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92882B -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2882B
CN101592882B CN2009100069862A CN200910006986A CN101592882B CN 101592882 B CN101592882 B CN 101592882B CN 2009100069862 A CN2009100069862 A CN 2009100069862A CN 200910006986 A CN200910006986 A CN 200910006986A CN 101592882 B CN101592882 B CN 1015928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roller
meandering correction
correction roller
belt meand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9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2882A (zh
Inventor
冈本昌也
割田泰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92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2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2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4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 G03G15/75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for maintaining the lateral alignment of the ban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带蛇行校正装置包括:带张紧辊,其张紧环状带部件并且包括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所述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Description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类似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相互平行地设置有多个用于形成颜色相互不同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然后将由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形成的颜色相互不同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并叠加到记录纸张上,该记录纸张在被吸引到张紧在多个辊子上的纸张传送带的状态下被传送。或者,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并叠加到张紧在多个辊子上的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共同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结果,形成了全色图像等。
此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用于使转印到记录纸张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中,张紧在多个辊子上的定影带对未定影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张进行加热并加压,从而实施定影处理。
同样,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广泛地采用带驱动装置以对张紧在多个辊子上的诸如纸张传送带、中间转印带、加热带以及加压带等环状带部件进行循环驱动。
同时,在上述带驱动装置中,在多个辊子上张紧环状带部件,然后通过驱动辊使环状带部件旋转,从而实现环状带部件的循环移动。
因此,在上述带驱动装置中,如广泛地已知的那样,用于张紧环状带部件的辊子中的位置误差和部件精度不足以及环状带部件的带张紧力和驱动力的变化等引起所谓的蛇行现象,即在环状带朝着辊子轴向的一个端部偏离的状态下受到循环驱动。然后,环状带部件中的蛇行现象引起纸张传送带所传送的记录纸张、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或经受由加热带和加压带执行的定影处理的记录纸张的位置偏移。这导致颜色偏移、图像偏移以及定影不良。
因此,例如,在JP-A-2001-80782和JP-A-5-346746中,披露了用于抑制此类环状带部件中可能发生的蛇行现象的技术。
根据JP-A-2001-80782的带宽方向位置调整机构包括:抵靠部件,其在沿着纵向移动的被张紧带的大致整个宽度方向上抵靠该被张紧带;接合单元,其用于该被张紧带和抵靠部件,并且将伴随着该被张紧带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而产生的力施加到抵靠部件上;以及位移支撑单元,其以这样的方式支撑抵靠部件:即,允许该抵靠部件从相对于该被张紧带的移动基准平面平行的状态移位到倾斜状态。于是,根据施加到抵靠部件上的伴随着该被张紧带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而产生的力,使得抵靠部件沿着预定方向移位。
此外,根据JP-A-5-346746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包括:加热元件,其对图像的未定影调色剂加热;加压辊,其与加热元件相对地设置并对加压辊与加热元件之间的空间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挤压;定影带,其在与加热元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循环移动并传送记录纸张;驱动辊,其对定影带进行驱动以使该定影带移动;以及张紧辊,其引导定影带的行进并向该定影带施加预定张力。然后,使该张紧辊的端部形状变为锥形,并设置与该锥形部分接触的引导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以及采用这种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采用包括连杆机构等的带位移支撑单元的情况相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不会引起装置大型化和成本增加,并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与通过使用于对带子施加预定张力的张紧辊移位来改变带子张力的情况相比,避免了可能由带子张力的波动而引起的过载荷作用于带子上,而且带子的构造材料不限于伸长率高的材料。
(1)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包括: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环状带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2)如上述第(1)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一体地移动。
(3)如上述第(1)或(2)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还包括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带蛇行校正辊,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加压单元,所述加压单元具有向所述环状带部件施加张力的功能和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的功能。
(4)如上述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还包括偏压单元,所述偏压单元沿着抵靠所述固定部件的方向偏压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倾斜面。
(5)如上述第(3)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以围绕所述旋转轴沿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6)如上述第(3)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所述保持部件以沿着两个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所述两个方向为: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以及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
(7)如上述第(1)项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所述加压单元包括张紧弹簧,并且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由所述加压单元和所述固定部件保持。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环状的纸张传送带,其保持并且传送记录介质;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所述纸张传送带,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纸张传送带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纸张传送带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纸张传送带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其形成颜色相互不同的调色剂图像;
环状的中间转印带,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所述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本发明的上述各方面可以提供这样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以及采用这种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与采用包括连杆机构等的带位移支撑单元的情况相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不会引起装置大型化和成本增加,并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与通过使用于对带子施加预定张力的张紧辊移位来改变带子张力的情况相比,避免了可能由带子张力的波动而引起的过载荷作用于带子上,而且带子的构造材料不限于伸长率高的材料。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A和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示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视图,其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透视结构图;
图4是示出在去除带子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透视结构图;
图5A~5D是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带单元的透视结构图、平面图、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6A~6C是分别示出在将辊子安装到带单元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平面图、正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7是示出带蛇行校正辊的正视图;
图8A~8D是示出带蛇行校正辊的各种模式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变型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0A~10E是分别示出一个保持部件的透视图、侧视图、平面图、正视图以及底视图;
图11A~11E是分别示出另一保持部件的透视图、侧视图、平面图、正视图以及底视图;
图12是示出保持部件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3是示出轴承部件的视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中的带蛇行校正状态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已校正了纸张传送带的蛇行状态下的测量结果的图表;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中的带蛇行校正状态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变型例的主要部分透视结构图;
图19A和19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图;以及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带蛇行校正装置的正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示出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图示,其中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带蛇行校正装置。
在图2中,标号1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串联式全色打印机的主体。在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沿竖直方向将图像形成单元2设置在大致中心部分。此外,在全色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在图像形成单元2的一侧(在本实例中为右侧)设置有纸张传送单元3,该纸张传送单元3吸引并传送由图像形成单元2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图像将要转印到其上的记录介质。在图像形成单元2的另一侧(在本实例中为左侧)设置有配备控制电路等的控制单元4。此外,在图像形成单元2的倾下方设置有配备高压电源电路的电源电路单元5。此外,在全色打印机主体1内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供给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37等的送纸单元6。
图像形成单元2按照从底部开始的顺序具有四个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处理盒7Y、7M、7C以及7K。这四个处理盒7Y、7M、7C以及7K沿着竖直方向以固定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
除将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之外,四个处理盒7Y、7M、7C以及7K的构造相互类似。大体上,如图2所示,每个处理盒包括:感光鼓8,其用作沿着箭头方向以预定的旋转速度受到旋转驱动的图像载体;一次充电用充电辊19,其用于对感光鼓8的表面均匀充电;图像曝光路径10,其用于通过图像曝光单元21将与各颜色相对应的图像曝光到感光鼓8的表面上,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11,其用作以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对感光鼓8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以及清洁单元12,其用于清洁残留在感光鼓8上的未转印残余调色剂。
如图2所示,图像曝光单元21为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处理盒7Y、7M、7C以及7K所共用。于是,图像曝光单元21包括:四个半导体激光器14,其基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来发射激光束LB;准直透镜15,其将从四个半导体激光器14发射出的四束激光束LB转换成平行光束;反射镜16,其反射从半导体激光器14发射出的激光束LB;旋转多面镜17,其使反射镜16所反射的激光束LB偏转以便执行扫描;多个反射镜18和19,其利用旋转多面镜17所反射的激光束LB来执行对各个图像形成部分7Y、7M、7C以及7K的感光鼓8进行扫描曝光;以及透射玻璃板20,其透射激光束LB。这里,反射镜18和19具有根据激光束LB的偏转角(θ)来改变焦距(f)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全色打印机主体1的内部,如图2所示,设置有控制单元4。在控制单元4中,例如,设置有用于对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装置30。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依次从图像处理装置30输出到图像曝光单元10。然后,根据图像数据而从图像曝光单元10发射出的四束激光束LB对各个感光鼓8Y、8M、8C以及8K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由显影单元11Y、11M、11C以及11K将在各个感光鼓8Y、8M、8C以及8K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如图2所示,纸张传送单元3具有纸张传送带31,该纸张传送带31用作无缝隙且循环移动的环状带部件。该纸张传送带31静电吸引并传送用作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37,其中由四个处理盒7Y、7M、7C以及7K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张37上。此外,纸张传送带单元3构造为与设置在用于反转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50中的传送辊49一体化成单元的形式。在发生记录纸张37被卡住等的情况下,当打开以自由开闭的方式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正面中的前盖32时,该单元可移动到相对于打印机主体1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退避位置。
如图2所示,纸张传送带31以预定张力张紧在用作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多个带张紧辊的驱动辊33和从动辊34上。然后,纸张传送带31借助于由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经由齿轮等来驱动和旋转的驱动辊33以预定速度沿着顺时针方向进行循环移动。驱动辊33与从动辊34之间的距离设定为近似等于例如A3尺寸的记录纸张37的长度。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任意地设定驱动辊33与从动辊34之间的距离。例如,纸张传送带31可使用下述带子:即,将诸如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酰胺等具有挠性但伸长率低于橡胶材料的合成树脂薄膜形成的环状带。
此外,如图2所示,用于将记录纸张37静电吸引到纸张传送带31的表面上的吸引辊36设置为经由纸张传送带31而抵靠从动辊34的表面。与处理盒7Y、7M、7C以及7K的静电充电辊9相似,例如通过用导电橡胶覆盖金属芯体的表面来构造吸引辊36。然后,将用于吸引的预定偏压施加于该金属芯体。然后,吸引辊36对从送纸单元6送出的记录纸张37进行静电充电,从而使得记录纸张37被吸引到纸张传送带31的表面上。
如图2所示,在处理盒7Y、7M、7C以及7K的感光鼓8Y、8M、8C以及8K上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由转印辊38Y、38M、38C以及38K转印并叠加到在被吸引到纸张传送带31的表面的状态下传送的记录纸张37上。这里,将转印辊38Y、38M、38C以及38K一体地安装到纸张传送带单元3侧。
如图2所示,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底部中的送纸单元6供给记录纸张37。送纸单元6具有用于容纳所期望尺寸和材质的记录纸张37的纸张托盘39。具有所期望尺寸和材质的记录纸张37由送纸辊40从纸张托盘39供给。这时,供给辊41和分离辊42确保将纸张分离成单独的每一页张纸。然后,该纸张在预定定时经由阻挡辊43而传送到纸张传送带31上的吸引位置。
这里,记录纸张37可以是具有诸如A4尺寸、A3尺寸、B 5尺寸以及B4尺寸等各种尺寸和诸如普通纸、涂层纸等纸板以及OHP片材等各种材质的片形部件。
然后,如图2所示,借助于其上转印并叠加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37本身的刚性(或硬度)使该记录纸张37与纸张传送带31分离,然后传送到定影单元44。然后,通过定影单元44的热量和压力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37上。纸张传送带31和定影单元44设置为相互接近。因此,通过纸张传送带31的传送力将与定影单元44分离的记录纸张37传送到定影单元44。然后,由排出辊45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已定影在其上的记录纸张37在其打印面向下的状态下排出到设置在全色打印机主体1上部中的排出托盘46。然后,完成打印操作。
这里,在上述全色打印机中,作为全色图像的替代,可以打印诸如单色等所期望颜色的图像。因此,根据要打印的图像颜色,可由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处理盒7Y、7M、7C以及7K中的全部或一部分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此外,当将由上述全色打印机在记录纸张37的两个面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图像时,不通过排出辊45将已由定影单元44对其一面的图像进行定影的记录纸张37直接排出到排出托盘46上。作为替代,在由排出辊45保持记录纸张37的后端的状态下,使排出辊45反转。此外,切换门47将用于记录纸张37的传送路径切换到上方路径中,以便将记录纸张37传送到用于反转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50,在该记录纸张传送路径中,沿着打印机主体1的一个侧面设置有传送辊49。然后,由阻挡辊43再次将传送到用于反转的记录纸张传送路径50中的记录纸张37在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状态下传送到纸张传送带31的吸引位置。然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背面上之后,由定影单元44通过热量和压力来执行定影处理。然后,由排出辊45将记录纸张37排出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上部中的排出托盘46。
这里,在图2中,标号51表示用于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的侧面中的手动送纸托盘(未示出)供给具有所期望尺寸和材质的转印材料的送纸辊。标号52表示用于将送纸辊51供给的记录介质传送到阻挡辊43的传送辊。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该构造包括: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环状带部件;
带蛇行校正辊,其是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的至少一个带张紧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即,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带蛇行校正装置60安装在纸张传送带单元3中。大体上,纸张传送带单元3包括:纸张传送带31;用作张紧纸张传送带31的多个带张紧辊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以及其中安装有驱动辊和从动辊的带单元61。
如图4和5所示,带单元61以厚度相对较薄的平面矩形框架的形状形成。在带单元61的一个端部设置有轴承单元62,以便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驱动辊33。在带单元61的另一端部中,如图4所示,经由保持部件63以可沿着接近和离开驱动辊33的方向而滑动的方式安装有从动辊34。此外,在带单元61中,以可旋转的方式和可以施加预定的转印偏压的方式设置有转印辊38Y、38M、38C以及38K(未示出)。
此外,如图7所示,由驱动辊构成的带蛇行校正辊34由旋转轴64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并由下述各部分构成:具有圆筒形状的带张紧部分65,其用于张紧纸张传送带31;以及旋转体66,其以一体化或分开的方式设置在带张紧部分65的两个端部。此外,以这样的方式安装旋转体66:即,以可沿着旋转轴64的轴向滑动且与具有圆筒形状的带张紧部分65一体化或分开的方式。这里,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体66以与带张紧部分65一体化的方式构造为带蛇行校正辊34。
如图7所示,在旋转体66中,设置有抵靠纸张传送带31的端面的凸缘部分67。左右旋转体66的凸缘部分67的端面之间的距离L设定为宽于纸张传送带31的宽度。因此,通常,纸张传送带31在其端面不与旋转体66的凸缘部分67接触的状态下被张紧在驱动辊33和带蛇行校正辊34之间进行循环移动。
此外,如图7所示,在旋转体66中,在每个凸缘部分67的轴向外侧设置有锥形形状的倾斜表面68,该倾斜表面68的外径沿着带蛇行校正辊34的轴向以固定比率变化。例如,倾斜表面68形成为相对于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以45度角倾斜。然而,倾斜表面68的角度不限于45度。即,如图8A~8D所示,倾斜的角度可以是诸如60度或30度等其他角度。
此外,在图中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外径朝着带蛇行校正辊34的轴向外侧逐渐缩小。作为替代,如图9所示,外径可以朝着轴向内侧逐渐缩小。
此外,如图6A~6C所示,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经由轴承部件69而由保持部件70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以这样的方式安装轴承部件69:即,该轴承部件69可沿着通过连接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中心和该带蛇行校正辊34与张紧在其上的纸张传送带31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更具体地说是沿着与纸张传送带31的行进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如图10A~10E和11A~10E所示,保持部件70为左右对称形状。保持部件70的正面形状是细长长方形。如图5所示,在保持部件70的纵向上穿设有T形的长孔73,该长孔73与设置在带单元61的框架71侧面中的凸部72相对地接合,以便以可沿着带子的行进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保持部件70。此外,在保持部件70纵向的一个端部中形成有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的保持部件74,该保持部件74具有高度大于其他部分的近似正方形的形状。在保持部分74中设置有长方形的开口75,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的轴承部件69以可沿着图6中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装配到该开口75中。
如图11A~11E所示,在长方形的开口75的一个侧面中设置有引导部分76,轴承部件69以可沿着上下方向(通过连接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中心和张紧在该带蛇行校正辊34上的纸张传送带31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装配到该引导部分76中。此外,如图12所示,这样构造长方形的开口75的另一侧面77:即,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即使在直接接触时也可以旋转。这里,与该开口75的一个侧面76类似,也可以这样构造长方形的开口75的另一侧面77:即,可以以可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装配轴承部件69。此外,如图10A~10E和11A~10E所示,在长方形的开口75的顶面中穿设有装配孔79,用于向下偏压轴承部件69的弹簧78装配在该装配孔79中。
此外,如图10A~10E和11A~10E所示,在保持部件70中,在开口75的下端面中朝向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的轴向内侧一体地设置有抵靠上述旋转体的倾斜表面68的固定部件80。在固定部件80中,以弧形形状形成抵靠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的表面81。该形状可以减小相对于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所产生的滑动阻力。
这里,在保持部件70中,如图10A~10E和11A~10E所述,通过安装在凸部82和图5所示的凹部83之间的压缩弹簧(未示出)来沿着对纸张传送带31施加张力的方向偏压带蛇行校正辊34。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轴承部件69的一个侧面中,以半圆形凹部的形式设置有用于以可旋转方式保持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的轴承部分82。在与轴承部件69的轴承部分82相对的侧面中设置有近似C形的平面凹部83,轴承部件69以可相对于保持部件70滑动的方式装配到该平面凹部83中。此外,如图13所示,在轴承部件69的上端面中,用于悬挂偏压弹簧78的圆柱形凸部84设置在该凸部84与保持部件70的开口75的顶面之间。
然后,如图13所示,在带蛇行校正辊34中,由轴承部件69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旋转轴64。通过弹簧78沿着抵靠保持部件70的开口75的下端面的方向来偏压轴承部件69。此外,如图3所示,带蛇行校正辊34构造成这样:即,在将旋转轴64设置为与驱动辊33的旋转轴平行的状态下,纸张传送带31进行循环移动。
在该构造中,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中,如下所述,可以提供这样的带蛇行校正装置:与采用包括连杆机构等的带位移支撑单元的情况相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不会引起装置大型化和成本增加,并且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中,与通过使用于对带子施加预定张力的张紧辊移位来改变带子张力的情况相比,避免了可能由带子张力的波动而引起的过载荷作用于带子上,而且带子的构造材料不限于伸长率高的材料。此外,可以提供采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即,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全色打印机中,如图2所示,由图像曝光单元21将与各颜色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曝光到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处理盒7Y、7M、7C以及7K的感光鼓8Y、8M、8C以及8K上,从而在感光鼓8Y、8M、8C以及8K的表面上形成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然后,由显影单元11Y、11M、11C以及11K对在感光鼓8Y、8M、8C以及8K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将在感光鼓8Y、8M、8C以及8K上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并叠加到保持在纸张传送带31上的记录纸张37上,然后由定影单元44进行定影,然后将该记录纸张37排出到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上部中的排出托盘46上。
同时,如图2所示,在全色打印机中,在将记录纸张37吸引到纸张传送带31的表面上的状态下传送记录纸张37时,当由于各种因素而在纸张传送带31中引起蛇行时,通过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处理盒7Y、7M、7C以及7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发生偏移。因此,发生颜色偏移和图像偏移,并因此而引起图像质量缺陷。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纸张传送带31中发生蛇行时,纸张传送带31的端部抵靠设置在带蛇行校正辊34端部中的旋转体66的凸缘部分67。于是,当纸张传送带31中的蛇行量达到或超过影响图像质量的预定值时,旋转体66沿着带蛇行校正辊34的轴向受到挤压,这样使得旋转体66沿着带蛇行校正辊34的轴向向外侧移动。然后,在旋转体66中,倾斜表面67抵靠设置在保持部件70中的固定部件80。当纸张传送带31中的蛇行量增加时,通过固定部件80使得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向图3中的上方升高所增加的量。因此,如图14所示,一个端部从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64位于水平位置的状态朝向通过连接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中心和该带蛇行校正辊34与张紧在其上的纸张传送带31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4所示,在处于卷绕在带蛇行校正辊34上的状态下进行循环移动的纸张传送带31中,在带蛇行校正辊34的外周上纸张传送带31所卷绕的位置沿着与该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位,以便自动校正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
然后,当已校正了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以使纸张传送带31的端部不再抵靠旋转体66的凸缘部分67时,沿着轴向向外侧挤压旋转体66的力不再起作用。因此,旋转体66受到沿着旋转轴64的轴向向内侧作用在倾斜表面68上的力,并因此可以消除纸张传送到31的蛇行。
这里,即使当朝向另一端部的方向发生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时,也可实现类似操作。
此外,基本上,旋转体66设置在带蛇行校正辊34轴向的两个端部中。然而,旋转体66也可以只设置在带蛇行校正辊34轴向的一个端部中,以便即使当在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的中间部分消除了蛇行但该旋转体66沿着倾斜表面68的上方或下方移动时,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的中间部分也可以稳定地抵靠固定部件80。即使在旋转体66只设置在带蛇行校正辊34轴向的一个端部的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
此外,将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设定为具有例如45度的倾斜角。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如图8A~8D所示,可以采用诸如60度或30度等其他角度。
同时,当在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中采用较大倾斜角时,当纸张传送带31中发生蛇行时产生并使旋转体66沿着校正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的方向移动的力增大。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校正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然而,用于使旋转体66沿着校正方向移动的力的增大可能引起操作的不稳定。这可能导致带蛇行校正辊34频繁地沿着轴向移动的情况。
此外,在旋转体66的倾斜表面68采用较小的倾斜角的情况下,当纸张传送带31中发生蛇行时,使旋转体66沿着校正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的方向移动的力减小。这可能增加用于校正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的所需时间。然而,用于使旋转体66沿着校正方向移动的这种较小的力可以使操作稳定。
图15是示出了已校正了纸张传送带31的蛇行的状态下的测量结果的图表。该图显示出,即使当纸张传送带31中发生大约2mm的蛇行时,也可以借助于大约20~40秒的空转来将蛇行量校正到大约为0(零)。
实施例2
图1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本实施例2中,用于带蛇行校正辊的保持结构与上述给出的实施例1的保持结构不同。
即,在本实施例2中,如图17所示,未将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带蛇行校正辊34的保持部件70以可直线地滑动的方式安装于框架71。作为替代,保持部件70被支撑成可相对于框架71围绕支点90而沿着下述方向移动:即,通过连接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中心和张紧在带张紧辊上的环状带部件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此外,在保持部件中,以可沿着接近和离开驱动辊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撑带蛇行校正辊的轴承部件。此外,由包括卷簧等的加压单元91来使轴承部件69沿着离开驱动辊33的方向受到偏压。这里,采用加压单元91对纸张传送带31施加预定张力,并施加大约为2.5~3kgf的张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2的变型例中,如图18所示,保持部件70由长棒形部件构成。然后,该棒形部件70的一个端部可围绕驱动辊33侧的包括保持部件92的凹部93的支点而沿着下述两个方向移动:通过连接带蛇行校正辊34的旋转轴中心和张紧在带蛇行校正辊34上的环状带部件31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以及张紧辊33的轴向。
结构和操作上的其他点与上述给出的实施例1的那些类似。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实施例3
图19A和19B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本实施例3中,带蛇行校正辊的保持结构与上述给出的实施例1的保持结构不同。
即,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19A和19B所示,通过包括张紧弹簧等的偏压单元95沿着与驱动辊33相反的方向对用于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带蛇行校正辊34的保持部件70进行偏压,以便偏压单元95沿着离开驱动辊33的方向偏压该保持部件70。此外,当带蛇行校正辊34沿着轴向移动时,由偏压单元95产生的朝向带蛇行校正辊34的轴向内侧的力Fs3引起沿着校正带蛇行校正辊34的蛇行的方向的力。
下面说明进一步的细节。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20所示,在采用中间转印带100作为环状带部件以替代纸张传送带的示例性情况下,由多个带张紧辊101~103在长的行进区域上张紧中间转印带100。
在本实施例3中,如图20所示,例如,采用多个带张紧辊101~103之中位于一个端部的带张紧辊101作为带蛇行校正辊。带蛇行校正辊101的一个端部或两个端部由连杆机构106支撑,该连杆机构106具有形成为L形并相互以90度角交叉的两个臂104和105。连杆机构106可围绕支点117旋转。此外,通过包括张紧弹簧等且弹簧常数为k的偏压单元107沿着离开另一带张紧辊102的方向偏压连杆机构106的臂105的末端。
然后,带蛇行校正辊101经由连杆机构106通过偏压单元107被支撑成可沿着通过连接带张紧辊101的旋转中心和张紧在带张紧辊101上的环状带部件100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移动。因此,将连杆机构106的支点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0的延长线上。这样,当连杆机构106围绕支点旋转时,带蛇行校正辊101可以沿着以支点117为中心的周向,即沿着通过连接带张紧辊101的旋转轴中心和张紧在带张紧辊101上的中间转印带100的接触点101a而限定的方向移动。
这里,在中间转印带100的下方,例如,相互平行地设置有用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图像形成部分110Y、110M、110C以及110K。然后,将由图像形成部分110Y、110M、110C以及110K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并叠加到中间转印带100上,然后由抵靠带张紧辊102的二次转印辊111将这些调色剂图像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未示出)上,从而形成全色图像。
结构和操作上的其他点与上述给出的实施例1的那些类似。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Claims (9)

1.一种带蛇行校正装置,包括: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环状带部件,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环状带部件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一体地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还包括:
保持部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带蛇行校正辊,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加压单元,所述加压单元具有向所述环状带部件施加张力的功能和校正所述环状带部件的蛇行的功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还包括:
偏压单元,其沿着抵靠所述固定部件的方向偏压所述旋转体的所述倾斜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以围绕所述旋转轴沿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以沿着两个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所述两个方向为: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环状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以及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蛇行校正装置,其中,
所述加压单元包括张紧弹簧,并且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由所述加压单元和所述固定部件保持。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环状的纸张传送带,其保持并且传送记录介质;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所述纸张传送带,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撑以便校正所述纸张传送带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纸张传送带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具有抵靠所述纸张传送带的端部的表面,并且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以及与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带张紧部分分开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以及
保持部件,其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围绕支点沿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上的纸张传送带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多个图像形成部分,其形成颜色相互不同的调色剂图像;
环状的中间转印带,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
多个带张紧辊,其张紧所述中间转印带,其中,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中至少之一是带蛇行校正辊,并且以沿着下述方向可移动的方式支撑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至少一个端部以便校正所述中间转印带的蛇行:即,通过连接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旋转轴中心和所述带蛇行校正辊与张紧在所述多个带张紧辊上的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点而限定的方向;
旋转体,其以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可移动的方式至少布置在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所述一个端部上,并且具有抵靠所述中间转印带的端部的表面和外径沿着所述带蛇行校正辊的轴向变化的倾斜面;以及
固定部件,其布置在固定位置上以便抵靠所述旋转体的外周表面。
CN2009100069862A 2008-05-28 2009-02-18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592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39526A JP4572955B2 (ja) 2008-05-28 2008-05-28 ベルト蛇行補正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526 2008-05-28
JP2008139526 2008-05-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2882A CN101592882A (zh) 2009-12-02
CN101592882B true CN101592882B (zh) 2013-12-11

Family

ID=4137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9862A Active CN101592882B (zh) 2008-05-28 2009-02-18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10633B2 (zh)
JP (1) JP4572955B2 (zh)
CN (1) CN1015928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6611B1 (en) * 2005-10-27 2006-11-14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Belt device
JP5147360B2 (ja) * 2007-11-02 201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像加熱装置
US20110217079A1 (en) * 2010-03-03 2011-09-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gap between rollers
JP5041027B2 (ja) * 2010-04-27 2012-10-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走行ロー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5408B2 (ja) * 2011-03-18 2015-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寄り防止装置、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25873B2 (ja) * 2011-06-17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8608B2 (ja) * 2011-08-12 2015-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EP2570858A3 (en) * 2011-09-14 2014-04-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lt driving device
JP5817404B2 (ja) * 2011-09-30 2015-1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3105563A1 (ja) * 2012-01-10 2013-07-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3256A (ja) * 2012-03-16 2013-09-3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記録装置の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JP6016069B2 (ja) 2012-05-17 2016-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制御装置、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5894B2 (ja) * 2012-06-22 2016-11-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48791B2 (ja) * 2012-07-03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制御装置、ローラ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08596B2 (ja) * 2012-08-24 2015-04-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376257B2 (en) 2012-09-27 2016-06-28 Ricoh Company, Ltd. Belt tracking system, multi-roller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US9212004B2 (en) 2012-11-29 2015-1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Belt transpor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61624B2 (ja) 2012-12-28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制御装置、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4636B2 (ja) 2013-01-25 2018-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制御装置、ローラ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7136B2 (ja) * 2013-05-22 2017-10-25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フィルムフィード装置及び包装装置
JP6485730B2 (ja) * 2014-11-13 2019-03-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材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4507B2 (ja) * 2015-09-30 2020-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ベルト周回装置、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78080B2 (ja) * 2016-07-15 2020-04-0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09042B2 (ja) * 2016-08-25 2021-01-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469408B1 (ko) * 2017-03-03 2022-11-2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결함 검사 시스템, 필름 제조 장치, 필름 제조 방법, 인자 장치 및 인자 방법
WO2018168700A1 (ja) * 2017-03-14 2018-09-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帯状体の蛇行量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並びに帯状体の蛇行異常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532970B2 (ja) 2020-07-16 2024-08-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1289A (en) * 1992-06-16 1995-11-28 Nec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skew compensation capability
CN1920699A (zh) * 2005-08-23 2007-0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55252A (en) * 1952-07-10 1953-10-13 Samuel J Spurgeon Self-aligning idler for conveyers and the like
US3993186A (en) * 1975-07-30 1976-11-23 Sokolowski Paul R Means for guiding a conveyor belt
JPH1184776A (ja) * 1997-09-12 1999-03-30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の画像形成装置に組込まれたベルト搬送装置
US6405854B1 (en) * 1997-10-03 2002-06-18 Tru-Trac Rollers (Pty) Limited Belt tracking assembly
US6173930B1 (en) * 1998-10-30 2001-01-16 Ernest Arbucci Window support and method
JP2001080782A (ja) * 1999-09-09 2001-03-27 Canon Inc ベルトの幅方向位置調整機構及び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65361B2 (en) * 2001-11-12 2005-03-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fer belt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260066B2 (ja) * 2004-05-31 2009-04-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10976A (ja) * 2005-06-30 2007-01-18 Brother Ind Ltd ベルト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47702A (ja) * 2005-08-12 2007-02-22 Toshiba Corp ベルト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67328B2 (ja) * 2005-12-12 2012-07-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ベル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79276B2 (ja) 2006-07-20 2012-11-21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動機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09186910A (ja) * 2008-02-08 2009-08-20 Ricoh Co Ltd ベルト寄り防止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1289A (en) * 1992-06-16 1995-11-28 Nec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skew compensation capability
CN1920699A (zh) * 2005-08-23 2007-02-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80782A 2001.03.2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72955B2 (ja) 2010-11-04
JP2009288426A (ja) 2009-12-10
US20090294256A1 (en) 2009-12-03
US7810633B2 (en) 2010-10-12
CN101592882A (zh) 2009-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92882B (zh)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013540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
US8095053B2 (en) Transfer belt unit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steering roller to correct meandering
US9335668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8346140B2 (en) Belt member driv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belt member driving apparatus
US7920814B2 (e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steering system
CN101759046B (zh) 带进给装置和设置有该带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9541881B2 (en) Record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with a separation support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5999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n angle adjuster for a tiltable support roller
US1011431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91682B2 (ja) ベルト制御装置、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1186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2014106482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6776B2 (ja) ベルト寄り補正装置並びにベルト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9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駆動装置
US201102744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75377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5438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7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5797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660101B2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90864B2 (en) Belt device, belt regula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8022176A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49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055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