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6507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56507A CN101056507A CN 200710096531 CN200710096531A CN101056507A CN 101056507 A CN101056507 A CN 101056507A CN 200710096531 CN200710096531 CN 200710096531 CN 200710096531 A CN200710096531 A CN 200710096531A CN 101056507 A CN101056507 A CN 1010565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pivot
- outer peripheral
- peripheral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5—Multimedia displays, e.g. with integrated or attached speakers, cameras, microphon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computer
- G06F2200/1631—Panel PC, e.g. single housing hosting PC and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这里公开的是一种电子设备,它包括:基板,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并且具有定位在彼此相对侧上并且单独地形成为第一安装面部分和第二安装面部分的两个面;显示单元,在其上具有显示面板,并且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安装面部分上;控制电路板,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及后盖,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并且构造成覆盖所述控制电路板。
Description
对于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在2006年4月11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108660有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包括在这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的基板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个人计算机、个人数字助手(PDA)或电视接收机之类的电子设备包括用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
某些电子设备构造成,面板部分提供在显示面板的前面侧上,并且由透明材料形成。所描述类型的电子设备之一公开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4-72239(下文称作专利文件1)中。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电子设备中,具有透明前面板的显示单元布置在开成为矩形框架的机架的内侧上。前面板附加到机架的前面上,从而它从前侧覆盖显示单元。前面板具有比显示面板大的外形,并且前面板的外周缘部分定位在显示面板的外周缘侧上。
发明内容
然而,在以上描述的现有电子设备中,由于由透明材料形成的前面板仅起用来从前侧覆盖显示面板的装饰板的作用,所以前面板和各种元件附加到其上的机架彼此分离地存在。因此,现有电子设备具有这样一个问题:它构造复杂,并且必需相当多的零件和相当长的组装时间。
因此,要求提供一种构造简单并且可容易组装的电子设备。
为了满足要求,根据本发明,必需部件附加到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的基板的相对面上。
具体地说,根据本发明,提供有一种电子设备,它包括:基板,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并且具有定位在彼此相对侧上并且单独地形成为第一安装面部分和第二安装面部分的两个面;显示单元,在其上具有显示面板,并且附加到基板的第一安装面部分上;控制电路板,附加到基板的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及后盖,附加到基板的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并且构造成覆盖控制电路板。
在该电子设备中,基板不仅起装饰板的作用,而且也起各种元件附加到其上的机架的作用。
借助于该电子设备,简化构造并且减少零件数量,并因此,可减少人工小时数。
该电子设备可以构造成,基板具有在其除第一安装面部分的外周缘部分之外的部分处形成的安装凹坑,基板具有:外周缘部分;底面部分,定位在外周缘部分的内侧上,并且与外周缘部分相平行地延伸;及连接部分,构造成连接到外周缘部分的内周缘边缘和底面部分的外周缘边缘上,并且相对于外周缘部分和底面部分弯曲,显示面板插入在安装凹坑中从而附加到基板上。借助于该电子设备,高强度可提供给基板。
在这个实例中,基板的底面部分可以以比外周缘部分的厚度小的厚度形成。借助于该电子设备,在保证基板的高强度的同时,可预期厚度的减小。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支撑成在盖的后面上枢转运动的支架,从而电子设备穿过支架和基板放置在接收面上。借助于该电子设备,除基板之外没有必要提供用于专门用途的支撑件,并因此,可预期零件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简化。
在这种情况下,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保持部件,附加到基板的下端部分上;和弹性放置垫,附加到保持部件上,并且构造成与接收面相接触。借助于该电子设备,可预期其中它被放置在接收面上的状态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本发明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类似视图,但表示一种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
图3是图1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图3的相对侧看到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分解立体图;
图5是基板的示意放大剖视图;
图6是基板的前视图;
图7是沿图6的线VII-VII得到的放大剖视图,并且表示元件安装板和半导体发光元件;
图8是沿图6的线VIII-VIII得到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放大前视图,表明在半导体发光元件、照明灯部分及反射灯部分中的位置关系;
图10是沿图6的线X-X得到的放大剖视图,并且表示元件安装板和半导体发光元件;
图11是放大剖视图,表示由反射灯部分反射的光的外出方向;
图12是放大分解立体图,表示基板的下端部分、保持部件及放置垫;
图13是放大剖视图,表示在附加到保持部件上之前的放置垫;
图14是放大剖视图,表示放置垫正在附加到保持部件上;
图15是放大剖视图,表示附加到保持部件上的放置垫;
图16是枢转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枢转机构的立体图;
图18是放大分解立体图,表示枢转机构的部分;
图19是放大后视图,表示在第一位置处的枢转角变化杠杆;
图20是放大剖视图,表明当支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30°时在锁定部分与受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1是侧视图,表示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30°的支架;
图22是放大剖视图,表明当支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60°时在锁定部分与受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3是侧视图,表示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60°的支架;
图24是放大后视图,表示运动到第二位置的枢转角变化杠杆;
图25是立体图,表示当试图设置第二模式时的电子设备;
图26是放大剖视图,表明当支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0°时在锁定部分与受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7是侧视图,表示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0°的支架;
图28是放大剖视图,表明当支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90°时在锁定部分与受控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9是侧视图,表示其相对于设备本体的枢转角是90°的支架;
图30是示意图,表示在轴承部件的第一控制部分的第一控制面上滑动运动的受控部件的第一受控部分;及
图31是示意图,表明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在标准状态和参考状态下的摄像机单元的图像拾取透镜的光轴的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描述本发明。在描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个人计算机形式的电子设备。
要注意,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用途不限于个人计算机,而是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如信息处理设备,像例如个人数字助手(PDA)、网络终端、可携带信息终端及工作站;声学设备;家用电器;等等。
在如下描述中,为了说明和描述方便,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左及向右方向相对于其中用户肉眼观看个人计算机的显示屏幕的方向而定义,并且相对于显示屏幕的这侧(用户侧)定义为向前方向,而用户的向左和向右方向分别定义为向左和向右方向。
首先参照图1,表示的电子设备1包括设备本体2、键盘3、及支撑成在设备本体2的后面2a上枢转运动的支架4。
键盘3例如与设备本体2脱开,并且具有提供在其上的预定操作键3a。如果键盘3的操作键3a的任一个被操作,那么与操作的操作键3a相对应的信号从键盘3输出。输出信号由无线通信提供在设备本体2上未表示的接收部分,并且响应操作键3a的操作由设备本体2执行各种过程。
由于电子设备1的键盘3以这种方式与设备本体2分离,所以它在无线电信号可由设备本体2接收的范围内,可用在情况要求的任意位置处。
要注意,电子设备不限于其中键盘3与设备本体2分离的类型的设备。具体地说,电子设备可以形成为如图2中所示的这样一种电子设备1A,该电子设备1A包括设备本体2、支撑成在设备本体2的前面2b上折叠运动的键盘3、及支撑成在设备本体2的后面2a上枢转运动的支架4。电子设备1A具有减小当键盘3不使用时的布置空间的优点,因为当不使用电子设备1A时,可折叠键盘3。
现在参照图3和4,设备本体2具有附加到基板5的相对前和后面上的各种必需部件。具体地说,设备本体2包括基板5、附加到基板5的前面上的显示单元6、及附加到基板5的后面上的控制电路板7和后盖8。
基板5使用透明材料,像例如丙烯酸树脂材料,通过注射模压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定向的板。基板5的前面形成为第一安装面部分5a,而基板5的后面形成为第二安装面部分5b。
基板5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安装凹坑9,从而向前敞开。安装凹坑9形成在除外周缘部分10之外的基板5的部分处,并且形成为由底面部分11和连接部分12限定的空间,该底面部分11与外周缘部分10相平行地延伸,该连接部分12与外周缘部分10和底面部分11大体垂直地延伸,并且把外周缘部分10的内周缘边缘和底面部分11的外周缘边缘彼此连接。
通过形成基板5使得外周缘部分10和底面部分11由与外周缘部分10和底面部分11相垂直地延伸的连接部分12以这种方式彼此连接,基板5的强度可升高。
参照图5,基板5形成为,外周缘部分10的厚度T1大于连接部分12的厚度T2。例如,电子设备1的厚度T1设置到5mm,并且连接部分12的厚度T2设置到2.4mm。
通过以这种方式把外周缘部分10的厚度T1设置成大于连接部分12的厚度T2,可在保证基板5的高强度的同时,实现基板5的减小厚度形成。
参照图6,基板5的外周缘部分10具有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在其中央部分处形成从而向上敞开的布置凹坑10a。
浅安装凹坑10b形成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分10的下端部分处,从而它除外周缘部分10的相对左和右端部分之外向下敞开。三个保持凹坑10c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在更靠近安装凹坑10b的左端和右端的每一个的位置处,使得向下敞开。左和右保持凹坑10c在左右方向上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形成。
照明灯部分13形成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分10的右端部分的上端部分处。照明灯部分13例如包括指示电源的电源状态的灯元件。照明灯部分13在供电时接通,而在不供电时断开。
如在图7中看到的那样,照明灯部分13通过在基板5中形成向后敞开的凹槽而形成。如在图6和7中看到的那样,照明灯部分13包括:弓形部分14,具有弓形形状并且向上敞开;和直线部分15,向上和向下延伸,并且定位在弓形部分14的相对端之间。
弓形部分14具有倾斜成在向上方向上向前移位的内部面部分14a,而弓形部分14的凹槽形成为,其深度在向上方向上增大,如在图7和8中看到的那样。
直线部分15具有倾斜成在向上方向上向前移位的内部面部分15a,而直线部分15的凹槽形成为,其深度在向上方向上增大,如在图7中看到的那样。在直线部分15的下端处的凹槽以与在弓形部分14的部分的上端处的凹槽的深度相同的深度形成,该上端刚好在直线部分15下面。
弓形部分14和直线部分15和内部面部分14a和15a加工成,具有例如由滚花形成的非常小的凹下和凸起构造。
装置安装板16布置在照明灯部分13下面,如在图7和9中看到的那样。装置安装板16在上下方向上定向,并且布置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使得它部分地插入在基板5中形成的上侧装置布置孔10d(参照图6)中。上侧装置布置孔10d形成在照明灯部分13的紧下侧上。
例如,三个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以彼此左右间隔开的关系携带在装置安装板16的上面上,如在9中看到的那样。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刚好定位在装置安装板16下面。在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中,例如,中央元件发射橙色光,而左和右元件发射绿色光。
从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发射的光P1(参照图7)引入到照明灯部分13的内部面部分14a和15a。在这种情况下,光P1均匀地引入到内部面部分14a和15a,并且这实现光的高入射效率。这是因为内部面部分14a和15a倾斜成,弓形部分14和直线部分15的凹槽的深度在向上方向上增大,并且在直线部分15的下端处的凹槽的深度与刚好定位在直线部分15下面的弓形部分14的部分的上端处的凹槽的深度相同。
当光P1引入到照明灯部分13时,它由在内部面部分14a和15a上形成的凹下和凸起构造随机地反射,并且然后从照明灯部分13通过基板5的内部,直到它从基板5向前发射。
当电子设备1处于正常操作模式中时,光P1例如从定位在左和右位置上的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发射,但当电子设备1处于休眠模式中时,光P1从中心定位的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发射。
由于电子设备1构造成,如上述那样,照明灯部分13提供在基板5上,并且从第一半导体发光元件17发射的光P1穿过照明灯部分13发射,所以在保证照明灯部分13形成在基板5上的简单结构的同时,可实现可视性的提高。
参照图6,一对反射灯部分18形成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分10的右端部分的下端部分处。反射灯部分18例如指示无线LAN(局域网)的连接状态和对于硬盘驱动器等的访问状态。例如,反射灯部分18当无线LAN在连接状态下或硬盘驱动器正在被访问时发射光或闪烁,而当无线LAN在脱开状态下或硬盘驱动器不是正在被访问时不发射光。
参照图10,反射灯部分18的每一个通过在基板5中形成向后敞开的凹槽而形成。
反射灯部分18的每一个具有内部面部分18a,该内部面部分18a倾斜成沿向下方向上向后移位。反射灯部分18的每一个的内部面部分18a也倾斜成在向右方向上向前移位,如在图11中看到的那样。
反射灯部分18的内部面部分18a的每一个形成为镜面。第二装置安装板19布置在反射灯部分18上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定向,如在图9和10中看到的那样。
例如,两个第二半导体发光元件20在左右方向上以彼此间隔开关系携带在第二装置安装板19的前面上。第二半导体发光元件20布置在基板5中形成的下侧元件布置孔10e(参照图6)中,并且单独地定位成刚好在反射灯部分18上方,如在图10中看到的那样。下侧元件布置孔10e刚好形成在反射灯部分18上方。
从第二半导体发光元件20发射的光P2(参照图10)引入到反射灯部分18的内部面部分18a。
当光P2引入到反射灯部分18时,它由内部面部分18a反射,并且从反射灯部分18通过基板5的内部,从而从基板5向前发射。
在这时,由于反射灯部分18的内部面部分18a如以上描述的那样倾斜成在向右方向上向前移位,所以光P2被反射成指向电子设备1的中央侧,就是说,指向通过显示单元6的中心的法线H(参照图11)。
相应地,由反射灯部分18反射的光P2可由电子设备1的用户容易地肉眼观察到。因而,可实现视觉可观察性的提高,同时保证通过形成在基板5中的开槽构造而形成反射灯部分18的简单结构。
参照图6,扬声器布置孔11a、连接线穿过孔11b、冷却空气流通过孔11c等等形成在基板5的底面部分11的预定位置处。而且,用于紧固螺钉、定位突起、定位孔、安装突起、安装孔等等的安装凸台形成在底面部分11和连接部分12的要求位置处。
参照图1至4,显示单元6具有显示面板21和前面板22。
显示面板21可以是例如液晶面板,并且具有比基板5的底面部分11的外形小一点的外形。
前面板22形成为矩形框架,并且具有比基板5的底面部分11的外形大一点的外形。
显示面板21插入和布置在基板5的安装凹坑9中,并且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基板5的底面部分11上。在其中显示面板21附加到基板5上的状态下,前面板22在其中它从前侧覆盖布置凹坑10a的内周缘边缘的状态下,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基板5上。显示面板21从前侧由前面板22保持在显示面板21的外周缘边缘处。
当驱动显示面板21时,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在基板5中形成的冷却空气流通过孔11c传递到基板5的后面侧,并且通过在后盖8中形成的未表示散热孔排出到外面。相应地,抑制显示面板21的温度升高。
控制电路板7进行整个电子设备1的控制过程。控制电路板7包括:板23;和携带在板23上的预定电子零件23a,如CPU(中央处理单元)和芯片组,如在图3和4中看到的那样。
控制电路板7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是基板5的后面的第二安装面部分5b的预定位置上。在其中控制电路板7附加到第二安装面部分5b上的状态下,未表示的连接线穿过在基板5中形成的连接线穿过孔11b延伸,并且把显示面板21和控制电路板7的面板驱动电路彼此连接。
包括诸如盘驱动器或卡槽之类的介质驱动部分24、和冷却风扇25的预定零件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基板5的第二安装面部分5b上。
一对扬声器26插入和布置在基板5中形成的扬声器布置孔11a中,并且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基板5上。
通过把扬声器26插入和附加在扬声器布置孔11a中,可减小扬声器26在向前方向上的伸出量,由此当与其中扬声器26附加到基板5的第一安装面部分5a上的可选择情形相比时,实现电子设备1的厚度的减小。
在其中诸如控制电路板7、介质驱动部分24及冷却风扇25之类的预定零件和诸如扬声器26之类的必需元件如以上描述的那样附加到基板5的第二安装面部分5b上的状态下,后盖8由诸如紧固螺钉之类的适当装置附加到第二安装面部分5b上,从而它从后面覆盖零件和元件。
后盖8具有大体在前后方向上定向的基座部分27、和从基座部分27的相对上下边缘向前伸出的一对突起28。未表示的多个散热孔形成在后盖8中。
支架支撑部分29提供在基座部分27的大体中央部分处,如在图4中看到的那样。维修开口27a形成在基座部分27中在支架支撑部分29的下侧上。维修开口27a由可拆除地安装在基座部分27上的盖板30打开或封闭。
如果盖板30从基座部分27除去以打开维修开口27a,则暴露控制电路板7等,并因此,可进行控制电路板7等的维修。
一对侧盖31附加到后盖8的相对左和右侧部分上。
如以上描述的那样,电子设备1构造成,必需元件附加到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的基板5的第一安装面部分5a和第二安装面部分5b上。因此,电子设备1的构造简单,并且零件数量较小,且可实现用于装配的人工小时的减少。
保持部件32附加到基板5的下端部分上,如在图3和4中看到的那样。保持部件32通过把薄板形式的金属材料弯曲成如在图12中看到的预定形状而形成。参照图12,保持部件32具有上下定向的下壁部分33、和从下壁部分33的相对前后边缘向上伸出的一对伸出壁部分34。三个插入孔35形成在更靠近下壁部分33的相对左和右端的每一个的位置处。插入孔35的每一个具有宽部分35a、和比宽部分35a具有较小前后尺寸的窄部分35b。
保持部件32以这样一种方式附加,从而覆盖在基板5中形成的安装凹坑10b。在其中保持部件32附加到基板5上的状态下,固定间隙限定在下壁部分33与基板5的下面之间,如在图13中看到的那样。在其中保持部件32附加到基板5上的状态下,插入孔35的窄部分35b刚好定位在基板5的保持凹坑10c下面。
参照图12,一对放置垫36附加到保持部件32上。放置垫36的每一个由诸如橡胶材料之类的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并且具有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定向的板的放置面部分37、和从放置面部分37向上伸出的保持部分38。保持部分38在左右方向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提供。放置垫36的每一个具有插入部分38a、和收缩部分38b,该收缩部分38b在前后方向上具有比插入部分38a小的尺寸,并且从插入部分38a向下延伸。收缩部分38b的前后尺寸大体等于保持部件32的插入孔35的前后尺寸。
放置垫36的每一个以如下方式附加到保持部件32上(参照图14和15)。
首先,在其中如在图13中看到的那样保持部件32附加到基板5上的状态下,放置垫36的保持部分38单独地插入在保持部件32的插入孔35的宽部分35a中,并且保持部分38从下侧有力地压靠基板5的下面。
当保持部分38从下侧有力地压靠基板5的下面时,它们弹性地变形成其中它们在上下方向上被压缩的形状,如在图14中看到的那样。
然后,如果放置垫36在这种状态下侧向地滑动移动,那么收缩部分38b单独地插入在窄部分35b中,直到插入部分38a单独地定位成与基板5的保持凹坑10c相对应。因此,保持部分38借助于插入部分38a插入在保持凹坑10c中而弹性地放置在变形状态外(表示在图15中),由此把放置垫36附加到保持部件32上。
附加到插入孔35上的放置垫36的放置面部分37,当电子设备1放置在桌子等的接收面上时,与接收面相接触。
以这种方式,在电子设备1中,保持部件32附加到基板5的下端部分上,并且具有弹性的放置垫36附加到保持部件32上,从而当电子设备1放置在诸如桌面之类的接收面上时,放置面部分37与接收面相接触。因此,可预期电子设备1在接收面上的放置状态的稳定。
而且,由于放置垫36与接收面相接触,所以可防止另外对于接收面或基板5的下端部分的可能损坏。
支架4借助于枢转机构39支撑为在后盖8的支架支撑部分29上枢转运动。
参照图16和17,枢转机构39包括:本体侧固定部件40,固定到设备本体2上;一对支架侧固定部件41,固定到支架4上;及一对枢轴42和43,用来把本体侧固定部件40和支架侧固定部件41彼此连接。
本体侧固定部件40包括固定板44、和附加到固定板44的后面上的一对轴承部件45和46。轴承部件45和46在左右方向上以彼此间隔开关系定位。
固定板44具有:固定部分44a,固定在设备本体2的内侧;和一对轴支撑接片44b和44c,分别从固定部分44a的相对左和右侧边缘向后伸出。
轴承部件45包括:安装板部分45a,附加到固定板44上;和轴承部分45b,从固定部分44a的相对侧边缘之一向后伸出。
轴承部件46包括:安装板部分47,附加到固定板44上;轴承部分48,从安装板部分47的相对侧边缘之一向后伸出;及锁定部分49,提供在轴承部分48的右侧面上。
参照图18的放大视图,锁定部分49具有三个控制部分,这三个控制部分在圆周方向上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提供,并且包括从上方按顺序提供的第一控制部分50、第二控制部分51及第三控制部分52。在圆周方向上第一控制部分50的相对侧面形成为第一控制面50a和第二控制面50b,如在图18的放大视图中看到的那样。第一控制面50a形成为在向右方向上向第二控制面50b倾斜的倾斜面。在第一控制部分50和第二控制部分51定位在左右方向上的同一位置处的同时,第三控制部分52定位在第一控制部分50和第二控制部分51的右边。
枢轴42和4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插入在固定板44的轴支撑接片44b和44c中,且分别由轴承部件45和46的轴承部分45b和48支撑成绕其轴线转动,如在图16和17中看到的那样。在其中枢轴42和43分别由轴承部分45b和48支撑的状态下,它们部分地分别从轴承部分45b和48向上伸出。
成对的支架侧固定部件41分别在轴向方向上附加到枢轴42和43的外端部分上。支架侧固定部件41的每一个具有固定部分41a、和从固定部分41a的内侧边缘向前伸出的安装接片41b。支架侧固定部件41在其固定部分41a处固定在支架4的内侧中,并且在其安装接片41b处附加到枢轴42和43上。
处于螺旋弹簧形式的弹簧部件53支撑在枢轴42和43的每一个上。弹簧部件53的每一个在其端部处由轴承部件45或46的轴承部分45b或48支撑,并且在其另一个端部处由对应支架侧固定部件41的安装接片41b支撑。相应地,支架侧固定部件41在绕枢轴42和43的轴线的一个方向(在图17中由箭头标记R1指示的方向)上,就是说,在其中支架4的下端部分接近设备本体2的下端部分的方向上,相对于本体侧固定部件40由弹簧部件53作用有旋转力。
受控部件54支撑成,在轴向方向上绕定位在左侧的枢轴43上的轴线的转动但逆着该转动运动。
参照图18,受控部件54具有以大体圆形环形成的轴配合部分55、和从轴配合部分55的外圆周部分的部分向左伸出的突起56。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二受控部分56b以伸出方式提供在突起56的内面的左端部分处。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二受控部分56b在圆周方向上以彼此间隔开的关系定位。
枢轴43装配在轴配合部分55中,从而受控部件54支撑在枢轴43的右端部分处,就是说,在枢轴43的从轴承部件46向右伸出的部分处。
由于受控部件54支撑成逆着绕其在枢轴43上的轴线的转动,所以它通常在与从弹簧部件53施加到枢轴43上的枢转力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由弹簧部件53偏置。
枢转角变化杠杆57支撑成逆着绕其轴线的转动,但用于在枢轴43上的轴线方向上的运动,如在图16和17中看到的那样。
枢转角变化杠杆57具有:基座面部分57a,大体在上下方向上定向;操作部分57b,从基座面部分57a向下伸出;及支撑管状部分57c,从基座面部分57a向上伸出。枢轴43装配在支撑管状部分57c中,从而枢转角变化杠杆57支撑成绕其轴线转动和在枢轴43上的轴线方向上运动。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支撑管状部分57c定位在受控部件54的轴配合部分55与轴承部件46的轴承部分48之间。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基座面部分57a和操作部分57b定位在受控部件54的下侧上。
枢转角变化杠杆57安装成在是在操作方向上的左端的第一操作位置与是在操作方向上的右端的第二操作位置之间运动。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操作部分57b以这样一种方式定位在后盖8的支架支撑部分29的外面,以允许其手动操作。
止动环58固定到枢轴43的右端部分上。处于压缩螺旋弹簧形式的偏置弹簧59支撑在止动环58与受控部件54的轴配合部分55之间。相应地,受控部件54在向轴承部件46的轴承部分48的方向上由偏置弹簧59偏置。
在下面,参照图19至30描述枢转机构的动作和由枢转机构引起的支架4的动作。
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可枢转过的角度具有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两种模式。当电子设备1正常地用作个人计算机时,使用第一模式,并且当电子设备1不用作个人计算机时,如当个人计算机被携带或经受维修时,使用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中,例如,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可在30°至60°的范围(第一枢转运动允许角)上枢转。在第二模式中,例如,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可在0°至90°的范围(第二枢转运动允许角)上枢转。
在第一模式中,受控部件54和枢转角变化杠杆57由偏置弹簧59的偏置力定位在运动范围的左端处,就是说,在第一操作位置处。而且,受控部件54的轴配合部分55从右侧压靠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基座面部分57a,并且受控部件54的突起56从右侧压靠轴承部件46的轴承部分48。
在第一模式中,当支架4的枢转角是30°时,受控部件54的第二受控部分56b如在图20中看到的那样从上方与轴承部件46的锁定部分49的第二控制部分51相啮合,并且支架4如在图21中看到的那样相对于设备本体2保持在30°的位置处。
在这时,电子设备1以这样一种状态放置在桌子等的接收面100上,从而在基板5的下端部分和支架4的下端处提供的放置垫36与接收面100相接触。要注意,电子设备1可以修改成不提供保持部件32和附加到保持部件32上的放置垫36,而是电子设备1由基板5的下端和支架4的下端支撑,从而放置在接收面100上。
由于电子设备1如以上描述的那样由基板5和支架4支撑并且放置在接收面100上,所以没有必要提供专用于基板5上的另一个支撑。因此,可预期零件数量的减少和结构的简化。
如果在第一模式中,设备本体2倾斜成,例如,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从30°增大,那么枢轴42和43在由图20中的箭头标记R2指示的方向上逆着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转动。于是,受控部件54与枢轴43一起同时转动。
受控部件54可转动,直到其第一受控部分56a到达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的第二受控部分56b。在图22中所看到的第一受控部分56a到达第一控制部分50的第二受控部分56b的这样一种状态,是在图23中所看到的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是60°的状态。
相反,如果在第一模式中,设备本体2倾斜成,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从60°减小,那么枢轴42和43在由图22中的箭头标记R1指示的方向上通过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转动。于是,受控部件54同时与枢轴43整体地转动。在这时,由于支架4在其下端部分接近设备本体2的下端部分的方向上被偏置,所以支架4跟随设备本体2的角度变化而枢转,同时它保持与接收面100相接触。相应地,在进行设备本体2的角度调节之后,没有必要在其中支架4的下端部分接近设备本体2的方向上手动地枢转支架4。因此,可实现便利性的提高。
在第一模式中,支架4的枢转角如以上描述的那样可在从30°至60°的角度上变化。在这时,尽管在由箭头标记R1指示的方向上的偏置力通过枢轴42和43从弹簧部件53正常地施加到支架4上,但由于在电子设备1中,源于在支架4与接收面100之间的摩擦力和电子设备1的自重并且施加到接收面100上的力设置成克服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所以支架4如以上描述的那样可保持在从30°至60°的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处,而不会在接收面100上滑移。
如果在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保持在从30°至60°的范围内的状态下,枢转角变化杠杆57被操作,从而从第一操作位置向右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那么建立第二模式(参照图24)。
当不使用电子设备1时或当电子设备1维修时,使用第二模式。因此,第二模式通常设置在其中电子设备1不使用支架4放置在接收面100上的状态下,例如在其中电子设备1放置在接收面100上从而如在图25中看到那样显示单元6与接收面100相接触的状态下。
当枢转角变化杠杆57向右运动时,受控部件54的轴配合部分55由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基座面部分57a按压,以向右运动受控部件54。
如果枢转角变化杠杆57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那么受控部件54的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二受控部分56b分别运动到其与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和第二控制部分51向右间隔开的位置。因此,在其中不握住支架4的状态下,受控部件54在箭头标记R1的方向上由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转动,直到如在图26中看到的那样第二受控部分56b接触和压靠锁定部分49的第三控制部分52。
如果在其中第二受控部分56b接触第三控制部分52的状态下,取消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手动操作,那么向左运动力从偏置弹簧59施加到受控部件54上以运动突起56,直到第二受控部分56b从侧方压靠锁定部分49的第二控制部分51。相应地,枢转角变化杠杆57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处。
其中第二受控部分56b与锁定部分49的第三控制部分52相接触的状态,是其中如在图27中看到的那样支架4的枢转角是0°的状态。在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是0°的状态下,支架4不会在倾斜方向上从设备本体2伸出。因此,例如,当携带电子设备1时,支架4不形成障碍,并因此,可提高携带的方便性等等。
要注意,尽管受控部件54的第二受控部分56b接触和压靠锁定部分49的第三控制部分52以把支架4保持在0°的枢转角处,但其它也是可能的,例如支架4与设备本体2的后面2a相接触,以把支架4保持在0°的枢转角处。
由于支架4以这种方式通过使支架4与设备本体2的后面2a相接触而保持在0°的枢转角处,所以可实现零件数量的减少和机构的简化,而无须专用于把支架4保持在0°位置处的控制部分。
如果支架4在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从其中支架4的枢转角是0°的状态而增大的方向上枢转,那么受控部件54的第二受控部分56b与锁定部分49的第二控制部分51相滑动接触。然后,当第二受控部分56b移离第二控制部分51时,受控部件54由偏置弹簧59的偏置力向左运动。通过受控部件54的向左运动,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支撑管状部分57c由轴配合部分55向左按压,从而枢转角变化杠杆57从第二操作位置运动到第一操作位置。
以这种方式,当支架4从0°的位置枢转时,枢转角变化杠杆57由偏置弹簧59从第二操作位置运动到第一操作位置。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把枢转角变化杠杆57从第二操作位置运动到第一操作位置的手动操作。结果,可预期操作性的提高。
当枢转角变化杠杆57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时,受控部件54的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二受控部分56b分别运动到与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和第二控制部分51向右间隔开的位置。结果,有可能握住支架4在其中支架4的下端部分远离设备本体2的下端部分间隔开的方向上把支架4枢转到90°的位置。
如果支架4枢转到90°的位置,并且然后取消保持在第二操作位置处的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手动操作,那么受控部件54和枢转角变化杠杆57通过偏置弹簧59的偏置力向左运动。结果,枢转角变化杠杆57从第二操作位置运动到第一操作位置。
当受控部件54向左运动时,第一受控部分56a定位在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的上侧上。在这时,如果取消支架4的手动枢转动作,那么推动支架4在向0°的枢转角的位置的方向枢转的枢转力由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施加到支架4上。结果,支架4被枢转,直到如在图28中看到的那样第一受控部分56a压靠和啮合第一控制部分50的第一控制面50a。相应地,支架4保持在其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是90°的位置处,如在图29中看到的那样。
在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是90°的状态下,支架4不形成对于盖板30的打开或关闭以打开或关闭后盖8的维修开口27a的障碍。结果,可容易地进行盖板30的打开或关闭。
而且,也在穿过维修开口27a维修时,支架4不形成障碍。结果,可容易地进行维修。
如果在其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枢转角保持为90°的状态下,枢转角变化杠杆57被操作以从第一操作位置向右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那么可建立第一模式。
当枢转角变化杠杆57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时,受控部件54的第一受控部分56a在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的第一控制面50a上可滑动地运动,如在图30中看到的那样。在这时,受控部件54的第一受控部分56a通过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保持压靠第一控制面50a。然而,由于第一控制面50a形成为倾斜面,所以受控部件54和枢转角变化杠杆57平滑地向右运动,并且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一控制面50a脱离彼此接触。
相应地,可平稳地进行把枢转角变化杠杆57从第一操作位置运动到第二操作位置的操作。
当取消在第一受控部分56a与第一控制面50a之间的接触时,如果取消枢转角变化杠杆57的手动操作,那么向左运动力从偏置弹簧59施加到受控部件54上。结果,受控部件54和枢转角变化杠杆57彼此整体地向左运动。当受控部件54的第一受控部分56a和第二受控部分56b两者都定位在锁定部分49的第一控制部分50与第二控制部分51之间,并且受控部件54由弹簧部件53的偏置力转动时,使第二受控部分56b接触和啮合第二控制部分51,由此停止受控部件54的转动,如在图19中看到的那样。
结果,建立第一模式,并且支架4保持在相对于设备本体2枢转角为30°的状态下,如在图21中看到的那样。枢转角变化杠杆57保持在第一操作位置处,如在图19中看到的那样。
如以上描述的那样,在电子设备1中,通过操作枢转角变化杠杆57可进行在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之间的转换。结果,电子设备1通常可用作个人计算机。另一方面,当电子设备1不用作个人计算机时,例如,当电子设备1被携带或在电子设备1的维修时,因此可容易地设置适当模式。
而且,由于在第二模式中,支架4相对于设备本体2的角度可从0°到90°变化,所以对于电子设备1必需的工作,如携带或维修,可容易地进行而没有任何麻烦。
摄像机单元60布置在基板5的外周缘部分10中,如在图1至4中看到的那样。摄像机单元60例如用于可视电话,并且借助于未表示的铰链机构,支撑成通过左右延伸的枢轴在基板5上枢转运动。摄像机单元60相对于基板5的枢转运动允许角例如相对于参考位置是±10°,并且摄像机单元60可保持在其枢转运动允许角的范围内的任意角度处。
图像拾取透镜60a提供在摄像机单元60的前面上。图像拾取透镜60a的视角是例如55°(参照图31)。图像拾取透镜60a的光轴的方向按如下方式设置。
参照图31,在当用户101使用电子设备1时的标准使用状态下,通常椅子102的高度是40cm;桌子103的高度是70cm;及用户101的眼睛离地板104的高度是120cm。
放置在桌子103上的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相对于竖直方向以25°的角度倾斜,并且用户101以85°的角度肉眼观察显示面板的显示面。
在摄像机单元60的参考位置处,就是说,在参考状态下,图像拾取透镜60a的光轴的方向S,设置到稍微向下的方向,例如相对于到显示面板21的法线L为7°。相应地,摄像机单元60安装成相对于其中它向下倾斜7°的其状态在±10°的范围内枢转运动。
在摄像机单元60在参考位置处以向下倾斜一点角度的关系,例如以这种方式相对于法线L为7°而布置的场合,用户101的脸部可能反映在对方设备的显示屏幕的中央部分处,例如在可视电话系统中。结果,电子设备1当它用在可视电话系统等中时可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
而且,在电子设备1中,由于摄像机单元60安装成相对于基板5枢转运动,所以可调节反映图像的位置。
要注意,在以上描述中的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为了描述方便而使用,并且可与方向上无关地应用本发明。
尽管使用特定术语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这样的描述仅为了说明目的,并且要理解,不脱离如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可以进行变化和变更。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基板,由透明材料形成为整体部件,并且具有定位在彼此相对侧上并且单独地形成为第一安装面部分和第二安装面部分的两个面;
显示单元,在其上具有显示面板,并且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安装面部分上;
控制电路板,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及
后盖,附加到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安装面部分上,并且构造成覆盖所述控制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基板具有在其除所述第一安装面部分的外周缘部分之外的部分处形成的安装凹坑;
所述基板具有:外周缘部分;底面部分,定位在所述外周缘部分的内侧上,并且与所述外周缘部分相平行地延伸;及连接部分,构造成连接到所述外周缘部分的内周缘边缘和所述底面部分的外周缘边缘上,并且相对于所述外周缘部分和所述底面部分弯曲;
所述显示面板插入在所述安装凹坑中,以附加到所述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基板的所述底面部分以比所述外周缘部分的厚度小的厚度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成在所述盖的后面上枢转运动的支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穿过所述支架和所述基板放置在接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
保持部件,附加到所述基板的下端部分上;和
弹性放置垫,附加到所述保持部件上,并且构造成与接收面相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08660 | 2006-04-11 | ||
JP2006-108660 | 2006-04-11 | ||
JP2006108660A JP2007279577A (ja) | 2006-04-11 | 2006-04-11 | 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56507A true CN101056507A (zh) | 2007-10-17 |
CN101056507B CN101056507B (zh) | 2012-12-05 |
Family
ID=3857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71009653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6507B (zh) | 2006-04-11 | 2007-04-11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125771B2 (zh) |
JP (1) | JP2007279577A (zh) |
KR (1) | KR20070101140A (zh) |
CN (1) | CN101056507B (zh) |
TW (1) | TWI331708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6998A (zh) * | 2013-02-18 | 2015-11-04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相机和相机组件 |
CN105049557A (zh) * | 2015-07-03 | 2015-11-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8319327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晶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悬挂式显示结构 |
CN112105218A (zh) * | 2019-06-17 | 2020-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枢转式的散热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279577A (ja) * | 2006-04-11 | 2007-10-25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 |
JP4725792B2 (ja) | 2006-04-11 | 2011-07-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US20080243970A1 (en) * | 2007-03-30 | 2008-10-02 | Sap Ag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itering trace in virtual machines |
JP4930448B2 (ja) * | 2008-04-21 | 2012-05-1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2009259165A (ja) * | 2008-04-21 | 2009-11-05 | Fujitsu Ltd | 電子機器 |
TW200951680A (en) * | 2008-06-04 | 2009-12-16 | Pegatron Corp | Desktop compu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11081212A (ja) * | 2009-10-07 | 2011-04-21 | Fujitsu Ltd | 電子機器 |
JP5263113B2 (ja) * | 2009-10-07 | 2013-08-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5218367B2 (ja) * | 2009-10-07 | 2013-06-26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配線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1081213A (ja) * | 2009-10-07 | 2011-04-21 | Fujitsu Ltd | 画像表示パネル、電子機器、および画像表示パネルの分解方法 |
TWI485548B (zh) * | 2009-10-12 | 2015-05-21 | Pegatron Corp | 一體化桌上型電腦 |
US8649166B2 (en) * | 2011-01-11 | 2014-02-11 | Z124 | Multi-positionable portable computer |
US8648821B2 (en) | 2011-01-18 | 2014-02-11 | Flextronics Id, Llc | Spheroidal pivo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
US8526178B2 (en) | 2011-05-17 | 2013-09-03 | Flextronics Ap, Llc | All-in-one computing device with an adjustable screen height |
JP2012253094A (ja) * | 2011-05-31 | 2012-12-20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 |
US8681113B1 (en) | 2011-09-27 | 2014-03-25 | Flextronics Ap, Llc | Concept and operation mode for multi media AIO |
WO2013066601A1 (en) | 2011-10-17 | 2013-05-10 | Kimmel Zebadiah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individuals while protecting their privacy |
WO2013058985A1 (en) | 2011-10-17 | 2013-04-25 | Kimmel Zebadiah M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deterioration of health status |
US9341464B2 (en) | 2011-10-17 | 2016-05-17 | Atlas5D,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zing and fitting an individual for apparel, accessories, or prosthetics |
US9354748B2 (en) | 2012-02-13 | 2016-05-3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Optical stylus interaction |
US8873227B2 (en) | 2012-03-02 | 2014-10-28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Flexible hinge support layer |
US9870066B2 (en) | 2012-03-02 | 2018-01-1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put device |
US9360893B2 (en) | 2012-03-02 | 2016-06-0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Input device writing surface |
US9706089B2 (en) | 2012-03-02 | 2017-07-1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hifted lens camera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s |
US9064654B2 (en) | 2012-03-02 | 2015-06-2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input device |
US8935774B2 (en) | 2012-03-02 | 2015-01-13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ccessory device authentication |
USRE48963E1 (en) | 2012-03-02 | 2022-03-0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
US9075566B2 (en) | 2012-03-02 | 2015-07-07 | Microsoft Technoogy Licensing, LLC | Flexible hinge spine |
US9158383B2 (en) | 2012-03-02 | 2015-10-1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orce concentrator |
US9426905B2 (en) | 2012-03-02 | 2016-08-2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Connection device for computing devices |
US8861198B1 (en) | 2012-03-27 | 2014-10-14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Device frame having mechanically bonded metal and plastic |
US8922983B1 (en) * | 2012-03-27 | 2014-12-3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nternal metal support structure for mobile device |
US20130300590A1 (en) | 2012-05-14 | 2013-11-14 | Paul Henry Dietz | Audio Feedback |
US8804321B2 (en) | 2012-05-25 | 2014-08-12 | Steelcase, Inc. | Work and videoconference assembly |
US10031556B2 (en) | 2012-06-08 | 2018-07-24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User experience adaptation |
US9019615B2 (en) | 2012-06-12 | 2015-04-2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Wide field-of-view virtual image projector |
US8964379B2 (en) | 2012-08-20 | 2015-02-2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witchable magnetic lock |
US20140226267A1 (en) * | 2013-02-12 | 2014-08-1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isplay device |
US9304549B2 (en) * | 2013-03-28 | 2016-04-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 mechanism for rotatable component attachment |
US9468112B2 (en) * | 2013-08-09 | 2016-10-11 |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narrow frame |
US9317072B2 (en) | 2014-01-28 | 2016-04-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 mechanism with preset positions |
US10120420B2 (en) | 2014-03-21 | 2018-11-06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Lockable display and techniques enabling use of lockable displays |
US10324733B2 (en) | 2014-07-30 | 2019-06-18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Shutdown notifications |
US9424048B2 (en) | 2014-09-15 | 2016-08-23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Inductive peripheral retention device |
US9447620B2 (en) | 2014-09-30 | 2016-09-2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
KR101643402B1 (ko) * | 2015-01-14 | 2016-08-10 | 주식회사 뉴트리케어 | 클렌징장치 |
US10013756B2 (en) | 2015-03-13 | 2018-07-03 | Atlas5D, In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use of an assistive device for ambulation |
US9752361B2 (en) | 2015-06-18 | 2017-09-05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stage hinge |
US9864415B2 (en) | 2015-06-30 | 2018-01-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ultistage friction hinge |
CN105007402B (zh) * | 2015-07-03 | 2018-01-2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JP6178447B1 (ja) * | 2016-03-02 | 2017-08-09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電子機器 |
DE202016101176U1 (de) * | 2016-03-04 | 2016-06-03 | Omron Corporation | Gehäuse für einen Monitor eines Industriecomputers, Monitor für einen Industriecomputer und Industriecomputer |
US10344797B2 (en) | 2016-04-05 | 2019-07-0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Hinge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
US10037057B2 (en) | 2016-09-22 | 2018-07-31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Friction hinge |
US9888594B1 (en) * | 2016-09-30 | 2018-02-06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Devices including a cavity region to house ports |
WO2018093093A1 (ko) * | 2016-11-18 | 2018-05-24 | 주식회사 포스뱅크 | 포스 장치용 힌지 결합 구조 |
KR101826345B1 (ko) | 2016-11-30 | 2018-02-06 | 주식회사 포스뱅크 | 포스 장치 |
JP6563965B2 (ja) * | 2017-01-31 | 2019-08-2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車両表示装置 |
TWI673545B (zh) * | 2018-06-21 | 2019-10-01 |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 |
US10829039B2 (en) * | 2019-02-18 | 2020-11-10 |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 Display arrangement for an instrument cluster |
KR102730876B1 (ko) * | 2019-06-04 | 2024-11-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11334120B2 (en) * | 2020-07-21 | 2022-05-17 | Dell Products L.P. |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kickstand hin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5409A (en) * | 1884-09-16 | Davis tillsojt | ||
US301640A (en) * | 1884-07-08 | George e | ||
US5268816A (en) * | 1982-09-28 | 1993-12-07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Movable display screen for a computer |
US4748756A (en) * | 1987-01-23 | 1988-06-07 | Bruce Ross | Touch activated enhanced picture frame |
JPH061422B2 (ja) * | 1988-09-22 | 1994-01-05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キーボード付き電子機器 |
DE3929753C1 (en) | 1989-09-07 | 1991-01-10 | Skf Gmbh, 8720 Schweinfurt, De | Fan belt tensioner for vehicle - has pivot arm with tension roller, cooperating with torsional damper(s) |
USD324036S (en) * | 1989-12-06 | 1992-02-18 | Kabushi Kaisha Toshiba | Combined electronic computer and telephone |
JPH0396746U (zh) * | 1990-01-25 | 1991-10-03 | ||
US5157585A (en) * | 1991-06-27 | 1992-10-20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Compact AC-powerable portable computer having a CPU and expansion bay in an upper housing pivotally attached to a lower housing |
JP3096746B2 (ja) | 1992-01-06 | 2000-10-10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自動販売機 |
US5450221A (en) * | 1993-09-08 | 1995-09-12 | Del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Compac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 instrument panel having a wrap around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ranslucent web |
US5570267A (en) * | 1995-07-12 | 1996-10-29 | Ma; Hsi-Kuang | Flat display module |
JP2839085B2 (ja) * | 1996-07-25 | 1998-12-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US5815225A (en) * | 1997-01-22 | 1998-09-29 | Gateway 2000, Inc. | Lighting apparatus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with illumination apertures |
KR100218581B1 (ko) * | 1997-04-08 | 1999-09-01 | 구자홍 | 액정표시장치를 가지는 휴대용 컴퓨터 |
JPH10312160A (ja) * | 1997-05-14 | 1998-11-24 | Kunihiko Koike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US5887962A (en) * | 1997-07-17 | 1999-03-30 | Tsai; Kun-Ming | Foot adapted for stabilizing the bottom of a computer case |
US5927673A (en) * | 1997-09-26 | 1999-07-27 | Ericsson Inc. | Adjustable viewing stand |
KR100296829B1 (ko) * | 1997-11-28 | 2001-10-24 | 윤종용 | 전자시스템의충격방지구조및전자시스템의충격방지구조가적용된휴대용컴퓨터 |
JP4060441B2 (ja) * | 1998-05-22 | 2008-03-12 |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平面表示装置 |
US6028764A (en) * | 1998-09-28 | 2000-02-22 | Intel Corporation | Portable computer with separable screen |
JP2000340991A (ja) * | 1999-05-31 | 2000-12-08 | Sony Corp |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TW550428B (en) * | 1999-07-12 | 2003-09-01 |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KR100603838B1 (ko) * | 1999-09-20 | 2006-07-24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장치 |
TW569059B (en) * | 1999-12-09 | 2004-0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3645770B2 (ja) * | 2000-01-28 | 2005-05-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1249324A (ja) * | 2000-03-03 | 2001-09-14 | Hitachi Ltd | 液晶表示装置 |
US6480372B1 (en) * | 2000-04-24 | 2002-11-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Computer with a hidden keyboard |
JP3628235B2 (ja) * | 2000-04-26 | 2005-03-09 |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ト・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CN2446583Y (zh) | 2000-06-21 | 2001-09-05 | 北京创纪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型计算机显示器 |
TWI286629B (en) * | 2000-07-20 | 2007-09-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lexible circuit board |
JP3501218B2 (ja) * | 2000-08-11 | 2004-03-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パネル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60426A (ja) * | 2001-02-28 | 2002-09-13 | Sharp Corp |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US20020149905A1 (en) * | 2001-04-11 | 2002-10-17 | Jackson, Louiss R. | Flat hanging computer |
KR100783609B1 (ko) * | 2001-07-10 | 2007-12-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TW583529B (en) * | 2001-11-15 | 2004-04-11 | Wistron Corp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uter with a removable device frame |
JP2004061922A (ja) * | 2002-07-30 | 2004-02-26 | Sony Corp | 光反射表示方法、光反射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3603885B2 (ja) | 2002-08-02 | 2004-12-22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平面型画像表示装置 |
US6776497B1 (en) * | 2002-11-19 | 2004-08-17 | Apple Computer,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illuminating a keyboard |
JP4466013B2 (ja) * | 2003-08-27 | 2010-05-2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
JP4049056B2 (ja) * | 2003-08-27 | 2008-02-2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パネル型表示装置 |
TWM246656U (en) * | 2003-08-28 | 2004-10-11 | Quanta Comp Inc | Notebook computer having night illumination device |
JP4072492B2 (ja) * | 2003-10-30 | 2008-04-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薄型表示装置 |
US7457120B2 (en) * | 2004-04-29 | 2008-11-25 | Samsung Sdi Co., Ltd. |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
JP2006030313A (ja) * | 2004-07-12 | 2006-02-02 | Sony Corp | 記号イルミネーション装置及び映像表示装置 |
KR100617116B1 (ko) * | 2004-08-06 | 2006-08-3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영상표시장치 |
JP2006058587A (ja) * | 2004-08-20 | 2006-03-02 | Sharp Corp | 薄型表示装置 |
JP2006133555A (ja) * | 2004-11-08 | 2006-05-25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TWM263516U (en) * | 2004-12-21 | 2005-05-01 | Hannspree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 with night light function |
JP4581726B2 (ja) * | 2004-12-28 | 2010-11-17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
TWI250790B (en) * | 2005-01-07 | 2006-03-01 | Asustek Comp Inc | Display device having rotational image-capturing module |
KR100765478B1 (ko) * | 2005-08-12 | 2007-10-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구멍이 형성된 테이프 배선기판과, 그를 이용한 테이프패키지 및 평판 표시 장치 |
JP2007281345A (ja) * | 2006-04-11 | 2007-10-25 | Sony Corp | スタンドの回動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
JP2007279577A (ja) * | 2006-04-11 | 2007-10-25 | Sony Corp | 電子機器 |
JP4725792B2 (ja) * | 2006-04-11 | 2011-07-1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 |
JP4091959B2 (ja) * | 2006-04-28 | 2008-05-28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キーボード照明装置 |
US7929287B2 (en) * | 2007-07-05 | 2011-04-19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US8619040B2 (en) * | 2007-07-05 | 2013-12-31 | Sony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2006
- 2006-04-11 JP JP2006108660A patent/JP2007279577A/ja active Pending
-
2007
- 2007-03-19 TW TW96109364A patent/TWI33170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3-19 US US11/687,742 patent/US81257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4-10 KR KR1020070034848A patent/KR2007010114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4-11 CN CN 200710096531 patent/CN10105650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1-20 US US13/355,021 patent/US904704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26998A (zh) * | 2013-02-18 | 2015-11-04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相机和相机组件 |
US9835933B2 (en) | 2013-02-18 | 2017-12-05 |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 Camera and camera assembly |
CN105026998B (zh) * | 2013-02-18 | 2018-10-09 | 索尼电脑娱乐公司 | 相机和相机组件 |
CN105049557A (zh) * | 2015-07-03 | 2015-11-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5049557B (zh) * | 2015-07-03 | 2018-12-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8319327A (zh) * | 2017-01-16 | 2018-07-24 | 晶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悬挂式显示结构 |
CN112105218A (zh) * | 2019-06-17 | 2020-1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枢转式的散热装置 |
CN112105218B (zh) * | 2019-06-17 | 2022-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其枢转式的散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79577A (ja) | 2007-10-25 |
KR20070101140A (ko) | 2007-10-16 |
US9047043B2 (en) | 2015-06-02 |
US20070236873A1 (en) | 2007-10-11 |
CN101056507B (zh) | 2012-12-05 |
US20120120580A1 (en) | 2012-05-17 |
TW200809465A (en) | 2008-02-16 |
TWI331708B (en) | 2010-10-11 |
US8125771B2 (en) | 2012-0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56507A (zh) | 电子设备 | |
CN101060759A (zh) | 电子装置 | |
CN101060761A (zh) |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 |
CN1281041C (zh) | 用于翻开型便携式电话机的铰接机构 | |
CN1302352C (zh) | 电子装置 | |
CN1705111A (zh) | 冷却系统及采用该冷却系统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 |
CN1620238A (zh) | 用于滑动/旋转型移动终端的滑动/铰链设备 | |
CN1196305C (zh) | 照明装置和装有该照明装置的便携式信息装置 | |
CN1242600C (zh) | 移动式终端装置 | |
CN1713046A (zh) |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显示装置 | |
CN1674655A (zh) | 投影机的控制 | |
CN1494701A (zh) | 信息终端装置 | |
CN1547829A (zh) |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程序 | |
CN1829242A (zh) | 折叠式携带电话 | |
CN1845002A (zh) | 投影机用失真修正处理 | |
CN1646983A (zh) | 照明设备 | |
CN1880123A (zh) | 连接器单元、车载数码摄像机、附带车载摄像机的后视镜 | |
CN1967373A (zh) | 投影系统、投影机及信息处理装置 | |
CN1531391A (zh) | 便携式终端及其打开或闭合的方法 | |
CN1224251C (zh) | 投影电视机的屏蔽装置 | |
CN1920658A (zh) | 投影机 | |
CN1457445A (zh) | 便携信息终端及照相机构 | |
CN1920734A (zh) | 电子设备和组件 | |
CN1790112A (zh) | 电光装置用安装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812465A (zh) | 具有支承构件的图像读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92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929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