyon Scenarios and Requirements for Next Generation Access Technologies”,当前版本14.3.0可在www.3gpp.org上获得,并且通过引用将其整体并入本文)中所定义的广泛的用例。
一个目标是提供一个单一的技术框架,以解决TR 38.913中定义的所有使用场景、要求和部署场景,至少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MTC)。例如,eMBB部署场景可能包括室内热点、密集的城市、农村、城市宏和高速;URLLC部署场景可能包括工业控制系统、移动医疗(远程监视、诊断和治疗)、车辆的实时控制、智能电网的广域监视和控制系统;mMTC可能包含具有大量非时间关键数据传送的设备的场景,诸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网络。服务eMBB和URLLC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需要非常宽的带宽,然而不同之处在于URLLC服务需要超低的时延。
第二个目标是实现前向兼容性。不需要向后兼容长期演进(LTE、LTE-A)蜂窝系统,这有助于全新的系统设计和/或引入新颖的功能。
基本物理层信号波形将基于OFDM,并且可能支持非正交波形和多路接入。例如,进一步考虑了诸如DFT-S-OFDM和/或DFT-S-OFDM的变型、和/或滤波/加窗的在OFDM之上的附加功能。在LTE中,基于CP的OFDM和DFT-S-OFDM分别用作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的波形。NR中的设计目标中的一个是尽可能多地为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和侧行链路寻求公共波形。
除了波形,还将开发一些基本的帧结构和信道编码方案以实现上述目的。该研究还应寻求就实现上述目标所需的无线电协议结构和体系结构达成共识。此外,应研究使新RAT满足上述目标所必需的技术特征,包括针对在同一连续频谱块上的不同服务以及用例的通信量的高效复用。
由于对于3GPP的第5代系统的NR的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有一些问题尚不清楚。例如,已经讨论了关于支持用于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执行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机制。然而,尚未就如何有效实施优先的随机接入达成明确的协议。
发明内容
一个非限制性和示例性实施例有助于提供一种不同的实体(UE、gNB)正在参与其中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如下的处理器和发送单元。处理器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确定要用于向控制用户设备所位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基于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以及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确定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至少一部分。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用户设备可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
在一个一般的第一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基站,包括如下的接收单元、处理器和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从位于由基站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接收随机接入消息,该随机接入消息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由用户设备发送。处理器确定由用户设备用来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并且确定要由用户设备使用以确定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必须至少等待的时间段的回退(backoff)参数。发送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包括所确定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在一个一般的第二方面,这里公开的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如下的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器。发送单元,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控制用户设备所位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从基站接收包括回退索引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处理器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和回退索引表来确定回退时间值,该回退时间值指示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该回退索引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以及与可以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相关联。
应当注意,可以将一般或特定实施例实现为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存储介质或其任何选择性组合。
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益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益处和/或优点可以通过说明书和附图的各种实施例和特征来单独获得,为了获得一个或多个这样的益处和/或优点,不需要全部提供这些实施例或特征。
附图说明
在以下参考附图和图示更详细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了用于3GPP NR系统的示例性架构;
图2示出了用于LTE eNB、gNB和UE的示例性用户和控制平面架构;
图3示出了15kHz、30kHz和60kHz的不同子载波间隔以及作为结果的符号持续时间;
图4示出了如当前针对5g NR所讨论的系统信息获取消息交换;
图5示出了当执行基于竞争的RACH过程时在eNB与UE之间交换的消息;
图6示出了当执行无竞争的RACH过程时在eNB与UE之间交换的消息;
图7示出了UE和eNB的示例性且简化的结构,
图8示出了简单的场景,其中UE连接到gNB1,并且具有分别由不同的gNB控制的相邻小区,
图9示出了不同的PRACH资源,包括其三个维度,即无线电资源的时间、频率和前同步码序列,
图10和11分别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UE和基站行为的序列图,
图12和13分别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型的UE和基站行为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基础
5G NR系统架构和协议栈
如背景技术部分中所提出的,3GPP正致力于第五代蜂窝技术(简称为5G)的下一版本,包括开发工作在高达100GHz频率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3GPP必须识别和开发及时满足紧急市场需求和更长期需求的NR系统的成功标准化所需的技术组件。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研究项“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中考虑了无线电接口以及无线电网络架构的发展。结果和协议收集在技术报告TR 38.804v14.0.0中,在此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除其他事项外,关于整体系统架构已达成临时协议。NG-RAN(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由gNB组成,向UE提供NG-无线电接入用户平面(SDAP/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协议终端。gNB通过Xn接口相互连接。gNB还通过下一代(NG)接口连接到NGC(下一代核心),更具体地通过NG-C接口连接到AMF(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并且通过NG-U接口连接到UPF(用户平面功能)。NG-RAN架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取自TS 38.300v.0.4.1,第4章节,其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当前正在讨论各种不同的部署场景以得到支持,如例如在3GPP TR38.801v14.0.0中所反映的,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例如,其中提出了非集中式部署场景(TR 38.801的5.2章节;在5.4章节中说明了集中式部署),可以在其中部署支持5G NR的基站。图2示出了示例性的非集中式部署场景,并且基于所述TR 38.301的图5.2.-1,同时还示出了LTE eNB以及连接到gNB和LTE eNB(将其理解为根据先前的3GPP标准版本(诸如针对LTE和LTE-A的版本)的eNB)的用户设备(UE)。如前所述,用于NR 5G的新eNB可以示例性地称为gNB。
如TR 38.801中示例性地定义的eLTE eNB是支持到EPC(演进分组核心)和NGC(下一代核心)的连接性的eNB的演进。
当前在TS 38.300v0.4.1的4.4.1章节中定义了用于NR的用户平面协议栈。PDCP(分组数据融合协议)、RLC(无线电链路控制)和MAC(媒体接入控制)子层在网络侧的gNB中终止。此外,如S TS 38.300v1.0.0的第6.5子节所述,在PDCP之上引入了新的接入层(AS)子层(服务数据适配协议SDAP)。TS 38.300的4.4.2章节定义了用于NR的控制平面协议栈。TS38.300的第6子节给出了层2功能的概述。TS 38.300的第6.4、6.3和6.2子节列出了PDCP、RLC和MAC子层的功能。TS 38.300的第7子节列出了RRC层的功能。TS 38.300所提到的子节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当前示例性地为5G系统假定的新的NR层可以基于LTE(-A)通信系统中当前使用的用户平面层结构。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目前对于NR层的所有细节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如TR 38.913中所定义的,用于NR的用例/部署场景可以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它们在数据速率、时延和覆盖范围方面有不同要求。例如,eMBB有望支持峰值数据速率(下行链路为20Gbps,上行链路为10Gbps)和大约是高级IMT所提供的三倍的用户体验的数据速率。另一方面,在URLLC的情况下,对超低时延(对于用户平面延迟,对于UL和DL分别为0.5ms)和高可靠性(1ms之内为1-10-5)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最后,mMTC要求高连接密度(在城市环境中为1,000,000个设备/km2)、在恶劣环境中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以及对于低成本设备的超长寿命电池(15年)。
因此,适合于一种用例的OFDM参数集(例如,子载波间隔、OFDM符号持续时间、循环前缀(CP)持续时间、每调度间隔的符号数量)可能不适用于另一种用例。例如,与mMTC服务相比,低时延服务可能需要更短的符号持续时间(因此需要更大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每调度间隔(又称为TTI)更少的符号。此外,与具有较小延迟扩展的场景相比,具有较大信道延迟扩展的部署场景需要更长的CP持续时间。应该相应地优化子载波间隔,以保留相似的CP开销。在3GPP RAN1#84bis会议(2016年4月,釜山)上,同意NR必须支持一个以上的子载波间隔值。子载波间隔的值是从子载波间隔的特定值乘以N得出的,其中N是整数。在RAN 1会议RAN1#85(南京,2016年5月)上,得出一个可行的假设,即基于LTE的参数集(包括15kHz子载波间隔)是用于NR参数集的基线设计。对于比例因子N,得出N=2n作为NR参数集的基线设计假设。参数集候选的向下选择可以在以后的会议中进行。相应地,目前正在考虑15kHz、30kHz、60kHz...的子载波间隔。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三个不同的子载波间隔(15kHz、30kHz和60kHz)以及对应的符号持续时间。符号持续时间Tu和子载波间隔Δf通过公式Δf=1/Tu直接相关。以与LTE系统类似的方式,术语“资源元素”可以用于表示由用于一个OFDM/SC-FDMA符号的长度的一个子载波组成的最小资源单元。
在针对每个参数集和载波的新无线电系统5G-NR中,分别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定义了子载波和OFDM符号的资源网格。资源网格中的每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并基于频域中的频率索引和时域中的符号位置被标识。当前正在3GPP TS 38.211v1.0.0中准备临时定义,在此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LTE系统信息获取
在LTE中,系统信息是通过系统信息块(SIB)构造的,系统信息块中的每个都包含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参数。MIB(主信息块)包括有限数量的最频繁发送的参数,这些参数对于UE初始接入网络至关重要。当前在LTE中定义了不同类型的系统信息块SIB1-SIB18,以传达其他参数,例如SIB1包括确定小区是否适合小区选择所需的参数,以及关于其他SIB的时域调度的信息,SIB2例如包括公共和共享信道信息。
三种类型的RRC(无线电资源控制)消息可用于传送系统信息、MIB、SIB1消息和SI消息。在系统信息消息(SI消息)中发送除SIB1以外的SIB,其中的系统信息消息有几个,并且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调度要求(例如,相同的传输周期)的SIB。根据SI消息的内容,UE必须在空闲和连接状态下获取不同的SI消息;例如具有SIB5(频率间小区重选信息)的第三SI消息仅需要在空闲状态下被获取。
关于系统信息的更多信息可以在3GPP技术规范TS 36.331v14.4.0的第5.2章节“System information”中找到,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NR系统信息获取
在5G NR中,当前设想(尽管最终未达成共识)通常将系统信息划分为最小系统信息和其他系统信息。最小系统信息被周期性地广播,并且包括用于初始接入小区所需的基本信息(诸如系统帧号、PLMN列表、小区ID、小区驻留参数、RACH参数)。最小系统信息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获取周期性地广播的或经由按需提供的任何其他SI信息,例如,在所述方面合适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包括SIB类型、有效性信息、SI周期性和SI窗口信息。相应地,其他系统信息应包含最小系统信息中未广播的所有内容,例如小区重选相邻小区信息。
如图4所示,可以以专用方式(由网络触发或应来自UE的请求)而广播或提供其他SI。其他SI可以以可配置的周期广播一定的持续时间。网络决定广播其他SI还是通过专用的UE特定的RRC信令传递其他SI。
对于UE实际需要的其他SI,在UE发送其他SI请求之前,UE需要知道它在小区中是否可用以及是否被广播。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专用RRC信令例如可以用于其他SI的请求和传递。
在传统LTE中,当小区改变发生时,总是要求UE(重新)获取系统信息,并且当系统信息改变时(例如,由寻呼或增加(即更改)的值标签指示),还要求UE重新获取所有系统信息。对于5G NR中的新系统,通常希望通过利用特定索引/标识符标识所存储的系统信息来减少重新获取系统信息的需求,该特定索引/标识符与最小系统信息一起广播。假设在一个小区中有效的某些系统信息在其他小区中也可能有效。例如,公共无线电资源配置、接入类别禁止信息、UL载波频率和带宽以及MBSFN(多媒体广播单频网络)子帧配置在多个相邻小区之间可能是有效的。
然而,关于5G NR中的系统信息没有最终协议。
RACH过程
关于5G NR中的RACH(随机接入信道)过程,尚未达成最终协议。如TR38.804v14.0.0的第9.2章节(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所述,NR RACH过程可以以与为LTE定义的相同或相似的方式支持基于竞争和无竞争的随机接入。同样,与LTE中类似,NR RACH过程的设计应支持灵活的message-3大小。
下面将参考图5和图6更详细地描述LTE RACH过程。如果LTE中的移动终端的上行链路传输是时间同步的,则只能对LTE中的移动终端进行调度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因此,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作为非同步移动终端(UE)与上行链路无线电接入的正交传输之间的接口,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LTE中的随机接入被用于为尚未获取或丢失其上行链路同步的用户设备实现上行链路时间同步。一旦用户设备已经实现上行链路同步,则eNodeB可以为其调度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与随机接入有关的一种场景是,从其当前服务小区切换到新的目标小区的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便在目标小区中实现上行链路时间同步。
LTE提供两种类型的随机接入过程,其允许基于竞争的(即暗示冲突的固有风险)接入或无竞争的(基于非竞争的)接入。LTE随机接入过程的详细描述也可以在3GPP TS36.321v14.1.0第5.1章节中找到,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下文中,参考图5更详细地描述LTE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该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首先,用户设备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向eNodeB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即,RACH过程的消息1)。在eNodeB检测到RACH前同步码之后,它在利用标识检测到前同步码的时频时隙的(随机接入)RA-RNTI在PDCCH上寻址的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RACH过程的消息2)。如果多个用户设备在相同的PRACH资源中发送了相同的RACH前同步码(也称为冲突),则它们将接收相同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RAR消息可以传达所检测的RACH前同步码、用于随后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同步的定时对准命令(TA命令)、用于第一调度的传输的传输的初始上行链路资源分派(许可)以及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T-CRNTI)的分派。此T-CRNTI被eNodeB使用来寻址被检测到RACH前同步码的移动台,直到RACH过程结束为止,因为此时移动台的“真实”身份尚未被eNodeB所知。
用户设备在由eNodeB配置的给定时间窗内监视PDCCH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响应于从eNodeB所接收的RAR消息,用户设备在由随机接入响应内的授权分派的无线电资源上发送第一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该调度的上行链路传输传达实际的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例如RRC连接请求或缓冲器状态报告。
在RACH过程的第一个过程中发生前同步码冲突,即多个用户设备在相同的PRACH资源上发送了相同的前同步码的情况下,冲突的用户设备将在随机接入响应内接收到相同的T-CRNTI,并且当在RACH过程的第三步骤中发送它们的调度的传输时,将会也在相同的上行链路资源中冲突。如果来自一个用户设备的调度的传输被eNodeB成功解码,则对于其他用户设备,竞争仍未解决。为了解决这种类型的竞争,eNode B发送寻址到C-RNTI或临时C-RNTI的竞争解决消息(第四消息)。
图6示出了3GPP LTE的无竞争随机接入过程,与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该过程得到了简化。eNodeB在第一步骤中向用户设备提供前同步码以用于随机接入,使得不存在冲突(即,多个用户设备发送相同的前同步码)的风险。因此,用户设备随后在PRACH资源上在上行链路中发送由eNodeB用信号发送的前同步码。由于对于无竞争的随机接入避免了多个UE正在发送相同的前同步码的情况,因此,实质上,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在由UE已经成功接收了随机接入响应之后结束。
因此,对于5G的新无线电技术,将来可以采用与结合图5和图6刚刚说明的相似或相同的RACH过程。然而,3GPP也在研究针对5G NR的两步RACH过程,其中,首先发送与四步RACH过程中的消息1和3相对应的消息1。然后,gNB将以消息2响应,该消息2与LTE RACH过程的消息2和4相对应。由于减少了消息交换,因此与四步RACH过程相比,两步RACH过程的时延可以减少。用于消息的无线电资源可选地由网络配置。
此外,3GPP总体上同意NR通信系统应支持随机接入的优先级排序,然而未就如何详细实现这一点的细节达成共识。这可能涉及区分不同的回退参数和功率斜坡值的可能性。
相反,在LTE系统中,UE利用相同的一组配置参数(例如,公共回退值、公共功率斜坡参数和用于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无线电资源)执行基本相同的随机接入过程。因此,UE执行随机接入过程而无需考虑接入请求的目的,即为什么首先执行随机接入过程。
与此相反,不同UE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是由于需要在未来的NR系统中支持更广泛的服务要求集合而激发的,并且也由于希望改进系统的鲁棒性而激发的。更详细地,UE当前处理的不同用户服务也可以受益于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例如,为URLLC服务触发的随机接入将受益于具有比在eMBB服务的上下文中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所需的更低延迟的快速接入。
此外,不同类型的随机接入事件具有不同的接入延迟要求,使得在UE中由某些随机接入(RA)事件触发的随机接入请求应比其他事件具有更高的优先级。例如,由RRC连接重新建立触发的RA事件应该以比例如由UE尝试获得初始接入而触发的RA事件具有更短的延迟来处理。类似地,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的UE尝试使用随机接入过程来再次获得同步可以被赋予比例如处于RRC_Idle的UE尝试使用随机接入来获得初始接入更高的优先级。
此外,由某些RA事件(例如,随机接入事件5,请参阅下文)触发的随机接入请求可能需要其他特定的配置参数,诸如用于从gNB向UE发送第二消息MSG2的不同参数集(参见图5)。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的另一方面可以涉及某些高级用户可能需要比其他普通用户更快的接入和更高的成功率(例如,与其他普通用户相比,具有更高的服务质量QoS参数)。
当前定义了以下随机接入事件:
·(事件1):来自RRC_IDLE的初始接入;
·(事件2):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事件3):切换;
·(事件4):在需要随机接入过程的RRC_CONNECTED期间的DL数据到达,例如当UL同步状态为“未同步”时;
·(事件5):在需要随机接入过程的RRC_CONNECTED期间的UL数据到达,例如当UL同步状态为“未同步”或没有用于SR的PUCCH资源可用时。
·(事件6):从RRC_INACTIVE过渡到RRC_CONNECTED
·(事件7):波束恢复
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事件1至6已从LTE系统中获悉,而事件7(波束恢复)目前正在讨论将其新引入5G NR系统。
尽管3GPP已经普遍同意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然而尚无详细的解决方案可供使用或建议。相应地,需要一种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其允许进行优先级排序
本公开的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针对为5G移动通信系统设想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描述满足该需求的UE、基站和过程。也将说明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变型。以下详细公开通过在先前的部分“本公开的基础”中描述的讨论和发现来促进,并且可以至少基于其一部分。
然而,通常应注意,关于5G蜂窝通信系统,实际上只有很少的事情达成共识,使得在下文中必须做出许多假设,以便能够以清楚和可理解的方式说明本公开的原理。然而,这些假设应被理解为仅仅是示例,不应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以下公开的原理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列出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以及以本文未明确描述的方式应用。
此外,以下使用的过程、实体、层等术语与LTE/LTE-A系统或3GPP 5G的当前研究项中使用的术语密切相关,即使要在用于下一代3GPP 5G通信系统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上下文中使用特定术语尚未完全确定。因此,术语可能在3GPP规范阶段中改变,而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能。因此,技术人员意识到,本发明及其保护范围不应由于缺乏更新或最终达成共识的术语而限于本文中使用的示例性特定术语,而应根据构成本公开的功能和原理的功能和概念进行更广泛的理解。
例如,移动台或移动节点或用户终端或用户设备(UE)是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物理节点)。一个节点可以具有多个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实现或/和向相同或另一个节点或网络的其他功能实体提供预定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节点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将节点附接到节点可以通过其进行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的接口。类似地,网络实体可以具有将功能实体附接到节点可以通过其与其他功能实体或对应节点进行通信的通信设施或介质的逻辑接口。
这里,术语“基站”或“无线电基站”是指通信网络内的物理实体。与移动站一样,基站可以具有几个功能实体。功能实体是指实现和/或向相同或另一个节点或网络的其他功能实体提供预定功能集的软件或硬件模块。物理实体执行关于通信设备的一些控制任务,包括调度和配置中的一个或多个。注意,基站功能和通信设备功能也可以集成在单个设备内。例如,移动终端也可以为其他终端实现基站的功能。LTE中使用的术语是eNB(或eNodeB),而5G NR当前使用的术语是gNB。
图7示出了用户设备(也称为通信设备)和调度设备(在此假定位于基站中,例如5GNR中的LTE eNB或gNB)的一般、简化和示例性框图。UE和eNB/gNB分别使用收发单元在(无线)物理信道上彼此通信。
通信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电路。收发单元又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发送单元。处理电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硬件,诸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任何LSI。在收发单元和处理电路之间有输入/输出点(或节点),处理电路可以通过其控制收发单元,即控制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并交换接收/发送数据。收发单元可以包括RF(射频)前端,该RF前端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放大器、RF调制器/解调器等。处理电路可以执行控制任务,诸如控制收发单元发送由处理电路提供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和/或接收由处理电路进一步处理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处理电路还可以负责执行确定、决定、计算、测量等处理。发送单元可以负责执行发送处理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处理。接收单元可以负责执行接收处理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处理。
在从不同实施例及其变型的以下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的当前情况下,处理器因此可以示例性地配置为确定发送RACH过程的消息的过程所需的某些传输参数。另一个示例是指发送单元又被配置为能够发送RACH过程的消息,例如使用由处理器确定的传输参数。相反,接收单元又可以配置为能够接收RACH过程的消息。
下面假设简单而示例性的场景。如图8所示,假定UE位于由gNB1控制的无线电小区1的覆盖区域中。存在分别由gNB2、gNB3和gNB4控制的相邻无线电小区2、3和4。
出于各种原因要执行的一个重要过程是UE与gNB之间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也可以称为随机接入过程或RA过程)。在前面的部分中提供了有关于从LTE已知和当前针对5G NR讨论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详细信息,并对此进行了参考。为了描述和说明下面呈现的实施例的基本概念,示例性地假定了四步骤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然而,应该注意,这些概念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随机接入过程,诸如更短的两步骤过程或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实施例1
下面将根据第一实施例描述一种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该过程允许由UE使用的PRACH资源之间的差异,从而允许根据需要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
例如,在这方面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将被理解为在于可以将由UE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回退时间值和/或发送功率值调整为更好地反映例如通过UE或通过触发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事件所施加的优先级(因此有助于满足某些要求)。回退参数是用于确定UE在先前的(可能不成功的)随机接入过程与新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开始(通过发送具有前同步码的第一随机接入消息)之间必须等待的时间段的参数。回退参数例如在gNB中检测到冲突的情况下,由gNB提供给UE,即,几个UE使用相同的PRACH资源向gNB发送相同的前同步码。回退参数在LTE中例如在TS 36.321v14.3.0中对应的5.1.4和7.2节章中(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已经是已知的。发送功率值指示UE以其为基础来确定它可以利用多少功率将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随机接入消息发送给gNB的值,因此影响调度传输本身的鲁棒性以及在多个UE之间存在冲突RACH过程的情况下成功的机会。
因此,在使用相同的随机接入资源的不同UE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特别有用。在其标识由不同的UE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之间的冲突的那些情况下,gNB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回退参数并将其分派给不同的UE来对不同UE的随机接入过程的进一步性能进行优先化排序。
根据该实施例,UE通过选择gNB然后可以区分以便向UE提供回退参数以对进一步随机接入进行优先级排序的适当的PRACH资源(指示优先级排序标准)来参与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为了实现UE的选择和gNB的确定,假设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在UE侧和gNB侧两者均可以使用,将特定的PRACH资源(也称为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与特定的优先级排序标准(例如,以其为基础应该对随机接入进行优先级排序的情况)相关联。
例如,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可以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
·与随机接入消息一起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序列,
·UE在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gNB时将要使用的无线电信道资源的时间和频率,
·UE在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gNB时将要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在图9中示出了这些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示例性和简化图示。从中显而易见,示例性地假设基于无线电资源的时间(T1、T2、T3、T4)和频率(F1、F2、F3、F4、F5)以及由UE与第一RA消息一起发送的前同步码序列(S1,S2,S3)(图9中的三个维度)可区分PRACH资源。读者应该意识到,图示和区别性参数仅是示例,就时间、频率和序列而言,更少或更多的级别同样可能。
尽管是RA消息传输的参数,但gNB可能不会使用发送功率来可靠地将一个PRACH资源与另一个PRACH资源区分开。如前所述,与另一随机接入过程相比,发送功率可以用于对一个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
类似地,可用于PRACH传输的频率带宽可以是例如划分为要针对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的目的而区分的频率范围。另一方面,出于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的目的,可以使用不同的时间实例(例如,无线电帧内的子帧)来区分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在LTE中,定义了64个不同的前同步码序列,并且将来可以为5G NR定义超过64个前同步码序列。因此,可以为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或其组合)保留某些前同步码序列,或者可以将几个前同步码序列分组在一起以与优先级排序标准(或其组合)相关联。
根据一个示例,PRACH资源的区分可以仅基于用于发送第一随机接入消息的无线电资源的频率,使得某些频率或频率范围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事件)明确关联/被保留。在另一类似示例中,PRACH资源的区分可以仅基于用于发送第一随机接入消息的无线电资源的时间,使得某些时间实例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事件)明确地相关联/被保留。作为另一示例,PRACH资源的区分可以仅基于与第一随机接入消息一起被发送的前同步码序列,使得一个或多个前同步码序列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事件)明确地相关联/被保留。
尽管以上示例仅基于维度中的一个来区分PRACH资源,然而同样可能的是,适当地定义维度的不同组合以区分PRACH资源。在我们对优先级排序标准进行细微区分的情况下,这将特别有益。在那种情况下,为了允许许多不同的优先级排序,PRACH资源的区分可以使用多于一个维度。例如,可能的是,某些频率范围内的某些前同步码序列组与优先级排序标准的组合(诸如与使用服务组合的随机接入事件)相关联。PRACH资源划分的另一示例性定义是,例如为特定随机接入事件(诸如事件2,RRC连接重新建立)预留的PRACH资源集,基于用户服务(例如,区分当前定义的三种用户服务中的全部或仅一个或两个)而被进一步细分。因此,PRACH资源的如此定义的子集将各自与随机接入事件和用户服务的组合相关联。
此外,可以根据几种不同的标准或其任意组合来对随机接入进行优先级排序,包括以下各项:
·随机接入事件,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
·由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其中用户服务是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合同协议(contractual agreement),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用户在该合同协议下操作用户设备,
·子载波间隔,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
例如,由某些随机接入事件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优先于由其他随机接入事件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一个示例将是例如通过具有高(大)回退参数和/或低发送功率,RA事件1(即处于RRC_IDLE状态的UE的初始接入)的优先级低于例如RA事件4(例如,下行链路数据到达)。同样,RA事件2(RRC连接重新建立)也可以优先于RA事件1。例如,可以针对RA优先级排序将所有RA事件或仅某些RA事件彼此区分开。另一个示例是,可以与用户服务无关,将随机接入事件6和7的优先级设为更高。根据用于特定用户服务(诸如URLLC)的另一个示例,随机接入事件2、3、4具有更高的优先级,而随机接入事件具有低优先级。根据用于诸如eMBB的特定用户服务的另一示例,随机接入事件2和3具有高优先级,而随机接入事件4和5具有低优先级。根据另一示例,随机接入事件1可以具有低优先级,甚至与对其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用户服务无关。
此外,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可以基于用户服务,即,当前是针对URLLC、eMBB还是mMTC进行通过UE的数据通信。如前页中详细说明的那样,每个用户服务都适合于具有不同要求的不同数据传输场景;例如URLLC要求很小的延迟,尽管eMBB并不是很延迟关键,但要求高峰值数据速率等。因此,URLLC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优先于eMBB或mMTC的随机接入过程,以便于满足提供给UE的URLLC用户服务的延迟要求。例如,针对RA优先级排序可以互相区分所有或仅某些用户服务。
用户设备通常根据用户与网络运营商的合同来操作,这可能影响与其他UE相比,向该UE的用户服务的一般提供。例如,与标准用户(相应地为其合同所支付的费用更少)相比,通常为其合同支付更多费用的高级用户可能会以更高的服务质量被服务。这也可能影响在UE和gNB之间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例如,用于高级UE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回退时间值可以比用于普通UE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回退时间值短,和/或用于随机接入消息传输的发送功率可以更高。例如,可以为RA优先级排序区分所有或仅某些可能的合同协议。用户的QoS参数可以例如经由S1接口在MME和gNB之间进行交换(例如,使用SIAP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与TS 36.413第8.3.1.2节中已定义的相似或相同)。因此,gNB知道UE的QoS值。因此,当UE发送RACH请求消息时,gNB能够检查QoS参数,并基于此QOS计算适合UE的回退值。对于高QoS(高级用户),gNB设置低回退参数,而对于普通/标准用户,gNB设置高回退参数。
子载波间隔可以与或可以不与用户服务直接相关。如前页所述,目前正在为5G NR系统应支持的不同用户服务定义具有不同子载波间隔的不同参数集。对于mMTC,目前预想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对于eMBB,当前预想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对于URLLC,当前预想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然而,也可以将一个以上的子载波间隔用于特定的用户服务。代替基于用户服务的优先级排序或除了基于用户服务的优先级排序之外,还可以基于哪个子载波间隔被用于发送第一随机接入消息来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具有非常短的符号持续时间的60kHz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优先于具有相对长的符号持续时间的15kHz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对于RA优先级排序,可以将所有或仅一些可能的子载波间隔彼此区分开。
上面的标准列表不是详尽的,并且上面未明确提及的其他标准也可以用于实现所讨论的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
尽管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可以仅基于这些单个标准中的每一个,然而其任何有意义的组合也可以用于对互相之间的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在下文中将仅描述可能组合的几个示例,而读者应该清楚,即使没有明确提及,其他标准组合同样是可能的。
例如,用于某些用户服务的某些随机接入事件的组合可以用于区分RA优先级排序。例如,对于诸如URLLC或eMBB的特定用户服务,可以基于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即,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事件来进一步区分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根据一个示例,即使当引用相同的服务eMBB时,RA事件2(RRC连接重新建立过程)和RA事件3(切换)的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也可能与RA事件4和5(分别是处于非同步状态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数据到达)不同。
此外,尽管如上所述,但并非严格地必须明确区分所有不同的优先级排序标准,而是可以对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进行分组,使得可以在gNB侧仅区分优先级排序标准的组。例如,可能在假定相应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相似的前提下,将几个随机接入事件分组在一起(例如随机接入事件2、3、4、5)。通过对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进行分组,减少了必要的不同PRACH资源集的数量,因为总体上更少的优先级排序标准(或其组合)必须被区分。另一个示例是根据需要将不同的合同协议分组在一起,例如与标准用户相比,高级用户与优先用户或公司下的用户一起。
第一实施例的基础的一个一般概念是以高效的方式向gNB提供关于随机接入过程和通信UE的更详细的信息,以便允许由gNB控制优先级排序。代替使用额外的比特来向gNB传达某些信息,划分可用的PRACH资源集使得UE根据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和/或UE来选择PRACH资源,然后gNB可以从UE用来发送第一RA消息的所选择的PRACH资源中推导信息。换句话说,为了能够区分这些不同的优先级排序标准及其组合,UE将使用不同的PRACH资源(即,用于传输第一随机接入消息的参数)来传输第一随机接入消息。gNB能够区分由UE使用的PRACH资源,并因此能够确定该特定随机接入过程涉及的优先级排序标准。根据一个示例,对于触发RA消息的传输的每个不同的随机接入事件,UE首先确定并然后使用不同的PRACH资源(例如,不同的频率或时序),从而允许gNB明确确定哪个随机接入事件触发了通过UE的随机接入过程。
UE和gNB处都可获得UE应如何基于优先级排序标准来选择适当的PRACH资源以及反之gNB如何根据所选择的PRACH资源来确定优先级排序标准的必要的信息(例如,称为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一种可能的方式会是必要的信息由3GPP技术规范定义,从而有效地硬编码到UE的操作系统中。UE和gNB之间无需在上述方面交换信息。然而,这在如何确定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方面不允许很大的灵活性。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gNB向UE提供必要的信息,例如在系统信息内。这也将带来以下好处:PRACH参数化(即PRACH资源的区分)可能是特定于小区的,因此可能会在每个小区之间发生变化。相应地,当UE从源gNB移动到目标gNB时,UE将经由新无线电小区中的系统信息或者已经经由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来接收新的PRACH配置信息。
正如5G当前和临时设想的那样(也请参见前面的说明),系统信息可以以最小SI和/或其他SI和/或按需SI消息提供,但也可以在直接寻址到UE的专用RRC消息中提供。因此,这些消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可以用于将RA配置信息传达给UE。例如,可以使用最小SI消息将全部或部分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提供给无线电小区中的UE,而可以使用例如其他SI、按需SI或去往UE的RRC消息中的UE特定地将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其余部分提供给无线电小区中的UE。在进一步的变型中,可以在最小SI中发送使得能够实现重要的优先级排序的RA配置信息(例如,对于RA事件1,初始接入),而可以将用于较不重要的优先级排序的RA配置信息不同地提供给UE。例如,用于随机接入事件2、5和6的RA配置信息由按需系统信息传达。另一方面,例如,可以通过专用RRC消息(诸如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来传达用于RA事件4和7(其要求低时延)的RA配置信息。
这将减少由最小系统信息传输引起的开销,该最小系统信息传输被假定为周期性且相当频繁地发生。此外通过使用例如按需系统信息或甚至专用RRC消息,有可能向不同的UE提供不同的配置信息,因此可能实现特定于UE的优先级排序。
在一个示例性变型中,应当定义UE和gNB中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使得对于每个可能的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UE可以导出应当使用哪个PRACH资源,并且相反,gNB可以从所使用的PRACH资源导出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另一方面,在可用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未覆盖或尚未覆盖的其他情况下,UE可以简单地使用默认或公共PRACH资源。
在该实施例中,UE在执行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简单地确定发送功率,而无需参考上述任何优先级排序标准。这类似于当前的LTE RACH过程如何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在UE中确定要用于发送RA过程的第一RA消息的适当的发送功率,来附加地或独立地进一步实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当确定UE中的RA传输参数时,UE需要确定要以多少无线电功率来发送RA消息。可以基于上述优先级排序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或其组合,以类似于UE如何确定(要由UE区分的)PRACH资源的方式来进行该确定。可以在UE中提供相应的发送功率表,其将某些发送功率值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相关联,因此允许UE为每个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在发送RA过程的第一RA消息时要使用的合适的发送功率。
仅基于随机接入事件来实现优先级排序的一个简单且示例性的发送功率表如下。
另一个仅基于用户服务实现优先级排序的简单且示例性发送功率表如下:
区分随机接入事件、用户服务和合同情况的某些特定组合的更详细的发送功率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不同的用户服务(例如URLLC和eMBB)因此可以针对同一RA事件(例如RA事件2和3)具有不同的发送功率参数。
在另一替代方案中,代替将功率参数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相关联,可以将功率斜坡参数与PRACH资源的相应集合(其又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相关联)相关联。
发送功率表的必要信息将在UE中可用。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有几种选择。如以针对回退索引表(参见该处的细节)类似的方式所说明的,发送功率表可以是例如在3GPP技术规范中定义的或由gNB例如使用在gNB的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被发送到UE。可以在最小SI和/或其他SI和/或按需SI消息中和/或在直接寻址到UE的专用RRC消息中提供发送功率表。因此,这些消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可以用于将RA配置信息传达给UE。
还可以根据该实施例的进一步变型来实现如从LTE已知的增加用于随机接入消息传输的发送功率。具体地,可以随着每个失败的RA消息传输而连续地增加发送功率,例如,基于给定的发送功率步长。在以上情况下,并且示例性地假设针对RA事件1的随机接入过程,UE将因此开始以根据-120dbm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第一RA消息,并且在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UE将针对第二次尝试发送RA消息使用(假设步长为4db)根据-116dbm的发送功率,然后针对第三次尝试按照-112dbm等。
用于参与如本文说明的该实施例及其变型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的UE行为的简化和示例性图示在图10中以序列图的形式呈现。此外,在图11中以序列图的形式给出了用于参与该实施例及其变型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的gNB行为的对应的简化和示例性图示。仅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示例性地假设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仅基于随机接入事件。另一个示例性假设是,根据以上给出的任何示例,UE正在从基站接收合适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然后,进一步假设最终将由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在UE中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基于先前所接收的RA配置信息并考虑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事件,UE然后可以确定然后由UE使用以将第一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gNB的对应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也参见上面的各种示例中的一个,例如仅可通过频率来区分)。
gNB相应地从UE接收随机接入消息,并且基于所使用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并且基于相应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gNB能够确定哪个随机接入事件触发了随机接入过程(即,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取决于随机接入事件和与其相关联的优先级,gNB将相应地确定回退参数,并且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内,将所确定的回退参数提供给UE。
如前所述,gNB基于随机接入传输参数选择合适的回退参数,并使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将所选择的回退参数提供给UE。发送回退参数的一种可能性是重用为LTE RACH过程所定义的相应的回退参数,根据该参数,回退索引可以用4比特进行编码,因此允许16种不同的回退索引。当前定义在3GPP TS 36.321 v14.3.0第7.2章节中提供,并在以下内容中进行说明:
由此可见,回退索引值13、14和15当前被保留,并且可以代之以用于编码非常低的回退值,诸如0.5ms、1ms、2ms以允许进一步的优先级排序。可以如下定义相应的适配和示例性回退时间表:
索引 | 回退参数值(ms) |
0 | 0 |
1 | 10 |
2 | 20 |
3 | 30 |
4 | 40 |
5 | 60 |
6 | 80 |
7 | 120 |
8 | 160 |
9 | 240 |
10 | 320 |
11 | 480 |
12 | 960 |
13 | 0.5 |
14 | 1 |
15 | 2 |
例如,gNB可以指示0.5ms、1ms或2ms,例如当由随机接入事件5触发随机接入并针对URLLC时。gNB可以指示更高的回退参数值(例如10ms),例如当随机接入由随机接入事件5触发并且针对eMBB时。
另一方面,代替重新使用LTE的回退索引定义,可以为5G NR定义完全不同的回退时间表,还使用多于或少于4比特来编码回退索引。
根据该实施例的进一步的变型,PRACH资源的选择还可以基于gNB应当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子载波间隔。更详细地,处于连接状态的UE通常使用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例如,如上所述,取决于用户服务)来监视PDCCH/PDSCH,并且一发送第一随机接入消息就在RAR接收窗口期间监视无线电资源以便接收来自gNB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通常,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是由gNB使用参考参数集(因此是参考子载波间隔)发送的,与UE当前正在使用的用户服务无关。在这种情况下,因此要求UE同时处理和监视两种不同的参数集,这将增加UE复杂性。为了避免这种额外的复杂性,根据实施例的进一步变型,可以将关于UE当前正在使用哪个子载波间隔的信息提供给gNB,使得gNB代替使用参考参数集而使用对应的相同的参数集用于将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发送到UE。
相应地,可以基于子载波间隔进一步划分可用于由UE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PRACH资源,使得通过UE使用那些特定的PRACH资源,gNB能够推断出其应该用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的子载波间隔。UE因此基于gNB应当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子载波间隔来确定PRACH资源,并使用那些所确定的PRACH资源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给gNB。
实施例的这个改进的变型可以例如用于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诸如与数据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有关的事件4或5,其中UE已经连接并且可能已经基于与参考参数集(即参考子载波间隔)不同的参数集(即子载波间隔)进行通信。对UE进行的初始接入不太需要,这是由于UE当时不处于连接模式,因此尚未基于用户服务的特定子载波间隔进行监视;在所述情况下,gNB可以使用参考参数集(即参考子载波间隔)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例如,基于可能的子载波间隔进一步细分为随机接入事件4保留的PRACH资源集,从而为随机接入事件4的组合创建三个子集,分别具有15、30或60kHz的子载波间隔。
以与针对先前情况已经说明的相同的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系统信息(例如,最小SI、其他SI、按需SI、专用RRC消息;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前面的页面)将上述需要基于子载波间隔进行区分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提供给UE。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的变型,通过使用不同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也可以在UE中的某些场景中实现。更详细地,如上所述,gNB将基于所选择的PRACH资源来选择合适的回退参数,该PRACH资源被假定为指示UE侧的优先级排序标准。
然而,如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变型允许对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某些随机接入事件)进行分组。在所述示例性情况下,gNB不可能基于所使用的PRACH资源来区分随机接入事件组中的实际上触发了UE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事件。然而,在那些情况下,可以在UE侧完成一组随机接入事件内的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UE侧知道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实际随机接入事件。
相应地,UE确定与包括实际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事件在内的随机接入事件组相关的PRACH资源。随后,这些所确定的PRACH资源被UE用来向gNB发送第一随机接入消息,而该消息又可以从所使用的PRACH资源中推导相应的随机接入事件组,并且因此确定合适的回退参数。然后可以使用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将依存的回退参数传达给UE。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该变型,UE可以基于所接收的回退参数来确定实际回退时间值,然而还考虑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实际随机接入事件。因此,除了由gNB执行的任何优先级排序之外,UE还能基于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实际随机接入事件来进一步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
在针对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不执行PRACH资源区分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例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中,仅应针对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某些随机接入事件或用户服务)执行由gNB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对于其他优先级排序标准,由UE使用公共PRACH资源,它们不对任何其他信息进行编码,因此不允许gNB从中得出任何信息。对于在gNB侧不可能进行优先级排序的情况,仍然可以在已经具有必要信息的UE侧实现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而无需细分PRACH资源来编码要发送到gNB的信息。例如,由RA事件1和2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使用公共PRACH资源,而由其他随机接入事件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可以使用专用PRACH资源,如上面结合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所说明的。如果UE使用公共PRACH资源,则根据一个示例,如上所述,可以在UE侧完成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UE侧知道例如要使用的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随机接入事件和/或用户服务),因此可以选择回退参数(和发送功率)。
实施例2
在第二实施例中,描述了随机接入过程优先级排序的另一实现。从概念上讲,优先级排序是尽可能地在UE侧处理的,因此,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解决方案相比,无需将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的细节告知gNB。结合第一实施例的一个特定变型描述了类似的方法。
代替区分不同的PRACH资源(即,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以向gNB提供关于优先级排序标准的信息,例如随机接入事件,最初假设UE使用公共P RACH资源向gNB发送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随机接入消息。然后,该方法将与当前LTE随机接入过程相同或非常相似,在该过程中,所有UE均使用相同的一组配置的传输参数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从而不允许接收侧例如在不同的随机接入事件之间进行区分(尽管未被识别出,但仍然可以基于利用随机接入消息发送的前同步码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区分优先级排序标准(如实施例1中广泛讨论的;例如,随机接入事件、合同协议、用户服务、子载波间隔)并适当地选择反映与相应优先级排序标准关联的优先级的相应的回退时间值和/或发送功率来实现UE侧的优先级排序。
更详细地,对于第二实施例,在UE中使用回退时间表(也可以称为回退索引表)以允许实现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回退时间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从gNB接收)和相应的优先级排序标准(或优先级排序标准的组合)两者相关联。以与实施例1所述类似的方式,可以基于几种不同的标准或其任意组合来实现随机接入过程的优先级排序,包括以下各项:
·随机接入事件,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用户服务是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用户在其下操作用户设备的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
·子载波间隔,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
已经结合实施例1给出了关于不同标准的更多细节,并且为了避免重复,读者可以参考与实施例1有关的说明书的这些部分。在一个示例中,MME向UE配置QoS参数(例如:使用NAS附接接受消息,如已经在3gpp TS 24.301第5.5.1.2.2节中定义的)。如进一步说明的,基于QoS值(即,反映合同协议),UE从表中计算回退值和/或功率斜坡参数。例如,高级用户UE比普通用户UE使用更高的功率斜坡参数和更低的回退值。
相应地,可以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适当地与优先级排序标准(或其组合)相关联,以反映与之相关联的各个优先级。回退索引表的一个简单示例如下所示,它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值(表中的“索引”示例性地在0到15之间)以及基于触发在其期间从gNB接收回退索引的随机接入过程的随机接入事件来区分回退时间值。
下面给出回退索引表的一个更复杂的示例。
从上表显而易见,因此,对于相同的RA事件(例如RA事件2和3),不同的用户服务(例如URLLC和eMBB)可以具有不同的回退时间值。
从以上示例性回退时间表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回退索引表允许基于从gNB所接收的回退索引来定义回退时间值的范围(例如,针对索引0从0到10毫秒),而UE基于优先级排序标准(例如,随机接入事件、用户服务、合同协议)在设置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回退时间值(例如,在RA事件2和eMBB的情况下为4ms)。因此,使用回退索引表,可以由UE针对某些RA事件或用户服务(或其组合)等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
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向UE提供关于回退索引表的必要信息,如以针对第一实施例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类似的方式说明的那样。相应地,一种可能的方式将是必要信息由3GPP技术规范定义,因此有效地被硬编码到UE的操作系统中。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gNB将关于回退索引表的必要信息提供给UE,例如,在系统信息内。如5G中当前和临时设想的那样,可以在最小SI和/或其他SI和/或按需SI消息中和/或在直接寻址到UE的专用RRC消息中提供系统信息。因此,这些消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可以用于将回退索引表信息传达给UE。
在图12中以序列图的形式示出了如本文所说明的参与该第二实施例及其变型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的UE行为的简化和示例性图示。此外,在图13中以序列图的形式示出了如本文所说明的参与该实施例及其变型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的gNB行为的对应的简化和示例性图示。
从中显而易见,假设将最终在UE中触发随机接入过程,因此触发第一随机接入消息从UE到gNB的传输。与上面说明的实施例1的核心概念相反,UE使用公共PRACH资源来将触发的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gNB,即使用PRACH资源(即,无线电资源的时间和频率、前同步码序列、此外一个选项是发送功率,如下所述(另请参见图9)),而无需参考任何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RA事件、用户服务、子载波间隔、合同协议)。
继而,接收到随机接入消息的基站将随后以通常的方式确定回退索引(参见例如LTE RACH过程,如前所述),并且随后将所确定的回退索引作为随机接入响应(RAR)消息的一部分传达给UE。然后,基于该所接收的回退索引,UE可以使用回退时间表确定实际回退参数值,如上所述,另外考虑优先级排序标准(诸如随机接入事件和/或用户服务和/或合同协议和/或子载波间隔)。
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或相同的方式,UE在执行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时,可以简单地确定发送功率,而无需参考上述任何优先级排序标准。这类似于当前的LTE RACH过程如何工作。
另一方面,通过在UE中确定要用于发送RA过程的第一RA消息的适当的发送功率,可以附加地或独立地进一步实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随机接入优先级排序。当确定UE中的RA传输参数时,UE需要确定要以多少无线电功率来发送RA消息。可以基于上述优先级排序标准中的任何一个或其组合,以与UE如何确定回退时间值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来进行该确定。可以在UE中提供相应的发送功率表,以将某些发送功率值与某些优先级排序标准相关联,从而允许UE为每个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确定在发送RA过程的第一RA消息时要使用的合适的发送功率。
如结合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仅基于随机接入事件来实现优先级排序的发送功率表的一个简单示例性示例如下。
仅基于用户服务实现优先级排序的另一简单示例性发送功率表如下:
区分随机接入事件、用户服务和合同情况的某些特定组合的更详细的发送功率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针对相同的RA事件(例如RA事件2和3),不同的用户服务(例如URLLC和eMBB)因此可以具有不同发送功率参数。
发送功率表的必要信息将在UE中可用。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有几种选择。如以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所说明的,发送功率表可以是例如在3GPP技术规范中定义的或由gNB例如使用在gNB的无线电小区中广播的系统信息被发送到UE。可以在最小SI和/或其他SI和/或按需SI消息中和/或在直接寻址到UE的专用RRC消息中提供发送功率表。因此,这些消息中的任何一个或它们的组合可以用于将RA配置信息传达给UE。
如已经从LTE已知的,还可以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变型来实现增加用于随机接入消息传输的发送功率。具体地,例如基于给定的发送功率步长,随着每次失败的RA消息传输,连续地增加发送功率。在以上情况下,并且示例性地假设针对RA事件1的随机接入过程,UE将因此开始以根据-120dbm的发送功率来发送第一RA消息,并且在随机接入失败的情况下,UE将针对第二次尝试发送RA消息使用根据-116dbm的发送功率,然后针对第三次尝试使用-112dbm等。
在本实施例2中,鉴于不发生PRACH资源的区分,针对RA消息传输使用不同的传输功率以对随机接入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是特别有益的。因此,与根据其而将不同的PRACH资源用于不同的优先级排序标准的实施例1的改进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在随机接入期间与其他UE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很高。增加发送功率,例如针对某些重要的随机接入事件(例如,随机接入事件2-RRC连接重新建立),与另一个UE中由重要性更低的随机接入事件(例如,随机接入事件1-初始接入)触发的随机接入过程相比,针对该重要随机接入事件的随机接入过程成功的机会增加了。
进一步的方面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其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确定要用于向控制用户设备所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至少一部分是基于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以及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所确定的。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用户设备可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UE的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
根据第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二方面,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与随机接入消息一起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序列,
·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时要使用的无线电信道资源的时间和频率,
·用户设备在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时要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另外或可替代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所述部分与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相关联:
·随机接入事件,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该用户服务是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用户在所述合同协议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
·子载波间隔,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三方面,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一部分与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用户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相关联。另外或可替代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另一部分与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一个合同协议的组合相关联。另外或可替代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与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之间的关联使得每个随机接入事件与不同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提供的第四方面,UE的接收单元在由无线电小区中的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内,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可替代地,接收单元在由无线电小区中的基站广播的最小系统信息内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一部分,并在从基站发送并寻址到用户设备的专用消息中接收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另一部分,或在进一步的系统信息中接收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另一部分。该进一步的系统信息由无线电小区中的基站按需发送。作为另一选择,随机接入配置的一部分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重要随机接入事件与相应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关联的信息。
根据除了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五方面,处理器基于触发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以及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确定发送功率值。发送单元基于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值来发送随机接入消息。
根据除了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六方面,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从基站接收包括将由用户设备使用以确定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根据一个选项,由基站基于由用户设备向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并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为用户设备确定回退参数。
根据除了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七方面,处理器基于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确定与将由基站使用其来向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子载波间隔相关联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接收单元基于处理器基于其确定了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子载波间隔监视用于传入数据传输和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无线电资源。接收单元基于处理器基于其确定了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子载波间隔从基站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根据除了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八方面,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与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之间的关联使得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些但并非全部与不同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以及使得其余的随机接入事件与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处理器在被其余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确定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第二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消息从基站接收包括回退索引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消息。处理器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和回退索引表来确定回退时间值,该回退时间值指示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该回退索引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以及可以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其余随机接入事件相关联。
根据除了第八方面之外提供的第九方面,多个随机接入事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来自RRC_IDLE的初始接入;
·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切换;
·要求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下行链路数据到达;
·要求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到达;
·从非活动状态到连接状态的状态转换;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
另外或可替代地,随机接入消息被作为由用户设备与基站执行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的第一消息来发送。在一种选项中,RACH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并且用户设备分组重复状态与RACH过程的任何信令消息一起被发送。在另一个选项中,RACH过程由两个步骤组成,并且用户设备分组重复状态与RACH过程的RACH前同步码和切换完成消息一起被发送。
根据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从位于由基站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接收随机接入消息。随机接入消息由用户设备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发送。基站的处理器确定用户设备用来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并确定用户设备要用来确定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必须等待的时间段的回退参数。基站的发送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包括所确定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根据除了第十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一方面,发送单元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随机接入配置信息。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用户设备可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
根据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在被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控制用户设备位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用户设备的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从基站接收包括回退索引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UE的处理器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和回退索引表来确定回退时间值,该回退索引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以及与可以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相关联,该回退时间值指示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
根据除了第十二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三方面,回退索引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相关联:
·随机接入事件,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由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用户服务是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用户在所述合同协议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
·子载波间隔,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
在一个选项中,接收单元在由无线电小区中的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内接收回退索引表,或者其中回退索引表被预存储在用户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根据除了第十二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四方面,处理器确定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而无需参考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在一个选项中,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随机接入消息一起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序列,
·在用户设备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时要使用的无线电信道资源的时间和频率,
·在用户设备将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基站时要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根据除了第十二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之外提供的第十五方面,处理器基于发送功率索引表来确定用于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功率值。发送功率索引表将各个发送功率值与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相关联:
·随机接入事件,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
·由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用户服务是大规模机器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用户在所述合同协议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
·子载波间隔,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
本公开的硬件和软件实现
本公开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与硬件协作的软件来实现。在上述每个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每个功能块可以由诸如集成电路的LSI部分地或全部地实现,并且在每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每个过程可以由相同的LSI或LSI的组合部分地或全部地控制。LSI可以单独地形成为芯片,或者可以形成一个芯片来包括部分或全部功能块。LSI可以包括耦合到其的数据输入和输出。根据集成度的差异,这里的LSI可以被称为IC(集成电路)、系统LSI、超级LSI或超LSI。然而,实现集成电路的技术不限于LSI,并且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电路、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可以使用在制造LSI之后可以编程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其中可以重新配置布置在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和设置的可重构处理器。本公开可以被实现为数字处理或模拟处理。如果由于半导体技术或其他衍生技术的进步而导致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取代LSI,则可以使用未来的集成电路技术来集成功能块。生物技术也可以应用。
此外,各种实施例还可以借助于软件模块来实现,所述软件模块由处理器运行或者直接在硬件中运行。软件模块和硬件实现的组合也是可能的。可以将软件模块存储在任何种类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RAM、EPROM、EEPROM、闪存、寄存器、硬盘、CD-ROM、DVD等。应该注意,不同实施例的各个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为另一实施例的主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如特定实施例中所示,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多种变化和/或修改。因此,本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15)
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在由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确定要用于向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所位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至少部分是基于触发了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和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的,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用户设备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以及
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所述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
·与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一起被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序列,
·所述用户设备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时要使用的无线电信道资源的时间和频率;
·所述用户设备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时要使用的发送功率值,和/或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所述部分与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以下各项中的两项或更多项的组合相关联:
·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
·由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所述用户服务是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用户在其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的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
·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的子载波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一部分与所述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所述用户服务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相关联,和/或
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另一部分与所述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和一个合同协议的组合相关联,和/或
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和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之间的关联使得每个随机接入事件与不同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还包括:
接收单元,在由所述无线电小区中的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内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或者
接收单元,在由所述无线电小区中的所述基站广播的最小系统信息内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一部分,并在从所述基站发送并且寻址到所述用户设备的专用消息中接收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另一部分,或在进一步的系统信息中接收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的另一部分,所述进一步的系统信息由所述无线电小区中的所述基站按需发送,可选地,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的一部分包括关于一个或多个重要的随机接入事件与相应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关联的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触发所述传输的所述随机接入事件以及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来确定发送功率值,以及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基于所确定的发送功率值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包括要由所述用户设备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可选地,其中,所述回退参数由所述基站基于由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随机接入消息并基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确定与所述基站要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子载波间隔相关联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以及
其中,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将所述随机接入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以及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基于所述处理器基于其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子载波间隔以监视用于传入数据传输和随机接入响应消息的无线电资源,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基于所述处理器基于其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的子载波间隔以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与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之间的关联使得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些但并非全部与不同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并且使得其余的随机接入事件与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
所述处理器在由其余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确定所述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
所述发送单元使用所确定的公共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二随机接入消息,
所述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第二随机接入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包括回退索引的第二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和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以及与可以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其余随机接入事件相关联的回退索引表,确定回退时间值,所述回退时间值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事件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从RRC_IDLE的初始接入;
·连接重新建立过程;
·切换;
·要求所述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下行链路数据到达;
·要求所述用户设备执行随机接入信道过程的上行链路数据到达;
·从非活动状态到连接状态的状态转换;
·从波束故障中恢复,和/或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作为由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基站执行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过程的第一消息被发送,
可选地,其中,所述RACH过程由四个步骤组成,并且与所述RACH过程的任何信令消息一起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分组重复状态,
可选地,其中,所述RACH过程由两个步骤组成,并且与所述RACH过程的RACH前同步码和切换完成消息一起发送所述用户设备分组重复状态。
10.一种基站,包括:
接收单元,从位于由所述基站控制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中的用户设备接收随机接入消息,在由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由所述用户设备发送,
处理器,确定所述用户设备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以及确定所述用户设备要用于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的回退参数,
发送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包括所确定的回退参数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发送单元在其无线电小区中广播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随机接入配置信息将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每一个与所述用户设备可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的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的一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相关联。
12.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发送单元,在由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一个触发时,向控制所述用户设备所位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小区的基站发送随机接入消息,
接收单元,响应于所发送的随机接入消息从所述基站接收包括回退索引的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处理器,基于所接收的回退索引和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回退索引以及与可以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事件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回退索引表,确定回退时间值,所述回退时间值指示所述用户设备在开始另一个随机接入信道过程之前至少要等待的时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回退索引表将不同的回退时间值与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以下各项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的组合相关联:
·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
·由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所述用户服务是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用户在其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的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
·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的子载波间隔,
可选地,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在由所述无线电小区中的所述基站广播的系统信息内接收所述回退索引表,或者其中所述回退索引表被预存储在所述用户设备的操作系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确定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中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随机接入传输参数,而不参考触发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
可选地,其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传输参数包括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
·与所述随机接入消息一起被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序列,
·在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时要使用的无线电信道资源的时间和频率,
·所述用户设备在将所述随机接入消息发送到所述基站时要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基于发送功率索引表确定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消息的发送功率值,以及
其中,所述发送功率索引表将各个发送功率值与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以下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相关联:
·触发随机接入消息的传输的随机接入事件,
·由所述用户设备当前使用的用户服务,可选地,其中所述用户服务是大型机器类型通信mMTC、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超可靠的低时延通信URLLC中的一种,
·用户在其下操作所述用户设备的合同协议,诸如要满足的相应服务质量要求,
·定义两个连续子载波之间的频率距离子载波间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83945.2A CN116669218A (zh) | 2017-09-28 | 2018-09-14 | 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7193835.0 | 2017-09-28 | ||
EP17193835.0A EP3462797A1 (en) | 2017-09-28 | 2017-09-28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
PCT/EP2018/074937 WO2019063321A1 (en) | 2017-09-28 | 2018-09-14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REFERRED RANDOM ACCESS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83945.2A Division CN116669218A (zh) | 2017-09-28 | 2018-09-14 | 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149414A true CN111149414A (zh) | 2020-05-12 |
CN111149414B CN111149414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6000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3604.7A Active CN111149414B (zh) | 2017-09-28 | 2018-09-14 | 参与优先的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和基站 |
CN202310483945.2A Pending CN116669218A (zh) | 2017-09-28 | 2018-09-14 | 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83945.2A Pending CN116669218A (zh) | 2017-09-28 | 2018-09-14 | 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1375536B2 (zh) |
EP (2) | EP3462797A1 (zh) |
JP (2) | JP7366008B2 (zh) |
CN (2) | CN111149414B (zh) |
WO (1) | WO201906332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02491A (zh) * | 2021-12-29 | 2022-04-08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082451A1 (zh) * | 2020-10-20 | 2022-04-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462797A1 (en) * | 2017-09-28 | 2019-04-0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
CN108684219B (zh) * | 2017-09-29 | 2022-04-2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9963337A (zh) * | 2017-12-22 | 2019-07-02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
US11019557B2 (en) * | 2018-05-10 | 2021-05-25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sition of periodically broadcasted syste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WO2019237805A1 (zh) * | 2018-06-14 | 2019-12-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
US12120745B2 (en) * | 2019-02-15 | 2024-10-15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
WO2020198419A1 (en) * | 2019-03-28 | 2020-10-01 | Apple Inc. | Beam failure recovery |
WO2021008710A1 (en) | 2019-07-18 | 2021-01-2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ower exposure report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
CN112689269A (zh) * | 2019-10-17 | 2021-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侧行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BR112022008674A2 (pt) * | 2019-11-14 | 2022-07-19 | Qualcomm Inc | Acesso aleatório para equipamento de usuário secundário |
WO2024234211A1 (zh) * | 2023-05-13 | 2024-11-21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3930A (zh) * | 2006-10-03 | 2009-09-0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系统接入的随机接入信令传输 |
CN106105366A (zh) * | 2014-03-11 | 2016-11-0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临时标识符分配给终端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559905A (zh) * | 2015-09-24 | 2017-04-05 | 株式会社Kt | 用于mtc ue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856630A (zh) * | 2017-01-13 | 2017-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54309A (en) | 1991-01-07 | 1992-10-13 | Rock-Tenn Company | Insulating blanket for shipping container having scored mineral wool |
US5779277A (en) | 1996-09-03 | 1998-07-14 | Campbell Fittings, Inc. | Locking asexual coupling |
US5857778A (en) | 1996-09-25 | 1999-01-12 | Ells; James R. | Collapsible thermal insulating container |
US6513974B2 (en) | 1998-09-17 | 2003-02-04 | Thomas G. Malone | Inflatable insulating liners for shipping containers |
US8369280B2 (en) * | 2011-07-01 | 2013-02-05 | Ofinno Techologies, LLC |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
EP2826288B1 (en) * | 2012-03-16 | 2018-12-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wireless systems |
US8989113B2 (en) * | 2012-05-11 | 2015-03-24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artitioning contention based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10813131B2 (en) * | 2013-07-30 | 2020-10-20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149691A (zh) * | 2013-08-13 | 2019-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前导序列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4981022B (zh) * | 2014-04-04 | 2020-07-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US9923834B2 (en) * | 2014-05-09 | 2018-03-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iggering and sending device-to-device buffer status repor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
US9930690B2 (en) * | 2014-11-07 | 2018-03-2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i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
CN106413117B (zh) | 2015-07-29 | 2021-08-17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
EP3403461B8 (en) * | 2016-02-12 | 2021-10-06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US10334519B2 (en) * | 2016-04-22 | 2019-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irp signal formats and techniques |
CN108235446A (zh) * | 2016-12-22 | 2018-06-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户设备和相关方法 |
JP6881722B2 (ja) * | 2017-03-16 | 2021-06-02 | オフィノ, エルエルシー | 切り捨てられたバッファステータスレポーティング |
US10863380B2 (en) * | 2017-03-16 | 2020-12-08 | Ofinno, Llc |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
US10856174B2 (en) * | 2017-03-16 | 2020-12-01 | Ofinno, Llc | Buffer status report control |
CN108632987B (zh) * | 2017-03-17 | 2021-06-08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应用于随机接入程序的后退机制的方法和设备 |
US10349380B2 (en) * | 2017-03-17 | 2019-07-09 | Ofinno,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 area information |
US10849022B2 (en) * | 2017-03-17 | 2020-11-24 | Ofinno, Llc | Cell selection of inactive state wireless device |
US10368334B2 (en) * | 2017-03-17 | 2019-07-30 |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 Radio access network paging area configuration |
US10327264B2 (en) * | 2017-03-20 | 2019-06-18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Determining a request for system information |
US10834759B2 (en) * | 2017-03-20 | 2020-11-10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Feedback for a system information request |
KR102508783B1 (ko) * | 2017-05-03 | 2023-03-13 |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엘엘씨 | 시스템 정보 요청에 대한 피드백 |
WO2019032001A1 (en) * | 2017-08-11 | 2019-02-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RANDOM ACCES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11034302B (zh) * | 2017-08-18 | 2023-01-31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波束故障恢复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设备 |
EP3462797A1 (en) * | 2017-09-28 | 2019-04-03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
KR102110682B1 (ko) * | 2017-12-13 | 2020-05-14 |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절차 동안 대역폭 부분 (bwp) 비활성 타이머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90215706A1 (en) * | 2018-01-11 | 2019-07-11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 failure recovery vi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0234161A (zh) * | 2018-03-05 | 2019-09-13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置波束故障恢复的方法和设备 |
-
2017
- 2017-09-28 EP EP17193835.0A patent/EP3462797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8
- 2018-09-14 EP EP18766271.3A patent/EP368908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09-14 US US16/650,722 patent/US1137553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9-14 CN CN201880063604.7A patent/CN11114941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14 JP JP2020516390A patent/JP736600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14 WO PCT/EP2018/074937 patent/WO2019063321A1/en unknown
- 2018-09-14 CN CN202310483945.2A patent/CN11666921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5-24 US US17/752,674 patent/US11991743B2/en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8-28 JP JP2023137975A patent/JP7625666B2/ja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4-15 US US18/636,007 patent/US2024026008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3930A (zh) * | 2006-10-03 | 2009-09-02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系统接入的随机接入信令传输 |
CN106105366A (zh) * | 2014-03-11 | 2016-11-09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临时标识符分配给终端的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559905A (zh) * | 2015-09-24 | 2017-04-05 | 株式会社Kt | 用于mtc ue接收随机接入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856630A (zh) * | 2017-01-13 | 2017-06-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用户设备和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ASUSTEK: ""R2-1700023 Consideration on use cases of 2-step RACH procedure"", 《3GPP TSG_RAN\WG2_RL2》 * |
ERICSSON: ""R2-1708191 - Differentiation on RACH parameters"", 《3GPP TSG_RAN\WG2_RL2》 * |
HUAWEI, HISILICON: "R2-1707006 \"Consideration o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without multi-beam operation\"" * |
QUALCOMM等: ""R2-1708720 Converged proposal on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3GPP TSG_RAN\WG2_RL2》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82451A1 (zh) * | 2020-10-20 | 2022-04-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651486A (zh) * | 2020-10-20 | 2022-06-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连接建立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302491A (zh) * | 2021-12-29 | 2022-04-08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302491B (zh) * | 2021-12-29 | 2024-06-11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063321A1 (en) | 2019-04-04 |
JP7625666B2 (ja) | 2025-02-03 |
US20220287079A1 (en) | 2022-09-08 |
JP2023162330A (ja) | 2023-11-08 |
US20240260080A1 (en) | 2024-08-01 |
CN111149414B (zh) | 2023-05-23 |
JP7366008B2 (ja) | 2023-10-20 |
EP3689080A1 (en) | 2020-08-05 |
JP2020535695A (ja) | 2020-12-03 |
EP3462797A1 (en) | 2019-04-03 |
US11375536B2 (en) | 2022-06-28 |
CN116669218A (zh) | 2023-08-29 |
US11991743B2 (en) | 2024-05-21 |
US20200275477A1 (en) | 2020-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1743B2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participating in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 |
CN112335288B (zh) | 缺失参考信号的情况下的无线电网络测量 | |
KR102693962B1 (ko) | 공유된 통신 매체 상의 업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 | |
US20210068135A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data | |
WO2017194018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 |
EP3031276B1 (e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 | |
JP2017511033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低い遅延を有する上向きリンク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
EP3031277B1 (en) | User device for communicating data and method | |
WO2020220311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nhanc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
US11405952B2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for improved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 |
EP3818768B1 (en)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 |
US20130034067A1 (en) |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
EP3906745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icating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eerasinghe et al. | Preamble reservation based access for grouped mMTC devices with URLLC requirements | |
US12267870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ocedure for unlicensed operation | |
RU2789818C1 (ru) |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сширенной процедуры случайного доступа | |
AU2022314888A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involved in transmission of small data | |
CN116530194A (zh)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EP3079408A1 (en)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