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8537B - 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 - Google Patents
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08537B CN101208537B CN2006800230308A CN200680023030A CN101208537B CN 101208537 B CN101208537 B CN 101208537B CN 2006800230308 A CN2006800230308 A CN 2006800230308A CN 200680023030 A CN200680023030 A CN 200680023030A CN 101208537 B CN101208537 B CN 1012085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webbing
- layer
- belt body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45),其通过带体中的顶面和每一侧面并与之结合,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位于带体的两侧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数量总和超过位于带体的顶面(47)加上底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数量总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形的橡胶带状动力传递皮带,特别涉及一种橡胶V形皮带,其具有一层或多层覆盖皮带的外部驱动表面的织物带。
背景技术
包覆或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通常由包围皮带芯体的外层橡胶或其它聚合物浸渍纤维构成。包覆物能够提供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保护皮带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控制皮带的摩擦特性,以及在皮带与V形皮带中的皮带轮(滑轮)接触时减小皮带的磨损。这些“全包覆”V形皮带通常制造使得应确保织物外层的一个边缘重叠在另一边缘上。这种重叠出现在皮带的整个长度范围内。一些皮带具有多层织物。具有两层织物的皮带可具有重叠在彼此的顶部上的重叠层。在图7中显示了一种典型现有技术的带状V形皮带结构,其中,在15处的皮带的顶面上重叠内侧带11,并且在17处的皮带顶面处重叠外侧带13,从而形成重叠层。这些重叠层在皮带的芯部会形成厚度变化,其会导致拉伸件19层变形偏离于其正常水平方向。
由于承载部分的拉伸绳在皮带中主要负责传递动力,因此,在绳线中的变形会导致在拉伸件中的不均匀分布。与具有均匀加载绳的皮带相比,这种不均匀的加载会减小传递动力的能力。另外,可具有位于皮带的最上层或最下表面上的重叠的现有技术皮带能够表现出提高的弯曲阻力。这种弯曲阻力的提高,特别是在使用了较小直径的皮带轮的装置中,会导致皮带寿命缩短。
为皮带的驱动表面提供最佳摩擦特性的带状V形皮带结构的需求会对埋设的拉伸绳提供最大保护,同时将织物材料的使用降至最小以便限制弯曲阻力,并且,能够避免还会导致在绳线中变形的重叠的使 用以及拉伸件的不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由橡胶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其包括压缩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承载部分。带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侧面朝向彼此倾斜并会聚,并且承载部分基本上平行于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与在顶面和底面中间的侧面相交。设有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的底面和每个侧面并与该底面和侧面结合,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交叉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由橡胶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其包括压缩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承载部分。带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侧面朝向彼此倾斜并会聚,并且承载部分基本上平行于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与在顶面和底面中间的侧面相交。带体还具有大致倒置U形的第一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中的顶面和每个侧面并与顶面和侧面结合并沿侧面向下延伸,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第一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带体具有大致U形的第二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中的顶面和每个侧面并与该顶面和侧面结合并沿侧面向上延伸,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其中第二带状织物层沿侧面与第一层重叠,但本身并不重叠。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面进行说明,其中:在几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为简化的Y形皮带驱动件;
图2为沿截面2-2得到的图1的驱动件的V形皮带的透视性局部剖面图;
图3以透视和局部剖面方式显示了本发明的可选择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可选择带或覆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择带结构;
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择带结构。
图7为现有技术的V形皮带的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见图1和2,示出了典型的动力传递驱动系统10,其包括驱动皮带轮12、从动皮带轮14、围绕着这些皮带轮牵拉并沿驱动关系嵌入其中的V形皮带18以及平面惰轮16,该惰轮与皮带的顶侧面或宽侧面结合以保持皮带的张紧并消除皮带轮之间的松弛。
动力传递皮带18为V形皮带,其具有由橡胶或类似橡胶的材料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20,并包括压缩部分22、张紧部分24以及承载部分26。虽然本发明的V形皮带可用于各种用途,其包括在互补形状的皮带轮或滑轮之间的汽车和工业性动力传递,但是,本发明的带状V形皮带特别适用于工业用途。适用于本发明的标准单根工业V形皮带横截面包括工业标准尺寸A,B,C和D,2L,3L和4L以及3V,5V,8V以及公制尺寸SPZ,SPA,SPB和SPC。这些皮带可具有标准的梯形形状,其具有大致平行的顶面28和底面30以及如图2所示的朝向彼此倾斜且会聚的相应侧面32,34。作为可选择的方案,侧面32和34可以以一定的程度收敛,并且顶面和底面28和30可以是隆起或采用其它常规形状。
带体20由橡胶制成,并且“橡胶”指可以在混砂机中以例如固体形式处理的交联天然材料或合成聚合物。这种橡胶通常在橡胶处理工业中以未加工或未硫化形式与适合的添加剂、混合剂、强化物、催化剂、填料、硫化剂(例如硫磺或过氧化物)以及类似物在众所周知的适合的分批或连续混合器中混合。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典型的合成橡胶包括氯丁橡胶,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乙烯、丙烯以及二烯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例如EPDM,丁苯橡胶,HNBR,CSM,硅橡胶,氟橡胶,上述材料的混合物,以及与适合的热塑性或热固性聚合物或“塑料”、聚 乙烯、聚酯(Hytrel-杜邦(DuPont)的注册商标)或例如AdvancedElastomer Systems,LP的注册商标Santoprene的材料混合的上述或其它已知固态可处理橡胶的混合物或合成品。适于多种形式的聚氨酯的如通过液态铸造形成的液态可处理弹性材料并不包含在该限定内并且不由本发明考虑。
多层压缩部分22、张紧部分24以及纯胶料层25中的任意一层均可以由任意上述橡胶材料形成,纯胶料层25夹在压缩部分22和张紧部分24之间,并且在其中埋设有承载部分26的螺旋卷绕拉伸件27,这些材料通常作为在其中具有或没有纺织加强件的原材料层或轧光层绞绕在制造滚筒上。图2中的V形皮带的芯体或带体可包括带有纤维的橡胶料,例如棉与聚酯纤维或其它任何适合的纤维(如芳香聚酰胺)的合成物,并且可以将其设置在压缩和张紧部分的一个或两个中。在图2的皮带的情况下,最外侧张紧部分层24和压缩部分层36适于带有纤维加强件。
位于皮带中性轴线处附近的承载部分26优选由夹持在适合类型的粘胶层25之间的单股绳张紧件27构成,这些张紧件在被绞绕在滚筒上时以螺旋状卷绕在皮带的下橡胶层上。在优选实施例中,在皮带中使用的橡胶为氯丁橡胶并且将其用于压缩、张紧和承载橡胶部分中。作为可选择的方案,特别是对于特别长的皮带而言,承载部分可以由多股绳例如轮胎帘布的轧光层(通过分离的纬绳以织物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承载经绳)形成,并且将它们多次缠绕在滚筒上以形成构成承载部分的多个层。
无论承载部分由单股拉伸绳或多股绳形成,承载部分与皮带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大致平行延伸并作为在37处示出的“边缘绳”与皮带的侧面交叉。
优选地,绳支承层23位于承载部分26的正下方。绳支承层23可以由轮胎帘布的一个或多个轧光层构成,并且较重的经绳横横向于拉伸绳27延伸以提供横向支承。
根据本发明,带体20与该边缘绳37一起均由带状层织物38覆盖, 该织物穿过带体的底面30和每一侧面32和34并与它们结合,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交叉的位置37处覆盖承载部分。优选如图所示,带状织物38完全覆盖皮带的侧壁32,34,并且在A-A处所示的绳线上方延伸并且优选地延伸至皮带的顶部角部。但是,可以允许带状织物层38穿过并覆盖顶部表面28的一部分,只要织物层38不与本身重叠即可(如图7的现有技术的皮带那样,具有重叠部15和/或17)。
带状层38由“织物”(即,由交织纱、纤维或长丝制成的平面纺织结构)形成。该织物可以是纺织织物,如方形纺织织物、斜纹织物、针织物、编织物或如毡或针刺羊毛那样的无纺物。对于许多工业用途而言,优选使用纺织织物,其中,经纱与纬纱之间的角度超过正常90度的夹角。并且在以角度α应用于皮带时,其优选在大约95°~大约125°的范围内,同时,最佳的角度为大约100~大约120°。该夹角用于覆盖图2的皮带侧面的带状层38,并且也将其用作在图3的实施例中使用的顶部带状层织物39。在Mitchell的Us专利No.2,519,590中更全面地披露了在经纱与纬纱之间具有120°范围(在应用于皮带之前并且缩放的)的带状层织物的使用。
通常在朝向带体的至少内侧面上对带状层38进行涂橡胶处理,以便用于其粘附。为了离合用途,外表面可以保持裸露,或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涂橡胶处理。
如果仅仅单个带状层(图2的层38)覆盖并延伸通过绳线A-A即足够。例如,可采用图2的带结构,另外,在没有覆盖或向下延伸至绳线A-A的情况下,可以在内侧或外侧带状层38上使用穿过皮带的顶面28并绕张紧部分24的侧面缠绕的倒U形带。
图3的V形皮带与图2的V形皮带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使用了更窄、更高的轮廓剖面,并且其使用多层(两层)带状织物覆盖皮带的外表面。图3中皮带的芯体20a的结构可以与图2的结构大致相同。设计和结构将根据皮带的具体用途确定。
在图3的皮带中使用了两层带状织物,即第一层39和第二层41。第一或内侧带状层39为大致倒U形状并穿过芯部皮带体的顶面28a 且与其结合,此外还结合至皮带的侧面32a和34a。织物层39沿下侧壁32a和34a向下延伸至少通过绳线B-B,并且优选大致延伸至皮带的底部角部处,如图所示。以此方式,例如在37a处与带体的侧面交叉的皮带的承载部分26a将完全由内侧带状层39覆盖。优选地,例如通过在轧光操作时与适合的橡胶摩擦或刮擦对带状层39进行涂橡胶处理,从而其能够结合并硫化至橡胶芯体20a上。优选地,带状层39在其形成皮带的完成顶面43的外表面上也形成摩擦涂层或撇渣表层,从而能够使其具有足够高的摩擦系数以接合碰撞在背侧的装置,如图1所示的张紧器16的平面皮带轮。但是,在皮带的表面不太需要较小侵害性的其它用途中,带状层39的外表面可仅仅采用带有或不带有适合的涂层的裸露织物本身。
具有大致U形的第二带状织物层41穿过带体的底面30a并结合到其上并沿皮带的侧面32a,34a向上延伸,以便在37a处与带体的侧面交叉的位置B-B处覆盖承载部分。与第一带状层39一样,外侧带状层41不绕带体的整个周面延伸并且不与其本身重叠。与内侧层39一样,外侧带状层织物41优选在其内表面上被实施涂橡胶处理,以便结合至内侧带状层39上。优选地,第二带状层41的外表面没有任何橡胶涂层,并且优选的是“裸露”的,而不进行适合的织物处理。以此方式,可以定制与由第二带状层织物41表示的侧面接合的皮带轮的摩擦特性,以允许与皮带接合的皮带轮12,14的一定滑动,例如离合或承受振动的驱动。作为可选择的方案,可以在其内、外表面上对带状层14进行涂橡胶处理。
通过在两个表面上对内部带状层39实施涂橡胶处理以实现适用于许多工业用途的背侧摩擦特性,并且为了离合或类似用途而采用外侧层41的裸露背面结构,也可以以明显对比的两种色调设置皮带,皮带43的背面为黑色,皮带的底部侧面采另一种明显区别于黑色的颜色,以便形成想要的两种颜色组合。
其它的带状织物结构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图4~6显示了这些可选择结构的例子。在图4中,两层带状织物45,47覆盖与图2和 3中相应带体20或20a的结构和构造相似的带体20b。在图4中,第一带状织物层为结合至带体20b上的大致U形件,第二外侧层47位于第一层45上,从而在皮带的侧面上与其重叠在一起。这种构造基本上与图3所示的结构是相反的。
在图5中,显示了第三层覆盖结构,其中第一两层49,51为大致U形并穿过带体20c的底部和侧面且与之结合,第三层53为大致倒置U形带,其覆盖第一和第二层的顶部并与第一和第二层的向上延伸部分重叠。由此沿皮带的侧面重叠在该处。
在图6中显示了另外的三层带状织物覆盖结构。该结构与图5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大致U形结构的第一层55穿过带体20d的底面和侧面并与之结合。第二层57为大致倒置U形,其沿皮带的侧面与层55重叠,第三层(最后层)59为大体U形,其沿带体20d的侧面与至少第二层57重叠并且与之结合。
由图4~6中显示的结构所说明的所有这些结构均具有至少一个层,该层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在承载部分附近延伸或延伸超过该承载部分。以此方式,至少一个织物带层覆盖与图2和3中所示的边缘绳37,37a相似的边缘绳。另外,可以对图4~6中的各种带层进行处理以对皮带提供理想的摩擦和弯曲特性,并且在各层之间提供充分的结合。如现有技术的实施例一样,不管是否通过轧光或其它方式利用橡胶对织物进行了浸渍处理,通过使用适当的涂层对织物进行处理均能够实现这些改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除了图2~6所示的结构以外,可以设计各种其它的带层结构,这些结构使用了本发明的原理,从而能够在皮带的顶面和底面处避免重叠,并且使大量的带层抵靠皮带侧面布置,在该处,这些带层重叠以确保足够的耐磨性并有利于环境保护。上述内容可通过沿皮带的顶部和底部表面设置的最小数量的这样层来实现,以便减小弯曲阻力。位于皮带体的两个侧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总量超过位于在带体的顶部加上底部以及表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数量的总和。减小的弯曲阻力能够转换成皮带驱动的加强能力,以适应图1所示的并排布置皮带轮12,14之间的一定未 对准。
可以利用已知的方法来制造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皮带,这些方法并不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中的一种方法中,以颠倒的方式在滚筒上形成皮带。因此,相对于图2的皮带,在具有理想尺寸的轧光层上的上面绳层24绞绕在制造滚筒上,随后将纯胶料层25绞绕在绳层24上。随后,以适当的间距和张紧度将单股拉伸绳27以螺旋状施加到来自导出装置的粘胶层的外部。在绳之后添加另一粘胶层。随后,在拉伸绳上方的粘胶层被施加在整个绳轧光层23上时,该绳轧光层由以搭接方式在适合的BannerTableTM(“Banner”为Burrows Manufacturing Ltd.的注册商标)上彼此粘结在一起的一系列层构成。随后,通过缠绕带有纤维的轧光层36将其施加在轧光层23上,最终,在轧光层36上绞合压缩橡胶层22。随后,利用刀具或其它切割装置使完全形成的套成型以形成单独的单个未加工(未硫化)带体,仅仅在该带体的三个侧面(在底部和侧面)上施加带状织物层38。在轧光机中,可以使带状织物层38在其两个侧面与橡胶摩擦,或者在希望裸露背侧结构的情况下,可以使带状织物层38位于带体20附近的内侧与橡胶刮擦,并且,在其外表面上保留裸露,这将与驱动套管和从动套管的侧面接合。随后,可以在蒸汽高压锅中、在升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以常规方式对单个未硫化的皮带绳进行硫化处理,以形成易于使用的完全整体硫化的皮带。
用于实现硫化的实际硫化装置通常为已知的环形模,其中各个未硫化的皮带绳位于由金属模具和环形件限定的单个腔室中,在Schwabauer的美国专利No.4,095,480中披露了其一个例子。作为可选择的方案,特别是对于特别长的皮带而言,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逐步硫化工艺,如Stecklein和Daugherty的美国专利No.4,332,576中披露的。
以下的工作例子提供了关于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更详细内容,并且其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制作的皮带的优点。
例子1
基本上与图3的实施例一致的本发明的V形皮带和除了带状层结构之外以相同方式制成的对比皮带被如下所述地构造出。首先,将0.030英寸(0.76mm)厚、由氯丁橡胶制成的被轧光的且带有纤维的坯料24a应用于装配滚筒上,并且按重量比以棉纤维1份对氯丁聚酯5份的比例,对该坯料添加1mm长且直径非常小的纯净棉纤维。另外,还以按重量比聚酯纤维1份对氯丁聚酯10份的比例,使长度3~5mm的聚酯纤维与氯丁橡胶混合。随后,在带有纤维的坯料层上施用一层厚度为0.017英寸(0.43mm)的氯丁橡胶粘合剂,并且在其顶部设置螺旋单股拉伸绳27。这些拉伸绳由厚度0.055英寸(1.40mm)的芳香聚酰胺纤维形成,并且将三个连续涂层施加于绳的表面上,如下所述:利用具有标准结构的底漆进行第一处理;第二处理是涂敷在底漆顶部上的间苯二酚甲醛胶乳(RFL);并且,第三和最后处理层为通过浸入施加的分布在溶剂中的液态聚氯丁烯粘合剂。绳为类型2500-1/5,即曲2500分特构成,所述绳由以4捻/英寸(0.16捻/毫米)的呈“Z”状捻制的单独纱线制成,随后,通过沿“S”方向、以2捻/英寸(0.08捻/mm)对这些纱线进行捻制,使这些捻制纱线中的5根纱线形成绳。随后,在绳之后添加另一厚度0.017英寸(0.43mm)的粘胶层。在粘胶上施加0.030英寸(0.76mm)的被称为“轮胎帘布”的交叉绳织物,其中大致垂直于拉伸绳27延伸的主绳的厚度为0.024英寸(0.61mm)。利用RFL对该交叉绳织物进行处理,并且多股尼龙轮胎帘布具有每一英寸36个主绳端(每毫米1.42绳端)。已施加到交叉绳的顶部上的下一层36a为与层24a相同的带有纤维的原材料,最后采用厚度0.042英寸(1.07mm)的聚氯丁烯胶。
随后,使绞合未硫化成分的上述胎体形成单个带体20a,随后使每一带体倒置或翻转,并且按照如下所述将带状层应用于带体的外部。第一带状层39由被RFL处理的0.021英寸(0.53mm)厚的织物构成,随后利用聚氯丁烯橡胶在两个侧面上摩擦。织物为经处理的棉-尼龙纺织织物,其在经纱纤维与纬纱纤维之间具有120°的初始纺织偏角,并且施加到皮带的最终偏角α为105°。织物本身由75%的棉和25% 的尼龙的混合物构成。该带状层39使用大致倒置U形,并且带状层覆盖在带体20a的顶部表面28并且沿皮带的侧面32a和34a向下大致延伸至带体的底部角部,而没有绕这些角部延伸并延伸至带体30a的底部。
第二带状织物层41由与用于层39的织物相同的织物材料制成,不同之处在于:在仅仅在内表面上刮擦而未在两侧摩擦的RFL处理织物,并且在层41的外部未施加橡胶,从而其使裸露处理的织物,并且在其间隙处没有橡胶渗入。如图3所示,该第二带状织物层41采用大致U形,从而覆盖带体的底部30a并沿皮带的侧面向上延伸至皮带的顶部角部,但不延伸至顶部表面43,从而其本身不会重叠。
随后,在压力以及大约170℃的温度下,在标准的环形模具中对由此形成的单个未硫化的单股皮带进行硫化处理15分钟,以使其完全形成一体并将其硫化形成用于测试的最终5V剖面工业皮带。将根据本发明形成的上述环状硫化皮带称为皮带A。
利用标准的逐步固化硫化设备而不是环状硫化对与上述相同的第二组皮带进行硫化处理。将根据本发明制成的这些皮带称为皮带B。
利用与用于上述本发明皮带相同的材料和形成和硫化步骤制造比较皮带,其具有以下不同。采用两个带状织物层,采用对应于图3中本发明的皮带内层39的第一或内层,以便其也穿过带体20a的底部表面30a并其本身在该处重叠,由此在带的底部形成接缝。同样,绕第一带状织物层缠绕对应于图3中本发明的织物41的外层带状织物,并且使其本身完全重叠在顶部表面43的中部,以便成品皮带在皮带的底部具有一个重叠部分并且在皮带的顶部具有一个重叠部分。皮带被环状模具固化。将这些皮带称为对比皮带。
通过使用与图1中的驱动装置相似的驱动装置上,对成品皮带A,皮带B和皮带C的层39的每一两个进行测试,其中,该驱动装置使用了的两个相同直径4.41英寸(112mm)的皮带轮12和14,该直径对于5V剖面的工业皮带而言是亚极小的直径,皮带本身的长度为70.5英寸(1791mm)。这些皮带轮以1750rpm转动,并且在4∶1的张紧 率下具有10马力(HP)载荷。
表1提供了被测试的皮带的平均寿命(小时)。皮带的寿命终点与皮带断裂的时间相对应。从表1中可以得知,图3中所示的利用环状模具硫化工艺硫化的本发明皮带(皮带A)与被完全结合的比较皮带相比,寿命长大约40%。本发明的逐步硫化皮带B的寿命也超过环状模具硫化的比较皮带(通常认为:环状硫化皮带的寿命与通过逐步硫化工艺硫化的相应皮带相等或比其更长)。
表1
皮带 | 寿命,小时 |
A | 168.7 |
B | 127.2 |
比较 | 120.0 |
例子II
在该测试中,完全按例子I制成的皮带A与比较皮带结果以下试验,以确定驱动和从动皮带轮12,14的偏差的允许量。在该测试中,在4∶1的张紧比和30HP的载荷的情况下,将70.5英寸(1791mm)长的5V截面皮带在以1750rpm转动的标称直径7.1英寸(180mm)的两个相等直径皮带轮上运行。有目的使两个皮带轮偏差3°。在表2中提供了测试的结果,其中显示出本发明的皮带A比完全结合的比较皮带长大约22%。
表2
皮带 | 寿命,小时 |
A | 211.8 |
比较 | 172.7 |
虽然为了说明,已在上面的内容中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应理解:这些细节完全是为了说明的,并且除了由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多种改进,。在没有此处特别描述的任意部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适当方式实现此处以说明方式描述的本发明。
Claims (16)
1.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
(a)由橡胶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其包括压缩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承载部分;
(b)所述带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侧面朝向彼此倾斜并会聚,并且所述承载部分基本上平行于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与在顶面和底面中间的侧面相交;以及
(c)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其通过所述带体的底面和每个侧面并与该底面和该侧面结合,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所述承载部分;
(d)具有大致倒置U形的第二带状织物层,其通过皮带的顶面并与之结合,并且向下延伸并在每一侧面上与所述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在所述承载部分与侧面相交的位置处或下方处重叠,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和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都没有自身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带状织物为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纺织织物,在经纱和纬纱之间的夹角在95度~125度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在皮带的侧面外部上的带状织物没有由橡胶显著浸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带状织物被处理具有间苯二酚甲醛胶乳粘附促进剂的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除了所述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和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之外,还设有绕着所述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的至少一部分缠绕的至少一个又一带状织物层,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接缝的带状织物的所有重叠位于皮带的侧面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所述承载部分由螺旋延伸的单组拉伸绳构成,在该拉伸绳下方设有绳织物,其中绳织物的绳大致横向于拉伸绳延伸。
7.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
(a)由橡胶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其包括压缩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承载部分;
(b)所述带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侧面朝向彼此倾斜并会聚,并且所述承载部分基本上平行于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与在顶面和底面中间的侧面相交;以及
(c)具有大致倒置U形的第一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中的顶面和每个侧面并且与该顶面和侧面结合以及沿侧面向下延伸,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所述承载部分,其中第一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
(d)具有大致U形的第二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的底面并且与该底面结合并且沿每个侧面向上延伸,以便在承载部分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并且在所述皮带的各侧面上与所述第一带状织物层重叠,其中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所述第一带状织物层在其两侧进行涂橡胶处理,从而带体的顶面在其上具有一层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大体U形的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形成皮带侧面的外部,并且这些皮带侧面没有由橡胶显著浸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所述第一带状织物层为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纺织织物,在上述经纱和纬纱之间的夹角在100度~120度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为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纺织织物,在上述经纱和纬纱之间的夹角在100度~120度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除了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状织物层以外,还设有缠绕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带状织物层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至少一个另一带状织物层,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接缝的带状织物的所有重叠均位于皮带的侧面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所述承载部分由螺旋延伸的单组拉伸绳构成,在拉伸绳下方设有绳织物,其中绳织物的绳大致横向于拉伸绳延伸。
14.一种单股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其包括:
(a)由橡胶形成的大致梯形带体,其包括压缩部分、张紧部分以及承载部分;
(b)所述带体具有顶面、底面和侧面,所述侧面朝向彼此倾斜并会聚,并且所述承载部分基本上平行于顶面和底面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并与在顶面和底面中间的侧面相交;
(c)至少一个带状织物层,其通过带体的底面和每个侧面,以便在与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承载部分,其中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
(d)具有大致倒置U形的第二带状织物层,其通过皮带的顶面和每个侧面并与之结合,以便在与所述带体的侧面相交的位置处覆盖所述承载部分,其中所述第二带状织物层没有自身重叠;以及
(e)位于带体的两侧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数量总和超过位于带体的底面与顶面上的带状织物层的数量总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V形皮带,其中两个带状织物层位于带体的侧面上并重叠,并且一个带状织物层位于带体的顶面和底面中的每个上。
16.一种V形皮带驱动装置,其包括驱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以及以驱动关系绕驱动和从动皮带轮运行的权利要求14的V形皮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1/167,779 US7942773B2 (en) | 2005-06-27 | 2005-06-27 |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
US11/167,779 | 2005-06-27 | ||
PCT/US2006/025061 WO2007002704A1 (en) | 2005-06-27 | 2006-06-26 | Banded power transmission v-bel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08537A CN101208537A (zh) | 2008-06-25 |
CN101208537B true CN101208537B (zh) | 2012-03-21 |
Family
ID=37102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800230308A Active CN101208537B (zh) | 2005-06-27 | 2006-06-26 | 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42773B2 (zh) |
EP (1) | EP1896749B1 (zh) |
JP (1) | JP4694622B2 (zh) |
KR (1) | KR100916625B1 (zh) |
CN (1) | CN101208537B (zh) |
AU (1) | AU2006261718B2 (zh) |
BR (1) | BRPI0613151B1 (zh) |
CA (1) | CA2613505C (zh) |
MX (1) | MX2008000791A (zh) |
TW (1) | TWI297376B (zh) |
WO (1) | WO20070027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142316B2 (en) * | 2006-12-05 | 2012-03-27 | Veyance Technologies, Inc.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
JPWO2015194116A1 (ja) * | 2014-06-18 | 2017-04-20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伝動ベルト |
DE102016209633A1 (de) * | 2016-06-02 | 2017-12-07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Keilriemen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CN106594173B (zh) * | 2016-12-28 | 2018-08-03 | 浙江四海橡胶有限公司 | 一种包布传动带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218350A (zh) * | 2017-06-29 | 2017-09-29 | 航天南洋(浙江)科技有限公司 | 传导机构的皮带结构 |
US11028900B2 (en) | 2017-12-13 | 2021-06-08 | Gates Corporation | Banded friction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JP6690047B1 (ja) * | 2018-12-06 | 2020-04-28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334330B2 (ja) * | 2019-07-23 | 2023-08-28 | ゲイツ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センターコードラインvベルト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19590A (en) * | 1949-12-27 | 1950-08-22 | Gates Rubber Co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ver |
US2554917A (en) * | 1945-10-01 | 1951-05-29 | Goodrich Co B F | V-belt |
US3563103A (en) * | 1969-04-18 | 1971-02-16 | Uniroyal Inc | Transmission belt |
CN2122263U (zh) * | 1991-06-04 | 1992-11-18 | 山东省诸城市第二橡胶制品厂 | 齿型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392373A (en) * | 1941-04-12 | 1946-01-08 | Dayton Rubber Mfg Co | Belt |
US2414822A (en) * | 1943-06-25 | 1947-01-28 | Dayton Rubber Mfg Co | Wire reinforced belt |
US2783818A (en) * | 1952-11-06 | 1957-03-05 | Dayton Rubber Company | Smooth top v-bel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FR1096305A (fr) | 1952-11-06 | 1955-06-17 | Dayton Rubber Company | Courroie d'entraînement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ette courroie |
DE943023C (de) | 1952-11-25 | 1956-05-09 |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 Keilremen mit Gewebeumlagen |
BE759825A (fr) * | 1969-12-03 | 1971-05-17 | Semperit Ag | Courroie trapezoidale |
US3847029A (en) * | 1972-12-11 | 1974-11-12 | Dayco Corp |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3863515A (en) * | 1973-04-19 | 1975-02-04 | Dayco Corp |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US4095480A (en) * | 1975-09-29 | 1978-06-20 |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 Method for making power transmission belting |
US3996813A (en) * | 1976-02-13 | 1976-12-14 | Dayco Corporation | Endless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US4244234A (en) * | 1978-10-10 | 1981-01-13 | Dayco Corporatio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JPS5615841U (zh) * | 1979-07-16 | 1981-02-10 | ||
US4332576A (en) | 1980-01-11 | 1982-06-01 | The Gates Rubber Company | V-Belt |
JPS59217034A (ja) | 1983-05-23 | 1984-12-07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用ラツプドコグ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H0122992Y2 (zh) * | 1984-12-25 | 1989-07-13 | ||
JPH03216329A (ja) * | 1990-01-22 | 1991-09-24 |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 繊維強化複合ベルト |
JP4409664B2 (ja) * | 1999-05-14 | 2010-02-03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ゴムベルト |
DE10203015A1 (de) * | 2002-01-26 | 2003-08-07 |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 Keilriemen aus einem thermoplastischen Elastomer |
DE102004021524A1 (de) * | 2004-05-03 | 2005-12-08 | Arntz Beteiligungs Gmbh & Co. Kg | Kraftübertragungsriemen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2005
- 2005-06-27 US US11/167,779 patent/US7942773B2/en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6-26 AU AU2006261718A patent/AU2006261718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6-26 EP EP06774137A patent/EP1896749B1/en active Active
- 2006-06-26 CN CN2006800230308A patent/CN101208537B/zh active Active
- 2006-06-26 BR BRPI0613151A patent/BRPI061315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26 KR KR1020087000773A patent/KR10091662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26 JP JP2008517234A patent/JP4694622B2/ja active Active
- 2006-06-26 MX MX2008000791A patent/MX2008000791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6-26 CA CA2613505A patent/CA2613505C/en active Active
- 2006-06-26 TW TW095122911A patent/TWI297376B/zh active
- 2006-06-26 WO PCT/US2006/025061 patent/WO200700270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54917A (en) * | 1945-10-01 | 1951-05-29 | Goodrich Co B F | V-belt |
US2519590A (en) * | 1949-12-27 | 1950-08-22 | Gates Rubber Co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cover |
US3563103A (en) * | 1969-04-18 | 1971-02-16 | Uniroyal Inc | Transmission belt |
CN2122263U (zh) * | 1991-06-04 | 1992-11-18 | 山东省诸城市第二橡胶制品厂 | 齿型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714819A (en) | 2007-04-16 |
CN101208537A (zh) | 2008-06-25 |
JP4694622B2 (ja) | 2011-06-08 |
JP2008546960A (ja) | 2008-12-25 |
US7942773B2 (en) | 2011-05-17 |
BRPI0613151A2 (pt) | 2010-12-21 |
KR100916625B1 (ko) | 2009-09-08 |
TWI297376B (en) | 2008-06-01 |
WO2007002704A1 (en) | 2007-01-04 |
MX2008000791A (es) | 2008-03-25 |
EP1896749A1 (en) | 2008-03-12 |
BRPI0613151B1 (pt) | 2018-07-17 |
CA2613505C (en) | 2011-05-10 |
AU2006261718A1 (en) | 2007-01-04 |
AU2006261718B2 (en) | 2010-03-04 |
US20060293140A1 (en) | 2006-12-28 |
EP1896749B1 (en) | 2013-02-13 |
KR20080015933A (ko) | 2008-02-20 |
CA2613505A1 (en) | 2007-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08537B (zh) | 带状动力传递v形皮带 | |
CA2600720C (en) | Endless belt with improved load carrying cord | |
AU758487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using stabilized open mesh textile material in overcord for enhanced rubber penetration | |
JPH071054B2 (ja) | 歯付ベルト | |
US6595883B1 (en) | V-belt for clutching drive applications | |
WO1996035062A1 (fr) | Courroie trapezoidale crantee | |
US5545097A (e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with facing fabric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belt | |
US4518375A (en) | Toothed belt | |
JP3745963B2 (ja) |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S6228340B2 (zh) | ||
JPH0882346A (ja) | Vリブドベルト | |
WO2016194570A1 (ja) | ゴム製品用補強層 | |
JP2001041292A (ja) |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