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0257A -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0257A CN101390257A CNA2006800534144A CN200680053414A CN101390257A CN 101390257 A CN101390257 A CN 101390257A CN A2006800534144 A CNA2006800534144 A CN A2006800534144A CN 200680053414 A CN200680053414 A CN 200680053414A CN 101390257 A CN101390257 A CN 1013902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stopper
- housing
- locking portion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3
- 241001463913 Pin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10000000624 ear aur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179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2 electrical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扁平片状电缆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端子的绝缘壳体和制动器。该制动器可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允许电缆插入到连接器中,而第二位置被设计为使得电缆的接触焊盘与端子的接触部接合。制动器具有形成在其相对两端上的抵接部。一对基本上平坦的固定部件设置在壳体的相对两端。每个固定部件都包括停止表面、止挡部和凹陷部,停止表面用以限定可插入电缆的深度,在将所述制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止挡部件与所述制动器的所述抵接部相互作用,以形成防止所述电缆移出的止挡表面,凹陷部形成在停止表面和所述止挡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如FPC连接器或FFC连接器是用于连接柔性扁平片状的电缆,如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的电缆(例如参见日本实用新型注册公开号No.2574041)。这种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设有辅助的连接器固定部件,这些固定部件设置在一开口的相对的两端,通过该开口可插入扁平片状电缆。
图5为一透视图,示出了一种常规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的主要部分。
这种常规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具有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形成的壳体,以及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形成并由壳体固定的多个端子。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301固定在一开口的相对的两端。此外,由绝缘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形成的一制动器可旋转地固定于该开口,以使该制动器与该开口可旋转地固定,并使制动器在其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在该制动器的打开位置,一扁平片状电缆插入到该开口中,当电缆完全插入后,由操作者人工操作将该制动器旋转至其关闭位置以锁定该扁平片状电缆。从而,电缆中的多个导电线路与对应的端子接触,由此实现电缆与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连接。
如图5所示,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301在对应于开口近侧一端的部分上具有凸出部302和止挡部303,凸出部302用以防止电缆被拉出,止挡部303用于阻止电缆旋转。该止挡部303通过将本体部的一端部弯曲而形成,使其在一平面上具有U形,而凸出部302形成为相对于本体部以直角从开口向内突伸。附图标记304标识将会通过焊接被固定在一基板上的固定部,其形成为相对于本体部以直角由开口向外突伸。附图标记305标识与壳体接合的接合部。
另一方面,一加强板粘在电缆的纵向端(lengthwise end)。在电缆插入并锁定在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开口内时,从该加强板一侧突出的凸耳形的凸出部位于止挡部303的下方。因此,加强板的凸出部抵靠止挡部303从而防止电缆相对于电缆连接器旋转。此外,加强板的凸出部抵靠凸出部302从而防止电缆从电缆连接器中拉出。
然而,在上述传统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由于插入到开口中的电缆的加强板的凸出部位于止挡部303下方,操作者不能肉眼确认凸出部的位置。为此,操作者可能操作制动器并锁定电缆,而没有意识到电缆并没有插入到开口的最内端或者电缆被倾斜插入,也就是电缆未被完全插入的事实。这导致电缆的导电线路和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端子之间没有接触,在两者之间也没有形成电连接。特别地,由于目前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是小型化的,电缆的导电线路上接触部的长度和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端子的接触部的长度都非常短。因此,电缆的任何微小的不完全插入状态都可能增加导电线路和端子之间接触不良的危险。
此外,上述传统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301设有凸出部302、止挡部303、固定部304和接合部305,导致结构复杂。这可能增加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301的成本,并难以将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301组装到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上,从而增加了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总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传统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所遇到的上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其中,从扁平片状电缆的相对两侧突伸出的凸耳部安装在形成于扁平片状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上的凹陷部中,从而该连接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使得能够肉眼检查扁平片状电缆是否插入到其完成状态,容易制造和安装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以及可靠连接扁平片状电缆而没有脱离的危险。
为此,本发明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具有形成在其中的插孔,扁平电缆通过该插孔插入;端子,连接到壳体,并具有电连接到通常用作扁平片状电缆信号线路的导电线路的接触部;制动器,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改变其姿态,第一位置允许扁平片状电缆插入,而第二位置使插入的扁平片状电缆的导电线路与上述接触部接触,该制动器具有本体部和抵接部,在第二位置处,本体部基本上平行于扁平片状电缆的插入方向,抵接部形成在本体部的相对的两侧上;扁平片状辅助的连接器固定部件,连接到壳体的相对两侧;扁平片状电缆具有从其相对的两侧突伸出的凸耳部;以及,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具有支撑表面和安装凹陷部,在第二位置处,上述抵接部抵靠该支撑表面,该安装凹陷部开口通向该支撑表面,凸耳安装在该安装凹陷部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安装凹陷部被设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使得当已插入插孔的扁平片状电缆到达扁平片状电缆的所有导电线路都与端子的对应接触部电连接的位置时,凸耳部可被安装到安装凹陷部内。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制动器具有凸耳固持部,该凸耳固持部形成在抵接部的外侧并在第二位置处抵靠安装于安装凹陷部内的凸耳部。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在第二位置处,抵接部封闭安装凹陷部。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并且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用以在第二位置通过与该第一锁定部接合而将制动器锁定。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安装凹陷部具有止挡表面、凹陷表面和上端凸出部,止挡表面与已安装的凸耳部的一端相对,凹陷表面与凸耳部的另一端相对,上端凸出部邻近凹陷表面并位于其上方并朝向止挡表面突伸出,上端凸出部的上表面包含在支撑表面内。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止挡表面抵靠凸耳部的一端,由此阻止扁平电缆在相反于其插入方向的方向上移位。
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中,安装凹陷部具有底表面和存储凹陷部,底表面与已安装的凸耳部的向下定向的表面相对,存储凹陷部从底表面向下凹陷,并位于将被焊接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中的基板固定部附近。
根据本发明,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被设置为使得从扁平片状电缆的相对两侧突伸出的凸耳部容纳在形成于扁平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上的凹陷部内。这种简单的结构使得能够肉眼检查扁平片状电缆是否插入到其完成状态,使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容易制造和安装,以及将扁平片状电缆可靠连接而没有脱离的危险。
用于扁平片状电缆的电连接器包括具有多个端子的绝缘壳体和制动器。该制动器可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允许电缆插入到连接器中,而第二位置被设计为使得电缆的接触焊盘与端子的接触部接合。制动器具有形成在其相对的两端的抵接部。一对基本上平坦的固定部件设置在壳体的相对两端。每个固定部件都包括停止表面、止挡部件和凹陷部,停止表面用以限定可插入电缆的深度,在将所述制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止挡部件与所述制动器的所述抵接部相互作用,以形成防止所述电缆移出的止挡表面,该凹陷部形成在停止表面和所述止挡表面之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对本发明示于附图中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而被理解,其中:
图1为第一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
图2为第二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
图3为放大的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主要部分;
图4为透视图,示出了本发明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以及
图5为透视图,示出了传统的用于电缆连接的连接器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的主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
在图1中,附图标记10标识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的电缆连接的连接器,其安装在例如印刷电路板(未示出)的基板上,并用来电连接到被称为柔性印刷电路、柔性扁平电缆等的扁平片状电缆51。在该优选实施方式中,应当意识到指示方向的表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和后,是用于描述连接器10和扁平片状电缆51各部分的结构和操作,它们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当连接器10和扁平片状电缆51处于图示姿态时,这些表述是适当的,但在连接器10和扁平片状电缆51的姿态改变时,这些表述应当根据姿态的改变而去理解。
扁平片状电缆51适于用在狭窄的安装空间内,例如液晶显示器或等离子显示器。扁平片状电缆51具有细长的带状电缆本体52,该本体52设有导电线路或接触焊盘(未示出)。在电缆本体52内部,由导电金属形成的、纵向于电缆本体52延伸的、薄片形状的多个(例如十个左右)导电线路以预定的间距(例如约0.5mm)平行布置。导电线路的数量和间距可适当改变。这些导电线路被覆盖,使得由具有电绝缘特性的薄膜状绝缘层从上、下两个表面将其夹在中间。
进一步,电缆本体52纵向端的一个表面上粘贴有一加强板53,在该电缆本体52的纵向端相反于加强板53的这一侧的一个表面上暴露有导电线路。该加强板53由具有相对高硬度的材料形成,例如聚酰亚胺,并在纵向方向的预定范围和横向方向的整个范围内覆盖电缆本体52纵向端的一个表面。电缆本体52被设计为插入到连接器10的插孔32中,且具有暴露导电线路的那个表面朝向下方,如图1至3所示。
在扁平片状电缆51的宽度方向,从扁平片状电缆51相对的两侧或两边缘横向突伸出的凸耳部或凸起54形成于在扁平电缆51的长度方向上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前端附近。这些凸耳部54设置于在扁平电缆51的长度方向远离扁平片状电缆51前边缘的一预定距离处。虽然该凸耳部54形成在电缆本体52和加强板53上,但它们可以仅形成在加强板53上。在可选例中,电缆可以是矩形的,并包括接合连接器10的开口或凹陷。
连接器10具有壳体31和制动器11,壳体31作为连接器本体由例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制动器11作为可移动部件用来固定电缆,由例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料一体形成并连接器到壳体31,从而使制动器可改变其姿态。具体地,制动器11被设置在壳体31上使得通过其姿态的改变可从图1所示的作为第一位置的打开或插入位置移动到图2和3所示的作为第二操作位置的关闭位置。为了清楚描述本发明,图1和2中示出了壳体31和制动器11的一横向端部被切除的状态。
壳体31还具有下部33、上部35、左右侧部36,以及形成在下部33、上部35和两侧部36之间的插孔32,该插孔作为扁平片状电缆51的一端从前方(图1和2中示出的左边)插入的开口。向内凸伸出且作为第一锁定部的壳体侧锁定部37形成在侧部36的内侧表面上。在图1至3中,插入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端部封闭该插孔32。该扁平片状电缆51朝向后方(图1和2中示出的右边)插入。
壳体31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多个端子容置槽(未示出),金属端子41装载于这些端子容置槽中。例如十个左右的端子容置槽以大约0.5mm的间距形成,并且端子41依次装载到这些端子容置槽中。端子容置槽的间距和数量可根据需要任意改变。端子41不需要装载到所有的端子容置槽中,而一些端子41可适当省略,这取决于扁平片状电缆51的导电线路的排列。
端子41具有上臂梁、下臂梁和尾部,上臂梁在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方向上延伸,下臂梁平行于上臂梁延伸,尾部通过焊接连接到基板表面上的线路(未示出)。上臂梁延伸到刚好位于随后描述的制动器11的第二腿部(shank)上方,并限制第二腿部向上的运动。在下臂梁的顶端处形成有从插孔32的底表面(未示出)向上突伸出的接触部,使得该接触部可接触到扁平片状电缆51的对应导电线路,从而在导电线路和端子41之间建立电传导。在与端子41的接触部接触的导电线路的横向方向上的预定范围内,也就是在接触范围内,下绝缘层是被剥离的,而且导电线路是外露的。
此外,在壳体31的下部36的相对的两侧位置上和两侧部36附近,形成有沿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方向延伸的狭槽状的辅助固定部件容置凹陷部38,被称为“安装或焊接钉”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插入到该辅助固定部件容置凹陷部38内,从而固定到壳体31上。
参见图4,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为扁平板状的平坦金属部件,通过对金属板件进行例如冲压的制造工艺而一体形成为一个部件。该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包括金属本体部22、基板固定部23、接合部24、支撑部25和安装凹陷部26,金属本体部22为细长板形状,并会插入到辅助固定部件容置凹陷部38中,基板固定部23在金属本体部22的后端(图4中示出的左端)向下突伸出,接合部24形成在金属本体部22前方(图4中示出的右边)的上表面,并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凹陷部和突出部以与壳体31接合,支撑部25在金属本体部22的后部向上突伸出,安装凹陷部26形成在支撑部25内,并会被安装到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上。
通过借助于焊接或类似方式将基板固定部23固定于基板的表面,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就具有将连接器10固定到基板上的功能。支撑部25具有向上朝向的支撑表面25a,该支撑表面在制动器11的关闭位置抵靠制动器11的抵接部16,从而支撑制动器11。支撑部25在纵向方向上由朝向支撑表面25a开口的安装凹陷部26所分割,并具有由于该分割而产生的止挡部25b。该止挡部25b在金属本体部22的后端向上突伸,并与安装在安装凹陷部26内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接合,由此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脱离接合。止挡部25b的上端面与支撑表面25a齐平,并在制动器11的关闭位置抵靠制动器的抵接部16,从而支撑制动器11。
安装凹陷部26具有止挡表面26a、凹陷或停止表面26b、上端凸出部26c、基本上呈直线的底表面26d和存储凹陷部26e,止挡表面26a与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的后端相对,凹陷表面26b与凸耳部54的前端相对,上端凸出部26c邻近凹陷表面26b且位于其上方并从支撑部25向后突伸出,底表面26d与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向下的表面相对,存储凹陷部26e在前端附近从底表面26d向下凹陷。
如图1所示,当扁平片状电缆51完全插入连接器10的插孔32时,也就是在扁平片状电缆51插入并到达这样一个位置,使得扁平片状电缆51的前端到达插孔32的最内端,并且扁平片状电缆51没有倾斜地插入,使得扁平片状电缆51的所有导电线路的接触范围都与端子41的对应接触部可靠地接触时,安装凹陷部26所形成的位置是相对两侧的凸耳部54能够安装到固定于壳体31相对两侧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内的位置。
安装凹陷部26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即止挡表面26a到凹陷表面26b的距离被设置为等于或稍微长于凸耳部54相对于扁平片状电缆51纵向方向的尺寸,也就是等于或稍微长于凸耳部54的前后尺寸。安装凹陷部26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即安装凹陷部26开口端到底表面26d的距离被设置为稍微长于凸耳部54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安装凹陷部26的开口端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即止挡表面26a到上端凸出部26c的距离小于凸耳部54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即使根据小型化的需求,整个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前后尺寸和支撑部25的前后尺寸被减小以减小连接器10的前后尺寸,上端凸出部26c的上表面包含在支撑表面25a内,使支撑表面25a的前后尺寸增加,由此制动器11在其关闭位置可被稳固支撑。由于凸耳部54可以轻微变形,即使安装凹陷部26开口端的前后尺寸很小,也可在凸耳部54通过开口端时使其变形从而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
如果扁平片状电缆51在与进入插孔32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受力,也就是,通过它扁平电缆51可从连接器10脱离的力,止挡表面26a抵靠着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的后端,从而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在与其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位置。也就是说,止挡表面26a用作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脱离的停止表面。止挡部25b用作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脱离的停止部,并会受到扁平片状电缆51可从连接器10脱离的力。虽然止挡部25b的前后尺寸是小的,但它与扁平板状金属件的金属本体部22一体形成,从而具有足够高的强度。这就消除了在上述力的作用下变形的危险。
此外,当基板固定部23通过焊接固定于基板的表面时,可能会发生熔化的焊料沿基板固定部23和金属本体部22的侧表面上升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溢锡”。在“溢出的”焊料进入安装凹陷部26并沿止挡表面26a、凹陷表面26b或底表面26d粘接并固化的情况下,安装凹陷部26的尺寸将会变小,并可能无法将凸耳部54安装到其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凹陷部26e示出为形成在底表面26d中靠近基板固定部23的位置。因而,如果发生了溢锡的现象,焊料可存储在存储凹陷部26e中,使得焊料粘附到止挡表面26a、凹陷表面26b或底表面26d上的可能性较小。
制动器11在本体部15的下表面上具有多个挤压部14,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通过插孔32插入的扁平片状电缆51由这些挤压部14向下挤压,也就是在装载于端子容置槽中的每个端子41的下臂梁的附近。当制动器11位于其打开位置时,挤压部14允许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在这些挤压部14之间形成有多个固持槽12,用于固持端子41的上臂梁。固持槽12的数量和位置与端子容置槽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本体部15几乎与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方向平行,如图2所示。当制动器11处于其打开位置时,本体部15相对于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方向以90度或更大的角度定位,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当制动器11改变其姿态从其打开位置到其关闭位置时,形成在制动器11的相对两侧上的抵接部16的下端抵靠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支撑部25的支撑表面25a,并从下方受到支撑,从而起到第一腿部的作用。第二腿部(未示出)形成在制动器11的每个固持槽12中。虽然第一腿部和第二腿部几乎位于同一线路(common line)上,第一腿部的轴线和第二腿部的轴线不需要彼此对齐,而是在一预定范围内可以相对彼此移位。每个端子41的上臂梁都刚好位于第二腿部的上方,并且第二腿部向上的移动由该上臂梁限制。因此,上臂梁防止制动器11从壳体31脱离。
制动器11还设有形成在所述相对的抵接部16的更外侧上的凸耳固持部17。如图3所示,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该凸耳固持部17抵靠凸耳部54的上表面。因此,即使由于施加在扁平片状电缆51上的力而使凸耳部54受到向上的力,凸耳部54也不会向上移位,从而提高了凸耳部54和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抵抗导致扁平片状电缆51从连接器10脱离的力而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脱离的作用。
而且,在凸耳固持部17的外侧表面上向外突伸形成有作为第二锁定部的制动器侧锁定部18。如图3所示,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制动器侧锁定部18与壳体31的壳体侧锁定部37相接合。因而,制动器11被锁定在其关闭位置,并且甚至在受到例如振动或冲击的外力作用时也不会回到其打开位置。
下面将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0的操作。这里将会论述将扁平片状电缆51连接到连接器10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借助于焊接将端子41的尾部连接到形成在基板表面上的线路,以及通过借助于焊接将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基板固定部23连接到形成在基板表面上的连接焊盘,连接器10被安装在例如电路板的基板上。
在扁平片状电缆51被连接到连接器10的情况下,首先,扁平电缆51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插入到壳体31的插孔32中。这时,如图1所示,制动器11预先置于其打开位置。通过使扁平片状电缆51相对于壳体31的下部33的上表面(未示出)倾斜,操作者在纵向方向上从壳体31上方倾斜地将扁平片状电缆51的端部移动到插孔32内。这有利于将扁平片状电缆51的纵向端插入到插孔32中,胜于平行于下部33的上表面移动扁平片状电缆51的情况。扁平片状电缆51被移动,同时加强板53面向上方,并且电缆本体52的外露有导电线路的表面面向下方。
这时,在凸耳部54之前的扁平片状电缆51的相对的侧端部由固定于壳体31相对两侧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内侧表面引导。因此,扁平片状电缆51可在横向方向上准确定位的状态下插入到插孔32中,并且相对于扁平片状电缆51的横向方向,每个导电线路的位置都对应于相应端子41的下臂梁。当扁平片状电缆51插入到最内端时,相对两侧上的凸耳部54适配到固定于壳体31相对两侧上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中,由此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
如上所述,当扁平片状电缆51被插入到连接器10的插孔32中并处于其完成状态时,形成安装凹陷部26的位置是相对两侧上的凸耳部54可适配到固定于壳体31相对两侧上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内的位置。因此,如图1所示,通过肉眼检查相对两侧上的凸耳部54是否安装到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内,操作者可确认扁平片状电缆51的前端到达插孔32的最内端,并且扁平片状电缆51毫无倾斜地插入,从而扁平片状电缆51的每个导电线路的接触范围都与相应端子41的接触部可靠接触。换句话说,肉眼检查相对两侧上的凸耳部54是否安装到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内能够使操作者判断扁平片状电缆51是否插入到插孔32内并处于其完成状态。
随后,操作者推进制动器11如图1所示以反时针方向改变其姿态,使得如图2所示处于其关闭位置。因此,挤压部14旋转并面向下方,使得它们几乎平行于扁平片状电缆51的插入方向。然后,这些挤压部14抵靠扁平片状电缆51的加强板53的上表面,并接着施加向下的力以使电缆本体52压靠端子41的下臂梁。由此,外露于电缆本体52下表面的导电线路的接触范围抵靠接触部,并且导电线路和端子41彼此电连接,从而实现了扁平片状电缆51和连接器10的连接。下臂梁具有回弹特性,并可在施加于电缆本体52的压力作用下弹性变形,从而导电线路的接触范围和端子41的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可良好维持。
此外,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抵接部16的下表面通过抵靠固定于壳体31相对两侧的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支撑部25的支撑表面25a和止挡部25b的上端面而从下方被支撑。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撑表面25a的前后尺寸通过形成上端凸出部26c而设置得较长,在抵接部16上支撑表面25a和止挡部25b所受到的力被充分分散,这就消除了抵接部16变形或损坏的危险。因此,即使依据小型化的要求,减小整个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前后尺寸和支撑部25的前后尺寸以减小连接器10的前后尺寸,处于关闭位置的制动器11也能够被支撑部25稳固地支撑。
此外,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如图2所示,抵接部16的下表面封闭安装凹陷部26的开口端,并且凸耳固持部17抵靠凸耳部54的上表面,如图3所示。因此,即使施加在扁平片状电缆51上的力使凸耳部54受到向上的力,凸耳部54也不会向上移位。通过这一特征,与导致扁平片状电缆51从连接器10脱离的力相抗衡,凸耳部54和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用来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脱离的功能得以加强。
此外,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如图3所示,制动器侧锁定部18与壳体31的壳体侧锁定部37接合。因此,制动器11被锁定在其关闭位置,并且甚至在受到例如振动或冲击的外力作用时也不会回到其打开位置。这就可靠地保持了将扁平片状电缆51连接到连接器10的状态。在相对两侧的凸耳部54没有安装到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安装凹陷部26中的情况下,制动器11不会占有其关闭位置。这就消除了制动器侧锁定部18和壳体侧锁定部37之间接合的可能性。因此,肉眼检查制动器11是否被锁定可使操作者判断扁平片状电缆51是否被插入到插孔32中并处于其完成状态。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于连接器10的壳体31相对两侧的扁平片状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设有支撑表面25a和安装凹陷部26,在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制动器11的抵接部16抵靠支撑表面25a,安装凹陷部26开口通向支撑表面25a,扁平片状电缆51的凸耳部54安装在该安装凹陷部26中。这样一种简单的结构可以可靠地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的脱离。进一步,操作者可肉眼确认扁平片状电缆51已经插入到其完成状态,并实现了扁平片状电缆51的可靠连接。此外,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因而便于制造和组装操作。
此外,当插入到插孔32的扁平片状电缆51到达每个导电线路的接触范围都与对应端子41的接触部电接触的位置时,安装凹陷部26的位置是凸耳部54可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的位置。因此,肉眼检查凸耳部54是否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内可使操作者容易地确认扁平片状电缆51已经插入到其完成状态。
此外,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凸耳固持部17抵靠安装到适配到凹陷部26中的凸耳部54。抵接部16封闭安装凹陷部26。这就消除了凸耳部54向上移位的危险,从而即使在受到使扁平片状电缆51可从连接器10脱离的力的情况下,也可确保防止扁平片状电缆51的脱离。
此外,当制动器11处于其关闭位置时,制动器侧锁定部18与壳体31的壳体侧锁定部37相接合。因此,制动器11被锁定在其关闭位置,并且甚至在受到例如振动或冲击的外力作用时也不会回到其打开位置。当各个凸耳部54没有安装到安装凹陷部26中时,制动器侧锁定部18不会与壳体侧锁定部37接合。肉眼检查制动器侧锁定部18是否与壳体侧锁定部37接合可容易判断扁平片状电缆51是否被插入到其完成状态。
此外,安装凹陷部26的上端凸出部26c的上表面包含在支撑部25的支撑表面25a内。因此,根据小型化的需求,整个辅助连接器固定部件21的前后尺寸和支撑部25的前后尺寸被减小以减小连接器10的前后尺寸,上端凸出部26c的上表面包含在支撑表面25a内,从而延长了支撑表面25a的前后尺寸。这就使制动器11在其关闭位置被稳固地支撑。
此外,安装凹陷部26具有比底表面26d更向下凹陷的存储凹陷部26e。该存储凹陷部26e的位置在有待焊接的基板固定部23的附近。因此,即使出现焊料上升的现象,并且上升的焊料进入安装凹陷部26,存储凹陷部26e也可存储焊料,由此消除了焊料粘附止挡表面26a、凹陷表面26b或底表面26d的危险。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的优选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的观念可有多种变化和更改,这些都可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连接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所述电缆具有带有多个导电接触焊盘的端部和从电缆的每个相对侧边缘延伸的凸起,所述连接器包括:
(a)一绝缘壳体,具有电缆容置开口,所述电缆的端部可插入所述开口;
(b)多个端子,安装在壳体上,并且每个端子都具有设计用于电连接所述电缆上的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焊盘的接触部;
(c)一制动器,可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插入位置允许电缆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被设计为使得电缆的所述接触焊盘与端子的接触部接合,所述制动器具有本体部,当所述制动器定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本体部基本上平行于电缆的插入方向,在本体部的相对的两端上形成有抵接部;以及
(d)一对基本上平坦的固定部件,每个固定部件都连接到壳体的一对应的端,并包括停止表面、止挡部和凹陷部,所述停止表面用以限定电缆可插入到所述开口中的深度,在将所述制动器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制动器的所述抵接部相互作用,以形成防止所述电缆移出的止挡表面,所述凹陷部形成在所述停止表面和所述止挡表面之间,在将所述电缆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并且所述制动器移动到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电缆的凸起定位于该凹陷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制动器具有凸起固持部,该凸起固持部形成在抵接部的横向外侧,并且在制动器处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抵靠电缆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接合将制动器锁定在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接合将制动器锁定在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每个凹陷部都包括止挡表面、凹陷表面和上端凸出部,所述止挡表面与电缆凸起的一端相对定位,所述凹陷表面与电缆凸起的另一端相对定位,所述上端凸出部邻近凹陷表面并位于其上方并朝向止挡表面突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凹陷部具有基本上呈直线的底表面和存储凹陷部,所述底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插入方向,所述存储凹陷部从底表面向下凹陷并位于固定部件的焊接尾部的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接合将制动器锁定在第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的平面基本上垂直于电缆的插入方向。
9、一种用于连接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所述电缆具有带有多个导电接触焊盘的端部和一对固定开口,所述连接器包括:
(a)一绝缘壳体,具有电缆容置开口,所述电缆端部可插入所述开口;
(b)多个端子,安装在壳体上,并且每个端子都具有设计用于电连接所述电缆上的其中一个导电接触焊盘的接触部;
(c)一制动器,可在第一插入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插入位置允许电缆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而所述第二操作位置被设计为使得电缆的所述接触焊盘与端子的接触部接合,所述制动器在其相对的两端上形成有抵接部;以及
(d)一对基本上平坦的固定部件,每个固定部件都连接到壳体的一对应的端,并包括停止表面和止挡部,所述停止表面用以限定电缆可插入到所述开口中的深度,在将所述制动器定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制动器的所述抵接部相互作用,以形成防止所述电缆移出的止挡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接合将制动器锁定在第二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在所述停止表面和所述止挡表面之间的凹陷部,并且所述凹陷部具有基本上呈直线的底表面和存储凹陷部,所述底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插入方向,所述存储凹陷部从底表面向下凹陷并位于固定部件的焊接尾部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锁定部,所述制动器具有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一和第二锁定部之间的接合将制动器锁定在第二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固定部件的平面基本上垂直于电缆的插入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73892A JP4931417B2 (ja) | 2005-12-27 | 2005-12-27 |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
JP373892/2005 | 2005-12-27 | ||
PCT/US2006/049342 WO2007076148A1 (en) | 2005-12-27 | 2006-12-27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0257A true CN101390257A (zh) | 2009-03-18 |
CN101390257B CN101390257B (zh) | 2011-09-21 |
Family
ID=3794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5341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0257B (zh) | 2005-12-27 | 2006-12-27 |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09639B2 (zh) |
JP (1) | JP4931417B2 (zh) |
KR (1) | KR101036719B1 (zh) |
CN (1) | CN101390257B (zh) |
WO (1) | WO2007076148A1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9432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结构 |
CN103427182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340135A (zh) * | 2013-04-18 | 2016-02-17 | Fci连接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低矮型电路板连接器 |
CN107210551A (zh) * | 2014-12-09 | 2017-09-26 | 京瓷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器 |
CN108418008A (zh) * | 2018-05-07 | 2018-08-17 | 江苏亿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
CN112952472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连接器 |
CN114639976A (zh) * | 2020-12-15 | 2022-06-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15265B2 (ja) | 2006-04-28 | 2009-01-2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平型導体付き電気コネクタ |
ATE542268T1 (de) * | 2007-11-29 | 2012-02-15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Fcp-verbinder mit einem rotierenden aktor |
JP2009163295A (ja) * | 2007-12-28 | 2009-07-23 | Fujitsu Ltd | 電子機器 |
JP5020899B2 (ja) | 2008-06-20 | 2012-09-05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電気コネクタ |
US8550832B2 (en) * | 2009-05-15 | 2013-10-08 | Molex Incorporated | Connector with wire module actuated by a crimp tab |
JP4410306B1 (ja) * | 2009-06-03 | 2010-02-03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1054455A (ja) * | 2009-09-03 | 2011-03-17 | Casio Computer Co Ltd | 回路基板と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との接続構造 |
JP4568791B1 (ja) * | 2009-12-16 | 2010-10-27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580622B2 (ja) | 2010-03-01 | 2014-08-2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コネクタ、及び、平型電線と当該平型電線が接続されるコネクタとを有する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 |
JP5580647B2 (ja) * | 2010-04-09 | 2014-08-27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コネクタ |
JP5634179B2 (ja) | 2010-09-09 | 2014-12-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保持部材及び組立体 |
KR101142084B1 (ko) * | 2011-04-05 | 2012-05-03 |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 록킹 구조를 갖는 플랫 케이블 접속용 커넥터 |
KR200461700Y1 (ko) | 2011-06-08 | 2012-07-31 | 야-핑 린 | 전기 커넥터 |
KR101920623B1 (ko) * | 2012-01-30 | 2018-11-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
JP5645312B2 (ja) | 2012-03-01 | 2014-12-2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9166319B2 (en) * | 2013-10-17 | 2015-10-20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
JP6199153B2 (ja) * | 2013-10-25 | 2017-09-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16046003A (ja) * | 2014-08-20 | 2016-04-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
US9385466B2 (en) * | 2014-10-29 | 2016-07-0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Retention features for cable assembly of a pluggable connector |
JP6452393B2 (ja) * | 2014-11-13 | 2019-01-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1585293S (zh) * | 2017-02-02 | 2017-09-04 | ||
JP1585292S (zh) * | 2017-02-02 | 2017-09-04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13138B2 (ja) * | 1998-03-18 | 2005-11-02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00021478A (ja) * | 1998-06-19 | 2000-01-21 | Molex Inc |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US6089904A (en) * | 1999-04-16 | 2000-07-18 |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 FFC connector |
JP4159178B2 (ja) * | 1999-04-30 | 2008-10-01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
US6733326B2 (en) * | 2002-05-23 | 2004-05-11 | Super Link Electronics Co., Ltd. |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capable of resisting against lateral pressure |
JP3632106B2 (ja) * | 2002-12-13 | 2005-03-23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Fpc用コネクタ |
-
2005
- 2005-12-27 JP JP2005373892A patent/JP4931417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12-27 US US12/087,144 patent/US79096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7 CN CN2006800534144A patent/CN10139025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27 WO PCT/US2006/049342 patent/WO200707614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2-27 KR KR1020087018401A patent/KR101036719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99432A (zh) * | 2010-06-22 | 2011-12-28 | 神讯电脑(昆山)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结构 |
CN103427182A (zh) * | 2012-05-18 | 2013-12-04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3427182B (zh) * | 2012-05-18 | 2016-08-10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340135A (zh) * | 2013-04-18 | 2016-02-17 | Fci连接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低矮型电路板连接器 |
CN105340135B (zh) * | 2013-04-18 | 2019-12-17 | Fci连接器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低矮型电路板连接器 |
US10181661B2 (en) | 2014-12-09 | 2019-01-15 | Kyocera Corporation | Cable connector |
CN107210551B (zh) * | 2014-12-09 | 2019-05-03 | 京瓷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器 |
CN107210551A (zh) * | 2014-12-09 | 2017-09-26 | 京瓷株式会社 | 电缆连接器 |
CN108418008A (zh) * | 2018-05-07 | 2018-08-17 | 江苏亿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
CN108418008B (zh) * | 2018-05-07 | 2024-01-26 | 江苏益鑫通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超薄型板到板连接器 |
CN114639976A (zh) * | 2020-12-15 | 2022-06-17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12952472A (zh) * | 2021-01-28 | 2021-06-11 |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连接器 |
CN112952472B (zh) * | 2021-01-28 | 2021-10-08 | 东莞市思索连接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的电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931417B2 (ja) | 2012-05-16 |
KR20080089452A (ko) | 2008-10-06 |
JP2007179760A (ja) | 2007-07-12 |
KR101036719B1 (ko) | 2011-05-24 |
CN101390257B (zh) | 2011-09-21 |
WO2007076148A1 (en) | 2007-07-05 |
US20090221178A1 (en) | 2009-09-03 |
US7909639B2 (en) | 2011-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0257A (zh) | 用于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 |
US810510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1971429B (zh) | 电缆连接器 | |
JP4954050B2 (ja) | 端子及びコネクタ | |
US20160268732A1 (en) | Connector | |
US20120231637A1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JP5729553B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TWI687002B (zh) | 電連接器 | |
JP4908606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4347982B (zh) | 扁平导体用电连接器 | |
TW200402174A (en) |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
CN102237590A (zh) |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 |
JP2018005976A (ja) | コネクタ | |
US9252516B2 (en) | Connector | |
JP6771983B2 (ja)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
CN101785149A (zh) | 端子支承结构 | |
JP5650287B2 (ja) |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 |
KR102143973B1 (ko) | 커넥터 | |
JP4837631B2 (ja) | 電気接続部品 | |
JP4844131B2 (ja) | 回路構成体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 |
US20180076543A1 (en) | Connector | |
JP5411305B2 (ja) |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 |
JP2005149784A (ja) |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 |
TWI638488B (zh) | 連接器及電纜線束 | |
JP5307743B2 (ja) | Icコネク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