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95148C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95148C CN100395148C CNB2004800060740A CN200480006074A CN100395148C CN 100395148 C CN100395148 C CN 100395148C CN B2004800060740 A CNB2004800060740 A CN B2004800060740A CN 200480006074 A CN200480006074 A CN 200480006074A CN 100395148 C CN100395148 C CN 10039514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wall
- motor bike
- base plate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84 silenc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48—Fairings forming part of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具有由第一车架和第二车架构成的车架。第一车架沿摩托车的垂直方向在驾驶员的腿之前延伸,并且第二车架沿摩托车的纵向方向从第一车架的下面部分向后延伸。摩托车还具有覆盖第一车架部分的前封盖;覆盖第二车架部分的底板,底板从前封盖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并具有上表面作为其上可放置驾驶员的脚的表面;用于驱动摩托车的发动机,发动机在纵向方向上位于底板之后;和在摩托车前部的空气入口。下表面还具有在摩托车的横向方向上并排设置的上和下导向表面。导向表面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具有由台阶产生的高度差的位置处。空气从空气入口引入并通过底板内部导向到发动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小型摩托车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相关的第一种小型摩托车包括用于覆盖车架下管的后部区域的护腿板。小型摩托车包括从护腿板的下端向着小型摩托车的后部延伸以支撑驾驶员双脚的脚踏板。小型摩托车包括用于覆盖脚踏板的下表面的下封盖。小型摩托车包括布置在脚踏板的后部区域中的发动机。用于将冷却空气引到发动机的空气引入通道设置在脚踏板和下封盖之间(参见JP-A-10-16854)。
第二种类型的小型摩托车包括从车把和车座之间的空间向下延伸并且在下面位置处弯曲的平坦脚踏板。脚踏板具有下骨架型车架,在其中间处设置有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槽。小型摩托车在车座之下配备有动力单元,该动力单元由结合为一体的发动机和动力传动设备构成。小型摩托车的前端可以在车把之前开口。开口到上述槽内部的冷却空气管道设置在小型摩托车的后端处(JP-A-7-96878)。
第三种小型摩托车包括用于为发动机引入冷却空气的空气引入管道。空气引入管道具有在下护腿板附近形成并向前开口的进气端口,并且向着车身的后部延伸。管道的后端与风扇罩的开口相对,风扇罩与用于发动机的冷却风扇的进气端口相通,在管道的末端和风扇罩的开口之间有间隔。当小型摩托车在低速下行驶时,空气直接通过风扇罩的开口引入。当小型摩托车在高速下行驶时,空气通过管道引入风扇罩的内部以冷却发动机(JP-A-5-6508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其能够在确保足够空气量的同时适当地将空气引入到需要空气冷却的区域。为了实现此目的,通过所设计的底板的下表面形状来防止通过空气引入路径分开地引入的各类空气的混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下述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具有在驾驶员的腿之前沿所述摩托车的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车架部分。车架具有在所述摩托车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车架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的第二车架部分。摩托车包括覆盖所述第一车架部分的前封盖。摩托车包括底板,其覆盖所述第二车架部分,从所述前封盖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并具有上表面作为其上可放置驾驶员的脚的表面。摩托车包括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面区域中以驱动所述摩托车的原动机。摩托车包括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前面区域上的空气入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台阶部分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上导向表面和下导向表面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所述上导向表面和下导向表面在所述摩托车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并由所述台阶部分而在垂直方向上定位在不同水平处。空气通过所述入口被引入并通过所述底板的内部被导向到所述原动机,通过上导向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和通过下导向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分别被导向原动机的不同部件。
所述下导向表面可以具有在垂直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后端。
所述下导向表面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比所述上导向表面进一步向后延伸。
所述台阶部分可以随着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后延伸而扩大。
所述底板可以包括侧面,以形成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向着内侧凹入的凹表面。
所述凹表面形成为与所述上导向表面相邻。凸出到外侧的凸起可以设置在所述上导向表面和所述凹表面之间。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和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所述发动机向后延伸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着所述上导向表面的后面延伸。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下面部分上设置油箱。所述油箱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下导向表面之后。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和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口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之后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上。
所述原动机包括动力传动设备。所述动力传动设备可以具有进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之后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上。所述进气端口引入空气以冷却所述动力传动设备的内部。
所述原动机包括使用空气来冷却所述原动机的风扇。所述风扇的进气端口可以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所述凹表面之后。
所述风扇的进气端口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开口。所述原动机可以包括空气引入壁,所述空气引入壁至少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之后和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之下,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凸出。
所述前封盖包括用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后面覆盖所述车架的后侧封盖部分。所述前封盖包括用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前面覆盖所述车架的前侧封盖部分。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前侧封盖部分上。空气被导向通过所述前侧封盖部分和所述后侧封盖部分之间的空间而到达所述底板。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下述摩托车。摩托车包括原动机。摩托车包括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原动机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具有搁脚板。所述脚踏板具有用于覆盖所述搁脚板的封盖。脚踏板具有由所述搁脚板和所述封盖形成的管道。所述封盖包括与所述搁脚板相对的壁。所述壁包括沿着所述管道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并排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壁。所述壁包括分隔部分,所述分隔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之间提供台阶部分,以使得空气被分开地供应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壁,通过第一壁上方的空气流和通过第二壁上方的空气流分别被导向原动机的不同部件。
所述分隔部分可以沿着所述管道延伸,以使得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之间可以设置大的台阶部分。
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在原动机附近具有通气格的末端。
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中的一个可以比所述第一和第二壁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地延伸。
摩托车还包括用于形成与所述脚踏板的管道连通的管道的罩。所述罩具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管道的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图示图1所示小型摩托车的车身的后部区域的放大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小型摩托车的下封盖的仰视图,其中:箭头A1表示供应到发动机进气端口的空气;箭头A2表示流动到油箱的空气;箭头A3表示流动到风扇的空气;而箭头A4表示流动到排放管的空气。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所取的小型摩托车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小型摩托车的内封盖的放大主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内封盖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沿着图1中的线VII-VII所取的小型摩托车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1中的线VIII-VIII所取的小型摩托车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图5和图6所示的内封盖的开口的放大侧视图。
在图中,L.D指示小型摩托车或各个部件的纵向方向,并且F和R分别指示前和后。T.D指示了小型摩托车或各个部件的横向方向。L和R分别指示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的左和右。V.D指示小型摩托车或各个部件的垂直方向,而U和L分别指示向上和向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考图1,小型摩托车1包括组成其构架的车身3。此车身3的前面部分3F、中间部分3C和后面部分3R由车架5结合成一体,该车架被分成左右两部分,每部分都弯曲为U形。车身3的前面部分3F包括向下延伸的头管7。头管7的上面区域与被可旋转地支撑的一对左右车把9相连接。头管7与向下延伸并自由转动的转向轴10连接。
转向轴10的下端经由下支架11和前减振器12而支撑前轮Wf,使得前轮Wf可自由旋转。前轮Wf的上面区域由前挡泥板13覆盖。
在车身3的中间部分3C的中心处设置底板封盖15,作为驾驶员双脚放置在其上的搁脚板。底板封盖15由主车架5的中间区域支撑。头管7布置在从底板封盖15到车身3的前面部分3F的区域上。底板封盖15连接到向上延伸到头管7的后护腿板17B而成为一体。后护腿板17B覆盖头管7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后护腿板17B由主车架5的前面区域支撑,并覆盖驾驶员的腿的前面区域。
后护腿板17B的前面部分连接到内封盖19而成为一体。内封盖19的上面区域附装到前护腿板17F。前护腿板17F、后护腿板17B和内封盖19构成作为罩的前封盖20。内封盖19的后面区域与下封盖21连接。内封盖19和底板封盖15组成底板22。下封盖21和底板封盖15形成脚踏板。底板封盖15提供搁脚板。
车身3包括用于覆盖后面部分3R的后封盖23。后封盖23由车架5的后面区域支撑。自由旋转的后轮Wr设置在车架5的后面区域的后端之下。原动机29装备在主车架5的后面区域之下。原动机29包括用于驱动后轮Wr的发动机25和动力传动设备27。电动机可以用来代替发动机25。原动机29可以固定到车身3或可以由车身3支撑以使得原动机29能够摆动。原动机29的一部分可以向着底板22的内部突出。
参考图2以及图1,在发动机25右侧附近设置作为强制风冷设备的护罩31。在护罩31的外周部分上形成作为空气引入壁的外壁(肋)33。车架5的后部与动力传动设备27的后上区域通过后减振器35相连接。在后封盖23的上部区域上设置驾驶员所坐的车座37。发动机25与排放管39的一端相连接。排放管39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车身3的后面部分3R的后面区域中的消声器41相连接。
作为管道的空气引入路径43形成在底板22内。空气引入路径43在车身3的纵向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到原动机29的附近。空气引入路径43将从外部引入的空气导向原动机29。
参考图3和图4,下封盖21包括彼此相对的侧壁21A和21B。侧壁21A和21B固定到底板封盖15。下封盖21包括从侧壁21A延伸并与底板封盖15相对的底壁或下表面。此底壁包括第一导壁21C,其作为基本上水平的第一下平部分或第一导向表面。底壁包括台阶部分21D,其与此第一导向表面21C一体地形成且在车身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底壁包括第二导壁21E,其作为基本上水平的第二下平部分或第二导向表面,其一端与台阶部分21D连接而另一端与侧壁21B连接。如图3所示,台阶部分21D在向后延伸时扩大。下封盖21具有作为通气格(louver)的倾斜构件21F,其与第二导壁21E的后端一体地形成而作为其延伸部分,并向下或向外倾斜。底板封盖15设置在侧壁21A和21B的上表面上。各个壁21A至21E以及底板封盖15构成空气引入路径43。第一导壁21C和第二导壁21E构成空气引入路径43的下面区域。通过台阶部分21D分隔第一导壁21C和第二导壁21E。第一导壁21C定义为底板22位于较高位置的下表面,而第二导壁21E定义为底板22位于较低位置的下表面。由此,第一导壁21C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定位于比第二导壁21E高的水平处。较低的第二导壁21E比较高的第一导壁21C进一步向后延伸。在车身的垂直方向上第二导壁21E比第一导壁21C进一步向外凸出。在图3中,基本上在下封盖21前面区域上的中心区域处设置排出孔44。
在第一导壁21C和底板封盖15之间设置作为空间的空气引入路径43A。例如,空气引入路径43A将洁净的弱冷却空气A1导向到图3中的后部。在图4中,空气A1供应到从车身3一端在横向方向上(即基本上从左边向着中间区域)延伸的发动机25的进气端口25A,因此发动机25可以被冷却。发动机25的进气端口25A布置在底板22背面并在底板22的上表面之上。进气端口25A开口到空气滤清器26的前表面。
在第二导壁21E和底板封盖15之间设置作为空间的空气引入路径43B。例如,空气引入路径43B将稍微污染的强冷却空气A2导向到后部。空气A2冷却设置在发动机25的下部上的油箱54的一部分。空气A2供应到与例如布置在车身3的另一端处(即横向方向上的右侧)的动力传动设备27的带室连接的进气端口27A,以冷却带室。进气端口27A布置在底板22的背面并在底板22的上表面之上。
例如,当污染的强冷却空气在空气引入路径43B内水平地流动时,冷却空气所携带的泥和水穿过倾斜设置在第二导壁21E的下面区域上的倾斜构件21F,以在倾斜向下和向后方向上被排出。
在图4中,车身3包括护罩31,其作为使用位于发动机25左侧的风扇的强制风冷设备。护罩31具有进气端口45(见图2)。下封盖21具有空气引入孔47,以将冷却空气引入到进气端口45中。在下封盖21的侧壁21A这一侧上形成向着内部凹入的凹表面49。凹表面49在纵向方向上延伸以将空气导向到空气引入孔47。凹表面49定位为与侧壁21A相邻,侧壁21A作为下封盖21的第一导壁21C的上面区域中的表面。凸起50设置在凹表面49的上面区域和侧壁21A之间以形成台阶部分。
在车身3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空气引入壁33定位在护罩31远离空气引入孔47一侧的外周部分上。空气引入壁33允许通过进气端口45容易地引入空气。进气端口45形成在车身3的横向方向上且向左或向右开口。
在图4中,凸起51定位在下封盖21的第一导壁21C的外壁上,即在侧壁21A一侧上。凸起51布置为远离台阶部分21D并在车身3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由凸起51和台阶部分21D形成在车身3的纵向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导气槽53。导气槽53导向冷却空气以冷却在发动机25的下面区域侧中延伸的排放管39。
排放管39被布置为穿过第一导壁21C的后面。定位在发动机25之下的油箱54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二导壁21E之后,第二导壁21E作为底板22的位于较低位置处的底壁。
在图1中,前封盖20包括后护腿板17B,作为覆盖车架5后面区域的封盖。前封盖20包括前护腿板17F,作为覆盖车架5前面区域的封盖。前护腿板17F具有作为进气端口的入口55。空气通过在前护腿板17F和后护腿板17B之间形成的用作管道的空间被导向到底板22。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空气从前面通过入口55引入到底板22。
在后护腿板17B和内封盖19之间形成作为管道的空间。此空间提供了空气引入路径43的前面区域。图5和图6中示出的内封盖19的前上端19A向着图1中示出的后护腿板17B的中间部分延伸到。在图7中,前上端19C靠近或者接触后护腿板17B的中间部分。在图5和8中,用于空气引入路径43的入口55在前上端19A之下形成在内封盖19上。
在图5中,入口55与中间部分19C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分离,中间部分19C是内封盖19在横向方向上的中间区域,其置于入口55之间。每个入口55在内封盖19的横向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并且包括向上开口的多个开口57。在图9中,开口57在彼此之间具有在内封盖19的纵向方向上的预定宽度D。内封盖19具有作为在内封盖19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通气格的多个开口形成构件59。开口形成构件59具有向着内封盖19的前面F的向上斜度。
下面讨论小型摩托车1中包括的管道的操作。
在启动发动机25时,小型摩托车1向前行驶。前护腿板17F和内封盖19接收来自前部的空气。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入口55引入到后护腿板17B和内封盖19之间形成的管道中。空气由管道导向到空气引入路径43。
空气从前面被引入到空气引入路径43的前面区域。空气通过在底板封盖15和下封盖21之间设置的空气引入路径43以被导向到后面。在此阶段期间,随着空气向后流动,空气被台阶部分21D分为两类空气A1和A2。
空气A1沿着在第一导壁21C和底板封盖15之间设置的空气引入路径43A流动。空气A1从空气引入路径43A的出口向上流动以供应到发动机25的进气端口25A。因此,空气A1高效地冷却发动机25和其他部件。
另一方面,空气A2沿着在第二导壁21E和底板封盖15之间设置的空气引入路径43B流动。空气A2从空气引入路径43B的出口向上流动。空气A2供应到进气端口27A以有效地冷却带室。空气所携带的泥和水流过第二导壁21E和底板封盖15之间的空间并流过图4所示的倾斜构件21F,并且向后下方排出。此结构防止泥和水飞溅在构成动力传动设备27的带室和其周边部件上。
空气A3由位于下封盖21外表面上的凹表面49向后导向,并流入空气引入孔47中。在图2中,此空气A3流过进气端口45并冷却发动机25。
空气A4由位于下封盖21外表面上的导槽53向后导向,并冷却排放管39。
根据上述实施例,小型摩托车1包括车架5。车架5具有在驾驶员的腿前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车架部分、和从第一车架部分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的第二车架部分。小型摩托车1包括覆盖第一车架部分的前封盖20。小型摩托车1包括覆盖车架5的第二车架部分的底板22。底板22从前封盖20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并具有上表面作为驾驶员的双脚可以放置其上的表面。小型摩托车1包括设置在底板22的后面区域附近以驱动车辆的原动机29。小型摩托车1包括设置在车辆的前面区域上的入口55。空气通过入口55引入,并穿过底板22的内部以到达后面。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台阶部分21D设置在底板22的底壁上。由于台阶部分21D而定位在不同高度水平上的导壁21C和21E在横向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因此,通过底板22的下表面的所设计形状,可以在确保足够空气量的同时,防止分别通过空气引入路径43引入的两类空气的混合,并可以将空气供应到需要空气冷却的区域。
倾斜构件21F从第二导壁21E的后端向下延伸,第二导壁21E是底板22的底壁并位于较低位置处。倾斜构件21F还防止通过底板22内部的空气和在底板22之下的空气的混合。
作为底板22的底壁并位于较低位置处的第二导壁21E比位于较高位置处的第一导壁21C向后延伸得更长。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通过底板22内部的空气和在底板22之下的空气的混合。
台阶部分21D随着其向后延伸而扩大。因此,台阶部分21D允许在底板22内部流动的空气向上行进,而底板22之下的空气沿着位于较高位置处的第一导壁21C的表面到达后面。
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凹向内部的凹表面49形成在底板22的侧面上。凹表面49很容易地形成另一个空气引入路径,并防止此空气引入路径中的空气与另一空气引入路径中的空气的混合。
凹表面49形成为与位于底板22的下表面的上面区域中的侧壁21A相邻。由形成在位于上面区域中的侧壁21A的表面和凹表面49之间的凸起50提供台阶部分。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与另一个空气引入路径中空气的混合。
原动机29包括发动机25和从发动机25向后延伸的排放管39。排放管39向着第一导壁21C的后面延伸,第一导壁21C是底板22的底壁并位于较高位置处。排放管39导向底板22之下的空气来冷却排放管39,排放管39不太受泥和水的影响。由此,在将已经通过底板22内部的大部分空气导向到另一区域的同时,有效地冷却了排放管39。
原动机29包括发动机25,在发动机25的下部设置有形成油箱54。油箱54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第二导壁21E之后,第二导壁21E是底板22的底壁并位于较低位置处。在此布置中,空气被引到其温度容易升高的油箱54。原动机29包括发动机25以及发动机25的进气端口25A,该进气端口25A布置在底板22之后并在底板22的上表面之上。在此布置中,已经通过底板22内部的相对洁净的空气被向上导向并供应到发动机25。原动机29包括动力传动设备27。引入空气以冷却动力传动设备27内部的进气端口27A布置在底板22之后和底板22的上表面之上。在此布置中,已经通过底板22内部的相对洁净的空气被向上导向并供应到动力传动设备27的内部。
原动机29包括用于用空气冷却原动机29的风扇。风扇的进气端口45布置在底板22的凹表面49之后。在此布置中,可以确保用于冷却原动机29的空气。
风扇的进气端口45在横向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开口。设置至少布置在进气端口45的后下方并在横向方向上凸起的空气引入壁33。空气引入壁33将沿着凹表面49流动的空气导向到风扇。
作为形成在后护腿板17B和内封盖19之间的空间的管道变成空气引入路径43的前面区域。在图1中,内封盖19的前上端19A向着护腿板17的中间部分延伸。在图7中,前上端19A靠近或接触后护腿板17B的中间部分。在图5和8中,入口55定位为稍微在前上端19A之下。在此布置中,可以有效地引入空气。因为前上端19A靠近或接触后护腿板17B的中间部分,所以与传统小型摩托车的情况相比前轮Wf定位得更靠近内封盖19。
开口57彼此之间在内封盖19的纵向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D。内封盖19具有在横向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多个开口形成构件59。此外,开口形成构件59的斜度向着内封盖19的前面升高。在此布置中,防止了由前轮Wf溅射的泥和水的向上运动。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包括在摩托车中的脚踏板的管道将空气引入到摩托车的原动机。这样,从其冷却摩托车的原动机的能力来看,此脚踏板是有用的。
本发明不限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而可以进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可能的修改和变化。
日本专利申请No.2003-060409(2003年3月6日递交)的说明书被用作本申请的参考。
Claims (18)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其包括在所述摩托车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车架部分、和在所述摩托车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第一车架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的第二车架部分;
覆盖所述第一车架部分的前封盖;
底板,其覆盖所述第二车架部分,从所述前封盖的下面区域向后延伸,并具有上表面作为其上可放置驾驶员的脚的表面;
原动机,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后面区域中以驱动所述摩托车;和
设置在所述摩托车的前面区域上的空气入口,其中:
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台阶部分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上;
上导向表面和下导向表面设置在所述底板的所述下表面上,所述上导向表面和下导向表面在所述摩托车的横向方向上彼此并排布置并由于所述台阶部分而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定位在不同水平处;且
空气通过所述入口被引入并通过所述底板的内部被导向到所述原动机,通过上导向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和通过下导向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分别被导向原动机的不同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下导向表面具有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向下延伸的后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所述下导向表面在所述纵向方向上比所述上导向表面进一步向后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台阶部分随着其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后延伸而扩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底板包括侧面,以形成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延伸并向着内侧凹入的凹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凹表面形成为与所述上导向表面相邻;并且
凸出到外侧的凸起设置在所述上导向表面和所述凹表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和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所述发动机向后延伸的排放管;并且
所述排放管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向着所述上导向表面的后方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在所述发动机的下面部分上设置油箱;并且
所述油箱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下导向表面之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原动机包括发动机和连接到所述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并且
所述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端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之后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所述上表面之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原动机包括动力传动设备;
所述动力传动设备具有进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之后并且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所述上表面之上;并且
所述进气端口引入空气以冷却所述动力传动设备的内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原动机包括使用空气来冷却所述原动机的风扇;并且
所述风扇的进气端口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底板的所述凹表面之后。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风扇的进气端口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开口;并且
所述原动机包括空气引入壁,所述空气引入壁至少在所述纵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之后和在所述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进气端口之下,并且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凸出。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中:
所述前封盖部分包括用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后面覆盖所述车架的后侧封盖部分、和用于在所述纵向方向上从前面覆盖所述车架的前侧封盖部分;
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前侧封盖部分上;并且
空气被导向通过所述前侧封盖部分和所述后侧封盖部分之间的空间而到达所述底板。
14.一种摩托车,包括:
原动机;和
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原动机的脚踏板;其中:
所述脚踏板包括搁脚板、用于覆盖所述搁脚板的封盖以及由所述搁脚板和所述封盖形成的管道;
所述封盖包括与所述搁脚板相对的壁;
所述壁包括沿着所述管道在所述横向方向上并排延伸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分隔部分,所述分隔部分用于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提供台阶部分,以使得空气被分开地供应到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通过第一壁上方的空气流和通过第二壁上方的空气流分别被导向原动机的不同部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分隔部分沿着所述管道延伸,以使得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可以设置大的台阶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在原动机附近具有通气格的末端。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其中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一个比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中的另一个进一步地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摩托车,还包括:
用于形成与所述脚踏板的所述管道连通的管道的罩;其中所述罩具有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所述管道的入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60409/2003 | 2003-03-06 | ||
JP2003060409 | 2003-03-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6693A CN1756693A (zh) | 2006-04-05 |
CN100395148C true CN100395148C (zh) | 2008-06-18 |
Family
ID=3295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80006074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95148C (zh) | 2003-03-06 | 2004-03-05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091636B2 (zh) |
CN (1) | CN100395148C (zh) |
TW (1) | TWI274009B (zh) |
WO (1) | WO20040785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54841A (ja) * | 2007-12-28 | 2009-07-16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4825908B2 (ja) * | 2009-11-27 | 2011-11-3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DE102015213208B4 (de) * | 2015-07-15 | 2024-07-1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 Motorrad |
JP6665142B2 (ja) * | 2017-09-25 | 2020-03-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排気装置 |
US20220356939A1 (en) * | 2021-05-07 | 2022-11-10 | Kawasaki Motors, Ltd. | Utility vehicl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79483U (ja) * | 1982-11-22 | 1984-05-29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JPS59114179A (ja) * | 1982-12-18 | 1984-07-0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タ型車輌 |
JPS62117185U (zh) * | 1986-01-20 | 1987-07-25 | ||
JPS62178484A (ja) * | 1986-01-31 | 1987-08-0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取付構造 |
CN1357472A (zh) * | 2000-12-05 | 2002-07-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
-
2004
- 2004-03-05 CN CNB2004800060740A patent/CN1003951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3-05 JP JP2005503130A patent/JP409163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3-05 WO PCT/JP2004/002833 patent/WO200407857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4-03-05 TW TW093105905A patent/TWI27400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79483U (ja) * | 1982-11-22 | 1984-05-29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スク−タ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
JPS59114179A (ja) * | 1982-12-18 | 1984-07-02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タ型車輌 |
JPS62117185U (zh) * | 1986-01-20 | 1987-07-25 | ||
JPS62178484A (ja) * | 1986-01-31 | 1987-08-0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のエアクリーナ取付構造 |
CN1357472A (zh) * | 2000-12-05 | 2002-07-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小型摩托车车辆的车体前部的导风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6693A (zh) | 2006-04-05 |
TWI274009B (en) | 2007-02-21 |
WO2004078571A1 (ja) | 2004-09-16 |
JPWO2004078571A1 (ja) | 2006-06-08 |
TW200500265A (en) | 2005-01-01 |
JP4091636B2 (ja) | 2008-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57145U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5969232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ホース配置構造 | |
US7778028B2 (en) | Electrical unit cooling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 |
US8037958B2 (en) |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 |
JP2013193641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用排風構造 | |
JP2014198530A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13193639A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 |
CN100395148C (zh) | 摩托车 | |
EP2386783B1 (en) | V-belt type transmission for a motorcycle | |
CN100395147C (zh) | 摩托车 | |
JP2009154842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2011011570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リング | |
JP589345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燃料タンク及び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 |
JP5465642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2009161014A (ja) | 鞍乗型車両 | |
JP589482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リフトアップ支持部構造 | |
EP2712795B1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JP2012187974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 |
JP7613186B2 (ja) | ボディカバー | |
JP7655028B2 (ja) | ボディカバー | |
KR20080028273A (ko) | 차량용 무단 변속기의 냉각 구조 | |
CN216102547U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2012240522A (ja) | 鞍乗型車両 | |
WO2021192212A1 (ja) | パワーユニット | |
JP2008254722A (ja) | 自動二輪車の後部車体カバー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