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10097A - 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10097A CN101310097A CNA200680042981XA CN200680042981A CN101310097A CN 101310097 A CN101310097 A CN 101310097A CN A200680042981X A CNA200680042981X A CN A200680042981XA CN 200680042981 A CN200680042981 A CN 200680042981A CN 101310097 A CN101310097 A CN 1013100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medium
- cooling
- cylinder head
- egr
- cylinder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13—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 F02M26/22—Arrangement or layout of EGR passages, e.g.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engine parts or for incorporation of accessories with coolers in the recirculation passage
- F02M26/23—Layout, e.g. schematics
- F02M26/28—Layout, e.g. schematics with liquid-cooled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02—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 F02M26/04—EG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ercharged engines with a single turbocharg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冷却水从水泵(113)经泵输送管(114)向气缸盖(111)输送。此外,该系统(100)构造成使得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改变冷却水从气缸盖(111)向气缸体(112)的供给。从泵输送管(114)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连接到EGR冷却器(150)。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设有根据运转状态而打开或关闭的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使发动机用冷却介质循环的装置(在下文中简称为“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各种不同构型的常规的循环装置是已知的。例如,由日本专利JP-A No.140701/2001、JP-A No.147292/2002和JP-A No.227646/2002公开的构型通过使从发动机冷却水用循环通路引入到EGR冷却器中的冷却水循环并在冷却水和EGR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冷却EGR气体。此处,EGR(排气再循环)技术用于净化柴油机等的排气。也就是说,在EGR技术中,排气的一部分被再循环为进气(吸入空气)以减少排气中的NOx的量。这会降低燃烧温度并抑制NOx的产生。
发明内容
在循环装置中,除EGR冷却器之外,发动机用冷却介质或冷却剂的各种其它处理对象安置在冷却介质用循环通路中。当冷却介质在循环通路中循环时,在处理对象和冷却介质之间产生热交换。
然后,例如在处理对象处产生的热量借助于与冷却介质的热交换而被吸收。因此,诸如气缸盖、气缸体和EGR冷却器之类的处理对象被冷却。或者,诸如散热器和加热器之类的处理对象从冷却介质中吸收热量,从而升高处理对象的温度并降低冷却介质的温度。
同时,在诸如气缸盖、气缸体和EGR冷却器之类的各种处理对象之中,用于适当操作的适当温度可彼此不同。
例如,对于气缸体,在冷起动(特别是在冷的气候下)之后立即切断冷却介质向气缸体中的导入是有利的,因为应当通过将润滑油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来减小摩擦损失。但是,对于气缸盖,最好应当在起动之后立即导入冷却介质以切实地冷却气缸盖,因为空气-燃料混合物会在燃烧室内燃烧而产生热量。对于EGR冷却器,希望通过冷却EGR气体来抑制NOx的产生;但是,过度的EGR气体冷却会导致HC等的产生。为了在这些情况下将EGR冷却器保持在适当温度,需要根据运转(工作)状态适当地控制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导入。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适当地控制发动机用冷却介质向处理对象的供给以确保处理对象可适当工作的循环装置。
(1)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是能够独立地控制气缸盖和气缸体的冷却状态的所谓的双重冷却装置。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包括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气缸体冷却限制部、EGR冷却器和EGR冷却控制部。
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气缸盖内部。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形成在气缸体内部。气缸体冷却限制部构造成能够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来限制冷却介质在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中的通过。
EGR冷却器置于EGR通路中,EGR通路构造成能够将气体从发动机的排气通路导入进气通路。EGR冷却器构造成能够通过在气体和冷却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冷却所述气体。EGR冷却控制部构造成控制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
在该构型中,气缸盖在冷却介质通过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时被冷却。此外,气缸体在冷却介质通过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时被冷却。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气缸体冷却限制部限制冷却介质在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中的通过。更具体地,例如,当冷却介质的温度低(在冷起动时)时,冷却介质在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中的通过被限制。这意味着当冷却介质的温度低时由冷却介质进行的气缸体冷却被限制。
此外,EGR冷却控制部控制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始终允许冷却介质在发动机运转时通过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气缸体冷却限制部和EGR冷却控制部能根据运转状态适当地控制气缸体和EGR冷却器的冷却状态。因此,上述构型的使用能适当地控制用于处理对象的冷却介质的供给,使得将被冷却介质冷却的诸如气缸盖、气缸体和EGR冷却器之类的处理对象可适当地工作。
(2)循环装置还可包括冷却介质输送部、冷却介质输送管、EGR冷却分支管和EGR冷却介质排出管。EGR冷却控制部可包括安装在EGR冷却分支管或EGR冷却介质排出管中的EGR冷却调节阀。冷却介质输送部构造成能够向气缸盖或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输送冷却介质。冷却介质输送管配置成将冷却介质输送部连接到气缸盖或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EGR冷却分支管从冷却介质输送管分支出来并连接到EGR冷却器。EGR冷却介质排出管包括用于从EGR冷却器排出冷却介质并连接到EGR冷却器的通路。
换句话说,在上述构型中,用于向EGR冷却器供给冷却介质的EGR冷却分支管从冷却介质输送管的处在气缸盖或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前方的部分分支出来。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安装在EGR冷却分支管或EGR冷却介质排出管中的EGR冷却调节阀控制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
更具体地,当EGR冷却调节阀打开时,从冷却介质输送部向气缸盖输送的冷却介质可部分地流入从冷却介质输送管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分支管。流入EGR冷却分支管的冷却介质被供给到EGR冷却器,然后从EGR冷却器向EGR冷却介质排出管排出。由于冷却介质在包括EGR冷却分支管、EGR冷却器和EGR冷却介质排出管的EGR冷却系统内流动,所以EGR冷却器被冷却。
另一方面,当EGR冷却调节阀关闭时,EGR冷却调节阀限制冷却介质在EGR冷却系统内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EGR冷却器的冷却受限。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在吸收由气缸盖产生的热量之前存在的较低温度的冷却介质经EGR冷却分支管供给到EGR冷却器。因此,上述构型有效地冷却EGR冷却器。此外,上述构型的使用能通过控制EGR冷却调节阀的打开/关闭状态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容易地控制EGR冷却器的冷却状态。
(3)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还可包括设置在冷却介质输送部的在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的散热器。EGR冷却分支管可构造成使得通过散热器并由冷却介质输送部输送的冷却介质可流入EGR冷却分支管。
在上述构型中,在散热器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时被冷却的冷却介质从散热器供给到冷却介质输送部。然后冷却介质从冷却介质输送部向气缸盖输送。在这种情况下,冷却介质的一部分流入从冷却介质输送管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分支管。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在被散热器冷却之后但在吸收由气缸盖产生的热量之前存在的较低温度的冷却介质经EGR冷却分支管供给到EGR冷却器。因此,上述构型更加有效地冷却EGR冷却器。
(4)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还可包括气缸盖排出管、气缸体排出管和气缸体间流动通路。阀机构可包括构造成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改变气缸盖排出管、气缸体排出管和散热器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的第一调节阀。此处,气缸盖排出管包括供冷却介质从气缸盖流动到散热器的通路并连接到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气缸体排出管包括供冷却介质从气缸体流动到散热器的通路并连接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气缸体间流动通路将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连接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
气缸体间流动通路位于气缸体和气缸盖之间的接合处附近。气缸体间流动通路可形成在作为气缸体和气缸盖之间的接合体的发动机机体(发动机本体)内,或者形成在所述接合体外部。
在上述构型中,第一调节阀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改变从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经气缸盖排出管流动到散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
换句话说,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而形成从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经气缸体间流动通路流动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吸收由气缸体产生的热量并经气缸体排出管流动到散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流动通路。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由散热器冷却的冷却介质的冷却状态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或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而改变。因此,在采用上述构型时,气缸盖、气缸体和EGR冷却器的冷却状态能通过简单的装置构型的使用而被适当地控制。
(5)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还可包括散热器排出管、旁通管和第二调节阀。散热器排出管将散热器连接到冷却介质输送部。旁通管将气缸盖排出管连接到散热器排出管。第二调节阀构造成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改变旁通管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
在上述构型中,第二调节阀改变通过旁通管(绕过散热器并从气缸盖排出管流动到散热器排出管)的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换句话说,第二调节阀判定从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经气缸盖排出管排出的冷却介质是否通过散热器并由于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变冷。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由散热器冷却的冷却介质的冷却状态根据冷却介质的温度或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而改变。因此,在采用上述构型时,气缸盖、气缸体和EGR冷却器的冷却状态能通过简单的装置构型的使用而被适当地控制。
(6)EGR冷却控制部可构造成在发动机的暖机时段期间对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施加限制,并且大约在暖机时段结束时解除对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的所述限制。
在上述构型中,EGR冷却控制部在发动机的暖机时段期间对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施加限制。在暖机时段之后,解除对冷却介质向EGR冷却器的供给的所述限制。
上述构型的使用能在暖机时段期间避免EGR气体的过度冷却。此外,上述构型的使用能有效地冷却EGR气体,并在暖机时段之后有效地抑制例如NOx的产生。
(7)根据本发明的循环装置还可包括构造成在冷起动时向EGR冷却器供给被加热的冷却介质的高温冷却剂供给部。
假设“被加热的”冷却介质是其温度高于基本上等于外部空气温度的用于正常冷起动的冷却介质温度的冷却介质。例如,“被加热的”冷却介质可对应于在上一次发动机运转期间(暖机时段过后)被加热到充分高的温度之后被绝热并储存的冷却介质,或对应于被加热器、潜热储存装置或其它预定的加热装置加热的冷却介质。
在上述构型中,高温冷却剂供给部在冷起动时向EGR冷却器供给被加热的冷却介质。术语“在冷起动时”可包括“紧接在冷起动之前”、“在冷起动的同时”和“紧跟在冷起动之后”。
在采用上述构型时,向EGR冷却器供给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在超冷起动时升高以避免过度的EGR气体冷却。这使得简单的装置构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在低温EGR气体被导入燃烧室时会产生的排放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动机机体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如何工作的图示;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如何工作的图示;
图5是示出如何构造图1所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变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发明申请时申请人认为最佳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冷却水循环系统构型概览>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00的示意图。
冷却水循环系统100包括发动机机体110、加热器120、涡轮增压器130、油冷却器140、EGR冷却器150、散热器160和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
发动机机体110包括气缸盖111和气缸体112。气缸体112的下侧方设有使冷却水在冷却水循环系统100内循环的水泵113。水泵113的冷却水出口连接到泵输送管114的一端。泵输送管114的另一端连接到气缸盖111。换句话说,水泵113构造成向气缸盖111输送冷却水。
在气缸盖111上安装有水温传感器115。水温传感器115构造成产生表示气缸盖111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输出信号。
<发动机机体构型>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发动机机体110的剖视图。
在气缸盖111内部形成有作为冷却水流动通路的气缸盖内水套111a。此外,进气通路111b和排气通路111c形成在气缸盖111内。进气通路111b和排气通路111c由EGR通路111d相互连接。EGR通路111d构造成使通过排气通路111c的排气的一部分能被导入进气通路111b中。
在气缸体112内部形成有气缸体内水套112a。气缸体内水套112a是形成在气缸体112内的冷却水流动通路。它形成为围绕气缸孔112b。
气缸盖111和气缸体112经垫圈116接合在一起。在垫圈116中形成有通孔116a。通孔116a形成为将气缸盖内水套111a连接到气缸体内水套112a。换句话说,在气缸盖111和气缸体112之间的接合处制成的通孔116a形成为,使得冷却水能从气缸盖内水套111a流动到气缸体内水套112a。
<发动机机体和周边装置之间的连接>
再参照图1,气缸盖111和加热器120经加热器供给管121相互连接。加热器120经加热器排出管122连接到水泵113的冷却水入口。换句话说,加热器供给管121构造成使得冷却水能从气缸盖111供给到加热器120。加热器排出管122构造成使得从加热器120排出的冷却水能流回到水泵113。包括水泵113、泵输送管114、气缸盖111、加热器供给管121、加热器120和加热器排出管122的加热器系统冷却水循环通路构造成使得冷却水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持续流动。
涡轮增压器130和气缸盖111经涡轮供给管131和涡轮排出管132相互连接。涡轮供给管131从加热器供给管121分支出来。更具体地,涡轮供给管131构造成使得冷却水能从气缸盖111供给到涡轮增压器130。涡轮排出管132构造成使得通过涡轮增压器130的冷却水能流回到气缸盖111。包括气缸盖111、涡轮供给管131、涡轮增压器130和涡轮排出管132的涡轮系统冷却水循环通路构造成使得冷却水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持续流动。
油冷却器140和气缸体112经油冷却器供给管141和油冷却器排出管142相互连接。油冷却器供给管141构造成使得冷却水能从气缸体112供给到油冷却器140。油冷却器排出管142构造成使得通过油冷却器140的冷却水能流回到气缸体112。包括气缸体112、油冷却器供给管141、油冷却器140和油冷却器排出管142的油冷却器系统冷却水循环通路构造成使得在冷却水流向气缸体112时冷却水持续流动。
<EGR冷却器和发动机机体之间的连接>
EGR冷却器150构造成冷却通过EGR通路111d(见图2)的EGR气体。
EGR冷却器150连接到从泵输送管114分支出来的EGR冷却器分支管151。换句话说,EGR冷却器分支管151构造成使得从水泵113输送的冷却水经EGR冷却器分支管151供给到EGE冷却器150。EGR冷却器150和气缸盖111经EGR冷却器排出管152相互连接。EGR冷却器排出管152形成用于从EGR冷却器150供给的冷却水的排出通路,并构造成使得通过EGR冷却器150的冷却水流入气缸盖111。
EGR冷却器分支管151设有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该阀是电磁阀。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根据发动机运转状态如气缸盖111内的冷却水温度(水温传感器115的输出)而打开或关闭,从而接通或切断向EGR冷却器150的冷却水供给。
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构造成使得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在暖机时段期间保持关闭,在暖机时段结束时打开。但是,例如,如果在暖机时段期间发动机负荷高,则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按需要打开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
<散热器和发动机机体之间的连接>
散热器160连接到散热器供给管161和散热器排出管162。
散热器供给管161构造成使得从气缸盖111和气缸体112排出的冷却水能供给(导入)到散热器160中。
散热器排出管162将散热器160连接到水泵113。散热器排出管162构造成使得由散热器160冷却的与外部空气交换热量的冷却水能向水泵113输送(排出)。
换句话说,在冷却水循环系统100中散热器160设置在水泵113的在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由散热器160冷却的冷却水能从水泵113流出,流入泵输送管114和EGR冷却器分支管151中,并供给到气缸盖111和EGR冷却器150。
<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的构型>
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设置在发动机机体110和散热器160之间。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包括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第一调温器(恒温器)173、第二调温器174和旁通管175。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构造成使得冷却水在发动机运转期间流向气缸盖111(图2中的气缸盖内水套111a)。此外,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构造成使得能根据冷却水温度来限制冷却水在气缸体112(图2中的气缸体内水套112a)中的通过。下面对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的构型进行详细说明。
气缸盖排出管171形成供冷却水从气缸盖111流动到散热器160的通路。气缸盖排出管171的一端连接到气缸盖111(图2中的气缸盖内水套111a)。气缸盖排出管171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调温器173。
气缸体排出管172形成供冷却水从气缸体112流动到散热器160的通路。气缸体排出管172的一端连接到气缸体112(图2中的气缸体内水套112a)。气缸体排出管17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一调温器173。
第一调温器173和散热器160经上述散热器供给管161相互连接。第一调温器173构造成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改变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
更具体地,当冷却水温度低于第一阀打开温度时,第一调温器173关闭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当冷却水温度不低于第一阀打开温度且低于第二阀打开温度时,第一调温器173打开气缸盖排出管171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同时中断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当冷却水温度不低于第二阀打开温度时,第一调温器173打开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
第二调温器174设置在散热器排出管162和水泵113之间。第二调温器174和气缸盖排出管171经旁通管175相互连接。更具体地,旁通管175形成通过将气缸盖排出管171连接到散热器排出管162而绕过散热器160的冷却水流动通路。
第二调温器174构造成根据冷却水温度来改变冷却水在旁通管175内的流动。更具体地,当冷却水温度低于预定的旁通温度时,第二调温器174形成将气缸盖排出管171经旁通管175连接到水泵113的旁通流动通路。另一方面,当冷却水温度不低于旁通温度时,第二调温器174关闭旁通流动通路。
第一调温器173和第二调温器174构造成使得旁通温度基本上等于第一阀打开温度。
<根据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工作>
现在参照图1至4对如上所述地构造的、根据本实施例的冷却水循环系统100所进行的工作加以说明。
(A)如果在暖机时段期间冷却水温度低于旁通温度,则第一调温器173关闭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此外,第二调温器174形成将气缸盖排出管171经旁通管175连接到水泵113的旁通流动通路。
于是,形成由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冷却水流。换句话说,冷却水从水泵113向泵输送管114输送。向泵输送管114输送的冷却水流入气缸盖111(图2中的气缸盖内水套111a)。
流入气缸盖111中的冷却水冷却气缸盖111,然后经加热器供给管121排出。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一部分经涡轮供给管131供给到涡轮增压器130,并经涡轮排出管132流回到气缸盖111。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其余部分被供给到加热器120并经加热器排出管122流回到水泵113。
此外,第一调温器173阻止冷却水在气缸体排出管172内的流动,也就是说,阻止从气缸体112排出的冷却水的流动。因此,冷却水留存在气缸体112(图2中的气缸体内水套)内。这会快速升高气缸体112内的温度。换句话说,进行了快速的暖机运转。因此,气缸体112内的摩擦迅速减小。
在由此得到的冷却水温度下,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常时关闭。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水向EGR冷却器150的供给被切断。但是,例如,如果发动机负荷高,则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按需要打开以使冷却水在EGR冷却器120和气缸盖111之间流动(见图中的虚线箭头)。
(B)如果冷却水温度不低于旁通温度和第一阀打开温度且低于第二阀打开温度,则第二调温器174关闭旁通流动通路。此外,第一调温器173在确保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保持关闭的同时打开气缸盖排出管171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
于是,形成由图3中的箭头所示的冷却水流。更具体地,从水泵113经泵输送管114流到气缸盖111的冷却水冷却气缸盖111,然后经加热器供给管121排出。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一部分经涡轮供给管131供给到涡轮增压器130,并经涡轮排出管132流回到气缸盖111。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其余部分被供给到加热器120并经加热器排出管122流回到水泵113。
接下来,冷却水从气缸盖111经气缸盖排出管171排出并经气缸盖排出管171和散热器供给管161流到散热器160。由散热器160冷却的冷却水经散热器排出管162流回到水泵113。
由于暖机运转在由此得到的冷却水温度下进行,所以EGR冷却切换阀153常时关闭,或与上述(A)的情形一样按需要打开(见图中的虚线箭头)。
(C)如果冷却水温度不低于第二阀打开温度,则第一调温器173打开气缸盖排出管171、气缸体排出管172和散热器供给管161之间的连通。
于是,形成由图4中的箭头所示的冷却水流。更具体地,从水泵113经泵输送管114流到气缸盖111的冷却水冷却气缸盖111,然后经加热器供给管121排出。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一部分经涡轮供给管131供给到涡轮增压器130,并经涡轮排出管132流回到气缸盖111。向加热器供给管121输送的冷却水的其余部分被供给到加热器120并经加热器排出管122流回到水泵113。
此外,冷却水从气缸盖111经通孔116a(见图2)流向气缸体112。这将冷却气缸体112。流入气缸体112的冷却水经油冷却器供给管141供给到油冷却器140,并经油冷却器排出管142流回到气缸体112。
随后,冷却水从气缸盖111和气缸体112经气缸盖排出管171和气缸体排出管172排出,并经散热器供给管161流入散热器160。由散热器160冷却的冷却水经散热器排出管162流回到水泵113。
在由此得到的冷却水温度下,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打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冷却水供给到EGR冷却器120。这将冷却EGR冷却器120。
<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所提供的效果>
现在参照附图对由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所提供的操作和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能在维持气缸盖111内的冷却性能的同时根据图1、3和4所示的运转状态单独地控制气缸体112和EGR冷却器150的冷却状态。换句话说,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能根据运转状态适当地控制气缸盖111、气缸体112和EGR冷却器150的冷却状态。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能适当地控制冷却水的供给,从而使气缸盖111、气缸体112和EGR冷却器150更加适当地工作。
当采用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时,在被散热器160冷却之后但在吸收由气缸盖111产生的热量之前存在的较低温度的冷却水经EGR冷却器分支管151供给到EGR冷却器150。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有效地冷却EGR冷却器150。
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在发动机暖机时段期间切断冷却水向EGR冷却器150的供给,并在发动机暖机时段结束后向EGR冷却器150供给冷却水。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构型能避免在暖机时段期间过度的EGR气体的冷却。在暖机时段结束后,该构型的采用能有效地冷却EGR气体,从而有效地抑制例如NOx的产生。
<变型实施例>
如先前所提到的,在本发明申请时申请人认为上述实施例是最佳的。上述实施例从所有方面来说都应被认为仅仅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扩展到处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变型。
尽管在下面另外说明了一些变型实施例,但是它们也仅被认为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基于对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和对变型实施例的后续说明而对本发明的限定性解释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于申请人的利益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对于模仿者是不正当地有利的。
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不相容,下述变型实施例可适当地进行组合。
(i)根据本发明的构型能应用于所有类型的发动机,包括汽油机和柴油机。
(ii)水泵113可包括用由发动机的周期运动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来驱动的机械泵。或者,水泵113可包括电动泵。
水泵113还可包括能改变流向泵输送管114的流量的可变水泵。在采用这种可变水泵时,能通过根据运转状态提高流向水泵113的流量来改善气缸盖111和EGR冷却器150的可冷却性。
(iii)可省略涡轮增压器130和油冷却器140。涡轮供给管131可直接连接到气缸盖111。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增压器来代替涡轮增压器130。
(iv)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可安装在EGR冷却器排出管152内。
(v)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EGR冷却器可以是调温器。
(vi)发动机机体冷却切换部170的构型不限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构型。例如,可使用根据外部信号工作的电磁阀、机械阀或其它阀机构来代替第一调温器173和第二调温器174。
(vii)可如图5所示地配设蓄热部180。蓄热部180能使冷却水保持温热并将其储存预定时长,这是因为蓄热部180构造成将冷却水储存在绝热容器中。
蓄热部180连接到蓄热水导入管181的一端。蓄热水导入管181的另一端连接到气缸盖111,从而储存在蓄热部180中的冷却水(蓄热水)能导入到气缸盖111中。
蓄热部180还连接到蓄热部供给管182的一端。蓄热部供给管182的另一端连接到气缸盖111,从而气缸盖111内的冷却水能供给到蓄热部180。
此外,蓄热水导入管181设有蓄热水导入泵183。蓄热水导入泵183构造成将储存在蓄热部180内的冷却水导入气缸盖111,以及将气缸盖111内的冷却水供给到蓄热部180。
换句话说,蓄热部180、蓄热水导入管181、蓄热部供给管182和蓄热水导入泵183构造成使得被加热的冷却水能在冷起动时供给到气缸盖111和EGR冷却器150。
在采用上述构型的情况下,当冷却水在暖机时段结束后被加热到预定的高温(例如80℃)时,蓄热水导入泵183被驱动。然后高温冷却水经蓄热部供给管182供给到蓄热部180。当发动机随后暂时停机时,蓄热部180储存高温冷却水并同时使其保持温热。当发动机冷起动时,蓄热水导入泵183被驱动。
在上述示例中,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EGR冷却器冷却切换阀153打开。这在冷起动时向气缸盖111和EGR冷却器150供给储存有热量的冷却水(蓄热水),从而对气缸盖111和EGR冷却器加热。这样,上述构型不仅促进了发动机的暖机运转,而且避免了过度的EGR气体冷却。这使得简单的装置构型能够有效地避免在低温EGR气体被导入燃烧室时会产生的排放恶化。
蓄热水导入泵183可安装在蓄热部供给管182内。
蓄热水导入管181可直接连接到EGR冷却器150。
蓄热部180可包括构造成在冷起动时加热冷却水的加热器或潜热储存装置。
(viii)当然,只要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各种其它变型实施例也处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集成为单一部件的元件可无接头地相互成一体,或通过粘合、沉积、旋拧或以其它方式接合多个单独的部件而形成。
(ix)构成“解决问题的手段”的功能性要素不仅包括结合包括变型实施例在内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体结构,而且包括能实现所述功能的任意其它结构。
Claims (7)
1.一种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所述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构造成使发动机用冷却介质循环,所述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包括:
形成在气缸盖内部的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
形成在气缸体内部的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
构造成能够根据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来限制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中的通过的气缸体冷却限制部;
置于EGR通路中的EGR冷却器,所述EGR通路构造成能够将气体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通路导入进气通路,所述EGR冷却器构造成能够通过在所述气体和所述冷却介质之间进行热交换而冷却所述气体;和
构造成能够控制所述冷却介质向所述EGR冷却器的供给的EGR冷却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还包括:
构造成能够向所述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输送所述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输送部;
配置成将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部连接到所述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的冷却介质输送管;
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管分支出来并连接到所述EGR冷却器的EGR冷却分支管;
连接到所述EGR冷却器以形成用于从所述EGR冷却器排出所述冷却介质的通路的EGR冷却介质排出管,
其中,所述EGR冷却控制部包括安装在所述EGR冷却分支管或所述EGR冷却介质排出管中的EGR冷却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部的在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的散热器,
其中,通过所述散热器并由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冷却介质可流入所述EGR冷却分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还包括:
连接到所述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以形成供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气缸盖流动到所述散热器的通路的气缸盖排出管;
连接到所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以形成供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气缸体流动到所述散热器的通路的气缸体排出管;和
将所述气缸盖内冷却介质通路连接到所述气缸体内冷却介质通路的气缸体间流动通路;
其中,所述EGR冷却调节阀包括构造成能够根据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改变所述气缸盖排出管、所述气缸体排出管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的第一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还包括:
将所述散热器连接到所述冷却介质输送部的散热器排出管;
将所述气缸盖排出管连接到所述散热器排出管的旁通管;和
构造成能够根据所述冷却介质的温度来改变所述旁通管内的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状态的第二调节阀。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其中,所述EGR冷却控制部构造成在所述发动机的暖机时段期间对所述冷却介质向所述EGR冷却器的供给施加限制,并且大约在所述暖机时段结束时解除对所述冷却介质向所述EGR冷却器的供给的所述限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还包括构造成能够在冷起动时向所述EGR冷却器供给已被加热的所述冷却介质的高温冷却剂供给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32399A JP4497082B2 (ja) | 2005-11-17 | 2005-11-17 | エンジンの冷却媒体循環装置 |
JP332399/2005 | 2005-11-17 | ||
PCT/JP2006/322796 WO2007058225A1 (en) | 2005-11-17 | 2006-11-09 | Engine cooling medium circulation de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10097A true CN101310097A (zh) | 2008-11-19 |
CN101310097B CN101310097B (zh) | 2011-12-21 |
Family
ID=37770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429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10097B (zh) | 2005-11-17 | 2006-11-09 | 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21829B2 (zh) |
EP (1) | EP1952000B1 (zh) |
JP (1) | JP4497082B2 (zh) |
CN (1) | CN101310097B (zh) |
DE (1) | DE602006019129D1 (zh) |
WO (1) | WO2007058225A1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00764A (zh) * | 2011-12-05 | 2012-04-04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装置 |
CN102639836A (zh) * | 2009-12-04 | 2012-08-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2812219A (zh) * | 2011-03-18 | 2012-12-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CN104061092A (zh) * | 2013-03-21 | 2014-09-2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5804852A (zh) * | 2016-04-15 | 2016-07-27 | 金玮 | 一种新型内燃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27411A (zh) * | 2015-02-27 | 2016-09-0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包括冷却剂通道的发动机组件 |
CN108291472A (zh) * | 2015-11-24 | 2018-07-17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引擎冷却装置 |
CN108730075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Egr冷却装置 |
CN110719988A (zh) * | 2017-06-09 | 2020-01-21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729547B2 (ja) * | 2007-09-19 | 2011-07-20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エンジン |
US7942138B1 (en) * | 2008-03-24 | 2011-05-17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Outboard motor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ing |
KR101373499B1 (ko) | 2008-07-03 | 2014-03-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이지알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DE112009001675T5 (de) * | 2008-07-16 | 2011-06-01 |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 Diagnostizieren eines Kühlteilsystems eines Motorsystems als Antwort auf einen in dem Teilsystem erfassten dynamischen Druck |
JP5423169B2 (ja) * | 2009-06-15 | 2014-02-19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 |
DE102010010594B4 (de) * | 2010-03-08 | 2014-10-09 | Audi Ag | Kühlkreislauf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
US8020538B2 (en) * | 2010-05-28 | 2011-09-20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Cooled EGR system for coolant heating during cold engine start |
EP2392794B1 (de) * | 2010-06-07 | 2019-02-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Separat gekühlter Turbolader zur Aufrechterhaltung einer No-Flow Strategie eines Zylinderblockkühlmittelmantels |
DE102010035174A1 (de) * | 2010-08-23 | 2012-02-23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 Kühlsystem für ein Fahrzeug mit einem Abgasrückführung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ühlung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Abgasrückführungssystem |
DE102010055072A1 (de) * | 2010-12-18 | 2012-06-21 | Volkswagen Ag | Kühlkreis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r Abgasrückführ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solchen Kühlkreis |
JP5903263B2 (ja) * | 2011-03-31 | 2016-04-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水冷式v型エンジン |
WO2013065112A1 (ja) | 2011-10-31 | 2013-05-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換気制御装置 |
US8689617B2 (en) | 2012-03-30 | 2014-04-0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
US8683854B2 (en) | 2012-03-30 | 2014-04-0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
US9341105B2 (en) * | 2012-03-30 | 2016-05-1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
US9022647B2 (en) | 2012-03-30 | 2015-05-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Engine cooling system control |
CN103375241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江苏华达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发动机加热管 |
US9222399B2 (en) * | 2012-05-14 | 2015-12-2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Liquid 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coolant circuit, and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the liquid cool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JP6191104B2 (ja) * | 2012-09-07 | 2017-09-0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冷媒供給ユニット、冷却ユニ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
US20140311430A1 (en) * | 2013-04-23 | 2014-10-23 | Leonid Zhmudyak | Arrangement of motor in power plant |
JP6291786B2 (ja) * | 2013-10-23 | 2018-03-14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 |
JP6109040B2 (ja) * | 2013-10-28 | 2017-04-05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装置 |
KR101534725B1 (ko) * | 2013-12-06 | 2015-07-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터보차저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
KR101490963B1 (ko) * | 2013-12-11 | 2015-02-06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터보차저를 갖는 엔진시스템 |
US9796244B2 (en) * | 2014-01-17 | 2017-10-24 | Honda Motor Co., Ltd.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method |
JP6066953B2 (ja) * | 2014-03-26 | 2017-01-25 |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冷却水回路 |
KR101542990B1 (ko) * | 2014-06-05 | 2015-08-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이지알쿨러로 냉각수를 선택적으로 공급하는 냉각수 제어밸브 |
US9897046B2 (en) * | 2014-07-23 | 2018-02-20 | Hyundai Motor Company | Integrated short path equal distribution EGR system |
CN106852163A (zh) * | 2014-10-28 | 2017-06-13 | 博格华纳公司 | 流体系统以及制造和使用所述流体系统的方法 |
US9938885B2 (en) * | 2015-02-26 | 2018-04-10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Manifold for an engine assembly |
US10202886B1 (en) * | 2015-05-02 | 2019-02-12 | Darius Teslovich | Engin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
DE102015212733A1 (de) * | 2015-07-08 | 2017-01-12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Kühlmittelkreislauf für flüssigkeitsgekühlte Getriebe |
US10253679B2 (en) * | 2015-08-04 | 2019-04-09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of us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
CZ306847B6 (cs) * | 2015-08-25 | 2017-08-09 |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oration | Termoregulační systém, zejména pro automobily |
KR101836573B1 (ko) * | 2015-10-15 | 2018-04-1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엔진의 냉각장치 및 그 냉각방법 |
JP6720752B2 (ja) * | 2016-07-25 | 2020-07-08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液浸冷却装置、液浸冷却システム、及び液浸冷却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6662732B2 (ja) * | 2016-07-28 | 2020-03-11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6775451B2 (ja) * | 2017-03-21 | 2020-10-28 | 三菱重工エンジン&ターボチャージャ株式会社 |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
KR20190073174A (ko) * | 2017-12-18 | 2019-06-2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분리 냉각 시스템 |
DE102018205920B4 (de) | 2018-04-18 | 2021-01-0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otoranordnung mit einer Hochdruckabgasrückführung,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Kühlen eines rückgeführten Hochdruckabgas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76316A (en) | 1981-04-23 | 1982-10-29 | Toyota Motor Corp | Cooling equipment for engine |
JPS62298616A (ja) * | 1986-06-17 | 1987-12-25 | Mazda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2950879B2 (ja) | 1990-01-31 | 1999-09-2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内燃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JP3379354B2 (ja) | 1996-10-07 | 2003-02-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2系統冷却装置付き内燃機関の排気再循環制御装置 |
US5732688A (en) * | 1996-12-11 | 1998-03-31 | Cummins Engine Company, Inc. |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ecirculated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in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US6138649A (en) * | 1997-09-22 | 2000-10-31 | 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 Fast acting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
JP2001140701A (ja) | 1999-11-15 | 2001-05-22 | Nissan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egr装置 |
JP2002147292A (ja) | 2000-11-13 | 2002-05-22 | Hino Motors Ltd | クーラ付き排ガス再循環装置 |
JP2002227646A (ja) | 2001-01-30 | 2002-08-14 | Isuzu Motors Ltd | Egrクーラ付きエンジン |
JP2003120291A (ja) * | 2001-10-10 | 2003-04-23 | Honda Motor Co Ltd | エンジンの冷却構造 |
ITTO20020853A1 (it) | 2002-10-02 | 2004-04-03 | Mark Iv Systemes Moteurs Sa | Circuito di raffredamento di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per un |
US6848434B2 (en) * | 2003-03-17 | 2005-02-01 | Cummins, Inc. | System for diagnosing operation of an EGR cooler |
DE10332947A1 (de) * | 2003-07-19 | 2005-02-03 | Daimlerchrysler Ag | Brenn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US7089890B2 (en) * | 2004-07-12 | 2006-08-15 | International Engin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mpany, Llc | Cooling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
-
2005
- 2005-11-17 JP JP2005332399A patent/JP449708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11-09 CN CN200680042981XA patent/CN1013100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1-09 DE DE602006019129T patent/DE602006019129D1/de active Active
- 2006-11-09 WO PCT/JP2006/322796 patent/WO200705822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11-09 EP EP06823444A patent/EP1952000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11-09 US US12/063,840 patent/US792182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39836A (zh) * | 2009-12-04 | 2012-08-1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2812219A (zh) * | 2011-03-18 | 2012-12-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CN102812219B (zh) * | 2011-03-18 | 2014-12-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
CN102400764A (zh) * | 2011-12-05 | 2012-04-04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装置 |
CN104061092A (zh) * | 2013-03-21 | 2014-09-24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4061092B (zh) * | 2013-03-21 | 2017-06-30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
CN105927411A (zh) * | 2015-02-27 | 2016-09-07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包括冷却剂通道的发动机组件 |
CN105927411B (zh) * | 2015-02-27 | 2018-11-30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包括冷却剂通道的发动机组件 |
CN108291472A (zh) * | 2015-11-24 | 2018-07-17 |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 引擎冷却装置 |
CN105804852A (zh) * | 2016-04-15 | 2016-07-27 | 金玮 | 一种新型内燃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730075A (zh) * | 2017-04-14 | 2018-11-02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Egr冷却装置 |
CN110719988A (zh) * | 2017-06-09 | 2020-01-21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及冷却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58225A1 (en) | 2007-05-24 |
US20090114171A1 (en) | 2009-05-07 |
EP1952000B1 (en) | 2010-12-22 |
JP2007138790A (ja) | 2007-06-07 |
EP1952000A1 (en) | 2008-08-06 |
CN101310097B (zh) | 2011-12-21 |
DE602006019129D1 (de) | 2011-02-03 |
US7921829B2 (en) | 2011-04-12 |
JP4497082B2 (ja) | 2010-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0097B (zh) | 发动机冷却介质循环装置 | |
US7594483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oling system | |
EP2225455B1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5993759B2 (ja) | エンジンの吸気冷却装置 | |
KR101394051B1 (ko) | 차량용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US20080115747A1 (en) | Coolant controll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KR101637779B1 (ko) | 차량의 배기열 회수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11047305A (ja) | 内燃機関 | |
GB2472228A (en) | Reducing the fuel consumption of an i.c. engine by using heat from an EGR cooler to heat engine oil after cold-starting | |
JP6414194B2 (ja)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
JP6007128B2 (ja) | 排気再循環装置の冷却装置 | |
JP2010209736A (ja) | エンジンの暖機制御装置 | |
JP2012082723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
JP2010096138A (ja)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JP2002138835A (ja) | 液冷式内燃熱機関の冷却システム | |
US10858981B2 (en) | Water jacket of engine and engine cooling system having the same | |
JP2006132469A (ja) | Egrガスの冷却装置 | |
JP4670737B2 (ja)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JP2013124546A (ja) | 車両の冷却装置 | |
CN112912599B (zh) | 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及相关联的控制方法 | |
JP2010285967A (ja) | 内燃機関 | |
CN114991931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动力装置 | |
JP2010096139A (ja) |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 |
JP2004019452A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
JP2013007274A (ja) | エンジン冷却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