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532964C -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2964C
CN100532964C CNB200580036821XA CN200580036821A CN100532964C CN 100532964 C CN100532964 C CN 100532964C CN B200580036821X A CNB200580036821X A CN B200580036821XA CN 200580036821 A CN200580036821 A CN 200580036821A CN 100532964 C CN100532964 C CN 10053296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door unit
housing
substrate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8003682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48623A (zh
Inventor
安冨正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8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8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296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296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perfuming or deodoris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7Casings or covers with control knobs; Mounting controlling members or control units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是壁挂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即使在由于室内单元的形式不同而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室内单元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壁挂式室内单元(1)具备在前面具有室内空气的第一吸入口(21)的壳体(2)以及设置在壳体(2)下部并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元件(94)。壳体(2)的与接收元件(94)对置的面即第一壳体面(24)以相对于壳体(2)安装在墙面上的状态下的水平面O成30°以下角度α的方式向上方倾斜。接收元件(94)配置成其中心线(D)相对于与第一壳体面(24)正交的正交面(J)倾斜并且朝向斜下方。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构成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一种,有安装在室内墙面上部的壁挂式室内单元。在该壁挂式室内单元中,设置有用于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由红外线式接收元件等构成的接收器,以便能够通过遥控器进行运转操作。考虑到室内居住者从室内单元前面的斜下侧位置使用遥控器来操作的情况,为了能够确保利用该遥控器进行操作时的接收距离,通常将接收器设置成朝向室内单元的前方。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也提出了一种具有如下结构的壁挂式室内单元,即,其具备可对设置在壳体前面的吸入口进行开闭的前面面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8129号公报
当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壁挂式室内单元那样采用具备可开闭的前面面板的结构时,必须将接收器配置在壳体的下部。而且,因前面面板的尺寸不同,也有可能存在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壳体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
在采用这种具备可开闭的前面面板的结构的情况下,或者在由于室内单元的形状或其它设备配置的制约等的室内单元的形式不同而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壳体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会产生不能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问题。
另外,在接收器的附近大多配置有用于显示运转状态的由LED等构成的显示器和用于在找不到遥控器的情况下等进行运转的由按钮等构成的操作器,这些设备也不得不配置在壳体的底面及其附近,使得配置空间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显示器来说,由于需要确保目视性,所以在配置于壳体的底面及其附近这方面的制约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即使在由于室内单元的形式不同而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室内单元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是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其具备: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墙面上且在前面具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并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器。另外,壳体的与接收器对置的面即第一面以相对于壳体安装在墙面上的状态下的水平面成30°以下角度的方式向上方倾斜。接收器配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与第一面正交的面倾斜且朝向斜下方。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与以相对于水平面成30°以下角度的方式向上方倾斜的第一面对置地设置有接收器,并将该接收器配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与第一面正交的面倾斜且朝向斜下方,所以接收器的中心线朝向壳体的前方。由此,即使在由于室内单元的形式不同而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室内单元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还具备前面面板,该前面面板设置成从一侧端到另一侧端覆盖壳体的前面并且在运转时向壳体的前方移动从而打开吸入口。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以从一侧端到另一侧端覆盖壳体前面的方式设置有前面面板,所以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将接收器配置在壳体的下部,并且不得不与第一面对置地设置接收器,该第一面以相对于室内单元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水平面成30°以下角度的方式向上方倾斜。但是,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即使在与以相对于水平面成30°以下角度的方式向上方倾斜的第一面对置地设置接收器的情况下,由于接收器配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与第一面正交的面倾斜且朝向斜下方,因此接收器的中心线朝向壳体的前方,从而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还具备配置在接收器附近并显示运转状态的显示器。接收器配置在显示器的后方。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通过将接收器配置在显示器的后方,即,通过将显示器配置在接收器的前方,从而能够确保显示器的目视性,并且能够使接收器的中心线朝向壳体的前方。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还具备配置在接收器附近并显示运转状态的显示器。接收器配置在显示器的后方。前面面板的下端延伸到显示器附近。接收器的下端配置在比前面面板的下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通过将接收器配置在显示器的后方,即,通过将显示器配置在接收器的前方,从而能够确保显示器的目视性,并且能够使接收器的中心线朝向壳体的前方。另外,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能够增大前面面板的下端与接收器下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因此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三或第四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接收器安装在第一基板上。显示器安装在与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上。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接收器与显示器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基板上从而增大各基板设置的自由度,所以容易将接收器配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与第一面正交的面倾斜且朝向斜下方。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倾斜配置。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倾斜地配置,所以不用改变接收器的形状就能够将接收器配置成其中心线相对于与第一面正交的面倾斜且朝向斜下方。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第一基板相对于第二基板以随着接近前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六或第七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第一基板的前端部配置在比第二基板的后端部离第一面更远的位置。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形成为,在本发明第五~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在第二基板上还安装有用于进行运转操作的操作器。
在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由于操作器与显示器安装在同一基板上,因此能够缩小操作器与显示器的配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右斜下侧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从左斜上侧观察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右侧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水平方
向中央附近的内部结构的侧剖面图。
图5是将前面面板卸下后的状态的室内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移动机构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移动机构的开闭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前面面板的开闭动作的状态的图。
图9是从左斜上侧观察室内单元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主体显示部的右侧面图(对于基板支承部件,只图示了左侧面部)。
图11是从图3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主体显示部的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C-C线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室内单元;2-壳体;6-前面面板;21-第一吸入口;24-第一壳体面(第一面);81-显示面板(第一面);91、92、93-LED(显示器);94-接收元件(接收器);95-开关(操作器);101-第一基板;102-第二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实施方式。
(1)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结构
图1、图2和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的外观。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示关于室内单元1的方向和位置的情况下,以室内单元1安装在室内的墙面上的状态为基准进行表示。另外,将室内单元1的安装在墙面上的部分作为室内单元1(即壳体2)的背面,将与背面对置而向室内突出的面作为前面(或正面),将前面和背面的横侧的面作为侧面(更具体地说,将从正面观察到的右侧的面作为右侧面,将从正面观察到的左侧的面作为左侧面),将前面和背面的上侧的面作为顶面,将前面和背面的下侧的面作为底面。另外,室内单元1的水平面是指,在室内的墙面为铅直面的情况下与墙壁面正交的面。在这里,图1是从右斜下侧观察室内单元1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左斜上侧观察室内单元1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室内单元1的右侧面图。
该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是安装在室内墙面的上部的壁挂式室内单元,其具有进行室内的制冷和制热等的功能。室内单元1主要具备壳体2、送风风扇3(参照图4)、室内热交换器4(参照图4)、水平挡板5、前面面板6、移动机构7(参照图6)以及主体显示部8。
<壳体>
壳体2具有从正面看水平方向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如图4所示,壳体2主要容纳有送风风扇3、室内热交换器4以及主体显示部8的构成部件(参照图10)。在壳体2的前面设置有前面面板6。将在后面对前面面板6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吸入口21、第二吸入口22和吹出口23。在这里,图4是表示室内单元1的水平方向中央附近的内部结构的侧剖面图。
吹出口23是供从壳体2内向室内吹出的空气通过的开口,其设置在第一壳体面24上。第一壳体面24构成室内机壳体2的底面的前侧部分。该第一壳体面24以其前端比下端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即,该第一壳体面24相对于在壳体2被安装在墙面上的状态下的水平面朝向上方倾斜。另外,如图5所示,吹出口23设置在第一壳体面24的除去水平方向两端部分的部分上。另外,在吹出口23上设有水平挡板5。在这里,图5是将前面面板6卸下后的状态的室内单元1的主视图。
第一吸入口21是供从室内向壳体2吸入的空气通过的开口,其设置在第二壳体面25上。第二壳体面25构成壳体2的前面,第一吸入口21设置在壳体2的前面。第二壳体面25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平坦的形状,但以上端比下端略微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第二壳体面25的下端与第一壳体面24的上端连续,第二壳体面25相对于第一壳体面24成预定角度。即,第一壳体面24与第二壳体面25为弯曲的形状,两者形成大于等于90°、小于180°的比较平缓的角度。另外,第一吸入口21与吹出口23同样,设置在第二壳体面25的除去水平方向两端部分的部分上。
第二吸入口22是供从室内向壳体2吸入的空气通过的开口,其设置在第三壳体面26上。第三壳体面26构成壳体2的顶面,并设置有格子状的吸入格栅。
<送风风扇>
送风风扇3构成为水平方向细长的圆筒形状,是配置成中心轴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横流风扇。在送风风扇3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叶片。送风风扇3被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绕中心轴旋转驱动,从而产生这样的空气流:将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吸入口21和第二吸入口22吸入到壳体2内,在使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4之后,将空气从壳体2内经由吹出口23向室内吹出。送风风扇3在侧视时配置在室内单元1的大致中央。
<水平挡板>
水平挡板5设置为可自由开闭吹出口23,并对从吹出口23向室内吹出的空气进行引导。水平挡板5具有在壳体2的水平方向上细长的板状,且能够以平行于壳体2的水平方向的轴为中心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吹出口23上。水平挡板5被未图示的挡板电动机旋转驱动。水平挡板5具有略微小于吹出口23的形状,如图5所示,在关闭吹出口23的水平挡板5的上端与壳体2之间设置有间隙G。通过设置该间隙G,从而水平挡板5可以在吹出口23处少受限制地转动。
<前面面板>
前面面板6设置在壳体2的前面,其向壳体2的前方移动以打开第一吸入口21,并以接近壳体2的方式移动从而关闭第一吸入口21(以下称为关闭状态),由此对第一吸入口21进行开闭。另外,前面面板6被设置成,在关闭状态下从一侧端到另一侧端(即从左端到右端)覆盖壳体2的前面。更具体地说,前面面板6覆盖第二壳体面25的除去上端部分的左端到右端,从左端到右端覆盖第一壳体面24的上端部分。即,前面面板6比壳体2的第一吸入口21和吹出口23的水平方向两端部分更向侧方延伸。另外,水平挡板5通过前面面板6覆盖其上端部分以及间隙G。前面面板6具有以沿着壳体2的第一壳体面24和第二壳体面25的形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并具有第一面板部61和第二面板部62。
第一面板部61具有沿着第一壳体面24的形状,其是在前面面板6的关闭状态下覆盖水平挡板5上端的部分。即,第一面板部61构成前面面板6的下部。
第二面板部62具有沿着第二壳体面25的形状,其是在前面面板6的关闭状态下覆盖第一吸入口21的部分。即,第二面板部62构成前面面板6的上部。
此外,前面面板6的两侧端由第一支承部件71支承(参照图6)。两个第一支承部件71设置在壳体2的两侧端,并设置成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另外,通过第一支承部件71使前面面板6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能够进行第一吸入口21的开闭。
<移动机构>
如图6和图7所示,移动机构7是使前面面板6移动以使得第一吸入口21以所希望的开度打开的机构。移动机构7可使前面面板6移动到如下状态:前面面板6关闭第一吸入口21的关闭状态(图7(a)的状态);前面面板6从关闭状态向前方移动从而打开第一吸入口21的状态(图7(b)的状态,下面称作第一打开状态);以及前面面板6从第一打开状态进一步向前方移动从而更大地打开第一吸入口21的状态(图7(c)的状态,下面称作第二打开状态)。在前面面板6从关闭状态向第一打开状态转移的情况下,前面面板6沿着第一壳体面24向前方移动,在前面面板6从第一打开状态向第二打开状态转移的情况下,前面面板6以其上端部向前方打开的方式旋转移动。当前面面板6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第一吸入口21以第一开度打开。另外,当前面面板6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第一吸入口21以大于第一开度的最大开度即第二开度打开。移动机构7主要具有第一支承部件71、第二支承部件72和面板驱动电动机(未图示)。在这里,图6是表示移动机构7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移动机构7的开闭动作的状态的图。
第一支承部件71是支承前面面板6的左侧端和右侧端的板状部件,是沿着大致铅直方向和前方延伸的板状部件。对于第一支承部件71的上端缘,随着其前侧部分接近后侧部分而向下方倾斜,并且沿着第一支承部件71的上端缘设置有与后述的第二小齿轮79啮合的齿条(rack gear)74。另外,在第一支承部件71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一狭缝(slit)部75、第二狭缝部76和第三狭缝部77。狭缝部75、76、77分别是贯通第一支承部件71两面的长孔,且与第一支承部件71同样,随着其前侧部分接近后侧部分而向下方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部75以沿着第一面板部61的方式,即以沿着第一壳体面24的方式倾斜。第一狭缝部75具有:从后下方向前上方呈直线状延伸的直线部75a;以及与直线部75a的后端连续并向下方略微凹进地弯曲的弯曲部75b。第二狭缝部76和第三狭缝部77与第一狭缝部75同样地具有直线部和弯曲部。此外,第二狭缝部76位于第一狭缝部75的下方,第三狭缝部77位于第二狭缝部76的下方。另外,第一狭缝部75、第二狭缝部76和第3狭缝部77相互平行地配置。
第二支承部件72是将第一支承部件71支承成可沿壳体2的前后方向直线移动并可沿壳体2的前后方向旋转移动的部件,所述第二支承部件72分别安装在壳体2的右侧面的内侧和左侧面的内侧。第二支承部件72具有相互啮合的第一小齿轮78和第二小齿轮79。第一小齿轮78由未图示的面板驱动电动机旋转驱动,该旋转传递到第二小齿轮79。第二小齿轮79将从第一小齿轮78传递来的旋转传递给齿条74。另外,在第二支承部件72的中央部附近设置有第一支承爪72a和第二支承爪72b。第一支承爪72a具有从第二支承部件72的表面向侧方突出的圆筒形状,其插入第一支承部件71的第一狭缝部75中。第一支承爪72a卡定在第一狭缝部75中并支承第一支承部件71。第二支承爪72b也与第一支承爪72a同样,具有从第二支承部件72的表面突出的圆筒形状,且插入第一支承部件71的第三狭缝部77中。第二支承爪72b卡定在第3狭缝部77中并支承第一支承部件71。当前面面板6进行开闭动作时,第一支承爪72a和第二支承爪72b相对于第一狭缝部75和第二狭缝部76滑动,从而对前后移动的前面面板6进行支承。
(2)前面面板的开闭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2、图7、图8和图9说明前面面板6的开闭动作。在这里,图8是表示前面面板6的开闭动作的状态的图,图9是从左斜上侧观察室内单元1在第一打开状态和第二打开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当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停止运转时,吹出口23被水平挡板5关闭并且前面面板6处于关闭状态。在关闭状态下,如图7(a)所示,第一支承部件71的第一狭缝部75的前端与第一支承爪72a接近,第一支承部件71的第三狭缝部77的前端与第二支承爪72b接近,从而前面面板6如图8(a)所示,成为覆盖第一吸入口21并且覆盖水平挡板5的上端的状态。在该关闭状态下,第一面板部61覆盖包括水平挡板5的上端部、间隙G和吹出口23的上部在内的第一壳体面24的上部。另外,第二面板部62覆盖第二壳体面25。前面面板6在关闭状态下成为沿着第一壳体面24和第二壳体面25并接近第一壳体面24和第二壳体面25的状态。由此,在室内单元1停止运转时,从水平挡板5的上端到第一吸入口21的部分从外部隐蔽起来。
在前面面板6从关闭状态向第一打开状态转移的情况下,如图7(b)所示,第一支承部材71向下述方向移动,即,第一狭缝部75的直线部75a的后端接近第一支承爪72a、第三狭缝部77的直线部77a的后端接近第二支承爪72b的方向。这时,第一狭缝部75的直线部75a相对于第一支承爪72a滑动,第三狭缝部77的直线部77a相对于第二支承爪72b滑动。由此,第一支承部件71向斜前上方移动,从而前面面板6如图8(b)所示,沿着第一壳体面24向斜前上方平行地移动(参照图8的箭头A)。这时,由于第一面板部61沿着第一壳体面24向斜前上方移动,并且第二面板部62以离开第二壳体面25的方式朝斜前上方移动,所以前面面板6打开吹出口23和第一吸入口21。进而,第一面板部61移动到下端越过吹出口23的上端的位置,从而第一面板部61不会妨碍空气从吹出口23吹出,并且第一面板部61封闭第二面板部62与第二壳体面25之间的下部。进而,关闭吹出口23的水平挡板5转动,由此吹出口23打开。另外,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第二面板部62与第二壳体面25之间的上部打开,从而能够使从第一吸入口21吸入壳体2内的空气通过(参照图9中的实线所示的前面面板6)。此外,在第一打开状态下,第二面板部62与第二壳体面25之间的两侧部由第一支承部件71封闭,该第一支承部件71成为遮板,从而不能从外部通过第一吸入口21看到壳体2的内部。
另外,在前面面板6从第一开打状态向第二开打状态转移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第一支承部件71以第一狭缝部75的弯曲部75b卡定于第一支承爪72a上、第三狭缝部77的弯曲部77b卡定于第二支承爪72b上的方式移动。由此,第一支承部件71旋转移动,从而前面面板6如图8(c)所示,以上端向前方倾倒的方式旋转移动(参照箭头B)。这时,第一面板部61的下端仍然处于第一打开状态的位置,前面面板6以第一面板部61的下端为中心旋转,由此,第二面板部62的上端朝向前方旋转移动。由此,第二面板部62与第二壳体面25之间的上部进一步打开,从而第一吸入口21进一步打开(参照图9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前面面板6)。
另外,在前面面板6从第二打开状态向第一打开状态转移的情况下,前面面板6与上述相反地进行旋转移动。另外,当室内单元1的运转停止时,在水平挡板5转动而关闭吹出口23之后,前面面板6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从而从水平挡板5的上端到第一吸入口21的部分再次从外部隐蔽起来。
(3)主体显示部的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中,形成如下结构:在运转停止时,从水平挡板5的上端到第一吸入口21的部分通过前面面板6隐蔽起来。因而,不易从外部看到用于使水平挡板5可以转动的比较大的间隙G。另外,虽然第一吸入口21和吹出口23只形成在壳体2前面的除去水平方向两端部分之外的部分上,但是前面面板6设置成从左端到右端覆盖壳体2的前面。由此,在该室内单元1中,提高了室内装饰性等美观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该前面面板6覆盖壳体2的前面的大部分,所以不得不将主体显示部8配置在壳体2的底面及其附近。具体地说,主体显示部8配置在作为第一面的第一壳体面2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面24以相对于水平面O的角度为30°以下的方式随着接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在这里,设第一壳体面24与水平面O所成的角度为角度α,考虑到第一壳体面24不是完全平坦的面而是略微弯曲的面,角度α是指在第一壳体面24的各部分的切面与水平面O所成的角度。例如,设在后述的接收元件94的中心线D与第一壳体面24的外表面相交的点E的切面为切面F,该切面F与水平面O所成的角度与角度α对应。另外,在第一壳体面24的各部分的角度α全部都是30°以下。在图10中,角度α为20°以下。
接下来,使用图1、图10和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主体显示部8。在这里,图10是表示主体显示部8的右侧面图(对于基板支承部件103上,仅图示了左侧面部103b),图11是从图3中的箭头B方向观察主体显示部8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显示部8配置在第一壳体面24的吹出口23的右侧位置。主体显示部8主要具有显示面板81。
显示面板81是在其前端和后端具有多个卡定爪81a、81b的大致四边形的板状部件,其通过卡定爪81a、81b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壳体面24的吹出口23的右侧的矩形开口中,并与第一壳体面24形成为一体。显示面板81在其前后方向(即上下方向)的中央附近具有用于目视LED91、92、93(后述)的显示的显示窗口82、83、84,并在显示窗口82~84的后侧具有用于使红外线式接收元件94(后述)所接收的信号透光的接收窗85。另外,在这些窗82~85上设置有具有透光性的树脂部件。另外,设置在显示窗82中的树脂部件也作为用于在遥控器丢失的情况下等进行运转的运转/停止按钮86发挥作用。如图12所示,该运转/停止按钮86设置为可在显示窗82内沿着显示面板81的板厚方向移动,其具有按钮主体86a、舌部86b和突出部86c。按钮主体86a是插入显示窗82内的横长的大致矩形的部分,略微向显示窗82的内侧与外侧突出。舌部86b与按钮主体86a一体地形成在按钮主体86a的向显示窗82内侧突出的部分,是沿着显示窗82的内表面向前方延伸的板状的部分。突出部86c是在舌部86a的前端朝向壳体2的内侧延伸的圆柱状部分。另外,前面面板6的下端在关闭状态下延伸到不覆盖显示面板81的显示窗口82~84的程度的位置(参照图10和图11中在显示窗82~84附近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前面面板6的下端),在第一和第二打开状态下,前面面板6的下端延伸到略微覆盖显示面板81前端的程度的位置(参照图10和图11中在显示面板81前端附近用双点划线表示的前面面板6的下端)。在这里,图12是沿图11中的C-C线的剖面图。
在显示面板81的内侧,以与第一壳体面24的内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有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由基板支承部件103支承,该基板支承部件103配置成与显示面板81的设置有窗82~85的部分对应。
基板支承部件103由壳体2支承,主要具有:配置在显示面板81与第二基板102之间的矩形的下面部103a;以及从下面部103a的两侧端以从侧方夹持第一基板101和第二基板102的方式延伸的左侧面部103b和右侧面部103c。在下面部103a上设置有:以与显示窗82~84对应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103d、103e、103f;以及形成在贯通孔103d前方的位置的弹性部103g。弹性部103g是其设置在下面部103a上的一端可沿下面部103a的板厚方向弹性变形的带状部分。弹性部103g的端部配置成与运转/停止按钮86的突出部86c对应。在弹性部103g的端部设置有:与突出部86c的前端抵接的圆柱状的第一突出部103h;以及形成在与形成有第一突出部103h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的圆柱状的第二突出部103i。在左侧面部103b和右侧面部103c上形成有用于支承第一基板101的支承爪103j。另外,在左侧面部103b和右侧面部103c上形成有用于支承第二基板102的支承爪103k。
另外,第二基板102配置成其基板面H大致平行于显示面板81(即第一壳体面24)。另一方面,第一基板101配置成其基板面I比显示面板81(即第一壳体面24)向上方倾斜。换言之,第一基板101配置成相对于与第一壳体面24正交的面向前方倾斜。即,第一基板101配置成相对于第二基板102以角度β随着接近前方而向上方倾斜。
在第二基板102上主要安装有:显示室内单元1的运转状态的作为显示器的LED 91、92、93;和作为操作器的开关95,该开关95通过用于在遥控器丢失的情况下等进行运转的运转/停止按钮86进行操作。LED92、93分别配置在与贯通孔103e、103f对应的位置,其光线可通过显示窗83、84直接目视。LED 91配置在贯通孔103d的侧方,能够间接地通过显示窗82(即运转/停止按钮86)目视LED 91在贯通孔103d中扩散的光。开关95主要具有供基板支承部件103的第二突出部103i插入的筒状部95a和设置在筒状部95a内的开关主体95b。另外,当按压运转/停止按钮86时,基板支承部件103的第二突出部103i与开关主体95b接触,从而不必使用遥控器就能进行室内单元1的运转/停止(参照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弹性部103g)。
在第一基板101上主要安装有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作为接收器的红外线式接收元件94。该接收元件94配置在与接收窗85对应的位置。更具体地说,接收元件94配置在接收窗85的后方的位置。另外,接收元件94配置在LED 91、92、93的后方。进而,接收元件94的下端配置在比前面面板6的下端更靠后方的位置。
另外,接收元件94配置成,该接收元件94的中心线D相对于与切面F(即,在与显示面板81的外表面相交的点即点E的切面)正交的正交面J倾斜且朝向斜下方。具体地说,中心线D相对于正交面J倾斜角度γ。
(4)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的特征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具有以下特征。
(A)
由于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中还具备前面面板6,该前面面板6配置成,从一侧端到另一侧端覆盖壳体2的前面并且在运转时向壳体2的前方移动从而打开吸入口21,因此,必须将作为接收器的接收元件94配置在壳体2的下部,而且,也不得不与作为第一面的第一壳体面24对置地设置接收元件94,该第一面以相对于水平面O成30°以下的角度α的方式向上方倾斜。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1中,由于接收元件94的中心线D配置成,相对于与第一壳体面24正交的面即正交面J以角度γ倾斜且朝向斜下方,因此接收元件94的中心线D朝向壳体2的前方。由此,即使在不得不将接收元件94配置在相对于水平面O的角度小的第一壳体面24(即壳体2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在接收元件94中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特别是像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1那样,在壳体2的底面及其附近的面(即第一壳体面24)相对于水平面O成20°以下的角度α的情况下,不能确保接收元件94的接收距离的可能性增大,所以本实施方式是有效的。
(B)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中,通过将接收元件94配置在作为显示器的LED 91、92、93的后方,即,将LED 91、92、93及其显示窗82、83、84配置在接收元件94的前方,从而能够确保LED 91、92、93的目视性,并且能够使接收元件94的中心线D朝向壳体2的前方。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1中,前面面板6的下端延伸到LED91、92、93的附近,接收元件94的下端配置在比前面面板6的下端更靠后方的位置,所以能够增大前面面板6的下端与接收元件94下端之间的前后距离。因此,能够使接收元件94进一步朝向壳体2的前方(具体地讲,增大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所成的角度β),从而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C)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中,由于接收元件94与LED91、92、93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基板(具体地讲是第一基板101与第二基板102)上,增大了各基板101、102的设置自由度,所以容易将接收元件94配置成使其中心线D相对于与第一壳体面24正交的正交面J倾斜且朝向斜下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1中,由于将第一基板101配置成相对于第二基板102以角度β倾斜,因此不必改变接收元件94的形状,就能够将接收元件94配置成使其中心线D相对于正交面J倾斜并且朝向斜下方。
(D)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中,由于在第二基板102上还安装有用于进行运转操作的作为操作器的开关95,所以能够减小开关95和LED 91、92、93的配置空间。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单元1中,由于LED 91的显示窗82和用于进行开关95的接通、断开操作的运转/停止按钮86兼用(即一体化),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小配置空间,另外也提高了外观设计性。
(5)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具体的结构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变更。
如果利用本发明,则在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中,即使在由于室内单元的形式不同而不得不将接收器配置在室内单元的底面及其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是壁挂式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该室内单元具备:
用于安装在室内的墙面上且在前面具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21)的壳体(2);
在运转停止时从一侧端到另一侧端覆盖上述壳体的前面,并且在运转时从上端至下端的整体向上述壳体的前方移动从而打开上述吸入口的前面面板(6);以及
设置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并接收从遥控器发送的信号的接收器(94),
上述壳体的与上述接收器对置的面即第一面(24、81)以相对于上述壳体安装在上述墙面上的状态下的水平面(O)成30°以下角度的方式朝向上方倾斜,
上述接收器配置成,上述接收器的下端配置在比上述前面面板的下端更靠后方的位置,同时其中心线(D)相对于与上述第一面正交的面(J)向前方倾斜且朝向斜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还具备配置在上述接收器(94)附近并显示运转状态的显示器(91、92、93),
上述接收器配置在上述显示器的后方,
上述前面面板(6)的下端延伸到上述显示器(91、92、93)的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收器(94)安装在第一基板(101)上,
上述显示器(91、92、93)安装在与上述第一基板不同的第二基板(10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101)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102)倾斜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101)相对于上述第二基板(102)以随着接近前方而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101)的前端部配置在比上述第二基板(102)的后端部离上述第一面(24、81)更远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1),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基板(102)上还安装有用于进行运转操作的操作器(95)。
CNB200580036821XA 2004-11-08 2005-10-11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296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3861A JP3806881B2 (ja) 2004-11-08 2004-11-08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323861/2004 2004-11-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8623A CN101048623A (zh) 2007-10-03
CN100532964C true CN100532964C (zh) 2009-08-26

Family

ID=3631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3682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2964C (zh) 2004-11-08 2005-10-11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78017B2 (zh)
EP (1) EP1813875A4 (zh)
JP (1) JP3806881B2 (zh)
KR (1) KR20070058682A (zh)
CN (1) CN100532964C (zh)
AU (1) AU2005301867B2 (zh)
WO (1) WO20060489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7920B2 (ja) * 2009-10-13 2013-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リモコン用送受信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4924696B2 (ja) * 2009-11-04 2012-04-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壁掛け型室内機
JP5423420B2 (ja) * 2010-01-22 2014-02-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KR101781845B1 (ko) * 2010-05-13 2017-09-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기
CN202470348U (zh) * 2012-02-29 2012-10-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板驱动装置及使用该驱动装置的空调室内机
JP5678952B2 (ja) * 2012-12-28 2015-03-0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KR101702169B1 (ko) 2013-10-02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101706812B1 (ko) 2013-10-02 2017-02-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KR20150043573A (ko) * 2013-10-11 2015-04-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5850032B2 (ja) * 2013-11-26 2016-02-0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内機
KR101662377B1 (ko) 2014-01-27 2016-10-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5020873B (zh) * 2014-04-24 2018-08-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机构、面板机构及家用电器
JP6300958B2 (ja) * 2014-12-26 2018-03-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基板
WO2016139729A1 (ja) * 2015-03-02 2016-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772542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佛山市南海南洋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贯流式上进风风幕机
CN107420987A (zh) * 2017-07-05 2017-12-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19082349A1 (ja) * 2017-10-26 2019-05-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8224576B (zh) * 2018-03-08 2025-01-2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WO2023010664A1 (zh) * 2021-07-31 2023-02-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1671A (ja) 1993-06-02 1994-12-13 Hitachi Ltd リモコン受信および運転表示部
JPH0798129A (ja) * 1993-09-30 1995-04-11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
KR0120742Y1 (ko) 1995-09-25 1998-08-01 김광호 공기 조화기
KR200146096Y1 (ko) 1996-10-19 1999-06-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용 실내기의 제어장치
JP3791159B2 (ja) * 1997-11-20 2006-06-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H11159801A (ja) * 1997-11-28 1999-06-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離型空気調和装置
JPH11211142A (ja) * 1998-01-20 1999-08-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天井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AU2002314572A1 (en) 2001-06-19 2003-01-02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KR100437049B1 (ko) 2002-04-19 2004-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흡입패널 개폐구조
JP2003074952A (ja) * 2001-08-28 2003-03-12 Toshiba Kyaria Kk 空気調和機
JP4495370B2 (ja) 2001-08-28 2010-07-07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730604B2 (ja) * 2002-08-01 2006-01-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KR20040069655A (ko) 2003-01-30 2004-08-06 캐리어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 실내기의 공기 흡입구 개폐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61425A1 (en) 2007-11-15
JP3806881B2 (ja) 2006-08-09
AU2005301867A1 (en) 2006-05-11
EP1813875A4 (en) 2011-03-02
KR20070058682A (ko) 2007-06-08
WO2006048994A1 (ja) 2006-05-11
EP1813875A1 (en) 2007-08-01
US7878017B2 (en) 2011-02-01
CN101048623A (zh) 2007-10-03
AU2005301867B2 (en) 2009-04-09
JP2006132872A (ja) 2006-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964C (zh) 空调装置的室内单元
KR101576539B1 (ko) 공기조화기
EP1681517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1556065B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EP2208943A1 (en) Indoor unit of an airconditioner
CN208343858U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总成
CN10049809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4864505B (zh) 空调器
CN100549539C (zh) 空调的室内组件
CN105202625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JP2011102113A (ja) レジスタ
KR20080027061A (ko) 공기조화기
JP2014070802A (ja) 空調室内機
JP476616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42175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09689073U (zh) 窗式空调器的后围板组件及窗式空调器
JP4313184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18858356U (zh) 活动式除霜风口结构及车辆
CN210026957U (zh) 球形出风口的翻转驱动机构
CN212473021U (zh) 汽车换向出风口
CN209795118U (zh) 球形出风口的翻转控制机构
CN1959235B (zh) 空调设备的显示屏安装用组装体
KR10042035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그릴루버 구동장치
KR20070095143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스위치 고정구조
KR20060087159A (ko) 공기조화기용 수직블레이드 회전각도 제어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