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缬沙坦的新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缬沙坦(Valsartan,1)的新合成方法,及其中间体——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缬沙坦(Valsartan)是一种非肽类血管紧张素II(AT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的化学名为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缬沙坦的化学结构如式(1)所示。
已知缬沙坦和(或)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如专利US 5,399,578,US 5,965,592,WO 02/006253,CN 1317485,WO 04/026847,WO 04/111018,WO 05/049586,WO05/049587和J.Med.Chem.1991,34(8),2525-2574,Bioorganic & Med.Lett.1994,4(1),29-34。
美国专利US 5,399,578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1)所示,以2’-氰基-4-甲酰基联苯(3)为原料,与L-缬氨酸苄酯的对甲苯磺酸盐(4)经还原胺化反应,正戊酰化反应,成四氮唑,去保护得缬沙坦(2)。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一,采用三烷基叠氮化锡与氰基在120—140℃下反应生成四氮唑,但三烷基叠氮化锡毒性大。专利CN 1317485对四氮唑合成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叠氮化钠为原料,三烷基叠氮化锡和端羟基被硅烷化的聚乙二醇为催化剂,虽然减少了三烷基叠氮化锡的用量,但叠氮化钠危险性较大。其二,采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脱去苄基保护基,需用加氢设备。此外,世界专利WO 04/111018对脱去苄基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碱性条件下水解,避免了催化加氢;但缬沙坦粗品的光学纯度未见报道,收率较低。
反应式(1):
世界专利WO 04/026847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2)所示,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4)为原料,与L-缬氨酸或衍生物(5)缩合生成席夫碱,再经催化加氢或金属氢化物还原,所得仲胺与正戊酰氯在水存在下进行酰化反应,得到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1)。该方法的缺点是:其一,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或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甲酰基联苯)需另行制备,成本高。其二,需采用采用催化加氢或金属氢化物还原席夫碱。其三,正戊酰化反应中,水的存在一方面可提高产物缬沙坦的光学活性;但同时导致正戊酰氯部分水解为正戊酸,影响缬沙坦的结晶纯化。
反应式(2):
已有专利WO 05/049586描述的缬沙坦合成方法如反应式(3)所示,以四氮唑被保护过的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7)为原料,与羧基被酯化保护的L-缬氨酸(6)缩合制备仲胺,经正戊酰化反应,脱去四氮唑的保护基,然后再通过酯基水解反应,得到缬沙坦(1)。在该专利报道中,解四氮唑保护基和酯基水解反应两步步骤的收率为50%,且所得缬沙坦的手性纯度未报道。
反应式(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制备缬沙坦(1)的新方法。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经过研究,找到一种有效的合成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方法,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缬沙坦(1)的制备,研发了一条制备缬沙坦的新路线,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本发明中,缬沙坦(1)是经过中间体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通过以下步骤制备的,如反应式(4)所示。
反应式(4):
根据本发明,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的烷基化反应是指2’-(N-三苯甲基)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BBTT)与缬氨酸甲酯(Val-OMe)(或其盐)在碱性条件下合成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1)的反应。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缬氨酸甲酯盐是指缬氨酸甲酯的无机酸盐,如盐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如对甲苯磺酸盐。
具体地说,本发明所述的烷基化反应是在有机碱(例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等)存在下,由2’-(N-三苯甲基)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BBTT)与缬氨酸甲酯(Val-OMe)或其盐在有机溶剂中,经亲核取代反应得到化合物(Val-1)。其中,反应温度在-20—80℃的温度范围内;反应时间在1—24小时内;有机溶剂选自THF、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乙腈等。
根据本发明,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的酰化反应是指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1)与正戊酰氯在碱性条件下合成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2)的反应。
具体地说,本发明所述的酰化反应在有机碱(例如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等),或者无机碱(例如碳酸钾、碳酸钠)存在下,由化合物(Val-1)与正戊酰氯在有机溶剂中,经酰基化反应得到化合物(Val-2)。其中,反应温度在-20—80℃的温度范围内;有机溶剂选自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甲苯、乙腈等;反应时间在1—24小时内。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制备过程中所述的碱解反应是指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2)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甲酯,得到中间体(Val-2’)。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解反应是在过量的无机碱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中进行的。其中,有机溶剂选自极性溶剂,如低级脂肪醇,甲醇、乙醇、正丁醇;或非质子极性溶剂,如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中两种或多种溶剂的混合物。根据选用有机溶剂的不同,水与有机溶剂的比例在1:1000至5:1的范围内变化,优选为1:10至5:1。有机溶剂的用量为化合物(Val-2)的1—100倍,优选为1—30倍。
根据本发明,碱解反应中,所用的碱选自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镁、氢氧化钙等。
根据本发明,碱解反应中,碱的用量为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2)的5至1000倍(摩尔比),优选为10至100倍(摩尔比)。
根据本发明,上述碱解反应产物酸化后可得化合物(2);其中,酸化反应所需的酸优选自有机酸,如乙酸、甲酸、柠檬酸等。
根据本发明,所制备的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光学纯度在95%以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反应式(4)中的解保护反应,是指脱去三苯甲基保护基的反应。可按已知的解三苯甲基的方法进行。
本发明中,化合物(Val-2)先在碱性条件水解酯基,再酸化得到化合物(2),化合物(2)最后脱去三苯甲基保护基得到缬沙坦(1),总收率为67%以上,手性纯度可达99%以上。而已有专利WO 05/049586采取先脱去三苯甲基保护基,再用三甲基硅醇钾水解酯基的方法,该专利中实例10报道的收率仅为50%,且该专利方法所得产物缬沙坦的光学纯度未报道。与WO 05/049586相比较,本专利方法收率较高,且可得到高光学纯度的缬沙坦。本发明还具有原料稳定易得、容易产业化操作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例中,化合物的光学纯度用手性HPLC测得。
实例1.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1)的制备
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浆的1000mL四口瓶中,加入缬氨酸甲酯(Val-OMe,24.3g,0.185mol),二异丙基乙胺(18.7g,0.185mol),以及二氯甲烷(300mL),搅拌溶解,降温。在-10~0℃下,滴加N-三苯甲基-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BBTT,100g,0.179mol)的二氯甲烷(300mL)溶液,加毕,在0~10℃下,继续反应4至5小时,TLC(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5∶1)显示原料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饱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减压脱去二氯甲烷,得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粗品110g(HPLC分析结果显示,粗品中Val-1的含量为90%)。该粗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实例2.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1)的制备
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100mL三口瓶中,加入缬氨酸甲酯盐酸盐(Val-OMe盐酸盐,3.1g,18.5mmol),二异丙基乙胺(3.74g,37mmol),以及二氯甲烷(30mL),搅拌溶解,降温。在-10~0℃下,滴加N-三苯甲基-2’-四氮唑基-4-溴甲基联苯(BBTT,9.98g,0.179mol)的二氯甲烷(30mL)溶液,加毕,在0~10℃下,继续反应约5小时,TLC显示原料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饱和盐水洗涤,有机相减压脱去二氯甲烷,得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粗品12.1g,该粗产物与实例1所得产物完全相同。
实例3.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Val-2)的制备
在装有干燥管,温度计,滴液漏斗及机械搅拌的1000mL四口瓶中,依次加入实例1所得粗产物,乙酸乙酯(500mL),和三乙胺(21.2g,0.21mol)搅拌溶解后,冷却到-10℃左右,缓慢滴加正戊酰氯(24.2g,0.20mol)。加毕,在此温度下,反应3小时;然后升温,在35℃继续反应5小时,TLC显示反应完成。反应液依次用饱和食盐水、磷酸缓冲液(pH=7)、去离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甲酯粗品110g(HPLC分析结果显示,粗品中Val-2的含量为85.1%)。该粗产物可直接进行下步反应。
实例4.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制备
在装有温度计及机械搅拌的10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3所得Val-2粗品(110g,含量85.1%,0.135mol),四氢呋喃(500ml),搅拌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浓度10%,250ml),于45℃下搅拌反应12小时,TLC(展开剂,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63:35:2)显示原料消失,分去水相;所得有机相用冰醋酸调节pH为7—8,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加入乙酸乙酯(10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析出固体。所得固体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68.2g,收率为74.5%(以Val-2计)。熔点:160-161℃,光学纯度97.1%。
元素分析:
分子式:C43H43N5O3
计算值(%):C,76.16;H,6.35;N,10.33
实测值(%):C,76.17;H,6.47;N,10.47
1H-NMR(400MHz,DMSO-d6)0.845(t,6H),0.969(d,J=6.4Hz,3H),1.288~1.230(m,2H),1.599~1.562(m,2H),2.345~2.279(m,2H),2.630~2.605(m,1H),3.791(d,J=10Hz,1H),4.470(dd,2H),7.017~6.948,7.448~7.225(m,18H),6.957(d,J=7.6Hz,2H),7.130(d,J=7.6Hz,2H),7.938(d,J=7.6Hz,1H),~11(brs,1H)ppm.
实例5.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的制备
在装有温度计及机械搅拌的1000mL三口瓶中,加入实例3所得Val-2粗品(110g,含量85.1%,0.135mol),四氢呋喃(400ml),搅拌溶解后,加入氢氧化锂(26.4g,1.1mol)和水(40ml),于60℃下搅拌反应24小时,TLC显示原料消失,分去水相;所得有机相用冰醋酸调节pH为7—8,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加入乙酸乙酯(1000ml),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析出固体。所得固体用乙酸乙酯重结晶,得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73.2g,收率为79%(以Val-2计)。熔点:160-161℃,光学纯度96.9%。
实例6.N-(1-氧戊基)-N-[[2’-(1H-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缬沙坦,1)的制备
N-(1-氧戊基)-N-[[2’-(N’-三苯甲基-四氮唑-5-基)-(1,1’-二苯基)-4-基]-甲基]-L-缬氨酸(2,67.8g,0.1mol)溶于二氯甲烷(250ml)中,加入盐酸(1N,50ml),于室温下搅拌反应至原料消失,分去水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再加入水(300ml),冰水浴冷却下,用氢氧化钠水溶液(1N)调节pH=9至10,静置分层。取水层置于1000ml三口瓶中,加入二氯甲烷(300ml),搅拌下,用盐酸(6N)调节pH=3至4,分出有机相后,水层用二氯甲烷(150ml)提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至小体积后,加入乙酸乙酯结晶,得缬沙坦(1)38.3g,收率88.1%,熔点116.3-117.2℃,纯度(HPLC)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