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89401B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89401B CN101289401B CN2008100608666A CN200810060866A CN101289401B CN 101289401 B CN101289401 B CN 101289401B CN 2008100608666 A CN2008100608666 A CN 2008100608666A CN 200810060866 A CN200810060866 A CN 200810060866A CN 101289401 B CN101289401 B CN 1012894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mmonia
- reaction
- dichlor
- trifluoromethyl aniline
- trichlorobenzotrifluor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FBKFIAIRSQOXJR-UHFFFAOYSA-N FC(c(cc1Cl)cc(Cl)c1Cl)(F)F Chemical compound FC(c(cc1Cl)cc(Cl)c1Cl)(F)F FBKFIAIRSQOXJ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ITNMAZSPBLRJLU-UHFFFAOYSA-N Nc(c(Cl)cc(C(F)(F)F)c1)c1Cl Chemical compound Nc(c(Cl)cc(C(F)(F)F)c1)c1Cl ITNMAZSPBLRJL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起始原料为3,4,5-三氯三氟甲苯和氨,氨与3,4,5-三氯三氟甲苯的摩尔比为6~40∶1,在150℃~178℃及1.0MPa~13.5MPa下反应1~30h后,对产物分离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并回收了反应中过量的氨,该方法不需催化剂及反应溶剂,并在反应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保持了较高的产率,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多卤代芳胺的方法,特别是提供了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背景技术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是一种重要的农药中间体,用于制备有杀虫活性的吡唑类化合物,如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商品名为锐劲特)。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有多种制备方法,大体合成思路是以3,4-二氯三氟甲苯为原料,先对其进行氨基化,而后再进行卤化处理。
中国专利多卤代对-三氟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 1330625A)公开了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但反应存在对碱性催化剂的依赖性较强及反应温度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催化剂及反应溶剂,反应温度较低,反应产率较高,环境友好的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本发明以3,4,5-三氯三氟甲苯及氨为原料,反应时间为1~30h,较适宜的为6~16h,优选条件为8~12h。反应原料中的氨是氨水,反应无需溶剂。
以1mol 3,4,5-三氯三氟甲苯计,加入6~40mol氨(以液氨计),较适宜的为10~27mol,优选的条件为20~26mol。反应压力控制在1.0Mpa~13.5Mpa之间,较适宜的为8.0Mpa~13.0Mpa,优选条件为11.0Mpa~12.0Mpa。反应温度控制在150℃~178℃之间,较适宜的温度为155℃~178℃,优选条件为165℃~175℃。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60%~80%,优选条件是65%~78%。
本发明采用蒸汽或冷却水来调节反应物料的温度,从而间接控制反应压力,使之达到最佳的反应工况。
本发明通过改变反应原料的摩尔比及氨水的浓度,改进了以往技术中反应需要催化的问题,使反应能够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进行,并提高了目标产品的产率。
本发明发现,当其它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原料中氨的投入量,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产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例如,当3,4,5-三氯三氟甲苯与液氨的摩尔比是1∶15时,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产率为35%。
当3,4,5-三氯三氟甲苯与液氨的摩尔比是1∶26时,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产率为73%。
当3,4,5-三氯三氟甲苯与液氨的摩尔比是1∶30时,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产率为65%。
以上例子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73℃,反应时间11h。
反应结束后对反应中过量的氨进行回收再利用,采用的回收氨的方法是两级带压吸收槽的吸收方式进行,一级吸收槽的压力控制在0~2.5Mpa之间,优选条件为0~2.0Mpa,当一级吸收槽的压力超过2.0Mpa时,将采用二级吸收,二级吸收槽的压力控制在0~1.6Mpa之间,优选条件为0~1.2Mpa。吸收完毕后,分析一级及二级吸收槽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计算得到套用的氨水量及需增补的液氨量,将其配制成反应所需的高浓度氨水,可重新用于氨化反应。
除了对反应体系中过量的氨进行回收利用外,对反应粗产物也进行分离,分离方法用常规的精馏分离方法,例如粗产物通过水洗,并进行高真空脱水后,采用精馏分离的方法可得到纯度大于99%的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产品,同时还可以回收到高纯度的未反应的3,4,5-三氯三氟甲苯以便重新进行氨化反应。
本发明所采用的氨回收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解决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本发明采用两级带压吸收槽的吸收方式用水对过量的氨回收。在吸收氨的过程中氨水中氨的浓度、温度和氨的分压是三个相互影响的物理参数,限定任何两个参数就可根据热力学相关规律确定第三个参数,为提高氨的吸收效率,并使氨气的压力不超过吸收槽的压力承受范围,必须使氨水的温度尽可能的低。本发明在吸收氨的过程中利用冷冻盐水冷却吸收液,使温度得到了控制,同时也对氨气压力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够接近氨水中氨的分压,保证了氨气的高效回收,例如控制氨气的压力不超过2.0Mpa,选用常温水进行吸收,在吸收过程中用冷冻盐水进行冷却,则最终吸收液的温度不超过35℃,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不低于30%。另外,本发明还采用二级吸收,保证了氨的充分回收而不至于污染环境。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合成反应过程不需催化剂,无需反应溶剂,反应温度较低,反应产率较高,反应产物可通过简单蒸馏或精馏即可分离,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一些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决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制备:
向1000ml高压反应釜中分别投入200g 3,4,5-三氯三氟甲苯145g水后,密闭反应釜,往里充加液氨380g,加好后关闭阀门,开启搅拌,缓慢将温度升至160℃,压力升至10Mpa,进行计时保温,保温期间控制反应温度为165℃,压力为11.5Mpa,保温时间为8h,保温结束,泄压排氨。
水洗反应物料后,精馏反应粗品,回收未反应的原料3,4,5-三氯三氟甲苯20.4g,得到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120g,含量99.24%,收率72.48%。
实施例2-实施例6
装置及操作步骤同实施例1,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试验结果
实施例 | 3,4,5-三氯三氟甲苯(g) | 液氨(g)+H2O(g) | 反应温度(℃) | 反应压力(Mpa) | 未反应的3,4,5-三氯三氟甲苯(g) |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纯度(%) | 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收率(%) |
2 | 200 | 340+150 | 165 | 11.5 | 20.2 | 99.43 | 70.60 |
3 | 200 | 340+130 | 165 | 11.5 | 20.6 | 99.64 | 75.69 |
4 | 200 | 340+100 | 165 | 11.5 | 20.3 | 99.20 | 70.54 |
5 | 195 | 340+150 | 165 | 11.5 | 19.8 | 99.19 | 73.44 |
6 | 190 | 340+150 | 165 | 11.5 | 19.4 | 99.32 | 71.39 |
实施例7
向1000L高压反应釜中投入200.0kg 3,4,5-三氯三氟甲苯、130.0kg水、360.0kg液氨,加料结束后密闭反应釜,开启搅拌,缓慢将温度升至170℃,初始压力为0.2Mpa,开始计时保温,保温期间控制反应温度在170±5℃,压力在11.0~12.0Mpa之间,时间为9h,保温结束,将物料冷至100℃,控制一级吸收槽内压力在0~1.8Mpa之间进行泄压排氨,并用冷冻盐水冷却,在排氨过程中,当一级吸收槽内压力大于1.8Mpa时,则进入二级吸收槽内进行吸收,期间控制二级吸收槽内压力在0~1.2Mpa之间,泄压完毕,出料用水洗涤,并水洗反应物料。将洗涤好的物料进行高真空脱水,真空度控制在0.09~0.095Mpa,温度控制在65℃~85℃,脱水时间为4h。
脱水结束,精馏,回收未反应的原料3,4,5-三氯三氟甲苯20.0kg,可重新用于氨解反应,另外得到含量99.0%以上的目标产品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I116.2kg,收率为70.02%。
实施列8
分析一级吸收槽内的氨水浓度为40.2%,则取该浓氨水217.4kg至配氨槽,往里补加新鲜液氨273.2kg,加完待用。
在1000L的高压反应釜内加入3,4,5-三氯三氟甲苯200.0kg,将配氨槽内配制好的高浓氨水放入高压釜内,加完密闭反应釜。其他操作同实施例13。
精馏后,回收未反应的原料3,4,5-三氯三氟甲苯18.0kg,得到含量99.0%以上的目标产品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118.5kg,收率70.63%。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与3,4,5-三氯三氟甲苯(II)的摩尔比为10~30∶1,反应压力为8.0Mpa~13.0Mpa,反应温度为160℃~175℃,反应时间为6~1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氨与3,4,5-三氯三氟甲苯(II)的摩尔比为20~30∶1,反应压力为11.0Mpa~12.0Mpa,反应时间为8~12h,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5%~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氨的回收采用两级带压吸收槽的吸收方式进行,一级吸收槽的气氨压力在2.5Mpa以内,二级吸收槽的气氨压力在1.6Mpa以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08666A CN101289401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08666A CN101289401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9401A CN101289401A (zh) | 2008-10-22 |
CN101289401B true CN101289401B (zh) | 2011-07-20 |
Family
ID=4003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608666A Active CN101289401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894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38206B (zh) * | 2009-04-27 | 2012-07-25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处理和利用三氟甲基苯胺蒸馏釜残的方法 |
CN101786641A (zh) * | 2010-03-19 | 2010-07-28 | 浙江省常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用于硝基苯胺生产的氨回收工艺及氨回收系统 |
CN106866426B (zh) * | 2017-02-27 | 2018-08-10 | 浙江巍华化工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3,4,5-三氯三氟甲苯的副产物2,4,5-三氯三氟甲苯的综合利用方法 |
CN107311873B (zh) * | 2017-07-24 | 2019-12-10 | 连云港埃森化学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99%含量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0625A (zh) * | 1998-12-17 | 2002-01-09 | 阿方蒂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多卤代对-三氟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
CN1436769A (zh) * | 2002-12-06 | 2003-08-20 | 上海天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新工艺 |
CN1468838A (zh) * | 2002-07-16 | 2004-01-21 | 沈阳化工研究院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新方法 |
-
2008
- 2008-03-24 CN CN2008100608666A patent/CN1012894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0625A (zh) * | 1998-12-17 | 2002-01-09 | 阿方蒂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 多卤代对-三氟甲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
CN1468838A (zh) * | 2002-07-16 | 2004-01-21 | 沈阳化工研究院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新方法 |
CN1436769A (zh) * | 2002-12-06 | 2003-08-20 | 上海天灏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新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N 1330625 A,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89401A (zh) | 2008-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89400B (zh) | 一种合成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
CN101544535B (zh) | 一种合成1,1,1,3,3-五氯丙烷的制备方法 | |
CN101289401B (zh) | 一种制备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的方法 | |
CN102001952A (zh) | 高纯度对硝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 |
CN102046593B (zh) | 提高现有尿素工厂生产能力的方法 | |
CN114289060A (zh) | 一种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409637A (zh) | 一种光稳定剂中间体n-丁基-2,2,6,6-四甲基-4-哌啶胺的制备工艺 | |
CN101497572A (zh) | 一种基于反应-分离耦合生产叔丁胺的方法 | |
CN102527414B (zh) | 一种制备二氟甲烷或二氟一氯甲烷的氟化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372515B (zh) | 一种对硝基苯胺的合成方法 | |
CN106190382B (zh) | 煤制合成气进行甲烷化合成代用天然气的工艺 | |
CN101972642B (zh) | 固体碱催化剂及基于其合成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方法 | |
CN104276928B (zh) | 一种4,6-双[1-(4-羟基苯基)-1-甲基乙基]-1,3-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 |
CN101298421B (zh) | 一种对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方法 | |
CN105585503B (zh) | 以乙醇胺和液氨为原料生产乙二胺的方法 | |
CN114538470B (zh) | 一种合成氨的生产方法 | |
CN114380698B (zh) | 连续法二氨基甲苯选择性加氢合成甲基环己二胺的方法 | |
CN111925341B (zh) | 一种哌嗪的制备方法 | |
CN111995592B (zh) | 一种尿素与三聚氰胺联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876805B (zh) | 一种用于量产化的2,5-二氯苯酚的制备工艺 | |
CN106433827A (zh) | 一种含硫合成气进行甲烷化的工艺 | |
CN106608829B (zh) | 乙醇胺联产工艺中的氨回收方法 | |
CN117417262B (zh) | 一种二甘醇胺的制备方法 | |
CN117304036B (zh) | 一种八氟-[1,1'-联苯]-4,4'-二胺的制备方法 | |
CN109851509A (zh) | 一种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212 Address after: 334400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Yiyang County, Shangrao City, Jiangxi Province, West Section of Outlook Avenu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Weihua Chem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322109 No. 128 Industrial Avenue, Weishan Town, Dongya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Weihua Chemical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