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2396B -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2396B CN101432396B CN2007800156821A CN200780015682A CN101432396B CN 101432396 B CN101432396 B CN 101432396B CN 2007800156821 A CN2007800156821 A CN 2007800156821A CN 200780015682 A CN200780015682 A CN 200780015682A CN 101432396 B CN101432396 B CN 1014323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liquid
- reactor
- rectifying tower
- t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29930195733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150000002430 hydrocarb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9000004215 Carbon black (E152)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29910002091 carbon mon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5000011089 carb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29960004424 carbon dioxide Drug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669 therm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407 reform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5000009508 confectionery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7 catalytic hydro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15000000243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4 fracti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M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OC OKKJLVBELUTLK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Sulfur Chemical compound [S] NINIDFKCEFEMD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864 Sulph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95 desor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984 hydro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VVJKKWFAADXIJK-UHFFFAOYSA-N All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C=C VVJKKWFAADXIJ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57 reform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195734 saturated hydrocarbon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594 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29 steam re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ZAXFHJVJLSVMW-UHFFFAOYSA-N 2-Aminoethan-1-ol Chemical compound NCCO HZAXFHJVJLSVM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KXDHJXZQYSOELW-UHFFFAOYSA-N Carbam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NC(O)=O KXDHJXZQYSOEL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THFKEDIFFGKHM-UHFFFAOYSA-N Dimethoxy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OCCOC XTHFKEDIFFGKH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536 Ze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73 but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YYOBHFYCIDXHH-UHFFFAOYSA-N carbonic acid;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C(O)=O JYYOBHFYCIDXH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10 carbonyl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943 catechol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9 condensa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dioxosilane;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Al]O[Al]=O HNPSIPDUKPIQM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hydrogen compound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0 keros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IJDNQMDRQITEOD-UHFFFAOYSA-N n-butane Chemical group CCCC IJDNQMDRQITEO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FBQJSOFQDEBGM-UHFFFAOYSA-N n-penta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 OFBQJSOFQDEBG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oxo(oxoalumanyl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O=[Al]O[Al]=O TWNQGVIAIRXVL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70 ref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IMFACGCPASFAPR-UHFFFAOYSA-N tribut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N(CCCC)CCCC IMFACGCPASFAP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7 ze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00—Hydrogen;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hydrogen; Separation of hydrogen from mixtures containing it; Purification of hydrogen
- C01B3/0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 C01B3/32—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with gasifying agents, e.g. water, carbon dioxide, air
- C01B3/34—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of gaseous mixtures containing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hydrogen by reaction of gaseous or liquid organic compounds with gasifying agents, e.g. water, carbon dioxide, air by reac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gasifying ag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G—CRACKING HYDROCARBON OILS;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e.g. BY DESTRUCTIVE HYDROGENATION, OLIGOMERISATION, POLYMERISATION; RECOVERY OF HYDROCARBON OILS FROM OIL-SHALE, OIL-SAND, OR GASES; REFINING MIXTURES MAINLY CONSISTING OF HYDROCARBONS; REFORMING OF NAPHTHA; MINERAL WAXES
- C10G2/0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of undefined composition from oxides of carbon
- C10G2/30—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of undefined composition from oxides of carbon from carbon monoxide with hydrogen
- C10G2/32—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s of undefined composition from oxides of carbon from carbon monoxide with hydrogen with the use of catalysts
- C10G2/34—Apparatus, reactors
- C10G2/342—Apparatus, reactors with moving solid catalysts
- C10G2/344—Apparatus, reactors with moving solid catalysts according to the "fluidised-bed" techniqu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205—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reforming step
- C01B2203/0227—Processes for making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containing a reforming step containing a catalytic reforming ste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2203/00—Integrated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gen or synthesis gas
- C01B2203/06—Integration with other chemical processes
- C01B2203/062—Hydrocarbon production, e.g. Fischer-Tropsch proce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 Y02P20/129—Energy recovery, e.g. by cogeneration, H2recovery or pressure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具备: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的重整器(12);回收从重整器(12)排出的合成气的排热的排热锅炉(14);使合成气反应,进行液体燃料的合成反应的气泡塔式反应器(30);设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上,用于回收液体燃料的合成反应的反应热的导热管(32);利用从排热锅炉(14)或导热管(32)产生的水蒸气进行规定的热处理的热处理装置(24、40、7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原料来合成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本申请对于在2006年3月30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06-95534号主张优先权,这里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由天然气合成液体燃料的方法之一,开发了GTL(Gas ToLiquid:液体燃料合成)技术。该技术是通过重整天然气,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CO)和氢气(H2)为主成分的合成气,以该合成气作为原料气体,通过费-托合成反应(以下,称为“FT合成反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再通过对该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氢及精制,制造石脑油(粗汽油)、灯油、轻油、蜡等液体燃料制品。
在以往的采用GTL技术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在回收从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对天然气进行重整而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的重整器排出的排气的热、或在进行例如FT合成反应等液体燃料合成反应的反应器中产生的反应热时,使用热交换器等装置以蒸汽的形式进行回收。
可是,从回收重整器的排热的装置(例如排热锅炉)或从回收反应器的反应热的装置(例如导热管)产生的蒸汽,由于是例如压力为1.2MPaG左右的压力比较低的蒸汽(以下称为“中压蒸汽”),因此不能有效利用,其大部分被冷却,作为冷凝排放物而被废弃。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由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原料合成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有效地利用从回收重整器的排热的装置或从回收反应器的反应热的装置中产生的中压蒸汽,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整体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1方式具备:重整器,其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排热回收装置,其回收从所述重整器排出的所述合成气的排热;反应器,其由所述合成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热处理装置,其利用在所述排热回收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气,进行规定的热处理。
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1方式中,上述排热锅炉等排热回收装置在回收从重整器排出的合成气的排热时产生高压的水蒸气(高压蒸汽)。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该高压蒸汽作为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内的规定的热处理装置的加热源,能够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整体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1方式还具备脱碳酸装置,所述脱碳酸装置具有采用吸收液从由所述排热回收装置排出的所述合成气中分离碳酸气的吸收塔、和对含有被所述吸收塔分离的碳酸气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加热从而使碳酸气散发的再生塔,其中,所述热处理装置也可以是所述再生塔。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来自排热回收装置的高压蒸汽,作为在再生塔中加热吸收液时的加热源。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1方式还具备精馏塔,上述精馏塔对由所述反应器合成的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分馏成沸点不同的多种液体燃料,其中,所述热处理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精馏塔。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来自排热回收装置的高压蒸汽,作为在精馏塔中加热液体碳氢化合物时的加热源。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具备:重整器,其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反应器,其由所述合成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反应热回收装置,其设在所述反应器上,回收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的反应热;热处理装置,其利用在所述反应热回收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气,进行规定的热处理。
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中,上述导热管等反应热回收装置在回收反应器的反应热时产生压力比较低的水蒸气(中压蒸汽)。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该中压蒸汽,作为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内的规定的热处理装置的加热源,从而能够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整体的热效率。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还具备对由所述反应器合成的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分馏成沸点不同的多种液体燃料的精馏塔,其中,所述热处理装置也可以是所述精馏塔。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来自反应热回收装置的中压蒸汽,作为在精馏塔中加热液体碳氢化合物时的加热源。
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中,所述精馏塔也可以具备使所述精馏塔内的气压即压力减少的精馏塔用减压装置(例如真空泵等)。由此,能够降低精馏塔内的液体燃料的沸点,使得即使是中压蒸汽这样的能量低的水蒸气也能够用作加热源。而且,由于能够降低液体燃料的沸点,因而能够以更少的热来分馏液体燃料,液体燃料可以不经历太多的热过程。因此,能够提高被精制的液体燃料制品的品质。
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还具备脱碳酸装置,所述脱碳酸装置具有用于回收从所述重整器排出的所述合成气的排热的排热回收装置、采用吸收液从由所述排热回收装置排出的所述合成气中分离碳酸气的吸收塔、和对含有被所述吸收塔分离的碳酸气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加热从而使碳酸气散发的再生塔,其中,所述热处理装置也可以是所述再生塔。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来自反应热回收装置的中压蒸汽,作为在再生塔中加热吸收液时的加热源。
此外,在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第2方式中,所述再生塔也可以具备使所述再生塔内的气压减少的再生塔用减压装置(例如真空泵等)。由此,能够降低吸收液的沸点,即使是中压蒸汽这样的能量低的水蒸气也能够用作加热源。
此外,也可以在排热回收装置和热处理装置之间配设蒸汽减压装置,使从排热回收装置产生的水蒸气减压。
根据本发明,在从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原料合成液体燃料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可有效地利用从回收重整器的排热的装置或从回收反应器的反应热的装置中产生的蒸汽,作为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内的规定的热处理装置的加热源。因此,根据本发明,通过有效地利用中压蒸汽,能够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整体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的整体构成的简略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的水蒸气利用的概要的模块图。
符号说明
1…液体燃料合成系统,3…合成气生成单元,5…FT合成单元,7…制品精制单元,10…脱硫反应器,12…重整器,14…排热锅炉,16、18…气液分离器,20…脱碳酸装置,22…吸收塔,24…再生塔,26…氢分离装置,30…气泡塔式反应器,32…导热管,34、38…气液分离器,36…分离器,40…第1精馏塔,50…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2…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6、58、60…气液分离器,70…第2精馏塔,72…石脑油稳定器,144…蒸汽减压装置,242、402、702…热交换器,244…再生塔用减压装置,404…第1精馏塔用减压装置,704…第2精馏塔用减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再有,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对于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采用GTL(Gas To Liquid)工艺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及动作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的简略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是实施将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原料转换成液体燃料的GTL工艺的成套设备(plant)。该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由合成气生成单元3、FT合成单元5和制品精制单元7构成。合成气生成单元3对碳氢化合物原料即天然气进行重整,生成含有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的合成气。FT合成单元5通过费-托合成反应(以下,称为“FT合成反应”)由生成的合成气生成液体碳氢化合物。制品精制单元7对通过FT合成反应生成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氢精制,制造液体燃料(石脑油、灯油、轻油、蜡等)。以下,对上述各单元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对合成气生成单元3进行说明。合成气生成单元3例如主要具备:脱硫反应器10、重整器12、作为排热回收装置的一例的排热锅炉14、气液分离器16及18、脱碳酸装置20、氢分离装置26。脱硫反应器10由氢化脱硫装置等构成,用于从原料即天然气中除去硫成分。重整器12对从脱硫反应器10供给的天然气进行重整,生成含有一氧化碳气体(CO)和氢气(H2)作为主成分的合成气。排热锅炉14回收在重整器12中生成的合成气的排热,产生高压蒸汽。气液分离器16将在排热锅炉14中通过与合成气的热交换而被加热的水分离成气体(高压蒸汽)和液体。气液分离器18从在排热锅炉14中被冷却的合成气中除去冷凝部分,将气体部分供给脱碳酸装置20。脱碳酸装置20具有采用吸收液从由气液分离器18供给的合成气中除去碳酸气的吸收塔22、和从含有该碳酸气的吸收液中例如用蒸汽加热使碳酸气散发而进行再生的再生塔24。氢分离装置26从被脱碳酸装置20分离了碳酸气的合成气中分离该合成气中所含的氢气的一部分。
其中,重整器12例如通过用下述的化学反应式(1)、(2)表示的水蒸气碳酸气重整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来重整天然气,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为主成分的高温的合成气。再有,该重整器12所用的重整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水蒸气碳酸气重整法的例子,例如,也能够利用水蒸气重整法、采用氧的部分氧化重整法(POX)、部分氧化重整法和水蒸气重整法组合而成的自热重整法(ATR)、碳酸气重整法等。
CH4+H2O→CO+3H2……(1)
CH4+CO2→2CO+2H2……(2)
此外,在气液分离器16之前设有蒸汽减压装置144。从排热锅炉14产生的例如高压蒸汽具有3.4~10MPaG左右的压力,设置蒸汽减压装置144是为了使该高压蒸汽减压,例如成为具有1.2~2.5MPaG左右的压力的中压蒸汽。
此外,作为用于在脱碳酸装置20中吸收、除去碳酸气而使用的吸收液,一般使用碱性的有机溶剂,作为这样的碱性的有机溶剂,例如可列举出:单乙醇胺、邻苯二酚胺、三丁胺、烯丙胺、烷醇胺等胺系溶剂。脱碳酸装置20例如使用上述胺系溶剂作为吸收液,通过用下述的化学反应式(3)表示的反应来吸收碳酸气,生成氨基甲酸。再有,用下述的化学反应式(3)表示的反应是平衡反应。
RNH2+CO2→RNHCOOH……(3)
此外,氢分离装置26被设在从连接脱碳酸装置20或气液分离器18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主配管分支出去的分支线上。该氢分离装置26例如由利用压力差进行氢的吸附和解吸的氢PSA(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压力变动吸附)装置等构成。该氢PSA装置在并列配置的多个吸附塔(未图示)内具有吸附剂(沸石系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硅胶等),通过在各吸附塔中依次重复进行氢的加压、吸附、解吸(减压)、净化的各工序,能够将从合成气中分离的纯度高的氢气(例如99.999%左右)连续地供给反应器。
接着,对FT合成单元5进行说明。FT合成单元5例如主要具备气泡塔式反应器30、气液分离器34、分离器36、气液分离器38、和第1精馏塔40。气泡塔式反应器30使在上述合成气生成单元3中生成的合成气、即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发生FT合成反应,生成液体碳氢化合物。气液分离器34将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内配设的作为反应热回收装置的一例的导热管32内流通而被加热的水分离成水蒸气(中压蒸汽)和液体。分离器36被连接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中央部,对催化剂和液体碳氢化合物产物进行分离处理。气液分离器38被连接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上部,对未反应的合成气及气体碳氢化合物产物进行冷却处理。第1精馏塔40对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经由分离器36、气液分离器38供给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蒸馏,根据沸点而分离、精制成各制品馏分。
其中,气泡塔式反应器30是将合成气合成为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反应器的一个例子,作为通过FT合成反应由合成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的FT合成用反应器而发挥功能。该气泡塔式反应器30例如由在塔式的容器内部储留有包含催化剂和介质油的浆液的气泡塔式悬浮床式反应器(也称为“气泡塔式浆液床式反应器”)构成。该气泡塔式反应器30通过FT合成反应由合成气生成液体碳氢化合物。详细地讲,在该气泡塔式反应器30中,原料气体即合成气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底部的分散板变成气泡而供给,在包含催化剂和介质油的浆液内上升,在上升中包含在气泡中的合成气溶解在浆液中,如下述化学反应式(4)所示,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发生合成反应。
2nH2+nCO→—(CH2)n—+nH2O……(4)
由于该FT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气泡塔式反应器30为内部配设了导热管32的热交换器型,例如供给水(BFW:Boiler Feed Water,锅炉给水)等作为冷却剂,上述FT合成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浆液和水等的热交换作为中压蒸汽而回收。
最后,对制品精制单元7进行说明。制品精制单元7例如具备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气液分离器56、58、60、第2精馏塔70、石脑油稳定器72。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被连接在第1精馏塔40的下部。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被连接在第1精馏塔40的中央部。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被连接在第1精馏塔40的上部。气液分离器56、58、60分别与这些加氢反应器50、52、54对应地设置。第2精馏塔70根据沸点的不同对从气液分离器56、58供给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精制。石脑油稳定器72对从气液分离器60及第2精馏塔70供给的石脑油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精馏,将比丁烷轻的成分排向尾气(排气)侧,分离回收碳数为C5以上的成分作为制品的石脑油。
接着,对通过上述构成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由天然气合成液体燃料的工序(GTL工艺)进行说明。
从天然气田或天然气成套设备等外部的天然气供给源(未图示)向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供给作为碳氢化合物原料的天然气(主成分为CH4)。上述合成气生成单元3对该天然气进行重整,制造合成气(以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为主成分的混合气)。
具体是,首先将上述天然气与由氢分离装置26分离得到的氢气一同供给脱硫反应器10。脱硫反应器10采用该氢气对含在天然气中的硫成分例如用ZnO催化剂进行氢化脱硫。通过如此预先将天然气脱硫,能够防止重整器12及气泡塔式反应器30等中使用的催化剂的活性因硫而降低。
被如此脱硫的天然气(也可以含有二氧化碳)在与从二氧化碳供给源(未图示)供给的二氧化碳(CO2)气体和在排热锅炉14中产生的水蒸气混合后,被供给重整器12。重整器12例如利用上述的水蒸气碳酸气重整法,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天然气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为主成分的高温的合成气。此时,向重整器12供给例如重整器12所具备的燃烧器用的燃料气体和空气,通过该燃烧器中的燃料气体的燃烧热,供给吸热反应即上述水蒸气碳酸气重整反应所需的反应热。
将如此在重整器12生成的高温的合成气(例如,900℃、2.0MPaG)供给排热锅炉14,通过与在排热锅炉14内流通的水的热交换而将该合成气冷却(例如400℃),排热被回收。此时,将在排热锅炉14中被合成气加热的水供给气液分离器16,从该气液分离器16将气体部分以高压蒸汽(例如3.4~10.0MPaG)供给重整器12或其它外部装置,将液体部分的水返回到排热锅炉14。
另一方面,排热锅炉14中被冷却的合成气当在气液分离器18中被分离、除去冷凝的液体部分后,供给脱碳酸装置20的吸收塔22、或气泡塔式反应器30。吸收塔22通过将合成气中所含的碳酸气吸收在贮存的吸收液内,从该合成气中除去碳酸气。将该吸收塔22内的含有碳酸气的吸收液导入到再生塔24中,例如用蒸汽加热含有该碳酸气的吸收液,进行汽提处理,将释放的碳酸气从再生塔24送入到重整器12中,再利用于上述重整反应。此外,将通过提取了碳酸气而再生的吸收液送入吸收塔22,再利用于上述碳酸气的除去。
这样一来,将在合成气生成单元3生成的合成气供给上述FT合成单元5的气泡塔式反应器30。此时,供给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合成气的组成比被调整为适合FT合成反应的组成比(例如,H2∶CO=2∶1(摩尔比))。再有,供给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合成气通过设在连接脱碳酸装置20和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配管上的压缩机(未图示)被升压到适合FT合成反应的压力(例如3.6MPaG左右)。
此外,将通过上述脱碳酸装置20分离了碳酸气的合成气的一部分也供给氢分离装置26。氢分离装置26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压力差的吸附、解吸(氢PSA)来分离合成气中所含的氢气。将该被分离的氢气从储气罐(未图示)等经由压缩机(未图示)连续地供给在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内利用氢进行规定反应的各种利用氢的反应装置(例如,脱硫反应器10、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等)。
接着,上述FT合成单元5从由上述合成气生成单元3生成的合成气,通过FT合成反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
具体是,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底部流入在上述脱碳酸装置20中被分离了碳酸气的合成气,在储留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内的催化剂浆液内上升。此时,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内,通过上述的FT合成反应,含在该合成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碳氢化合物。而且,在该合成反应时,通过使水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导热管32内流动,除去FT合成反应的反应热,通过该热交换而被加热的水发生气化,成为水蒸气。该水蒸气在气液分离器34液化成的水返回到导热管32,气体部分作为中压蒸汽(例如1.0~2.5MPaG)供给外部装置。
如此一来,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中央部取出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中合成的液体碳氢化合物,导入分离器36。分离器36将取出的浆液中的催化剂(固体部分)和含有液体碳氢化合物产物的液体部分分离。将分离出的催化剂的一部分返回到气泡塔式反应器30,将液体部分供给第1精馏塔40。此外,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塔顶将未反应的合成气和合成的碳氢化合物的气体部分导入到气液分离器38。气液分离器38将这些气体冷却,分离一部分的冷凝部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导入第1精馏塔40。另一方面,对于被气液分离器38分离的气体部分,将未反应的合成气(CO和H2)再投入到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底部,再利用于FT合成反应,此外,将以制品对象以外的碳数少(C4以下)的碳氢化合物气体为主成分的排气(尾气)导入到外部的燃烧设备(未图示)中,燃烧后向大气中排放。
接着,第1精馏塔40对如上所述从气泡塔式反应器30经由分离器36、气液分离器38供给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碳数为多样)进行加热,利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馏,分离、精制成石脑油馏分(沸点大约低于315℃)、灯油及轻油馏分(沸点大约为315~800℃)、蜡馏分(沸点大约高于800℃)。将从该第1精馏塔40的底部取出的蜡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主要为C21以上)移送到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将从第1精馏塔40的中央部取出的灯油及轻油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主要为C11~C20)移送到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将从第1精馏塔40的上部取出的石脑油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主要为C5~C10)移送到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
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利用从上述氢分离装置26供给的氢气,将从第1精馏塔40的下部供给的碳数多的蜡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一般为C21以上)加氢裂化,将碳数降低到C20以下。在该加氢裂化反应中,利用催化剂和热,切断碳数多的碳氢化合物的C-C键,生成碳数少的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通过该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含有被加氢裂化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产物在气液分离器56被分离成气体和液体,其中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被移送到第2精馏塔70,气体部分(含有氢气)被移送到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及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中。
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采用从氢分离装置26经由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供给的氢气,对从第1精馏塔40的中央部供给的碳数为中等程度的灯油及轻油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一般为C11~C20)进行加氢精制。该加氢精制反应是对上述液体碳氢化合物的不饱和键加成氢使其饱和、生成直链状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反应。结果是,含有被加氢精制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产物在气液分离器58中被分离成气体和液体,其中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被移送到第2精馏塔70,气体部分(含有氢气)被再利用于上述加氢反应。
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采用从氢分离装置26经由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供给的氢气,对从第1精馏塔40的上部供给的碳数少的石脑油馏分的液体碳氢化合物(一般为C10以下)进行加氢精制。结果是,含有被加氢精制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产物在气液分离器60中被分离成气体和液体,其中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被移送到为作为精馏塔的一种的石脑油稳定器72中,气体部分(含有氢气)被再利用于上述加氢反应。
接着,第2精馏塔70对如上所述从蜡馏分加氢裂化反应器50及灯油及轻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2供给的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蒸馏,分离、精制成碳数为C10以下的碳氢化合物(沸点大约低于315℃)、灯油(沸点大约为315~450℃)、轻油(沸点大约为450~800℃)。从第2精馏塔70的下部取出轻油,从中央部取出灯油。另一方面,从第2精馏塔70的塔顶取出碳数为C10以下的碳氢化合物气体,供给石脑油稳定器72。
而且,在石脑油稳定器72,对从上述石脑油馏分加氢精制反应器54及第2精馏塔70供给的碳数C10以下的碳氢化合物进行蒸馏,分离、精制为作为制品的石脑油(C5~C10)。由此,从石脑油稳定器72的下部取出高纯度的石脑油。另一方面,从石脑油稳定器72的塔顶排出以制品对象以外的碳数在规定数以下(C4以下)的碳氢化合物为主成分的排气(尾气)。将该排气导入到外部的燃烧设备(未图示)中,燃烧后向大气中排放。
以上,对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的工序(GTL工艺)进行了说明。根据该GTL工艺,能够容易且经济地将天然气转换成高纯度的石脑油(C5~C10:粗汽油)、灯油(C11~C15:煤油)及轻油(C16~C20:粗柴油)等清洁的液体燃料。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优点是:通过在重整器12中采用上述水蒸气碳酸气重整法,可有效地利用作为原料的天然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且能够通过重整器12的1次反应而高效率地生成适合上述FT合成反应的合成气的组成比(例如,H2∶CO=2∶1(摩尔比)),不需要氢浓度调节装置等。
可是,以往不能有效利用在通过排热锅炉14回收由重整器12生成的合成气的排热时所产生的高压蒸汽、或在通过导热管32回收气泡塔式反应器30的FT合成反应的反应热时所产生的中压蒸汽,其大部分被作为冷凝物而被回收、废弃。尤其是中压蒸汽,如上所述,由于是例如压力为1.2MPaG左右的压力比较低的水蒸气,因此能量小,作为加热能源的利用价值低。此外,通过排热锅炉14的热回收而产生的高压蒸汽,大多使用由单独的减压阀或降温装置及它们的组合而形成的蒸汽减压装置144,使其成为中压蒸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中,如图1所示,通过将利用排热锅炉14回收排热时产生的高压蒸汽(图中用圆圈围住的A)、或利用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时产生的中压蒸汽(图中用圆圈围住的B)作为脱碳酸装置20的再生塔24、第1精馏塔40、第2精馏塔70、石脑油稳定器72等利用水蒸气进行规定的热处理的热处理装置的加热源,在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内有效利用了上述高压蒸汽或中压蒸汽,提高了利用GTL技术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整体的热效率。
以下,基于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中的通过排热锅炉14回收排热时产生的高压蒸汽、或通过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时产生的中压蒸汽等的水蒸气利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再有,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的水蒸气利用的概要的模块图。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再生塔24、第1精馏塔40、第2精馏塔7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再有,其它的构成如上述一样。
如图2所示,再生塔24具备热交换器242,作为从含有较多碳酸气的吸收液使碳酸气散发时进行加热的加热手段。该热交换器242进行热交换,以将高温的水蒸气所具有的热用于再生塔内的吸收液的加热,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蒸气经由蒸汽收集器等被作为排水而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为该热交换器242的加热源的水蒸气,使用通过蒸汽减压装置144将利用排热锅炉(WHB)14回收排热而产生的高压蒸汽进行减压而得到的中压蒸汽、或通过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而产生的中压蒸汽。利用这样的中压蒸汽,热交换器242能够将再生塔24内的吸收液加热到大约100~140℃左右。
此外,再生塔24具备使再生塔24内的压力减少的再生塔用减压装置244。作为这样的再生塔用减压装置244,例如能够采用真空泵。作为此种真空泵,例如可使用喷射泵,其通过泵产生高压液流,将其供给喷嘴,并连接有利用从喷嘴以高速喷出的液体的速度能而形成的压力下降,将空气及气体或其冷凝液吸引到该压力下降部分的管路。如此,利用再生塔用减压装置244使再生塔24内的压力下降,从而使吸收液的沸点降低,由此,即使使用上述中压蒸汽这样的具有低能量的水蒸气,也能充分进行吸收有碳酸气的吸收液的再生。
此外,第1精馏塔40具备热交换器402,作为对由气泡塔式反应器30生成的沸点不同的多种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分馏的加热手段。第2精馏塔70具备热交换器702,作为对加氢反应器50、52、54的反应产物进行分馏的加热手段。该热交换器402、702进行热交换,以将高温的水蒸气所具有的热用于第1精馏塔40及第2精馏塔70内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加热,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蒸气作为液体水而被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成为该热交换器402、702的加热源的水蒸气,使用通过蒸汽减压装置144将利用排热锅炉(WHB)14回收排热而产生的高压蒸汽减压而得到的中压蒸汽、或通过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而产生的中压蒸汽。利用这样的中压蒸汽,热交换器402、702能够将第1精馏塔40及第2精馏塔70内的液体碳氢化合物加热到大约300℃左右。
第1精馏塔40及第2精馏塔70分别具备可使第1精馏塔40及第2精馏塔70内的气压、即压力减少的第1精馏塔用减压装置404及第2精馏塔用减压装置704。作为如此的第1精馏塔用减压装置404及第2精馏塔用减压装置704,与再生塔用减压装置244同样地例如能够采用真空泵。这样,通过利用第1精馏塔用减压装置404及第2精馏塔用减压装置704,使第1精馏塔40及第2精馏塔70内的气压、即压力下降,使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沸点降低而进行真空蒸馏等,从而即使使用上述中压蒸汽这样的具有低能量的水蒸气,也能供给对沸点不同的液体碳氢化合物成分进行分馏所需的足够热量。此外,由于可降低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沸点,因此能够减少施加给要加热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热量,与以往相比,能够减少经历的热过程。由此,能够提高被精制的液体碳氢化合物制品的品质。
接着,就通过排热锅炉14回收排热时产生的高压蒸汽、或通过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时产生的中压蒸汽等水蒸气利用的具体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对通过脱硫反应器10除去了硫成分的天然气,利用重整器12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通过重整器12生成的合成气,通过排热锅炉14被回收排热。利用排热锅炉14回收排热而产生的水蒸气(高压蒸汽)具有例如3.8MPaG左右的高压,但可利用蒸汽减压装置144将其减压到例如1.2MPaG。另一方面,将回收了排热的合成气送出给脱碳酸装置20的吸收塔22,利用吸收液分离碳酸气。
将通过吸收碳酸气而提高了碳酸气浓度的吸收液送入到再生塔24,进行吸收液的再生。在再生塔24中,通过再生塔用减压装置244使再生塔24内形成减压气氛,采用热交换器242加热含有该碳酸气的吸收液,同时从吸收液中释放出碳酸气。通过释放碳酸气被再生塔24再生的吸收液被送入到吸收塔22,可再利用于上述碳酸气的除去。
将除去了碳酸气的合成气导入到气泡塔式反应器30,进行FT合成反应,即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此时,由于FT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可通过导热管32回收FT合成反应的反应热,控制气泡塔式反应器30内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温度不要过分上升。通过用该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产生水蒸气(中压蒸汽)。
在气泡塔式反应器30内合成的液体碳氢化合物,是含有碳数不同(沸点不同)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将其送给第1精馏塔40,在第1精馏塔40内利用沸点的差异进行分馏。在第1精馏塔40中,通过第1精馏塔用减压装置404使第1精馏塔40内形成真空状态,采用热交换器402对沸点不同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同时进行液体碳氢化合物混合物的分馏。
被第1精馏塔40分馏的碳氢化合物成分,除了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形成的最终制品即石脑油、灯油、轻油以外,还含有碳数多的、或具有烯烃等不饱和键的碳氢化合物成分。因此,通过加氢反应器50、52、54,通过碳氢化合物的加氢裂化分解成碳数少的,或通过加成氢成为饱和的碳氢化合物成分。
将该加氢反应器50、52、54中的反应产物再送给第2精馏塔70,在此处被分馏成石脑油、灯油、轻油等最终的液体碳氢化合物制品(液体燃料制品)。在第2精馏塔70中,通过第2精馏塔用减压装置704使第2精馏塔70内形成减压状态,采用热交换器702对沸点不同的液体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加热,同时进行液体碳氢化合物混合物的分馏。
这里,如上所述,作为在再生塔24内的热交换器242、第1精馏塔40内的热交换器402及第2精馏塔70内的热交换器702中所使用的加热源,可使用通过蒸汽减压装置144将利用排热锅炉14回收排热而产生的高压蒸汽减压而得到的中压蒸汽、或利用导热管32回收反应热而产生的中压蒸汽。因此,能够在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内有效利用以往因水蒸气的压力比较低而用途少、不怎么被有效利用的中压蒸汽,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整体的热效率。此外,通过在第1精馏塔40中的加热或第2精馏塔70中的加热中使用能量低的中压蒸汽,能够使液体碳氢化合物所经历的热过程减少,并可以谋求提高最终制品的品质。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显然,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这些当然也被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供给液体燃料合成系统1的碳氢化合物原料采用了天然气,但也不限定于此例,例如也可以采用沥青、渣油等其它碳氢化合物原料。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气泡塔式反应器,采用气泡塔式反应器30,通过FT合成反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作为气泡塔式反应器中的合成反应,例如,也能应用于羰基合成(羰基化反应)“R·CH=CH2+CO+H2→R·CH2CH2CHO”、甲醇合成“CO+2H2→CH3OH”、二甲醚(DME)合成“3CO+3H2→CH3OCH3+CO2”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热处理装置,列举出了脱碳酸装置20的再生塔24、第1精馏塔40、第2精馏塔70的例子,但也不限定于上述例,只要是在液体燃料合成系统中利用水蒸气进行规定的热处理的装置,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任意的装置。例如,也可以在石脑油稳定器72等的加热中使用中压蒸汽。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合成气合成为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反应器,采用了气泡塔式悬浮床式反应器,但本发明也不限定于此例,例如,也可以采用固定床式反应器等进行FT合成反应。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其具备:重整器,其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排热回收装置,其回收从所述重整器排出的所述合成气的排热;反应器,其由所述合成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热处理装置,其利用在所述排热回收装置中产生的水蒸气来进行规定的热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燃料合成系统,通过有效地利用从回收重整器的排热的装置或从回收反应器的反应热的装置中产生的中压蒸汽,能够提高液体燃料合成系统整体的热效率。
Claims (2)
1.一种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具备:
重整器,其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
排热回收装置,其回收从所述重整器排出的所述合成气的排热;
反应器,其由所述合成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
热处理装置,其利用将在所述排热回收装置中产生的具有3.4~10MPaG的压力的高压水蒸气减压而得到的具有1.2~2.5MPaG的压力的中压水蒸气来进行规定的热处理;
脱碳酸装置,其具有:采用吸收液从由所述排热回收装置排出的所述合成气中分离碳酸气的吸收塔、和对含有被所述吸收塔分离的碳酸气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加热从而使碳酸气散发的再生塔;
精馏塔,其对由所述反应器合成的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分馏成沸点不同的多种液体燃料,
所述热处理装置是所述再生塔或所述精馏塔,
所述再生塔或所述精馏塔具备使塔内的气压减少的再生塔用减压装置或精馏塔用减压装置。
2.一种液体燃料合成系统,具备:
重整器,其对碳氢化合物原料进行重整,生成以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为主成分的合成气;
排热回收装置,其回收从所述重整器排出的所述合成气的排热;
反应器,其由所述合成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气体及氢气来合成液体碳氢化合物;
反应热回收装置,其设在所述反应器上,回收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的反应热;
热处理装置,其利用在所述反应热回收装置中产生的具有1.0~2.5MPaG的压力的中压水蒸气来进行规定的热处理;
脱碳酸装置,其具有:采用吸收液从由所述排热回收装置排出的所述合成气中分离碳酸气的吸收塔、和对含有被所述吸收塔分离的碳酸气的所述吸收液进行加热从而使碳酸气散发的再生塔;
精馏塔,其对由所述反应器合成的所述液体碳氢化合物进行加热,从而分馏成沸点不同的多种液体燃料,
所述热处理装置是所述再生塔或所述精馏塔,
所述再生塔或所述精馏塔具备使塔内的气压减少的再生塔用减压装置或精馏塔用减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95534/2006 | 2006-03-30 | ||
JP2006095534 | 2006-03-30 | ||
PCT/JP2007/056926 WO2007114279A1 (ja) | 2006-03-30 | 2007-03-29 | 液体燃料合成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2396A CN101432396A (zh) | 2009-05-13 |
CN101432396B true CN101432396B (zh) | 2013-06-19 |
Family
ID=3856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1568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2396B (zh) | 2006-03-30 | 2007-03-29 |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07114279A1 (zh) |
CN (1) | CN101432396B (zh) |
AU (1) | AU2007232928B2 (zh) |
MY (1) | MY147204A (zh) |
RU (1) | RU2430141C2 (zh) |
WO (1) | WO20071142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64329B2 (ja) * | 2008-09-30 | 2013-12-11 | 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ガス・金属鉱物資源機構 | 液体燃料混合システム及び液体燃料合成システム、並びに液体燃料混合方法 |
JP5367411B2 (ja) | 2009-02-27 | 2013-12-11 | 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ガス・金属鉱物資源機構 | Ftガス成分からの炭化水素回収方法及び炭化水素回収装置 |
JP5367412B2 (ja) | 2009-02-27 | 2013-12-11 | 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ガス・金属鉱物資源機構 | Ft合成炭化水素の精製方法及びft合成炭化水素蒸留分離装置 |
JP6004965B2 (ja) * | 2013-02-18 | 2016-10-12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二酸化炭素を回収する方法またはシステム |
AR106552A1 (es) * | 2015-11-17 | 2018-01-24 |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étodo y sistema para reducir las emisiones de co₂ procedentes de procesos industriales |
JP7353163B2 (ja) * | 2019-12-25 | 2023-09-29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ンモニア誘導体製造プラント及びアンモニア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
JPWO2023195266A1 (zh) * | 2022-04-08 | 2023-10-12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3716A (en) * | 1986-05-08 | 1998-06-09 | Rentech, Inc.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
CN1683478A (zh) * | 2004-12-20 | 2005-10-19 | 陈和雄 | 合成液态汽油内燃机燃料油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4229B2 (ja) * | 1992-10-26 | 1996-11-13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ンバインド・サイクル発電方法 |
CN1150299C (zh) * | 1998-08-21 | 2004-05-19 | 舒曼-萨索尔(南非)(控股)有限公司 | 由费-托法得到的链烷烃的蒸馏方法 |
JP4681101B2 (ja) * | 2000-05-30 | 2011-05-11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ガソリン、軽油および灯油用合成ガスの製造方法 |
JP4224240B2 (ja) * | 2002-02-07 | 2009-02-12 | 株式会社荏原製作所 | 液体燃料合成システム |
WO2004002927A1 (en) * | 2002-06-26 | 2004-01-08 | Shell Internationale Research Maatschappij B.V.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
JP2004168553A (ja) * | 2002-11-15 | 2004-06-17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合成ガスの製造方法 |
US20070039324A1 (en) * | 2003-06-09 | 2007-02-22 | Taiji Inui | Novel fuel production plant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for use therein |
JP4469635B2 (ja) * | 2004-03-03 | 2010-05-26 | 正明 寺本 | ガス分離方法およびガス分離装置 |
GB0405796D0 (en) * | 2004-03-16 | 2004-04-21 | Accentus Plc | Converting natural gas to longer-chain hydrocarbons |
-
2007
- 2007-03-29 CN CN2007800156821A patent/CN10143239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3-29 WO PCT/JP2007/056926 patent/WO200711427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3-29 RU RU2008141152/04A patent/RU2430141C2/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3-29 MY MYPI20083820A patent/MY147204A/en unknown
- 2007-03-29 AU AU2007232928A patent/AU200723292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7-03-29 JP JP2008508624A patent/JPWO2007114279A1/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63716A (en) * | 1986-05-08 | 1998-06-09 | Rentech, Inc.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ydrocarbons |
CN1683478A (zh) * | 2004-12-20 | 2005-10-19 | 陈和雄 | 合成液态汽油内燃机燃料油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7232928A1 (en) | 2007-10-11 |
JPWO2007114279A1 (ja) | 2009-08-20 |
MY147204A (en) | 2012-11-14 |
AU2007232928B2 (en) | 2011-02-24 |
WO2007114279A1 (ja) | 2007-10-11 |
RU2430141C2 (ru) | 2011-09-27 |
CN101432396A (zh) | 2009-05-13 |
RU2008141152A (ru) | 2010-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77821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ynthesizing liquid hydrocarbon compounds | |
CN101432396B (zh) |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 |
CN101432402A (zh) |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 |
CN101432392B (zh) | 液体燃料合成系统 | |
JP5364715B2 (ja) | 炭化水素化合物合成反応ユニット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
JP5107234B2 (ja) | 液体燃料合成システム | |
CN102482583A (zh) | 浆料制备方法、浆料制备装置、烃合成反应装置以及烃合成反应系统 | |
EP2474592B1 (en) | Method for recovery of liquid hydrocarbon | |
CN102165038B (zh) | 烃合成反应装置、烃合成反应系统以及烃合成方法 | |
AU2010226050B2 (en) | Catalyst separation system | |
CN102165041B (zh) | 烃合成反应装置、烃合成反应系统以及烃合成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