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220287B -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0287B
CN101220287B CN2007101794304A CN200710179430A CN101220287B CN 101220287 B CN101220287 B CN 101220287B CN 2007101794304 A CN2007101794304 A CN 2007101794304A CN 200710179430 A CN200710179430 A CN 200710179430A CN 101220287 B CN101220287 B CN 101220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al
petroleum
fraction
catalytic cr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794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0287A (zh
Inventor
朱豫飞
任相坤
金嘉璐
黄剑薇
袁明
张传江
高山松
李永伦
王洪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nergy Investment Corp Ltd
China Shenhua Coal Oi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hua Group Corp Ltd
China Shenhua Coal Oi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hua Group Corp Ltd, China Shenhua Coal Oi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hua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07101794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2202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1220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0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0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0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煤粉和溶剂油配制成煤浆;(2)对煤浆进行加氢、裂解反应;(3)对步骤(2)产物脱除固体后的油品进行加氢反应;(4)对步骤(3)获得的液化全馏分进行分馏,获得三种馏分,即石脑油馏分,柴油馏分,和大于350℃的馏分油;(5)对步骤(4)获得的柴油馏分进行深度加氢精制;(6)将步骤(5)获得产物与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按所需比例调和,从而获得优质发动机燃料;其中,步骤(1)所述溶剂油包括石油馏分油。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充分转化重油并保持较高的煤浆浓度,提高优质发动机燃料的产率。

Description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工艺,即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生产优质发动机液体燃料产品和化工原料,具体地说,本发明根据煤直接液化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的特点,把煤和石油的加工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发动机燃料产品和化工产品。
背景技术
石油加工和煤直接液化是两种分别以石油和煤为原料来生产燃料油、化工原料的过程,其中,石油加工过程是一种传统的工业化过程,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加工流程和各个操作单元技术都相对比较成熟。而煤直接液化技术自从上世纪初首次提出以来,许多国家和企业都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进行研究,尤其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加速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多种煤直接液化工艺流程和专项技术也相继开发成功,但由于其经济性不如石油加工而一直没有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然而,最近几年来,随着石油价格飙升,以煤为原料生产液体发动机燃料的煤直接液化技术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经济性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逐步变为可行,为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工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推动了更先进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进一步开发。
由于煤直接液化和石油中重油的加工都是大分子烃的加氢和裂解过程,而且现代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工艺条件与重油加工的工艺条件非常接近,煤直接液化和重油裂解反应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兼容,所以,在不断开发煤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煤与石油共同加工来生产发动机液体燃料的技术研究工作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提出了多种煤和石油共同加工工艺。宏观上看,目前已经公开的煤和石油共同加工的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选用低品质的石油或重油与煤共同加工,例如高金属含量、高沥青质含量的石油或重油等,因为这些石油或重油含有较多的金属和沥青质,它们在加工过程出现明显的沉积和结焦倾向,对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石油加工过程的苛刻度,但这类石油或重油在设备、工艺条件要求更苛刻的煤直接液化条件下进行加工,这些金属和沥青质不再是问题,并且当与煤共同加工时,石油或重油中所含的某些金属对煤直接液化反应还有促进作用。目前这类技术有美国专利4,541,916、4,510,038、4,330,390和4,330,393等,其中美国专利4,541,916是这类技术的典型代表,其技术特点是: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选用含有催化活性金属组分的重油(钒、镍最少含量最少300ppm)和煤直接液化生成的部分油灰渣共同作为溶剂油来配制煤浆,利用重油和煤中所含金属组分作为液化反应的催化剂,不需要外加催化剂,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煤发生液化反应,重油发生裂解反应,从而实现煤和石油共同加工,煤和石油的转化率和需要的催化剂量通过调整油灰渣循环比和石油馏分油的加入量来控制。
第二类技术是基于石油馏分中含有具有良好供氢性能的环烷基芳烃,这些环烷基芳烃是煤液化反应过程中理想的活性氢源。并且当煤和石油共同加工时会出现协同作用,即共同加工时的转化率高于单独加工时的转化率,因此,可以用石油馏分或重油作为煤直接液化过程的溶剂油配制煤浆,在煤直接液化条件下,实现煤和石油共同转化。这类技术有美国专利5,120,429、4,054,504、4,853,111和3,870,621等,其中美国专利5,120,429提出的是一种两段煤直接液化工艺,在第一段发生煤浆液化反应,生成物脱除固体后进入第二段进行催化加氢反应,生产馏分油产品和用于第一段配制煤浆的循环溶剂油。第一段煤浆液化反应在管式反应器或煤浆加热炉内进行,如果需要可以再另加其它反应器,第二段催化加氢反应选用沸腾床或膨胀床反应器。第一段液化反应典型的工艺流程为:石油馏分或重油与原料煤配成煤浆,升压、与氢气混合后进入管式加热炉反应器,循环溶剂油分多点(3点以上)注入加热炉管内与煤浆混合,要求每点注入的溶剂油量都多于相邻前面注入点的注入量,这样可以保持液化反应过程中供氢溶剂的浓度相对稳定,有利于煤的转化。溶剂油的注入量与原料煤之比为0.1-1.0。用石油馏分或重油配制煤浆时,经过加氢的石油或石油馏分可以直接进入第一段作为配制煤浆的溶剂油,未经加氢的石油馏分或重油应该先进入第二段进行加氢反应,然后再返回到第一段配制煤浆。这种加工流程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增加轻油产品收率。适宜与煤共同加工的石油馏分或重油的初馏点大于315℃,例如,减压渣油、加氢处理后的减压渣油、减渣催化裂化未转化油、重油催化裂化循环油、减压渣油减粘裂化重油、减压渣油脱沥青所得到的沥青等。美国专利4,054,504和4,853,111的技术特点是用重油作为溶剂油配制煤浆,在两个反应器内进行煤直接液化和重油裂解反应,其中第一个反应器条件相对较缓和,主要进行加氢饱和、脱金属、脱杂原子等反应,第二个反应器条件较苛刻,主要发生裂化和加氢反应,这种控制方案可以得到较多的轻馏分油和较少的小分子气体。
上述专利都提出了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的概念,并且分别详细阐述了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的思路和各自工艺技术的特点。然而,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用石油馏分或重油代替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的循环溶剂油去配制煤浆,然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加氢和裂化反应。这种工艺技术实现了煤和石油共同加工,体现了煤和石油共同加工的优越性,但在技术优化方面还存在有如下不足之处:
第一,现代煤直接液化工艺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手段主要是常减压蒸馏,正常操作条件下最少有50%的液体油或沥青伴随着固体残渣排出。在单独的煤直接液化过程中,伴随着固体残渣排出的液体中70%以上是大分子的沥青烯和前沥青烯,而用重油作溶剂进行煤和石油共同加工时,除了煤液化生成的大分子的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转化的重油(典型重油的组成见表1)也伴随着固体残渣一起排出,不宜回收和再加工,这对于可裂解性比较好的重油资源来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表1  典型重油(>500℃)的组成和性质
  重油种类   石蜡基   环烷基
  密度,kg/m<sup>3</sup>,20℃   919.6   972.3
  粘度,mm<sup>2</sup>/s,80℃   229.2   1650(100℃)
  重油种类   石蜡基   环烷基
  元素分析,%CH 87.0812.46 86.8110.87
  组成,%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质 51.534.314.10.1 24.033.042.20.8
第二,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用于配制煤浆的循环溶剂油的粘度一般小于40mm2/s(80℃),而重油的粘度远远大于煤液化循环溶剂油的粘度(参见表1所列典型重油),这种大粘度的重油用作配煤浆的溶剂油时,将大幅度降低煤浆中煤粉的比例,一般情况下煤浆中煤粉的含量只能控制在40m%以下,甚至低于35%,采用这种低浓度煤浆原料相当于降低了煤直接液化设备的利用率,不利于充分体现煤直接液化系统设备的价值。同时这种高粘度煤浆不利于在系统中输送,尤其是增加了在加热设备中的结焦倾向。
第三,上述煤和石油共同加工工艺中,由于原料组成的原因,在其生成的柴油产品中含有大量的芳烃和环烷烃,其十六烷值偏低,一般在35以下,而产品标准要求45以上,甚至49以上,所以,很难生产出满足当今车用柴油标准的轻柴油产品,如果选用加氢改质、加氢裂化等技术对其再进行加工,将损失5-10%的柴油收率,同时增加氢耗量和加工成本。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煤直接液化工艺,以充分转化重油并提高煤浆中煤粉的含量,来制造优质发动机燃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实现: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煤粉和溶剂油配制成煤浆;
(2)对煤浆进行加氢、裂解反应;
(3)对步骤(2)产物脱除固体后的油品再进行加氢反应;
(4)对步骤(3)获得的液化全馏分进行分馏,获得三种馏分,即初馏点-150℃的石脑油馏分,150-350℃的柴油馏分,和大于350℃的馏分油;
(5)对步骤(4)获得的柴油馏分进行深度加氢精制;
(6)将步骤(5)获得产物与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按所需比例调和,从而获得优质发动机燃料;
其中,步骤(1)所述溶剂油包括石油馏分油。
优选地,步骤(1)所述溶剂油除石油馏分油外还包括循环使用的步骤(4)的产物中大于350℃的馏分油,且石油馏分油的引入量可根据煤直接液化单元配制煤浆所需要溶剂油的量进行调节。
优选地,所述石油馏分油可以选自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润滑油芳烃抽提装置的抽出芳烃或其混合物。
更优选地,步骤(3)中加氢反应前,还包括混入石油二次加工得到的馏分油,所述石油二次加工得到的馏分油选自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等二次裂解馏分油或其混合物。
优选地,步骤(1)中煤粉粒径小于0.3mm,煤浆煤粉含量为40-50m%(m指质量比)。
优选地,步骤(2)所述反应在两个或多个上流式浆态床反应器进行,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420-480℃。
优选地,步骤(3)所述反应在沸腾床、膨胀床或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300-420℃。
优选地,步骤(5)所述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使用加氢精制催化剂,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280-420℃,控制步骤(5)产物中芳烃含量小于10m%,硫、氮含量小于10ppm。
优选地,步骤(6)所述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选自直馏柴油、加氢裂化柴油、加氢精制柴油、或其混合物。
使用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利用煤直接液化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各自的特点,通过物料互供,实现过程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馏分油产率的目标,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生产高质量的车用发动机液体燃料产品或化工原料。
另外,本发明的方案减少了液化生成油的二次裂化,提高了液体产品的收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氢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如下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为煤直接液化单元工艺流程图;
图2为煤和石油共同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例。
煤直接液化直接生产燃料油过程的特点:(1)液化生成油中芳烃含量高,柴油十六烷值低,硫含量低。为了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通常需要对生成油进行选择性加氢裂化,但这样导致液体产品收率降低、气体产率增加、氢耗增加,减少了产品产量,增加了加工成本。即便如此,柴油的十六烷值通常只能提高到40左右,无法上产出满足当今车用柴油标准(要求十六烷值高于45甚至49)的产品。(2)为了满足液化自身配煤浆的需要,液化生成油中除了350-520℃的馏分油用于循环溶剂配制煤浆外,一部分<350℃的轻质油品(多数工艺都在30%以上)也需要作为溶剂油循环使用,导致液化生成的轻油发生二次裂化,降低液体产品收率。同时,由于部分液化生成轻油作为溶剂油用于配制煤浆,使加热炉和反应器内气化率增加,降低了煤浆的高温性能,也降低了反应器内的氢分压。
石油加工过程的特点:(1)可以生产出高十六烷值的柴油调和组分。(2)催化裂化、焦化、润滑油芳烃抽提装置都是炼油厂重要的操作单元,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润滑油芳烃抽提装置的抽出芳烃等馏分油中,由于含有大量的芳烃而不宜继续深加工,通常作为燃料油或作为低档产品出售。但这类馏分油却是理想的煤直接液化的溶剂油。
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是:以煤和石油为原料生产高质量的车用发动机液体燃料产品或化工原料,根据煤直接液化过程和石油加工过程各自的特点,通过物料互供,实现过程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轻质馏分油产率的目标。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第一,调整煤直接液化工艺中所用溶剂油的组成,即把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油中<350℃的馏分油作为液化单元的产品送出装置,仅把>350℃的馏分油用于循环溶剂配制煤浆,循环溶剂油不足部分由石油馏分油补充,理想的石油馏分油包括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润滑油芳烃抽提装置的抽出芳烃、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这种流程的优点是既不影响煤直接液化装置的加工能力,避免了液化生成轻油的二次裂化,改善了溶剂油或煤浆得高温性能,也对石油加工过程中的低档油品进行了加工。第二,以上述煤直接液化单元的生成油(<350℃)生产高质量车用燃料油时,其中<150℃馏分油可以采用传统的催化重整技术来生产车用汽油或化工原料,150-350℃馏分油生产车用柴油过程中,不采用能大幅度提高十六烷值但降低柴油收率的加氢裂化技术或选择性加氢裂化技术,而采用传统的深度加氢精制技术,仅达到饱和绝大部分芳烃、脱除硫氮等杂原子、有限幅度提高十六烷值、最大限度提高柴油收率的目的,深度加氢精制之后的柴油馏分与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高十六烷值柴油馏分进行调和,从而生产出满足当今车用柴油标准的柴油产品。这种流程的优点是减少了液化生成油的二次裂化,提高了液体产品的收率,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氢耗,同时也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车用柴油产品。
部分工艺流程简要说明如下:
一、煤直接液化单元工艺流程:
参考图1,煤直接液化采用两段工艺流程,第一段进行煤和石油馏分油的加氢、裂解反应,最大限度地多生产液体产品。第一段的反应部分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上流式浆态床反应器组成,氢分压5.0-20.0MPa,反应温度420-480℃。第二段进行液体油品加氢反应,对第一段反应生成物脱除固体后的油品进行加氢,主要生产性能适宜的循环供氢溶剂油。第二段反应器6可选用沸腾床、膨胀床或固定床,氢分压5.0-20.0MPa,反应温度300-420℃。
原料煤经过磨粉、干燥设备1干燥、破碎成粒径小于0.3mm的煤粉后,在煤浆制备设备2中与溶剂油混合,制备成煤粉含量为40-50m%的煤浆,然后按比例加入催化剂,经升压、混氢、升温后进入液化反应器3进行加氢、裂解反应。反应器3的流出物经过分离器4后得到富氢气体和液固相物流两部分,富氢气体用作循环氢,液固相物流经常减压分馏塔5后得到液化残渣和液化全馏分油(初馏点-520℃),其中,液化生成油作为第二段加氢反应的原料,经过加氢反应器6、分离器7后得到加氢后的液化全馏分油,然后在分馏塔8中分离出初馏点-350℃馏分和>350℃馏分,其中,>350℃的馏分油作为循环供氢溶剂与石油馏分混合后用于配制原料煤浆,初馏点-350℃馏分作为煤直接液化单元的生成油,需进一步加工成合格的产品。
作为部分溶剂油的石油馏分,可以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引入到煤直接液化系统中,但对于石油二次加工得到的馏分油(例如: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溶剂油时,按照下述工艺流程将其引入到煤直接液化系统中效果会更好。即将石油二次加工得到的馏分油先与煤直接液化生成油混合后作为第二段加氢的原料油,把经过加氢反应器6、分离器7、分馏塔8后得到的>350℃的馏分油作为供氢溶剂油循环到第一段配制煤浆。石油馏分的引入量可根据第一段配制煤浆所需>350℃馏分油的数量进行调节。用这种先加氢的流程处理石油二次加工馏分油,所得到的溶剂油的供氢性更好。
二、煤直接液化生成油加工流程:
煤直接液化生成油可分为两部分——石脑油馏分(<150℃)和柴油馏分(150-350℃),其中石脑油馏分可以按照传统的催化重整技术用于生产车用汽油产品或化工原料,而柴油馏分按照如下流程进行加工:
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加工流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度加氢精制阶段,选用传统的固定床反应器和加氢精制催化剂,煤直接液化柴油在氢分压5.0-20.0MPa、反应温度280-420℃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控制加氢精制生成油中芳烃含量小于10m%,硫、氮含量小于10ppm。第二阶段为产品调和阶段,用深度加氢精制后的煤直接液化柴油馏分与石油加工过程中生产的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例如:直馏柴油、加氢裂化柴油、加氢精制柴油、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按照所需的比例进行调和,从而生产出低硫、低氮、低芳烃含量,十六烷值高于45或49等不同牌号的车用柴油产品。
以大庆原油、神华煤为原料进行共同加工,并以催化裂化外甩油浆作为煤直接液化的部分溶剂油。其中煤直接液化单元数据为高压釜试验结果(见表4),其它单元的数据为中试结果。主要中间馏分和产品的收率标注于图2(图中的数据的单位为相对重量单位)中。
最终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达55以上。
             表2大庆原油性质
  项目   原油   减渣催化油浆
  密度(20℃)Kg/m<sup>3</sup>   862.5   1003.3
  凝点℃   32
  项目   原油   减渣催化油浆
  粘度(50℃)   22.56
  硫%   0.1   0.3
  金属ppm   15
  残炭%   6.13
     表3神华煤性质
  灰分%   5.68
  元素分析,%
  C<sub>daf</sub>   80.09
  H<sub>daf</sub>   5.04
  N<sub>daf</sub>   0.88
  S<sub>daf</sub>   0.37
  O<sub>daf</sub>   13.62
注:daf表示无水无灰基煤
表4煤直接液化试验结果
  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   450
  氢分压,MPa   16
  反应时间,min   60
  煤浆组成,m%
  煤   45
  催化油浆   30
  工艺条件
  循环溶剂油   25
  产品收率,m%
  H<sub>2</sub>O+CO+CO<sub>2</sub>   7.2
  NH<sub>3</sub>   1.0
  H<sub>2</sub>S   0.3
  C<sub>1</sub>-C<sub>3</sub>   3.8
  C<sub>4</sub>-350℃   51.9
  >350℃   25.0
  油灰渣   13.9
  合计   103.1
注:因为原料中消耗了氢气,没在表中列出,所以合计大于100。
虽然以上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说明,但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构思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要对以上优选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化。

Claims (9)

1.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煤粉和溶剂油配制成煤浆;
(2)对煤浆进行加氢、裂解反应;
(3)对步骤(2)产物脱除固体后的油品再进行加氢反应;
(4)对步骤(3)获得的液化全馏分进行分馏,获得三种馏分,即初馏点-150℃的石脑油馏分,150-350℃的柴油馏分,和大于350℃的馏分油;
(5)对步骤(4)获得的柴油馏分进行深度加氢精制;
(6)将步骤(5)获得产物与石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按所需比例调和,从而获得优质发动机燃料;
其中,步骤(1)所述溶剂油包括石油馏分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溶剂油除石油馏分油外还包括循环使用的步骤(4)的产物中大于350℃的馏分油,且石油馏分油的引入量可根据煤直接液化单元配制煤浆所需要溶剂油的量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油馏分油选自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润滑油芳烃抽提装置的抽出芳烃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加氢反应前,还包括混入石油二次加工得到的馏分油,所述馏分油选自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催化裂化装置的重循环油的抽出芳烃、催化裂化装置的外甩油浆的抽出芳烃、焦化蜡油的抽出芳烃或其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煤粉粒径小于0.3mm,煤浆煤粉含量为40-50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反应在两个或多个上流式浆态床反应器进行,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420-48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反应在沸腾床、膨胀床或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300-4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使用加氢精制催化剂,氢分压为5.0-20.0MPa,反应温度为280-420℃,控制步骤(5)产物中芳烃含量小于10m%,硫、氮含量小于10pp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高十六烷值柴油组分选自直馏柴油、加氢裂化柴油、加氢精制柴油、或其混合物。
CN2007101794304A 2007-12-13 2007-12-13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Active CN101220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4304A CN101220287B (zh) 2007-12-13 2007-12-13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794304A CN101220287B (zh) 2007-12-13 2007-12-13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0287A CN101220287A (zh) 2008-07-16
CN101220287B true CN101220287B (zh) 2010-11-10

Family

ID=39630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794304A Active CN101220287B (zh) 2007-12-13 2007-12-13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2202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4650B2 (en) * 2008-10-09 2014-07-22 Synfuels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multistage liquefying of carbonaceous solid fuel
CN102161910B (zh) * 2010-02-24 2014-03-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由重质原油生产优质汽柴油的方法
CN102732295B (zh) * 2011-04-14 2015-03-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煤加氢共炼油煤浆的制备方法及其油煤浆和其共炼方法
CN103965981B (zh) 2013-01-31 2016-05-25 通用电气公司 制备水煤浆的装置与方法
CN103468314B (zh) * 2013-09-27 2016-01-2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29798A (zh) 2015-02-06 2015-05-20 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油煤混合加氢炼制技术及设备
CN105255512A (zh) * 2015-09-30 2016-01-20 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煤和油混合炼制工艺原料的匹配性和选择方法
CN105400537B (zh) * 2015-10-23 2018-03-20 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混合炼制工艺加工油和煤炭的方法
CN108359489A (zh) * 2018-04-10 2018-08-03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微波辅助分解烃蜡析氢用于煤液化的系统及方法
CN111359547A (zh) * 2019-03-15 2020-07-03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油煤共加氢微界面强化乳化床反应系统
CN111686654A (zh) * 2019-03-15 2020-09-22 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煤焦油加氢微界面乳化床强化反应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0429A (en) * 1987-07-10 1992-06-09 Lummus Crest Inc. Co-processing of carbonaceous solids and petroleum oil
CN1587351A (zh) * 2004-07-30 2005-03-0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0429A (en) * 1987-07-10 1992-06-09 Lummus Crest Inc. Co-processing of carbonaceous solids and petroleum oil
CN1587351A (zh) * 2004-07-30 2005-03-0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煤炭直接液化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0287A (zh) 2008-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0286B (zh)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工艺
CN101220287B (zh) 一种煤与石油共同加工生产优质发动机燃料的方法
CN105940086B (zh) 用于处理油进料以生产具有低的硫含量和沉淀物含量的燃料油的新集成方法
CN101307257B (zh) 一种两段法的煤焦油加氢改质方法
CN100587038C (zh) 一种生产优质催化裂化原料的加氢方法
CN102191072A (zh) 包含固定床氢化裂解阶段和两个直接沸腾床液化阶段的煤转化方法和产品
CN101684417A (zh) 一种优化的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
CN102911729B (zh) 一种由费托合成油生产柴油的方法
CN103773464A (zh) 一种多产优质喷气燃料的加氢裂化方法
CN102899081A (zh) 一种蜡油加氢处理方法
CN101307256B (zh) 一种单段法的煤焦油加氢改质方法
CN104560166A (zh) 一种石油烃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119397C (zh) 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
CN103059970B (zh) 一种重烃原料加氢处理方法
CN103254936A (zh) 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
CN103773473B (zh) 一种生产优质喷气燃料的两段加氢裂化方法
CN100510023C (zh) 一种由重馏分油生产清洁燃料的方法
CN102344829B (zh) 一种渣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重油加氢和催化裂化的组合方法
CN101434867B (zh) 一种悬浮床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方法
CN103305272B (zh) 一种降低焦炭产率的催化转化方法
CN100395315C (zh) 一种费托合成物加氢提质组合工艺方法
CN109486519B (zh) 一种由低品质油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改质方法和系统
CN102373086B (zh) 一种用瓦斯油和渣油生产轻质燃料的方法
CN103773463B (zh) 一种两段加氢裂化方法
CN102911722B (zh) 一种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