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6749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67499A CN101567499A CNA2009101348980A CN200910134898A CN101567499A CN 101567499 A CN101567499 A CN 101567499A CN A2009101348980 A CNA2009101348980 A CN A2009101348980A CN 200910134898 A CN200910134898 A CN 200910134898A CN 101567499 A CN101567499 A CN 1015674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on bars
- connector
- splicing ear
- spacing
- limiting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25—Contact members formed by the conductors of a cable en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锁定操作时由于过度旋转导致的操作杆的脱落,并且可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连接器(10)表面安装在配线基板上,包括:基座(11),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FPC(40)的开口部(11a),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13);连接端子(20),其突设有一端部具有可压接在FPC的连接部(41)上的可动触点(22a)的大致T形操作片(22),将成为固定触点(20a)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操作杆(30),其将凸轮部(32)嵌合在连接端子的转动用凹部(28)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所述操作片的操作承受部(22b)。在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设有限位用抵接部(34),其在所述操作杆的锁定操作完成时抵接在设于所述连接端子上边的限位部(26)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与设于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连接部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连接器,例如具有如下的印刷配线板用的连接器,其并列设置多个接点,将FPC等的多个端子一并连接。而且,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插入所述FPC等的插入槽,所述接点相对于所述插入槽突出后退自如地配置,操作部件在连接位置和解除位置移动自如地设置。因此,所述操作部件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所述接点被所述操作部件按压而向所述插入槽突出并压接在所述FPC等的所述端子上,与所述端子连接,并且保持所述FPC等。另外,所述操作部件处于所述解除位置时,所述接点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插入槽稍稍突出并抵接在所述FPC等上,暂时保持所述FPC等,剩余的所述接点相对于所述插入槽后退(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719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连接器中,如专利文献1的图3及图4所示,在对操作部件20即操作杆进行锁定操作时,转动操作会过度旋转。因此,所述操作杆因杠杆原理而被抬起,容易从壳体即基座脱落。
另外,所述操作杆脱落时,向接点即连接端子作用过大的负荷,因此,存在连接端子塑性变形,不能进行连接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防止锁定操作时过度旋转导致的操作杆的脱落,并且可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被表面安装在配线基板上,包括: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其中,在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设有限位用抵接部,在使所述操作杆转动而完成锁定操作时,所述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限位部上,该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连接端子的限位部上,能够防止操作杆的过度旋转。因此,可防止操作杆从基座脱落,并且也可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另外,通过使操作杆抵接在连接端子上,锁定操作完成时的操作杆的定位精度提高,触点的位置精度提高,因此接触可靠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突设有限位用壁部,在使所述操作杆转动而完成锁定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限位部上,同时,所述限位用壁部抵接在配线基板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
根据本实施方式,操作杆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连接端子的限位部上,并且操作杆的限位用壁部抵接在配线基板上。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过度旋转导致的操作杆的脱落,也可防止连接端子的塑性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限位用壁部也可以为底面看大致コ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连接端子的后端部被覆盖,因此,除尘性提高,能够异物等导致的端子间的短路。
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也可以构成为:在操作杆的内侧面设置卡止部,在连接端子上设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根据本发明,操作杆的卡止部和连接端子的卡止承受部相互卡止,因此操作触感提高。另外,即使对操作杆施加振动等,也能够维持锁定状态,具有耐振性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B)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
图2(A)、(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动作前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B)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5(A)、(B)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表示在图1所示的连接器上安装挠性印刷基板前后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6(A)、(B)是图3所示的基座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7(A)、(B)是图3所示的连接端子的立体图及正面图;
图8(A)~(C)是图3所示的操作杆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图9(A)、(B)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正面剖面图;
图10(A)、(B)是接着图9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1(A)、(B)是接着图10说明连接器的操作方法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2(A)、(B)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3(A)、(B)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4(A)、(B)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及正面剖面图;
图15(A)、(B)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转动操作后的正面剖面图及从下方看到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
11:基座
11a:开口部
12:弹性腕部
13:插入孔
14:导向板
14a:导向槽
15:防脱用凹部
16:支承零件
20:连接端子
20a:固定触点(一端部)
20b:另一端部
21:支承部
22:操作片
22a:可动触点
22b:操作承受部
23:卡止用爪部
24:防脱用爪部
25:防脱用突起
26:限位部
27:防脱用凸部
27a:防脱用第二凸部
28:转动用凹部
29:限位用凹部
30:操作杆
31:转动轴部
32:凸轮部
33:贯通孔
34:限位用抵接部
35:操作用锥面
36:限位用壁部
40:挠性印刷基板(FPC)
4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大致由基座11、连接端子20以及操作杆30构成,能够可拆装地连接挠性印刷基板(FPC)40(图4、5)。
如图6(A)、(B)所示,基座11分别从两侧端面的一侧缘部向背面侧平行地延伸出弹性腕部12、12,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背面贯通正面的插入孔13。
另外,如图6(A)所示,在所述弹性腕部12的内向面,在其前端缘部形成有导向用锥面12a,并且在其里侧形成有轴支承部12b。此外,所述基座11在所述弹性腕部12、12之间从背面的下方缘部延伸出导向板14,并且在所述导向板14的上表面并列设有分别与所述插入孔13连通的导向槽部14a。在所述插入孔13的下方基部形成有与所述插入孔13连通且防止后述的连接端子20脱落的防脱用凹部15。
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所述基座11在其正面侧设有可插入后述的挠性印刷基板40的开口部11a。另外,所述基座11将用于防止基板安装时的浮起的支承零件16、16分别压入并保持在设于基座正面侧的两侧缘部的压入槽11b(图2、3)。
如图7所示,连接端子20能够将设于其一端部的固定触点20a插入所述基座11的插入孔13,从其中间部突设有带支承部21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22,并且在其另一端部20b的下方缘部设有卡止用爪部23。可动触点22a从所述操作片22的一端部朝向下方突出,并且将其另一端部作为操作承受部22b。另外,所述连接端子20使所述支承部21的基部向板厚方向突出而形成防脱用爪部24。此外,在位于从所述另一端部20b到所述防脱用爪部24之间的上边部形成有防脱用突起25、限位部26、防脱用凸部27及转动用凹部28。
如图8所示,操作杆30在两侧端面,在同一轴心上突设有转动轴部31、31。另外,所述操作杆30在一侧缘部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操作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的凸轮部32,并且在与所述凸轮部32对应的位置并列设有用于插通所述操作片22的贯通孔33。此外,所述操作杆30在与所述贯通孔33相邻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抵接的限位用抵接部34。所述限位用抵接部34具有在所述操作杆30的转动操作完成后、或在完成的同时,与所述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抵接且可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的下端面。另外,所述限位用抵接部34以在同一轴心上连续的方式连接(即,以一定间隔连续排列的限位用抵接部34分别配置在距离其中心轴相同半径的位置),因此能够确保操作性,并且可维持强度。另外,所述操作杆30由于在另一侧缘部且设形成有操作用锥面35,故即使操作杆30变小,由手指等进行的锁定解除的操作也容易。
此外,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连接的FPC40如图4、5所示,在其前端部印刷配线有连接部41。
对由上述构成部件构成的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从所述基座11的背面侧沿导向板14的导向槽14a将连接端子20的一端部20a插入插入孔13。由此,设于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爪部24卡止在基座11的防脱用凹部15的顶面且卡止用爪部26卡止在基座11的缘部而进行定位。
接着,将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分别插入所述操作杆30的贯通孔33,使所述操作杆30沿所述连接端子20的上边滑动,利用凸轮部32将操作承受部22b推起而使其弹性变形,在该状态下压入操作杆30。由此,所述凸轮部32嵌合在连接端子20的转动用凹部28,并且所述转动用轴部31通过基座11的导向用锥面12a而嵌合在轴支承部12b,所述操作杆30被可转动地支承(图9)。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0及图11所示,即使操作杆30向锁定侧过度旋转,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上而被限制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转动操作操作杆30时可能产生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对操作杆30施加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由于限位用抵接部34卡止在防脱用突起25上,因此操作杆30不会向侧方脱落。
此外,还具有下述优点,即,由于在转动用凹部28的紧后方配置有防脱用凸部27,因此,操作杆30的凸轮部32与所述防脱用凸轮27抵接,更加不易脱落。
下面,根据图9~图12对在所述连接器10上连接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9所示,在所述基座11的开口部11a插入挠性印刷基板40直至其连接部41抵碰到所述基座11的内侧面(图10)。然后,以转动轴部31的轴心为中心转动并压倒操作杆30时,如图11所示,凸轮部32将连接端子20的操作承受部22b推起。因此,大致T形的接触片22以支持部21为支点倾动,可动触点22a压接在挠性印刷线路板40的连接部41上而导通。而且,即使进一步转动所述操作杆30,由于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限位部26上,故而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杆30的转动操作完成时,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卡合在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突起25上。因此,即使对操作杆30作用旋转操作力的水平分力,也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
另外,由于所述凸轮部32的截面大致为椭圆形,故而若转动规定的角度,则旋转力矩急剧变化,由此能够得到可靠的操作触感。
另一方面,在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从所述连接器10取下时,通过使所述操作杆30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凸轮部32反转,解除向连接端子20操作承受部22b的弯曲力矩,在将可动触点22a相对于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的连接部41的连接状态解除后,将所述挠性印刷基板40从基座11拉出。
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与防脱用凸部27相邻的位置设有防脱用第二凸部27a。由此,具有下述优点,即,所述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通过所述防脱用凸部27和防脱用第二凸部27a在水平方向上被限位,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操作杆30的晃动。
如图1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连接端子20的上边部设有限位用凹部29。此外,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的下表面抵接在所述限位用凹部29的底面,能够防止操作杆30的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能够将操作杆30对限位用抵接部34的干涉尺寸增大。因此,通过将所述限位抵接部34卡止在所述限位用凹部29的内侧面,能够防止转动操作力的水平分力导致的所述操作杆30的脱落。
此外,能够抑制连接端子20的高度尺寸,进而抑制连接器10整体的高度尺寸,得到薄型的连接器10。
如图14及图15所示,第四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操作杆30的下表面外周缘部突设有限位用壁部36。其它结构相同,故而在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连接端子20的后端部20b被所述限位用壁部36覆盖,故而除尘性提高,能够防止异物等导致的端子间的短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使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抵接在连接端子20的上边而进行限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设于所述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基座11的导向板14的上表面来防止过度旋转导致的脱落。
另外,还具有下述优点,即,在操作杆30的限位用抵接部34设置卡止部,在连接端子20的防脱用突起25设置卡止在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由此,更加不易脱落并且操作触感提高。
此外,所述连接端子的防脱用突起不限于设置在其上边的另一端部,只要在所述后端部与转动用凹部之间形成即可,尤其是,优选配置在焊接于配线基板的部分的附近。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不限于上述连接器,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连接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其被表面安装在配线基板上,所述连接器包括:
基座,其在正面设有可插入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并且以规定的间距并列设有从所述正面贯通背面的多个插入孔;
连接端子,其突设有在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的大致T形的操作片,并且将成为固定触点的一端部从背面侧插入所述插入孔,所述可动触点可压接在连接部上,该连接部并列设置在所述挠性印刷基板的前端部;
操作杆,其将凸轮部嵌合在转动用凹部中而构成转动支点,通过所述凸轮部可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片的另一端部的操作承受部,所述转动用凹部设置在连接端子的上边,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设有限位用抵接部,在使所述操作杆转动而完成锁定操作时,所述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限位部上,该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突设有限位用壁部,在使所述操作杆转动而完成锁定操作时,设于所述操作杆的下表面的限位用抵接部抵接在限位部上,同时,所述限位用壁部抵接在配线基板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端子的上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限位用壁部从底面看为大致コ形。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操作杆的内侧面设置卡止部,在连接端子上设有可卡止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承受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15625A JP2009266667A (ja) | 2008-04-25 | 2008-04-25 | コネクタ |
JP115625/08 | 2008-04-2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67499A true CN101567499A (zh) | 2009-10-28 |
Family
ID=41215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9101348980A Pending CN101567499A (zh) | 2008-04-25 | 2009-04-15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269946A1 (zh) |
JP (1) | JP2009266667A (zh) |
CN (1) | CN101567499A (zh) |
TW (1) | TW20100405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0740A (zh) * | 2011-04-26 | 2011-12-14 | 深圳市金盟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fpc高精密电子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02858B2 (ja) * | 2010-04-08 | 2012-12-1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54624B2 (ja) * | 2010-09-27 | 2013-02-27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4659B2 (ja) * | 2001-03-09 | 2004-01-0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262665B2 (ja) * | 2004-10-25 | 2009-05-13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カバー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JP4359568B2 (ja) * | 2005-02-15 | 2009-11-04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4498948B2 (ja) * | 2005-02-24 | 2010-07-07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
JP4437982B2 (ja) * | 2005-08-08 | 2010-03-24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平型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4726002B2 (ja) * | 2005-08-31 | 2011-07-20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018620B2 (ja) * | 2008-04-25 | 2012-09-05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08
- 2008-04-25 JP JP2008115625A patent/JP2009266667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4-09 US US12/421,518 patent/US20090269946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4-15 CN CNA2009101348980A patent/CN101567499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4-16 TW TW098112585A patent/TW201004053A/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80740A (zh) * | 2011-04-26 | 2011-12-14 | 深圳市金盟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fpc高精密电子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004053A (en) | 2010-01-16 |
JP2009266667A (ja) | 2009-11-12 |
US20090269946A1 (en) | 2009-10-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67497A (zh) | 连接器 | |
CN101154776B (zh) | 连接器 | |
JP4704505B1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CN101110503B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CN203521677U (zh) | 连接器 | |
CN101299494B (zh) | 连接器 | |
KR100740415B1 (ko) | 플렉서블 기판용 커넥터 | |
CN102195158A (zh) | 连接器 | |
KR100944087B1 (ko) | 커넥터 | |
TWI434469B (zh) | 連接器 | |
EP2442411A1 (en) | Connector | |
CN100397716C (zh) | 连接器 | |
JP574695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090059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1567499A (zh) | 连接器 | |
US20100068919A1 (en) | Cable connector | |
KR20130055653A (ko) | 커넥터 | |
KR20090073163A (ko) | 커넥터 | |
TWI670898B (zh) | 電連接器與撓性基板的組裝體 | |
KR20090072944A (ko) | 커넥터용 접속단자 | |
JP2001052786A (ja)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080086824A (ko) | 전기 커넥터 | |
CN100414781C (zh) | 连接器 | |
CN103474801A (zh) | 扁平电缆连接器 | |
JP2009093957A (ja) | 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