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6090A - 便携式心电仪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心电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36090A CN101336090A CNA2006800519587A CN200680051958A CN101336090A CN 101336090 A CN101336090 A CN 101336090A CN A2006800519587 A CNA2006800519587 A CN A2006800519587A CN 200680051958 A CN200680051958 A CN 200680051958A CN 101336090 A CN101336090 A CN 1013360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electrode
-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
- button
- measur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247 h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1871 Tachycard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3119 arrhyth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3 arrhythm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6218 bradycard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471 bradycard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5 sag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4 tachycard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2383 Angina Pector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02 isch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125 myocardial infar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225 myocardial ische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214 routine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316—Modalities, i.e. specific diagnostic methods
- A61B5/318—Heart-related electrical modalities, e.g.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A61B5/332—Portable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e.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 A61B5/024—Measur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38—Measur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with portable devices, e.g. worn by the pat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e.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 A61B5/024—Measur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5—Measur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by using sensing means generating electric signals, i.e. ECG sign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maintaining contact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electrodes by the action of the subjects, e.g. by placing the body on the electrodes or by grasping the electro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1—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with cords, cables or leads, e.g. single leads or patient cord assemblies
- A61B5/273—Connection of cords, cables or leads to electro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79—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A61B5/2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electrocardiography [EC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62—Apparatus with built-in sensors
- A61B2560/0468—Built-i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100),具有用于接触被检测者的手的负电极(121)以及用于接触被检测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的正电极(122),能够将通过负电极(121)和正电极(122)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在包含负电极(121)和用于测量的处理电路的主体单元(110)上,设有用于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122)的弹簧(190a、190b、190c、190d)。由此,能够获得操作性极佳并且能够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的便携式心电仪。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心电仪,特别涉及一种可携带且易于测量心电波形的便携式心电仪。
背景技术
通常,在心律不齐、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可以利用患者的心电图。用于获得心电图的心电仪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之一是可携带的便携式心电仪,这种便携式心电仪,在发生了需要测量的自觉症状的情况下,由被检测者自己将身体接触至电极,从而能够进行心电波形的测量以及存储。这种便携式心电仪属于事件型(event)心电仪,区别于动态(holter)心电仪,动态心电仪是通过预先在患者身体上安置电极,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连续地测量并记录心电波形。
在这种便携式心电仪中,以往提出了以高精度测量心电波形为目的的方案。例如在特开2005-46215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该心电仪通过被检测者把持心电仪的主体,将测量电极(正电极)压接在规定的测量部位(胸部)上来测量心电波形。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为了提高正电极的接触面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围绕正电极所处的电极区域设有平坦的非电极区域。由此,即使在把持心电仪的手或测量部位略有移动的情况下,接触部位的变化移动也只会发生在非电极区域中,而基本不会在电极区域内发生。
另外,在特开2005-18575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心电仪,该便携式心电仪,将通过连接电缆从主体单元引出的测量电极,贴附在测量部位上来进行测量。由此,被检测者不必将主体单元压接在测量部位上,即可将测量电极固定在测量部位上,从而确保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46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5-185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具有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结构的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中,被检测者向测量部位按压心电仪主体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测量部位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因此,在测量中,如果因发生把持心电仪的手或手腕下垂而对于心电仪的测量部位的按压方向显著偏离测量部位表面上的法线方向等情况,则无法仅通过突起部的摩擦,充分确保正电极的接触面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连接电缆插入主体单元的塞孔中,从而能够进行测量。因此,在因发生自觉症状而需要立即进行测量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将连接电缆插入塞孔中,可能导致被检测者感觉操作不便。
另外,在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种一体式便携式心电仪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被检测者的体型(肥胖型或偏瘦型)以及身体柔韧性等而导致无法使测量电极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平行地进行压接的可能。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不论心电仪主体接近测量部位的方向如何,都能够使电极与测量部位良好地接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具有:第一电极,其用于与被检测者的手接触;第二电极,其用于与被验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接触;测量部,其用于将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第一壳体,其包含第一电极和测量部;摆动支撑机构,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支撑着第二电极并且使该第二电极能够自由摆动。
在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第一壳体具有:设有第一电极的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并且优选,第二电极具有:与测量部位接触的接触面;位于与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在该情况下,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该便携式心电仪还具备:设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壳体。在该情况下,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第一壳体具有:设有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第一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优选,第二壳体具有:设有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形成面;位于与第二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另外,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
在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该便携式心电仪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用于检测第二电极是否通过被检测者被压接在测量部位上。在该情况下,优选,检测部包含:按钮,该按钮设置在第一表面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向第二表面一侧突出;按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按钮是否被按压,优选,按压检测部,在检测到按钮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测量部开始测量。
在上述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中,优选,摆动支撑机构包含:弹性体、内装有流体的流体袋或者万向接头中的任意一种。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提高电极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便携式心电仪,从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并且无论心电仪主体接近测量部位的方向如何,都能够使电极与测量部位良好地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右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左视图。
图7是表示在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来测量心电波形时,被检测者可以采用的测量姿势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在使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来测量心电波形时,被检测者可以采用的测量姿势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硬件构成的框图。
图10是表示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中,CPU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一例测量结果的画面显示的图。
图12是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一例存储于存储器中的心电波形的测量结果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弹簧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按下了测量按钮的状态的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按下了测量按钮的状态的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图。
图19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中,万向接头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20是表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图。
图21是表示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流体袋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的状态的图。
图22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便携式心电仪外观的局部的正视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中,弹簧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100E便携式心电仪,110、110A、110B、110C、110D、110E主体单元,111正面,112背面、113上面、114下面、115右侧面,116左侧面,117电极单元,120电极部,121负电极,122正电极,123无关电极,130开闭盖,132外部存储介质,140操作部,141电源按钮,142、142A测量按钮,143菜单按钮,144确定按钮,145左滚动按钮,146右滚动按钮,148显示部,150处理电路,151放大电路,152滤波电路,153A/D转换器,154CPU,155存储器,160电源,170时钟,180弹性基板,181导线,190a、190b、190c、190d、191弹簧,192万象头,193流体袋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外观)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图6分别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正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右视图以及左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为了获得良好的操作性而采取能够单手保持的尺寸和重量的小型轻量化措施。如图1~图6所示,便携式心电仪100包括主体单元110以及设有后述的正电极122的电极单元117,该主体单元110具有在图中箭头A方向上延伸的扁平细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形。
另外,便携式心电仪100具有设置在主体单元110上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用于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122。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作为支撑部件,采用可自由伸缩的弹性体,例如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190a、190b、190c、190d。另外,“支撑”包含直接地支撑以及间接地支撑的两种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撑部件的弹簧190a、190b、190c、190d,直接地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将主体单元110和电极单元117连接在一起。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主体单元110的正面111的长度方向(图中箭头A方向)的一端附近,设有用于指示测量开始的测量按钮142。另外,在主体单元110的正面111的另一端附近,设有显示部148。该显示部148例如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测量结果等。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主体单元110的上面113的规定位置上,配置有用于指示电源160的开(ON)/关(OFF)的电源按钮141。另外,在主体单元110的上面113的规定位置上,设有作为盖体的开闭盖130。该开闭盖130相对于主体单元110可自由开闭地安装,在关闭状态下覆盖并遮蔽用于外部存储介质的插口(未图示)。
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在主体单元110的下面114的规定位置上,配置有:菜单按钮143、确定按钮144、左滚动按钮145以及右滚动按钮146。在这里,菜单按钮143作为操作按钮,用于指示便携式心电仪100的菜单显示;确定按钮144作为操作按钮,用于执行与显示部148显示的信息有关的设定动作。另外,左滚动按钮145和右滚动按钮146作为操作按钮,用于在显示部148上卷动显示测量结果的图表或引导信息等。
如图1以及图5所示,在主体单元110的位于长度方向一端的右侧面115上,配置有:负电极121,该负电极121作为一对测量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用于接触被检测者的手;无关电极123,其用于导出作为身体电位变化基准的电位。该右侧面115具有平滑弯曲的形状,以便在被检测者采取后述的测量姿势时能够与被检测者的右手食指匹配。另外,在该右侧面115上形成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凹部115a。该凹部115a具有接受被检测者的右手食指的形状。
上述的负电极121以及无关电极123,由导电性部件形成。另外,负电极121以及无关电极123,在设置于右侧面115上的凹部115a内,配置成其表面在主体单元110的外表面上露出的状态。另外,负电极121位于右侧面115上接近上面113的位置,无关电极123位于右侧面115上接近下面114的位置。
如图1以及图6所示,在电极单元117的一个端面117a上配置有正电极122,该正电极122作为一对测量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用于接触被测量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极单元117的配置有正电极122的面117a称为“电极形成面117a”。
如图1~图4所示,电极单元117的位于与电极形成面117a相反一侧的表面(即电极单元117的另一端面117b),以及设有负电极121和无关电极123的表面(右侧面115)相反一侧的表面(即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通过弹簧190a、190b、190c、190d连接。更具体而言,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和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分别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弹簧190a、190b、190c、190d,分别连接在这些表面117b、116的四个角上。并且,弹簧190a、190b、190c、190d,在非使用状态(没有受到外力的状态)下,将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和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大致平行地连接。如上所述,弹簧190a、190b、190c、190d,间接地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122。
如图1~图4所示,在主体单元110和电极单元117之间,设有弹性基板180。弹性基板180是用于将设置在主体单元110内部的处理电路150(将在后面叙述)与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电连接的部件。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通过弹性基板180将正电极122与处理电路150电连接,但是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以轴向贯通弹簧190a、190b、190c、190d的内部的方式,配置电连接正电极122和处理电路150的导线等连接电缆。
(关于测量姿势)
下面,对于被检测者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测量心电波形时的测量姿势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被检测者的测量姿势的立体图,图8是从上方看该测量姿势的图。
如图7和图8所示,被检测者200用右手210把持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主体单元110的右侧面115一侧,并且使电极单元117的正电极122与位于胸部250左侧下部的第五肋骨间前腋窝线上的皮肤直接接触。下面将被检测者200为了使正电极122压接在胸部250上,将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向胸部250靠近的方向(图中箭头P方向)称为“移动方向”。另外,将正电极122压接胸部250的方向称为“接触方向”。并且,移动方向相当于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上的法线方向,接触方向相当于正电极122的接触面122a上的法线方向。
被检测者200在使正电极122与胸部250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用右手210的拇指211按压设置在主体单元110的正面111上的测量按钮142。并且,保持该状态10秒左右的同时,测量心电波形。
通过采取这种测量姿势,从而成为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位于主体单元110的右侧面115上的负电极121以及无关电极123与被检测者200的右手210的食指212接触,并且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与被检测者200的胸部250接触的状态。由此,按照从与负电极121接触的右手210、不与胸部250接触的前臂220、同样不与胸部250接触的上臂230以及右肩240到与正电极122接触的胸部250的顺序,在被检测者的身体上构成了测量电路。
(关于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框图。
参照图9,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主要包括:电极部120、操作部140以及处理电路150。电极部120包括:上述的负电极121、正电极122以及无关电极123。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操作部140包含:上述的电源按钮141、测量按钮142、菜单按钮143、确定按钮144、左滚动按钮145以及右滚动按钮146。
处理电路150内置有电路,该内置电路用于将通过电极部120检测出的身体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处理,该处理电路150包括:放大电路151,其将通过电极部120检测出的身体电信号放大;滤波电路152,其从通过电极部120检测出的身体电信号中去除噪声成分;A/D(Analog/Digital)转换器153,其将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54,其进行各种运算;存储器155,其具有存储心电信息的ROM(Read Only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计时器170,其向CPU 154输出通过计时工作而所计时的时间数据。在这里,放大电路151基于无关电极123的输出电压信号,将负电极121和正电极122的输出电压信号(身体电信号)差动放大并输出。另外,滤波电路152例如可以采用具有0.5Hz~35Hz的通过频带的带通滤波器(Band Pass Filter)。
在处理电路150上连接有上述的电极部120以及操作部140,此外还连接有显示部148以及电源160。另外,在用于插入外部存储介质的插口中插入有外部存储介质的情况下,该外部存储介质132也与处理电路150连接。
CPU 154执行从A/D转换器153输入的数字信号的分析处理。另外,CPU154接收来自操作部140所含的各种操作按钮的指令信号,执行与接收到的指令信号相对应的处理。另外,CPU 154对存储器155进行信息的写入以及读出。另外,CPU 154对显示部148进行显示控制。
(关于动作)
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CPU执行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如图10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作为程序预先存储在存储器155的ROM中,并且通过CPU 154读出并执行该程序而实现。
参照图10,当被检测者按下电源按钮141接通电源后,执行机器的动作检测(步骤S2)。接着,CPU 154在显示部148上显示测量引导(步骤S4)。例如,作为测量引导,显示用户即被检测者在测量时应该采取的姿势等信息。
接着,CPU 154判断是否有来自外部的测量开始的指示(步骤S5)。具体而言,判断被检测者是否按下了测量按钮142。CPU 154待机到收到测量指示为止(步骤S5:否)。
在判断为有测量开始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5:是),CPU 154开始心电波形的测量处理,进行测量的心电波形的分析(步骤S6、S8)。通过A/D转换器153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心电波形,被暂时存储在存储器155的RAM中。心电波形的分析是指:根据被数字信号化处理后的心电波形,检测是否有表示心律不齐或心肌缺血等的形状特征、是否有表示心动过缓(bradycardia)或心动过速(Tachycardia)等的周期性特征、是否有噪声或基线变化等引起的无法分析的波形等,并且分析检测结果的处理。另外,心电波形的测量以及分析,可以按照公知的方法步骤进行。
根据波形分析的结果,CPU 154判断测量的心电波形是否稳定,即是否有无法分析的波形(步骤S10)。在判断为心电波形稳定的情况下(步骤S10:是),进入步骤S12。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心电波形不稳定的情况下(步骤S10:否),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2中,CPU 154将心电波形的分析结果编辑为信息,并且在显示部148上显示该信息。此时,也与信息一并显示单位时间的心率。心率可以根据心电波形通过公知的方法步骤来获得。当步骤S12的处理结束后,进入步骤S18。
在这里,在图11中表示步骤S12中的画面显示例。在图11中,在显示部148上显示“波形稳定。”这样的信息167,以及“60次/分钟”这样的单位时间的心率的数据163。
在步骤S14中,CPU 154在显示部148上显示无法分析波形的信息,并且显示是否保存测量数据的信息。接着,根据该信息,判断被测量者是否选择了保存测量数据(步骤S16)。在选择了保存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6:是),进入步骤S18。另一方面,在选择了放弃测量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16:否),进入步骤S20。
在步骤S18中,CPU 154进行保存测量数据的处理。即,CPU 154将从计时器170输入的当前的日期和时间的数据,与暂时存储在RAM中的心电波形数据以及分析结果对应起来,存储在存储器155的规定的存储区域中。另一方面,在步骤S20中,CPU 154删除测量数据。
当完成步骤S18或步骤S20的处理后,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另外,便携式心电仪100具有将在上述步骤S18中保存的心电波形的测量和分析结果读出并且显示在显示部148上的功能。在图12中表示了存储在存储器155中的心电波形的测量结果的一例显示画面。
参照图12,在显示开始时刻,在画面的下部显示跨整个测量期间的整体波形的缩小波形162,在画面的上部显示从测量开始时起例如2秒钟的放大波形164。另外,在缩小波形162的下方,显示有表示测量期间长度的比例尺165。在比例尺165上显示有用于指示放大波形164为测量期间中的哪一部分波形的指针166。将整个测量期间中的哪一部分波形作为放大波形164显示的变更,可以通过操作右滚动按钮146和左滚动按钮145,使指针166在比例尺165上移动,从而以2秒为单位来进行变更。另外,当被检测者在通过图12的画面确认心电波形后按下确定按钮144时,CPU 154从存储器155读出与显示中的心电波形相对应的分析结果的数据,编辑成信息,例如图11所示,可以将编辑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148上。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在主体单元110上设有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的弹簧190a、190b、190c、190d。在图13中表示了这些弹簧190a、190b、190c、190d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的状态。
图13表示了在从上方看使用便携式心电仪100测量心电波形的状态的情况下,主体单元110与电极单元117之间的连接状态。例如,假设主体单元110的移动方向(图中箭头P方向),从与测量部位即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图中箭头R方向)一致的方向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3所示,例如弹簧190c(以及190d)压缩,弹簧190a(以及190b)伸长,从而使电极单元117摆动。因此,不论主体单元110的移动方向如何,都能够使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的接触方向(图中箭头S方向),与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
另外,即使移动方向为与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的方向,在测量中,例如由于把持主体单元110的手或手腕下垂,导致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压接胸部250一侧(电极单元117一侧)的方向偏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弹簧190a、190b、190c、190d吸收主体单元110按压胸部250的方向的偏离。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即使在偏离了主体单元110的移动方向或按压方向与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正电极122的接触方向与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即,即使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处于不平行的状态,也能够通过电极单元117灵活地摆动,使正电极122的接触面122a与测量部位的表面保持平行。
由此,能够提高正电极122与测量部位之间的接触稳定性,防止测量电压值出现偏差。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稳定且高精度地测量心电波形。另外,在图13中,例示了移动方向偏移到主体单元110的下面114一侧的情况,但是在移动方向偏移到主体单元110的上面113一侧、正面111一侧或者背面112一侧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如上所述设有4个弹簧,但是只要能够设置在主体单元110与电极单元117之间,并能够可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则弹簧的数量不必限于四个。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弹簧,该弹簧连接在主体单元110的左侧面116的大致中央位置,与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的大致中央位置之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作为弹性体的例示了使用螺旋弹簧的情况,但是弹性体不限于螺旋弹簧,例如也可以采用橡胶等。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将胸部250作为与正电极122接触的测量部位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与正电极122接触的测量部位不限于胸部250,也可以是除了把持便携式心电仪100的手以外的四肢或者躯体。
第二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中,在开始测量时,需要被检测者按下测量按钮14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采用本发明的便携式心电仪的结构,自动地开始测量。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基本的硬件结构以及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因此,在这里也对相同或相等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下面,参照图14以及图15,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以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4以及图15中,省略了弹性基板180的图示。
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的外观的一例。参照图14,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测量按钮142,在主体单元110A的左侧面116上设置了测量按钮142A,该测量按钮142A在非使用状态下,向电极单元117的面117b一侧突出。在主体单元110A的内部例如设有开关(未图示,以下称为“按压检测开关”),该开关用于检测测量按钮142A是否被按压。按压检测开关,在判断为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CPU 154开始心电波形的测量。
图15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的状态。另外,在该图中,表示了主体单元110A的移动方向(图中箭头P方向),与胸部250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一致时的例子。参照图15,假设在使用时(测量时),被检测者使主体单元110A沿着图中箭头P所示方向靠近测量部位(未图示)。若这样,则弹簧190a、190b、190c、190d被压缩。由此,通过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沿着图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按压测量按钮142A。这样,主体单元110A内的按压检测开关(未图示),检测到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指示CPU 154开始测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在图10的流程的步骤S5中,CPU 154判断是否有来自按压检测开关(未图示)的检测信号输入。在检测信号被输入时,CPU 154视为获得了测量开始的指示(步骤S5:是),从而执行图10的步骤S6以下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随着主体单元110A接近测量部位,当正电极122压接到测量部位上时,由于主体单元110A与电极单元117之间的距离接近,从而使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这里,优选,即使在主体单元110A的实际移动方向与测量部位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弹簧190a、190b、190c、190d中的至少一个弹簧的压缩,使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因此,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优选,单一的测量按钮142A,在主体单元110A的左侧面116上,在设有四个弹簧190a、190b、190c、190d的位置内侧的较大范围内设置。另外,也可以在主体单元110A的左侧面116上,在设有弹簧190a、190b、190c、190d的位置上,沿着弹簧190a、190b、190c、190d各自的轴向,设置四个测量按钮。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中,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一样,以在主体单元与电极单元之间设有多个弹簧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主体单元与电极单元之间仅设有一个弹簧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相同的动作。图16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便携式心电仪100B的外观的一例。另外,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相同。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中,将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和主体单元110B的左侧面116通过一个弹簧191连接起来。具体而言,弹簧191连接在表面117b的大致中央位置与左侧面116的大致中央位置之间。弹簧191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另外,在弹簧191内部的中空部设有测量按钮142A。在此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一样,可以在主体单元110B的左侧面116上设置测量按钮142A,该测量按钮142A在非使用状态下向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一侧突出。
图17表示在本变形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中,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的状态。参照图17,在使用时(测量时),被检测者使主体单元110B沿着图中箭头P所示方向朝测量部位(未图示)移动。这样,弹簧191被压缩。由此,测量按钮142A被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向图中虚线箭头所示方向(移动方向的相反方向)按压。这样,主体单元110B内的按压检测开关(未图示),检测到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指示CPU 154开始测量。由此,在本变形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B中,也能够自动地开始心电波形的测量。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100B中,说明了测量按钮142A被按压而开始测量的情况,进而/或者,也可以根据测量按钮142A是否被按压,向被检测者报告表示正电极122的接触状态的信息。例如,可以在显示部148上显示“接触状态良好”这样的信息,或者通过语音报告接触状态的信息。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100A、100B中,例示了将可自由伸缩的弹性体(弹簧)用作支撑部件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将万向接头(万向轴承:universal bearing)用作支撑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的基本的硬件结构以及动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因此,在这里也对相同或相等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下面,使用图18和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以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的外观局部的图。参照图18,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通过万向接头192将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和主体单元110C的左侧面116连接起来。具体而言,万向接头192连接在表面117b的大致中央位置和左侧面116的大致中央位置之间。另外,为了避免便携式心电仪100C过长,如图18所示,也可以在主体单元110C的左侧面116的配置万向接头192的位置上,设有凹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与主体单元110C内的处理电路150,例如通过导线181电连接。
图19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万向接头192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的状态。图19表示了在从上方看使用便携式心电仪100C测量心电波形的状态下,主体单元110C与电极单元117之间的连接状态。在主体单元110C相对于测量部位(未图示),向从测量部位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偏离的方向(图中的箭头P方向)移动或者被按压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万向接头192发生倾斜。因此,即使主体单元110C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处于不平行的状态,也能够确保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平行。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这样将万向接头192用作支撑部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一样,能够采用检测正电极122是否压接在测量部位上的结构。例如,通过在电极单元117上设置用于检测电极单元117的位置变化的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能够实现上述结构。例如,在开始图10所示程序后,在步骤S5中,CPU 154基于来自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检测量(值)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并且,若检测量在规定值以内,则认为电极单元117停止了摆动,因此能够判断出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压接在测量部位上。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100A、100B中,例示了将弹性体(螺旋弹簧)用作支撑部件的情况。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C中,例示了将万向接头用作支撑部件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中,将流体袋用作支撑部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的基本的硬件结构以及动作,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因此,这里也对相同或相等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下面,使用图20以及图21,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以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的外观局部的图。参照图20,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中,通过流体袋193将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与主体单元110D的左侧面116连接在一起。流体袋193粘接在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以及主体单元100D的左侧面116双方的大致整面上。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中,流体袋193形成为在大致中央部具有孔193a的环状(doughnut状),通过该孔193a,电极单元117的表面117b的规定位置与主体单元110D的左侧面116的规定位置相对。另外,用于将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与主体单元110D内的处理电路150电连接的导线181,该导线181贯通孔193a配置。另外,如上所述,在流体袋193上设有用于连接导线181的孔193a,但是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沿着流体袋193的表面设置导线181。
另外,图21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中,流体袋193可自由摆动地支撑电极单元117的状态。图21表示在从上方看使用便携式心电仪100D测量心电波形的状态的情况下,主体单元110D与电极单元117之间的连接状态。在主体单元110D相对于测量部位(未图示)向从测量部位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偏离的方向(图中箭头P方向)移动或被按压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流体袋193发生变形。因此,即使主体单元110D的左侧面116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处于不平行状态,也能够确保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平行。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D这样将流体袋193用作支撑部件的情况下,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一样,可以实现检测正电极122是否压接到测量部位上的结构。例如,通过在流体袋193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未图示),能够实现上述结构。例如,当开始图10所示的程序后,在步骤S5中,CPU 154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检测量(值)是否在规定值以内。并且,如果检测量在规定值以内,则认为电极单元117的停止了摆动,从而判断出设置在电极单元117上的正电极122压接在测量部位上。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100A~100D中,例示了支撑部件将主体单元与电极单元连接起来的情况。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支撑部件将主体单元与正电极直接连接在一起。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的基本的硬件结构以及动作,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因此,在这里也对相同或相等部分标上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下面,使用图22~图24,对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以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的外观局部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的外观局部的正视图。
参照图22和图23,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主体单元110E的左侧面116、和正电极122的与主体单元110E相对的表面(即位于与测量部位接触的表面122a相反一侧的表面)122b,通过弹簧190a、190b、190c、190d连接在一起。更具体而言,正电极122的表面122b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弹簧190a、190b、190c、190d将正电极122的表面122b,与主体单元110E的左侧面116的四个角分别连接。另外,在正电极122的表面122b与主体单元110E的左侧面116之间连接有导线181,该导线181用于将正电极122与主体单元110E内的处理电路150电连接。
图24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弹簧190a、190b、190c、190d可自由摆动地支撑正电极122的状态。
图24表示了在从上方看使用便携式心电仪100E测量心电波形的状态的情况下,主体单元110E与正电极122之间的连接状态。在主体单元110E相对于测量部位(未图示),向从测量部位的表面上的法线方向偏离的方向(图中箭头P方向)移动或被按压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例如,弹簧190c(以及190d)压缩,弹簧190a(以及190b)伸长。这样,即使主体单元110E的左侧面116与测量部位的表面处于不平行的状态,也能够确保正电极122(的接触面122a)与测量部位平行。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相同的效果。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例示了设有四个弹簧的情况,但是弹簧的数量不限于声音个,例如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弹簧,或者设置五个以上的弹簧。或者代替弹簧也可以设置其他弹性体,或者万向接头或流体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E中,也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式心电仪100A一样,可以在主体单元100E的左侧面116上设置测量按钮142A,从而自动地开始心电波形的测量。或者,向被检测者报告正电极122的接触状态。
这里所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是多个角度的例子而非限制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规定,并且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者及其范围内的各种变更。
Claims (11)
1.一种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电极,其用于与被验者的手接触;
第二电极,其用于与上述被验者的规定的测量部位接触;
测量部,其用于将通过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二电极检测出的电信号作为心电波形进行测量;
第一壳体,其包含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测量部;
摆动支撑机构,其设置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并且支撑着上述第二电极并使该第二电极能够自由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设有上述第一电极的电极形成面;位于与上述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
上述第二电极具有:与上述测量部位接触的接触面;位于与上述接触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检测部,该检测部用于检测上述第二电极是否被按压抵接在上述测量部位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包括:按钮,其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向上述第二面一侧突出;按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上述按钮是否被按压,
上述检测部,在检测到上述按钮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开始上述测量部的测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有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壳体,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连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壳体具有:设有上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形成面;位于与上述第一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一表面,
上述第二壳体具有:设有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形成面;位于与上述第二电极形成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将上述第一表面和上述第二表面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上述第二电极是否被按压抵接在上述测量部位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部包括:按钮,其设置在上述第一表面上,在非使用状态下向上述第二表面一侧突出;按压检测部,其用于检测上述按钮是否被按压,
上述检测部,在检测到上述按钮被按压的情况下,指示开始上述测量部的测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包括弹性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包括内装有流体的流体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心电仪,其特征在于,
上述摆动支撑机构包括万向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34162/2006 | 2006-02-10 | ||
JP2006034162A JP2007209608A (ja) | 2006-02-10 | 2006-02-10 | 携帯型心電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36090A true CN101336090A (zh) | 2008-12-31 |
Family
ID=38344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519587A Pending CN101336090A (zh) | 2006-02-10 | 2006-12-12 | 便携式心电仪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68593A1 (zh) |
EP (1) | EP1985231A4 (zh) |
JP (1) | JP2007209608A (zh) |
CN (1) | CN101336090A (zh) |
WO (1) | WO2007091372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8030A (zh) * | 2011-03-24 | 2012-09-2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心电讯号感测模块、装置及可与其组装结合的计算机 |
CN102934993A (zh) * | 2011-08-15 | 2013-02-20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手持式心电测量仪 |
CN105476625A (zh) * | 2016-01-12 | 2016-04-13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
CN105496401A (zh) * | 2016-02-23 | 2016-04-20 | 宫志华 | 一种心电图手持设备 |
CN109890279A (zh) * | 2016-10-18 | 2019-06-1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手持式心电测量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917962B1 (fr) * | 2007-06-26 | 2010-11-26 | Parsys Sante | Electrocardiographe ambulatoire evenementiel. |
US11557073B2 (en) | 2008-06-02 | 2023-01-17 | Precision Biometrics, Inc. | System for generating medical diagnostic images |
EP2296545B1 (en) | 2008-06-02 | 2014-12-03 | Precision Biometrics, Inc. | Systems for performing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
JPWO2010023962A1 (ja) * | 2008-09-01 | 2012-01-26 |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 ユビキタス型心電計システム |
CN101953686B (zh) * | 2009-07-14 | 2012-11-07 | 周常安 | 手持式心电检测装置 |
US20180092598A1 (en) * | 2016-10-03 | 2018-04-05 | King's Metal Fiber Technologies Co., Ltd. | Flexible apparatus |
AU2020275409A1 (en) * | 2019-05-13 | 2021-12-09 | Heartbeam, Inc. | Compact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
CN211294932U (zh) | 2019-11-26 | 2020-08-1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48582A (en) * | 1972-07-10 | 1974-11-19 | Medical Res Labor Inc |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ic signal apparatus |
JPS5886141A (ja) * | 1981-11-17 | 1983-05-23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脈拍計 |
DE3636996C1 (en) * | 1986-10-17 | 1987-11-26 | Hans-Joachim Uhlemann | Cardiac diagnostic unit |
JPH0532086Y2 (zh) * | 1988-12-13 | 1993-08-18 | ||
JPH0574501U (ja) * | 1992-03-12 | 1993-10-12 |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 生体用胸部誘導電極取付装置 |
DE19602347A1 (de) * | 1996-01-24 | 1997-07-31 | Gisela Uhlemann | Herzdiagnosegerät |
JP2003102695A (ja) * | 2001-09-28 | 2003-04-08 | Fukuda Denshi Co Ltd | 生体信号収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3169788A (ja) * | 2001-12-05 | 2003-06-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肌水分量測定装置 |
JP3867168B2 (ja) * | 2002-04-16 | 2007-01-10 | アドバンスド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心電計 |
JP2004016658A (ja) * | 2002-06-19 | 2004-01-22 | Ntt Docomo Inc | 生体信号測定可能な携帯型端末および測定方法 |
JP4081755B2 (ja) * | 2003-01-06 | 2008-04-30 | アドバンスド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 心電計 |
JP2005046215A (ja) * | 2003-07-30 | 2005-02-24 |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 携帯型心電計 |
JP2005185756A (ja) * | 2003-12-26 | 2005-07-14 |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 携帯型心電計 |
JP2007209609A (ja) * | 2006-02-10 | 2007-08-23 | Omron Healthcare Co Ltd | 携帯型心電計 |
-
2006
- 2006-02-10 JP JP2006034162A patent/JP2007209608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2-12 EP EP06834467A patent/EP198523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12-12 US US12/278,935 patent/US2010016859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12-12 CN CNA2006800519587A patent/CN101336090A/zh active Pending
- 2006-12-12 WO PCT/JP2006/324712 patent/WO200709137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8030A (zh) * | 2011-03-24 | 2012-09-2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心电讯号感测模块、装置及可与其组装结合的计算机 |
CN102934993A (zh) * | 2011-08-15 | 2013-02-20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手持式心电测量仪 |
CN105476625A (zh) * | 2016-01-12 | 2016-04-13 | 成都迅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护仪 |
CN105496401A (zh) * | 2016-02-23 | 2016-04-20 | 宫志华 | 一种心电图手持设备 |
CN109890279A (zh) * | 2016-10-18 | 2019-06-14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手持式心电测量装置 |
CN109890279B (zh) * | 2016-10-18 | 2021-11-30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手持式心电测量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85231A1 (en) | 2008-10-29 |
US20100168593A1 (en) | 2010-07-01 |
WO2007091372A1 (ja) | 2007-08-16 |
JP2007209608A (ja) | 2007-08-23 |
EP1985231A4 (en) | 2009-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36090A (zh) | 便携式心电仪 | |
CN101336091B (zh) | 便携式心电仪 | |
KR102067979B1 (ko) |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 |
US8644915B2 (en) | Handheld electrocardiographic device | |
KR102335769B1 (ko) | 손목형 체성분 측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체성분 측정 방법 | |
CN203852342U (zh) | 一种基于智能腕带的通信系统 | |
US20050027203A1 (en) | Portable electrocardiograph | |
CN100366214C (zh) | 便携式心电图仪 | |
KR101012810B1 (ko) | 단채널 휴대용 무선 심전도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8030125A1 (ja) | 疲労度判定装置、疲労度判定方法、疲労度判定プログラム、及び、生体情報測定装置 | |
CN103845044A (zh) | 无线腕式心血管系统监护仪设备 | |
KR20200001823A (ko)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하는 심전도 측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102860822A (zh) | 腕式心电血压测量设备 | |
KR20090041590A (ko) | 폴더 방식의 휴대용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 |
JP2012205642A (ja) | 脈波計、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 |
KR100857620B1 (ko) | 휴대용 심전도 측정장치를 이용한 심전도 측정방법 | |
CN113080983A (zh) | 利用低功耗长距离通信网的心电图测定装置 | |
EP0657136B1 (en) | Electrocardiograph | |
JP2009118999A (ja) | 携帯型心電計および心電波形表示システム | |
KR102269411B1 (ko) |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 |
WO2007091380A1 (ja) | 携帯型心電計 | |
KR102389907B1 (ko) | 웨어러블 디바이스를 이용하는 심전도 측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 |
JP7484250B2 (ja) | 携帯型心電装置及び心電測定システム | |
KR102213513B1 (ko) | 심전도 측정 장치 | |
CN113951853A (zh) | 具有血压测量功能的鼠标及生物信号的获取及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