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79651C -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9651C
CN100479651C CNB031496318A CN03149631A CN100479651C CN 100479651 C CN100479651 C CN 100479651C CN B031496318 A CNB031496318 A CN B031496318A CN 03149631 A CN03149631 A CN 03149631A CN 100479651 C CN100479651 C CN 10047965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ody
ceramic layer
layer
glass fibre
synthetic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496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80033A (zh
Inventor
冈田宗树
初田尚吾
橘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278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1641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0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00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96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965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8/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ceramics, e.g. refractory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6Carbon fibres, e.g. graphit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5/00Condition, form or state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5/07Parts immersed or impregnated in a matrix
    • B32B2305/076Prepre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Golf Club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长期使用,表面的细裂缝·裂纹等也不会变得醒目,且可以持续显现出良好的光泽·色彩的竿体。在竿本体(10)的外侧设置物理蒸镀了陶瓷的陶瓷层(12)陶瓷层(12)为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Description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成钓竿的竿体和竿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由通过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等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构成的竿体。
背景技术
钓鱼中使用的钓竿的竿体一般通过把加工为片状、带状的被称作预浸渍材的材料卷绕在芯材上,然后将卷绕好的预浸渍材料烧制制造而成,其中所述的片状、带状是通过把强化纤维浸渍于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的。由这样的预浸渍材料制造而成的竿体较轻、物理强度较优并且具有适当的挠性,充分发挥了希望钓竿具有的特性。
一般来讲,钓竿用于兴趣爱好·休闲,因而要求其表面的图案·色彩等外观具有个性的特性。因此,在竿体的周面上蒸镀或者涂敷金属从而实施金属镀层加工,由此也能提供具有金属光泽·颜色的竿体。
但是,众所周知,进行垂钓时,如果咬住钓钩组件(钓钩、钓坠等)的鱼拉拽竿体,则钓竿的弯曲程度变大,在竿体上加载较大的弯曲力以及使竿体沿周向被破坏的力。如果对竿体加载这样的力,则在竿本体本身的周面上可能产生细裂缝、裂纹。另外,这样的细裂缝、裂纹在其周面上发出光泽的金属镀层中很突出,如果长期使用钓竿,则存在外观上的裂缝、裂纹很醒目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长期使用,表面的细裂缝、裂纹等也不会醒目,可以长期具有良好光泽·色彩的竿体。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1的竿体具备;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中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形成且最外层由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的竿本体、层叠于竿本体周面上的合成树脂层、在合成树脂层的周面上对陶瓷进行了物理蒸镀的陶瓷层和层叠于陶瓷层的周面上的透明层。
在该竿体中,纤维本身较富有延展性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竿本体的最外层,即使竿体上加有较大的弯曲力等也不易产生裂缝等,即使产生裂缝等也不易继续扩大。另一方面,竿本体周面的外观改善层是通过把硬度优良的陶瓷在合成树脂层进行物理蒸镀得到的,其本身产生裂缝的可能非常小。
再者,在这样的竿体的制造工序中,为了在竿体周面上物理蒸镀陶瓷需要平滑的被蒸镀面,虽然合成树脂层使竿本体周面变得平滑,但是为了进一步使竿本体周面本身变得平滑还需要研磨的表面加工。这时,由于竿本体的周面由硬度比较小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所以表面研磨加工变得容易。
技术方案2的竿体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竿体,其中,陶瓷层为CrN、TiN、TiO2这样的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在该竿体中,由于设置了由CrN、TiN、TiO2这样的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陶瓷层,所以可以在充分提高其自身强度的同时使其具有美丽的光泽·颜色等,从而充分改善外观。
技术方案3的竿体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竿体,其中,竿本体的外表面由将碳纤维在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材料和层叠于其外周面上的具有周向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
虽然如上所述,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位于该竿体的竿本体的最外周面上,但是众所周知,玻璃纤维比碳纤维弹性差。所以有时竿体的周向的刚性不足。因此,在其竿体内周邻接配置的碳纤维在周向上拉伸取向的碳纤维预浸渍材料可以充分弥补只有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时留有一定担心的竿体周向的刚性,从而提高竿体的刚性。
技术方案4的竿体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竿体,其中,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为平均厚度为0.010-0.020mm的薄预浸渍材料。
在该竿体中,由于既定的碳纤维预浸渍材料和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的内侧邻接配置,所以不需要把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本身层叠得较厚,只要可以防止表面的细裂缝即可。具体来讲,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的厚度在既定范围内即可,这也有助于竿体自身的轻量化。
再者,本发明的竿体的特征在于,竿体的竿本体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而形成、且其最外层由将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在竿本体的外侧设有通过物理蒸镀陶瓷而获得的陶瓷层。
在该竿体中,由于陶瓷层比金属硬,所以其陶瓷层不易受伤,从而不易产生细裂缝和裂纹。而且,和金属层相同,一样可以得到美丽的光泽,显现出美丽的颜色。因此,长期使用过程中都可以维持良好的光泽、色彩。
再者,在通过烧制含有作为强化纤维的碳纤维的纤维强化合成树脂来形成竿本体的情况下,最好在该竿本体的外侧设置下侧陶瓷层和上侧陶瓷层,且下侧陶瓷层为单色,上侧陶瓷层为七彩颜色。此外,纤维强化合成树脂包含例如预浸渍材料。
含有碳纤维时,通过烧制,竿本体由于碳纤维而成为黑色,但是这时,通过在呈现七彩颜色的上侧陶瓷层的内侧之间另外夹有单色的下侧陶瓷层,由于黑色的竿本体由下侧陶瓷层覆盖,所以和不设置下侧陶瓷层的情况相比,上侧陶瓷层处的七彩颜色更漂亮。
再者,在通过烧制含有作为强化纤维的碳纤维的纤维强化合成树脂来形成竿本体的情况下,最好在该竿本体的外侧夹有黑色的合成树脂层地设置上述陶瓷层。虽然有时在竿本体的表面只有碳纤维部分为黑色特别醒目,但是由于该竿本体的表面由黑色的合成树脂层覆盖,所以在纯黑色的上面形成有陶瓷层,因此,可以确保不会呈现凌乱的图案而是良好的陶瓷层的颜色。此外,纤维强化合成树脂中包含例如预浸渍材料。
再者,本发明的竿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竿本体的外侧由溅镀形成陶瓷层,所述竿本体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而形成、且其最外层由将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由溅镀形成陶瓷层,所以与其他方法相比,例如,由离子镀形成的方法,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厚度均匀的陶瓷层。如果陶瓷层的厚度不均匀,则不会成为良好的单色陶瓷层,但是由于通过由溅镀形成陶瓷层可以得到厚度均匀的陶瓷层,所以可以容易地得到呈现为良好单色的陶瓷层。
特别地,作为溅镀对象物最好使用金属氮化物,从而形成由金属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在形成由金属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时,可以考虑通过使非氮化物的金属单质和氮气(反应性气体)反应,并把金属氮化物蒸镀的反应性离子镀法来形成,但是以反应性离子镀法,形成由良好的金属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较难。对此,把金属氮化物本身作为溅镀对象物的溅镀,可以形成由良好的金属氮化物构成的坚固且厚度均匀的陶瓷层。
再者,这时,通过把金属氮化物的烧结体作为溅镀对象物使用可以廉价地形成金属氮化物的陶瓷层。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2是图1的中竿2的剖视图。
图3的(a)至(f)是表示图1的中竿2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4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竿2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竿2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6是采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中竿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整个钓竿的构造)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钓竿具有筒状的底竿1、以抽出形式与底竿1的稍尖侧顺次连接的多个筒状的中竿2、3和连接于上述中竿3的稍尖侧的稍尖竿4。如后面将要说明的,这些底竿1-稍尖竿4是采用了由碳纤维强化树脂、玻璃纤维强化树脂等构成的预浸渍片·预浸渍带形成的前端渐细的锥筒状部件。
在底竿1的竿底侧端部可以自由拆装地嵌入有尾栓9,在周面上设置有可以自由拆装地安装渔线轮的渔线轮座5。在该实施例中说明的钓竿为所谓的中通竿,在底竿1的渔线轮座5的稍尖侧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把钓线从渔线轮导入到竿体内部的钓线导入口6,在其周面上配置有用于把钓线引导到钓线导入口内的钓线导入导向部7。
另一方面,在稍尖竿4的稍尖侧端部连接有顶部导向部8,从钓线导入口6导入到竿体内部的钓线被顺次送到稍尖侧并由顶部导向部8导出到外部。
(中竿2的构造和制造方法)
以中竿2为例说明各竿体的构造和制造方法。
如图2的模式示意图所示,中竿2为把预浸渍片·预浸渍带顺次层叠然后烧制使其成为整体而形成的筒状部件,其中所述的预浸渍片·预浸渍带由把碳纤维浸渍于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的碳纤维强化树脂等构成。另外,在其周面上物理蒸镀陶瓷。
具体来讲,中竿2具有由多个预浸渍片·预浸渍带构成的竿本体10、层叠于竿本体10的周面上的合成树脂层11、在合成树脂层11的周面上物理蒸镀了的陶瓷层12和层叠于陶瓷层12的周面上的透明层13。
后面说明的制造方法更加详细清楚地说明了竿本体10的构造,竿本体10由本体基层15和层叠于本体基层15的周面上的外表面层16构成。另外,该外表面层进而由碳纤维预浸渍层17和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构成。
合成树脂层11用于使竿本体10的周面平滑并使陶瓷层12的物理蒸镀变得容易和充分,由例如环氧树脂和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构成。此外,合成树脂层11(底层涂敷)并不限于涂敷一次的单层,也可以进行多次涂敷形成多层。
陶瓷层12是通过例如溅镀或离子镀等周知的物理蒸镀法使CrN、TiN、TiO2等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等的陶瓷紧密附着并层叠在上述合成树脂层11上形成的层。与使用非氮化·氧化物的金属单质相比,使用陶瓷化了的材料时,强度·耐久性更优。即,与设置由非氮化·氧化物的金属构成的层的情况相比,陶瓷层12的硬度较高,因此,具有不易受伤、不易产生细裂缝和裂纹的优点。而且,可以得到与金属层同样的美丽的光泽、颜色,也可以表现出良好的光泽·色彩,外观性也较优。
透明层13为用于保护陶瓷层12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合成树脂层,也可以根据需要加上适当的色彩。此外,透明层13(外涂层)也不限于涂敷一次的单层,也可以进行多次涂敷形成多层。
下面,依次说明竿本体10的制造方法,使其构造变得清楚。
如图3(a)所示,准备前端渐细的筒状芯材50,并根据需要预先在其周面上涂敷分型剂等。另外,例如,在直径小的稍尖侧端部和其他需要加固的位置部分卷绕加固用预浸渍材料51。该加固用预浸渍材料51是把碳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强化纤维在芯材50的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预浸渍材料。
下面,如图3(b)所示,在芯材50和加固用预浸渍材料51的外周上沿轴向没有间隙地螺旋状地卷绕加工为带状的预浸渍带52。该预浸渍带52为例如在带的纵长方向上把碳纤维拉伸取向了的带宽为5-8mm左右的预浸渍带,碳纤维的拉伸弹性率最好为24-50t/mm2左右。
如图3(c)所示,在卷绕了该预浸渍带52的外周上,进而另外卷绕预浸渍片53。根据需要可以依次卷绕多层预浸渍片53。该预浸渍片53为例如把碳纤维在芯材5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了的预浸渍片,最好为具有与上述预浸渍带52相比较大的碳纤维的拉伸弹性率,即30-60t/mm2左右。卷绕多层预浸渍片53时,卷绕的预浸渍片53的有关碳纤维的特性也可以分别不同。此外,到此为止的各预浸渍带·片构成示意图图2所示的竿本体10的本体基层15。
如图3(d)所示,在这样卷绕了的预浸渍片53的外周进而螺旋状地卷绕把碳纤维在带的纵长方向拉伸取向了的预浸渍带54。该预浸渍带54和上述预浸渍带52宽度相同也为5-8mm左右,碳纤维的拉伸弹性率最好比较小,为24-30t/mm2左右。该预浸渍带54为示意图图2所示的外表面层16的碳纤维预浸渍层17。
如图3(e)所示,进而在其外周上卷绕把玻璃纤维在芯材50的周向和轴向编织了的玻璃预浸渍片55。该玻璃预浸渍片55的玻璃纤维的拉伸弹性率比碳纤维小,为6-8t/mm2左右。合成树脂的含有量最好也比较少,例如,合成树脂的含有率为20-30%左右。再者,为了实现轻量化,最好比较薄地层叠玻璃预浸渍片55,平均厚度可以为0.010-0.020mm左右。另外,该玻璃预浸渍片55成为图2中的玻璃预浸渍片层18。也可以不卷绕玻璃预浸渍片55,而是卷绕把同样的玻璃预浸渍片的宽度减小为和预浸渍带52、54宽度相同的5-8mm左右的带状预浸渍带。
如图3(f)所示,这样依次卷绕了各预浸渍片·带之后,在必要的位置进而部分卷绕加固用预浸渍材料56,在其外周上一边施加张力一边螺旋状地卷绕由聚丙烯、聚酯等合成树脂构成的成型带57。该加固用预浸渍材料56为例如在底竿1处的像钓线导入口6的位置卷绕的加固用或竿体的配合部分的加固用的预浸渍材料,可以使用在将尼龙纤维编织后使其浸渍于合成树脂的预浸渍材料等。
把这些各预浸渍材料在炉内烧制。由此,各预浸渍材料成为一个整体。接下来,剥离成型带57,抽出芯材50,并把两端切齐从而调整为适当的长度,研磨周面使其平滑来制造竿本体10。
其后,如已经说明的,把合成树脂涂敷在周面上来设置合成树脂层11使周面进一步平滑,对陶瓷进行物理蒸镀从而构成陶瓷层12,设置透明层13来制造中竿2等竿体。
此外,如果详细说明通过物理蒸镀形成陶瓷层12的工序,则即使在物理蒸镀法中,也特别地,优选通过溅镀或离子镀形成,从而可以得到高密度且针孔少的陶瓷层12。
再者,特别地,优选通过溅镀形成。即,由于在使用离子镀时,在由钨等构成的电极(灯丝)上添加陶瓷,所以即使钨蒸发很少也可能附着在竿本体10上,从而陶瓷层12的纯度相应降低。与此不同,在使用溅镀时,由于可以使成为溅镀对象物的陶瓷直接附着,所以采用溅镀法具有容易得到高纯度的陶瓷层12的优点。
而且,使用溅镀还具有容易形成厚度均匀的陶瓷层12的优点。例如,在欲得到良好的单色时,需要使陶瓷层12的厚度精度高且均匀,但是使用离子镀时,极难控制厚度,与此不同,在使用溅镀时,可以容易得到厚度均匀的陶瓷层12,因此可以得到良好单色的陶瓷层12。此外,例如,在使用铬的氮化物(CrN、CrN2)时,可以得到深银色或银色的金属色,在使用钛的氮化物(TiN)时,可以得到金色的金属色(即黄金色)。
再者,陶瓷层12为金属氮化物时,由于通过溅镀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陶瓷层12,所以表面的单色变得更好,可以形成均匀的厚度,并且可以得到良好的颜色。在金属氮化物中,特别在使用铬的氮化物时,其和溅镀配合得很好,可以使高纯度的由铬的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以高密合性均匀地附着。
这里,以形成由铬的氮化物构成陶瓷层12的情况为例说明通过溅镀形成陶瓷层12的方法。首先,使用铬的氮化物(例如CrN)作为溅镀对象物,特别地,使用铬的氮化物的烧结体。例如,可以考虑通过使铬在作为反应性气体的氮气中反应来形成由铬的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的方法,但是,采用这个方法,不容易形成由铬的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与此不同,通过使用铬的氮化物作为溅镀对象物,可以较容易地形成高纯度的由铬的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再者,如果使用烧结体则可以控制制造成本。
如果进而说明通过溅镀这样形成由铬的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的方法的一个例子,则用于此目的的溅镀装置在真空容器的外壁安装有溅镀对象物,并且竿本体10一边在真空容器内自转一边绕溅镀对象物转动。即,竿本体10在溅镀对象物的前方绕其转动的同时自转。使用这样的溅镀装置,排出该真空容器中的空气直至其内气压为7×10-5Torr,向该真空容器内导入氮气直至气压为3×10-4Torr,然后向该真空容器内导入氩气直至气压为3×10-3。然后,一边使被镀对象竿本体10转动、自转一边在竿本体10上施加直流电,使用铬的氮化物作为溅镀对象物来进行溅镀。例如,加载2.5A×600V(=1.5KW)的直流电20分钟,并形成膜厚为600埃的铬的氮化物的膜。此外,也可以不导入氮气。
在这样制造的中竿2等的竿体中,玻璃纤维预浸渍片层18构成竿本体10的最外层,即使竿体受到较大的弯曲力等也不易产生裂缝等,即使产生了裂缝也不易继续扩大。另一方面,在合成树脂层11物理蒸镀由CrN、TiN、TiO2等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陶瓷层12,则其自身产生裂缝的可能性极小。因此,可以充分防止发生从竿本体10向其周面上产生裂缝裂纹等从而影响外观的情况。再者,由于这样的竿本体10的最外层为玻璃纤维预浸渍片层18,研磨加工较容易,所以为了物理蒸镀陶瓷而使周面变得平滑的工作也较容易。
再者,竿本体10的外表面层16由碳纤维预浸渍层17和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构成,将碳纤维在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的内周的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层17增强周向的刚性,通过比较薄的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可以充分维持竿体的弯曲强度。
其它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制造方法只是一个例子,作为形成竿本体10的外表面层16的方法,也可以为例如下面的方法。
(a)如图4所示,用既定的预浸渍材料形成相当于竿本体10的本体基层15的部分之后,准备把碳纤维在芯材50的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片64并使其卷绕在该本体基层15的外周上。另外,在其外周上卷绕玻璃纤维预浸渍片65。该玻璃纤维预浸渍片65同上述实施例不同,是沿相对于芯材50斜交叉的方向编织玻璃纤维。这时,通过由玻璃纤维预浸渍片65覆盖碳纤维在周向上被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片64的卷绕结束的接缝,可以防止表层的裂缝。
(b)如图5所示,用既定的预浸渍材料形成相当于竿本体10的本体基层15的部分之后,准备把碳纤维在芯材50的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片74并使其卷绕在该本体基层15的外周上。另外,可以考虑在其外周上螺旋状地顺次卷绕玻璃纤维预浸渍带。
再者,还有一种形成外表面层16的方法: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卷绕碳纤维预浸渍片以形成碳纤维预浸渍层17之后,螺旋状地卷绕玻璃纤维预浸渍片来形成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进而,也可以由碳纤维预浸渍带形成碳纤维预浸渍层17,之后,卷绕玻璃纤维预浸渍带来形成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
(c)碳纤维预浸渍片74也可以采用把碳纤维在芯材5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就竿本体10的最外层由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竿本体10的构成也可以有各种变更。
例如,虽然图6中所示的中竿2(竿体)的竿本体10和图2的构成相同,也由本体基层15和层叠于该本体基层15的外周面上的外表面层16构成,但是在外表面层16中不具有玻璃纤维预浸渍层18这一点和图2的构成不同。即,图6中所示的竿本体10,其整个外表面层16由碳纤维预浸渍层构成。这样,竿本体10的层构造可以有各种变更,强化纤维也可以有适当的变更。但是,作为竿本体10的主要构成,在最内层把强化纤维在周向上拉伸取向,在作为竿本体10的主要部分的中间层把强化纤维在竿本体10的轴向上拉伸取向,在最外层把强化纤维在周向上拉伸取向。
另外,如果进而详细说明图6中所示的竿体,则该竿体在竿本体10的外侧夹有透明的合成树脂层11地设置多层陶瓷层。具体来讲,陶瓷层12由下侧陶瓷层122和上侧陶瓷层121构成,下侧陶瓷层122层叠于合成树脂层11的外周面上,上侧陶瓷层121层叠于下侧陶瓷层122的外周面上。另外,在上侧陶瓷层121的外周面上设有同上所述的透明层13。
下侧陶瓷层122和上侧陶瓷层121可以为同种陶瓷,但是最好为不同种的陶瓷。例如,可以使下侧陶瓷层122为金属氮化物,上侧陶瓷层121为金属氧化物。作为金属氮化物有CrN,作为金属氧化物有TiO2
在这样层叠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上侧陶瓷层121和由金属氮化物构成的下侧陶瓷层122时,当然两层121、122都可以通过溅镀形成,但是也可以通过溅镀蒸镀金属氮化物并且通过离子镀蒸镀金属氧化物。
即,可以在下侧陶瓷层122为金属氮化物时,通过溅镀形成该下侧陶瓷层122,在上侧陶瓷层121为金属氧化物时,通过离子镀(特别是反应性离子镀)形成该上侧陶瓷层121。在这样形成的情况下,通过溅镀形成厚度均匀的下侧陶瓷层122首先可以得到良好的单色颜色。在此基础上,进而通过离子镀可以形成厚度变化复杂的上侧陶瓷层121,由此可以得到通过干涉显现为七彩颜色的上侧陶瓷层121。如果这样形成两层陶瓷层121、122,则整个竿体本身通过上侧陶瓷层121显现为七彩颜色。此外,当下侧陶瓷层122为通过溅镀形成的铬的氮化物(CrN),上侧陶瓷层121为通过离子镀形成的TiO2时,整个竿体为呈现七彩颜色的金属色。
在这样通过离子镀形成显现为七彩颜色的陶瓷层时,虽然也可以在竿本体10的上面或合成树脂层11的上面直接形成该陶瓷层,但是最好例如在合成树脂层11的上面形成如上所述的下侧陶瓷层122。
即,通过在呈现七彩颜色的上侧陶瓷层121的内侧设置显现为单色的下侧陶瓷层122使七彩颜色的显色更好。在竿本体10的强化纤维中包含碳纤维的情况下,通过烧制(加热硬化)竿本体10因碳纤维成为黑色。因此,在该黑色竿本体10的外侧只设置呈现七彩颜色的陶瓷层时,由于底面为黑色,所以有时七彩颜色的显色不一定好。与此相对应,由于通过在上侧陶瓷层121的内侧设置下侧陶瓷层122,由单色的下侧陶瓷层122覆盖黑色的竿本体10,所以位于其外侧的上侧陶瓷层121处的七彩颜色的显色很好。此外,在上侧陶瓷层121为单色时,同样通过在其内侧设置下侧陶瓷层122使上侧陶瓷层121处的显色良好。
此外,在图5的例子中,陶瓷层12为上下两层,当然也可以为三层以上。
此外,在作为强化纤维至少一部分使用碳纤维的竿本体10中,除了使合成树脂层11透明以外,也可以使其为例如黑色。在竿本体10的外周面上,在只有碳纤维部分特别为黑色非常醒目时,最好设置这样的黑色树脂层11,因为通过设置这样的黑色树脂层11,设于其外侧的陶瓷层12的显色受碳纤维的网孔的影响不会变得凌乱。
另外,以筒状的中竿2为例说明了竿体,但是也可以为例如实心的竿体。
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光泽·颜色等外观的钓竿。

Claims (10)

1.一种竿体,具备: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形成、且最外层由将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的竿本体;
层叠于上述竿本体的周面上的合成树脂层;
在上述合成树脂层的周面上对陶瓷进行了物理蒸镀的陶瓷层;
以及层叠于上述陶瓷层的周面上的透明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竿体,其特征为:上述陶瓷层为CrN、TiN、TiO2这样的金属氮化物或金属氧化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竿体,其特征为:上述竿本体的外表面由将碳纤维在周向上拉伸取向了的碳纤维预浸渍材料和层叠于其外周面上的具有周向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竿体,其特征为:上述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为平均厚度为0.010-0.020mm的预浸渍材料。
5.一种竿体,其特征为:上述竿体的竿本体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而形成、且其最外层由将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在上述竿本体的外侧设有把陶瓷进行了物理蒸镀的陶瓷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竿体,其特征为:通过烧制包含作为强化纤维的碳纤维的纤维强化合成树脂来形成竿本体,在该竿本体的外侧设置下侧陶瓷层和上侧陶瓷层,且下侧陶瓷层为单色,上侧陶瓷层为七彩颜色。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竿体,其特征为:通过烧制包含作为强化纤维的碳纤维的纤维强化合成树脂来形成竿本体,在该竿本体的外侧夹有黑色的合成树脂层地设置上述陶瓷层。
8.一种竿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在竿本体的外侧由溅镀形成陶瓷层,所述竿本体通过对将碳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而得的多个预浸渍材料进行层叠而形成、且其最外层由将玻璃纤维的强化纤维浸渍于合成树脂的玻璃纤维预浸渍材料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使用金属氮化物作为溅镀对象物,来形成由金属氮化物构成的陶瓷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竿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使用金属氮化物的烧结体作为溅镀对象物。
CNB031496318A 2002-08-05 2003-08-04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6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7878/2002 2002-08-05
JP2002227878A JP2003116416A (ja) 2001-08-06 2002-08-05 釣竿用の竿体及びその製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0033A CN1480033A (zh) 2004-03-10
CN100479651C true CN100479651C (zh) 2009-04-22

Family

ID=34179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4963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651C (zh) 2002-08-05 2003-08-04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040014267A (zh)
CN (1) CN100479651C (zh)
TW (1) TWI265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82450C (zh) * 2005-01-04 2009-04-29 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 一种纤维增强拉挤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5880B2 (ja) * 1994-03-31 2001-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5880B2 (ja) * 1994-03-31 2001-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5000B (en) 2006-11-01
KR20040014267A (ko) 2004-02-14
CN1480033A (zh) 2004-03-10
TW200406146A (en) 200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98400B1 (en) Article having a metal layer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US5028464A (en) Structure of golf club shaf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haft
US5071687A (en) Laminated tub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532858B1 (ko) 낚시용릴의스풀
US20060084534A1 (en) Filament wound multi-color arrow shaft
CN100479651C (zh)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US6505430B1 (en) Intra-line fishing rod
JP2003116416A (ja) 釣竿用の竿体及びその製法
CN1278605C (zh) 钓竿用竿体
CN1647630B (zh) 竿体
JP3560402B2 (ja) 釣り竿用竿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44016A (ja) 竿体の製造方法
JPH104826A (ja) 釣り竿用竿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08826B1 (ko) 낚싯대의 제조방법
JPH0686616A (ja) 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585036A (en)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 tubular shaft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3023931A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3965143B2 (ja) 釣り竿用竿体及び釣り竿
JP4165975B2 (ja) 釣竿
JPH11215935A (ja) 釣り・スポーツ用品用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81581B2 (ja) 元竿
JPH11276649A (ja) ゴルフクラブ用シャフト
CN2293571Y (zh) 外包覆麻线
JP2007289066A (ja) 穂先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70361A (ja) 管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