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2060A - 冷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2060A CN101002060A CNA2005800256695A CN200580025669A CN101002060A CN 101002060 A CN101002060 A CN 101002060A CN A2005800256695 A CNA2005800256695 A CN A2005800256695A CN 200580025669 A CN200580025669 A CN 200580025669A CN 101002060 A CN101002060 A CN 1010020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heat exchanger
- compressor
- heat
- refrigerating p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5/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 F25B5/0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several evaporator circuits, e.g. for varying refrigerating capacity arranged in parallel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冷冻装置(1),包括连接了压缩机(2)、室外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为空调室内的室内热交换器(41)、为冷却库内(冷冻库/冷藏库)的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冷媒回路(1E)。冷媒回路(1E),设置了在室内热交换器(41)及室外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以能够改变的方式分配给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外热交换器(4)的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其结果,当由冷却热交换器(45)得到的热量超过室内热交换器(41)所必须的热量的情况下,不使压缩机(2)的喷出压下降,排出多余的热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特别是包括空调热交换器和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迄今为止,进行冷冻循环的冷冻装置已为所知,作为冷暖住房的空调器以及储藏食品等的冷藏库等的冷却机被广泛地使用着。这个冷冻装置中,是进行空调和冷藏两方的装置,例如,包括空调热交换器及冷却热交换器等的多个利用一侧的热交换器,设置在便利店中。这个冷冻装置,只要一个,就能够进行店内的空调和商品柜等的双方的冷却(参考专利文献1及2)。
[0003]上述以前的冷冻装置中,在空调的暖房时,可将商品柜等的冷却热交换器吸收来的热量在空调热交换器中有效的利用。
(专利文献1)专利第3253283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3-7502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上述以前的冷冻装置中,由冷却热交换器吸收的热量超过空调热交换器所必要的热量时,冷冻装置的冷媒回路压缩机的喷出压就会过高,就必须排出多余的热量。这种情况下,以前,是通过在压缩机的喷出管上设置四通转向阀转换冷媒的流动方向,使压缩机喷出一侧的冷媒流入热源一侧的热交换器,排出多余的热量。这时,因为只是由四通转向阀转换了冷媒的流动方向,无法微调整流向热源一侧热交换器的冷媒流量,压缩机喷出压过低而使暖房能力降低,存在无法进行舒适的空调。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发明的,其目的在于:当由冷却热交换器得到的热量超过空调热交换器所需要的热量的情况下,不使压缩机的喷出压过于降低,排出多余的的热量。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这个发明,设置了将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可调整的分配给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和空调热交换器(41)的流量调整器(101、104)
[0007]具体地讲,第一发明,是以包括连接了压缩机(2)、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46、52、104)、为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热交换器(41)、为冷却库内(冷藏库/冷冻库)的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冷媒回路(1E)的冷冻装置为对象的。
[0008]并且,上述冷媒回路(1E),包括在空调热交换器(41)及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可以改变从上述压缩机(2)喷出的、分配给上述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冷媒流量的流量调整器(101、104)。
[0009]也就是,空调热交换器(41)及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吸收了的热量超出空调热交换器(41)所必要的热量的情况,冷媒回路(1E)压缩机(2)的喷出压就会变得过高,所以就有必要排出多余的热量。这时,只要根据本申请发明的构成,流量调整器(101、104)对应冷却热交换器(45、51)吸收的热量和空调热交换器(41)必要的热量的平衡度,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适量的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
[0010]第二发明,构成为上述流量调整器,是能够转换连接在压缩机(2)喷出管(5)上的流路且能够调整流量的三通转向阀(101)。
[0011]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调整流量的三通转向阀(101),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适量的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
[0012]第三发明,构成为上述流量调整器,是能够转换连接在压缩机(2)喷出管(5)上的流路的转向阀(101)、和连接于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中在上述热回收运行时成为下游一侧的端部的可调整开度的膨胀阀(104)。
[0013]根据上述的构成,即便是转向阀(101)不具有调整流量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调整设置在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上的能够电子控制的膨胀阀(104)的开度,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适量的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这时,转向阀(101),即可以是三通转向阀,也可以是四通转向阀。
[0014]第四发明,构成为设置了在上述流量调整器改变冷媒流量时,控制上述空调热交换器(41)的冷凝能力下降的控制器(81)。
[0015]根据上述的构成,能够确保空调热交换器(41)的所规定的暖房能力。
[0016]第五发明,构成为上述控制器(81),降低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热源风扇(4F)的风量。
[0017]第六发明,构成为上述控制器(81),增大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冷却风扇(47、58)风量。
[0018]第七发明,构成为上述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膨胀机构(46、52)由可调整开度的膨胀阀构成,上述控制器(81),增大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膨胀机构(46、52)的开度。
[0019]第八发明,构成为上述压缩机(2)为可变容量的构成,上述控制器(81)增大压缩机(2)的容量。
[0020]第九发明,构成为上述压缩机(2)由多台构成,上述控制器(81)增多压缩机(2)的运行台数。
[0021]第十发明,构成为设置了连接上述压缩机(2)的喷出一侧和吸入一侧旁通冷媒的辅助通道(90),上述控制器(81),连通辅助通道(90)。
[0022]第十一发明,构成为上述控制器(81),增大空调热交换器(41)的空调风扇(43)的风量。
-发明的效果-
[0023]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第一发明,流量调整器(101),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调整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流量。因此,回收热运转时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吸收的热量中,只将空调热交换器(41)必要的热量供给空调热交换器(41),多余的热量可由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排出。
[0024]因此,不会使压缩机(2)的喷出压过于降低,就可以进行舒适的空调。
[0025]还有,因为能够适当的回收由冷却热交换器(45、51)吸收的热量,所以特别能够提高热效率。
[0026]上述第二发明,由可以转换流路且能够调整流量的三通转向阀(101),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适量的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因此,可以用零件数少的简单构成提高效率。
[0027]根据上述第三发明,由可转换流路的转向阀(101)和能电子控制的膨胀阀(104),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因此,即便是使用没有调整流量功能的简单构造的转向阀(101),也可以提高效率。
[0028]根据上述第四至第十一发明,在流量调整器(101)将冷媒分配给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之际,因为抑制了空调热交换器(41)的冷凝能力的下降,所以就能够确实保证空调热交换器(41)所规定的暖房能力。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冷冻装置冷媒回路的回路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暖房运转时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一暖房运转时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二暖房运转时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第三暖房运转时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7暖房运转时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符号说明)
[0030] 1 冷冻装置
1E 冷媒回路
2 压缩机
4 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一侧热交换器)
4F 室外风扇(热源风扇)
5 喷出管
41 室内热交换器(空调热交换器)
43 室内风扇(空调风扇)
45 冷藏热交换器(冷却热交换器)
47 冷藏风扇(冷却风扇)
51 冷冻热交换器(冷却热交换器)
58 冷冻风扇(冷却风扇)
101 三通转向阀
104 膨胀阀
81 控制部(控制方法)
90 辅助通路
91 辅助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尚,以下的实施方式,本质上是最好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并无意限制它的使用物以及适用的范围。
[0032]《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那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冻装置(1),设置在便利店或超市中,进行作为库内(冷冻冷藏库)的商品柜(未图示)的冷却和作为室内的店内空调。
[0033]上述冷冻装置(1),具有室外单元(1A)、室内单元(1B)、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包括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的冷媒回路(1E)。还有,这个冷媒回路(1E),包括增压单元(1F)。冷媒回路(1E),包括冷藏及冷冻用的第一系统回路和空调用第二系统回路。并且,上述冷媒回路(1E),构成为可转换冷房循环和暖房循环。
[0034]上述室内单元(1B),构成为转换进行冷房运行和暖房运行,例如设置在售货场。还有,上述冷藏单元(1C),设置在冷藏用商品柜中冷却该商品柜的库内空气。上述冷冻单元(1D),设置在冷冻用商品柜中冷却该商品柜内的库内空气。
[0035]<室外单元>
上述室外单元(1A),包括倒向(inverter)压缩机(2)、四通转向阀(3A)、作为流量调整器的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热源一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4)、和节热用热交换器(103)。
[0036]上述倒向压缩机(2),构成为例如是由密闭型的螺旋压缩机构成,电动机被倒向控制容量分段或连续的变化。上述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管(5),连接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一孔。倒向压缩机(2)的运行容量控制,常时,控制为第一系统回路的冷媒压力成为一定。室内热交换器(41)及室外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控制为使室内热交换器(41)内的压力一定。尚,倒向压缩机(2)由涡旋式压缩机构成亦可。
[0037]上述室外热交换器(4)的气体一侧端部(倒向压缩机(2)一侧端部)由室外气管(9)连接在从上述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二孔延长的配管及从四通转向阀(3A)的第二孔延长的配管的连接部。上述室外热交换器(4)的液体冷媒一侧端部上,设置了由可自由调整开度的电动膨胀阀构成的暖房用膨胀阀(104),再有,这个暖房用膨胀阀(104)上连接着作为液体冷媒管的第一液体管(10a)和第二液体管(10b)的一端。暖房用膨胀阀(104),当室外热交换器(4)成为蒸发器的暖房时减压冷媒。这个控制,基于由后面叙述的吸入温度感测器(67)所得到的倒向压缩机(2)的吸入温度进行。第一液体管(10a),连接在贮液器(14)入口上。第二液体管(10b)上,连接着上述节热用热交换器(103)的第一流路(105)。
[0038]尚,上述室外热交换器(4),例如是横向肋片式的管片型热交换器,被设置在接近于热源风扇的室外风扇(4F)。
[0039]上述倒向压缩机(2)的吸入管(6),连接在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一孔上。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三孔,介于截止阀(20)连接于低压气体管(15)。
[0040]上述四通转向阀(3A)的第一孔,连接于从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延长的配管及后面所述的连通管(21)的连接部上。从四通转向阀(3A)的第三孔延长的配管,连接在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二孔上。从四通转向阀(3A)的第四孔延长的配管上,介于截止阀(20)连接了连络气体管(17)。
[0041]上述四通转向阀(3A),构成为能够转换下述接通(ON)状态以及切断(OFF)状态,既,和从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延长的配管以及连通管(21)的连接部和连络气体管(17),且室外气体管(9)及从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二孔延长的配管的连接部和从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二孔延长的配管连通的接通(ON)状态(参照图2实线),以及从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延长的配管及连通管(21)的连接部和室外气体管(9)连通,且连络气体管(17)和从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二孔延长的配管连通的切断(OFF)状态。
[0042]上述连络气体管(17)、低压气体管(15)和连接液体管(19),从室外单元(1A)向外部延长,在上述室外单元(1A)内分别设置了截止阀(20)。
[0043]上述节热用热交换器(103),包括第一流路(105)和第二流路(106)。从第一流路(105)的一端延长的配管连接在上述贮液器(14)的出口上,另一端连接在从上述连接液体管(19)及贮液器(14)的入口延长的配管的连接部。第二流路(106)的一端介于逆止阀(7)连接在倒向压缩机(2)的中间压力部(未图示),另一端介于节热用电动膨胀阀(107)连接于从贮液器(14)的入口向连接液体管(19)延伸的配管的连接部。由这样的构成,从贮液器(14)的出口流出的液体冷媒,一旦流过节热用热交换器(103)的第一流路(105)后,由节热用电动膨胀阀(107)减压,在通过第二流路(106)时由上述第一流路(105)内的冷媒,在低压状态使其过冷却后,将这个冷媒导入倒向压缩机(2)的中间压力部。节热用电动膨胀阀(107)的控制,是结合过冷却度和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管(5)的冷媒温度进行。尚,由上述逆止阀(7)防止从倒向压缩机(2)的中间压力部的冷媒逆流。通过这个被过冷却了的低压冷媒导入倒向压缩机(2)的中间压力部,防止倒向压缩机(2)的过热。
[0044]上述贮液器(14)的入口上的第一液体管(10a)一侧和节热用热交换器(103)的第一流路(105)一侧上,分别设置了逆止阀(7),构成为只向贮液器(14)的入口流入冷媒。还有,从贮液器(14)入口延长的配管和节热用热交换器(103)的第一流路(105)一侧之间,设置了冷凝压力调整阀(108)。用这个冷凝压力调整阀(108),防止暖房运转时外界空气温度低时第一系统回路的冷媒不足。
[0045]从上述四通转向阀(3A)的第一孔延伸的配管以及从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延伸的配管的连接部和从连接液体管(19)向贮液器(14)延伸的配管之间,连接了辅助管的连通管(21)。这个连通管(21)上,设置了带弹簧逆止阀(109)。带弹簧逆止阀(109),构成为通常不动做,当运转停止时贮液器(14)中充满液体冷媒时,防止关闭了各阀门时的液体渗漏。
[0046]<室内单元>
上述室内单元(1B),包括室内热交换器(41)和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2)。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体一侧,连接了连接气体管(17)。另一方面,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液体一侧,介于室内膨胀阀(42)连接了第二连接液体管(12),这个第二连接液体管(12)连接在延伸到室外单元(1A)的连接液体管(19)上。尚,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例如,是横向肋片式的管片型热交换器,接近空调风扇的室内风扇(43)设置。还有,上述室内单元(1B),图1中只表示了一台,但是,多台室内单元(1B)相互并联连接亦可。
[0047]<冷藏单元>
上述冷藏单元(1C),包括冷却热交换器的冷藏热交换器(45)和膨胀机构的冷藏膨胀阀(46)。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液体一侧,介于电磁阀(7a)及冷藏膨胀阀(46)连接在第一连接液体管(11)上。另一方面,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气体一侧,连接了低压气体管(15)。
[0048]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介于低压气体管(15)与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三孔连通,另一方面,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在冷房运转时介于连接气体管(17)与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连通。通过上述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流量调整,冷藏热交换器(45)的冷媒压力(蒸气压力)变得比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媒压力(蒸气压力)低。这个结果,构成为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的冷媒蒸发温度,例如成为-10℃,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媒蒸发温度,例如成为+5℃的冷媒回路(1E)为不同温度蒸发的回路。
[0049]尚,上述冷藏膨胀阀(46),是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安装在冷藏热交换器(45)的气体一侧。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例如是横向肋片式的管片型热交换器,设置在接近冷却风扇的冷藏风扇(47)附近。
[0050]<冷冻单元>
上述冷冻单元(1D),包括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冻热交换器(51)和膨胀机构的冷冻膨胀阀(52)。上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液体一侧,介于电磁阀(7b)及冷冻膨胀阀(52)连接在从第一连接液体管(11)分枝的分枝液体管(13)。
[0051]尚,上述冷冻膨胀阀(52),为感温式膨胀阀,感温筒安装在冷冻热交换器(51)的气体一侧。上述冷冻热交换器(51),例如是横向肋片式的管片型热交换器,冷却风扇的冷冻风扇(58)接近设置。
[0052]<增压单元>
上述增压单元(1F),包括增压压缩机(53)和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
[0053]上述增压压缩机(53),为使冷冻热交换器(51)的冷媒蒸发温度比冷藏热交换器(45)的冷媒蒸发温度低,在和倒向压缩机(2)之间两段压缩冷媒。上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冷媒蒸发温度,例如设定在-40℃。
[0054]上述冷冻热交换器(51)的气体一侧和增压压缩机(53)的吸入一侧,由连接气体管(54)连接。该增压压缩机(53)的喷出一侧上,连接着从低压气体管(15)分枝的分枝气体管(16)。该分枝气体管(16)上,设置了逆止阀(7)和油分离器(55)。在该油分离器(55)和连接气体管(54)之间,连接着具有毛细管的回油管(57)。
[0055]还有,上述增压压缩机(53)吸入一侧的连接气体管(54)和增压压缩机(53)喷出一侧的分枝气体管(16)的逆止阀(7)的下游一侧之间,连接着具有逆止阀(7)的旁通管(59)。该旁通管(59),在增压压缩机(53)出现故障停止时旁通该增压压缩机(53)使冷媒流过。
[0056]上述过冷却热交换器(210),是由所谓的板式热交换器构成的。过冷却热交换器(210)中,第一流路(211)和第二流路(212)分别形成了多条。从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分枝出第三连接液体管(18)。上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的第一流路(211),构成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一部分。上述第二流路(212),构成上述第三连接液体管(18)的一部分。
[0057]从上述第三连接液体管(18)的与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分枝点起到第二流路(212)为止的之间,设置了过冷却用膨胀阀(223)。这个过冷却用膨胀阀(223),由感温式膨胀阀构成,感温筒安装在第二流路(212)的相反一侧。
[0058]并且,上述过冷却用热交换器(210),当过冷却用膨胀阀(223)开放时,使流过第一流路(211)的冷媒、和流过第二流路(212)的冷冻装置(10)的冷媒进行热交换。流过这个第一流路(211)被过冷却了的冷媒通过第一连接液体管(11)流过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
[0059]<控制系统>
上述冷媒回路(1E)中,设置了各种感应器以及开关。上述室外单元(1A)的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附近,设置了检测高压冷媒压力的高压感应器(61)。倒向压缩机(2)上,设置了检测高压冷媒温度的喷出温度感应器(62)。
[0060]上述倒向压缩机(2)的吸入管(6)附近,设置了检测低压冷媒压力的低压感应器(65、66)、和检测低压冷媒温度的吸入温度感应器(67)。
[0061]还有,上述室外单元(1A)上,设置了检测室外空气温度的外气温感应器(70)。
[0062]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上,设置了检测室内热交换器(41)中冷媒温度的冷凝温度以及蒸发温度的室内热交换感应器(71)的同时,还设置了检测气体一侧的气体冷媒温度的气体温感应器(72)。还有,上述室内单元(1B)上,设置了检测室内空气温度的室温感应器(73)。
[0063]上述冷藏单元(1C)上,设置了检测冷藏用商品柜内的库内温度的冷藏温度感应器(74)。上述冷冻单元(1D)上,设置了检测冷冻用商品柜内的库内温度的冷冻温度感应器(75)。
[0064]上述各种感应器以及开关的输出信号,输入给控制器(80)(只在图1中表示了)。该控制器(80),构成为控制倒向压缩机(2)的容量等。
[0065]还有,上述控制器(80),控制冷媒回路(1E)的运转,构成为控制冷房运行、冷冻运行、冷房冷冻运行、暖房运行、以及第一至第三暖房冷冻运行。
[0066]通过上述控制器(80)的控制,上述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在室外热交换器(4)成为蒸发器的时候,第二孔完全关闭,向第三孔一侧流入所有的冷媒。另一方面,暖房运行中的室内热交换器(41)成为冷凝器时且显温器关闭时,第三孔一侧完全关闭,冷媒全部流入第二孔一侧。还有,在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外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由高压感应器检测出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压力达到一定值以上时,控制第二孔开放使喷出压力降至一定值以下。
[0067]通过上述控制器(80)的控制,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在第一系统回路未使用时,也就是只有室内单元(1B)运行时,它的第三孔为常闭的。
[0068]尚,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图1所表示的上述控制器(80)的控制部(81)。
[0069]—运行动作—
接下来,在上述冷冻装置(1)进行的上述运行动作中,只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所表现的暖房方式。
[0070]暖房方式,通过上述控制器(80)的控制,转换为暖房运行、第一暖房冷冻运行、第二暖房冷冻运行、和第三暖房冷冻运行的任何一种。
[0071]<暖房运行>
这个暖房运行,是只进行室内单元(1B)的暖房的运行。还有,四通转向阀(3A),如图2的实线所表示,转换为接通状态(ON状态)。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二孔关闭。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三孔关闭。再有,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以及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关闭。
[0072]这种状态下,从倒向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通过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三孔,再从四通转向阀(3A)经过连接气体管(17)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冷凝。冷凝后的液体冷媒,流过第二连接液体管(12),流入贮液器(14)。其后,上述液体冷媒,经过暖房用膨胀阀(10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蒸发。蒸发后的气体冷媒,从室外气体管(9)经过四通转向阀(3A)以及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返回倒向压缩机(2)。重复这个循环,暖房室内的店内。
[0073]还有,上述暖房用膨胀阀(104)的开度,根据基于低压感应器(65、66)的压力相当饱和温度、和吸入温度感应器(67)的检测温度控制过热度。上述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基于室内热交换感应器(71)的检测温度控制过冷却。这个暖房用膨胀阀(104)以及室内膨胀阀(42)的开度控制,以下的暖房方式中是一样的。
[0074]<第一暖房冷冻运行>
这个第一暖房冷冻运行,不用室外热交换器(4),进行室内单元(1B)的暖房、和冷藏单元(1C)以及冷冻单元(1D)的冷却。
[0075]如图3的实线所示,四通转向阀(3A),转换为接通(ON)状态。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二孔关闭。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二孔开放。再有,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以及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开放,另一方面,暖房用膨胀阀(104)关闭。
[0076]这种状态下,从倒向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在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中,全被送到第三孔一侧。这部分冷媒从四通转向阀(3A)经过连接气体管(17)流到室内热交换器(41)中冷凝。冷凝后的冷媒,从第二连接液体管(12)流向第一连接液体管(11)。
[0077]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液体冷媒,其中一部分经过冷藏膨胀阀(46)流入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还有,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其他液体冷媒,流入分枝液体管(13),经过冷冻膨胀阀(52)流入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由这个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了的气体冷媒,被吸入节热压缩机(53)压缩,喷向分枝气体管(16)。
[0078]由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了的气体冷媒和从节热压缩机(53)喷出的气体冷媒,在低压气体管(15)汇合,返回倒向压缩机(2)。重复这个循环,暖房作为室内的店内的同时,冷却冷藏用商品柜和冷冻用商品柜的库内。也就是,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和室内单元(1B)的暖房能力(冷凝热量)平衡,进行100%的热回收。
[0079]还有,上述冷藏膨胀阀(46)及冷冻膨胀阀(52)的开度,通过感温筒进行过热度控制,以下各运行中都一样。
[0080]<第二暖房冷冻运行>
这个第二暖房冷冻运行,是上述第一暖房冷冻运行时室内单元(1B)的暖房能力为多余的暖房能力的过剩运行。
[0081]如图4所示,这个第二暖房冷冻运行,是在上述第一暖房冷冻运行时,暖房能力多余的情况下的热回收运行。
[0082]作为本发明的特征,当由高压感应器(61)检测到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压力达到一定值以上后,通过上述控制器(80)的控制,第二孔全开,从倒向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由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而被分配。也就是,只使能够给室内热交换器(41)提供必要的冷凝热的流量的冷媒通过第三孔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冷凝。冷凝后的冷媒,通过第二连接液体管(12)流向第一连接液体管(11)。
[0083]另一方面,从倒向压缩机(2)喷出的剩下的冷媒,在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通过第二孔被分配到室外气体管(9)一侧。并且,这部分冷媒,在室外热交换器(4)冷凝。这个冷凝后的液体冷媒,流过第一液体管(10a)后,流入贮液器(14),通过连接液体管(19)在第一连接液体管(11)中与通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媒汇合。
[0084]其后,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液体冷媒的一部分流入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还有,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其他的液体冷媒,流入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由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体冷媒、和由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后从节热压缩机(53)喷出的气体冷媒,在低压气体管(15)汇合,通过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三孔返回倒向压缩机(2)。重复这个循环,在暖房作为室内的店内的同时,冷却冷藏用的商品柜和冷冻用的商品柜的库内。也就是,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和室内单元(1B)的暖房能力(冷凝热量)不平衡,只将多余的冷凝热由室外热交换器(4)释放到室外。
[0085] <第三暖房冷冻运行>
这个第三暖房冷冻运行,是上述第一暖房冷冻运行时室内单元(1B)的暖房能力不足的暖房能力不足运行。也就是蒸发热量不足的情况。
[0086]如图5实线所示,四通转向阀(3A),转换为接通(ON)状态。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第二孔关闭。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第二孔及第三孔开放。再有,冷藏单元(1C)的电磁阀(7a)和冷冻单元(1D)的电磁阀(7b)开放。
[0087]因此,从倒向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与上述第一暖房冷冻运行一样全部流入室内热交换器(41)冷凝。冷凝后的液体冷媒,通过第二连接液体管(12)流入第一连接液体管(11)和贮液器(14)。
[0088]其后,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液体冷媒的一部分流入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还有,流过上述第一连接液体管(11)的其他冷媒,流入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由上述冷藏热交换器(45)蒸发的气体冷媒、和由冷冻热交换器(51)蒸发后从节热压缩机(53)喷出的气体冷媒,在低压气体管(15)汇合,通过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的第三孔返回倒向压缩机(2)。
[0089]另一方面,流入上述贮液器(14)一侧的其他液体冷媒,经过第二液体管(10b)通过暖房用膨胀阀(104)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蒸发。蒸发后的气体冷媒,流过室外气体管(9),经过四通转向阀(3A)以及吸入一侧三通转向阀(102)返回倒向压缩机(2)。
[0090]重复这个循环,暖房作为室内的店内的同时,冷却冷藏用商品柜和冷冻用商品柜的库内。也就是,冷藏单元(1C)和冷冻单元(1D)的冷却能力(蒸发热量)、和室内单元(1B)的暖房能力(冷凝热量)不平衡,不足的蒸发热量从室外热交换器(4)得到。
[0091]—实施方式1的效果—
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只要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1),三通转向阀(101),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调整流向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外热交换器(4)的流量进行分配。为此,热回收运行(第二暖房冷冻运行)时由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吸收的热量中,只将室内热交换器(41)必要的热量供给室内热交换器(41),多余的热量可以由室外热交换器(4)释放到室外。因此,不会使压缩机(2)的喷出压力过于降低,就能够进行舒适的空调,还有,因为可以适当的回收由冷藏热交换器(45)和冷冻热交换器(51)吸收的热量,就能够特别提高热效率。
[0092]《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那样,在实施方式1的控制器(80)上设置了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部(81)的冷冻装置。
[0093]该控制部(81),构成为在由上述流量调整器的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使得冷媒的流量可变时,抑制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凝能力降低。具体地讲,上述控制部(81),构成为降低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室外风扇(4F)的风量。上述控制部(81),在进行第二暖房冷冻运行的热回收运行中,当室内热交换器(41)的暖房能力极端下降时,为抑制这个暖房能力下降而设置。也就是,使倒向压缩机(2)那样继续运行的话,暖房能力极端下降时,抑制这个暖房能力的下降。
[0094]并且,上述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的条件,如下所述。
[0095](a1)外气温感应器(70)检测的室外空气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低。
[0096](b1)高压感应器(61)检测的倒向压缩机(2)的高压冷媒压力比所规定的压力值低。
[0097](c1)室内热交换感应器(71)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凝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低,或者未图示的温度感应器检测的室外热交换器(4)的冷凝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低。
[0098](d1)室温感应器(73)检测的室内单元(1B)的吸入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的值大。
[0099](e1)室温感应器(73)检测的室内单元(1B)的室内空气温度(吸入温度)比所规定的值低。
[0100](f1)室内单元(1B)设置多台的情况下,停止了暖房运行处于显湿器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1B)比所规定台数少。
[0101](g1)冷藏温度感应器(74)检测的冷藏单元(1C)的吸入温度(冷藏用商品柜内的库内温度)和库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值小,或者是,冷冻温度感应器(75)检测的冷冻单元(1D)的吸入温度(冷冻用商品柜内的库内温度)和库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值小。
[0102](h1)设置在冷藏单元(1C)的冷藏热交换感应器(未图示)检测的冷藏热交换器(45)的蒸发温度和库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值小,或者是,设置在冷冻单元(1D)上的冷冻热交换感应器(未图示)检测的冷冻热交换器(51)的蒸发温度和库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值小。
[0103]满足上述(a1)至(h1)的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由于暖房能力极端降低,所以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暖房能力的降低。其结果,就能够确实的确保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中所规定的暖房能力。尚,未满足上述(a1)至(h1)的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恢复室外风扇(4F)的风量并增加。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0104]《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增大冷藏热交换器(45)的冷藏风扇(47)或冷冻热交换器(51)的冷冻风扇(58)的风量的冷冻装置。也就是,上述控制部(81),是强制增大冷藏热交换器(45)或冷冻热交换器(51)的蒸发能力,抑制暖房能力的降低。并且,增大上述冷藏风扇(47)或冷冻风扇(58)的风量的条件,与实施方式2中的(a1)至(h1)的条件相同。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一样。
[0105]《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增大冷藏膨胀阀(46)或冷冻膨胀阀(52)的开度的冷冻装置。也就是,上述控制部(81),是强制增大冷藏热交换器(45)或冷冻热交换器(51)的蒸发能力,抑制暖房能力的降低的冷冻装置。并且,增大上述冷藏膨胀阀(46)或冷冻膨胀阀(52)的开度的条件,与实施方式2中的(a1)至(h1)的条件相同。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一样。尚,本实施方式的冷藏膨胀阀(46)或冷冻膨胀阀(52),不是感温式膨胀阀,是由温度感应器检测冷藏热交换器(45)或冷冻热交换器(51)的冷媒蒸发温度和出口一侧气体冷媒温度,使作为这个温差的过热度接近(变成)所规定的温度而调整开度的电动膨胀阀。
[0106]《实施方式5》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增大倒向压缩机(2)的容量的冷冻装置。也就是,上述控制器(81),强制增大倒向压缩机(2)的运行能力,控制暖房能力下降。并且,增大上述倒向压缩机(2)的容量的条件,与实施方式2中的(a1)至(h1)的条件相同。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一样。
[0107]《实施方式6》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增大倒向压缩机(2)的运行台数的冷冻装置。也就是,上述控制器(81),强制增大所驱动的倒向压缩机(2)的台数,控制暖房能力下降。并且,增大上述倒向压缩机(2)的运行台数的条件,与实施方式2中的(a1)至(h1)的条件相同。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一样。尚,本实施方式中,多数台倒向压缩机(2)相互并列连接。
[0108]《实施方式7》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旁通了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一侧和吸入一侧的冷冻装置。
[0109]本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那样,在倒向压缩机(2)的喷出管(5)和吸入管(6)之间连接了辅助通路(90)。该辅助通路(90)中,设置了作为开关机构的辅助阀(91)。并且,上述控制部(81)打开辅助阀(91)连通辅助通路(90)的条件,如下所述。
[0110](a2)外气温感应器(70)检测的室外空气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高。
[0111](b2)高压感应器(61)检测的倒向压缩机(2)的高压冷媒压力比所规定的压力值高。
[0112](c2)室内热交换感应器(71)检测的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凝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低,或者未图示的温度感应器检测的室外热交换器(4)的冷凝温度比所规定的温度高。
[0113](d2)室温感应器(73)检测的室内单元(1B)的吸入温度(室内空气温度)和室内设定温度的温差比所规定的值小。
[0114](e2)室温感应器(73)检测的室内单元(1B)的室内空气温度(吸入温度)比所规定的值高。
[0115](f2)室内单元(1B)设置多台的情况下,停止了暖房运行处于显湿器关闭状态的室内单元(1B)比所规定台数多。
[0116]也就是,满足上述(a1)至(h1)的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由于室内热交换器(41)中液体冷媒的储留冷凝能力极端降低,所以减少冷媒量控制暖房能力的降低。其结果,就能够确实的确保上述室内热交换器(41)中所规定的暖房能力。尚,未满足上述(a1)至(h1)的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况下,关闭辅助阀(91)。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1相同。
[0117]《实施方式8》
本实施方式,构成为取代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81)降低室外风扇(4F)的风量,控制部(81)增大室内热交换器(41)的室内风扇(43)的风量的冷冻装置。也就是,上述控制部(81),是强制增大室内热交换器(41)的冷凝能力,抑制暖房能力的降低。并且,增大上述室内风扇(43)的风量的条件,与实施方式7中的(a2)至(f2)的条件相同。其他的构成、作用以及效果与实施方式2一样。
[0118]《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1至8中,还可以是以下的构成。
[0119]也就是,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了流量调整可能的喷出一侧三通转向阀(101)的流量调整器,但是,没有流量调整功能的简单的三通转向阀(101)亦可。这种情况下,流量调整器由三通转向阀(101)和暖房用膨胀阀(104)构成,通过在热回收运行时调整连接在下游一侧端部的暖房用膨胀阀(104)的开放程度,将从压缩机(2)喷出的冷媒适量的分配给室内热交换器(41)和室外热交换器(4)亦可。这种情况下,用没有流量调整功能的四通转向阀作为流量调整器亦可,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的效率好的冷冻装置(1)。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0120]正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发明,对于方便店或超市等包括空调热交换器和冷却热交换器的冷冻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11)
1.一种冷冻装置,包括冷媒回路(1E),该冷媒回路(1E),连接了压缩机(2)、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膨胀机构(46、52、104)、调节室内空气的空调热交换器(41)、冷却冷冻/冷藏库内的冷却热交换器(45、51),其特征为:
上述冷媒回路(1E),包括在空调热交换器(41)及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成为冷凝器的热回收运行时,可以改变从上述压缩机(2)喷出的、分配给上述空调热交换器(41)和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冷媒流量的流量调整器(101、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流量调整器,由能够转换连接在压缩机(2)喷出管(5)上的流路且能够调整流量的三通转向阀(101)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流量调整器,由能够转换连接在压缩机(2)喷出管(5)上的流路的转向阀(101)、和连接于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中在上述热回收运行时成为下游一侧的端部的可调整开度的膨胀阀(104)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设置了在上述流量调整器(101、104)改变冷媒流量时,控制上述空调热交换器(41)的冷凝能力下降的控制器(8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降低热源一侧热交换器(4)的热源风扇(4F)的风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增大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冷却风扇(47、58)风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膨胀机构(46、52),由可调整开度的膨胀阀构成,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增大冷却热交换器(45、51)的膨胀机构(46、52)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压缩机(2),构成为容量可以改变的形式,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增大压缩机(2)的容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压缩机(2)由多台构成,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增多压缩机(2)的运行台数。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设置了辅助通道(90),该辅助通道(90),连接上述压缩机(2)的喷出一侧和吸入一侧,使冷媒旁通,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连通辅助通道(90)。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冻装置,其特征为:
上述控制器(81),构成为增大空调热交换器(41)的空调风扇(43)的风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25494/2004 | 2004-08-02 | ||
JP2004225494 | 2004-08-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2060A true CN101002060A (zh) | 2007-07-18 |
CN100504245C CN100504245C (zh) | 2009-06-24 |
Family
ID=3578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58002566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04245C (zh) | 2004-08-02 | 2005-08-01 | 冷冻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752864B2 (zh) |
EP (1) | EP1788325B1 (zh) |
JP (1) | JP3925545B2 (zh) |
KR (1) | KR100833441B1 (zh) |
CN (1) | CN100504245C (zh) |
AU (1) | AU2005268197A1 (zh) |
WO (1) | WO200601383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276374A4 (en) * | 2021-01-21 | 2024-06-19 |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A MULTISPLIT UNIT, MULTISPLIT UNIT, STORAGE MEDIUM AND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013938A1 (ja) * | 2004-08-06 | 2006-02-09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冷凍装置 |
JP2007232265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US20070251256A1 (en) * | 2006-03-20 | 2007-11-01 | Pham Hung M | Flash tank design and control for heat pumps |
JP2009030937A (ja) * | 2007-07-30 | 2009-02-12 | Daikin Ind Ltd | 冷凍装置 |
FR2932553B1 (fr) | 2008-06-12 | 2013-08-16 | Jean Luc Maire | Systeme reversible de recuperation d'energie calorifique par prelevement et transfert de calories d'un ou plusieurs milieux dans un autre ou plusieurs autres milieux quelconques. |
JP5062079B2 (ja) * | 2008-07-18 | 2012-10-31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CN101458005B (zh) * | 2009-01-15 | 2010-09-0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太阳能光伏-市电混合驱动蓄冷蓄热型热泵机组 |
US8539785B2 (en) | 2009-02-18 | 2013-09-24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ondensing unit having fluid injection |
JP5496645B2 (ja) | 2009-12-25 | 2014-05-2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US8789384B2 (en) * | 2010-03-23 | 2014-07-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mputer rack cooling using independently-controlled flow of coolants through a dual-section heat exchanger |
WO2012056533A1 (ja) * | 2010-10-27 | 2012-05-03 | 株式会社 テクノミライ | 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3229003B (zh) * | 2010-12-09 | 2015-10-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气调节装置 |
JP2012233676A (ja) * | 2011-04-21 | 2012-11-29 | Denso Corp | ヒートポンプサイクル |
JP5790367B2 (ja) * | 2011-09-21 | 2015-10-0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2013217631A (ja) * | 2012-03-14 | 2013-10-24 | Denso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EP2951512B1 (en) * | 2013-01-31 | 2022-03-30 | Carrier Corporation | Multi-compartment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system with economizer |
US10976085B2 (en) * | 2014-05-19 | 2021-04-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CN105066501B (zh) * | 2015-07-22 | 2017-05-0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多联机室外机和具有其的多联机 |
US10465962B2 (en) * | 2015-11-16 | 2019-11-05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ompressor with cooling system |
US11585608B2 (en) | 2018-02-05 | 2023-02-21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thermal storage tank |
US11149971B2 (en) | 2018-02-23 | 2021-10-19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limate-control system with thermal storage device |
CN112236629B (zh) | 2018-05-15 | 2022-03-01 |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接地环路的气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
US11346583B2 (en) | 2018-06-27 | 2022-05-31 |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 Climate-control system having vapor-injection compressors |
KR20200114068A (ko) | 2019-03-27 | 2020-10-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공기 조화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422165A (en) * | 1987-07-17 | 1989-01-25 | Nec Corp | Facsimile terminal equipment with header information setting function |
JPH0745975B2 (ja) | 1988-03-01 | 1995-05-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H0278870A (ja) | 1988-09-13 | 1990-03-1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冷暖房装置 |
JP2922002B2 (ja) * | 1991-02-20 | 1999-07-19 | 株式会社東芝 | 空気調和機 |
MY114473A (en) * | 1997-04-08 | 2002-10-31 | Daikin Ind Ltd | Refrigerating system |
JPH11351685A (ja) | 1998-06-12 | 1999-12-24 |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 冷房システム |
JP4221780B2 (ja) * | 1998-07-24 | 2009-02-12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3094997B2 (ja) * | 1998-09-30 | 2000-10-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3253283B2 (ja) | 1998-12-25 | 2002-02-0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店舗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3742925B2 (ja) | 2001-06-18 | 2006-02-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TWI263025B (en) * | 2002-01-24 | 2006-10-01 | Daikin Ind Ltd | Freezing device |
JP3973441B2 (ja) | 2002-02-08 | 2007-09-12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 |
-
2005
- 2005-08-01 AU AU2005268197A patent/AU200526819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8-01 WO PCT/JP2005/014062 patent/WO20060138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5-08-01 KR KR1020077003699A patent/KR100833441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8-01 CN CNB2005800256695A patent/CN10050424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8-01 EP EP05767139.8A patent/EP1788325B1/en active Active
- 2005-08-01 JP JP2005222484A patent/JP39255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8-01 US US11/659,121 patent/US77528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276374A4 (en) * | 2021-01-21 | 2024-06-19 | GD Midea Heating &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A MULTISPLIT UNIT, MULTISPLIT UNIT, STORAGE MEDIUM AND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925545B2 (ja) | 2007-06-06 |
EP1788325A4 (en) | 2012-04-18 |
EP1788325B1 (en) | 2013-06-05 |
KR20070039590A (ko) | 2007-04-12 |
KR100833441B1 (ko) | 2008-05-29 |
US20090007589A1 (en) | 2009-01-08 |
WO2006013834A1 (ja) | 2006-02-09 |
AU2005268197A1 (en) | 2006-02-09 |
EP1788325A1 (en) | 2007-05-23 |
JP2006071268A (ja) | 2006-03-16 |
CN100504245C (zh) | 2009-06-24 |
US7752864B2 (en) | 2010-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2060A (zh) | 冷冻装置 | |
CN101762109B (zh) | 喷射器式制冷剂循环装置 | |
CN102734971B (zh) | 冷冻装置 | |
JP6678332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方法 | |
CN102042648A (zh) | 热回收式多联空调机组 | |
CN101900455A (zh) | 制冷装置 | |
US20080053114A1 (en) | Variable Capacity Modular Combined Refrigerating Installation by Frequency Conversion | |
CN101726132A (zh) | 一种空调器 | |
CN111237928B (zh) | 一种双温双闪发空调制冷系统 | |
KR100569554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열원 유닛 및 공기 조화 장치 | |
AU2005268121B2 (en) |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 |
CN100432551C (zh) | 变容量空调 | |
CN100507398C (zh) | 冷冻装置 | |
CN108088008B (zh) | 一种多联机热回收系统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4841174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10207419B (zh) | 多联机系统 | |
CN116241962A (zh) | 空调系统、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 |
CN214841175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9959180B (zh) | 空调系统及其除霜方法 | |
CN209165862U (zh) |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 |
CN114909725A (zh) | 一种高效节能多联机系统 | |
CN109682105B (zh) | 空调系统 | |
CN113154519A (zh) | 一种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341160A (zh) | 空调用循环系统及空调 | |
CN214307714U (zh) | 多温区集成式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