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5402B - 打印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格式编辑程序 - Google Patents
打印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格式编辑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45402B CN101045402B CN2007100897727A CN200710089772A CN101045402B CN 101045402 B CN101045402 B CN 101045402B CN 2007100897727 A CN2007100897727 A CN 2007100897727A CN 200710089772 A CN200710089772 A CN 200710089772A CN 101045402 B CN101045402 B CN 10104540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ck
- blocks
- editing
- format
- in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79 data en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当用户选择供生产标签中所使用的打印格式,并经由第n个块指定屏幕(第一块指定屏幕、第二块指定屏幕...)以任意顺序指定构成打印格式的块的块名时,编辑顺序表400a基于块名403的指定顺序设置新的编辑顺序号404。然后,在每一块中,在当前编辑顺序号上重写新的编辑顺序号404(编辑顺序表400b),且当重写之后基于编辑顺序号401更新每一块的排列(编辑顺序表400c)。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3月30日提交的JP 2006-094059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将打印数据打印到记录对象介质上的打印装置和格式编辑程序,尤其涉及用于编辑格式以便将数据输入到每一记录对象介质中所指定的数据输入区域内的编辑器。
背景技术
常规上,已知能够将任何图片或字符串打印到其中背面以粘合剂涂布的粘性打印对象片与剥离片被彼此重叠使得它们可彼此剥离的打印带上的带式打印装置(带式打印机)。在这样的带式打印机中,例如,当将标题或题目打印到打印对象片上之后,从标签排出口排出的打印带被切割成预定的长度以便生产标签。然后,该标签的打印对象片可从剥离片剥离下并被粘贴到诸如文档文件的封底或录像带的背面的对象位置。
在常规带式打印机中,已知为每一记录介质或标签粘贴对象准备的打印格式被存储在带式打印机中,且用户基于该打印格式生产标签。一般,在用于生产标签的打印格式中,根据记录对象介质等配置多个块,且用户可将任何图片或字符串输入到由这些多个块构成的数据输入区内。通过遵循预定编辑顺序以交互方式将数据输入到每一块内,用户可容易且迅速地生产标签。
现在将描述常规带式打印机的标签生产过程。
图23中所示的打印格式900被用于生产常规带式打印机中所使用的VHS录像带标签,它由六个块901-906构成。更具体地,块901是输入符号的数据区,块902是输入标题的数据区,块903是输入注释的数据区,块904是输入记录时间的数据区,块905是输入记录格式的数据区,而块906是输入记录日期的数据区。
在该打印格式900中,各个块901-906的编辑顺序预先固定,用户遵循该编辑顺序输入数据。如图24中所示,在带式打印机的显示部分上相继显示用于输入符号的屏幕911、用户输入标题的屏幕912、用于输入注释的屏幕913、用于输入记录时间的屏幕914、用于输入记录格式的屏幕915以及用于输入记录日期的屏幕916,且这些屏幕根据用户的操作被依次显示。如果用户以交互方式将任何数据输入到各个屏幕911-916内,则输入到各个屏幕911-916的数据被设置到打印格式900的各个块901-906。
在该带式打印机中,当在数据被输入之后基于打印格式900将图像打印到带上之后,该带子被切割成预定长度以便生产标签920。如图25中所示,基于打印格式900的图像被打印到所打印的标签920上,使得经由屏幕911-916输入的数据各自以对应于块901-906的配置和结构的位置和大小被打印。因此,用户可容易地生产其上打印所需数据的VHS录像带标签。
常规上,提出了用于改变打印格式的各种技术。例如,向RAM中的存储区提供由多个打印块构成的打印顺序表,其中打印顺序固定且向每一打印栏提供索引号使得索引号被选择性地写入打印块中的格式设定栏中以便设置打印格式。经由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5-8491号已知允许由多个打印栏构成的格式被容易地改变的打印机的打印格式设置单元。
发明内容
构成前述打印格式的多个块不总是具有要求数据输入或数据更新的均一的重要性,且该重要性取决于每一块的内容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图25中所示的VHS录像带的标签920中,而一般而言,标题、注释和记录日期是用于区分录像带的重要信息,记录时间和记录格式是附加信息从而可被省略。此外,对于符号,它不必每次都更新,因为对应于诸如棒球记录或电影记录的目的可使用同一图像。根据这些情况,图23中示出的打印格式900可被分类成具有要求用户进行数据输入或数据更新的高重要性的块902、903和906以及具有低重要性的块901、904、905。
从用户的方便性以及防范输入错误的观点来看,较佳地在编辑顺序的头部显示屏幕912、913和916,使得具有高重要性的块902、903和906可在数据输入操作时优先输入。此外,如果为了省略对具有低重要性的块901、904和905的输入而在编辑顺序的末尾显示屏幕911、914和915,则具有较低重要性的块的数据输入屏幕可被有效地跳过。
构成打印格式的每一块的重要性也取决于用户的目的和偏好而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图24中所示的成打印格式900的数据输入过程,尽管用户输入符号(屏幕911)、标题(屏幕912)、记录格式(屏幕915)和记录日期(屏幕916),但用户未输入注释(屏幕913)和记录时间(屏幕914)。以此方式,在同一格式的VHS录像带的标签之中,取决于用户的目的和偏好,要输入数据的块有所不同。换言之,因为取决于个别用户,每一块的重要性有所变化,因此较佳地数据可根据适于每一用户的编辑顺序被输入到每一块内。
然而,在常规带式打印机中,当用户使用打印格式生产标签时,用户不可根据重要性改变每一块的编辑顺序,因为构成打印格式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固定。因此,如果使用其中块编辑顺序固定的打印格式生产标签,则数据输入中可能会发生错误,从而降低操作效率,这是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5-8491号中描述的发明中,可任意改变标签中多个打印块的排列(打印顺序)。然而,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平5-8491号中所述的打印机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不可能仅改变每一块的编辑顺序(即,用户的数据输入顺序)而不改变打印格式中块的排列或结构。
实现本公开来解决上述问题,且一目的在于提供打印装置以及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的格式编辑程序,在该装置和程序中,当使用由多个块构成的打印格式产生打印数据时,数据可按照用户偏好的编辑顺序输入到打印格式上的数据输入区,从而防止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并改进操作效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打印装置,它包括:存储由用于形成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所指定的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并定义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便将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入区内的多个格式的格式存储器设备;从格式存储器设备中所存储的多个格式中选择任何一个格式的格式选择设备;对由格式选择设备选择的格式改变该格式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的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以及在记录对象介质上打印基于所选格式而产生的打印数据的打印设备。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格式编辑程序,该格式编辑程序包括:从预先存储的格式中选择任何一个格式的格式选择步骤,该格式由用于形成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所指定的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并定义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便将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入区内;对格式选择步骤中所选的格式改变该格式所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的块编辑顺序改变步骤;以及在记录对象介质上打印基于该格式而产生的打印数据的打印步骤。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示出其中带式打印装置的带容纳部分的盖子已经被移除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是带盒的立体图;
图3是带盒的仰视图;
图4是处于其中上部外壳已经被移除的状态的下部外壳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带式打印装置的控制配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ROM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VHS录像带打印格式的具体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RAM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编辑顺序表的数据结构的示图;
图10是带式打印装置的主要流程图;
图11是主处理(图10)期间显示在液晶部分上的屏幕的转移图;
图1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3是用于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中显示在液晶显示部分上的屏幕的转移图;
图14是示出编辑顺序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5是编辑顺序设置处理中显示在液晶显示部分上的屏幕的转移图;
图16是编辑顺序设置处理中编辑顺序表的数据结构的转移图;
图17是用于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中显示在液晶显示部分上的屏幕的转移图;
图18是示出编辑顺序表的数据结构的示图;
图19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用于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编辑顺序设置处理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21是编辑顺序设置处理中编辑顺序表的数据结构的转移图;
图22是用于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中显示在液晶显示部分上的屏幕的转移图;
图23是供常规打印机中使用的打印格式的数据结构图;
图24是示出对打印格式的数据输入顺序的屏幕转移图;以及
图25是示出基于数据输入之后的打印格式所生产的标签的具体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首先,将描述带式打印装置1的整体结构。
如图1中所示,在带式打印装置1的后部设置作为用于容纳将在后文中描述的带盒51(见图2)的凹部的带盒容纳部分2。此外,在带式印刷装置1的前部设置用于输入字符或符号的键盘部分3。在键盘部分3上排列用于输入字符、符号和功能命令的多个键3A。在带盒容纳部分2与键盘部分3之间设置液晶显示部分4,使得可显示经由键盘3输入的字符、符号等。
接着,将描述将被装载到带式打印装置1的带盒容纳部分2上的带盒51的结构。
如图2-4中所示,带盒51包括上部外壳52和下部外壳53。在带盒51中形成以可旋转方式支持带卷轴68的支持孔57,将在后文中描述的打印带67的隔离纸绕带盘68面向外地可旋转地缠绕。在带盒51中形成支持色带绕组卷轴71的支持孔55,色带绕组卷轴71当使用热印头(未示出)将字符等打印到打印带67上时从色带卷轴70中拉出墨带69并卷起墨带。在下部外壳53中,对着上部外壳52中形成的支持孔55、57形成相应的支持孔55、57。应注意,打印带67是由其上打印字符等的打印介质、设置在打印介质的背面上的粘合剂层以及覆盖粘合剂层的剥离层组成的长带。
在带盒51的前侧(图2中的下侧)上设置引导从带卷轴68中拉出打印带67和从色带卷轴70中拉出墨带69并从开口58A将其送出的臂部分58。在臂部分58的后方设置将在其上装载带式打印装置1的热印头的头装载部分59。
对着头装载部分59中的臂部分58,在壁部分59A中形成朝带盒51的后方凹下的第一嵌合部分60。在头装载部分59的左侧壁中形成在与第一嵌合部分60垂直的方向(沿壁部分59A的方向)上凹下的第二嵌合部分61。这第一嵌合部分60和第二嵌合部分61与形成在用于支持热印头的头支架(未示出)上的两个突起部分中的每一个嵌合,以便在不干扰各个墨带69和打印带67的情况下将热印头装载至头装载部分59。
在每一墨带69和打印带67的运行方向上的头装载部分59的下游侧中,在支持孔63中可旋转地支持带传送滚轴62。带传送滚轴62与压接滚轴(未示出)协作将打印带67从带卷轴68中拉出,使其与来自其相对一侧的带传送滚轴62压接。上下各一个的一对约束部分64、65被设置在带传送滚轴62附近的位置处。这些约束元件64、65严格地引导其上字符等沿宽度方向打印在热印头的下游侧中的打印带67。
接着,将描述带盒51的内部结构。如图4中所示,在带盒51内,绕其缠绕打印带67的带卷轴68经由支持孔57被可旋转地部署在下部外壳53的后部(图4中的上部)中。绕其缠绕墨带69的色带卷轴70被可旋转地部署在下部外壳53的前部(图4中的下部)中。此外,经由支持孔55在带卷轴68与色带卷轴70之间可旋转地部署用于在从色带卷轴70中拉出墨带69的同时卷起为打印字符等消耗的墨带69的色带绕组卷轴71。
前述带传送滚轴62和压接滚轴(设置在带式打印装置1的侧面上,未示出)协作将打印带67从带卷轴68中拉出。当打印带67经由臂部分58中的开口58A通过头装载部分59的前部(图4中的下部)之后,从带排出部分74将其从带盒51中排出。
用于切断从带排出部分74排出的打印带67的切割器机构14被部署在带盒装载部分9的侧边。切割器机构14具有可移动刀片(未示出),它可旋转以便与固定刀片(未示出)接触和分离。可移动刀片由切割器驱动电路110(见图5)驱动进行旋转,以便使用剪刀的原理与固定刀片一起来切断从带排出部分74排出的打印带67。
墨带69经由色带绕组卷轴71从色带卷轴70拉出,并从臂部分58中的开口58A通过头装载部分59的前部(图4中的下部)。当墨带69通过之后,墨带69由形成在各个约束元件64、65内部的引导部分75引导,并绕色带绕组卷轴71卷起。在色带绕组卷轴71的底部上设置离合器弹簧76,以便防止当墨带69由色带绕组卷轴71反向旋转卷起时松开。
接着,将描述带式打印装置1的电气结构。
如图5中所示,带式打印装置1包括控制部分100,它包括CPU 101、ROM 102以及RAM 103。键盘部分3、实时时钟(RTC)电路19、头驱动电路107、电动机驱动电路108、显示控制器(后文中称之为LCDC)109以及切割器驱动电路110被连接至CPU 101。RTC电路19是用于测量时间的振荡电路。头驱动电路107驱动热印头11。电动机驱动电路108驱动带传送电动机37。LCDC 109具有用于将显示数据输出到液晶显示部分4的视频RAM。切割器驱动电路110驱动切割器机构14。
如图6中所示,ROM 102包括CG数据存储区121、程序存储区122、打印格式存储区123和其它数据区124。在CG数据存储区121中,对于用于打印字母、符号等各种字符中的每一种,由每一字体(Gothic字体、Mincho体等)分类打印点阵图案数据,且对应于每一字体6种类型(16、24、32、48、67和96)的打印字符大小和编码数据存储每一字体。此外,也存储用于打印图形图像的图形图案数据。
程序存储区122存储字符编码数据、显示驱动控制程序、打印驱动控制程序和带式打印装置1的控制所必需的各种程序。同时,字符的编码数据指示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字符、数字等。显示驱动控制程序控制对应于所选打印格式的显示数据等的LCDC 109。打印驱动控制程序从打印缓冲区132(见图8)读出数据,并驱动热印头11和带传送电动机37。然后,CPU 101基于ROM 102中所存储的各个程序执行各种算术运算。用于执行将在后文中描述的主处理(见图10)的主控制程序也被存储在程序存储区122中。
事先为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或为每一标签粘贴对象产品准备的多个打印格式被存储在打印格式存储区123中。每一打印格式由形成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组成。每一打印格式具有其自身固有的大小和形状,并包括由多个块组成的其自身固有的结构和配置。在该实施例中,事先存储用于“VHS video(注册商标)”、“8mm视频”、“MiniDV(注册商标)”、“FD/MD(注册商标)”、“SD memory card(注册商标)”、“memory stick(注册商标)”、“smart media(注册商标)”、“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和“音乐带盒”的打印格式(见图13)。
作为示例,如图7中所示,“VHS video”的打印格式(用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提供具有纵18mm及横142mm的大小的横向侧较长的矩形形状。打印格式包括用作符号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1、用作标题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2、用作注释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3、用作用于记录时间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4、用作用于记录格式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5以及用作用于记录日期的数据输入区的块306。然后,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中,块301被部署在左侧,块302和303在中央被纵向排列成一列,块304-306在右侧被纵向排成一列。
如图8中所示,RAM 103包括文本缓冲区131、打印缓冲区132、功能设置存储区133、编辑顺序设置相关表存储区134和其它数据区135等。在文本缓冲区131中存储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文档数据以及作为应用数据输入的打印格式数据。打印缓冲区132存储诸如字母和符号的多个打印点阵图案以及表示点形成能量的将应用的脉冲次数。热印头11根据存储在打印缓冲区132中的点阵图案数据(打印数据)逐点打印。
功能设置存储区133存储关于带式打印装置1的显示、打印等功能的设置内容。尽管存储在功能设置存储区133中的功能设定(例如,所使用的语言和打印设定)可由用户或制造商任意改变,但在初始状态中,预定的内容作为缺省值被存储(例如,初始状态中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
此外,关于每一打印格式的块编辑顺序的各种表被存储在编辑顺序相关表存储区134中。更具体地,为打印格式存储区123中存储的多个打印格式中的每一个存储其中确定每一块的编辑顺序等的多个编辑顺序表。
例如,对应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提供如图9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表400,它包括编辑顺序号401、块号402、块名403以及新编辑顺序号404,作为数据项。指示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块301-306的编辑顺序的号码在编辑顺序号401中设置。块301-306的标识号在块号402中设置。对块301-306的名称设定在块名403中设置。此外,新编辑顺序号404是其中当执行如后文中所述的编辑顺序设置处理(见图14)时设置指示新编辑顺序的号码的数据区。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当电源开启时,由CPU 101基于ROM102(程序存储区122)中所存储的主控制程序执行主处理(见图10)。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的字符键输入字符等并指令执行打印,则文本(文档数据或输入打印格式)将在RAM 103的文本缓冲区131中依次存储。此时,基于点阵图案生成控制程序和显示驱动控制程序来显示对应于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字符/符号或由用户选择的打印格式等的点阵图案。经由头驱动电路107驱动热印头11,以便打印存储在打印缓冲区132中的点阵图案数据,且与此同步地,带式传送电动机37经由电动机驱动电路108控制带传送。在热印头11中,经由头驱动电路107选择性地热驱动对应于一行打印点的热生成元件以便在带上打印字母等。最后,切割器机构14切断从带排出部分74排出的带,以便生产标签。
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带式打印装置1的操作。
如图10中所示,当带式打印装置1通电并开启之后,执行对各种初始值、标志等的初始化(S1)。在经由键盘部分3进行输入之前(S3:否),处理进入待机状态。假如经由键盘部分3进行了输入(S3:是),如果输入键3A指示“自由标签生产”(S5:是),则执行用户通过任意输入字符或符号而无需使用打印格式来生产标签的自由标签生产处理(S7)。同时,略去该实施例中“自由标签生产”的描述,因为它与常规的生产相同。
更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当带式打印装置1通电时,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初始屏幕501。在该初始屏幕501中,用户可执行诸如显示设置、日期设置、打印设置等各种功能设置,并可移动至其它处理屏幕。然后,当用户经由键盘部分3执行预定操作时,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用于指定标签生产类型的标签生产类型指定屏幕502。如果用户经由该标签生产类型指定屏幕502选择“自由标签生产”,则执行自由标签生产处理(S7)。
回到图10,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指示“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S5:否,S9:是),则执行通过用户输入任意字符和符号以预定打印格式生产标签的每一应用目的标签生产处理(S11)。更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如果用户经由前述标签类型指定屏幕502选择“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则执行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S11)。同时,将在后文中描述该实施例中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的细节。
回到图10,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指示其它处理(S9:否),则执行对应于该指令的其它处理(S13)。同时,当执行S7、S11和S13的每一处理之后,处理返回至S3以便为下一输入待机。
接着,将描述第一实施例中“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的细节。
如图12中所示,在该实施例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S11)中,用户选择任一打印格式(S21)。更具体地,如图13中所示,用户可通过操作键盘部分3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切换指示打印格式存储区123中所存储的多个打印格式中的每一个的布局屏幕511-520中的任一个来显示。因此,在S21中,用户可通过显示并选择布局屏幕511-520中的任何一个来指定供标签生产中使用的任一打印格式。此处,假定用户通过显示并选择布局屏幕511来指定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图7)。
接着,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指示“编辑顺序设置”(S23:是),则执行用户任意设置S2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块编辑顺序的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25)。更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如果用户经由前述标签生产类型指定屏幕502选择“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则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用于设置每一应用目的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设置屏幕503。如果用户经由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设置屏幕503选择“编辑顺序设置”,则接下来将执行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25)。此处,将例示并描述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块编辑顺序由用户任意设置的情况。
在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25)中,如图14中所示,在编辑顺序号n中置“1”(S51),并初始化对应于S2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编辑顺序表的所有新的编辑顺序号(S53)。此处,在对应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编辑顺序表400(图9)中,初始化对应于六个块的新编辑顺序号404的所有数据区。
接着,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用户任意设置块编辑顺序的第n个块指定屏幕(S55)。如果在该第n个块指定屏幕上指定第n块的块名(S57:是),则在S57中所指定的块的新编辑顺序号中置n(S59)。另一方面,除非指定第n块的块名,否则(S57:否)处理返回至S55以便为用户进行的块名指定待机。
当S59执行之后,n递增“1”(S61)。对于构成S2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所有块,确定新编辑顺序号是否被设置(S63)。除非为所有块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新编辑顺序号,否则(S63:否)处理返回至S55,在那里显示下n个块指定屏幕且用户以编辑顺序指定下一块名(S57-S59)。重复执行上述处理(S55-S63:否),直到为所有块中的每一个设置了新的编辑顺序号。
更具体地,因为如图15中所示,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由六个块构成,对应于键盘部分3的操作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依次显示六个第n个块指定屏幕。因为首先,显示第一块指定屏幕521,用户指定块(第一块)的块名,它是编辑顺序中经由第一块指定屏幕521的第一块。接着,因为显示第二块指定屏幕522,用户指定块(第二块)的块名,它是编辑顺序中经由该第二块指定屏幕522的第二块。同样,通过经由第三到第六块指定屏幕指定第三到第六块的每一块名,用户设置构成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所有块的新编辑顺序。
因此,如图16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表400a中所指示的,对应于每一块名403在新编辑顺序号404中设置指示块在第n个块指定屏幕上指定的号码n。例如,因为在图15中所示的第一块指定屏幕521上指定块名403的“标题”,因此对应于此在新编辑顺序号404中置“1”。同时,编辑顺序表400a指示,用户按照“标题”、“记录日期”、“注释”、“记录格式”、“记录时间”和“符号”的顺序设置新块编辑顺序。
如果处理返回至图14为所有块设置了新编辑顺序号(S63:是),则在编辑顺序表的每一块中,在当前编辑顺序号上重写新编辑顺序号(S65)。然后,基于被重写之后的编辑顺序号(即,新编辑顺序号)更新编辑顺序表上每一块的排列(S67),且处理返回至主处理(图10)。
更具体地,当如图16中所示,在前述编辑顺序表400a中设置每一块的新编辑顺序号404时,在每一块中当前编辑顺序号401由新编辑顺序号404重写(见编辑顺序表400b)。然后,基于被重写之后的编辑顺序号401(即,新编辑顺序号404)更新每一块的排列(见编辑顺序表400c)。结果,在编辑顺序表400c中,按照“标题”、“记录日期”、“注释”、“记录格式”、“记录时间”和“符号”的顺序设置块编辑顺序和块排列。
在图14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25)中,当用户想要设置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块编辑顺序时,以任意顺序设置来自第n个块指定屏幕(第一块指定屏幕521、第二块指定屏幕522...)的每一块名,可任意改变编辑顺序表400中所定义的块编辑顺序。
当处理返回至图12时,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不指示“编辑顺序设置”(S23:否),则按照以下过程执行使用打印格式的标签生产。此处,将例示并描述其中用户经由如图11中所示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设置屏幕503选择“标签生产”以便生产使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和编辑顺序表400c)的标签的情况。
如果存在关于S2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之前输入的文本,则从RAM 103的预定存储区中读取该文本内容(S27)。因而,如果用户需要输入与之前相同的数据,则用户可省略其输入。
接着,从编辑顺序相关表存储区134中读取对应于S2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编辑顺序表(S29)。此处,对应于针对使用的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编辑顺序表400(图9)被读入到RAM 103的预定存储区内。
然后,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第n个块输入屏幕(S31)。第n个块输入屏幕是用户用来为构成打印格式的每个块输入数据的多个数据输入屏幕。首先显示的第n个块输入屏幕(即第一块输入屏幕)是用于将数据输入到S29中读取的编辑顺序表中设置编辑顺序号“1”的块内的屏幕。
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是字符键(S33:是),则字符或符号被输入到对应于第n个块输入屏幕的文本(S35)且被存储在RAM 103的文本缓冲区131中,然后处理返回至S31,在那里在第n个块输入屏幕上显示输入内容。
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是返回块键(S33:否,S37:是),除非当前显示的第n个块输入屏幕对应于最终块,否则(S39:否)处理通过参考S29中读入的编辑顺序表来移动至下一块(S41)。然后,处理返回至S31,在那里显示用于将数据输入到下一块内的第n个块输入屏幕以便为来自用户的字符输入(S33)或块移动指令(S37)待机。
更具体地,因为如图17中所示,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由六个块构成,按编辑顺序表400c(见图16)的编辑顺序号401中所设置的顺序,对应于用户对键盘部分3的操作,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依次显示这六个第n个块输入屏幕。因为首先,显示用于输入“标题”的第一块输入屏幕531,用户经由该第一块输入屏幕531输入期望的标题。接着,因为当用户按下返回块键时显示用于输入“记录日期”的第二块输入屏幕532,因此用户经由该第二块输入屏幕532输入期望的记录日期。同样,用户通过操作返回块键依次显示第三块输入屏幕533、第四块输入屏幕534、第五块输入屏幕535和第六块输入屏幕536,并输入期望的注释、记录格式、记录时间和符号。
同时,因为在S27中读取之前的文本内容,如果图31中所示的第n个块输入屏幕对应于其中之前输入了数据的块,则其输入内容也被显示在该第n个块输入屏幕上。例如,用户之前使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且那时输入“火箭”符号作为符号,则之前输入的“火箭”符号当位于用于输入“符号”的第六块输入屏幕536上时被显示。因此,如果用户想要再次使用“火箭”作为符号,他可省略其输入。
另一方面,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是打印键(S37:否,S43:是),或如果当前通过按下返回块键来显示的第n个块输入屏幕对应于最终块(S39:是),则执行打印处理(S45)。更具体地说,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对应于文本缓冲区131中所存储的文本或打印格式的点阵图案,且同时,同步执行热印头11对点阵图案数据(打印数据)的打印和带传送电动机37对带传送的控制。因此,根据打印格式在带上打印要打印的字符或符号,且最终,使用切割器机构14切割带以便产生一片标签。
如果经由键盘部分3输入的键3A是其它键(S43:否,S47:是),则执行对应于输入的其它处理(S49)。除非执行该键输入或当S49执行之后,否则(S47:否)处理返回至S31,以便为用户的输入待机且当S45被执行之后,处理返回至主处理(图10)。
在图12中所示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S11)中,如果用户想要基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则他经由第n个块输入屏幕(第一块输入屏幕531、第二块输入屏幕532...)依次输入期望的数据。因此,可容易且迅速地生产适于粘贴在VHS录像带上作为常规标签的标签920(见图25)。
在第一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如果用户为供生产标签使用而选择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并分配用于经由第n个块指定屏幕(第一块指定屏幕521、第二块指定屏幕522...)以任意顺序标识构成标签的多个块301-306的块名,基于编辑顺序表400中块名403的指定顺序来更新编辑顺序号401(即,块编辑顺序)。然后,为了使用其中改变了块编辑顺序的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用户经由第n个块输入屏幕(第一块输入屏幕531、第二块输入屏幕532...)依次输入期望的数据。因此,数据遵循用户任意设置的块编辑顺序被输入到块301-306。
因而,使用多个块301-306构成的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来产生打印数据时,数据可按照用户的合适的编辑顺序被输入到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数据输入区(块301-306)内。因此,可防止数据输入中的错误且可改进操作效率。用户可通过以任意顺序选择多个块301-306的块名来任意指定块301-306的编辑顺序。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二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基本上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但在打印格式的块编辑顺序的设置方法上有所不同。后文中,将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
首先,存储在RAM 103的编辑顺序相关表存储区134中的编辑顺序表的数据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例如,图18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表600是对应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提供的表(见图7),且如编辑顺序表400(见图9)一般包括编辑顺序号601、块号602以及块名603作为数据项。然后,向其提供作为其中设置指示当最近标签生产时是否向每一块提供了数据输入的标志的数据区的经编辑标志604。尽管在经编辑标志604中,在带有数据输入的块中置指示“ON”的“1”,在不带有数据输入的块中置指示“OFF”的“0”,但在初始状态中的所有块中置“0”。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编辑顺序相关表存储区134包括编辑是(YES)列表610(见图21),它是用于存储当最近标签生产时带有数据输入的块的数据区,存储区134也包括用于存储当最近标签生产时不带有数据输入的块的编辑否(NO)列表620(见图21),其细节将在后文中描述。
接着,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的细节。
在该实施例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S11)中,如图19中所示,如第一实施例(见图12)一般执行打印格式的选择(S101)、最近文本内容的读取(S103)以及编辑顺序表的读取(S105)。此处假定,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由用户选择,且相应的编辑顺序表600被读入。
接着,如同第一实施例,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显示第n个块输入屏幕(S31),且当字符键输入时,将字符等输入到文本内(S109:是,S111)。如果返回块键被输入(S109:否,S115:是)且该第n个块不是最终块(S117:否),则处理通过参考编辑顺序表移动至下一块(S119)。如果打印键被输入(S115:否,S121:是)或返回块键被输入且该第n个块是最终块(S117:是),则执行标签打印(S123)。如果其它键被输入,则执行对应于该输入的处理(S127:是,S129)。
更具体地,因为在如图18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表600中设置初始状态中的编辑顺序号601(块编辑顺序),因此用户按照“符号”、“标题”、“注释”、“记录时间”、“记录格式”和“记录日期”的顺序经由第n个块输入屏幕输入数据。假定,如图24中所示的常规屏幕转移,字符被输入到“符号”、“标题”、“记录格式”、“记录日期”的每一块(屏幕911、912、915和916),而“注释”和“记录时间”的每一块(屏幕913和914)中什么也没有输入。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以字符键将字符等输入到文本(S111),则在S105中读取的编辑顺序表中将对应于该文本的块的经编辑标志置为ON(S113)。例如,因为指示“机器人”的符号已经输入到“符号”的块(屏幕911),因此在图21的编辑顺序表600a中对应于“符号”的经编辑标志604中置指示“ON”的“1”。同样,在其中用户在编辑顺序表600a中输入数据的“注释”、“记录时间”和“符号”的经编辑标志604中的每一个中置“1”,且在其中用户未输入数据的“注释”和“记录时间”的经编辑标志604中置指示“OFF”的“0”。
在该实施例中,当执行标签打印(S123)之后,执行以下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125)。此处,将例示并描述其中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块编辑顺序取决于最近数据输入是否执行来自动设置的情况。
在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125)中,如图20中所示,在编辑顺序号n中置“1”(S151),且从S105中读取的编辑顺序表中读入第n个块(S153)。然后,确定S153中读取的块经编辑标志是否为“ON”(S155)。此处,从对应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编辑顺序表600(图18)中读取编辑顺序号601为n的块,且如果该块的经编辑标志604为“1”,则确定经编辑标志为“ON”。
然后,如果经编辑标志为“ON”(S155:是),则S153中读取的块被添加到编辑是列表(S157)。另一方面,如果经编辑标志为“OFF”(S155:否),则S153中读取的块被添加到编辑否列表(S159)。当S157或A159执行之后,n递增“1”(S161)。对于构成S101中所选的打印格式的所有块,进行是否执行了添加到编辑是列表或编辑否列表的处理的判断(S163)。如果未对所有块执行处理(S163:否),则处理返回至S153,在那里从编辑顺序表中读取下一块,且将相应的块添加到对应于经编辑标志的编辑是列表或编辑否列表(S155-S159)。重复执行上述处理(S153-S163:否)直到为所有块执行了该处理。
更具体地,因为如图21中所示,在对应于前述编辑顺序表600a中的“符号”、“标题”、“记录格式”和“记录日期”的每一块的经编辑标志604中均置“1”,因此这些块名依次被添加到编辑是列表610,且另一方面,因为在对应于“注释”和“记录时间”的每一块的经编辑标志604中置“0”,因此这些块名依次被添加到编辑否列表620。
回到图20,如果对所有块均执行了处理(S163:是),则从S105中读取的编辑顺序表的头部重写S157中登记在编辑是列表中的块(S165)。此外,从S105中读取的编辑顺序表的接续处重写S159中登记在编辑否列表中的块(S167)。在S165和S167中更新和重写的编辑顺序表中,复位(即置“0”)每一块的经编辑标志(S169),且处理返回至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图19)。
更具体地,如图21中所示,从前述编辑顺序表600a的头部重写登记在前述编辑是列表610中的“符号”、“标题”、“记录格式”、“记录日期”的每一块。因此,编辑顺序号601的块“1”变为“符号”、块“2”变为“标题”、块“3”变为“记录格式”而块“4”变为“记录日期”(见编辑顺序表600b)。从编辑顺序表600a的接续处重写登记在编辑否列表620中的“注释”和“记录时间”的每一块。因此,编辑顺序号601的块“5”变为“注释”而块“6”变为“记录时间”(见编辑顺序表600b)。作为结果,在编辑顺序表600b中按照“符号”、“标题”、“记录格式”、“记录日期”、“注释”和“记录时间”的顺序设置块编辑顺序和块排列。
在图20中所示的编辑顺序设置处理(S125)中,如果用户使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则编辑顺序表600中所定义的块编辑顺序可被自动改变,以便带有数据输入的块301、302、305和306到达编辑顺序中的前侧,而不带有数据输入的块303和304到达编辑顺序中的末侧。
如果下一次使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则在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中读取编辑顺序表600b(S105)。然后,用户通过将数据依次输入到该编辑顺序表600b上所定义的块编辑顺序中的每一块内来生产标签(S107-S129)。
更具体地,因为如图22中所示,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由六个块构成,按编辑顺序表600b(见图21)的编辑顺序号601中所设置的顺序,对应于用户对键盘部分3的操作,在液晶显示部分4上依次显示这六个第n个块输入屏幕。因为首先,显示用于输入“符号”的第一块输入屏幕701,用户经由该第一块输入屏幕701输入期望的符号。接着,因为当用户按下返回块键时显示用于输入“标题”的第二块输入屏幕702,因此用户经由该第二块输入屏幕702输入期望的标题。用户通过操作返回块键显示第三输入屏幕703、第四块输入屏幕704、第五块输入屏幕705和第六块输入屏幕706,然后依次输入期望的记录格式、记录日期、注释和记录时间。
在图19中所示的每一应用目的的标签生产处理(S11)中,如果用户想要基于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则他经由第n个块输入屏幕(第一块输入屏幕701、第二块输入屏幕702...)依次输入期望的数据。因而,可容易且迅速地生产适于粘贴到VHS录像带作为常规标签的标签920。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带式打印装置1中,当用户为供生产标签使用而选择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并沿编辑顺序表600的编辑顺序号601(即,块编辑顺序)从第n个块输入屏幕(即,屏幕911、屏幕912...)将数据输入到多个块301-306时,基于编辑顺序表600中是否有数据输入(即,编辑是列表610和编辑否列表620)更新编辑顺序号601(即,块编辑顺序)使得带有数据输入的块首先到达,不带有数据输入的块跟在后面。当下一次使用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时,如果用户从第n个块输入屏幕(第一块输入屏幕701、第二块输入屏幕702...)依次输入期望数据,则根据最近标签生产时自动改变的块编辑顺序将数据输入到块301-306。
因而,当使用由多个块301-306构成的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来产生打印数据时,用户可按照用户适当的编辑顺序将数据输入到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的数据输入区(块301-306)内,且可防止数据输入中的错误从而改进操作效率。此外,多个块301-306的编辑顺序可被改变,使得当下一次编辑VHS录像带的打印格式300(生产标签)时,数据可被优先地输入到其中用户输入了数据的块301、302、305和306。
同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不必说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改进或修改。在以上实施例中,带式打印装置1作为“打印装置”的例示。然而,本公开可应用于各种打印装置,而不考虑记录对象介质的类型或记录纸张和织物的类型,且其打印方法可以是热系统、喷墨系统或任何其它打印系统。
根据第一实施例,当用户从第n个块指定屏幕(第一块指定屏幕521、第二块指定屏幕522...)按任何顺序指定块名时,块编辑顺序被指定。然而,“块标识信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只要它可指定每一块,例如,用户可通过以任何顺序指定块名402来指定块编辑顺序。
根据第二实施例,使用编辑是列表610和编辑否列表620更新编辑顺序表600所定义的块编辑顺序。然而,如果块编辑顺序可被改变成反映是否有用户输入数据的顺序,则可按照其它方法更新编辑顺序表600。例如,在编辑顺序表600中,可自动提前其中经编辑标志604中置“1”的块的编辑顺序。
不必说,带式打印装置1和主控制程序可通过组合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来安装,使得用户可任意改变块编辑顺序,且块编辑顺序对应于用户输入的数据被自动改变。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如果从由用于形成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的多个格式中选择任何其中之一,则该格式中所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被改变。因而,当使用由多个块构成的格式产生打印数据时,数据可按照用户较偏好的编辑顺序将数据输入到该格式的数据输入区,从而防止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并改进操作效率。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如果指定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则基于其指定的内容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任意指定关于任意格式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如果按照任意顺序指定用于标识多个块中每一个的块标识信息,则基于多个块标识信息的选择顺序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通过以任意顺序任意选择多个块标识信息来任意指定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当沿所选格式中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将诸如任何图像和字符的打印信息输入到多个块时,基于打印信息是否被输入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通过将打印信息输入到任何格式的每一块内来任意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基于其中设置打印信息是否被输入到多个块的每一个中的块输入设置表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其中输入打印信息的块首先到达,而其中没有打印信息输入的块跟在后面。因而,用户可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当下一次格式编辑时,用户可优先将数据输入到其中用户之前输入过数据的块。
在本公开的打印装置中,记录对象介质是由打印介质、粘合剂层和剥离层组成的长带,通过切割其上打印有打印数据的记录对象介质来生产标签。因此,本公开可应用于用于通过打印长带来生产标签的带式打印装置。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如果通过使用计算机执行程序来从由用于形成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的多个格式中选择任何其中之一,则改变由该格式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如果使用由多个块构成的格式来产生打印数据,则用户可按照用户偏好的编辑顺序将数据输入到该格式的数据输入区,从而防止数据输入中的错误并改进操作效率。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如果通过使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来指定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则基于其指定的内容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任意指定任意格式中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如果通过使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来按照任意顺序指定用于标识多个块中每一个的块标识信息,则基于多个块标识信息的选择顺序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通过以任意顺序选择多个块标识信息来任意指定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如果通过使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来沿所选格式中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将诸如任何图像或字符的打印信息输入到多个块时,基于打印信息是否被输入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因此,用户可通过将打印信息输入到任何格式的每一块内来任意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当使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时,基于其中设置打印信息是否被输入到多个块的每一个中的块输入设置表来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其中输入打印信息的块首先到达,而其中没有打印信息输入的块跟在后面。因此,用户可改变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当下一次格式编辑时,用户可优先将数据输入到其中用户之前输入过数据的块。
在本公开的格式编辑程序中,当使用计算机执行该程序时,通过切割其上打印打印数据的记录对象介质来生产标签。因此,通过在打印数据被打印之后切割记录对象介质来生产标签。
本公开的打印装置和格式编辑程序可用于打印基于用于将数据输入到为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指定的数据输入区内的格式产生的打印数据的带式打印装置。
Claims (10)
1.一种打印装置,包括:
存储由用于形成为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所指定的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并定义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便将数据输入到所述数据输入区内的多个格式的格式存储器设备;
从所述格式存储器设备中所存储的所述多个格式中选择任何一个格式的格式选择设备;
为由所述格式选择设备选择的格式而改变由所述格式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的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以及
在所述记录对象介质上打印基于所选格式而产生的打印数据的打印设备;
其中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指定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的块编辑顺序指定设备,其中所述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基于所述块编辑顺序指定设备所指定的编辑顺序来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用于标识所述多个块中的每一个的块标识信息使得所述块能够被选择的块标识信息显示设备,其中
所述块编辑顺序指定设备以任意顺序指定所述块标识信息显示设备上所显示的多个块标识信息,且所述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基于由所述块编辑顺序指定设备指定的多个块标识信息的选择顺序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由所述格式选择设备所选的格式定义的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将任何图像或字符的打印信息输入到所述多个块的每一个内的打印信息输入设备,其中所述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基于所所述打印信息输入设备是否输入了打印信息来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其中设置了所述打印信息输入设备是否将打印信息输入到所述多个块的每一个中的块输入设置表的块输入设置表存储器设备,其中所述块编辑顺序改变设备基于所述块输入设置表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其中输入所述打印信息的块首先到达,而其中没有打印信息输入的块跟在后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对象介质是包括其上将打印图像的打印介质、被设置在所述打印介质的背面上的粘合剂层以及覆盖所述粘合剂层的剥离层的长带,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切割所述记录对象介质以便生产标签的切割设备,所述切割设备被设置在将排出其上打印了打印数据的所述记录对象介质的位置处。
6.一种用于格式编辑的方法,包括:
从预先存储的格式中选择任何一个格式,所述格式由用于形成为每一记录对象介质所指定的数据输入区的多个块构成,并定义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便将数据输入到数据输入区内;
对所选格式改变由所述格式定义的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及
在所述记录对象介质上打印基于所述格式产生的打印数据;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指定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以及
基于所指定的编辑顺序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格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用于标识所述多个块中的每一个的块标识信息,使得所述多个块能够被选择;
以任意顺序指定所显示的多个块标识信息;
基于所指定的多个块标识信息的选择顺序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格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沿由所选格式定义的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将任何图像或字符的打印信息输入到所述多个块的每一个内;以及
基于是否输入了所述打印信息来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格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其中设置了打印信息是否被输入到所述多个块的每一个中的块输入设置表;以及
基于所述块输入设置表改变所述多个块的编辑顺序,使得其中输入所述打印信息的块首先到达,而其中未输入打印信息的块跟在后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格式编辑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割所述记录对象介质,以便生产标签,该标签上所打印的打印数据被打印在将被排出的那部分所述记录对象介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94059 | 2006-03-30 | ||
JP2006094059 | 2006-03-30 | ||
JP2006094059A JP4742945B2 (ja) | 2006-03-30 | 2006-03-30 | 印刷装置及びフォーマット編集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45402A CN101045402A (zh) | 2007-10-03 |
CN101045402B true CN101045402B (zh) | 2011-09-07 |
Family
ID=3823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897727A Active CN101045402B (zh) | 2006-03-30 | 2007-03-26 | 打印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格式编辑程序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04711B2 (zh) |
EP (1) | EP1840757A3 (zh) |
JP (1) | JP4742945B2 (zh) |
CN (1) | CN10104540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23387B2 (ja) * | 2008-03-12 | 2013-06-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文書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文書処理装置の選択候補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AU2009295853A1 (en) * | 2008-09-26 | 2010-04-01 | Dymo | Label printer |
JP5909867B2 (ja) * | 2011-04-22 | 2016-04-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ラベルデータ処理装置およびラベルデータ処理方法 |
JP5591866B2 (ja) * | 2012-05-02 | 2014-09-17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データ作成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9185249B2 (en) * | 2012-06-21 | 2015-11-10 | Sanford L.P. | Method of creating a label, 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US9139023B2 (en) * | 2012-06-21 | 2015-09-22 | Sanford L.P. | Label printing apparatus |
JP2014119801A (ja) * | 2012-12-13 | 2014-06-30 | Canon Inc | 印刷システム、印刷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146564B2 (ja) * | 2013-07-22 | 2017-06-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物作成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
CN106934958A (zh) * | 2017-03-10 | 2017-07-07 |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Pos机打印的设置方法及装置 |
JP6901342B2 (ja) * | 2017-07-21 | 2021-07-14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 |
JP7120954B2 (ja) * | 2019-03-26 | 2022-08-17 |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 ラベ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7338458B2 (ja) * | 2019-12-26 | 2023-09-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リンタ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30A (zh) * | 1993-12-02 | 1995-12-13 |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 按照固定格式制造印刷品的装置与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58242B2 (ja) | 1991-06-28 | 1996-11-27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プリンタの印字フォーマット設定装置 |
US5239622A (en) * | 1991-11-28 | 1993-08-24 |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 Barcod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mat editor |
US5467433A (en) * | 1992-04-15 | 1995-11-14 | Monarch Marking Systems, Inc. | Label printing and data collection program generator |
US5836061A (en) * | 1997-07-12 | 1998-11-1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ble end anchoring nipple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nd utilizing same |
JP3249687B2 (ja) * | 1994-09-05 | 2002-01-2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
JPH09245060A (ja) * | 1996-03-14 | 1997-09-19 | Hitachi Ltd | データ入力方法 |
JPH09297647A (ja) * | 1996-04-30 | 1997-11-18 | Casio Comput Co Ltd | 項目データ入力装置 |
KR100633271B1 (ko) * | 1998-11-27 | 2006-10-16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화상 인쇄 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3362719B2 (ja) * | 1999-12-27 | 2003-01-07 |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 ラベルプリンタ |
JP2001202569A (ja) * | 2000-01-24 | 2001-07-27 | Toshiba Tec Corp | 電子料金秤及び電子料金秤システム並びに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
US20010035964A1 (en) * | 2000-04-20 | 2001-11-01 | Hiroyasu Kurashina | Tape cartridge, tape printing metho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abel-producing method |
GB0106016D0 (en) * | 2001-03-12 | 2001-05-02 | Esselte Nv | Printing Device |
CN1560802A (zh) | 2004-02-27 | 2005-01-05 | 李京川 | 一种税控收款机 |
-
2006
- 2006-03-30 JP JP2006094059A patent/JP47429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3-23 EP EP07006035A patent/EP1840757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3-26 CN CN2007100897727A patent/CN101045402B/zh active Active
- 2007-03-28 US US11/729,082 patent/US800471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330A (zh) * | 1993-12-02 | 1995-12-13 | 卡西欧计算机公司 | 按照固定格式制造印刷品的装置与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7268729A (ja) | 2007-10-18 |
JP4742945B2 (ja) | 2011-08-10 |
US8004711B2 (en) | 2011-08-23 |
EP1840757A2 (en) | 2007-10-03 |
EP1840757A3 (en) | 2009-07-29 |
US20070231039A1 (en) | 2007-10-04 |
CN101045402A (zh) | 2007-1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45402B (zh) | 打印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格式编辑程序 | |
US8441654B2 (en) | Cable label forming apparatus,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method of forming cable label for cable label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JP5319657B2 (ja) | テーププリント装置 | |
US8082495B2 (en) | Label creat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JP2010523366A (ja) | テーププリント装置 | |
CN1552031B (zh) | 字符串编辑设备和字符串编辑方法 | |
JP2007203676A (ja) | 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 |
CN102744979A (zh) | 标签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标签数据处理方法 | |
EP1201444A2 (en) | A label printer | |
CN102609228A (zh) | 显示多语种的字符串的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显示控制程序 | |
JP4566801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打刻複合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表示方法、印刷・打刻複合装置の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US11813849B2 (en) |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 |
JP2012139953A (ja) | ラベ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ラベル作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5294018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ラベルの作成方法、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 |
JP3587181B2 (ja) |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 |
JP2556231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2998829B2 (ja) |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 |
JP5907386B2 (ja) |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による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5376235B2 (ja) | テープ印字装置、拡大幅サイズラベルの作成方法及び拡大幅サイズ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 |
JP3094812B2 (ja) | 複数行印刷できる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2546196B2 (ja) | 任意行数のブロックを複数個印刷可能な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3045022B2 (ja) | 複数ブロック印刷可能な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3557752B2 (ja) |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 |
JP2556231C (zh) | ||
JP2010201616A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ネームラベルを作成するための印刷データ作成方法、ネームラベルを作成するための印刷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