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72984A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772984A CN101772984A CN200880101901A CN200880101901A CN101772984A CN 101772984 A CN101772984 A CN 101772984A CN 200880101901 A CN200880101901 A CN 200880101901A CN 200880101901 A CN200880101901 A CN 200880101901A CN 101772984 A CN101772984 A CN 1017729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ion apparatus
- message
- mobile station
- base station
- schedu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站装置,以提高采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专用前同步码时的成功概率并削减通信延迟为目的,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对基站装置进行随机接入,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并在可能发送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期间即(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再次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第一消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本申请基于2007年8月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7-207955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共同应用于固定系通信以及移动系通信的便携式电话系统的网络,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中,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方式作为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方式得到标准化,并相继开始服务。此外,进一步提高了通信速度的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也得到标准化,正在开始服务。并且,在3GPP中正在研究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演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演化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以下称作“EUTRA”)。
作为EUTRA的下行链路,提出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方式。此外,作为EUTRA的上行链路,提出了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离散傅立叶变换)-Spread OFDM方式的单载波通信方式。
图21是表示EUTRA中的通信方式的概略图,在基站BS与移动站MS1、MS2、MS3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如图所示,EUTRA的下行链路由以下信道构成:下行链路导频信道、下行链路同步信道、广播信道(BCH)、下行链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Downlink-Shared Channel)。
此外,EUTRA的上行链路由以下信道构成: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Uplink Pilot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Channel)、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Uplink-Shared Channel)、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关于这些,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图22是通过阴影图案示出了将EUTRA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配置在无线资源上的例的概略图。另外,未图示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
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在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或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的区域内以码元单位、子载波单位分散配置。
图22中横轴取时间、纵轴取频率。该图中所示的时间和频率的二维平面各区域是被称为资源单元的时间频率区域。
在该图的例中,示出各资源单元构成为在频率方向具有1.25MHz(兆赫兹)的宽度、在时间方向具有1ms(毫秒,即1TTI(Transmit Time Interval))的宽度的情况。这样,在EUTRA中假设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最小单位由1资源单元构成。此外,假设随机接入信道(RACH)在1TTI内准备多个,同时多个移动站可以采用不同的频率来进行随机接入。
这里,说明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例如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代表性的随机接入过程。
图23是表示那样的代表性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略时序图。在当前EUTRA所假设的随机接入中,在移动站与基站之间进行四个消息(message)的交换。
首先,移动站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随机接入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1)。
当前在EUTRA中,在随机接入前同步码中包括表示信息的信号模式即前同步码ID,假设该前同步码ID由6比特构成。即,准备64种(2的6次方)前同步码ID。并且作为该6比特的前同步码ID的具体内容,假设用5比特分配随机ID,用剩余的1比特分配随机接入的理由、下行链路的路径耗损/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等信息(参照非专利文献2)。
基站接收来自移动站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后,根据随机接入前同步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算出移动站-基站间的同步定时偏差,进行用于发送L2/L3(Layer2/Layer3)消息(消息3)的调度。然后,基站根据随机接入的理由对需要作为移动站识别信息的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的移动站分配C-RNTI。然后,基站发送包含同步定时偏差信息、对消息3的调度信息、C-RNTI以及前同步码ID的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2)。
接着,移动站提取包括发送的前同步码ID的来自基站的应答,读取调度信息,采用被调度的无线资源来发送L2/L3消息(消息3)。
基站从移动站接收L2/L3消息后,为了判断在移动站间是否引起了冲突,向移动站发送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消息4)。
这样的随机接入(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的问题点之一是在不同的多个移动站使用同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并选择同一前同步码ID来发送前同步码时,前同步码发生冲突。
因此,正在研究用于解决由所述随机接入引起的冲突问题的方法。解决冲突问题的随机接入过程称为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是基站预先分配移动站应发送的前同步码ID(这称为专用前同步码ID)的方式。通过利用该方式,在移动站间的前同步码冲突消失。此外当前在小区间的越区切换时、或移动站为了接收下行链路数据而需要上行链路的再同步时,假设使用该方式。
图24是表示利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的概略时序图。
如图所示,首先,基站进行对移动站的专用前同步码ID分配,发送包含该专用前同步码的消息(消息0)。
接着,移动站使用在专用前同步码分配接收的专用前同步码ID来进行随机接入(消息1)。
然后,接收了专用前同步码的基站对移动站发送表示同步定时的偏差的TA(Timing Advance)命令(同步信息)作为随机接入响应(前同步码应答)(消息2)。
【非专利文献1】R1-050850“Physical Channel and Multiplexing inEvolved UTRA Uplink”,3GPP TSG RAN WG1 Meeting#42London,UK,August 29-September 2,2005
【非专利文献2】3GPP TS(Technical Specification)36.300、V0.9.0(2007-0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description Stage2
即使在利用利用了上述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的情况下,在移动站发送基站指定的专用前同步码(图24的消息1)时,根据移动站-基站间的无线状况,也有基站不能正常地检测出该专用前同步码的情况。
要解决的问题点是:在这样未正常检测出专用前同步码时,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基站从前同步码的分配开始再次试行,直到结束一系列的随机接入过程为止发生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设定时间内(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可以进行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在该设定时间内(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
(1)移动站装置:也就是说,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是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对基站装置进行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无线部,该无线部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在在可以发送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期间即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再次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第一消息。
(2)移动站装置: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是具备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无线部、进行由所述无线部发送的信道的调度的调度部、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控制部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度部的调度,进行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的控制,并且进行控制以在可以发送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期间即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所述无线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的控制,采用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3)移动站装置(初始化窗口时间1):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在所述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终止并且没有检测出所述第二消息时在规定的第2设定时间内,重新设定所述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并且继续控制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
(4)移动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在上述移动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部预先从基站装置接收许可信息消息,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含有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所述调度部根据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所包含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采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所包含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控制。
(5)移动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在上述移动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控制分别针对由所述调度部调度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采用个别的所述专用前同步码来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6)移动站装置(频率跳频):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移动站装置在上述移动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调度时,选择可以选择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候选中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
(7)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是具备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无线部、进行所述无线部收发的信道的调度的调度部、和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管理部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来自移动站装置的第一消息,并且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第一消息时并且在规定的第1设定时间内,进行控制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二消息作为应答,所述无线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执行的控制,进行所述第一消息的接收和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
(8)基站装置(初始化窗口时间1):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装置,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在所述第1设定时间终止并且未能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在规定的第2设定时间内,重新设定所述第1设定时间,并且继续控制以继续接收所述第二消息。
(9)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向移动站装置分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资源位置,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将由所述调度部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一起包含在许可信息消息中,所述无线部预先发送所述许可信息消息。
(10)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向移动站装置分配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多个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调度,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按照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在时间方向包含多个的方式设定所述第1设定时间。
(11)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按照所述第2设定时间的长度与所述第1设定时间的长度相同或比所述第1设定时间的长度大的方式设定所述第2设定时间。
(12)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分别针对通过所述调度部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分配个别的所述专用前同步码,并将这些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包含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
(13)基站装置(频率跳频):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调度时,将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
(14)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中容许频率跳频):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调度时,将某时间位置中的多个频率位置作为可以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时间位置中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频率位置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15)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尝试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的全部接收预定时刻中的接收之后,在成功接收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16)基站装置: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在上述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在成功接收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不等待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的之后的接收预定时刻,而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17)基站装置(个别的窗口时间1):此外,在本发明一形态的基站装置中,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针对各个所述第一消息个别地设定所述第1设定时间,在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在与所接收的该第一消息对应的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8)通信系统: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移动站装置和上述基站装置,从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从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基站装置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9)通信方法: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通信方法是包括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而构成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第一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侧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第二过程,与在所述基站装置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相对应而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侧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第三过程,根据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侧的调度,所述移动站装置采用被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第四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侧没有检测出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站装置在规定的第1设定时间内继续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第五过程,所述基站装置根据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第六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时且在规定的第1设定时间内,进行控制以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第七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20)移动站装置侧程序: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计算机程序是使进行信号收发的移动站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进行发送信道的调度的调度处理、和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控制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处理包括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的处理,所述随机接入控制处理包括以下处理,即:根据所述调度处理执行的调度,进行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的控制,并且在没有检测出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情况下,控制在规定的第1设定时间内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1)基站装置侧程序:此外,本发明一形态的计算机程序是使进行信号收发的基站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进行收发信道的调度的调度处理、和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管理处理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处理包括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的处理,所述随机接入管理处理包括以下处理,即: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来自移动站装置的第一消息,并且进行控制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并且在规定的第1设定时间内,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第1设定时间内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发明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即:在采用专用前同步码进行随机接入时,在单位时间内(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情况下,通过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在一次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中,可以提高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成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分配的信道的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与移动站装置之间的消息时序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前同步码的种类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发送消息0为止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分配的信道的配置例的概略图,是不对移动站装置分配多个随机接入信道的情况的例。
图9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判断是否许可发送多个随机接入信道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从移动站装置接收消息0开始到发送专用前同步码为止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更详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执行的专用前同步码检测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发送消息2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使用检测方法2时的消息时序的例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使用检测方法1时的消息时序的例的概略图。
图16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在窗口时间2内基站装置未能正常地接收消息1时的消息时序的概略图。
图17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位置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18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中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位置的配置的概略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与基站装置之间的消息时序以及窗口时间1和2的设定的概略图。
图20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用于发送消息1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21是以往技术,是表示EUTRA中的通信方式的概略图。
图22是以往技术,是表示EUTRA的上行链路中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上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UCCH)的配置例的概略图。
图23是以往技术,是表示代表性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略时序图。
图24是以往技术,是表示利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过程的概略时序图。
(符号说明)
100…基站装置;101…数据控制部;102…OFDM调制部;103…控制部;104…无线部;105…信道估计部;106…DFT-S-OFDM解调部;107…控制数据提取部;108…调度部;109…随机接入管理部;200…移动站装置;201…数据控制部;202…DFT-S-OFDM调制部;203…控制部;204…调度部;205…随机接入控制部;207…无线部;208…信道估计部;209…OFDM解调部;210…控制数据提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作为例在对应于EUTRA(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的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
[第一实施方式]<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的概略图。如图所示,移动通信系统构成为包括基站装置100和移动站装置200。
移动站装置即使仅存在1个也可以,但是通常存在多个(在该图中表示3个移动站装置200)。此外,基站装置虽然仅图示了1个,但作为移动通信系统整体存在多个基站装置100。在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对基站装置100(基站)连接移动站装置200(移动站)。也就是说,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通过无线信号相互通信。
<基站装置的构成>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系统具有的基站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在该图中,符号100是基站装置。而且,基站装置100构成为包括:数据控制部101、OFDM调制部102、控制部103、无线部104、信道估计部105、DFT-Spread-OFDM解调部(DFT-S-OFDM解调部)106、控制数据提取部107。
控制部103构成为包括调度部108和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对于以下叙述的所有处理,进行基站装置100整体的控制。
随机接入管理部109是进行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的控制的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窗口时间(window time,窗时间)管理部1091、消息处理部1092、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
调度部108构成为包括进行下行链路的调度的DL调度部1081、和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的UL调度部1082。也就是说,调度部108进行基于无线部104的收发的信道调度。
数据控制部101接受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的输入,根据来自调度部108的指示将控制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下行链路同步信道、下行链路通用控制信道、下行链路导频信道、广播信道(BCH)以及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另一方面对各移动站的发送数据(用户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这里,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数据也称为L1/L2控制信令(control signaling),被映射到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的控制数据也称为L3control signaling。
OFDM调制部102接受由数据控制部101映射到各信道中的数据,并进行数据调制、输入信号的串行/并行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Transform,逆高速傅立叶变换)、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插入、以及滤波等OFDM信号处理,生成OFDM信号。
无线部104将通过ODFM调制部102被OFDM调制的数据上变频(upconvert)为无线频率,之后经由天线(未图示)向移动站发送无线信号。
此外,无线部104经由天线(未图示)接收由来自移动站的上行链路的数据所调制的无线信号,下变频(down convert)为基带信号,之后将接收数据输出给信道估计部105和DFT-S-OFDM解调部106。此外,无线部104在前同步码(消息1,第一消息)接收时,将前同步码(消息1)输出给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
信道估计部105根据上行链路导频信道(UPiCH)估计无线传播路径特性,将估计结果传给DFT-S-OFDM解调部106。此外,为了进行上行链路的调度,将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传给UL调度部1082。另外,假设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OFDM等这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也可以采用OFDM方式这样的多载波方式。
DFT-S-OFDM解调部106根据来自信道估计部105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对从无线部104传递来的接收数据进行解调,并向控制数据提取部107输出。
控制数据提取部107将来自DFT-S-OFDM解调部106的输入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在该控制数据中含有从移动站通知的下行链路CQI信息、和其他控制数据。然后,控制数据提取部107将分离的控制数据中下行链路CQI信息传给DL调度部1081,将其他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传给上级层。
DL调度部1081根据从移动站通知的下行链路CQI信息和从上级层通知的各用户的数据信息,进行将控制数据和用户数据映射到下行链路各信道的调度。尤其在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中,进行消息0和消息2的调度。
此外,UL调度部1082根据来自信道估计部105的上行链路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和来自移动站的资源分配请求等信息,进行将用户数据映射到上行链路各信道的调度。
尤其在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中,UL调度部1082与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协作,决定对移动站分配哪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与UL调度部1082协作,进行窗口时间1(第1设定时间)和窗口时间2(第2设定时间)的生成/管理/设定。此外,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具备定时器(timer)。另外,对于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在后面说明处理过程时进行详细叙述。
消息处理部1092进行消息0(许可信息消息)、消息2(第二消息)的生成。消息处理部1092与UL调度部1082协作,生成随机接入许可信息。消息0是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消息,是用于对移动站装置通知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ID的专用前同步码分配消息。消息2是根据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而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的响应(前同步码应答)。消息处理部1092在作成消息0时,包含从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通知的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从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通知的前同步码ID(专用前同步码组)、随机接入许可信息。此外,消息处理部1092在消息2的作成中包括从上级层通知的同步定时偏差量(同步信息)。作成的消息0和消息2经由数据控制部101由OFDM调制部102被OFDM调制,经由无线部104向移动站通知。
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根据从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通知的前同步码ID、和从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通知的信息,进行来自移动站的前同步码(消息1)的检测。在能检测出所分配的前同步码ID的情况下,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算出同步定时偏差量,并向上级层报告该同步定时偏差量。
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进行前同步码ID的管理。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通过来自上级层的指示,与UL调度部1082协作,选择前同步码,并将所选择的前同步码ID通知给上级层、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和消息处理部1092。另外,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确认当前正使用的前同步码ID,从除去正使用的前同步码ID之后的前同步码ID中选择要分配的前同步码ID。此外,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在分配了前同步码ID的情况下,将该前同步码ID作为正使用的前同步码ID保存,并且从可分配的前同步码ID的列表(1ist)中删除。另外,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选择前同步码是为了对移动站装置分配专用前同步码。
<移动站装置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如图所示,移动站装置200构成为包括:数据控制部201、DFT-S-OFDM调制部202、控制部203、无线部207、信道估计部208、OFDM解调部209、控制数据提取部210。
控制部203构成为包括调度部204和随机接入控制部205,对于下面叙述的移动站装置的全部处理,控制移动站装置整体。
数据控制部201从上级层接受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输入,并根据来自调度部204的指示,将这些数据映射到上行链路的各信道。
DFT-S-OFDM调制部202进行数据调制,进行DFT变换(离散傅立叶变换)、子载波映射、IFFT变换(逆高速傅立叶变换)、CP(Cyclic Prefix)插入、滤波等DFT-S-OFDM信号处理,生成DFT-Spread-OFDM信号。另外,假设上行链路的通信方式是DFT-Spread OFDM等这样的单载波方式,但代替该方式也可以采用OFDM方式这样的多载波方式。
无线部207经由天线(未图示)对基站装置100发送将从DFT-S-OFDM调制部202输入的调制数据上变频为无线频率的无线信号。此外,无线部207经由天线(未图示)接收来自基站装置100的由下行链路的数据调制的无线信号,并下变频为基带信号之后,将接收数据传给信道估计部208和OFDM解调部209。
信道估计部208根据下行链路导频信道的信号估计无线传播路径特性,并将该估计结果传给OFDM解调部209。此外,为了向基站装置100通知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信道估计部208将该估计结果变换为下行链路CQI信息。然后,信道估计部208向调度部204通知下行链路CQI信息。
OFDM解调部209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08接收的无线传播路径估计结果,对从无线部207传来的接收数据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接收数据通知给控制数据提取部210。
控制数据提取部210将解调后的接收数据分离为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在控制数据中包含来自基站的消息0和消息2、调度信息、其他控制数据。被分离的控制数据中来自基站的消息0和消息2被传给消息处理部2053。此外,这以外的控制数据(包括调度信息)和用户数据被传给上级层。
调度部204根据从信道估计部208通知的下行链路CQI信息、从上级层通知的调度信息,进行用于向上行链路的各信道(包括随机接入信道)映射用户数据和控制数据的调度。无线部207发送的信号遵从调度部204执行的调度。
随机接入控制部205是进行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的控制的控制部,构成为包括窗口时间(窗时间)管理部2051、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消息处理部2053。如下所示,随机接入控制部205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
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从基站装置100通知的窗口时间1(第1设定时间)、以及窗口时间2(第2设定时间)的设定。此外,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具备定时器。
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选择从基站装置100接收的消息0中所附带的前同步码ID,并向消息处理部2053输出所选择的前同步码ID。
消息处理部2053进行从基站通知的消息0和消息2的处理,并且进行消息1的生成。消息处理部2053接收来自基站的消息0后,取出窗口时间2、前同步码ID(专用前同步码组)和随机接入许可信息,并向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通知前同步码ID(专用前同步码组),向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通知窗口时间2。此外,消息处理部2053采用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所选择的前同步码ID来生成前同步码(消息1)。所生成的前同步码由DFT-S-OFDM调制部202调制,经由无线部207对基站发送。此外,消息处理部2053在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后还进行用于接收从基站发送来的消息2的监测。
<本实施方式中的处理过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两个窗口时间(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移动站装置在最初发送了消息1之后的窗口时间1内没有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时,并且在有下次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机会的情况下,继续发送消息1。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利用两个窗口时间(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移动站装置在最初发送了消息1之后的窗口时间1内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接收检测失败的情况下,若在窗口时间2的范围内,则不用再次重新进行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而在对窗口时间1进行初始化/再设定之后,可以继续发送消息1。
以下,对上述基站装置1以及移动站装置3中的通信,参照图2、图3、图4和图5进行具体说明。
在这里叙述的处理过程中,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道(BCH)或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通知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位置。此外,移动站装置接收该位置的通知从而正确地把握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频率位置。另外,这里所谓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通知的随机接入信道的位置,是在由时间轴和频率轴构成的二维空间中用于对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进行特定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随机接入信道(RACH)以5毫秒间隔存在。
图4是表示基站装置分配的信道的配置例的概略图。在该图中,横轴是时间轴、纵轴是频率轴。由该时间轴和频率轴构成的二维空间在时间轴方向按每1毫秒被区切为子帧,并且在频率轴方向按每1.25MHz被区切。将这些纵横区切的区域作为资源的最小单位,基站装置向资源位置分配信道。在图中白色表示的资源位置被分配给上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UL-SCH)。此外,用斜线表示的资源位置被分配给随机接入信道(RACH)。并且,这些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所分配的资源中的一部分实际被分配给移动站。在该图的例中,从左端开始第2个、第7个、第12个、第17的、第22个、第27个、第32个、第37个、第42个、第47个时间(子帧)是在随机接入用所使用的资源,这些子帧中的频率轴方向的全部资源位置是在随机接入用所使用的资源。此外,在该例中,分配给移动站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在时间方向是5毫秒间隔,在频率方向分配一定的资源位置。另外,一个帧由10个子帧构成,帧的时间轴方向长度是10毫秒,在图中用粗线示出帧和帧的区切。
此外,在该图中示出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
图示的窗口时间1是从已分配给移动站的最初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位置开始的19毫秒间。此外,窗口时间2是从同资源位置开始的40毫秒间。另外,窗口时间1会被适当更新,在更新后,窗口时间1的位置发生变化,但对于该点,以后进行叙述。
图5表示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之间的消息时序的概略图。如图所示,首先,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所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ID等信息的消息0(Msg.0)。移动站装置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从基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来发送消息1(Msg.1)。另外,在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中,采用窗口时间1用以及窗口时间2用的定时器来进行时间管理。在该图的例中,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的开始位置成为发送最初的消息1的预定时刻。在该图的例中,基站装置在窗口时间1内成功地接收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所以在窗口时间1内对移动站装置发送了消息2(Msg.2)。另外,对于在该图所示的时序,以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基站装置的消息0发送动作>
说明基站装置发送消息0的动作。
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0。基站装置的消息处理部1092进行消息0的生成。在该消息0中,含有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窗口时间2。
另外,代替使窗口时间2包含在消息0中发送的本实施方式的手法,也可以预先确定窗口时间2并事前通知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双方。
窗口时间2在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中生成并通知给消息处理部1092。
这里,说明窗时间1和窗时间2、即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所谓窗口时间2表示用消息0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通知的信息有效的期间。窗口时间2按每个移动站装置来设定,并被设定为与窗口时间1相同的值或比窗口时间1大的值。在窗口时间1内未能接收消息2时,并且限于在窗口时间2的范围内时,移动站装置利用由消息0指定的信息,进行消息1的重传。移动站装置为了该控制而利用窗口时间2。此外,所谓窗口时间1表示从移动站装置最初发送消息1的预定时刻开始基站装置能够发送消息2的期间。该窗口时间1还使用于通常的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和non-contention-based randomaccess procedure),事前利用广播信道(BCH)等进行通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位置在时间方向上存在多个的方式,设定窗口时间1。
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时间1被设定为19毫秒,此外窗口时间2被设定为40毫秒。
所谓窗口时间1表示从基站装置最初接收消息1的预定位置(时刻)开始可以发送消息2的期间。基站装置正常地接收了消息1之后,若在窗口时间1的范围的期间内,则任何时候都可以灵活地发送消息2。因此,移动站装置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即:在发送消息1之后,在窗口时间1内的任意定时都可以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然后,在窗口时间1内成功接收了消息2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判断为基站装置正常地接收了消息1。
此外,作为窗口时间2的值,既可以在不同的移动站装置间设定共同的值,也可以按每个移动站装置设定不同的值。
另外,基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和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的生成/管理/设定。
接着,由与UL调度部1082协作的消息处理部1092作成随机接入许可信息。所谓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的消息0中所包含的随机接入许可信息,是表示在窗口时间2内许可移动站装置利用多次随机接入信道(RACH)进行发送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随机接入许可信息中包含移动站装置在窗口时间2内能够使用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位置(资源位置)的信息。
然后,基站装置如下地进行对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的分配。即,专用前同步码组由一个或多个专用前同步码ID构成,通过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以以下所述的过程分配之后,通知给消息处理部1092。
图6是表示前同步码的种类的概略图。前同步码ID用6比特来表示,存在64种前同步码。如图所示,在前同步码中存在专用前同步码与其以外的前同步码(在本说明书中将其称为一般前同步码)的2种。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利用RRC级别(Layer3级别)对各前同步码进行分组并管理。
然后,在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向移动站装置分配专用前同步码时,在专用前同步码和一般前同步码这2种前同步码中选择专用前同步码。然后,确认当前正使用的专用前同步码ID,从未使用的专用前同步码中选择对该移动站装置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ID。
此外,随机接入许可信息和专用前同步码相互建立着关联。
即,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分配多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情况下,对移动站装置进行将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位置和在该位置发送的专用前同步码建立关联的指定。也就是说,基站装置分配窗口时间2内的多个时间频率位置(资源位置)作为所述移动站装置使用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并且对移动站装置指定与各位置建立了关联的专用前同步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每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资源位置分配不同的专用前同步码,但也可以按每个资源位置分配一个(共同)专用前同步码。
图7是表示在基站装置中发送消息0为止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按照该图说明基站装置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1中,基站装置的UL调度部1082与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协作,判断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是否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后面叙述该判断基准的一例。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时,进入步骤S102,在不许可时进入步骤S104。
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时,接着在步骤S102中,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与UL调度部1082协作,进行在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使用的窗口时间2的分配。同样在步骤S102中,UL调度部1082还与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协作,进行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频率位置的决定。
这里,在窗口时间2的分配时,进行基于在该期间的范围内存在多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这样的分配方法的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将窗口时间2的长度设定为40毫秒。
此外,如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隙间隔被设定为5毫秒,窗口时间1被设定为19毫秒。
此外,在决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频率位置时,决定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窗口时间2内存在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哪个资源。在本实施方式中,UL调度部1082向移动站装置分配在时间方向按每5毫秒设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窗口时间2内的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参照图4)。在该例的情况下,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方向的位置相同。
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随机接入信道的发送时,接着在步骤S103中,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分配在上面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窗口时间2内的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每一个使用的专用前同步码。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对这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分配不同的专用前同步码。这里,分配专用前同步码“A”、“B”、“C”、“D”、“E”、“F”、“G”、“H”这8个专用前同步码。将这些专用前同步码一起称为专用前同步码组。
步骤S103的处理结束后,接着在步骤S106中,消息处理部1092接受专用前同步码组(6比特×8个)和窗口时间2等的通知。然后,消息处理部1092作成包含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窗口时间2的信息的消息0。然后,基站装置利用RRC信令(Layer3级别的信令)或MAC信令(Layer2级别的信令),向移动站装置发送所作成的消息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1中,在判断为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不许可发送随机接入信道的情况下,进行用于在窗口时间1中利用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来发送消息1的控制。
即,在步骤S104中,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与UL调度部1082协作,进行在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使用的窗口时间2的分配。同样在步骤S104中,UL调度部1082与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协作,进行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频率位置的决定。然后,在步骤S105中,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进行在该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位置使用的一个专用前同步码的分配。该专用前同步码是移动站装置要利用消息1发送的信息。
图8是表示对移动站装置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未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CH)时的信道配置的概略图。该图示出信道中分配的资源的位置,横轴是时间方向、纵轴是频率方向。如图所示,UL调度部1082从用阴影表示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将窗口时间2内的两个资源位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也就是说,图的从下数第2个频率位置中的、从左数第2个和从左数第22个时间位置分配给了移动站装置。然后,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分别对资源位置指定专用前同步码“A”和专用前同步码“E”。
然后,向消息处理部1092通知专用前同步码组(6比特×2个)和窗口时间2的信息。
步骤S105的处理结束后,接着在步骤S106中,消息处理部1092作成包含随机接入许可信息、专用前同步码组(6比特×2个)、窗口时间2等信息的消息0。然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所作成的消息0。
另外在该情况下,按照在窗口时间1的范围内没有对移动站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方式设定窗口时间1。此外在该情况下,随机接入重传间隔是与窗口时间1相同或比窗口时间1大的值,表示在窗口时间1终止后进行随机接入重传。
图9是表示在上述步骤S101中判断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是否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的处理过程的一例的流程图。按照该图,说明判断的基准和过程。
首先,在步骤S201中,UL调度部1082与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协作,判断是否剩余可以对移动站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ID。在有剩余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在没有剩余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2中,判断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移动站装置数(RACH发送用户数)是否是一定值以下。这里,所谓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移动站装置数是利用专用前同步码或一般前同步码进行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的总数。此外,通过对这样的移动站装置的数量进行规定时间观测从而进行统计,判断该统计的平均值是否是上述一定值以下。另外,所谓该“一定值”是在基站中设定的值。在是一定值以下时进入步骤S203,在不是一定值以下时进入步骤S205。
在步骤S203中,从利用通常的专用前同步码进行随机接入的移动站装置中随机选择移动站装置。
然后,在步骤S204中,判断为对上面所选择的移动站装置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
在上述步骤S201或S202中任意一个的判断中成为否定的判断结果时,在步骤S205中判断为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不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
<消息0的构成>
这里补充说明消息0的构成。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采用消息0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发送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的专用前同步码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向移动站装置发送专用前同步码,并且指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情况。另一种是基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向移动站装置发送专用前同步码,但是不指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情况。
在基站装置指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情况下,包含专用前同步码发送许可的信息(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信息)、专用前同步码、窗口时间2的信息而构成消息0。
在基站装置未指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情况下,包含专用前同步码发送许可的信息(不包括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信息)、专用前同步码、窗口时间2的信息而构成消息0。
在消息0中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了消息0的移动站装置利用由该信息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发送与其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
在消息0中不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了消息0的移动站装置决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之后采用由基站装置指定的专用前同步码来发送专用前同步码。
<在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发送动作>
说明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1的动作。
图10是表示从接收消息0到发送专用前同步码为止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在该图的步骤S301中,移动站装置接收从基站装置发送来的消息0。
然后,在步骤S302中,移动站装置的消息处理部2053取出接收的消息0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判断是否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来发送消息1。此时,通过消息0是否包含随机接入许可信息来进行该判断。若判断结果为许可则进入步骤S303,若为不许可则进入步骤S304。
在步骤S303中,移动站装置进行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控制(参照后面说明的图11)。
在步骤S304中,移动站装置进行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不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前同步码的控制(参照后面说明的图11)。
若步骤S303或S304的处理结束则结束该流程图的全部处理。
图11是表示上述步骤S303和S304中的处理的更详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按照该图,说明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不许可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时的处理。另外,在移动站装置接收的消息0中指定了专用前同步码“A”和专用前同步码“E”。
然后,消息处理部2053预先向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通知消息0中所包含的信息中的专用前同步码ID组(专用前同步码“A”和专用前同步码“E”),向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通知窗口时间2。
另外,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具备用于根据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进行控制的定时器,在以下中,分别将其称为定时器1和定时器2。各定时器的计时开始时刻是发送最初的前同步码的时刻。此外,各定时器在计时开始后,与以下的处理独立地继续计时。也就是说,伴随实际时间的流逝,各定时器的值增加。
首先在步骤S401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2的设定,将定时器2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2的最大值(终止值)设定为消息0中所包含的窗口时间2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0毫秒)。
接着,在步骤S402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1的设定,将定时器1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1的最大值设定为窗口时间1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9毫秒)。
接着,在步骤S403中,移动站装置的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选择由基站装置指定的专用前同步码,并通知给消息处理部2053。然后,移动站装置利用由基站装置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对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ID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
然后,移动站的消息处理部2053与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协作,监测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
也就是说,在步骤S404中,移动站装置判断是否接收了消息2。在接收了消息2时,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正常结束)。在未接收消息2时进入步骤S405。
在步骤S405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判断定时器1的值是否变得比在上面设定的定时器1的最大值大。在该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6,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3。
在步骤S406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判断定时器2的值是否变得比在上面设定的定时器2的最大值大。在步骤S406中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即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此时向上级层报告发生了错误的情况,并结束本流程图整体的处理。
在步骤S406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2。
也就是说,若总结从步骤S401到S406的处理,则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范围内,就进行定时器1的初始化并反复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
另外,对于在上述步骤S403发送时的专用前同步码,在经过窗口时间1之前是专用前同步码“A”,在经过窗口时间1之后是专用前同步码“E”。
另外,在进行基于专用前同步码的随机接入时,也可以不判断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是否许可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而构成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总是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前同步码这样的系统。在该情况下,省略上述S101、S104、S105、S201~205、S302、S304各步骤的处理。
接着,参照图11说明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时的处理。另外,在移动站装置接收的消息0中指定了专用前同步码“A”、“B”、“C”、“D”、“E”、“F”、“G”、“H”。
首先在步骤S401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2的设定,将定时器2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2的最大值(终止值)设定为消息0中所包含的窗口时间2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0毫秒)。
接着,在步骤S402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1的设定,将定时器1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1的最大值设定为窗口时间1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9毫秒)。
接着,在步骤S403中,移动站装置的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选择由基站装置指定的专用前同步码,并通知给消息处理部2053。然后,移动站装置利用由基站装置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对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ID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
然后,移动站的消息处理部2053与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协作,监测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
也就是说,在步骤S404中,移动站装置判断是否接收了消息2。在接收了消息2时,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正常结束)。在没有接收消息2时进入步骤S405。
在步骤S405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判断定时器1的值是否变得比在上面设定的定时器1的最大值大。在该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6,在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3。
在步骤S406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判断定时器2的值是否变得比在上面设定的定时器2的最大值大。在步骤S406中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即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此时向上级层报告发生了错误的情况,结束本流程图整体的处理。
在步骤S406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2。
也就是说,若总结从步骤S401到S406为止的处理,则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反复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范围内,就进行定时器1的初始化,并反复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反复周期是5毫秒。
在反复的中途确认了消息2的接收时,因为在之后不需要发送专用前同步码,所以不进行发送。
另外,对于在上述步骤S403发送时的专用前同步码,在经过窗口时间1之前,依次选择专用前同步码“A”、“B”、“C”、“D”,在经过窗口时间1之后,依次选择专用前同步码E”、“F”、“G”、“H”。
另外,叙述了在上述步骤S404中判断移动站装置是否接收了消息2,以下说明消息2的检测处理。
消息处理部2053发送了最初的前同步码之后(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计时开始后),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时常监视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这是因为通过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来调度消息2。
这里,在该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含有随机接入响应用识别信息即RA-RNTI或移动站识别信息即C-RNTI中的任意一个。对于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含有RA-RNTI和C-RNTI中的哪个,通过广播信道(BCH)等控制信道通知给移动站,或在系统整体设定为共同的信息。
在利用随机接入响应用识别信息RA-RNTI调度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情况下,移动站(消息处理部2053)首先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检测随机接入响应用识别信息RA-RNTI。在能检测出RA-RNTI的情况下,接着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检测在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中是否包含由消息1发送的专用前同步码ID。这检测成功的情况下,移动站(消息处理部2053)检测出正常地接收到了消息2的情况,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正常结束)。此外,在上述哪个检测失败的情况下,检测出未能正常地接收消息2的情况,进入步骤S405。
另一方面,在利用本台的移动站标识符C-RNTI调度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的情况下,消息处理部2053在下行链路共用控制信道(PDCCH)中检测C-RNTI。在能检测出C-RNTI的情况下,接着,接收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检测消息2。在能检测出消息2的情况下,消息处理部2053检测出正常地接收到了消息2的情况,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正常结束)。此外,在上述哪个未能检测出的情况下,检测出未能正常地接收的情况,进入步骤S405。
如上所述,移动站装置的随机接入控制部205基于调度部204执行的调度,进行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消息1的控制,并且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的情况下,在规定窗口时间1的时间内,进行控制以反复发送前同步码(消息1)。另外在该情况下,表示随机接入重传间隔是窗口时间1以下,在窗口时间1结束前进行随机接入重传。
此外,随机接入控制部205在窗口时间1结束也没有检测出消息2的情况下,也在规定窗口时间2的时间内再设定窗口时间1,并且继续控制消息1的发送。
另外,移动站装置接收消息0。在该消息0中含有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调度部204根据消息0中所包含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此外,随机接入控制部205进行采用消息0中所包含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发送消息1的控制。
此外,基站装置的随机接入管理部109根据调度部108执行的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并且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消息1的情况下,在规定的窗口时间1的时间内,继续进行控制以接收消息1,在窗口时间1的时间内成功接收了消息1的情况下,进行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作为应答的控制。
此外,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在窗口时间1的时间结束也没有接收到消息1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在窗口时间2的时间内再设定窗口时间1并继续接收消息1。
此外,调度部108向移动站装置分配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资源位置。随机接入管理部109将由调度部108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一起包含在消息0内。无线部104发送该消息0。
<在基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接收动作>
基站装置在基站装置事前采用消息0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进行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的检测处理。
另外,基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也具备用于对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进行计数的定时器,分别将其称为定时器1和定时器2。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控制各定时器,以在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最初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接收预定位置的时刻开始各定时器的计时。各定时器的计时开始后,与以下的处理独立地继续计时。也就是说,伴随实际时间的流逝,各定时器的值增加。
图12是表示基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检测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
首先,参照该图说明不被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601中,基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进行窗口时间2的设定,将定时器2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2的最大值(终止值)设定为窗口时间2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0毫秒)。
接着,在步骤S602中,基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进行窗口时间1的设定,将定时器1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1的最大值(终止值)设定为窗口时间1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9毫秒)。
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在根据移动站装置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即在采用消息0事前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进行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ID(消息1)的检测处理。此外如上所述,与该前同步码(消息1)的接收预定时刻同时,基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开始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计时。
在步骤S603中,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判断是否成功接收了消息1。然后,在成功接收了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4,在未能接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5。
若能检测出消息1,则在步骤S604中基站装置进行消息2的发送处理。对于该处理,后面参照其他附图进行说明。结束步骤S604的处理后,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
在步骤S605中,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判断定时器1的值是否比上面所设定的定时器1的最大值大。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6,在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3。
在步骤S606中,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判断定时器2的值是否比上面所设定的定时器2的最大值大。在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在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02。
也就是说,作为步骤S601~S606的处理整体,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在前同步码的接收预定位置(时刻)未能检测出所述前同步码时,在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下一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反复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的接收检测。也就是说,因为利用窗口时间1刚刚结束的随机接入信道进行专用前同步码的重传,所以基站的前同步码检测部在该定时进行专用前同步码的接收检测。
在窗口时间1内从移动站没有接收到消息1的情况下,只要在窗口时间2的范围内,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就反复上述过程。此时,与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协作,进行窗口时间1的初始化。
然后,在窗口时间2内未能从移动站正常地接收到消息1的情况下,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基站1正常地检测出所述前同步码的情况下,在该窗口时间1内发送消息2(随机接入响应)。
另外,在最初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应该检测出的专用前同步码是专用前同步码“A”。在其次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也就是说,窗口时间1经过后)应该检测出的专用前同步码是专用前同步码“E”。
接着,说明被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
在被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下,从步骤S601到S606的处理过程与在不被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相同。
不同的是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有8个,以及在这些位置应该检测出的专用前同步码分别是专用前同步码“A”、“B”、“C”、“D”、“E”、“F”、“G”、“H”。
也就是说,作为步骤S601~S606的处理整体,基站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在由移动站装置接收预定的最初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进行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A”(消息1)的检测。此外,与该前同步码(消息1)的接收预定时刻同时,基站1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开始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计时。在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在前同步码的接收预定位置未能检测出所述前同步码的情况下,在来自移动站装置的下一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反复进行对应的专用前同步码的接收检测。
在最初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未能检测出专用前同步码“A”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基站装置就在由移动站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反复分别用于专用前同步码“B”、“C”、“D”的接收检测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前所述,以5毫秒间隔反复用于专用前同步码的接收检测的处理。此时,专用前同步码“A”、“B”、“C”、“D”的接收检测的判断可以在接收了多个前同步码之后进行。据此,能够以更高的正确度判断移动站装置发送了的情况。
然后,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没有从移动站装置接收到消息1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窗口时间2的范围内,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就以5毫秒间隔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反复进行用于接收消息1的处理。此时,与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协作,进行用于窗口时间1的控制的定时器1的初始化。
另外,在当初的窗口时间1结束后,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应该检测出的专用前同步码分别是专用前同步码“E”、“F”、“G”、“H”。
然后,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未能从移动站装置正常地接收到消息1时,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正常地检测出了任何一个专用前同步码时,在该窗口时间1内发送消息2(随机接入响应)(步骤S604)。下面叙述消息2的发送处理。
图13是上述步骤S604中的处理,是表示基站装置发送消息2时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在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中,预先设定了采用以下说明的2种前同步码检测方法(将其称为检测方法1和检测方法2)的哪个。
所谓检测方法1是以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接收多次消息1为前提的检测手法,是统一进行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的前同步码(消息1)的检测的手法。也就是说,在窗口时间1内的全部消息1的接收预定时刻经过之后,统一进行在各接收预定时刻接收到的前同步码(消息1)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在全部接收窗口时间1内的消息1之后,发送消息2。
此外,所谓检测方法2是逐一检测窗口时间1内的消息1的手法。在该情况下,一旦正常地接收窗口时间1内的消息1,则基站装置紧随其后发送消息2。
以下,按照流程图进行说明。
在步骤S701中,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通过参照上述前同步码检测方法的设定,从而判断是否选择检测方法1。在选择检测方法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02,在其他情况下(即,选择检测方法2的情况)进入步骤S704。
在步骤S702中,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判断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是否还剩余接收预定的消息1,即,判断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是否还有接收预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然后,在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03,在没有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04。
在步骤S703中,基站装置接收消息1并进入步骤S702。
在步骤S704中,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
也就是说,作为从步骤S701到S704的处理整体,在选择检测方法1的情况下,判断在窗口时间1内是否还有发送来的消息1,在有的情况下,在窗口时间1内继续接收进而发送来的消息1。然后,在检测出没有了接收预定的消息1的阶段,早最后接收的消息1之后(但是在窗口时间1内)发送消息2。
另一方面,在选择检测方法2的情况下,在正常地接收了消息1之后立刻(但是在窗口时间1内)发送消息2。
在选择检测方法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可以提高消息1的检测准确度。
这样,基站装置在正常地检测出消息1之后的窗口时间1内发送消息2。另外,基站装置作成并发送包含表示对移动站装置的同步定时偏差的TA(Timing Advance,预先定时,信号延迟时间信息)命令的消息2。
以下,说明几个消息时序的例。
之前说明的图5是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示出设定为使用检测方法1的情况的时序。在该图中,首先,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含有专用前同步码(dedicated preamble)的分配信息等的消息0(Msg.0)。之后,移动站装置对基站装置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Msg.1),但是基站装置接收消息1失败(在图中用记号“×”表示)。接着,移动站装置依次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B”然后“C”的消息1,基站装置接收成功(在图中用记号“○”表示)。然后,移动站装置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D”的消息1,基站装置接收失败。
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进行分别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B”、“C”、“D”的全部前同步码(消息1)的检测判断的结果,检测出正常地接收到了专用前同步码“B”和“C”的前同步码。
其后,消息处理部1092作成消息2(Msg.2),基站装置在窗口时间1内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Msg.2),移动站装置接收该消息2成功。也就是说,在该图的例中,因为选择了检测方法1,所以基站装置在成功地接收了专用前同步码“B”之后也不立即发送消息2,而在窗口时间1内预定发送作为最后专用前同步码的专用前同步码“D”的时刻之后(但在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发送消息2。
另外,该例示出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随机接入结束的情况,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0的发送后、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从移动站装置正常地接收到了消息1,所以在全部接收了窗口时间1内的消息1的阶段发送消息2。
另外,也可以不利用消息0而利用广播信道(BCH)等其他信道来通知窗口时间2。
接着,图14是移动站装置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是表示设定为使用检测方法2时的消息时序的例的概略图。在该图中,首先,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的分配信息等的消息0。接着,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消息1(专用前同步码“A”),基站装置接收该消息1失败。接着,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消息1(专用前同步码“B”),基站装置接收成功。因为选择了检测方法2,所以专用前同步码“B”的接收成功后,基站装置不等待下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接收预定时刻而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然后,成功接收了该消息2的移动站装置不进行发送后续的专用前同步码“C”、“D”的处理。
另外,该例示出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随机接入结束的情况,基站装置在消息0的发送后、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紧接正常地接收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之后发送消息2。
另外,成功接收了消息2的移动站装置不进行剩余的消息1的发送。
在选择检测方法2的情况下,对移动站装置来说,可以说是将窗口时间1缩短为专用前同步码的调度间隔。即,在选择检测方法2的情况下,对于移动站装置来说,成为与指定窗口时间1为5毫秒(这例如通过消息0通知给移动站装置)、在窗口时间2内分配8个专用前同步码(“A”、“B”、“C”、“D”、“E”、“F”、“G”、“H”)相同的情况,移动站装置的动作也与其相同。此时,移动站装置首先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前同步码(消息1),在其窗口时间1内未能接收消息2的情况下,将窗口时间1初始化再设定之后,采用下一专用前同步码进行前同步码(消息1)的重传。
另外在该情况下,随机接入重传间隔是与窗口时间1相同或比窗口时间1大的值,表示在窗口时间1终止后进行随机接入重传。其中,意味着该窗口时间1比在通常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based randomaccess procedure)中所使用的窗口时间1、以及在所述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不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的情况的随机接入过程中所使用的窗口时间1缩短。
接着,图15是表示设定为使用检测方法1时的消息时序的例的概略图。在该图的例中示出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不结束随机接入过程,而在定时器1复位(reset)后在下一窗口时间1内结束随机接入过程的情况。示出如下的例:基站发送消息0后,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反复接收消息1,但没有正常地接收该消息1。也就是说,首先,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的分配信息等的消息0。接着,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依次发送4个消息1(分别使用专用前同步码“A”、“B”、“C”、“D”),但基站装置都接收失败。因此,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不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然后,在用于控制窗口时间1的定时器1被初始化后,进一步从移动站装置依次发送4个消息1(分别使用专用前同步码“E”、“F”、“G”、“H”)。然后,在其中,基站装置接收专用前同步码“E”失败,接收接着的专用前同步码“F”、“G”、“H”成功。基站装置在该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成功接收了消息1,所以在全部消息1的预定时刻之后并且在该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2。
接着,图16是表示在窗口时间2内即窗口时间1终止两次的阶段基站装置也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的情况下的消息时序的概略图。如图所示,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0后,从移动站装置向基站装置发送8次消息1,但是基站装置接收这些消息1都失败,上述8次是在最初的窗口时间1内4次、在初始化定时器1从而重新开始之后的下一窗口时间1内4次,共计8次。因此,在窗口时间2内从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不发送消息2。
另外如上所述,在移动站装置侧在窗口时间2内未能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即在经过2次窗口时间1的阶段也未能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将最初由消息0通知的信息(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分配、专用前同步码的分配等的信息)全部删除/废弃,并且暂时结束该随机接入过程。
此外,在窗口时间2内一次都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的情况下,基站装置能够从对移动站发送消息0开始再次试行。
移动站装置侧在从基站再次接收了消息0的阶段,再次按照上述一系列的过程开始新的随机接入过程,或进行通常的竞争型随机接入过程(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的随机接入。
如上所述,基站事前预约图4所示那样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资源和专用前同步码,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一定期间容许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的发送,由此在一次随机接入(消息0から消息2まで的处理)中,可以提高基站装置能正常地接收消息1的概率。
另一方面,对于移动站装置侧来说,利用从基站装置指定的信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一定期间进行消息1的发送,由此在一次随机接入(从消息0到消息2的处理)中,可以提高能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概率。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17是表示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变形例的概略图。该图示出向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的二维空间中的资源位置的信道的分配。在该图所示的例中,将窗口时间2设定为40毫秒,将窗口时间1设定为19毫秒。然后,对某移动站装置,多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中在窗口时间1内分配4个,并且在某子帧(1毫秒)内仅分配一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而且,与时间一起,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方向的位置也发生变更。也就是说,在该例中,最初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方向的位置(具有1.25MHz宽度。为了方便将该频带称为f1)与第2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从最初的随机接入信道开始5毫秒后)的频率方向的位置(这也具有1.25MHz的宽度。为了方便将该频带称为f2)不同。以后按如下方式进行分配,即:第3个、第5个、第7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方向的位置为所述f1,另一方面,第4个、第6个、第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方向的位置为f2。这称为频率跳频(hopping),利用消息0从基站装置向移动站装置通知该频率跳频的模式。特别是在某特定频率的传播路径特性恶劣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频率跳频可以改善基站装置中的消息1的检测率。
这样,在利用频率跳频向移动站装置分配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在最初发送了前同步码(消息1)之后的窗口时间1内没有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并且在有下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发送机会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发送消息1。
此外,既可以按每个窗口时间1来重新设定跳频模式,也可以在整个窗口时间2的期间持续使用一种跳频模式的设定。
另外,从第1个到第8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方向的位置分配为间隔5毫秒。
此外,按每个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而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即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个别地变更。
也就是说,在该变形例中,调度部108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调度时,向移动站装置分配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
图18是表示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又一变形例的概略图。该图也示出向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的二维空间中的资源位置的信道的分配。在该图所示的例中也将窗口时间2设定为40毫秒,将窗口时间1设定为19毫秒。在该例中,移动站装置侧决定跳频模式。因此,基站装置的UL调度部1082仅预约窗口时间2内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并分配给移动站装置。也就是说,在随机接入子帧(在时间方向为1毫秒宽度)中没有指定频率方向的位置。换言之,在该随机接入子帧中,该移动站装置预约了频率方向的全部资源位置。然后,基站的前同步码管理部1094向移动站装置分配在这些整个窗口时间2内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共同的专用前同步码“A”。在从基站向移动站的消息0中含有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A”)、窗口时间2的信息。在此时的随机接入许可信息中,不含有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仅包含表示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窗口时间1内)许可发送消息1的信息(标识符)。另外,此时,移动站装置预先知道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
因此,移动站装置从这些时间位置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中适当选择频率位置(例如,随机选择,或按照规定模式进行选择以可以使用多个频率位置)。在按照规定模式的情况下,例如,移动站装置采用频率方向的4种位置(为了方便将其称为f1、f2、f3、f4。这些各位置在频率方向具有1.25MHz的宽度),在第1个和第5个随机接入子帧中选择位置f1,在第2个和第6个随机接入子帧中选择位置f2,在第3个和第7个随机接入子帧中选择位置f3,在第4个和第8个随机接入子帧中选择位置f4。也就是说,在移动站侧能够决定跳频模式,可以改善随机接入的成功概率。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基站装置侧中,在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随机接入子帧内的全部位置中,进行对移动站装置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上述“A”)的检测。
也就是说,该变形例在移动站装置的调度部204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调度时,从可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候选中选择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
此外另一方面,基站装置的随机接入管理部109进行控制以利用在所指定的时间位置移动站装置可以发送消息1的多个频率位置中的至少任意一个,接收消息1。
这样,即使在由移动站选择/决定频率位置的情况下,移动站装置在最初发送了前同步码(消息1)之后的窗口时间1内,没有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时并且在有在下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位置的发送机会的情况下,也可以继续发送消息1。
另外,这样,即使移动站装置侧决定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频率位置的情况,基站装置也可以向移动站装置分配按时间位置不同的专用前同步码。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谓“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是指移动站装置可以受取随机接入应答的状态的期间,但这也可以是移动站装置随机接入失败不确定状态(未确定为随机接入失败的状态)的期间。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移动站装置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许可消息1的发送的情况,是基站装置对各消息1初始设定对窗口时间1的定时器的方式。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所谓“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是指移动站装置有可能受取随机接入应答的状态的期间,但这也可以是移动站装置随机接入失败不确定状态(未确定为随机接入失败的状态)的期间。
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1后,在窗口时间2的范围内,未接收到来自基站的消息2时,并且在有下一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发送机会的情况下,发送前同步码(消息1)。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随机接入子帧也以5毫秒间隔存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窗口时间2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表示利用消息0通知的信息的有效期间,在基站和移动站双方使用。另一方面,窗口时间1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从消息1的接收预定时刻开始基站装置能够发送消息2的期间,仅在基站装置使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不需要知道窗口时间1。此外,窗口时间1按每个消息1来设定/应用。
另外,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各自的功能结构的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之间的消息时序、窗口时间1和2的设定的概略图。以下,按照该图的过程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消息的交换。
另外,在这里叙述的处理过程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基站装置通过广播信道(BCH)或下行链路共用数据信道(DL-SCH)通知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位置。此外,移动站装置接收该位置的通知,从而正确地把握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频率位置。
<消息0(Msg.0)的发送>
首先,基站装置对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0。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消息0中含有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窗口时间2的信息。在这里的随机接入许可信息中,不包含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而含有表示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移动站是否许可发送消息1的标识符。并且,仅分配专用前同步码“A”作为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
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在消息0中包含时间位置、频率位置、专用前同步码组。
本实施方式中的信道的分配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9所示的分配相同。并且,窗口时间2被设定为40毫秒,窗口时间1被设定为19毫秒。
<消息0的接收>
在移动站装置中,从基站装置接收消息0,从该消息0取出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窗口时间2的信息。
<消息1(Msg.1)的发送>
接着,移动站装置在由基站装置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时间位置适当决定频率位置之后,对基站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最初的消息1(消息1-1、Msg.1-1)。
移动站装置与上述消息1-1的发送同时开始用于控制窗口时间2的定时器2的计时。然后,移动站装置将上述定时器2的终止值设定为窗口时间2。另一方面,在基站装置中,在上述消息1-1的接收预定时刻,开始分别用于控制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的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计时。并且,在基站装置中,将上述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终止值分别设定为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另外,在基站装置中,根据接收消息1的预定时刻的情况,分别起动对窗口时间1的定时器1。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中,具有可以对各消息1(消息1-1、消息1-2、消息1-3、……以下相同)独立地计时的多个定时器1(将其分别称为定时器1-1、定时器1-2、定时器1-3、……以下相同)。另外,将这些定时器1的终止值设定为同一值。
这里,移动站装置通过从基站装置通知的信息已经知道可以发送的全部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位置,所以从这些位置中决定使用的频率位置。
若参照图19进行说明,则移动站装置预先知道可以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位置是具有“分配给移动站的随机接入信道”的阴影的资源位置(时间位置),在某时间位置从这些中选择一个频率位置,从而发送前同步码(消息1)。
<消息1的接收>
另一方面,因为基站装置预先知道在各随机接入信道(RACH)时间位置中移动站利用哪个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前同步码(消息1),所以在有可能性的各频率位置尝试进行消息1-1的检测。然后,在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消息1-1接收预定时刻,无论是否正常地接收到了消息1,都开始分别对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的定时器1和定时器2的计时。
以上,说明了消息1-1的发送过程以及接收过程,但是对于消息1-2以后,在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的处理过程相同。但是对于消息1-2以后,没有对窗口时间2用的定时器2进行初始化从而开始计时,而是继续从消息1-1的时刻开始的定时器2的计时。
<消息2(Msg.2)的发送>
基站装置在正常地接收了消息1的情况下,在对该消息1的窗口时间1的期间内某个定时,向移动站发送消息2。
<消息2的接收>
移动站发送消息1并起动定时器2之后,在该定时器2内确认消息2的接收。在该定时器2内没有消息2的接收而有下一消息1发送机会的情况下,移动站进行消息1的发送。另一方面,在该定时器2内接收了消息2时还有剩余的消息1的发送机会的情况下,移动站停止消息1的发送。此时,在基站装置中,不起动对消息1-2的定时器1-2。
在图19所示的时序中,在最初所设定的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移动站装置发送前同步码(消息1)的机会有8次。其是消息1-1、消息1-2、消息1-3、消息1-4、消息1-5、消息1-6、消息1-7(未图示)和消息1-8(未图示)的发送机会。
然后,在基站装置侧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中,设定为选择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检测方法1。
如图所示,基站装置接收消息1-1、消息1-2、消息1-5和消息1-6失败,接收消息1-3和消息1-4成功。基站装置既可以紧接最初成功接收了消息1-3之后发送消息2,也可以紧接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之后发送消息2。但是无论那种情况都需要在对接收成功了的消息1-3的窗口时间1的终止前发送消息2。在该范围内,基站装置的DL调度部1081决定消息2的发送时刻。在图示的例中,基站装置在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之后直到消息1-3用的定时器1终止之前的期间发送消息2。
下面,说明上述时序中的在移动站装置和基站装置的更详细的处理过程。
<消息0接收>
移动站的消息处理部2053从基站装置接收消息0,并从该消息0取出随机接入许可信息、6比特的专用前同步码组、窗口时间2的信息。
另外,在基站装置中,直到发送消息0为止的处理流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根据图7中记载的过程进行,所以这里省略说明。
此外,在移动站装置中,从消息0的接收到专用前同步码的发送为止的处理过程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按照图10中记载的过程进行,所以这里省略说明。这里,根据步骤S302中的判断结果,进入步骤S303,移动站进行用于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控制。
<消息1收发>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站装置发送消息1用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下,参照该图说明许可在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时的处理。另外,如前所述,在移动站装置接收的消息0中指定了专用前同步码“A”。
首先在步骤S801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进行窗口时间2的设定,将定时器2初始化为“0”,并且将定时器2的最大值(终止值)设定为消息0中所包含的窗口时间2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是40毫秒)。
接着,在步骤S802中,移动站装置的前同步码选择部2052选择从基站装置指定的专用前同步码,并通知给消息处理部2053。然后,移动站装置利用由基站装置指定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对基站装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ID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
然后,移动站的消息处理部2053与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协作,监测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
也就是说,在步骤S803中,移动站装置判断是否接收了消息2。在接收了消息2时结束该流程图整体的处理(正常结束)。在未接收消息2时进入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移动站装置的窗口时间管理部2051判断定时器2的值是否变得比上面所设定的定时器2的最大值大。在步骤S804中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情况下,即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的情况下,此时向上级层报告发生了错误的情况,结束本流程图整体的处理。
在步骤S804中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2。
也就是说,总结从步骤S801到S804的处理,则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内未能正常地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时,只要是在窗口时间2的期间范围内,就反复进行利用了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专用前同步码(消息1)的发送。反复的周期是5毫秒。
在反复的中途确认了消息2的接收时,之后不需要发送专用前同步码,所以不进行发送。
另外,在上述步骤S802发送时的专用前同步码全部选择了专用前同步码“A”。
移动站的消息处理部2053发送消息1-1。基站的窗口时间管理部1091在紧接消息1-1的接收预定时刻之后起动定时器1-1。另外,对各消息1所起动的定时器在经过了作为终止值而设定的值(也就是说,仅窗口时间1的时间)的阶段,被消去。
此外,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根据图12和图13所记载的过程进行消息1的接收。
此外,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设定了检测方法1,所以在经过了直到对消息1-1的定时器1-1终止为止的4次消息1接收预定时刻的阶段(经过了从消息1-1到消息1-4的接收预定时刻的阶段),进行消息1的检测判断。即,对于各定时器,在经过了4个消息1的接收预定时刻的阶段,进行消息1的检测判断。
移动站装置在直到(作为下一消息1的)消息1-2的发送预定时刻为止的期间,没有正常接收消息2时,适当决定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2。此时,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2的接收预定时刻起动定时器1-2。另外,在该阶段中,在基站装置中,定时器1-1和定时器1-2进行计时。
接着,移动站装置在直到(作为下一消息1的)消息1-3的发送时刻为止的期间,没有正常接收消息2时,适当决定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3。此时,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3的接收预定时刻起动定时器1-3。另外,该阶段在基站装置中,定时器1-1和定时器1-2和定时器1-3进行计时。
然后,移动站装置在直到(作为下一消息1的)消息1-4的发送时刻为止的期间,没有正常接收消息2时,适当决定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4。此时,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4的接收预定时刻起动定时器1-4。另外,在该阶段中在基站装置中,定时器1-1和定时器1-2和定时器1-3和定时器1-4进行计时。
在该阶段,基站装置的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对定时器1-1的计时期间内所包括的4个消息1即从消息1-1到消息1-4的4个消息1,进行统一检测判断。其结果,在前同步码检测部1093中,检测出正常地接收了消息1-3和消息1-4。然后,基站装置的DL调度部1081在对两个消息(消息1-3和消息1-4)中早期检测出的消息1即消息1-3的定时器1-3计时结束(终止)为止的期间,发送消息2。在图19所示的时序中,在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之后进行基站装置发送消息2这样的调度。
而且,移动站装置在(作为下一消息1的)消息1-5的发送时刻为止的期间,没有正常接收消息2时,适当决定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5。此时,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5的接收预定时刻起动定时器1-5。另外,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5的接收预定时刻,定时器1-1计时结束(终止)。即,在该阶段中在基站装置中,定时器1-2和定时器1-3和定时器1-4和定时器1-5进行计时。
接着,移动站装置在(作为下一消息1的)消息1-6的发送时刻为止的期间,没有正常接收消息2时,适当决定频率位置,发送包含专用前同步码“A”的消息1-6。此时,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起动定时器1-6。另外,在基站装置中,在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定时器1-2计时结束。即,在该阶段中,在基站装置中,定时器1-3和定时器1-4和定时器1-5和定时器1-6进行计时。
另一方面,基站装置在消息1-6的接收预定时刻之后且定时器1-3计时结束(终止)之前(直到消息1-7的接收预定时刻为止)的期间,如前述调度那样,发送消息2。
然后,移动站装置接收该消息2。
然后,移动站装置在直到下一消息1(未图示)的发送预定时刻为止的期间,接收了来自基站装置的消息2,所以进行控制以不再进行消息1的发送。此时,不开始对该消息1的定时器1的计时。
在基站装置中,这之后,对于定时器,等到定时器1-3和定时器1-4和定时器1-5和定时器1-6的计时结束。
如以上那样,即使在对各消息1设定了对窗口时间1的定时器的情况下,在采用专用前同步码进行随机接入时,在单位时间内(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情况下,通过利用随机接入信道(RACH)发送消息1,从而在一次随机接入过程(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中,能够提高随机接入信道(RACH)的成功概率。
在该情况下,随机接入重传间隔是窗口时间1以下,示出在窗口时间1终止前进行随机接入重传。此外,对于移动站装置来说,窗口时间1和窗口时间2相同。
<其他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附图所图示的构成等,不限定于此,在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来实施。
此外,可以将用于实现本实施方式说明的功能的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从而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并执行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程序从而进行各部的处理。另外,这里所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以及外围设备等硬件。
此外,“计算机系统”利用WWW系统时,也包括主页(homepage)提供环境(或显示环境)。
此外,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是指软盘、光盘、ROM、CD-ROM等便携式介质、计算机系统中所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并且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也包括经由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回线等通信回线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那样的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物质、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一定时间保持程序的物质。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也可以是与计算机系统中已存储的程序组合从而可以实现前述功能的程序。
此外,在到此为止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仅说明了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一对一地进行处理的情况,但是可以具有多个基站或具有多个移动站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作为无线接入方法的种类,不限定于W-CDMA或cdma2000、无线LAN、PHS等已有的方法,对于将来实用化的通信方法,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Claims (21)
1.一种移动站装置,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对基站装置进行随机接入,其特征在于,
具备无线部,该无线部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并且在可以发送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期间即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再次发送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第一消息。
2.一种移动站装置,具备:
无线部,其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调度部,其进行由所述无线部发送的信道的调度;和
随机接入控制部,其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
该移动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根据所述调度部的调度,进行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的控制,并且进行控制以在可以发送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期间即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内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无线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的控制,采用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在即使所述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终止也没有检测出所述第二消息时并且在规定的第二设定时间内,重新设定所述随机接入应答接收不确定期间并且继续控制所述第一消息的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部预先从基站装置接收许可信息消息,
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含有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
所述调度部根据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所包含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的信息,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采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所包含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第一消息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控制部控制分别针对由所述调度部调度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采用个别的所述专用前同步码来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调度时,选择可以选择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候选中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
7.一种基站装置,其具备:
无线部,其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
调度部,其进行所述无线部收发的信道的调度;和
随机接入管理部,其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
该基站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来自移动站装置的第一消息,并且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第一消息时并且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间内,进行控制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到了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所述无线部根据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执行的控制,进行所述第一消息的接收和所述第二消息的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在即使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终止也未能接收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在规定的第二设定时间内,重新设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并且进行控制以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向移动站装置分配所述随机接入信道的多个资源位置,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将由所述调度部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资源位置的信息和分配给该移动站装置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一起包含在许可信息消息中,
所述无线部预先发送所述许可信息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向移动站装置分配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多个随机接入资源位置的调度,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按照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在时间方向包含多个的方式设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按照所述第二设定时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长度相同或比所述第一设定时间的长度大的方式设定所述第二设定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分别针对通过所述调度部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位置,分配个别的所述专用前同步码,并将这些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的信息包含在所述许可信息消息中。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调度时,将与前次时间位置中的频率位置不同的频率位置作为使用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部进行指定多个由时间位置和频率位置表现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从而分配给移动站装置的调度时,将某时间位置中的多个频率位置作为可以选择的随机接入资源位置分配给移动站装置,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进行控制以利用所述时间位置中分配给所述移动站装置的多个频率位置的至少一个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尝试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的全部接收预定时刻中的接收之后,在成功接收了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在成功接收了来自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不等待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的之后的接收预定时刻,而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部针对各个所述第一消息个别地设定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在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时,进行控制在与所接收的该第一消息对应的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8.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站装置;和
权利要求7~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装置,
从所述移动站装置对所述基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从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的所述基站装置对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
19.一种通信方法,是包括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而构成的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第一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侧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第二过程,与在所述基站装置侧的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相对应而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侧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
第三过程,根据在所述移动站装置侧的调度,所述移动站装置采用被分配的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
第四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侧没有检测出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站装置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间内继续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第五过程,所述基站装置根据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来自所述移动站装置的所述第一消息;
第六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所述第一消息时且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间内,进行控制以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
第七过程,所述基站装置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所述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使进行信号收发的移动站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进行发送的信道的调度的调度处理;和
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控制处理,
该计算机程序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处理包括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的处理,
所述随机接入控制处理包括以下处理,即:根据所述调度处理执行的调度,进行采用专用前同步码发送第一消息的控制,并且在没有检测出作为对所述第一消息的应答的来自基站装置的第二消息的情况下,控制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间内反复发送所述第一消息。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使进行信号收发的基站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执行以下处理:
进行收发信道的调度的调度处理;和
控制基于随机接入信道的通信的随机接入管理处理,
该计算机程序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度处理包括进行随机接入信道的调度的处理,
所述随机接入管理处理包括以下处理,即:根据所述调度部执行的调度,进行控制以接收采用了专用前同步码的来自移动站装置的第一消息,并且进行控制在未能按照调度接收第一消息的情况下并且在规定的第一设定时间内,继续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接收了所述第一消息的情况下,进行控制向所述移动站装置发送第二消息作为应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07955 | 2007-08-09 | ||
JP2007207955 | 2007-08-09 | ||
PCT/JP2008/064338 WO2009020213A1 (ja) | 2007-08-09 | 2008-08-08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772984A true CN101772984A (zh) | 2010-07-07 |
Family
ID=4034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01901A Pending CN101772984A (zh) | 2007-08-09 | 2008-08-08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79512B2 (zh) |
EP (1) | EP2178321B1 (zh) |
JP (2) | JP5158978B2 (zh) |
CN (1) | CN101772984A (zh) |
WO (1) | WO2009020213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9282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465413A (zh) * | 2014-03-20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
CN110832815A (zh) * | 2017-05-02 | 2020-0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711685A (zh) * | 2019-04-26 | 2021-11-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1922B (zh) | 2009-03-16 | 2015-0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选择随机接入资源的方法及终端 |
JP4945652B2 (ja) * | 2010-03-29 | 2012-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
JP5522255B2 (ja) * | 2010-05-07 | 2014-06-1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
GB2487907B (en) * | 2011-02-04 | 2015-08-26 | Sca Ipla Holdings Inc | Tele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system |
WO2012173428A2 (ko) * | 2011-06-15 | 2012-12-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랜덤 액세스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3004002A1 (en) * | 2011-07-04 | 2013-01-10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Methods,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providing for improved random access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environment |
EP2756729B1 (en) * | 2011-09-16 | 2019-02-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mproved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wireless networks |
WO2013049505A1 (en) | 2011-09-30 | 2013-04-04 | Kyocera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mall cell up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EP2582196B1 (en) * | 2011-10-12 | 2018-06-13 | Nxp B.V. | Establishing fairness and reducing delay in broadcast based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 using application-level phase adjustments |
WO2013096616A1 (en) * | 2011-12-20 | 2013-06-27 | Kyocera Corporation | Small cell uplink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US9467945B2 (en) | 2012-02-16 | 2016-10-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providing assignment messages and related mobile stations and base station subsystems |
US9480082B2 (en) * | 2012-02-16 | 2016-10-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access requests using reduced response intervals and related mobile stations and base station subsystems |
US9100941B2 (en) | 2012-05-24 | 2015-08-0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Using unique preambles for D2D communications in LTE |
EP2878166A1 (en) * | 2012-07-24 | 2015-06-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selecting a random access response window value for use with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in a network |
RU2660657C1 (ru) * | 2012-10-05 | 2018-07-09 |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покрытия устройств связи машинного типа (mtc) |
US9019823B1 (en) | 2013-01-16 | 2015-04-28 | Sprint Spectrum L.P.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selection |
CN103796323B (zh) * | 2014-03-06 | 2017-03-29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用于对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的信道频域偏移量进行调整的方法及设备 |
WO2017123060A1 (en) | 2016-01-14 | 2017-07-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beam-tracking and beam feedback operation in a beam-forming based system |
WO2019028753A1 (en) * | 2017-08-10 | 2019-02-14 | Zte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CONFIGURATIONS |
KR102604568B1 (ko) * | 2017-09-27 | 2023-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V2x 시스템 및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 적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435725B1 (ko) * | 2018-02-13 | 2022-08-2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용 프리앰블에 기초한 연결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JP2019146115A (ja) * | 2018-02-23 | 2019-08-29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及び無線伝送方法 |
US11177909B2 (en) | 2018-05-04 | 2021-11-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ACK/NACK feedback with multi-TRP transmissions |
US10945293B2 (en) * | 2019-07-25 | 2021-03-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hopping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
US11419155B2 (en) * | 2019-12-20 | 2022-08-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ssage 2 PDSCH repetition based on multi-segment RAR window |
EP4214985A4 (en) * | 2020-09-18 | 2024-05-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mproved monitoring for random acces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28328A (ja) * | 2005-07-19 | 2007-02-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装置 |
JP2007194749A (ja) * | 2006-01-17 | 2007-08-02 | Ntt Docomo Inc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
WO2008057270A2 (en) * | 2006-10-27 | 2008-05-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n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97675B1 (en) | 1997-04-30 | 2003-07-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andom access in a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KR20070121513A (ko) * | 2006-06-21 | 2007-12-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상향 접속 방법 |
TW200840380A (en) * | 2007-03-21 | 2008-10-01 | Asustek Comp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5140300B2 (ja) | 2007-03-23 | 2013-02-0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無線基地局及び同期確立方法 |
EP2168386B1 (en) * | 2007-06-18 | 2011-08-03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start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WO2009001305A2 (en) * | 2007-06-26 | 2008-12-3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mplicit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
-
2008
- 2008-08-08 CN CN200880101901A patent/CN101772984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8-08 US US12/672,210 patent/US8879512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8-08 EP EP08827105.1A patent/EP217832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8-08 WO PCT/JP2008/064338 patent/WO200902021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8-08 JP JP2009526506A patent/JP5158978B2/ja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03-17 JP JP2010061062A patent/JP515898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28328A (ja) * | 2005-07-19 | 2007-02-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基地局装置 |
JP2007194749A (ja) * | 2006-01-17 | 2007-08-02 | Ntt Docomo Inc | 送信装置および受信装置並びにランダムアクセス制御方法 |
WO2008057270A2 (en) * | 2006-10-27 | 2008-05-15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n a random access channel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3GPP TS 36.300 V8.1.0》 * |
MOTOROLA: "Contention and Contention-free Intra-LTE Handovers", 《3GPP TSG-RAN WG2 #56BIS》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9282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465413A (zh) * | 2014-03-20 | 2017-0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站点 |
CN110832815A (zh) * | 2017-05-02 | 2020-0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3711685A (zh) * | 2019-04-26 | 2021-11-2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158978B2 (ja) | 2013-03-06 |
EP2178321A4 (en) | 2011-01-05 |
JPWO2009020213A1 (ja) | 2010-11-04 |
JP5158985B2 (ja) | 2013-03-06 |
US20110237265A1 (en) | 2011-09-29 |
US8879512B2 (en) | 2014-11-04 |
WO2009020213A1 (ja) | 2009-02-12 |
EP2178321B1 (en) | 2016-09-28 |
EP2178321A1 (en) | 2010-04-21 |
JP2010161804A (ja) | 2010-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72984A (zh) | 移动站装置、基站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以及程序 | |
KR101150038B1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장치, 이동국 장치 및 이동 통신 방법 | |
EP3369285B1 (en) | Two-step contention-based random access over radio resources in laa | |
US8199710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having simple signature indicator | |
US9544921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 |
CN101478824B (zh)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中标识下行分量载波的方法及基站 | |
KR100938102B1 (ko) | Rach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053208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方法、控制程序及集成电路 | |
CN102474859B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 |
EP2555579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CN101855933A (zh)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以及随机接入方法 | |
CN102067655A (zh) | 通信系统、基站装置以及移动台装置 | |
KR102020222B1 (ko) | 무선 자원 제어(RRC) 인액티브(Inactive) 상태에 있는 단말들의 QoS를 고려한 경쟁 해결 기반의 랜덤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389123A (zh) | 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模块及系统 | |
US20180139733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using wireless frame for low-delay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
AGARWAL | DETECTION OF RANDOM ACCESS IN LTE | |
HK1141194A (zh) | 移動站裝置、基站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 |
HK113131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和移动站装置 | |
HK1145583B (zh) | 移動通信系統、基站設備、移動站設備和移動通信方法 | |
HK1141194B (zh) | 移動站裝置、基站裝置、通信系統及通信方法 | |
HK1136451A1 (zh) | 無線通信系統中的時間校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