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7201B - 离心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离心式风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7201B CN101377201B CN 200710148383 CN200710148383A CN101377201B CN 101377201 B CN101377201 B CN 101377201B CN 200710148383 CN200710148383 CN 200710148383 CN 200710148383 A CN200710148383 A CN 200710148383A CN 101377201 B CN101377201 B CN 1013772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sub
- recess
- throat
- centrifugal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一扇叶本体及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容置部、一喉部及一凹部,其中扇叶本体设置于容置部,且以该壳体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及一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一第一区域,而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电子产品的发展,其对散热的需求也相对的增加,所以散热技术也成为电脑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由于风扇具有低成本、技术成熟等优点,因此被用来作为产品中的散热装置。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包括一扇叶本体11及一壳体12。该壳体12具有一容置部121,而该扇叶本体11则设置在该容置部121中。另外,该壳体12更具有一出风口h1及一喉部T1,其中该喉部T1邻设于该出风口h1。该喉部T1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原本应该由该出风口h1排出的气流被该扇叶本体11带回该容置部121内,因而减少了排出空气量。
然而,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2B所示,图2A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的凸出比频谱图,而图2B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的噪音频谱图。由图2B可发现,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在某一扇叶转速时该噪音频谱图中会产生较高的一扇叶频率峰值P2,其中该扇叶频率峰值P2约为25分贝(dB)。又如图2A可发现,对应在图2B中该扇叶频率峰值P2处,现有的离心式风扇会产生一凸出比峰值P1(约为5.24分贝)。因此,通过该喉部T1的设置虽可避免该容置部121空气回流的产生,却也因为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T1而产生压力的快速变化,进而造成现有的离心式风扇1产生较高的该扇叶频率峰值P2及该凸出比峰值P1的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避免扇叶频率噪音过大,并减少凸出比的离心式风扇,实属目前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扇叶频率噪音过大,并减少凸出比的离心式风扇。
缘是,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一扇叶本体及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喉部及一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及一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一第一区域,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在靠近该壳体的该喉部的该底部上设置一凹部,由此可以增加气流在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并导引气流流动方向,以降低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并改善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进而避免离心式风扇产生较高的扇叶频峰值,进而减少凸出比峰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现有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
图2A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图2B为现有的离心式风扇的噪音频谱图;
图3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
图3B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图的俯视图;
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的示意图,图4B为如图4A的第一子壳体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的示意图;
图6A为具有如图5的第一子壳体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图6B为具有如图5的第一子壳体的离心式风扇的噪音频谱图;
图7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的示意图;
图7B及图7C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不同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8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第一子壳体整示意图;
图9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
图9B所示为图9A的组合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2、3:离心式风扇 11、21、41:扇叶本体
111、211、411:轴心 12、22、42:壳体
121、221、4211:容置部 222、4231:轴心定点
223a:壁部 223b、323b:底部
223、323、323A、323B、323C、323D、421:第一子壳体
224、422:第二子壳体 423:第三子壳体
4212:透孔
23、33、33A、33B、33C、33D、43:凹部
C:子凹部 F:气流
L1:第一轴线 L2:第二轴线
L3:第三轴线 h1、H1、H4:出风口
H2、H3、H5、H6:入风口 P1:凸出比峰值
P2:扇叶频率峰值 S、S1:斜面
T1、T2、T3、T4:喉部 Z1:第一区域
Z2:第二区域 Z2a:第一子区域
Z2b:第二子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
请参照图3A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2包括一扇叶本体21及一壳体22。
该扇叶本体21具有一轴心211。该壳体22具有一容置部221、一轴心定点222、一喉部T2及一凹部23。另外,该壳体22更具有一第一子壳体223、一第二子壳体224及一出风口H1。其中该第一子壳体223具有一壁部223a、一底部223b及一入风口H2,该壁部223a沿该底部223b周围设置,而该第二子壳体224具有一入风口H3。
该扇叶本体21以该轴心211对应该轴心定点222而设置在该容置部221内。又,请参照图3B所示,其为该第一壳体223的俯视图,若以该轴心定点222为中心点的互相垂直的一第一轴线L1及一第二轴线L2将该第一子壳体223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T2位于一第一区域Z1。而该凹部23则设置于该第一区域Z1的该底部223b,且邻接于该出风口H1。
因此,当该扇叶本体21开始旋转后,气流F的方向会由该二入风口H2、H3被吸入,并随着该扇叶本体21的转动方向(例如为逆时钟方向)自该出风口H1被排出。
然则,部分气流F由于惯性作用,仍会随着该扇叶本体21的转动方向流动,因而冲击到为避免干扰空气回流产生所设置的该喉部T2,并使该喉部T2的气压产生快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该凹部23的设置,来增加该喉部T2附近区域气流F的流通空间,使部分气流F可以随着该凹部23的延伸方向流动,因而得以减少气流冲击该喉部T2。
因此,通过该凹部23的设置可以增加该等气流F在该喉部T2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并降低气流F不断冲击该喉部T2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以改善该喉部T2附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
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所示,图4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的示意图,图4B为该第一子壳体323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3的该第一子壳体323更包括与该第一轴线L1呈45度的一第三轴线L3,并因此将该第一区域Z1邻接的一第二区域Z2分为一第一子区域Z2a及一第二子区域Z2b。且该凹部33更延伸设计至该第一子区域Z2a的该底部323b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是以该第一子区域Z2a的该底部323b也为为该凹部33为例作说明。
通过该凹部33范围的延伸,也使得气流在该喉部T3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向内延伸增加,也可达成降低该喉部T3区域气压的效果。
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A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A为流线型,由此可提升该凹部33A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效果。
因此,若以本实施例作凸出比频谱图及噪音频谱图的测试,请参照图6A及图6B所示,其中图6A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频谱图,而图6B为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噪音频谱图。由此可发现,本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凸出比峰值仅约为2.15分贝,且其扇叶频率的噪音频谱也都维持在20分贝以下。
请参照图7A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B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B除了为流线型外,更具有一斜面S。由此除可提升该凹部33B引导气流流动方向的效果,且因为此实施例当中该凹部33B未与入风口(请对照图3A)连结,而使得该容置部(请对照图3A)内的压力分布不同,减少凹部33B对风扇原有特性的影响。
另外,请参照图7B及图7C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C的不同变化态样示意图。该凹部33C皆具有该斜面S1,且该凹部33C的形状则可做不同的设计。
请参照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一第一子壳体323D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凹部33D更具有多个子凹部C,本实施例以二个子凹部C为例作说明。通过不同的该等子凹部C可增加气体流动空间。
在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该些凹部皆设置于如图3A所示的该第一子壳体223的该底部223b,然该些凹部也可设置于例如图3A所示的该第二子壳体224靠近该喉部T2的区域,而达成相同的功效,在此即不另以附图再作说明。
请再参照图9A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离心式风扇的示意图。其中该离心式风扇4包括一扇叶本体41及一壳体42。
该扇叶本体41具有一轴心411。该壳体42具有一容置部4211、一轴心定点4231、一喉部T4及一凹部4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42更具有一第一子壳体421、一第二子壳体422、一第三子壳体423及一出风口H4。请同时配合图9B所示,为图9A的组合图,其中该第一子壳体421与该第二子壳体422形成该容置部4211,该喉部T4形成于该第一子壳体421上,且该第一子壳体421更具有一透孔4212以供该第三子壳体423结合。
该第二子壳体422及该第三子壳体423分别具有一入风口H5及另一入风口H6,且该轴心定点4231及该凹部43皆形成于该第三子壳体423上,该第三子壳体423可供该扇叶本体41组设,且再结合至该第一子壳体421上,并使得该凹部43及该喉部T4的位置座落在如第一实施例当中所定义的该第一区域中(请参考图3B)。
因此,当该扇叶本体41开始旋转后,气流F的方向会由该二入风口H5、H6被吸入,并随着该扇叶本体41的转动方向自该出风口H4被排出,且因为该凹部43的设置,可降低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惟此功效已揭露于前述各实施例,故在此即不另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离心式风扇在靠近该壳体的喉部的该底部上设置一凹部,由此可以增加气流在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通空间并导引气流流动方向,以降低气流不断冲击该喉部附近区域所产生的压力,并改善该喉部附近区域的流场及压力的梯度变化,进而避免离心式风扇产生较大扇叶频率噪音以及较高的凸出比峰值。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11)
1.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
扇叶本体;以及
壳体,具有喉部及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第一区域,且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其中该壳体还具有第一子壳体及第二子壳体,两者彼此连接以形成该壳体,以及
其中该第一子壳体还具有底部及壁部,该壁部沿该底部周围设置,且该凹部位于该底部。
2.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
扇叶本体;以及
壳体,具有喉部及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第一区域,且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其中该壳体还具有第一子壳体及第二子壳体,两者彼此连接以形成该壳体,以及
其中该壳体还具有第三子壳体以供该扇叶本体组装,且该第一子壳体还具有透孔以供该第三子壳体组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形成于该第三子壳体上。
4.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
扇叶本体;以及
壳体,具有喉部及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第一区域,且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
其中与该第一轴线呈45度的第三轴线将该第一区域邻接的第二区域分为第一子区域及第二子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还延设至该第一子区域的至少一部分。
6.一种离心式风扇,包括:
扇叶本体;以及
壳体,具有喉部及凹部,其中该扇叶本体容置在该壳体内,且以该壳体的中心点而互相垂直的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将该壳体区分为四个区域,该喉部位于第一区域,且该凹部设置于该第一区域的底部且邻接于出风口,
其中该凹部为流线型。
7.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具有多个子凹部。
8.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出风口及至少一入风口,且该出风口的风向与该入风口的风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出风口及至少一入风口,且该出风口的风向与该入风口的风向垂直,且该凹部邻接于该喉部。
10.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出风口及至少一入风口,且该出风口的风向与该入风口的风向垂直,且该凹部与该入风口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离心式风扇,其中该凹部具有斜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48383 CN101377201B (zh) | 2007-08-31 | 2007-08-31 | 离心式风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710148383 CN101377201B (zh) | 2007-08-31 | 2007-08-31 | 离心式风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7201A CN101377201A (zh) | 2009-03-04 |
CN101377201B true CN101377201B (zh) | 2013-05-22 |
Family
ID=40420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148383 Active CN101377201B (zh) | 2007-08-31 | 2007-08-31 | 离心式风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3772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6850B (zh) * | 2010-12-14 | 2016-03-16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式风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55321Y (zh) * | 2004-11-22 | 2006-02-01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式风扇 |
CN1966997A (zh) * | 2005-11-16 | 2007-05-23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减少噪音的离心式风扇 |
-
2007
- 2007-08-31 CN CN 200710148383 patent/CN1013772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755321Y (zh) * | 2004-11-22 | 2006-02-01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式风扇 |
CN1966997A (zh) * | 2005-11-16 | 2007-05-23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减少噪音的离心式风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7201A (zh) | 2009-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361878B2 (ja) | ファ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
JP5769978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JP5728210B2 (ja) | 軸流ファン | |
TWI333028B (en) | Blower | |
US9322408B2 (en) | Centrifugal fan | |
US7744341B2 (en) | Thermal module with centrifugal blower and electronic assembly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KR20100134011A (ko) | 원심 송풍기 | |
CN101377206B (zh) | 扇叶结构及具有该扇叶结构的离心风扇 | |
CN101089405A (zh) | 风扇装置 | |
TWI751392B (zh) | 散熱風扇 | |
CN104074797B (zh) | 叶轮及应用其的风扇 | |
TWI745927B (zh) | 離心式散熱風扇 | |
TWM611207U (zh) | 風扇導流結構 | |
CN101377201B (zh) | 离心式风扇 | |
CN113915146B (zh) | 离心风扇和电子设备 | |
EP4141262B1 (en) | Cooling fan with bulges on the inner side of casing walls | |
CN111434927A (zh) | 离心风扇及其叶轮 | |
CN206458616U (zh) | 离心式风扇 | |
TWI844023B (zh) | 風扇 | |
US20090169373A1 (en) | Centrifugal blower and bottom housing thereof | |
TWI825681B (zh) | 離心式散熱風扇 | |
CN203051168U (zh) | 离心式散热扇 | |
CN217713032U (zh) | 离心式风扇 | |
US11401946B2 (en) | Fan flow guide structure | |
CN111664116A (zh) | 散热风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