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004456B -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4456B
CN101004456B CN2007100016993A CN200710001699A CN101004456B CN 101004456 B CN101004456 B CN 101004456B CN 2007100016993 A CN2007100016993 A CN 2007100016993A CN 200710001699 A CN200710001699 A CN 200710001699A CN 101004456 B CN101004456 B CN 101004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ed
antiglare film
protuberance
film
deg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016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4456A (zh
Inventor
古谷勉
桑原真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4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4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445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n ir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2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having particles on the surfa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防眩功能和视觉确认性的防眩膜,一种制造该防眩膜的方法,以及一种制造用于获得该防眩膜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并且将该防眩膜应用到图像显示装置。在防眩膜中,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精细的凹-凸部,在凹-凸表面的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在该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

Description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低雾度和优异防眩特性的防眩膜,制造防眩膜的方法,制备用于制造防眩膜的金属模具的方法,以及包含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显示装置如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板、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或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器中,在外部光投射入其显示平面时,视觉确认显著劣化。为了防止外部光的投射,常规地,在图形质量认为重要的电视和个人计算机、在强日光的室外使用的摄像机和数码相机和具有通过反射光而显示图像的显示器的蜂窝式电话的显示器表面上,已经提供了防止外部光投射的膜。这种的膜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用非反射处理法处理的膜,所述的非反射处理法利用通过光学多层膜的干涉,另一类是用防眩处理法处理的膜,通过在膜的表面上形成非常精细的凹-凸部而散射入射光,以屏蔽投射的图像。在前一类非反射膜中,必须形成具有均匀光学膜厚度的多层膜。由于此原因,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可以相对便宜地制造后一类防眩膜,因此它被广泛地用于大尺寸个人计算机和监视器中。
例如,这种防眩膜常规地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用具有分散其中的填料的树脂溶液涂布基板,并且调节涂膜的厚度,以将填料暴露至涂膜的表面上,从而在板等的表面上形成随机的凹-凸部。但是,在通过分散填料制造的防眩膜中,凹-凸部的布置和形状取决于在树脂溶液中的填料的分散和涂布状态等。由于此原因,不容易得到想要的凹-凸部,并且采用雾度低的防眩膜不能实现充分的防眩性能。此外,在将常规的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器的表面上的情况下,散射光使得整个显示平面变得发白,并且显示变得模糊,即,容易产生所谓的褪色。此外,随着近来在图像显示装置的精度的增加,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和防眩膜表面的凹-凸形状彼此干涉,所以发生亮度分布,以致于难以看出显示内容,即,容易发生所谓的眩目现象。
另一方面,还尝试仅通过在不含有填料的透明树脂层的表面上形成的精细凹-凸部而显示防眩性能。例如,JP No.2002-189106 A(参考权利要求1至6和第0043至0046段)公开了一种防眩膜,其中将电离辐射固化树脂放在压花模具和透明树脂膜之间,并且以此状态固化,并且由此形成这样的精细凹-凸部,其三维10-点平均粗糙度和在三维粗糙度参考平面上相邻凸部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满足预定值,并且在透明树脂膜上提供具有在其上形成的凹-凸部的电离辐射固化树脂层。
此外,例如,JP No.6-34961 A(参考权利要求1至3和第0024段)、JP No.2004-45471 A (参考权利要求4和实施例1)和JP No.2004-45472 A(参考权利要求4和实施例1)等公开了具有在表面上形成的精细凹-凸部的膜作为光漫射层的应用,所述的光漫射层将安置在液晶显示器的背侧,以代替在将安置到显示装置的显示平面上的防眩膜。
作为在膜表面上形成凹-凸部的技术,JP No.2004-45471 A和JP 2004-45472 A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将电离辐射固化树脂溶液填充在具有通过颠倒所制造膜的凹-凸部而形成的形状的压花辊中,使透明基材以辊凹雕的旋转方向同步地运行以与填充的树脂接触,在保持透明基材与辊凹雕接触时固化在辊凹雕和透明基材之间的树脂,在固化的同时,使固化树脂和透明基材相互粘附,然后将固化后的树脂和透明基材的层压产品从辊凹雕中剥离。
在这种技术中,可以使用的电离辐射固化树脂溶液的组成是受限制的,并且在用溶剂进行稀释和涂布时,预期不容易得到平整。为此,认为膜厚度的均匀性有问题。此外,必须用树脂溶液直接填充压花辊凹雕。因此,为了确保凹-凸表面的均匀性,要求压花辊凹雕具有高的机械精度。因此,难以制造该压花辊。
例如,作为制造用于制造具有在表面上的凹-凸部的膜的辊的方法,JPNo.6-34961 A公开了一种使用金属制造圆柱体,并且通过诸如电子雕刻、蚀刻或喷砂之类的技术在圆柱体的表面上形成凹-凸部的方法。此外,JP No.2004-29240 A(参考权利要求2)公开了一种通过珠粒化法制造压花辊的方法,并且JP No.2004-90187 A(参考权利要求1和2)公开了一种通过以下步骤制造压花辊的方法:在压花辊的表面上形成金属镀层的步骤,对金属镀层的表面进行镜面抛光的步骤,通过使用陶瓷珠在进行过镜面抛光的金属镀层表面上进行喷丸处理的步骤,此外,如果需要进行喷丸硬化处理的步骤。
因此,在其中保持在压花辊表面上进行喷丸处理的状态中,由于喷丸粒子的粒子大小分布,引起凹-凸直径的分布,此外,难以控制通过喷丸得到的凹痕深度。因此,不容易高生产率地得到具有优异防眩功能的凹-凸部形状。
此外,JP No.2002-189106 A描述了,优选由喷砂方法或珠粒化方法,将通过用铬电镀铁表面而得到的滚筒用来形成凹-凸模具表面。此外,JP No.2002-189106 A还描述了,优选使用具有在其上形成的进行过铬电镀的凹-凸部的模具表面,以提高使用的耐久性,并且可以防止膜硬化和防止发生腐蚀。另一方面,JP No.2004-45471 A和JP No.2004-45472 A的实施例描述了,用铬电镀铁心表面,并且进行#250液体喷砂处理,然后再进行铬电镀处理,以在表面上形成精细凹-凸形状。
在制造压花辊的方法中,在具有高硬度的铬镀层上进行喷丸和粒化。由于此原因,难以形成凹-凸部,此外,不容易精确地控制所形成的凹-凸部的形状。此外,如在JP No.2004-29672 A(参考第0030段)中所述的,铬镀层根据底涂层的材料和形状经常使表面粗糙,并且由在通过喷丸提供的凹-凸部上的铬镀层产生细小的裂纹。由于此原因,不容易根据所形成的任何凹-凸部进行设计。此外,铬镀层产生细小的裂纹。因此,最终得到的防眩膜的散射特性可能改变到不优选的方向上。此外,通过组合在压花辊基材的表面上的金属种类和镀层种类,不同地改变加工过的辊表面。为此原因,选择适宜的辊表面的金属种类和适宜的镀层种类,以得到具有高精度的必要表面凹-凸形状。此外,即使得到适宜的表面凹-凸形状,在某些情况下根据镀层种类,使用的耐久性变得不足。
另一方面,由本发明的发明人作出的JP No.2005-92197 A(参考权利要求1和第0031段)公开了一种防眩膜,其中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1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等于或低于20%,具有倾角等于或大于5度的表面的平面的比率等于或低于20%,并且高度的标准偏差等于或小于0.2μm。类似地,JP No.2005-140890 A(参考权利要求1和第0056段)公开了一种防眩膜,其中将比凹-凸部的平均高度高的区域设置为凸部,并且将比凹-凸部的平均高度低的区域设置为凹部,在以直方图表示由凸部和凹部各自的投影面积得到的表观面积的频率的情况下,其峰位置和半值宽度满足预定的条件。当雾度高时,在通过组合防眩膜和液晶板而构成液晶显示器时降低了正面的对比度。由于此原因,在前一专利公布中,雾度优选等于或低于10%,并且在后一专利公开中,雾度优选等于或低于1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充分地防止了由于褪色造成的视觉确认性降低,同时具有优异的防眩功能,并且将其安置在具有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上时,不产生眩目,提供一种制备该防眩膜的方法,以及提供一种制造用于获得该防眩膜的金属模具的方法,此外,提供一种其上涂覆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此外,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采用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表面光泽的铬镀层作为在金属模具表面上的镀层,以在没有在镀铬表面上产生粗糙度的情况下制造适宜的金属模具,并且通过使用该金属模具制造具有优异防眩功能的防眩膜。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一种具有凹-凸表面的防眩膜,所述的防眩膜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在将成为金属模具的金属表面上进行作为底层电镀的铜电镀或镍电镀;将细粒击打到电镀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在凹-凸表面上进行铬电镀,以形成金属模具,并且将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转移至具有低雾度和充分防眩功能的透明树脂膜上,并且在将该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装置上时,既不产生褪色,也不产生眩目,而显示出优异的视觉确认性。即,实现了常规产品不具有的性能。此外,发现了通过使用由如上所述的特定金属电镀而涂布的表面以由多个步骤形成具有含凹-凸部的表面的金属模具,可以高生产率地获得用于获得满足光学特性的膜的负型金属模具。通过基于所述的知识进行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的精细凹-凸部,在凹-凸表面的任选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在所述的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
本发明中,即使防眩层不含细粒,也可以实现表面的凹-凸形状。在防眩膜中,优选在将凹-凸表面的凸部的顶点设置为生成点并且将所述的表面进行沃罗诺伊(Voronoi)分割时所形成的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应当不小于100μm2并且应当不大于200μm2。此外,在防眩膜中,优选雾度应当不高于12%,通过使用在暗部和亮部之间的宽度为0.5mm、1.0mm和2.0mm的三种光梳,在45度光入射角下测量的反射可见度之和应当不大于50%,并且此外,对于在30度入射角下入射的光,优选3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30)应当不低于0.05%并且应当不高于1.5%,并且5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50)应当不低于0.00001%并且不高于0.0003%。
该防眩膜有利地由这样一种方法制造,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金属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抛光电镀的表面;将细粒击打到抛光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在凹-凸表面上形成铬电镀,以形成金属模具;将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转移至透明树脂膜上;并且从金属模具中剥离具有转移至此的凹-凸部的透明树脂膜。
在该方法中,有利地是,在铬电镀后不抛光表面,并且将镀铬表面正好用作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优选铬镀层厚度应当不小于1μm,并且应当不大于20μm,此外,应当不小于3μm,并且应当不大于10μm。将要转移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的透明树脂膜是由透明基膜的表面构成的,在所述透明基膜上形成光固化树脂层,并且将光固化树脂层推向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并且由此固化。因此,可以将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转移至光固化树脂层。
此外,根据本发明,还提供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金属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抛光电镀的表面;将细粒击打到抛光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并且在凹-凸表面上进行铬电镀,从而制造出用于制造防眩膜的金属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显示防眩膜的表面并且解释表面的倾角的透视图,
图2是用于解释测量表面倾角的方法的典型透视图,
图3是显示表示防眩膜表面的倾角直方图的图形实例的图表,
图4是典型地显示防眩膜中的凸部的判定算法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其中通过将防眩膜凸部的顶点设置为生成点而进行沃罗诺伊分割的实例的沃罗诺伊图,
图6是典型地显示在防眩膜上的光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的透视图,
图7是显示其中绘制对于与防眩膜的法线成30度角入射的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角和反射率(反射率是对数标度)的曲线图的实例的图表,
图8是显示用于眩目评价的图案的单元格子的平面图,
图9是显示眩目评价状态的典型截面图,
图10是显示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的方法的典型截面图,
图11是显示其中在铬电镀之后抛光表面的状态的典型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例1至3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倾角的直方图的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例1至3中得到的防眩膜的反射曲线的图,
图14是表示在比较例1和2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倾角的直方图的图,
图15是表示在比较例1和2中得到的防眩膜的反射曲线的图,
图16是表示在比较例3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倾角的直方图的图,
图17是表示在比较例3中得到的防眩膜的反射曲线的图,
图18是表示在比较例4中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倾角的直方图的图,
图19是表示在比较例4中得到的防眩膜的反射曲线的图,
图20是表示根据比较例5至10的防眩膜的表面倾角的直方图的图,和
图21是表示根据比较例5至10的防眩膜的反射曲线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中,在表面上形成精细的凹-凸部,在凹-凸表面的任选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在所述的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本发明中,不是必须地排除在防眩层中含有细粒(填料),但是,即使在防眩层中不含所述的粒子,也可以实现这样的表面形状或光学特性。
在其中凹-凸部的平均长度PSm大于12μm的情况下,高精度的最新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与防眩膜的表面凹-凸形状相互干涉,使得在将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装置中时容易产生眩目。尽管对凹-凸部的平均长度PSm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但通常优选平均长度PSm应当不小于1μm。
此外,如果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小于0.005,或者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大于50%,凹-凸表面接近于平坦的,使得不能得到充分的防眩性能,并且光源等的图像容易眩光。另一方面,如果比率Pa/PSm高于0.012,或者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低于90%,凹-凸表面的倾角变得非常大,使得从外周发射的光会聚,并且容易产生使显示平面成为完全白色的褪色。优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平面的更低比率,例如,更优选等于或小于40%的比率。例如,凸部的顶部和凹部的底部实际上的倾角为0度。为此原因,可以防止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平面的比率为0。
此外,将对表面粗糙度给出描述,即,在任选的凹-凸表面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与算术平均高度Pa的描述。这些具有基于JIS B 0601确定的值。前面的平均长度PSm也称作凹-凸部的平均间隔,并且后面的算术平均高度Pa也称作中心线平均粗糙度或算术平均粗糙度。在测量表面粗糙度时,如果使用常规的普通接触型表面粗糙度仪,则存在限制。此外,存在以下的可能性:可能损坏防眩膜,导致不能定量测量。因此,优选应当由诸如共焦显微镜、干涉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AFM)之类的装置获得关于表面凹-凸形状的三维信息,并且应当基于所述的信息确定表面粗糙度。在其中由三维信息计算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下,优选应当基于等于或多于三个点测量200μm×200μm或更大的区域,并且用其平均值设置测量值,以保持充分的参考长度。
接着,将给出防眩膜表面的倾角的描述。图1是示意性显示防眩膜表面的透视图。参考图1,防眩膜1具有在其表面上形成的精细凹-凸部。本发明中的凹-凸表面的倾角是指由其中加入凹-凸部的局部法线6相对于膜的主法线5形成的角ψ,所述的主法线5即为在膜1表面上的任选点P处的膜1平均表面上的法线。在图1中,在膜平面中的笛卡尔坐标表示为(x,y),此外,将整个膜的平面图示为投影表面3。
可以由诸如共焦显微镜、干涉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AFM)之类的装置测量关于表面粗糙度的三维信息,得到膜表面的倾角。测量机器所需的水平分辨率至少等于或低于5μm,并且优选不高于2μm,并且垂直分辨率至于等于或低于0.1μm,并且优选不高于0.01μm。适宜于测量的非接触三维表面形状和粗糙度测量机器的实例可以包括由美国的Zygo Corporation制造并且可获自日本的Zygo Corporation的“New View 5000”系列,由Sensofar Co.,Ltd.制造的共焦显微镜“PLμ2300”等。优选更大的测量面积。优选应当将测量面积设置为至于200μm×200μm。优选应当基于等于或多于三个点测量200μm×200μm或更大的区域,并且将其平均值设置为测量值。
将给出确定倾角的具体方法的描述。如图2所示,确定在虚线所示的膜平均平面FGHI上的显著点A,并且在通过点A的x轴上的点A附近,与点A几乎对称地取点B和D,并且在通过点A的y轴上的点A附近,与点A几乎对称地取点C和E。由此,确定出与点B、C、D和E相对应的在膜平面上的点Q、R、S和T。图2中,将在膜平面中的笛卡尔坐标(x,y)以(x,y)表示,并且在膜厚度方向上的坐标以z表示。由与通过y轴上的点C的x轴平行的直线、与通过y轴上的点E的x轴平行的直线、与通过x轴上的点B的y轴平行的直线和与通过x轴上的点D的y轴平行的直线分别的交点F、G、H和I形成膜平均平面FGHI。此外,图2中,在膜平均平面FGHI之上绘制膜平面的实际位置。当然,根据点A的位置,膜平面的实际位置位于膜平均平面之上或之下。
可以由下面的方法得到表面形状数据的倾角:通过平均四个多边形平面的法向向量6a、6b、6c和6d而计算平均法向向量6的极角,所述的四个多边形平面由总共5个点形成,所述的5个点包括:与点A对应的在实际膜平面上的点P,和与在其附近取的四个点B、C、D和E相对应的在实际膜平面上的点Q、R、S和T,即,四个三边形PQR、PRS、PST和PTQ。在得到每个测量点的倾角后,计算直方图。
图3所示为倾角分布的直方图的一个实例。图3中,横坐标轴表示以0.5度间隔分开的倾角。例如,最左边的纵条表示其中倾角为0至0.5度的一组的分布,并且角度在向右的方向上以0.5度逐渐增大。图3中,横坐标轴的每两个标度显示下限值,例如,在横坐标轴中的具有“1”的部分是指其中倾角为1至1.5度的一组的分布。此外,纵坐标轴是指通过积分其中值为1的倾角的分布。在此实例中,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平面的比率约为32%,并且倾角等于或低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约为95%。在显示根据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直方图的图12、14、16、18和20中,显示的方式与图3中的相同。
根据本发明发明人的研究,目前投放在市场上的防眩膜不完全满足以下要求:在凹-凸表面的任选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在所述的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结果,不存在具有以下全部性能的防眩膜,即,低雾度、眩光的充分防止、褪色的抑制和眩目的防止。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中,优选通过在以凹-凸表面中的凸部的顶点为生成点的情况下对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所形成的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应当为100μm2至200μm2
首先,将给出用于获得在防眩膜的凹-凸表面中的凸部的顶点的算法的描述。在防眩膜表面上的任选点是显著的时,在显著点的周围没有比该点更高高度的点并且在该点处的凹-凸表面上的高度高于该凹-凸表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度的中间值的情况下,将该点设置为凸部的顶点。更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防眩膜表面上的任选点11是显著的并且围绕该显著点11绘制与防眩膜参考平面13平行的半径为2至5μm的圆时,在圆的投影平面14中含有的防眩膜表面12上的点中,没有比显著点11高度更高的点,并且在该点上的凹-凸表面的高度高于凹-凸表面的最高点高度和最低点高度的中间值的情况下,将点11确定为凸部的顶点。在那种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要求圆14的半径,即在样品表面上的精细凹-凸部不计算在内,并且不包括多个凸部,并且优选该半径为约3μm。根据该技术,也可以确定单位面积凹-凸表面的凸部的数量。
接着,将描述沃罗诺伊分割。在一些点(称作生成点)位于平面上时,将可以根据离平面中的这些点中的任选点最近的任何一个生成点分割该平面而形成的图称作沃罗诺伊图,并且该将分割称作沃罗诺伊分割。图5所示为其中将防眩膜表面上的凸部的顶点设置为生成点并且将该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的实例。图5中,方形点16和16是生成点,并且包括一个生成点的单个多边形17和17是由沃罗诺伊分割形成的区域,该区域被称作沃罗诺伊区域或沃罗诺伊多边形,并且以下将称作沃罗诺伊多边形。图5中,稍后将描述在周围弱着色的周围部分18和18。在沃罗诺伊图中,生成点的数量与沃罗诺伊多边形的数量一致。图5中,仅对部分生成点和沃罗诺伊多边形加上引线和名称。从上面的描述和图5,可以容易地理解的是存在大量的生成点和沃罗诺伊多边形。
为了得到通过用凸部的顶点作为生成点进行沃罗诺伊分割获得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用诸如共焦显微镜、干涉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AFM)之类的仪器测量表面形状,得到在防眩膜表面上的每个点的三维坐标值,然后根据下面的算法进行沃罗诺伊分割,并且由此获得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更具体地,首先根据该算法得到防眩膜凹-凸表面上的凸部的顶点,然后,将该凸部的顶点投影到防眩膜参考平面上。然后,将通过测量表面形状得到的全部三维坐标投影到该参考平面上,并且使由此投影的所有点属于最近的生成点,由此进行沃罗诺伊分割。计算通过分割而得到的每个多边形的面积,并且平均,由此得到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在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不计算与测量视场边界接触的沃罗诺伊多边形。更具体地,图5中,计算平均面积时,不将与视场边界接触的弱着色的沃罗诺伊多边形18和18计算在内。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优选应当对等于或多于三个点测量等于或大于200μm×200μm的区域,并且应当将其平均值设置为测量值。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优选通过设置凹-凸表面中的凸部顶点为生成点并且在该表面上进行沃罗诺伊分割而形成的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应当不小于100μm2和不大于200μm2。在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小于100μm2的情况下,显著地增大了防眩膜表面的倾角。结果,容易产生褪色,这是不优选的。另一方面,在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大于200μm2的情况下,凹-凸表面的形状变得粗糙。在应用于具有高精度的最新图像显示装置时,容易产生眩目,此外,纹理也劣化,这是不优选的。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中,优选雾度应当不高于12%,通过使用在暗部和亮部之间的宽度为0.5mm、1.0mm和2.0mm的三种光梳,在45度光入射角下测量的反射可见度之和应当不高于100%,特别是不大于50%,并且对于在30度入射角下入射的光,3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30)应当为0.05%至1.5%,并且5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50)应当为0.00001%至0.0003%。
由JIS K 7136规定的方法测量雾度。当雾度超过12%时,图像在将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装置中时变暗。结果,容易降低正面对比度,这在使用时是不优选的。
采用由JIS K 7105规定的方法测量反射可见度。在该标准中,规定用于测量图像可见度的四种光梳的暗与亮部分的宽度的比率为1比1并且该宽度为0.125mm、0.5mm、1.0mm和2.0mm。在使用宽度为0.125mm的光梳的情况下,在本发明限定的防眩膜中,增大了测量值的误差。为此原因,认为通过使用宽度为0.125mm的光梳而得到的测量值不进行加和,并且将通过使用宽度为0.5mm、1.0mm和2.0mm的三种光梳而测量的图像可见度之和称作反射可见度。基于该定义的反射可见度的最大值为300%。当过分地提高基于该定义的反射可见度时,光源等的图像眩光,所以防眩性能倾向于容易劣化。
接着,将给出对于在30度入射角下入射的光,在预定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的描述。图6是典型地显示光对于防眩膜的入射和反射方向的透视图。在本发明中,当相对于在防眩膜21的法线22成30度角度下的入射光23,在30度反射角下的方向上,即在单向反射方向25上的反射光的反射率(即,单向反射率)被设置为R(30)时,优选R(30)应当为0.05%至1.5%。当单向反射率R(30)低于0.05%时,增大了大角度侧的反射率,以致倾向于容易产生褪色。此外,当R(30)超过1.5%时,不能得到充分的防眩功能,并且倾向于降低视觉确认性。图6中,将在任选反射角θ下反射的光表示为26,并且认为在反射率测量中的反射光的方向25和26包括在含有入射光的方向23和法线22的平面28中。
本发明中,当将相对于在图6中的防眩膜21的法线22成30度角下的入射光23,在50度的反射角下的反射率设置为R(50)时,优选R(50)应当为0.00001%至0.0003%。在R(50)小于0.00001%的情况下,观察到眩光,由眩光在防眩膜可以识别到光源等的轮廓,并且防眩功能倾向于劣化。另一方面,当R(50)超过0.0003%时,难以产生眩光,并且褪色倾向于容易产生。更具体地,例如,同样在其中将防眩膜安置在显示装置的最前表面上的状态下在显示平面上显示黑色的情况下,倾向于容易产生褪色,其中通过从周围检拾光而使显示平面整个变得发白。
图7所示为其中对于在图6中的防眩膜21的法线22成30度角下的入射光23,绘制反射光26的反射角和反射率(反射率以对数标度表示)的曲线图的一个实例。表示反射角和反射率或对于从其读取的每个反射角的反射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某些情况下称作反射曲线。如曲线图中所示,单向反射率R(30)表示对于30度角下的入射光23的反射率的峰值,并且当该角度在单向反射方向上移动时,该反射率倾向于减小。在图7中所示的反射曲线的实例中,单向反射率R(30)约为0.09%,并且R(50)约为0.0001%。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由目前市场上可以获得的防眩膜产生充分防眩效果的许多情况下,即,如上测量的R(30)等于或低于1.5%,R(50)超过0.0003%。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地,在应用于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时,发现褪色。另一方面,一些防眩膜的R(30)等于或低于1.5%,并且R(50)等于或低于0.0003%。但是,它们不满足由本发明所规定的表面形状。为此原因,防眩效果不足,并且特别是,在应用于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时,观察到眩目。因此,视觉确认性劣化。
为了测量防眩膜的反射率,必须高精度地测量等于或低于0.001%的反射率。因此,有效的是使用具有宽动态范围的检测器。至于这样的检测器,例如,可以使用例如投放到市场上的光强度计等。可以在光强度计的检测器之前提供小孔,以通过使用变形光度计进行测量,所述的变形光度计设置评价防眩膜的角度为2度。对于入射光,可以使用380至780 nm的可见度。至于用于测量的光源,也可以使用从诸如准直的卤素灯或高度平行的单色光源的光源发出的光,例如,激光等。此外,在具有光滑和透明背面的防眩膜的情况下,来自防眩膜背面的反射影响测量值。因此,例如,优选通过使用粘合剂或液体如水或甘油,使防眩膜的光滑表面光学粘附至黑色丙烯酸类树脂上,从而仅测量防眩膜上表面的反射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中,优选在组合使用的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密度下,应当不产生眩目,所述的像素密度等于或低于120ppi(像素/英寸)。在以等于或低于120ppi的更低像素密度下观察眩目的情况下,难以将防眩膜与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组合使用。
由下面的方法评价眩目。首先,制备具有图8的平面图中所示单元格子的图案的光掩模。图8中,单元格子30提供有在透明衬底上的线宽度为10μm的钩形铬屏蔽图案31,并且其中没有形成铬屏蔽图案31的部分用作开口部分32。当在120ppi的像素密度下进行评价时,优选其中单元格子的尺寸为211μm×70μm(图8中的长度×宽度)并且开口部分的尺寸为201μm×60μm(图8中的长度×宽度)的光掩模。将图中所示的大量单元格子纵向和横向地布置,以形成光掩模。
如图9的典型截面图所示,将光掩模33的铬屏蔽图案31提供在上侧,并且放置在光盒35上,将通过将防眩膜21在其平坦面侧上用粘合剂粘附在玻璃板37上而得到的样品放置在光掩模33上。将光源36放置在光盒35中。在此情况下,通过离样品约30cm远的地方39的视觉观察,进行眩目的灵敏度评价。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发明防眩膜的制造方法以及用来得到所述防眩膜的具有在表面上形成的凹-凸部的金属模具的制造方法。在本发明中,为了得到具有凹-凸部的金属模具,在金属基材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抛光其电镀的表面;然后将粒子击打到抛光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并且在凹-凸表面上进行铬电镀。
击打细粒,以形成凹-凸部,此外,在形成铬镀层的基材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因此,在构成金属模具的金属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所以可以提高在随后步骤中铬镀层的粘附力和光泽性质。在诸如铁的表面上进行铬电镀或通过喷砂法或珠粒化法在铬电镀的表面上形成凹-凸部以再进行铬电镀的一些情况下,表面容易变得粗糙,所以产生细小的裂纹,从而如在背景技术中所述,对防眩膜的形状具有不优选的影响。另一方面,发现在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导致消除了缺点。原因在于,因为涂覆性高并且光滑功能大,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填充了金属基材等的细小的凹-凸部和巢,从而形成平坦和光泽的表面。由这些铜和镍电镀特性,消除了铬电镀表面的粗糙度,该粗糙度被认为是由在金属基材上存在的细小凹-凸部和巢引起的。此外,可以认为细小裂纹的产生通过铜电镀和镍电镀的涂布性提高而减少。
铜或镍可以是纯金属,并且可以是含有铜作为主要物质的合金或含有镍作为主要物质的合金。因而,在本说明书中的铜意思是包含铜和铜合金,并且镍意思是包含镍和镍合金。尽管可以由电解电镀或无电电镀进行铜电镀和镍电镀,但通常采用电解电镀。
考虑到成本,用于构造金属模具的适宜金属包括铝和铁。此外,更优选使用重量轻的铝,原因在于处理的便利性。铝和铁也可以分别是纯金属,此外,也可以是含有铝或铁作为主要物质的合金。在金属基材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再将该表面抛光以得到更光滑和更光泽的表面,然后将粒子击打到表面上,以形成精细凹-凸部,在其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以构造金属模具。
在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时,如果镀层过分薄,则没有完全消除下面金属的影响。为此原因,优选厚度应当不小于10μm。尽管镀层厚度的上限不是关键的,但考虑到成本,等于或低于约500μm通常是足够的。
金属模具的形状可以是平坦的金属板,或柱状或圆柱状金属卷材。如果通过使用金属卷材制造金属模具,可以制造具有连续卷形的防眩膜。
图10是典型地显示通过将其中使用金属板的情况下取作实例而获得金属模具的方法的截面图。图10(A)所示为进行过铜电镀或镍电镀的金属板41的截面,并且其表面是由镀层的抛光表面42形成的。将细粒击打到进行过镜面抛光的金属表面上,从而在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图10(B)所示为在击打细粒后得到的金属板41的典型截面图。击打细粒,以形成呈现部分球形形状的精细凹表面43。此外,在具有由细粒形成的凹-凸部的表面上进行铬电镀,从而使金属表面的凹-凸形状变钝。图10(C)所示为在进行铬电镀后所带来的状态的典型截面图,并且在金属板41上形成的精细凹表面上形成铬镀层44,并且使表面46成为比(B)的凹表面43更钝的状态,即,由铬电镀减轻凹-凸形状的状态。因此,在采取通过细粒击打金属表面而形成的部分球形形状的精细凹表面43上进行铬电镀,所以可以得到基本上没有平坦部分并且提供有适宜的凹-凸部用于得到显示优异的光学特性的防眩膜的金属模具。
以表面被抛光这样的状态将细粒击打在由铜电镀或镍电镀形成的金属表面上。具体而言,优选应当将金属表面抛光成接近于镜面的状态。原因如下。通常将金属板和金属卷材进行例如切割或研磨,以具有预定的精度。因而,加工过的粒子保留在金属的表面上。同样在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的状态下,在一些情况下加工过的粒子残留。此外,在电镀状态下不完全使该表面光滑。在深度加工的粒子等残留的状态下,即使击打细粒以使金属表面变形,在某些情况下凹-凸部如加工的粒子也比由细粒形成的凹-凸部深。留下加工粒子等的影响,所以在某些情况下给光学特性带来未预想到的影响。
对金属基材电镀表面抛光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而可以采用所有的机械抛光方法、电解抛光方法和化学抛光方法。机械抛光方法的实例包括细致整理法、包装、流体抛光法、软皮抛光法等。当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由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表示时,Ra优选不大于1μm,更优选不大于0.5μm,并且进一步优选不大于0.1μm。当过分地增大Ra时,存在的可能性是即使击打细粒以使金属表面变形,也可能保留变形前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这是不优选的。由于对Ra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但考虑到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具有其本身的限制,而且,不需要进行规定。
至于击打细粒到金属基材电镀表面的方法,适宜地使用注射方法。注射方法包括喷砂法、喷丸处理法、液体珩磨法等。至于用于这些处理的粒子,相对于具有锐角的形状,优选接近于球形形状的形状,并且优选由硬质材料形成的粒子,所述的粒子没有在处理过程中的完全粉碎产生的锐角。至于满足这些条件的粒子,优选使用陶瓷基粒子,如球形锆珠粒和氧化铝珠粒。此外,对于金属粒子,优选由钢或不锈钢形成的珠粒。此外,还优选使用这样的粒子,其使树脂粘接剂具有陶瓷和金属粒子。
对于将击打到金属基材电镀表面上的粒子,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5至35μm的细粒,特别是呈球形形状的细粒。因此,可以制造本发明中规定的防眩膜,该防眩膜满足以下要求:在凹-凸面的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在该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如果细粒的平均粒子直径小于5μm,难以在金属基材电镀表面上形成充分的凹-凸部。为此原因,难以得到充分的防眩功能。另一方面,如果细粒的平均粒子直径大于35μm,表面凹-凸部变粗糙,所以产生眩目,并且纹理劣化。当通过使用平均粒子直径等于或小于15μm的细粒进行加工时,优选采用湿式喷砂法,用于将粒子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以通过静电等不使粒子聚集的方式进行加工。
此外,不仅加工后得到的凹-凸形状,而且防眩膜的表面形状,也影响用于击打细粒的压力和细粒的使用量。通常,优选适宜地选择以下压力和细粒的使用量,以与所使用的细粒的类型和粒子直径、将处理的金属类型、需要的凹-凸形状等相对应:约0.07至0.2Mpa的表压,并且约4至20g/1cm2的金属表面积的细粒量。
在具有在铜电镀或镍电镀表面上形成的凹-凸部的金属基材上,进一步进行铬电镀,由此使凹-凸面变钝,以制造金属板。凹-凸部钝化的条件根据底涂金属的类型、由诸如喷砂之类的技术获得到的凹-凸部的大小和深度、镀层的类型和厚度等而变化。为此原因,用于控制钝化条件的最大因素是镀层厚度,这不是绝对明显的。当铬镀层的厚度小时,由诸如喷砂之类的技术获得到的凹-凸部的表面形状的纯化效果不足,并且通过将凹-凸形状转移至透明膜上而得到的防眩膜的光学特性未得到极大地提高。另一方面,当镀层厚度过大时,生产率劣化。本发明中使用的铬镀层的厚度优选为1至20μm,并且更优选不小于3μm,进一步优选不大于10μm。
本发明中,采用这样的铬镀层,其具有光泽、高硬度和小的摩擦系数,并且能够在金属板、金属卷材等的表面上上得到优异的脱模性能。对铬镀层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使用显示优异光泽的铬镀层,其被称作所谓的光泽铬镀层、装饰铬镀层等。通常由电解进行铬电镀,并且将含有无水铬酸盐(CrO3)和少量硫酸的溶液用于电镀浴。通过调节电解所需要的电流密度和时间,可以控制铬镀层的厚度。
在背景技术中描述的JP No.2002-189106 A、JP2004-45472 A和JP2004-90187 A等公开了铬电镀的应用。根据金属模具电镀之前的底涂层和铬镀层的类型,电镀后的表面变粗糙,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由铬电镀产生大量的细小裂纹。结果,所制造的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向不优选的方向发展。具有粗糙电镀表面的金属模具不适宜用于防眩膜。原因如下。为了消除粗糙度,通常,将进行过铬电镀的电镀表面抛光。但是,如下所述,本发明中不优选电镀后的表面抛光。本发明中,在底涂金属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从而消除了容易由铬电镀导致的缺点。
可能不优选的是,应当在具有凹-凸部的金属表面上进行除铬电镀以外的电镀。原因如下,在除铬电镀以外的电镀中,硬度和耐磨性降低。因此,可能劣化金属模具的耐久性,凹-凸部在使用时可以磨掉,并且可能损坏金属模具。在由金属模具得到的防眩膜中,存在难以得到充分的防眩功能的高度可能性,此外,还存在在膜上可能产生缺陷的高度可能性。
本发明中也不优选在JP No.2004-90187 A中公开的电镀表面的抛光。通过进行抛光,在顶表面上产生平坦部分。为此原因,存在的可能性是,可能劣化光学特性,并且由于形状控制固子的增加,不能容易地在高复制性的情况下进行形状控制。图11所示为在通过击打细粒而得到的凹-凸面上进行铬电镀并且将由此得到的钝表面进行抛光的情况下,其上产生平坦表面的金属板的典型截面图,并且更具体而言,该情况对应于在图10(C)的状态下,抛光铬镀层44的表面的状态。通过抛光,刮擦掉在金属41表面上形成的铬镀层44的表面凹-凸部46中的部分凸部,从而产生平坦表面48。
接着,将给出通过使用由此得到的金属模具制造防眩膜的方法的描述。将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金属模具的形状转移至透明树脂膜上,从而得到防眩膜。优选应当由压花进行金属模具形状向该膜上的转移。压花的实例包括使用光固化树脂的UV压花法和使用热塑性树脂的热压花法。
在UV压花法中,在透明基膜表面上形成光固化树脂层,将其压向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上,并且同时固化,以将金属模具的凹-凸面转移至光固化树脂层上。更具体地,在将紫外线固化树脂涂布在透明基膜上并且将涂布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粘附至金属模具上的状态下,从透明基膜侧辐照紫外线,以固化紫外线固化树脂,然后将其中形成固化后得到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层的透明基膜与金属模具剥离。因而,将金属模具的形状转移到紫外线固化树脂上。对紫外线固化树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此外,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的表述。但是,通过适宜地选择光引发剂,可以固化这样的树脂,该树脂也可以由波长比紫外线更长的可见光固化。更具体地,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包括可见光固化类型的树脂的通用名称。另一方面,在热压花法中,在加热状态下,将透明热塑性树脂压向金属模具,并且将金属模具的表面形状转移至热塑性树脂膜上。在这些压花法中,考虑到生产率,优选UV压花法。
优选用于制造防眩膜的透明基膜应当基本上并且光学上透明的,并且树脂膜的实例包括三乙酰纤维素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等。
可以使用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例如,将多官能丙烯酸酯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丙烯酸单独使用,或将它们中的至少两种混合并且使用,并且将它们与光聚引发剂如“IRGACURE-907”和“IRGACURE-184”(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制造)或(LUCILIN TPO)(由BASF Co.,Ltd.制造)混合,并且由此得到的混合物可以是紫外线固化树脂。
用于热压花法的热塑性透明树脂膜可以是任何基本上透明的膜。实例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的溶剂流延膜、挤塑膜等,所述的热塑性树脂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三乙酰纤维素或含有降冰片烯基化合物的无定形环状聚烯烃。在采用上述的UV压花法的情况下,这些透明树脂膜也可以是透明基膜。
在根据本发明如上所述构造的防眩膜中,可以得到优异的防眩效果,并且也可以有效地防止褪色。因此,当将防眩膜粘附于图像显示装置时,可以得到优异的视觉确认性。在图像显示装置是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可以将防眩膜层压在偏振膜上。更具体地,许多偏振膜通常具有这样的结构,即,在由其中吸附有碘或二色性染料并且取向的聚乙烯醇基树脂膜形成的偏振器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压保护膜。通过将具有给定的凹-凸部的防眩膜粘附至偏振膜的一个表面上,可以得到防眩偏振膜。而且,将上述具有凹-凸部的防眩膜同时用作保护膜和防眩层。类似地,通常以外部提供凹-凸面这样一种方式将该膜粘附至偏振器的任一侧上,可以得到防眩偏振膜。此外,在其中层压保护膜的偏振膜中,可以通过将防眩凹-凸部提供给任一侧上的保护膜表面而得到防眩偏振膜。
通过将上述具有特定表面形状的防眩膜与图像显示设备组合,得到了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包括在上下板之间封装有液晶的液晶单元,并且由液晶板表示,用于通过施加电压而改变液晶的取向状态,从而显示图像。此外,也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应用到各种周知的显示器,如等离子显示板、CRT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通过将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设备的视觉证实侧上,构成图像显示装置。在此情况下,将防眩膜的凹-凸面安置在外面(视觉确认侧)。可以将防眩膜直接粘附于图像显示设备的表面上。例如,其中将液晶板设置为图像显示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偏振膜将防眩膜粘附至液晶板的表面上。因此,包含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可以通过在防眩膜中提供的表面凹-凸部散射入射光,从而使投射的图像模糊。因此,可以得到优异的视觉确认性。
此外,同样在将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应用于具有高精度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它具有诸如低雾度、充分防止眩光、防止褪色和抑制眩目的性能,而不产生在常规防眩膜中观察到的眩目。
[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实施例,并且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评价实施例中的防眩膜的方法如下。
(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和算术平均高度Pa的测量)
通过使用由Sensofar Co.,Ltd.制造的共焦显微镜“PLμ2300”,测量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将物镜的放大倍数设置为50。基于测量数据,根据JIS B 0601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平均长度PSm和算术平均高度Pa。
(凹-凸面的倾角的测量)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相同的共焦显微镜“PLμ2300”,测量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同样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将物镜的放大倍数设置为50。基于测量数据,基于所述的算法进行计算并且产生凹-凸面倾角的直方图,由此得到每个倾角的分布。
(沃罗诺伊分割中沃罗诺伊多边形平均面积的测量)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相同的共焦显微镜“PLμ2300”,测量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同样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在测量中,将物镜的放大倍数设置为50。基于测量数据,基于所述的算法进行计算,得到沃罗诺伊多边形的平均面积。
(雾度的测量)
通过使用由MURAKAMI COLOR RESEARCH LABORATORY CO.,LTD.制造的“HM-150”型雾度计,根据JIS K 7136,测量防眩膜的雾度。同样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
(反射可见度的测量)
通过使用由SUGA TEST INSTRUMENTS CO.,LTD.制造的绘图测量装置“ICM-1DP”,根据JIS K 7105,测量防眩膜的反射可见度。同样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此外,为了防止来自玻璃背面的反射,通过水将厚度为2mm的黑色丙烯酸类树脂板粘附并且附着至粘附有防眩膜的玻璃板的玻璃面上,并且在此状态下从样品(防眩膜)侧入射光,以进行测量。测量值是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其中暗部和亮部之间的宽度分别为0.5mm、1.0mm和2.0mm的三种光梳而测量的值之和。
(透射可见度的测量)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相同绘图测量装置“ICM-1DP”,测量防眩膜的透射可见度。同样在此情况下,使用光学透明的粘合剂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玻璃板上,以防止样品的翘曲,并且由此进行测量。在此状态下,从玻璃侧入射光,以进行测量。测量值是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其中暗部和亮部之间的宽度分别为0.125mm、0.5mm、1.0mm和2.0mm的四种光梳而测量的值之和。在此情况下,透射可见度的最大值为400%。
(反射率的测量)
在相对于膜法线30度的倾斜的方向上,将平行光从He-Ne激光器辐照至防眩膜的凹-凸面上,以测量在包括膜法线和辐照方向的平面中,反射角度的变化。为了测量反射率,将由Yokogawa Electric Corporation制造的“3292 03 Optical Power Sensor”和“3292 Optical Power Meter”用于测量反射率。
(眩光和褪色的视觉评价)
为了防止来自防眩膜背面的反射,将防眩膜以凹-凸面为表面这样的方式粘附至黑色丙烯酸类树脂板上,并且在具有荧光灯的亮室中进行从凹-凸面侧的视觉观察,以视觉评价荧光灯的眩光的存在和褪色的程度。基于下面的基准,以1至3级评价眩光和褪色。
眩光  1:未观察到眩光。
2:轻微观察到眩光。
3:明显观察到眩光。
褪色  1:未观察到褪色。
2:轻微观察到褪色。
3:明显观察到褪色。
(眩目的评价)
参考图8和9所述的方法评价眩目。更具体地,制造具有图8中所示单元格子图案的光掩模,并且将其放置在光盒35上,所述的光盒35具有如图9中所示的在上侧上提供的光掩模33的铬屏蔽图案31,并且将其中用厚度为20μm的粘合剂将防眩膜21粘附至厚度为1.1mm的玻璃板上的样品放置在光掩模33上,并且从离样品约30cm远的地方39进行视觉观察,从而在眩目程度上以7级进行敏感度评价。1级对应于其中根本没有观察到眩目的状态,7级对应于显著地观察到眩目的状态,并且3级对应于非常轻微地观察到眩目的状态。在所使用的光掩膜的单元格子中,图8中的单元格子的长度×单元格子的宽度为211μm×70μm,因而,在图中,开口部分的长度×开口部分的宽度为201μm×60μm。
[实施例1]
制备进行过铜巴拉德(ballard)电镀的直径为200mm的铝卷材(基于JIS的A5056)表面。铜巴拉德电镀由铜镀层/薄银镀层/表面铜镀层构成,并且整个镀层的厚度约200μm。将铜电镀表面镜面抛光,此外,在喷射压力为0.1MPa(表压,下同),以8g/cm2的珠粒使用量(每1cm2卷材表面的使用量,下同),通过使用喷砂装置(由FUJI MANUFACTURING CO.,LTD.制造),将由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锆珠粒“TZ-SX-17”(商品名,平均粒子直径为20μm)喷射到抛光表面上,以在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在具有由此得到的凹-凸部的铜电镀铝卷材上进行铬电镀,并且由此制造出金属模具。此时,铬镀层厚度设置为6μm。
此外,将由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INCORPORATED制造的光固化树脂组合物“GRANDIC 806T”(商品名)溶解于乙酸乙酯中,以制备浓度为50重量%的溶液,此外,将光聚引发剂“LUCILIN TPO”(由BASF制造,化学名: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加入,其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固化树脂组分为5重量份,从而制备出涂布溶液。用涂布溶液涂布厚度为80μm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以使干燥后的涂层厚度为5μm,并且在设置为60℃的干燥机中进行干燥3分钟。将干燥后得到的膜压向并且粘附至金属模具的凹-凸面上,所述金属模具是采用橡胶辊,以在金属模具侧上提供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的方式制造的。在此状态下,将强度为20mW/cm2的从高压汞灯发射的光以h射线变换光量为200mJ/cm2从TAC膜侧辐照,以固化光固化树脂组合物层。然后,将TAC膜与固化树脂一起从金属模具中剥离,从而得到由固化树脂和TAC膜的层压产品构成的、在表面上具有凹-凸部的透明防眩膜。
对于由此得到的防眩膜,通过如上所述的技术评价凹-凸表面形状、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并且结果与制造金属模具的条件一起示于表1中。此外,图12所示为防眩膜凹-凸面中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13所示为在测量反射率时得到的反射光的散射特性(反射曲线图)。表1(B)中的反射可见度和透射可见度的详细内容如下。
反射可见度    透射可见度
0.125mm  光梳    :    -            78.7%
0.5mm    光梳    :    5.8%        78.7%
1.0mm    光梳    :    8.3%        78.8%
2.0mm    光梳    :    12.9%       79.7%
合计                   27.0%       315.9%
[实施例2和3以及比较例1和2]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备在表面上具有凹-凸部的金属模具,不同之处在于如表1中所示改变制造金属模具的条件。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将相应的金属模具用来制造透明防眩膜,所述透明防眩膜在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并且由固化树脂和TAC膜的层压产品构成。由此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与用于制造金属模具的条件一起示于表1中。在表1中,(A)说明用于制造金属模具的条件和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并且(B)说明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在表中,在倾角“≤6°”栏中的“>99.5%”是指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高于99.5%并且具有接近100%的值。
此外,对于实施例2和3,图12所示为与实施例1的结果在一起的防眩膜凹-凸面中的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13所示为与实施例1的结果在一起的反射曲线图。另一方面,对于比较例1和2,图14所示为防眩膜凹-凸面中的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15所示为反射曲线图。
[表1]
(A)金属模具制造条件和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41
(B)防眩膜的光学特件和和防眩性能
如表1中所示,在比较例1中,具有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为85%,并且在比较例2中,具有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凹-凸表 面的平面的比率为66%。在它们两者中,大量平面的倾角小。可以认为是由于下面的原因。将金属卷材的喷砂压力降低至0.05Mpa,所以没有形成足够数量的凹-凸部。结果,所得到的防眩膜的凹-凸表面中也存在大量的平坦表面。因此,根据比较例1和2的其中存在大量倾角小的平面的样品具有眩光,并且没有显示出充分的防眩性能。
另一方面,根据实施例1至3的其中包括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倾角分布的表面形状满足本发明规定的样品中,未观察到眩光,没有产生褪色,极少观察到眩目,并且显示出优异的防眩性能。
[比较例3]
制备表面进行过厚度为约100μm的铬电镀的直径为200mm的钢管卷材(基于JIS的STKM 13A)。将铬电镀表面镜面抛光,此外,将如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锆珠粒TZ-SX-17以0.2 Mpa的喷砂压力和8g/cm2的珠粒使用量喷砂到抛光表面上,以为表面提供凹-凸部。再在具有由此得到的凹-凸部的镜面抛光铬电镀钢管卷材上,进行铬电镀,并且由此制造出金属模具。将在顶表面上的铬电镀层的厚度设置为2μm。通过使用金属模具,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防眩膜,所述透明防眩膜在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并且由固化树脂和TAC膜的层压产品构成。由此得到的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示于表2中。在表2中,(A)说明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并且(B)说明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此外,图16所示为由此得到的防眩膜凹-凸面上的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17所示为反射曲线图。
[表2]
(A)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51
(B)防眩膜的光学特件和防眩性能
如表2中所示,在根据比较例3的防眩膜中,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平面的比率达到62%,并且明显地观察到眩光和轻微地看见褪色。因此,未显示出充分的防眩性能。可以认为,观察到眩光是由于铬镀层在击打细粒前硬,并且不能形成充分的凹-凸部。此外,与不充分防眩效果无关而看见褪色的原因认为如下。在最后步骤中,由铬电镀在防眩表面上产生了细小的裂纹。
[比较例4]
将直径为300mm的铝卷材(基于JIS的A5056)的表面镜面抛光。将如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锆珠粒“TZ-SX-17”以0.1Mpa的喷砂压力和8g/cm2的珠粒使用量喷砂到由此得到的镜面抛光铝卷材的表面上,并且由此在表面提供上凹-凸部。将具有由此得到的凹-凸部的铝卷材进行无电光泽镍电镀,以制造金属模具。将镀层的厚度设置为15μm。通过使用金属模具,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制造透明防眩膜,所述透明防眩膜在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并且由固化树脂和TAC膜的层压产品构成。表3所示为由此得到的防眩膜的凹-凸表面形状、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在表3中,(A)说明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并且(B)说明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在表中,在倾角“≤6°”栏中的“>99.5%”的含义与表1中的相同。此外,图18所示为防眩膜凹-凸面中的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19所示为反射曲线图。
[表3]
(A)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61
(B)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62
如表3中所示,根据比较例4的防眩膜达到了充分的防眩光和褪色的抑制。但是,由于凹-凸表面的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超过12μm,轻微地观察到眩目。
[比较例5至10]
对于防眩膜“AG1”、“AG3”、“AG5”、“AG6”、“AG8”和“GL6”(根据比较例5至10),其在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出售的偏振片“Sumikaran”中用作防眩层,并且具有分散在紫外线固化树脂中的填料,由上面所述的技术评价各自的表面形状、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结果示于表4中。在表4中,(A)说明防眩膜的表面形状,并且(B)说明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此外,图20所示为各个防眩膜凹-凸面中的倾角的直方图,并且图21所示为反射曲线图。在图20和21中,(A)所示为在比较例5至7中得到的结果,并且(B)所示为在比较例8至10中得到的结果。
[表4]
(A)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71
(B)防眩膜的光学特性和防眩性能
Figure G07101699320070123D000281
如表4中所示,比较例5至10不满足本发明的要求。结果,没有防眩膜具有低雾度、眩光的充分防止、褪色的防止和眩目的防止的全部特性和性能。在根据比较例5和6的防眩膜中,眩目是显著的,因为凹-凸表面的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显著地大于12μm,此外,表面凹-凸部变得平坦,因为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平面的比率高于50%。特别地,在该比率高达78%的比较例6中,防眩光效果不充分。另一方面,在根据比较例7至10的防眩膜中,倾角等于或低于2度的平面的比率低。因此,尽管它们具有充分的防眩光效果,但很大的倾向是与下面的主要事实一起产生褪色,即:倾角等于或低于6度的平面的比率低于90%(比较例7至9)或约为90%(比较例10),并且相对于30度的入射光,反射角为50度的方向上的反射率R(50)高于0.0003%(总计)。
从上面结果,明显的是,必须平衡地提供本发明中所述的要求,以实现作为本发明的目的的光学特性。
对于各种显示器如液晶板、等离子显示板、CRT显示器和有机EL显示器,将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器件的视觉确认侧。因此,可以模糊所投影的图像,并且在不产生褪色和眩目的情况下得到优异的视觉确认性。
可以将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通过与图像显示设备如液晶显示器件和等离子显示板组合而用于图像显示装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防眩膜和图像显示设备,并且防眩膜安置在图像显示设备的视觉确认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具有低雾度,并且保持显示图像的亮度,同时,具有优异的防眩性能,如眩光的防止,反射的防止,褪色的抑制和眩目产生的防止。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工业上地并且有利地制造防眩膜。其中安置有根据本发明的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具有优异的亮度、防眩性能和视觉确认性。

Claims (10)

1.一种防眩膜,其具有在透明基材上形成的精细凹-凸部,
其中在凹-凸表面的任选剖面曲线中的平均长度PSm不大于12μm,
在所述的剖面曲线中的算术平均高度Pa与平均长度PSm的比率Pa/PSm为0.005至0.012,
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2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高于50%,并且
具有倾角等于或小于6度的凹-凸表面的平面的比率不低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膜包括透明基材和形成在透明基材的表面上的具有精细凹-凸表面的防眩层,并且所述防眩层没有细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在将凹-凸表面的凸部的顶点设置为生成点并且将所述的表面进行沃罗诺伊分割时所形成的多边形的平均面积为100μm2至200μm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雾度不高于12%,
通过使用在暗部和亮部之间的宽度为0.5mm、1.0mm和2.0mm的三种光梳,在45度光入射角下测量的反射可见度之和不大于50%,并且
对于在30度入射角下入射的光,3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30)为0.05%至1.5%,并且50度反射角的反射率R(50)为0.00001%至0.0003%。
5.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金属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
抛光电镀的表面;
将细粒击打到抛光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
在凹-凸表面上进行铬电镀,以形成金属模具;
将金属模具的凹-凸表面转移至透明树脂膜上;并且
从金属模具中剥离具有转移至此的凹-凸表面的透明树脂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铬电镀表面没有进行抛光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铬镀层厚度为1μm至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铬镀层厚度为3μm至10μm。
9.一种制造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的金属模具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在金属的表面上进行铜电镀或镍电镀;
抛光电镀的表面;
将细粒击打到抛光表面上,以形成凹-凸部;并且
在凹-凸表面上进行铬电镀。
10.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和图像显示设备,所述的防眩膜安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设备的视觉确认侧。
CN2007100016993A 2006-01-16 2007-01-12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44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07048 2006-01-16
JP2006-007048 2006-01-16
JP2006007048A JP2007187952A (ja) 2006-01-16 2006-01-16 防眩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そ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4456A CN101004456A (zh) 2007-07-25
CN101004456B true CN101004456B (zh) 2011-06-08

Family

ID=38343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16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4456B (zh) 2006-01-16 2007-01-12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17015A1 (zh)
JP (1) JP2007187952A (zh)
KR (1) KR20070076464A (zh)
CN (1) CN101004456B (zh)
TW (1) TW20074561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02479A1 (en) * 1996-03-21 2010-12-02 Aronson Joseph T Optical article
JP2009098657A (ja) 2007-09-26 2009-05-07 Fujifilm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45837A (ja) * 2007-12-18 2009-07-02 Bridgestone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その製造方法、この光学フィルタ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928865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88655A (ja) * 2008-05-30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評価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158444B2 (ja) * 2009-03-25 2013-03-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作製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
JP5158443B2 (ja) * 2009-03-25 2013-03-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金型の製造方法
TWI461746B (zh) * 2009-03-25 2014-11-21 Sumitomo Chemical Co 防眩膜之製造方法及製作防眩膜用模具之製造方法
JP5510865B2 (ja) * 2009-03-25 2014-06-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処理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JP5525886B2 (ja) * 2009-03-30 2014-06-1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透過型/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5196352B2 (ja) * 2009-06-09 2013-05-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金型の製造方法
JP2011017829A (ja) * 2009-07-08 2011-01-2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48591B2 (ja) * 2009-09-03 2013-11-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防眩フィルム作製のための金型の製造方法
WO2011149715A1 (en) 2010-05-28 2011-12-0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ng film and display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DE102010039927A1 (de) 2010-08-30 2012-03-01 Carl Zeiss Smt Gmbh Substrat für Spiegel für die EUV-Lithographie
KR102101944B1 (ko) 2011-02-28 2020-04-21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낮은 디스플레이 스파클을 갖는 방현 표면을 구비한 유리
JP2012212119A (ja) * 2011-03-18 2012-1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12212121A (ja) * 2011-03-18 2012-11-0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TWI577523B (zh) 2011-06-17 2017-04-11 三菱麗陽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具有凹凸結構的模具、光學物品、其製造方法、面發光體用透明基材及面發光體
JP2013171106A (ja) * 2012-02-20 2013-09-02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光拡散フィルム製造方法
JP2013174698A (ja) * 2012-02-24 2013-09-0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ランダムな三次元表面形状に起因して光が屈折して拡散する機能を有する等方性光拡散マットフィルムの表面形状を同定するシステム
JP5552516B2 (ja) * 2012-10-04 2014-07-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70433B2 (ja) * 2012-10-04 2014-04-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
JP5980656B2 (ja) * 2012-11-09 2016-08-3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エンボスロールを用いた溶融押出し法によって製造されたランダムな三次元表面形状に起因して光が屈折して拡散する機能を有する等方性光拡散マットフィルムの表面形状を評価するシステム
US10295710B2 (en) 2012-11-21 2019-05-21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diffusing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same
JP6097904B2 (ja) * 2013-06-26 2017-03-22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アルミ基材の表面加工方法
JP2015072413A (ja)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4A (ja)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2A (ja)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072411A (ja) * 2013-10-04 2015-04-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38A (ja)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39A (ja)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40A (ja)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06041A (ja) 2013-11-29 2015-06-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52659A (ja) * 2014-02-12 2015-08-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52660A (ja) * 2014-02-12 2015-08-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5152657A (ja) * 2014-02-12 2015-08-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
JP6565095B2 (ja) * 2014-03-11 2019-08-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65096B2 (ja) * 2014-03-11 2019-08-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6565094B2 (ja) * 2014-03-11 2019-08-2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シート、並びに光学シートの選別方法及び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04915050B (zh) * 2014-03-11 2017-11-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和光学片、以及光学片的筛选方法和光学片的制造方法
KR102225279B1 (ko) * 2014-03-14 2021-03-09 니폰 덴키 가라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플레이의 커버 부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015162A (ko) 2014-07-30 2016-02-1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KR20160015160A (ko) 2014-07-30 2016-02-1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KR20160015163A (ko) 2014-07-30 2016-02-1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KR20160015161A (ko) 2014-07-30 2016-02-12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 필름
CN105436998B (zh) * 2014-09-26 2017-12-12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防眩光玻璃的制备方法
JP6706088B2 (ja) * 2015-03-02 2020-06-03 株式会社きもと 表示装置、それに用いられる保護フィルム、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を使用する方法
CN109440062B (zh) * 2015-07-17 2021-02-0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金属掩模基材、金属掩模基材的管理方法、金属掩模以及金属掩模的制造方法
KR102034154B1 (ko) * 2015-08-11 2019-11-29 가부시끼가이샤 후지세이사쿠쇼 투명수지 성형용 금형의 표면처리 방법 및 투명수지 성형용 금형, 그리고 투명수지 성형품의 제조방법
CN105506697A (zh) * 2016-02-19 2016-04-20 苏州市华婷特种电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具有铬镀层的模具件
WO2018110486A1 (ja) 2016-12-12 2018-06-21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JP6674371B2 (ja) * 2016-12-14 2020-04-01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omoegawaオプティカルフィルム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462457B (zh) 2017-04-11 2022-02-25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CN114347578B (zh) * 2017-08-04 2024-09-06 株式会社大赛璐 防眩膜
JP7119417B2 (ja) * 2018-02-22 2022-08-17 Agc株式会社 透光性構造体
JP7040234B2 (ja) 2018-04-04 2022-03-23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物品
DE112019004800T5 (de) * 2018-09-25 2021-06-10 Nippon Electric Glass Co., Ltd. Durchsichtiger gegenstand
WO2020067135A1 (ja) * 2018-09-25 2020-04-02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透明物品
JP7251130B2 (ja) * 2018-12-17 2023-04-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転写シート
JP2020098239A (ja) * 2018-12-17 2020-06-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転写シート
EP3828310A1 (en) * 2019-11-29 2021-06-02 Toto Ltd. Wet-are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et-area device
JP7370358B2 (ja) * 2020-05-15 2023-10-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230229036A1 (en) 2020-05-15 2023-07-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Anti-glare film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7162098B2 (ja) * 2020-05-15 2022-10-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49403A (ja) 2021-02-10 2024-04-10 サンテックオプト株式会社 ギラツキ低減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7725A (zh) * 2003-01-16 2004-08-04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安装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CN1580831A (zh) * 2003-08-13 2005-02-1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抗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639589A (zh) * 2002-03-15 2005-07-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其制造方法、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9106A (ja) * 2000-12-20 2002-07-0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防眩性フィルム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03222713A (ja) * 2002-01-31 2003-08-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防眩性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504139B2 (en) * 2003-12-26 2009-03-17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cellulose acylat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384506B2 (ja) * 2004-01-06 2009-12-16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
JP2007156132A (ja) * 2005-12-06 2007-06-2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9589A (zh) * 2002-03-15 2005-07-1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其制造方法、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517725A (zh) * 2003-01-16 2004-08-04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安装该防眩膜的显示装置
CN1580831A (zh) * 2003-08-13 2005-02-16 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抗眩光学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45615A (en) 2007-12-16
KR20070076464A (ko) 2007-07-24
CN101004456A (zh) 2007-07-25
US20070217015A1 (en) 2007-09-20
JP2007187952A (ja) 200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4456B (zh) 防眩膜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用于其的金属模具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1004460B (zh)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器
CN101484829B (zh) 防眩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675362B (zh) 防眩薄膜、防眩性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1598637B1 (ko) 방현 필름
CN101960334A (zh) 防眩膜、防眩性偏振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076334B2 (ja) 表面に微細な凹凸形状を有する金型、その金型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金型を用いた防眩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608091B1 (ko) 방현 필름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181383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TWI453467B (zh) 防眩膜及其製造方法、防眩膜之模具的製造方法以及顯示裝置
JP5801062B2 (ja)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偏光板
JP6049980B2 (ja)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1186386A (ja) 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防眩性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