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73886B - 保护器的线束引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保护器的线束引出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73886B CN101373886B CN2008101472095A CN200810147209A CN101373886B CN 101373886 B CN101373886 B CN 101373886B CN 2008101472095 A CN2008101472095 A CN 2008101472095A CN 200810147209 A CN200810147209 A CN 200810147209A CN 101373886 B CN101373886 B CN 1013738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 main body
- bellows
- top cover
-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989 no adverse effec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线束引出结构,包括:主体,其包括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部分和用于覆盖该线束的波纹管;顶盖,其安装在该主体上,以封闭该主体的上部开口;两个完全固定肋,其分别形成在该主体和该顶盖上,以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凹槽内,从而防止该波纹管在该波纹管的轴向上运动;以及临时固定肋,在该主体的两个侧壁上,其形成为一行,以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单个凹槽内,而且设置在两个完全固定肋之间。所述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对应于该波纹管的两个凹槽的两行上,该两个凹槽均与对应于该临时固定肋的该单个凹槽相邻。所述主体上的每个完全固定肋沿容纳部分的内部圆周均被形成为U形,使得分别形成在该主体的两个侧壁上的完全固定肋的上部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变。形成在该两个侧壁上的临时固定肋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该主体的上部开口逐渐减小,以在该临时固定肋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单个凹槽内时,防止该波纹管朝该主体的上部开口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波纹管固定功能的保护器的线束引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许多情况下,波纹管安装在用于保护目的的保护器(从其引出线束)的线束引出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保护器的线束引出部分处,设置接合在位于波纹管的外部圆周上的凹槽(凹谷部分)内的固定肋,以防止波纹管脱离。
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保护器的情况下,两个完全固定肋和两个临时固定肋(设置在这两个完全固定肋之间)设置在线束引出部分处,而用于压紧在波纹管的隆起部分(山峰部分)的外部圆周表面的压壁,则设置在这两个临时固定肋之间。
设置这两个临时固定肋和布置在它们之间的单个压壁,用于临时地固定波纹管,防止脱离,即,在利用顶盖封闭上部开口时,在利用完全固定肋完全固定该波纹管之前,防止朝着保护器主体的上部开口移动。
[专利文献1]JP-A-2004-229351(图5和图6)。
如上所述,至此,利用两个临时固定肋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单个压壁而临时地固定波纹管,因此,作为实现临时固定的长度,要求具有覆盖波纹管的3个连续的隆起部分的长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而设计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引出结构,在该线束引出结构中可以缩短用于临时地固定波纹管所需的长度,从而能够实现小型结构的保护器,这样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线束引出结构实现,该线束引出结构包括:
主体,其包括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部分和用于覆盖该线束的波纹管;
顶盖,妻安装在该主体上,以封闭该主体的上部开口;
两个完全固定肋,其分别形成在该主体和该顶盖上,以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凹槽内,以防止该波纹管在该波纹管的轴向上运动;以及
临时固定肋,其在该主体的两个侧壁上,形成为一行,以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单个凹槽(single groove)内,而且被设置在该两个完全固定肋之间,
其中该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对应于该波纹管的两个凹槽的两行中,该两个凹槽均与对应于该临时固定肋的单个凹槽相邻;
其中该主体上的每个完全固定肋沿该容纳部分的内部圆周均被形成为U形,使得分别形成在该主体的两个侧壁上的完全固定肋的上部之间的距离不变;
其中形成在该两个侧壁上的临时固定肋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该主体的上部开口逐渐减小,以在该临时固定肋接合在该波纹管的单个凹槽内时,防止该波纹管向该主体的上部开口移动;
其中压壁设置在临时固定肋与两个完全固定肋之中,以分别压紧波纹管的隆起部分,所述隆起部分设置在对应于完全固定肋的凹槽之间;并且
其中分别形成在该两个侧壁上的每个压壁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该主体的上部开口逐渐减小,以在该压壁压紧该波纹管的隆起部分时,防止该波纹管向该主体的上部开口移动。
在上述结构的线束引出结构中,利用排列在一行中的临时固定肋和设置在该临时固定肋的相对侧上的压壁,实现临时地固定波纹管,因此,用于临时固定所需的范围能够从覆盖该波纹管的3个连续隆起部分的长度变为覆盖两个连续隆起部分的长度,因此能够将该范围缩短对应于一个隆起部分的数量。因此,能够缩短保护器的线束引出部分的长度,而且这样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此外,由于这样可以缩短线束引出结构,所以能够增加该保护器内容纳的线束的数量,或者说,在将该保护器安装在车辆上时,可以更自由地布置和安装该线束。
在本发明中,能够缩短临时固定波纹管所需的长度,因此,可以实现小型结构的保护器,这样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容纳包括导线的线束(wirebundle)的电路保护器,它包括:
外壳:以及
导线保持部分,其设置在该外壳上,以将该导线保持成从外壳的内部延伸到其外部的状态,以便具有环形,而且该导线保持部分具有U形截面,
其中该保持部分的宽度小于导线的宽度。
导线保持部分被优选形成为细长形,而且在导线安装方向上延伸。
优选,设置多个导线保持部分,以便在该导线安装方向上互相间隔开。
优选,由用于封闭该外壳的上部开口的顶盖来封闭该导线保持部分的开口部分。
利用上述结构,在不需要使从外壳的内部伸出的导线展开时,该导线以重叠状态固定在外壳的侧面上,因此,该导线不干扰其他相邻部分,而在需要时,导线可以从外壳的内部拉出,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展开该导线。
利用上述结构,在该外壳上仅形成单个导线保持部分,而且利用这种简单结构,能够固定该导线,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该保护器。
利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导线安装方向上互相间隔开的多个导线保持部分中选择期望的导线保持部分,能够调节导线沿该外壳的侧面的安装长度。
利用上述结构,由于导线保持部分的开口部分被封闭,所以不能从其抽出该导线保持部分夹持的导线。
在本发明中,导线保持部分设置在电路保护器的外壳上,因此,固定在该外壳上的导线保持部分能够保持从该外壳的内部伸出的导线,而且能够将该导线安装在该外壳上,而无需使用任何夹紧装置等。此外,导线被折返以重叠在其自己身上,并且返回外壳内,因此,该导线仅在需要时可以展开为环形,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该保护器。
尽管上述结构适合应用于用于检验引擎的点火正时的保护器等,但是只要从线束中拉出一条导线,从而实现该操作,该操作的目的和应用不受限制。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器,包括:
保护器主体,其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导线安装通路;
顶盖,其连接于该保护器主体,以封闭该保护器主体的上部开口;以及
固定件,其设置在该保护器主体和顶盖上,以在将顶盖连接于保护器主体上时,使该保护器主体和顶盖互相固定,
其中保护器主体包括至少三个以行排列而且沿着相同方向取向的槽形导线引出部分;
其中固定件设置在相对端导线引出部分的外部侧壁上;
其中插入空间设置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的侧壁的外侧上;并且
其中凸件部分形成在该顶盖上,而且插入该插入空间内,并且当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提起该顶盖时,根据该顶盖的弯曲度,该凸件部分被压紧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的侧壁上,以限制提起该顶盖。
优选地,用于固定覆盖该导线的波纹管的保护器主体侧波纹管固定部分被设置在设置于三个槽形导线引出部分中的中心处的至少一个导线引出部分上,而顶盖侧波纹管固定部分被设置在对应于该保护器主体侧波纹管固定部分的顶盖的内表面的该部分上,而且与保护器主体侧波纹管固定部分配合,以固定该波纹管。
利用上述结构,导线容纳在形成于该保护器主体内的导线安装通路内,而且分别从该导线引出部分引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顶盖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并被固定在其上,使得设置在该顶盖上的凸件部分插入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的插入空间内。在这种情况下,当试图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处提起顶盖的力作用在顶盖上时,由于顶盖的相对两端被固定,因此顶盖被弯曲成使得中心部分被提起。然而,在顶盖被这样弯曲时,凸件部分被压紧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的侧壁上,因此,顶盖的弯曲该被这种摩擦阻力限制,因此,能够限制顶盖的中心部分的提起。
利用上述结构,波纹管至少安装在从该中心导线引出部分引出的导线的外部圆周上,而且在将保护器主体和顶盖互相固定在一起时,保护器主体侧波纹管固定部分和顶盖侧波纹管固定部分互相配合,以固定该波纹管。此时,如上所述,通过凸件部分的作用而限制顶盖的中心部分的提起,因此,对保护器主体侧波纹管固定部分和顶盖侧波纹管固定部分的功能没有不利影响,因此,能够防止波纹管发生位移和脱离。
利用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顶盖的提起,而无需不适当增加固定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线束保护器,包括:
保护器主体,其包括在其上侧开口以形成导线安装通路的U形截面的圆周壁;
顶盖,其连接于保护器主体上,以封闭保护器主体的上部开口;以及
压件部分,其形成在保护器主体的圆周壁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并且从该内表面凸出,以压紧在导线安装通路的宽度方向远离该侧壁部分、安装在主导线安装通路内的导线,以保持该导线与该侧壁部分分开。
优选,压件部分设置在导线安装通路的突然弯曲部分的内侧。
优选,突然弯曲部分设置在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分支导线安装通路从该导线安装通路的主要部分伸出的区域上。
优选,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圆周壁连接到主导线安装通路的圆周壁,使得前者圆周壁的上部边缘设置在比后者圆周壁的上部边缘低的水平上。
优选,压件部分的上部边缘设置在比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圆周壁的上部边缘高的水平上。
优选,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圆周壁倾斜地连接到主导线安装通路的圆周壁上,而且压件部分形成在该主导线安装通路的圆周壁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并设置在其锐角弯曲连接部分的内侧,而压件部分延伸到靠近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设置的区域,而且分支导线引导部分形成在该压件部分的远端。
优选,压件部分是从保护器主体的圆周壁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凸出,并且然后沿着导线安装方向,从上游侧朝着下游侧被弯曲为L形的片状弹簧件的形式。
优选,用于引导分支导线的分支导线引导部分形成在压件部分的远端,而且该分支导线引导部分形成为圆柱管形或者圆柱形。
利用上述结构,通过压件部分的作用,能够保持该导线与(形成导线安装通路的)侧壁部分保持分开。因此,在安装操作中,防止该导线被设置在侧壁部分的上部边缘上,并在关闭该顶盖时,有效防止该导线保持(夹持)在保护器主体与顶盖之间。因此,尤其不需要为了防止它变松而在该导线(线束)上缠绕胶带,因此,节省了这种胶带缠绕操作所需的时间和劳动,而且省略这样缠绕胶带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此外,不采用这样缠绕胶带,能够容易地分拆线束,因此,增强了分拆能力。
利用上述结构,在突然弯曲的情况下安装该导线的区域上,在弯曲部分的内侧,该导线非常可能延伸最短路径,并且被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然而,通过压件部分的作用,防止该导线被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因此,在顶盖被关闭时,能够有效防止该导线被卡夹。
利用上述结构,在分支导线从线束(配线)的主导线部分分出的区域上,在弯曲部分的内侧(用于分支目的),该导线非常可能延伸最短距离,并且被布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然而,通过压件部分的作用,防止将该导线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因此,在该顶盖被关闭时,能够有效防止该导线被卡夹。
利用上述结构,在将分支导线安装在比主导线部分低的位置上时,该分支导线容易被设置在该分支区域上的侧壁部分的边缘上。然而,通过压件部分的作用,能够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在顶盖被关闭时,有效防止发生导线的卡夹。
利用上述结构,压件部分的上部边缘设置在比分支导线引出部分的圆周壁的上部边缘高的水平上,因此,更有效地防止导线被设置在圆周壁的边缘上。
利用上述结构,在以U形弯曲方式弯曲该分支导线时,在该弯曲部分的内侧上,该导线容易被放置在圆周壁的边缘上。然而,通过压件部分的作用,能够避免这种情况,因此,在顶盖被关闭时,能够有效防止该导线被卡夹。
利用上述结构,压件部分是片状弹簧件的形式,因此,它能够弹性地保持导线与该侧壁部分分开。此外,即使在该导线被突然弯曲时,由于压件部分的弹性,仍能够平滑地引导该导线。
利用上述结构,圆柱管形或者圆柱形的分支导线引导部分形成在压件部分的远端,因此,增加了与该导线的接触面积,并且,通过形成该分支导线引导部分的外圆周的曲面,能够引导该导线,因此减小对该导线施加的力,从而减小对该导线的损坏。
在本发明中,在导线安装操作中,防止该导线被夹持在保护器主体与顶盖之间,因此,也不需要在保护器内的导线分支部分的附近进行胶带缠绕操作,因此,增强了分拆能力。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更加明白,其中:
图1A和1B示出本发明的线束引出结构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透视图,而图1B是示出主体的放大俯视图;
图2是示出沿图1B中的线II—II取的剖视图;
图3A和3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而示出的比较性线束引出结构的示意图,图3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透视图,而图3B是示出主体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设置的引擎点火电路的保护器的重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保护器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修改形式的重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线束保护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示出了顶盖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之前的情况;
图8是线束保护器的正视图,示出顶盖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的情况;
图9是保护器主体的俯视图;
图10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而示出的比较性保护器的正视图;
图11是比较例的正视图,示出其问题;
图12A和12B示出本发明的保护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图12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俯视图,而图12B是图12A的箭头Ib所示部分的放大透视图;以及
图13A和13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而示出的比较性保护器的示意图,图13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俯视图,而图13是图13A的箭头IIb所示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A和1B示出本发明的线束引出结构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图1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透视图,而图1B是示出主体的放大俯视图。图2是示出沿图1B中的线II—II取的剖视图。这个线束引出部分被设置为用于保护线束的保护器的一部分,而且它包括主体10和顶盖20。主体10被设置为保护器主体的一部分,而顶盖20被设置为保护器顶盖的一部分。
主体10包括底壁11以及一对侧壁12和13,而且为了提供上部开口,其上侧是敞开的,因此,它被形成为U型截面。顶盖20是板状部件22形式的,并且适合被放置在主体10上,以封闭主体10的上部开口。主体10和顶盖20通过铰链21互连,使得主体10、顶盖20和铰链21被形成为作为一件树脂模制产品的一体结构。在使铰链21弯曲时,顶盖20能够枢轴运动,而且能够封闭主体10的上部开口,能够利用锁定机构(未示出)以这种关闭状态锁定在主体上。
用作波纹管固定部件的如下结构设置在该线束引出部分1处,而且布置在其出口附近。
完全固定肋14和24形成在主体10的内部圆周和顶盖20的内表面上,而且适合接合在位于波纹管50的外部圆周上的凹槽50V内,以防止波纹管50沿轴向运动。完全固定肋14和24布置在对应于互相间隔开的波纹管50的两个凹槽50V的两行中(即,两个平面上),其中一个凹槽50V设置在它们之间。
沿着主体10的内圆周,主体10上的每个完全固定肋14被分别形成为U形,以使分别形成在相对的两个侧壁12和13上的完全固定肋14的上半部分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
一对用于接合在波纹管50的外部圆周上的凹槽50V内的临时固定肋15分别形成在主体10的相对的侧壁12和13的内表面上,而且设置在这两个完全固定肋14的中间。分别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壁12和13上的这对临时固定肋15(排列在一行中)之间的距离朝着上侧逐渐减小,以便当接合在波纹管50的凹槽50V内时,能够临时地固定波纹管50,以防止该波纹管50向主体10的上部开口移动。
此外,一对压壁16设置在临时固定肋15与一个完全固定肋14之间,而且分别形成在主体10的相对的侧壁12和13的内表面上,而另一对压壁16设置在临时固定肋15与另一个完全固定肋14之间,并且分别形成在主体10的相对的侧壁12和13的内表面上。这些压壁16适合于分别压紧波纹管的这些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圆周表面,这些隆起部分50T分别与完全固定肋14接合在其内的凹槽50V相邻设置。分别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壁12和13上的每对压壁16之间的距离朝着上侧逐渐减小,以便当压壁16压紧波纹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圆周表面时,压壁16能够临时地固定波纹管50,以防止波纹管50向主体10的上部开口移动。
在图1A和1B中,附图标记19表示用于模制临时固定肋15和压壁16的脱模孔。
接着,说明操作过程。
在使用该线束引出部分1时,顶盖20打开,如图1A所示,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线束(未示出)和波纹管50通过其上部开口插入主体10中。此时,波纹管50的凹槽50V与完全固定肋14和临时固定肋15接合。因此,波纹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圆周表面压紧在压壁16上。在这种情况下,波纹管50被临时地固定,以防止被向上抽出,因为临时固定肋15的上部端部之间的距离和每对压壁16的上部端部之间的距离更小。
然后,将顶盖20放置在主体10上,并锁定在其上。通过这样做,将主体10和顶盖20的完全固定肋14和24配合在波纹管50的凹槽50V内,从而完全固定波纹管50。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在一行中的这对临时固定肋15和设置在该临时固定肋15的相对两侧上的两对压壁16,实现波纹管50的临时固定,因此,可以使用于临时固定所需的范围等于覆盖波纹管50的两个连续的隆起部分的长度。顺便提一句,如果波纹管50仅仅被布置在一行中的临时固定肋15所夹持,则担心在将它安装在线束引出部分1内时波纹管50可能被破坏。然而,在本发明中,设置在临时固定肋15的相对侧上的压壁16压紧在隆起部分50T的外部圆周表面上,因此,能够临时固定波纹管50,而无需施加不适当的力。
图3A和3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而示出的比较例的示意图。图3A对应于图1A,而图1B对应于图1B。
这个比较线束引出部分100包括:主体110和顶盖120,而且主体110和顶盖120通过铰链121互连。主体110包括底壁111和一对侧壁112和113,而且具有U形截面。顶盖120是板状部件122形式。
完全固定肋114和124形成在主体110的内圆周和顶盖120的内表面上,而且适合于接合在位于波纹管50的外圆周上的凹槽50V内,以防止波纹管50沿轴向移动。完全固定肋114和124布置在对应于互彼此间隔开的波纹管50的两个凹槽50V的两行(即,在两个平面上)中,其中两个凹槽50V设置在它们之间。
沿着主体110的内圆周,主体110上的每个完全固定肋114被分别形成为U形,以使分别形成在两个相对侧壁112和113上的完全固定肋114的上半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变。
用于接合在位于波纹管50的外圆周上的凹槽50V内的两对临时固定肋115(设置在两行中(即,在两个平面上))分别形成在主体10的相对的侧壁112和113的内表面上,而且设置在这两个完全固定肋114之间。分别形成在相对侧壁112和113上的每对临时固定肋115之间的距离朝着上侧逐渐减小,以致当临时固定肋115接合在波纹管50的凹槽50V内时,能够临时地固定波纹管50,以防止该波纹管50向主体110的上部开口移动。
此外,一对压壁160设置在被布置在两行中的这两对临时固定肋115之间,而且适合于被压紧在设置于临时固定肋115接合在其内的两个凹槽50V之间的波纹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圆周表面上。分别形成在相对的侧壁112和113上的这对压壁116之间的距离朝着上侧逐渐减小,当压壁116压紧在波纹管50的隆起部分50T的外圆周表面上时,能够临时地固定波纹管50,从而防止波纹管50向主体110的上部开口移动。
在这个比较性线束引出部分100上,通过布置在这两行中的两对临时固定肋115和布置在位于这两对临时固定肋115之间的一行中的这对压壁116,实现波纹管50的临时固定。因此,用于实现临时固定所需的长度是覆盖波纹管50的3个连续隆起部分的长度。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线束引出部分1上,通过设置在一行中的这对临时固定肋15和设置在该临时固定肋15的相对两侧上的压壁16,实现波纹管50的临时固定,因此,用于临时固定所需的范围能够从覆盖波纹管50的3个连续的隆起部分的长度变为覆盖两个连续的隆起部分的长度,因此,能够缩短对应于一个隆起部分的长度。
因此,可以缩短保护器的线束引出部分1的长度,这样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此外,由于这样可以缩短线束引出部分1,所以能够增加接纳在保护器内的线束的数量,或者说,在将保护器安装在车辆内时,可以更自由地布置和安装线束。
接着,将参考图4至6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设置的引擎点火电路的保护器的重要部分的透视图,而图5是该保护器的重要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保护器210包括外壳214,该外壳214内容纳引擎点火电路(未示出),以保护该引擎点火电路,而且该外壳214还容纳将点火电路连接到火花塞的部分线束。如图5所示,一条用于检测目的的导线212从该线束延伸,而且展开为环形,利用正时灯检查引擎的点火正时。
在保护器210的外壳214的侧面215上,形成U形截面的导线保持部分216。导线保持部分216具有其宽度小于从外壳214的内部伸出的检测线212的空腔或者空间。通过将检测线212压配在该空腔内,导线保持部分216夹持导线212。导线保持部分216被形成为细长形,而且沿着作为外壳侧面215的纵向的该导线的安装方向延伸,因此,该导线保持部分216在预定长度上夹持导线212。
被导线保持部分216夹持的导线212在端部回折,通过导线保持部分216重叠在其自身上,并且返回外壳214的内部。因此,除了在进行检验之外,从外壳214内部伸出的导线212以折叠、重叠方式固定在外壳214的侧面215上,而且沿该侧面215延伸。
外壳214的上侧是敞开的,而且顶盖218放置在外壳214的顶部,以封闭上部开口,从而保护检验电路。顶盖218突出以设置在导线保持部分216的上方,而且在顶盖218的端部形成的卡爪220与形成在导线保持部分216上的接合孔222的边缘接合。顶盖218封闭导线保持部分216的上部开口部分,因此,即使在以大力向上拉导线212时,也不能从导线保持部分216抽出导线212。
在检验引擎的点火正时时,重叠的导线212被展开为环形,如图4所示。此时,顶盖218封闭导线保持部分216的开口部分,因此,不能从导线保持部分216抽出导线212,而且可以轻而易举地进行使导线212展开为环形的操作。在使导线212展开为环形后,导线212的环形部分被正时灯的触发器夹环卡紧,以检测点火信号。
在完成必要检验后,从导线212上卸下触发器夹环,并且使被形成为环形的导线212返回外壳214内,并且再一次处于被折叠、重叠状态,而且被固定在外壳214的侧面215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线保持部分216与保护器210的外壳214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将导线212固定到保护器210上,而无需使用其他夹紧装置等。此外,导线保持部分216具有U形截面,而且具有其宽度小于导线212的空腔,因此,在压配状态下,导线212能够可靠地固定夹持在导线保持部分216内。此外,由于导线保持部分216与外壳214一体地形成,所以仅通过修改用于制造外壳214的模具,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形成导线保持部分216。
可以利用多个在导线安装方向上互相间隔开的较短导线保持部分216(见图6)来代替细长结构的单个导线保持部分216。在这种情况下,导线212在其多个部分被固定到保护器210上,而且在选择的一个导线保持部分216上,导线212折返,并重叠在自己身上。此时,通过适当选择导线212通过其折返的导线保持部分216,能够调节导线在外壳214的侧面215上的安装长度,以便提供要求的环形长度。
接着,将参考图7至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的线束保护器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示出了顶盖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之前的情况,图8是该线束保护器的正视图,示出顶盖放置在保护器主体上的情况,而图9是该保护器主体的俯视图。
该线束保护器301包括:保护器主体301A,其上侧敞开,而且具有形成在其内的导线安装通路(即,导线安装空间);顶盖301B,适合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之上,以封闭保护器主体301A上的上部开口;以及锁定机构(固定部件)321、322、323和324,它们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和顶盖301B上,而且在将顶盖301B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上时,能够将保护器主体301A和顶盖301B互相锁定。
保护器主体301A和顶盖301B互相分离,而且分别由树脂模制而成。锁定机构321、322、323和324包括:一体地形成在保护器主体301A上的相应的框架式锁定部分321a、322a、323a和324a;以及一体地形成在顶盖301B上的相应的锁定爪321b、322b、323b和324b。在将顶盖301B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的上侧上时,锁定爪321b、322b、323b和324b分别配合在框架式锁定部分321a、322a、323a和324a内,以使顶盖301B和保护器主体301A互相锁定。视图中省略顶盖301B的锁定爪323b和324b的示出。
保护器主体301A包括:以行排列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取向的3个槽形导线引出部分311、312和313;以及沿着不同方向(即,沿着与引出部分311、312和313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取向的槽形导线引出部分314。导线引出部分311、312、313和314分别包括U形圆周壁311A、312A、313A和314A,而且肋(波纹管固定部分)318形成在每个圆周壁311A、312A、313A、314A的内表面上,并靠近其末端(出口端)设置,并且适合于装配在被配合于相关导线的外部圆周上的波纹管上的凹槽内。
此外,肋(波纹管固定部分)318分别形成在分别对应于导线引出部分311、312、313和314的顶盖301B的这些部分上,并且与保护器主体1A的相应的肋配合,以夹紧相应的波纹管。
由于在此有足够空间,所以锁定机构323和324分别设置在沿着不同方向取向的导线引出部分314的相对两侧(即,U形圆周壁314A的侧壁部分)上。
如图9所示,除了在相对两端(即,左端和右端)导线引出部分312和313的外侧之外,在3个并置的导线引出部分311、312和313(沿着相同方向取向的)的每一个的两侧,没有足够的空间,因此,仅在相对端导线引出部分312和313的外侧壁上分别形成框架式锁定部分321a和322a。然而,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两个相对侧壁311Aa和311Aa的外侧上分别具有小的空间,因此,在此保证插入空间352。
凸件部分350形成在顶盖301B上,并且分别插入插入空间352内,当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提起顶盖301B时,根据顶盖301B的弯曲度,凸件部分350分别被压紧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侧壁311Aa上,从而限制顶盖301B的提起。将凸件部分350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以便在将顶盖301B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上时,能够平滑地插入相应的插入空间352(分别设置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相对两侧上)内。
接着,将描述操作过程。在该保护器301上,导线被容纳在形成在保护器主体301A内的导线安装通路内,并且分别从导线引出部分311、312和313引出,在这种情况下,顶盖301B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上,并且被锁定机构321、322、323和324锁定在其上,通过这样做,能够保护导线。此时,保护器主体301A上的肋318和顶盖301B上的肋318接合在安装于相应导线的外部圆周上的波纹管的凹槽内,因此,能够夹持波纹管。
此外,在顶盖301B和保护器主体301A互相锁定时,形成在顶盖301B上的凸件部分350分别插入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上的插入空间352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试图提起顶盖301B的力作用在顶盖301B上时,由于顶盖301B的两侧被锁定机构321和322固定,顶盖301B发生弯曲,使得其中心部分被提起。然而,当顶盖301B发生弯曲时,凸件部分350被压紧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两个相对端壁上,因此,顶盖301B的弯曲被摩擦阻力所限制,使得能够限制顶盖301B的中心部分的提起。
也就是说,利用凸件部分350的作用,能够限制顶盖301B中心部分的提起,因此,保护器主体301A上的肋318的功能以及顶盖301B上肋318的功能不会受到不利影响,能够可靠地防止波纹管发生位移和脱离。
在此,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图10和11示出比较例。图10是比较性保护器的正视图,而图11是示出该比较例的问题的正视图。
比较例310包括:保护器主体310A和顶盖310B,而且除了没有设置凸件部分350(请参考图7和8)之外,与上述实施例的保护器301相同。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相同的组成单元,而且其描述被省略。
在以行排列并且沿着相同方向取向的3个导线引出部分311、312和313中,仅在相对端导线引出部分312和313的外部侧壁上设置锁定机构321和322。当试图在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提起顶盖310B的力作用在顶盖310B上时,由于顶盖310B仅在两侧被固定,使得这些固定部分之间的距离L较长,因此顶盖310B的中心部分有可能被弯曲以被提起,如图11所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导线的夹持力不够大,而且在波纹管安装在导线上的情况下,波纹管可能发生位移和脱离。
相反,在图7和8所示的本发明的保护器301中,形成在顶盖301B上的凸件部分350分别插入分别设置在保护器主体301A的中心导线引出部分311的相对两侧上的插入空间352内,因此,能够防止发生上面提到的顶盖310B的提起。此外,只需设置凸件部分350,而不需要设置任何附加的锁定机构,因此,锁定操作不烦琐。
接着,将参考图12和1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12A和12B示出该实施例的保护器的结构,图12A是示出顶盖的打开情况的俯视图,而图12B是图12A的箭头Ib所示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线束保护器401包括:保护器主体402,其包括其上侧敞开、并且形成导线安装通路的U形截面的圆周壁;以及顶盖403,其适合于放置在保护器主体402上,以封闭保护器主体402上的上部开口。保护器主体402和顶盖403通过铰链404互连,使得保护器主体402、顶盖403和铰链404作为一件树脂模制产品一体地形成。在铰链404弯曲时,顶盖403能够枢轴运动,并且能够封闭保护器主体402的上部开口,当在使铰链404弯曲的同时顶盖403枢轴运动时,在顶盖403处于封闭状态的情况下,保护器主体402和顶盖403能够被互相锁定。用于将这两个部件互相锁定的锁定机构406、407、408和409设置在远离铰链404的保护器主体402和顶盖403的这些部分上。
多个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设置在面向离开铰链404的线束保护器401的侧部。分别形成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主要部分(下部)的U形截面(较深)圆周壁410A形成在保护器主体402上,而分别形成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其余部分(上部)的U形截面(较浅)圆周壁410B形成在顶盖403上。
保护器主体402上的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圆周壁410A连接到形成用于容纳线束W的主导线部分Wa的主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圆周壁410A倾斜地(在将它看作导线安装通路时,以U形弯曲方式)连接到形成主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圆周壁402A的下部。同样,顶盖403上的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圆周壁410B连接到形成用于容纳线束W的主导线部分Wa的主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圆周壁403A的侧壁部分。每个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具有与主导线安装通路405连通的导线安装通路。在保护器主体402和顶盖403被锁定在一起时,顶盖403的圆周壁3A和410B的下部边缘分别对接在保护器主体402的圆周壁402A和410A的上部边缘上。
压件部分420分别形成在保护器主体402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的预定部分并从其凸出,并且压紧在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宽度方向上远离该侧壁部分、安装在主导线安装通路405内的线束(导线)W,以保持线束W与该侧壁部分分离。压件部分420设置在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导线安装通路从主导线安装通路405伸出的区域上。更具体地说,每个压件部分420形成在形成主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并且设置在对应于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圆周壁410A的锐角弯曲连接部分412的内侧上。
该压件部分420是从保护器主体402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凸出,然后沿着导线安装方向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弯曲成L形的片状弹簧的形式。也就是说,压件部分420包括:连接到保护器主体402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的内表面的近端部分421;从近端部分421伸出的L形弯曲部分422;以及延伸到位于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附近的区域的远端部分423。用于引导分支导线的圆柱管形或者圆柱形的分支导线引导部分425形成在压件部分420的远端上。压件部分420的上部边缘高于分支导线引导部分410的圆周壁410A的侧壁部分的上部边缘。
接着,将描述操作。在使用该线束保护器401时,首先,将线束W的主导线部分Wa容纳在保护器主体402的主导线安装通路405内,而从主导线部分Wa分出的分支导线Wb分别进入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然后,分别从这些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引出。
此时,每个压件部分420设置在弯曲部分(分支为U弯曲形)的内侧,因此,该导线(主导线部分Wa和分支导线Wb)与形成导线安装通路405的圆周壁402A的侧壁部分保持分开。因此,在导线安装操作中,防止导线(主导线部分Wa和分支导线Wb)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因此,在顶盖403闭合时,防止导线(主导线部分Wa和分支导线Wb)保持(或夹卡)在保护器主体402与顶盖403之间。
图13A和13B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而示出的比较例的示意图。图13A对应于图12A,而图13B对应于图12B。
这个对比性的保护器500包括保护器主体402,和顶盖403,并且除了没有设置压件部分420(见图12A和12B)之外,类似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因此,相同的构成元件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描述被省去。
在没有压件部分420的比较例的情况下,在分支导线Wb被弯曲为U弯曲形时,分支导线Wb从线束W的主导线部分Wa分出的区域,如在箭头C所示的区域,在弯曲部分的内侧,该导线非常有可能延伸最短的路径(为了分支),而且它非常可能设置在保护器主体402的圆周壁402A和410A的侧壁部分的边缘上。在这种情况下,在关闭顶盖403时,可能卡夹该导线。
相反,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利用压件部分420的作用,能够使该导线(主导线部分Wa和分支导线Wb)与侧壁部分402A的侧壁部分(形成导线安装通路405)保持分离。因此,防止导线设置在侧壁部分上,并且在顶盖403被关闭时,有效防止该导线被卡夹。特别是在分支导线Wb安装在比主导线部分Wa的位置低的位置时,该分支导线容易被设置在该分支区域上的侧壁部分边缘上。然而,利用压件部分420的作用,能够防止发生这种情况,而且防止卡夹该导线,从而增强操作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压件部分420的上部边缘高于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圆周壁410A的上部边缘,如图12B所示,因此,可靠地防止导线被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此外,压件部分420是片状弹簧件的形式,因此,能够弹性地夹持导线与侧壁部分分离。此外,即使在导线被突然弯曲时,由于其弹性压件部分420也能够平滑引导该导线。
此外,圆柱管形或者圆柱形的分支导线引导部分425形成在压件部分420的远端,因此,与导线的接触面积被增大,所以对导线施加的力被减小,从而减小对导线的损坏。
为了防止导线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通常利用如图13A和13B所示的胶带T,对分别与分支部分相邻设置的导线的这些部分施加胶带缠绕操作。在本发明中,压件部分420防止导线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上,因此,尤其不必进行胶带缠绕操作,节省胶带缠绕操作所需的时间和劳动,省略缠绕胶带有助于节省自然资源。此外,不使用缠绕胶带,可以轻而易举地分拆线束,因此,能够提高分拆能力。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压件部分设置在U形弯曲的分支导线引出部分410的弯曲部分的内侧处。然而,该压件部分也可以设置在该分支部分之外的简单形状的突然弯曲部分的内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解决,当在突然弯曲条件下安装导线时,导线常常在弯曲部分的内侧延伸最短路径,而且被设置在侧壁部分的边缘的问题。因此,在关闭顶盖时,防止导线被卡夹。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且能够适当进行各种修改、改进等。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每个组成单元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设置等都是随意的,而不受限制。
本发明基于2007年8月21日提交的第2007—214875号日本专利申请,在此引用该专`利申请的内容供参考。
Claims (1)
1.一种线束引出结构,包括:
主体,该主体包括用于容纳线束的容纳部分和覆盖所述线束的波纹管;
顶盖,该顶盖安装在所述主体上,以封闭所述主体的上部开口;
两个完全固定肋,该两个完全固定肋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和所述顶盖上,以接合在所述波纹管的凹槽内,防止所述波纹管在所述波纹管的轴向上运动;以及
临时固定肋,该临时固定肋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侧壁上形成为一行,以接合在所述波纹管的单个凹槽内,而且设置在所述两个完全固定肋之间,
其中所述完全固定肋排列在对应于所述波纹管的两个凹槽的两行中,所述两个凹槽均与对应于所述临时固定肋的所述单个凹槽相邻;
其中所述主体上的每个所述完全固定肋沿所述容纳部分的内部圆周被形成为U形,使得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的相对的侧壁上的所述完全固定肋的上部部分之间的距离不变;
其中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壁上的所述临时固定肋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主体的所述上部开口逐渐减小,用以当所述临时固定肋接合在所述波纹管的所述单个凹槽内时,防止所述波纹管向所述主体的所述上部开口移动;
其中一对压壁设置在一个临时固定肋与一个完全固定肋之间,以压紧所述波纹管的隆起部分,该隆起部分设置为邻近对应于所述一个完全固定肋的凹槽;
其中另一对压壁设置在所述一个临时固定肋与另一个完全固定肋之间,以压紧所述波纹管的隆起部分,该隆起部分设置为邻近对应于所述另一个完全固定肋的凹槽;以及
其中分别形成在所述相对的侧壁上的所述一对压壁和所述另一对压壁中的每一个的两部分之间的距离朝着所述主体的所述上部开口逐渐减小,以在所述压壁压紧所述波纹管的所述隆起部分时,防止所述波纹管向所述主体的所述上部开口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214874 | 2007-08-21 | ||
JP2007214590A JP5024942B2 (ja) | 2007-08-21 | 2007-08-21 | 回路用プロテクタ |
JP2007-214875 | 2007-08-21 | ||
JP2007214874A JP4871811B2 (ja) | 2007-08-21 | 2007-08-21 | ワイヤ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
JP2007214590 | 2007-08-21 | ||
JP2007214874 | 2007-08-21 | ||
JP2007214875A JP4871812B2 (ja) | 2007-08-21 | 2007-08-21 | プロテクタのワイヤハーネス引出部構造 |
JP2007214589A JP5084019B2 (ja) | 2007-08-21 | 2007-08-21 | ワイヤ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
JP2007-214589 | 2007-08-21 | ||
JP2007214589 | 2007-08-21 | ||
JP2007214875 | 2007-08-21 | ||
JP2007-214590 | 2007-08-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73886A CN101373886A (zh) | 2009-02-25 |
CN101373886B true CN101373886B (zh) | 2011-06-29 |
Family
ID=40447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472095A Active CN101373886B (zh) | 2007-08-21 | 2008-08-21 | 保护器的线束引出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84019B2 (zh) |
CN (1) | CN1013738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48436B2 (ja) * | 2009-07-22 | 2013-07-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
JP5440473B2 (ja) * | 2010-10-22 | 2014-03-12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外装構造 |
JP5768380B2 (ja) * | 2011-01-19 | 2015-08-2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プロテクタ |
JP5353908B2 (ja) * | 2011-01-21 | 2013-11-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2012223057A (ja) * | 2011-04-13 | 2012-11-12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
JP5800567B2 (ja) * | 2011-05-13 | 2015-10-28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保持構造 |
JP5935709B2 (ja) * | 2013-01-31 | 2016-06-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6145356B2 (ja) * | 2013-08-07 | 2017-06-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保護部材 |
CN105655934B (zh) * | 2016-04-06 | 2018-11-30 | 迈柯唯医疗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可随意停的线缆管理装置 |
JP6397864B2 (ja) * | 2016-10-11 | 2018-09-26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分岐コネクタ |
US10965113B2 (en) * | 2017-04-12 | 2021-03-3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Wire harness |
JP6805955B2 (ja) * | 2017-04-28 | 2020-12-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6717879B2 (ja) * | 2018-06-04 | 2020-07-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 |
JP6899812B2 (ja) * | 2018-10-31 | 2021-07-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連結具、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883595B2 (ja) * | 2019-01-31 | 2021-06-0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保護チューブの接続構造 |
JP7144377B2 (ja) * | 2019-08-08 | 2022-09-29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7211999B2 (ja) * | 2020-03-31 | 2023-01-2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プロテクタの電線こぼれ検知構造、及び、プロテクタモジュール |
JP2024085704A (ja) * | 2022-12-15 | 2024-06-2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46766A (en) * | 1989-06-07 | 1991-09-10 | Sofanou, S.A. |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tubes |
CN1184349A (zh) * | 1996-07-12 | 1998-06-1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6875918B2 (en) * | 2002-12-11 | 2005-04-05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Joint for tubular cable cover |
CN1691447A (zh) * | 2004-04-28 | 2005-11-0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防护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86322B2 (ja) * | 1992-12-16 | 1999-12-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案内装置 |
JPH11155216A (ja) * | 1997-11-20 | 1999-06-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プロテクタ |
JP2003061231A (ja) * | 2001-08-13 | 2003-02-28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取外し用部品、それを装着した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取外し方法 |
JP4134647B2 (ja) * | 2002-09-11 | 2008-08-2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スプールプロテクタ |
JP3754414B2 (ja) * | 2002-12-19 | 2006-03-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ワイヤハーネス保持装置 |
-
2007
- 2007-08-21 JP JP2007214589A patent/JP50840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8-21 CN CN2008101472095A patent/CN10137388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46766A (en) * | 1989-06-07 | 1991-09-10 | Sofanou, S.A. |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tubes |
CN1184349A (zh) * | 1996-07-12 | 1998-06-10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6875918B2 (en) * | 2002-12-11 | 2005-04-05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Joint for tubular cable cover |
CN1691447A (zh) * | 2004-04-28 | 2005-11-02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防护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084019B2 (ja) | 2012-11-28 |
JP2009050100A (ja) | 2009-03-05 |
CN101373886A (zh) | 2009-02-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73886B (zh) | 保护器的线束引出结构 | |
US7692095B2 (en) | Wire harness lead-out structure of protector | |
US9412494B2 (en) | Electrical-wire-protecting member | |
CN104488154B (zh) | 电线保护部件的排水结构 | |
CN111509643B (zh) | 保护管连接结构 | |
US9070996B2 (en) | Connector | |
CN101621164B (zh) | 装备有罩壳的连接器 | |
CN103765695B (zh) | 带盖连接器 | |
US6231375B1 (en) | Wire hold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housing | |
US9525278B2 (en) | Electrical-wire-protecting member using tying member | |
CN108701932B (zh) | 布线结构 | |
JP5166841B2 (ja) | 保護部材 | |
JP2014207812A (ja) | 閉塞栓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外装構造 | |
JP7025202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6121276B2 (ja) | グロメット | |
JP4466455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保護構造 | |
CN113922140B (zh) | 线束和索环防脱落结构 | |
KR100848693B1 (ko) | 와이어 하네스 보호용 프로텍터 | |
CN111801864B (zh) | 细长构件的保持结构 | |
KR200416736Y1 (ko) | 전선 보호용 콜게이트 튜브 조립체 | |
JP7643258B2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プロテクタ | |
KR20250035915A (ko) | 와이어링 고정용 밴드케이블 | |
JP4444916B2 (ja) | 電気接続箱へのグロメット取付構造 | |
JP2000115949A (ja) |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 |
KR200388112Y1 (ko) | 코로게이트 튜브의 직경가변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