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1701A - 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1701A CN101571701A CNA2009101369760A CN200910136976A CN101571701A CN 101571701 A CN101571701 A CN 101571701A CN A2009101369760 A CNA2009101369760 A CN A2009101369760A CN 200910136976 A CN200910136976 A CN 200910136976A CN 101571701 A CN101571701 A CN 1015717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iving mode
- high sensitivity
- control part
- signal
- timing c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Glycerine Chemical compound OCC(O)CO PEDCQBHIVMGVH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R—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S
- G04R20/00—Setting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formation carried or implied by the radio signal
- G04R20/08—Setting the time according to the time information carried or implied by the radio signal the radio signal being broadcast from a long-wave call sign, e.g. DCF77, JJY40, JJY60, MSF60 or WWVB
- G04R20/10—Tuning or receiving; Circuits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能提高接收性能、能将功耗增加抑止到最小限度、且还可应用于手表。电波校正钟表(1)具有接收标准电波的接收部(3A)和控制接收部(3A)的控制部(47)。接收部(3A)具有放大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的放大电路(32)和对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二值化、获得时间码的二值化电路(37)。控制部(47)在根据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设定的规定期间,将接收部(3A)的接收模式设定为相比普通接收模式提高了接收性能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因此,能将消耗电流增大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使用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在提高接收性能的同时将消耗电流的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具有时刻信息的标准电波并根据接收到的标准电波来校正时刻的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可接收标准电波的电波校正钟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情况:在接收由1Hz的矩形波脉冲构成的日本标准电波JJY(注册商标)时,考虑到0.5秒脉宽的高电平信号为“1”、0.8秒脉宽的高电平信号为“0”、0.2秒脉宽的高电平信号为“P(定位标记)”这一特征,去除对于任何信号而言都为高电平的最初的0.2秒、以及都为低电平的最后的0.2秒的时间,来进行采样。
在该专利文献1中,仅采样各信号之间信号电平不同的部分来进行判断,因此即使在相同的部分混入了噪声等,也能够排除其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8287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仅仅调整了检测脉冲的期间,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例如在接收信号电平较低这样的S/N比小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充分的接收性能。
另一方面,为了在这种S/N比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接收标准电波,还考虑到增加接收电路的动作功率来提高S/N比的方法。
但是存在这样的问题:当动作电流增加时,消耗电流也随之增加,尤其对于电池容量较小的手表而言,持续时间变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提高接收性能、能将功耗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且还可应用于手表的电波校正钟表及电波校正钟表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电波校正钟表接收叠加有时间码的标准电波并对内部时刻数据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该电波校正钟表具有:接收部,其接收所述标准电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放大电路,其对所述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以及二值化电路,其对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二值化,获得时间码,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将所述接收部的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与所述普通接收模式相比,提高了接收性能,在与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至少建立了秒同步后,在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
在本发明中,控制部可以按照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来选择所述接收部的接收模式。而且,在与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至少建立了秒同步后,控制部在根据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内,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内,设为普通接收模式。因此,能够仅在需要提高接收性能的期间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将消耗电流增大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使用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在提高接收性能的同时将消耗电流的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尤其在本发明中,针对标准电波中的1分钟的时间码,可以在秒同步后的规定定时,仅在规定期间内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仅将需要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最小限度的期间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将功耗的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接收性能。
因此,尤其对于电池容量较小的手表而言,能够延长持续时间,能够提高便利性。
另外,与标准电波的时间码建立秒同步是指,在进行接收处理时与标准电波的每一秒的脉冲同步。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规定期间是接收所述时间码的各时刻信息单位中的、上一次接收时有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期间。
这里,时刻信息单位是指与时间码中包含的“时”、“分”、“日(累积天数等)”、年、星期等时刻有关的各信息单位。
在接收上一次接收时有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所述规定期间,本发明的控制部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而进行接收处理,因此能够接收准确的时刻信息。
即,当再次接收由于恶劣的接收环境等导致实际上发生接收错误的时刻信息单位时,使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提高上一次未能接收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接收的成功概率。此外,在接收未发生接收错误的时刻信息单位时以普通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处理,因此能够将消耗电流增大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使用抑制到最小限度。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在提高接收性能的同时将消耗电流的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外,在接收时间码中的未设有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时,在上一次接收成功但在此前的接收时发生过失败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即,对于设有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可以通过利用了校验位的错误检测来容易地判断接收数据是否有误。另一方面,对于未设有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接收数据是否有误,例如需要通过该数据是否为实际不存在的数据(从年初起算的累积天数为370等不能存在的数据)来判断。因此,对于所取得的累积天数差1天的情况等,有可能无法检测出错误。因此,未设有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与带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相比,需要接收更加准确的数据。因此,在一次的接收处理中接收多个时间码时,对于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在接收中只要发生了一次失败时就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从而能够提高此后能接收准确数据的概率,接收错误数据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还可提高接收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规定期间是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各个比特的脉宽而预先设定的检测期间。
这里,标准电波重复发送一个周期(一个循环)为60秒(60比特)的时间码。各个比特的脉宽通常按照“1”、“0”、“P”这3个种类的数据而设定。例如,在为日本的标准电波时,表示二进制的“1”的脉宽为0.5秒,表示二进制的“0”的脉宽为0.8秒,表示标记和位置标记的脉宽为0.2秒。
因此,在接收日本的标准电波的情况下进行说明时,所述标准电波的各个比特数据每隔1秒进行发送,根据各个比特的脉宽而预先设定的检测期间表示检测各个比特的数据脉冲的上升的期间和检测数据脉冲的下降的期间,具体是指将从脉冲上升起经过0.2秒时、经过0.5秒时、经过0.8秒时设定为基准的期间。并且,这些检测期间是根据上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
在本发明中,控制部仅在按照产生所述脉冲的上升或下降的定时而设定的期间内,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将消耗电流增大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使用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可靠地检测各脉冲的变化而取得准确的数据。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规定期间是接收所述标准电波的各个比特的脉宽为预先设定的脉宽以下的脉冲的期间。
这里,所述预先设定的脉宽只要将如下脉宽设定为基准即可,所述脉宽是脉宽狭窄而不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就难以进行接收的脉宽。例如,只要在接收脉宽为0.2秒以下的脉冲的期间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即可。
此外,接收预先设定的脉宽以下的脉冲的期间是这样的期间,即:在例如标记这样的在预定定时进行接收的脉冲被设定为所述脉宽以下时,发送该标记的期间。此外,在像德国的标准电波那样,表示“1”、“0”的数据的脉宽为0.2秒宽度、0.1秒宽度这样狭窄的情况下,接收这些数据的期间为接收预先设定的脉宽以下的脉冲的期间。因此,这些接收期间成为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
在本发明中,控制部在预先知晓接收脉宽狭窄的脉冲的期间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可靠地取得在普通接收模式下难以接收的脉宽狭窄的脉冲,能够相应地提高接收性能。
此外,仅在预先知晓接收脉宽狭窄的脉冲的期间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抑制消耗电流的增加。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增大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电压来提高接收性能。
具体而言,设有可按多个等级切换施加到接收部的电压的电压电路,当选择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只要与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提高电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即可。例如,在普通接收模式时利用1.5V来驱动接收部,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利用2.4V驱动接收部即可。
在本发明中,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提高接收部的动作电压,因此能够拓宽动态范围,能够提高接收部的S/N比。此外,由于只要对现有的接收部追加可改变输出电压的电压电路即可实现,因此具有不需要对接收电路进行大幅变更,从而易于实现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增大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电流来提高接收性能。
在本发明中,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增加接收部的动作电流,因此能够降低晶体管的热噪声,能够改善接收部的S/N比。
此时,优选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仅增大所述接收部的放大电路的动作电流来提高接收性能。
在本发明中,仅增大放大电路的电流,因此能够将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的电流增加抑制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接收部的S/N比。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波校正钟表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波校正钟表接收叠加有时间码的标准电波并对内部时刻数据进行校正,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电波校正钟表具有:接收部,其接收所述标准电波;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放大电路,其对所述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以及二值化电路,其对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二值化,获得时间码,在与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至少建立了秒同步后,在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将所述接收部的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所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与所述普通接收模式相比,提高了接收性能。
在本发明中,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电波校正钟表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说明日本的标准电波“JJY”的时间码格式的图。
图3是示出第1放大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日本的标准电波“JJY”的各信号的脉宽的图。
图5是示出德国的标准电波“DCF77”的各信号的脉宽的图。
图6是示出存储部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电波接收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脉冲检测期间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接收模式的设定的时序图。
图14是示出发送信号、包络线检波后的信号、TCO的信号波形的图。
图15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结构的框图。
图16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的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采样状态的说明图。
图18是说明变形例的脉冲检测期间的时序图。
图19是示出变形例的电波接收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变形例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电波校正钟表;3接收电路部;3A接收部;4控制电路部;6外部操作部件;32第1放大电路;35包络线检波电路;37二值化电路;39解码电路;41TCO解码部;42存储部;43时刻计数器;46驱动电路部;47控制部;51恒压电路;61高速时钟用振荡器;320差动放大电路;322恒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
[电波校正钟表1的结构]
如图1所示,电波校正钟表1具有:作为接收单元的天线2;接收电路部3;控制电路部4;显示部5;外部操作部件6;以及石英振子48。
天线2接收长波标准电波(以下称为“标准电波”),将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输出到接收电路部3。
接收电路部3对天线2接收到的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进行解调,作为TCO(Time Code Out:时间码输出)输出到控制电路部4。另外,后面将对接收电路部3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电路部4对所输入的TCO进行解码,生成时刻数据,并根据所生成的时刻数据来设定时刻计数器43的时刻。此外,控制电路部4进行使显示部5显示时刻计数器43的时刻的控制。而且控制电路部4向接收电路部3输出控制信号。另外,后面将对控制电路部4进行详细说明。
显示部5由控制电路部4的驱动电路部46进行驱动控制,显示由时刻计数器43计数得到的时刻。作为该显示部5,例如可以采用具有液晶面板、并使液晶面板显示时刻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具有表盘和指针、并通过控制电路部4运行指针来显示时刻的结构。
外部操作部件6例如由表把和设定按钮等构成,该外部操作部件6在使用者的操作下向控制电路部4输出规定的操作信号。作为该操作信号,例如可以列举出以下信号等:设定由天线2接收的标准电路的种类(例如日本的JJY、美国的WWVB、德国的DCF77等)的信号、请求进行接收标准电波并对时刻进行校正的手动接收处理的信号。
基准时钟用的石英振子48输出规定的时钟信号,例如用于对时刻进行计数的1Hz的基准信号、用于使控制部47动作的32kHz的时钟信号等,从该石英振子48输出的时钟信号被输入到控制电路部4。
[接收电路部的结构]
如图1所示,接收电路部3构成为具有以下部分:调谐电路31;第1放大电路32;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以下简称为“BPF”)33;第2放大电路34;包络线检波电路35;AGC(Auto Gain Control:自动增益控制)电路36;二值化电路37;以及解码电路39。该接收电路部3中除解码电路39以外的调谐电路31~二值化电路37构成本发明的接收部3A。
调谐电路31的结构中具有电容器,该调谐电路31和天线2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该调谐电路31使天线2接收特定频率的电波。该调谐电路31将天线2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转换为电压信号,并向第1放大电路32进行输出。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接收电路部3构成为:除了日本的标准电波“JJY”之外,还可接收美国的标准电波“WWVB”、德国的标准电波“DCF77”、英国的标准电波“MSF”以及中国的标准电波“BPC”等各地区的标准电波。
这里,时刻信息(时间码)按照每个国家规定的时刻信息格式(时间码格式)而构成。
即,在图2所示的日本的标准电波(JJY)的时间码格式中,每一秒发送一个信号,由60秒构成一个记录。即,1帧是60比特的数据。并且,作为数据项,包含有当前时刻的分、时、从当年的1月1日算起的累计天数、年份(西历后两位)、星期以及“闰秒”。各项的值由按照每秒分配的数值的组合构成,该组合的ON、OFF根据信号的种类来判断。另外,图2中的“M”表示与整分(各分0秒)对应的标记,“P1~P5、P0”表示定位标记,是预先决定其位置的信号。此外,在0秒、9秒、19秒、29秒、39秒、49秒、59秒的定时发送作为脉宽狭窄的脉冲的M(标记)和P(定位标记)。另外,表示标记的信号为大约0.2秒脉宽的信号,在各项中表示ON(二进制的1)的信号为大约0.5秒脉宽的信号,表示OFF(二进制的0)的信号为大约0.8秒脉宽的信号。
另外在日本,长波标准电波(JJY)是以40kHz(东日本)和60kHz(西日本)来发送的,不过各电波的时间码格式相同。
另外,省略图示,在德国的标准电波(DCF77)的时间码格式中,设定了分、时、日、星期、月、年的各数据项。此外,由于在第15秒之前不存在数据,因此各定位标记P1、P2、P3以及标记M的位置也与图2的JJY不同。而且,在各时刻项目之前,设定了“R:预备天线使用”、“A1:普通时间与夏令时的变更预告”、“Z1、Z2:普通时间与夏令时的显示”、“A2:闰秒的显示”、以及“S:时间码的起始比特”等项目。
此外,省略图示,在美国的标准电波(WWVB)的时间码格式中,设定了分、时、日、年的各数据项。WWVB的频率与西日本的JJY相同,为60kHz,不过年信息的位置等与JJY不同,从而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来区分JJY和WWVB。
而且,省略图示,英国的标准电波(MSF)和中国的标准电波“BPC”的时间码格式也与其他国家的时间码格式不同,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时刻信息(时间码)的格式(数据)来判别该标准电波是哪个输出站的标准电波。
第1放大电路32构成为,可以根据从后述的AGC电路36输入的信号来调节增益,并且可以根据从解码电路39输入的信号来选择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作为该第1放大电路32,虽然可以利用以往公知的各种放大电路,不过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图3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
第1放大电路32具有三级差动放大电路320。各差动放大电路320都是普通的差动放大电路,具有2个晶体管321、与各晶体管321的发射极连接的恒流源322以及与各晶体管321的集电极连接的集电极电阻323。
这里,恒流源322构成为可将电流值切换成多个等级。而且,第1放大电路32在根据来自解码电路39的信号选择了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选择了普通接收模式的情况相比,提高所述恒流源322的电流值,增加流过第1放大电路32的电流值。
即,在第1放大电路32中,在增大动作电流时,能够降低晶体管321的热噪声,并能够改善接收部3A的S/N比,因此能够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另外,在第1放大电路32中,当增大动作电流时,放大率(增益)发生变化,从而接收信号的振幅也发生变化。因此,有可能在AGC电路36做出响应之前,二值化电路37进行了错误的二值化处理。因此,在通过恒流源322改变了动作电流时,为了不改变放大率,需要联动地进行减小负载电阻(集电极电阻323)的电阻值等的控制。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仅第1放大电路32增加电流,因此能够将选择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的电流增加抑止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增大接收灵敏度提高的效果。
然后,进行了增益调节后的第1放大电路32对从调谐电路31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使其以恒定的振幅输入到BPF 33。即,第1放大电路32根据从AGC电路36输入的信号,在振幅较大时降低增益,在振幅较小时提高增益,从而将接收信号放大成恒定的振幅。
BPF 33是提取所希望的频带的信号的滤波器。即,经由BPF 33从输入自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信号中去除载波成分以外的成分。
第2放大电路34以固定的增益进一步放大从BPF 33输入的接收信号。
包络线检波电路35构成为具有未图示的整流器以及未图示的低通滤波器(Low-pass Filter,LPF),该包络线检波电路35对从第2放大电路34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并将滤波得到的包络线信号输出到AGC电路36和二值化电路37。
AGC电路36根据从包络线检波电路35输入的接收信号,输出用于决定第1放大电路32放大接收信号时的增益的信号。
二值化电路37由二值化比较器构成,其将从包络线检波电路35输入的包络线信号与规定阈值(基准电压)进行比较而二值化,输出该二值化信号即TCO信号。
具体而言,在包络线信号的电压高于基准电压时,二值化电路37将具有高电平电压的信号作为TCO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部4的控制部47,在包络线信号的电压低于基准电压时,二值化电路37将电压值比高电平信号低的低电平信号作为TCO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部4的控制部47。另外,也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包络线信号的电压高于基准电压时,将低电平信号作为TCO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7,在包络线信号的电压低于基准电压时,将高电平信号作为TCO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7。
解码电路39经由串行通信线SL与后述的控制电路部4连接。而且,该解码电路39对从控制电路部4输入的控制信号和时钟信号进行解码,进行接收部3A的电源接通/断开控制、以及将第1放大电路32的动作选择成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的控制。
[控制电路部的结构]
如上所述,控制电路部4控制接收电路部3的动作,具体而言,向接收电路部3的解码电路39输出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进行接收电路部3的电源接通/断开控制、以及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的选择控制。此外,控制电路部4对从二值化电路37输入的TCO信号进行解码,根据解码生成的时刻信息,设定时刻计数器43的时刻。进而,控制电路部4进行使显示部5显示时刻计数器43的时刻的控制。
如图1所示,该控制电路部4构成为具有存储部42、时刻计数器43、驱动电路部46以及控制部47。另外,控制部47具有作为时间码解码单元的TCO解码部41,且被输入从所述石英振子48输出的时钟信号。
控制部47的TCO解码部41对从接收电路部3的二值化电路37输入的TCO信号进行解码,取出该TCO信号中包含的具有日期信息和时刻信息等的时刻数据。
具体而言,TCO解码部41识别TCO信号的波形,测量相对于规定脉宽(例如1Hz)的接收脉冲占空比。然后,根据该接收脉冲占空比的不同,从TCO信号中识别TC。例如,在日本国内使用的标准电波(JJY)中,如图4所示,在相对于1秒的脉宽,高电平信号的脉宽为0.5秒时(即,占空比为50%时),识别为信号“1”(1信号)。并且,在相对于1秒的脉宽,高电平信号的脉宽为0.8秒时(即,占空比为80%时),识别为信号“0”(0信号)。在相对于1秒的脉宽,高电平信号的脉宽为0.2秒时(即,占空比为20%时),识别为信号“P”(P信号)。然后,TCO解码部41根据这些识别出的1信号、0信号以及P信号的排列,取出规定的时刻数据。
另外,虽然在上面例示了JJY中TC的识别,不过在接收到的标准电波为其他类型时,根据与各个电波对应的占空比来识别TC。例如,在美国的标准电波(WWVB)中,虽未图示,但在占空比为50%时识别为1信号,在占空比为20%时识别为0信号,在占空比为80%时识别为P信号。此外,在德国的标准电波(DCF77)中,如图5所示,在占空比为80%时识别为1信号,在占空比为90%时识别为0信号。在英国的标准电波(MSF)中,虽未图示,但在占空比为80%时识别为1信号,在占空比为90%时识别为0信号,在占空比为50%时识别为P信号。
存储部42是存储控制电路部4对接收电路部3的控制等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程序等的存储器。这样的存储部42在制造电波校正钟表1时进行设定,存储有记录了与接收电路部3接收到的标准电波有关的电波数据的电波数据表。
该电波数据表被构筑成如下这样的表结构:将电波种类数据与每个电波种类的时间码格式关联起来而构成电波数据,将所述电波数据作为一个记录,记录多个这样的电波数据。
这里,电波种类数据是与接收电路部3接收到的标准电波的种类有关的信息,例如记录有JJY、WWVB、DCF77以及MSF等。
时间码格式是根据电波种类数据确定的标准电波中包含的TC(时间码)的格式,即,记录了应按照怎样的顺序和大小来存储年月日时分的各数据。
此外,如图6所示,在存储部42中存储有接收到的时刻信息数据421。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最多可以存储7次的接收时刻信息数据的结构。这里,存储部42中存储的各接收时刻信息数据421包含分、时、日、年、星期这些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
另外,标准电波按照每分钟发送时刻数据,因此最多进行7分钟的接收即可获得7次的时刻信息数据421。此时,各时刻信息数据421为每一分钟都彼此不同的时刻数据。因此,当对各接收时刻信息数据421加1分钟而得到的时刻数据与接下来接收到的接收时刻信息数据421一致时,可以推断已接收到准确的时刻信息。
时刻计数器43根据从石英振子48输出的基准信号对时间进行计数,具有内部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和钟表显示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
具体而言,各计数器分别具有对秒进行计数的秒计数器、对分进行计数的分计数器以及对小时进行计数的小时计数器。
秒计数器是这样的计数器:在从例如石英振子48输出了1Hz的基准信号时,对该信号计数60次,即以60秒进行循环。分计数器是这样的计数器:在对1Hz的基准信号计数60次后计数1次,以60次计数、即60分钟进行循环。小时计数器是这样的计数器:在对1Hz的基准信号计数3600次后计数1次,以24次计数、即24小时进行循环。
另外,分计数器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每当秒计数器计数60次时,从秒计数器向分计数器输出信号,使分计数器进行累计。同样,小时计数器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即:每当分计数器计数60次时,从分计数器向小时计数器输出信号,使小时计数器进行累计。
然后,在成功接收到时刻信息时,内部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根据接收到的时刻数据进行更新,除此之外,根据基准信号进行累计。
此外,在通常情况下,钟表显示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的计数值与内部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相同,不过在使用者进行了时差显示设定的情况下,要对钟表显示时刻数据用的时刻计数器加上使用者设定的时差。例如,在从日本转移到海外时,在日本利用电波接收校正了电波校正钟表1后,在设定时差以显示当地时刻的情况下,所述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差了时差量。
这里,如图2所示,在JJY的时间码格式中,采用了每一秒发送一个信号,以60秒为一个记录的结构。即,1帧为60比特的数据。此外,作为数据项包含有:分、时的当前时刻信息;以及从当年的1月1日算起的累计天数、年份(西历后两位)、星期等日历信息。各项的值由按照每秒分配的数值的组合构成,该组合的ON、OFF根据信号的种类来判断。
驱动电路部46根据从控制部47输出的时间显示控制信号,控制显示部5的显示状态,控制显示部5显示时刻。例如,在显示部5采用具有液晶面板、并使液晶面板显示时刻的结构时,驱动电路部46进行如下控制:根据时刻显示控制信号来控制液晶面板,使液晶面板显示时刻。此外,在显示部5采用具有表盘和指针的结构时,驱动电路部46进行如下控制:向驱动指针的步进电机输出脉冲信号,利用步进电机的驱动力来运行指针。
控制部47根据从石英振子48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驱动,实施各种控制处理。即,控制部47进行如下控制:向时刻计数器43输出由TCO解码部41解码得到的时刻数据,对时刻计数器43的计数进行校正。并且,控制部47向驱动电路部46输出时刻显示控制信号,该时刻显示控制信号用于使显示部5显示由时刻计数器43计数得到的时刻。
而且,控制部47向接收电路部3的解码电路39输出控制接收部3A的电源接通/断开的控制信号和控制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的控制信号。
具体而言,在已到达预先设定的定时接收时刻时,或在外部操作部件6指示了手动接收时,控制部47发送将接收部3A电源接通的控制信号,使接收部3A工作,开始接收处理。然后,控制部47如后所述,在根据接收到的时间码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将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另外,如上所述,控制部47和解码电路39通过串行通信线SL连接,控制信号经由串行通信线SL而输入到解码电路39。
这里,在控制部47与接收电路部3的串行通信中,可以在控制部47与接收电路部3之间使用能进行双向通信的双线同步式接口,进行彼此之间的双向串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在从控制部47向接收电路部3输出控制信号后,该接收电路部3将接收并识别后的控制信号再次传送给控制部47,控制部47确认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与所输入的控制信号之间的数据差异,由此能够进行可靠性更高的串行通信。
[电波校正钟表的接收动作]
接着,说明上述这样的电波校正钟表1中基于标准电波的接收动作。
图7、8是示出电波校正钟表1的接收动作的流程图,图9是说明接收控制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在外部操作部件6进行了手动接收处理的操作、或已到达预先设定的自动接收时刻时,由控制部47执行图7、8所示的接收动作的处理。
在接收处理开始时,作为初始设定,电波校正钟表1的控制部47首先将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将表示接收循环(次数)的变量N设定为初始值1(S1)。
这里,控制部47向解码电路39发送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的控制信号,解码电路39将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放大电路32。第1放大电路32在被输入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的控制信号时,将差动放大电路320的恒流源322设定为预先设定的普通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如上所述,恒流源322的普通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设定得比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小。另外,关于普通接收模式时的具体的电流值,只要考虑电波校正钟表1的电池容量等,根据普通接收模式下可允许的消耗电流来设定即可。
然后,控制部47经由解码电路39使接收部3A工作,选择接收站(标准电波输出站)(S2)。关于该接收站的选择,可以是通过操作者的操作进行的手动选择,也可以自动切换到预先设定的接收站,并利用接收信号的电平等自动选择接收站。
控制部47在接收站的选择处理后判断是否建立了秒同步(S3)。例如,在日本的标准电波中,脉冲以1秒间隔上升,因此可以通过检测1秒间隔的脉冲上升来建立秒同步。
在建立了秒同步从而在S3中判断为“是”时,控制部47取得标记,并判断是否建立了分同步(S4)。例如,在日本的标准电波中,如图2所示,P0和M的标记连续的部分为时间码的起始时间点,可以通过检测该连续的标记来建立分同步。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普通接收模式下取得秒同步和标记,不过也可以在高灵敏度模式下取得秒同步和标记,并从S7的时间码取得开始在普通接收模式下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未成功取得秒同步和标记时,结束接收处理。即,为了进行取得时间码的处理,必须成功取得秒同步和标记,因此,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进行取得处理具有这样的效果:能够提高成功取得它们的概率,并且还能够提高可实施时间码取得处理和时刻校正处理的概率。
这里,当在S3和S4中判断为“否”时,控制部47判断为接收状态较差而结束接收(S5),返回普通的指针运行(S6),结束接收处理。即,在标准电波的接收中,为了不使噪声混入到电波中,优选停止指针运行用的步进电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如下控制:在S1的接收开始时停止指针运行,在接收处理结束时(S5),使步进电机工作而返回普通的指针运行。
另一方面,在S3和S4中判断为“是”时,控制部47在普通接收模式下进行第一个循环的时间码取得处理(S7)。即,标准电波的时间码以60比特(60秒)为一个周期。将该时间码的各周期(60秒)设为一个循环,在S7中,进行取得接收多个时间码时的最初的周期(循环)的处理。
在该S7中,调谐电路31将天线2调谐至所希望的标准电波的频率,并将天线2接收到的标准电波转换为接收信号。然后,通过第1放大电路32、带通滤波器33、第2放大电路34以及包络线检波电路35将接收信号放大至规定电平,提取所希望的频带的信号,对该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而成为包络线信号。进而,利用二值化电路37将该包络线信号二值化而成为TCO信号,将该TCO信号输出到控制电路部4。
此外,在S7中,控制部47为了取得第一个循环的时间码,在所输入的TCO信号中建立秒同步和分同步,取得第一个循环的时间码。
即,例如图4、5所示,标准电波按照每一秒发送“1”、“0”和“P”的信号。因此,控制部47检测所输入的TCO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沿,根据能否判别各脉冲的宽度,来判断秒同步是否成功。然后,在秒同步成功时,控制部47取得(识别)每个整分的标记,判断是否成功建立了分同步。
然后,在成功建立分同步时,控制部47接收第一个循环即1分钟的时刻数据,取得时间码(S7)。
接着,控制部47将从TCO解码部41输出的第一个循环的时刻数据(时间码)存储到存储部42中,按照所取得的时间码的各时刻信息单位,具体而言,按照JJY中“分”、“时”、“累计天数”、“年”、“星期”的时刻信息单位,来检查是否存在错误(S8)。
这里,作为时刻信息单位的错误检查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等方法,即:在接收到的数据值为实际上不存在的数据时,判断为错误。例如,当所取得的分数据为“70分”等超过了分数据的范围的异常值时,判断为分信息单位有误。其他时刻信息单元也可以在具有不存在的异常值时判断为有误。
另外,作为时刻信息单位的错误检查方法,也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或将多个方法进行组合。例如,对于存在校验位的数据(JJY中的分、时的数据),可以使用校验位(如图2、8所示,在JJY中在累计天数之后设有校验位)来进行校验。
此外,在取得了多个时刻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其他的时刻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是否匹配来进行判断。例如,在连续几分钟取得了时刻数据时,分数据按照每一分钟而不同,但其他的时、累计天数、年、星期的各数据通常是一致的。因此,可以通过对各时刻数据中的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彼此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是正确的数据。
接着,控制部47对N加“1”(S9),开始第N个循环的时间码接收处理(取得处理)(S10)。由于N在S 1中被设定为“1”,因此在S9中N=N+1=1+1=2,在S10中,开始第二个循环的时间码接收处理。
控制部47在从该第二个循环起的接收处理中,首先判断是否已到达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定时(S11)。例如,在图2所示的JJY中,首先在到达分时刻数据的接收定时后,设定时、累计天数、年、星期的接收定时。
接着,控制部47在S11中判断为已到达某个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定时后,根据所述时间码检查结果,判断该时刻信息单位的上一次的接收数据是否有误(S12)。
在S12中判断为上一次有误时,控制部47将接收部3A(参照图1)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接收该时刻信息单位的时间码(S13)。
具体而言,控制部47经由解码电路39指示第1放大电路32向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转移,第1放大电路32将恒流源322的电流值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设定得比普通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高。并且,第1放大电路32还根据需要而调节集电极电阻323的电阻值,以使放大率不发生较大变动。然后在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接收所述时刻信息单位。
另一方面,在S12中判断为上一次无误时,控制部47判断当前需要接收的时刻信息单位是否是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JJY中的累计天数、年、星期)、且是否是在S1中开始接收后到当前时间点为止该时刻信息单位的时间码接收有误的情况,即判断是否是在过去的接收中有误的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S14)。
然后,控制部47在S14中判断为“是”时,将接收部3A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接收该时刻信息单位的时间码(S13)。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14中判断为“否”时,即在以下各情况下,将接收部3A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接收该时刻信息单位的时间码(S15),所述各情况是:当前需要接收的时刻信息单位是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且在过去的接收中有误;以及当前需要接收的时刻信息单位是带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JJY中的分、时),且在上一次接收中无误。
因此,在接收带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情况下,仅在该时刻信息单位的上一次接收中有误时,控制部47才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除此之外,以普通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另一方面,在接收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情况下,当在包含上一次接收时在内的过去的接收中有误时,控制部47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只在过去的接收中没有发生过一次错误时,以普通接收模式进行接收。
在选择了普通接收模式时的具体情况是,控制部47经由解码电路39指示第1放大电路32向普通接收模式转移,第1放大电路32将恒流源322的电流值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普通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设定得比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用的电流值低。并且,第1放大电路32还根据需要而调节集电极电阻323的电阻值,以使放大率不发生较大变动。然后,在该普通接收模式下接收所述时刻信息单位。
接着,控制部47判断第2个循环的处理是否结束(S16)。即,在图2所示的JJY中,如果接收到闰秒的数据,则可以判断为第二个循环的接收处理结束。另外,在电波校正时钟1的时刻校正中,例如在不需要年、星期、闰秒等数据的情况下,可以在接收到分/时/累计天数的数据时,判断为第二个循环的接收结束。即,关于S16中的结束判断,可以在需要预先取得的时间码的接收结束时判断为结束。
在S16中判断为未结束时,返回S11,判断是否已到达下一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定时。例如,在“分”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结束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已到达“时”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定时(S11)。
这样,当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结束而在S16中判断为第N个循环的接收结束时,与S8中的处理同样,控制部47检查接收到的时间码(S17)。
接着,控制部47判断在S17中进行了检查的时间码是否被无误地成功取得(S18)。
在S18中判断为取得成功时,控制部47结束接收处理(S5),根据取得的时间码校正时刻(S19),并且返回普通的指针运行(S6),结束时间码的取得处理。
另一方面,在S18中判断为取得失败时,控制部47判断所述N是否大于预先设定的设定值M(S20)。
然后,控制部47在S20中判断为“是”时,结束接收(S5),返回普通的指针运行(S6),结束时间码的取得处理。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20中判断为“否”时,重复S9~S20的处理。即,在第二个循环的时间码接收处理结束的时间点,在S9中N=2+1=3,因此在S10中开始第三个循环的时间码的接收。
这里,追加S20的判断处理是因为,当在时间码的取得不成功的状态下持续进行长时间的接收时,功耗增大,因此要限制接收次数。
即,利用S20的判断,将接收次数(循环次数)设定为最大M次(例如7次),从而即使在时间码的取得不成功的情况下,当进行了M次接收处理时也能够结束接收。因此,接收时间最多为M分钟(例如7分钟),能够防止接收时间比此更长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S18的判断,在仅仅成功地取得了1个时间码的时间点,结束接收而进行时刻校正,不过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取得了多个时间码的情况下,比较各接收数据,当规定数量(例如3个)的数据一致时,视为接收成功,并仅在该情况下进行时刻校正。另外,由于时间码是按照每一分钟而接收的,因此即使在连续多次接收到时间码的情况下,各时间码仍是按照每一分钟而不同的数据。因此,在对各数据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只要对刚接收到的时间码加1分钟然后与接下来接收到的时间码进行比较,即可判断是否一致。
通过进行这种控制,如图9所示,对于上一次接收失败(接收结果错误)的时刻信息单位,在下一次接收时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因此接收成功的可能性提高。
此外,对于带校验位的“分”、“时”的时刻信息单元,若上一次接收成功(接收结果正确),则在下一次接收时以普通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因此能够降低功耗。
而且,对于无校验位的“累计天数”、“年”、“星期”的时刻信息单位,在过去接收失败的情况下,在此后的接收时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例如,在图9中,“年”的时刻信息单位在第一个循环中接收失败,因此从第二个循环起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因此,虽然在第二个循环中,“年”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成功,但在第三个循环中仍然保持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
[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中,在进行了要接收的标准电波的秒同步和分同步后,在根据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具体而言,在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期间中,在上一次接收失败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即,控制部47将时间码的第一个循环的接收控制为普通接收模式,而在如下各情况下,控制部47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所述各情况是:在时间码的从第二个循环起的接收中,相同时刻信息单位的上一次的接收结果有误;以及在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接收中,上一次或上一次以前的接收结果有误。因此,与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所有接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功耗。此外,在接收上次接收失败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时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提高成功取得该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的概率,结果,能够取得准确的时间码而校正为准确的时刻信息。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功耗的增大抑止为最小限度,并且能够提高时刻信息接收成功的概率,能够提高实际使用状况下的接收性能。
此外,在接收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累计天数、年、星期)的情况下,在过去接收失败时,此后始终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对于这些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与接收带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情况相比,可检测出错误的概率较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在过去接收失败之后,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多次利用了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提高可检测出错误的概率,能够进一步提高接收性能。
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是通过切换第1放大电路32的差动放大电路320中的恒流源322的电流值来实现的,从而仅仅增加第1放大电路32的电流即可,而无需增加其他电路的电流值,因此能够将选择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电波校正钟表1整体的电流增加抑止为最小限度,并能够有效提高接收性能。因此,即使在电波校正钟表1是电池容量小的手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止功耗,能够延长持续时间。
此外,第1放大电路32在切换恒流源322的电流值时,还适当调节集电极电阻323的电阻值,以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放大率(增益)不发生较大变动,因此不会发生信号振幅因放大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二值化电路37进行了错误的二值化处理的情况,能够防止二值化电路37的误检测。
接收电路部3具有解码电路39,利用解码电路39对从控制电路部4输入的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A。
因此,由于是利用解码电路39对控制信号进行解码,因此,能够将从控制电路部4输出的控制信号设定为简单信号,能够提高要通信的信号的可靠性。
接收电路部3和控制电路部4通过串行通信线连接。因此,与接收电路部3和控制电路部4通过并行通信电路连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通信线的数量,能够进一步简化电波校正钟表1的电路结构。此外,从控制电路部4经由串行通信线向接收电路部3串行输出控制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通信速度。而且,采用了通过一对串行通信线连接控制电路部4和接收电路部3、可进行双向通信的结构,因此,在从控制部47向接收电路部3输出了控制信号后,该接收电路部3将接收并识别后的控制信号再次传送给控制部47,能够确认控制部47输出的控制信号与所输入的控制信号的数据差异。利用这种结构,能够进行可靠性更高的串行通信。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0、11的流程图和图12的动作说明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针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同等的结构赋予同一标号,省略或简述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标准电波的一个循环即1分钟(60秒)的接收期间内,按照每个时刻信息单位来选择普通接收模式或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不过在第2实施方式中,区别点在于,在接收1比特信息的1秒的期间内,选择普通接收模式或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另外,第2实施方式仅仅在控制部47对接收模式的切换控制方式上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而接收电路部3和控制电路部4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述,控制部47在开始接收时,判断秒同步是否成功(S21)。控制部47反复进行秒同步的判断处理(S21),直到在S21中判断为“是”为止。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适当实施接收站选择处理。
控制部47在秒同步成功时,在根据要发送的时间码设定的规定期间内控制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这里,在标准电波为JJY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作为所述规定期间,设定了以下4个种类的期间:脉冲上升检测期间A、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B、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C、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D。
这些检测期间A~D是以通过秒同步检测出的时间码的各个比特的开始定时即1秒间隔的定时为基准而设定的。
即,脉冲上升检测期间A是从相对于各脉冲上升的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前设定的脉冲上升检测开始定时T1,到相对于所述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后设定的脉冲上升检测结束定时T2为止的期间。这里,例如,检测开始定时T1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05秒,检测结束定时T2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05秒,所述检测期间A为0.1秒钟。
另外,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B是从相对于各脉冲上升的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前设定的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3,到相对于所述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后设定的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4为止的期间。这里,例如,检测开始定时T3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15秒,检测结束定时T4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25秒,所述检测期间B为0.1秒钟。
另外,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C是从相对于各脉冲上升的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前设定的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5,到相对于所述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后设定的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6为止的期间。这里,例如,检测开始定时T5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45秒,检测结束定时T6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55秒,所述检测期间C为0.1秒钟。
另外,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D是从相对于各脉冲上升的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前设定的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7,到相对于所述基准定时在规定时间后设定的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8为止的期间。这里,例如,检测开始定时T7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75秒,检测结束定时T8相对于基准定时而设定为+0.85秒,所述检测期间D为0.1秒钟。
因此,控制部47在判断为秒同步成功时,判断是否已到达所述脉冲上升检测开始定时T1(S22)。控制部47反复进行S22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22中判断为“是”为止。
控制部47在S22中判断为已到达脉冲上升检测开始定时T1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转移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23)。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脉冲上升检测结束定时T2(S24)。控制部47反复进行S24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24中判断为“是”为止,使接收部3A(具体而言是第1放大电路32)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动作。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24中判断为已到达脉冲上升检测结束定时T2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S25)。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所述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3(S26)。
另外,由于在S21中秒同步成功,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在S23中被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脉冲上升检测期间A内,检测脉冲的上升。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脉冲上升检测期间A结束时,在S25中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之后判断是否为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3。
不过,在假设不能在所述脉冲上升检测期间A内检测出脉冲的上升而无法进行检测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返回秒同步的确认处理S21来进行控制,或者中止接收处理。
控制部47反复进行S26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26中判断为“是”为止。
控制部47在S26中判断为已到达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3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转移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27)。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4(S28)。控制部47反复进行S28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28中判断为“是”为止,使接收部3A(具体而言是第1放大电路32)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继续动作。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28中判断为已到达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4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S29)。
接着,控制部47在0.2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B内,判断是否检测到0.2秒宽度脉冲的下降(S30)。
然后,控制部47在S30中判断为“否”时,判断为不是0.2秒宽度的脉冲,即不是表示“P”的比特,判断是否是0.5秒宽度的脉冲。
具体而言,控制部47在S30中判断为“否”时,如图11所示,判断是否已到达所述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5(S31)。
控制部47反复进行S31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31中判断为“是”为止。
控制部47在S31中判断为已到达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5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转移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32)。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6(S33)。控制部47反复进行S33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33中判断为“是”为止,使接收部3A(具体而言是第1放大电路32)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继续动作。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33中判断为已到达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6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S34)。
接着,控制部47在0.5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期间C内,判断是否检测到0.5秒宽度脉冲的下降(S35)。
然后,控制部47在S35中判断为“否”时,判断为不是0.5秒宽度的脉冲,即不是表示“1”的比特,判断是否是0.8秒宽度的脉冲。
具体而言,控制部47在S35中判断为“否”时,判断是否已到达所述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7(S36)。
控制部47反复进行S36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36中判断为“是”为止。
控制部47在S36中判断为已到达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开始定时T7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转移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37)。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8(S38)。控制部47反复进行S38的判断处理,直到在S38中判断为“是”为止,使接收部3A(具体而言是第1放大电路32)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继续动作。
另一方面,控制部47在S38中判断为已到达0.8秒宽度脉冲下降检测结束定时T8时,经由解码电路39向第1放大电路32发送控制信号,使第1放大电路32的接收模式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S39)。
在S39中恢复为普通接收模式后,控制部47判断是否结束接收(S40)。例如,在标准电波中,每60比特(60秒)接收一个时间码,因此,控制部47在通过取得各个比特数据而取得了标记进而进行了分同步后,进行60秒钟的接收,取得一个循环的时间码。然后,控制部47根据预先设定的数量、例如7个时间码的接收(取得)是否结束,来判断是否结束接收(S40)。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S30、S35中判断为“是”时,控制部47不进行此后的脉冲检测而直接进行S40的结束判断。即,在S30中检测到0.2秒宽度脉冲的下降时,不需要检测0.5秒宽度或0.8秒宽度的脉冲的下降。同样,在S35中检测到0.5秒宽度脉冲的下降时,不需要检测0.8秒宽度脉冲的下降。因此,在S30、S35中判断为“是”时,控制部47进行S40的接收结束的判断处理。
然后,在S40中判断为接收未结束时,进行下一秒(1比特)的数据接收,因此控制部47执行S22~S40的处理。即,控制部47反复执行S22~S40的处理,直到在S40中判断为接收结束为止。
根据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在接收各个比特的数据时,根据时间码来设定各检测期间A~D,将该检测期间A~D切换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能够可靠地接收各脉冲的下降。因此,能够减少各个比特数据的接收错误,能够取得准确的数据。此外,在检测期间A~D以外,不检测脉冲变化而将其忽略,因此还能够防止将检测期间以外的噪声误识别为脉冲变化,能够进一步减少接收错误。
此外,考虑到在标准电波中脉冲下降的定时为0.2秒、0.5秒、0.8秒中的任意一个这一时间码的特征,按照所述下降定时来设定所述检测期间A~D,因此能够使切换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期间达到所需的最小限度。因此,即使在切换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止消耗电流的增大。例如,当各检测期间A~D分别为0.1秒时,切换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期间可以控制在1秒中的0.4秒这一短暂的时间内,因此与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持续1秒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消耗电流抑制到一半以下。
此外,在检测期间B、C中检测到脉冲的下降的情况下,不进行此后的检测期间中的向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切换的处理,因此,能够去除无用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的动作,利用这一点也能够抑制消耗电流的增大。
〔第3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第3实施方式是在接收标准电波中宽度狭窄的脉冲的情况下选择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情况。
即,如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在日本的标准电波中,利用0.2秒、0.5秒、0.8秒脉宽的信号来表示“P”、“1”、“0”的数据。这里,如图14所示,脉宽为0.2秒的狭窄脉冲101与0.5秒宽度的脉冲102和0.8秒宽度的脉冲103相比,当信号的上升缓慢时振幅易于变小。因此,尤其在弱电场下信号振幅较小的情况下,难以对脉宽狭窄的信号进行二值化。即,在利用规定的阈值对包络线检波后的信号进行二值化来取得TCO时,脉冲101的振幅尤其小,因此与输出的TCO对应的脉冲101A的脉宽变得更小,存在被判断为噪声的可能。
另外,如图2所示,脉宽狭窄的脉冲M(标记)和P(位置标记)是在0秒、9秒、19秒、29秒、39秒、49秒、59秒的定时发送的。
此外,为了建立分同步,需要取得开头的“M(标记)”,因此在建立秒同步后,为了便于取得“M(标记)”而暂时转移到高灵敏度模式来建立分同步,之后按本实施方式那样,仅在发送“P”和“M”的定时,从普通接收模式切换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只要进行上述这种控制即可更加可靠地进行接收。
因此,第3实施方式的控制部47在进行了秒同步和分同步后,根据时间码,更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在发送时间码中的“P(标记)”即0.2秒宽度的脉冲101的定时,将第1放大电路32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从而即使是脉宽狭窄的脉冲101也能够被准确地进行检测。
根据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在发送容易发生数据判定错误的脉宽狭窄的脉冲101的定时,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处理,因此即使是脉冲101也能够准确地进行检测。
此外,由于仅仅在发送脉冲101的定时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与始终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进行接收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消耗电流。
〔第4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仅仅实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接收电路部3的结构与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不同。因此,第4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定时不同的上述第1~3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情况。
如图15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设有恒压电路51,该恒压电路51可多级切换接收部3A的动作电压。
即,在所述第1~3实施方式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仅变更流过第1放大电路32的动作电流,而没有变更其他电路的动作电流。
与之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中,设有至少可按2个等级切换输出电压的恒压电路51,与选择普通接收模式的情况相比,在选择了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情况下,恒压电路51的输出电压被设定得更高。即,控制部47通过切换接收部3A的动作电压本身来控制接收模式。这里,恒压电路51由二次电池53来供电。
这里,接收部3A根据恒压电路51的输出来动作。恒压电路51在普通接收模式下,输出例如1.5V的电压,而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输出例如2.4V的电压。当动作电压变高时,振幅的允许值变大的动态范围变宽,能够提高电路的S/N比。在该情况下,结果是接收电路部3的消耗电流增加。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的电波校正钟表1中,设有太阳能电池52和二次电池53来作为电源。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太阳能电池52,采用了串联连接5级或6级太阳能电池节来提高电压值的太阳能电池,二次电池53采用了2.5V系列的二次电池。
而且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按2个等级切换恒压电路51的输出电压时,还会影响从二值化电路37输出的TCO输出,因此设有电平转换器54来调节输出电平,并向控制部47输出。
根据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无需变更接收部3A的结构,而仅仅在现有电路结构中追加恒压电路51,即可实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即使在现有的电路结构中也能够容易地实现本发明。
即,即使在第1放大电路32中未设有能变更输出电流的恒流源322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实现,能够利用现有的电路。
〔第5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也仅仅是用于实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结构与上述第1~4实施方式不同。因此,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应用于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定时不同的上述第1~4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情况。
如图16所示,在第5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控制电路部4的能力,追加了高速时钟用振荡器61。
高速时钟用振荡器61构成为,通过使内置的CR振荡器等动作,可以输出例如1MHz的时钟信号。因此,例如,在普通接收模式时,可以将控制电路部4的动作时钟频率设定为32Hz,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可以将控制电路部4的动作时钟频率设定为1MHz。
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通过将控制电路部4的动作时钟设为高速,可以提高信号处理能力。由此,例如可以使TCO的采样时钟达到高速,可以求出准确的脉宽,还可以去除噪声,因此能够提高接收性能。例如如图17所示,在德国的DCF77中,表示“0”的脉宽与表示“1”的脉宽的差仅仅为0.1秒,对这些脉冲的检测容易出错。因此,例如,只要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将普通接收模式时的采样时钟32Hz设为64Hz,即可使脉宽的检测灵敏度加倍,能够可靠地区分不同宽度的脉冲来进行检测。不过,当提高时钟频率时,控制电路部4的消耗电流也随之增加。
根据这样的第5实施方式,无需变更接收电路部3的结构,而仅仅在控制电路部4中追加高速时钟用振荡器61并变更软件,即可实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因此,即使在现有的电路中也能够容易地实现。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例如,在能接收各国的标准电波的电波校正钟表1中,在能接收德国的标准电波DCF77的情况下,当设定为接收DCF77的模式时,可以设定为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即,还如图18所示,DCF77使用0.1秒和0.2秒宽度的脉冲,因此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接收数据的振幅较小,容易发生误检测。因此在接收DCF77时,只要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即可准确地接收各脉冲,能够提高接收性能。
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开始接收时,控制部47读出时差设定,自动选择接收站(S51)。例如在电波校正时钟1中,在能接收JJY、WWVB、DCF77这三种标准电波的情况下,在电波校正钟表1的时差被设定为日本时,控制部47选择JJY,在电波校正钟表1的时差被设定为德国时,控制部47选择DCF77。
接着,控制部47判断是否设定为接收DCF77(S52)。然后,控制部47在S52中判定为“是”时,使接收电路部3的接收模式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53),在S52中判定为“否”时,使接收电路部3的接收模式转移到普通接收模式(S54)。因此,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接收DCF77,以普通接收模式接收JJY、WWVB。
然后,在各接收模式下的接收结束后,控制部47结束接收处理(S55)。
如图20所示,在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控制部47判断是否建立了秒同步(S61),以及判断是否取得了标记(S62)。
在建立了秒同步且取得了标记时,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规定定时TA(S63)。如图18所示,规定定时TA是相对于每整秒的定时在规定时间前的定时,例如是相对于每整秒的定时在50毫秒前的定时。
控制部47在判断为已到达规定定时TA时,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S64),检测TCO脉冲(S65)。
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具体处理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增加第1放大电路32的动作电流,或者提高接收部3A的驱动电压,或者将控制电路部4的动作时钟设为高速。
然后,控制部47判断是否已到达规定定时TB(S66),在判定为已到达规定定时TB时,转移到普通接收模式(S67)。如图18所示,规定定时TB是相对于每整秒的定时在规定时间后的定时,例如是相对于每整秒的定时在400毫秒后的定时。
因此,如图18所示,在接收DCF77的情况下,在从定时TA至TB的期间内,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在除此以外的期间,以普通接收模式进行接收。因此,在脉宽为从每整秒起的100毫秒和200毫秒这两个种类的DCF77中,能够在高灵敏度状态下接收这些脉冲。
另外,从每整秒的50毫秒前的定时TA起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是为了使处理具有余量,以便可靠地接收从每整秒起的各脉冲。即,这是因为,只要在每整秒前提前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即使在切换电流或电压向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转移时发生略微的时间延迟,也能够在每整秒的时间点上可靠地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状态。
此外,在每整秒的400毫秒后直到定时TB为止一直持续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是因为,在接收到200毫秒的脉冲时,有时包络线检波电路35的输出信号的脉宽比200毫秒长。
控制部47判定规定循环的接收是否结束(S68)。即,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在接收标准电波的情况下,在只有一个循环(60秒)的信号中,有可能在定时码中包含噪声而检测出错误的时刻数据,因此进行规定循环(例如2~4次)的接收。
在S68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47重复S63~S67的处理。另一方面,在S68中判定为“是”时,控制部47结束接收处理(S69)。
即,在本变形例中,在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的期间内仍然持续接收动作。这是因为,若在普通接收模式时停止接收动作,则接收电路部3的上升要消耗数秒左右的时间,因此无法按照每整秒的定时切换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但是,从定时TB到TA的普通接收模式与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相比接收性能较差,信号中容易包含噪声,因此优选不进行TCO脉冲的检测,即使TCO脉冲发生变化也将其忽略。
另外,在图20的处理流程中,还可以在S61中取得秒同步后,且在取得标记之前,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由此,能够在高灵敏度接收状态下获得标记,能够高精度短时间地取得标记,因此还能够削减消耗电流。
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控制部47在接收结束后,检查所取得的时间码(S70)。然后,控制部47判定时间码的取得是否成功(S71),在成功的情况下,根据基于所取得的时间码而得到的时刻信息来改写内部时刻,进行时刻校正(S72),结束接收处理。
另一方面,在S61、S62、S71中判定为“否”时,控制部47不改写内部时刻而结束接收处理。
此外,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接收上一次接收时发生错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情况下,转移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不过也可以按照每个时刻信息单位预先设定接收模式。
例如,在分和时的数据中存在校验位,因此接收数据的可靠性高。因此,在接收分或时的时刻信息单位时设为普通接收模式,在接收不存在校验位的其他时刻信息单位时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而且,还可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进行组合,对于分/时的时刻信息单位,即使在上一次接收时发生错误,在从下一次起的接收时仍然保持普通接收模式来进行处理,在接收其他时刻信息单位的情况下,最初设为普通接收模式,仅在上一次接收时发生错误的情况下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多个循环(多次)的接收处理,对于在某个循环的接收数据中被判断为有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可以利用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接收到的其他循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进行校正。
即,在以1分钟的间隔连续接收到标准电波的情况下,通常,分以外的时刻信息单位不发生变化而为同一数据。例如,在从上午2点0分开始接收,并进行了7分钟的接收而取得了7个循环的接收数据时,分的数据从0分变化到7分,而其他的“时”、“日”、“年”、“星期”等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则不发生变化,仍然为相同的数据。因此,在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下接收有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数据,可以校正为准确的数据,因此还能够可靠地防止利用错误的数据进行时刻校正。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无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在过去接受失败的情况下,之后始终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不过也可以与带校验位的时刻信息单位同样地进行控制,即:仅在上一次接收失败时设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上一次接收成功时设为普通接收模式。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依次进行各检测期间B~D的检测,不过例如也可以利用内部时刻或上一次的接收数据等来推测各个比特的脉宽,针对各个比特只进行检测期间B~D中的某一个期间的检测。即,当不仅仅进行秒同步而且还进行到分同步时,能够掌握标记的发送定时,因此在发送标记的比特中,只要在检测脉冲上升的检测期间A和检测0.2秒宽度的脉冲下降的检测期间B进行检测即可。此外,在定期地进行接收的情况下,内部时钟的日、年、星期等时刻信息与接收数据不同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在接收日、年、星期的数据的期间内,可以根据内部时刻数据来预测各个比特数据,并根据该预测数据来设定检测期间。例如,可以在已根据内部时刻数据预测出发送了“1”的脉冲的比特中,设定检测0.5秒宽度的脉冲下降的检测期间C,在已根据内部时刻数据预测出发送了“0”的脉冲的比特中,设定检测0.8秒宽度的脉冲下降的检测期间D。
此外,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实现方法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接收性能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通过适当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所公开的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各方法来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接收部的接收模式切换为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方法,不过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即:通过使控制部的处理能力能够按照两个等级进行切换,从而将控制部切换为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
此外,作为电波校正钟表1的接收对象的标准电波不限于日本的JJY,也可以接收其他国家的标准电波。在该情况下,只要根据各国的标准电波的时间码格式来设定以高灵敏度接收模式进行接收的期间(定时)即可。
此外,在通过电机来驱动指针的模拟表的情况下,可以按照接收模式来进行时针和分针的步进运行。例如,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1秒钟内设定了检测期间A~D,在该检测期间A~D以外脉冲信号基本不发生变化。因此,在所述检测期间(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期间)A~D以外的定时进行指针的步进运行时,即使为了指针运行而输出电机脉冲并从电机线圈产生磁场,进而该磁场辐射到天线2而成为噪声,也能够将该噪声与脉冲相区分。因此,只要使电机的驱动时间处于未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的期间,即可接收到准确的时刻数据,而不会受到由电机线圈引起的噪声的影响。
本发明的接收处理不限于在预先设定的时刻进行接收的自动接收的情况,也可以在基于外部操作部件6的操作的手动接收时进行接收处理。此外,作为进行自动接收的条件,不限于在预定的时刻进行接收的定时接收,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如下方式,即:通过利用太阳能电池或紫外线传感器等的室外检测,每天进行一次接收处理。
另外,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结构和步骤,可以在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为其他的结构等。
Claims (8)
1.一种电波校正钟表,其接收叠加有时间码的标准电波并对内部时刻数据进行校正,其特征在于,该电波校正钟表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标准电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接收部,
所述接收部具有:
放大电路,其对所述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二值化电路,其对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二值化,获得时间码,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将所述接收部的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和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与所述普通接收模式相比,提高了接收性能,
在与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至少建立了秒同步后,在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期间是接收所述时间码的各时刻信息单位中的、上一次接收时有误的时刻信息单位的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期间是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各个比特的脉宽而预先设定的检测期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期间是接收所述标准电波的各个比特的脉宽为预先设定的脉宽以下的脉冲的期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增大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电压来提高接收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增大所述接收部的动作电流来提高接收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波校正钟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将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时,与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时相比,仅增大所述接收部的放大电路的动作电流来提高接收性能。
8.一种电波校正钟表的控制方法,所述电波校正钟表接收叠加有时间码的标准电波并对内部时刻数据进行校正,该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电波校正钟表具有:
接收部,其接收所述标准电波;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接收部,
所述接收部具有:
放大电路,其对所述标准电波的接收信号进行放大;以及
二值化电路,其对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二值化,获得时间码,
在与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至少建立了秒同步后,
在根据所述标准电波的时间码而设定的规定期间内,将所述接收部的接收模式设定为高灵敏度接收模式,在其他期间内,将接收模式设定为普通接收模式,所述高灵敏度接收模式与所述普通接收模式相比,提高了接收性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20566 | 2008-05-02 | ||
JP2008-120566 | 2008-05-02 | ||
JP2008120566 | 2008-05-02 | ||
JP2009010174A JP5168164B2 (ja) | 2008-05-02 | 2009-01-20 | 電波修正時計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9010174 | 2009-01-20 | ||
JP2009-010174 | 2009-01-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1701A true CN101571701A (zh) | 2009-11-04 |
CN101571701B CN101571701B (zh) | 2011-05-04 |
Family
ID=41136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69760A Active CN101571701B (zh) | 2008-05-02 | 2009-04-30 | 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33354B2 (zh) |
EP (1) | EP2120108B1 (zh) |
JP (1) | JP5168164B2 (zh) |
CN (1) | CN10157170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6873A (zh) * | 2011-06-30 | 2014-05-14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内燃机驱动车辆的电源部控制装置及具备电源部控制装置的内燃机驱动车辆 |
CN105388502A (zh) * | 2014-08-29 | 2016-03-09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电波接收装置以及电子时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25673B (zh) | 2009-08-07 | 2016-03-09 | 卡尔蔡司Smt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至少两镜面的反射镜的制造方法、用于微光刻的投射曝光装置的反射镜及投射曝光装置 |
JP5003800B2 (ja) * | 2010-07-13 | 2012-08-15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波時計 |
CN103222225A (zh) | 2010-09-22 | 2013-07-24 | Dba扩展波有限责任公司 | 合并独立定时校正的低功率无线电受控时钟 |
JP5582045B2 (ja) * | 2011-01-20 | 2014-09-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時刻修正装置、時刻修正装置付き計時装置及び時刻修正方法 |
JP5578103B2 (ja) * | 2011-02-09 | 2014-08-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及び電子時計の受信制御方法 |
JP5494599B2 (ja) * | 2011-09-27 | 2014-05-14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 |
US8270465B1 (en) | 2011-11-15 | 2012-09-18 | Xw Llc | Timing and tim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from a phase modulated signal in a radio controlled clock receiver |
US8693582B2 (en) | 2012-03-05 | 2014-04-08 | Xw Llc | Multi-antenna receiver in a radio controlled clock |
JP5939852B2 (ja) * | 2012-03-22 | 2016-06-22 | エスアイアイ・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 アナログ電子時計 |
EP2833567B1 (en) * | 2012-03-27 | 2016-08-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Optical fiber test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system |
JP5978784B2 (ja) * | 2012-06-08 | 2016-08-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波修正時計及び電波修正時計の制御方法 |
TW201421915A (zh) * | 2012-11-28 | 2014-06-01 | Anpec Electronics Corp | 單一線訊號處理方法及電路 |
JP6136647B2 (ja) * | 2013-06-28 | 2017-05-3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波修正時計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のコード判定方法 |
JP6311447B2 (ja) | 2014-05-20 | 2018-04-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および衛星信号受信方法 |
CN103983934B (zh) * | 2014-05-21 | 2016-09-21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检验终端脉冲常数更改事件记录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
JP6657699B2 (ja) * | 2015-09-16 | 2020-03-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計時装置及び計時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
JP6838355B2 (ja) * | 2016-11-01 | 2021-03-0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 |
US12216191B2 (en) | 2019-04-01 | 2025-02-04 | Richwave Technology Corp. | Methods, circuits, and apparatus for motion detection, doppler shift detection, and positioning by self-envelope modul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81310A (en) * | 1971-03-02 | 1975-05-06 | Diehl | Clock adapted to be synchronized by alternating current in a wireless manner |
DE4227502C2 (de) * | 1992-08-20 | 1995-11-02 | Smi Syst Microelect Innovat | Empfänger für amplitudengetastete Zeitzeichensignale |
JP3138912B2 (ja) * | 1996-09-05 | 2001-02-26 | セイコークロック株式会社 | パルス検出回路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 |
US6212133B1 (en) * | 1999-07-26 | 2001-04-03 | Mccoy Kim | Low power GPS re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JP4611892B2 (ja) * | 2003-05-20 | 2011-01-12 |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電波修正腕時計、調整装置及び電波修正腕時計の調整システム |
US7388812B2 (en) * | 2003-09-30 | 2008-06-1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for a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and reception control program for a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
US7333467B2 (en) * | 2003-12-08 | 2008-02-19 | Atmel Germany Gmbh | Receiver circuit and method using selectively variable amplification for receiving time signals from different transmitters |
DE102004004411B4 (de) * | 2004-01-29 | 2015-08-20 | Atmel Corp. | Funkuhr und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Zeitinformationen |
JP3876887B2 (ja) * | 2004-02-04 | 2007-02-0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波受信装置、電波受信回路、電波時計及び中継器 |
JP2005283236A (ja) * | 2004-03-29 | 2005-10-13 | Seiko Epson Corp | 測位装置、測位装置の制御方法、測位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測位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4349247B2 (ja) * | 2004-09-30 | 2009-10-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時刻情報受信装置および時刻情報受信制御方法 |
CN100480904C (zh) | 2004-11-25 | 2009-04-22 | 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 受无线电控制的钟表 |
JP2006177928A (ja) | 2004-11-25 | 2006-07-06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電波修正時計 |
DE102005056483B3 (de) * | 2005-11-26 | 2007-01-11 | Atmel Germany Gmbh | Funkuhr und Verfahren zur Gewinnung von Zeitinformationen |
JP4882561B2 (ja) * | 2006-07-12 | 2012-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受信回路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 |
JP2008032636A (ja) | 2006-07-31 | 2008-02-14 | Seiko Epson Corp | 時刻修正装置、時刻修正装置付き計時装置及び時刻修正方法 |
US7492671B2 (en) * | 2007-02-06 | 2009-02-17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Analog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
US20080198697A1 (en) * | 2007-02-16 | 2008-08-21 | Tomoharu Tsuji | Analog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
JP4539739B2 (ja) * | 2008-03-11 | 2010-09-0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波受信装置および電波時計 |
-
2009
- 2009-01-20 JP JP2009010174A patent/JP516816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21 US US12/427,425 patent/US82333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29 EP EP20090159037 patent/EP212010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4-30 CN CN2009101369760A patent/CN10157170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6873A (zh) * | 2011-06-30 | 2014-05-14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内燃机驱动车辆的电源部控制装置及具备电源部控制装置的内燃机驱动车辆 |
CN103796873B (zh) * | 2011-06-30 | 2016-01-06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电源部控制装置及具备电源部控制装置的内燃机驱动车辆 |
CN105388502A (zh) * | 2014-08-29 | 2016-03-09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电波接收装置以及电子时钟 |
CN105388502B (zh) * | 2014-08-29 | 2018-11-30 |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 电波接收装置以及电子时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20108B1 (en) | 2012-09-05 |
JP5168164B2 (ja) | 2013-03-21 |
US20090274011A1 (en) | 2009-11-05 |
CN101571701B (zh) | 2011-05-04 |
US8233354B2 (en) | 2012-07-31 |
EP2120108A2 (en) | 2009-11-18 |
EP2120108A3 (en) | 2010-07-28 |
JP2009294198A (ja) | 2009-1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1701A (zh) | 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 |
KR950012010B1 (ko) | 전파 수정 시계 | |
US699938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reception control method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reception control progra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
US7903501B2 (en) |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a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 |
CN101344758B (zh) | 电波校正钟表及其控制方法 | |
JP4322786B2 (ja) | 複数標準電波のデコード方法及び標準電波受信装置 | |
JP2004020218A (ja) | 時計システムおよび時計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
US9483030B2 (en) | Radio timepiece and receipt control method | |
JP2005221505A (ja) | 振幅変調された受信タイムコード信号から時刻情報を取得する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電波時計または該電波時計のための受信機回路 | |
CN100552571C (zh) | 无线电钟表 | |
JP2003279678A (ja) | 電波修正時計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の制御方法 | |
CN100565387C (zh) | 电波校正钟表及电波校正钟表的时刻校正方法 | |
CN103576540B (zh) | 时刻信息获得装置和电波表 | |
US20050122952A1 (en) | Radio-controlled clock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receiving and evaluating any one of plural available time signals | |
JP2005195597A (ja) | 時刻情報を含んだ送信された時報信号から秒開始を求める方法 | |
US20050116856A1 (en) | Radio-controlled clock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time information from a time signal with reduced evaluation overhead | |
JP3632674B2 (ja) | 電波修正時計および電波修正時計の制御方法 | |
JPWO2008108417A1 (ja) | 電波修正時計 | |
KR200415310Y1 (ko) | 지피에스에 의한 자동 시간교정 시계 | |
JP4377150B2 (ja) | 電波修正時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US20080212411A1 (en) | Programmable time signal receiver, method for programming a time signal receiver, and programming device for time signal receivers | |
JP2012026810A (ja) | 時刻データ受信装置、及び、電波時計 | |
US20090003140A1 (en) | Method for wireless programming of a time signal receiver, wirelessly programmable time signal receiver, and programming device for wireless programming of a time signal receiver | |
JP4976037B2 (ja) | 電波修正時計 | |
JP4655498B2 (ja) | 電波修正時計、その制御方法、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