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8750B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8750B CN101398750B CN2008101765005A CN200810176500A CN101398750B CN 101398750 B CN101398750 B CN 101398750B CN 2008101765005 A CN2008101765005 A CN 2008101765005A CN 200810176500 A CN200810176500 A CN 200810176500A CN 101398750 B CN101398750 B CN 1013987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ge
- leaf
- printed
- page number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8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4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1-[2-[(2-hydroxy-3-phenoxypropyl)amino]ethylamino]-3-phenoxypropan-2-ol;di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C=1C=CC=CC=1OCC(O)CNCCNCC(O)COC1=CC=CC=C1 KNMAVSAGTYIF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13855 Bleti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63338 Infantile spitting up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16 dilat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5 distribu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05 input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22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 G06K2215/0082—Architecture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function
- G06K2215/0088—Collated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打印设定单元,适于设定单面打印或用于生成书本的装订打印;以及显示控制单元,适于显示设定画面,其中,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与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单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左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右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4年7月8日、申请号为200410062665.1、发明名称为“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对由例如文档处理程序生成的文件数据提供打印设定功能。
背景技术
因为文字、表格或者图像等数据的种类不同,定义这些数据的结构和对这些数据的编辑操作就不同,所以根据各种数据的种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因此,使用这些数据的用户,在为编辑文字而使用文字处理程序,为编辑表格而使用表格计算程序,为编辑图像而使用图像编辑程序的情况下,需要按照数据种类分别使用应用程序。
这样,用户一般按照每种数据的种类,分别使用与之对应的应用程序。可是,作为用户想要生成的文档,与例如只有文字、只有表格、只有图像这样的只由1种数据构成的文档相比,处理像由文字和表格、文字和图像等由多种数据构成的文档的情形更普遍。因此,为了生成包含多种数据的文档,用户需要利用具有各种应用的打印功能,使用各应用打印各数据,然后把该打印了的打印品以所要的顺序进行组合,形成所要的文档。
或者,根据例如叫做办公套件的、由各种应用形成一个综合应用的程序,提供使由各应用生成的数据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文档的功能。通过使用该综合应用,用户能用该综合应用中所包含的特定应用,将由各应用生成的数据汇总成为一个文档。
尽管如此,在用户对基于各种应用的打印品进行组合生成一个目的文档的情况下,例如,为了把页编号排在各页上,必须暂时打印输出全部所需的数据,将该打印输出的打印品汇总为文档之后再决定应该添加的页编号。另外,即使例如应用程序具有排页编号功能,如果 有不连续部分,对于这部分,用户仍必须指定页编号。另外,再次配置文档的页时,也必须将排好号的重新排页编号。或者,将多页原稿页汇总为打印品的一页(称之为物理页或打印页),由单面打印变更为双面打印等,即使在没有数据的内容的改变,而仅仅改变文档的格式的情况下,也需要由应用重新编辑和打印。
这样,由于能管理每种数据的应用不同,所以用户自己必须通过人员提供应用间的接口。这要求用户极大的劳动力,造成生产率低下。此外,因为介入很多人员所以容易产生错误。
近年来,研究出了这样的综合应用(也称打印控制应用),具有基于各种应用的打印品进行组合生成一个目的文档,对于该生成的文档,将类似页编号的页眉·页脚分配给各页的功能(日本特开2003-091520号公报)。
另外,近年的打印驱动程序中也具有对各页分配页编号的功能(日本特开平11-29871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02527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091407号公报等)。
另外,利用综合应用生成文档时,能不实际进行打印,而在数据的状态下,利用打印预览等配置各种数据。如果使用了这样的功能,那么组合打印品生成文档的情况最需要劳动力。
可是,在这样现有的综合应用中,把页编号等页眉·页脚添加到文档页时,即使指定打字位置,对于整个文档,也只能指定“左侧”、“中间”、“右侧”等对各页固定的位置。因此,在用订缀等装订的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的情况下,如果对全部页进行把页编号排到“右侧”(或者“左侧”)的指定,则存在有些页的页编号被排到装订余量侧的问题。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用户想把页编号分配到装订位置的外侧,在上述设定中也不能在正面和反面动态地改变页编号的分配位置,从而得不到所要的打印结果。
另外,该问题即使在打印驱动程序的页眉·页脚(页编号)分配功能中也一样,存在因装订位置和打开方向,而不能动态地分配页编号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例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好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根据订缀的设定、装订位置和单面/双面/装订等打印设定的变化,允许使页眉·页脚(附加信息)的打印位置在各页上动态地变化的设定。据此,目的在于节省用户自己进行琐碎的设定的工夫,容易地实现用户理想的设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信息处理装置和信息处理方法具有以下的组成。
一种与打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打印设定单元,适于设定单面打印或用于生成书本的装订打印;以及显示控制单元,适于显示设定画面,其中,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与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单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左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右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
更理想的是,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按如下方式显示所述设定画面:显示“外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文字,并且显示“内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侧的文字。
更理想的是,其中,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比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大。
更理想的是,其中所述打印装置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用于在经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所设定的位置处打印页编号的打印数据。
更理想的是,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打印数据,使得:当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所述装订位置在所述书本的左侧并且经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设定将页编号设定为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时,将奇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奇数页的右侧,并将偶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偶数页的左侧。
一种控制与打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定步骤,设定单面打印或用于生成书本的装订打印;以及显示步骤,显示设定画面,其中,当在所述设定步骤中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当在所述设定步骤中设定了所述单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左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右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其一部分,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的记述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独立型的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主机和打印机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文档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A、4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书本属性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章属性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页属性的一例的图。
图7是说明打开本实施方式的书本文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打开新建的书本文件时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打开已有的书本文件时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将保存文件输入到书本文件中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将应用数据变换成保存文件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作业单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客户机-服务器型的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14是表示用于设定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中文档细节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用于设定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中文档细节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用于设定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中页的页眉·页脚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7是正在进行本实施方式的页眉·页脚设定画面的自动切换的用户接口画面的一例。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文档文件数据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页的细节设定信息的数据结构例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每页的页眉·页脚信息的图。
图21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页编号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页眉·页脚设定画面的自动切换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含页编号的文档信息的打印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页编号的记述位置的自动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在进行插入本实施方式的页编号的设定时,预览显示原稿页的例子的图。
图26是表示在进行插入本实施方式的页编号的设定时,预览显示原稿页的例子的图。
图27是表示在进行插入本实施方式的页编号的设定时,预览显示原稿页的例子的图。
图2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装订位置设定顺序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概要)
参照图1~图13说明作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概要。在该文档处理系统中,通过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将由一般应用生成的数据文件变换成保存文件。打印控制应用提供编辑该电子原稿文件的功能。另外,对于用打印控制应用编辑的保存文件,生成并保存与保存文件相关联的编辑信息文件。并且,保存文件的内容,经由打印控制应用由打印应用(也称为假脱机析取程序)读出,并用于打印。另外,在本例中,为了使各自的功能更加明了,将一般应用、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打印控制应用和打印应用分开表示,但提供给用户的软件包不限于这些,也可以作为对它们进行了组合的应用或图形引擎来提供。下面对其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的打印控制程序具有动态地将后述的附加信息分配到各页的功能,相当于具有了该功能的打印控制的程序,相当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打印控制应用104(包含打印应用105)或者打印驱动106。
(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硬件结构例)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另外,只要是执行本发明的功能,不论是单独的设备,还是由多个设备构成的系统,或是经LAN、WAN等网络连接而进行处理的系统,都可适用本发明。
在该图中,主机100具有CPU201、RAM202、ROM203等。CPU201基于存储在ROM203的程序用ROM或者外部存储器211中的文档处理程序等,进行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包括表格计算)等混合存在的文档处理。另外CPU201总体控制连接在系统总线204上的各装置。另外,在ROM203的程序用ROM区域或者外部存储器211中,存储作为CPU201的控制程序的操作系统程序(以下称为OS)等,在ROM203 的字体用ROM区域或者外部存储器211中,存储上述文档处理时所使用的字体数据等,在ROM203的用ROM区域或者外部存储器211中,存储进行上述文档处理等时所使用的各种数据。RAM202起CPU201的主存储器、工作区等作用。
键盘控制器(KBC)205控制来自键盘209和无图示的指针装置的键输入。CRT控制器(CRTC)206控制CRT显示器(CRT)210的显示。磁盘控制器(DKC)207控制硬盘(HD)和软盘(FD)(注册商标)等外部存储器211的访问。外部存储器211中存储引导程序、各种应用、字体数据、用户文件、编辑文件、以及打印机控制命令生成程序(以下称为打印机驱动程序)等。打印机控制器(PRTC)208经双向接口(Interface)21连接在打印机107上,执行与打印机107的通信控制处理。
另外,CPU201执行例如设定在RAM202上的给显示信息RAM的轮廓字体的展开(rasterize)处理,使得可进行在CRT210上的WYSIWYG成为可能。而且,CPU201打开基于用CRT210上的无图示的鼠标指针等指示的命令而登录的各种窗口,执行各种数据处理。用户在执行打印时,打开与由打印机驱动程序提供的打印的设定相关的窗口,进行包括打印机设定、打印模式选择的对打印机驱动程序的打印处理方法的设定。
打印机107由CPU312进行控制。打印机CPU312基于存储在ROM313的程序用ROM区域中的控制程序等,或者存储在外部存储器314中的控制程序等,向连接在系统总线315上的打印单元(打印机引擎)317输出作为输出信息的图像信号。而且,在该ROM313的程序ROM区域中存储CPU312的控制程序等。ROM313的字体用ROM区域中存储有生成上述输出信息时使用的字体数据等,如果是不具备硬盘等外部存储器314的打印机,则存储在主机上使用的信息等。
CPU312经输入单元318可进行与主机的通信处理,可将打印机内的信息等通知给主机100。RAM319是作为CPU312的主存储器、工作区等而使用的RAM,其构成为利用连接在无图示的扩充端口上的可选 RAM,能扩充存储器容量。另外,RAM319用作输出信息展开区域、环境数据存储区域、NVRAM等。上述硬盘(HD)、IC卡等外部存储器314由存储器控制器(MC)320控制访问。外部存储器314作为可选设备而连接,存储字体数据、仿真程序、表格数据等。而且,318配有用于用上述操作面板进行操作的开关和LED显示器等。
而且,外部存储器314不限于1个,可以具备多个,也可以在内置字体基础上连接多个可选卡、存储了解释语言系统不同的打印机控制语言的程序的外部存储器。还可具有无图示的NVRAM,存储来自操作单元321的打印机模式设定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例)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软件结构的图。
文档处理系统由作为本发明的文档处理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数字计算机100(下面也称为主机)来实现。一般应用101是提供文字处理和电子数据表、照片修饰、绘图或涂色、演示、文本编辑等功能的应用程序,具有向操作系统(OS)请求打印处理的功能。这些应用在打印生成的文档数据和图像数据等的应用数据时,使用由OS提供的预定的接口。即,应用101为了打印生成的数据,以预先定好的形式对提供上述接口的OS的输出模块进行输出指示。收到输出指示的输出模块将该命令变换成打印机等输出装置可处理的形式,输出变换后的命令。输出装置可处理的形式因装置种类、制造商、机型等不同而不同,因此对每个装置提供装置驱动程序,在OS中使用该装置驱动程序进行命令的变换,生成打印数据,通过以JL(Job Language)进行概括而生成打印作业。
如果使用微软公司的Windows(注册商标)作为OS,则作为输出模块,使用称为GDI(Graphic Device Interface)的模块。并且,应用101将生成的数据作为适合于GDI的形式的参数来调用GDI函数。由此,向OS发送上述输出指示。
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是将上述装置驱动程序改良了的程序,是为实现该文档处理系统而提供的软件模块。但是,打印数据保 存用驱动程序102不将特定的输出装置作为目的,将输出命令变换成可由后述的打印控制应用104、打印机驱动程序106处理的形式。由该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变换后的形式(下面称为“保存文件形式”),只要是能够以详细的格式表达文档的结构或页单位的原稿的形式就可以。作为表现页单位的原稿的形式,可以采用例如AdobeSystems的PDF形式、或SVG形式等作为保存文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保存文件103和编辑信息文件111作为单独的文件的,为了在没有打开文件的状态下保持其一体性,可以将这些作为档案文件进行一体化。
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可以对用保存文件103保存的数据的内容进行加工。由此可以实现对来自应用的打印数据进行放大缩小、多页缩印为1页等生成原稿的应用所不具备的功能。为了这些目的,在图1的系统中对以往的系统进行系统扩展,使得以中间码数据进行假脱机。另外,为了进行打印数据的加工,通常从打印控制应用104提供的窗口来进行设定,将该设定内容保存在RAM202上或外部存储器211上。
如图1所示,在该扩展后的处理方式中,首先,来自应用101的打印数据经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作为保存文件103而保存在系统上。该保存文件103也称为中间文件,包括打印品的内容数据或打印用设定数据等。所谓打印品的内容数据,是将用户在应用上生成的数据变换成中间码后的数据,所谓打印用设定数据,是记述了怎样输出内容数据(输出形式等)的数据。除此之外,还包括叫做编辑信息文件的应用用扩展数据,该数据用于由打印控制应用提供使用户进行保存文件的内容编辑或输出指示时的用户接口。
打印控制应用104读入该保存文件103。该打印控制应用104可以变更、显示、保存、打印读入的保存文件103的输出形式。用于进行实际打印的处理的,是打印应用(假脱机析取程序)105。从打印控制应用104收到打印命令后的打印应用(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按照在打印控制应用104中设定的输出形式,以GDI函数等预定的形式向图形引擎121输入数据。图形引擎121将输入的GDI函数形式等的数据变换 成DDI函数,向打印机驱动程序106输出DDI函数。打印机驱动程序106基于从图形引擎121取得的DDI函数,生成由页记述语言等构成的打印机控制命令,经由系统假脱机程序122,输出给打印机107。
打印控制应用104包含图20~图24以及图28所示的程序。并且它们与打印设定装置104a、附加信息设定装置104b、描绘装置104c相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装置通过软件实现,但通过硬件电路也能实现这些装置。
(保存文件的数据形式例)
在详细说明打印应用104之前,先说明保存文件的数据形式。保存文件包含各原稿页(用应用生成的页单位的数据。也称为逻辑页)的数据作为内容数据,包含例如称为作业单的形式的数据作为打印用设定数据。而且,和保存文件一起,还存储有用于用后述的打印控制应用对保存文件所包含的打印设定信息进行设定改变的编辑信息文件。在保存文件中,该PDF形式的原稿页数据和称为作业单的形式的数据成为所谓的中间数据。
在保存文件中,原稿页数据以例如PDF形式等进行定义,包含文字的字体和颜色的指定、原稿页内的文字和图形等的布局信息等。
作为保存文件的作业单是具有以原稿页为最小单位的结构的数据。作业单中的结构定义了用纸上的原稿页的布局。一个作业单对应一个打印作业。在最上面有文档整体的节点,定义了文档整体的属性,例如双面打印/单面打印等。其下包含表示文档的结构和各结构要素的设定的信息。具体来说,纸张束节点属于文档节点,包含应使用的用纸的识别符和打印机中的供纸口的指定等的属性。该纸张束所包含的纸张的节点属于各纸张束节点。1个纸张相当于1张用纸。打印页(物理页)属于各纸张。如果是单面打印,则1个物理页属于1个纸张,如果是双面打印,则2个物理页属于1个纸张。在其上面配置的原稿页属于各物理页。另外,作为物理页的属性,包括原稿页的布局。关于原稿页,包括与作为原稿页的实体的原稿页数据关联的带关联信息(链接信息)。
图12表示作业单的数据结构的例子。在打印用数据中,文档以用纸的集合来构成,各用纸以正面、反面两面来构成,各面具有对原稿进行布局的区域(物理页),各物理页中由作为最小单位的原稿页的集合来构成。1101是相当于文档的数据,由关系到文档整体的数据和构成文档的用纸信息的列表构成。用纸信息1102由用纸尺寸等与用纸相关的信息和配置在用纸上的面信息的列表构成。面信息1103由面中所固有的数据和配置在面上的物理页的列表构成。物理页信息1104由物理页的尺寸和页眉·页脚等附加信息及构成物理页的原稿页的列表构成。
关于文档整体的设定,包含例如以下这样的信息。
(1)物理页(指打印媒体的纸张的面)上的原稿页的配置的信息(将N页配置在1张物理页上的所谓N-up打印的设定等)和顺序
(2)文档名
(3)双面指定的可否
(4)可变打印(将预先确定的栏的内容插入另行准备的数据后进行打印的技术)的可否
(5)包含的原稿页数
(6)色彩类型
(7)份数等
(8)水印图案(使重复到原稿页或打印页上的样子)
(9)打印机状态
(10)媒体类型
(11)纸张上的逻辑页编号列表
(12)打印品质等。
关于每一纸张束的打印设定,可以设定如下这样的参数。
(13)N-up打印的设定
(14)色彩类型
(15)供纸源等。
关于属于各纸张束的每个纸张的打印设定,可以进行如下这样的 设定。
(16)双面/单面打印的设定。
关于属于各纸张的每个物理页(面)的打印设定,可以进行如下设定。
(17)色彩类型
(18)指定相当于正面/反面的哪一个。
关于配置在各物理页上的每个原稿页的打印设定,可以进行如下设定。
(19)开始坐标
(20)尺寸
(21)顺序
这样,作业单是具有以原稿页为最小单位的层结构的数据。并且,由这些作业单定义的打印用设定,其多数是每个以文档单位进行设定的层所通用的,也存在一部分像N-up设定和色彩类型那样在层间所通用的。关于通用的设定,下面的层原则上继承其上面的层中的相同的设定值。但是,在层间通用的属性具有不同值时,将所关注的层设定的值作为其属性值来使用。例如,色彩类型的设定可以对文档整体和纸张束(纸张的集合)及物理页(也称面或者打印页)进行设定。色彩类型是指定打印设备中的模式的设定,如果设定为单色模式,则由打印设备以单色进行打印,如果设定为彩色模式,则以彩色进行打印,如此来生成打印数据。
(由编辑信息文件管理的文档结构)
打印控制应用104是使用户以各种方法指定保存文件所包含的数据,并且提供用于改变打印设定的用户接口的程序。保存文件本身是具有上述结构的文件,但打印控制应用104为了管理保存文件,进一步与保存文件对应地对上述编辑信息文件进行管理。根据该编辑信息文件所包含的编辑信息,打印控制应用104以与保存文件、例如用作业单定义的文档相独立的管理结构来管理文档。该管理结构是类似于作业单的层结构,但与作业单不同,从上面开始由“书本”、“章”、“原 稿(逻辑)页”这些层来构成。其中原稿页是与在作业单中所说的原稿页相同的。而且,章对应于纸张束(纸张的集合)。
作为用户接口所显示的假想的文件不是像保存文件103那样永久性地保存和管理的文件,而是在用户使用打印控制应用104进行保存文件的打印用设定的改变和打印指示等时,暂时为用户接口而建立的。因此,打印控制应用104将保存文件103和对应的编辑信息文件111一并打开,由该保存文件建立具有在编辑信息中定义的结构的假想的书本文件,如后述那样作为用户接口进行显示。并且,用户通过用户接口,一边参照书本文件一边进行打印设定的改变后,该设定就反映在编辑信息文件中。
(编辑信息文件的形式例)
在详细说明打印控制应用104之前,先说明书本文件即编辑信息文件的数据形式。书本文件具有模仿纸媒体的书籍的3层的层结构。上层称为“书本”,模仿1册书,定义了该书本全部的属性。其下的中间层相当于书中所称的章,还称为“章”。对各章也可以定义每章的属性。下层是“页”,相当于用应用程序定义的各页。对各页也可以定义每个页的属性。一个书本可以含有多个章,而且一个章可以含有多个页。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书本文件的形式的一例的图。在该例的书本文件中,书本、章、页由分别相当于它们的节点表示。一个书本文件含有一个书本。书本、章是用于定义作为书本的结构的概念,所以,将定义了的属性值和向下层的链接来作为其实体。页的实体是保存文件103所含有的PDF形式等的原稿页数据。即,编辑信息文件仅定义书本文件的形式和属性,不包含原稿页数据的数据。页将由应用程序输出的每个页的数据作为实体。因此,页除其属性值外,还包含原稿页的实体(原稿页数据)和向各原稿页数据的链接。而且,输出到纸媒体等时的打印页有时含有多个原稿页。关于此结构,不由链接来表示,而是作为书本、章、页各层中的属性来表示。
另外,在图3中,书本文件没必要是一个完成的书本,所以将“书 本”作为“文档”而一般化地进行记载。并且,将与文档相关的信息总括地称为文档信息,将与章相关的信息总括地称为章信息,将与页相关的信息总括地称为页信息。
在图3中,首先在最上面具有文档信息401。文档信息401可以大致分为402~404的3个部分。文档控制信息402具有文档文件的在文件系统中的路径名等信息。文档设定信息403具有页布局等布局信息和订缀等打印设备的功能设定信息,相当于书本的属性。章信息列表404以列表形式来保持构成文档的章的集合。列表具有的是章信息405。
章信息405也可以大致分为406~408的3个部分。章控制信息406具有章的名称等信息。章设定信息407具有该章所特有的页布局和订缀信息,相当于章的属性。通过每个章中具有设定信息,从而可以生成具有复杂的布局的文档,如第1个章有2UP的布局,其他章有4UP的布局。页信息列表408以构成各章的原稿页的集合列表形式来保持。页信息列表408指示的是页信息数据409。
页信息数据409也大致分成410~412的3个部分。页控制信息410保持在树结构上显示的页编号等信息。页设定信息411保持页旋转角度和页的配置位置信息等信息,相当于原稿页的属性。页链接信息412是与页对应的原稿数据。在该例中,页信息409并非直接具有原稿数据,而是仅具有链接信息412,实际的原稿数据采用保持在页数据列表413中的结构。
图4A、4B是表示书本属性(文档设定信息403)的例子的列表。通常,关于可与下层重复定义的项目,优先采用下层的属性值。因此,关于仅在书本属性中包含的项目,书本属性中定义的值在整个书本中作为有效值。但是,关于与下层重复的项目,具有作为在下层中未定义的情况下的既定值的意思。但是在本例中,如下述那样,可选择是否使下层的属性值优先。另外,图示的各项目具体说并非对应于1个项目,而是包含相关的多个项目。
书本属性中固有的项目是,打印方法、装订细节、封面/封底、索引纸、衬纸和章划分6个项目。这些是通过书本定义的项目。作为打 印方法属性,可以指定单面打印、双面打印、装订打印的3个值。所谓装订打印,是通过把另行指定的张数的纸合成一束,2折后,把该束订在一起而能成为装订的形式来打印的方法。作为装订细节属性,在指定为装订打印时,能够指定双联页方向或成为束的张数等。
封面/封底属性包含在打印汇总成书本的保存文件时,指定添加成为封面和封底的用纸,以及指定给添加的用纸的打印内容。关于索引纸属性包括,作为章的划分,指定另行准备在打印设备中的带页签的索引纸的插入,以及指定给索引纸(页签)部分的打印内容。该属性对具有使用插入器的打印设备的情况,或者可使用多个供纸盘的情况有效,上述插入器具有将准备的与打印用纸不同的用纸插入到所希望的位置的插入功能。这对衬纸属性也是一样。
衬纸属性包括,作为章的划分,指定从插入器或从供纸盘提供的用纸的插入,以及插入衬纸时,指定供纸源等。
章划分属性包括,在每次进行章的划分时,指定是使用新的用纸,还是使用新的打印页,或者不特意做什么等。在单面打印时,使用新的用纸和使用新的打印页具有相同的意思。在双面打印时,如果指定为“使用新的用纸”,则连续的章不会打印在1张用纸上,而如果指定为“使用新的打印页”,则连续的章会打印在1张用纸的正反面上。
图5是表示章属性(章设定信息407)的例子的列表,图6是表示页属性(页设定信息411)的例子的列表。章属性和页属性的关系也与书本属性和下层的属性的关系是一样的。
关于章属性,不是章中固有的项目,而是全部与书本属性重复。从而通常,章属性中的定义与书本属性中的定义如果不同,则在章属性中的定义的值优先。然而,在本例中,如下述那样,可以选择是否使下层的属性值优先。
仅书本属性和章属性所共有的项目是用纸尺寸、用纸方向、N-up打印指定、放大缩小、排纸方法5项。其中,N-up打印指定属性是用于指定1个打印页所包含的原稿页数的项目。作为可指定的配置,有1×1、或者1×2、2×2、3×3、4×4等。排纸方法属性是用于在排出的用 纸中指定是否实施订缀处理的项目,该属性的有效性依赖于所使用的打印设备是否具有订缀功能。
在页属性所固有的项目中,有页旋转属性、缩放、配置指定、注释、页分割等。页旋转属性是用于指定把原稿页配置在打印页上时的旋转角度的项目。变倍属性是用于指定原稿页的缩放率的项目。缩放率把虚拟逻辑页区域的尺寸指定为100%。所谓虚拟逻辑页区域,是把原稿页根据N-up等的指定进行配置时,1个原稿页所占的区域。例如,如果是1×1,则假想逻辑页区域是相当于1个打印页的区域,如果是1×2,则成为将1个打印页的各边缩小成约70%的区域。
对于书本、章、页,作为共同的属性,有水印属性和页眉·页脚属性(附加信息属性)。所谓水印属性,是在用应用生成的数据上重叠打印的另行指定的图像或字符串等。页眉·页脚是分别打印在各页的上空白及下空白的水印或者是打印在正面和反面不同位置上的水印。但是,在页眉·页脚中,准备了页编号或日期时间等可由变量指定的项目。这里,在水印属性和页眉·页脚属性中可指定的内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书本、章和页中分别详细地设定。也就是,在书本中,能将页编号指定为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动态的位置附加在外侧,并且,在章和页中,能将页编号指定为用罗马数字作为固定的位置附加在右侧。据此,能指定用户所要的附加信息的内容和配置位置。
另外,并不限于这些,在水印属性和页眉·页脚属性中可指定的内容,章和页是通用的,但书本可以与其不同。在书本即文档设定信息403中,能够设定水印和页眉·页脚的内容(水印的种类和作为页眉·页脚的页编号的格式),并且通过整个书本能够指定(指定固定位置或者动态位置)怎样打印水印和页眉·页脚,另外,在章和页中,也能指定在该章和页中,是否打印在书本中设定的水印和页眉·页脚。
(本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的操作顺序例)
编辑信息文件具有上述那样的结构和内容。接下来说明通过打印控制应用104和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生成编辑信息文件111和保存文件103的顺序。编辑信息文件111的生成是作为由打印控制应用 104进行的编辑信息文件111的编辑操作的一个环节而实现的。图7是通过打印控制应用104来打开编辑信息文件111时的顺序。
首先,判断要打开的编辑信息文件是要新建的还是已经存在的(步骤S701)。如果是新建,则新建不包含章的编辑信息文件(步骤S702)。新建的编辑信息文件如果以图3的例子来表示,则是不存在链接到章信息列表404上的章节点的书本的节点。书本属性采用作为新建而预先准备的属性的设置。并且,显示用于编辑新编辑信息文件的用户接口(UI)画面(步骤S704)。图8是新建书本文件时的UI画面的一例。此时,书本文件不具有实质的内容,所以UI画面800中什么也不显示。
另一方面,如果有已有的编辑信息文件,则打开指定的编辑信息文件(步骤S704),按照该编辑信息文件的结构、属性、内容展开数据,显示用户接口(UI)画面。图9是该UI画面的一例。UI画面900包括表示书本结构的树部901,和显示打印的状态的预览部902。在树部901中,书本所包含的章、各章所包含的页以图3那样的树结构一目了然地显示。树部901中显示的页是原稿页。在预览部902中缩小显示打印页的内容。其显示顺序反映书本的结构。另外,在RAM102中展开的数据也采用与图3相同的结构。并且,各层的节点所包含的属性也以图4A~图6所示的形式在RAM102中展开。这些属性项目例如其结构,用指针等实现,而且属性中的项目可通过每个项目的识别符等来识别。
另外,可以通过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将原稿页数据作为新的章,追加到打开的编辑信息文件中。把该功能称为输入功能。根据图7的顺序将应用数据输入到新建的编辑信息文件中,据此将原稿页数据作为属于编辑信息文件的章下的数据进行对应添加,赋给编辑信息文件实体。该功能通过在图8的画面中拖拉操作应用数据来启动。图10表示输入处理的顺序。
在图10中,首先,启动生成了指定的应用数据的应用程序,指定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作为装置驱动程序,使应用数据打印输 出,据此,变换成中间形式的数据(例如PDF形式)(步骤S801)。变换结束后,判断变换后的数据是否为图像数据(步骤S802)。该判断如果是在Windows(注册商标)OS下,则可以基于应用数据的文件扩展名来进行。例如,扩展名如果是“bmp”,则可判定为Windows(注册商标)位图数据,如果是“jpg”,则可以判定为是jpeg压缩了的图像数据,如果是“tiff”,则可以判定为是tiff形式的图像数据。
如果不是图像数据,则将在步骤S801中生成的中间数据作为新的章追加到当前打开着的编辑信息文件的书本中(步骤S803)。即,通过输入,追加新的章和属于它的新的原稿页。并且,将向原稿页的实体的链接信息写入各页节点中。原稿页的实体使用由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生成的数据。
另外,如果已经输入了,则作为章属性,对于与书本属性共同的属性,复制书本属性的值,否则,设定为预先准备的规定值。并且,关于和有关保存文件的文档整体的属性通用的部分,能够继承这部分。
输入的应用数据如果是图像数据,则原则上不追加新的章,以1个文件作为1个原稿页将图像数据追加到指定的章中(步骤S804)。但是,编辑信息文件如果是新建的空的文件,则生成新的章,作为属于该章的原稿页来追加图像数据。此时,页属性对于和上层的属性公共的属性赋予上层的属性值,对于将应用数据中定义的属性继承到保存文件中的属性赋予该值。例如,N-up指定等在应用数据中时,继承该属性值。这样,生成新建的编辑信息文件,或者追加新的章。
另外,对保存文件也是,如果用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生成的数据是向已有的保存文件中追加,则重新添加并保存被追加的原稿页数据。此时,如果用应用指定的打印设定反映在用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生成的数据中,则也可以将该打印设定反映在保存文件中。
图11是表示在图10的步骤S801中由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生成保存文件的顺序的流程图。首先,生成新的保存文件并打开(步骤S901)。启动与指定的应用数据对应的应用,将打印数据保存用驱 动程序102作为装置驱动程序,向OS的输出模块(例如Windows(注册商标)的GDI)发送输出命令。输出模块将收到的输出命令通过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变换成预定的形式(例如PDF形式)的数据,进行输出(步骤S902)。输出目标是在步骤S901中打开的保存文件。判断是否对所有指定的数据的变换都结束了(步骤S903),如果都结束了就关闭保存文件(步骤S904)。由打印数据保存用驱动程序102生成的保存文件是包括图12所示的结构和原稿页数据的实体的文件。
(编辑信息文件的编辑)
如上那样,可以从应用数据生成编辑信息文件111和保存文件103。关于生成的编辑信息文件111,可对章和页进行如下的编辑操作。
(1)新追加
(2)删除
(3)复制
(4)剪切
(5)粘贴
(6)移动
(7)章名称改变
(8)页编号名称重新分配
(9)插入封面
(10)插入衬纸
(11)插入索引纸
(12)对各原稿页的页布局
此外,可进行取消暂时进行的编辑操作的操作和重新进行取消了的操作的操作。通过这些编辑功能,可进行例如多个编辑信息文件的统一、编辑信息文件内章和页的再配置、编辑信息文件内章和页的删除、原稿页的布局改变、衬纸和索引纸的插入等编辑操作。进行这些操作后,在图4A到图6所示的属性中反映出操作结果,或者反映在编辑信息文件的结构中。例如,如果进行空白页的新追加操作,则在指 定的地方插入空白页。该空白页作为原稿页操作。另外,如果改变对原稿页的布局,则其改变内容反映在打印方法、N-up打印、封面/封底、索引纸、衬纸、章划分这些属性中。
(编辑信息文件的输出)
如上生成、编辑的编辑信息文件以打印输出为最终目的。用户从图9所示的打印控制应用的UI画面900中选择文件菜单,从那里选择打印后,通过指定的输出装置来打印输出。此时,首先打印控制应用104从当前打开的编辑信息文件和对应的保存文件(例如作业单)生成称为假脱机析取表的数据,传送打印应用105中。
假脱机析取表包含与作为其基础的作业单同样的结构以及各层中的打印设定、向原稿页的关联。即,在份数、色彩类型、双面/单面打印的指定等对文档整体有效的打印设定下,有N-up打印的指定等在纸张束(纸张集合)中有效的打印设定,每个属于各纸张束的纸张中,都有双面/单面指定等的打印设定,每个属于各纸张的物理页(面)中,都有指定相当于色彩类型、正面/反面的某一个等的打印设定。各层的打印设定中含有可设定的项目。假脱机析取表的设定是按照装置的规格,在物理页中的指定。打印应用105将假脱机析取表变换成传送给图形引擎121的参数。
打印应用105将保存文件103变换成OS的输出命令,例如Windows(注册商标)的GDI命令,将其作为参数来调用作为图形引擎的GDI函数。图形引擎121通过指定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6来生成适合于装置(例如打印机)的命令,将该命令发送给装置。
此处图形引擎121将对每个打印装置准备的打印机驱动程序106从外部存储器211读入RAM202,将输出设定在打印机驱动程序106中。并且,图形引擎121从GDI(Graphic Device Interface)函数变换成DDI(Device Driver Interface)函数,调用打印机驱动程序106提供的DDI函数。打印机驱动程序106基于从输出模块调用出的DDI函数,变换成打印机可识别的控制命令,例如PDL(Page Description Language)。变换后的打印机控制命令经由OS读取到RAM202中的系统假脱机程序 122,再经由接口21,作为打印数据输出给打印机107。
(预览显示的内容例)
如已说明的那样,由打印控制应用打开书本文件后,显示图9所示的用户接口画面900。树部901中显示表示打开着的书本(以下称为“关注书本”,)的结构的树。预览部中根据用户的指定,准备有3种显示方法。第1种是原样显示原稿页的称为原稿预览的模式。在原稿预览模式下,缩小显示属于关注书本的原稿页的内容。在预览部的显示中不反映布局。第2种是打印预览模式。在打印预览模式下,以反映出原稿页的布局的形式将原稿页显示在预览部902中。第3种是简易打印预览模式。在简易打印预览模式下,不将各原稿页的内容反映在预览部的显示中,而是仅反映布局。
(其他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例)
上述实施方式的文档处理系统是独立型系统,但将其扩展了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也是以几乎相同的结构、顺序来生成、编辑书本文件的。但是,书本文件和打印处理由服务器进行管理。
图13是表示客户机-服务器型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客户机文档处理系统的结构为,在独立型系统上增加作为客户机模块的DOMS(Document Output Management Service:文档输出管理服务)驱动程序109、DOMS打印服务模块110、以及DS(文档服务)客户机模块108。该客户机文档处理系统1200中连接有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打印集中管理服务器1202及打印服务器1203。这些服务器通常是通过网络与客户机文档处理系统相连接的,但当服务器也同时作为客户机来发挥作用时,通过模拟网络间通信的过程间通信来连接。另外,在图13中,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和打印集中管理服务器1202两个服务器都连接在客户机上,但也可以是只有其中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情况。连接着的服务器如果是文档管理服务器,则将包含该客户机模块的文档管理服务器客户机系统1201SC追加到独立型文档管理系统中;如果连接着的是打印集中管理服务器1202,则将包含该客户机模块的打印管理服务器客户机系统1202SC追加到独立型文档管理系 统中。
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是存储由打印控制应用104生成·编辑后的书本文件的服务器。由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管理书本文件时,书本文件取代客户机PC的本地HD,或者在其基础上保存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的数据库1211。经DS客户机108和DS核心1212进行打印控制应用104和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之间的书本文件的保存和读取。
打印集中管理服务器1202是管理存储在客户机文档管理系统1200中的、或者存储在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中的书本文件的打印的服务器。客户机中的打印请求经DOMS驱动程序109和DOMS打印服务模块110发送给打印集中管理服务器1202的DOMSWG服务器模块1221。集中打印管理服务器1202如果是用客户机的打印机来打印,则将电子原稿数据经客户机的DOMS打印服务模块110传送给打印应用105,如果是由打印服务器1203来打印,则发送给打印服务器1203的DOMS打印服务模块1203。集中打印管理服务器对例如向保存着的书本文件发出打印请求的用户的资格等进行安全检查,以及保存打印处理的记录。这样,文档处理系统不论是采用独立型系统还是采用客户机-服务器型系统,都可实现。
(页眉/页脚的设定)
此处就本实施方式中文档处理系统的打印控制应用104提供的“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功能进行说明。
图14表示基于打印控制应用104的“文档的详细设定”的窗口显示的一个例子。此处选择“文档的详细设定”中的“后加工”标签页,能进行打印方法、订缀、穿孔、Z字折叠的指定等与后加工有关的设定。
图14的打印方法指定栏1400,是用于选择打印方法的区域,作为对打印用纸的打印面的设定,可以指定“单面、双面、装订”其中的一个。另外,装订方向指定栏1401是用于指定装订方向的区域,可以选择“长边装订(左)”、“长边装订(右)”、“短边装订(左)”、“短边装订(右)”中的一个,这里指定了“长边装订(左)”。另 外,在订缀指定栏1402(也称装订设定栏1402)能够指定订缀,这里指示为全部页汇总之后进行订缀。关于图14的画面中指定的装订余量和装订方向(相当于订缀位置),作为图4A的“4.装订余量/装订方向”的一部分,由打印应用104(相当于打印设定装置)保存到编辑信息文件111。另外,打印方向也作为图4A的“3.用纸方向”来保存。
图28是用于保存在由后加工器装订打印输出物时的、通过图14的窗口由操作员指定的装订位置设定的顺序。该顺序相当于图1的“打印指定装置”104a。可是,图28表示与打印设定当中装订位置的设定有关的处理。
根据图14的窗口显示的状态执行图28的处理。并且,图28是操作员对图14的窗口进行输入时的处理的一部分。并且为了说明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在图28中,首先,如果输入的是装订方向(步骤S2801-YES),就将输入的表示装订方向的数据暂时保存到RAM等中(步骤S2802)。接着,如果输入的是装订宽度(步骤S2803-YES),就将输入的表示装订宽度的数据暂时保存到RAM等中(步骤S2804)。最后,如果按压确定按钮(“应用”或者“OK”)(步骤S2805-YES),就暂时将表示保存的装订方向和装订宽度的数据作为图4A所示书本属性的“装订余量/装订方向”,并保存到编辑信息文件(步骤S2806)。并且,根据装订余量和装订方向决定装订位置。
图15是打印控制应用104提供的“文档的详细设定”功能中的“编辑”标签页的用户接口(UI)。这里,能进行在保存文件的电子原稿数据中增添“水印”或“页眉/页脚”等的设定。图15中,复选框1500用于指示是否在原稿页中添加页编号等的页眉和页脚。如果选中复选框1500则按钮1501有效,如果点击它则显示由打印控制应用104(相当于显示控制装置)进行如图16那样的“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的画面,这里能设定关于添加到保存文件的电子原稿数据中的页眉/页脚的细节。
在图16的标签页1600、1601中能分别进行页眉、页脚的设定。并且,图16的UI画面是作为打印方法指定为“单面打印”的情况,或者 作为打印方法指定为“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并且没有设定订缀或穿孔眼的装订余量情况下的画面。
因为图16中选择了进行页脚设定的窗口,所以能进行页脚的设定。按钮1602可以在页脚中指定日期和文件名。并且,按钮1603可以指定插入页编号作为页脚。另外,区域1604是用于指定页编号的排列方式的区域。本例中,因为选择了“从头顺次排页编号”,所以从头开始顺次分配页编号1、2、...。区域1605、1606、1607是用于指定把附加信息的描绘位置放在作为固定位置的页的左侧、中间、右侧的页脚的内容的框,用户可以以任意的文字字体指定文本。此处由用户指定的值,由打印应用104(相当于附加信息设定装置)保存在编辑信息文件111中。在本例中我们知道作为页脚进行了把“页编号”放在页的右侧的设定。
图17是在图14的UI中指定“双面打印”或者“装订打印”作为打印方法1400,并且,设定了订缀和穿孔眼的装订余量的情况下,在点击了图15的页眉/页脚设定按钮1501时显示的“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显示例。和图16的显示相比,页眉/页脚的内容指定框2500、2501、2502,作为附加信息描绘位置把窗口显示从图16的“左侧、中间、右侧”显示切换为作为相对于页的相对位置的“内侧、中间、外侧”。这里,如果进行把页眉(或者页脚)放在外侧的指定,则能进行把页眉(或页脚)插入文档的双联页的外侧(装订余量的相反侧)的指定。另外,“内侧”的情况下,能进行将页眉(或页脚)插入其相反侧的指定。在图17的例子中,进行了将页编号插入页脚的“外侧”的指定。这里用户指定的值通过打印应用104(相当于附加信息设定装置)保存在编辑信息文件111。
其次,图16或者图17指定的页眉和页脚的内容、形式、页编号的排列方式等的指定以及打印它的位置(“左侧、中间、右侧”或“外侧、中间、内侧”)的指定,分别作为参数保存到编辑信息文件111作为图4的“8.页眉/页脚”属性的一部分。
这样,根据用户在打印控制应用104中设定的内容,“原稿页的 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显示内容按照图14的打印方法的设定和装订设定自动切换。并且,在图14的打印方法设定栏1400中,当把设为双面或装订打印的设定切换成单面打印时,“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内容也自动地从“外侧、中间、内侧”切换为原来的“左侧、中间、右侧”。并且同样地,在图14的装订设定栏1402中,一旦订缀指定从设为“全部页汇总”的设定切换为“不订缀”时,“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内容也自动地从“外侧、中间、内侧”切换为原来的“左侧、中间、右侧”。
(数据结构)
这里,就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应用101使用的文档文件的数据结构进行说明。
图1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应用101使用的文档文件的数据结构的图。该文档文件,相当于图1的编辑信息文件111(图3)。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相当于图4A和图4B的书本属性,章的详细设定信息703相当于图5的章属性,页的详细设定信息704相当于图6的页属性。这里,将2个文件存储在例如图13的外部存储器211中,也可以存储在图12的文档管理服务器1201的数据库1211中。
在图18中,文档的结构信息701存储着与图10所示的应用操作画面的树型视图(tree view)1101中显示的文档结构有关的信息。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相当于图3的文档设定信息403,是用于存储可对整个文档进行设定的信息的区域。章的详细设定信息703相当于图3的章设定信息407,是存储可对各章进行设定的信息的区域。页的详细设定信息704相当于图3的页设定信息411,是用于存储可对每页进行设定的信息的区域。并且原稿信息705存储着各原稿页的描绘信息,以页为单位保存着向图10右侧的打印预览1102的显示所使用的信息。另外,该文档文件中,其它的也都包含着每个文档必要的信息,此处省略说明它们的说明。
图19是更详细地说明图18的页的详细设定信息704的数据结构的图。在图19中,801是页设定信息,802是页的后加工信息,803是页 的编辑信息,804是页的供纸信息,805是页眉/页脚信息,这些信息作为页的详细设定信息704存储着。它们在每页中都有。此外,在使用图16所示的操作画面进行了页眉·页脚设定时,那些设定信息被追加到页眉·页脚的信息805中。
图20是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存储在图19的页眉·页脚的信息805中的信息的图。在图20中,901存储第1页的页眉·页脚信息,902存储第2页的页眉·页脚信息,以下像这样依次在各区域中存储页的页眉·页脚信息(903~905)直到最后一页。这些信息只设定用于指定是否将对整个文档设定的页眉/页脚的设定反映到各页上的标志,例如在图15中,在许可将页编号等页眉添加到文档每页的设定时,能确保与全部原稿页数相当的页眉/页脚信息的栏。下面,假设可以对每页设定页眉/页脚来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20中,对于各页的页眉·页脚是连续存储的,但这不表示物理上是连续的,是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连续地表现各页的页设定信息411中所具有的页眉·页脚设定信息。
这里,“页眉·页脚设定信息”也包含在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中,其中,在指定的位置保存要打印的页眉/页脚的内容。
页眉/页脚信息,可以像例如从图16的窗口1605或图17的窗口2500输入的第1页眉/页脚信息、从图16的窗口1606或图17的窗口2501输入的第2页眉/页脚信息、从图16的窗口1606或图17的窗口2502输入的第3页眉/页脚信息这样,作为输入的与窗口对应添加的数据保存。各数据和其配置位置的对应添加是根据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中的“打印方法”的设定决定的(该顺序后面叙述)。例如,如果打印方法是“单面打印”,则第1页眉/页脚信息配置在右侧,第2页眉/页脚信息配置在中间,第3页眉/页脚信息配置在左侧;如果打印方法是“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则这样来决定其位置使得第1页眉/页脚信息将被打印在内侧,第2页眉/页脚信息将被打印在中间,第3页眉/页脚信息将被打印在外侧,。根据决定的位置,把页眉/页脚添加到各页。因为内侧、中间、外侧是相对于装订位置的相对位置,所以每一页按照装订 位置决定具体的位置。
(页编号记述位置的自动切换)
下面,参照图21、图22说明在图15的UI画面下按“页眉·页脚设定”按钮1501显示图16和图17的页眉·页脚设定画面时打印控制应用104的处理顺序。
图21是表示页眉·页脚信息的输入处理的流程图。图21的流程相当于图1的“附加信息设定装置”104b。首先,在步骤S2000中,在图15的画面下由按钮1501启动“页眉·页脚设定处理”,如果图16(或图17)的UI画面被打开,则进入步骤S2001,打印控制应用104,如图17所示确保与必要的页数相当的页眉·页脚信息的存储区域。
接着在步骤S2002中,打印控制应用104显示页眉/页脚的输入用窗口(输入栏)1605~1607或2500~2502。
接着在步骤S2003中,打印控制应用104通过图16的按钮1603判断是否进行了插入页编号的指定。指示了插入页编号时进入步骤S2004,作为页眉(或页脚)进行插入页编号的设定。
接着,在步骤S2005,通过由用户指定打印页眉(或页脚)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等,打印控制应用104设定其指定的值。并且进入步骤S2006,在此,通过用户对每页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设定,或者通过指定将除页编号以外作为页眉(或页脚)插入时的具体文本文字列,打印控制应用104进行指定了页编号时的页编号的排列方式等的详细设定。
并且,在步骤S2006中,如果像以上那样设定的信息是每页设定的信息,则打印控制应用104将其作为设定对象的页的页眉·页脚信息,存储到图20所示的每页的页眉·页脚设定信息中。另外,如果设定的信息是文档的设定信息,则作为图17所示的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中的页眉·页脚设定信息存储。
另一方面,在步骤S2000中,在没有进行插入页眉·页脚的设定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S2007,打印控制应用104将该设定的信息作为该页的页眉·页脚的信息来存储。如上述那样,要在指定的位置打印 的页眉·页脚的内容,可以像例如第1页眉/页脚信息、第2页眉/页脚信息、以及第3页眉/页脚信息那样,可识别地分别保存。
(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切换处理)
图22是用于实现图21的步骤S2002中窗口显示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2600中,打印控制应用104参照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中的“装订余量/装订方向”的设定值,指示订缀,判断装订方向是设在了左侧还是右侧。
如果判断指示了订缀并且装订方向设在了左侧或右侧,则进入步骤S2601。在此,打印控制应用104参照文档的详细设定信息702中的“打印方法”的设定值,判断是否设定了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
如果“打印方法”设定为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则在步骤S2602中,在“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上部,分别显示“内侧、中间、外侧”(参照图17),作为相对于页的相对的附加信息的描绘位置。另一方面,在S2600中,在未指定订缀时,或者判断出装订方向是上或下,或者在S2601中判断出是单面打印时,进入步骤S2603,在“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窗口的上部,显示“左侧、中间、右侧”(参照图16),作为相对于页的固定的附加信息的描绘位置。
即,在图17的输入窗口中,在内侧对应添加第1页眉/页脚信息,在中间对应添加第2页眉/页脚信息,在外侧对应添加第3页眉/页脚信息。在图16的输入窗口中,在左侧对应添加第1页眉/页脚信息,在中间对应添加第2页眉/页脚信息,在右侧对应添加第3页眉/页脚信息。
(包含页眉·页脚的打印处理)
图23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打印应用)的文档的页眉·页脚的打印处理(打印数据生成处理)的流程图。该顺序相当于图1的“描绘装置”104c。
首先,在步骤S2100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读取图18所示的文档信息中的与1页原稿页相当的详细设定信息。并且,基于该页的原稿页的信息705(图18),调用用于打印原稿页的GDI函数。在步骤S2101 中,例如在设定了装订打印时,原稿页在装订后以适当的顺序配置到用纸上。该配置,根据成为装订单位(2折的张数)的张数决定。
接着,在步骤S2102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取出包含在图18所读取的页的详细设定信息中的、与页的页眉·页脚有关的信息805(图19)。以与该页眉·页脚有关的信息805(图20)的信息为基础,判断是否在页中进行了与页眉·页脚有关的设定。这里如果设定了,则接着在步骤S2103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从805(图20)取出与页眉·页脚有关的信息。在步骤S2104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基于该信息和由打印控制应用104设定的打印设定信息,在S2104中决定页眉(或页脚)的描绘位置。决定的分别是上述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位置。
接着,进入S2105,电子原稿假脱机析取程序105,对于刚才决定的位置,调用描绘页编号等页眉/页脚信息的GDI函数,再加上在S2101中调出的原稿页的GDI函数,输出到作为OS的描绘装置的图形引擎(GDI)。此时,第1~第3页眉/页脚信息,分别被描绘到决定的位置上。页眉·页脚的文字,使用在S2103中读出的页眉·页脚的详细设定信息中设定的字体和文字大小。
用于描绘添加了像以上那样生成的页眉·页脚的原稿页的GDI函数,由图形引擎变换为打印机驱动程序106可以解释的描绘函数(DDI函数),如上述那样,打印机驱动程序106根据从图形引擎传来的描绘函数,通过生成打印机107可以解析的打印机控制语言的打印数据,执行页编号描绘处理。
而且,此原稿页的描绘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2106,判断该页是不是文档的最后一页。不是最后一页时再次返回步骤S2100,取出下一页的详细设定信息,描绘原稿页,实行和刚才同样的处理。这样,结束该文档的全部原稿页和赋予的页眉·页脚的打印后,结束该打印处理。
这样描绘出的数据,输出到图1的系统假脱机程序122,并向打印机107发出打印作业并执行打印。
另一方面,在步骤S2102中未进行在该页添加页眉·页脚的设定时,在步骤S2101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只描绘原稿页,然后直接进入步骤S2106。
接着,使用图24的流程图对相当于图23的S2104的细节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页编号记述位置的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假定打印方向为纵向(竖向)。该顺序相当于图1的“描绘装置”104c所包含的“描绘位置决定装置”。
图24是表示假脱机析取程序105基于打印控制应用104生成的作业单,自动地求得记述页眉(或页脚)的位置的处理例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2401中进行订缀设定,并且参照文档的详细打印设定判断装订位置是在右还是在左。如果满足条件,则在步骤2402中,参照文档的详细打印设定,判断作为打印方法被设定成了“双面打印”和“装订打印”中的哪一个。如果步骤2401的条件、步骤2402的条件都没有满足时,在步骤2403中,分别对左侧、右侧或中间,决定配置设定的文字列的位置。
在步骤2404中,如果判断为关注原稿页是奇数页,则进入下面的步骤2405,参照文档的详细打印设定或者页的详细打印设定判断装订方向是否指定了左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判断了指定是否是打印方向为“纵向”、“长边装订(左)”的“左装订”,但并不限于此,在打印方向为“纵向”,设定“长边装订”作为装订位置时,即使构成为判断开口方向是否是“左打开”,因为设定内容相同,所以结果也相同。
做出了左装订的指定时,在步骤2406中,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求得在页的右侧增添页眉·页脚时的打字位置坐标。在步骤2405中,如果判断出装订方向在右侧,则进入步骤2408,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求得将页眉·页脚描绘在左侧时的坐标。另一方面,在步骤2404中判断出该页是偶数页,在步骤2407中判断出装订方向为右时,进入步骤2408,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求得左侧的页眉·页脚打字位置坐标。并且,判断出装订方向为左时,进入步骤2406,假脱机析取程序105求 得右侧用的页眉·页脚打字位置坐标。
这样,根据由打印控制应用104设定的装订位置的打印设定信息,可以动态地改变在页上描绘页编号等页眉·页脚的位置,并打字。
此外,这里说明求步骤2406中的页右侧用的页眉·页脚的打字位置坐标的顺序的一个例子。作为页眉/页脚的位置,可以通过例如选择预先决定的位置求坐标。例如,作为页右侧用的打字位置坐标,预先分别决定右侧用内侧位置、右侧用中间位置、右侧用外侧位置。此时,预先决定的位置以靠近装订位置侧为内侧,远离装订位置侧为外侧。另外,例如,对于内侧以页眉/页脚文字例的内侧为基准,对于中间以页眉/页脚文字列的中间为基准,外侧以页眉/页脚文字列的外侧为基准来决定位置。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而且,将右侧用内侧位置、右侧用中间位置、右侧用外侧位置分别存储到表示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的存储器上的区域中。
此外,在图23的步骤S2105中,对照如上所述在步骤S2406决定的各自的基准位置描绘页眉/页脚文字列。即,分别在由图24的处理存储的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上,描绘第1页眉/页脚信息、第2页眉/页脚信息、第3页眉/页脚信息。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7的输入窗口中,为了在内侧对应添加第1页眉/页脚信息、在中间对应添加第2页眉/页脚信息、在外侧对应添加第3页眉/页脚信息,在右侧用内侧位置描绘第1页眉/页脚信息、在右侧用中间位置描绘第2页眉/页脚信息、在右侧用外侧位置描绘第3页眉/页脚信息。
这对步骤S2408中所决定的页左侧用的各位置也是一样的。当然,此处分别将左侧用内侧位置、左侧用中间位置、左侧用外侧位置分别存储到表示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的存储器上的区域中。并且,在各自的位置,分别配置第1页眉/页脚信息、第2页眉/页脚信息、第3页眉/页脚信息。
同样,在步骤S2403中,预先分配了左侧位置、中间位置、右侧位置,并分别将左侧位置、中间位置、右侧位置存储到分别表示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的存储器上的区域中。
此外,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在装订打印时装订位置成为用纸的中间,原稿页配置在由长边中间部分2等分了用纸的各区域上。因此,例如在步骤S2105中描绘页眉/页脚时,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必须以用纸中央线(折线)为装订位置进行坐标变换。此外,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描绘时不进行坐标变换,在步骤S2406或步骤S2408中预先分配装订打印用的页眉/页脚描绘位置,在进行了装订打印的设定时,将装订打印用的描绘位置分别存储到第1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2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第3页眉/页脚信息的描绘位置。
图23和图24的处理,这里作为打印处理进行了说明,但进行预览显示时也进行同样的处理,显示页眉/页脚。可是,在预览显示时,即使是装订打印设定,打印页和原稿页的对应添加也不用考虑。因此,关于预览显示时的装订打印设定,不需要将原稿页上的页眉/页脚的位置变换到打印页(用纸)上的位置的处理。
(与页布局的对应)
此外在1页打印页上能布置多个(N页)原稿页的即进行N-UP打印设定的情况下,把N页的原稿页描绘到一页打印页上,使得以指定的顺序配置。如果进行了N-UP打印的设定,相对于装订位置,相对的内侧或者外侧这样的概念在原稿页中不适用。因此,在设定了N-UP打印时,关于对打印页的页眉/页脚设定,在步骤S2104、S2105中进行与对上述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同样的处理。即,N-UP打印时,在图15~图17以及图21~图24中,通过进行将“原稿页”读为“打印页”的处理,对于N-UP打印,能实现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功能同样功能。
此时,在原稿页的页眉/页脚的设定中,有关其位置的设定也可以 读为右侧或者左侧。即,页眉·页脚不各自对应添加在“外侧”“内侧”来保存其内容,而是如上所述对应添加到“第1位置”“第3位置”来保存。使该第1位置对应例如左侧,第2位置对应右侧来决定各原稿页的页眉/页脚位置。
(预览显示及打印输出例)
图25、26是根据以上的打印控制应用104提供的“原稿页的页眉/页脚设定”功能对文档实际进行页眉的设定的打印预览结果例。
图25是在图14的打印方法指定栏1400中指定了单面打印、在图16中进行了将“页编号”插到页的右侧的设定时的预览例。这样,可知页编号从1开始顺次排在所有页的右下方。
另外,图26是现有装置中的预览显示例。是在打印方法指定栏1400中指定了双面打印、在装订方向指定栏1401中选择了长边装订(左)作为装订方向,并且在图16中进行把页编号插入到页的右侧作为页脚的设定时的预览结果的例子。因为在图16中进行了在所有页的右下方排页编号的设定,所以在页的反面页编号排在了装订侧。这样,因为在现有的系统中,作为页眉/页脚的位置只能指定左侧、中间、右侧,所以根据后加工的设定,在双面、装订打印时页编号被打印到不合适的位置(例如装订侧)。
图27是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14的装订位置指定栏1401中指定了长边装订(左)(换而言之,打印方向是纵向(竖向)、长边装订、左打开的情况)、在打印方法指定栏1400中指定了“装订打印”、并且在图17的窗口2502中进行了将“页编号”放在页的外侧作为页脚的设定时的打印预览结果。在页脚中,页编号相对于装订位置排在外侧,即在奇数页中在右侧,在偶数页中在左侧,无论哪一页,页编号都排在双联页的外侧。
如上所述,能够根据打印设定的状况容易地进行页编号等页眉·页脚的合适的指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订缀等装订的双面打印或装订打印时,通过将页编号的位置特别指定在“外侧”,能自动地排在双联页的“外侧”。并且,在页眉/页脚的设定窗口的UI中, 也可以根据后加工的状况通过动态变化容易地进行更适当的页编号等页眉·页脚的设定。即,在进行了订缀指定并且指定了双面打印时或指定了装订打印时,显示在UI中,使得能指定“外侧”“内侧”这样的与装订位置相对的相对位置,从而能指定相对于装订位置的相对位置。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包含单个设备的装置或者由多个设备构成的系统。
而且,本发明能通过提供软件程序来实现,该软件程序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把所提供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的程序代码读取到系统或者装置中,然后执行该程序代码。此时,只要该系统或装置具有该程序的功能,则其实现方式就不依赖于程序。
据此,因为由计算机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因此安装在计算机中的程序代码本身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换言之,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也覆盖用于实现本发明功能的目的的计算机程序。
此时,只要系统或装置有该程序的功能,该程序可以以任何形式执行,例如,目标代码、由解释程序执行的程序、或者提供给操作系统的脚本数据。
能用来提供程序的存储介质,例如有软盘、硬盘、光盘、光磁盘、CD-ROM、CD-R、C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ROM和DVD(DVD-ROM和DVD-R)。
关于提供程序的方法,客户机可以用客户机的浏览器连接到因特网网站上,并且,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或该程序的可自动安装的压缩文件可以下载到记录介质上,例如硬盘。另外,通过将包含该程序的程序代码分割成多个文件,并从不同的网站下载这些文件,可以提供本发明的程序。换言之,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也覆盖通过计算机下载实现本发明功能的程序文件到多个用户的WWW(万维网,WorldWideWeb)服务器。
此外,也可以在存储介质,例如CD-ROM中加密存储本发明的程 序,并将该存储介质分发给用户,并且允许满足某种要求的用户通过因特网从网站上下载密钥信息,允许这些用户用该密钥信息解密该加密的程序,从而该程序被安装在用户的计算机上。
而且,根据实施方式,不仅通过计算机读出并执行所提供的程序可以实现上述的功能,也可以由在计算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等进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另外,也可以是,当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被写入插在计算机中的功能扩展板或连接在计算机上的功能扩展单元所具备的存储器中后,该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所具有的CPU等执行实际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该处理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做出种种变更,由此可知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例,而是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通过根据页的后加工设定的状态判断,并使页编号等页眉和页脚的描绘位置动态地变化,可以节省用户自己进行细节设定的工夫。
另外,根据打印设定使页眉·页脚设定画面的UI也同样动态地变化,据此用户可以对页容易地进行适当的页眉·页脚的设定。
特别是,有订缀和穿孔等用于装订用纸的指定时、或者有以像装订打印那样装订为前提的指定时,可以指定以装订位置为基准的相对的页眉或页脚的打印位置。因此,用户自己可以节省进行细节设定的工夫。
Claims (10)
1.一种与打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打印设定单元,适于设定单面打印或用于生成书本的装订打印;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适于显示设定画面,其中,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当所述打印设定单元设定了所述单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左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右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按如下方式显示所述设定画面:显示“外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文字,并且显示“内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侧的文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比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打印装置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用于在经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所设定的位置处打印页编号的打印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打印数据,使得:当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所述装订位置在所述书本的左侧并且经由所述显示控制单元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将页编号设定为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时,将奇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奇数页的右侧,并将偶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偶数页的左侧。
6.一种控制与打印装置通信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步骤,设定单面打印或用于生成书本的装订打印;以及
显示步骤,显示设定画面,其中,当在所述设定步骤中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装订位置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当在所述设定步骤中设定了所述单面打印时,所述设定画面至少包含,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左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和指示在所述单面打印所打印的纸张的右侧描绘页编号的文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显示步骤中,以如下方式显示所述设定画面:显示“外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所述书本的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文字,并且显示“内侧”作为指示将页编号描绘在双联页的所述装订位置侧的文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比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侧的页编号与所述装订位置之间的距离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打印装置包括生成单元,所述生成单元生成用于在经由所述显示步骤中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所设定的位置处打印页编号的打印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生成单元生成所述打印数据,使得:当设定了所述装订打印、所述装订位置在所述书本的左侧并且经由所述显示单元显示的所述设定画面将页编号设定为描绘在所述装订位置的相反侧时,将奇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奇数页的右侧,并将偶数页的页编号打印在所述偶数页的左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94545A JP4054726B2 (ja) | 2003-07-09 | 2003-07-09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194545/2003 | 2003-07-09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26651A Division CN100442219C (zh) | 2003-07-09 | 2004-07-08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8750A CN101398750A (zh) | 2009-04-01 |
CN101398750B true CN101398750B (zh) | 2011-01-05 |
Family
ID=334480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65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8750B (zh) | 2003-07-09 | 2004-07-08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B2004100626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219C (zh) | 2003-07-09 | 2004-07-08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6266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219C (zh) | 2003-07-09 | 2004-07-08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495789B2 (zh) |
EP (2) | EP2237167A3 (zh) |
JP (1) | JP4054726B2 (zh) |
KR (1) | KR100725195B1 (zh) |
CN (2) | CN10139875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304187A (ja) * | 1997-04-28 | 1998-11-13 | Canon Inc |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
US9407963B2 (en) * | 2004-02-27 | 2016-08-02 | Yahoo!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digital content including streaming media |
JP2006146490A (ja) * | 2004-11-18 | 2006-06-08 | Ricoh Co Ltd |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060203258A1 (en) * | 2005-03-10 | 2006-09-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File management apparatus |
JP4618020B2 (ja) * | 2005-07-01 | 2011-01-26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
JP2007008124A (ja) * | 2005-07-04 | 2007-01-18 |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4604888B2 (ja) * | 2005-07-12 | 2011-01-0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位置情報管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位置情報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652782B2 (en) * | 2005-10-26 | 2010-01-26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
CN100392582C (zh) * | 2005-12-01 | 2008-06-04 |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打号的处理方法 |
JP4154421B2 (ja) * | 2005-12-07 | 2008-09-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当該画像処理方法を実行するプログラム及び当該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媒体 |
US7975224B2 (en) * | 2005-12-21 | 2011-07-05 | Xerox Corporation | WYSIWYG multifunction device finishing options |
JP4730103B2 (ja) * | 2006-01-13 | 2011-07-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7656553B2 (en) * | 2006-01-30 | 2010-02-02 | Ricoh Company, Ltd. | Printing user-created custom header/footer/separator pages from the printer driver |
JP4165574B2 (ja) * | 2006-04-18 | 2008-10-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0452024C (zh) * | 2006-07-06 | 2009-01-14 |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编辑文件并自动添加页码信息的处理方法 |
JP2010512579A (ja) * | 2006-12-08 | 2010-04-22 | カスデ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一意的なコンテンツ識別子を用いたファイル認証及びバージョニング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KR20080052960A (ko) * | 2006-12-08 | 2008-06-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처리장치 및 화상처리방법과, 화상처리방법을 수행할수 있는 프로그램이 포함된 기록매체 |
JP5063101B2 (ja) * | 2006-12-19 | 2012-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4259588B2 (ja) * | 2007-03-30 | 2009-04-30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US20080291474A1 (en) * | 2007-05-25 | 2008-11-27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Print setting apparatus, print setting program, print setting method |
US20080307296A1 (en) * | 2007-06-08 | 2008-12-11 | Jose Elwin Simon Maglanqu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rendering of combined document pages |
KR101219427B1 (ko) * | 2007-10-10 | 2013-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이에 연결된 호스트장치 및 그 화상처리방법 |
JP4900195B2 (ja) * | 2007-10-26 | 2012-03-21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オーサリング装置、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882091B2 (en) | 2008-01-09 | 2011-02-01 | Stephen Schneider | Record tagging, storage and filtering system and method |
JP2009202576A (ja) * | 2008-01-30 | 2009-09-10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形成方法 |
JP4621759B2 (ja) * | 2008-07-30 | 2011-01-2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プレビュー表示方法 |
US9207894B2 (en) * | 2008-09-19 | 2015-12-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Print preview with page numbering for multiple pages per sheet |
JP5328318B2 (ja) * | 2008-11-26 | 2013-10-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974852B2 (en) * | 2008-11-26 | 2011-07-05 | Xerox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ulk mail oriented transaction printing |
JP5675047B2 (ja) * | 2008-12-15 | 2015-02-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文書処理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4798213B2 (ja) * | 2008-12-16 | 2011-10-19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48233B2 (ja) * | 2009-02-27 | 2011-08-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印刷処理システム、印刷制御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印刷処理方法 |
JP2010218442A (ja) * | 2009-03-18 | 2010-09-30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JP5691455B2 (ja) * | 2010-12-03 | 2015-04-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印刷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 |
US8610932B2 (en) * | 2011-01-26 | 2013-12-17 | Electronics For Imaging, Inc. | Job based calibration, calibration guard, and profile advisor |
CN102109784A (zh) * | 2011-02-20 | 2011-06-29 | 宁尚国 | 数字文档打印页纸张颜色设置方法 |
JP5709632B2 (ja) * | 2011-04-27 | 2015-04-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6049295B2 (ja) * | 2012-04-26 | 2016-12-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3568607B (zh) * | 2012-07-20 | 2017-04-2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系统 |
JP6071348B2 (ja) | 2012-09-05 | 2017-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5100951A (ja) * | 2013-11-22 | 2015-06-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699357B1 (en) * | 2016-05-03 | 2017-07-04 | Xerox Corporation | Prin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ndering a surface using different color modes and profiles |
JP2018028741A (ja) * | 2016-08-16 | 2018-02-22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印刷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
CN108062294B (zh) * | 2016-11-07 | 2022-01-04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注释区调整方法及装置 |
JP7154982B2 (ja) * | 2018-12-06 | 2022-10-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7243348B2 (ja) * | 2019-03-20 | 2023-03-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1086481A1 (en) * | 2019-10-31 | 2021-05-06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settings determination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9569A (en) * | 1985-05-21 | 1994-0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displaying two continuous document pages in accordance with a selected binding position |
CN1344991A (zh) * | 2000-09-18 | 2002-04-17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系统、以及命令生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53A (ja) * | 1991-06-24 | 1993-01-0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印刷制御装置 |
JPH05249785A (ja) | 1992-03-09 | 1993-09-28 | Nec Off Syst Ltd | 複写機 |
JP2759199B2 (ja) | 1992-12-14 | 1998-05-28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面付け頁データ処理装置 |
JP2998915B2 (ja) | 1993-11-19 | 2000-01-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両面印刷装置 |
JPH07168818A (ja) * | 1993-12-16 | 1995-07-04 | Ricoh Co Ltd | 文書作成装置 |
US6952801B2 (en) * | 1995-06-07 | 2005-10-04 | R.R. Donnelley | Book assembly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variable imaging system |
JP3733238B2 (ja) | 1998-04-15 | 2006-01-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JP3363794B2 (ja) | 1998-07-10 | 2003-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EP1098266A3 (en) | 1999-11-02 | 2003-01-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2001350609A (ja) | 2000-06-06 | 2001-12-21 | Seiko Epson Corp | 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プリントジョブ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ドライバ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2002073595A (ja) * | 2000-09-01 | 2002-03-12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実データ生成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印刷実データ生成処理装置および印刷実データ生成処理方法 |
JP4785303B2 (ja) * | 2000-10-31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2002268839A (ja) | 2001-03-07 | 2002-09-20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印刷制御方法 |
JP4564693B2 (ja) * | 2001-09-14 | 2010-10-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US7203900B2 (en) * | 2001-09-14 | 2007-04-1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blank document pages in a print layout application |
JP4532798B2 (ja) | 2001-09-14 | 2010-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JP3950657B2 (ja) * | 2001-09-14 | 2007-08-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
JP2003271515A (ja) | 2002-03-18 | 2003-09-26 | Canon Inc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それらを実施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れらのプログラムを情報処理装置読み出し可能に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
JP4235441B2 (ja) * | 2002-12-20 | 2009-03-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文書処理プログラム、文書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
JP2004209924A (ja) * | 2003-01-08 | 2004-07-29 | Brother Ind Ltd | 両面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両面画像形成方法 |
US20040194033A1 (en) * | 2003-03-31 | 2004-09-30 | Holzwarth Robert K. | Late binding of stamped page content in a production document workflow |
JP4849001B2 (ja) * | 2007-04-19 | 2011-12-28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03
- 2003-07-09 JP JP2003194545A patent/JP405472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6-29 EP EP10165889A patent/EP223716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6-29 EP EP04253879A patent/EP149644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7-08 CN CN2008101765005A patent/CN10139875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08 KR KR1020040052922A patent/KR10072519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08 CN CNB2004100626651A patent/CN10044221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7-09 US US10/886,551 patent/US749578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1-07 US US12/349,515 patent/US824865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89569A (en) * | 1985-05-21 | 1994-0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capable of simultaneously displaying two continuous document pages in accordance with a selected binding position |
CN1344991A (zh) * | 2000-09-18 | 2002-04-17 | 佳能株式会社 | 信息处理设备、打印系统、以及命令生成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0-25278A 2000.01.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122348A1 (en) | 2009-05-14 |
US7495789B2 (en) | 2009-02-24 |
US8248654B2 (en) | 2012-08-21 |
EP1496447A2 (en) | 2005-01-12 |
EP1496447A3 (en) | 2009-05-06 |
EP2237167A3 (en) | 2010-11-24 |
CN1577241A (zh) | 2005-02-09 |
EP2237167A2 (en) | 2010-10-06 |
JP4054726B2 (ja) | 2008-03-05 |
CN100442219C (zh) | 2008-12-10 |
US20050008387A1 (en) | 2005-01-13 |
CN101398750A (zh) | 2009-04-01 |
KR20050007158A (ko) | 2005-01-17 |
JP2005031863A (ja) | 2005-02-03 |
KR100725195B1 (ko) | 2007-06-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8750B (zh) |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0514274C (zh) | 打印控制方法及设备 | |
US7426057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 |
KR100764953B1 (ko) | 문서 처리 장치 및 문서 처리 방법 | |
US7379950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document file in pages | |
CN100550041C (zh) |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 | |
US7194696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 |
CN100530169C (zh) | 文件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4185899B2 (ja) | 文書処理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 |
US7606823B2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US8395806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for bookbinding with selected cover layout type | |
US20030056176A1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rin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090276693A1 (en)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document processing method | |
JP4439864B2 (ja) | 文書処理装置および文書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3937965B2 (ja) | 文書処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とプログラム | |
JP2007200064A (ja) | 情報処理装置、設定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 |
US8395793B2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that use a stamp function to register and edit a stamp | |
JP4845287B2 (ja) | フォーム編集装置及び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プログラムが格納された記憶媒体 | |
JP2003091528A (ja) | 文書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JP2006202025A (ja) | 文書処理方法及び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そのシステム | |
CN100442220C (zh) | 文档处理装置和方法 | |
JP2006268315A (ja) | 文書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7128325A (ja) | 印刷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手段 | |
JP2006244282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出力データ配置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