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9668B -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9668B CN101499668B CN2008100952146A CN200810095214A CN101499668B CN 101499668 B CN101499668 B CN 101499668B CN 2008100952146 A CN2008100952146 A CN 2008100952146A CN 200810095214 A CN200810095214 A CN 200810095214A CN 101499668 B CN101499668 B CN 1014996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power supply
- voltage source
- coupled
- supply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norethister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H]2[C@H]3CC[C@](C)([C@](CC4)(O)C#C)[C@@H]4[C@@H]3CCC2=C1 VIKNJXKGJWUCNN-XGXHKTL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包含一直流电压源、一控制模块、一控制臂桥模块、一电感元件、一切换元件及一开关元件。开关元件在切换元件使电感元件连接至直流电压源前导通,以将直流电压源所提供的直流电压通过该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该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该负载,并在切换元件使电感元件连接至直流电压源后关断,即不导通,以提高切换元件的使用寿命及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一辅助开关元件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供电技术的进步,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已成为供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其主要的特性在于,在一主要供电电源(一般为一交流电压源)供电正常时,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是接收由主要供电电源所提供的一交流电压,通过一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输出一交流电压以作为提供至一负载的电压,但在主要供电电源发生断电或供电超过预定电压异常时,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便通过本身的一切换元件,切换线路至本身的直流电压源(如电池),以将直流电压源所提供一直流电压通过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输出一交流电压作为提供至负载的电压,通过此种电源切换的方式,保持负载的供电来源的持续性,但现有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通常具有体积过大及重量过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国专利公告号第6104104号揭示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此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采用了新的控制方法,即用小电容代替了传统用于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电解电容储能环节。这种变化大大减少了电容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可靠性。
但上述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切换元件皆为一毫秒级(milli second)机械式切换元件,其有需要较长的切换时间,在完成由主要供电电源切换至电池动作前,美国专利公告号第6104104号所提到的小电容,在切换过程中不能为负载提供足够的能量,因此,在切换过程中,输出电压将不可避免存在着暂时中断的情况,对负载的可靠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并且在用利用机械式切换元件实现切换过程中,较大的电流可能会使切换失败,甚至在接触点处形成电弧,烧坏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切换元件。
综上所述,如何使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切换过程可安全可靠的进行,进而使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可持续提供品质稳定的电流至负载,即成为此领域的产业亟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耦接至一交流电压源,以接收一由该交流电压源所提供的输入交流电压,并提供一输出交流电压至一负载,该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包含一直流电压源、一控制模块、一控制臂桥模块、一电感元件、一切换元件及一开关元件。该直流电压源用以提供一直流电压。该控制模块耦接至该交流电压源,用以侦测该输入交流电压的一电压值,并相应于该电压值产生一控制信号。该电感元件耦接至该交流电压源及该直流电压源,用以接收该直流电压与该输入交流电压其中之一。该控制臂桥模块耦接至该电感元件及该负载,用以将该直流电压与该输入交流电压其中之一调节为该输出交流电压传递至该负载。该切换元件耦接至该电感元件,该切换元件包含一交流输入端及一直流输入端,该交流输入端耦接至该交流电压源,该直流输入端耦接至该直流电压源,该切换元件用以相应于该控制信号,使该电感元件连接至该交流输入端与该直流输入端其中之一,以通过该电感元件,将该输入交流电压与该直流电压其中之一,通过该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该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该负载。该开关元件耦接至该直流电压源与该控制臂桥模块,用以在该切换元件使该电感元件连接至该直流输入端前,相应于该控制信号导通,以将该直流电压通过该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该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该负载,并在该切换元件使该电感元件连接至该直流输入端后关断,即,使该切换元件不导通。
此外,开关元件还用以在该切换元件使该电感元件连接至该交流输入端前,相应于该控制信号导通,以将该直流电压通过该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该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该负载,并在该切换元件使该电感元件连接至该交流输入端后关断。
本发明借助一开关元件,在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切换元件切换于交流输入端以及直流输入端的过程中,防止切换元件因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切换时的电流突变,并经过控制臂桥模块处理产生输出交流电压连续地向负载提供高品质电源,而且能够优化切换元件的开关状态。
交流输入端以及直流输入端的切换过程是一个零电流的开通过程,优化了切换元件的电流应力,以延长该切换元件的使用寿命,以提高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可靠性。此外,控制臂桥模块包含一电容,本发明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还能维持电容的电压稳定,进而解决现有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缺点。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是以较佳实施例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较佳实施例的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为低电压时,从交流模式切换为直流模式的波形图;
图3为本较佳实施例的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为高电压时,从交流模式切换为直流模式的波形图;
图4为本较佳实施例的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为低电压时,从直流模式切换为交流模式的波形图;
图5为本较佳实施例的直流电压源的电压为高电压时,从直流模式切换为交流模式的波形图;以及
图6为本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11:直流电压源
11a:直流电压 12:控制臂桥模块
12a:第一桥臂的第一开关单元 12b:第一桥臂的第二开关单元
12c:第一桥臂的第一顺向单元 12d:第一桥臂的第二顺向单元
12e:第二桥臂的第一开关单元 12f:第二桥臂的第二开关单元
12g:第二桥臂的第一顺向单元 12h:第二桥臂的第二顺向单元
12i:第三桥臂的第一开关单元 12j:第三桥臂的第二开关单元
12k:第三桥臂的第一顺向单元 12m:第三桥臂的第二顺向单元
12n:电容 13:电感
14:控制模块 14a:控制信号
14b:控制信号 15:切换元件
15a:直流输入端 15b:交流输入端
16:开关元件 17:输出滤波模块
1a:限流元件 2:交流电压源
20:输入交流电压 3:输出交流电压
21:波形 22:波形
23:波形 24:波形
25:波形 31:波形
32:波形 33:波形
34:波形 35:波形
41:波形 42:波形
43:波形 44:波形
45:波形 51:波形
52:波形 53:波形
54:波形 55:波形
6:负载 7: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为一不断电电源供电(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模块1,其耦接至一交流电压源2,适可接收一由交流电压源2所提供的输入交流电压20,并提供一输出交流电压3至一负载6,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包含一直流电压源11、一控制臂桥模块12、一电感元件13、一控制模块14、一切换元件15(包含一直流输入端15a及一交流输入端15b)、一开关元件16、一输出滤波模块17。输出滤波模块17可用现有技术实现,并非本发明的创新技术,在此不加赘述。
为了更加容易描述本发明,本较佳实施例中将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切换元件15切换于交流输入端15b的电源供电模式称为“交流模式”,将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切换元件15切换于直流输入端15a的电源供电模式称为“直流模式”。交流电压20由一交流电压源2所提供,交流输入端15b耦接至交流电压源2,用以接收输入交流电压20,直流电压11a由一直流电压源11所提供,交流输入端15a耦接至直流电压源11,用以接收直流电压11a,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压源11为一储能元件(例如电池),控制臂桥模块12耦接至电感元件13及负载6,用以将直流电压11a与输入交流电压20其中之一转换为输出交流电压3传递至负载6,电感元件13耦接至交流电压源2及直流电压源11,用以接收直流电压11a与输入交流电压20其中之一,控制模块14耦接至交流电压源2,用以侦测输入交流电压20的一电压值,并相应于该电压值产生一控制信号14a,此时,控制信号14a代表输入交流电压20是处于一断电或供电超过预定电压的异常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4主要是作为控制切换元件15及开关元件16,与侦测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之用,其可为一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 unit),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其他与微控制单元具有相同功能的电路替代,并不以此为限。
切换元件15耦接至电感元件13,用以相应于控制信号14a,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直流输入端15a,以通过电感元件13,将直流电压11a通过控制臂桥模块12调节后,产生输出交流电压3,提供至负载6。换言之,当交流模式的供电异常时,即会切换至直流模式,在切换元件15进行切换时,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是通过开关元件16将直流电压源11的电能传输给控制臂桥模块12,以持续提供稳定电能至负载6。
开关元件16耦接至直流电压源11与控制臂桥模块12,用以在切换元件15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直流输入端15a前,相应于控制信号14a导通,以将直流电压11a通过控制臂桥模块12调节后,作为输出交流电压3,提供至负载6,并在切换元件15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直流输入端15a后关断。在本较佳实施例中,切换元件15为一机械式切换元件,开关元件16为一电子开关元件,如硅控整流器(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及绝缘栅极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等;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还包含一限流元件1a,直流电压源11是通过限流元件1a耦接至开关元件16,限流元件1a用以限制流经开关元件16的直流电压11a的电流量,能够防止切换元件15因输入交流电压20与直流电压11a切换时的电流突变。
此外,控制模块14还用以侦测输入交流电压20的一电压值,并相应于电压值产生一控制信号14b。此时,控制信号14b代表输入交流电压20是处于正常状态,而切换元件15目前则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接收直流电压11a作为控制臂桥模块12的输入电源。相应于输入交流电压20的一电压值为正常,切换元件15还用以相应于控制信号14b,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交流输入端15b,以通过电感元件13,将输入交流电压20作为控制臂桥模块12的输入电源,并调节为输出交流电压3,以提供至负载6。开关元件16还用以在切换元件15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交流输入端15b前,相应于控制信号14b导通,以将直流电压11a转换成输出交流电压3,提供至负载6,并在切换元件15使电感元件13连接至交流输入端15b后关断。
具体地说,控制臂桥模块12包含多个呈并联连接的臂桥及一电容12n,输出交流电压3是通过该等臂桥提供至负载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臂桥模块12包含三臂桥,但控制臂桥12的臂桥数目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三臂桥分别为第一臂桥、第二臂桥及第三臂桥,第一臂桥包含一第一开关单元12a、一第二开关单元12b、一第一顺向元件12c及一第二顺向元件12d;第二臂桥包含一第一开关单元12e、一第二开关单元12f、一第一顺向元件12g及一第二顺向元件12h;第三臂桥包含一第一开关单元12i、一第二开关单元12j、一第一顺向元件12k及一第二顺向元件12m,上述的臂桥皆可以现有技术达成,例如以晶体管耦接二极管的电路结构达成,在此以第一臂桥为例,描述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如图1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2a、一第二开关单元12b成串联,电容12n与第一臂桥并联,开关元件16与第一臂桥的一端呈串联连接,在一开始,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为正常时,切换元件15是切换于交流输入端15b,以接收输入交流电压20,并通过电感元件13及控制臂桥模块12,将输入交流电压20调节为输出交流电压3提供至负载6,此时开关元件16是处于关断状态,第一开关单元12a与第二开关单元12b是借助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Modulation,PWM)调制为工作模式,使得输入交流电压20可通过第一臂桥。
当控制模块14侦测到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为异常时,即产生控制信号14a,用以将切换元件15由交电流输入端15b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由于切换元件15为机械式切换元件,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间才可完成切换动作,因此在切换元件15的切换过程中,控制信号14a同时导通开关元件16,以将直流电压源11所提供的直流电压11a传输给控制臂桥模块12,产生输出交流电压3持续供电至负载6,当开关元件16导通时,第一开关单元12a与第二开关单元12b也随之关断,使得直流电压源11通过开关元件16与电容12n成并联连接,以通过电容12n及该控制臂桥模块12的第二臂桥及第三臂桥,提供输出交流电压3至负载6,使切换元件15切换过程中能维持电容12n的电压稳定。此外,电感元件13是耦接至第一开关单元12a与第二开关单元12b之间,以将输入交流电压20与直流电压11a其中之一(端视目前切换元件15的切换状况),通过控制臂桥模块12转换为输出交流电压3提供至负载6,而第一顺向元件12c与第一开关单元12a并联,第二顺向元件12d与第二开关单元12b并联,以控制流经第一臂桥的电流流向。
当切换元件15成功切换至直流电压源11时,切换元件15即可接收直流电压11a传输给控制臂桥模块12转换为提供至负载6的输出交流电压3,开关元件16不需再接收直流电压11a,所以开关元件16将成关断状态。此外,控制模块14也持续侦测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其恢复正常时,切换元件15须从直流输入端15a切换回交流输入端15b,其切换过程及开关元件16的动作与上述切换元件15从交流输入端15b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为更清楚理解本较佳实施例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在各种状态下的动作,请参阅图2,其为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低电压时(直流电压11a的电压值低于输出交流电压3的峰值),从交流模式切换为直流模式的波形图,横轴表示时间,其包含波形21至25,分别依序表示切换元件15的控制信号、开关元件16的控制信号、输入的交流电电压、电容12n的电压及输出至负载6的输出交流电压3的电压。
须先说明的是,波形21(即切换元件15的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时,表示切换元件15是切换于交流输入端15b或正向交流输入端15b切换,为逻辑高电平时,表示切换元件15是切换于直流输入端15a或正向直流输入端15a切换;波形22(即开关元件16的控制信号)为逻辑低电平时,表示开关元件16不导通,为逻辑高电平时,表示开关元件16导通。
因此,在时间区间t1内,切换元件15是切换于交流输入端15b,且由于交流输入端15b所输入的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为正常,因此尚不需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波形22为逻辑低电平;在时间区间t2内,控制模块14侦测到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出现异常,此时切换元件15须由交流输入端15b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使直流电压源11暂时供电能量至负载6,因此波形21变换为为逻辑高电平,波形22变换为为逻辑高电平,且波形23趋近于零,代表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异常。另外,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低电压,此可由波形24及25的变化得知。在时间区间t2后,即进入时间区间t3,此时切换元件15已顺利切换至直流输入端15a,此时,波形21为逻辑高电平,波形22恢复为逻辑低电平,波形23仍为趋近于零,代表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值异常,波形24及25也相应于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低电压随的变化。
换言之,在时间区间t3内,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已成功由交流模式切换至直流模式,此时开关元件16关断,切换元件15已借助直流输入端15a与直流电压源11相连,并与交流输入端15b完全分离。
请参阅图3,其为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高电压时(直流电压11a的电压值高于输出交流电压3的峰值),从交流模式切换为直流模式的波形图,横轴表示时间,其包含波形31至35,分别表示切换元件15的控制信号、开关元件16的控制信号、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电容12n的电压及输出至负载6的输出交流电压3的电压。图3的各波形变化与图2类似,其差异只在于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高电压,因此波形34及35也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4,其为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低电压时,从直流模式切换为交流模式的波形图,其包含波形41至45,分别表示切换元件15的控制信号、开关元件16的控制信号、输入交流电压20的电压、电容12n的电压及输出至负载6的输出交流电压3的电压,横轴表示时间,此外,熟知此项技艺者可于理解图2的波形变化后,理解图4的波形变化,在此不加赘述。
请参阅图5,其为直流电压源11的电压为高电压时,从直流模式切换为交流模式的波形图,横轴表示时间,其包含波形51至55,分别表示切换元件15的控制信号、开关元件16的控制信号、输入交流电压20、电容12n的电压及输出至负载6的输出交流电压3。此外,熟知此项技艺者可于理解图3的波形变化后,理解图5的波形变化,在此不加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6,其为本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7与图1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差别在于,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直流电压源11的正极连接至电容12n的一端,直流电压源11的负极通过开关元件16连接至电容12n的另一端;而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7的直流电压源11的负极连接至电容12n的一端,直流电压源11的正极通过开关元件16连接至电容12n的另一端,换言之,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7与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1的差别在于,直流电压源11、开关元件16及电容12n连接位置不同,但仍可发挥相同的功能,熟知此项技艺者在参考前述说明后,可清楚理解理解连接位置不同并不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实现,在此不加赘述。
借助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借助一开关元件,在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切换元件切换于交流输入端以及直流输入端的过程中,防止切换元件因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切换时的电流突变,并经过控制臂桥模块处理产生输出交流电压连续地向负载提供高品质电源,而且能够优化切换元件的开关状态。
交流输入端以及直流输入端的切换过程是一个零电流的开通过程,优化了切换元件的电流应力,以延长该切换元件的使用寿命,以提高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可靠性。此外,控制臂桥模块包含一电容,本发明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还能维持电容的电压稳定,进而解决现有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的缺点。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耦接至一交流电压源,以接收一由所述交流电压源所提供的输入交流电压,并提供一输出交流电压至一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包含:
一直流电压源,用以提供一直流电压;
一控制模块,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用以侦测所述输入交流的电压值,并相应于所述电压值产生一控制信号;
一电感元件,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及所述直流电压源,用以接收所述直流电压与所述输入交流电压其中之一;
一控制臂桥模块,耦接至所述电感元件及所述负载,用以将所述直流电压与所述输入交流电流压其中之一调节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传递至所述负载,所述控制臂桥模块具有多个呈并联连接的臂桥及与所述多個臂桥并联的一电容;
一切换元件,耦接至所述电感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包含一交流输入端及一直流输入端,所述交流输入端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所述直流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直流电压源,所述切换元件用以相应于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交流输入端与所述直流输入端其中之一,以及
一开关元件,耦接至所述直流电压源与所述控制臂桥模块且与所述多個臂桥之一呈串联连接,用以在所述切换元件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入端前,相应于所述控制信号导通,使得所述直流电压源通过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容成并联连接,并使得所述控制臂桥模块中之所述电容之电压与所述直流电压两者之间电压差为零,达成该切换元件的零电流切换,以将所述直流电压通过所述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并在所述切换元件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直流输入端后关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是通过所述多个臂桥调节,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臂桥包含一第一臂桥,所述电感元件是通过所述第一臂桥耦接至所述负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臂桥并联,所述第一臂桥包含成串联连接的一第一开关单元与一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臂桥的一端呈串联连接,当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关断,使得所述直流电压源通过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容成并联连接,以提供所述直流电压至所述电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桥还包含一第一顺向元件及一第二顺向元件,所述第一顺向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并联,所述第二顺向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并联,以控制流经所述第一臂桥的电流流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是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以将所述输入交流电压与所述直流电压其中之一,通过所述第一臂桥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限流元件,所述直流电压源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耦接至所述开关元件,所述限流元件用以限制流经所述开关元件的所述直流电压的电流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为一电子开关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元件为一机械式切换元件。
10.一种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耦接至一交流电压源,以接收一由所述交流电压源所提供的输入交流电压,并提供一输出交流电压至一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包含:
一直流电压源,用以提供一直流电压;
一控制模块,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用以侦测所述输入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并相应于所述电压值产生一控制信号;
一电感元件,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及所述直流电压源,用以接收所述直流电压与所述输入交流电压其中之一;
一控制臂桥模块,耦接至所述电感元件及所述负载,用以将所述直流电压与所述输入交流电压其中之一调节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传递至所述负载,所述控制臂桥模块具有多个呈并联连接的臂桥及与所述多個臂桥并联的一电容;
一切换元件,耦接至所述电感元件,所述切换元件包含一交流输入端及一直流输入端,所述交流输入端耦接至所述交流电压源,所述直流输入端耦接至所述直流电压源,所述切换元件用以相应于所述控制信号,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交流输入端与所述直流输入端其中之一,以及
一开关元件,耦接至所述直流电压源与所述控制臂桥模块且与所述多個臂桥之一呈串联连接,用以在所述切换元件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交流输入端前,相应于所述控制信号导通,使得所述直流电压源通过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容成并联连接,并使得所述控制臂桥模块中之所述电容之电压与所述直流电压两者之间电压差为零,达成该切换元件的零电流切换,以将所述直流电压通过所述控制臂桥模块调节后,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并在所述切换元件使所述电感元件连接至所述交流输入端后关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交流电压是通过所述多个臂桥调节,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臂桥包含一第一臂桥,所述电感元件是通过所述第一臂桥耦接至所述负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一臂桥并联,所述第一臂桥包含成串联连接的一第一开关单元与一第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第一臂桥之一端呈串联连接,当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时,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关断,使得所述直流电压源通过所述开关元件与所述电容成并联连接,以提供所述直流电压至所述电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桥还包含一第一顺向元件及一第二顺向元件,所述第一顺向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并联,所述第二顺向元件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并联,以控制流经所述第一臂桥的电流流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元件是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之间,以将所述输入交流电压与所述直流电压其中之一,通过所述第一臂桥作为所述输出交流电压提供至所述负载。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限流元件,所述直流电压源是通过所述限流元件耦接至所述开关元件,所述限流元件用以限制流经所述开关元件的所述直流电压的电流量。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为一电子开关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元件为一机械式切换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952146A CN101499668B (zh) | 2008-01-28 | 2008-04-18 |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05010 | 2008-01-28 | ||
CN200810005010.9 | 2008-01-28 | ||
CN2008100952146A CN101499668B (zh) | 2008-01-28 | 2008-04-18 |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9668A CN101499668A (zh) | 2009-08-05 |
CN101499668B true CN101499668B (zh) | 2012-02-01 |
Family
ID=40946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2146A Active CN101499668B (zh) | 2008-01-28 | 2008-04-18 |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9966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3473B (zh) * | 2013-12-11 | 2015-11-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三桥臂拓扑电路及控制方法、不间断电源系统 |
CN109672321A (zh) * | 2018-11-30 | 2019-04-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N212210538U (zh) * | 2020-05-22 | 2020-12-22 |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桥臂拓扑装置及不间断电源系统 |
CN113820644A (zh) * | 2021-09-16 | 2021-12-21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一种配电网互感器计量性能一体化现场校准装置 |
CN114558628B (zh) * | 2022-02-23 | 2024-09-1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微流控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6099A (zh) * | 1998-02-09 | 1999-08-1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不间断电源装置 |
JP2000358378A (ja) * | 1999-06-10 | 2000-1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停電電源装置 |
-
2008
- 2008-04-18 CN CN2008100952146A patent/CN1014996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6099A (zh) * | 1998-02-09 | 1999-08-18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不间断电源装置 |
JP2000358378A (ja) * | 1999-06-10 | 2000-12-2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停電電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9668A (zh) | 2009-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77762B (en) |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module | |
CN101499668B (zh) |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 |
ES2934332T3 (es) | Sistema de energía de carga con bajo consumo de energía en espera y procedimiento de control de la misma | |
WO2011120311A1 (zh) | 太阳能光发电系统、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01951134A (zh) | 一种级联拓扑变频器及其旁路拓扑 | |
JP7557025B2 (ja) | エネルギー貯蔵モジュール及び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 |
CN202059209U (zh) | 电源装置 | |
CN102282738A (zh) | 供电系统和电子装置 | |
CN105449742A (zh) | 一种电源极性切换电路及装置 | |
CN105634108A (zh) | 离线式不间断电源 | |
CN118074305A (zh) | 一种不间断电源系统 | |
CN102570587A (zh) | 大功率分布式电源方法 | |
CN113054673B (zh) | 一种三相不平衡换相开关 | |
CN216451148U (zh) | 一种同频耦合注入型直流断路器 | |
CN213279594U (zh) | 磁悬浮轨道线圈电力电子放大器 | |
CN116526531A (zh) | 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210111684U (zh) | 零中断混合式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 | |
CN201813204U (zh) | 无触点补偿式交流稳压器主电路结构 | |
CN115051325A (zh) |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 |
CN211828542U (zh) | 一种开关控制系统 | |
CN209813731U (zh) | 轨道车辆辅助供电系统及轨道车辆 | |
CN114899936A (zh) | 一种配电电路、控制配电电路供电的方法和供电系统 | |
CN114825318A (zh) | 一种交直流混合的不间断供电系统 | |
CN217607538U (zh) | 一种列车及其直流负载供电电路 | |
WO2013005804A1 (ja) |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