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051325A -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1325A
CN115051325A CN202210872086.1A CN202210872086A CN115051325A CN 115051325 A CN115051325 A CN 115051325A CN 202210872086 A CN202210872086 A CN 202210872086A CN 115051325 A CN115051325 A CN 115051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or
coil
direct current
contro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20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麻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t Power Sytem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vt Power Sy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t Power Sytem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vt Power Sytem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720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1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1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13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distribution gear, e.g. bus-bar systems; for switch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27Testing of circuit interrupters, switches or circuit-break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应用于电路技术领域,包括: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组的继电器,触点组连接第一直流电源和直流变换电路;与控制线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线圈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分别向控制器和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一和第二故障信号;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故障信号时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故障信号时,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直流变换电路;与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应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间断电源)的设计时,对于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UPS拓扑中,为了降低晶闸管功率器件的损耗,采用继电器取代晶闸管作为回路开关控制器件逐步成为目前的主流。
继电器具有损耗低,且驱动线路简单,空间尺寸小等优点。但是,继电器进行直流分断时会有严重的拉弧问题,容易出现触点损坏、黏死,阻抗增大而发热严重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损坏单板器件。
目前,UPS带载工作时,如果是正常地下电,会先关断升压电路驱动,使得继电器所在回路无电流时再关断继电器,即不会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但是在异常情况下,即继电器相关线路或继电器自身出现异常时,便会出现继电器触点带电流分断的情况,产生电弧,进而导致出现上述的触点损坏、黏死,损坏单板器件等后果。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包括:
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组的继电器,所述触点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触点组的第二端与直流变换电路连接;
与所述控制线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所述控制线圈的驱动控制;
线圈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出所述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连接的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与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连接的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控制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所述直流变换电路;
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用于进行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驱动控制。
优选的,所述线圈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线圈的线圈电流是否异常的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是否异常的电压检测电路;
所述线圈检测电路具体用于:
当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流异常时,或者当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压异常时,确定所述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优选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检测端并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阻;
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检测端并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负向输入端以及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电阻;
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的所述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运放;
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正向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端连接的比较器;
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的第四电阻。
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
输入侧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输入侧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输出侧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光耦,且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端与第二电源正极连接的所述第五电阻;
第二端接地,控制端分别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
第二端接地的所述第七电阻;
第一端用于连接继电器驱动信号的所述第六电阻。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线圈并联,用于为所述控制线圈续流的第一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直流变换电路为升压电路。
优选的,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包括:
控制端作为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的输入端以接收所述第二故障信号,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开关管;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八电阻;
包括N个二极管并联的二极管单元,所述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以使得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管接地;N为正整数。
优选的,还包括:
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端作为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九电阻。
一种UPS,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申请人考虑到,如果在正常带载运行时,出现继电器单点故障等情况,继电器的触点组会断开,但是并不是立即断开,而是存在一定延时,因此,在该延时时间内,通过直流变换电路断开触点组所在回路,便可以实现触点组的零电流关断,也就不会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具体的,本申请的方案中设置了线圈检测电路,线圈检测电路可以在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向控制器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二故障信号。因此,当出现继电器单点故障等异常情况时,线圈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此时继电器触点组还未断开。而线圈检测电路会发送第一和第二故障信号,使得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从而将直流变换电路所在回路关断,也即断开了继电器触点组所在回路,因此,当继电器触点组断开时,便实现了零电流关断。并且,本申请将第二故障信号发送至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硬件驱动封锁电路在接收到第二故障信号时可以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即通过硬件直接实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的驱动封锁,有利于保障该驱动封锁的有效性和快速性。与此同时,将第一故障信号发送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是通过软件进行直流变换驱动电路的控制,可以实现驱动封锁的冗余。即通过硬件+软件的冗余方式,可以保障直流变换驱动电路能够有效地切换为非工作状态,也即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线圈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继电器保护电路可以包括:
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组的继电器K1,触点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触点组的第二端与直流变换电路10连接;
与控制线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20,用于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进行控制线圈的驱动控制;
线圈检测电路40,用于在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向控制器30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连接的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故障信号时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连接的控制器3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故障信号时,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直流变换电路10;
与直流变换电路10连接的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用于进行直流变换电路10的驱动控制。
具体的,继电器K1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组,触点组的通断状态由控制线圈进行控制,即控制线圈的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控制线圈可以吸合触点组,使得触点组为导通状态,也就将第一直流电源与直流变换电路10导通。反之,控制线圈的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触点组为关断状态,也就断开了第一直流电源与直流变换电路10的电连接。
本申请的继电器K1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可以是单触点组的继电器K1,也可以是多触点组的继电器K1,当然,如果是多触点组的继电器K1,本申请的电路结构中,只需使用其中的一组触点组以及用于控制该触点组通断的控制线圈。
触点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第一直流电源的具体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通常可以为USP直流电源。触点组的第二端与直流变换电路10连接,直流变换电路10可以是升压电路,也可以是降压电路,还可以是升-降压电路等结构,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直流变换电路10通常可以为升压电路,升压电路的输出可以连接至母线电容,进而直接或间接地与负载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直流电源为负载供电。
继电器驱动电路20与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连接,可以在控制器30的控制下进行控制线圈的驱动控制。继电器驱动电路20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性很高,例如通过若干个可控开关便可以实现继电器驱动电路20。
线圈检测电路40与控制线圈连接,可以检测控制线圈当前是否为异常工作状态,例如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压来判断控制线圈当前是否为异常工作状态,又如,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流来判断控制线圈当前是否为异常工作状态。
而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参阅图2,线圈检测电路40可以包括:用于检测控制线圈的线圈电流是否异常的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是否异常的电压检测电路。
线圈检测电路40具体用于:
当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流异常时,或者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压异常时,确定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向控制器30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该种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如果仅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压来判断控制线圈当前是否为异常工作状态,如果控制线圈断路,则控制线圈无法再吸合触点组,但是电压检测电路通常检测的是控制线圈的端电压,即使控制线圈断路,控制线圈的端电压仍然较高,甚至等于为控制线圈供电的电源端电压。也就是说,此时的故障情况,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压并不能判断出控制线圈当前为异常工作状态。
并且该种实施方式考虑到,如果仅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流来判断控制线圈当前是否为异常工作状态,在部分场合中,控制线圈的电流可能是逐渐降低的,等到通过检测控制线圈的电流判断出控制线圈当前为异常工作状态时,触点组可能早就发生直流分断的情况了。
对此,该种实施方式中,同时设置了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无论是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流异常时,还是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压异常时,都会确定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即实现了对于控制线圈异常工作状态的冗余检测。
当然,具体的电流检测电路和电压检测电路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端作为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检测端并与控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运放OP1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阻R1;
第一端作为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检测端并与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第一运放OP1的负向输入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电阻R2;
第二端与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三电阻R3;
第一运放OP1;
负向输入端与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端连接,正向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端连接的比较器A1;
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比较器A1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的第四电阻R4。
该种实施方式中的电压检测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类型的电压检测电路,只要能够实现电压检测电路的功能即可。
图2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运放OP1构成差分运放式的电压检测电路,即第一运放OP1的输出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控制线圈的端电压。而比较器A1则是将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端的电压进行比较,图2中将参考电压端标记为V_SET。
可以理解的是,当UPS正常带载运行时,触点组导通,控制线圈的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此时,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电压应当高于V_SET,比较器A1输出低电平信号,即图2的V_Fault信号此时为低电平。相应的,当发生异常情况,导致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较低时,第一运放OP1的输出电压不高于V_SET,此时比较器A1会输出高电平信号,即图2的V_Fault信号此时为高电平,说明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是异常的。
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流检测电路可以包括:
输入侧第一端与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输入侧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连接,输出侧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光耦OC1,且第一光耦OC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端与第二电源正极连接的第五电阻R5;
第二端接地,控制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开关管Q1;
第二端接地的第七电阻R7;
第一端用于连接继电器驱动信号的第六电阻R6。
该种实施方式中,基于光耦实现电流检测,灵敏度较高。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选择基于串联电阻+隔离采样的电流检测方式,基于电流互感器的电流检测方式等等,均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2的实施方式中,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继电器驱动信号,即要使得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得电,需要先通过继电器驱动信号令第一开关管Q1导通,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才能够与相应电源构成回路。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由控制器30发送继电器驱动信号。当然,也只有在第一开关管Q1导通之后,电流检测电路才能有效地进行控制线圈的电流检测。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需要供电,图2中,将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至为继电器K1的控制线圈供电的电源VCC。此外,图2中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采用的是VCC,较为方便,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电源,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当正常带载运行时,触点组导通,流经控制线圈的电流较高,使得第一光耦OC1的原边二极管导通,即第一光耦OC1的输入侧第一端与输入侧第二端导通,此时副边也导通,即第一光耦OC1的输出侧第一端与输出侧第二端导通,图2中的I_Fault信号为低电平。相应的,当流经控制线圈的电流较低时,第一光耦OC1的原边二极管不导通,副边关断,此时图2中的I_Fault信号为高电平。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当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异常时,V_Fault信号为高电平,当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控制线圈的线圈电流异常时,I_Fault信号也为高电平,因此,可以直接将V_Fault和I_Fault作为线圈检测电路40的输出,即如果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采用的是图3的实施方式,则可以直接将V_Fault和I_Fault连接,作为图3的Fault_Signal即可。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采用其他结构的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时,如果电压异常时的V_Fault信号电平与电流异常时的I_Fault信号电平不一致,则可以设置电平转换,逻辑转换等电路,进而得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输入信号,即得到线圈检测电路40所输出的故障信号。
在图2的实施方式中,还设置了与控制线圈并联,用于为控制线圈续流的第一二极管D1。通过第一二极管D1的续流,可以为控制线圈提供放电回路,从而实现控制线圈的快速放电。也就使得当控制线圈失电时,控制线圈的电压和电流会快速降低,从而能更加及时地被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到。
线圈检测电路40需要输出故障信号给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以及控制器30,本申请的方案中,将输出给控制器30的故障信号称为第一故障信号,将输出给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故障信号称为第二故障信号。通过这两个故障信号,对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进行硬件以及软件的封锁,即实现封锁方式的冗余,使得线圈检测电路40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能够有效地令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能够驱动直流变换电路10,因此,当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时,直流变换电路10便无法工作,会变为断路状态。
具体的,控制器30接收到第一故障信号时,会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由于实际应用中的控制器30通常是通过PWM信号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因此,控制器30接收到第一故障信号时,可以将PWM信号占空比设置为0即可,也即不再输出PWM信号,使得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在硬件上的封锁则需要通过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实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和调整,只要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之后,能够通过硬件电路,有效地将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即可。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参阅图3,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可以包括:
控制端作为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输入端以接收第二故障信号,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开关管Q2;
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八电阻R8;
包括N个二极管并联的二极管单元,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阴极均与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以使得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接收到第二故障信号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第二开关管Q2接地。
该种实施方式中的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当线圈检测电路40没有输出第二故障信号时,图3中的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输入端,即Fault_Signal为低电平,第二开关管Q2为关断状态。而当线圈检测电路40输出第二故障信号时,Fault_Signal为高电平,第二开关管Q2为导通状态。
第二开关管Q2导通之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便通过图3中的各个二极管接地,即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被拉低至0电平,实现了对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的硬件封锁。N为正整数,取决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中的可控开关管数量,可以是1个或多个,图3中N=2,即二极管单元包括并联的二极管D21和D22,分别连接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中的2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标记为Boost_DRV1和Boost_DRV2。
进一的,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与第八电阻R8并联的第一电容C1,以保障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电压的稳定性,避免电平突变导致的异常情况发生。
进一的,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端作为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的输入端,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九电阻R9。通过第九电阻R9进行限流,可以避免过大的电流损坏第二开关管Q2。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申请人考虑到,如果在正常带载运行时,出现继电器单点故障等情况,继电器K1的触点组会断开,但是并不是立即断开,而是存在一定延时,因此,在该延时时间内,通过直流变换电路10断开触点组所在回路,便可以实现触点组的零电流关断,也就不会出现继电器K1直流分断的情况。具体的,本申请的方案中设置了线圈检测电路40,线圈检测电路40可以在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向控制器30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输出第二故障信号。因此,当出现继电器K1单点故障等异常情况时,线圈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出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此时继电器K1触点组还未断开。而线圈检测电路40会发送第一和第二故障信号,使得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从而将直流变换电路10所在回路关断,也即断开了继电器K1触点组所在回路,因此,当继电器K1触点组断开时,便实现了零电流关断。并且,本申请将第二故障信号发送至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硬件驱动封锁电路50在接收到第二故障信号时可以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即通过硬件直接实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的驱动封锁,有利于保障该驱动封锁的有效性和快速性。与此同时,将第一故障信号发送至控制器30,通过控制器30控制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切换为非工作状态,是通过软件进行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的控制,可以实现驱动封锁的冗余。即通过硬件+软件的冗余方式,可以保障直流变换驱动电路60能够有效地切换为非工作状态,也即提高了方案的可靠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继电器K1直流分断的情况,保障电路的可靠性。
相应于上面的继电器保护电路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UPS,可与上文相互对应参照,该UPS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继电器保护电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控制线圈和触点组的继电器,所述触点组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触点组的第二端与直流变换电路连接;
与所述控制线圈连接的继电器驱动电路,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所述控制线圈的驱动控制;
线圈检测电路,用于在检测出所述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时,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与直流变换驱动电路连接的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调整自身的电路状态,以将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与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连接的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故障信号时,控制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切换为非工作状态;
所述直流变换电路;
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连接的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用于进行所述直流变换电路的驱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线圈的线圈电流是否异常的电流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线圈的线圈电压是否异常的电压检测电路;
所述线圈检测电路具体用于:
当所述电流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流异常时,或者当所述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线圈电压异常时,确定所述控制线圈为异常工作状态,向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故障信号,并向硬件驱动封锁电路输出第二故障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一检测端并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第一运放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的第一电阻;
第一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第二检测端并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负向输入端以及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电阻;
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的所述第三电阻;
所述第一运放;
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正向输入端与参考电压端连接的比较器;
第一端与第一电源正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的第四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
输入侧第一端与所述控制线圈的第二端连接,输入侧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输出侧第二端接地的第一光耦,且所述第一光耦的输出侧第一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端作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第一端与第二电源正极连接的所述第五电阻;
第二端接地,控制端分别与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的所述第一开关管;
第二端接地的所述第七电阻;
第一端用于连接继电器驱动信号的所述第六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线圈并联,用于为所述控制线圈续流的第一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换电路为升压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包括:
控制端作为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的输入端以接收所述第二故障信号,第二端接地的第二开关管;
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端接地的第八电阻;
包括N个二极管并联的二极管单元,所述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阴极均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中的各个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以使得所述硬件驱动封锁电路接收到所述第二故障信号时,所述直流变换驱动电路中的各个可控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管接地;N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第八电阻并联的第一电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端作为硬件驱动封锁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的第九电阻。
10.一种UPS,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保护电路。
CN202210872086.1A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Pending CN1150513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2086.1A CN115051325A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72086.1A CN115051325A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1325A true CN115051325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6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2086.1A Pending CN115051325A (zh) 2022-07-19 2022-07-19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132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7377A (zh) * 2023-03-27 2023-05-02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线圈检测电路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7377A (zh) * 2023-03-27 2023-05-02 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器线圈检测电路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59688B (zh) 供电设备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240136817A1 (en) Photovoltaic quick turn-off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6691191B2 (ja) 異常エネルギー保護付き電源変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US20130127343A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for multi-path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loads
CN113078878A (zh) 一种pv串优化器及其短路保护方法
CN113964863A (zh) 一种可自动实现组件级关断的串联型光伏系统
CN110336462A (zh) 一种直流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865502B (zh) 一种串联功率模块的自动合闸旁路保护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5051325A (zh) 继电器保护电路和ups
WO2018113704A1 (en) A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switching between two inputs, equipment, system and a method
CN202059209U (zh) 电源装置
KR102073697B1 (ko) 플라즈마 펄스 전원 장치
CN101499668A (zh) 不断电电源供电模块
US11217993B2 (en) Conversion system with high voltage side and low voltage side
CN116154724A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CN112952983B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EP3772154A1 (en) A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a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power supply system
JP2008154379A (ja) 昇圧チョッパレギュレータ回路
CN219420286U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
CN114744593B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CN220368604U (zh) 一种基于理想二极管的冗余电路
EP4030584A1 (en) Emergency led driver
US12244140B2 (en)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using the same
RU2375779C1 (ru) Способ отключения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гибридным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и гибридное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для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этого способа
CN117728684A (zh) 一种功率变换器及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