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2140A - 一种纳米结构硅酸盐及其功能化形式、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结构硅酸盐及其功能化形式、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142140A CN101142140A CNA2006800082433A CN200680008243A CN101142140A CN 101142140 A CN101142140 A CN 101142140A CN A2006800082433 A CNA2006800082433 A CN A2006800082433A CN 200680008243 A CN200680008243 A CN 200680008243A CN 101142140 A CN101142140 A CN 1011421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licate
- calcium silicate
- oil
- nanostructured
- nano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C01B33/24—Alkaline-earth metal silic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28—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20/28004—Sorbent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e.g. particle size
- B01J20/28007—Sorbent size or size distribution, e.g. particle size with size in the range 1-100 nanometers, e.g. nanosized particles, nanofibers, nanotubes, nanowire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0015—Pigments exhibiting interference colours, e.g. transparent platelets of appropriate thinness or flaky substrates, e.g. mica, bearing appropriate thin transparent coatings
- C09C1/0018—Pigments exhibiting interference colours, e.g. transparent platelets of appropriate thinness or flaky substrates, e.g. mica, bearing appropriate thin transparent coatings uncoated and unlayered plate-like part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C—TREAT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TO ENHANCE THEIR PIGMENTING OR FILLING PROPERTIES ;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PREPARATION OF IN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NO SINGLE CHEMICAL COMPOUNDS AND WHICH ARE MAINLY USED AS PIGMENTS OR FILLERS
- C09C1/00—Treatment of specific inorganic materials other than fibrous fillers; Preparation of carbon black
- C09C1/28—Compounds of silic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60—Heavy metals or heavy metal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2—Surface are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19—Oil-absorption capacity, e.g. DBP valu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00—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6/80—Compositional purity
- C01P2006/82—Compositional purity water conten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9—Silicic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licates, Zeolites, And Molecular Siev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纳米结构硅酸盐的制备、功能化和应用,一般是可以水化的硅酸钙。还涉及制备纳米结构硅酸盐的新方法。这种新的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含有小片形式的硅酸钙,所述小片的厚度为约5-10nm、宽度为约50-500nm或更宽,所述小片按图1所示的有序性差的框架型结构堆积在一起。该新材料可以通过使含钙离子的溶液与含硅酸盐的溶液在受控的条件下反应,接着使硅酸钙陈化而制得。这种新的硅酸盐具有高体积的孔隙,并且容易进入。这提供了高的吸油能力和高的表面积。本发明制备的新的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的吸油值达到700g油/100g硅酸盐,表面积达到600m2·g-1。这种新材料可以被功能化,从而产生具有很多用途的材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纳米结构硅酸盐的制备、功能化及应用,一般是可以水化的硅酸钙。本发明还涉及制备纳米结构硅酸盐的新方法。
背景技术
含有以不同微结构形式排列的亚微米颗粒的二氧化硅,主要是单独颗粒(烟尘二氧化硅)、网络(沉淀二氧化硅或硅酸盐)以及随机密堆结构(凝胶),是公知的,并且广泛用于很多不同的工业和消费用途。这些材料得到了很好地表征,并且其各种制备方法、结构、性能和应用在标准课本,例如Iler(1973)(Ralph K.Iler-The Chemistry of Silica,Wiley-Interscience,NewYork,1979),以及大量研究论文、专利和商家提供的信息及应用单中得到介绍。硅酸钠(水玻璃)一般作为在含水体系中制备沉淀二氧化硅(和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凝胶的原料。很多这些制备方法的细节专属于商业制造商。
具有网络结构的沉淀二氧化硅还可以由地热水制得,所述地热水含有浓度非常低的溶解二氧化硅,通常达到1000mg·kg-1SiO2,其产品作为新闻纸中的填料成功地经过测试,可以减小透印(print-through)并提高印刷质量(Harper and Johnston,1997)(美国专利5595717)。
硅酸钠水溶液的碱性高,取决于溶解二氧化硅的浓度,其pH值通常大于12。其中主要的种类是H3SiO4 -离子以及H2SiO4 2-离子。加入酸减小pH值,引发这些离子的聚合,得到氧桥硅酸盐聚合体,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HO)3SiO-+-OSi(OH)3+H+→(HO)3SiOSi(OH)2O-+H2O(HO)3SiOSi(OH)2O-+n[-OSi(OH)3]+nH+→[(HO)3SiOSi(OH)2O-]n+nH2O
胶态二氧化硅颗粒
该聚合在三维方向上进行,形成纳米级球状二氧化硅颗粒,所述纳米级球状二氧化硅颗粒再形成所需的网络或凝胶结构。颗粒的表面通常具有高密度的硅烷醇基团。
如Harper和Johnston(1997)(美国专利5595717,1997)所述的由溶解二氧化硅过饱和的地热水沉淀二氧化硅的方法包括在pH=7-9的条件下使该水陈化,由此根据上述机理形成纳米级胶态二氧化硅颗粒。由于表面的硅烷醇基团,这些颗粒具有表面负电荷并将形成胶体。加入金属阳离子(通常是Ca2+),将该表面电荷中和到一定程度,使这些颗粒聚在一起,以形成网络结构的沉淀二氧化硅。通过将沉淀物暴露于含有未聚合的溶解二氧化硅(H3SiO4 -)的地热水中,并且在原始沉淀二氧化硅的网络结构上回收二氧化硅,可以增加颗粒尺寸以及由此提高网络结构的强度(Harper和Johnston,1997)(美国专利5595717,19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纳米结构硅酸盐和制备这些新型纳米结构硅酸盐的工艺,以及制备纳米结构硅酸盐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含有厚度为约5-10nm、宽度为约50-500nm的纳米级小片(platelets),所述纳米级小片按照有序性差的开放框架型结构堆积在一起,以形成可以进入的孔并由此提供高的孔体积。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含有(comprising)”是指“至少部分地由...组成”;也就是说,当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的解释陈述包括“含有”时,则由该术语表明的特征在每个陈述中都必须存在,但其它特征也可以存在。相关的术语,例如“含有(comprise)”和“含有(comprised)”也按类似的方式解释。
小片具有可达到的高表面积。小片一般不是平面状的,并具有类似于玫瑰花瓣的复杂弯曲形貌。它们在X射线检测时是无定形的,没有长程有序(long range order)。但是,NMR研究表明,在本发明的一些产物中,极短程(immediate short range)Si环境类似于硅灰石。
纳米结构通常是尺寸小于100nm的结构。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纳米结构,存在的小片的厚度为约5-10nm,片表面宽度为约50-500nm。大多数小片的宽度通常在50-200nm范围内,但在根据本发明制备的一些纳米结构中观察到达到500nm的较大片宽度。一些片宽度较大的这些片可能形成两个或多个相邻孔的连续壁。小片的宽度和厚度尺寸可以通过本发明材料的电子显微照片而进行测定。
这些小片有序性差的开放框架型结构堆积以形成颗粒。单个颗粒的尺寸可变,该尺寸取决于下面详细讨论的多个因素,例如在制备颗粒过程中施加的机械力的大小。不同的研磨、高剪切混合程度、超声波等作用,可以引起不同的影响。通常形成粒度在1到6微米范围内的小颗粒。然后这些较小的颗粒聚集形成较大的团粒(agglomerate)。这些较大的团粒的尺寸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重要,但在很多应用中优选窄范围的粒度。在制备工艺中,一般15-20微米的尺寸是方便的。但如果特殊功能需要,也可以制备较大的尺寸。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粒度是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稀释的浆料样品得到的平均粒径(d50)。粒度分布可以通过对比d90、d50和d10值来表示,其中d90、d50和d10值分别表示90%、50%和10%的颗粒的直径小于最大值。在本发明的纳米结构材料的很多应用中,优选窄的粒度分布。一般地,这是指d90和d10值分别小于d50值的4倍并大于d50值的1/4。例如,实施例6的产品的d10为2微米,d50为5.4微米,d90为19.2微米。较宽的粒度分布也在本发明范围内。
小片的堆积方式使得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中形成本发明的可进入的孔隙,得到高的孔体积和高的表面积。可进入性是指孔隙的开口相比于孔隙的内部体积而言相当大。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孔隙开口的直径大致等于小片的宽度(例如,图1所示)。很多不同的试剂和化合物可以容易地进入并容纳在孔隙中和/或形成孔隙的小片的表面上。这与具有类似的孔体积但孔隙开口很窄的有些像瓶子的材料不同,或者也与孔体积和孔隙开口都很小的沸石型材料不同。这种较小的孔隙以及开口较窄的孔隙仅使小分子可以进入。本发明材料中的体积较大并且开口较宽的孔隙意味着这些孔隙允许宽范围的其它试剂和化合物进入,特别是较大的试剂和化合物。形成孔隙的小片的表面也容易达到,从而与这些其它的试剂或化合物结合。
本发明的开口框架结构容易与诸如在水泥中发现的其它晶体硅酸钙材料区别。水泥为由小的微纤维发展成的大量相互穿插的针状晶体。本发明的纳米结构基本上没有任何微纤维,特别是那些可能由硅酸钙形成的微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其中通过在pH值大于约6的条件下对硅酸钙进行酸洗,用氢离子取代部分钙离子,可以取代至多99重量%的钙离子。完全取代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其中,在所述结构中,钙被部分地置换为其它金属离子,例如Mg2+、Al3+和Fe2+/3+。这些离子的存在本质上并不改变材料的纳米结构框架和孔隙结构,并且预计不会引起材料性能的明显变化。可以结合的这些离子的量取决于是否改变材料性能。这通过实验很容易确定。
本发明还提供如上所述的这些水化的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其中,在小片表面,水分子在与结合到表面硅烷醇(-Si-OH)基团不相关的Ca2+离子上的配位点,与Ca2+离子进行氢键结合。水分子也可以直接与跟Ca2+离子不相关的表面硅烷醇基团进行氢键结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大于300g油/100g硅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大于350g油/100g硅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大于400g油/100g硅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大于500g油/100g硅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小于700g油/100g硅酸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吸油值小于600g油/100g硅酸盐。
随纳米结构的发展,本发明的新材料的表面积测量值一般表现出随吸油能力的增大而增大。通常,获得吸油能力大于300g油/100g硅酸盐的产品将得到表面积超过250m2.g-1的材料。本发明的新材料的表面积能达到600m2.g-1。
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大于300g油/100g硅酸盐,表面积大于250m2.g-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为300g油/100g硅酸盐至700g油/100g硅酸盐,优选为350g油/100g硅酸盐至600g油/100g硅酸盐,并且表面积为250-600m2.g-1,例如260-600m2.g-1,或者300-600m2.g-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水被置换为间隔化合物(spacer compound)。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具有氢键结合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的沸点比水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所述纳米结构通过在该结构中加入另外的二氧化硅或硅酸盐而得到增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硅酸盐材料,其中,在所述纳米结构中,选自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容纳在孔隙中或者小片的表面上,或者同时在孔隙中和小片的表面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该材料通过如下步骤制得:将含钙离子的溶液或浆料与含硅酸盐的溶液在限定的pH范围内反应,使硅酸钙沉淀并对产物进行陈化,以提高纳米结构有序度、吸油值和表面积特性,选择性地通过混合强度来影响颗粒和团粒的尺寸,选择性地对材料进行酸洗,选择性地增强所述材料,选择性地用间隔化合物置换所述结构内的任何的水,选择性地干燥和选择性地研磨所述材料,以及选择性地将一种或多种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容纳在所述孔隙中或小片的表面上,或者选择性地任意组合这些选择性的步骤中的两个或多个。
本发明还在制备工艺中提供以下选择性的条件:
i.钙和硅酸盐溶液/浆料的pH值相匹配;
ii.与存在的SiO2相比,加入的Ca++的摩尔量为过量(优选过量5-10%);
iii.钙快速加入到硅酸盐溶液中;
iv.快速加入伴随着强烈搅拌或混合,包括高剪切(高强度)搅拌或混合以及超声处理;
v.在另外的轻微搅拌、中等剪切或高剪切(高强度)搅拌下进行所述陈化过程;
vi.陈化过程在静置下进行;
vii.通过干燥去除水;
viii.用间隔化合物置换水;
ix.间隔化合物是2-乙氧基乙醇(2-EE)或2-甲氧基乙醇(2-ME);
x.通过对滤饼进行活塞清洗而加入间隔化合物;
xi.通过加入另外的硅酸盐材料而强化所述硅酸钙沉淀(通常是浆料形式);
xii.通过加入硅酸钠溶液而强化或增强;
xiii.调节硅酸钙沉淀和/或硅酸钠溶液的pH值以增强沉淀的强化;
xiv.在轻微搅拌、中等或高剪切搅拌下进行强化或增强,以控制单个颗粒的团粒的大小;
xv.在该方法的任意阶段加入功能化物质,优选加入到起始溶液/浆料中;在陈化过程之前、过程中或之后加入;在过滤或清洗过程中加入;或加入到如下所述干燥后的物质中。
本发明还涉及,将通过以下方式将本发明的所有不同形式的硅酸盐材料功能化:
a.结合相变材料,用于热贮存和热释放应用;
b.结合碘、硫;金属及其阳离子,如铜、锌、银;以及有机分子,如羟基吡啶硫酮(omacide)和己醛;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以及氧化物质,如高锰酸根离子,用于抗微生物和杀灭微生物应用;
c.结合金属氧阴离子,如钒酸根离子、铬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如锌、铜,用于抗腐蚀应用;
d.结合香精油、香水、香味和臭味化合物,包括难闻的化合物,用于控制这些香味和臭味的释放;
e.结合改变颗粒等电位点的物质;
f.结合增强孔隙或小片表面对其它物质的接收性的物质,特别是阴离子、阳离子或中性分子、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或配方;
g.结合将表面的通常的亲水性改变成疏水性的物质,例如使用丁醇、辛醇或硬脂酸钙;
h.结合光敏中心,例如二氧化钛,用于光敏或光化学应用;
i.结合阳离子,例如铜;阴离子,例如磷酸根;或中性分子,如碘,用于运输和/或缓慢释放这些物质;
j.结合阳离子,例如铜、锌、锶、铯;以及阴离子,例如磷酸根、砷酸根、铬酸根、高锰酸根、铼酸根,通过从含这些物质的溶液或水中回收或提取,随后选择性地将这些物质与硅酸钙材料分离;
k.结合导电聚合物,例如,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及其各种衍生物,以提供氧化还原性、导电性、光电性、抗腐蚀性和抗微生物性;
l.结合离子导电材料,用于固体电解质应用;
m.结合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
n.结合磁性中心、或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o.结合金属或金属离子中心,例如铑,用于催化目的;
p.将硅酸钙或其各种功能化形式包裹或束缚在较大颗粒或小球中,以更好地包含将要容纳在孔隙中的功能化物质。需要注意的是该功能化物质包括水。
本发明还提供通过本发明的一种或多种方法制备的钙或其它硅酸盐材料。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吸油(液体)能力高、表面积大并且包括纳米级小片的新型硅酸盐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纳米结构硅酸钙的电镜照片,表示提供可进入的大孔体积和可达到的大表面积的纳米级小片的开放框架;
图2是表示本发明硅酸钙的吸油量变化以及相应的纳米结构发展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的关系曲线,基底(稀释因子=1)是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为35000mg.kg-1SiO2;
图3表示改变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摩尔分数对本发明的硅酸钙的吸油量的影响,其中本发明硅酸钙已经用2-乙氧基乙醇进行了活塞清洗,[SiO2]的摩尔分数=1;
图4表示Ca∶SiO2的摩尔比对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
图5是一系列电镜照片,表示本发明的硅酸钙的纳米结构在陈化过程中的发展,左边的是在陈化10分钟时的照片,中间的是在60分钟时的照片,右边的是在360分钟时的照片;
图6表示陈化时间对本发明硅酸钙的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
图7表示搅拌和容器尺寸对本发明硅酸钙的吸油值的影响;
图8表示在50ml活塞流和在其它容量下,用2-乙氧基乙醇洗涤本发明的硅酸钙对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
图9表示在用单体二氧化硅增强硅酸钙纳米结构的工艺中硅酸盐的加入量对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
图10表示对于通过在固体含量4.3重量%的每50ml陈化硅酸钙浆料中加入不同量的SiO2并且然后加入4ml的2M HCl而用不同加入量的单体二氧化硅增强之后,硅酸钙浆料中15分钟之后的残余单体二氧化硅的浓度;
图11表示在增强工艺过程中加入的2M HCl的量对通过在固体含量4.3重量%的每50ml陈化硅酸钙浆料中加入四种不同水平的SiO2(g)而得到的增强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吸油值的影响;
图12表示时间对增强反应的影响以及对增强的硅酸钙材料的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
图13表示本发明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作为新闻纸填料的性能,对比本发明硅酸钙、煅烧粘土、研磨碳酸钙(GDC)和Sipernat 820A(Degussa AG的产品)的不透明性和印透与填料加入量;
图14表示本发明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水蒸汽吸收和释放,分别在92%RH和51%RH的相对湿度环境之间循环。
具体实施方式
新的纳米结构硅酸盐一般包括尺寸在1-6微米之间的颗粒以及这些单个颗粒的较大的团粒,其尺寸是变化的,可达到约20微米或更大。每个颗粒本身包括按有序性差的开放框架型结构堆积在一起的纳米级小片,小片的厚度为约5-10nm、宽度一般达到约50-500nm,从而形成所谓的硅酸盐海绵。这种结构有些像开放的玫瑰花的花瓣,因此称为“沙漠玫瑰(desert rose)”型结构。该结构赋予材料以高的可进入的孔体积以及高的液体吸收能力和高的可达到的表面积的所需性能。小片的表面可以通过吸收和束缚不同的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而被功能化,从而为材料提供可以在一定范围应用的更加新颖或改进的性能。
框架结构的开放程度以及由此得到的孔体积和表面积的量级以及功能化倾向,可以在制备材料时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特别是减小结构的塌陷或部分塌陷,从而使小片以更加平行类型的排列进行堆积(有些像闭合的玫瑰花)。
图1表示了描述颗粒以及这些单个颗粒的团粒的开放框架“沙漠玫瑰”结构的典型结构和形貌,每个颗粒本身包括纳米级小片。颗粒粒度一般大于1微米并且通常不超过6微米。较大的团粒一般大于15微米并小于20微米,但可以得到更大的团粒。如果需要,通过诸如高剪切混合或研磨或超声处理等物理措施,可以将团粒破碎。较小的颗粒和较大的团粒在第一显微照片(图1)中可以辨别。
从图1所示的显微照片上可以测量每个小片的厚度和宽度,特别是在第二和第三显微照片中。厚度通常在5-10nm范围内。每个小片的宽度大都在50-200nm范围内。200至500nm的更宽的材料不存在,趋于形成两个或多个相邻孔隙的壁。
纳米结构硅酸钙及其各种功能化形式至少在以下领域具有应用:
●作为高液体吸收性材料,用于吸收液体;
●作为液体或蒸汽的惰性载体;
●作为液体或蒸汽的缓释剂;
●纸填充和纸涂层,用于提高纸和纸产品(包括纸板)的印刷、光学和物理性能,还减小墨水需求量;
●作为提高亮度和洁白度的试剂;
●在纸包装中用于提高液体和蒸汽的吸收性并提供一个可控环境;
●在纸和塑料中用于增强物理性能,特别是在其它物理性能损失最小的同时膨胀,还作为抗微生物试剂;
●通过结合较高数量的相变能量贮存和释放材料而用在热量贮存和释放应用中;
●作为气体吸收材料用于控制湿度和水果成熟;
●作为高表面积的材料用于催化、光敏和光化学,以及作为化学反应的表面;
●作为轻质隔热或陶瓷材料;
●从液体、溶液或气体中(选择性)吸附、吸收或提取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
●作为赋予有磁性的材料,用于从液体、溶液或气体中(选择性)吸附、吸收或提取金属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
●抗腐蚀和抗微生物应用,特别是在表面涂层中,药物和营养品应用以及功能包装;
●作为具有特殊电、电化学、磁和物理性能的导电聚合物、纳米颗粒和其它化合物的基体材料;
●用于催化,其中硅酸钙中含有金属或金属离子催化中心;
●作为阻燃剂,特别是当孔隙中含有水时。
这种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制备包括,在如下详细描述的控制pH值、混合、温度、陈化和后处理的条件下,将钙离子直接加入到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中,通常是硅酸钠,主要以H3SiO4 -硅酸离子和H2SiO4 2-离子存在,可能有诸如H4SiO4的其它物质。可以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或浆料作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加入前用酸调节pH值。
另外,硅酸钠溶液可以加入到pH值已经调节的、含有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溶液或者氢氧化钙浆料中。
而且,为保证瞬时和连接保持所需的化学计量,通过在控制速率下抽入到常用的容器或混合容器中,可以将相应的溶液或浆料连续地混合在一起。然后将得到的浆料形式的硅酸钙连续抽到后续的陈化容器中。
为了保证反应物之间的均匀反应以形成硅酸钙沉淀,必须保证有效的混合,硅酸钙沉淀可以被陈化以形成所需的纳米小片的框架结构,以及相应的高的孔体积和表面积。混合强度影响硅酸钙颗粒的团聚程度,其中使用高剪切混合相应地破碎团粒。
反应可以总结为:
H3SiO4 -+Ca2++OH-→CaSiOx(OH)y+H2O
式中:x约为2-3
y约为1-2
优选地,在室温下(15-25℃)下进行反应。物质形成为沉淀或浆料。
此沉淀或浆料可以进行后处理,例如通过加入适当的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进行功能化,适当地过滤、洗涤和干燥。而且,通过将适当的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加入到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或硅酸钠溶液中而实现功能化。
本发明的硅酸钙材料的纳米结构是在最初沉淀硅酸钙之后仔细地控制陈化步骤的过程中形成的。作为所用的实际制备方法的结果以及取决于所用的实际制备方法,材料具有所需的高的可进入的孔体积以及液体吸收能力的性能。液体吸收能力按ASTM D281-31(1980)Spatula Rub-Out方法测量。
本发明的产品的吸油能力可以调节至所需水平;对于本发明的优选材料,吸油能力超过350g油/100g硅酸盐,例如超过400g油/100g硅酸盐,甚至超过500g油/100g硅酸盐,可高达600g油/100g硅酸盐。本发明预计,如果需要,可以得到更高的吸油能力,例如700g油/100g硅酸盐。在高吸收能力与相应的额外成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平衡。
本发明得到的纳米结构产品的表面积超过250m2.g-1,例如超过260m2.g-1,甚至超过300m2.g-1,甚至达到600m2.g-1。
另外,初始主要含有可以水化的硅烷醇基团和键合钙离子的纳米级小片的表面可以通过在这些小片表面上吸收或结合不同的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使所述材料功能化。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框架结构的开放程度,以及相应的孔体积和表面积大小,和功能化的倾向或程度。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减小孔体积和表面积,特别是在干燥时,其中形成小片按更加平行类型排列方式堆积的塌陷或部分塌陷型结构(有些像闭合的玫瑰花)。
因此,吸油能力可以减小到约100g油/100g材料,表面积减小到100m2.g-1。在干燥过程中,去除氢键结合在表面硅烷醇基团上的闭塞或孔隙水的过程,趋于将小片拉在一起,由此使结构部分地塌陷并减小孔体积以及可达到的表面积。
考虑吸油特性,使用塌陷形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也在本发明范围内。例如在纸填充和涂层技术中,可以提高纸的印刷和光学性能。
通过在水中再打浆并搅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塌陷材料再生,但通常不可能将塌陷材料恢复到原始材料的吸收能力。
在纳米结构硅酸钙以浆料形式或干燥状态的很多应用中,需要利用高的可进入的孔体积和高的可达到的表面积。对于干燥状态的材料,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用诸如2-乙氧基乙醇(2-EE)或2-甲氧基乙醇(2-ME)的间隔化合物洗涤滤饼,以在干燥前置换掉闭塞的水或孔隙水。从而容易地实现高达600g油/100g材料的吸油能力,以及高达600m2.g-1的表面积。当该干燥的材料重新变湿时,一些间隔化合物被水替代,并发生部分塌陷,由此减小吸油值和表面积。
在浆料和干燥状态下保持材料的高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另一种方法是,增强框架结构中的纳米级小片。其实现是通过在沉淀和陈化之后,将一定量的硅酸钠,或者具有适当pH值调节的含有硅酸盐的溶液加入到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中。溶解的硅酸盐通过与表面硅烷醇聚合以及与表面钙离子反应而在纳米级小片的表面、边缘和角上恢复,从而强化框架结构。在干燥时,孔体积和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干燥材料的吸油值高达500g油/100g硅酸盐,表面积达到500m2.g-1。产品产量相应增加。
由于结合在小片表面的钙离子也是水化的并作为与闭塞水进行氢键结合的中心,因此可以发现,通过用酸对材料进行洗涤,使材料的pH值从其pH=10-11的起始碱性值减小到pH=6-9,去除或部分去除这些钙离子,在防止干燥时框架结构的部分塌陷方面也是有效的。以这种方式,同样基本保持孔体积表面积,使酸洗并干燥的材料的吸油值达到400g油/100g硅酸盐,表面积达到400m2.g-1。
在酸洗过程中,根据酸洗的材料的最终pH值可以逐渐减小钙含量,并在pH=6时钙含量小于1重量%Ca2+。
纳米级小片的堆积排列所形成的框架结构的开放性质、可进入的孔体积和大的可达到的表面积,为通过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和导电聚合物的功能化、为特定化学反应的发生、为吸收/吸附和解吸附特殊液体和气体物质、以及为容纳这些物质作为磁性中心和纳米颗粒,提供了大的表面。
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基于CIE标准测量的典型亮度值L*为约96-98.5,TAPPI亮度为约90-95,ISO亮度为约90-97。
制备
具有不同的可进入的孔体积和表面积以及不同的功能化形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
这一般是H3SiO4 -硅酸根离子的形式,但也可能有H2SiO4 2-硅酸根离子以及硅酸H4SiO4存在。这包括硅酸钠溶液和地热水以及其它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硅的其它天然存在的水。
当使用硅酸钠作为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来源时,则可以使用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高达35000mg.kg-1SiO2的溶液。这得到仍可以使用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稠”浆料。虽然使用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较高的硅酸钠或类似溶液可以形成纳米结构硅酸钙,但得到的浆料的稠度增大,将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或其它过程中出现可加工性问题。而且,浆料的稠度和可加工性在有效混合方面是重要的,从而保证反应物之间的均匀反应,并减小或最小化纳米结构硅酸钙颗粒的团聚。如果通过抽送来连续地混合反应物,就必须能够有效抽送的浓度。
在保证形成纳米结构的陈化工艺方面(如下面讨论的),可加工性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已经发现,在起始溶液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与在陈化过程中形成纳米结构之间存在一个平衡,所述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本质上决定沉淀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浆料的稠度,所述纳米结构表现出高的可进入的孔体积(吸油值)和高的可达到的表面积。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优选为7000-17000mg.kg-1SiO2。这提供了容易加工的溶液。
图2表示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的浓度对在陈化过程中形成纳米结构(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影响,其中对经过2-乙氧基乙醇(2-EE)处理以保持纳米结构完整性的干燥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测量吸油值。基准浓度(稀释因子=1)是35000mg.kg-1 SiO2。这表明,对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为17000mg.kg-1SiO2(稀释因子为2),完全形成纳米结构和相应的孔体积和表面积。在陈化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或高强度的搅拌,可以在较高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下以较短时间得到完全形成的纳米结构。
一般地,在从大于35000mg.kg-1SiO2到小于100mg.kg-1SiO2的非常宽的浓度范围内可以形成纳米结构硅酸钙。对于地热水,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通常达到1000mg.kg-1SiO2。
优选地,溶液在室温下(约15-25℃)制备和保持,从而使能量成本最低。但是,应该认识到,可以使用高达100℃的温度(或者,如果系统是加压的话,温度可以更高)。
2.将Ca2+离子源和二氧化硅溶液结合
(a)在Ca与SiO2的适当比例下
基于CaSiO3型材料的化学计量比,理想的Ca∶SiO2摩尔比应是1∶1。但是,图4表明,利用在0.9-1.3范围内的Ca∶SiO2摩尔比,可以制得吸油值为500g油/100g材料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图4还表明,优选的是,Ca2+与溶液中溶解的SiO2的摩尔比使Ca2+相对溶解的SiO2略微过量,Ca2+通常过量5-10%,因为这能保证硅酸钙快速彻底地沉淀,并有效地形成纳米结构,由此得到高的吸油值和表面积。例如,这意味着,对于含有35000mg.kg-1SiO2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溶解的Ca2+的加入量为25000mg.kg-1Ca2+;对于含有8700mg.kg-1SiO2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溶解的Ca2+的加入量为6250mg.kg-1Ca2+。
(b)在适当的pH值下
Ca2+溶液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结合时的pH值是重要的。Ca2+溶液的pH值应约等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的pH值。对于由硅酸钠制备的并含有35000mg.kg-1SiO2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pH值为pH=11.5-11.7。当Ca2+以氯化钙溶液形式存在时,通过在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结合之前将诸如氢氧化钠的碱加入到含Ca2+的溶液中,使其pH值增大到约等于硅酸钠溶液。一种同时存在Ca2+和OH-的便利方式是使用Ca(OH)2。但是,由于Ca(OH)2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200g.kg-1,明显低于一般所需值,加入Ca(OH)2作为水中的浆料。而且,由于Ca(OH)2浆料的碱性一般大于由硅酸钠制备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因此在将该浆体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结合之前,需要在浆料中加入酸以将pH值减小到所需水平。所使用的酸取决于硅酸盐材料应用的最终目的,通常使用盐酸,但在一些应用中,例如抗腐蚀,氯离子会产生问题。一般在这种情况以及大多数其它应用中可以使用硝酸和醋酸。硫酸受到限制,因为它同时产生不需要的硫酸钙沉淀。
为使能量成本最低,在室温(约15-25℃)下制备和保持Ca2+溶液或浆料也是优选的。但应该认识到,可以使用高达100℃的温度(或者,如果系统是加压的,可以更高)。
图3表示改变Ca2+和OH-离子的浓度对由吸油值衡量的纳米结构的形成的影响。Ca2+和OH-离子的浓度表示为相对于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中SiO2摩尔分数(归一化为1)的摩尔分数。对于用2-乙氧基乙醇洗涤从而在干燥时保持纳米结构完整性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当Ca2+和OH-离子的摩尔分数接近于或者优选等于SiO2的摩尔分数(归一化为1),即[Ca2+]=[OH-]=1时,完全形成纳米结构,由此得到吸油值。
(c)所需的快速和混合
Ca2+溶液或浆料需要在有效混合(搅拌)下与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快速结合,其中纳米结构硅酸钙以其初始形式快速沉淀。另外,也可以在有效混合(搅拌)下将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快速加入到Ca2+溶液或浆料中。而且,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和Ca2+溶液或浆料可以通过抽入到公共的容器或混合容器中进行连续混合,控制所述抽入的速率以保证在瞬时状态维持所需的化学计量。接着,将得到的浆料形式的硅酸钙沉淀连续流入随后的陈化容器。
当在所需pH值下以Ca(OH)2浆料形式使用Ca2+时,未溶解的Ca(OH)2快速溶解,以替代已经与二氧化硅溶液中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物质(主要是H3SiO4 -)反应的已溶解的Ca2+离子。
搅拌(混合)在该结合步骤中非常重要。在加入过程中必须保持有效的搅拌,优选的是高剪切搅拌或混合,并且之后持续5分钟,以保证沉淀过程的均匀性和彻底性。这保证反应物之间的均匀反应,以形成硅酸钙沉淀,硅酸钙沉淀可以陈化,以形成所需的纳米级小片的框架结构并由此提供高的孔体积和表面积。混合的强度影响硅酸钙颗粒的团聚程度,其中相应地使用高强度或剪切混合使团粒破碎。如果要使团聚最小化,则需要高强度或剪切混合。
在混合和沉淀过程中,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的pH值由于沉淀反应中生成OH-离子而增大到12.0-12.5,通常是12.3。随后的陈化使OH-离子结合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中,pH值减小到pH=10.5-11.5,通常是11.5。
氢氧化钙的一些来源含有不可溶解的杂质,例如,氧化钙和碳酸钙,通过倾析将氢氧化钙浆料小心地加入到二氧化硅溶液中,使这些杂质留在装载浆料的容器中。因此,对于不纯的氢氧化钙材料,如上所述,将氢氧化钙浆料加入到二氧化硅溶液中是优选的方法,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顺序。
优选地,上述过程在室温下进行,从而使能量成本最低,并有效地便于加入和混合。
3.浆料陈化
将最初形成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沉淀再快速搅拌5分钟,以保证成分之间彻底地混合并反应,以及使硅酸钙颗粒的团聚最小化。此后,通过有效地搅拌保证持续混合,使最初形成的纳米结构硅酸钙陈化,在此期间逐渐形成硅酸钙材料的框架纳米结构,同时保证纳米结构硅酸钙颗粒的最小团聚。结果,吸油值和表面积随时间逐渐增大。通过在预定的时间停止陈化过程,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特殊吸油能力和表面积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方法。
图5表示一系列电镜照片,其中详细表示从在所需pH值下将Ca2+源加入到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起,陈化10分钟、60分钟和360分钟时,硅酸钙纳米结构的形成。在10分钟后,仅观察到形成较差的纳米结构,这是随陈化时间逐渐形成的。在360分钟陈化之后,如图1所示,纳米结构达到完全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
图6表示吸油能力随陈化时间的逐渐发展,由此逐渐形成纳米结构。图6还表示在吸油能力提高与表面积增大之间的直接关系。所观察到的相互关系一般是在陈化过程中以及纳米结构随后形成的过程出现的。
已经发现,形成纳米结构的实际所需陈化时间随着陈化过程中搅拌或混合的效力而变。混合的效力和强度在保证硅酸钙颗粒团聚最小化方面也是重要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受容器和搅拌器设计、搅拌过程强度以及浆料稠度的控制,其中浆料稠度与含二氧化硅的原料溶液中的溶解的二氧化硅的起始浓度有关。对于由溶液制备的材料,假定是5L的含有35000mg.kg-1 SiO2的批次,则陈化周期一般达到6小时。对于更稀的溶液,陈化周期较短,并且短至1小时。如果浆料未搅拌,仍进行陈化过程,但时间较长。图7表示搅拌和容器大小(实验室级别)在不同陈化时间下对吸油能力发展的影响。对于0.5升容量的小容器,在有效搅拌下,陈化2小时之后完全形成纳米结构以及相应的吸油能力。如果相同的容器未搅拌,则需要5-6小时形成纳米结构和相应的吸油能力。如果容器容量增大10倍,即使在有效搅拌下也需要6小时形成纳米结构和相应的吸油能力。使用高强度混合明显减少陈化时间,如果需要粒度范围小而窄的硅酸钙产品,还有效地防止团聚,只要这种混合的强度不会高到打破所需的纳米结构或者对其形成有不利影响。
如果残余溶液或在此溶液中的溶解离子不影响到保证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使用或应用,则陈化的浆体可以直接使用。
4.分离陈化的沉淀
将陈化的浆料过滤,然后用水洗涤滤饼,从材料的孔隙中去除任何的残余溶液或溶解离子,例如未反应的二氧化硅、加入的盐酸中的Cl-以及硅酸钠溶液中的Na+,并提供水洗涤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滤饼。在过滤和冲洗之后,接着可以将滤饼干燥以去除水,得到粉末形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如果需要,可以选择性地进一步研磨成更细小的粒度。
5.选择性地使用“间隔”化合物
如上所述,孔隙中所含水、纳米级小片表面上的硅烷醇(Si-OH)基团和水合Ca2+离子之间的氢键结合足够强,在干燥后去除水时将小片部分地拉在一起,从而使纳米结构部分塌陷,并减小可进入的孔体积和相应的吸油值,以及可达到的表面积。
通过利用液体或溶液物质(间隔化合物)取代孔隙中的水来保持纳米结构的完整性,所述液体或溶液物质与这些中心进行氢键结合并最优选具有比水高的沸点。优选地,通过蒸发(干燥)去除残余水,但同时残留足够的间隔化合物,以防止开放框架结构部分塌陷。间隔化合物的典型例子是2-乙氧基乙醇和2-甲氧基乙醇。
通过用间隔化合物(例如2-乙氧基乙醇)对水洗涤的滤饼进行活塞流清洗,容易将水替换为间隔化合物。在活塞流清洗过程中,在由浆料形成滤饼之后,通过过滤去除残余的滤出液,直到剩下一层薄的表面层。接着,加入一定量的水,从纳米结构硅酸钙滤饼的孔隙中清洗残余的滤出液,直到再次剩下一层薄的表面层水。接着,将一定量的间隔化合物(例如2-乙氧基乙醇)清洗过所述滤饼,取代硅酸盐孔隙中的大部分残余水。继续过滤,直到去除尽可能多的2-乙氧基乙醇。接着将得到的滤饼干燥,由此去除任何的残余水和大部分的间隔化合物,氢键结合的残余间隔化合物使小片保持分开,从而维持纳米结构框架。
图8表示活塞流清洗水中的2-乙氧基乙醇数量分别对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的发展的影响。这些数据表明,仅仅用100%乙氧基乙醇的活塞流清洗就能取代所有孔隙水,并且能在干燥时完全形成纳米结构和相应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
6.通过酸洗选择性地去除钙离子
虽然钙对于形成纳米结构是关键的,但也在干燥过程中损坏结构的完整性。如上所述,除非使用间隔化合物,结构在干燥时部分塌陷,导致材料的孔体积和表面积减小。但是,通过用酸清洗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去除结构中主要与纳米级小片的表面相关的Ca2+离子,也可以明显地保持纳米结构的完整性。一方面,Ca2+离子可能直接化学结合在小片表面上,另一方面,结合在水合分子的水上,这也是与孔隙中所含水进行氢键结合。当通过在干燥过程中蒸发去除孔隙水时,氢键的强度将小片拉在一起,从而使开放框架结构部分塌陷,减小吸油能力和可达到的表面积。通过酸洗去除Ca2+离子,也减小浆料的pH值,从而消除此部分塌陷的可能性,在干燥时保持纳米结构的完整性。
酸的选择可以与那些用于在上述步骤2(b)中调节氢氧化钙浆料的pH值的相同。
表1表示初始形成的浆料的pH从12降低到10时,吸油能力只是稍微地改变。在该过程中,推测所述酸使纳米级小片表面上的硅烷醇基团质子化。pH从9降低到7明显地提高吸油能力,使其完全达到可以达到的值。在该进一步的酸处理过程中,钙含量相应地从初始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0.95∶1.00的CaO∶SiO2摩尔比降低到已经酸化处理的材料中的0.05∶1.00的CaO∶SiO2摩尔比,从而使浆料pH为6(表1)。pH值低于6时,纳米结构硅酸钙开始溶解,吸油能力降低。在此不再需要间隔化合物如2-乙氧基乙醇来维持高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
表1表示酸洗对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能力、表面积和成分影响,得到的摩尔比CaO∶SiO2(归一化为1)∶LOI是样品灼烧损失,本质上代表氢氧根和水含量。
表1酸洗到特定pH值时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表面积和成分
样品 | pH | 吸油值 | 表面积 | 摩尔比 | ||
(g.100g-1) | (m2.g-1) | CaO | SiO2 | LOI=H2O、OH- | ||
AJM5-82A | 12 | 113 | 60 | 0.95 | 1.00 | 1.36 |
AJM5-82C | 10 | 148 | 111 | 0.81 | 1.00 | 1.12 |
AJM5-82D | 8.5 | 294 | 260 | 0.55 | 1.00 | 0.96 |
AJM5-82E | 7 | 367 | 267 | 0.11 | 1.00 | 0.38 |
AJM5-82F | 6 | 372 | 317 | 0.05 | 1.00 | 0.28 |
pH值为7-9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应用于纸填充或不需要较高碱度的其它用途。
6.硅酸钙纳米结构的选择性增强
通过增强纳米级小片以及小片之间的接触,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纳米结构的完整性,并防止干燥时水洗涤的浆料的部分塌陷。这是通过在小片表面上以及小片之间的接触区沉积额外的二氧化硅(可能是硅酸钙)来实现的。为此,在有效而轻微搅拌下,将额外的H3SiO4 -硅酸根离子(优选来自硅酸钠溶液)到加入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中,同时通过加入酸将pH值保持在适当水平。如果用于增强而加入的硅酸钠溶液的碱性将硅酸钙浆料的pH值增大到损害加入的硅酸根离子在硅酸钙小片表面上的聚合的水平,就需要调节pH值。
在增强过程中,可以想到,H3SiO4 -离子与小片表面的Ca2+和硅烷醇基团反应,从而直接在这些小片上以及小片之间的接触上进一步沉积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硅酸盐聚合体,将纳米结构增强到在对水洗的滤饼进行干燥时不会塌陷的所需程度。
增强过程可以在将增强成分加入到陈化的纳米结构材料浆料的间歇工艺或连续工艺中进行。
图9表示对于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用不同数量(重量)的单体H3SiO4 -离子(表示为SiO2)增强硅酸钙纳米结构对水洗和干燥的滤饼的相应吸油值和表面积的影响。通常加入硅酸钠溶液作为单体SiO2。在通过加入更多的单体二氧化硅逐渐增强时,如图9所示的例子中,吸油值稳定增大到380-400g油/100g材料,表面积稳定增大到300m2.g-1的水平。
图9表明,存在单体二氧化硅的最大加入量,每50ml的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为0.6-0.7g SiO2,或者每100g(100%)硅酸钙为28-33gSiO2,超过此值时吸油能力的提高很小。加入单体二氧化硅数量较多,达到每50ml的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为1.1g SiO2时,吸油能力或表面积的提高很小。
图10同样表示,在增强过程中,对于加入的单体二氧化硅达到每50ml的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为0.7g SiO2,被增强的硅酸钙浆料中的溶解的(单体)SiO2残余量大致稳定在175mg.kg-1SiO2,这代表了在这些特殊条件下的单体SiO2平衡溶解度。因此,直到每50ml的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为0.7g SiO2的这个水平,所加入的单体SiO2在纳米结构硅酸钙小片上恢复,从而增强所述结构。当加入的单体SiO2较多时,在溶液中残余的溶解SiO2数量增大,表明这种过量单体SiO2不会在纳米结构上恢复,并且已经达到最大程度的增强。因此,优选地,加入的用于有效增强结构的单体SiO2的最佳数量是33g SiO2/100g(100%)硅酸钙。这使纳米结构增强到在对水洗的滤饼进行干燥时不会塌陷的所需程度。
诸如2-乙氧基乙醇的间隔化合物不是维持高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所必需的,但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它们。
在增强工艺过程中,重要的是将被增强的硅酸钙浆料的pH值保持在10。因为,为了增强而加入的硅酸钙浆料和硅酸钠溶液的pH值通常大于10,因此必须加入酸,通常是盐酸,以减小pH值并便于水解和使单体SiO2在纳米结构硅酸钙小片的表面上恢复。图11表示在增强过程中加入的2M HCl的量对得到的增强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能力的影响,其中包括每50ml的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加入的4种不同数量SiO2。这表明,为了在这些条件下有效地促进增强过程,需要的最小数量为3ml的2M HCl。对于其它浓度和条件,可以相应地调节酸的量。图11的数据表明,钙体系在酸加入量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只要加入达到并保持所需pH值为10的所需最小数量。
可以使用较高浓度的酸,直到最高强度的HCl(约12M),其中相应地调节加入量。
已经发现,在增强过程中,单体SiO2(硅酸钠)溶液和盐酸的加入顺序是重要的。因此,优选地,首先在有效搅拌下将硅酸钠溶液加入到陈化的硅酸钙浆料中,接着在有效搅拌下加入盐酸。如果将酸加入到硅酸钠溶液中,则发生不想要的溶解SiO2的独立聚合。增强过程快速进行,并且对于所需单体二氧化硅的最佳加入量以及在最佳pH条件下,高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在增强反应时间的第一个5分钟内形成,并且此后保持稳定值(图12)。
在增强过程中应该保持有效的搅拌,以便保证加入到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中的单体SiO2(硅酸钠)溶液和酸均匀混合。搅拌的强度还影响增强颗粒的团聚程度以及相应的总粒度分布。为了使团聚最小化并产生最小的粒度和窄的粒度分布,需要刚刚在增强反应之前、在增强反应过程中或者刚刚在增强反应之后,或者工艺过程中这些阶段的任意组合中,使用高剪切混合。
在对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溶液和Ca2+溶液或浆料进行最初混合的过程中使用高剪切混合并且在增强阶段也使用高剪切混合,可以得到平均粒度达到3-6微米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在较小强度的混合下,可以得到达到15-20微米或者甚至更大的平均粒度。
7.用导电聚合物选择性地涂覆纳米结构硅酸钙以形成新型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可以用导电聚合物涂覆或包裹纳米结构硅酸钙的表面,优选的是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及它们的各种衍生物。这是通过将纳米结构硅酸钙浸在聚合物的水或适合有机液体的溶液或悬浮液中而实现的。其中的例子是在水中的聚甲氧基苯胺磺酸盐、聚吡咯或聚苯胺在水中由适当分散剂稳定的分散体,或者在诸如丙酮的有机液体中的分散体。
通过单体在纳米结构硅酸钙上原位聚合也可以得到导电聚合物涂层。为此,可以将苯胺、吡咯或噻吩单体,或者它们的衍生物施用于纳米结构硅酸钙,然后加入氧化剂(例如氯化铁、过硫酸铵、过氧化氢或碘),使导电聚合物在纳米结构硅酸钙表面聚合。另外,可以首先加入氧化剂,然后加入单体。一些氧化剂需要催化剂帮助,因为其氧化势能不足以直接引起氧化。例如,碘的氧化强度不足以产生聚苯胺复合物。但在硅酸钙中存在钙的情况下,碘由于与钙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被激活,从而获得所需的氧化势能,促进聚苯胺聚合。
对具有不同钙浓度的导电聚合物-硅酸钙复合材料(通过将硅酸钙酸洗到特定pH值而制得)进行UV-可见光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表明聚合物与钙结合,因此结合在复合材料中的聚合物得数量直接取决于所用得初始硅酸盐的钙含量。对于聚甲氧基苯胺磺酸盐(PMAS,一种聚苯胺衍生物),表2汇总了钙的摩尔比和聚合物含量(重量百分数%(w/w)。但是,其它聚合物优选钙以外的其它结合位置,通常是硅烷醇基团,并且不受在与PMAS相同程度上的pH值变化的影响。
表2在不同pH值下的钙和硅酸盐的摩尔比以及PMAS含量
pH | 摩尔比 | PMAS含量(%w/w) | |
CaO | SiO2 | ||
12 | 0.95 | 1.00 | 7.5 |
8.5 | 0.55 | 1.00 | 2.5 |
7 | 0.11 | 1.00 | 0.5 |
令人感兴趣的是,新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吸油能力和表面积测量表明,这些数值类似于前驱体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数值。这说明形成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其中导电聚合物的可用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表面积)比平面基体(例如玻璃)或其它材料上的导电聚合物膜明显增大。
聚苯胺涂覆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对强酸有明显抵抗性。pH值低于6的酸通常将溶解纳米结构硅酸盐。聚苯胺涂覆的硅酸钙在用强酸处理时不溶解或不出现任何重量损失,这确认了聚合物涂层的完整性和彻底性。按这种方式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硅酸钙-聚甲氧基苯胺磺酸盐的吸油能力达到550g油/100g材料,表面积达到550m2.g-1。
令人感兴趣的还有,测量表明,这些复合材料表现出导电聚合物固有的电和化学性能,特别是:
●UV-可见光吸收谱表明导电聚合物的电子跃迁;
●由于具有导电聚合物,通过掺杂诸如Cl-的适当离子,可以增强电导率。这提供了一种新的固体颗粒材料,其拥有的电导率可以使其本身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材料(例如塑料、油漆、纸或纸包装)形成复合材料来使用以使它们具有导电性,例如应用于抗静电以及电和电磁屏蔽用途中;
●氧化-还原的性能,可以用于从还原势能与导电聚合物的氧化势能一致的溶液中回收物质。其中的一个例子是从银离子(Ag+)的溶液中将银(Ag)直接回收到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表面。
这些金属(银)涂覆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也是一种新型材料,表现出强的抗微生物性能。它们本身可以使用,或者与其它材料(例如塑料、油漆、纸和包装)结合,为它们赋予这种抗微生物性能;
●另外,先前公知的是,由于诸如聚吡咯的导电聚合物的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势能,它们表现出一些固有的抗微生物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本发明形成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特别是当导电聚合物为聚吡咯时,表现出类似的抗微生物和抗腐蚀性能。这些纳米结构硅酸钙-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结合在其它材料中,例如塑料、油漆、其它表面涂层、纸、包装、织物、纺织品、医疗(消毒)服装和保健产品,为这些材料赋予抗微生物或抗腐蚀性能。但是,导电聚合物涂层的抗微生物性能不如导电聚合物-硅酸盐表面的银纳米颗粒的抗微生物性能有效;
●疏水屏障涂层,特别是使用聚苯胺和聚吡咯。
8.通过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分子选择性地使纳米结构硅酸钙功能化
可以将各种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分子键合、吸附或吸收到纳米结构硅酸钙的纳米级小片表面中或表面上,或者孔隙中。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大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可以容纳大量的这些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分子(物质)。这些例子及其特殊功能在下面给出。
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开放框架及其以钙离子和硅烷醇基团(参见前面)形式提供不同结合位置的能力,使这些物质主要通过静电吸引或氢键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在纳米级小片的表面。这样,这些物质被束缚在硅酸钙纳米结构中。与孔隙和表面的可进入性一起,这意味着这些物质仍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并提供特殊功能,同时稳定地容纳在主体纳米结构硅酸钙中。当束缚不强时,特定物质缓慢释放到环境中。
阴离子、阳离子或中性分子,包括盐(物质),可以在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制备阶段或在其形成之后,结合在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孔隙中或小片上。对于在制备阶段中的结合,特别是对于阴离子和阳离子,在所需pH值下加入Ca2+离子并随后沉淀纳米结构硅酸钙之前,可以将这些物质按所需数量加入或溶解在含有溶解的二氧化硅的初始溶液中。这些物质的例子包括Cu2+、Ag+、Zn2+阳离子,磷酸盐、钒酸盐、钼酸盐、锌酸盐阴离子,中性盐和磁性材料,例如金属合金和诸如磁铁矿的金属氧化物。在制备纳米结构硅酸钙的过程中,它们吸附或吸收在纳米级小片上,和/或容纳在孔隙中。
而且,这些功能化物质可以以结合在表面的纳米颗粒存在。这为纳米颗粒实现功能提供了大表面积基体和适当大小的基体。实例是银、金、催化金属和二氧化钛。
在形成纳米结构硅酸钙之后实施功能化物质的结合,可以通过将干硅酸盐暴露在物质的蒸汽中,例如碘和硫;将液体或适合的浆料物理混合在干硅酸盐中,例如香水、精油、羟基吡啶硫酮、己醛、苯酚、水合氯醛;或者将纳米结构硅酸钙加入到物质的溶液或悬浮液中,所述物质例如Cu2+、Ag+、Zn2+阳离子,磷酸盐、钒酸盐、高锰酸盐、钼酸盐、锌酸盐阴离子,碘、洗必太、羟基吡啶硫酮、水合氯醛以及纳米颗粒悬浮液;或者将固体物理混合或研磨到硅酸盐粉末中,例如硫和碘以及微细粉碎的金属。
这些物质的例子以及它们赋予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功能的例子包括:
●抗微生物、抗臭味和抗菌性能,其中有效成分可以包括选自以下成分的一种或多种成分:Cu2+、Ag+、Zn2+、I2、S(包括聚合物S)、羟基吡啶硫酮、水合氯醛、己醛、洗必太和苯酚、高锰酸盐以及银纳米颗粒;
●抗腐蚀性,其中有效成分包括选自以下成分的一种或多种化合物:磷酸盐、钒酸盐、钼酸盐、锌酸盐、Cu2+、Ca2+、Sr2+、Zn2+等、金属锌和各种形式的导电聚合物;
●橡胶增强剂,其中有效成分是S(包括聚合物S);
●在化学反应中作为催化剂的金属和金属离子,例如铑、钯、金等;
●强化其它物质提取和/或保持的物质,例如在环境应用和涂层应用中;
●从包括以下物质的组中选择的光化学中心和光敏中心:TiO2、Ti4+和Ti3+、以及各种稀土元素及它们的离子;
●热量贮存相变材料,包括烷烃、乙醇、有机酸、水、水合盐及其混合物、盐溶液及其混合物;这些材料可以用于加热和冷却应用;
●气体吸收和吸附材料;例如应用于乙烯吸收和/或乙烯催化降解以控制水果成熟,从空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或者包括14CO2回收的其它回收,以及贮存氢;
●香水、精油和芳香化合物,作为空气清新剂、除臭剂和气味控制,特别是涉及气味物质的吸收或缓释;
●将通常为亲水性表面修饰为疏水性表面,用于促进或增强也可以处于亲水环境中的疏水性物质的提取和保持。这可以特别应用于在塑料中使用硅酸钙,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也可以用于从水/油混合物或乳浊液中吸收油;
●在孔隙中包裹水,以提供阻燃性;
9.将相变能量贮存材料选择性结合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中相变能量贮存材料(PCM)是那些具有较高热力学熔化热的材料,从而可以在熔化过程中吸收和贮存大量热量并在凝固过程中释放该热量。利用PCM的主要实际问题在于一个相是液体,并且必须被包含。这里所述的具有很高油(液体)吸收能力的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是用于包含液体PCM的理想材料。已经制造出来多种新型纳米结构硅酸盐-PCM复合材料,其中高达400重量%的PCM可以容纳在纳米结构硅酸盐-PCM复合材料的孔隙中,甚至是在高于PCM熔点的温度下,复合材料仍为固体,PCM作为液体存在于孔隙中。此新的固体纳米结构硅酸盐-PCM复合材料还可以混合在油漆、纸、包装、塑料、水泥、粉刷石膏、水泥、木材、陶瓷等等中,为这些消费产品提供被动热量贮存和释放性能。
由于孔隙的开放性和可进入性,因此可以在特殊应用中将容纳在孔隙中的PCM置换为水或其它液体介质,从而将一些PCM释放到主体材料中,例如水泥、纸、油漆、粉刷石膏等等。为了避免或减少此问题,硅酸钙-PCM复合颗粒可以用膜包裹或制粒并选择性包裹,从而更好地将PCM保持在硅酸钙孔隙中。
这些材料及其热量贮存性能的细节在下面应用部分中给出。
10.高亮度和白度
纳米结构硅酸钙,作为以干(微细)研磨粉末形式的水洗的、乙氧基乙醇处理的或增强的产品,表现出优秀的白度和亮度。这通常是由CIE L*,a*和b*值测量,或者也可以通过工业标准TAPPI亮度和ISO亮度值(表3)表征。
表3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光学性能
纳米结构硅酸钙 | L* | a* | b* | TAPPI亮度 | ISO亮度 |
水洗的 | 98.5 | 0.04 | 0.79 | 95.0 | 96.5 |
乙氧基乙醇清洗的 | 96.2 | -0.45 | -0.17 | 90.6 | 90.2 |
增强的 | 96.7 | -0.26 | -0.77 | 92.7 | 91.47 |
上述数据表明,水洗材料是最白的,其次是增强材料。使用乙氧基乙醇略微降低白度,这可以从较低的TAPPI和ISO亮度值看出。
下面将参考以下例子并仅仅以例子的形式描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制备标准浓度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以及水洗的和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形式
称取462.5g氢氧化钙装入到20升塑料容器中,并加入4.6升蒸馏水。用具有大螺旋桨的分散搅拌机均匀地混合,并逐渐加入320ml 33%盐酸。用最少的水将桶侧面或搅拌机轴上的任何粉末清洗到浆料中。在5升塑料烧杯中称1460g硅酸钠溶液并用蒸馏水加到5升,得到溶解的二氧化硅的浓度为35000mg.kg-1SiO2。
在不引起飞溅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大搅拌机速度,并快速加入5升硅酸钠溶液,由此立即沉淀出纳米结构硅酸钙。继续快速搅拌以保证有效的混合并保持5分钟。减小搅拌速度,使浆料轻缓地混合并搅拌至少4小时,优选6小时。接着,将浆料静置12小时。由于它是触变的,因此将在静置时变稠,需要在后处理和过滤之前轻微地搅拌。
将浆料过滤并用蒸馏水进行活塞清洗,得到潮湿的滤饼形式的水洗的材料,然后在110℃下干燥,得到粉末。此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12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120m2.g-1。
为了保证在干燥时保持纳米结构的完整性,用作为间隔化合物的2-乙氧基乙醇对水洗的滤饼进行活塞清洗。这得到潮湿的滤饼,然后在110℃下干燥,得到粉末。此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42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400m2.g-1。
实施例2
制备稀浓度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以及水洗的和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形式过程与上面标准浓度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相同,不同的是,使用115.5g氢氧化钙,80ml 33%盐酸以及378g硅酸钠。由于在5分钟的初始快速混合之后得到的浆体较稀,因此不必要再将浆料轻微地混合6小时来保证形成纳米结构。在静置12小时时有效地形成。滤饼通常是8-15%固体。
水洗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同样为12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120m2.g-1。但是,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55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550m2.g-1。
实施例3
制备酸洗的纳米结构硅酸钙
使用上面实施例1或2详细说明的过程制备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浆料。接着,轻缓且有效地搅拌浆料(这对于较稀浆料是比较容易的——实施例2),缓慢地将酸(优选是盐酸)加入浆料中,同时监测浆料的pH值。当达到所需的pH值时(通常pH值为8-9),将浆料静置或搅拌几小时。在此期间,pH值通常增大1-2个pH值单位,并需要进一步加入酸将浆料的pH值减小到所需值。在酸洗的浆料的不同最终pH值下,结构中残余的钙量表示在上面的表1中。接着,将浆料过滤并用水洗涤以及选择性地干燥,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35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260m2.g-1。滤饼通常是8-15%固体。
实施例4
制备增强的纳米结构硅酸钙
使用上面实施例1或2详细说明的过程制备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浆料。接着,有效地搅拌浆料(这对于较稀浆料是比较容易的——实施例2),在几分钟内加入硅酸钠,使每100g纳米结构硅酸钙的SiO2量为11g,接着继续搅拌10分钟。然后,将浆料过滤并用水洗涤以及选择性地干燥,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28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250m2.g-1。当在加入硅酸钠过程中或者在结束时使用高强度(剪切)搅拌时,打破硅酸钙的团聚,得到粒度为5-8微米的产品。在混合强度较低时,平均粒度达到15-20微米。滤饼通常是8-15%固体。
实施例5
制备吸油值较高的增强的纳米结构硅酸钙
使用上面实施例1或2详细说明的过程制备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浆料。接着,有效地搅拌浆料(这对于较稀浆料是比较容易的——实施例2),缓慢加入硅酸钠,使纳米结构硅酸钙的每100g(100%)硅酸钙的SiO2量为28-33g。接着,在有效搅拌下将稀HCl加入浆料中,以保证加入的硅酸根离子在硅酸钙小片上的沉淀和聚合,加入量等于每50ml 4.3重量%固体的陈化硅酸钙浆料中加入3ml 2M HCl。得到的增强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的pH值为10。当在加入硅酸钠过程中或者在结束时使用高强度(剪切)搅拌时,打破硅酸钙的团聚,得到粒度为3-6微米的产品。在混合强度较低时,平均粒度达到15-20微米。
接着,选择性地将浆料过滤并用水洗涤以及选择性地干燥,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380-40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300m2.g-1。滤饼通常是8-15%固体。
实施例6
在1升规模上使用连续工艺制备具有较高吸油值的增强的纳米结构硅酸钙
将29.8g(25.8ml)31%HCl加入到459ml水中,在搅拌溶液的同时,加入34.7g氢氧化钙(得到500ml浆料)。
通过将88.2g硅酸钠(含有29.2%SiO2)加入到437ml水中,得到500ml硅酸钠溶液。
接着,使用双头蠕动泵按相同速率将这两种溶液抽入到小反应容器的底部,强烈搅拌使它们结合形成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在短时间停留之后,在轻微搅拌下将此浆料连续溢流到大的贮存容器中。将该浆料有效地搅拌三小时以得到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产品,然后继续如下所述的增强步骤。在混合这两股液流过程中的搅拌强度,在防止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团聚以及决定其粒度方面是重要的。在高强度混合下可以得到3-6微米的粒度。在较低强度混合下,颗粒达到15-20微米,说明形成较大的团粒。
通过将63g硅酸钠加入到350ml水中得到另一种硅酸钠溶液。将此溶液加入到陈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浆料中,同时搅拌几分钟。最后,通过加入由23.5g 31%HCl加入到80ml水中制备的盐酸溶液,在几分钟的时间内降低浆料的pH值,以保证加入的硅酸盐有效地在纳米结构硅酸钙小片表面上沉淀和聚合,相应地增强所述结构。当在增强阶段过程中保持高强度或剪切搅拌时,或者在增强阶段之后进行高强度或剪切搅拌时,可以得到3-6微米的粒度。同样,在较低强度混合下,形成10微米的较大团粒,或者甚至达到15-20微米。
在将浆料混合5分钟之后,接着将其选择性地过滤并用两支活塞流进行水洗涤,并选择性地干燥和研磨。另外,浆料可以直接使用。滤饼通常是8-15%固体。
得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吸油值为380-400g油/100g材料,表面积为300m2.g-1。L*亮度为96,TAPPI亮度为93,ISO亮度为92;粒度分布是d102微米,d505.4微米,d9019.2微米。
实施例7
制备热能吸收、贮存和释放材料
通过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孔隙中结合相变材料(PCM),通常是烷烃或水合盐,可以制得热能吸收、贮存和释放材料。
特别是,将熔点为25℃的不同数量得Rubitherm RT25烷烃(石蜡)相变材料(PCM)混到干粉形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中,其中通过2-乙氧基乙醇间隔化合物来保持纳米结构,RT25的混合量是硅酸盐的100重量%、200重量%、300重量%和400重量%。在所有情况下,能量吸收、贮存和释放复合材料保持为自由流动的粉末。热能吸收和释放容量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400重量%RT25复合材料表现出的热能吸收和释放容量为110J.g-1。
然后,将纳米结构硅酸钙-400重量%RT25复合材料以不同数量加入水泥中,直到50重量%;以不同数量加入油漆中,直到40重量%;以不同数量加入熟石膏(诸如在建筑纸板中使用的粉刷石膏),直到50重量%;作为填料以不同数量加入纸中,直到20重量%。对很多这样的复合材料进行DSC测量,确实表明这种新材料具有大的热能吸收、贮存和释放容量。含有50重量%纳米结构硅酸钙-400重量%Rubitherm RT25复合材料的水泥的热贮存容量为33J.g-1;含有40重量%纳米结构硅酸钙-400重量%Rubitherm RT25复合材料的油漆的热贮存容量为45J.g-1;含有50重量%纳米结构硅酸钙-400重量%Rubitherm RT25复合材料的熟石膏(粉刷石膏)的热贮存容量为45J.g-1。
使用纳米结构硅酸钙和Rubitherm RT20(熔点20℃)制备了类似的复合材料,并以类似的较大的数量加入到熟石膏和水泥中。其热贮存容量与那些含有Rubitherm RT25的复合材料相当。
用RT20(熔点22℃)、RT2(熔点6℃)和RT6(熔点8℃)制备了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并类似地测量了其热贮存和释放性能。
通过使用熔点等于或高于环境温度的PCM,可以在等于或高于环境温度下,在加热应用和调节周围温度时使用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这在热量贮存应用中特别有用。
相反,通过使用熔点低于环境温度的PCM,可以在低于环境温度下,在冷却应用和调节周围环境时使用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这在易腐烂物品特别是食品的冷却贮存环境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中特别有用,其中重要的是缓冲了温度变化的影响。
因为纳米结构硅酸钙含有羟基以及通常一些闭塞水,因此可以通过微波辐射加热。通过将复合材料置于微波炉中,可以容易地将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加热到PCM熔点以上的温度。加热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孔隙中容纳水和PCM而得到增强。这被认为是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为开发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的新产品和应用提供了机会,从而利用这些热处理包的间接加热来进行热按摩、食品保温等等。
而且,由于孔隙的开放性和可进入性,孔隙中所含的一些PCM可以在特殊应用中被水或其它液体介质置换,从而将一些PCM释放到主体材料中,例如水泥、纸、油漆、熟石膏等等。通过将硅酸钙-PCM复合颗粒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通过在复合颗粒表面上沉淀另外的二氧化硅/硅酸盐,或者通过将硅酸钙-PCM复合颗粒制粒,可以避免或减小上述问题。
实施例8
制备具有碘和硫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
通过将20重量%I2晶体与纳米结构硅酸钙粉(优选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轻微地混合,并将复合材料在密闭环境中在至多100℃(优选60-80℃)下加热至多12-24小时(优选至多2-5小时),可以制备出具有碘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I2蒸发并扩散到纳米结构孔隙中,并吸附或结合在纳米级小片表面上。进一步详细的光谱研究表明,碘与表面钙离子结合,并可以是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形式。如果仅通过酸洗将Ca2+离子去除到低水平,则任意数量的碘可以稳定地结合在纳米结构中。接着,在开放环境中将纳米结构硅酸钙-碘复合材料加热到80-120℃,由此通过蒸发去除多余的或未结合的碘。通过在开放环境加热过程中达到稳定重量,最容易确定彻底去除多余的或未结合的碘。加热实验表明,在高达200℃的温度下,纳米结构硅酸钙-碘复合材料中的碘能被稳定地束缚;在进一步加热到800℃时,碘逐渐从结构中失去(表4)。碘在钙-二氧化硅中的含量通常为3-15重量%。典型的碘钙-二氧化硅材料的成分示于表4。
纳米结构硅酸钙粉末与硫的复合材料是通过将纳米结构硅酸钙粉末(优选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与元素硫混合在一起而制得的,优选通过研磨或碾磨,其中硫的含量是5重量%S。然后,在密闭环境中将此混合物加热到温度200℃,由此将S吸附或结合在纳米级小片的表面,形成纳米结构硅酸钙-硫复合材料。光电子谱测量表明,硫与氧结合,以类似于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可以假定硫酸盐与表面Ca2+离子同位。加热实验表明,纳米结构硅酸钙-硫复合材料中的硫稳定束缚到至少800℃(表2)。典型纳米结构硅酸钙-硫复合材料的成分示于表4。
纳米结构硅酸钙-硫-碘复合材料也可以通过组合上述两个工序而制得(表4)。
表4具有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复合材料的碘和硫含量
主体元素 | 温度(℃) | 碘含量(重量%) | 硫含量(重量%) |
碘 | 25 | 7.28 | |
碘 | 200 | 7.55 | |
碘 | 400 | 5.09 | |
碘 | 600 | 2.26 | |
碘 | 800 | 0.17 | |
硫 | 25 | 2.68 | |
硫 | 200 | 3.11 | |
硫 | 400 | 3.38 | |
硫 | 600 | 3.39 | |
硫 | 800 | 3.52 | |
碘+硫 | 25 | 1.77 |
实施例9
制备具有二氧化钛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
通过将1g纳米结构硅酸钙粉加入到装在具有磁性搅拌器的100ml烧瓶中的50ml异丙醇中,制得纳米结构硅酸钙粉在异丙醇中的稀浆料,其中所述纳米结构硅酸钙粉在加入之前已经首先暴露在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以保证水分子存在于孔隙中和纳米级小片的表面上。不断地搅拌该浆料,同时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一定量的异丙醇钛,使Ca∶Ti的摩尔比为1∶1,氮气保护是为了防止异丙醇钛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形成不需要的二氧化钛。使混合物回流18小时,然后加入20ml水,再将浆料搅拌2小时。在这个整个过程中,异丙醇钛水解成为水合二氧化钛的锐钛矿多晶型物(polymorph),并结合到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孔隙中和表面上。接着,将该复合材料过滤、干燥和在650℃煅烧18小时,由此在纳米结构硅酸钙中和在其上面形成亚微米级球形锐钛矿晶体。另外,可以使用水热处理进行作用,使结晶成锐钛矿形式。将此材料用电镜和X射线衍射表征,确认存在容纳在硅酸钙中的锐钛矿微晶体。通过在具有纳米结构硅酸钙-二氧化钛材料的浆料中,在UV光下使有机化合物(酚酞)光降解,检测其光敏性。作为对比,仅使用纳米结构硅酸钙和UV光,未观察到酚酞的光降解。这确认了纳米结构硅酸钙-二氧化钛材料的光化学活性。
实施例10
制备抗腐蚀应用的硅酸钙-钒酸盐复合材料
制备含有5000mg.kg-1SiO2的溶液,并在其中加入足够的钒酸钠(Na3VO4),使钒酸盐在硅酸盐溶液中的浓度为1000mg.kg-1。通过加入10000mg.kg-1Ca2+,沉淀出纳米结构硅酸钙-钒酸盐复合材料。将得到的浆料过滤并用水洗涤。在类似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较高浓度的起始硅酸盐溶液和Ca2+浆料,同时相应地调节加入到硅酸钠溶液中的钒酸盐的量。在这些情况下,工序类似于上面实施例1和2中详细描述的。但是,在这些较高浓度下,需要使用盐酸调节氢氧化钙浆料的pH值。由于Cl-离子加速腐蚀过程是公知的,因此要将它们从得到的钒酸盐-硅酸盐产品中基本上完全洗掉。另外,优选地,通过使用醋酸代替盐酸来进行pH值调节,避免潜在的Cl-离子问题。
将潮湿的洗涤的滤饼直接混入乳胶油漆配方,在油漆中的数量达到10重量%复合材料。但是,可以使用较高含量。将此油漆与作为对照的乳胶油漆一起应用于低碳钢板。另外,使用市场上可得到的抗腐蚀剂制备类似的油漆。对于每个样品,划刻十字穿过油漆,露出钢表面。接着,将油漆板置于腐蚀环境中。与对照相比,含有纳米结构硅酸钙-钒酸盐材料的油漆表现出明显的耐蚀性。还表现出超出含有市售抗腐蚀剂的油漆的性能。在测试后通过溶剂去除油漆的区域,含有纳米结构硅酸钙-钒酸盐的油漆的下层钢表面根本没有腐蚀,而对照的表面出现明显腐蚀,并且具有市售抗腐蚀剂的表面腐蚀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实施例11
制备疏水性纳米结构硅酸钙
如下制备适于吸收疏水液体,或者选择性地吸收以悬浮液或乳状液形式在亲水液体中存在的疏水液体的疏水性纳米结构硅酸钙。将纳米结构硅酸钙粉置于多孔罐中,并悬浮在压力能保持20个大气压的容器中。将一定量的1-丁醇加入容器中,液面低于所述多孔罐。将容器密封并在180-200℃的温度下加热2小时,然后冷却并打开。在加热过程中,1-丁醇蒸发并与纳米级小片表面的硅烷醇基团反应,使表面具有疏水性。从多孔罐中取出得到的疏水性纳米结构硅酸钙粉。当撒在水上时,材料漂浮,表明其疏水性。此材料还可以从油/水混合物或乳状液中选择性地吸收油。
也可以使用具有较长烃链的其它醇,例如辛醇。
作为使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具有疏水表面的另一种方式,是用硬脂酸钙溶液处理表面,其中硬脂酸结合到硅酸盐表面。
应用例
下面是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以其不同形式和各种功能化的应用例。
应用例1
应用于纸填充,增强不透明性并减小印透,还增强整体性能
作为由100%热机械纸浆(TMP)制成的45gsm和55gsm新闻纸的填料,吸油值为350g油/100g材料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经过成功测试,其中填料加入量为2重量%和4重量%。为了进行对比,还使用煅烧粘土、研磨碳酸钙(GCC)(90%<2微米)和铝硅酸盐Sipernat 820A进行类似的测试。在砑光纸上测定光学和物理性能。55gsm新闻纸的结果以曲线图表示在图13中。
结果(图13)表明,对于填充纳米结构硅酸钙和煅烧粘土的45gsm和55gsm TMP新闻纸,不透明性随填料加入量而增大是类似的,并且明显好于GCC或Sipernat 820。在加入量2重量%时,煅烧粘土和纳米结构硅酸钙使45gsm新闻纸的不透明性增大3.2点,55gsm新闻纸增大1.3点。这些增大是GCC得到结果的两倍,是Sipernat 820得到结果的3倍。
纳米结构硅酸钙的高吸油能力对于减少印透(印刷的图像透到纸的相反侧)特别有效。对于45gsm和55gsm TMP新闻纸,纳米结构硅酸钙远远超过煅烧粘土和GCC,也明显优于Sipernat 820,特别是对于55gsm新闻纸。在填料加入量为2重量%时,纳米结构硅酸钙使55gsm新闻纸的印透减少40%;对45gsm新闻纸,令人吃惊地减少了51%;后者相当显著(图13)。
因此,本发明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在增加新闻纸不透明性以及明显减少印透方面,是一种有效填料。
另外,纸张的物理性能明确表明,纸张的大小比未填充的纸张大。在此应用中,纳米结构硅酸钙优于其它填料,例如粘土和碳酸钙。
应用例2
应用于纸涂料配方,改善印刷质量,特别是喷墨打印
本发明以潮湿滤饼形式的任何纳米结构硅酸钙产品加入到涂料配方中,并施用于纸张表面。接着,使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纸张。打印的色彩清晰度、锐利度和清洁度明显优于在未涂覆的纸上打印的相同图像。此材料特别适合应用于造纸作业的施胶压榨(size press)阶段。
应用例3
作为液体的惰性载体、吸收剂以及缓释剂
(a)精油、香水和香料
将精油、松油和丁香油混合到干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各个样品中,并吸收到其孔隙中。将它们放在开口盘子中。将同样质量的松油和熏衣草油也放在开口盘子中。所有盘子敞开放置,在1年时间内通过嗅觉检测它们散发的气味。在此期间,开口盘子中的松油和熏衣草油初始散发的香味比纳米结构硅酸钙中的油散发的香味强烈。但是,3个月以后,几乎检测不到开口盘子中的松油和熏衣草油散发的香味,因为绝大多数有效香味成分已经在此期间挥发掉。相反,纳米结构硅酸钙中所含的油继续散发香味,容易通过嗅觉检测到。因此,可以明显看出,纳米结构硅酸钙是精油和其它香味成分的一种有效缓释剂。
(b)气味驱除化合物
另外,将动物驱除剂的液体有效成分,特别是巴豆基硫醇以及异戊基硫醇和丁烷硫醇,吸收到纳米结构硅酸钙中,从而使这些化合物处于固体中,而不是液体或膏状。这些固体物容易散播到不想使动物进入的草坪、花园等的周围。并且,纳米结构硅酸钙缓慢释放这些有效成分。
(c)除臭剂和止汗剂
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用作除臭剂或止汗剂配方的有效成分。在此应用中,它起到体液(汗液)吸收剂的功能,也可以作为香味物质的缓释介质。当存在Al3+时,这些Al3+缓慢释放到皮肤,并以与传统的含有Al3+除臭剂一样的方式起效。
如果用Ag+或Ag纳米颗粒将纳米结构硅酸钙功能化,则可以为除臭剂或止汗剂配方赋予抗微生物活性。
应用例4
作为高吸收材料用于吸收和清理液体溢出,例如食物、酒、油等等
本发明的任何纳米结构硅酸钙粉表现出可以有效清理地毯和其它地面材料和织物上的液体溢出,例如食物着色剂、调味汁、饮料、酒等,油和其它液体。理想地,应该在出现溢出后立即使用比液体溢出过量的纳米结构硅酸钙粉,由此将液体快速吸收到硅酸盐的大的孔体积中。但是,如果液体溢出浸入基体材料中,则可以将纳米结构硅酸钙粉加工在地毯堆中或织物等的孔隙中,从而有效地吸收已经浸入的液体。如果使用过量硅酸盐,则得到的硅酸盐-液体物质仍为粉末状,然后可以通过真空抽吸来去除。为了去除液体或明显减小其不需要的影响,可能需要反复施用纳米结构硅酸钙。
应用例5
作为吸收剂或吸附剂用于从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中回收这些物质,例如磷酸盐、铬酸盐、砷酸盐、钒酸盐、钼酸盐、锌酸盐、铝酸盐、锝酸盐、铼酸盐等等
纳米结构硅酸钙在从溶液中吸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方面是有效的,特别是当金属离子和阴离子为几百mg.kg-1或更小的低浓度时。潮湿滤饼形式的水洗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直接用作开放框架结构,并且由于材料未干燥而保持了大的孔体积和表面积的可进入性。2-乙氧基乙醇洗涤的增强材料可以分别按潮湿滤饼形式或干形式应用。
例如,在从溶液中提取铜或锌离子时,将1g(基于干重)水洗纳米结构硅酸钙潮湿滤饼加入到含有各自为100mg.kg-1的溶解的银、铜和锌金属离子的1升溶液中。搅拌具有硅酸盐悬浮物的溶液,在从加入硅酸盐开始的15、30、60和180分钟的时间间隔取出溶液样品。分析这些样品的银、铜和锌含量。结果(表5)表明,15分钟之后,大多数银、铜和锌已经被纳米结构硅酸钙去除。60分钟之后,溶液中的含量是:银0.05mg.kg-1、铜0.11mg.kg-1和锌0.06mg.kg-1。这表明,纳米结构硅酸钙作为吸附剂从溶液吸附这些金属是非常有效的。这在清洁工业废水和矿山水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含有吸附金属离子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通过过滤取出,并在少量酸中溶解得到金属的浓缩溶液,保证通过诸如电解等传统方法进行金属回收和循环利用。
表5在溶液中加入纳米结构硅酸钙吸附银、铜和锌离子之后,溶液中这些离子的残余浓度
时间(分钟) | 溶液中的残余浓度 | ||
银(mg.kg-1) | 铜(mg.kg-1) | 锌(mg.kg-1) | |
0 | 100 | 100 | 100 |
15 | 1.7 | 0.12 | 0.14 |
30 | 0.05 | 0.11 | 0.06 |
60 | 0.05 | 0.06 | 0.04 |
180 | 0.04 | 0.05 | 0.03 |
将纳米结构硅酸钙加入到含有诸如磷酸根、砷酸根、铬酸根等氧阴离子的溶液中,可以从溶液中去除这些物质。为此,氧阴离子与Ca2+离子在纳米结构硅酸钙小片表面上反应,并形成通常具有极低溶解度的钙的氧阴离子盐。
例如,如果阴离子是磷酸根,则可以在纳米结构硅酸钙表面形成一种或多种不同形式的磷酸钙沉淀或晶体,例如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等,从而从溶解中去除磷酸根。
如果氧阴离子是几毫克/千克数量级的低浓度,例如地热水中的砷酸根,由于未超过此物质的溶解度,所述氧阴离子吸附在小片表面,未形成离散的钙氧阴离子物质。
应用例6
用作水蒸汽吸收剂以及应用在被动湿度控制中
纳米结构硅酸钙粉,特别是2-乙氧基乙醇形式,可以用于吸收和释放水蒸汽,以及为周围环境的被动湿度控制提供测量。
这已经通过将2-乙氧基乙醇处理的干纳米结构硅酸钙样品放置在封闭环境中而得到了证实,在所述封闭环境中,通过硝酸钾饱和盐溶液在室温下将相对湿度保持在92%RH。在87天周期中监测由于吸收水引起的重量增大。在此期间,纳米结构硅酸钙能够吸收为其自身重量的水蒸汽(增大194%)(图14)。重量增大是扩散控制的水进入孔隙的指数函数。在开始的8小时内,重量增加25%,在开始的48小时内,重量增加50%。接着,将含水样品从92%RH环境中取出,并放入相对湿度由硝酸钙饱和盐溶液保持在51%RH的类似封闭环境中。同样监测重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图14),纳米结构硅酸钙在开始的4小时内损失25%的水,在开始的20小时内损失50%的水。这些数据表明,纳米结构硅酸钙通过吸收并由此从高湿度环境去除水蒸汽,并可以在几小时响应时间内将其释放回到低湿度环境,从而响应于环境的相对湿度。
应用例7
应用于热量贮存和释放用途
在上面的制备例7中给出了制备和使用热量贮存和释放应用的纳米结构硅酸钙与相变材料(PCM)的复合材料的例子。为此,使用RT25、RT20、RT6和RT2PCM制备高达400%PCM的纳米结构硅酸钙-PCM复合材料,并不同地结合在油漆、水泥、粉刷石膏、纸和纸板中,测量得到的能量吸收(贮存)和释放性能。
具有RT25和RT20的复合材料可以在环境温度或在环境温度以上捕集并释放热量,还在这些温度下提供温度调节作用。这在建筑物环境以及在伤痛的医疗/按摩热处理中有特殊应用。
相反,具有RT2和RT6的复合材料可以在环境温度以下捕集并释放热量,还在这些温度下提供温度调节作用。例如,具有RT6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结合在瓦楞纸板包装的沟槽中,以及结合在特别设计的包装嵌件中的空腔中。热导率测量以及加热和冷却速率测量表明,具有RT6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在PCM熔点区减缓了加热和冷却速率,因此在这些包装应用中作为有效的缓冲剂。
应用例8
应用于控制水果成熟并延长水果的保存期
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用于吸收水果在成熟过程中散发的乙烯,以及成熟后散发的二氧化碳。另外,红外(IR)吸收研究表明,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固有的适度光化学或光催化性能在诱导乙烯降解方面是有效的。此效果在直射阳光时更加突出。
纳米结构硅酸钙在延长水果保存期方面的效力已经被成功证明如下。为此,油桃、杏、香蕉、桃和梨的每种样品密封在塑料袋中,将装在多孔小袋中的1g纳米结构硅酸钙放入其中。将这些水果的类似样品各密封在没有纳米结构硅酸钙的塑料袋中,作为相应的对照。将塑料袋放在阳光环境中,肉眼监测水果随时问的降解程度。在所有情况下,与装在具有纳米结构硅酸钙小袋的塑料袋中的样品相比,对照样品全部提前1-2周出现腐烂区。在所有对照样品中,1到2天后可以看到腐烂。而且对照样品中的腐烂扩展更加快速。
在这些证明实验之后,从小袋中取出纳米硅酸钙样品并进行分析。用质谱仪分析表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含有乙烯,从而确认了纳米结构硅酸钙吸收水果成熟时散发的这种气体的能力。另外,该硅酸盐的IR分析表明存在碳酸盐峰,这可能是因为吸收的由成熟时的水果放出的二氧化碳与小片表面的水合Ca2+反应,在孔隙中形成碳酸钙。IR谱还表明存在乙烯降解产物,表明乙烯通过硅酸钙被光催化降解。
因此,纳米结构硅酸钙在控制水果成熟以及延长水果保存期方面是有效的。
应用例9
作为高表面积材料应用于光催化和光敏用途
制备和使用纳米结构硅酸钙与二氧化钛的复合材料作为高表面积光化学试剂的例子,在上面实施例7中给出。
应用例10
用作疏水材料选择性地吸收漂浮或悬浮在水中的油,或者从油水乳状液中吸收油
将根据上述实施例11中的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疏水纳米结构硅酸钙混合到水包油的乳状液中。疏水纳米结构硅酸钙选择性吸收油并沉降到容器底部。由于孔体积大,该材料能容纳同样的相当大体积的油。将得到的基本没有油的残余水轻轻倒掉。这表明疏水纳米结构硅酸钙在存在水时选择性吸收油的有效性。
应用例11
用作抗微生物试剂
按照上面实施例6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具有碘和硫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用作抗微生物试剂。其抗微生物活性的证明是通过将这些材料撒在面包片的一半表面上,并将面包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环境中放置10天。没有硅酸盐的面包片作为对照。肉眼可以明显观察到具有碘和硫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的抗微生物作用。面包表面撒有这些材料的位置没有霉菌生长。与对照样品进行比较可以明显观察到抗微生物作用延伸到面包上撒有这些材料的区域以外,特别是对于具有硫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这表明具有碘和硫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复合材料作为抗微生物试剂的有效性。
另外,用硝酸银溶液处理纳米结构硅酸钙样品,其中Ag+离子吸附在小片的表面上。将这种功能化的材料以及硅酸钙本身置于装有琼脂溶液的陪替氏培养皿。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25923)引入琼脂中,并将系统培育24小时。随后的检验表明,除了硅酸钙-Ag+材料区以外,细菌已经扩散到整个陪替氏培养皿,表明在材料周围存在2mm宽的抑制区,从而证明此功能化材料的抗微生物有效性。
在另一个例子中,将银纳米颗粒沉积在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表面,并同样地得到这种复合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微生物活性。这表明,硅酸钙-银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具有与硅酸钙-Ag+相当的抗微生物性能。
在另外的一个例子中,诸如己醛、氯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物质,显示出抗真菌或抗微生物活性的特殊氧化剂,也可以结合在硅酸钙中,将得到的功能化的硅酸钙结合在其它材料中,为这些材料赋予抗微生物活性。
这些被特定地功能化以产生抗微生物性能的硅酸钙材料,可以结合在医疗服装中提供抗微生物活性,结合在油漆中防止霉菌生长并在建筑物环境中提供无菌的油漆表面。
另外,如果它们结合在纸或塑料中,则它们将为纸和塑料赋予抗微生物性能,从而可以用于提供无菌包装,或者具有活性保存性能的包装。
应用例12
用于药物和营养品用途
纳米结构硅酸钙的高孔体积和吸油值可以应用于需要惰性载体和/或液体吸收性的药物和营养品。这在上面的实施例3(c)中介绍过。特别是,可以作为吸收剂用于除臭剂和皮肤护理产品,吸收不想要的或有味的体油和汗液。另外,身体皮肤的接近中性的pH值引起钙的释放,然后通过皮肤吸收。此材料也可以用作浴盐,类似地吸收体液并提供钙源。如果用Al3+使硅酸盐功能化,这种Al3+可以缓慢释放到皮肤,并以类似于传统含Al3+除臭剂的方式起作用。而且,如果用Ag+或Ag纳米颗粒使硅酸盐功能化,则可以将有效的抗微生物性能赋予除臭剂或止汗剂配方。
上述产品也可以用作浴液和皮肤护理制剂的载体。
应用例13
用作轻量陶瓷
热测量表明,纳米结构硅酸钙可以在高达650-680℃的温度下保持稳定,此后加热到更高温度导致结构破坏并形成硅灰石晶体。由此可以将此材料在高达630℃的温度下用作轻量陶瓷。为此,将硅酸钙压制或浇铸成适当形状。但是,由于此材料易碎,掉灰将是一个问题。克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在存在另外的氢氧化钙和/或硅酸钠时,使浇铸成形的纳米结构硅酸钙在150-200℃下水热处理几个小时,将硅酸钙颗粒束缚在一起形成不易碎的陶瓷。
应用例14
用作高亮度试剂
以水洗、乙氧基乙醇处理或增强形式制备的纳米结构硅酸钙都具有高亮度,可以用作增强白度和亮度的试剂。上面的表3给出了用于测量这些白度的CIE L*、a*和b*值,以及工业标准TAPPPI亮度和ISO亮度值。对于不需要高吸油值和高表面积的最大亮度和白度,可以使用水洗材料。增强材料表现出亮度和白度与吸油值和表面积性能之间的最佳平衡。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此外,在特定材料或工艺步骤已经说明并且存在公知等价物时,这些等价物也在此并入,如同特别给出的一样。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新型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例如应用于纸填充,与相变能量贮存材料结合使用,与生物活性物质结合使用,或者作为气态物质的吸收剂或吸附剂,以及这里更特别描述的很多其它应用。
Claims (68)
1.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含有厚度为约5-10nm、宽度为约50-500nm的纳米级小片,所述小片按照有序性差的开放框架型结构堆积在一起,以形成可以进入的孔隙并由此提供高的孔体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小片的宽度为约50-2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材料,其中,该材料是由平均粒度在1至6微米范围内的颗粒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该材料还包括所述颗粒的团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团粒的平均粒度为15至2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通过在pH值大于约6的条件下对所述硅酸钙材料进行酸洗,将部分钙离子置换为氢离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材料,其中,至多99重量%的钙离子被置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在所述结构中,钙被部分置换为包括Mg2+、Al3+和Fe2+/3+在内的其它金属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吸油值大于300g油/100g硅酸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吸油值大于350g油/100g硅酸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吸油值大于500g油/100g硅酸盐。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吸油值小于600g油/100g硅酸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吸油值小于700g油/100g硅酸盐。
1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该材料的表面积大于250m2.g-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材料,该材料的表面积小于600m2.g-1。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材料,该材料的表面积在300m2.g-1至600m2.g-1的范围内。
1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水被置换为间隔化合物。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具有氢键结合能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的沸点比水高。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为2-乙氧基乙醇或2-甲氧基乙醇。
2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纳米结构通过将另外的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加入到该结构中而得到增强。
2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在所述纳米结构中,选自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的至少一种物质容纳在孔隙中或者小片的表面上,或者同时在孔隙中和小片的表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该材料随后被干燥,使吸收的水被部分除去或基本上完全除去,以使所述开放框架塌陷并降低吸油能力。
24.一种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含钙离子的溶液或浆料与含硅酸盐的溶液在限定的pH范围内进行结合,使硅酸钙沉淀并对产物进行陈化,以提高纳米结构有序度、吸油值和表面积特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通过混合强度来影响颗粒和团粒尺寸。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材料进行酸洗。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增强所述材料。
28.根据权利要求24至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用间隔化合物置换所述结构内的任何的水。
29.根据权利要求27至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干燥和研磨所述材料。
30.根据权利要求24至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一种或多种阳离子、阴离子或中性分子容纳在所述孔隙中或所述小片的表面上。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钙和硅酸盐溶液/浆料的pH值相匹配。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3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存在的SiO2相比,存在的Ca++的摩尔量为过量。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中,存在的Ca++的摩尔量过量5%至10%。
34.根据权利要求24至3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含钙的溶液与硅酸盐溶液快速结合。
35.根据权利要求24至3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快速结合伴随着包括高剪切强度的强烈搅拌或混合。
36.根据权利要求24至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快速结合伴随着超声处理。
37.根据权利要求24至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陈化过程在另外的轻微搅拌、中等或高剪切强度搅拌下进行。
38.根据权利要求24至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陈化过程在静置下进行。
39.根据权利要求24至3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干燥去除水。
40.根据权利要求28至3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为2-乙氧基乙醇或2-甲氧基乙醇。
41.根据权利要求28至4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间隔化合物是通过对滤饼进行活塞清洗而加入的。
42.根据权利要求28至4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硅酸钙沉淀通过加入另外的硅酸盐材料而得到强化。
43.根据权利要求24至4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加入硅酸钠溶液而强化或增强。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硅酸钙沉淀的pH值以提高沉淀的强化。
45.根据权利要求43或44所述的方法,其中,调节所述硅酸钠溶液的pH值以提高沉淀的强化。
46.根据权利要求43至4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轻微搅拌、中等或高剪切搅拌下进行强化或增强,以控制单个颗粒的团粒的大小。
47.根据权利要求24至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方法的任意阶段加入一种或多种功能化物质。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质加入到起始溶液/浆料中;在陈化过程之前、过程中或过程之后加入;在过滤或清洗过程中加入;或加入到干燥后的材料中。
49.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是通过权利要求24至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是通过权利要求24至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能够通过权利要求24至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
52.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能够通过权利要求24至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
53.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为至少300g油/100g硅酸盐,该材料的表面积为至少250m2.g-1。
54.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为至少350g油/100g硅酸盐,该材料的表面积为至少300m2.g-1。
55.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为300g油/100g硅酸盐至700g油/100g硅酸盐,该材料的表面积为250m2.g-1至600m2.g-1。
56.一种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的吸油能力为300g油/100g硅酸盐至600g油/100g硅酸盐,该材料的表面积为260m2.g-1至600m2.g-1。
57.根据权利要求53至5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能够通过权利要求24至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
58.根据权利要求53至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其中,该材料是由平均粒度在1至6微米范围内的颗粒形成的。
59.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还包括所述颗粒的团粒。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团粒的平均粒度为15至20微米。
61.根据权利要求53至6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其中,该材料含有厚度为约5-10nm、宽度为约50-500nm的纳米级小片,所述小片按照有序性差的开放框架型结构堆积在一起,以形成可以进入的孔隙并由此提供高的孔体积。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材料,其中,所述小片的宽度为约50-200nm。
63.一种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含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23和49至6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材料以及至少一种功能化物质。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其中,所述物质选自由相变材料、生物活性物质、抗腐蚀物质、气味物质、增强孔隙或小片表面对其它物质的接收能力的物质、改变颗粒的等电点的物质、将小片表面的通常的亲水性转变成疏水性的物质、光敏物质、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材料、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磁性物质和催化物质所组成的组中。
65.根据权利要求63或64所述的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该材料被处理以抑制功能化物质的逸出。
66.根据权利要求63至6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其中,所述物质选自相变材料。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功能化的纳米结构硅酸盐材料,其中,水与所述相变材料一起被含有,以允许通过微波能量进行额外的加热。
68.权利要求1至23和49至6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纳米结构硅酸钙材料或者权利要求63至6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功能化的材料的应用,该应用选自由热量贮存和热缓冲应用,抗腐蚀,纸填充,作为惰性载体吸收并缓慢释放液体,吸收和清理液体溢出,从含有溶解的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的溶液中回收这些离子,在被动湿度控制中,控制水果成熟,延长水果保存期,在光催化和光敏应用中,具有疏水表面涂层以选择性吸收与水结合的油,作为抗真菌剂,作为抗微生物试剂,在药物和营养品中,作为高亮度试剂,作为轻质陶瓷,以及作为阻燃剂所组成的组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NZ537747A NZ537747A (en) | 2005-01-18 | 2005-01-18 | Nano-structured silicate, functionalised forms thereof, preparation and uses |
NZ537747 | 2005-01-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142140A true CN101142140A (zh) | 2008-03-12 |
Family
ID=3669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800082433A Pending CN101142140A (zh) | 2005-01-18 | 2006-01-17 | 一种纳米结构硅酸盐及其功能化形式、制备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80305027A1 (zh) |
EP (1) | EP1841692A4 (zh) |
CN (1) | CN101142140A (zh) |
AU (1) | AU2006206863A1 (zh) |
CA (1) | CA2594992A1 (zh) |
NZ (1) | NZ537747A (zh) |
WO (1) | WO2006078176A1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23725A (zh) * | 2012-11-26 | 2013-02-13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硅酸钙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449459A (zh) * | 2012-06-05 | 2013-12-18 | 中央民族大学 | 一种一维硅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878007A (zh) * | 2014-04-02 | 2014-06-25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吸收分解路面汽车尾气的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77600A (zh) * | 2014-05-08 | 2014-08-13 | 苏州二元世纪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化学稳定的低油粘附性油水分离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06164136A (zh) * | 2014-02-14 | 2016-11-23 | 医学研究理事会 | 涉及稳定化聚合硅酸盐组合物的材料和方法 |
CN108043356A (zh) * | 2017-12-14 | 2018-05-18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磁性核壳型多孔硅酸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839186A (zh) * | 2018-05-15 | 2018-11-20 | 阜南县金威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一种桑枝编织品防霉处理方法 |
CN109796020A (zh) * | 2019-04-02 | 2019-05-24 | 青岛硕远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催化剂专用二氧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 |
CN109876765A (zh) * | 2017-11-17 | 2019-06-14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复合材料 |
CN114540636A (zh) * | 2022-02-24 | 2022-05-27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从含金属流体中回收金属元素的方法 |
CN116175715A (zh) * | 2023-02-23 | 2023-05-30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流失的复合无机阻燃剂、应用其的难燃刨花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9219006A (zh) * | 2024-12-03 | 2024-12-31 | 浙江阿斯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硅酸钙纳米片及其剥离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9058707A1 (en) * | 2007-10-30 | 2009-05-07 | World Minerals, Inc. | Modified mineral-based fillers |
US8143164B2 (en) * | 2009-02-09 | 2012-03-27 | Intermolecular, Inc. | Formation of a zinc passivation layer on titanium or titanium alloys used in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
JP6231275B2 (ja) * | 2009-08-04 | 2017-11-15 | ロレアル | 複合顔料及びその調製方法 |
US20100234491A1 (en) * | 2010-05-27 | 2010-09-16 | Morteza Khorrami | Method and material for manufacturing fiber cement board |
US9717929B2 (en) | 2010-12-07 | 2017-08-01 |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 Dentifric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alcium silicate and a basic amino acid |
US20130251772A1 (en) | 2010-12-07 | 2013-09-26 | Colgate-Palmolive Company | Dentifric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alcium Silicate |
EP2917299A4 (en) | 2012-11-09 | 2016-06-29 | Bioastra Technologies Inc | NANOSTRUCTURED PHASE SWITCHING MATERIALS FOR SOLID WATER HEAT MANAGEMENT |
AU2014283027B2 (en) | 2013-06-20 | 2017-08-24 | Chemsenti Limited | Bleach and oxidation catalyst |
US11124420B2 (en) * | 2013-11-09 | 2021-09-21 | Tomita Pharmaceutical Co., Ltd. | Powdered gyrolite-type calcium silicate having high oil absorbency and large particle diamet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TWI481498B (zh) | 2013-12-27 | 2015-04-21 | Plastics Industry Dev Ct | 蔬果保鮮材料及其製造方法 |
US10442696B2 (en) | 2014-05-06 | 2019-10-15 |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 Shape-controlled cement hydrate synthesis and self-assembly |
EP3143200A4 (en) * | 2014-05-14 | 2018-01-03 | Bioastra Technologies, Inc. | Thermoregulatory coatings for paper |
US9701818B2 (en) * | 2014-05-21 | 2017-07-11 | Pla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 Packing material for preserv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producing method thereof |
WO2015195658A1 (en) * | 2014-06-18 | 2015-12-23 | Imerys Filtration Minerals, Inc. |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4-methylimidazole |
CN107635589B (zh) | 2015-03-06 | 2020-07-17 | 约翰·保罗·威尔逊 | 本质上抗微生物剂多孔基质复合物和制造其的方法 |
FR3035878A1 (fr) * | 2015-05-07 | 2016-11-11 | Sadoun Alain Agissant Pour Le Compte De La Soc Valmater Sas En Cours De Creation | Procede de retention des cations |
EP3356308A4 (en) * | 2015-09-29 | 2019-07-31 | C-crete Technologies, LLC | POROUS PARTICLES ON CALCIUMSILICATE BASE,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
EP3356454B1 (en) * | 2015-10-02 | 2024-11-27 | Imerys Filtration Minerals, Inc. | Controlled polymer foaming by tuning surface interactions between blowing agents and minerals |
US10907022B2 (en) * | 2015-10-02 | 2021-02-02 | Imerys Usa, Inc. | Controlled polymer foaming by tuning surface interactions between blowing agents and minerals |
EP3367790A4 (en) * | 2015-10-29 | 2018-09-05 | Newseal Minerals And Coatings Ltd. | Composites and articles for the slow release of non-polar volatile liquid compound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
US10514625B2 (en) | 2016-03-09 | 2019-12-24 | Hp Indigo B.V. | Electrophotographic ink including a volatile fragrance |
CN105839455A (zh) * | 2016-04-08 | 2016-08-10 | 陕西科技大学 | 一种彩色喷墨打印纸用颜料的制备方法 |
MX2019003686A (es) * | 2016-09-30 | 2019-09-26 | Fundacion Centro De Investig Cooperativa De Energias Alternativas Cic Energigune Fundazioa | Nanomaterial compuesto de transferencia de calor. |
JP6894855B2 (ja) * | 2018-01-24 | 2021-06-30 | 太平洋セメント株式会社 | 非晶質ケイ酸カルシウム水和物の製造法 |
CN113511834B (zh) * | 2020-04-09 | 2023-04-07 | 厦门大学 | 以水泥和“三废”为原料的硅酸钙微纳米材料库及合成工艺 |
US11944951B2 (en) * | 2020-06-23 | 2024-04-0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ammonia and soluble phosphorus in runoff and leaching from animal manure |
CN112062155B (zh) * | 2020-08-26 | 2022-03-2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限域生长的超薄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226221B (zh) * | 2020-10-19 | 2022-03-01 | 河南大学 |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2919482B (zh) * | 2021-02-25 | 2023-09-08 | 广西大学 | 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 |
WO2023191676A1 (en) * | 2022-03-28 | 2023-10-05 | Lea Cares Ab | Antipathogenic material |
WO2024181871A1 (en) * | 2023-02-27 | 2024-09-06 | Casil Technologies Limited | Process for improving heat recovery from geothermal wa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95717A (en) * | 1989-03-23 | 1997-01-21 | Tasman Pulp & Paper Co., Limited | Controlled precipitation of amorphous silica from geothermal fluids or other aqueous media containing silicic acid |
JP3517913B2 (ja) * | 1993-10-15 | 2004-04-12 |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細長い形状のシリカゾルの製造法 |
ES2383951T3 (es) * | 1997-06-09 | 2012-06-27 | Akzo Nobel N.V. | Proces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microgeles de polisilicato |
KR100405397B1 (ko) * | 1998-02-23 | 2003-11-14 | 아사히 가세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고강도 규산 칼슘 경화체 |
WO2000078675A1 (en) * | 1999-06-21 | 2000-12-28 | Geochemistry Research Limited | Metal-rich silica products from geothermal and synthetic aqueous systems |
US6506308B1 (en) * | 2000-09-12 | 2003-01-14 | Advanced Minerals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substance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
NZ508844A (en) * | 2000-12-13 | 2003-07-25 | Victoria Link Ltd | Homogenous amorphous silicate catalyst containing a metal cationic species such as rhodium for catalysing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olefins |
CN1227158C (zh) * | 2003-12-29 | 2005-11-16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偏硅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
2005
- 2005-01-18 NZ NZ537747A patent/NZ537747A/en active IP Right Revival
-
2006
- 2006-01-17 AU AU2006206863A patent/AU200620686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1-17 US US11/814,154 patent/US2008030502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1-17 WO PCT/NZ2006/000003 patent/WO200607817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1-17 CA CA 2594992 patent/CA259499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1-17 CN CNA2006800082433A patent/CN101142140A/zh active Pending
- 2006-01-17 EP EP06704397A patent/EP1841692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9459A (zh) * | 2012-06-05 | 2013-12-18 | 中央民族大学 | 一种一维硅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3449459B (zh) * | 2012-06-05 | 2016-02-10 | 中央民族大学 | 一种一维硅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2923725B (zh) * | 2012-11-26 | 2014-09-10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硅酸钙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23725A (zh) * | 2012-11-26 | 2013-02-13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具有超高比表面积的硅酸钙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164136A (zh) * | 2014-02-14 | 2016-11-23 | 医学研究理事会 | 涉及稳定化聚合硅酸盐组合物的材料和方法 |
US11833171B2 (en) | 2014-02-14 | 2023-12-05 | United Kingdom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tabilised polymeric silicate compositions |
US10898511B2 (en) | 2014-02-14 | 2021-01-26 | United Kingdom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 Material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stabilised polymeric silicate compositions |
CN106164136B (zh) * | 2014-02-14 | 2019-11-08 | 医学研究理事会 | 涉及稳定化聚合硅酸盐组合物的材料和方法 |
CN103878007B (zh) * | 2014-04-02 | 2015-08-26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吸收分解路面汽车尾气的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878007A (zh) * | 2014-04-02 | 2014-06-25 | 山东交通学院 | 一种吸收分解路面汽车尾气的可见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77600B (zh) * | 2014-05-08 | 2016-03-16 | 苏州二元世纪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化学稳定的低油粘附性油水分离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03977600A (zh) * | 2014-05-08 | 2014-08-13 | 苏州二元世纪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化学稳定的低油粘附性油水分离膜、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
CN109876765A (zh) * | 2017-11-17 | 2019-06-14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复合材料 |
CN109876765B (zh) * | 2017-11-17 | 2022-01-11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复合材料 |
CN108043356A (zh) * | 2017-12-14 | 2018-05-18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磁性核壳型多孔硅酸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043356B (zh) * | 2017-12-14 | 2020-11-06 | 湖南科技大学 | 一种磁性核壳型多孔硅酸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839186A (zh) * | 2018-05-15 | 2018-11-20 | 阜南县金威工艺品有限公司 | 一种桑枝编织品防霉处理方法 |
CN109796020A (zh) * | 2019-04-02 | 2019-05-24 | 青岛硕远硅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催化剂专用二氧化硅微粉的制备方法 |
CN114540636A (zh) * | 2022-02-24 | 2022-05-27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从含金属流体中回收金属元素的方法 |
CN114540636B (zh) * | 2022-02-24 | 2024-05-28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从含金属流体中回收金属元素的方法 |
CN116175715A (zh) * | 2023-02-23 | 2023-05-30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流失的复合无机阻燃剂、应用其的难燃刨花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6175715B (zh) * | 2023-02-23 | 2023-11-03 | 千年舟新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抗流失的复合无机阻燃剂、应用其的难燃刨花板及其制作方法 |
CN119219006A (zh) * | 2024-12-03 | 2024-12-31 | 浙江阿斯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硅酸钙纳米片及其剥离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06206863A1 (en) | 2006-07-27 |
CA2594992A1 (en) | 2006-07-27 |
US20080305027A1 (en) | 2008-12-11 |
NZ537747A (en) | 2008-02-29 |
EP1841692A1 (en) | 2007-10-10 |
EP1841692A4 (en) | 2010-07-14 |
WO2006078176A1 (en) | 2006-07-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42140A (zh) | 一种纳米结构硅酸盐及其功能化形式、制备和应用 | |
Ma et al. | Halloysite nanotubes: green nanomaterial for functional organic‐inorganic nanohybrids | |
Lazzara et al. | An assembly of organic-inorganic composites using halloysite clay nanotubes | |
Ruiz-Hitzky et al. | Photoactive nanoarchitectures based on clays incorporating TiO2 and ZnO nanoparticles | |
Klaysri et al. | One-step synthesis of amine-functionalized TiO2 surface for photocatalytic decoloriza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 |
Rani et al. | Polyol asserted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SnO 2 nanoparticles for the fast adsorption an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cationic dye | |
Gan et al. | Konjac glucomannan/graphene oxide hydrogel with enhanced dyes adsorption capability for methyl blue and methyl orange | |
Makhluf et al. |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nanocrystalline MgO and its use as a bacteriocide | |
JP4714931B2 (ja) | 非晶質アルミニウムケイ酸塩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た非晶質アルミニウムケイ酸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吸着剤 | |
Rogozea et al. | Tandem adsorption-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induced by light on NiO-ZnO p–n couple modified silica nanomaterials | |
Kołodyńska et al. | Titania-coated silica alone and modified by sodium alginate as sorbents for heavy metal ions | |
Shafiee et al. | Removal of Rhodamine B by g-C3N4/Co3O4/MWCNT composite stabilized in hydrogel via the synergy of adsorption and photocatalysis under visible light | |
Saad et al. | Polypyrrole/Ag/mesoporous silica nanocomposite particles: Design by photopolymerization in aqueous medium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 |
Cruces et al. | Copper/silver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luminosilicate geomaterials as antibacterial agents | |
US20150068974A1 (en) | In-situ aerogel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 |
JP4691985B2 (ja) | 樹脂成形体、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塗料、並びに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 |
Liu et al. |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of hollow TiO2 spheres as sustained release drug carrier | |
CN111406740A (zh) | 一种基于氮化硼纳米片接枝亲水高分子的纳米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Govan et al. | Imogolite: a nanotubular aluminosilicate: synthesis, derivatives, analogues, and gener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 |
Manea et al. |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 and adsorption of metal ions by SDS-TiP nanocomposite | |
Nguyen et al. | Effect of capping methods on the morphology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study on the media-induced release of silver from the nanocomposite β-cyclodextrin/alginate | |
Antony et al. | Phase Modifications of WO 3 Nanoparticles with Green Capping Agents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Copper Ions from Waste Water | |
Samadi-Maybodi et al. | Co/Ni/Al-LTH layered triple hydroxides with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 (ZIF-8) as high efficient removal of diazin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 |
Zhang et al. | Effect of pH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esticide intercalated into montmorillonite modified by zwitterionic surfactant | |
WO2011045623A1 (en) | Titanium dioxid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comprising silver and their use as antimicrobial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8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