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51679B -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1679B
CN101251679B CN2008100881901A CN200810088190A CN101251679B CN 101251679 B CN101251679 B CN 101251679B CN 2008100881901 A CN2008100881901 A CN 2008100881901A CN 200810088190 A CN200810088190 A CN 200810088190A CN 101251679 B CN101251679 B CN 1012516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substrate
optical device
film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81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1679A (zh
Inventor
T·M·兰尼
E·M·贝坦库尔特
P·T·阿伊沃德
L·S·盖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hm and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Original Assignee
Rohm and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hm and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filed Critical Rohm and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1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16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31504Composite [nonstructural laminate]
    • Y10T428/31507Of polycarbon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器件,包括直下式背光照明装置和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的排列,它限定在两个整体结合的光透射基片之间,该基片和所述排列是自支撑的。

Description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光学元件的光学显示器,所述光学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的排列(arrangement),这些光学膜排列限制在两个整体结合的光透射基片之间,所述排列和基片是自支撑的(self-supported);本发明尤其涉及可用于LCD监视器和LCD电视机的液晶显示器(LCD)。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是在如便携式计算机、手持计算器、数字手表和电视的器件中使用的光学显示器。一些LCD包括位于显示器侧面的光源,光波导,其被配置成将光源发出的光导向LCD面板背面。其他LCD,例如LCD监视器和LCD电视(LCD-TV),用多个位于LCD面板后面的光源直接照明。这种排列方式在越大的显示器中越常见,因为要达到特定级别的显示亮度,光功率需要按显示尺寸的平方增长。然而,对于沿显示器的侧面定位的光源,可获得的实际状态仅随显示尺寸线性增长。此外,一些LCD应用,如LCD-TV,与其它应用相比,需要显示器足够亮以从较远的距离可被观看,且LCD-TV的视角要求一般与LCD监视器和手持器件的不同。
一些LCD监视器和许多LCD-TV一般由多个冷阴极荧光灯(CCFL)从后面照明。这些光源是线性的,且延伸跨越显示器的整个宽度,结果显示器的背面被一系列的由较暗区域分隔的光带照明。这种照明轮廓是所不希望的,从而在LCD器件背面利用漫射片以平滑照明轮廓。
一些LCD监视器和许多LCD-TV一般在灯的相对侧上邻近漫射片叠加控光膜(light management film)的排列。这些控光膜一般包括准直漫射膜,棱柱形光引导膜和反射偏光膜。搬运这些独立的控光膜以制造LCD显示器耗费很多的劳动量,因为每个膜通常都具有保护性盖板,而这必须先除去盖板然后再将每个控光膜单独设置到LCD的背光单元中。并且,对每个膜的库存和跟踪计入LCD显示器制造的总成本之中。而且,由于单独搬运这些控光膜,因此在组装过程中毁坏膜的风险较大。
目前,LCD-TV漫射片通常使用带有各种分散相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聚合基体,所述分散相包括玻璃、聚苯乙烯珠和CaCO3颗粒。在暴露于高湿和灯引起的高温时,这些片通常会变形或弯曲。此外,所述漫射片需要定制挤出混合,以使漫射颗粒均匀分布在整个聚合基体中,这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较早公开的美国专利申请No.2006/0082699描述了一种通过层压自支撑基片和光学漫射膜的各层以降低漫射片成本的方法。尽管该方法新颖,但需要用粘合剂将这些层压制起来,结果由于增加了光吸收材料而降低了系统效率。并且,将层压制起来的附加处理成本本身就没有好处。并且,该较早公开没有讲述无粘附漫射膜的材料和结构。要求有一种无粘附漫射膜,其具有尺寸稳定性,以及在保持高光均匀度的同时具有高光学透射率。而且,要求这种扩散器还具有绝热值,以减少从光源到漫射片之上的LC层的热增益。空隙化是实现所述漫射片的光学要求和绝缘要求的公知手段。因为制造商总是寻找薄化LCD显示器的轮廓的手段,因此薄漫射片也是有利的。制造满足这些要求的薄的空隙化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由于薄的空隙化膜在高温下更易于收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直下式背光装置的光学元件和器件,和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排列的光学元件,该一个或多个光学膜限定在两个整体结合的光透射基片之间,光透射基片都是自支撑的。该光学元件用于代替如今常用于直下式背光LCD显示器中的漫射片的光学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是包括光学漫射膜和至少一个其他控光膜的光学元件,所述光学漫射膜和至少一个其他控光膜位于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光学透射基片都是自支撑的。该光学元件用于代替如今常用于直下式背光LCD显示器中的漫射片的光学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涉及具有光源和LCD面板的液晶显示(LCD)单元,LCD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和设置在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下基板面对光源并包括吸收型偏光器(absorbing polarizer)。一包括置于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控光膜排列的光学元件设置在光源和LCD面板之间,从而使光源通过该控光膜排列照明LCD面板。
该控光膜排列可以包括第一聚合物光学漫射膜。该控光膜排列可选地包括其他光学层。其他光学层可以包括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光引导膜和反射型偏光器(reflective polarizer)。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置于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光学漫射膜的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以很低的成本提供现有板状漫射器(plate diffuser)的光学平滑功能。该光学漫射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提供了高水平的光学功能,以很小的厚度在特定加热测试下也满足尺寸稳定性的要求。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包括也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其他控光膜。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光学透射基片之一具有光学漫射性,从而在基片之间能够没有光学漫射膜或弱漫射的光学漫射膜以及其他光学膜一起。
本发明用比常规方法更少的材料,更少的粘合剂和更少的步骤在改进质量的同时提供了理想的光学平滑功能。
附图说明
可以如下结合附图而更加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中多个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
其中:
图1示意性说明使用漫射片的典型的背光液晶显示器;
图2示意性说明一种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包括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光学漫射膜。这种光学元件能够取代图1所示漫射片的功能;
图3示意性说明一种光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光学漫射膜和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
图4示意性说明一种光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光学漫射膜、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和光引导膜;
图5示意性说明一种光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光学漫射膜、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光引导膜和反射偏光膜;
图6示意性说明一种光学元件,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该光学元件包括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光引导膜和反射偏光膜,其中邻近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的基片具有光学漫射性;
图7是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于液晶显示器(LCD,或LC显示器),尤其可应用于从后面直接照明的LCD,例如用于LCD监视器和LCD电视(LCD-TV)。
现今用于LCD-TV中的漫射片是基于形成为刚性片的聚合基体,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或环烯烃(cyclo-olefins)。该片包括漫射颗粒,如有机颗粒,无机颗粒或空隙(气泡)。这些片通常在暴露于用于照明显示器的光源的高温后变形或弯曲。制造这些片和将其组装入最终显示器件中的成本也比较高。
本发明针对直接照明的LCD器件,其具有位于LCD面板本身和光源间的控光膜排列。该控光膜排列包括共同自支撑的两个光学透射有机或无机的基片和至少一个位于基片之间但不粘附于所述基片的拥有特定透射率和浊度的聚合光学漫射膜。可选的其他光学膜可与聚合光学漫射膜一起设置在基片之间,如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光引导膜和反射型偏光器。设计每个部件的所述透射率或浊度以提供一种直接照明LC显示器,其亮度在整个显示器上相对均匀。
本发明的光学透射有机或无机的基片易于制造,且可以作为销售产品从市场购得。本发明优选的聚合光学漫射膜制造简单,且在用于制造的材料和工艺方面提供较高的灵活性。在本发明中,结构和光学要求是分离的:基片提供结构特性,及非粘附的漫射膜提供光学特性。通过分离这些功能,可以展现使用普通透明材料和普通漫射片的成本优势,以降低总成本。通过不粘合基片和漫射膜来实现高级光学特性和低制造成本。也允许引入低成本的抗弯曲板,例如玻璃或聚碳酸酯板。此外,当漫射器包含在膜中而不是在基片中时,更容易精确地控制漫射特性。通过使用空隙化的漫射膜,可以在任意给定的漫射器厚度提供较高的绝缘性。但是,采用非粘附方式,就需要漫射器满足如今用于现有系统中的控光膜排列中的其他光学膜的热收缩性要求,但是对于设置在基片之间的漫射膜或任何其他光学膜,由于两个基片的支承特性就不需要满足标准热收缩性要求。
图1显示的是直接照明LC显示器1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该显示器件100可以用于,例如LCD监视器或LCD-TV。显示器件100是基于前面板组件130的使用,前面板组件130包括LC面板140,LC面板140典型地包括设置在两个面板基板134之间的LC层136。基板134通常由玻璃形成并可以包括电极结构和在其内表面上用于控制LC层136中液晶的取向的取向层(alignment layer)。通常设置电极结构以确定LC面板像素和其中液晶取向能够独立于邻近区域被控制的液晶层的区域。一个或多个所述基板134也可以包括彩色滤色器,用于赋予显示的图像以色彩。
上吸收型偏光器138设置在LC层136之上,下吸收型偏光器132设置在LC层136之下。吸收型偏光器138,132和LC面板140相结合控制光从背光装置110通过显示器100到达观看者的透射率。在一些LC显示器中,吸收型偏光器138,132可以设置成其透射轴相互垂直。当LC层136的像素未激活时,不会改变其透射光的偏振。因此当吸收型偏光器138,132相互垂直定位时,穿过下吸收型偏光器132的光被上吸收型偏光器138吸收。但另一方面,当像素被激活时,透射光的偏振被旋转,使得至少透射穿过下吸收型偏光器132的部分光也透射穿过上吸收型偏光器138。选择激活LC层136的不同像素,例如通过控制器150,结果光在特定的希望位置透射到显示器外,从而形成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控制器可以包括,例如计算机或接受和显示电视图像的电视控制器。一个或多个可选层139可以设置在上吸收型偏光器138之上,例如以对显示表面提供机械和/或环境保护。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层139可以包括在吸收型偏光器138上的硬罩。
可以理解到一些类型的LC显示器可以不同于上述的方式操作。例如,吸收型偏光器可以相互平行定位,LC面板可以在未激活状态旋转光的偏振。不管如何,这种显示器的基本结构与上面所述的相似。
背光装置110包括多个产生照明LC面板140的光的光源114。用于LCD-TV或LCD监视器的光源114通常为横跨显示器件100延伸的线性冷阴极荧光管。但是也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光源,如白炽灯,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平面荧光板或外部荧光灯。所列光源不是意图限制或穷举的,而仅是示例性的。
背光装置110也可以包括用于反射从光源114沿离开LC面板140的方向向下传播的光的反射器112。反射器112也可以用于如下面所述在显示器件110内循环光。反射器112可以是镜面反射器,也可以是漫射反射器。镜面反射器用作反射器112的一个示例是3M公司(St.Paul,Minn)出产的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061
增强型镜面反射(ESR)膜。适合的漫射反射器包括聚合物,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其中承载有漫反射颗粒,如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等。
控光层排列120定位在背光装置110和前面板组件130之间。控光层影响光从背光装置110的传播,从而改善显示器件100的运行。例如,控光层排列120可包括漫射片122。漫射片122用于漫射从光源接收的光,结果提高入射到LC面板140上的照明光的均匀度。因此,这使观看者观看图像的亮度更加均匀。
控光层排列120也可以包括反射型偏光器128。典型地,光源114产生非偏振光,而下吸收型偏光器132仅透射单一偏振态,因而光源114产生的约一半光不能透射到LC层136。但是反射型偏光器128可以用于反射未被吸收型偏光器吸收的光,从而光可以在反射型偏光器128和反射器112之间反射循环。至少一些被反射型偏光器128反射的光可以去偏(depolarized),随后以透射穿过反射型偏光器128和下吸收型偏光器132到达LC层136的偏振态返回到反射型偏光器128。以此方式,反射型偏光器128可以用于增加由光源114发射而到达LC层136光的部分,从而使显示器件100产生的图像更亮。
可以使用任意适合的反射型偏光器,如多层光学膜(MOF)反射型偏光器;漫反射(diffusedly reflective)型偏光器膜(DRPE),如连续/分散相偏光器,线栅反射型偏光器或胆甾型(chelesteric)反射偏光器。
控光层排列120也可以包括光引导膜126。光引导膜包括将偏轴光改为沿靠近显示器轴的方向的表面结构。这增大了在轴上传播穿过LC层136的光量,于是增大了观看者观看图像的亮度。一个示例是棱柱形光引导膜,其具有多个通过折射和反射改变照明光方向的棱柱形脊。
与常规LCD-TV中使用的漫射片不同,本发明使用了具有分离结构和漫射组件的控光层排列。共同自支撑的两个光学透射基片和非粘附空隙化聚合光漫射膜能够分别执行上述功能。或者,共同自支撑的两个光学透射基片中的一个基片具有光学漫射性,也能执行这些功能。图2示意性说明了本发明的光学元件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该图中从a到e显示用五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连接两个光学透射基片的相同控光层。控光层排列200包括第一光学透射基片212和邻近但不粘附到该基片的聚合光学漫射膜214。第二光学透射基片213在与第一光学透射基片212相对侧上邻近该聚合光漫射膜214。如随后附图中所显示,在聚合光学漫射膜214之上、基片213之下,其他光学膜也可以加入控光层排列中。图2a显示了基片212和213相互连接的一种方式。销217装配于形成在两基片212和213内的孔中。所述销可置在光学元件的周边。销可装配于基片内的孔中或用粘合剂粘合到基片上,或两种方式相结合。光学漫射膜214中的孔或狭缝215也使得销穿过光学漫射膜。优选孔或狭缝215有一点大以使光学漫射膜随基片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膨胀或收缩。图2b显示了基片212和213相互连接的另一种方式。使用与塑料笔记本的塑料连接夹类似的边缘连接夹219。这些夹子可以用粘合剂粘合到基片上。与光透射基片的边缘相邻近连接夹的内表面能够为高反射材料,以防止光通过基片上的光通道而损失。图2c显示了边缘连接夹219的使用。此时,夹子对基片施加压迫力,基片通过间隔体211保持分离。夹子在基片和间隔体上的压迫力通过夹子和基片之间的摩擦力将基片和间隔体整体结合起来。图2d显示了边缘基片221的使用,边缘基片221通过销223固定到两个光透射基片212和213的每个之上。这些销223是压配到边缘基片221和基片212和213的孔中,或者用粘合剂固定,或者同时使用两种方式。邻近光学透射基片边缘的边缘基片的内表面能够为高反射材料,以防止光通过基片上的光通道而损失。图2e显示了通过静电力将基片212和213与光漫射膜214保持在一起。不需要分隔夹或基片,由于层之间的静电力将层保持在一起。这可以通过让控光层排列的一侧经受很高的正电压,而对相对侧施加很高的负电压来实现。
基片212和213是共同自支撑的材料片,用于为光学管理排列中位于它们之间的层提供支持。如这里所使用的,“自支撑”定义为在其自身重量甚至加上排列中其他额外层的重量下,弯曲不明显(小于其最长尺寸的1/180)。光学透射基片的一个或两个自身是自支撑的。根据显示的尺寸,基片212和213可以是,例如厚度达几mm。典型的基片是每个在0.25到4mm厚之间。优选的,每个在0.75到1.25mm厚之间。光学透射基片的一个或两个可独自自支撑。
基片212和213可以由任何基本透射可见光的材料制造,如,有机或无机材料,包括玻璃和聚合物。合适的玻璃包括浮法玻璃,即用浮流工艺制造的玻璃,或LCD品质的玻璃,称为LCD玻璃,其特性如厚度和纯度控制得比浮法玻璃好。一种形成LCD玻璃的方法是在辊轮之间形成玻璃。
基片212和213,漫射膜214和一个或多个其他控光层可以包括在设置于背光装置和LCD面板之间的控光排列中。基片212和213提供了稳定结构以支承单一光学元件中的控光排列。与常规漫射片系统相比,基片212和213不易弯曲,特别当基片212和213由如玻璃的抗弯曲材料形成时。
用于制造基片212和213的适合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是无定形的或半结晶的,可以包括均聚物、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示例性聚合物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无定形聚合物,如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丙烯酸酯,例如赛洛工业(Cyro Industries),新泽西洛克维(Rockaway,N.J.)的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081
商标下提供的丙烯酸片;丙烯酸共聚物,如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MMA共聚物;环烯烃(cyclooefins);环烯烃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环氧树脂;聚(乙烯基环己胺);PMMA/聚(氟乙烯)混合物;无规聚(丙稀);聚(苯醚)熔合物(alloys);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酰亚胺;聚砜;聚(氯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氨酯;聚(碳酸酯)/脂族PET混合物;以及半结晶的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酰胺;离聚物;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共聚物;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含氟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乙烯)共聚物;和PET和PEN共聚物。
聚合光学漫射膜214的实例性实施方式包括含有空隙和空隙引发颗粒(voidinitiating particles)的半结晶聚合物基体。半结晶聚合物基体优选可以基本透过可见光,能易于空隙化伸展,和拥有在温度加热到85C时测试后收缩性小于1.0%的尺寸稳定性。满足全部标准的适合的聚合物是聚酯及其共聚物。最优选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F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酯及其任何共聚物。PET由于其价格低于PEN而尤其优选。图7显示了一些市场销售的PET树脂的光透射率。透射率均是按方法ASTM D-1003测量的。一些类具有低于90.5%的透射率。优选光学透射率在90.5%以上的PET类,用于限制漫射膜的光吸收量。
空隙引发颗粒可以是不与基体聚合物兼容的任何类型的颗粒。这些颗粒可以是有机的或无机的。无机颗粒可以包括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钛,或是可以融化混合入聚合物中的任何其他无机化合物。典型的有机空隙引发颗粒是与基体聚合物不混溶的聚合物。优选为这些不混溶聚合物的树脂小球,可以与基体聚合物的树脂小球简单干混,并一起挤压形成铸膜。无机颗粒需要预混或熔融化合,这增加了处理成本。优选的有机空空隙引发颗粒是聚烯烃。最优选的是聚丙烯。应加入空隙引发颗粒从而产生足够的漫射性以用作漫射器,但不会不透明到LCD显示器的光学照明显著降低。优选空隙引发颗粒的填充为整个膜的3到25wt%。最优选的填充为10到20wt%。
聚合光学漫射器214优选通过干混基体聚合物和不混溶聚合物添加剂的工艺来制造。混合可以是通过混合细分的例如粉末化或颗粒化的基体聚合物和聚合物添加剂来实现,例如通过将其翻滚而充分混合在一起。然后得到的混合物供给膜成形挤压机。被挤压的混合的基体聚合物和不混溶聚合物添加剂,例如变成颗粒形状,被继续再次挤压成空隙化的聚合光学漫射器。于是能够将例如边角余料的零碎膜再次供给通过该工艺。或者,通过就在挤压之前融和基体聚合物和不混溶的聚合物添加剂的熔融流来实现混合。如果聚合物添加剂被添加入制造基体聚合物的聚合容器中,发现在拉伸时不展现空隙化和相应的漫射性。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热处理过程中在添加剂和基体聚合物之间产生一些化学或物理形式的键合。
空隙化聚合光学漫射膜的挤压、淬火和拉伸可以通过任何本领域公知的制造取向膜的工艺实现,例如通过平膜工艺或气泡或管工艺。平膜工艺优选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空隙化聚合光学漫射器,使挤压混合物通过狭缝模具,在冷却铸造筒上迅速淬火挤压的膜,使得膜的基体聚合物组分淬火成无定形态。然后通过沿相互垂直的方向,膜的基在高于基体聚合物的玻璃-橡胶转变温度之上的温度拉伸而被双轴取向。通常,膜沿第一方向拉伸,然后沿第二方向拉伸,尽管如果需要,膜可以同时在两个方向拉伸。在典型的工艺中,膜首先沿挤压方向在一组旋转辊上或两对压送辊间拉伸,然后通过拉幅机沿与其垂直的方向拉伸。膜可以在拉伸的每个方向拉伸到其初始尺寸的2.5到5.0倍。一旦拉申,围绕空隙引发颗粒开始形成空隙。空隙引发颗粒的浓度越高,产生空隙体积的程度越高。最终拉伸的膜厚优选在1.0到10.0mil的厚度范围内。最优选的厚度范围使2.0到6.0mil之间。这明显比光学透射自支撑基片薄,且其总厚度可以保持在现在使用的板状漫射器的范围内。
在拉伸膜和形成空隙化聚合光学漫射膜后,通过加热到足以结晶基体聚合物同时保持空隙化聚合光学漫射器不沿两个拉伸方向收缩的温度来加热。该工艺使得膜满足在温度达85℃时测试小于1.0%的收缩性要求。随加热设定温度提高空隙化趋于破裂,破裂的程度随温度提高而增大。因此,镜面光透射率随加热设定温度的提高而增大。虽然达到约230℃的加热设定温度可以使用而不破坏孔隙,但是150℃和200℃之间的温度通常导致较大的空隙化程度和更有效的漫射性,也导致加热测试后的低收缩。
聚合光学漫射膜214也可以包括增白剂。典型地,增白剂添加的程度远低于空隙引发剂因而不会导致空隙化但可以增白,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膜扩散性。增白剂典型地为无机化合物,最优选的是TiO2。这些光学增白剂可以在树脂混合工艺中添加入膜,和可以合适比率经母料小球添加。合适的比例是将母料小球的浓度与其余的基体树脂和空隙引发树脂一起降低到优选在0.25和5.0wt%之间的浓度。
聚合光学漫射膜214也可以包括将UV光转化为可见光的光学增亮剂。这种光学增亮剂必须选自热稳定的和能经受住用于制造空隙化聚合光学漫射膜的挤压温度的增亮剂。优选的光学增亮剂包括苯并噁唑基(benzoxazolyll)-芪化合物。最优选的光学增亮剂包括2,2’-(1,2-亚乙基二-4,1-亚苯基)二苯并噁唑。这些光学增亮剂在树脂混合工艺中添加入膜中,和可以合适比率经母料小球添加。合适的比例是将母料小球的浓度与其余的基体树脂和空隙引发树脂一起降低到优选在0.01和0.1wt%之间的浓度。在最优选的实施中,添加光学增亮剂以获得0.02和0.05wt%之间的浓度。
聚合光学漫射膜214也可以包括抗静电涂层以防止尘土吸附。可以使用任何公知的抗静电涂层。
聚合光学漫射膜214也可以制造成多层或复合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用很薄的膜且仍满足光学的和热稳定性或收缩性要求。薄膜需要高填充的空隙引发剂,因而高空隙化以获得漫射片的光学漫射特性。在这种高程度的空隙化,膜在高温时尺寸很不稳定。通过用非空隙层邻设于空隙层的一侧或两侧来制造膜,可以改善高温时的尺寸稳定性。这种多层膜可用与之前描述的相同的方式制备,除了第二挤压机用于熔化和泵送纯基体聚合物以外。如前所述,该纯聚合物的挤出流与空隙化层挤出流一起传输进入共挤压模具组件。然后以一层纯聚合物在空隙化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制备出多层铸膜。然后用如前所述淬火和拉伸该铸膜。
光学透射基片212,213或光学漫射膜214可以设置成防紫外(UV)光,例如通过包括UV吸收材料或在一层中的抗UV光影响的材料。适合的UV吸收化合物可以购买获得,包括例如特拉华威尔明顿(Wilmington,Del.)的Cytec技术公司的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111
UV-1164,纽约塔利顿(Tarrytown,N.Y.)的赛博专业化学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的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112
1577。
光学透射基片212,213或光学漫射膜214可以包括其他材料以减小UV光的不良作用。这种材料的一个示例是受阻胺光稳定成分(HALS)。通常,最有用的HALS是四甲基哌啶的派生物,和还可以考虑的是聚合叔胺。合适的HALS成分可以购买获得,例如纽约塔利顿的赛博专业化学公司的“Tinuvin”商标名下的。一种有用的HALS组分是Tinuvin 622。
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性实施方式。控光层排列300包括共同自支撑的光透射基片312和313,和设置在基片之间且邻近但不粘附于基片312的光漫射膜314。在光学透射基片312和313之间,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315也邻近所述光学漫射膜314而被设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透射基片312和313通过边缘连接夹319而整体结合。
图4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性实施方式。控光层排列400包括共同自支撑的光透射基片412和413,和设置在基片之间且邻近但不粘附于基片412的光漫射膜414。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415也邻近于该光学漫射膜414被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412和413之间。棱柱形光引导膜416也邻近所述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415被设置在所述光学透射基片412和413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透射基片412和413通过边缘连接夹419整体结合。
图5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性实施方式。控光层排列500包括共同自支撑的光透射基片512和513,和设置在基片之间且邻近但不粘附于该基片512的光漫射膜514。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515也邻近该光学漫射膜514被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512和513之间。棱柱形光引导膜516也邻近该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515被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512和513之间。反射偏光膜518邻近该棱柱形光引导膜516设置在在光学透射基片512和513之间。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透射基片512和513通过边缘连接夹519整体结合。
图6示意性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性实施方式。控光层排列600包括共同自支撑的光透射基片612和613。邻近LCD显示器中光源的光学透射基片612还具有光漫射性,与常规控光层排列的漫射片相类似。在该实施方式中,光学透射基片612和613通过边缘连接夹619整体结合。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615邻近该光学透射基片612被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612和613之间。棱柱形光引导膜616也邻近该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615被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612和613之间。反射偏光膜618邻近该棱柱形光引导膜616被设置在在光学透射基片612和613之间。
在任何其中设置在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多于一个的光学膜的实施例中(如图3到图6所示),典型地没有光学膜相互粘合。从制造成本的角度看,两个光学薄膜相互粘合是有利的,但典型地,一个或多个光学膜不相互粘合。
实施例
制备了多种限定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膜样品,将它们的特性与商售LCD-TV中使用的结合类似光学膜的漫射片进行了比较。测试位于光学透射PMMA基片间的空隙化的聚合光学漫射膜的亮度和光学均匀度。也测试了具有附加光学膜的类似光学元件。还测试了凭借光学膜层压在一起的比较例。以及比较了这些发明实施例与场对板状漫射器的相对刚度。
样品实施例1
通过将单一空隙化聚合漫射膜与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光引导膜和反射偏光膜一起设置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光学基片之间来制造单一控光排列。
为制备空隙化聚合漫射膜,干混PET(伊斯曼化学(Eastman Chemicals)的#7352)和22重量%的聚丙烯(“PP”,Huntsman P4G2Z-159)以及1.7重量%的1份PET比1份TiO2浓缩物(伊斯曼化学的PET 9663 E0002)。然后在干燥剂干燥器中于6℃下干燥12小时。
用2-1/2”挤压机挤压PET/PP/TiO2混合以形成铸片。275℃的熔体流供料给275℃的7英寸膜挤压模具。随挤压片从模具排出,其被投送到55℃的淬火辊上。PET基体中的PP在挤压过程中已分散成大小介于10到30微米的小球。连续铸片的最终尺寸是宽18cm,厚305μm。然后铸片在110C先沿X方向拉伸3.2倍,再沿Y方向拉伸3.4倍。然后在150℃对拉伸片进行热处理。
在拉伸过程中,空隙沿分散在铸片中的PP颗粒开始形成。这些空隙在拉伸过程中变大,并形成明显的空隙体积。膜最终厚度为52μm。
使用的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是设置在夏普电子公司的Aquos 20”DBLTV中的类型。
使用的光引导膜是商售膜,伊斯曼-柯达(Eastman Kodak)公司的E225光引导膜。
使用的反射偏光膜是商售膜,3M的DBEF-D反射偏光膜。
共同自支撑的两个光学透射基片是商业PMMA片材料,1/16”厚的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131
丙烯酸塑料片。
首先,通过将两个PMMA片切割成尺寸与夏普电子公司Aquos 20”DBLTV中现有板状漫射器的相同来制备单位控光排列。围绕片的周围均匀地钻8个孔。孔直径约为1/8”,允许钢销压配。钢销被压入第一PMMA片,与片一侧齐平而从另一侧突出约1/4”。然后将前面描述的空隙化聚合扩散模切割成与PMMA片相同的尺寸。在该片中以与销相同的格局钻略大的孔,且该片被放置在第一片的延长销之上。对涂布珠子的准直漫射膜执行相同的工艺,使该膜邻近空隙化漫射膜。然后,对光引导膜执行相同的工艺,使该膜邻近涂布珠子的准直漫射膜。然后,对反射偏光膜执行相同的工艺,使该膜邻近光引导膜。然后第二PMMA片压到延长销上,使PMMA片形成围绕控光膜叠层的夹层结构。
样品实施例2
除了用边缘连接夹代替压配的销来将PMMA固定到一起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制备另一个单元光管理排列。
控对照样品C1
该比较例是设置在夏普电子公司Aquos 20”DBL TV中的控光排列。该控光排列由2.03mm厚的商业TV中提供的同质板状漫射器,以实施例1所述的除空隙化聚合漫射膜外相同的控光膜排列的相同顺序叠加在板状漫射器上而构成。
对照样品C2
该比较例是一种控光排列,其中单个1/16”
Figure S2008100881901D00132
丙烯酸塑料片被用作光学透射自支撑基片且大部分光学膜层压于其上。1/16”塑料片首先被切割成尺寸与夏普电子公司的Aquos 20”DBLTV中扩散器的相同。然后,用透明粘合转接带将EX-1所述的空隙化聚合漫射膜层压成1/16”的片。使用的带是50μm厚的3MTM带No.8142。该带施加到片上,然后漫射膜施加到该带上。然后用相同的工序将实施例1的珠子涂布的准直扩散片层压到空隙化聚合漫射膜上。然后再用相同的工序将实施例1的光引导膜层压到珠子涂布的准直扩散片上。然后将实施例1的反射偏光膜不通过层压叠加到光引导膜上。
亮度测量包括轴上亮度测量。样品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照样品C1和C2的测量在特别设计的LCD-TV实验测试台上进行。如图7所示,测试台装置700使用了商业背光单元710以安装和照明样品。或者光学膜叠加顶部703上的漫射片702,或者上面样品所述的控光排列702被设置于背光装置中。然后用测量仪器720对样品进行光学测量。背光单元和测量仪器如下所述:
背光单元:
夏普电子公司的Aquos 20”DBL TV(图7中为710)。
10 CCFL’s
带有漫射片和光学膜(图7中分别为702和703)(但测量发明样品和其他比较样品玻璃时,可用由各种样品所述的控光排列代替板状漫射器和光学膜,图7中为702。)
测量设备:
1.)ELDIM 160R EZ对比锥光镜(Contrast conscope)-2mm斑点尺寸,距样品1.2mm。(图7中为720)
ELDIM 160R FZ对比锥光镜用于确定漫射片和控光排列发射的轴上亮度(on-axis luminance)。轴上亮度是垂直于漫射片和漫射膜表面发射的光强度。以每平方米坎德拉(cd/m2)记录亮度的数据。
对每个比较和发明样品上进行刚度测量,以评估每个的相对自支撑功能。使用如ASTM D790所述的工序,塑料和电绝缘材料的弯曲特性,方法I3点中心载荷(Method I3 Point Center Loading)。
测试速度……0.25英寸每分
位置间隔……3.5英寸
用能够测量位移和施加载荷的匀速测试仪器施加负载。对每个封包结构(控光片的层序)用位移和负载两者决定刚性(力/位移;曲线图中的斜率)。
连同每个控光排列包含的多个单独膜或片(组件)的轴上亮度和刚性如表1所示。
表1
样品 描述 轴上亮度(cd/m2) 刚度(lbs/in) 组件数量
实施例1 发明/销 3450  211  1
实施例2 发明/连接夹 3450  214  1
C1 现有膜叠层 3850  193  4
C2 层压膜叠层 2500  101  2
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均与用于评估控光排列的TV中现有膜叠层相似的轴上亮度水平。可以通过制造扩散性略低的空隙化聚合漫射膜(减薄和降低空隙化)来提高略低亮度值。发明实施例均具有远大于层压比较例C2的轴上亮度,同样是因为粘合剂层增加了吸收和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和光引导膜之间空气截面的减少。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刚度均比现有控光排列C1和层压排列C2的高。
发明实施例的单位组件对比比较例的多层组件,优势明显。于是可以清楚看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简单,节约成本同时保持商业LCD TV所需的轴上亮度和刚度水平的控光排列。
虽然本发明服从各种修改和改变形式,其具体细节通过图中的示例显示并将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到,本发明不限于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地,本发明涵盖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全部修改,等价和改变。
本说明书参考的专利和其他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结合作为参考。
部件列表
100  直接照明LC显示器
110  背光装置
112  反射器
114  光源
118  反射器
120    控光层
122    漫射片
124    准直漫射膜
126    光引导膜
128    反射型偏光器
130    前LC面板组件
132    下吸收偏光器
134    面板基板
136    LC层
138    上吸收偏光器
139    可选层
140    LC面板
150    控制器
200    控光层
211    间隔器
212    第一光透射基片
213    第二光透射基片
214    聚合光学漫射膜
215    涂布了珠子的光准直膜
217    销
219    边缘连接夹
221    边缘基片
223    销
300    控光层
312    第一光透射基片
313    第二光透射基片
314    聚合光漫射膜
315    准直膜
319    边缘结合夹
400    控光层
412    第一光透射基片
413    第二光透射基片
414    聚合光漫射膜
415    准直漫射膜
416    棱柱形光引导膜
419    边缘结合夹
500    控光层
512    第一光透射基片
513    第二光透射基片
514    聚合光漫射膜
515    准直漫射膜
516    棱柱形光引导膜
518    反射偏光膜
519    边缘结合夹
600    控光层
612    第一光透射基片
613    第二光透射基片
615    准直漫射膜
616    棱柱形光引导膜
618    反射偏光膜
619    边缘结合夹
700    测试台装置
702    漫射片或膜
703    膜叠层
710    背光单元
720    测量仪器

Claims (24)

1.一种光学器件,包括直下式背光装置和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限定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排列,其中,基片的厚度在0.25mm到4.0mm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邻近直下式背光装置的光学透射基片也具有光学漫射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至少一个基片是本身自支撑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基片包括聚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基片包括丙烯酸,聚碳酸酯,或环烯烃聚合物或共聚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基片厚的度在0.75mm到1.25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一个或多个光学膜不相互粘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无光学膜相互粘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两个基片通过用垂直于基片和光学膜表面并突出穿过的、经压配或粘合固定到基片而不固定到光学膜的、围绕光学膜周围设置的销来整体结合。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两个基片通过使用边缘连接夹而整体结合。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间隔物位于两个基片之间,围绕设置光学膜区域外的基片外周上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两个基片通过使用边缘基片整体结合,边缘基片的面或表面侧被设置为紧靠光学透射基片的边缘并通过销和粘合剂之一或两者固定到光学透明基片。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边缘夹的内表面包括高反射层并光学耦接到光学透射基片的边缘。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邻近光学透射基片边缘的边缘基片的表面包括高反射层并光学耦接到光学透射基片的边缘。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聚合光学漫射膜限定在光学透射基片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聚合光学漫射膜被空隙化。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聚合光学漫射膜包括光学增亮剂。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邻近于聚合光学漫射膜也被限定在光学透射基片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光引导膜在聚合光学漫射膜的相对侧邻近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也被限定在光学透射基片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学器件,其中反射偏光膜在涂布了珠子的准直漫射膜的相对侧邻近光引导膜也被限定在光学透射基片之间。
21.一种光学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膜限定在共同自支撑的两个整体结合的光学透射基片之间的排列,其中,基片的厚度在0.25mm到4.0mm之间。
22.一种控制光学器件的光的方法,包括:提供光,并使光透射经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器件。
23.一种显示器,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器,包括液晶盒。
CN2008100881901A 2007-02-12 2008-02-13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16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705,358 2007-02-12
US11/705,358 US20080193731A1 (en) 2007-02-12 2007-02-12 Optical device with self-supporting film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1679A CN101251679A (zh) 2008-08-27
CN101251679B true CN101251679B (zh) 2011-04-20

Family

ID=3959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81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1679B (zh) 2007-02-12 2008-02-13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193731A1 (zh)
EP (1) EP1956403A3 (zh)
JP (1) JP2008299306A (zh)
KR (1) KR20080075455A (zh)
CN (1) CN101251679B (zh)
TW (1) TW20084881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09972A (ja) * 2007-05-21 2009-05-21 Rohm & Haas Denmark Finance As 薄膜バルクおよび表面ディフューザ
JP4517307B2 (ja) * 2007-11-14 2010-08-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R2925059B1 (fr) * 2007-12-13 2012-08-17 Armines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un materiau polymere transparent comprenant un polycarbonate thermoplastique et des nanoparticules minerales modifiees en surface.
JP5396170B2 (ja) * 2009-06-25 2014-01-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
US9341887B2 (en) 2009-09-11 2016-05-17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Displays with a backlight incorporating reflecting layer
TWI589962B (zh) * 2011-11-04 2017-07-01 奇菱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組
CN102840520B (zh) * 2012-09-14 2015-05-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3982819A (zh) * 2014-05-14 2014-08-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面显示装置
CN115284696B (zh) * 2022-08-11 2023-07-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膜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2014B1 (en) * 1997-09-29 2001-04-03 Lsa, Inc. MWIR polarizing beamsplitter cub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801276B1 (en) * 1998-04-24 2004-10-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mponent with a structured element
CN1659230A (zh) * 2002-12-27 2005-08-24 可隆株式会社 光漫射树脂组合物
CN1834756A (zh) * 2005-03-16 2006-09-20 东丽世韩有限公司 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有孔隙的散光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95822A (ja) * 1991-03-26 1992-10-20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用可撓性フィルムの保持構造
JP3431415B2 (ja) * 1996-09-20 2003-07-28 恵和株式会社 光拡散シート
US6304309B1 (en) * 1998-03-19 2001-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710368B2 (ja) * 2000-09-25 2005-10-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2196113A (ja) * 2000-12-25 2002-07-10 Toray Ind Inc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US6846089B2 (en) * 2003-05-16 2005-0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for stacking surface structured optical films
JP4202229B2 (ja) * 2003-10-15 2008-12-24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17411A (ja) * 2004-04-30 2005-11-10 Sharp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7436469B2 (en) * 2004-10-15 2008-10-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mposite diffuser plates and direct-l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using same
US7710511B2 (en) * 2004-10-15 2010-05-0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ith laminated diffuser plat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2014B1 (en) * 1997-09-29 2001-04-03 Lsa, Inc. MWIR polarizing beamsplitter cube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6801276B1 (en) * 1998-04-24 2004-10-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component with a structured element
CN1659230A (zh) * 2002-12-27 2005-08-24 可隆株式会社 光漫射树脂组合物
CN1834756A (zh) * 2005-03-16 2006-09-20 东丽世韩有限公司 用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有孔隙的散光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75455A (ko) 2008-08-18
EP1956403A3 (en) 2010-09-22
US20080193731A1 (en) 2008-08-14
CN101251679A (zh) 2008-08-27
TW200848819A (en) 2008-12-16
EP1956403A2 (en) 2008-08-13
JP2008299306A (ja) 2008-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1680A (zh) 光学漫射膜和光组件
CN101251679B (zh) 具有自支撑膜组件的光学器件
CN100520520C (zh) 复合漫射板及使用复合漫射板的直接照明式液晶显示器
EP2023166B1 (en) Optical Element Comprising Restrained Asymmetrical Diffuser
CN101251612B (zh) 带有受张力作用的透明支持膜的光学元件和显示器
CN101080661B (zh) 具有层压的扩散板的液晶显示器
JP5567533B2 (ja) 積層ディフューザープレートを備えた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US7474464B2 (en) Diffuser plate with higher light diffusion efficiency and brightness
US7132136B2 (en) Stacked microvoided light diffuser
US20090279175A1 (en) Optical diffuser film with linear domains of varying diffusion
US20030123150A1 (en) Microvoided light diffuser
US20090201441A1 (en) Tensioned optical element having crimping frame and spring
US20050053729A1 (en) Microvoided light diffuser containing optical contact layer
CN101390002A (zh) 具有沟槽光学板的光学显示器
US20030128313A1 (en) Light diffusion material with color temperature correction
JP2009109972A (ja) 薄膜バルクおよび表面ディフューザ
CN101205357A (zh) 光反射单元、具该光反射单元的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