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399894B -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9894B
CN101399894B CN2008101613341A CN200810161334A CN101399894B CN 101399894 B CN101399894 B CN 101399894B CN 2008101613341 A CN2008101613341 A CN 2008101613341A CN 200810161334 A CN200810161334 A CN 200810161334A CN 101399894 B CN101399894 B CN 101399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cument
reading
unit
blank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613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9894A (zh
Inventor
曽根高和晴
高冈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399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9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98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49Control or synchronising different handling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稿部,运送原稿;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至少一面;第二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另一面;以及白纸判定部,根据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判定该原稿的另一面是否为白纸;其中,所述供稿部在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完原稿的一面之后,将该原稿排出。由此,可减少当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时所浪费的时间,可进行高速读取。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读取原稿双面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是利用具有自动送稿装置(ADF: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的图像读取装置,自动读取原稿的正面和背面。其广泛采用的方式是,在图像传感器读取原稿正面的图像后,使该原稿正反翻转,图像传感器再读取原稿背面的图像。 
特开2004-15299号公报中公开的装置可以设定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或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所述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是指,由配置在装置主体上的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读取原稿的一面,由配置在自动送稿装置上的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读取原稿的另一面,不用翻转原稿,通过只输送一次原稿(仅通过一次),就可以几乎同时读取原稿的双面;所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是指,用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读取原稿后,将原稿翻转,再次用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来读取。 
可是,特开2004-15299号公报所公开的装置在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即使背面是白纸,原稿也要被翻转,并由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读取其背面,所以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而且,在连续读取一摞原稿的时候,当该一摞原稿中有许多背面为白纸的原稿时,会浪费过多的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可减少当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时所浪费的时间,可进行高速读取。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稿部,运送原稿;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至少一面;第二读取部,读取由所述 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另一面;以及白纸判定部,根据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判定该原稿的另一面是否为白纸;其中,所述供稿部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中,在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完原稿的一面之后,使所述第一读取部不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而将该原稿排出,其中,所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为:在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后,所述供稿部将所述原稿翻转,再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另一面,并且,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中间纸盘,用于将原稿暂时排出,其中,所述供稿部,不管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原稿的另一面是白纸还是判定为不是白纸,都将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了一面的原稿运送到所述中间纸盘上来进行正反翻转,并且,不使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的另一面,就以比原稿读取时的运送速度即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将该原稿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并且,所述供稿部,在以所述第一速度来运送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并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该另一面之后,将该原稿再次翻转并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并且,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放置部,放置由所述供稿部运送到所述第一读取部及所述第二读取部的原稿;以及通知部;其中,所述白纸判定部,在连续读取原稿摞时对被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是该原稿摞的第几张原稿进行判定,所述通知部,当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原稿摞中包含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时,通知用户要将所排出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所述供稿部,顺序地运送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摞,并将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翻转并排出,而对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不进行翻转,直接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以及图像形成部,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其中,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为具有所述结构的图像读取装置。 
由此,可减少当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读取原稿时所浪费的时间,可进行高速读取。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为表示操作部的正视图一个例子的图。 
图3为表示数码复合机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4为表示数码复合机动作的流程图。 
图5为示意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6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将彩色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打印机等的功能集于一身的数码复合机为例,对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示意表示数码复合机1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数码复合机1包括图像读取装置2和装置主体3。图像读取装置2包括供稿部21(参照图3)、作为第一读取部的扫描部23(参照图3)、作为第二读取部的  CIS231、操作部5、后述的出纸机构和控制部61(参照图3)。供稿部21包括ADF(自动送稿装置),并具有作为原稿放置部的原稿盘211、搓纸辊212、运送滚筒213、出纸辊214及出纸盘215。在原稿盘211上可放置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原稿通过搓纸辊212被逐张取出并运送给运送滚筒213。经由运送滚筒213的原稿通过出纸辊214、220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图3所示的扫描部23包括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以光学方式读取原稿的图像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部23包括如图1所示的稿台玻璃221、光源222、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成像透镜228和CCD(电荷耦合器件)229。扫描部23例如可以采用冷阴极荧光管等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222。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第一支架226、第二支架227和成像透镜228,将来自原稿的光导向CCD229。扫描部23采用冷阴极荧光管等白色荧光灯作为光源222。因此,扫描部23与采用三色LED等作为光源的后面叙述的CIS231相比,颜色的重现性更好。 
稿台玻璃221,在采用后述的平板台面读取模式时用于放置原稿。光源222及第一反射镜223由第一支架226支撑,第二反射镜224及第三反射镜225由第二支架227支撑。 
图像读取装置2的原稿读取方式包括:平板台面读取模式,由扫描部23读取放置在稿台玻璃221上的原稿;以及ADF读取模式,由供稿部21(ADF)取出原稿,在该原稿的运送过程中读取原稿。在平板台面读取模式中,光源222照射放在稿台玻璃221上的原稿,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反射光按第一反射镜22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的顺序进行反射,并入射到成像透镜228。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上的光在CCD229的受光面上成像。CCD229是一维图像传感器,其同时处理一行原稿图像。第一支架226和第二支架227沿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副扫描方向,箭头Y方向)移动,完成一行的读取后,就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并通过CCD229读取下一行。 
在ADF读取模式中,供稿部21通过搓纸辊212将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原稿一张张取出。此时第一支架226和第二支架227配置在读取窗  口230的下方位置上。在ADF读取模式中,当原稿通过设置在从运送滚筒213到出纸盘215的运送通道上的读取窗口230时,光源222照射该原稿。并且,主扫描方向的一行反射光按第一反射镜233、第二反射镜224、第三反射镜225的顺序进行反射,并入射到成像透镜228上。 
而且,供稿部21具有包括出纸辊220及翻转运送通道218的出纸机构。该出纸机构将通过第一次ADF读取被读取了一面(正面)的原稿,进行正反翻转后再次运送到读取窗口230,并由CCD229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背面)。由CCD229被读取了背面的原稿,通过运送滚筒213后,由出纸辊214、220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在双面读取时,正面被读取了的原稿,通过运送滚筒213后,由反向转动的出纸辊220向翻转运送通道218运送,再次被送到运送滚筒213。以下,将利用出纸机构读取原稿双面的模式称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或高图像质量模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2当采用ADF读取模式时,可以在如上所述那样地在原稿运送过程中由CCD229读取原稿正面的同时,由CIS231读取原稿的背面。这种情况下,由供稿部21从原稿盘211运送来的原稿通过读取窗口230时,正面由CCD229读取,并在通过CIS231时被读取其背面。另外,CIS231采用RGB三色LED等作为光源。这样,通过利用CCD229和CIS231,从原稿盘211到出纸盘215仅运送一次原稿就能够实现原稿的双面读取。即,仅通过一次运送就能读取原稿的双面。以下,将利用CCD229和CIS231读取原稿双面的模式称之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或高速模式。 
这里,对双面翻转读取模式(高图像质量模式)和双面同时读取模式(高速模式)进行说明。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中,因为由同一图像传感器(CCD229)来读取原稿的双面,所以即使根据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双面印刷,双面的印刷图像的质量也没有差别。可是,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中,原稿的正面由CCD229读取,原稿的背面由CIS231读取,即,原稿的正面和背面由不同的图像传感器读取。因此,特别是彩色原稿的情况下,如果根据不同的图像传感器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双面印刷,则双面的印刷图像质量会产生差别。这是因为作为CCD229的光源222的白色荧光灯和作为CIS231光源的RGB三色LED的光谱分布不同而引起  的。进一步讲,CCD229是在一块芯片上形成多个光敏元件来构成图像传感器,而CIS231是由多个固体摄像元件连接构成图像传感器,所以CIS231在固体摄像元件之间会产生灵敏度波动,导致双面的印刷图像质量产生差别。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中,为了解决产生所述图像质量差的问题,在采用ADF读取模式读取原稿双面时,用户可以选择双面翻转读取模式(高图像质量模式)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高速模式)。即,在想使两个面的印刷图像的质量一致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双面翻转读取模式(高图像质量模式);在即使两个面的印刷图像质量存在差别,也要优先考虑缩短读取时间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选择双面同时读取模式(高速模式);这样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 
而且,数码复合机1具有装置主体3和配置在装置主体3左边的堆纸盘6。装置主体3包括多个供纸盒461、将记录纸从供纸盒461一张张抽出后送到记录部40的供纸辊462、在从供纸盒461输送来的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记录部40。 
记录部40包括:除电装置421,从感光鼓43的表面去除残留电荷;带电装置422,使除去电荷后的感光鼓43表面带电;曝光装置423,根据扫描部23获得的图像数据输出激光,使感光鼓43表面曝光,在该感光鼓43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44K、44Y、44M、44C,根据所述静电潜影在感光鼓43上形成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转印鼓49,在感光鼓43上形成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该转印鼓49上;转印装置41,将转印鼓49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以及定影装置45,对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将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此外,从图中省略的调色剂供给容器(调色剂盒)提供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并且,在装置主体3中设置有输送辊463、464等,用于将通过记录部40的记录纸输送到堆纸盘6或出纸盘48。 
当在记录纸的双面形成图像时,在通过记录部40在记录纸的一面上形成图像后,使该记录纸处于夹在出纸盘48侧的输送辊463中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使输送辊463反转,记录纸被转回,送到纸输送通道L,并再次输送到记录部40的上游区域,在通过记录部40在记录纸的另一面上形成图像后,将该记录纸排出到堆纸盘6或出纸盘48上。 
另外,在装置主体3的前方设置操作部5,其包括显示部,用户可以用来辨认操作画面和各种信息等;以及操作按钮,用于输入各种操作命令。图2为操作部5的正视图的一个例子。操作部5包括显示部51、触摸面板52、数字键组53、各种操作按钮54~57、功能选择按钮58等。显示部51由LCD(液晶显示器)或ELD(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显示纸尺寸选择、倍率选择、浓度选择等针对用户的操作引导画面。该显示部51与触摸面板52一体形成。触摸面板52在用户进行触摸操作时,检测触摸位置,并将检测信号向后面叙述的控制部输出。 
数字键组53例如在数码复合机1进行复印机动作时,用于输入复印张数,在进行传真动作时,用于输入对方的电话号码等。节电按钮54用于使数码复合机1处于节电(耗电少)模式。开始按钮55用于开始复印动作及扫描动作等。停止/取消按钮56用于停止复印动作或扫描动作等,或取消输入操作。重置按钮57用于将显示部51的显示或各种设定重新设置为初始状态或标准动作状态。功能选择按钮58用于设定复印机能、打印机能、扫描机能、传真机能。 
图3为表示数码复合机1的电结构的框图。其中,与图1和图2中所示相同的部分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了详细的说明。数码复合机1包括控制部61、供稿部21、扫描部23、CIS231、操作部5、图像处理部64、记录部40和通信部66。 
控制部61承担控制数码复合机1的总体动作,由CPU等构成。所述供稿部21、扫描部23、CIS231、操作部5、图像处理部64、记录部40和通信部66在控制部61的控制下进行动作。控制部61根据用户输入操作部5的各种指示信号等,按存储在图中省略的ROM或HDD中的动作控制程序执行处理,并向各功能部输出指示信号、传输数据等,来总体控制数码复合机1。 
控制部61包括模式设定部611、白纸判定部612及运送控制部613。  模式设定部611根据用户对操作部5的操作输入,将数码复合机1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控制部61根据模式设定部611所设定的模式让各功能部动作。 
其中,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为:由扫描部23读取原稿的正面,在由出纸机构将该原稿进行翻转后,由扫描部23对该原稿的背面进行读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为:在由供稿部21一次运送原稿的过程中,由扫描部23对该原稿的正面进行读取,由CIS231对该原稿的背面进行读取。 
白纸判定部612在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在为了使扫描部23读取原稿的一面而进行的运送过程中,当该原稿通过CIS231时,根据CIS231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判定背面是否为白纸。在此,白纸判定部612统计在CIS231所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中白纸以外区域的点数(dot),在统计值比规定值小的情况下,判定该原稿为白纸。在CIS231读取白纸原稿的情况下,由于噪音(noise)或灰尘等的影响,不一定所有的点都具有相当于白纸的像素值,其中也存在具有不相当于白纸的像素值的点。因此,白纸判定部612是在连续的白纸以外区域的点数均小于规定值时,才判定其为白纸,所以提高了白纸的判定精度。其中,规定值是能够判定原稿为白纸的值,采用预先进行实验所得到的值。 
运送控制部613在使扫描部23读取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的正面后,不让出纸机构翻转该原稿,而将其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由此,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下,可以实现处理高速化。 
另外,运送控制部613在使扫描部23读取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的正面后,使出纸机构将该原稿翻转,并在使扫描部23读取了其背面之后,再次将该原稿翻转后排出到出纸盘215上。这样,被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经总共两次翻转后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另一方面,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不被翻转就排出到出纸盘215上,所以两种原稿在正反方向一致的状态下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供稿部21在采用ADF读取模式进行原稿的复印或扫描时,自动将  原稿盘211上放置的原稿取出,并运送原稿,使得CCD229或CIS231可读取原稿。 
显示部63根据从控制部61输入的显示信号显示各种图像。 
图像处理部64进行关于图像数据的各种图像处理。例如,图像处理部64对由CCD229或CIS231获得的图像数据、从与网络连接的个人计算机或用公用线路连接的传真机等通过通信部66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伽玛修正等修正处理、压缩或解压缩处理、放大或缩小处理等。 
记录部40根据由CCD229或CIS231获得的图像数据、从所述个人计算机或传真机等通过通信部66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其中,记录部40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所对应的记录纸的背面作为白纸进行输出。 
通信部66利用网络接口,与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或传真机等外部装置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下面,根据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数码复合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将原稿摞放置在原稿盘211上,在操作部5从用户收到开始读取原稿的指示后,供稿部21从原稿盘211搓起1张原稿,向运送滚筒213运送。在此,原稿摞中各原稿的正面相对于原稿盘211向上,也就是原稿在其正面朝上的状态被放置。在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在步骤S1为“是”),处理进入到步骤S3。而在模式设定部611设定为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时(在步骤S1为“否”),CCD229及CIS231在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对原稿的双面进行高速读取(步骤S2),记录部40将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下读取的原稿图像形成在记录纸上(步骤S10)。 
在步骤S3,当供稿部21提供的原稿到达读取窗口230时,CCD229读取原稿的正面,当该原稿到达CIS231时,CIS231读取原稿的背面。 
在步骤S4,白纸判定部612根据CIS231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判定原稿的背面是否为白纸,如果判定背面为白纸(在步骤S4为“是”),则运送控制部613不让出纸机构翻转该原稿,而是直接排出到出纸盘215(步骤S7)。此时,因为被排出的原稿的翻转次数为0次,所以该原稿  相对于出纸盘215正面朝下,即在正面朝下的状态被排出。 
另一方面,在步骤S4,如果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原稿的背面不是白纸(在步骤S4为“否”),则运送控制部613让出纸机构对该原稿进行翻转,并使供稿部21将该纸运送到读取窗口230,让CCD229读取其背面(步骤S5)。 
在步骤S6,运送控制部613让出纸机构对背面已由CCD229读取的原稿进行翻转,并不让CCD229读取该原稿,就将该原稿经由翻转运送通道218、运送滚筒213、出纸辊214及出纸辊220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在此,让原稿再次翻转,是为了使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以其正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出纸盘215上,以使之和步骤S7中排出的背面是白纸的原稿的正反方向一致。另外,如上所述,运送控制部613在不让CCD229读取原稿就进行运送的情况下,可以用比让CCD229读取原稿时的运送速度更快的速度来运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下的处理速度可以更快。 
在步骤S8,记录部40对于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在记录纸的双面形成图像,对于背面是白纸的原稿,在记录纸的正面形成图像,在背面不形成图像。 
在步骤S9,当原稿盘211上还有原稿的情况下(在步骤S9是“是”),处理回到步骤S3,对接下来的原稿进行从步骤S3~S8的处理。而当原稿盘211上没有原稿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为“否”),处理结束。其中,判定原稿盘211上是否存在原稿,可通过在原稿盘211中设置原稿检测传感器来测定(图中省略)。 
如上所述,当数码复合机1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时,在出纸机构翻转原稿之前,由CIS231读取原稿的背面,在判定背面为白纸的情况下,出纸机构将不翻转该原稿而是直接将其排出到出纸盘215。因此在原稿的背面为白纸的情况下,该原稿不会被再次运送到滚筒213,而是排出到出纸盘215,所以可以实现处理高速化,减少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下为读取原稿所浪费的时间,实现高速读取。 
另外,在由CCD229读取了被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的背面之  后,该原稿被再次翻转,并排出到出纸盘215上。所以,被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被翻转两次,结果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和背面是白纸的原稿以其面朝向一致方向的状态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要点在于翻转机构利用中间纸盘对原稿进行翻转。图5为示意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集约成数码复合机时的数码复合机1a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部分的说明,只说明不同的地方。另外,电结构的框图如图3所示。 
如图5所示,数码复合机1a具有翻转机构,其包括切换导向件216、翻转辊217、翻转运送通道218及中间纸盘219。在单面读取时及双面读取时读取了背面之后,切换导向件216切换到上侧,经过运送滚筒213的原稿由出纸辊214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另一方面,在双面读取时,由CCD229读取原稿的正面,当原稿的前端到达切换导向件216近旁时,切换导向件216切换到下侧,原稿被运送到中间纸盘219上。然后,当原稿的后端通过切换导向件216时,切换导向件216切换到上侧,原稿经由翻转运送通道218被再次向滚筒213运送,并由CCD229读取其背面。接着,当原稿的前端到达切换导向件216近旁时,切换导向件216切换到上侧,原稿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如图3所示的白纸判定部612在连续读取原稿盘211上放置的原稿摞时,对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为原稿摞的第几张原稿进行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生成白纸信息,其表示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处于原稿摞的第几张;并将该信息存储在图中省略的存储器中。 
当在原稿摞中含有1张以上背面为白纸的原稿时,白纸判定部612使显示部63显示用于向用户通知要将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的信息。 
运送控制部613,不管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原稿背面是白纸还是  判定为不是白纸,都控制翻转机构,以将由扫描部23读取了正面的原稿运送到中间纸盘219,并通过使翻转辊217反向转动,使原稿正反翻转。 
优选的是,运送控制部613在得到背面是否为白纸的判定结果之后,对于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不进行翻转,而是直接将其排出。但另一方面,在从CIS231到中间纸盘219的距离比原稿在运送方向上的距离要短的情况下,在得到背面是否为白纸的判定结果之前,不能够开始翻转动作。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运送控制部613不管白纸判定部612是否判定了背面为白纸,都对原稿进行翻转。 
另外,运送控制部613控制供稿部21,以使扫描部23不读取由翻转机构进行翻转了的、且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的背面,就以比第一速度(读取原稿时的运送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来运送该原稿,并排出到出纸盘215上。这样,能够实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下的处理速度高速化。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原稿以正面朝上的状态放置在原稿盘211上,该原稿以正面朝上的状态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另外,运送控制部613控制供稿部21,以用读取原稿时的运送速度即规定的第一速度来运送由翻转机构翻转了的、且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并使扫描部23读取其背面后,由翻转机构进行再次翻转,最后排出到出纸盘215上。之所以在读取背面后再次进行翻转,是因为例如在将原稿以正面朝上的状态放置在原稿盘211上的情况下,将该原稿以正面朝下的状态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另外,在用户将原稿摞再一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时,运送控制部613使供稿部21顺序运送该原稿摞,当供稿部21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运送来的时候,使翻转机构对该原稿进行翻转后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另外,当供稿部21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运送来时,运送控制部613使翻转机构不对该原稿进行翻转就排出到出纸盘215上。此时,再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的原稿摞每由供稿部21运送1张,运送控制部613就累加计数,并利用白纸判定部612生成的白  纸信息,判断出背面为白纸的原稿和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 
显示部63显示白纸判定部612生成的信息,该信息用于向用户通知要将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 
下面,用图6的流程图对数码复合机1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6中,原稿摞以正面朝上的状态放置在原稿盘211上。因为步骤S11~S17、S26的处理与图4的步骤S1~S6、S8、S10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了说明。在步骤S18,运送控制部613使翻转机构将由白纸判定部612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进行翻转。在步骤S19,运送控制部613将翻转后的原稿以第二速度运送,并经由翻转运送通道218、运送滚筒213及出纸辊214,高速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在步骤S20,白纸判定部612生成白纸信息,其表示在连续读取的原稿摞中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是该原稿摞的第几张,并将该信息存储到图中省略的存储器中,之后处理进入到步骤S17。 
因为步骤S21所示的处理与图4所示的步骤S9相同,故省略其说明。当在步骤S21中判定为“否”时,背面为白纸的原稿以正面朝上的状态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以正面朝下的状态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即,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在步骤S15及S16经两次翻转后被排出到出纸盘215下,而背面为白纸的原稿在步骤S19中被翻转一次后排出到出纸盘215下,所以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的正反方向不一致。因此,通过步骤S22以后的处理,使背面为白纸的原稿和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的正反方向一致。 
在步骤S22,当原稿摞中含有1张以上背面为白纸的原稿时(在步骤S22中为“是”),白纸判定部612使显示部63显示用于向用户通知要将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再一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的信息(步骤S23)。 
根据该信息,在用户将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在原稿盘211上,并按下开始按钮时(在步骤S24为“是”),运送控制部613根据步骤S18生成的白纸信息,让翻转机构翻转背面为白纸的原稿,并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另一方面,运送控制部613使翻转机构不翻转  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将其直接排出到出纸盘215上(步骤S25),并结束处理。 
另外,在步骤S22,当构成原稿摞的所有原稿的背面都不为白纸时(在步骤S22为“否”),则不进行步骤S23~S25的处理,直接结束处理。 
这样,背面为白纸的原稿也经过两次翻转,使得排出到出纸盘215上的原稿摞在正反方向一致的状态排序。另外,在步骤S22以后的处理中,将第二速度作为原稿的运送速度较为理想。这样,可以高速地使构成原稿摞的各原稿的正反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数码复合机1a当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时,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的背面不由扫描部23读取,就以比原稿读取时的运送速度即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排出到出纸盘215上。因此,可以提高处理速度,并减少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时读取所浪费的时间,能够实现高速读取。 
另外,在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不管另一面是否为白纸,都将由扫描部23读取了一面的原稿运送到中间纸盘219进行正反翻转,所以即使在CIS231和中间纸盘219之间的距离短、且在完成背面是否为白纸的判定之前必须开始原稿的翻转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扫描部23可靠地读取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的背面。 
另外,在判断出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处于原稿摞的第几张,并且原稿摞中包含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的情况下,通知用户要将已排出的原稿摞再一次放置到原稿盘211上。然后,由翻转机构对再次被放置到原稿盘211上的原稿摞中被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进行翻转,并排出到出纸盘215上,而被判定为背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不由翻转机构进行翻转就排出到出纸盘215上。这样,可以将经过一次翻转后被排出的背面为白纸的原稿和经过两次翻转后被排出的背面不为白纸的原稿,以正反方向一致的状态排出到出纸盘215上。 
在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包含以下的发明。 
(1)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供稿部,运送原稿;第  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至少一面;第二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另一面;以及白纸判定部,根据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判定该原稿的另一面是否为白纸;其中,所述供稿部在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完原稿的一面之后,将该原稿排出。 
采用这种结构,在为了让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而进行的运送过程中,当该原稿通过第二读取部时,第二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另一面。并且,当白纸判定部根据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时,该原稿不被翻转就排出。因此,当原稿的另一面为白纸时,该原稿不会被再次运送到第一读取部而是被排出。所以,可以实现处理高速化,减少在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的情况下读取原稿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可以实现高速读取。 
(2)优选的是,所述供稿部将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进行翻转,并再一次运送到所述第一读取部,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完另一面之后,再一次翻转该原稿并排出。 
采用这种结构,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了被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的另一面之后,该原稿被再次翻转后排出。即,被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经过两次翻转后排出。因此,另一面不为白纸的原稿和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可以在正反方向一致的状态下排出。 
(3)优选的是,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中间纸盘,用于将原稿暂时排出,其中,所述供稿部,不管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原稿的另一面是白纸还是判定为不是白纸,都将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了一面的原稿运送到所述中间纸盘上来进行正反翻转,并且,不使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的另一面,就以比原稿读取时的运送速度即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将该原稿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 
采用这种结构,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在翻转之后,其另一面不由第一读取部读取,就以比原稿读取时的运送速度即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进行运送并排出到排出部。因此,可以减少读取原稿所浪费的时间,  实现高速读取。 
另外,不管另一面是否为白纸,由第一读取部读取了一面的原稿,都进行正反翻转。因此,即使从第二读取部到中间纸盘的距离短、且在完成另一面是否为白纸的判定之前必须开始原稿的翻转动作的情况下,也可由第一读取部可靠地读取另一面不为白纸的原稿的另一面。 
(4)优选的是,所述供稿部,在以所述第一速度来运送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并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该另一面之后,将该原稿再一次翻转并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 
采用这种结构,在将另一面作为原稿的背面的情况下,则该背面为白纸的原稿以正面朝下的状态被排出。 
(5)优选的是,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原稿放置部,放置由所述供稿部运送到所述第一读取部及所述第二读取部的原稿;以及通知部;其中,所述白纸判定部,在连续读取原稿摞时对被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是该原稿摞的第几张原稿进行判定,所述通知部,当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原稿摞中包含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时,通知用户要将所排出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所述供稿部,顺序地运送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摞,并将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翻转并排出,而对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不进行翻转,直接排出。 
采用这种结构,对被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是原稿摞的第几张原稿进行判定。并且,当原稿摞中包含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时,通知用户要将所排出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原稿放置部上。然后,再次被放置到原稿放置部上的原稿摞中,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被翻转后排出,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不被翻转直接排出。 
这样,可以将在原稿读取时经一次翻转后排出的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与经两次翻转后排出的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以正反方向一致的状态排出。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读取部由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构成,  所述第二读取部由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构成。 
采用这种结构,因为用于读取原稿双面的第一读取部为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所以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下,一面的图像数据与另一面的图像数据不产生色差,可以高品质地读取彩色图像。而且,因为第二读取部由接触式光学系图像传感器构成,所以与第二读取部由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节省空间。 
(7)优选的是,所述白纸判定部对由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中不为白纸的区域中的点数进行统计,当统计值小于规定值时,判定为白纸。 
采用这种结构,第二读取部对读取的图像数据中不为白纸区域的点数进行统计,当统计值小于规定值时,判定为白纸。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判定是否为白纸。 
(8)优选的是,还包括模式设定部,用于设定为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所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为:在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后,所述供稿部将该原稿翻转,再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所述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为:在所述供稿部进行一次原稿运送的过程中,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所述第二读取部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 
采用这种结构,用户根据用途可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和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装置,为上述(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部,根据由所述第一读取部和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 
(10)所述图像形成部对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所对应的记录纸的背面,不进行图像形成。 
采用这种结构,在原稿的背面为白纸的情况下,因为不在对应的记录纸的背面上形成图像,所以可以使该记录纸的背面保持为白纸。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稿部,运送原稿;
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至少一面;
第二读取部,读取由所述供稿部运送来的原稿的另一面;以及
白纸判定部,根据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来判定该原稿的另一面是否为白纸;其中,
所述供稿部,在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中,在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完原稿的一面之后,使所述第一读取部不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而将该原稿排出,其中,所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为:在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后,所述供稿部将所述原稿翻转,再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所述原稿的另一面,
并且,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中间纸盘,用于将原稿暂时排出,
其中,所述供稿部,不管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原稿的另一面是白纸还是判定为不是白纸,都将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了一面的原稿运送到所述中间纸盘上来进行正反翻转,并且,不使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的另一面,就以比原稿读取时的运送速度即第一速度更快的第二速度,将该原稿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
并且,所述供稿部,在以所述第一速度来运送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并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该另一面之后,将该原稿再次翻转并从所述中间纸盘经由所述第一读取部排出,
并且,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包括:
原稿放置部,放置由所述供稿部运送到所述第一读取部及所述第二读取部的原稿;以及
通知部;其中,
所述白纸判定部,在连续读取原稿摞时对被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是该原稿摞的第几张原稿进行判定,
所述通知部,当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所述原稿摞中包含另一面为白纸的原稿时,通知用户要将所排出的原稿摞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
所述供稿部,顺序地运送再次放置到所述原稿放置部的原稿摞,并将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是白纸的原稿翻转并排出,而对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另一面不是白纸的原稿不进行翻转,直接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部由缩小型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构成;
所述第二读取部由接触式光学系统图像传感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纸判定部,对由所述第二读取部所读取的原稿图像数据中不为白纸的区域中的点数进行统计,当统计值小于规定值时,判定为白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设定部,用于设定为所述双面翻转读取模式或双面同时读取模式;
所述双面同时读取模式为:在所述供稿部进行的一次原稿运送过程中,由所述第一读取部读取原稿的一面,由所述第二读取部读取该原稿的另一面。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原稿;以及
图像形成部,根据由所述图像读取装置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其中,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为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对由所述白纸判定部判定为背面是白纸的原稿所对应的记录纸的背面,不进行图像形成。
CN2008101613341A 2007-09-28 2008-09-19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8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4752A JP4956350B2 (ja) 2007-09-28 2007-09-28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54752 2007-09-28
JP2007254752 200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9894A CN101399894A (zh) 2009-04-01
CN101399894B true CN101399894B (zh) 2012-08-15

Family

ID=40507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13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9894B (zh) 2007-09-28 2008-09-19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0578B2 (zh)
JP (1) JP4956350B2 (zh)
CN (1) CN1013998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2138B2 (ja) * 2009-09-30 2013-02-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複合機
JP2011170267A (ja) * 2010-02-22 2011-09-0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939459B2 (ja) * 2012-02-16 2016-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538472B (zh) * 2014-05-29 2016-06-1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影像複製設備以及影像複製方法
JP2016032148A (ja) * 2014-07-28 2016-03-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15432A (ja) * 1986-03-14 1987-09-22 Sharp Corp 両面給送機能を有する原稿循環送り装置
US5138674A (en) * 1987-11-07 1992-08-1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er capable of detecting blank documents
JP4061787B2 (ja) 1998-12-24 2008-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の黒画素検索方法
JP2008072753A (ja) 1998-12-24 2008-03-27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とその黒画素検索方法および白紙原稿検出方法
JP2001077960A (ja) * 1999-09-06 2001-03-23 Ricoh Co Ltd ディジタル複写機
JP2006333528A (ja) * 1999-09-22 2006-12-07 Ricoh Co Ltd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16679A (ja) * 2000-07-31 2002-04-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40287B2 (ja) 2002-06-05 2008-08-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原稿送り装置、および原稿読み取り方法
JP3710437B2 (ja) 2002-07-01 2005-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367096B2 (ja) * 2003-11-13 2009-11-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JP2006058525A (ja) * 2004-08-19 2006-03-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48294A (ja) * 2004-11-17 2006-06-08 Kyocera Mita Corp 原稿読取装置
JP4840968B2 (ja) * 2005-03-14 2011-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96425B2 (ja) * 2005-09-16 2010-1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88872A (ja) 2009-04-23
US8040578B2 (en) 2011-10-18
US20090086288A1 (en) 2009-04-02
JP4956350B2 (ja) 2012-06-20
CN101399894A (zh) 2009-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7997B2 (en) Image rea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1398643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99894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97756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42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1909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634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1906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9073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7607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893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5636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359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783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ノイズ混入要因検出方法
JP507738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95084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22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8598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88597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031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356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9705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370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38036B2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559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KYOCERA CORP TO: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LIMITE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