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0397240C - 投影机 - Google Patents

投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97240C
CN100397240C CNB038017911A CN03801791A CN100397240C CN 100397240 C CN100397240 C CN 100397240C CN B038017911 A CNB038017911 A CN B038017911A CN 03801791 A CN03801791 A CN 03801791A CN 100397240 C CN100397240 C CN 1003972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projector
fan
air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17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10862A (zh
Inventor
伊藤信介
松宫俊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108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108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72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72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4N9/3144Cooling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5Projectors using an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ut not peculiar theret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02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04N9/3105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for displaying all colours simultaneously, e.g. by using two or more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41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排气用条形风扇(55)把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该排气用条形风扇(55),其吸气口(55A)沿着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正交于光路面的面,也就是,沿着投影机的厚度方向配置。也就是说,光学单元(4)和排气用条形风扇(55)没有必要在投影机的厚度方向上重迭地配置。因而,高效地吸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提高排气效率,并且可以确保安静性。

Description

投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投影机。
背景技术
历来,把投影机用于会议、学会、展示会等中的展示是公知的。在这种投影机中,根据图像信息靠光调制装置调制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形成光学像,用投影光学系统放大投影该光学像。
在这种投影机中,为了鲜明地显示所投影的光学像光源的高辉度化成为必要的,随此,有必要把由光源发生的热向外部排出。
因此,在投影机中,采用靠风扇把在内部加热了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结构(参照例如专利文献(特开平11-354963号公报))。
在该排出结构中,作为把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风扇,可以采用作为离心力风扇的条形风扇。
排气用条形风扇,其吸气口沿着由作为光源装置的光源灯、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板、和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所形成的光路面配置。
而且,该排气用条形风扇,吸入被位于该吸气口的上部的液晶板和光源灯等所加热的空气,从投影透镜的光束的投影方向,也就是投影机的前方侧向外部排出。
但是,在上述这种排出结构中,排气用条形风扇配置于液晶板和光源灯等的下方,以便该排气用条形风扇的吸气口沿着光路面配置。因此,为了向下方吸入被光源灯和液晶板所加热的空气,也就是,密度变小而上升的空气,有必要加大排气用条形风扇的转速。
因而,存在着靠排气用条形风扇高效地吸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是困难的,并且排气用条形风扇本身的声音加大,无法确保投影机的安静性,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地吸入内部的空气,提高排气效率,并且确保安静性的投影机。
本发明的投影机,是具有光源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调制装置、以及放大投影由该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的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把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风扇,该排气风扇是把从风扇旋转轴方向吸气的空气向旋转切线方向排气的离心力风扇,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沿着正交于由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路面的面而配置。
在这种本发明中,投影机具有离心力风扇,该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沿着正交于由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投影光学系统所形成的光路面的面配置。借此,可以高效地吸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而提高排气效率。
此外,不超过需要地增加风扇的转速,可以吸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可以确保投影机的安静性。
进而,没有必要在投影机的厚度方向上,重叠配置离心力风扇和光源装置或光调制装置,可以有效地利用投影机内部的空间。
本发明的投影机,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最好是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倾斜地配置。
在这种构成中,通过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对从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倾斜地配置,例如,在把离心力风扇配置于光源装置的附近的场合,避免直接受到光源装置发出的热,可以防止热引起的离心力风扇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是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随着朝向来自前述光源装置的光束的射出方向,而接近地配置。
在这种构成中,通过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随着朝向来自光源装置的光束的射出方向,而接近地配置,可以防止热引起的离心力风扇的问题,开且高效地吸入被光源装置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本发明的投影机,最好是具有驱动前述离心力风扇的灯驱动块和/或向该灯驱动块供给电力的电源块,前述离心力风扇,配置于前述光源装置,和前述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之间。
在这种构成中,投影机具有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离心力风扇配置于光源装置,和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之间。借此,离心力风扇可以吸入被由光源装置所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和被由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所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因而,可以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排出投影机内部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是在前述灯驱动块和/或前述电源块的某一个的端部,配置前述离心力风扇,在对着该端部的端部,配置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用风扇。
在这种构成中,投影机具有吸气用风扇,该吸气用风扇和离心力风扇分别配置于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的对着的端部。借此,配置于一方的端部的吸气用风扇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把冷却空气送风到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然后,所送风的冷却空气通过发热的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被吸入配置于另一方的端部的离心力风扇而排出到外部。因而,可以高效地冷却发热的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并且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排出被由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是在收容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外装壳体上,形成把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内部的吸入口,前述吸气用风扇,对前述吸入口倾斜地配置。
在这种构成中,在投影机的外装壳体上,形成吸入口,吸气用风扇对该吸入口倾斜地配置。借此,可以减少从吸气用风扇本身经由吸入口漏出到外部的声音,确保投影机使用时的安静性。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是在收容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外装壳体上,位于来自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束的投影方向,形成把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前述离心力风扇,经由前述排出口,沿与来自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束的投影方向离开的方向排出内部的空气。
在这种构成中,在投影机的外装壳体上,在投影机的投影侧形成排出口,借此从投影机所排出的热风从投影侧排气。也就是说,可以防止把热风吹到位于投影机的背面侧或侧面侧的人。
此外,离心力风扇经由排出口,沿与来自投影光学系统的光束的投影方向离开的方向排出内部的空气,借此可以在离开从投影机所投影的投影图像的方向上设定排气方向,可以防止热风引起的投影图像的摆动。
在本发明的投影机中,最好是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收容于平面大致U字形的光学零件用的框体。
在这种构成中,光源装置、光调制装置和投影光学系统,收容于平面大致U字形的光学零件用的框体。例如,把光源装置和投影光学系统配置于平面大致U字形的各自的端部,并且在光源装置附近配置离心力风扇。这样一来,从投影机的投影侧的排气成为可能,并且不需要把从离心力风扇所排出的热风引向外部的风管,使投影机的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方看根据本实施形态的投影机的总体透视图。
图2是从下方看本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总体透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内部的透视图。
图6是从下方侧看本实施形态中的光学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投影机的光学系统的俯视图。
图8是从上方侧看本实施形态中的光学装置的透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形态中的风扇的配置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
(1.投影机的主要构成)
图1是从上方看根据本实施形态的投影机1的总体透视图,图2是从下方看投影机1的总体透视图,图3至图5是表示投影机1的内部的透视图。具体地说图3是从图1的状态取下投影机1的上壳体21的图。图4是从图3的状态取下屏蔽板80和驱动器板90从后方侧看的图。图5是从图4的状态取下光学单元4的图。再者,关于构成投影机的这些零件4、21、55、80、90,以下详细述及。
在图1至图5中,投影机1,具有外装壳体2,收容于外装壳体2的电源单元3,同样配置于外装壳体2内的平面U字形的光学单元4,以及同样配置于外装壳体2内的内部冷却单元5,成为总体大致立方体形状。
外装壳体2由分别为树脂制的上壳体21、下壳体23来构成。这些壳体21、23用螺钉相互固定。
再者,外装壳体2不限于树脂制,也可以是金属制。此外,把外装壳体的一部分取为树脂制,把其他部分取为金属制也是可能的。例如,也可以把上壳体21取为树脂制,把下壳体23取为金属制。
上壳体21由上面部211、设在其周围的侧面部212,背面部213,以及正面部214来形成。
在上面部211的前方侧,以嵌入式装拆自如地安装着灯盖24。此外在上面部211,在灯盖24的旁边,设有作为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透镜46的上面部分露出的缺口部211A。借此,成为经由手柄靠手动进行投影透镜46的变焦距操作、聚焦操作。在该缺口部211A的后方侧,设有操作面板25。
侧面部212在一方的侧面(图中的右侧)上转动自如地设有コ字形手把29。此外,在另一方的侧面(图2中右侧)上设有手把29朝上竖立投影机1的场合成为脚的侧脚2A(图2)。
背面部213向投影机1内部侧凹入地设有接口部2B。在该接口部2B内,设有接口盖215,进而,在接口盖215的内部侧,配置着安装了种种的连接器的来画出的接口基板。
此外,在接口部2B的左右两侧,设有扬声器孔2C和吸入口2D。该吸入口2D位于内部的电源单元3的后方侧。
正面部214具有与前述上壳体21的缺口部211A连接的圆孔开口212A,对应于该圆孔开口212A配置着投影透镜46。
在该正面部214中,在与圆孔开口212A的对峙侧,布置经由内部冷却单元5向外部排出内部的空气的排出口212B。该排出口212B位于内部的电源单元3的前方侧。
此外,在排出口212B上,设有向使冷却空气从图像投影区离开的方向,也就是图1中左侧排气,并且兼有遮光功能的排气用百叶窗26。
下壳体23,如图4中所示,形成为大致板状,放置固定电源单元3、光学单元4和内部冷却单元5。
在图2中,在该下壳体23的底面部231的前方侧,设有调整投影机1总体的倾斜度进行投影图像的对位的位置调整机构27。
此外,在底面部231的后方侧的一方的角部,设有调整投影机1的另一方向的倾斜度的另一个位置调整机构28,在另一方的角部,设有后脚231A。但是后脚231A不能调整位置。
进而,在底面部231上,设有冷却空气的吸气口231B。
电源单元3,如图4中所示,由作为电源块的电源31,和配置于电源31的旁边的作为灯驱动块的灯驱动电路(镇流器)32来构成。
电源31把通过电源电缆所供给的电力供给到灯驱动电路32、和驱动器板90(图3),具有前述电源电缆所插入的进口连接器33(图2)。
灯驱动电路32把电力供给到光学单元4的光源灯411。
驱动器板90,根据图像信息驱动控制后述的液晶板441。
这些电源31和灯驱动电路32,大致平行地并列配置,这些的占有空间在投影机1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
此外,电源31和灯驱动电路32,分别靠左右开口而表面上施以电镀处理或金属蒸镀处理、金属箔的粘贴等的筒构件31A、32A覆盖周围。这些筒构件31A、32A除了阻止电源31和灯驱动电路32间的电磁噪声的泄漏外,还有作为引导冷却空气的风管的功能。
光学单元4,如图4、图6、图7中所示,是对从光源灯411所射出的光束光学上进行处理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光学像的单元。该光学单元4具有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分色光学系统42,中继光学系统43,电光装置44,十字分色棱镜45(图7),以及投影透镜46。
内部冷却单元5,如图5中所示,吸入外部的冷却空气,引入投影机1内部,冷却内部的发热构件,并且把所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该内部冷却单元5,具有主要冷却光学单元4的电光装置44的一对面板冷却用条形风扇51、52,主要冷却光源灯411的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吸入外部的冷却空气,送风到电源单元3的作为吸气用风扇的轴流风扇54,以及把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作为离心力风扇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而构成。
这些电源单元3、光学单元4和内部冷却单元5,靠铝制的屏蔽板80(图3、图5)覆盖包括上下的周围,借此防止从电源单元3等向外部的电磁噪声的泄漏。
(2.光学系统的详细构成)
在图7中,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是用来几乎均一地照明构成电光装置44的三个液晶板441(针对红、绿、蓝的每个色光分别表示成441R、441G、441B)的图像形成区的光学系统,具有光源装置413、第1透镜阵列418、包括UV滤色器的第2透镜阵列414、偏振变换元件415、第1聚光透镜416、反射镜424、和第2聚光透镜419。
这当中,光源装置413包括射出放射状的光线的作为放射光源的光源灯411,和反射从该光源灯411所射出的放射光的反射镜412。作为光源灯411,往往用卤素灯或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水银灯。作为反射镜412,用抛物面镜。除了抛物面镜外,也可以与平行化透镜(凹透镜)一起用椭圆面镜。
第1透镜阵列418,具有把从光轴方向看具有矩形的轮廓的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各小透镜,把从光源灯411所射出的光束分割成多个部分光束。各小透镜的轮廓形状设定成与液晶板441的图像形成区的形状几乎成为相似形。例如,如果液晶板441的图像形成区的纵横比(横的尺寸与纵的尺寸的比率)为4∶3,则各小透镜的纵横比也设定成4∶3。
第2透镜阵列414具有与第1透镜阵列418大致同样的构成,具有小透镜排列成矩阵状的构成。该第2透镜阵列414,具有与第1聚光透镜416和第2聚光透镜419一起,使第1透镜阵列418的各小透镜的像在液晶板441上成像的功能。
偏振变换元件415配置于第2透镜阵列414与第1聚光透镜416之间,并且与第2透镜阵列414一体地单元化。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5把来自第2透镜阵列414的光变换成一种的偏振光,借此,提高电光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
具体地说,靠偏振变换元件415变换成一种的偏振光的各部分光束,靠第1聚光透镜416和第2聚光透镜419最终在电光装置44的液晶板441R、441G、441B上几乎重合。因为在用调制偏振光式的液晶板的投影机中,可以仅利用一种的偏振光,故来自发出随机的偏振光的光源灯411的光几乎一半无法利用。
因此,通过用偏振变换元件415,把来自光源灯411的射出光变换成一种的偏振光,提高电光装置44中的光的利用效率。再者,这种偏振变换元件415,例如在特开平8-304739号公报中介绍。
分色光学系统42具有两个分色镜421、422,和反射镜423,具有靠分色镜421、422把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多个部分光束分离成红、绿、蓝三色的色光的功能。
中继光学系统43具有入射侧透镜431,中继透镜433和反射镜432、434,具有把由分色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色光、蓝色光引到液晶板441B的功能。
此时,在分色光学系统42的分色棱镜421处,从积分器照明光学系统41所射出的光束的蓝色光分量与绿色光分量透射,并且红色光分量反射。被分色镜421反射的红色光,靠反射镜423反射,通过场透镜417偏振方向被偏振板442取齐后,达到红色用的液晶板441R。该场透镜417把从第2透镜阵列414所射出的各部分光束变换成对其中心轴(主光线)平行的光束。设在其他液晶板441G、441B的光入射侧的场透镜417也是同样的。
在透射分色镜421的蓝色光与绿色光当中,绿色光被分色镜422反射,通过场透镜417偏振方向被偏振板442取齐后,达到绿色光用的液晶板441G。另一方面,蓝色光透射分色镜422通过中继光学系统43,进而通过场透镜417偏振方向被偏振板442取齐而达到蓝色光用液晶板441B。再者,在蓝色光中用中继光学系统43是因为蓝色光的光路的长度比其他的色光的光路长度要长,故防止光的扩散等引起的光的利用率的降低的缘故。也就是说,因为把入射于入射侧透镜431的部分光束原封不动地传播到滤色透镜417的缘故。
电光装置44具有三个作为光调制装置的液晶板441R、441G、441B。液晶板441R、441G、441B例如是用多晶硅TFT作为开关元件者,被分色光学系统42所分离的各色光靠各液晶板441R、441G、441B与处于这些的光束入射侧和射出侧的偏振板442,根据图像信息调制形成光学像。
十字分色棱镜45合成针对从三个液晶板441R、441G、441B所射出的色光所调制的图像形成彩色图像。再者,在十字分色棱镜45上反射红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与反射蓝色光的电介质多层膜沿着四个直角棱镜的界面形成为大致X字形,三个色光靠这些电介质多层膜被合成。然后,靠十字分色棱镜45所合成的彩色图像从投影透镜46射出,放大投影于屏幕上。
这些电光装置44和十字分色棱镜45被一体化而构成光学装置。图8是从上方看该光学装置的透视图。
光学装置,十字分色棱镜45,固定于十字分色棱镜45的上下两面(与光束入射端面交叉的一对端面)的台座445,各液晶板441R、441G、441B,收容各液晶板441R、441G、441B的保持框443,以及夹装于保持框443与台座445侧面之间的保持构件446一体地构成。
再者,在图8中,为了简化图,仅画出各一个液晶板441、保持框443、保持构件446。这些要素441、443、446实际上还配置于十字分色棱镜45的另外两个光束入射端面。
以上说明的各光学系统41~45,如图4、图6中所示,收容于形成为平面大致U字形的作为光学零件用的框体的合成树脂制的光学零件用框体47内。
这里,上部框体472或下部框体471,分别由铝、镁、钛等金属,它们的合金,或含有碳填加料的聚碳酸酯、聚苯硫醚、液晶树脂等树脂来形成。
该光学零件用框体47由分别设有从上方滑入式地插入前述各光学零件414~419、421~424、431~434,配置于各液晶板441R、441G、441B的光入射侧的偏振板442的槽部的下部框体471,和封闭下部框体471的上部的开口侧的盖状的上部框体472来构成。
此外,在光学零件用框体47的光射出侧形成头部49。在头部49的前方侧固定投影透镜46,在后方侧固定上述光学装置。
(3.内部冷却单元的构成和冷却结构)
板冷却用条形风扇51、52(图4)对着配置在投影透镜46的两侧。该板冷却用条形风扇51、52主要冷却电光装置44的三个液晶板441,作为板冷却系统A发挥功能。
板冷却系统A,首先,如图2中所示板冷却用条形风扇51、52从下面的吸气口231B吸引冷却空气。然后,该冷却空气从下方向上方冷却液晶板441R、441G、441B与处于其光束入射侧和射出侧的偏振板442(图7)。此后,冷却空气一边冷却驱动器板90(图3)的下方,一边接近前方角部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一侧,从前面侧的排出口212B(图1)排气。
如图5或图6中所示,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设在光学单元4的下面,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的吸气口沿着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光路面(沿着光学零件用框体47的上面或下面的面)配置。该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主要冷却光源灯,作为灯冷却系统B发挥功能。
在灯冷却系统B中,首先,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吸引投影机1内的冷却空气。然后,该所吸引的冷却空气从设在上部框体472上的未画出的开口部进入光学零件用框体47内,通过第2透镜阵列414(图7)和偏振变换元件415(图7)之间,冷却它们。
此外,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如图6中所示,吸入从下部框体471的排气侧开口471A出来的冷却空气。然后,灯冷却用条形风扇53把冷却空气从下部框体471的吸气侧开口471B再次吹入光学零件用框体47内冷却光源灯411(图7),此后,从光学零件用框体47出来,靠排气用条形风扇55从排出口212B(图1)排气。
图9是说明风扇的配置状态的图。
如图4、图5或图9中所示,轴流风扇54位于电源单元3的后方,朝着背面侧的吸入口2D配置。此外,该轴流风扇54,如图9中所示,其吸气口54A的配置面54A1对背面侧的吸入口2D(图2)的配置面2D1,倾斜地配置以便随着朝投影机1的侧面而接近。该轴流风扇54,主要冷却电源单元3,作为电源冷却系统C发挥功能。
在电源冷却系统C中,首先,轴流风扇54从背面侧的吸入口2D吸入外部的冷却空气。然后,该冷却空气向电源单元3侧排出,通过筒构件31A、32A内,冷却电源31和灯驱动电路32。然后,与其他冷却系统A、B同样,靠排气用条形风扇55从排出口212B(图1)排气。
排气用条形风扇55,如图4中所示,接近光学单元4的光源装置413,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吸气口55A沿与由光学单元4形成的光路面正交的面,即沿投影机1的厚度方向配置。另外,该排气用条形风扇55,如图9所示,吸气口55A的配置面55A1,对光源装置413的照明光轴LA倾斜以便随着朝向光束的射出方向而接近,配置成避免直接受到光源装置413发出的热。
进而,该排气用条形风扇55,配置于光源装置413和电源单元3之间,构成为排气用条形风扇55位于电源单元3的一方的端部,轴流风扇54位于另一方的端部。
进而,排气用条形风扇55配置成其排气口55B(图3)对着前面侧的排出口212B(图1)配置。该排气口55B形成为大致矩形,开口部小于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侧面。通过制成这种小开口部,减少从风扇本身漏出到外部的声音,可以确保投影机1的使用时的安静性。此外,可以减少从光源灯411发出,经由开口部漏出到外部的光。
通过这种构成,排气用条形风扇55把被冷却系统A、B、C所加热,滞留于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经由前面侧的排出口212B(图1)以与投影机1的投影方向离开的方向向外部排出。
(4.实施形态的效果)
如果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形态,则有如下的效果。
(1)投影机1具有作为离心力风扇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该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吸气口55A沿着正交于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光路面的面配置。借此可以高效地吸入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提高排气效率。
此外,不增加需要之上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转速,就可以吸入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可以确保投影机1的安静性。
进而,没有必要在投影机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配置排气用条形风扇55和光学单元4,可以有效地利用投影机1内部的空间。
(2)排气用条形风扇55,通过吸气口55A随着朝向来自光源装置413的光束的射出方向而接近地倾斜配置,避免直接受到来自光源装置413的热,可以防止热引起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问题。进而,可以高效地吸入由光源装置413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3)投影机1,具有由电源31和灯驱动电路32构成的电源单元3,排气用条形风扇55配置于光源装置413和电源单元3之间。借此,排气用条形风扇55吸入由光源装置413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和由电源单元3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双方,可以排出到外部。因而,可以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排出投影机1内部的空气。
(4)投影机1具有轴流风扇54,该轴流风扇54和排气用条形风扇55分别配置于电源单元3的对向的端部。借此,配置于背面侧的端部的轴流风扇54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送风到电源单元3。然后,所送风的冷却空气通过发热的电源单元3,被吸入到配置于前面侧(投影机1的投影侧)的端部的排气用条形风扇55而排出到外部。因而,可以高效地冷却发热的电源单元3,并且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排出被电源单元3发出的热所加热的空气。
(5)在投影机1的外装壳体2上,形成吸入口2D,轴流风扇54的吸气口54A对着该吸入口2D,随着朝向投影机1的侧面而接近地倾斜配置。借此,减少从轴流风扇54本身经由吸入口2D漏出到外部的声音,可以确保投影机1的使用时的安静性。
(6)在投影机1的外装壳体2上,在投影机1的投影侧形成排出口212B,借此从投影机1所排出的热风排气到投影侧。也就是说,可以防止热风吹到位于投影机1的背面侧或侧面侧的人。
(7)排气用条形风扇55经由排出口212B朝与投影机1的投影方向离开的方向排出内部的空气,借此可以把排气方向设定成离开从投影机1所投影的投影图像的方向,可以防止热风引起的投影图像的摆动。
(8)光学零件用框体47形成为平面大致U字形,光源装置413配置于一方的端部,投影透镜46配置于另一方的端部,借此来自投影机1的投影侧的排气成为可能,并且不需要把从排气用条形风扇55所排出的热风向外部引导的风管,投影机1的进一步小型化成为可能。
(5.实施形态的变形)
虽然以上举出最佳实施形态就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种种的改良和设计的变更是可能的。
例如,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排气用条形风扇55接近于光源装置413配置,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离开地配置。也就是说,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吸气口55A只要沿着正交于由光学单元4所形成的光路面的面配置就可以了,在排气用条形风扇55与光源装置413离开配置的场合,也可以构成为用风管等把所加热的空气引到排气用条形风扇55。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从投影机1所排气的排出口212B位于投影机1的投影侧,但是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只要根据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排气口55B的方向构成就可以了,也可以构成为位于投影机1的侧面侧或背面侧。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光学零件用框体47形成为平面大致U字形,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平面大致L字形,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在形成为平面大致L字形的场合,在从投影机1的投影侧排气的场合,需要把从排气用条形风扇55所排出的空气引到排出口212B的风管。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吸气口55A仅在单侧形成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两侧形成吸气口55A的构成。在该场合,存在着可以直接吸入由电源单元3所加热的空气这样的优点。
此外,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形状,和排气用条形风扇55的吸气口55A、排气口55B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任何形状。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作为吸气用风扇采用轴流风扇54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与风扇51、52、53同样采用条形风扇,也可以采用其他风扇。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说明了排气用条形风扇55倾斜配置以便吸气口55A随着朝向来自光源装置413的光束的射出方向而接近的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吸气口55A沿着来自光源装置413的光束的射出方向配置的构成。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仅举出用三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还可以运用于仅用一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用两个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或者,用四个以上的光调制装置的投影机。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作为光调制装置用液晶板,但是也可以用用微镜的器件等液晶以外的光调制装置。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不同的透射型的光调制装置,但是也可以用光入射面与光射出面成为同一的反射型的光调制装置。
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仅举出从观察屏幕的方向进行投影的投影机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也能够运用于从与观察屏幕的方向的相反侧进行投影的背式投影机。
像以上这样,本发明的投影机,因为可以高效地吸入内部的空气而提高排气效率,而且可以确保安静性,故作为可以利用于展示或家庭影院等领域的投影机是有用的。

Claims (8)

1.一种投影机,是具有光源装置、根据图像信息调制从该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光调制装置、以及放大投影由该光调制装置所调制的光束的投影光学系统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把该投影机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风扇,
该排气风扇是把从风扇旋转轴方向吸入的空气向旋转切线方向排气的离心力风扇,
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沿着该投影机的厚度方向配置。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相对从前述光源装置所射出的光束的照明光轴倾斜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离心力风扇的吸气口,朝向来自前述光源装置的光束的射出方向倾斜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驱动前述光源装置的灯驱动块和/或向该灯驱动块供给电力的电源块,
前述离心力风扇,配置于前述光源装置,和前述灯驱动块和/或电源块之间。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灯驱动块和/或前述电源块的某一个的端部,配置有前述离心力风扇,在与该端部对向的端部,配置有从外部吸入冷却空气的吸气用风扇。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在收容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外装壳体上,形成把外部的空气吸入到内部的吸入口,
前述吸气用风扇,对前述吸入口倾斜地配置。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在收容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外装壳体上,位于来自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束的投影方向,形成把内部的空气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前述离心力风扇,经由前述排出口,沿与来自前述投影光学系统的光束的投影方向离开的方向排出内部的空气。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何一项中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光源装置、前述光调制装置和前述投影光学系统,收容于平面基本呈U字形的光学部件用的框体。
CNB038017911A 2002-07-10 2003-07-09 投影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00922 2002-07-10
JP200922/2002 2002-07-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0862A CN1610862A (zh) 2005-04-27
CN100397240C true CN100397240C (zh) 2008-06-25

Family

ID=30112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179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97240C (zh) 2002-07-10 2003-07-09 投影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018048B2 (zh)
JP (1) JP4020119B2 (zh)
CN (1) CN100397240C (zh)
WO (1) WO20040082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2149U (en) * 2003-03-06 2003-11-11 Benq Corp A projector with a flexible sheet to reduc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TW585280U (en) * 2003-03-12 2004-04-21 Coretronic Corp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JP2005070517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eiko Epson Corp プロジェクタ
TWI261495B (en) * 2005-07-08 2006-09-01 Optoma Corp Projector with reduced electromagnetic noises
JP4635784B2 (ja) * 2005-08-26 2011-0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USD554174S1 (en) * 2005-12-20 2007-10-3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ojector
USD553661S1 (en) * 2005-12-20 2007-10-2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ojector
TWI310868B (en) * 2006-04-19 2009-06-11 Benq Corp Projector
TWI301925B (en) * 2006-05-03 2008-10-11 Optoma Corp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1140411B (zh) * 2006-09-05 2010-09-29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CN101281355B (zh) * 2007-04-05 2011-07-27 三洋科技中心(深圳)有限公司 投影机以及用于降低投影机内温度的组件
CN100582927C (zh) * 2007-11-14 2010-01-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散热系统及方法
CN101551582B (zh) * 2008-04-02 2012-01-2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仪
EP2246984B1 (de) * 2009-04-28 2013-07-03 VEGA Grieshaber KG Diagnoseschaltung zur Überwachung einer Analog-Digital-Wandlungsschaltung
TWI402553B (zh) * 2009-06-30 2013-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組裝治具及該組裝治具之使用方法
JP5589442B2 (ja) * 2010-02-26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589441B2 (ja) * 2010-02-26 2014-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装置及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5450247B2 (ja) 2010-05-17 2014-03-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3054142A (ja) * 2011-09-02 2013-03-21 Sony Corp 偏光光学装置、光学装置、および投影装置
JP5664979B2 (ja) 2011-11-04 2015-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投影装置
JP6314447B2 (ja) * 2013-11-29 2018-04-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6604745B2 (ja) * 2015-05-15 2019-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変調素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投射装置
JP6551567B2 (ja) * 2018-03-26 2019-07-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12424688B (zh) * 2018-05-25 2022-03-01 夏普Nec显示器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793A (ja) * 1997-11-25 1999-06-18 Hitachi Ltd 光学装置
JPH11354963A (ja) * 1998-06-10 1999-12-24 Nec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6238050B1 (en) * 1996-10-31 2001-05-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US20010008439A1 (en) * 1997-11-20 2001-07-1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nd projection lens unit, optical uni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US20010043312A1 (en) * 1998-07-03 2001-11-22 Kenji Fuse Optical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6812B2 (ja) 1995-03-09 2007-09-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偏光照明装置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374018B2 (ja) 1996-09-12 2003-02-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前面投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EP0840522B1 (en) 1996-10-28 2008-07-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image display systems
JP3627471B2 (ja) 1996-10-31 2005-03-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投写型表示装置
US6481854B1 (en) * 1998-12-28 2002-11-19 Fujitsu Limited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air cooling arrangement
JP4708537B2 (ja) 2000-08-10 2011-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2150832A (ja) 2000-11-15 2002-05-24 Toshiba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US6422703B1 (en) * 2000-12-18 2002-07-23 Prokia Technology Co., Ltd. Projection display with twin-blower heat-dissipating system
JP3684152B2 (ja) 2000-12-21 2005-08-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6641267B2 (en) * 2001-02-15 2003-11-04 Sony Corporation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JP3467697B2 (ja) * 2001-05-16 2003-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3156796A (ja) * 2001-11-20 2003-05-30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冷却ファン一体型回転光学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照明光学系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8050B1 (en) * 1996-10-31 2001-05-2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US20010008439A1 (en) * 1997-11-20 2001-07-19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and projection lens unit, optical uni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the same
JPH11160793A (ja) * 1997-11-25 1999-06-18 Hitachi Ltd 光学装置
JPH11354963A (ja) * 1998-06-10 1999-12-24 Nec Corp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US20010043312A1 (en) * 1998-07-03 2001-11-22 Kenji Fuse Optical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117122A9 (en) 2005-06-02
JPWO2004008242A1 (ja) 2005-11-10
JP4020119B2 (ja) 2007-12-12
WO2004008242A1 (ja) 2004-01-22
US7018048B2 (en) 2006-03-28
CN1610862A (zh) 2005-04-27
US20040218151A1 (en) 2004-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7240C (zh) 投影机
KR100530649B1 (ko) 프로젝터
JP346769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冷却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01281348B (zh) 电源单元及采用该单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US7384155B2 (en) Image display
US6986582B2 (en) projector
JP5127474B2 (ja) 画像投射装置
US6657680B2 (en) Optical component with frame members directly attached to a prism block and projector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321571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107826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WO2004036307A1 (ja) 光学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02326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174805A (ja) 光変調装置の冷却構造、光変調装置取付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760921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365728A (ja) プロジェクタ
CN100412686C (zh) 投影仪及其冷却系统
WO2005019930A1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635784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4886309B2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2009042329A (ja) 画像投射装置
JP2003287816A (ja) ルーバ付ダクト、およびこのルーバ付ダクト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272095A (ja) 排気装置、およびこの排気装置を備えたプロジェクタ
JP405542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の光源装置を備えるプロジェクタ
JP2007212981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2350976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この光源装置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707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