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5466C - 车辆格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车辆格架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25466C CN100425466C CNB2004800052496A CN200480005249A CN100425466C CN 100425466 C CN100425466 C CN 100425466C CN B2004800052496 A CNB2004800052496 A CN B2004800052496A CN 200480005249 A CN200480005249 A CN 200480005249A CN 100425466 C CN100425466 C CN 10042546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work
- vehicle
- assembly
- along
- expanded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0—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s for roof parts or for collapsible flexible tops
- B60J7/202—Vehicle storage compartments for roof parts or for collapsible flexible tops being characterised by moveable cover parts for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boot lid and rearmost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小件行李架(3)包括可相对于车辆车架(46)移动的滑动件、能沿着两个固定至车架的导轨(46)且沿着滑动件移动的格架(48)以及由此其第一部分固定至格架(48)且其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配合并固定至滑动件的驱动装置。与车架独立安装的格架(48)、滑动件、导轨(46)、车架和驱动装置的布置能使格架(48)相对于车架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格架总成(shelf assembly),特别是用于包括有可伸缩进入后行李箱(rear boot)活动刚性车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一种类型的格架总成,其包括格架和驱动装置,格架能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活动装在两个导轨上,一方面在该展开位置覆盖车辆后行李箱盖(hood)的前缘和限定行李箱的座椅靠背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在缩回位置露出这个区域,每个导轨固定至车辆的支承件并且基本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驱动装置包括与格架成整体的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配合的第二部分,该驱动装置能使格架从其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
这种格架公开在文献FR 0209215中。在该文献中,导轨和驱动装置的第二部分与后行李箱盖成整体。在已知的形式中,驱动装置在格架上产生驱动力,并在盖上产生反向力,这使格架能相对于盖移动。
然而,这种格架总成在车辆上组装并不容易。实际上,驱动装置的第一部分必须相对于第二部分准确布置,以使格架能移动,由于接近该驱动装置受到限制,格架要精密准确。
上述问题是把格架总成制成独立单元的形式,其可作为随车工具提供,无需对驱动装置作任何工作就能安装到车辆上。
一个解决方案是前述类型的格架总成,其包括支承装置,格架可活动装在其上面而且该装置能够活动装到支承件上,驱动装置的第二部分与支承装置成整体,格架相对于支承装置的移动迫使格架从其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以及使支承装置相对于车辆的支承件移动。
发明内容
因而,根据本发明,格架总成包括格架、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在格架上产生驱动力并在支承装置上产生相应的反向力,导轨只是用来引导格架的运动。
因而,根据本发明,将格架总成装到车辆上特别简单:将支承装置装到支承件上,而将格架沿着导轨安装。驱动装置的两个部件相对之间准确定位在装配格架总成时完成,在此期间易于接近驱动装置,格架总成更易于操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与导轨构成整体且上面安装支承装置的支承件是后行李箱盖。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方案,导轨和支承装置构造为使格架在其缩回位置时能置于盖的下面。
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支承装置由两个滑动件构成,这两个滑动件能基本上沿着纵向和车辆的任一侧延伸,并且旋转装到盖上,格架沿着滑动件滑动安装,并且沿着导轨既旋转又滑动安装。
根据第二实施例,与导轨成整体且上面安装支承装置的支承件是车辆的车架。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方案,导轨和支承装置构造为使格架在其缩回位置时能置于限定后行李箱的靠背后面。
根据该第二实施例的另一可选方案,支承装置由两个滑动件构成,这两个滑动件能基本上沿着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方向,优选沿着垂直的方向和车辆的任一侧延伸,并且旋转装到车架上,格架沿着滑动件滑动安装,并且沿着导轨既旋转又滑动安装。
根据第二实施例特别有利的另一方案,格架包括形成实际格架的基本平的表面和支承导向件以保证格架与导轨和支承装置机械连接的转矩杆,并且该转矩杆铰接至该基本平的表面上,使得当格架在其展开位置时,该基本平的表面处于基本上水平的位置,而当格架在其缩回位置时,该基本平的表面处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位置,优选处于基本上垂直的位置。
这样在空间上得到增加而且构成了机械上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格架能在限定后行李箱的靠背后面旋转,以使缩回车顶有通路,同时减少了格架驱动装置的障碍物。
附图说明
从以下通过举例和非限制性的方式给出以及附图中示出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将得出其它优点和特点,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装有格架总成的车辆后部纵向截面图,该格架处于展开位置;
图2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格架处于缩回位置;
图3是格架总成的左端横向截面图;
图4是图3中一细部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另一方案的格架总成纵向截面图,该格架处于展开位置;
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装有格架总成的车辆后部纵向截面图,该格架处于展开位置;
图7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格架处于缩回位置;和
图8是类似于图6和图7的视图,格架处于其展开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例子中,从图1和2中可以看出,车辆包括后行李箱1和刚性折叠式车顶2。
车顶2可在覆盖车辆客厢的展开位置和折叠收到后行李箱1的缩回存放位置之间移动。
车辆还包括格架总成3,其包括格架4、48。格架4、48以可活动沿着两个平行导轨5、46安装,这两个平行导轨固定至车辆的支承件6、45上,并且在该支承件的每个侧面基本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格架4、48可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当其在展开位置时,格架4、48覆盖位于盖的前缘6a和限定行李箱1座椅7靠背7a之间的区域(图1),而当其在缩回位置时,格架4、48露出这个区域(图2)。驱动装置8能使格架4、48从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格架总成3还包括支承装置9、47和驱动装置8。
格架4、48可活动装在支承装置9、47上,该支承装置又可活动装到支承件6、45上,导轨5、46则与该支承件连接。
驱动装置8包括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11。第一部分10固定至格架4、48上,而第二部分11则固定至支承装置9、47上。因而,驱动装置8产生格架4、48相对于支承装置9、47的移动。这种相对运动、格架4、48在导轨5、46上的组装和支承装置9、47在支承件6、45上的组装使得格架4、48能从其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
导轨5、46在纵向和垂直方向的形状适合于格架4、48的预设运动特性(pre-set kinematics)。
在图1至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后行李箱1的盖是导轨5固定和支承装置9安装其上的支承件,格架4在其缩回位置时置于盖的下面。
在图1至4所示的例子中,每个导轨5主要沿着纵向延伸并且沿其长度的大部分基本上呈水平状态,其前端5a形成向前又向上延伸的曲线,这使格架4能在盖下面滑动,并在靠近其展开位置时,即其后缘4b靠近盖的前缘6a时,便向上移动,从而几乎碰上前缘6a。
在这个例子中,导轨5是通过在盖的内表面6b上压凹(cupping)制成。
在这些例子中,支承装置9由两个平行的滑动件构成,这两个滑动件是笔直的,基本上沿着车辆的任一侧面纵向延伸并且旋转装到盖上,位于格架4在其缩回位置的缩回位置和格架4在其展开位置的展开位置之间。每个滑动件旋转装在位于滑动件后端9b上回转销12周围的盖上。不管它们的位置如何,滑动件主要沿着纵向延伸。
格架4包括两个导向件13,每个导向件经由转矩杆14固定至格架4相应的横向边缘4c。形成实际格架的基本平的表面、导向件13和转矩杆14形成了基本上不可延展的格架4。每个导向件13能保证一方面在格架4与相应的滑动件和导轨5之间另一方面在相应的滑动件与导轨5之间的机械连接。
在图3所示例子中,每个导向件13包括有滚子15和凸轮销16,格架4借助于该滚子沿着相应的滑动件滑动安装,格架4再借助于该凸轮销沿着相应的导轨5既旋转又滑动安装。
在这个例子中,驱动装置8的第一部分10由两个蜗杆构成,而驱动装置8的第二部分11则由两个齿条构成。每个齿条沿着相应的滑动件安装并为此基本上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每个蜗杆装在形成于相应导向件13上的空腔17内,并且环绕基本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的旋转轴18旋转装在这个空腔17内,以便与相应的齿条相配合。
此外,电动机19固定至格架4的内表面上,而传动装置20,例如柔性驱动轴允许将电动机轴19的运动传递至两个蜗杆。
在车辆的每一侧,导轨5、滑动件和导向件13均装配成当导向件13靠近相应滑动件的后端9b时,也要靠近相应导轨5的后端5b,滑动件在其缩回位置,而格架4也在其缩回位置(图2)。现在,当导向件靠近相应滑动件的前端9a时,也要靠近相应导轨5的前端5a,滑动件在其展开位置而格架4也在其展开位置(图1)。
格架4相对于盖从其一个位置至另一位置的移动以下述方式产生:每个蜗杆朝任一方向被传动装置20驱动旋转并且与相应的齿条相配合,以使每个滚子15沿着相应的滑动件驱动平移。滑动件经由其回转销12连接至盖上,使得它们不可能相对于盖平移,为此,两个滚子15和两个凸轮销16都具有相对于盖的相同平移运动。每个凸轮销16沿着相应的导轨5旋转和滑动,从而将其轨迹施加于格架4上,每个滚子15沿着相对于盖旋转的相应直线型滑动件滑动,从而使格架4能相对于盖移动。
在图3所示例子中,每个导向件13具有倒U形结构和具有基本上水平的底壁21、从底壁21向下延伸且置于盖侧缘23侧面上的外侧壁22以及从底壁21向下延伸并置于盖中央壁侧面上的内侧壁24。
凸轮销16相对于外侧壁22在侧缘23的方向横向向外突出并且进入沿着该侧缘23构成的相应导轨5。滚子15相对于内侧壁24横向向外突出进入由U形结构限定的壳体25,并且深入在该壳体25内具有相对滑动的滑动件中。导向件13这种特殊设定的尺寸使格架总成3特别紧凑。
在图5所示例子中,每个滑动件是伸缩式的,以使在缩回位置尽可能少的占据空间。为此,每个滑动件包括后元件30、前元件31和传动装置32。
后元件30环绕位于后元件30后部30b的回转销12旋转装在盖上。前元件31沿着后元件30滑动安装,格架4则沿着前元件31滑动安装。
在这个例子中,导向件13包括支承叶片(support blade)33,格架4借助于该支承叶片沿着前元件31滑动安装。
在格架总成的每个侧面上,驱动装置8的第一部分10由小齿轮构成,该小齿轮经由横向于车辆的旋转轴34装在支承叶片33上并且与沿着前元件31延伸的齿条相啮合。因此,小齿轮的旋转则驱动格架4沿着前元件31滑动。
传动装置32使后元件30能相对于前元件31产生滑动。为此,对于每个滑动件,传动装置32包括两根连接缆索35和两个传动滑轮36。
每根连接缆索35在其第一端37固定至支承叶片33,而在其第二端38固定至后元件30。每根连接缆索35绕在相应的传动滑轮36上,该传动滑轮经由横向于车辆的旋转轴39装到前元件31的相应端部上。此外,经由横向于车辆的旋转轴41装到前元件31上的驱动小齿轮40与沿着后元件30延伸的驱动齿条42相啮合。
因此,小齿轮朝任一方向的旋转直接驱动格架4相对于滑动件的前元件31作相对移动。由于这种相对移动,以及连接缆索35、驱动小齿轮40和驱动齿条42的存在,前元件31相对于后元件30滑动,其方向与支承叶片33相对于前元件31的滑动方向相同。
借助于这种滑动件,利用在纵向上支承与格架4相同尺寸的滑动元件,由格架4和滑动件构成的单元当格架4在其缩回位置时只在纵向上占据格架4的长度。
在图6至8示出的第二优选实施例中,车辆车架是支承件,导轨46固定至该支承件并且支承装置47装到该支承件上,格架48当在其缩回位置时置于限定行李箱1的座椅7靠背7a的后面。
在图6至8所示例子中,每个导轨46主要沿着垂直方向延伸并且在其大部分长度上基本是垂直的,其上端46a形成向后又向上延伸的曲线,这使格架48能在靠背7a后面滑动在靠近其展开位置时,即其前缘48a靠近靠背7a的上部后端7b时,便向后移动,从而几乎碰上上部后端7b。
在这些例子中,支承装置47由两个平行的滑动件构成,这两个滑动件是笔直的,在车辆的任一侧面基本上沿着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旋转装到车架上,位于格架48在其缩回位置的缩回位置和格架48在其展开位置的展开位置之间。每个滑动件旋转装在位于滑动件内端9b上回转销49周围的车架上。不管它们的位置如何,滑动件主要沿着垂直的方向延伸。
格架48包括两个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导向件(未示出),于是使格架48能相对于车架移动。因此,每个导向件借助于沿着相应导轨46旋转和滑动的滚子(类似于图3中的滚子15)、通过凸轮销61(类似于图3中的凸轮销16)沿着相应的导向件滑动安装,这样,当其靠近滑动件的下端47b时,也靠近导轨46的下端46b,而当其靠近滑动件的上端47a时,也靠近导轨46的上端46a。
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格架48当在其缩回位置时处于基本上垂直的位置,支承格架48导向件的转矩杆50和形成实际格架的基本平的表面51彼此环绕铰接。这样,当格架48在其展开位置时,基本平的表面51便处于基本上水平的位置,使能覆盖位于盖前缘6a和限定行李箱1的座椅7靠背7a之间的区域,而当格架48在其缩回位置时,基本平的表面51则处于基本上垂直的位置,使其能存放在限定行李箱1的座椅7靠背7a的后面。
这种铰接使格架总成3的尺寸减小。
在这个例子中,基本平的表面51经由沿着车辆横向定向的旋转轴52旋转连接至转矩杆50上。
在这个例子中,基本平的表面51与转矩杆50的铰接由转矩杆50相对于车架的移动控制。基本平的表面51在每一侧的其侧壁前端包括有轴端53,该轴端沿着与车架成整体且基本上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相应斜面54旋转又滑动安装。
为此,转矩杆50相对于车架的移动、基本平的表面51与转矩杆50的铰接以及轴端53在固定至车架的斜面54上的组装使基本平的表面51在转矩杆50和整个格架48前进移动时能正确定向。
斜面54在纵向和垂直方向的形状适应于基本平的表面51的预设运动特性。在这个例子中,每个斜面54从其展开位置移至其缩回位置。
上述斜面使基本平的表面51在格架48从其展开位置向其缩回位置移动时能朝向车辆的前部倾斜。
每个斜面54在其大部分长度上基本上是垂直的,且其上端54a形成向后延伸并基本水平终止的曲线,这使基本平的表面51在格架48位于其展开位置时能处于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而且,在这个例子中,一方面连接至基本平的表面的一部分而另一方面连接至相应转矩杆50的缩回装置55(例如弹簧)经常要求基本平的表面51处于其基本上水平的位置。
缩回装置55的使用以及转矩杆50相对于车架的移动引起基本平的表面51定向这一事实使部件的数目能得到限制,因此使格架总成3的障碍物格外减少。
当然,如同图5所示的情况那样,滑动件可以是伸缩式的。
在这些例子中,车辆包括用于格架4、48和车顶2同步(未示出)运动的控制装置,使得当车顶2处于其展开或缩回存放位置时,格架4、48分别在其缩回或展开位置。
格架总成可包括第二格架(未示出),该格架可活动装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在展开位置覆盖位于展开位置车顶后缘和限定行李箱的座椅靠背之间的区域,而在缩回位置则沿着后窗放置并露出这个区域。同步运动的控制装置是这样的,即当车顶处于其展开位置时,第一格架在其缩回位置,而第二格架则在其展开位置,并且当车顶处于其缩回存放位置时,第一格架在其展开位置,而第二格架则在其缩回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格架总成构成能装到车辆上的独立单元。
当然,该格架总成并不限于所详述的具体实施例。
例如,导轨5可以通过螺纹接合或焊接固定至盖的内表面6b上,并为此成为格架总成单元的一部分。
例如,移动装置可以由致动器构成,其杆将与格架4、48或整体,而缸将与支承装置成整体,或者相反。
例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导轨可以固定至限定后行李箱的座椅(靠背)上,而不是车架。
Claims (24)
1. 一种车辆格架总成(3),其包括格架(4,48)和驱动装置(8),该格架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以活动方式沿着两个导轨(5,46)安装,一方面在展开位置覆盖位于车辆后行李箱(1)盖的前缘(6a)和限定行李箱(1)的座椅(7)靠背(7a)之间的区域,另一方面在缩回位置露出所述区域,每个导轨(5,46)固定至车辆的支承件(6,45)上并且沿着车辆的纵向延伸,该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至格架(4,48)的第一部分(10)和与第一部分(10)相啮合的第二部分(11),所述驱动装置适合于将格架(4,48)从其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架总成还包括格架(4,48)以活动的方式装于其上并且适合于以活动方式装到支承件(6,45)上的支承装置(9,47)以及,驱动装置(8)的第二部分(11)固定至支承装置(9,47)上,格架(4,48)相对于支承装置(9,47)的移动迫使格架(4,48)从其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位置以及支承装置(9,47)相对于支承件(6,45)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支承装置(9,47)包括两个滑动件,这两个滑动件适合于在车辆的任一侧延伸并且旋转装到支承件(6,45)上,格架(4,48)沿着滑动件滑动安装并且沿着导轨(5,46)既旋转又滑动安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车辆设有刚性车顶(2),该车顶可在覆盖车辆客厢的展开位置和折叠收到行李箱(1)的存放位置之间移动,格架(4、48)在其展开位置上延伸直至位于座椅(7)的靠背(7a)和所述盖的前缘(6a)之间的区域,并且该区域由该刚性车顶(2)在其展开位置上覆盖。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格架(4,48)包括两个导向件(13),每个导向件(13)沿着相应的滑动件滑动安装并且沿着相应的导轨(5,46)旋转又滑动安装。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1)包括两个齿条并且所述第一部分(10)包括两个蜗杆,每个齿条沿着相应的滑动件安装,而每个蜗杆则与相应的齿条啮合并环绕沿着车辆纵向延伸的旋转轴(18)旋转装到相应的导向件(13)上。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件(13)具有倒U形结构并且具有底壁(21)、从底壁(21)延伸并置于支承件(6,45)侧缘(23)附近的外侧壁(22)以及从底壁(21)延伸并置于支承件(6,45)中央部分附近的内侧壁(24)。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导向件(13)包括沿着相应滑动件滑动安装的滚子(15)和沿着相应导轨(5,46)旋转又滑动安装的凸轮销(16)。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导向件(13),凸轮销(16)相对于外侧壁(22)在侧缘(23)的方向横向向外突出,而滚子(15)相对于内侧壁(24)横向向外突出进入由U形结构限定的壳体(25)内。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件置于由U形结构构成的壳体(25)内并且在该壳体(25)内具有相对的滑动。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支承件(6)由后行李箱(1)的盖构成,导轨(5)和支承装置(9)构造为使格架(4)适合于在其缩回位置时置于盖的下面。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件(9)在其后端(9b)旋转装到盖上并且适合于沿着水平的方向延伸。
12.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件(9)在其后端(9b)旋转装到盖上并且适合于沿着水平的方向延伸,并且当导向件(13)靠近滑动件(9)的后端(9b)时,也靠近导轨(5)的后端(5b),而当其靠近滑动件(9)的前端(9a)时,也靠近导轨(5)的前端(5a)。
1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车辆具有车架,并且支承件(45)由车辆车架形成,导轨(46)和支承装置(47)构造为使格架(48)适合于在其缩回位置时置于限定行李箱(1)的座椅(7)靠背(7a)的后面。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每个滑动件在其后端(47b)旋转装到车架上并且适合于沿着垂直的方向延伸。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格架(4,48)包括两个导向件(13),每个导向件(13)沿着相应的滑动件滑动安装并且沿着相应的导轨(5,46)旋转又滑动安装,并且当导向件(13)靠近滑动件的下端(47b)时,也靠近导轨(46)的下端(46b),而当其靠近滑动件的上端(47a)时,也靠近导轨(46)的上端(46a)。
1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格架(4)形成不可延展的单元。
1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格架(48)包括限定该格架的平的表面(51)和两个支承导向件(13)的转矩杆(50),该转矩杆相对于平的表面(51)铰接,使得当格架(48)在其展开位置时,该平的表面(51)处于水平的位置,而当格架(48)在其缩回位置时,该平的表面(51)处于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该平的表面(51)沿着旋转轴(52)旋转连接至转矩杆(50)上,该旋转轴沿着车辆的横向延伸。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缩回装置(55)恒定地将该平的表面(51)推向其水平的位置。
20.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该平的表面(51)与转矩杆(50)的铰接由转矩杆(50)相对于车架的移动控制。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平的表面(51)在每一侧的其侧壁前端包括有轴端(53),该轴端沿着固定至车架的相应斜面(54)旋转又滑动安装并且沿着垂直的方向延伸。
2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车辆设有刚性车顶(2),该车顶可在覆盖车辆客厢的展开位置和折叠收到行李箱(1)内部的存放位置之间移动,当车顶(2)在其展开位置时,所述格架在其缩回位置并置于盖的下面。
23. 如权利要求3或2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当车顶(2)在其展开位置时,所述格架(4,48)在其缩回位置,而当车顶在其存放折叠位置时,所述格架在其展开位置。
2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格架总成(3),其特征在于,
设于车辆上的车顶(2)由刚性覆盖元件构成并且可在覆盖车辆客厢的展开位置和折叠收到行李箱(1)内部的存放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格架总成包括第二格架,该第二格架可在展开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该第二格架在展开位置上覆盖车顶后缘和限定行李箱的座椅靠背之间的区域,此时车顶位于其展开位置上,而该第二格架在缩回位置上则沿着后窗放置并露出这个区域;
当车顶(2)在其展开位置时,所述格架(4,48)在其缩回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格架在其展开位置;
而当车顶在其存放折叠位置时,所述格架(4,48)在其展开位置并且所述第二格架在其缩回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302490A FR2851753B1 (fr) | 2003-02-28 | 2003-02-28 | Systeme de plage arriere de vehicule |
FR03/02490 | 2003-02-28 | ||
FR0311378A FR2851751B1 (fr) | 2003-02-28 | 2003-09-29 | Systeme de plage arriere de vehicule |
FR03/11378 | 2003-09-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61589A CN1761589A (zh) | 2006-04-19 |
CN100425466C true CN100425466C (zh) | 2008-10-15 |
Family
ID=3284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524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5466C (zh) | 2003-02-28 | 2004-02-18 | 车辆格架总成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425466C (zh) |
FR (1) | FR2851753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897561B1 (fr) * | 2006-02-17 | 2010-05-21 | Heuliez | Dispositif de couverture de coffre comprenant une tablette articulee et vehicule equipe d'un tel dispositif |
FR2899534B1 (fr) * | 2006-04-06 | 2008-05-16 | Heuliez Sa | Tablette motorisee |
DE102006035518A1 (de) * | 2006-07-31 | 2008-02-07 | Wilhelm Karmann Gmbh | Cabriolet-Fahrzeug mit einem Deckelteil für den Dachablageraum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557A (zh) * | 1998-12-22 | 2001-05-09 |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 多位置行李架 |
US20010004156A1 (en) * | 1999-06-16 | 2001-06-21 | Cts Fahrzeug Dachsysteme Gmbh | Tonneau cover system |
US6352298B1 (en) * | 1999-10-19 | 2002-03-05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Luggage panel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
US6364396B1 (en) * | 1999-10-19 | 2002-04-02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ackage tray for vehicle |
US20020135201A1 (en) * | 2000-08-14 | 2002-09-26 | Werner Liedmeyer | Convertible vehicle |
CN1668487A (zh) * | 2002-07-19 | 2005-09-14 | 厄利耶公司 | 具有硬折叠顶的活动顶篷车的后行李箱搁板系统 |
-
2003
- 2003-02-28 FR FR0302490A patent/FR2851753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2-18 CN CNB2004800052496A patent/CN10042546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4557A (zh) * | 1998-12-22 | 2001-05-09 |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 | 多位置行李架 |
US20010004156A1 (en) * | 1999-06-16 | 2001-06-21 | Cts Fahrzeug Dachsysteme Gmbh | Tonneau cover system |
US6352298B1 (en) * | 1999-10-19 | 2002-03-05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Luggage panel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
US6364396B1 (en) * | 1999-10-19 | 2002-04-02 |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 Package tray for vehicle |
US20020135201A1 (en) * | 2000-08-14 | 2002-09-26 | Werner Liedmeyer | Convertible vehicle |
CN1668487A (zh) * | 2002-07-19 | 2005-09-14 | 厄利耶公司 | 具有硬折叠顶的活动顶篷车的后行李箱搁板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2851753B1 (fr) | 2005-04-22 |
CN1761589A (zh) | 2006-04-19 |
FR2851753A1 (fr) | 2004-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638348B2 (ja) | コンバーチブル車輛ルーフ | |
US20040012225A1 (en) | Rear window shade with lifting cassette | |
US20180326822A1 (en) | Drive system for a movable roof part of a spoiler roof module of a motor vehicle | |
CN102686427B (zh) | 遮阳装置 | |
KR20040093627A (ko) | 자동차 내부공간의 분리장치 | |
JP2003509261A (ja) | 折りたたみルーフシステム及び同システムを装備した乗り物 | |
CN103507603A (zh) | 用于全景天窗的卷帘装置 | |
CN109969046A (zh) | 汽车座椅电动滑轨系统 | |
US7255385B2 (en) | Convertible roof for vehicle and associated vehicle | |
CN100425466C (zh) | 车辆格架总成 | |
KR101272634B1 (ko) | 슬라이딩 도어 | |
CN111252002B (zh) | 用于车辆的扶手箱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03507245A (ja) | 自動車の車室のカバーモジュールと、このような車室を備える自動車 | |
JP3862991B2 (ja) | 自動車用電動ステップ装置 | |
CN105026671B (zh) | 车用门锁装置 | |
US6419309B1 (en) |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 |
JP2006519134A (ja) | 車両用棚アセンブリ | |
US7416246B2 (en) | Motor vehicle with at least two movable parts | |
US7296843B2 (en) | Vehicle comprising a vertically folding sun roof | |
JP4940774B2 (ja) | サンシェードパネル装置 | |
EP3515794B1 (en) | Cabin for industrial vehicle comprising an extractable side ladder to allow access to said cabin | |
CN219134027U (zh) | 车用双轨旋转式电视架 | |
JP4207594B2 (ja) | 車両用ルーフトリム | |
CN218117590U (zh) | 一种多门折叠侧收装置 | |
CN222157576U (zh) | 方向盘装置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1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