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6685C -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36685C CN100436685C CNB038018462A CN03801846A CN100436685C CN 100436685 C CN100436685 C CN 100436685C CN B038018462 A CNB038018462 A CN B038018462A CN 03801846 A CN03801846 A CN 03801846A CN 100436685 C CN100436685 C CN 100436685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 support component
- sley bar
- mentioned
- ya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7/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arp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27/10—Devices for supplying, feeding, or guiding threads to needles
- D04B27/24—Thread guide bar assemblies
- D04B27/26—Shogging devices therefor
-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02—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使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驱动机构的构成简洁,摆动位置的调整容易,抑制在编织宽度厚的面料时的导纱梳栉的过大的摆动运动。作为该机构,在具有相对于前后2列的编针列(1a)(1b),由前部底纱用梳栉(5a)、连结纱用梳栉(5c)、后部底纱用梳栉(5b)构成的导纱梳栉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设置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作用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过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编成双面式经编品时,对应两编针列设置的导纱梳栉,相对于各个编针列的针钩,为了进行用于形成线圈的针织纱的架设动作,而进行向编机的前后方向运动的摆动运动。
该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振幅因相对的两编针列的间隔或编成组织的不同而各异。
在编针列的上方,配设具有各种功能的多个导纱梳栉。一般使用的是,用于在前部编针列的底布编织而设置的前部底纱用梳栉,用于在后部编针列的底布编织而设置的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用于引导连结纱的连结纱用梳栉,该连结纱用于连结通过上述前后编针列,分别编织的前部底布以及后部底布。
通过以上那样配列的导纱梳栉,进行双面式经编品的编织,对于编织面料厚度厚的物品,例如厚度为20mm-50mm或在它以上的面料厚度的物品,需要根据该面料厚度,扩大前后编针列的间隔。
但是,对于导纱梳栉,特别是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从进行相对于编织前后底布的前后编针列的架设动作来看,越是在编织面料厚度厚的物品的情况下,摆动幅度就越大。
另一方面,对于形成底布用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因为可以仅编织前部或者后部的底布即可,所以这些的摆动幅度减小也可以。因此,与上述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相比,对于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由于没有必要使其增大,所以,一般是将支撑这些导纱梳栉的支撑部件的摆动用支撑轴,分别单独并列设置,使前后部底纱用梳栉各自的摆动幅度和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幅度可以变更。
但是,在上述的情况下,需要2-3个摆动用的可转动的支撑轴,对于各个支撑轴,或是需要很多保持该支撑轴的轴瓦等的安装空间,或是为了赋予该支撑轴转动位移,需要在各支撑轴上设置驱动杆,同时需要附属于各支撑轴的一系列臂、杆、凸轮等的较多的驱动部件,不可否认,这种导纱梳栉的驱动机构很复杂。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该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在编织双面式经编品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可使用于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简洁,可以大幅削减杆、臂、凸轮等的驱动部件的数量,也容易进行对摆动位置的调整。另外,优选地,提供一种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其在编织面料厚度大的面料时,可以抑制导纱梳栉的过大的摆动运动,减少摆动量,使之停滞在所需最小限度的摆动量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和导纱梳栉,该导纱梳栉与该2列的编针列对应,由前部底纱用梳栉、连结纱用梳栉、后部底纱用梳栉构成,将这些导纱梳栉安装于支撑在支撑轴上的支撑部件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设置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该合成所述摆动位移的机构,包括第1支撑部件和第2支撑部件,同时,具有驱动机构,该第1支撑部件可摆动地安装在上述支撑轴上,且支撑连结纱用梳栉;该第2支撑部件以与上述支撑轴平行的轴心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上,且分别支撑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该驱动机构分别单独地驱动上述第1和第2支撑部件,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进行摆动,相对于与该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同步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合成与其不同地产生的、第2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通过合成该摆动位移,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摆动位置以及摆动位移的振幅。
以此,将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由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构成的全部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移,综合到以一个支撑轴为中心的简洁的驱动机构中,其结果是可以大幅削减杆、臂等的驱动部件的数量。而且,可以合成安装有连结纱用梳栉的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和安装有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使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独立,因此可使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以及振幅的调整变得容易。另外,即使在编织厚度大的双面式经编品时,也可以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减小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量,即摆动幅度。
在合成在上述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中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的机构中,所述第2支撑部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上的摆动支撑轴上,相对于通过赋予上述支撑轴的转动位移而产生的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与其同步地根据赋予第2支撑部件的一端部的往复位移,对以上述摆动支撑轴为支点、向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相反的方向产生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进行合成。
以此,有效地将安装有连结纱用梳栉的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和安装有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进行合成,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方向相反,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是独立的,其结果为可以容易地调整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可以减小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摆动量,即摆动幅度。
另外,最好的构成是上述2列的编针列相对于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朝相反方向摆动。以此,因为导纱梳栉的摆动量由编针列的摆动量分担,所以可以将其抑制在最小限度的摆动量,其结果为,有效地抑制了编机的摆动,以此,跟着提高了编机的转数。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见到的、表示包含有本发明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2是对于同上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扩大针筒间隔,即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3是前图的装置的导纱梳栉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前图的IV-IV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导纱梳栉相对于后部的编针列,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导纱梳栉相对于前部的编针列,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对于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在24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的摆动运动和前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运动的线图。
图8是表示对于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在50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的摆动运动和前后部底纱用梳栉以及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运动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就在本发明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见到的、表示包含有本发明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概略的剖视图,图2是对于同上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扩大针筒间隔,即前后针槽板之间的间隔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3是前图的装置的导纱梳栉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前图的IV-IV线的局部剖视图。
在图中,1a是前部的编针列,1b是后部的编针列,各个编针在编机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图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并列多个。2a是前部的针槽板,2b是后部的针槽板,与各个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在编机的宽度方向延伸。3a是前部的缝编梳针,3b是后部的缝编梳针,与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排列设置在编机的宽度方向。
这些前后部的编针列1a、1b、前后部的针槽板2a、2b、前后部的缝编梳针3a、3b通过保持部件或杆,分别被支撑在前后部的支承轴4a、4b上,该前后部的支承轴4a、4b贯穿设置在后述的前后部的中间框架上,分别被后述的凸轮轴的旋转驱动,产生在编织上所规定的升降以及/或者摆动运动。通常,编针列1a、1b的构成是向与后述的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
5a是用于在前部编针列1a的底布编织的前部底纱用梳栉,5b是用于在后部编针列1b的底布编织的后部底纱用梳栉,5c是用于引导连结纱的连结纱用梳栉,该连结纱用于连结前部底布以及后部底布,是分别与上述编针列1a、1b相对应,将多个导纱导向器排列在编机的宽度方向而成。这些导纱梳栉分别被并列配设在由上述编针列1a、1b所编织部分的上方部。在图中实施例的情况下,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分别排列为3列,连结纱用梳栉5c排列为2列。图中的F表示编织而成的立体经编品。
6是摆动用支撑轴,用于在上述编织部分的上方,可摆动地支撑上述各导纱梳栉,在编机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轴承(无图示),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在横梁30的下部所具有的托架31上。在本发明的情况下,为了构成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产生并合成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的机构,在上述支撑轴6上,多个第1支撑部件7以规定的间隔,安装在编机的宽度方向,再有,通过各自的摆动支撑轴8,呈例如图那样的拱形的第2支撑部件9以与上述支撑轴6平行的上述摆动支撑轴8的轴心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上。于是,上述连结纱用梳栉5c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上,另外,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分别夹住上述连结纱用梳栉5c,在前后两侧安装在上述第2支撑部件9上。
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以及连结纱用梳栉5c的各前端的间隔或设定角度,因针筒间隔,即前后部的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而不同。即,将前后部底纱用梳栉5a、5b和连结纱用梳栉5c设定为稍许分开地配置,但与图1所示的针筒间隔为24mm的情况相比,还是图2(图3)所示的针筒间隔为50mm的情况下的前后部底纱用梳栉5a、5b与连结纱用梳栉5c之间被更宽地设定。象这样的设定角度的调整,通过调整各导纱梳栉相对于第1支撑部件7以及第2支撑部件9的安装位置或角度,可容易地进行。
用于分别独立地驱动上述第1以及第2支撑部件7及9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如下。
10是连结在上述支撑轴6上的驱动杆,如后述那样被设置为,由凸轮轴的转动驱动而摇动,使上述支撑轴6转动位移,赋予第1支撑部件7和安装在它上面的连结纱用梳栉5c,以及通过摇动支撑轴8所连结的第2支撑部件9和安装在它上面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以支撑轴6为中心的摆动运动。
11a、11b是在前后的机台(省略图示)上,在编机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多个竖立设置的前后的中间框架。各个上述支承轴4a、4b设置在该前后的中间框架11a、11b的上部,贯通编机的宽度方向(相对于纸面的垂直方向)。
12a、12b在前后部的中间框架11a、11b的下部,是分别设置在编机的宽度方向的驱动用凸轮轴,在双方的凸轮轴12a、12b上,固定多个凸轮13a、13b,该多个凸轮13a、13b分别赋予上述各构成部件所需的运动。
在前后一方的凸轮轴,例如图那样的前部凸轮轴12a的一侧,设置与凸轮13a相关联的凸轮杆14a,该凸轮13a通过上述驱动杆10,使支撑轴6旋转位移,驱动第1支撑部件7,使其摆动。另外,在另一方的凸轮轴,例如图那样的后部凸轮轴12b的一侧,设置与凸轮13b相关联的凸轮杆14b,该凸轮13b驱动与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不同的上述第2支撑部件9,使之摆动位移。
以此,为下述构成,即相对于与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上安装的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同步的前后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产生合成区别于此的摆动位移,可以赋予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摆动位移,该摆动位移独立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15a是枢轴支承前部的凸轮杆14a的凸轮杆轴,15b是枢轴支承后部的凸轮杆14b的凸轮杆轴。
在图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前部的凸轮杆14a通过连结连杆16a,与可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臂17a连结,再有,该臂17a通过驱动连杆18a,与上述驱动杆10连结,该驱动连杆18a的一端部枢轴安装在臂17a的一部分上,向上方延伸。以此,形成下述构成,即,与凸轮轴12a的旋转连动,通过驱动杆10,上述支撑轴6驱动,进行旋转位移,使第1支撑部件7,即连结纱用梳栉5c摆动位移。19a是支撑上述臂17a的轴,贯通中间框架11a,可转动地被设置。
上述凸轮杆14a、连结连杆16a、臂17a、驱动连杆18a以及驱动杆10的各连结部,是由可相互转动的连结构造连结的。另外,将上述连结位置设置为,相对于第1支撑部件7,可进行调整,以便能够产生与针筒间隔,即前后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相应的所需的摆动位移。因此,在上述臂17a以及驱动杆10上,分别并列设置多个连结用孔20a、21a以及22a,这些连结用孔用于连结上述连结连杆16a以及驱动连杆18a。通常设定为通过变更这些连结用孔20a、21a以及22a中的一个,即可对应针槽板2a、2b之间的2mm左右的间隔变化。另外,将其设置为通过这些连结位置的组合,可进行微调。另外,对于凸轮杆14a,也可以将其设定为可以调整连结连杆16a的连结位置。
另外,在相对于图1,扩大前后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的图2中,表示改变前部侧的连结连杆16a、臂17a以及驱动连杆18a的连结位置。
另外,后部的凸轮杆14b为下述的构成,即,通过连结连杆16b,与可转动地被枢轴支承的臂17b连结,同时,与该臂17b同步转动且设置在同一轴上的臂17d,通过驱动连杆18b,与上述第2支撑部件9的后方侧的延长端部9a连结,该驱动连杆18b一端部(下端部)被枢轴安装在臂17d的一部分上,向上方延伸,与凸轮轴12b的转动连动,上述第2支撑部件9,即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以上述摆动支撑轴8为支点,进行摆动运动。19b是支撑上述臂17b、17d的轴,贯通中间框架11b,可转动地被设置。
上述凸轮杆14b、连结连杆16b、臂17b、17d、驱动连杆18b以及第2支撑部件9的各连结部,是由可相互转动的连结构造连结的。另外,将上述连结位置设置为,相对于第2支撑部件9,可进行调整,以便能够产生以摆动支撑轴为中心的所需的摆动。因此,例如在上述臂17b以及17d上,分别并列设置多个连结用孔20b、21b,这些连结用孔用于连结上述连结连杆16b以及驱动连杆18b。另外,对于上述凸轮杆14b,也可以将其预先设定为可以调整连结连杆16b的连结位置。
另外,在上述前后部的凸轮轴12a、12b的一部分上,除驱动上述第1支撑部件7或第2支撑部件9等的凸轮杆14a、14b以外,还分别设置有凸轮杆,该凸轮杆驱动上述前后部的编针列1a、1b以及针槽板2a、2b,和前后部的缝编梳针3a、3b,其构成为,伴随着凸轮轴的转动的凸轮杆的位移,通过连杆或杆等的驱动部件,与上述支撑轴4a、4b上的臂连结。关于这一点,因为不是本发明的主旨,所以省略详细的图示说明。
相对于与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上的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同步的前后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设置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的这一构造,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安装有连结纱用梳栉5c的第1支撑部件7被固定为相对于支撑轴6从上下夹持。71表示固定用的连结螺栓。摆动支撑轴8分别固定在该第1支撑部件7上,安装有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第2支撑部件9通过轴承部件23,可摆动地嵌合并安装在该摆动支撑轴8上。这样,第2支撑部件9的一端部,即后方侧的端部延长而形成,上述驱动连杆18b连结在该延长端部9a上。以此,上述第2支撑部件9通过与上述凸轮轴12a的旋转连动的支撑轴6的摆动位移,与第1支撑部件7一同以支撑轴6为支点摆动,另外,与此同时,与上述的摆动不同,通过与凸轮轴12b的转动连动的驱动连杆18b的往复位移,可以以摆动支撑轴8为支点摆动。
其结果为,相对于与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7上的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同步的前后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
即,相对于与第1支撑部件7的摆动同步的第2支撑部件9的摆动,通过使往复位移作用于该支撑部件9的一端部(延长端部9a),产生以摆动支撑轴8为中心的摆动位移,通过将该摆动合成为以支撑轴6为中心的摆动位移,可以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
此时,通过凸轮轴12b的转动,相对于上述支撑部件9的一端部,赋予规定的往复位移,使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位移相对于上述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为小摆动量(振幅),即,使其向与上述第1支撑部件7的摆动位移相反的方向摆动。
即,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由于相对于编织前后的底布的前后部的编针列1a、1b,交互架设连结纱,所以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越大的情况下,需要其摆动量越大,但对于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因为只相对于编织前部的底布的前部编针列1a或者编织后部的底布的后部编针列2b,仅仅导纱即可,所以无需其摆动位移量那么大。因此,如上所述,可将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位移设定为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位移,为很小的振幅。
对此,根据图5以及图6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在50mm的情况下,导纱梳栉相对于后部的编针列1b,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图6是表示导纱梳栉相对于前部的编针列1a,进行针前垫纱的编织时点的状态。
在图5中,安装在第1支撑部件上的连结纱用梳栉5c通过驱动杆,以转动位移的支撑轴为中心,与安装在其上的第1支撑部件一同,向图中的中间白的箭头A1的方向(后部的编针列1b的一侧)摆动。
与此相对,对于在第2支撑部件上安装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与通过摆动支撑轴,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上的上述第2支撑部件一同,向上述中间白的箭头A1的方向摆动,但与此同时,相对于上述第2支撑部件,产生以摆动支撑轴为中心的其他的摆动,这是向上述箭头A1的方向的摆动合成的结果,可以整体地抑制摆动位移,使前部的底纱用梳栉5a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离开,另外,使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b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接近。
另外,在图6中,在第1支撑部件上安装的连结纱用梳栉5c与上述相反,以支撑轴为中心,与第1支撑部件一同,向图中的中间白的箭头A2的方向(前部的编针列1a的一侧)摆动。
与此相对,对于在第2支撑部件上安装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与上述第2支撑部件一同,向上述中间白的箭头A2的方向摆动,但与此同时,相对于上述第2支撑部件,产生以摆动支撑轴为中心的其他的摆动,特别是产生与图5的情况反方向的摆动,这是向上述箭头A2的方向的摆动合成的结果,可以整体地抑制摆动位移,使前部的底纱用梳栉5a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接近,另外,使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b位移,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离开。
即,上述连结纱用梳栉5c跨在前后的编针列1a、1b之间,相对于摆动位移,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位移为小的振幅。由该摆动位移产生的摆动位置,即对编针列的作用位置,通过调整第1支撑部件7的摆动量,和连结纱用梳栉5c的相对于该支撑部件7的安装位置、以及第2支撑部件9的摆动量,和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相对于该支撑部件9的安装位置,可以很容易地调整这些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位置。
另外,即使是在图1的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为24mm的情况下,基本上也与上述相同,但上述连结纱用梳栉5c的振幅(摆动量),以及由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摆动位移所产生的振幅变小。但是,连结纱用梳栉5c的振幅和前后部底纱用梳栉5a、5b的振幅的差也变小。
特别是,因为在实际的编织中,前后的编针列1a、1b和针槽板2a、2b基本上也相对于上述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以及连结纱用梳栉5c等的各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向相反方向摆动,所以上述底纱用梳栉5a、5b以及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量(振幅)变得更小。通常,编针列为非摆动情况下的1/2左右。
图7的线图表示在上述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为24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1a、1b的升降运动和底纱用梳栉5a、5b以及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运动。另外,图8的线图表示在上述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为50mm情况下的、前后编针列1a、1b的升降运动和底纱用梳栉5a、5b以及连结纱用梳栉5c的摆动运动。
根据这两个线图,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振幅比连结纱用梳栉5c的振幅小,特别是,越是在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大的情况下,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5a、5b的振幅,相对于连结纱用梳栉5c的振幅越小,其振幅的差变大。
即,越是在针槽板2a、2b之间的间隔,即编织的双面式经编品的厚度越大的情况下,采用本发明装置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大。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可以使用于编织双面式经编品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简洁,可以大幅削减杆、臂等的驱动部件的数量,容易地进行摆动位置的调整。再有,在编织前后的底布之间的厚度大的面料时,可以抑制导纱梳栉的过大的摆动运动,减小摆动量,从而滞留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摆动量上。其结果为,有效地抑制编机的振动或噪音,以此,可以谋求提高编机的转数。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作为用于在编织双面式经编品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因为其构成简洁,也容易调整导纱梳栉的振幅,所以特别适合用于下述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即,根据前后的底布间的厚度的大小、相对的前后的编针列的间隔或编织组织,需要变更导纱梳栉的振幅。
Claims (3)
1.一种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所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具有前后2列的编针列和导纱梳栉,该导纱梳栉与该2列的编针列对应,由前部底纱用梳栉、连结纱用梳栉、后部底纱用梳栉构成,将这些导纱梳栉安装于支撑在支撑轴上的支撑部件上而构成,其特征在于,
设置相对于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同步的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的摆动、产生与其不同的摆动位移并进行合成的机构,
合成所述摆动位移的机构,包括第1支撑部件和第2支撑部件,同时,具有驱动机构,该第1支撑部件可摆动地安装在上述支撑轴上,且支撑连结纱用梳栉;该第2支撑部件以与上述支撑轴平行的轴心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在上述第1支撑部件上,且分别支撑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该驱动机构分别单独地驱动上述第1和第2支撑部件,所述第1支撑部件以所述支撑轴为中心进行摆动,相对于与该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同步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合成与其不同地产生的、第2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通过合成该摆动位移,对前后部的底纱用梳栉赋予与连结纱用梳栉的摆动位移相独立的摆动位移,可以调整对前后部底纱用梳栉的编针列的摆动位置以及摆动位移的振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支撑部件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设置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一部分上的摆动支撑轴上,合成上述摆动位移的机构,相对于通过赋予上述支撑轴的转动位移而产生的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与其同步地根据赋予第2支撑部件的一端部的往复位移,对以上述摆动支撑轴为支点、向与上述第1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相反的方向产生的第2支撑部件的摆动位移进行合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2列的编针列相对于导纱梳栉的摆动方向朝相反方向摆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047196A JP3704607B2 (ja) | 2002-02-22 | 2002-02-22 |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導糸筬の振り位置調整装置 |
JP47196/2002 | 2002-02-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610772A CN1610772A (zh) | 2005-04-27 |
CN100436685C true CN100436685C (zh) | 2008-11-26 |
Family
ID=27750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38018462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436685C (zh) | 2002-02-22 | 2003-02-17 |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704607B2 (zh) |
KR (1) | KR100604511B1 (zh) |
CN (1) | CN100436685C (zh) |
WO (1) | WO200307101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5292A (zh) * | 2018-02-27 | 2019-09-03 | 卡尔迈耶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双针床经编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BS20060060A1 (it) | 2006-03-16 | 2007-09-17 | Santoni & C Spa | Macchina tessile lineare |
ITBS20060066A1 (it) | 2006-03-23 | 2007-09-24 | Santoni & C Spa |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i oscillazione di barre porta passette per macchine tessili lineari |
DE102008047684B4 (de) * | 2008-09-18 | 2016-12-15 |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 Wirkmaschine, insbesondere Kettenwirkmaschine |
JP4981012B2 (ja) * | 2008-11-05 | 2012-07-18 |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筬振り装置 |
CN102260957A (zh) * | 2011-06-14 | 2011-11-30 |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机摆幅调节装置 |
CN102505330A (zh) * | 2011-10-28 | 2012-06-20 |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机可调节的摆臂 |
CN102864574A (zh) * | 2012-09-06 | 2013-01-09 |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机梳栉回复装置 |
CN103696119B (zh) * | 2013-12-27 | 2015-12-30 |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 经编机的人造血管编织花梳系统 |
CN104480625B (zh) * | 2014-12-09 | 2017-06-13 |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机 |
CN105803658A (zh) * | 2016-04-26 | 2016-07-27 | 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经编机地梳调节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46782A (en) * | 1969-11-01 | 1972-03-07 | Karl Kohl |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pile fabrics |
CN1053461A (zh) * | 1990-01-20 | 1991-07-31 |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经编机和制造绒头织物的方法以及所属的绒头织物 |
JPH10168719A (ja) * | 1996-12-12 | 1998-06-23 | Nippon Mayer Ltd | 経編機における編成要素の運動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
JPH1150364A (ja) * | 1997-07-31 | 1999-02-23 | Nippon Mayer Ltd |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の地筬位置調節機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261979B1 (zh) * | 1949-12-29 | 1951-04-17 |
-
2002
- 2002-02-22 JP JP2002047196A patent/JP37046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3
- 2003-02-17 WO PCT/JP2003/001667 patent/WO200307101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2-17 KR KR1020047008859A patent/KR10060451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3-02-17 CN CNB038018462A patent/CN10043668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46782A (en) * | 1969-11-01 | 1972-03-07 | Karl Kohl | Warp knitting machine for pile fabrics |
CN1053461A (zh) * | 1990-01-20 | 1991-07-31 | 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经编机和制造绒头织物的方法以及所属的绒头织物 |
JPH10168719A (ja) * | 1996-12-12 | 1998-06-23 | Nippon Mayer Ltd | 経編機における編成要素の運動制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
JPH1150364A (ja) * | 1997-07-31 | 1999-02-23 | Nippon Mayer Ltd |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の地筬位置調節機構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5292A (zh) * | 2018-02-27 | 2019-09-03 | 卡尔迈耶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双针床经编机 |
CN110195292B (zh) * | 2018-02-27 | 2021-07-23 | 卡尔迈耶斯托尔研发有限公司 | 双针床经编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3247153A (ja) | 2003-09-05 |
KR20040083061A (ko) | 2004-09-30 |
WO2003071018A1 (fr) | 2003-08-28 |
CN1610772A (zh) | 2005-04-27 |
JP3704607B2 (ja) | 2005-10-12 |
KR100604511B1 (ko) | 2006-07-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36685C (zh) | 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的导纱梳栉的摆动位置调整装置 | |
JP4981012B2 (ja) | ダブルラッシェル機における筬振り装置 | |
CN100445447C (zh) | 纬编机的导纱器 | |
EP1647619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three-dimensional warp knitted fabric having varied cross-sections | |
CN100585044C (zh) | 经编机中的针筒间及底纱用导纱梳栉间的间隔改变装置 | |
CN106222872A (zh) | 一种一出二提花经编机 | |
US4549414A (en) | Knitting machine to produce figured fabrics | |
CN106436001A (zh) | 单针床电子贾卡压针经编机 | |
JPH0358755B2 (zh) | ||
CN1185379C (zh) | 双链线迹缝纫机 | |
CN107869006A (zh) | 经编机 | |
CN215947544U (zh) | 一种高速特里科贾卡经编机 | |
CN2813662Y (zh) | 经编机梳栉三摆轴机构 | |
US3464236A (en) | Knitting machine employing compensating motion for knitting effect thread | |
JP2000154451A (ja) | 細幅クロッシェ編機における緯糸ガイドバー及び2種類以上の経糸ガイドバーの駆動機構 | |
CN2885907Y (zh) | 双针床经编机成圈机构 | |
CN113789601A (zh) | 穿综装置 | |
CN108251974A (zh) | 高头柱型的多针缝纫机 | |
CN206089979U (zh) | 一种一出二提花经编机 | |
CN217174010U (zh) |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脱圈板摆动机构 | |
CN206428420U (zh) | 高头柱型的多针缝纫机 | |
CN217479695U (zh) | 一种用于高速经编机的梳栉摆臂 | |
CN220952359U (zh) | 一种遮阳网经编机梳栉摆动装置 | |
JP3522698B2 (ja) | 無杼織機における絡耳形成装置 | |
KR101442880B1 (ko) | 경편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