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429861C -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9861C
CN100429861C CNB038223457A CN03822345A CN100429861C CN 100429861 C CN100429861 C CN 100429861C CN B038223457 A CNB038223457 A CN B038223457A CN 03822345 A CN03822345 A CN 03822345A CN 100429861 C CN100429861 C CN 1004298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ance
terminal
output
input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23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82425A (zh
Inventor
M·霍斯伯格-里伊德
D·切卡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sram GmbH
Original Assignee
Patent Treuhand Gesellschaft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tent Treuhand Gesellschaft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filed Critical Patent Treuhand Gesellschaft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Publication of CN1682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2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98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986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4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for or adjusting power factor in converters or inverters
    • H02M1/420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 H02M1/4258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power factor of AC input using a single converter stage both for correction of AC input power factor and generation of a regulated and galvanically isolated DC output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该电气电路适于校正功率因数。在此,可在MHz频域中以80%到95%的高效率实现好的功率因数校正。为此应用少量的、适合高频的器件(电容、电感、二极管和高频开关)被应用。例如,该二极管是以SiC作为二极管材料的肖特基二极管。该高频开关具有有效率的MOS晶体管。

Description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一种应用。
背景技术
大量的电气设备利用直流电流或直流电压来驱动。为了驱动这种设备,直流电压从电源的交流电压中形成。例如,这借助具有整流二极管和缓冲电容器的输入电路来实现。其缺点在于,只有当缓冲电容器上的电压小于电源电压时,电流才可从电源流到缓冲电容器中。这随着具有谐波的电源的相应高的负载产生高的非正弦的脉冲电流。因此,输入电路以很小的功率因数出众。该功率因数取决于通过输入电路供给的电气设备的接线点上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移。除了很小的有功功率外,很小的功率因数意味着在无功功率和谐波功率上相对高的损耗。
为了减少谐波并因此为了提高功率因数,执行所谓的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功率因数校正导致,电压和电流同相。相对的电流振幅跟随相对的电压振幅。因此,相对于电源,输入电路几乎表现为欧姆电阻。
在20kHz至100kHz的范围中的开关频率处驱动如今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例如在所谓的电子镇流器(EVG)中实现。在该开关频率处,高效率和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是可能的。但是在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基于对此必需的电感和电容仅仅有限地减小EVG的结构尺寸。EVG或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结构尺寸的明显减小例如通过提高开关频率来达到。但是在MHz范围中的开关频率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效率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给出一种可被用作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气电路,其中即使在MHz范围中的开关频率处,在高效率时好的功率因数校正也应是可能的。
根据该任务的第一解决方案,给出一种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该电气电路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用于通过施加在时间上相对电气参考电势变化的、正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至少一个参考电势端,用于施加参考电势;至少一个输出端,用于取出输出电功率;至少一个具有阳极和阴极的输入二极管;至少一个具有阳极和阴极的输出二极管;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和反向电极的输入电容;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和反向电极的传输电容;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输入电感和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基点电感(Fusspunktsinduktivitaet)。其中,输入二极管的阳极和输入端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二极管的阴极、输入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和输入电容的正向电极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电容的反向电极、参考电势端和基点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具有共同的节点,传输电容的反向电极和基点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具有共同的节点;存在用于建立和/或中断参考电势端与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的共同的节点之间的导电连接的高频开关和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基点电感和输出二极管,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与输出端具有共同的节点。
根据该任务的第二解决方案,给出一种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该电气电路具有至少一个输入端,用于通过施加在时间上相对电气参考电势变化的、负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至少一个参考电势端,用于施加参考电势;至少一个输出端,用于取出输出电功率;至少一个具有阳极和阴极的输入二极管;至少一个具有阳极和阴极的输出二极管;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和反向电极的输入电容;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和反向电极的传输电容;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输入电感和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基点电感。其中,输入二极管的阴极和输入端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二极管的阳极、输入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和输入电容的正向电极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电容的反向电极、参考电势端和基点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具有共同的节点,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具有共同的节点,传输电容的反向电极和基点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具有共同的节点;存在用于建立和/或中断参考电势端与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的共同的节点之间的导电连接的高频开关和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基点电感和输出二极管,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与输出端具有共同的节点。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所说明的电气电路被用于校正功率因数,其中所馈送的输入电功率在功率因数方面被校正。从电源中取出的功率在功率因数方面被校正。
该任务的两个解决方案由此区分,即根据第一解决方案通过施加相对参考电势的正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而根据第二解决方案通过施加相对参考电势的负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与此相应地,两个解决方案的输入二极管和输出二极管的连接彼此相对。例如,参考电势端接地,以至于参考电势为地电势。
所施加的直流电压特别是以相对低的频率脉动的直流电压。例如,借助整流电路从公共电力网的通用的、正弦交流电压中获得该直流电压。因此,例如在输入端上施加以100Hz的频率脉动的230V的直流电压。也可考虑的是,借助严重干扰的电源电压与叠加的电流脉冲来馈送输入功率。
通过该电气电路在功率因数方面校正输入功率。根据高频开关的开关频率,来自电气电路的输出功率被耦合输出。高频开关的开关频率从MHz频域中被选择。输出功率从该电气电路中获取,该电气电路具有以高频开关的开关频率脉动的直流电压。在此示出,基于所说明的电路在好的功率因数校正的情况下即使在NHz频域中的开关频率处也可实现80%到95%的高效率。当针对电气电路应用适合高频的器件(开关晶体管、电容、电感和二极管)时,这尤其是可能的。
在特别的改进方案中,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具有传输电容的反向电极和基点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的共同的节点。根据第一解决方案的扩展方案,该节点与输出二极管的阳极导电连接。根据第二解决方案的扩展方案,该节点与输出二极管的阴极导电连接。
例如,具有开关晶体管的高频开关被应用。该高频开关通过开关晶体管来表现。在适当调整电抗性器件、开关频率和高频开关的起动时间时可以实现明显减轻开关晶体管的开关负载。在此,开关晶体管的接通电压可被减小了直至80%,由此几乎可以实现所谓的零电压切换(ZVS,Zero Voltage Switching)。在低的开关晶体管的截止电压负载时出现低的高频开关的开关损耗,该低的开关损耗贡献于电路的高效率。
在特别的改进方案中,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另外的参考电势端以施加另外的参考电势和至少一个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初级电感和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的次级电感,其中该初级电感具有基点电感而次级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和另外的参考电势端具有共同的节点。根据第一解决方案的扩展方案,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具有共同的节点。根据第二解决方案的扩展方案,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具有共同的节点。
参考电势端和另外的参考电势端可具有共同的节点。因此,参考电势和另外的参考电势可以是相等的。但是这两个参考电势端也可不具有共同的节点。因此,参考电势和另外的参考电势也可彼此不同。
与前述的例子相比,在基点电感的位置上应用变压器。该变压器的初级电感承担电气电路的基点电感的功能。初级电感和次级电感相互耦合。根据前述实施方案,应用变压器时开关晶体管的截止电压负载与应用基点电感时开关晶体管的截止电压负载相比明显高了一个系数1.3至2.0。为此,借助变压器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实现符合标准的电绝缘。
在特别的改进方案中,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和反向电极的输出电容,其中该输出电容的反向电极与另外的参考电势端和次级电感的所述一个电感端的共同的节点导电连接。在第一解决方来的扩展方案中,输出电容的正向电极与次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的共同的节点导电连接。相反,在第二解决方案的扩展方案中,输出电容的正向电极与次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的共同的节点导电连接。
在特别的改进方案中,变压器是高频-高压(HF-HV)变压器。例如,一个这样的变压器已在德国专利申请10232952.4中被建议。该变压器尽管结构尺寸小,在直至200MHz的频率和直至2000V的电压的情况下仍被驱动。该变压器以高功率量、高品质和因此小功耗而出众。
在其他的改进方案中,为了减轻高频开关的开关负载,存在至少一个具有一个正向电极和一个反向电极的调整电容,其中该调整电容的正向电极与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的共同的节点导电连接而调整电容的反向电极与参考电势端导电连接。借助该调整电容,高频开关的开关晶体管的负载或减轻负载相对容易操作并因此优化该电路的效率。因此,例如可达到已经在上面提及的零电压切换。
例如,高频开关具有IGBT或者高频双极晶体管。特别是,高频开关具有至少一个MOS晶体管。根据第一解决方案,MOS晶体管被安排为n沟道MOSFET;根据第二解决方案,MOS晶体管被安排为p沟道MOSFET。该MOS晶体管尤其是CoolMOS晶体管。这种晶体管适于高频应用。高频开关尤其是具有从包括500kHz到包括200MHz的范围中选出的开关频率。即使在这种高的开关频率处也可以高效率来实现好的功率因数校正。例如该开关频率为大约2.7MHz。例如起动时间(在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传输电容的正向电极和参考电势端之间所建立的连接的持续时间)为大约80ns。
电气电路可被提出以调节功率。这特别是通过脉宽调制来实现,其中单个脉冲被抑制。对此可替换地,为了调节功率,高频开关的起动时间也可以变化。
特别是除了高频开关,电气电路的其它器件是适合高频的。这样输入电容和/或传输电容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括10pF到包括10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调整电容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括10pF到包括2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输出电容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括300pF到包括30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输入电感、基点电感、初级电感和/或次级电感有利地具有从包括0.3μH到包括100μH的范围中选出的电感。该电感尤其是从4μH到40μH的范围中被选出。该输入二极管和/或输出二极管有利地是肖特基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从SiC(碳化硅)和/或GaAs(砷化镓)组中选出的二极管材料。
总而言之,利用本发明得出下面实质优点:
-电气电路由相对小数量的器件组成。
-通过小数量的器件和通过应用适合高频的电感和电容,电气电路的结构可被小型化。
-利用该电气电路,在MHz频域中可以80%到95%的高效率实现十分好的功率因数校正。
-该电路可被提出以调节功率。
附图说明
根据多个例子和所属的示意图,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图1至图4分别示出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气电路I(图1)、II(图2)、III(图3)和IV(图4)具有一个输入端1以通过施加在时间上相对参考电势变化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一个参考电势端2以施加参考电势和一个输出端3以取出输出电功率。作为电抗性器件,电气电路具有一个输入二极管4、一个输出二极管5、一个输入电容6、一个传输电容7、一个输入电感8、一个基点电感9和一个高频开关10。此外,分别存在一个装置11,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其中输出二极管3和基点电感9是装置11的重要部分。附加地,电气电路I至I V分别具有一个调整电容12,用于操作减轻高频开关10的开关负载。但是,这个调整电容12对于电路I至I V的功能不一定是必需的。因而,该调整电容12在其他的、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被去掉。
器件是适合高频的。输入二极管4和输出二极管5分别是以SiC作为二极管材料的肖特基二极管。对此可替换的,肖特基二极管的二极管材料是GaAs。输入电容6具有容量为约500pF的高频电容器。调整电容12具有容量为约100pF的高频电容器而传输电容7具有容量为约250pF的高频电容器。该输入电感8和基点电感9的电感从4μH到40μH的范围中被选出。高频开关10具有一个Coo lMOS晶体管并可以利用500kHz到200MHz范围中的开关频率来驱动。
施加在输入端1上的直流电压是一个由电源交流电压通过整流在未示出的整流电路中产生的脉动的直流电压,该电压值为230V而频率为100Hz。在输出端3上可通过未示出的负载取出输出电功率。
电路I至IV的元件如下相对布置:
-输入二极管4的电极(阳极41或阴极42)之一分别和输入端1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0或108。
-输入二极管4的各自的反向电极(阴极42或阳极41)、输入电感8的电感端81和输入电容6的电极61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1。
-输入电容6的反向电极62、参考电势端2和基点电感9的电感端91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2。
-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电极71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3。
-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4。
-高频开关10这样被布置,使得在参考电势端2与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电极71的共同的节点103之间的导电连接可以高频开关10的开关频率来建立和/或中断。
-输出二极管5的电极(阳极51或阴极52)之一分别和输出端3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5或110。
实例1:
所属电气电路I的电路图在图1中示出。通过输入端1施加正的直流电压(所基于的任务的第一解决方案)。输入二极管4的阳极41和输入端1具有共同的节点100。输入二极管4的阴极42与输入电感8的电感端81和输入电容6的电极61一起具有共同的节点101。
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具有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的共同的节点104。该节点104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相互导电连接。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和输出端3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5。
实例2:
所属电气电路II的电路图在图2中示出。与前述实例1不同,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具有一个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以施加另外的参考电势、一个变压器14和一个输出电容17。变压器14是一个HF-HV变压器并由初级电感15和次级电感16组成。初级电感15和次级电感16相互耦合。初级电感15是基点电感9。次级电感16的电感如初级电感15(基点电感9)的电感一样从4μH到40μH的范围中被选出。输出电容17具有容量约为1500pF的高频电容器。
初级电感15、次级电感16、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和输出电容17如下被布置:
-次级电感16的电感端161和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6。
-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07。
-输出电容17的反向电极172与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和次级电感16的电感端161的共同的节点106相互导电连接。
-输出电容17的电极171与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的共同的节点107相互导电连接。
实例3:
所属的电气电路III的电路图在图3中示出。与实例1不同,通过输入端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所基于的任务的第二解决方案)。输入二极管4的阴极42和输入端1具有共同的节点108。输入二极管4的阳极41与输入电感8的电感端81和输入电容6的电极61一起具有共同的节点109。
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具有如在实例1中那样的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的共同的节点104。与实例1相反,该节点104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相互导电连接。输入二极管5的阳极52和输出端3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10。
实例4:
所属的电气电路IV的电路图在图4中示出。与实例2不同,通过输入端1施加负的直流电压。与实例2相比从中得出元件布置中的下列区别:
-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相互导电连接并具有共同的节点111。
-输出电容17的电极171与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的共同的节点111相互导电连接。
所说明的电气电路I至I V被用于校正功率因数,其中所馈送的输入电功率在功率因数方面被校正。这意味着,使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同相。电流和电压的最大振幅在时间上一致。通过脉动的(频率为100Hz的)直流电压馈送的输入功率以80%至95%的效率转换为输出功率。输出功率随着以高频开关的开关频率脉动的直流电压来取出。
参考标记列表
I-IV电气电路
1输入端
2参考电势端
3输出端
4输入二极管
5输出二极管
6输入电容
7传输电容
8输入电感
9基点电感
10高频开关
11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的装置
12调整电容
13另外的参考电势端
14变压器
15变压器的初级电感
16变压器的次级电感
17输出电容
41输入二极管的阳极
42输入二极管的阴极
51输出二极管的阳极
52输出二极管的阴极
61输入电容的电极
62输入电容的反向电极
71传输电容的电极
72传输电容的反向电极
81输入电感的电感端
82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
91基点电感的电感端
92基点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
100输入端和输入二极管的阳极的共同的节点
101输入二极管的阴极、输入电感的电感端和输入电容的电极的共同的节点
102输入电容的反向电极、基点电感的电感端和参考电势端的共同的节点
103输入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传输电容的电极的共同的节点
104传输电容的反向电极和基点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的共同的节点
105输出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阴极的共同的节点
106另外的参考电势端和次级电感的电感端的共同的节点
107次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的共同的节点
108输入端和输入二极管的阴极的共同的节点
109输入二极管的阳极、输入电感的电感端和输入电容的电极的共同的节点
110输出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的共同的节点
111次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和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的共同的节点
121调整电容的电极
122调整电容的反向电极
151变压器的初级电感的电感端
152变压器的初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
161变压器的次级电感的电感端
162变压器的次级电感的另外的电感端
171输出电容的电极
172输出电容的反向电极

Claims (18)

1.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I,II),该电气电路具有:
-至少一个输入端(1),用于通过施加在时间上相对电气参考电势变化的、正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
-至少一个参考电势端(2),用于施加参考电势,
-至少一个输出端(3),用于取出输出电功率,
-至少一个具有阳极(41)和阴极(42)的输入二极管(4),
-至少一个具有阳极(51)和阴极(52)的输出二极管(5),
-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61)和反向电极(62)的输入电容(6),
-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71)和反向电极(72)的传输电容(7),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8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82)的输入电感(8),以及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9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92)的基点电感(9),
其中
-输入二极管(4)的阳极(41)和输入端(1)具有共同的节点(100),
-输入二极管(4)的阴极(42)、输入电感(8)的所述一个电感端(81)和输入电容(6)的正向电极(61)具有共同的节点(101),
-输入电容(6)的反向电极(62)、参考电势端(2)和基点电感(9)的所述一个电感端(91)具有共同的节点(102),
-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正向电极(71)具有共同的节点(103),
-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具有共同的节点(104),
-存在一高频开关(10),用于建立和/或中断参考电势端(2)与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正向电极(71)的共同的节点(103)之间的导电连接,以及
-存在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其中该装置(11)具有基点电感(9)和输出二极管(5),而且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与输出端(3)具有共同的节点(1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
-具有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的共同的节点(104)并且
-该节点(104)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包含
-至少一个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以施加另外的参考电势,和
-至少一个变压器(14),该变压器(14)具有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15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152)的初级电感(15)和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16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162)的次级电感(16),
其中,
-初级电感(15)具有基点电感(9),
-次级电感(16)的所述一个电感端(161)和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具有共同的节点(106)和
-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具有共同的节点(10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
-具有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171)和反向电极(172)的输出电容(17),
-输出电容(17)的反向电极(172)与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和次级电感(16)的所述一个电感端(161)的共同的节点(106)导电连接,以及
-输出电容(17)的正向电极(171)与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的共同的节点(107)导电连接。
5.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III,IV),该电气电路具有
-至少一个输入端(1),用于通过施加在时间上相对电气参考电势变化的、负的直流电压来馈送输入电功率,
-至少一个参考电势端(2),用于施加参考电势,
-至少一个输出端(3),用于取出输出电功率,
-至少一个具有阳极(41)和阴极(42)的输入二极管(4),
-至少一个具有阳极(51)和阴极(52)的输出二极管(5),
-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61)和反向电极(62)的输入电容(6),
-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71)和反向电极(72)的传输电容(7),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8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82)的输入电感(8),以及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9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92)的基点电感(9),
其中
-输入二极管(4)的阴极(42)和输入端(1)具有共同的节点(108),
-输入二极管(4)的阳极(41)、输入电感(8)的所述一个电感端(81)和输入电容(6)的正向电极(61)具有共同的节点(109),
-输入电容(6)的反向电极(62)、参考电势端(2)和基点电感(9)的所述一个电感端(91)具有共同的节点(102),
-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正向电极(71)具有共同的节点(103),
-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具有共同的节点(104),
-存在一高频开关(10),用于建立和/或中断参考电势端(2)与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正向电极(71)的共同的节点(103)之间的导电连接,以及
-存在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其中该装置(11)具有基点电感(9)和输出二极管(5),而且输出二极管(5)的阳极(51)与输出端(3)具有共同的节点(1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
-具有传输电容(7)的反向电极(72)和基点电感(9)的另外的电感端(92)的共同的节点(104)并且
-该节点(104)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导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包含
-至少一个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以施加另外的参考电势,和
-至少一个变压器(14),该变压器(14)具有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15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152)的初级电感(15)和
-至少一个具有一个电感端(161)和一个另外的电感端(162)的次级电感(16),
其中
-初级电感(15)具有基点电感(9),
-次级电感(16)的所述一个电感端(161)和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具有共同的节点(106)而
-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具有共同的节点(1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用于将输出电功率转交给输出端(3)的装置(11)
-具有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171)和反向电极(172)的输出电容(17),
-输出电容(17)的反向电极(172)与另外的参考电势端(13)和次级电感(16)的所述一个电感端(161)的共同的节点(106)导电连接,以及
-输出电容(17)的正向电极(171)与次级电感(16)的另外的电感端(162)和输出二极管(5)的阴极(52)的共同的节点(111)导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变压器(14)是高频高压变压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
-为了减轻高频开关(10)的开关负载,存在至少一个具有正向电极(121)和反向电极(122)的调整电容(12),
-调整电容(12)的正向电极(121)与输入电感(8)的另外的电感端(82)和传输电容(7)的正向电极(71)的共同的节点(103)导电连接,而且
-调整电容(12)的反向电极(122)和参考电势端(2)导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高频开关具有至少一个MOS晶体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高频开关(10)具有从包含500kHz到包含200MHz的范围中选出的开关频率。
13.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输入电容(6)和/或传输电容(7)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含10pF到包含10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其中,调整电容(12)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含10pF到包含2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电路,其中,输出电容(17)具有至少一个容量为从包含300pF到包含3000pF的范围中选出的高频电容器。
16.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输入电感(8)、基点电感(9)、初级电感(15)和/或次级电感(16)具有从包含0.3μH到100μH的范围中选出的电感。
17.根据权利要求1、3、4、7和8之一所述的电路,其中输入二极管(4)和/或输出二极管(5)是肖特基二极管,其具有至少从SiC和/或GaAs组中选出的二极管材料。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路在校正功率因数中的应用,其中,从电源中取出的功率在功率因数方面被校正。
CNB038223457A 2002-09-20 2003-08-20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8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43860.9 2002-09-20
DE10243860 2002-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2425A CN1682425A (zh) 2005-10-12
CN100429861C true CN100429861C (zh) 2008-10-29

Family

ID=3203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23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861C (zh) 2002-09-20 2003-08-20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152201A1 (zh)
EP (1) EP1540803B1 (zh)
CN (1) CN100429861C (zh)
AU (1) AU2003269678A1 (zh)
CA (1) CA2499617A1 (zh)
DE (1) DE50312696D1 (zh)
WO (1) WO20040301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15698B2 (en) * 2005-08-31 2010-05-11 Thor Power Corporation Control electronics for brushless motors
US20080094866A1 (en) * 2006-07-06 2008-04-24 Jennifer Bauman Capacitor-switched lossless snubber
US20110273118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David Bonner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CN112769325A (zh) * 2020-12-30 2021-05-07 珠海拓芯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外机控制器及空调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041A (en) * 1985-03-11 1987-08-04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Resonant rectifier circuit
US5331534A (en) * 1991-11-20 1994-07-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EP0696841A1 (en) * 1994-08-10 1996-02-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EPIC converter with transformerless line isolation
CN1244967A (zh) * 1997-01-24 2000-02-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US6396717B2 (en) * 2000-07-11 2002-05-28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ving an improved power factor by voltage feedb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9412A (en) * 1993-03-29 2000-05-30 Powerware Corporation Power factor corrected UPS with improved connection of battery to neutral
DE4339451A1 (de) * 1993-11-19 1995-05-24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Schaltungsanordnung zum Erzeugen einer Gleichspannung
US6118225A (en) * 1994-08-22 2000-09-12 U.S. Philips Corporation High frequency discharge lamp operating circuit with resonan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DE19505417C2 (de) * 1995-02-17 2001-03-08 Reinhard Kalfhaus SEPIC-Schaltnetzteil
KR970031200A (ko) * 1995-11-13 1997-06-26 이준 단일 전력단 고역률 컨버터
US5642267A (en) * 1996-01-16 1997-06-2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ingle-stage, unity power factor switching converter with voltage bidirectional switch and fast output regulation
DE19811932A1 (de) * 1998-03-19 1999-09-23 Thomson Brandt Gmbh Schaltnetzteil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041A (en) * 1985-03-11 1987-08-04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Bell Laboratories Resonant rectifier circuit
US5331534A (en) * 1991-11-20 1994-07-19 Tokyo Electric Co., Ltd. Power supply apparatus
EP0696841A1 (en) * 1994-08-10 1996-02-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SEPIC converter with transformerless line isolation
CN1244967A (zh) * 1997-01-24 2000-02-16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转换的方法及装置
US6396717B2 (en) * 2000-07-11 2002-05-28 Sony Corporatio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having an improved power factor by voltage feedba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50312696D1 (de) 2010-06-17
AU2003269678A1 (en) 2004-04-19
CN1682425A (zh) 2005-10-12
EP1540803A1 (de) 2005-06-15
US20060152201A1 (en) 2006-07-13
CA2499617A1 (en) 2004-04-08
WO2004030190A1 (de) 2004-04-08
EP1540803B1 (de) 2010-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6154B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US7961482B2 (en) Bi-directional HEMT/GaN half-bridge circuit
US8243476B2 (en) HEMT/GaN half-bridge circuit
EP0503862B1 (en) Class E fixed frequency converter
US8018279B2 (en) Class D amplifier circuit with bi-directional power switch
US20120195074A1 (en) DC-DC Converter Circuit For High Input-To-Output Voltage Conversion
CN111869084B (zh) 功率转换器
WO2000003477A1 (en) System for enabling a full-bridge switch-mode amplifier to recover all reactive energy
CN112821748B (zh) 图腾柱无桥功率因数校正装置及电源
CN100429861C (zh) 用于电压变换的电气电路和该电气电路的应用
TWI863918B (zh) 用於傳輸電力至具轉換器之電力負載之裝置
CN100380793C (zh) 用于修正电功率因数的电路
US20070247880A1 (en) Full-bridge active clamp dc-dc converter
JP2015228760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100808015B1 (ko) 스너버회로를 이용한 역률개선회로
TW201315125A (zh) 電源供應裝置
CN212518826U (zh) 一种谐振式整流电路
JP2004519818A (ja) 回路装置
CN112865508A (zh) 一种非对称新型t型桥的单相三电平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US7061190B2 (en) Circuit arrangement and operating device for operating lamps
JP3137236B2 (ja) 電源回路
JP3617361B2 (ja) 電源装置
JP3931591B2 (ja) 電源装置
Jiang et al. A novel single-phase soft-switching unipolar PWM rectifier
AU2003224493A1 (en) A regulated resonant voltage converter and a method of regulated resonance dc-dc voltage conver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