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8414C - 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18414C CN100418414C CNB2004800169442A CN200480016944A CN100418414C CN 100418414 C CN100418414 C CN 100418414C CN B2004800169442 A CNB2004800169442 A CN B2004800169442A CN 200480016944 A CN200480016944 A CN 200480016944A CN 100418414 C CN100418414 C CN 1004184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point side
- pole body
- chimeric
- fish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2—Connecting devices for parts of the ro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00—Fishing, trapping, and vermin destroy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钓竿例如包括主上竿(2)和中竿(3),所述主上竿(2)在前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嵌合凹入部分(2a),所述中竿(3)连结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为前端细的筒状体,并且在竿根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嵌合凸起部分(3a),该嵌合凸起部分(3a)比其他部分的直径更大一级,并且形成为与嵌合凹入部分(2a)的锥形相匹配的锥面。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不超过嵌合凹入部分(2a)的区域的范围内形成有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倒角部分(10)。另外,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形成有涂膜层(15),该涂膜层(15)被涂敷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至少超过嵌合凹入部分(2a)的区域而直到竿根侧的区域上,并且在倒角部分(10)的竿根侧的区域上按照沿轴向上外径不变的方式被涂敷。另外,即使在中竿(3)向主上竿(2)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中竿(3)的嵌合凸起部分(3a)也能完全收存在主上竿(2)的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多个竿体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钓竿的钓竿。
背景技术
近期多数钓竿均通过将多个竿体连结起来而形成一个长的钓竿。
例如,采用被称为展开形式的连结方法的钓竿具有将竿尖侧端部的内周作为嵌合凹入部分的大直径竿体以及将竿根侧端部的外周作为嵌合凸起部分并与大直径竿体的竿尖侧连结的小直径竿体。在该展开形式的钓竿中,小直径竿体可以从竿尖侧自由地插入到大直径竿体内并能够自由地抽出。因此,当进行垂钓时可以将各个竿体依次从竿尖侧抽出并嵌合固定以形成一个竿体来使用。另一方面,收存时则可以将竿尖侧的竿体依次收存在竿根侧的竿体内从而成为紧凑的状态。
此外,采用被称为并继形式的连结方法的钓竿与上述情况一样通过连结大直径竿体和小直径竿体来形成。在该连结方法中,小直径竿体不能自由地伸入到大直径竿体的内部或从其中抽出。使用时将各个竿体依次连结起来形成一个钓竿。另外,还有被称为印盒接续的连结方法。
虽然可以通过上述各种方法连结多个竿体来形成一个钓竿,但是在连结多个竿体的钓竿中存在着钓竿难以连续弯曲的问题。
即,当连结多个竿体来形成一个钓竿时,两个竿体在竿体之间的连结部分处重合。因此,竿体双层重叠的部分比其他的部分不易弯曲。优选的钓竿是:当钓竿上钓到鱼时,从手持一侧的竿体到竿尖侧的竿体能够弯曲形成漂亮的连续弧线,这样的钓竿在钓上鱼时操作性能也优良。
因此,提出各种使竿体之间的连结部分很好地弯曲从而作为钓竿整体形成漂亮的连续弧线的提案。例如,提出调整连结竿体的连结部分的原材料的弹性,或调整构成连结部分的纤维增强树脂原材料的纤维的定向方向等各种提案(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0-236782号公报等)。
这样,不断地出现了有关竿体原材料的特性等各种提案。但是,至今仍未能提供一种可以充分满足钓者要求的钓竿,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连结多个竿体而形成并且整体能够弯曲成漂亮的连续弧线的钓竿。
本申请的发明者从与调整形成竿体的材料本身的弹性、刚性等特性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确保钓竿的连续弯曲的方法也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并获知:通过设定竿体的连结部分的形状以及涂装方法等,可以使钓竿的外观在视觉上形成漂亮的连续弧形。本发明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
本发明的钓竿通过连结多个竿体而形成,并且包括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所述第一竿体为前端细的筒状体,并且在竿尖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嵌合凹入部分,所述第二竿体连结在第一竿体的竿尖侧,亦为前端细的筒状体,并且在竿根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嵌合凸起部分,该嵌合凸起部分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大一级,并且形成为与嵌合凹入部分的锥形相匹配的锥面。在该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不超过嵌合凹入部分的区域的范围内进行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倒角锥削加工;在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形成有涂膜层,该涂膜层被涂敷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至少超过嵌合凹入部分区域而直到竿根侧的区域上,并且在倒角锥削部分的竿根侧的区域上按照沿轴向上外径不变的方式被涂敷。另外,即使在第二竿体向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也能完全收存在第一竿体内部。
在该钓竿中,当连结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时,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嵌入第一竿体的嵌合凹入部分。在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为展开形式的情况下,将第二竿体从第一竿体的内部抽出并使其相互连结。而在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为并继形式的情况下,使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从第一竿体的竿尖侧插入并使其相互连结。
在这里,统一了嵌合凸起部分和嵌合凹入部分的锥度,使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连续地在周面上接触。其次,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上的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倒角锥面尽可能地抑制了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和第二竿体的竿根侧之间的高度差。并且,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的涂膜层使竿体的弯曲在视觉上具有连续性。如果使涂膜层在轴向上尽可能长地形成,则视觉效果将会进一步增强。至少,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至少超过嵌合凹入部分区域而直到竿根侧的区域上形成涂膜层。另外,即使在第二竿体向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该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也能完全收存在第一竿体内部,从而嵌合凸起部分的周面不会在外观上显露出来。
该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优选为由增强纤维被定向于周向的纤维增强树脂形成。该周向方向包括与竿体的轴向正交的方向或多少向轴向倾斜的螺旋方向。由于定向于轴向的增强纤维对轴向的弯曲刚性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使增强纤维定向于上述周向方向。
并且,在第二竿体向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的竿尖侧端缘和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缘的之间距离优选地设定为0-5mm。通过将该距离设定得较短,来使竿体的弯曲看起来更加漂亮。
此外,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部的倒角锥面的轴向的倾斜角相对于轴向优选为45度以下。如果形成该角度很大的、急剧倾斜的锥形,则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的连结部分中的弯曲就会显得不自然。另外,竿尖侧端部经过倒角锥削加工的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缘的厚度优选为倒角锥削部分的竿根侧端部的厚度的1/2。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竿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中空竿中的中竿3和主上竿2的连结部分的图;
图3是图2的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部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中竿3的嵌合凸起部分3a的周围的图;
图5是主上竿2的嵌合凹入部分2a周围的变形例;
图6是实施例1的#4和#5的连结部分的照片(倾斜角30度);
图7是实施例1的#4和#5的连结部分的照片(倾斜角40度);
图8是比较例1的#4和#5的连结部分的照片(倾斜角30度);
图9是比较例1的#4和#5的连结部分的照片(倾斜角40度)。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钓竿具有:主竿1、依次连结在主竿1的竿尖侧的主上竿2、中竿3以及前竿4。这些竿体均为前端细的筒状部件,并分别由在炭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增强纤维中浸含了环氧树脂等合成树脂的预浸料坯材料形成。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这些竿体通过所谓的展开形式连结,位于竿尖侧的竿体可以依次收存在位于竿根侧的竿体的内部。
主竿1整体为越靠近竿根侧外径越大的进行了锥削加工的筒状体。在竿根侧周面上具有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卷线轮的卷线轮座5,在竿根侧端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闭锁块9。另外,在主竿1的竿尖侧的外周面上设有钓线导入口6,用于将钓线从卷线轮导入竿体内部,在钓线导入口6附近安装有导入导向装置7,用于将钓线从卷线轮导入到导入口内。
主上竿2至前竿4亦为前端细的进行了锥削加工的筒状体,其内部为钓线通路,用于使钓线通过。根据需要,也可以在成为钓线通路的各个竿体的内周面上形成钓线支撑突起,用于减少钓线和内周面的接触面积。另外,在位于最靠近竿尖侧的前竿4的竿尖侧端部上安装有顶端导向装置8。钓线从顶端导向装置8被导出到外部。
接下来,以主上竿2和中竿3为例对各个竿体之间的连结部分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中竿3以可自由伸入主上竿2的内部或从其中抽出的方式与主上竿2连结在一起。
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部的轴向的一定范围内,其内周面形成为嵌合凹入部分2a。嵌合凹入部分2a也形成为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形状,但与其他部分相比其锥度倾斜较为平缓。但是,嵌合凹入部分2a的锥度不限定于此例,也可以形成为与其他部分均等的锥度倾斜。或者相反,也可以使该嵌合凹入部分2a比其他部分的锥度倾斜更加急剧。并且,如图5所示,主上竿2以一定的锥度朝向竿尖侧逐渐变细,并先在竿尖侧形成一段急剧的锥度,然后再形成平缓的锥度,并一直维持至竿尖侧端。也可以将该再次形成平缓锥度的部分作为嵌合凹入部分2a。
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从竿尖侧端缘向竿根侧,在不超过嵌合凹入部分2a的区域的范围内,形成有进行了倒角锥削加工的倒角部分10,该倒角锥削加工使得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在该倒角部分10的形成中,具有该倒角部分10的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缘的厚度优选地设定为倒角部分10的竿根侧端部的厚度的1/2(参照图3的1/2A和A)。通过使竿尖侧端部的厚度为竿根侧端部的厚度的1/2,能够确保主上竿2的原材料自身的强度,并且同时在外观上尽可能地抑制主上竿2和中竿3的周面的高度差。另外,当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部上形成该倒角部分10时,轴向的倾斜角α(参照图3)优选地设定为相对于轴向45度以下。通过尽可能小地设定倾斜角α,弯曲看起来会变得自然。并且,对于倒角部分10来说更加优选的是:设定上述厚度,并且同时将倾斜角α设定为45度以下。
另外,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形成涂膜层15,所述涂膜层15是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至少超过嵌合凹入部分2a的区域而直到竿根侧的区域上涂敷涂料,从而形成的。涂膜层15例如由在环氧树脂等中混入预定的涂料等而得到的涂料形成。可以从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部开始尽可能长地向竿根侧涂敷涂膜层15。优选形成轴向长度为5-150mm左右的涂膜层15。
该涂膜层15从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缘开始形成,并且在主上竿2的倒角部分10的区域内,以与倒角部分10的外径的变化相一致地,即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方式进行涂敷。另一方面,在倒角部分10的竿根侧的区域上,以沿轴向上外径不变的方式进行涂敷。即,对主上竿2进行了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锥削加工,并且在倒角部分10的竿根侧的区域上,当不断靠近竿根侧时,涂敷的涂膜层15的厚度逐渐变薄,从而涂敷使得沿轴向上外径均等。
另一方面,中竿3为连结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的前端细的筒状体。在中竿3的竿根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比其他部分直径大一级的嵌合凸起部分3a。如上所述,中竿3用炭素纤维增强树脂等来制造。如图4所示,具体而言,由将增强纤维定向于中竿3的轴向的轴向预浸料坯层和层叠在轴向预浸料坯层的周面上并且将增强纤维定向于中竿3的周向的周向预浸料坯层构成。通过该周向预浸料坯层来形成嵌合凸起部分3a。具体地说,将加工为薄板状的轴向预浸料坯卷绕在制芯材料的周面上,并将加工为薄板状或带状的周向预浸料坯卷绕在竿根侧的周面上。然后,将其烧固来制造中竿3。当螺旋状地卷绕带状的原材料来作为周向预浸料坯时,纤维方向稍微偏离与中竿3的周向严格正交的方向。并且,该嵌合凸起部分3a形成为与嵌合凹入部分2a的锥度相匹配的锥面。即,将中竿3的嵌合凸起部分3a的外径设定为与主上竿2的嵌合凹入部分2a的锥形一致,嵌合凹入部分2a和嵌合凸起部分3a设定为沿轴向及周向上均连续地在整个周面上接触。
另外,如图2所示,即使在从主上竿2的竿尖侧抽出中竿的状态下,中竿3的嵌合凸起部分3a也完全收存在主上竿2的内部。即,即使在从主上竿2的竿尖侧抽出中竿3的状态下,中竿3的嵌合凸起部分3a的竿尖侧端部也位于比主上竿2的竿尖侧端缘靠近内部ΔX的内部。由此,嵌合凸起部分3a不会在外观上不当地显露出来,并且脏物等也难以进入。另外,为了使钓竿的弯曲看起来连续,优选地将该ΔX设定得尽可能小。特别地,ΔX优选地设定为5mm左右以下。
并且,在这里以主上竿2和中竿3为例说明了关于各个竿体的连结部分的结构,对于其他竿体也可以分别采用同样的结构。
在上述钓竿中,各个竿体依次从竿尖侧抽出,在前竿4、中竿3、主上竿2、主竿1中,与竿尖侧邻接的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与位于竿根侧的竿体的嵌合凹入部分嵌合。例如,从主上竿2的内部向竿尖侧抽出中竿3并使其相互连结。在该中竿3和主上竿2中,①统一嵌合凸起部分3a和嵌合凹入部分2a的锥度,另外,②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形成有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倒角部分10,③在主上竿2的竿尖侧外周面上设有涂膜层15,由此,当钓竿上钓到鱼从而弯曲地非常厉害时,竿体的连结部分也和其他部分一样连续地弯曲,并且,在视觉上也可呈现出钓竿的弯曲的连续性。
【其他实施方式】
(a)当连结多个竿体来形成一个钓竿时,竿体之间的连结部分尤其是位于竿根侧的外径粗的竿体之间的连结部分无法连续地弯曲。因此,上述竿体的连结部分的结构也可以特别地仅应用在位于最靠近竿根侧的主竿和主上竿中。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展开形式的钓竿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并继形式的钓竿。另外,不仅是中空竿,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延长竿等中。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制作主竿(#8)至前竿(#1)的8个竿体连结在一起的钓竿。在该钓竿中,对于从前竿1(#1)开始的第四个竿体(#4)以及连结在其竿根侧的竿体(#5),根据以下的条件而形成了连结部分(关于各数值的意义,参照上述实施方式)。
表1:在竿体(#5)的竿尖侧端部上形成的嵌合凹入部分
竿尖侧端部的内径(mm) | Φ15.35 |
嵌合凹入部分的轴向长度(mm) | 45 |
嵌合凹入部分(内周面)的锥度 | 2.5/1000 |
涂膜层的轴向长度(mm) | 90 |
ΔX(mm) | 5 |
A(mm) | 0.5 |
倒角部分(外周面)的锥度 | 4/1000 |
角度α(度) | 30 |
表2:在竿体(#4)的竿根侧端部上形成的嵌合凸起部分
嵌合凸起部分的竿尖侧的外径(mm) | Φ15.36 |
嵌合凸起部分的竿根侧的外径(mm) | Φ15.46 |
嵌合凸起部分的轴向长度(mm) | 40 |
嵌合凸起部分(外周面)的锥度 | 2.5/1000 |
使上述钓竿的竿尖侧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的方向倾斜,固定主竿(#8)的竿根侧端部,并在前竿(#1)的竿尖侧端部上安装200g的砝码,然后观察钓竿的弯曲状态。图6示出了#4和#5的连结部分。
另外,对于同样的钓竿,使前竿向与水平方向成40度的方向倾斜,固定前竿(#1)的竿根侧端部,并在主竿(#8)的竿尖侧端部上安装200g的砝码,然后观察钓竿的弯曲状态。图7示出了#4和#5的连结部分。
【比较例1】
用以下的条件代替上述实施例的竿体(#4)(#5)而形成了连结部分。
表3:在竿体(#5)的竿尖侧端部上形成的嵌合凹入部分
竿尖侧端部的内径(mm) | Φ15.35 |
嵌合凹入部分的轴向长度(mm) | 50 |
嵌合凹入部分(内周面)的锥度 | 2.5/1000 |
涂膜层的轴向长度(mm) | 4 |
ΔX(mm) | 10 |
A(mm) | 0.5 |
倒角部分(外周面)的锥度 | 0 |
角度α(度) | 45 |
表2:在竿体(#4)的竿根侧端部上形成的嵌合凸起部分
嵌合凸起部分的竿尖侧的外径(mm) | Φ15.38 |
嵌合凸起部分的竿根侧的外径(mm) | Φ15.48 |
嵌合凸起部分的轴向长度(mm) | 40 |
嵌合凸起部分(外周面)的锥度 | 2.5/1000 |
使上述钓竿的竿尖侧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的方向倾斜,固定主竿(#8)的竿根侧端部,并在前竿(#1)的竿尖侧端部上安装200g的砝码,然后观察钓竿的弯曲状态。图8示出了#4和#5的连结部分。
并且,使上述钓竿的竿尖侧向与水平方向成40度的方向倾斜,固定主竿(#8)的竿根侧端部,并在前竿(#1)的竿尖侧端部上安装200g的砝码,然后观察钓竿的弯曲状态。图9示出了#4和#5的连结部分。
这样,比较图6和图8,或者比较图7和图9,可知图6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多个竿体的弯曲较为顺畅。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形成漂亮的连续弧线的钓竿。
Claims (7)
1. 一种钓竿,通过连结多个竿体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竿体和第二竿体,
所述第一竿体为前端细的筒状体,并且在竿尖侧端部的内周面上具有嵌合凹入部分,
所述第二竿体连结在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亦为前端细的筒状体,并且在竿根侧端部的外周面上具有嵌合凸起部分,该嵌合凸起部分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大一级,并且形成为与所述嵌合凹入部分的锥形相匹配的锥面,
在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不超过所述嵌合凹入部分的区域的范围内进行越靠近竿尖侧外径越小的倒角锥削加工,
在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外周面上,形成有涂膜层,所述涂膜层被涂敷在由竿尖侧端缘开始的至少超过所述嵌合凹入部分区域而直到竿根侧的区域上,并且在所述倒角锥削部分的竿根侧区域上按照轴向上外径不变的方式被涂敷,
并且,即使在所述第二竿体向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也能完全收存在所述第一竿体内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部的倒角锥面的轴向的倾斜角相对于轴向为45度以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竿尖侧端部经过倒角锥削加工的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缘的厚度为倒角锥削部分的竿根侧端部的厚度的1/2。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由增强纤维被定向于周向的纤维增强树脂形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竿体向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延伸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竿体的嵌合凸起部分的竿尖侧端缘和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缘之间的距离为0-5mm。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部的倒角锥面的轴向的倾斜角相对于轴向为45度以下。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其特征在于,竿尖侧端部经过倒角锥削加工的所述第一竿体的竿尖侧端缘的厚度为倒角锥削部分的竿根侧端部的厚度的1/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72137/2003 | 2003-06-17 | ||
JP2003172137 | 2003-06-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09272A CN1809272A (zh) | 2006-07-26 |
CN100418414C true CN100418414C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3534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169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8414C (zh) | 2003-06-17 | 2004-03-22 | 钓竿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463203B2 (zh) |
KR (1) | KR101005714B1 (zh) |
CN (1) | CN100418414C (zh) |
TW (1) | TW200500003A (zh) |
WO (1) | WO200411247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78235B2 (ja) * | 2016-03-31 | 2019-09-18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改善された魚信伝達性を有するグリップ及び当該グリップを備えた釣竿 |
JP7176995B2 (ja) * | 2019-04-05 | 2022-11-22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振出式釣竿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07066Y (zh) * | 1994-11-24 | 1995-09-13 | 陈国良 | 能调整钓鱼手竿长短的副竿体 |
CN2215811Y (zh) * | 1994-04-22 | 1995-12-27 | 陈国良 | 一种内置导线环式可放线钓鱼竿 |
JPH10201401A (ja) * | 1997-01-20 | 1998-08-04 | Hamada Shokai:Kk | 振出式中通し竿 |
JP2000236782A (ja) * | 1998-12-25 | 2000-09-05 | Daiwa Seiko Inc | 釣 竿 |
JP2001231411A (ja) * | 2000-02-25 | 2001-08-28 | Daiwa Seiko Inc | 振出釣竿 |
CN1383717A (zh) * | 2001-05-02 | 2002-12-1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可插通钓竿 |
CN1394474A (zh) * | 2001-06-29 | 2003-02-05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体的嵌合构造 |
CN1421131A (zh) * | 2001-11-27 | 2003-06-04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638339B2 (ja) * | 1995-06-16 | 2005-04-13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り竿 |
JP2000060370A (ja) * | 1998-08-17 | 2000-02-29 | Ryobi Ltd | 中通し釣竿 |
-
2004
- 2004-03-22 KR KR1020057023074A patent/KR101005714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3-22 WO PCT/JP2004/003885 patent/WO20041124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3-22 JP JP2005507180A patent/JP446320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22 CN CNB2004800169442A patent/CN10041841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01 TW TW093109125A patent/TW200500003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15811Y (zh) * | 1994-04-22 | 1995-12-27 | 陈国良 | 一种内置导线环式可放线钓鱼竿 |
CN2207066Y (zh) * | 1994-11-24 | 1995-09-13 | 陈国良 | 能调整钓鱼手竿长短的副竿体 |
JPH10201401A (ja) * | 1997-01-20 | 1998-08-04 | Hamada Shokai:Kk | 振出式中通し竿 |
JP2000236782A (ja) * | 1998-12-25 | 2000-09-05 | Daiwa Seiko Inc | 釣 竿 |
JP2001231411A (ja) * | 2000-02-25 | 2001-08-28 | Daiwa Seiko Inc | 振出釣竿 |
CN1383717A (zh) * | 2001-05-02 | 2002-12-1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线可插通钓竿 |
CN1394474A (zh) * | 2001-06-29 | 2003-02-05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体的嵌合构造 |
CN1421131A (zh) * | 2001-11-27 | 2003-06-04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60020654A (ko) | 2006-03-06 |
JP4463203B2 (ja) | 2010-05-19 |
CN1809272A (zh) | 2006-07-26 |
JPWO2004112474A1 (ja) | 2006-08-03 |
WO2004112474A1 (ja) | 2004-12-29 |
TW200500003A (en) | 2005-01-01 |
KR101005714B1 (ko) | 2011-01-05 |
TWI302439B (zh) | 2008-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65020B2 (en) | Stent having adjacent elements connected by flexible webs | |
CA2523812A1 (en) | Compliant venous graft | |
CA2390938A1 (en) | Encapsulated stent preform | |
WO2003059199A8 (en) | Sten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variants) | |
CN100418414C (zh) | 钓竿 | |
CN103651287A (zh) | 竿梢节以及具有该竿梢节的钓竿 | |
JP2003009722A (ja) | 竿体の製造方法 | |
CN1899033B (zh) | 梢尖竿 | |
US5338604A (en) | Fishing rod stoc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
EP1245168A2 (en) | An ornamental manufactured product of the type called "wound graduated or degradé" | |
EP2432424B1 (en) | A vascular graft | |
CN100534300C (zh) | 钓竿和构成该钓竿的竿体的制造方法 | |
JPH08107737A (ja) | 中通し竿 | |
US5443422A (en) | Shaft for flexible technical and surgical endoscopes | |
KR101008826B1 (ko) | 낚싯대의 제조방법 | |
JP2003144016A (ja) | 竿体の製造方法 | |
CN208362583U (zh) | 弯柄单丝分离梳 | |
JP7546389B2 (ja) | 継式釣竿 | |
JP6503528B2 (ja) | 物品ホルダ | |
JP4292378B2 (ja) | 釣竿 | |
KR20030013251A (ko) | 낚시용 장대 | |
JP4292318B2 (ja) | 竿体の連結構造 | |
JP4381581B2 (ja) | 元竿 | |
JP2001314142A (ja) | 竿体の嵌合構造 | |
CN100479651C (zh) | 钓竿用竿体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