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19825A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19825A CN101619825A CN200910161144A CN200910161144A CN101619825A CN 101619825 A CN101619825 A CN 101619825A CN 200910161144 A CN200910161144 A CN 200910161144A CN 200910161144 A CN200910161144 A CN 200910161144A CN 101619825 A CN101619825 A CN 1016198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light module
- inner concave
- module according
- sidewall
- sem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79 optical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外框及导光板。外框包含底部平面及侧壁,其中侧壁沿着底部平面的边缘设置并围起设置空间。侧壁包含面向设置空间的内凹面及外表面,其中内凹面越靠近底部平面的部分越靠近外表面。导光板设置于底部平面之上,并位于设置空间中;其中内凹面向外表面凹陷并与导光板的侧边夹凹陷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包含发光二极管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面板及使用平面显示面板的平面显示装置,已渐渐成为各类显示装置的主流。其中,液晶显示器面板为目前平面显示装置的主流,并且大量地使用于各式面板显示屏、家用的平面电视、个人电脑及膝上型电脑的平板型监视器、移动电话及数字相机的显示屏等电子产品。
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为目前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关键零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背光模块的功能在于提供充足的亮度以及分布均匀的光源,以使液晶显示器面板能正常地显示影像。
图1所示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公知显示装置10包含显示面板11、光学膜片组12、导光板13、反射片14及外框15。光学膜片组12、导光板13及反射片14分别叠置于外框15之中。光学膜片组12包含反射式偏光片形增亮膜、扩散片或棱镜片等光学膜片,供接受并处理自导光板13射出的光线。此外,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另包含光源(未绘示),设置于导光板13的侧边并将光线射入导光板13。如图1所示,导光板13之中包含第一光线16及第二光线17,其中第一光线16在自导光板13底部射出后被反射片14分散并形成扩散光线。被反射片14分散的第一光线16将在经过光学膜片组12后行进至显示面板11,以提供显示面板足够的亮度以显示画面。
然而,如图1所示,第二光线17在导光板13之中进行全反射的移动方式并最终自导光板13的侧面射出并接触于外框15。由于外框15具有光反射性,因此第二光线17将因外框15的反射而自显示面板11对应于外框15的侧缘射出。如此一来,自导光板13侧面射出的第二光线17都将因外框15的反射而最终集中于显示面板11的侧缘,也因此在显示面板11的侧缘形成亮线并影响公知显示装置10整体影像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用于减少显示模块边缘漏光(LightLeakage)的程度。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含外框及导光板,其中外框包含底部平面及侧壁。侧壁设置于底部平面的边缘并围起一个设置空间,以供设置导光板或光学膜片组。侧壁包含实质上面对设置空间及导光板侧面的内凹面及相对的外表面,其中内凹面越靠近底部平面的部分越靠近外表面。此外,内凹面与导光板侧面夹一凹陷空间,其中内凹面越靠近底部平面的部分越靠近外表面。换言之,凹陷空间的宽度随着凹陷空间向底部平面靠近的同时而逐渐增加。在一实施例中,内凹面为弧形内凹面,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内凹面亦具有阶梯状、锯齿状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前述说明及下列附图,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及优点得以获得完全了解。
图1所示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分解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剖面图;
图4所示为对应于图3所示内凹面的椭圆型,其中内凹面的截面形状对应于椭圆型的一参考圆周;
图5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内凹面为一斜平面;
图6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内凹面具有阶梯状;以及
图7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内凹面具有菲涅耳锯齿表面结构。
其中,附图标记
100背光模块 500凹陷空间
110光源 600参考椭圆形
200外框 610半长轴
210底部平面 620半短轴
211设置空间 630参考圆周
220侧壁 631第一参考点
221顶面 632第二参考点
222内凹面 820锯齿
223外表面 A光线
224顶端点 B夹角
225底端点 C厚度
226梯状结构 D偏心距离
300导光板 H高度
400光学膜片组 W宽度
410反射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本发明改变外框内凹面的形状和结构来将自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该光线将在经光学处理后转换成一扩散光线,以供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显示画面。换言之,本发明关于通过改变外框内凹面的形状和结构来回收自导光板侧边射出的光线,并借此减少显示装置边缘亮带的漏光程度。
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0的分解图及剖面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00包含光源110、外框200、导光板300、光学膜片组400及反射片410,其中外框200另包含底部平面210及侧壁220,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外框200的底部平面210亦可用反射片410代替。换言之,反射片410可贴附于侧壁220的底部并借此节省底部平面210的材料。如图2所示,侧壁220延伸设置于底部平面210的边缘并围起设置空间211,以供容纳光源110、导光板300、光学膜片组400及反射片410。此外,反射片410设置于底部平面210之上,光源110及导光板300设置于反射片410之上,而光学膜片组400设置于导光板300之上。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为一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光源110设置于导光板300的侧边,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光源110为一条发光二极管灯条(Light Emitting Diode Bar),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光源110亦包含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或其他合适的光源。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组400用于接受自导光板300射出的光线并通过光学处理来调整光线的强度均匀度或其他特性以及将光线转换成扩散光线。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组400包含扩散片(Diffuser)及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 Film),但不限于此;光学膜片组400亦可包含偏光转换膜、反射式偏光型增亮膜或其他合适的光学膜片。
图3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侧壁220包含顶面221、内凹面222及外表面223,其中内凹面222实质上面对导光板300并自顶面221向底部平面210的方向延伸。此外,内凹面222与导光板300的侧边夹有凹陷空间500,其中凹陷空间500的宽度W随着凹陷空间500向底部平面210靠近的同时而逐渐增加。换言之,内凹面222越靠近底部平面210的部分越向外表面223陷。在本实施例中,凹陷空间500的高度H大于导光板300的厚度,但不限于此;高度H亦可等于导光板300的厚度。在不同实施例中,高度H可根据内凹面222的弧度、顶面221的位置或其他因素来进行修改。此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凹面222的剖面各个部分或不同段落分别具有不同的斜率及弧度。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内凹面222的斜率及弧度对应于一椭圆型的部分边缘,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内凹面222可根据导光板300的厚度、工艺拔模的需求、凹陷空间500所需尺寸或其他因素而具有其他合适图形(如正圆形)的斜率及弧度。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凹陷空间500的高度H与导光板300厚度的比例较佳为1.6,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比例可选择性地实质上介于1至2之间。换言之,如导光板300的厚度为C,导光板300厚度与凹陷空间500的高度H的比例关系可以方程式(1)来表示:
1<H/C<2 (1)
此外,本实施例的宽度W与凹陷空间500的高度H之间的比例实质上为0.2,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该比例可选择性地实施上介于0.1及0.3之间。换言之,宽度W及高度H之间的关系可以下列方程式(2)叙述:
0.1<W/H<0.3 (2)
此外,顶面221相对于底部平面210的高度较佳大于光学膜片组400相对于底部平面210的高度。在此实施例中,一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可设置于顶面221之上但不会因此而接触到光学膜片组400。
此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凹面222形成为一弧面且内凹面222的截面形状对应于一参考椭圆形的部分圆周的弧度及长度。图4所示为上述参考椭圆形600的示意图。参考椭圆形600包含半长轴610及半短轴620,其中半长轴610及半短轴620所延伸出的线段分别切过参考椭圆形600并截取一个参考圆周630。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参考圆周630为参考椭圆形600刚好正四分之一的圆周。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凹面222的截面形状对应于参考圆周600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内凹面222的弧度至少部分对应参考圆周630部分的弧形。如图3所示,当光线A自导光板300的侧面射出并接触于内凹面222时,光线A将被内凹面222反射至反射片410。一部分光线A将被反射片410反射并向光学膜片组400移动,而另一部分光线A则是被导光板300底部的网点(未绘示)破坏成多个向光学膜片组400不同位置移动的光线。换言之,自导光板300侧边射出的光线A将被内凹面222通过反射方式回收至导光板300并被转换成扩散光线;借此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00以反射方式回收光线A并增加了背光模块100的整体亮度及能源使用效率。
此外,在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凹陷空间500的高度实质上等于半长轴610的长度;凹陷空间500的宽度等于半短轴620的长度,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凹陷空间500的高度亦可相异于半长轴610的长度或凹陷空间500的宽度亦可相异于半短轴620的长度。此外,如图3所示,内凹面222包含顶端点224及底端点225,分别对应于参考圆周630上的第一参考点631及第二参考点632。换言之,第一参考点631及第二参考点632之间包含的线段将作为形成侧壁220的内凹面222的依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点631及第二参考点632分别定义于参考圆周630的两端,换言之,本实施例内凹面222的截面形状对应于参考椭圆形600正四分之一的圆周,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参考点631及第二参考点632亦可选择性地定义于参考圆周630上的任二两点;借此,第一参考点631及第二参考点632可选择性地截取任何一部分参考圆周630的线段以作为形成内凹面222的依据。此外,如图4所示,第二参考点632及半短轴620之间夹一偏心距离D。在本实施例中,偏心距离D较佳地小于图3所示高度H的八分之一(0.125),但不限于此。
图5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部分侧壁220的内面向导光板300凸出,其中内凹面222自该凸出部分的底端向底部平面210延伸。此外,本实施例的内凹面222由多个斜平面连接所组成,其中各斜平面的倾斜角度均不同,其中内凹面222在向底部平面210延伸的方向上同时向外表面223凹陷并形成凹陷空间500。换言之,内凹面222越靠近底部平面210的部分越向外表面223凹陷。此外,内凹面222与底部平面210之间夹一个小于90°的夹角B。由于内凹面222同时倾斜于反射片410,因此内凹面222可将至少部分自导光板300侧面射出的光线反射至反射片410,反射片410的将所述光线反射至导光板并借此使所述光线在经过处理后自光学膜片组射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夹角B为60°,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夹角B亦可根据外框200在制造过程时拔模的需求、内凹面222的坡度、导光板300的厚度、内凹面222与底部平面210之间的距离、凹陷空间500的所需尺寸或其他因素来进行调整。
图6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100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内凹面222具有阶梯状并由多个梯状结构226所组成。在本实施例中,梯状结构226自顶面221向底部平面210延伸,其中梯状结构226的延伸方向近似对应于一椭圆型的弧形边缘,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梯型结构226的延伸方向亦可具有其他的坡度或弧度或对应于其他图形(如圆形)的弧度。较靠近底部平面210的梯状结构226较靠近外表面223。在本实施例中,部分自导光板300侧边所射出的光线将最终接触梯状结构226的表面并被梯状结构226反射至反射片410,所述光线之后将被反射至导光板300并在经过光学处理后自光学膜片组400射出。此外,本实施例的梯状结构226皆具有相等的宽度及高度,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梯状结构226的数目以及个别的宽度及高度可根据内凹面222所需的整体倾斜度、外框200在制作过程时拔模的需求或其他因素来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梯状结构226可视为自内凹面222凸伸而出的凸柱,此外,本实施例的梯状结构226自内凹面222伸出的高度自顶面221向底部平面210递减,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梯状结构226亦可具有相同的高度。此外,梯状结构226平行于导光板300延伸方向或底部平面210的宽度亦为相等;但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梯状结构226的宽度亦可自顶面221向底部平面210递增或递减。
图7所示为本发明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内凹面222具有菲涅耳(Fresnel)表面结构。如图7所示,内凹面设有多个锯齿820,且每一锯齿820的尺寸大小相等,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锯齿820亦可具有相异的尺寸。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锯齿820的延伸方向以具弧度的方向自顶面221向底部平面210延伸,其中上述延伸方向的弧度对应于一椭圆型部分边缘的弧度,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锯齿820的延伸方向的弧度亦可对应于其他图形(如圆形)的边缘来进行修改。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锯齿820亦具有实质上面对底部平面210的斜面800,其中部分自导光板300侧面射出并接触于斜面800的光线B将被反射回导光板300及反射片410,最终光线B将破坏并在被转换成扩散光线后自光学膜片组400相对于导光板的一侧射出。此外,请同时参照图6及图7,其中图6所示梯状结构226为具有直角剖面的凸柱。图7所示的锯齿820具有锐角剖面的凸柱,其中本实施例的锯齿820剖面所具有的角度为60°,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锯齿820的剖面亦可具有小于90°的锐角或大于90°的钝角。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外框,包含一侧壁,围起一设置空间,该侧壁包含实质上面向该设置空间的一内凹面及相对应的一外表面,其中该内凹面越靠近该侧壁底端部分越靠近该外表面;以及
一导光板,位于该设置空间中;其中该内凹面向该外表面凹陷并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夹一凹陷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为弧形内凹面,该内凹面的截面形状对应于一椭圆形的一参考圆周的至少一部分,该椭圆型包含一半长轴及一半短轴,该半长轴及该半短轴分别切过该椭圆型以截取该参考圆周,该凹陷空间的高度实质上小于该半长轴的长度,该凹陷空间的宽度实质上小于该半短轴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包含一顶端点及一底端点,分别对应于该参考圆周上的两点,该底端点与该半短轴相距一第一偏心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心距离实质上等于或小于该凹陷空间的高度八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陷空间的高度及宽度间的比例实质上介于0.1至0.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陷空间的高度及该导光板的厚度的比例实质上小于2且实质上大于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具有阶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多个凸柱,设置于该内凹面上,其中所述凸柱自该侧壁伸出的高度自该侧壁的顶面向该侧壁底端部分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垂直于该导光板的宽度自该侧壁的顶面向该底部平面递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平行于该导光板的宽度自该侧壁的顶面向该侧壁底端部分递增。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柱之间分别夹一间隔,该间隔的宽度可选择性地相等或不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凸柱具有一锐角部,设置于所述凸柱的顶端,该锐角部进一步包含实质上面对该导光板的一斜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具有菲涅耳锯齿表面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内凹面包含多个锯齿部,每一该锯齿部包含一斜面,该斜面越靠近该侧壁底端部分的部分越靠近该外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1144A CN101619825A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CN2010102133141A CN101922689B (zh) | 2009-08-06 | 2010-06-23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61144A CN101619825A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19825A true CN101619825A (zh) | 2010-01-06 |
Family
ID=4151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61144A Pending CN101619825A (zh) | 2009-08-06 | 2009-08-06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CN2010102133141A Active CN101922689B (zh) | 2009-08-06 | 2010-06-23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133141A Active CN101922689B (zh) | 2009-08-06 | 2010-06-23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1619825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2211A (zh) * | 2012-08-21 | 2013-09-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3744217A (zh) * | 2014-01-26 | 2014-04-23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WO2014173032A1 (zh) * | 2013-04-22 | 2014-10-3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封装结构 |
CN105807489A (zh) * | 2016-05-06 | 2016-07-27 |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8490530A (zh) * | 2018-03-26 | 2018-09-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窄边框模组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DE112011104968B4 (de) * | 2011-02-25 | 2019-08-08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Seitenlichtartige Lichtleiterplatten-Baugruppe und Hintergrundbeleuchtungsmodul |
CN110346964A (zh) * | 2018-04-02 | 2019-10-1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92450B (zh) * | 2011-05-31 | 2014-04-09 |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JP2019185855A (ja) * | 2018-04-02 | 2019-10-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219943B2 (ja) * | 1994-09-16 | 2001-10-15 | 株式会社東芝 | 平面直視型表示装置 |
CN100514150C (zh) * | 2004-05-20 | 2009-07-15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照明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装置 |
JP4701642B2 (ja) * | 2004-07-05 | 2011-06-1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100416370C (zh) * | 2004-12-27 | 2008-09-0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面状光源装置及使用了该装置的显示装置 |
-
2009
- 2009-08-06 CN CN200910161144A patent/CN101619825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6-23 CN CN2010102133141A patent/CN101922689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1104968B4 (de) * | 2011-02-25 | 2019-08-08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Seitenlichtartige Lichtleiterplatten-Baugruppe und Hintergrundbeleuchtungsmodul |
CN103292211A (zh) * | 2012-08-21 | 2013-09-1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CN103292211B (zh) * | 2012-08-21 | 2016-12-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WO2014173032A1 (zh) * | 2013-04-22 | 2014-10-30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封装结构 |
CN103235426B (zh) * | 2013-04-22 | 2016-08-03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封装结构 |
CN103744217A (zh) * | 2014-01-26 | 2014-04-23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WO2015109742A1 (zh) * | 2014-01-26 | 2015-07-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05807489A (zh) * | 2016-05-06 | 2016-07-27 | 奥英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源模块、液晶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
CN108490530A (zh) * | 2018-03-26 | 2018-09-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超窄边框模组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
CN110346964A (zh) * | 2018-04-02 | 2019-10-18 | 夏普株式会社 | 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22689A (zh) | 2010-12-22 |
CN101922689B (zh) | 2013-07-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2689B (zh) | 减少漏光的背光模块 | |
CN101477272B (zh) | 光学板、背光组件以及包含所述两者的显示装置 | |
KR100978078B1 (ko) | 프리즘 시트와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0196515B (zh) | 发光二极管封装件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 |
WO2020000729A1 (zh) | 反射片、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 |
EP2600188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 |
US8075151B2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I405010B (zh) | 減少漏光之背光模組 | |
CN101749561B (zh) |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
US20100002467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 |
KR100770383B1 (ko) | 백라이트 장치의 도광판 | |
KR102030412B1 (ko) | 라운드 다각패턴을 가진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소자 | |
KR101832483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JP4815930B2 (ja) | 光透過フィルム、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737744B (zh) | 背光模块及包括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 |
US1051415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344283B (zh) | 背光模块 | |
WO2016050057A1 (zh) | 反射组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100395631C (zh) | 背光组件 | |
CN101308289A (zh) | 背光模块 | |
KR20080022717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 |
JP2001297616A (ja) | フロントライト光源又はバックライト光源に適用する全反射パターン導光板 | |
CN101000429A (zh) | 背光模块 | |
CN1580828A (zh) | 形成导光板图形的方法 | |
TW202229999A (zh) |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