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30902B -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0902B
CN101230902B CN200810001913XA CN200810001913A CN101230902B CN 101230902 B CN101230902 B CN 101230902B CN 200810001913X A CN200810001913X A CN 200810001913XA CN 200810001913 A CN200810001913 A CN 200810001913A CN 101230902 B CN101230902 B CN 1012309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drive shaft
bracket
eccentric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19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0902A (zh
Inventor
名木启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09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09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09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09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39/00Pile-fabric looms
    • D03D39/22Terry loo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9/00Details o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oms of a particular type
    • D03D49/04Control of the tension in warp or cloth
    • D03D49/22Back rests; Lease rods; Brest bea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16H21/20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with adjustment of thr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可在以曲柄式驱动装置为驱动单元的各装置中,极其容易地进行其驱动量的变更工作。所述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包含相对驱动轴不可旋转地安装的第1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安装在第1支撑部件的第2支撑部件、被第2支撑部件支撑的偏心轴、通过偏心轴被第2支撑部件可旋转地支撑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第2支撑部件,在设定为驱动轴的轴线周围的角度位置的2个以上的固定位置,被安装在第1支撑部件,而且,偏心轴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各个固定位置的每一个,设置成使其轴线相对上述驱动轴的轴线成为不同的偏心位置。

Description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使用于织机的松经装置等的曲柄式驱动装置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背景技术
在织机中,从经纱轴送出的经纱卷绕在张力辊而向织口侧被引导。并且,为了缓和伴随此经纱开口运动等的张力变动,在织机每1循环使用对上述张力辊积极给予松经运动的松经装置。此松经装置包含分别支撑上述张力辊两端的左右一对松经杆、用于给与松经杆往复摇动运动的驱动单元、及连接驱动单元和松经杆的连接杠杆等。而且,作为上述驱动单元,一般使用用曲柄式驱动装置的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
而且,作为使用在织机的曲柄式驱动装置,除了上述松经装置以外,还有例如,用于织机开口装置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和用于毛圈织机的起毛圈机构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3)。
然而,在织机中,在具备上述曲柄式驱动装置的各装置,随着织造条件等的变更,会产生有必要变更驱动对象部件的张力辊(松经杆)和综丝框、或起毛圈机构的运动量的情况。在上述专利文献2公开,变更上述曲柄式驱动装置的驱动量的构成。
在上述专利文献2,对曲柄圆盘形成有螺旋形的沟,通过沿着上述沟变更对于连接曲柄圆盘和摇动杆的环状部件的曲柄圆盘的连接位置,而变更对于曲柄圆盘轴心的上述连接位置的偏心量,且变更上述环状部件的往复运动量(=驱动对象部件的往复运动量)。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述的曲柄式驱动装置的构成,由于驱动对象部件的驱动量的变更可以无阶段地进行调整,因此为了调整其驱动量的工作很难,需要熟练的同时,需要时间和劳力。即,可以无阶段地进行调整时,在每调整工作上再现规定的数种类的调整量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松经装置,在以左右一对各松经杆分别为驱动对象时,有必要使两个松经杆的运动量完全一致,其调整工作非常难。
【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平7-42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平7-1335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平10-3310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在以曲柄式驱动装置为驱动单元的各装置中,可以极其容易地进行其驱动量的变更工作。
本发明,以包含插嵌有驱动轴且对上述驱动轴不可旋转地安装的第1支撑部件、不可旋转地安装在该第1支撑部件的第2支撑部件、支撑在该第2支撑部件的偏心轴、通过该偏心轴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同时,连接在驱动对象部件的连接部件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为前提。
并且,用于根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上述曲柄式驱动装置的驱动量变更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支撑部件,在作为上述驱动轴的轴线周围的角度位置而设定的2个以上的固定位置,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另外,上述偏心轴,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各个固定位置的每一个,设置成使其轴线对上述驱动轴的轴线成为不同的偏心位置。
而且,在本发明,在用于设定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驱动轴周围的各角度位置,以可以向上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上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方向移动的状态,对上述第1支撑部件安装上述第2支撑部件,另外,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及第2支撑部件的一方,形成固定第2支撑部件向上述偏心方向移动的一对定位部,以上述第1支撑部件及第2支撑部件的另一方接触在至少1个以上的上述定位部的状态设定上述固定位置也可。
而且,对机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上述驱动轴,并且,以从机台突出的状态配设,另外,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及偏心轴形成有可插通上述驱动轴的贯通孔,以上述驱动轴插通于上述贯通孔内的状态配设上述第2支撑部件及偏心轴,在比上述第2支撑部件更机台相反侧,在上述驱动轴安装上述第1支撑部件也可。
在上述的曲柄式驱动装置,详言而之,在具备将驱动轴的旋转运动变换成驱动对象部件的往复运动的偏心轴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在本发明,成为支撑上述偏心轴的第2支撑部件,在根据预先规定的角度位置而设定的2个以上的各个固定位置,安装在第1支撑部件的构成,而且,成为在各固定位置,将各固定位置设定成偏心轴的轴心与驱动轴的轴心的距离(偏心量)不同的构成。因此,通过使得获得所望的偏心量(驱动量)而设定各固定位置,在变更驱动对象部件的驱动量的工作时,由于选择对应于所设定的2个以上的固定位置中的所望驱动量(偏心量)的固定位置而仅向其固定位置转换对于第1支撑部件的第2支撑部件的安装位置即可,因此,不依靠熟练性,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容易进行其工作。
而且,在用于设定上述固定位置的各角度位置,将上述第2支撑部件可向上述偏心方向移动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并且,将固定第2支撑部件向其偏心方向移动的一对定位部,形成在第1支撑部件或第2支撑部件的一方,通过以其定位部与另一方接触的状态,固定上述第1支撑部件和第2支撑部件,在各角度位置可以设定2个固定位置,由于驱动量(偏心量)的调整范围扩大的同时,以在一方连接形成定位部的第1支撑部件或第2支撑部件的另一方和定位部而进行定位的状态来固定两者,因此可以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其工作。
另外,在上述驱动轴以将其一端从机台突出的状态通过轴承旋转自如地支撑在机台的结构中,通过在比第2支撑部件靠机台相反侧将上述第1支撑部件安装在上述驱动轴的构成,通过从第2支撑部件取下上述第1支撑部件而改装的工作可以进行为了变更对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固定位置的两者相对性的角度位置的变更工作,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其工作。况且,由于在离机台近的位置,连接驱动对象的第2支撑部件被支撑在驱动轴,因此,减轻驱动轴及支撑驱动轴的对轴承等的负载,且可以防止该些部件的破损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a’)是表示图3(a)的部分截面侧视图;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3(b’)是表示图3(b)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松经装置的斜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8(a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8(a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另一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8(b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8(b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个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部分截面侧视图。
图中:10-松经装置,12a、12b-松经杆,20-曲柄式驱动装置 22-曲柄毂(第1支撑部件),22c-贯通孔,24-支架(第2支撑部件),24a-偏心轴部(偏心轴),24b-贯通孔,24c、24d-定位部,24f-沟,26-连接部件,26a-偏心轴部(偏心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6所示的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织机装置的情况。
图6所示的是松经装置的概略,松经装置10包含用于将卷绕经纱的张力辊(未图示)在其两端支撑的一对松经杆12a、12b(驱动对象部件)、用于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曲柄式驱动装置(以下,简称「驱动装置」)20,20、及松经杆12a、12b和对应其的驱动装置20、20的杠杆14、14及臂16、16。
各松经杆12a、12b,通过在分别形成在上端部的支撑孔12a1、12b1插嵌的支撑轴(未图示),可旋转地被支撑在织机的框架上。而且,张力辊两端的轴部插嵌而固定在形成于各松经杆12a、12b的中间部的支撑孔12a2、12b2,且通过松经杆12a、12b对于织机的框架以支撑孔12a1、12b1为中心摇动自如地支撑。
而且,在形成在各松经杆12a、12b的下端部的支撑孔12a3、12b3嵌插而固定轴部件18、18,对此轴部件18、18通过轴承等可旋转地连接臂16、16。并且,各臂16、16通过杆14、14连接在所对应的驱动装置20、20。即,分别支撑张力辊两端的松经杆12a、12b通过轴部件18、18、臂16、16及杠杆14、14而连接在所对应的驱动装置20、20,被同步往复摇动驱动。于是,通过往复摇动驱动两个松经杆12a、12b,张力辊积极进行松经运动。另外,由于各驱动装置20、20都为同样的构成,因此,在以下,仅对其一方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驱动装置20包含作为对驱动轴34的端部不能旋转地被安装的第1支撑部件的曲柄毂22、作为安装在曲柄毂22的第2支撑部件的支架24、及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架24的连接部件26。另外,驱动轴34通过轴承旋转自如地被支撑在织机的框架32,而设置成其一端从织机框架32突出。而且,驱动轴34通过驱动传达机构等连接在织机的主轴(未图示),而与主轴同步旋转驱动。
图示的例中,在驱动轴34的从织机框架32突出部分的前端侧安装有曲柄毂22。详言而之,曲柄毂22以在朝驱动轴34的轴心方向所形成的贯通孔22c内嵌插驱动轴34的前端部的状态与驱动轴34组合,通过形成于其轴部22a的分割筘机构,拧紧而被固定在驱动轴34。从而,曲柄毂22可以对驱动轴34自由地变更相位而安装。另外,对于驱动轴34的曲柄毂22的固定位置,不限于驱动轴34的前端部,在比曲柄毂22靠织机框架32相反侧,其他部件(例如,旋转检测器等)安装在驱动轴34也可。
支架24,以接触于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的织机框架32侧的端面22d的状态,通过从曲柄毂22侧螺合插入的多个(在图示的例为3个)螺丝部件安装在曲柄毂22。而且,在本实施例,相当于本发明的偏心轴的,作为偏心轴部24a与支架24形成为一体。于是,在包含偏心轴部24a的支架24,形成有插通驱动轴34的贯通孔24b。
而且,如图所示,在支架24对其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24g。如后述,此切口24g是为了成为偏心方向的指标。另外,在此所说的偏心方向是指对于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的中心(=驱动轴34的轴心)的上述偏心轴部24a的轴心位置的方向。而且,贯通孔24b在连接上述偏心轴部24a的轴心和切口24g的中心的方向(=通过上述贯通孔22c的中心与上述偏心方向平行的线的延伸方向(以下,称为「第1方向」))上的尺寸形成得比驱动轴34的直径还大。从而,在插通于上述贯通孔24b的状态,驱动轴34成为允许向上述第1方向移动的状态。
连接部件26为通过杠杆14等而与松经杆12a(12b)连接的部件,通过轴承(bearing)28对支架24的偏心轴部24a同心地被嵌装,通过支架24可旋转地被支撑。并且,通过此连接部件26和包含偏心轴部24a的支架24构成有曲柄。而且,如图所示,支架24在驱动装置20安装在驱动轴34的状态下,其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对驱动轴34的轴心(=贯通孔22c的中心线)L1,以偏心的状态安装在曲柄毂22(在图1的状态中,偏心量e1(参照图3A))。
在根据这样的构成的驱动装置20,由上述偏心量决定松经杆12a(12b)的往返运动量。而且,由对于驱动轴34的旋转相位的曲柄毂22的角度关系,决定与在松经杆12a(12b)的臂16的连接部从驱动装置20最远的摇动限,即,到达松经杆12a(12b)的往复摇动运动中的上死点的时机。与此相关,在松经杆12a(12b)达到上述上死点的状态,为连接驱动轴34的轴心L1与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的直线和,连接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与和松经杆12a(12b)的臂16的连接中心的直线成为直线状的状态,换言而之,为上述偏心方向与杠杆14及臂16的延伸方向一致的状态。
从而,以将支架24安装在曲柄毂22的状态,通过调整对于驱动轴34的曲柄毂22的角度关系,可以设定在驱动轴34的1旋转中的哪个旋转相位上驱动对象的松经杆12a(12b)达到上死点。于是,关于与织机上的其他装置(例如,开口装置)的动作的关系,在对应于松经杆12a(12b)应该达到上死点的织机主轴的旋转角度的驱动轴34的旋转相位,通过使得上述偏心方向与杠杆14的延伸方向一致,而将曲柄毂22安装在驱动轴34,可以对张力辊给与所望的松经动作。
而且,在图示的构成,在支架24,对接触在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的织机框架侧端面22d的面24e,在夹着上述第1方向的曲柄毂22的位置,形成有从面24e向曲柄毂22侧突出的一对定位部24c、24d。而且,形成为在上述第1方向的曲柄毂22(凸缘部22b)的两端面22b1、22b2和相对于各定位部24c、24d的凸缘部22b的面相互平行。而且,在图示的状态,以使曲柄毂22的端面22b1和定位部24c接触的状态,支架24安装在曲柄毂22。另外,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是将插嵌于在曲柄毂22所形成的穿孔的螺丝部件螺入到形成于支架24的螺丝孔而进行的。
这样,在本实施例,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支架24对曲柄毂22的固定位置设定成支架24的定位部24c与曲柄毂22的端面22b1或22b2接触而定位的位置。而且,为了对曲柄毂22固定支架24而形成于支架24的上述螺丝孔分别形成在与图3(a)的固定位置的曲柄毂22的上述穿孔所对应的位置和与图3(b)的固定位置的曲柄毂22的上述穿孔所对应的位置。即,在图示的例,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位置,根据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的接触、及形成于曲柄毂22的穿孔和形成于支架24的螺丝孔的位置关系而被设定,仅在此设定的固定位置,可以对于曲柄毂22安装支架24。
而且,在图示的构成,在曲柄毂22形成有从织机框架侧的端面22d突出的引导部22e,在另一方面,在支架24形成有在贯通孔24b的上端部容纳上述引导部22e的沟24f。在上述各固定位置,形成在此曲柄毂22上的引导部22e的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第2方向」)上的两侧的面与上述第1方向平行地延伸。而且,支架24的沟24f为在上述第2方向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与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上述两个侧面平行,被形成为使得边与上述两个侧面滑动接触边容纳上述引导部22e。且在图示的例,上述沟24f被形成为,使得其上述第2方向的中心线通过偏心轴部24a的中心而位置于朝上述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上。
根据此构成,安装曲柄毂22和支架24时,通过嵌合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而成为限制两者的相对角度位置的状态。从而,根据此构成也能划定为了设定上述固定位置的角度位置。
此处,若将图3(a)所示的状态作为与上述偏心方向一致的角度位置0°的固定位置,由于曲柄毂22和支架24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置变更为180°,因此,图3(b)所示的状态成为角度位置180°的固定位置。另外,此角度位置是作为驱动轴34的轴心周围的旋转角度而被设定的,且为两个部件相对的位置。因此,如上述根据此角度位置而划定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位置。
而且,在图示的构成,如图3(a)所示,使得从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1的距离P1和从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2的距离P2不同而形成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在图示的例,P2>P1)。从而,从在图3(a)所示之角度位置0°的固定位置的状态,将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变更为180°,通过向图3(b)所示的角度位置180°的固定位置变更,从图3(a)所示的偏心量e1的状态改变成偏心量为e2(<e1)的状态。
这样,在图示的例,关于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在上述2个角度位置(0°、180°)设定有固定位置,况且,两个固定位置都使曲柄毂22的端面22b1、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接触,以对曲柄毂22定位支架24的状态而被设定。加上,对于驱动轴34的轴心L1的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的偏心量分别在两个固定位置不同。
从而,在进行变更由驱动装置20的驱动量(偏心轴部24a的偏心量)的工作中,选择上述所设定的任一固定位置(角度位置),由于以进行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定位的状态(使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接触于支架24的定位部24c的状态)仅固定两者即可,因此,其工作与工作人员的熟练度无关,可以容易且正确地进行其变更工作。
另外,如上述,对于在本发明所说的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角度位置为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位置。从而,在进行变更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位置(角度位置)的工作时,以维持对于曲柄毂22的驱动轴34的角度关系的状态,变更对于支架24的驱动轴34的角度关系也可,但以维持对于支架24的驱动轴34的角度关系的状态,使曲柄毂22在驱动轴34的周围旋转,而变更两个部件的相对角度位置也可。
而且,在本实施例,在为了设定上述的固定位置的各角度位置,对曲柄毂22,支架24构成为可朝上述的第1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在支架24的一对定位部24c、24d间的距离设定得比曲柄毂22的两个端面22b1、22b2之间的距离还大,且形成于支架24的沟24f的上述第1方向的尺寸形成得比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的上述第1方向的尺寸还大,成为允许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移动的构成。
根据此构成,在处于设定上述固定位置的各角度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松驰固定两个部件的固定力,支架24,从图1等所示的曲柄毂22的端面22b1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接触的状态成为对曲柄毂22可向反偏心方向移动的状态。而且,朝此反偏心方向的移动,根据曲柄毂22的端面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d接触而被固定。即,支架24对曲柄毂22,可以在上述的各角度位置取得2个定位的位置。另外,通过将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引导至在形成于支架24的沟24f的上述第2方向所相对的两个内壁面,从而,曲柄毂22和支架24可以仅朝上述第1方向相对移动。
由上述构成,在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20,在上述各角度位置,设定2个定位的固定位置,作为驱动装置20合计设定4个固定位置。具体而言,为在图3(a)、图3(a’)所示的角度位置0°状态的曲柄毂22的端面22b1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接触的位置、及在图3(b)、图3(b’)所示的角度位置180°状态的曲柄毂22的端面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接触的位置、以及在图4(a)所示的角度位置0°状态的曲柄毂22的端面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d接触的位置、及在图4(b)所示的角度位置180°状态的曲柄毂22的端面22b1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d接触的位置的4个固定位置。任一固定位置都是仅朝上述第1方向可相对移动的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其端面接触而被设定的,在驱动量(固定位置)的变更工作,可容易进行其再现。
另外,对于上述的支架24的曲柄毂22的移动量,以曲柄毂22的端面22b1、22b2之间的尺寸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24d之间的距离的关系而决定。从而,通过适当地设定此移动量和,从在曲柄毂22的凸缘部22b的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1的尺寸(距离)及从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2的尺寸(距离)的关系,可以使对于各固定位置的驱动轴34的轴心L1的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的偏心量不同,在图示的构成,可以获得4种类的上述偏心量。顺便,在图示的例,在图4(a)状态的上述偏心量为e3(<e2),而在图4(b)状态的上述偏心量为e4(<e3)。
而且,如上述根据设定偏心量的构成,也可将最小的偏心量e4设定为0。即,在可设定多个驱动量(偏心量)的驱动装置中,可设定偏心量0的状态。
在如以上的驱动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还包含以下的构成。
(1)在任一固定位置都构成为对于支架24的上述偏心方向相同(一定)。即,在上述的4个固定位置的任一位置,以对曲柄毂22安装支架24的状态,对于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的中心的支架24的偏心轴部24a的轴心方向构成为指向支架24的规定位置。
具体的,从图3所示的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到各端面22b1、22b2的距离P1、P2皆设定成比从与支架24的定位部24c的曲柄毂22的接触面到偏心轴部24a的轴心的距离还小。从而,在图3(a)、(b)所示的各个角度位置0℃及180℃的一方的各固定位置处,其偏心方向也与两个固定位置相同。况且,在图3(a)、(b)从上述一方的各固定位置使支架24对曲柄毂22向反偏心方向移动而变更到另一方的固定位置时,其移动量设定成比在上述一方的固定位置的偏心量还小。即,上述距离P1、P2皆设定成比从与支架24的定位部24d的曲柄毂22的接触面到偏心轴部24a的轴心的距离还大。从而,在上述的各角度位置,根据曲柄毂22和支架24向第1方向相对移动,对于支架24的偏心方向也维持相同方向。由此,如织机的松经装置10等,因与织机上的其他装置(例如,开口装置)的关系,即使设定有时间的情况,也可容易适用。
(2)由于以安装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状态,在对应于上述偏心方向的位置设有标记(在图示的例,形成在支架24的切口24g),因此,即使进行变更对于上述的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角度位置的工作以后,也可容易使上述偏心方向对驱动装置20一定。
如上述,在图示的构成,即使变更角度位置(固定位置),对于支架24的偏心方向也一定。从而,通过在表示其方向的位置设置标记,可以为对驱动轴34安装曲柄毂22的角度位置的指标。
详言而之,为了变更角度位置,解除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固定状态,另外,为了解除引导部22e和沟24f的嵌合,有必要解除对于驱动轴34的曲柄毂22的固定状态。在其状态,没有曲柄毂22和驱动轴34的角度关系,而且,支架24也成为对驱动轴34旋转自如的状态。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可根据两者的安装容易作为设定位置,但其以与角度位置变更前相同的角度关系很难安装在驱动轴34。因此,以上述切口24g为指标,使得此成为与上述角度位置的变更前相同的位置,而通过对驱动轴34安装曲柄毂22,如上述在各固定位置与偏心方向不变响应,可将对于驱动轴34(驱动装置20)的上述偏心方向作为与角度位置变更前相同的方向。
作为具体工作,在上述角度位置的变更工作时,在支架24的切口24g与杠杆14的延伸方向一致的位置,即,以松经杆12a(12b)在上述上死点的状态使织机停止,开始上述角度位置的变更工作。变更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角度位置而安装两者之后,作为将上述切口24g对准杠杆14的延伸方向的状态,以其状态对驱动轴34固定曲柄毂22。因此,可将对于驱动装置20的上述偏心方向作为与上述角度位置的变更前相同的状态。
另外,上述标记不限于如图示例的切口24g,只要是成为指标的标记,任何形态的都可以。而且,在上述使得其位置与杠杆14的延伸方向一致而对位上述标记(切口24g),但代替此,在与连接部件26侧的上述标记对应的位置设置同样的标记,使得两者的标记位置一致而对位也可以。
(3)在比曲柄毂22更织机框架32侧对曲柄毂22安装有支架24,成为可容易进行变更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角度位置的工作的构成。
详言而之,由于在支架24的曲柄毂22相反侧设置连接部件26,因此,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安装,由从曲柄毂22侧插入的螺丝部件而进行。所以,在比支架24更织机框架32侧设置曲柄毂22的构成,螺丝部件的头部置于曲柄毂22和织机框架32之间,很难进行其螺丝部件的操作。对此,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固定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螺丝部件在曲柄毂22的织机框架32相反侧露出,因此,容易进行其操作。从而,可以容易进行解除为了变更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位置的两者固定状态的工作。
而且,如上述,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根据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的嵌合而被划定时,为了变更其角度位置,应该解除上述嵌合状态。通常,使位于织机框架32相反侧的部件向驱动轴34的轴线方向移动而进行上述嵌合状态的解除,但其部件为支架24时,即,在比曲柄毂22更织机框架32相反侧,支架24被安装在曲柄毂22的构成时,由于通过连接部件26在支架24连接有杠杆14及臂16等的链接系统,因此,在使支架24朝驱动轴34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应该将其链接系统从连接部件26取下。从而,在比曲柄毂22更织机框架32相反侧支架24被安装在曲柄毂22的构成中,在变更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的工作中,从连接部件取下连接重量物的张力辊等的链接系统,应该再次进行安装工作,工作规模大得不得了。
对此,在比曲柄毂22更织机框架32侧,支架24对曲柄毂22被安装的构成,换言而之,曲柄毂22设在比支架24更织机框架32相反侧的构成中,在变更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的工作中,不使支架24移动,而操作曲柄毂22,由于可以变更两者的相对角度位置,因此,可容易进行其工作。
(4)在变更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固定位置的工作时,引导驱动轴34的圆弧面24h形成于支架24的贯通孔24b内(图5)。
在对支架24形成贯通孔24b时,由于在其贯通孔24b的上述第2方向的中心线与沟24f的上述第2方向的中心线,即,与在安装曲柄毂22的状态的驱动轴34的轴心一致而形成的工作在加工精度方面很难进行,因此,在其第2方向的孔径形成得比驱动轴34的径更大。因为,将在贯通孔24b的上述第2方向的孔径形成为与驱动轴34嵌合的大小时,若在其第2方向的中心线与沟24f的中心不紧密地一致,则在变更上述的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时,在将曲柄毂22安装于驱动轴34的状态不可将引导部22e嵌合在沟24f。
如上述,将贯通孔24b的第2方向的孔径形成得比驱动轴34的径还大时,若解除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固定状态,则支架24可取得对驱动轴34自由的位置,即,成为贯通孔24b的中心线不与驱动轴34的轴芯一致的状态,其结果,为了以在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内使驱动轴34插通的状态安装曲柄毂22和支架24,即使要在支架24的沟24f嵌入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也不能圆滑地进行其工作。
因此,对相对于贯通孔24b内的上述第1方向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将使得其中心位于沟24f的第2方向的中心线上而形成的圆弧面24h形成于支架24。根据此构成,例如,对支架24,通过连接部件26等施加将圆弧面24h按压至驱动轴34的方向的外力(通过杠杆14等施加的经纱的张力及/或驱动对象部件等的自重),从而,根据其圆滑面24h,驱动轴34引导成其轴心通过圆弧面24h的中心位于朝第1方向延伸的直线上,即,沟24f的第2方向的中心线上。由此,以在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内插通驱动轴34的状态,容易进行嵌合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的工作。
另外,为了引导驱动轴34,上述的圆弧面24h的半径比驱动轴34的半径稍微大,并形成为中心角180℃以下的圆弧。而且,如上述,引导驱动轴34的面不限于上述的圆弧,也可为从在沟24f的第2方向相对的内壁面朝向上述第2方向的中心线而收缩的2个面。
而且,在上述说明,为了将驱动轴34的轴心引导至沟24f的第2方向的中心线上,而施加将圆弧面24h按压至驱动轴34的方向的外力,但替代施加这样的外力,根据通过支架24及轴承而安装于支架24的连接部件本身的自重,也可以获得同样的作用。即,在取下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的嵌合的状态,支架24等由其自重要往下落,成为其通过贯通孔24b内的驱动轴34而被支撑的状态。在其状态,通过使得上述圆弧面24h成为与上述自重方向相对的方向而使支架24渐渐持续旋转,最终通过圆弧面24h被引导,而成为将驱动轴34的轴心引导至沟24f的第2方向的中心线上的状态。另外,圆弧面24h,在与支架24的重心位置的关系方面考虑支撑在驱动轴34时的稳定性,不是形成于与沟24f的偏心方向相对的内壁面,而如图5所示形成于与反偏心方向相对的内壁面为理想。
对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也可以采用如以下的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例,根据在曲柄毂22的上述第1方向的两个端面22b1或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或24d之间的接触、及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的嵌合,将对于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角度位置划定,但也可以省略上述引导部22e及沟24f。而且,省略支架24的定位部24c、24d,通过上述引导部22e和槽24f,而划定上述角度位置,并且,也可以设定固定位置。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在上述第1方向,将支架24作为比曲柄毂22大的部件,作为在支架24形成定位部24c、24d的构成,但代替此,在上述第1方向将曲柄毂22形成得比支架24大,且作为在曲柄毂22设置定位部的构成也可以。
(2)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设定的各角度位置(0°、180°),将支架24对曲柄毂22可以朝第1方向移动,在各角度位置可设定2个固定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7所示,在各角度位置曲柄毂22的两个端面22b1、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24d一同接触,为在各角度位置可分别仅设1个固定位置的构成也可。
(3)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曲柄毂22的端面22b1或22b2和支架24的定位部24c或24d的接触、及曲柄毂22的引导部22e和支架24的沟24f的嵌合,而划定曲柄毂22和支架24的相对角度位置及在其角度位置的固定位置,但代替此,对曲柄毂22及支架24的一方,形成朝向另一方延伸的多个凸部(例如,定位销)的同时,在对应于另一方的上述凸部的位置形成孔部,将上述一方的凸部插嵌到另一方的孔部而划定两者的角度位置及固定位置也可以。而且,通过以上述孔部为朝向上述第1方向长的长孔,也可以将曲柄毂22和支架24向第1方向相对移动。
(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上述所设定的任意4个固定位置,使得对于支架24的偏心方向相同,而设定有上述的偏心量和移动量的关系,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伴随为了变更偏心量的固定位置的变更,使得上述偏心方向对于变更前成为逆方向(180°反转的方向),设定上述偏心量和移动量的关系也可以。但在此时,由于上述的曲柄机构达到上死点的时间以主轴的旋转角180°变更,因此,在变更偏心量后有必要进行调整。顺便,此调整,变更固定位置而安装曲柄毂22和支架24以后,进行180°变更驱动轴34和曲柄毂22的相位关系的操作即可。在此时,也有必要进行调整,但比起以往的技术可以正确地进行偏心量的变更。
(5)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以为了设定固定位置的角度位置为对应于上述偏心方向的角度位置,即,与偏心方向一致的角度位置0°的位置和,使其180°旋转的角度位置180°的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的(a)~(d)所示,以上述的角度位置0°为基准,按每旋转角90°设定也可。
另外,在图7的例,使从曲柄毂22的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 1的距离及从贯通孔22c的中心到端面22b2的距离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而分别设为P1、P2。而且,在图7的例,将从与上述偏心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曲柄毂22的各端面22b3、22b4到贯通孔22c的中心的距离分别设为P3及P4(P2>P3>P4>P1)。而且,图的(a)表示角度位置0°的固定位置,对于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的驱动轴34的轴心L1的偏心量与上述实施例的图3(a)的状态相同地成为e1。而且,图(b)表示角度位置180°的固定位置,上述偏心量与上述实施例的图4(b)的状态相同地成为e4。
而且,图(c)表示角度位置90°的固定位置,其上述偏心量成为e5(e1>e5>e4)。另外,在图示的例,此偏心量e5,根据从上述P3和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到定位部24c的接触端面的距离,或者从上述P4和偏心轴部24a的轴心L2到定位部24d的接触端面的距离而被决定。同样,图(d),表示角度位置270°的固定位置,其上述偏心量成为e6(e5>e6>e4)。
而且,在图示的构成,在使角度位置(固定位置)变化时,也使得上述偏心方向不变化而设定对于上述的尺寸P1~P4及在各固定位置的曲柄毂22的支架24的安装位置。但,如上述,即使伴随固定位置的变更偏心方向变更,由于也可以根据调整变更时间,因此,本发明不限于图示的构成。
而且,对于为了设定固定位置的角度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的角度位置0°及180°或如图7的例的每90°所设定的位置,例如,设定于每60°(图8(a1)、图8(a2))、或每45°(图8(b1)、图8(b2))等也可。但,若角度位置过多,则很难设定固定位置,因此,以与安装位置的关系设定位置为容易设定的范围(例如,到每45°为止)为理想。
另外,在图7等的例中,作为在各角度位置仅设定1个固定位置的构成,但如上述的实施例,构成为在各角度位置使曲柄毂22和支架24可向偏心方向相对移动,在每个角度位置设定2个固定位置也可。
(6)在上述的实施例,将在本发明所说的偏心轴作为偏心轴部24a与支架24一体形成,但代替此,如图9所示,作为偏心轴26a与连接部件26一体形成也可。而且,将偏心轴与支架24及连接部件26另外形成,固定于支架24或连接部件26的构成也可。而且,在上述的实施例,固定曲柄毂22和支架24向上述偏心方向相对移动的定位部成为形成在支架24的构成,但代替此,上述定位部形成在曲柄毂22侧也可。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上所说明的任一实施例,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2)

1.一种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其包含:
嵌插有驱动轴且对上述驱动轴不可旋转地安装的第1支撑部件、通过螺丝部件不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第2支撑部件、固定地支撑在该第2支撑部件的偏心轴、通过该偏心轴可旋转地支撑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同时,连接在驱动对象部件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轴配设成在对织机的框架可旋转地被支撑的同时从织机的框架突出的状态,
上述第2支撑部件及上述偏心轴配置成上述驱动轴插通于分别形成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及上述偏心轴上的贯通孔中的状态,
上述第1支撑部件以比上述第2支撑部件靠织机的框架相反侧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驱动轴上,
上述第2支撑部件,在作为上述驱动轴的轴线周围的角度位置而设定的2个以上的、可设定的固定位置,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
上述偏心轴,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各个固定位置,设置为使其轴线对上述驱动轴的轴线成为不同的偏心位置,
并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1支撑部件及第2支撑部件中的一方上且与另一方的端面抵接的定位部、相对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及所述第2支撑部件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延伸设置的多个凸部与设置在所述另一方的对应于所述凸部的位置上的孔部的组合、以及设置在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框架侧的端面上的引导部与形成在第2支撑部件上且供所述引导部所嵌合的沟的组合中的任意一个,从而设定所述第2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围绕所述驱动轴的轴线的所述角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支撑部件,在用于设定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驱动轴周围的各角度位置,向上述偏心轴的轴心相对上述驱动轴的轴心的偏心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
一对所述定位部形成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及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一方上,其定位朝上述偏心方向移动的上述第2支撑部件,
上述固定位置设定成上述第1支撑部件及上述第2支撑部件的另一方的端面与上述定位部接触的状态。
CN200810001913XA 2007-01-25 2008-01-03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Active CN1012309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4387 2007-01-25
JP2007-014387 2007-01-25
JP2007014387A JP4884992B2 (ja) 2007-01-25 2007-01-25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0902A CN101230902A (zh) 2008-07-30
CN101230902B true CN101230902B (zh) 2012-11-21

Family

ID=39156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1913XA Active CN101230902B (zh) 2007-01-25 2008-01-03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1950332A1 (zh)
JP (1) JP4884992B2 (zh)
CN (1) CN1012309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214A (zh) * 2013-03-19 2013-06-05 无锡精业丝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的平稳量电子调整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10814B2 (ja) * 2009-04-02 2014-02-05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製織関連装置用の駆動機構
US9765865B2 (en) 2013-02-07 2017-09-19 Medinol Ltd. Variable linear motor
JP6347981B2 (ja) 2014-04-24 2018-06-2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におけるイージングロールの退避装置
JP6463067B2 (ja) * 2014-10-15 2019-01-3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における駆動量変更機構
JP6463070B2 (ja) * 2014-10-17 2019-01-30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
CN105624891B (zh) * 2016-03-07 2017-07-18 青岛东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喷气织机
JP7491819B2 (ja) 2020-11-24 2024-05-2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93A (zh) * 1996-05-13 1998-01-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偏心轮装置中的偏心量调节装置
CN1195748A (zh) * 1997-04-09 1998-10-14 日机装株式会社 行程长度调整装置
CN1282845A (zh) * 1999-07-29 2001-02-07 宋家骏 曲柄摇杆机构的可调曲柄
US20040206202A1 (en) * 2003-04-18 2004-10-21 Hultquist Kevin Erik Wiper mechanis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8940A (ja) * 1984-07-20 1986-02-0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微細パタ−ン形成法及びその装置
JPS6266274A (ja) * 1985-09-19 1987-03-25 Canon Inc 両面複写装置
BE1005152A6 (nl) * 1991-07-24 1993-05-04 Picanol Nv Inrichting voor het verplaatsen van een sleep bij weefmachines.
JP3374450B2 (ja) 1993-07-26 2003-02-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JPH07133545A (ja) 1993-11-05 1995-05-23 Tsudakoma Corp クランク装置の駆動量変更機構
JP3377166B2 (ja) 1997-05-30 2003-02-17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ル形成装置
JPH11125317A (ja) * 1997-10-23 1999-05-11 Tsudakoma Corp 偏心駆動装置と、それを使用する織機のイージン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93A (zh) * 1996-05-13 1998-01-1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偏心轮装置中的偏心量调节装置
CN1195748A (zh) * 1997-04-09 1998-10-14 日机装株式会社 行程长度调整装置
CN1282845A (zh) * 1999-07-29 2001-02-07 宋家骏 曲柄摇杆机构的可调曲柄
US20040206202A1 (en) * 2003-04-18 2004-10-21 Hultquist Kevin Erik Wiper mechanis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2214A (zh) * 2013-03-19 2013-06-05 无锡精业丝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的平稳量电子调整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84992B2 (ja) 2012-02-29
EP1950332A1 (en) 2008-07-30
CN101230902A (zh) 2008-07-30
JP2008180289A (ja) 2008-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0902B (zh) 织机的驱动量可变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JP4955325B2 (ja) 織機のロールの支持装置
CN102162900B (zh) 反射镜高精度装夹装置
RU2589637C2 (ru) Платформа спуска для часов
EP2584079B1 (en) Loom comprising a tension detection apparatus
US9457488B2 (en) Blade mount of rotary die cutter,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fixing blade mount
JP2017082382A (ja) レベル調整装置を含む開口機構及び該機構を含む織機
CN109491072A (zh) 大口径望远镜的次镜系统支撑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TWI343434B (en) Feed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CN204985576U (zh) 曲柄式驱动装置中的驱动量变更机构
JP2004250817A (ja) 織機における経糸張力検出装置
JP6463070B2 (ja) クランク式駆動装置
US7748291B2 (en) Cam follower arm for a mount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said lever and weaving machine fitted with said mechanism
US7617845B2 (en) Heald shaft
CN211176095U (zh) 一种旋转调节机构
CN114541013A (zh) 织机的曲柄式驱动装置
KR102648250B1 (ko) 웹 이송 제어 디바이스를 위한 로터리 프레임 구조
TW200907132A (en) Heald frame driv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CN112711181B (zh) 特别是用于时计谐振器机构的组装和对准设备
CN101597832A (zh) 织机的张力辊支撑机构
JP6347624B2 (ja) トーションレース機を用いたバイアス織物の織成装置
JP5946736B2 (ja) ロールスクリーン
CS9002309A2 (en) Dobby with loom&#39;s oscillating rock levers
KR101315246B1 (ko) 보강부재 설치장치
BR202018015970Y1 (pt) Disposição construtiva para o tensionamento de serra fita, em máquinas de serra fi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