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0324B - 网络系统以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网络系统以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90324B CN101090324B CN200710109196.8A CN200710109196A CN101090324B CN 101090324 B CN101090324 B CN 101090324B CN 200710109196 A CN200710109196 A CN 200710109196A CN 101090324 B CN101090324 B CN 1010903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er
- port
- network
- corresponding relation
- network equip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94 synthes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当在建筑物内确定设备或使用设备的用户的位置时,还能够应用于有线LAN中,并能够以低成本实现,而且在预先划分的范围内正确地求出位置,并且即使改变IP地址也不会受影响。通过使用下述的一个或多个LAN交换机和存在服务器获得设备或其用户与其物理位置(范围)之间的对应表,来解决确定设备或用户的位置时的上述问题。关于所述一个或多个LAN交换机,能够从外部访问内置于该LAN交换机中的MAC地址表的内容,所述存在服务器在存储装置中保存了内置于设备中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与其用户之间的第一对应表、以及所述LAN交换机的端口与从该端口布线的物理范围之间的第二对应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等内的与网络连接的设备的位置取得方法、一览显示方法以及设备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建筑物外设备的位置取得方法,有使用GPS的方法、使用磁传感器的方法等,但这些手段在建筑物内却不能示出正确的位置。作为与建筑物内的位置取得方法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使用无线LAN设备的位置取得方法(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该方法使用多个无线LAN接入点来测量无线LAN设备的位置。
此外,作为与LAN构成装置的设置场所的确定和检索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下述的方法,可以访问使LAN构成装置的MAC地址与端口号的对应作为LAN构成装置的扩展MIB信息,由此来确定LAN构成装置的设置场所(专利文献2)。
此外,作为与连接在LAN上的设备的资产管理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下述的方法,将设备的IP地址作为逻辑标识符,并按每个逻辑标识符将设备的物理位置事先保存到数据库中,由此取得并管理网络上的逻辑位置以及物理位置(专利文献3)。
非专利文献1:荻野、恒原他/B-5-203無線LAN統合アクセスシステム(1):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の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総合大会講演論文集、Vol.2003年_通信Num.1PP.662(2003.3)。
非专利文献2:恒原、荻野他/B-5-204無線LAN統合アク七スシステム(2):位置検出精度に関する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総合大会講演論文集、Vol.2003年_通信Num.1PP.663(2003.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0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22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92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与建筑物内的位置取得方法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只能应用于使用无线LAN的设备。第二个问题是,相对于不进行位置测量时只需要一个无线LAN接入点的情况,为了应用该方法还是需要多个无线LAN接入点和用于测量的设备,因此成本高。第三个问题是按目前的技术水平难以求出高精度的位置。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与LAN构成装置的设置场所的确定和检索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虽然能够确定LAN构成装置连接在其他LAN构成装置的哪个端口上,但不能确定物理位置。第二个问题是,虽然能够确定没有安装扩展MIB的LAN构成装置的端口,但不能确定没有安装扩展MIB的LAN构成装置和连接在LAN构成装置上的一般设备的位置。
此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与连接在LAN上的设备的资产管理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问题,即:由于将IP地址用作逻辑标识符,因而如果IP地址被改变,则会有不正确的信息注册到系统中。特别是,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不能用于基于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进行IP地址的动态分配的环境中,所述DHCP被广泛用于消除固定IP地址的分配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当确定设备或使用设备的用户的位置来获得多个设备或用户的位置信息时,该方法还能应用于有线LAN,能够以低成本实现,并且还能够应用于不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中,能够在事先划分的范围内正确地求出位置,即便改变IP地址也不会受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第一、使用能够从外部访问内置于LAN交换机中的MAC地址表的内容的一个或多个LAN交换机。此外,第二,使用存在服务器(计算机),该存在服务器在存储装置中保存有内置于设备中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与其用户之间的第一对应表、以及所述LAN交换机的端口与从该端口布线的物理范围之间的第二对应表。
所述存在服务器从所述各个LAN交换机访问MAC地址表的内容,获得LAN交换机的各个端口与连接在该端口上的设备的MAC地址之间的第三对应表。通过组合所述第三对应表与所述第一及第二对应表,能够获得设备或其用户与其物理位置(范围)之间的对应表。
由此,在有线LAN中也能够确定设备或用户的位置,由于除了原本需要的LAN交换机之外只使用一台PC,所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位置的确定,并且,通过限定从LAN交换机布线的布线范围,还可以正确地求出位置的范围。此外,由于在确定设备时使用MAC地址,因而不会受IP地址变更的影响。从而能够解决上述所有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有线LAN中以低成本获得多个设备或使用设备的用户的位置信息,并且还能够应用于不具有特殊功能的设备。此外,能够在预先划分的范围内正确地求出位置,即便改变IP地址也能够求出正确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建筑物内的房间和网络以及设备的构成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端口-场所对应表的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的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AN交换机123的MAC地址表内容的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LAN交换机124的MAC地址表内容的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的内容的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的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存在表的内容兼PC的存在显示内容的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PC的存在显示内容的图。
图10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利用认证机构来获得位置信息的三个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利用应用通信来获得位置信息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容服务器的VLAN ID-场所对应表的内容的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LAN交换机123的MAC地址表内容的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LAN交换机124的MAC地址表内容的图。
图15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内容服务器的VLAN ID-MAC地址对应表的内容的图。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的概要示意图。
图17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内容服务器的SNMP陷阱(trap)接收处理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端口-场所对应表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七实施方式中的存在服务器的存在表的内容兼PC的存在显示内容的图。
图20是设备管理服务器的MAC地址-设备信息对应表。
图21是设备管理服务器的设备位置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仅使用基于以太网(注册商标)(IEEE802.2)的有线LAN设备。使用图1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建筑物内的房间和网络以及设备的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建筑物内有办公室101和会议室102。但是,办公室101和会议室102也可以在不同的建筑物内。此外,连接办公室101和会议室102的以太网也可以是广域网。
办公室101是无地址办公(Hotelling)的办公室,职员每天在上班时被分配办公桌。办公室101内有办公桌1103、办公桌2104、办公桌3105,另外还有许多办公桌。在通向办公室101的LAN布线中使用LAN交换机123,在通向会议室102的LAN布线中使用LAN交换机124。LAN交换机123和124具有从外部访问它们所保存的MAC地址表的内容的功能。在商用的LAN交换机中,有通过“show mac-address-table”这样的telent指令或Web(HTTP)来显示其内容的交换机。
在办公桌1101,第一职员在连接点106将PC 107连接在LAN上。PC 107具有MAC地址为99-20-ED-7A-3E-CF的网络接口。从连接点106向LAN交换机123的端口1 115预先布线有LAN电缆。此外,在办公桌3105,第二职员在连接点109将PC 110连接在LAN上。PC 110具有MAC地址为87-80-C8-6B-61-9F的网络接口。从连接点109向LAN交换机124的端3 116预先布线有LAN电缆。
会议室102中有向LAN的连接点112、114,第三职员在连接点112将PC113连接在LAN上。PC 113具有MAC地址为44-50-89-FE-75-43的网络接口。从连接点112向LAN交换机124的端口1119预先布线有LAN电缆。此外,LAN交换机123的端4 118和LAN交换机124的端3 121相连,存在服务器125连接在LAN交换机124的端口4 122上。存在服务器125具有MAC地址为88-91-92-93-94-95的网络接口。
图2示出了预先保存于存在服务器125中的端口-场所对应表201。端口-场所对应表201是描述LAN交换机名和该LAN交换机中的端口号以及连接在该端口上的连接点的位置(从连接点开始的布线范围)之间的对应的表。即,在行202中描述了被命名为“办公室”的LAN交换机123的端口1 115与称为办公室101的办公桌1103的场所相对应。在行203中描述了LAN交换机123的端口2117与称为办公室101的办公桌2104的场所相对应。在行204中描述了LAN交换机123的端口3 116与称为办公室101的办公桌3105的场所相对应。在行205中描述了被命名为“会议室”的LAN交换机124的端口1 119与会议室102的前方相对应。在行206中描述了LAN交换机124的端口2 120与会议室102的后方相对应。这里,LAN交换机的标识符使用了汉字名称,但也可以使用字母数字名称或号码等。
其中,在图2中以表的形式表现了LAN交换机中的端口号与连接在该端口上的连接点的位置信息之间的对应,但也可以使用表现该对应关系的其他形式,例如可以使用一旦输入端口号就转换为位置信息的函数等。
图3示出了预先保存于存在服务器125中的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是应确定位置的设备所内置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与使用所述设备的用户之间的对应表。这里假定各设备由特定的一位用户使用。在行302中描述了称为山田的用户使用具有MAC地址为99-20-ED-7A-3E-CF的网络接口的设备(即,PC 107)。在行303中描述了称为高井的用户使用具有MAC地址为87-80-C8-6B-61-9F的网络接口的设备(即,PC110)。在行304中描述了由称为国埼的用户使用具有MAC地址为44-50-89-FE-75-43的网络接口的设备(即,PC 113)。
其中,在图3中以表的形式表现了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与使用该网络接口的用户之间的对应,但也可以使用表现该对应关系的其他形式,例如可以使用一旦MAC地址就转换为用户标识符的函数等。
此外,在图3中用户标识符使用了汉字名称,但也可以使用雇员编号或其他记号串。此外,在图3中,对于各用户只注册了一个MAC地址,但也可以对于一位用户注册多个设备。如果一位用户在不同的场所使用多个设备,则外观上好像一个人同时存在于多个场所,因而不合理,该问题可如下解决,即:在来自这些多个设备的MAC地址信息中确定最新的地址信息,将送出该地址信息的设备看作用户的最重要的位置候补,并对其进行与同一用户所使用的其他设备不同的显示。确定最新的MAC地址信息可如下进行:在后述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中,向各行中添加取得该信息的时刻,还将该时刻转记到后述的存在表801中,并在进行显示时使用。
此外,在图3中,只向特定的用户赋予了用户标识符,但也可以使用针对游客等无名的用户的用户标识符。由此,当没有注册的用户和组织成员以外的用户使用设备时,也能将其显示到位置信息上。
图4示出了LAN交换机123中内置的MAC地址表401。在向网络连接之前MAC地址表的内容是空的,在将LAN交换机之间连接起来,并且PC 107、PC 110、PC 113、存在服务器125被连接,并且来自它们的分组到达后,这些MAC地址被注册到MAC地址表中,从而MAC地址表401的内容成为图4所示。
在MAC地址表401中,在行402中描述了端口1 115与具有MAC地址99-20-ED-7A-3E-CF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07连接)。在行403中描述了端口3 116与具有MAC地址87-80-C8-6B-61-9F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10连接)。在行404中描述了端口4 118与具有MAC地址44-50-89-FE-75-43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13连接)。在行405中描述了端口4 118与行404中的端口一起,与具有MAC地址88-91-92-93-94-95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存在服务器125连接)。
LAN交换机通常在以太网(注册商标)分组到达后,参考MAC地址表,在MAC地址表中检索包含所述以太网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求出对应的端口,并从该端口发送所述以太网分组。例如,如果目的地地址为99-20-ED-7A-3E-CF的以太网分组到达LAN交换机123,则该分组被发送给从MAC地址表401的行402中求出的端口1 115,并到达具有MAC地址99-20-ED-7A-3E-CF的PC 107中。
图5示出了LAN交换机124中内置的MAC地址表501。在向网络连接之前MAC地址表的内容是空的,在将LAN交换机之间连接起来,并且PC 107、PC 110、PC 113、存在服务器125被连接,并且来自它们的分组到达后,这些MAC地址被注册到MAC地址表中,从而MAC地址表501的内容成为图5所示。
在MAC地址表501中,在行502中描述了端口1 119与具有MAC地址44-50-89-FE-75-43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13连接)。在行503中描述了端口3121与具有MAC地址87-80-C8-6B-61-9F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10连接)。在行504中描述了端口3121与具有MAC地址99-20-ED-7A-3E-CF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PC 107连接)。在行505中描述了端口4122与具有MAC地址88-91-92-93-94-95的网络端口连接(即、与存在服务器125连接)。
下面,对存在服务器125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以及向用户PC进行的分发和显示步骤进行说明。图16示出了步骤的概要。即,在LAN交换机123内置MAC地址表401,在LAN交换机124内置MAC地址表501,存在服务器125将这些内容集合起来生成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存在服务器125还使用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以及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来生成存在表801。存在表801分发给各个用户并被显示。
图7示出了存在服务器125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存在服务器125定期地、例如每隔一分钟执行图7的步骤。即,首先在MAC地址表取得处理701中,从各个LAN交换机中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并只将与场所对应起来的端口的信息保存到主存储器中。即,从LAN交换机123中获得端口-MAC地址对应表401,并只保存与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中和场所对应起来的端口1 115、端口2 117、以及端口3 116相关的信息。即,由于行404、行405与所述的端口无关,因而只保存行402、行403。从而,关于LAN交换机123的所保存的信息如下所示。
端口号 MAC地址
1 99-20-ED-7A-3E-CF
2 87-80-C8-6B-61-9F
此外,从LAN交换机124中获得端口-MAC地址对应表501,并只保存与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中和场所对应起来的端口1119、端口2120相关的信息。即,由于行503、行504、行505与所述端口无关,因而只保存行502。因此,关于LAN交换机124的所保存的信息如下所示。
端口号 MAC地址
1 44-50-89-FE-75-43
例如在Alaxala公司的LAN交换机AX2400S等中实现了如上述那样通过telent指令从LAN交换机向外部取出MAC地址表的内容的功能。向外部取出MAC地址表的内容的方法除了telent指令以外,还有使用HTTP协议并使用XML或HTML的数据表达语言的方法。
接着,在数据合成处理702中,将保存在主存储器中的所有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的内容总结为图6所示的一个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此时,还将LAN交换机名作为对应表的项目进行追加。然后,MAC地址翻译处703中,使用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将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中的MAC地址改写为所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在行602中,将MAC地址99-20-ED-7A-3E-CF改写为在行302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山田”。此外,在行603中,将MAC地址87-80-C8-6B-61-9F改写为在行303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高井”。而且,在行604中,将MAC地址44-50-89-FE-75-43改写为在行304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国埼”。从而得到中间对应表。但是,当识别的对象不是用户而是设备本身时,没有必要执行MAC地址翻译处703。此时,在接下来的端口翻译处704中不是使用中间对应表,而是使用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即可。
最后,在端口翻译处704中,使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将所述中间对应表中的LAN交换机名和端口号改写为场所名。结果可获得图8的存在表801。即,当LAN交换机名为“办公室”且端口号为1时(与行602对应的数据),参考行202,赋予场所名“办公室办公桌1”。由此得到行802。此外,当LAN交换机名为“办公室”且端口号为2时(与行603对应的数据),参考行204,赋予场所名“办公室办公桌3”。由此得到行803。此外,当LAN交换机名为“会议室”且端口号为1时(与行604对应的数据),参考行205,赋予场所名“会议室前方”。由此得到行804。
存在表801的内容可如下解释。在行802中,描述了在办公室办公桌1103的场所存在由称为山田的用户使用的设备(PC107)。在行803中,描述了在办公室办公桌3 105的场所存在由山田使用的设备(PC 110)。在行804中,描述了在会议室前方的场所存在由国埼使用的设备(PC 113)。
当请求消息从网络上的PC到达存在服务器125时,以消息的方式发送存在表801的内容,或者从存在服务器125定期向网络上的PC以消息的方式发送存在表801的内容。网络上的PC在来自存在服务器125的消息到达之后,以存在表801的形式或者如图9那样图示该内容的形式来显示该内容。在图9中,显示了在办公室101的办公桌103上称为山901的用户连接设备的情况、在办公室101的办公桌105上称为高井的用户902连接设备的情况、以及在会议室的前方位置,称为国埼的用户903连接设备的情况。为了进行图9那样的显示,需要在来自上述存在服务器125的消息中包含办公室、会议室的形状、办公桌、会议桌的大小和位置、以及注册在存在表801中的各个场所的位置。这些信息需要与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一起事先注册在存在服务器125中。
使用图20和图21,对设备管理方法进行说明,该设备管理方法通过用设备管理服务器代替本实施例中的存在服务器125、用设备管理终端代替显示存在的终端来实现。这里,设备管理终端可以存在于网络上的任意位置。就是说,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具有存在服务器125的功能,但代替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而使用MAC地址-设备信息对应表2001。由于在MAC地址-设备信息对应表2001中代替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中的用户ID而描述了设备资产号,因而代替确定用户的位置而能够确定设备的位置。此外,代替生成存在表801,能够在设备管理终端上显示表示设备和其所在位置之间的对应的设备位置表2201或描述了设备位置的地图。这些对应表或地图能够将在MAC地址-设备信息对应表2001中描述的机种、在用户ID栏中描述的设备的用户标识符或用户名一并显示。如果还向MAC地址-设备信息对应表2001中追加设备管理信息,那么还能够将其一并显示。
【实施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利用基于IEEE标准IEEE802.1Q的VLAN(虚拟LAN)的有线LAN设备。本实施方式中的建筑物的房间和网络以及设备的构成也如图1所示。即,在该实施方式中,建筑物内也有办公室101和会议室1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LAN交换机123和124中使用VLAN。即,LAN交换机123和124具有VLAN的功能,并具有从外部访问它们所保存的MAC地址表的内容的功能。由于VLAN交换机123和124具有VLAN功能,所以如同在通常的VLAN交换机中那样,MAC地址表中不仅保存MAC地址和端口号,还一并保存VLAN ID。
为VLAN交换机123的各端口分配不同的VLAN ID。即,作为VLAN ID,向端口1115分配1,向端口2117分配2,端口3116分配3,端口4118分配1、2、3、4、5、6全部。但是,当在同一场所分配了多个端口时,向所述多个端口分配同一VLAN ID。例如,如果从LAN交换机123的端口5向办公桌1103布线,那么对端口5赋予与端口1115相同的1,作为VLAN ID。
此外,为VLAN交换机124的各端口也如下分配VLAN ID。即,作为VLAN ID,向端口1119分配4,向端口2120分配5,向端口4122分配6,向端口3121分配1、2、3、4、5、6全部。由此,形成与跨越VLAN交换机123和VLAN交换机124的VLANID1至6相对应的在逻辑上独立的六个LAN(VLAN)。
按现在的情况,在逻辑上独立的各个VLAN之间是不能进行通信的,因此在VLAN交换机125中在所有的VLAN间交换分组。即,设定为:VLAN交换机125,在所有的端口之间如下进行动作。到达VLAN交换机125的端口1119、端口2120的以太网(注册商标)分组在VLAN交换机125中被附加VLAN标记,在VLAN标记之中,在端口1119的情况下包含作为VLAN ID的4,在端口2120的情况下包含作为VLAN ID的5。但是,当包含于所述以太网分组中的目的地MAC地址作为VLAN交换机125的MAC地址表上的项目而存在时,用所述项目中的VLAN ID来替换所述VLAN标记上的VLAN ID。关于从PC 113向PC 110发送的分组,在到达VLAN交换机124的端口1119的时刻,作为VLANID分配4,但由于作为目的地的VLAN ID的3被注册在VLAN交换机125的MAC地址表中,因而VLAN ID被置换为3后发送给VLAN交换机124。在VLAN交换机124中,由于在MAC地址表中可知从端口3116对其布线,因而经由端口3116被发送给PC110。
例如在Alaxala公司的LAN交换机AX2400S等中实现了如上述那样将多个VLAN联合起来如一个VLAN那样动作的功能。在AX2400S中使用称为“switchporr vlan mapping”的设定指令来进行设定。
图12示出了预先保存于存在服务器125中的VLAN ID-场所对应表1201。VLAN ID-场所对应表1201是描述了VLAN ID与下述连接点位置之间的对应的表,该连接点连接在分配了所述VLAN ID的端口上。即,在行1202中描述了1的VLAN ID与办公室101的办公桌1103的场所相对应。在行1203中描述了2的VLAN ID与办公室101的办公桌2104的场所相对应。在行1204中描述了3的VLAN ID与办公室101的办公桌3105的场所相对应。在行1205中描述了4的VLAN ID与会议室102的前方相对应。在行1206中描述了5的VLAN ID与会议室102的后方相对应。
在图13中,描述了内置于VLAN交换机123中的MAC地址表1301。在向网络连接之前MAC地址表的内容是空的,若将LAN交换机之间连接起来,PC 107、PC 110、PC 113、存在服务器125被连接,并且来自它们的分组到达,则这些MAC地址被注册到MAC地址表中,从而得到图13所示的MAC地址表1301。
在MAC地址表1301中,在行1302中描述了在端口1115上连接了被分配1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99-20-ED-7A-3E-CF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07)。在行1303中描述了在端口3116上连接了被分配3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87-80-C8-6B-61-9F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10)。在行1304中描述了在端口4118上连接了被分配4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44-50-89-FE-75-43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13)。在行1305中描述了在端口4118上连接了被分配6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88-91-92-93-94-95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存在服务器125)。
在图14中描述了内置于VLAN交换机124中的MAC地址表1401。在向网络连接之前MAC地址表的内容是空的,若将LAN交换机之间连接起来,PC 107、PC 110、PC 113、存在服务器125被连接,并且来自它们的分组到达,则这些MAC地址被注册到MAC地址表中,从而得到MAC地址表1401。
在MAC地址表1401中,在行1402中描述了在端口1119上连接了被分配4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44-50-89-FE-75-43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13)。在行1403中描述了在端口3121上连接了被分配3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87-80-C8-6B-61-9F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10)。在行1404中描述了在端口3121上连接了被分配1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99-20-ED-7A-3E-CF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PC 107)。在行1405中描述了在端口4122上连接了被分配6的VLAN ID且具有MAC地址88-91-92-93-94-95的网络接口(即,连接了存在服务器125)。
接下来,使用图7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存在服务器125定期地、例如每隔一分钟执行图7的步骤。首先在MAC地址表取得处理701中,从分配了所有VLAN的一个LAN交换机中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只将有关与场所对应的VLAN ID的信息保存到主存储器中。这里使用的LAN交换机可以是LAN交换机123、LAN交换机124中的任一个。如果使用LAN交换机123,则获得VLAN ID-MAC地址对应表1301,并只对在VLAN ID-场所对应表1201中与场所对应的VLAN ID 1、2、3、4进行保存。即,由于行1305与所述的VLAN ID无关,因而只保存行1302、行1303、行1304。因此,被保存的信息如图15的VLANID-MAC地址对应表1501所示。
接着,在MAC地址翻译处理1703中,使用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将VLAN ID-MAC地址对应表1501中的MAC地址改写为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在行1502中,将MAC地址99-20-ED-7A-3E-CF改写为在行302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山田”。此外,在行1503中,将MAC地址87-80-C8-6B-61-9F改写为在行303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高井”。而且,在行1504中,将MAC地址44-50-89-FE-75-43改写为在行304中对应的用户标识符,即“国埼”,从而得到中间对应表。但是,当进行识别的对象不是用户而是设备本身时,没有必要执行MAC地址翻译处理703。此时,在接下来的端口翻译处704中不是使用中间对应表,而是使用VLAN ID-MAC地址对应表1501即可。
最后,在端口翻译处理1704中,使用VLAN ID-场所对应表1201,将所述中间对应表中的VLAN ID改写为场所名。结果可获得图8的存在表801。即,当VLAN ID为1时(与行1502对应的数据),参考行1202,赋予场所名“办公室办公桌1”。由此得到行802。此外,当VLAN ID为3时(与行1503对应的数据),参考行1204,赋予场所名“办公室办公桌3”。由此得到行803。此外,当VLAN ID为4时(与行1504对应的数据),参考行1205,赋予场所名“会议室前方”。由此得到行804。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从存在服务器125向网络上的PC分发存在表801的方法以及在网络上的PC进行显示的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需要定期轮询所有的LAN交换机,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只轮询一个LAN交换机即可。因此,具有存在服务器125的负担下降的效果。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需要作为对象的所有的LAN交换机具有将MAC地址表的内容向外部取出的功能,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只要存在服务器所轮询的一个LAN交换机具有将MAC地址表的内容向外部取出的功能即可,所有的LAN交换机只要具有VLAN功能即可。因为中级以上的LAN交换机大部分都具有VLAN功能,所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当向现有的LAN导入本发明时可以不置换现有的LAN交换机,从而具有能够削减向LAN交换机投入的投资成本的效果。
至此结束有关基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下面,对改变了所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3】
首先,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从LAN交换机向存在服务器125推送存在信息。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步骤只有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LAN交换机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并合成的步骤。对该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在LAN交换机123和LAN交换机124中进行向存在服务器125的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链路连接(link up)陷阱以及链路断开(linkdown)陷阱的设定。即,进行设定使得:当LAN交换机123及LAN交换机124与其他设备的网络接口之间的链路被建立时,以及当LAN交换机123及LAN交换机124与其他设备的网络接口之间的链路被断开时,LAN交换机123及LAN交换机124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SNMP陷阱分组。
当网络接口连接到LAN交换机123或LAN交换机124中的任一个端口上从而建立了链路时,在LAN交换机123或LAN交换机124中发生链路连接陷阱。此外,当连接在LAN交换机123或LAN交换机124中的任一个端口上的网络接口被解除等不能发挥作用时,在LAN交换机123或LAN交换机124中发生链路断开陷阱。安装了IETF标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的LAN交换机通常具有链路连接陷阱和链路断开陷阱的功能。
使用图17来说明存在服务器125接收所述SNMP陷阱分组时的处理。首先,在MAC地址表取得处1701中,从发送了所述SNMP陷阱分组的LAN交换机中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并只将与场所对应的端口的信息保存到存储装置中。即,如果发送陷阱的交换机是LAN交换机123,则从LAN交换机123中获得MAC地址表401,并只保存与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中与场所对应起来的端1115、端2117、端口3116有关的信息。即,由于行404、行405与所述的端口无关,因而只保存行402、行403。此外,如果发送陷阱的交换机是LAN交换机124,则从LAN交换机124中获得端口-MAC地址对应表501,并只保存与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中与场所对应起来的端口1119、端口2120有关的信息。即,由于行503、行504、行505与所述的端口无关,因而只保存行502。
接着,在数据合成处理702中,将保存在存储装置中的所有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的内容总结为一个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此时,关于发送了陷阱的LAN交换机以外的LAN交换机,使用保存于存储装置中的、之前发生陷阱时获得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的内容。
下面,通过执行MAC地址翻译处理703和端口翻译处理704来生成存在表801。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从LAN交换机只将MAC地址表发生了变化的情况通知给存在服务器125,并由存在服务器125再次从LAN交换机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但也可以在LAN交换机检测到链路连接或链路断开时立刻将MAC地址表的全部内容或者只将变更的部分推送给存在服务器125。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存在服务器125没有必要轮询许多LAN交换机,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具有降低存在服务器125的负担的效果。
【实施例4】
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用户的认证信息来动态掌握设备与用户的对应。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由特定的用户使用各个设备为前提,并将各个设备的网络接口的标识符与用户标识符之间的对应表预先注册在存在服务器125。通过该方法无法应对多个用户共有并使用各个设备的情况,并且即使在由固定的用户使用各个设备的情况下,当用户发生变化时,在改变向存在服务器125注册的内容之前也将获得并显示不正确的信息。
为了消除上述的问题,在该实施方式中不固定各个设备的网络接口的标识符与用户标识符之间的对应,并在进行用户的认证时注册该对应。为了在进行用户的认证时注册该对应,只要设置认证服务器并从用户使用的PC向认证服务器发送用户的认证信息即可,作为该方法,有如图10所示的三种,即(a)、(b)、(c)。
图10(a)是由存在服务器125使用网络认证机构来获得用户识别信息的方法。即,PC 1001接收来自用户的认证信息,LAN交换机1002将所述认证信息与所述PC连接的LAN交换机1002的端口号的对发送给认证服务器1003。认证服务器1003将包含于所述认证信息中的用户标识符与端口号的对发送给存在服务器125。从PC1001向LAN交换机1002发送认证信息时可以使用IEEE标准协议IEEE802.1X。此外,如果在PC1001中安装了操作系统MicrosoftWindows(注册商标)XP,则PC1001具有依照IEEE802.1X将用户输入的认证信息、即用户标识符与密码送出的机构。此外,如果LAN交换机1002以IEEE802.1X为标准,则具有通过IEFT标准协议RADIUS将从PC1001接收的认证信息发送给认证服务器1003的机构。因为RADIUS具有将所述信息与端口号一起放入消息中进行发送的功能,所以通过使用该RADIUS,存在服务器125能够获得用户识别信息。
但是,由于认证服务器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用户标识符与MAC地址的对信息的功能,因而需要在认证服务器1003中安装每隔一定时间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所述对信息的程序,或者需要在认证服务器1003中安装当接收到来自存在服务器125的请求消息时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所述对信息的程序,并且在存在服务器125中安装每隔一定时间将请求发送所述对信息的消息发送给认证服务器1003的程序。
此外,图10(a)的方法与其他方法不同,存在服务器125无需从LAN交换机1002接收MAC地址表的内容。因此,在该方法中,如果各个LAN交换机具有网络认证功能,则能够应用于既不具有向外部输出MAC地址表的内容的功能也不具有VLAN转换的功能的情况,因此,具有能够降低向LAN交换机投入的投资成本的效果。但是,在LAN交换机1002不具有将PC 1001的MAC地址加载到RADIUS协议上进行发送的功能,而将IP地址加载在RADIUS协议上进行发送的情况下,可通过在下面图10(b)的说明中进行描述的使用DHCP服务器的方法来取得MAC地址与IP地址之间的对应,由此可取得用户标识符与位置之间的对应。
图10(b)是从PC 1004直接向认证服务器1003发送认证信息的方法。即,PC 107、PC 110或PC113受理来自用户的认证信息,并且PC 107、PC 110或PC113将所述认证信息与PC 107、PC110或PC113的MAC地址的对发送给认证服务器1003。存在服务器125从认证服务器1003接收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其中,在第一实施方式中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是静态的,并不变化,但在该实施方式中,每当有新用户进行用户认证时都变化)。虽然表301中包含进行认证并处于连接中的所有用户的信息,但在表301的行中没有发生变化的行不一定必须发送给存在服务器125。
另一方面,存在服务器125通过从LAN交换机123、LAN交换机124接收MAC地址表的内容401以及501,获得PC 107、PC110、PC113的网络接口的MAC地址与LAN交换机123、LAN交换机124中的端口号的对应表601。由此,能够将登录到PC 107、PC 110、PC113上的用户与PC 107、PC 110、PC113的位置联系起来,获得存在表80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因为表301是静态的,所以只要LAN交换机的端口与设备不脱离,存在表801的内容就不会发生变化,但在该实施方式中,每当有新用户被认证时表301的内容就会发生变化,随之存在表801的内容也发生变化。
此外,在图10(b)中,PC 107、PC 110、PC113也可以是瘦客户端。即,即便执行在PC 107、PC 110或PC113中,即使在执行所输入的操作的计算机位于PC 107、PC 110或PC113的外部时,只要由PC 107、PC 110、PC113直接向认证服务器1003发送认证信息,就可应用图10(b)的方法。
此外,在从DHCP服务器分发PC 107、PC 110、PC113的IP地址的情况下,作为从PC 107、PC 110、PC113向认证服务器1003发送的地址,也可以不使用MAC地址而使用IP地址。此时,从认证服务器1003也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IP地址以代替MAC地址。此时,存在服务器125需要知道PC 107、PC 110、PC113的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为此,如果在存在服务器125或网络上的其他设备中执行arp指令,则就能够取得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或者,对于所述DHCP服务器发行的所有IP地址,只要使存在服务器125从所述DHCP服务器接收所述IP地址与所对应的MAC地址的对信息即可。因为这个不是DHCP服务器的基本功能,所以需要在DHCP服务器中安装实现该通信的程序。即,只要使DHCP服务器将原来具有的表的内容生成为新的线程,并发送所述线程即可。
由于图10(b)的方法也能够应用于LAN交换机不具有网络认证功能的情况,因此具有能够降低向LAN交换机投入的投资成本的效果。此外,由于能够应用于在运行上不使用LAN交换机的网络认证功能的网络上,因而还具有无需改变网络的运行的效果。
图10(c)是用户使用的PC为瘦客户端1005并将认证信息经由通常的PC 1006向认证服务器1003发送的方法。代替图1中的PC 107,使用瘦客户端1005,并将PC 1006连接到LAN交换机123、LAN交换机124或者与它们连接的第三LAN交换机上。预先注册图2所示的内容,作为存在服务器125的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对于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被动态确定的设备,不预先注册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因此,初始状态中的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只包含行303和行304,而不包含行302。
当运行图10(c)的系统时,瘦客户端1005受理来自用户的认证信息,并向执行瘦客户端1005中的操作的PC1006发送所述认证信息与瘦客户端1005的MAC地址。PC 1006向认证服务器1003发送所述认证信息与瘦客户端1005的MAC地址的对,认证服务器1003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用户标识符与瘦客户端1005的MAC地址的对信息。通常,当从瘦客户端1005向PC 1006发送信息时,可使用Citrix公司的ICA(Independent ComputingArchitecture,独立计算结构)协议或Microsoft公司的RDP(Remote Data Protocol,远程桌面协议)。存在服务器125在接收到用户标识符与瘦客户端1005的MAC地址的对信息后,将该内容写入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中。当称为山田的用户登录瘦客户端1005并且存在服务器125接收到该对信息时,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的内容如图3所示。
由于在LAN交换机123的MAC地址表401中代替PC 107的MAC地址而注册了PC 1006的MAC地址,因此,如果PC 1006的MAC地址为99-20-ED-7A-3E-CF,并且PC 1006连接在第三LAN交换机上,则MAC地址表401的内容如图4所示。此外,LAN交换机124的MAC地址表501的内容也如图5所示。因此,存在服务器125的端口-MAC地址对应表601的内容也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信息取得步骤也按照图7所示。如果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的内容如图3所示,则作为结果而得到的存在表801的内容将如图8所示。
本实施方式也与图10(b)一样,每当有新用户被认证时,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的内容会发生变化,随之存在表的内容也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从瘦客户端1005向PC 1006发送的不是MAC地址而是IP地址,则从PC 1006向认证服务器1003也代替MAC地址而发送IP地址,从认证服务器1003向存在服务器1005也代替MAC地址而发送IP地址。为了取得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按照上述方法并使用DHCP服务器的信息。
此外,在图3中,对于各个用户仅注册了一个MAC地址,但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一位用户也可以登录到多个设备上。如果一位用户在不同的场所使用多个设备时,外观上好像一个人同时存在于多个场所,但该问题可如下解决,即:在来自这些多个设备的认证信息中确定最新的认证信息,将送出该认证信息的设备看作用户的最重要的位置候补,并对其进行与同一用户所使用的其他设备不同的显示。确定最新的认证信息可如下进行:在MAC地址-用户ID对应表301中,向各行中添加取得该信息的时刻,还将该时刻转记到存在表801中,并在进行显示时使用。
由于图10(c)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不具有由瘦客户端1005直接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信息的功能而只具有经由通常的PC的认证方法,因而不需要进行为应用图10(a)或图10(b)的方法而进行的改造,从而具有能够降低开发成本的效果。
【实施例5】
接着,使用图11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不使用认证服务器,而是由存在服务器125从PC 1101经由应用服务器1102来接收用户标识符与地址的对应信息。即,如果在PC1101中使应用动作,则向应用服务器1102发送包含用户标识符与地址的消息。应用服务器1102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包含用户标识符与地址的消息。或者,也可以从PC 1101向存在服务器125直接发送包含用户标识符与地址的消息。此外,存在服务器125从LAN交换机1002获得MAC地址表的内容。
作为应用的例子,有IP电话、视频会议系统、即时通讯,作为在从PC 1101向应用服务器1102进行的通讯中使用的协议的例子,有IETF标准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化协议)。当使用SIP时,用户标识符使用SIP URI,作为地址,使用包含于联系地址头中的IP地址。由于使用IP地址而不是MAC地址,因而需要按照所述的方法根据来自DHCP服务器的信息来获得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当使用SIP时,作为应用服务器1102,使用SIP代理服务器(SIP中继程序)。此时,应用服务器1102从PC 1101接收的SIP消息被转送给存在服务器125。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不依赖与认证系统,从而即使在不进行认证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用户标识符与MAC地址的对应并反映位置信息,因此,具有能够比使用认证系统的方法扩大应用范围的效果。
【实施例6】
接着,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有线LAN和无线LAN或其他的无线通信手段。即,在LAN交换机123的端口5、端口6上分别连接无线LAN接入点,设置在办公室101中两处分离的场所上。所述两个无线LAN接入点的参数相同。还将所述两个无线LAN接入点的场所预先注册在端口-场所对应表201中。如果在办公室101内使用无线LAN设备,则会经由所述两个无线LAN接入点中的任一个连接到LAN上。由于所述无线LAN设备的信息被追加到存在服务器125的存在表、即图8的表中,因而只要参考该表就能够知道是经由哪个无线LAN接入点。由于无线LAN设备选择哪个无线LAN接入点是大约根据所述无线LAN设备与哪个无线LAN接入点的距离更近来决定的,因而,根据存在表801,能够知道所述无线LAN设备的大约位置。
在无线LAN中,由于接入点的服务范围较广,无法高精度地确定位置,但如果使用服务范围较窄的无线通信手段,则可以取得精度更高的位置。特别是,如果使用蓝牙,则能够以几米的精度来确定位置。
【实施例7】
接着,说明以第三实施方式为基础的第七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设备使用IP电话机而不是PC,并向IP电话机自动分配由LAN交换机的端口决定的电话号码。在图1中将107、110、113作为IP电话机(或者包含软件电话的PC)。此外,代替端口-场所对应表201而使用图18所示的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代替存在表801而生成图19所示的存在表1901。在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中,除了端口-场所对应表201的各个栏之外,关于各端口还描述了电话号码。即,描述了应分配给连接到各个端口上的IP电话机的电话号码。
如果IP电话机107连接到LAN交换机115上,则LAN交换机115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SNMP链路连接陷阱的分组(预先对LAN交换机115进行设定,使其向存在服务器125发送SNMP链路连接陷阱的分组)。存在服务器125按照图17的步骤进行处理,但在进行端口翻译处理704时,代替端口-场所对应表201而使用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在求出存在表1901的同时,将包含于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中的电话号码分配给该IP电话机。即,通过向该IP电话机发送电话号码设定消息来进行设定。当LAN交换机名为“办公室”且端口号为1时,参考行1082来生成行1902,同时向IP电话机107发送包含电话号码4001的电话号码设定消息。当向IP电话机107进行消息发送时需要取得IP电话机107的IP地址,但只要在存在服务器125中执行arp指令就能够取得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或者,当通过DHCP服务器来向IP电话机107分配IP地址时,能够通过图10(b)的方法,从DHCP服务器获得MAC地址与IP地址的对应。
当在用户PC上显示位置信息时,可将存在表1901的内容以表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但也可以在图9中的“山田”901、“高井”902、“国埼”903的显示位置附近分别显示电话号码4001、4003、5001。而且,还能够通过用鼠标等指示显示了存在表1901的内容的表中的电话号码或显示在图9中的用户标识符附近的电话号码来调出该电话号码,并进行会话。
此外,第七实施方式不仅限于IP电话,还能够应用于即时通讯、会议系统等其他类型的通信手段。即,在这些通信手段中,代替电话号码,通过SIP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通用资源标识符)等地址来识别终端,因而通过用地址来替换IP电话中的电话号码,能够应用第七实施方式,并能够取得和特定的端口有联系的地址与连接在该端口上的通信设备的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七实施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与LAN交换机的端口相对应地向设备自动分配电话号码或地址,并能够将分配的电话号码或地址导入存在表1901中进行显示。
此外,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是以使用通常的PC为前提,但也可以采用使用瘦客户端并自动向终端(瘦客户端或PC)分配电话号码的实施方式。即,如图10(c)那样,用户在瘦客户端1005上对包含认证信息的数据进行输入输出,但处理却在PC 1006中进行。此时,瘦客户端的MAC地址和认证信息的处理与第四实施方式一样,而电话号码可通过下面的任意方法来进行处理。
第一方法是将电话号码与瘦客户端1005所连接的LAN交换机1002的端口相对应的情况。此时,与第五部分变更实施方式的情况一样,在端口翻译处理704时使用与LAN交换机1002相关的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中描述的电话号码,求出场所与用户标识符、电话号码之间的对应,并生成存在表1901。当生成存在表1901时,将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中描述的电话号码分配给语音终端。即,发送电话号码设定消息。这里,当由瘦客户端1005直接进行语音的收发以及信令时,所述语音终端是指瘦客户端1005。此外,当由PC 1006进行语音的收发以及信令时,所述语音终端是指PC1006。
与此相对,第二方法是将电话号码与用户对应起来的情况。此时,预先在存在服务器125中保存用户标识符与电话号码的对应表。在MAC地址翻译处理703时,使用MAC地址与用户标识符的对应表301以及所述用户标识符与电话号码的对应表,求出场所与用户标识符、电话号码之间的对应,并生成存在表1901。当生成存在表1901时,将端口-场所对应表1801中描述的电话号码分配给语音终端。
此外,在以上所有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网络,使用了基于IEEE802.2的LAN,并通过有线LAN设备的端口来确定了端口,但本发明的方法还能够应用于使用IEEE802.2以外的协议的有线网络中。即,通过代替LAN交换机而使用具有多个端口并使用其他协议的网络连接装置,代替MAC地址而使用所述协议层的地址,能够应用本发明的方法。
Claims (18)
1.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网络设备,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以及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与该网络设备的标识符或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所述端口的标识符与连接在该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取得所述第三对应关系,并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连接在所述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网络设备的标识符或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的计算机,
所述计算机具有从所述服务器接收所述第四对应关系的接收部、以及将接收的所述第四对应关系进行显示的显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部基于所述第四对应关系,显示表示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的地图,还在该地图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附近显示该网络设备的标识符或者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是设备管理服务器,
在所述服务器的存储部中还存储所述网络设备的标识符与该网 络设备的管理信息之间的第五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还包括显示部,该显示部基于所述第四及第五对应关系,显示表示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的地图,并在该地图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附近显示该网络设备的所述管理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是LAN交换机,
所述网络地址是MAC地址,
所述第三对应关系是MAC地址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LAN交换机还与无线网络的接入点连接,
当所述网络设备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LAN交换机连接时,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是指该接入点可无线连接的范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向所述网络连接装置的所述端口分配通过虚拟网络标识符识别的逻辑上独立的虚拟网络,
在所述第一及第三对应关系中,代替所述端口的标识符而使用所述虚拟网络标识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是VLAN交换机,
所述第三对应关系是MAC地址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端口与所述网络设备的连接被建立或者被解除时,所述服务器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接收所述第三对应关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在所述端口与所述网络设备的连接被建立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SNMP链路连接陷阱,在所述连接被解除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SNMP链路断开陷阱。
11.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网络设备,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以及认证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从与所述网络设备连接的端口接收认证信息,并从与所述认证服务器连接的端口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该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是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认证信息,并且包含所述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并且
从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端口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于所述认证信息中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与接收了所述认证信息的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对应关系,获得连接在所述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是LAN交换机,
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LAN交换机发送所述认证信息的发送协议使用IEEE802.1X,
从所述LAN交换机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所述认证信息的发送协议使用RADIUS。
13.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网络设备,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以及认证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认证信息,并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该认证信息,所述认证信息是从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的认证信息,并且包含所述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和该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并且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包含于所述认证信息中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与所述网络地址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而且
还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网络地址与接收了所述认证信息的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连接在所述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是LAN交换机,
所述网络地址是IP地址,
当从DHCP服务器向所述网络设备分发所述IP地址时,所述服务器从所述DHCP服务器取得由所述DHCP服务器生成的该IP地址与所述网络设备的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基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对应关系以及所述IP地址与所述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第四对应关系。
15.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瘦客户端,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认证服务器,与所述服务器连接;以及计算机,与所述认证服务器以及所述瘦客户端连接,并对所述瘦客户端中的使用者输入进行处理;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瘦客户端的物理位置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瘦客户端经由所述计算机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信 息,该认证信息包含该瘦客户端的网络地址与该瘦客户端的使用者的标识符,
所述认证服务器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从所述认证信息中获得的所述瘦客户端的网络地址与该瘦客户端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瘦客户端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瘦客户端所连接的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所述瘦客户端的物理位置与该瘦客户端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16.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网络设备,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以及应用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设备以及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各个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应用服务器发送包含该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与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的消息,
所述应用服务器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基于所述消息获得的所述网络地址与所述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与所述网络设备所连接的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连接在所述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17.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网络连接装置,具有多个端口;IP电话机,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以及服务器,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网络系统的特征在 于,
所述服务器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分配给所述端口的电话号码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连接在该端口上的IP电话机的网络地址与该IP电话机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连接装置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IP电话机的网络地址与所述IP电话机所连接的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
所述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所述IP电话机与所述电话号码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并向该IP电话机发送包含所述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分配指令。
18.一种服务器,与具有多个端口的网络连接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
该服务器与网络设备连接,该网络设备经由所述多个端口中的某一个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连接,
所述服务器具有:
存储部,存储与所述端口连接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端口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与该网络设备的标识符或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接收部,从所述网络连接装置接收所述端口的标识符与连接在该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网络地址之间的第三对应关系;以及
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对应关系,获得连接在所述端口上的所述网络设备的物理位置与该网络设备的标识符或该网络设备的使用者的标识符之间的第四对应关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61786A JP4983104B2 (ja) | 2006-06-12 | 2006-06-12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サーバ |
JP161786/2006 | 2006-06-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90324A CN101090324A (zh) | 2007-12-19 |
CN101090324B true CN101090324B (zh) | 2011-05-25 |
Family
ID=38821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0919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90324B (zh) | 2006-06-12 | 2007-06-12 | 网络系统以及服务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605731B2 (zh) |
JP (1) | JP4983104B2 (zh) |
CN (1) | CN1010903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06000618T5 (de) | 2005-03-15 | 2008-02-07 | Trapeze Networks, Inc., Pleasanton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Verteilung von Schlüsseln in einem drahtlosen Netzwerk |
US7724703B2 (en) | 2005-10-13 | 2010-05-25 | Belden,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monitoring |
US7573859B2 (en) | 2005-10-13 | 2009-08-11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07044986A2 (en) | 2005-10-13 | 2007-04-19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638762B2 (en) | 2005-10-13 | 2014-01-28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integrity |
US7558266B2 (en) | 2006-05-03 | 2009-07-07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tricting network access using forwarding databases |
US8966018B2 (en) | 2006-05-19 | 2015-02-24 | Trapeze Networks, Inc. | Automated network device configuration and network deployment |
US9258702B2 (en) | 2006-06-09 | 2016-02-09 | Trapeze Networks, Inc. | AP-local dynamic switching |
US9191799B2 (en) | 2006-06-09 | 2015-11-17 | Juniper Networks, Inc. | Sharing data between wireless switches system and method |
US8818322B2 (en) | 2006-06-09 | 2014-08-26 | Trapeze Networks, Inc. | Untethered access point mesh system and method |
US8340110B2 (en) | 2006-09-15 | 2012-12-25 | Trapeze Networks, Inc. |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wireless networks |
US7873061B2 (en) | 2006-12-28 | 2011-01-18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ggregation and queu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902904B2 (en) * | 2007-09-07 | 2014-12-02 | Trapeze Networks, Inc. | Network assignment based on priority |
US8509128B2 (en) | 2007-09-18 | 2013-08-13 | Trapeze Networks, Inc. | High level instruction convergence function |
US8238942B2 (en) | 2007-11-21 | 2012-08-07 | Trapeze Networks, Inc. | Wireless station location detection |
JP5164583B2 (ja) * | 2008-01-21 | 2013-03-2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電話システム |
US8150357B2 (en) | 2008-03-28 | 2012-04-03 | Trapeze Networks, Inc. | Smoothing filter for irregular update intervals |
US20090265318A1 (en) * | 2008-04-21 | 2009-10-22 | Alcatel Lucent | Port Location Determination for Wired Intelligent Terminals |
US20090287816A1 (en) * | 2008-05-14 | 2009-11-19 | Trapeze Networks, Inc. | Link layer throughput testing |
CN102119508B (zh) * | 2008-06-10 | 2015-04-08 |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 将交换机层级结构后面的多功能设备呈现为单功能设备 |
US8978105B2 (en) | 2008-07-25 | 2015-03-10 | Trapeze Networks, Inc. | Affirming 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resource access via related networks |
US8238298B2 (en) | 2008-08-29 | 2012-08-07 | Trapeze Networks, Inc. | Picking an optimal channel for an access point in a wireless network |
JP2010098401A (ja) * | 2008-10-15 | 2010-04-30 | Hitachi Ltd | 省エネ連携システム |
JP2011166640A (ja) * | 2010-02-15 | 2011-08-25 | Hitachi Ltd | 在席管理システム、装置、及び、端末 |
CN102195937B (zh) * | 2010-03-10 | 2014-07-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机台定位系统及方法 |
CN102377636B (zh) | 2010-08-06 | 2014-12-17 | 北京乾唐视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网设备的服务通信方法及系统 |
CN101945245B (zh) | 2010-09-06 | 2013-09-25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视讯会议应用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
JP2014230046A (ja) * | 2013-05-22 | 2014-12-08 | 株式会社ナカヨ | ハブ別制御機能を有するipアドレス割当サーバ |
US9521065B1 (en) * | 2013-06-20 | 2016-12-13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Enhanced VLAN naming |
CN104079506B (zh) * | 2014-07-18 | 2017-02-15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交换机端口三层管理架构及其应用 |
CN106161807A (zh) | 2015-04-13 | 2016-11-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服务器 |
CN106157079A (zh) * | 2015-04-13 | 2016-11-23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订单数据的交互方法及服务器 |
CN104821925B (zh) * | 2015-04-28 | 2018-08-07 |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交互方法、系统及设备 |
KR102262081B1 (ko) * | 2015-09-08 | 2021-06-07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통신 노드의 적합성 검사 장치 및 방법 |
CN106533727B (zh) * | 2015-09-14 | 2019-07-09 | 飞幕科技有限公司 | 实体地理位置对应显示网络终端设备管理系统 |
US11533584B2 (en) * | 2015-09-16 | 2022-12-20 | Ivani, LLC | Blockchai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rming presence |
US10382893B1 (en) | 2015-09-16 | 2019-08-13 | Ivani, LLC | Building system control utilizing building occupancy |
US10665284B2 (en) | 2015-09-16 | 2020-05-26 | Ivani, LLC | Detecting location within a network |
US10559142B2 (en) * | 2016-02-01 | 2020-02-11 | Allied Telesis Holdings K.K.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
JP7035599B2 (ja) * | 2018-02-16 | 2022-03-15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WO2021243524A1 (zh) * | 2020-06-01 | 2021-12-09 | 西门子股份公司 | 网络拓扑构建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05122B1 (en) * | 1998-07-21 | 2001-03-20 | Mercury Interactive Corporation | Automatic network topology analysis |
CN1290089A (zh) * | 1999-02-03 | 2001-04-04 | 朗迅科技公司 | 自动电信链路识别系统 |
US6873602B1 (en) * | 1999-08-06 | 2005-03-29 | Fujitsu Limited | Network system, switch, and ser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1833B2 (ja) * | 1997-10-15 | 2003-12-22 | 株式会社東芝 |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
US7167470B2 (en) * | 2001-03-15 | 2007-01-23 |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local area network switch information |
US7493369B2 (en) * | 2001-06-28 | 2009-02-17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mposable presence and availability services |
JP4221919B2 (ja) | 2001-07-18 | 2009-02-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Lan構成装置の設置場所の特定方法および検索装置 |
US8972589B2 (en) * | 2002-03-01 | 2015-03-03 | Enterasys Networks, Inc. | Location-based access control in a data network |
US7103034B1 (en) * | 2002-05-09 | 2006-09-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Approach for tracking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devices in networks |
JP2005236893A (ja) * | 2004-02-23 | 2005-09-02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端末位置検知装置、端末位置検知方法、端末位置検知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JP2005292906A (ja) | 2004-03-31 | 2005-10-2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資産情報管理装置、資産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資産管理方法 |
US7542572B2 (en) * | 2004-12-01 | 2009-06-0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securely and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access points |
JP4239961B2 (ja) | 2004-12-14 | 2009-03-1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サーバーならびにその基地局 |
-
2006
- 2006-06-12 JP JP2006161786A patent/JP498310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6-11 US US11/760,947 patent/US860573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6-12 CN CN200710109196.8A patent/CN10109032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05122B1 (en) * | 1998-07-21 | 2001-03-20 | Mercury Interactive Corporation | Automatic network topology analysis |
CN1290089A (zh) * | 1999-02-03 | 2001-04-04 | 朗迅科技公司 | 自动电信链路识别系统 |
US6873602B1 (en) * | 1999-08-06 | 2005-03-29 | Fujitsu Limited | Network system, switch, and serv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90324A (zh) | 2007-12-19 |
JP4983104B2 (ja) | 2012-07-25 |
US8605731B2 (en) | 2013-12-10 |
JP2007335923A (ja) | 2007-12-27 |
US20070286208A1 (en) | 2007-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90324B (zh) | 网络系统以及服务器 | |
CN107070691B (zh) | Docker容器的跨主机通信方法和系统 | |
US7738456B2 (en) | Techniques to map switch and router ports to physical locations | |
CN101425938B (zh) | 测试网络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
JP3576906B2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網に接続可能な電話通信装置と主電話制御装置とipアドレスを管理する方法 | |
US20130346591A1 (en) | Clientless Cloud Computing | |
US2008008932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ign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 |
US20160037429A1 (en) | Low cost mesh network capability | |
CN102938794A (zh) | 地址解析协议arp消息转发方法、交换机和控制器 | |
US8472420B2 (en) | Gateway device | |
US20140365606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JP6008411B2 (ja) | 機器管理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機器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1483657A (zh) | 一种私网用户对同侧私网设备访问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 |
US2009011304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 intelligent wireless network | |
US8554935B2 (en) | Relay server and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3612054B2 (ja) | 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サーバ、呼接続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 |
US20090296149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management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JP2007013684A (ja) |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及びデータ端末装置 | |
US7990972B2 (en) |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packet routing method | |
US20110209217A1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 |
JP2013126219A (ja) | 転送サーバおよび転送プログラム | |
JP5508472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CN112261165B (zh) | 通信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2005109694A (ja) | 中継処理装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3135380A (ja) | 電話システムとそのアドレス割り当てサーバ、電話端末、および設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