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4626B - 具有起辉电压控制的镇流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起辉电压控制的镇流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04626B CN101304626B CN2008100969486A CN200810096948A CN101304626B CN 101304626 B CN101304626 B CN 101304626B CN 2008100969486 A CN2008100969486 A CN 2008100969486A CN 200810096948 A CN200810096948 A CN 200810096948A CN 101304626 B CN101304626 B CN 1013046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inverter
- output
- voltage
- l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8
- 230000005526 G1 to G0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4—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high frequency AC, or with separate oscillator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95—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lamps with preheating electrodes, e.g. for fluorescent lamp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36—Controlling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给包括一个或多个气体放电灯(72,74)的电灯负载(70)供电的镇流器(10),包括逆变器(200)、谐振输出电路(400)以及控制电路(600)。在镇流器(10)操作期间,控制电路(600)监测在输出电路(400)的一个或多个串联谐振电路内的至少一个电压。在所监测到的电压到达规定电平时,控制电路(600)控制逆变器(200)以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数值预定时间,以便让输出电路(400)能够提供用于使灯起辉的高电压。如果灯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则控制电路(600)停止使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数值的控制,以便实现灯的正常操作。控制电路(600)还提供了灯稳定功能,其中防止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低于规定的最小值,并且还提供保护功能,其中响应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而使逆变器(200)停止工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用于给放电灯供电的电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括用于控制提供给一个或多个气体放电灯的起辉电压的电路的镇流器。
背景技术
用于给气体放电灯供电的电子镇流器根据给灯供电并且使之起辉的工作模式通常分为两类。在预热型镇流器(包括所谓的“快速启动”和“程序启动”镇流器)中,在施加用于使灯起辉的高电压(例如350V rms)之前最初要将灯丝预热。相反在瞬时启动型镇流器中,不对灯丝进行预热;因此对于瞬时启动型镇流器,需要高得多的电压(例如600V rms)以便使灯正确起辉。
对于瞬时启动型镇流器,普通电路拓扑包括电流馈电驱动逆变器(推挽式或半桥式)和并联谐振输出电路;并联谐振输出电路通常包括用于尤其提供电隔离输出的输出变压器。虽然在用于给普通类型的灯例如标准T8型灯供电的镇流器中已经广泛并且成功地采用了这种拓扑,但是已经证实它对于某些其它类型的灯例如54瓦T5HO灯而言相当不理想(从物理尺寸、材料成本和/或电效率方面看)。
可选的电路拓扑采用了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谐振电路的输出电路,其中对于由镇流器供电的每个灯采用了单独的串联谐振电路。对于瞬时启动应用而言,其中起辉电压必须非常高以便正确可靠地使灯起辉,这种拓扑存在某些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挑战来自于起辉电压的大小取决于在两个主要参数,即(i)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和(ii)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个事实。
在许多现有镇流器中,逆变器的工作频率通常设定在谐振输出电路的标称谐振频率处或其附近。实际上,不幸地是,谐振输出电路的有效谐振 频率会由于许多因素而变化。该变化会明显妨碍产生适于使灯正确起辉的高电压。
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一样,串联谐振电路的有效谐振频率取决于某些参数,包括谐振电感器的电感和谐振电容器的电容。实际上,这些参数存在部件公差,并且会有相当大的变化。另外,串联谐振电路的有效谐振频率也会受到引线长度和/或用来使镇流器与灯连接的电线的特性的影响;电线产生出寄生电容,这些电容有效地改变输出电路内串联谐振电路的有效自然谐振频率,并且因此影响了由镇流器提供给灯的起辉电压的大小。这种参数变化使得预先规定(即在先验的基础上)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以便确保将适当的高起辉电压提供给灯变得困难和/或不切实际。
如在这里更详细说明的一样,由于参数变化导致的上述困难在谐振输出电路包括多个谐振电路时和/或在镇流器输出接线和灯之间的电线具有相当长的长度时甚至更加有问题;在后者的情况中,所得到的寄生电容变为非常明显的因素。因此,对于给定的预定逆变器工作频率而言,由串联谐振电路提供的起辉电压的大小会明显变化,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对于按照所期望的方式使灯起辉而言起辉电压不够或者至少明显小于理想电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包括了几种方案,例如在美国专利No.5680015和No.59259990中所披露的方案,其中调整逆变器工作频率,以尝试确保提供足够的起辉电压。尽管在这些专利中披露的方案看起来代表了该领域的有用的进步,但是这些方案仍然具有控制电路复杂的缺点,这种电路不仅昂贵,而且看起来其操作方式对镇流器的能量效率有不好的影响。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整流器,其控制电路能确保提供用于起辉一个或者多个灯的适当的起辉电压,并且能以一种经济和具有能量效率的方式用于现有的镇流器。这种镇流器代表着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巨大进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用于给一个或者多个气体放电灯 供电的镇流器的方框电路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用于给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的方框电路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用于给两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的方框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给包括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的灯负载70供电的镇流器10。镇流器10包括逆变器200、谐振输出电路400以及控制电路600。
逆变器200包括输入端202和逆变器输出端204。在操作过程中,逆变器200通过输入端202接收基本上直流(DC)的电压VRAIL。VRAIL一般通过适当的整流电路(例如全波桥式整流器和功率因素校正DC-DC转换器例如升压转换器的组合)来提供,所述电路接收来自传统的交流(AC)电压电源的电压(例如60赫兹120伏rms或者277伏rms)的功率。在操作过程中,逆变器200在逆变器输出端204(相对于接地电路)提供其工作频率一般被选为大于大约20000赫兹的逆变器输出电压。
谐振输出电路400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202和灯负载70之间。谐振输出电路400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至灯负载70的输出接线402和404。在操作过程中,谐振输出电路400提供用于起辉灯负载70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灯的起辉电压、以及用于对其进行操作的振幅限定的电流。
控制电路600连接至逆变器200和谐振输出电路400。在操作过程中,控制电路600监视谐振输出电路400中的电压。所监视的电压达到规定值时,表示起辉电压(例如在灯起辉之前在输出接线402和404之间的电压)的振幅足以使灯正确起辉,响应于此,控制电路600使逆变器200将其工作频率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当前值。通过将其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值,控制电路600允许谐振输出电路400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将起辉电压保持在用于使灯负载70内的灯起辉的适当水平。如果灯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起辉,控制电路600停止控制逆变器200将其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值,也就是,控制电路600允许工作频率降低为低于当前值。相反,如果灯不 能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起辉,控制电路600使逆变器200不工作。
控制电路600在灯起辉之后还另外提供灯稳定周期,在该周期中控制电路600防止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降低至规定的最小值之下。通过防止工作频率降低至规定的最小值之下,控制电路600防止逆变器在所谓的“电容切换模式”下工作,其会伴随着逆变器晶体管210和222中不理想的高的并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电压、电流和/或能量消耗。
图2显示了用于在瞬时启动操作模式中给一个气体放电灯72供电的镇流器10的第一优选实施方案(以下称之为镇流器20)。
参考图2,输出电路400优选实现为并联负载串联谐振类型输出电路,它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402、404、谐振电感器420、谐振电容器422、分压电容器426和直流(DC)阻断电容器428。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402、404用来与灯72连接。谐振电感器420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204和第一输出接线402之间。谐振电容器422连接在第一输出接线402和第一节点424之间。分压电容器426连接在第一节点424和接地电路60之间。DC阻断电容器428连接在第二输出接线404和接地电路60之间。在镇流器20的操作期间,输出电路400接收逆变器输出电压(通过逆变器输出端204),并且提供(通过输出接线402、404)用于起辉的高电压以及用于使灯72工作的限幅电流。例如,如果灯72实现为T8型灯,则用于使灯72起辉的高电压通常选择为大约为600伏特rms级别,并且通常将限幅工作电流选择为大约180毫安级别。
如图2所示,逆变器200通常为被驱动半桥型逆变器,它包括输入端202、逆变器输出端204、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开关210、220以及逆变器驱动电路230。如上所述,输入端202用来接收基本上为DC电压的电源VRAIL。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开关210、220优选通过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FET)实现。逆变器驱动电路230与逆变器FET210、220连接,并且可以通过任意数量的可用器件来实现;优选地,逆变器驱动电路230可以通过合适的集成电路(IC)器件例如由国际镇流器公司制造的IR2520高压侧驱动器IC来实现。
在镇流器20的操作期间,逆变器驱动电路230按照基本上互补的方 式转换逆变器FET210、220(即,在FET210接通时,FET220断开,并且反之亦然),以在逆变器输出端204和接地电路60之间提供基本上方波电压。逆变器驱动器电路230包括DC电源输入端232(230的引脚1)和电压受控振荡器(VCO)输入端234(230的引脚4)。DC电源输入端232从DC电压电源+VCC接收工作电流(即,用于给逆变器驱动电路230供电),该电压电源通常选择为提供大约为+15伏级别等的电压。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根据提供给VCO输入端234的电压来设定。更具体地说,在VCO输入端234出现的瞬时电压确定瞬时频率,以该频率逆变器驱动电路230转换逆变器晶体管210、220;具体地说,频率随着在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增大而减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要理解的是,逆变器驱动电路230转换逆变器晶体管210、220所用的瞬时频率与施加在逆变器输出端204和接地电路60之间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基础频率(在这里被称为“工作频率”)相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相关的其它部件包括电容器240、244以及电阻242、246、248,这些部件的功能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公知的。
优选的是,镇流器20通过主动监测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并且选择用于逆变器200的用于确保(在输出接线402和404之间)提供用来使灯72正确起辉的足够电压的工作频率。要理解的是,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代表提供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电压,并且因此表示是否提供了适当高电压以便使灯72正确起辉。如上所述,控制电路600允许逆变器工作频率减小至少直到所监测的电压(在第一节点424处)到达规定水平的时间。一旦出现那种情况,控制电路600将工作频率维持在其当前水平处(由此将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起辉电压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处)预定的一段时间,以便给灯72机会起辉。这样,镇流器20自动地补偿输出电路400内的参数变化(由于在谐振电路部件的数值变化或者由于在镇流器输出接线402、404和灯72之间的接线所形成的寄生电容而导致的),并且因此确保提供适当的高电压以便正确可靠地使灯72起辉。
下面将参照图2对用于实现逆变器200和控制电路600的优选电路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逆变器200包括电源开关250。电源开关250优选实现为具有栅极252、源极254和漏极256的P沟道FET。源极254与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DC电源输入端232连接。漏极256与DC电压电源+VCC 连接。用来提供FET250的偏压的电阻258连接在漏极256和栅极252之间。在逆变器200的操作期间,逆变器驱动电路230在接通FET250时启动,并且在断开FET250时禁用。通常,FET250是接通的。但是,如这里所更详细说明的一样,在灯出故障的情况中,通过来自控制电路600的适当控制信号断开FET250。
再次参照图2,逆变器200还包括频率初始化电路270,它包括齐纳二极管272、二极管280和电阻286。齐纳二极管272具有阳极274和阴极276;阳极272与接地电路60连接。二极管280具有与齐纳二极管272的阴极276连接的阳极282以及与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连接的阴极284。电阻286连接在DC电压电源+VCC和齐纳二极管272的阴极276之间。在操作期间,频率初始化电路270操作用来确保随着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启动(在向镇流器20施加电能之后出现),在VCO输入端234处提供的电压迅速到达与谐振输出电路400的自然谐振频率接近的逆变器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水平。由频率初始化电路270提供的功能是重要的,因为它确保了镇流器20能够与有关瞬时启动操作的现行规则要求相适应地在向镇流器施加电能之后在足够短的时间内使灯72起辉(例如,1毫秒灯等,以便在两个54瓦T5HO灯串联连接的情况下提供例如大约2000伏的峰值电压)。
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600包括电压检测电路610和频率保持电路700。用于实现电压检测电路610和频率保持电路700的优选结构以及这些电路的各种操作细节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电压检测电路610与谐振输出电路400连接,并且包括检测输出端612。在工作期间,电压检测电路610用来响应所监测到的电压(即跨越电容器426两端的电压)到达规定水平而在检测输出端612处提供检测信号。如上所述,所监测到的电压仅仅为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电压的缩小版。因此,处于规定水平的监测电压与处于用于使灯72起辉的所期望 电平(例如,600伏rms)的起辉电压(施加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相对应。
在第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如图2所示,电压检测电路610包括第一二极管616、第二二极管622、耦合电容器614、包括滤波器电阻器628和滤波器电容器632的串联组合的低通滤波器、以及齐纳二极管634。第一二极管616具有阳极618和阴极620。第二二极管622具有阳极624和阴极626。第一二极管616的阳极618与第二二极管622的阴极626连接。第二二极管622的阳极624与接地电路60可操作连接;优选地,如图2所示,阳极624通过用来限制流经第二二极管622的峰值电流的电阻器640与接地电路60连接。耦合电容器614连接在谐振输出电路400(即与节点424连接)和第一二极管616的阳极618之间。滤波器电阻器628连接在第一二极管616的阴极620和位于滤波器电阻器628和滤波器电容器632之间的连接部处的节点630之间。滤波器电容器632连接在节点630和接地电路60之间。齐纳二极管634的阴极638与节点630连接。齐纳二极管634的阳极636与检测输出端612连接。
在电压检测电路610的操作期间,施加在滤波器电容器632两端上的电压为在节点424处的电压的正半周期的缩小过滤版本。在滤波器电阻器628和滤波器电容器632用来抑制在其中的任意高频分量期间,耦合电容器614用来使所监测的电压衰减。当在节点630处的电压到达齐纳二极管634的齐纳击穿电压时,齐纳二极管634变为导电,并且在检测输出端612处提供表示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即,在分压电容器426上的电压)已经到达规定电平的电压信号。
频率保持电路700连接在电压检测电路610的检测输出端612和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之间。在操作期间,响应出现在检测输出端612处的检测信号(由此表示起辉电压已经获得足够高的电平),频率保持电路700将提供给VCO输入端234的电压基本上保持在当前电平处预定时间(即,起辉时期)。通过使在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保持在其当前电平处,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相应地保持在谐振输出电路400的有效自然谐振频率处或附近(解决了由于部件公差或电线电容而导致的 参数变化),由此保持了用于使灯72正确起辉的适当高的起辉电压。
如图2所示,频率保持电路700优选包括电子开关702、第一偏压电阻器710、第二偏压电阻器712以及下拉电阻器714。电子开关702优选由NPN型双极结晶体管(BJT)形成,它具有基极704、发射极708和集电极706。BJT702的发射极708与接地电路60连接。第一偏压电阻器710连接在检测输出端612和BJT702的基极704之间。第二偏压电阻器712连接在BJT702的基极704和接地电路60之间。下拉电阻器714连接在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和BJT702的集电极706之间。
在镇流器20工作期间,当在检测输出端612处的电压信号表示所监测的电压已经到达规定电平时启动频率保持电路700(即晶体管702导通)。在晶体管702接通的情况下,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实质上通过下拉电阻器706与接地电路60连接以便暂时防止在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出现任何进一步的增大。因此,只要晶体管702保持接通,则在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基本上保持在其当前数值(由此使得逆变器工作频率基本上保持在其当前数值处)。
一旦灯72起辉并且开始导电,所监测到的电压由于起辉/工作的灯施加在谐振输出电路400的电压响应上的“加载”作用而从其先前电平(即,从灯正确起辉所需的规定电平)明显降低。这时,在检测输出端612处的电压信号返回到不足以保持晶体管702导通的电平;因此,晶体管702断开。在晶体管702断开时,允许在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增大,由此降低了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但是,如在这里更详细说明的,控制电路600优选包括灯稳定电路760,用来防止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降低至会影响逆变器200和镇流器20的效率和/或可靠性的水平。
优选地,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600还包括微控制器720、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灯稳定电路760和启动电路780。下面将参照图2对有关微控制器720、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灯稳定电路760和启动电路780的优选结构和/或主要操作细节进行说明。
微控制器包括第一输入端722、第一输出端726和第二输出端728。第一输入端722与灯状态检测电路740连接。第一输出端726与灯稳定电 路760连接。第二输出端728与启动电路780连接。微控制器720优选地由适当的可编程集成电路例如Part No.PIC10F510(由Microchip公司制造)实现,它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操作功率要求较低的优点。
在工作期间,微控制器720用来根据内部定时功能(编入微控制器720中)以及来自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的信号来控制灯稳定电路760和启动电路780的定时和启动。更具体地说,微控制器720在灯72起辉之后启动灯稳定电路760,并且响应灯出故障情况的出现而禁用启动电路780。启动灯稳定电路760和/或禁用启动电路780的时间期间根据所期望的设计规范来选择,并且可以很容易编入微控制器720。
对于瞬时启动应用而言,如图2所示,灯72的每个端部仅有一个接线与镇流器20连接。更具体地说,与预热型应用相反(例如快速启动或程序启动),灯72的灯丝不能用来确定灯72是否存在并与输出接线402、404正确连接。因此,在镇流器20中,通过监测两个量来检测工作灯72的存在:(i)在节点630处的电压(这在灯72起辉之后降低以反映出由于起辉灯而导致的“加载作用”);以及(ii)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即,如果灯72没有连接或没有按照基本上正常的方式工作,则防止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达到大约+VRAIL一半的正常操作数值)。
如上所述,瞬时启动镇流器必须能够提供非常高的起辉电压以便正确迅速地使灯72起辉。但是,现行工业标准处于安全原因需要在灯72没有与固定插座连接的情况下则必须存在该高起辉电压(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规定时间以上。因此,起辉时期的时间(即,在前面被称为“预定时间”)必须精确控制。
例如,考虑其中灯72由两个串联连接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54瓦T5HO灯构成的应用情形。对于该应用而言,必须保持大约为2000伏的峰值输出电压大约1毫秒,以便使灯正确起辉并且使得镇流器20能够(通过灯状态检测电路740)观察到在灯正确起辉之后出现的“加载作用”。另外,(通过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监测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以便确认存在工作灯并且与输出接线402、404正确连接(如果没有,则必须禁用逆变器200或者使之在功率降低模式中工作,以便防止镇流器 20损坏等)。这些功能本身表示需要严密控制的定时。该严密控制的定时由微控制器720最有效经济地提供。
而且,为了满足瞬时启动应用的现行标准,必须迅速降低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在向镇流器20施加电能之后的1毫秒内)以便产生出足够高的起辉电压;因此,电容器262选择为具有相对较低的值(例如,22纳法)。对于大约100毫秒而言,在首先将起辉电压施加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之后,应该将逆变器工作频率保持在稳定的数值(即,应该不允许朝着正常工作频率下降),同时允许灯正确并且完全起辉(伴随着灯阻抗的相应降低以及在灯中电弧放电的稳定);如果在100毫秒期间没有保持逆变器的工作频率(即没有防止自然降低),则逆变器200会出现所谓的“电容模式”操作,其特征体现为逆变器晶体管210、220的所谓“硬切换”。因此,微控制器720起到提供用于启动灯稳定电路760所需的精确定时然后保持电路760启动一段受控时间的重要功能。
用于瞬时启动型镇流器的现行工业标准还指出在灯起辉之后,灯电流必须在100毫秒内达到其额定工作电流的90%。满足该标准所需并且由镇流器20提供的控制动作也需要精确定时控制。
所有前面所述的逻辑和定时功能最优选地通过采用在控制电路600内的微控制器720以方便节约的方式实现。由于目前缺乏能够最佳地用于瞬时启动用途的市售控制集成电路,因此控制电路600提供了之前非常难以实现和/或成本昂贵的许多操作优点。
再次参照图2,灯状态检测电路740连接在谐振输出电路400、电压检测电路610和微控制器720的输入端722之间。灯状态检测电路740可以由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许多结构来实现,例如通过采用一个或多个RC网络(例如,电阻分压器之后跟随滤波器电容器)来监测在节点630处的电压以及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应该理解的是,在节点630处的电压反应了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电压。在正常操作期间,在灯72起辉之后,在节点630处的电压由于起辉的灯的“加载作用”而降低。相反,在节点630处的电压在各种故障情况下明显增大(例如,如果灯72拆除,如果在灯座的插座处出现起弧等)。
在工作期间,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监测在节点630处的电压和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以便表示已经出现灯故障情况(例如,灯拆除或失效,二极管模式灯等)。例如,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二极管模式灯故障情况通常伴随着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电压与大约为+VRAIL一半的正常操作数值明显不同;这种状况将由灯状态检测电路740检测出。如果出现灯故障情况,则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给微控制器720的输入端722提供适当的电压信号。根据提供给输入端722的适当电压信号,微控制器420在第二输出端728处提供适当的电压信号(例如,零伏特等)以便使得启动电路780断开。在这里将描述有关所导致的启动电路780的操作的进一步细节。
灯稳定电路760优选包括电子开关762和齐纳二极管770。电子开关762优选实现为具有基极764、集电极766和发射极768的NPN型双极结晶体管。电子开关762的基极764与微控制器720的第一输出端726连接(通过电阻器730)。电子开关762的发射极768与接地电路60连接。齐纳二极管770具有与电子开关762的集电极766连接的阳极772和与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连接的阴极774。
在工作期间,一旦起辉时期结束,则启动灯稳定电路760,并且该电路用来防止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低于规定最小值。更具体地说,在预定时期结束之后(在此期间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保持在其当前数值,以便试图使灯72起辉),微控制器720在第一输出端726提供适当的电压信号(例如,几伏等),由此启动晶体管72。在晶体管762接通情况下,逆变器驱动电路230的VCO输入端234处的电压被有效箝制到齐纳二极管770的齐纳击穿电压。这样,灯稳定电路760用来防止电容模式切换,或其它不期望的效果,如果允许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在灯72起辉之后按照不受限的方式降低则这些情况会出现。
启动电路780优选包括可以实现为具有栅极784、漏极786和源极788的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FET)的电子开关782。FET782的栅极784与微控制器720的第二输出端728连接。FET782的漏极786与电源开关250的栅极252连接。FET782的源极788与接地电路60连接。
在正常操作期间(即,在没有出现灯故障的情况下),FET782正常接通,这意味着微控制器720正常提供(通过第二输出端728)用于使FET782保持接通的合适电压(例如,+5伏等)。在FET782接通的情况下,FET250的栅极252通过FET782有效接地,由此使得FET250能够保持接通。在FET250接通情况下,向逆变器驱动电路230连续提供工作电流,并且允许逆变器200继续工作。
在异常操作期间(即,响应灯故障情况,例如由在节点630处的过高电压或在DC阻断电容器428上的异常电压所表示的),通过微控制器720提供(通过第二输出端728)用于禁用FET782的适当低电压(例如零伏特等)而使FET782断开。在FET782断开的情况下,FET250相应地断开。在FET250断开的情况下,逆变器驱动电路230丧失工作电流,并且相应地停止工作。在逆变器驱动电路230停止工作的情况下,逆变器200停止操作,由此防止在出现灯故障情况之后对逆变器200和/或输出电路400造成任何损坏(由于过电压和/或过电流和/或过大的功耗所造成的)。这样,灯状态检测电路740、微控制器720、启动电路780和电源开关250用来确保镇流器20在灯故障情况下受到保护。
由此镇流器20针对瞬时启动模式且采用包括串联谐振输出电路拓扑的灯在起辉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镇流器20通过自动补偿在谐振输出电路中的参数变化(由于部件公差导致和/或由于输出电线而导致的寄生电容所引起)来实现,由此以可靠并且保持灯的可用工作寿命的方式提供用于使灯72正确起辉的适当高电压。
图3说明了构成用来在瞬时启动操作模式下给两个气体放电灯72、74供电的镇流器10(下面被称为镇流器30)的第二优选实施方案。
虽然镇流器30的优选结构的大部分与镇流器20(前面参照图2所述的)相同,但是存在几个主要差别。例如,输出电路400’包括两个谐振电路(灯72、74各一个),并且控制电路600’包括两个电压检测电路(两个谐振电路中各一个)。另外,控制电路600’的操作包括在用来给包括多个灯的灯负载供电的镇流器方面所需和/或优选的附加功能。
参照图3,用于给包括两个气体放电灯72、74的灯负载70’供电的镇 流器30包括逆变器200、谐振输出电路400’和控制电路600’。
逆变器200优选具有与前面参照图1和2所描述的相同的结构和操作特征。
谐振输出电路400’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202和灯负载70之间。谐振输出电路400’包括多个谐振电路;在图3中所述的两个灯的实施方案方面,输出电路400’包括第一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器420、谐振电容器422、分压电容器426和DC阻断电容器428)、第二谐振电路(包括谐振电感器440、谐振电容器442、分压电容器446和DC阻断电容器448)以及用于与第一灯72和第二灯74连接的四个输出接线402、404、406、408。在操作期间,谐振输出电路400’提供用于起辉的起辉电压和用于使灯72、74工作的限幅电流。
控制电路600’与逆变器200和谐振输出电路400’连接。在操作期间,控制电路600’监测在谐振输出电路400’内的多个电压;在图3中所示的两个灯的实施方案中,控制电路600’监测在谐振输出电路400’内的第一电压(即在节点424处的电压)和第二电压(即在节点444处的电压)。响应所监测电压中的第一个(即,在节点424处的电压)到达指示用于其中一个灯(例如灯72)的起辉电压处于用于使该灯起辉的适当较高幅度的规定水平,控制电路600’控制逆变器200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一当前数值处预定时间。通过使工作频率保持在其当前数值处,控制电路600’使得在输出电路400’内的相应谐振电路能够使起辉电压保持在用于使第一相应灯(例如灯72)起辉的适当水平处预定时间。如果第一相应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则控制电路600’使逆变器200停止工作。
如果第一相应灯(例如灯72)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则控制电路600’做两件事情。第一,控制电路600’停止控制逆变器200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一当前数值处(即,控制电路600’允许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第一当前数值)。第二,响应所监测电压中的第二个(例如在节点444处的电压)到达指示另一个灯(例如灯74)的起辉电压处于用于使该灯起辉的适当高幅度的规定水平,控制电路600’控制逆变器200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二当前数值处预定时间,以便试图使第二相应灯(例如灯74)起辉。如果第二相应灯 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则控制电路600’使逆变器200停止工作。相反,如果第二相应灯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则控制电路600’停止控制逆变器200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二当前数值处(即,控制电路600’允许工作频率降低至低于第二当前数值)。
控制电路600’另外提供了灯稳定时期,期间控制电路600’防止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下降至低于规定的最小值。通过防止工作频率低于规定的最小值,控制电路600’防止逆变器200在所谓的“电容切换模式”中工作,这通常伴随着在逆变器晶体管210、220中出现不期望的高且具有潜在破坏的功耗水平。
再次参照图3,输出电路400’优选包括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402、404、第三和第四输出接线406、408、第一谐振电路420、422、426、428以及第二谐振电路440、442、446、448。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402、404用来与第一灯72连接。第三和第四输出接线406、408用来与第二灯74连接。
在输出电路400’内,第一谐振电路包括第一谐振电感器420、第一谐振电容器422、第一分压电容器426和第一DC阻断电容器428。第一谐振电感器420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204和第一输出接线402之间。第一谐振电容器422连接在第一输出接线402和第一节点424之间。第一分压电容器426连接在第一节点424和接地电路60之间。第一DC阻断电容器428连接在第二输出接线404和接地电路60之间。
在输出电路400’内,第二谐振电路包括第二谐振电感器440、第二谐振电容器442、第二分压电容器446和第二DC阻断电容器448。第二谐振电感器440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204和第三输出接线406之间。第二谐振电容器442连接在第三输出接线406和第二节点444之间。第二分压电容器426连接在第二节点444和接地电路60之间。第二DC阻断电容器448连接在第四输出接线408和接地电路60之间。
在镇流器30工作期间,输出电路400’接收逆变器输出电压(通过逆变器输出端204)并且提供(通过输出接线402、404、406、408)用于起辉的高电压和用于使灯72、74工作的限幅电流。例如,在灯72、74实现为T8型灯时,用于使灯72、74起辉的高电压通常选择为大约650伏rms级别, 并且通常将限幅工作电流选择为大约180毫安rms级别。
在许多现有镇流器内通常采用的方案中,为了产生出用于使灯72、74起辉的适当高电压,理想的是将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设定在谐振输出电路400’内的谐振电路的额定自然谐振频率处或其附近。不幸的是,实际上,用来确定输出电路400’内的谐振电路的自然谐振频率的参数会由于许多因素而出现变化,例如部件公差(例如谐振电感器420、440的额定电感和谐振电容器422、442的额定电容的变化)以及由于输出接线402、404、406、408与灯72、74连接的电线而形成的寄生电容。这些参数变化使之难以在先验的基础上选择逆变器200的工作频率以便确保给两个灯72、74提供适当高的起辉电压。
由于参数变化而导致的上述困难在谐振输出电路400包括多个谐振电路时(如在图3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和/或当镇流器输出接线和灯负载之间的电线相当长时(在该情况中寄生电容变为显著因素)尤其会出现问题。对于多个谐振电路而言,应该理解的是,实际上多个谐振电路的每一个几乎肯定具有至少稍微不同的谐振频率;因此,使逆变器200在单个预定频率下工作的普通方法对于确保多个灯成功正确起辉而言通常不是很理想。
优选的是,镇流器30通过主动监测在第一节点424和第二节点444处的电压来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理解的是:(i)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表示施加在输出接线402、404之间的电压,并且因此表示是否正在提供适当的高电压以使第一灯72正确起辉;以及(ii)在第二节点444处的电压表示在输出接线406、408之间施加的电压,并且因此表示是否正在提供适当的高电压以便使第二灯74正确起辉。
如上所述,在向镇流器30施加电能并且逆变器200启动之后,控制电路600’使得逆变器工作频率能够降低至少直到至少一个监测电压(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或者在第二节点444处的电压)到达规定的水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控制电路600’使工作频率保持在其第一当前水平处(由此使用于相应灯的起辉电压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处)预定时间,以便给相应的灯起辉的机会。之后,假设第一相应灯已经成功起辉,则控制电路 600’使得工作频率能够降低至少直到监测电压中的第二个到达规定的水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控制电路600’使工作频率保持在其第二当前水平处(由此使用于第二相应灯的起辉电压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处)预定时间,以便给剩余灯起辉的机会。这样,镇流器20自动地补偿在输出电路400内的任何参数变化(或者由于镇流器输出接线和灯之间的电线所导致)的任何参数变化,解决在多个串联谐振电路之间的任何参数差异,并且因此确保提供用于使灯72、74起辉的适当高电压。
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镇流器30用来有效地“挑出”能够实现这些灯正确成功起辉的合适工作频率。
现在将参照图3对用于实现逆变器200和控制电路600’的优选特定电路进行说明。要指出的是,逆变器200和控制电路600’的结构和操作与前面参照在图2中所示的一个灯镇流器20大部分相同。但是还要指出的是,在控制电路600’内,电压监测电路610’具有比(图2中所描述的)检测电路610明显更加复杂并且延展的优选结构和操作。
更具体地说,参照图3,电压检测电路610’包括两个部分。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一部分用来监测在节点424处的电压(与用于第一灯72的谐振电路相关),同时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二部分用来监测在节点444处的电压(与用于第二灯74的谐振电路有关)。
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耦合电容器614、第一二极管616、第二二极管622、第一低通滤波器628、632、第一齐纳二极管634和第三二极管670。第一二极管616具有阳极618和阴极620。第二二极管622具有阳极624和阴极626。第一二极管616的阳极618与第二二极管622的阴极626连接。第二二极管622的阳极624与接地电路60可操作连接;但是,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阳极624通过限流电阻器640与接地电路60连接。第一耦合电容器614连接在节点424和第一二极管616的阳极618之间。第一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一滤波器电阻器628和第一滤波器电容器632的串联组合。第一滤波器电阻器628连接在第一二极管616的阴极620和节点630之间。第一滤波器电容器632连接在节点630和接地电路60之间。第一齐纳二极管634具有阳极636和阴极638。第一齐 纳二极管634的阴极638与第一滤波器电阻器628和第一滤波器电容器632之间的联接点(即,节点630)连接。第三二极管670具有阳极672和阴极674。第三二极管670的阳极672与第一齐纳二极管634的阳极636连接。第三二极管670的阴极674与检测输出端612连接。
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耦合电容器644、第四二极管646、第五二极管652、第二低通滤波器658、662、第二齐纳二极管664和第第六二极管680。第四二极管646具有阳极648和阴极650。第五二极管652具有阳极654和阴极656。第四二极管646的阳极648与第五二极管652的阴极656连接。第五二极管652的阳极654与接地电路60可操作连接;但是,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阳极654通过限流电阻器640与接地电路60连接。第二耦合电容器644连接在节点444和第四二极管646的阳极648之间。第二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二滤波器电阻器658和第二滤波器电容器662的串联组合。第二滤波器电阻器658连接在第四二极管646的阴极620和节点660之间。第二滤波器电容器662连接在节点660和接地电路60之间。第二齐纳二极管664具有阳极666和阴极668。第二齐纳二极管664的阴极668与第二滤波器电阻器658和第二滤波器电容器662之间的联接点(即,节点660)连接。第六二极管680具有阳极682和阴极684。第六二极管680的阳极682与第二齐纳二极管664的阳极666连接。第六二极管680的阴极684与检测输出端612连接。
在电压检测电路610’的操作期间,施加在滤波器电容器632、662上的电压为在节点424、444处的电压的正半周期的缩小过滤版本。耦合电容器614、644用来衰减在节点424、444处的监测电压,而滤波器电阻器628、658和滤波器电容器632、662用来抑制在节点424、444处的监测电压中所存在的任意高频分量。
在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一部分中,当在节点630处的电压到达齐纳二极管634的齐纳击穿电压时,齐纳二极管634变为导电,并且在检测输出端612处提供表示在第一节点424处的电压(即在分压电容器426上的电压)已经达到规定水平的电压信号。同样,在电压检测电路610’的第二部分中,当在节点660处的电压到达齐纳二极管664的齐纳击穿电压时, 齐纳二极管664变为导电,并且在检测输出端612处提供表示在第二节点444处的电压(即,在分压电容器446上的电压)已经达到规定水平的电压信号。因此,电压检测电路610’操作用来在输出电路400’内的两个监测电压中的任意一个已经达到预定水平(表示正在给相关灯提供足够高的起辉电压)的情况下在检测输出端612处提供电压信号。这样,电压检测电路610’有效监测输出电路400’内的多个电压。
要理解的是,在电压检测电路610’内优选包括二极管674、680以便使电压检测电路610’的两个部分中的每一个有效地相互绝缘。在不存在二极管674、680的情况下,电压检测电路610’的两个部分可能不能如所期望的以及前面所述的那样按照基本上独立的方式工作。
如图3所示,灯状态检测电路740’优选包括两个附加输入端(即,其中一个与节点660连接,并且另一个与DC阻断电容器448连接)以便解决镇流器30用来给两个灯(而不是一个灯)供电这种情况。同样,微控制器720’优选包括一个附加输入端724。除了这些差别,微控制器720’和灯状态检测电路740’的优选实施方式和所期望的功能与前面参照图2针对微控制器720和灯状态检测电路740所描述的基本上相同。
由此在每个灯具有其自身相关的串联谐振电路时,镇流器30为在瞬时启动模式中使两个灯起辉和工作的问题提供了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镇流器30通过自动地补偿在谐振输出电路中的参数变化(由于部件公差和/或由于输出电线导致的寄生电容引起)来实现,由此以可靠并且延长灯的有用工作寿命的方式提供了用于使灯72、74正确起辉的适当高电压。
虽然已经参照某些优选实施方案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新颖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许多变型和变化。例如,虽然在这里所述的具体优选实施方案涉及用于给一个或两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但是可以想到本发明的原理可以在对电压检测电路610’等进行适当变化的情况下很容易适用于用于给三个或更多灯供电的镇流器。
Claims (30)
1.一种用于给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该镇流器包括:
逆变器,具有逆变器输出端,并且可操作用来在逆变器输出端提供具有工作频率的逆变器输出电压;
谐振输出电路,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和灯之间,可操作用来提供用于使灯起辉的起辉电压;
控制电路,与输出电路和逆变器连接,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操作用来:
(a)监测在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内的电压;
(b)响应所监测到的电压到达规定水平,控制逆变器以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数值预定时间,以便使谐振输出电路在预定时间内将起辉电压保持在用于使灯起辉的适当水平;
(c)响应于灯在预定时间内起辉:
(i)停止使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保持在当前数值的控制;以及
(ii)在灯稳定期间,防止工作频率低于规定的最小值;以及
(d)响应于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使逆变器停止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包括并联负载串联谐振型输出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包括:
用来与第一灯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出接线之间的谐振电感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接线和第一节点之间的谐振电容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接地电路之间的分压电容器;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接线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直流DC阻断电容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基本上直流DC电压电源的输入端;
至少一个第一逆变器开关;以及
逆变器驱动电路,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逆变器开关连接并且可操作用来在所述工作频率下转换所述第一逆变器开关,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
用于从DC电压电源接收工作电流的DC电源输入端;以及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输入端,其中所述工作频率根据提供给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来设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具有栅极、源极和漏极的电源开关,其中所述源极与DC电压电源连接,并且所述漏极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的频率初始化电路,其中所述频率初始化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齐纳二极管,所述阳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二极管,具有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的阳极以及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以及
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电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与所述谐振输出电路连接的电压检测电路,可操作用来响应在谐振输出电路内所监测到的电压到达规定水平而在检测输出端提供检测信号;以及
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所述检测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所述VCO输入端之间的频率保持电路,可操作用来响应所述检测信号将提供给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基本上保持在当前水平预定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二极管;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电路可操作连接;
连接在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器;
低通滤波器,具有滤波器电阻和滤波器电容的串联组合,其中所述滤波器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串联组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接地电路之间;以及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器电阻和所述滤波器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频率保持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之间的第一偏压电阻;
连接在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偏压电阻;以及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之间的下拉电阻。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电源开关;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微控制器,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可操作用来至少根据至少一个灯是否在预定起辉时间内起辉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提供信号;
连接在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至少一个输入端之间的灯状态检测电路;
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的灯稳定电路,其中所述灯稳定电路在灯稳定期间内可操作用来防止工作频率低于规定最小值;以及
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电源开关之间的启动电路,其中所述启动电路可操作用来响应于灯出故障情况而使得电源开关不通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灯稳定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可操作连接,并且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以及
具有与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连接的阳极和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的齐纳二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启动电路包括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栅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并且所述源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13.一种用于给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供电的镇流器,所述镇流器包括:
逆变器,包括:
用于接收基本上直流DC电压电源的输入端;
逆变器输出端;
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和逆变器输出端之间的第一逆变器开关;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逆变器开关;以及
逆变器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开关连接并且可操作用来在工作频率下转换所述第一和第二逆变器开关,其中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i)用于从DC电压电源接收工作电流的DC电源输入端;以及(ii)电压控制振荡器VCO输入端,其中根据在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来设定所述工作频率;
谐振输出电路,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灯之间,并且可操作用来提供用于使灯起辉的起辉电压;
与所述输出电路和逆变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谐振输出电路连接,并且可操作用来响应在谐振输出电路内所监测到的电压到达规定水平而在检测输出端提供检测信号;
频率保持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并且可操作用来响应所述检测信号使得提供给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基本上保持在当前水平下预定时间;
微控制器,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并且可操作用来至少根据所述灯是否已经在预定起辉时间内起辉来在所述输出端提供信号;
灯状态检测电路,连接在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和所述微控制器的至少一个输入端之间,并且可操作用来检测灯是否起辉;以及
灯稳定电路,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其中所述灯稳定电路在预定起辉时间之后可操作用来防止工作频率低于规定最小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包括:
用来与第一灯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出接线之间的谐振电感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接线和第一节点之间的谐振电容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接地电路之间的分压电容器;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接线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直流DC阻断电容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的频率初始化电路,其中所述频率初始化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齐纳二极管,所述阳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具有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的阳极以及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的二极管;以及
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电阻。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二极管;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电路可操作连接;
连接在所述谐振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耦合电容器;
低通滤波器,具有滤波器电阻和滤波器电容的串联组合,其中所述滤波器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串联组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接地电路之间;以及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并且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滤波器电阻和所述滤波器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频率保持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之间的第一偏压电阻;
连接在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偏压电阻;以及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之间的下拉电阻。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灯稳定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可操作连接,并且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以及
具有与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连接的阳极和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的齐纳二极管。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电源开关;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电源开关之间的启动电路,其中所述启动电路包括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栅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并且所述源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20.一种用于给包括至少一个气体放电灯的灯负载供电的镇流器,该镇流器包括:
逆变器,具有逆变器输出端并且可操作用来在逆变器输出端提供具有工作频率的逆变器输出电压;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灯负载之间的输出电路,其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谐振电路,其中每个谐振电路连接在逆变器输出端和所述灯负载内的相应灯之间,并且可操作用来提供用于使所述相应灯起辉的起辉电压;
与输出电路和逆变器连接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操作用来:
(a)监测多个电压,所述多个电压包括在所述谐振电路的每一个内的被监测电压;
(b)响应所监测到的电压中的第一个到达规定水平,控制逆变器以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一当前数值下预定时间,以便使第一相应谐振电路在预定时间内将起辉电压保持在用于使第一相应灯起辉的适当水平;
(c)响应所述第一相应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使所述逆变器停止工作;
(d)响应所述第一相应灯在预定时间内起辉:
(i)停止使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一当前数值的控制,从而使得工作频率从所述第一当前数值开始减小;以及
(ii)响应所监测到的电压中的第二个到达规定水平,控制逆变器使其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二当前数值下预定时间,以便使第二相应谐振电路在预定时间内使起辉电压保持在适合用于使第二相应灯起辉的水平;
(e)响应所述第二相应灯不能在预定时间内起辉,使逆变器停止工作;以及
(f)响应所述第二相应灯在预定时间内起辉,停止使逆变器的工作频率保持在第二当前数值的控制,从而使得工作频率从所述第二当前数值开始减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可操作用来防止所述工作频率低于规定的最小值。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输出电路包括:
用来与第一灯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输出接线;
用来与第二灯连接的第三和第四输出接线;
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包括: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所述第一输出接线之间的第一谐振电感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输出接线和第一节点之间的第一谐振电容器;
连接在所述第一节点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一分压电容器;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二输出接线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一直流DC阻断电容器;以及
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包括: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输出接线之间的第二谐振电感器;
连接在所述第三输出接线和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二谐振电容器;
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分压电容器;以及
连接在所述第四输出接线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直流DC阻断电容器。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进一步包括:
用于接收基本上直流DC电压电源的输入端;
至少第一逆变器开关;以及
逆变器驱动电路,与所述至少第一逆变器开关连接并且可操作用来在所述工作频率下转换所述第一逆变器开关,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包括:
用于从DC电压电源接收工作电流的DC电源输入端;以及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输入端,其中所述工作频率根据提供给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来设定。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电源开关,其中所述电源开关具有栅极、源极和漏极,其中所述源极与DC电压电源连接,并且所述漏极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连接。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的频率初始化电路,其中所述频率初始化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齐纳二极管,所述阳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具有与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的阳极以及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的二极管;以及
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之间的电阻。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和第二谐振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检测输出端并且可操作用来响应第一监测电压和第二监测电压中的至少一个到达规定水平而在检测输出端提供检测信号;以及
频率保持电路,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公共检测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并且可操作用来响应所述检测信号将提供给所述VCO输入端的电压基本上保持在当前水平第一预定时间和第二预定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电压检测电路包括: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二极管;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电路可操作连接;
连接在所述第一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第一耦合电容器;
第一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一滤波器电阻和第一滤波器电容的串联组合,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电阻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串联组合连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接地电路之间;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一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滤波器电阻和所述第一滤波器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四二极管;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五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接地电路可操作连接;
连接在所述第二谐振电路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第二耦合电容器;
第二低通滤波器,包括第二滤波器电阻和第二滤波器电容的串联组合,其中所述第二滤波器电阻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并且所述串联组合连接在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和接地电路之间;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二齐纳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电阻和所述第二滤波器电容之间的连接点连接;以及
具有阳极和阴极的第六二极管,其中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并且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频率保持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连接在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输出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之间的第一偏压电阻;
连接在所述电子开关的基极和接地电路之间的第二偏压电阻;以及
连接在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和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之间的下拉电阻。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连接在所述DC电压电源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DC电源输入端之间的电源开关;以及
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和第二输出端的微控制器,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可操作用来至少根据第一灯和第二灯两者是否在预定起辉时间内起辉来在第一和第二输出端提供信号;
连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至少一个输入端之间的灯状态检测电路;
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之间的灯稳定电路,其中所述灯稳定电路在灯稳定期间内可操作用来防止工作频率低于规定的最小值;以及
连接在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电源开关之间的启动电路,其中所述启动电路可操作用来响应于灯出故障情况而使得电源开关不通电。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镇流器,其中:
所述灯稳定电路包括:
具有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基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可操作连接,并且所述发射极与接地电路连接;以及
具有与所述电子开关的集电极连接的阳极和与所述逆变器驱动电路的VCO输入端连接的阴极的齐纳二极管;以及
所述启动电路包括具有栅极、漏极和源极的电子开关,其中所述栅极与所述微控制器的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漏极与所述电源开关连接,并且所述源极与接地电路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747,298 US7528558B2 (en) | 2007-05-11 | 2007-05-11 | Ballast with ignition voltage control |
US11/747,298 | 2007-05-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04626A CN101304626A (zh) | 2008-11-12 |
CN101304626B true CN101304626B (zh) | 2013-02-20 |
Family
ID=39688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694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4626B (zh) | 2007-05-11 | 2008-05-12 | 具有起辉电压控制的镇流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28558B2 (zh) |
EP (1) | EP1991032B1 (zh) |
JP (1) | JP2008282810A (zh) |
KR (1) | KR20080100139A (zh) |
CN (1) | CN101304626B (zh) |
CA (1) | CA2620605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032471A (ja) * | 2007-07-26 | 2009-02-12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
EP2208401B1 (de) * | 2007-11-09 | 2011-03-16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Elektronisches vorschalt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mindestens einer ersten und einer zweiten entladungslampe |
US7843141B1 (en) * | 2007-11-19 | 2010-11-30 |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 Low cost step dimming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ballast |
US7956548B2 (en) * | 2009-04-08 | 2011-06-07 | Kanghong Zhang | Electronic ballast protection |
DE102009016905A1 (de) * | 2009-04-08 | 2010-10-21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min-destens zwei unterschiedlichen Typen von Entladungslampen |
DE102009036861B4 (de) * | 2009-08-10 | 2012-05-10 | Osram Ag | Verfahren zur Regelung eines Spannungswandlers, Spannungswandler sowie Betriebsgerät mit einem Spannungswandler |
US8358087B2 (en) | 2010-06-22 | 2013-01-22 | Zilog, Inc. | Alternating turn off timing of a fluorescent lamp starter unit |
US8564216B1 (en) * | 2011-02-02 | 2013-10-22 |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 Asymmetric end-of-life protection circuit for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s |
US8446107B2 (en) * | 2011-02-23 | 2013-05-21 | Zilog, Inc. | Smart clamp |
GB2492776B (en) * | 2011-07-11 | 2016-06-22 | Tridonic Gmbh & Co Kg | Electronic ballast for a lamp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8109A1 (de) * | 1988-04-20 | 1989-10-25 | Zumtobel Aktiengesellschaft | Vorschaltgerät für eine Entladungslampe |
CN1604714A (zh) * | 2003-09-29 | 2005-04-06 |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 具有可适应负载的故障检测电路的镇流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269498A (ja) * | 1991-02-25 | 1992-09-25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放電灯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JPH06267679A (ja) * | 1993-03-15 | 1994-09-22 | Hitachi Lighting Ltd | 高周波放電灯点灯装置 |
DE4437453A1 (de) | 1994-10-19 | 1996-04-25 |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Entladungslampe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trieb einer Entladungslampe |
US5650694A (en) * | 1995-03-31 | 1997-07-22 |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 Lamp controller with lamp status detection and safety circuitry |
US5925990A (en) | 1997-12-19 | 1999-07-20 | Energy Savings, Inc. | Microprocessor controlled electronic ballast |
US6160362A (en) * | 1998-01-07 | 2000-12-12 |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 Ignition scheme for a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
DE10013342A1 (de) * | 2000-03-17 | 2001-09-27 | Trilux Lenze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Schaltungsanordnung zur Erzeugung einer Zündspannung für Leuchtstofflampen |
DE10200022A1 (de) * | 2002-01-02 | 2003-07-17 |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Betrieb einer oder mehrerer Lampen |
DE10205896A1 (de) * | 2002-02-13 | 2003-09-04 |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 Betriebsschaltung für Entladungslampe mit frequenzvariabler Zündung |
WO2003081963A1 (en) * | 2002-03-27 | 2003-10-02 | Sanken Electric Co., Ltd. | Cold-cathode tube operating apparatus |
JP4569067B2 (ja) * | 2002-05-29 | 2010-10-27 |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 高圧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WO2004039130A1 (ja) * | 2002-10-28 | 2004-05-06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高圧放電灯点灯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照明器具 |
US6979959B2 (en) * | 2002-12-13 | 2005-12-27 | Microsemi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triking a fluorescent lamp |
US20050068795A1 (en) * | 2003-09-29 | 2005-03-31 | Konopka John G. | Controlled resonant half-bridge inverter for power supplies and electronic ballasts |
JP4186801B2 (ja) * | 2003-11-25 | 2008-11-26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無電極放電灯点灯装置並びに無電極放電灯装置 |
JP2005184940A (ja) * | 2003-12-17 | 2005-07-07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 インバータ装置、放電ランプ点灯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JP2006049030A (ja) * | 2004-08-03 | 2006-02-16 | Sanaa Electronics Kk | 放電灯用点灯回路 |
DE102005007346A1 (de) * | 2005-02-17 | 2006-08-31 |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 Schaltungs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Gasentladungslampen |
JP2006324035A (ja) * | 2005-05-17 | 2006-11-30 | Koito Mfg Co Ltd | 放電灯点灯回路 |
US20080136343A1 (en) * | 2005-08-11 | 2008-06-12 | Yu Chung-Che | Resonant DC/AC inverter |
CN101273667B (zh) * | 2005-09-28 | 2010-12-29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无极放电灯的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及照明器 |
EP1776000A3 (en) * | 2005-10-12 | 2008-05-28 | Int Rectifier Corp | 8-leg integrated circuit for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
-
2007
- 2007-05-11 US US11/747,298 patent/US75285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2-08 CA CA2620605A patent/CA262060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25 EP EP08155178A patent/EP199103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05-09 KR KR1020080043256A patent/KR20080100139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08-05-12 JP JP2008125100A patent/JP2008282810A/ja active Pending
- 2008-05-12 CN CN2008100969486A patent/CN10130462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8109A1 (de) * | 1988-04-20 | 1989-10-25 | Zumtobel Aktiengesellschaft | Vorschaltgerät für eine Entladungslampe |
CN1604714A (zh) * | 2003-09-29 | 2005-04-06 | 奥斯兰姆施尔凡尼亚公司 | 具有可适应负载的故障检测电路的镇流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991032A3 (en) | 2011-10-26 |
KR20080100139A (ko) | 2008-11-14 |
EP1991032B1 (en) | 2013-01-02 |
US7528558B2 (en) | 2009-05-05 |
JP2008282810A (ja) | 2008-11-20 |
CA2620605A1 (en) | 2008-11-11 |
CA2620605C (en) | 2016-05-31 |
US20080278088A1 (en) | 2008-11-13 |
CN101304626A (zh) | 2008-11-12 |
EP1991032A2 (en) | 2008-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04626B (zh) | 具有起辉电压控制的镇流器 | |
US7042161B1 (en) | Ballast with arc protection circuit | |
US5739645A (en) |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lamp flash protection circuit | |
CN1076945C (zh) | 借助于电子镇流器使至少一只荧光灯运行的方法以及相应的电子镇流器 | |
US6720739B2 (en) | Ballast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for quickly responding to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 |
US8947009B2 (en) | Electronic ballast circuit for lamps | |
CN101518157B (zh) | 具有频率诊断灯故障保护电路的镇流器 | |
TW200822811A (en) | Ballast with ARC protection circuit | |
JP2007123271A (ja) | 減光バラスト制御回路 | |
JP2004071581A (ja) | 集積回路 | |
US6366032B1 (en) | Fluorescent lamp ballast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 |
US8339056B1 (en) | Lamp ballast with protection circuit for input arcing and line interruption | |
EP1742518A2 (en) |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ballast from an output ground-fault condition | |
JP5478839B2 (ja) | プログラムスタート安定器 | |
US20050218830A1 (en) | Ballast with output ground-fault protection | |
US7432660B2 (en) | IC-based low cost reliable electronic ballast with multiple striking attempts and end of lamp life protection | |
CA2429430C (en) | Ballast with lamp-to-earth-ground fault protection circuit | |
US7656096B2 (en) | Hybrid ballast control circuit in a simplified package | |
KR200346567Y1 (ko) | 전자식 안정기 | |
US7573204B2 (en) | Standby lighting for lamp ballast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