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3790A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3790A CN101213790A CNA2006800235782A CN200680023578A CN101213790A CN 101213790 A CN101213790 A CN 101213790A CN A2006800235782 A CNA2006800235782 A CN A2006800235782A CN 200680023578 A CN200680023578 A CN 200680023578A CN 101213790 A CN101213790 A CN 1012137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ter
- couple
- subnet
- beacon signal
- mobile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9—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adapted for mobile IP [MI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087—Mobility data transfer for preserving data network PoA address despite hand-of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当移动节点在无线网络中执行快速切换时使用所接收的接入路由器的唯一码来确定是否转换因特网协议IP。执行快速切换的该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信号;子网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标识ID来确定何时发生了子网改变;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的所述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切换执行单元,当发生了子网改变时,根据所述层触发执行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方面涉及执行快速切换(handover)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方面涉及一种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能够当移动节点在无线网络中执行快速切换时使用接收的接入路由器的唯一码确定是否转换因特网协议(IP)。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服务用户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支持多媒体通信的移动通信服务的启用,并且移动用户要求无缝的通信服务。因此,在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标准规范的无线局域网(LAN)环境中实现快速切换变得很重要。
图1示出传统的无线LAN环境。如图所示,无线LAN环境包括移动节点1、第一接入点21、第二接入点22、第三接入点23、第四接入点24、第一接入路由器31和第二接入路由器32。将假设连接到第一接入点21的移动节点依次穿过由第一接入点21、第二接入点22、第三接入点23和第四接入点24管理的各个小区,来描述传统的无线LAN环境。第一到第四接入点21、22、23和24周期性地发送用于指示它们小区的信标信号,从而运动中的移动节点1可以知道它能通过哪个接入点连接到有线网络。
在图1中由21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第一接入点21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一接入点21管理的小区内。移动节点1像从前那样通过第一接入点21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22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第二接入点22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所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所位于的小区发生了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进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中的切换)。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二接入点22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一接入点21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二接入点22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1与第二接入点22形成新连接,通过第二接入点22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222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经由第二接入点22向第一接入路由器31发送关于其小区改变的信息。第一接入路由器31接收到该信息(不是通过其他接入路由器),并且了解到移动节点1位于它所管理的子网内。
在由223表示的通信中,第一接入路由器31通过第二接入点22向移动节点1发送信息,该信息描述其子网未改变。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一接入路由器3 1管理的子网中。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不需要生成在新子网中使用的新因特网协议(IP)地址。因此,移动节点1不执行由于子网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IP层中的切换)。
在由223表示的通信中,第一接入路由器3 1通过第二接入点22向移动节点1发送信息,该信息描述其子网未改变。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一接入路由器3 1管理的子网中。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不需要生成在新子网中使用的新因特网协议(IP)地址。因此,移动节点1不执行由于子网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IP层中的切换)。
在由23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第三接入点23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了解到其小区已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执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中的切换)。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三接入点23所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二接入点22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三接入点23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1与第三接入点23形成新连接,通过第三接入点23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232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通过第三接入点23和第二接入路由器32向第一接入路由器31发送关于其小区已改变的信息。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32接收到该信息的第一接入路由器21了解到移动节点1已离开其子网。
在由233表示的通信中,第一接入路由器31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32和第三接入点23向移动节点1发送关于其子网已改变的信息。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所处的子网已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进行由于子网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因特网协议(IP)层中的切换)。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二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内,并且执行由234表示的通信操作。
在由234表示的通信中,为了产生在第二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中使用的新IP地址,移动节点1通过第三接入点23请求第二接入路由器32来提供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的网络前缀。响应于该请求,移动节点1获得第二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的网络前缀。基于该网络前缀,移动节点1生成新IP地址,并且使用新IP地址执行与第二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的通信。
在由235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第三接入点23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三接入点23所管理的小区内。移动节点1像先前那样,通过第三接入点23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24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从第四接入点24接收信标信号。基于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1了解到其小区已改变。因此,移动节点1执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的切换)。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四接入点24所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三接入点23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四接入点24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1与第四接入点24形成新连接,通过第四接入点24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242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1通过第四接入点24向第二接入路由器32发送关于其小区已改变的信息。接收到该信息的第二接入路由器32(不是通过另一接入路由器)了解到移动节点1位于其子网内。
在由243表示的通信中,第二接入路由器32通过第四接入点24向移动节点1发送关于其子网未改变的信息。接收到该信息的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位于第二接入路由器32所管理的子网内。即,移动节点1了解到它不需要生成在新子网中使用的新IP地址。因此,移动节点1不执行由于子网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IP层的切换)。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通过经由接入点接收到的信标信号检测到小区改变的移动节点1与接入路由器通信,以便检测先前小区与新小区之间的子网改变。在这方面,移动节点与接入路由器通信,以便确定是仅执行链路层切换还是同时执行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只要小区改变,移动节点就不得不通过接入点与接入路由器通信,并且这可能导致在实现快速切换上的困难。
技术方案
因此,本发明的若干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解决上述和其他问题和困难,并且通过向移动节点提供信息来确定是仅执行链路层切换还是执行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这两者,有助于消除移动节点与接入路由器之间的任何不必要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信号;子网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来确定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的所述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切换执行单元,根据层触发执行切换。
根据本发明其中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包括:信标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信标信号;接入路由器标识(ID)插入单元,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信标信号中;和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根据本发明其中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执行快速切换的方法,包括:生成信标信号;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信标信号中;和发送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或优点在下面描述中阐述,或者通过该描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习得。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传统的无线LAN环境;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入点的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的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信标帧的格式;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无线LAN环境;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触发(trigger)帧;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入点的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其示例,其中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例以便说明本发明的各方面,公知的功能或结构不必详细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接入点200的框图。如图所示,接入点200包括信标信号生成单元210、接入路由器标识(ID)插入单元220和信号发送单元230。信标信号生成单元210生成信标信号,用于标识接入点(如接入点200)所管理的小区。接收到信标信号的移动节点基于该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小区ID,了解到它位于特定接入点的小区内。对于信标信号生成单元210所生成的信标信号,例如可以使用符合IEEE 802.11标准规范的信标帧。然而应当理解,在其他网络中,除IEEE 802.11标准的信标信号之外,可以使用其他信标信号,或者可以使用其他信标信号来代替IEEE 802.11标准的信标信号。
接入路由器ID插入单元220将接入路由器的ID插入到信标信号生成单元210所生成的信标信号中。接入路由器ID例如是指直接与接入点200(例如通过有线)相连的接入路由器的适当(proper)ID。基于由接入路由器ID插入单元220插入到信标信号生成单元210所生成的信标信号中的接入路由器ID,移动节点确定是否改变其子网。信号发送单元230向移动节点发送包含该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方面,为接入点加入接入路由器ID插入单元220,这可以最小化已有接入点的配置改变。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300的框图。所示的装置300包括信号接收单元310、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小区ID检查单元330、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触发单元350、链路层切换执行单元360、接入路由器ID检查单元370、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和IP层切换执行单元390。信号接收单元3 10从接入点接收信号。在这方面,信号接收单元310从组成装置300所在的小区区域的接入点(如接入点200)接收信标,或者从另一移动节点接收数据。尽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要求,但装置300可以被包括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设备中。
由信号接收单元310接收的接收信号被发送到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通过参照接收信号(帧)中包含的预定字段来确定发送的信号是否是信标信号,将参照图4进一步描述这样的示例。当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确定该信号是信标信号时,小区ID检查单元330检查包括在信标信号中的小区ID。小区ID检查单元330还通过接收帧中所包含的该预定字段检查小区ID,这也将参照图4进一步描述。
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根据小区ID检查单元330的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改变移动节点所在的小区。当小区ID检查单元330检查的小区ID与先前检查的小区ID不相同时,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确定移动节点已改变了小区。所述确定的结果是,发送到触发单元350的、包含预定参数的帧(下面称为‘触发帧’)。
触发单元350基于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的所述确定而执行触发。当从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发送的触发帧中检查到小区已改变时,触发单元350执行第2层的触发。根据第2层的触发,链路层切换执行单元360执行链路层中的切换。即,中断与先前接入点的连接,并且建立与新接入点的连接。接入路由器ID检查单元370检查接入路由器的ID,它是指信号中包含的、被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确定为信标信号(即,从接入点接收的信标信号)的信息。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将参照图4进一步描述。
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根据接入路由器ID检查单元370的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改变移动节点的子网。在这方面上,将先前接收的接入路由器ID与当前的接入路由器ID进行比较。当先前接收的接入路由器ID与当前的接入路由器ID不同时,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确定移动节点已改变了子网。尽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要求,但装置300可以具有或连接到存储单元(未示出),用来临时存储先前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可以以其他方式接入。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的确定结果是发送到触发单元350的触发帧。
触发单元350基于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的所述确定而执行触发。当基于从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发送的触发帧确定子网已改变时,触发单元350执行第3层的触发。根据第3层的触发,IP层切换执行单元390执行IP层中的切换。在这方面上,IP层切换执行单元390获取新子网的网络前缀,并且生成在新子网中使用的新IP地址,并且允许移动节点使用最新生成的IP地址执行通信。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信标帧400的格式。参照图4,符合IEEE 802.11标准规范的管理帧包括帧控制字段401、持续时间字段402、目的地址字段403、源地址字段404、基本服务集ID字段(BSSID)405、顺序控制字段406、帧主体字段407和帧校验顺序字段408。
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可以基于基本服务集ID字段405中包含的值来确定是否执行由于装置300的移动而引起的小区改变。将先前小区的ID与当前小区的ID进行比较,并且例如根据它们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改变小区。
帧控制字段401例如包括协议版本字段4011、类型字段4012、子类型字段4013和其他适当的字段。根据IEEE 802.11标准规范,信标帧400是具有值为100的子类型字段4013的管理帧类型。信标信号确定单元320检查接收的帧的子类型字段4013的值是否为100,以便检查接收的信号是否是信标信号。作为参考,其类型字段4012具有0值的帧是管理帧。信标帧400的帧主体字段407例如包括时间戳字段4071、信标间隔字段4072、能力信息字段4073、业务指示图(traffic indication map,TIM)字段4074和其他适当的字段。能力信息字段4073包括扩展服务集字段(ESS)40731、独立基本服务集(BSS)(IBSS)字段40732、无竞争(CF)可轮询字段40733、无竞争轮询请求字段40734、专有字段40735和保留字段40736。然而,应当理解,例如在使用其他标准的情况下,各字段可以被包括在在其他帧中。
如图4所示,可以使用信标帧400的帧主体字段407的能力信息字段4073的保留字段40736以便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信标帧400中。接入路由器ID是指分配给每个接入路由器的唯一ID,移动节点基于该ID确定其子网是否已改变。可以为每个接入路由器分配不同的ID,或者可以分配基于子网的ID。当基于子网分配ID时,接入路由器可以具有相同的ID。在这方面上,移动节点即使在它改变了小区之后也不执行子网的改变,因为它是在同一子网内移动。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无线LAN环境。无线LAN环境包括移动节点4、第一接入点51、第二接入点52、第三接入点53、第四接入点54、第一接入路由器61和第二接入路由器62。如图所示,将假设移动节点4连接到第一接入点51、然后依次穿过由第一接入点51、第二接入点52、第三接入点53和第四接入点54管理的各个小区,来描述图5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接入点51、第二接入点52、第三接入点53和第四接入点54的每一个周期性地发送标识它们所管理的小区的信标信号,以便通知运动的移动节点4它可以使用哪个接入点来连接到有线网络。发送的信标信号包括连接到每个接入点的接入路由器的ID。
在由51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从第一接入点51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一接入点51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一接入点51管理的小区内。在511通信中接收到的信标信号包括连接到第一接入点51的第一接入路由器61的ID,并且移动节点4临时存储第一接入路由器61的ID。移动节点4像从前那样通过第一接入点51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52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到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处在新的小区中。因此,移动节点4执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中的切换)。即,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二接入点52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一接入点51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二接入点52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4与第二接入点52形成新连接,通过第二接入点52接入有线网络。由于第二接入点52被包括在第一接入路由器61所管理的子网中,因此移动节点4在521通信中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包含第一接入路由器61的ID的信标信号。在521通信中接收到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的移动节点4将先前存储的在511通信中接收的接入路由器ID与当前接入路由器ID进行比较。由于存储在511通信操作中的接入路由器ID与在521通信操作中接收的接入路由器ID相同,因此移动节点4确定其子网未改变。
在由522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二接入点52所管理的小区内。移动节点4像从前那样通过第二接入点52连接到有线网络。由于第二接入点52被包括在第一接入路由器61所管理的子网内,因此移动节点4从第二接入点52接收包含第一接入路由器61的ID的信标信号。
在由53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新小区内。因此,移动节点4执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中的切换)。即,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三接入点53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二接入点52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三接入点53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4与第三接入点53形成新连接,通过第三接入点53接入有线网络。由于第三接入点53被包括在第二接入路由器62所管理的子网中,因此移动节点4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包含第二接入路由器62的ID的信标信号。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到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的移动节点4将先前存储的接入路由器ID与当前接入路由器ID进行比较。由于存储在511通信操作中的接入路由器ID与在531通信操作中接收的接入路由器ID不同,因此移动节点4确定它处在新子网中。
在由532表示的通信中,当确定移动节点4的子网已改变时,移动节点4通过第三接入点53和第二接入路由器62向第一接入路由器61发送关于其小区已改变的信息。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62接收到该信息的第一接入路由器61了解到移动节点4已离开其子网。
在由533表示的通信中,第一接入路由器61通过第二接入路由器62和第三接入点53发送关于移动节点4所在的子网已改变的信息。移动节点4接收该信息,并且检查其子网是否已改变,如果已改变,则移动节点4执行由子网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IP层中的切换)。在这方面上,移动节点4检查到它位于第二接入路由器62管理的子网内,并且执行534通信操作,这将进一步描述。由于移动节点4是在确定其子网已改变之后接收到关于其子网已改变的信息,因此移动节点4只检查子网已改变。
在由534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通过第三接入点53向第二接入路由器62发送对第二接入路由器62所管理的子网的网络前缀的请求,以便生成在该子网中使用的新IP地址。响应于该请求,移动节点4获得第二接入路由器62所管理的子网的网络前缀,并且基于该网络前缀生成新IP地址。然后,使用该新IP地址,移动节点4执行与第二接入路由器62管理的该子网的通信。
在由535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三接入点53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三接入点53所管理的小区内。像从前那样,移动节点4通过第三接入点53接入有线网络。
在由541表示的通信中,移动节点4从第四接入点54接收信标信号。基于从第四接入点54接收的信标信号,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新小区内。因此,移动节点4执行由于小区改变而引起的切换(即,链路层中的切换)。在这方面上,移动节点4了解到它位于第四接入点54管理的小区内,并且将它与第三接入点53的链路层连接改变到与第四接入点54的链路层连接。移动节点4与第四接入点54形成新连接,通过第四接入点54接入有线网络。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移动节点4仅当确定其子网已改变时才执行与接入路由器的通信,从而有助于消除与其他接入路由器的不必要的通信。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触发单元350可使用的触发帧600。触发帧600包括小区改变标记610、小区ID 620、子网改变标记630和子网参数640。然而应当理解,触发帧600可以包括其他元素来代替所示的元素,或另外包括其他元素。小区改变标记610指示移动节点4的小区是否已改变。取决于移动节点4的小区改变,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可以设置该标记值。当移动节点4的小区未改变时,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将该值设置到0。当移动节点4的小区已改变时,小区改变确定单元340将该值设置到1。小区改变标记610典型地仅指示小区是否已改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它可以实现为1比特字段。小区ID 620是指新接入点的小区ID。当小区改变标记610的值为1时,触发单元350检查小区ID 620。然后,移动节点4使用由小区ID 620所指示的改变后的小区ID来与接入点通信。
子网改变标记630指示移动节点4的子网是否已改变。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可以根据移动节点4的子网是否已改变来设置子网改变标记630的值。当移动节点4的子网未改变时,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将子网改变标记630的值设置到0。当移动节点4的子网已改变时,子网改变确定单元380将子网改变标记630的值设置到1。子网改变标记630典型地仅指示子网是否已改变,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子网改变标记630可以实现为1比特字段。子网参数640是指新接入路由器的子网。当子网改变标记630的值为1时,触发单元350检查子网参数640。然后,移动节点4使用包含子网参数640所指示的新子网的IP地址而与接入点通信。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接入点200的操作。接入点200首先在操作S710中生成信标信号。所生成的信标信号是信标帧(如符合IEEE 802.11标准规范),并且信标帧包含小区ID,用于表示接入点200形成的小区区域。移动节点4通过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小区ID来检查小区改变。
然后,接入点200在操作S720中将接入路由器插入到所生成的信标信号中。接入路由器ID是直接连接到该接入点(诸如接入点200)的接入路由器的唯一ID,并且当节点4检查子网改变时,使用该接入路由器ID。接入点200在操作S730中周期性地发送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图8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的、执行切换的装置300的操作的流程图。移动节点4在操作S810中从接入点200接收信号。然后,移动节点4在操作S820中通过检查接收的帧的子类型字段值是否例如为100,来确定接收的信号是否为信标信号。
当确定接收的信号是信标信号时,移动节点4在操作S830中检查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小区ID并且确定是否执行小区改变。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例如,移动节点4可以根据IBSS字段40732中包括的值确定发生了小区改变。在这方面上,通过比较先前小区ID与当前小区ID,移动节点4确定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根据关于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的所述确定,当发生了小区改变时,移动节点4在操作S840中执行第2层触发,然后在操作S850中执行根据第2层触发的切换。在这方面上,当确定移动节点4位于新小区中时,移动节点4执行链路层中的切换。
此外,当确定接收的信号是信标信号时,移动节点4检查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通过比较先前存储的接入路由器ID与当前接入路由器ID,移动节点4在操作S860中确定子网是否已改变。在这方面上,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移动节点通过参考信标帧的帧主体字段的能力信息字段的保留字段(如信标帧400的帧主体字段407的能力信息字段4073的保留字段40736)来检查接入路由器ID。根据关于子网是否已改变的所述确定,当确定子网已改变时,移动节点4在操作S870中执行第3层触发,然后在操作S880中执行根据第3层触发的切换。在这方面上,当确定其子网已改变时,移动节点4执行IP层中的切换。移动节点4获得新子网的网络前缀,并且生成在新子网中使用的新IP地址。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和方面的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下列或其他效果。一个效果是,通过向移动节点提供信息使得移动节点能据此确定是仅执行链路层切换还是同时执行链路层切换和IP层切换,可以消除或大大减少与接入路由器的不必要的通信,从而允许移动节点执行相对快速的切换。另一个效果是,通过仅仅在其元件当中添加接入点的一个元件,可以使已有接入点的配置变化最小化。
上述实施例、方面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应当作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意图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各种其他替代、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明显的。此外,尽管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要求,但是本发明的元件可以使用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的软件和/或固件实现。此外,尽管在IEEE 802.11兼容系统中使用的帧的上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和方面,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可以用在其中执行小区接入点之间的切换(如链路层中的切换和/或IP层中的切换)的其他网络中。因此,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中限定。
Claims (52)
1.一种执行切换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信号;
子网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标识ID来确定何时发生了子网改变;
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的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
切换执行单元,当发生了子网改变时,根据所述层触发执行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括由在同一子网中所包含的接入点发送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接收包含参数的帧,该参数指示小区改变和子网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依照在该帧中包含的该参数来执行所述层触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帧包括小区改变标记、新小区ID、子网改变标记、改变后的子网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而执行第2层触发,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而执行第3层触发。
6.一种执行切换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标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信标信号;
接入路由器标识ID插入单元,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所述信标信号中;知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7.一种执行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信号;
通过参考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标识ID来确定子网是否已改变;
根据子网是否已改变的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
当子网已改变时,根据所执行的层触发来执行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括由同一子网中的接入点发送的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触发的执行包括:
接收包含参数的帧,该参数指示小区改变或子网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依照该帧中包含的该参数来执行所述层触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帧包括小区改变标记、新小区ID、子网改变标记、新子网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触发的执行包括:
根据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而执行第2层触发,以及
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而执行第3层触发。
12.一种执行切换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生成信标信号;
将接入路由器标识ID插入所述信标信号中;和
发送包含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信标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向移动节点发送包含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入接入路由器ID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信标帧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信标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向移动节点发送包括含有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帧的信标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信标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向移动节点发送包括含有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帧的信标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插入接入路由器ID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信标帧中,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所述信标帧中的保留字段中。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移动节点接收包含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通过参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来确定所述移动节点的子网是否已改变;
根据所述移动节点的子网是否已改变的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
当移动节点的子网已改变时,根据所执行的层触发来执行切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括由同一子网中的接入点发送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层触发的执行包括:
接收包含参数的触发帧,该参数指示小区改变或子网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依照在该触发帧中包含的该参数执行所述层触发。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触发帧包括小区改变标记、新小区ID、子网改变标记、新子网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当移动节点的子网已改变时,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移动节点的子网已改变时,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2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基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小区改变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2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切换的步骤包括:
基于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2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包含接入路由器ID的帧,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该帧中的保留字段中。
2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插入单元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在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帧中,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该帧中的保留字段中。
2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接收的信号包括信标信号,以及
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所述信标信号中的信标帧中,所述信标帧包括含有该接入路由器ID的保留字段。
3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
该装置基于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接收的信号包括信标信号,以及
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所述信标信号中的信标帧中,所述信标帧包括含有该接入路由器ID的保留字段。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接收的信号包括含有接入路由器ID的帧,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该帧中的保留字段中。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小区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确定何时发生了移动节点的小区改变。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而执行第2层触发,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而执行第3层触发。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接收包含参数的触发帧,该参数指示小区改变和子网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依照在所述触发帧中包含的该参数执行所述层触发。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触发帧包括小区改变标记、新小区ID、子网改变标记、改变后的子网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
该装置基于在所接收的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38.一种执行切换的网络,该网络包括:
信标信号生成单元,生成信标信号;
接入路由器标识ID插入单元,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所述信标信号中;
信号发送单元,发送包含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信标信号;
信号接收单元,接收所述信标信号;
子网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来确定何时发生了移动节点的子网改变;
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的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
切换执行单元,当发生了子网改变时,根据所述层触发执行切换。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括由同一子网中所包含的接入点发送的信息。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括的信息接收触发帧,该触发帧包含参数,该参数指示小区改变和子网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依照该触发帧中包含的该参数执行层触发。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触发帧包括小区改变标记、新小区ID、子网改变标记、改变后的子网或其组合中的一个或多个。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而执行第2层触发,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而执行第3层触发。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网络,其中:
该装置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44.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其中:
该装置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45.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还包括:
小区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确定何时发生了移动节点的小区改变。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小区改变而执行第2层触发,以及
所述触发单元根据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而执行第3层触发。
47.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网络,其中:
该网络基于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或者指示小区改变的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执行移动节点的快速切换。
48.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插入单元将接入路由器ID插入到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帧中,所述接入路由器ID被包含在该帧中的保留字段中。
49.一种执行切换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单元,接收信号;
信标信号确定单元,确定所接收的信号何时为信标信号;
小区标识ID检查单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中检查小区ID;
小区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小区ID信息,确定何时发生了移动节点的小区改变;
接入路由器ID检查单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中检查接入路由器ID;
子网改变确定单元,通过参考在所述信标信号中包含的接入路由器ID来确定何时发生了子网改变;
触发单元,根据关于是否发生了子网改变或小区改变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确定结果,执行层触发;和
切换执行单元,根据层触发执行切换。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网络,其中:
所述切换执行单元包括:
链路层切换执行单元,当发生了小区改变时执行链路层的切换;和
因特网协议IP执行单元,当发生了子网改变时执行IP层的切换。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含在所述信标信号中的信标帧中,该信标帧包括含有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保留字段。
52.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接入路由器ID包含在所述信标信号中的信标帧中,该信标帧包括含有所述接入路由器ID的保留字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18328.4A CN102711193B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56456A KR100664945B1 (ko) | 2005-06-28 | 2005-06-28 | 고속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KR1020050056456 | 2005-06-28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8328.4A Division CN102711193B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3790A true CN101213790A (zh) | 2008-07-02 |
Family
ID=375672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83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1193B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CNA2006800235782A Pending CN101213790A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1832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1193B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84588B2 (zh) |
EP (1) | EP1897282A4 (zh) |
KR (1) | KR100664945B1 (zh) |
CN (2) | CN102711193B (zh) |
WO (1) | WO200700115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8288A1 (zh) * | 2015-07-15 | 2017-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51562B1 (ko) * | 2006-12-06 | 2014-0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근거리 네트워크의 기기 주소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8797995B2 (en) * | 2007-01-18 | 2014-08-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evice-assisted layer 3 handoff for mobile services |
US10555242B2 (en) * | 2008-06-06 | 2020-02-04 | Hmd Global Oy | Cell-selective network access |
US8958354B2 (en) * | 2009-03-13 | 2015-0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access point beacon messaging |
US9119121B2 (en) * | 2013-05-10 | 2015-08-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LAN roaming |
GB201414204D0 (en) * | 2014-08-11 | 2014-09-24 | Advanced Risc Mach Ltd |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
US10686914B2 (en) * | 2014-11-04 | 2020-06-1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Automatic selection of MAC protocol to support multiple prime PLC standards |
TWI552638B (zh) | 2014-11-06 | 2016-10-0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軟體定義網路與其行動管理方法與控制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73413B1 (en) | 1999-06-22 | 2002-10-29 |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 Method for inter-IP-domain roaming across wireless networks |
JP2004192017A (ja) * | 2001-02-06 | 2004-07-08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Icカードを装着した移動体通信端末を利用した情報家電端末の遠隔制御システムとそれに使用する移動体通信端末とicカード |
US6978137B2 (en) | 2001-05-11 | 2005-12-20 | Ntt Docomo Inc. | Aggregation point prediction matching for coherent layer three signaling and fast IP mobility triggering |
US7313628B2 (en) | 2001-06-28 | 2007-12-25 | Nokia, Inc. | Protocol to determine optimal target access routers for seamless IP-level handover |
US20030104814A1 (en) | 2001-11-30 | 2003-06-05 | Docomo 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Usa | Low latency mobile initiated tunneling handoff |
US7257105B2 (en) | 2002-10-03 | 2007-08-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L2 method for a wireless station to locate and associate with a wireless network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Mobile IP agent |
KR100547112B1 (ko) | 2003-02-05 | 2006-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랜환경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핸드오버 수행 모바일노드 장치 |
JP2006519539A (ja) | 2003-02-27 | 2006-08-24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無線サブネットワーク間のモバイル装置の改良型ハンドオフ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7315519B2 (en) | 2003-08-05 | 2008-01-01 | Alcatel Lucent | IPv4/v6 address acquisition techniques for mobile terminals operating within wireless LANs |
US8472473B2 (en) * | 2003-10-15 | 2013-06-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LAN protocol stack |
JP4466296B2 (ja) | 2003-10-17 | 2010-05-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ハンドオーバ方法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US7657612B2 (en) | 2004-01-07 | 2010-02-0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XML schema for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
JP4703657B2 (ja) | 2004-11-05 | 2011-06-15 | 株式会社東芝 | ネットワーク探索方法 |
-
2005
- 2005-06-28 KR KR1020050056456A patent/KR100664945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21 US US11/471,500 patent/US81845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27 EP EP06769071A patent/EP1897282A4/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6-27 CN CN201210118328.4A patent/CN1027111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6-27 CN CNA2006800235782A patent/CN101213790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6-27 WO PCT/KR2006/002495 patent/WO200700115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8288A1 (zh) * | 2015-07-15 | 2017-0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
CN107534919A (zh) * | 2015-07-15 | 2018-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
CN107534919B (zh) * | 2015-07-15 | 2020-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管理方法、装置、ip地址锚点及移动节点 |
US10728828B2 (en) | 2015-07-15 | 2020-07-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P address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IP address anchor, and mobile nod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001152A1 (en) | 2007-01-04 |
EP1897282A1 (en) | 2008-03-12 |
US8184588B2 (en) | 2012-05-22 |
US20060291425A1 (en) | 2006-12-28 |
EP1897282A4 (en) | 2013-03-20 |
CN102711193A (zh) | 2012-10-03 |
KR20070000821A (ko) | 2007-01-03 |
KR100664945B1 (ko) | 2007-01-04 |
CN102711193B (zh) | 2016-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64368B1 (ko) | 블루투스 기술을 이용한 사설 네트워크 및 이를 이용한통신 방법 | |
CN101213790A (zh) | 执行快速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
RU2425466C2 (ru) | Обнаружение соседних сот | |
US7930729B2 (en) | Performing presence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070002811A1 (en) | Mechanism to enable optimized provision of beacon information in WLAN networks | |
CN1653738B (zh) | 在由网络服务的移动终端用户之间通信数据分组的方法 | |
JP4678030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管理方法 | |
KR20050091611A (ko) | 고속으로 핸드오버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722784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packet data service connections | |
US20080107055A1 (en) | Performing presence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15526939A (ja) | サービングゲートウェイ、移動管理ノード、データゲートウェイを取得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EP4213419A1 (en) | Mac address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7876724B2 (en) | Performing presence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002932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mobility while roaming | |
CN101208910B (zh) | 执行快速切换的设备和方法 | |
CN112583736A (zh) | 一种信令报文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FI109261B (fi) | Hallintakanavan muodostaminen | |
JP4721739B2 (ja)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
US20080109551A1 (en) | Performing presence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4563231B2 (ja) | 無線基地局集線装置 | |
KR20170079430A (ko) |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정보 중심 라우팅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0757452B1 (ko) | 단말기의 위치 추적 방법 | |
JP2007028234A (ja)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
KR100704672B1 (ko) | 휴대 인터넷망에서의 아이피 패킷 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07028231A (ja) | 無線lan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