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80906C - 便携式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80906C CN100380906C CNB2004100369915A CN200410036991A CN100380906C CN 100380906 C CN100380906 C CN 100380906C CN B2004100369915 A CNB2004100369915 A CN B2004100369915A CN 200410036991 A CN200410036991 A CN 200410036991A CN 100380906 C CN100380906 C CN 1003809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main body
- mobile terminal
- removable memory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resistance strain gau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4—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card reading devi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26—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in machine casing or motor housing, connector within casing wal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45—Adapter for pcb or cartri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在其主面上具有操作部分的第一主体;在其主面上具有显示部分的第二主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以便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可开启和可关闭的连接装置;具有可开口到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的开口部分的存储器存储部分;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口部分并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内的盖子,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被第二主体覆盖,并且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在所述关闭状态或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显示部分暴露到外面,以及当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盖子由所述第一主体覆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存储较薄的可移动存储器的诸如可移动电话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例如,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第一次公布No.2002-32715所示,用于存储较薄的可移动存储器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具有用于沿其平行于其主体厚度的侧面插入存储器的插槽。当将可移动存储器安装到该便携式终端装置上时,可移动存储器配合在该插槽内并且在主体内存储。这允许数据在便携式终端装置和可移动存储器之间传输。
便携式终端装置一般要求较小并且较薄,因为它们在包、衣袋等内携带。
然而,在诸如上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传统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用于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主体内部的机构增加了主体的厚度,并且与使该装置较薄的要求背道而驰。此外,因为插槽的插入孔总是暴露到外面,因此当便携式终端装置被使用或携带时,由于从外面吹动的结果,存在可移动存储器脱落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问题而提出,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薄的主体并且能够防止可移动存储器脱落的便携式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在其主面上具有操作部分的第一主体;在其主面上具有显示部分的第二主体;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以便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可开启和可关闭的连接装置;具有可开口到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的开口部分的存储器存储部分;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口部分并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内的盖子,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被第二主体覆盖,并且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以及在所述关闭状态或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显示部分暴露到外面,当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盖子由所述第一主体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当将可移动存储器连接在存储器存储部分内时,两个主体开启并且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暴露到外面,并且盖子被拆下,从而存储器存储部分开口到外面。之后,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内,然后,利用盖子关闭存储器存储部分。
当两个主体相互交叠成关闭状态时,设置在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盖子和存储器存储部分被第一主体覆盖并隐藏并且不暴露到外面;这防止了可移动存储器由于从外面吹动的结果而脱落。
此外,由于用于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第二主体内的机构由盖子和第一主体构成,因此能够简化该机构,并且可以限制由形成存储器存储部分所引起的第二主体的厚度的增加。
当两个主体处于开启状态时,设置在两个主体的主面上的显示部分和操作部分能够同时视觉上被确认,因此两个主体的其它主面不需要视觉确认。从而,通过在所述主体的其它主面中提供存储器存储部分,从而外部设计不被损坏。
在本发明中,主体的“主面”是具有形成主体的顶面的最大面积的顶面,并且主体的“其它主面”是具有继主面之后的下一个最大面积的主面。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包括用于分别存储多个类型的具有不同形状的可移动存储器的多个存储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具有多种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能够安装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根据需要使它们能够选择性地使用,并且允许在便携式终端装置和另一个终端装置之间容易传输数据。例如,当使用可移动存储器以在便携式终端装置和另一个终端装置之间传输各种数据时,可以选择可移动存储器的规格以匹配可以连接到其它终端装置的一个的规格。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多个存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相互交叠。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当从给定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的状态改变到不同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的状态时,从给定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从存储器存储部分移去,然后,不同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以这种方式,用于存储各种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的多个存储空间能够相互交叠,因此能够降低存储器存储部分的容量,并且由此能够使便携式终端装置更小。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当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的开口部分被所述盖子关闭时,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与盖子的外表面可以齐平。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盖子可以通过滑动所述盖子插入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以及从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拆下。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可以是移动电话。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关闭状态是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一个在另一个上堆叠的状态,所述开启状态是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的状态,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堆叠的方向的轴线,并且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状态可以通过围绕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转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一个从所述关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启状态。
在本发明一方面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中,所述关闭状态是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一个在另一个上堆叠的状态,所述开启状态是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的状态,以及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状态可以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滑动所述第二主体从所述关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启状态。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主体处于打开状态,图1A示出了示意平面图,图1B示出了示意剖视图。
图2A和2B是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电话的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主体处于关闭状态,图2A示出了示意平面图,图2B示出了示意剖视图。
图3A是在将第一或第二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内之前的透视图,而图3B是沿图3A中的C-C线的剖视图,示出了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移动电话装置中当盖子已经连接时的状态。
图4是当第一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图1A和1B所示的移动电话装置中的存储器存储部分内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当第二可移动存储器存储在图1A和1B所示的移动电话装置中的存储器存储部分内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5示出了应用在移动电话装置内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1A和1B中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移动电话(便携式终端装置)1包括第一主体2,能够平行于第一主体2交叠的第二主体3,以及连接装置5,该连接装置5能够:(i)围绕垂直通过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延伸的第一轴线(参考轴线)L1沿AB方向转动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并且(ii)围绕以直角与第一轴线L1相交的第二轴线L2沿CD方向相互滑动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连接装置5连接两个主体2和3的端部2b和3b(下面称作底部2b和3b)。
操作部分7包括诸如呼叫键、终止呼叫键、十个键等的各种控制键,并且设置在第一主体2朝向第一轴线L1方向的一个主面2a中。话筒部分9设置在底部2b相对侧的第一主体2的主面2a的末端部分2c。当第一和第二主体2、3以关闭状态彼此交叠时,操作部分7和话筒部分9被第二主体3覆盖。
电池11和第一电路板13布置在第一主体2的内部。电池11供应操作移动电话装置1所需要的电力,并且能够自由地连接到主面2a相对侧的第一主体2的另一个主面2d以及从另一个主面2d拆去。电池11电连接到第一电路板13。第一电路板13将操作部分7与话筒部分9电连接。用于控制诸如呼叫和邮寄的各种功能的未示出的电子元件安装在第一电路板13上。
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分15设置在与第一主体2的主面2a朝向相同方向的第二主体3的一个主面3a中。当打电话时扬声器部分15与话筒部分9一起使用,并且扬声器部分17设置在底部3b的相对侧的第二主体3的主面3a的末端部分(另一个端部)3c。如图2A和2B所示,当两个主体2和3围绕第一轴线L1从开启状态转动180°,以便它们以关闭状态重叠时,显示部分15和扬声器部分17暴露到外面。
显示部分15和扬声器部分17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二主体3的内部的第二电路板19。用于控制各种功能的各种未示出的电子元件以与第一电路板13相同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电路板19上。
在主体2和3中的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9通过多个电缆21,经连接两个主体2和3的内部空间的连接装置5的连接通孔5a彼此电连接。电缆21以电信号的形式在两个电路板13和19之间传输数据,并且将电力从电池11通过第一电路板13和第二电路板19供应给显示部分15、扬声器部分17以及各种电子元件。
具有到另一主面3d的开口部分的存储器存储部分31以及用于关闭存储器存储部分31的开口部分的盖子33设置在与主面3a相对的一侧的第二主体3的另一个主面3d内。
如图3A和3B所示,盖子33具有平面图中大体呈矩形的薄片状并且能够嵌入在平面图中大体呈矩形的凹槽35内,该凹槽35通过从第二主体3的主面3d沿厚度方向形成凹陷获得。盖子33的厚度等于凹槽35的深度,并且当盖子33插入凹槽35中时,暴露到外面的盖子33的上面33a与第二主体3的主面3d形成单个平面。
盖子33从第二主体3的末端部分3c朝向底部3b侧滑入凹槽35中。盖子33具有从其两侧沿其宽度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分37。此外,与盖子33的突起部分37互锁的轨道39设置在凹槽35的侧壁面35a中并且沿着第二主体3的边延伸;盖子33能够平行于这些轨道39的方向移动。
此外,当突起部分37与轨道39互锁时,盖子33不能沿第二主体3的厚度方向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沿盖子33的厚度方向的下表面33b直接接触凹槽35的底面35b。
存储器存储部分31存储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电话装置1并且从移动电话装置1传输数据的可切换的第一可移动(外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外部)存储器53,并且具有通过从凹槽35的底面35b沿第二主体3的厚度方向进一步形成凹陷获得的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3。
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具有相互不同的形状。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具有在平面图中大体呈矩形的薄片状,用于将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电连接到移动电话装置1的连接端子52设置在沿厚度方向的上面51a上。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具有在平面图中大体呈正方形的薄片状,并且与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一样,用于将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电连接到移动电话装置1的连接端子54设置在沿厚度方向的上面53a上。
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比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更长并且更厚,但是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比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更宽。
第一凹槽41存储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并且在平面图中大体呈矩形。沿第二主体3的长边的第一凹槽41的长度,以及沿以直角与长度方向相交的第二主体3的宽度的第一凹槽41的宽度大体分别与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长度和宽度匹配。因此,当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存储在第一凹槽41内时,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不能相对于第二主体3在沿其主面3d的方向移动。
从凹槽35的底面35b到第一凹槽41的底面41a的深度大体与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厚度匹配。因此,如图4所示,当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上面51a直接接触第一凹槽41的底面41a时,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下面51b与凹槽35的底面35b形成大体的平面。
第一凹槽41形成用于存储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存储空间。
如图3A和3B中所示,第二凹槽43存储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并且在平面图中大体呈正方形。即,第二凹槽43的长度和宽度大体与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长度和宽度相匹配,并且与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情况一样,当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存储在第二凹槽43内时,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相对于第二主体3在沿主面3d的方向不能移动。
凹槽35的底面35b到第二凹槽43的底面43a的深度大体与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厚度相匹配。由此,如图5所示,当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上面53a直接接触第二凹槽43的底面43a时,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下面53b与凹槽35的底面35b形成大体的平面。
第二凹槽43形成用于存储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存储空间。
如图3A和3B所示,用于存储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存储空间部分彼此交叠。即,位于第二主体3的末端部分3c的用于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存储空间的部分与位于第二主体3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中的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存储空间的部分交叠。因此,第二凹槽43实际上包括从位于第二主体3的末端部分3c的第一凹槽41的部分的侧壁面41b朝向外侧延伸的一对台阶。
外侧连接端子45在第二主体3的底部3b从第一凹槽41的底面41a突起,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连接端子52。当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存储在第一凹槽41内时,外侧连接端子45被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推入接触状态。
外侧连接端子47在第二主体3的末端部分3c从第一凹槽41的底面41a突起,并且电连接到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连接端子54。当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存储在第二凹槽43中时,外侧连接端子47由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推入接触状态。
当沿第二主体3的厚度的方向按压时,两个外侧连接端子45和47弹性变形,以允许它们被配合在第二主体3的内部。
如图2A和2B所示,当上述两个主体2和3以关闭状态交叠在一起时,在第一主体2的主面2a和第二主体3的主面3d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这防止当第二主体3在围绕第一轴线L1开启和关闭两个主体2和3时摩擦主面2a时引起的对操作部分7的损坏。
下面将描述用于将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连接到具有上述结构的移动电话装置1以及从移动电话装置1拆卸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方法。
当将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连接到移动电话装置1时,例如,从如图2A和2B中所示的主体2和3彼此交叠的关闭状态开始,如图1A和1B中所示,将第二主体3围绕第一轴线L1相对于第二主体2转动180°,由此相互打开两个主体2和3并且将第二主体3的主面3d暴露到外面。然后,如图3A和3B中所示,盖子33通过沿第二主体3的长度方向移动它而被拆掉,由此将存储器存储部分31暴露到外面。
接着,如图4所示,将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存储在第一凹槽41内,并且将盖子33连接以关闭存储器存储部分31的开口部分。在这种状态下,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上面51a和下面51b分别直接接触第一凹槽41的底面41a和盖子33的下面33b,并且外侧连接端子45接触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的连接端子52。从而,移动电话装置1和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形成电连接,并且在它们之间能够传输数据。
当用具有不同形状的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代替存储在第一凹槽41内的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时,拆去盖子33,如图3A所示两个主体2和3处于开启状态,并且从第一凹槽41内拆去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之后,如图5所示,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存储在第二凹槽43内,并且由盖子33关闭存储器存储部分31的开口部分。
在这种状态下,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上面53a和下面53b分别直接接触第二凹槽43的底面43a和盖子33的下面33b,并且外侧连接端子47接触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连接端子54。从而,移动电话装置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形成电连接,使在它们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输。
当移动电话装置1在包或衣袋内携带时,两个主体2和3交叠成图2A和2B所示的关闭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于显示部分15暴露到外面,显示在显示部分15上的各种数据能够以视觉方式确认,而不用转动并打开主体2和3。此外,由于盖子33和设置在第二主体3的主面3d中的存储器存储部分31在关闭状态下都不暴露到外面,因此没有存储在存储器存储部分31内的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或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由于外面吹动的结果而脱落的危险。
当如图1A和1B中所示操作移动电话装置1中的操作部分7时,将第二主体3围绕第一轴线L1相对于第二主体2转动180°,相互开启两个主体2和3。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两个主体2和3的主面2a和3a朝向大体相同的方向,设置在这些主面2a和3a上的操作部分7和显示部分15能够从视觉上同时被确认。由于仅仅第一主体2和第二主体3的主面2a和3a视觉上被确认,因此其它主面2d和3d此时不能从视觉上确认。
如上所述,根据该移动电话装置1,由于存储器存储部分31被交叠的两个主体2和3覆盖并且隐藏,因此能够容易地防止可移动存储器脱落。
由于仅仅通过盖子33和形成移动电话装置1的第一主体2实现防止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或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脱落的结构,因此可以限制第二主体3的厚度增加并且由此使移动电话装置1更薄。
此外,由于具有不同形状的两个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安装在移动电话装置1内,每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被选择,因此容易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另一个终端装置传输数据。例如,当使用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以将各种数据传输到另一个终端装置或从另一终端装置传输各种数据时,可以选择能够连接到另一个终端装置的(两个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中的)一个。
由于具有不同规格(stipulations)的两种类型的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在用于存储它们的存储空间的部分内相互交叠,因此能够降低存储器存储部分31的容量,使得移动电话装置1更小。
当两个主体2和3转动到开启状态时,设置在两个主体2和3的主面2a和3a中的操作部分7和显示部分15能够从视觉上同时被确认,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不需要视觉确认第二主体3的主面3d。此外,当两个主体2和3交叠成关闭状态时,第二主体3的主面3d被第一主体2覆盖并隐藏,因此即使当存储器存储部分31开口到第二主体3的主面3d被形成,该移动电话装置1的优良的外部设计也能够被保持。
在上述实施例中,盖子33通过滑动被连接,但是该结构不限于此,仅仅存储器存储部分31的开口部分必须被关闭并保持在关闭状态。
用于存储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的两个存储空间形成为相互交叠,它们在不考虑使第二主体3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形成为相互独立。即,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3可以形成为能够同时存储第一可移动存储器51和第二可移动存储器53。
当两个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彼此替换时存储器存储部分31可以存储两个可移动存储器51和53,但是该结构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代替上述结构存储三个或更多的可移动存储器。
两个主体2和3由连接装置5如此连接,即可以分别围绕第一和第二轴线L1和L2枢转两个主体,但是对连接方式没有限制,它们的连接方式仅仅必须能够围绕至少第一轴线L1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分7设置在第一主体2的主面2a中,并且显示部分15设置在第二主体3的主面3a中,然而,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此,并且操作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二主体3的主面3a中,而显示部分可以设置在第一主体2的主面2a中。
本发明不限于移动电话装置1,并且可以应用于任何便携式终端装置,在该装置中两个主体由连接装置如此连接,即它们能够转动开启和关闭,例如,膝上型计算机或PDA。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参照附图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要点的情况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修改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当两个主体交叠成关闭状态时,在第二主体上的存储器存储部分被第一外壳覆盖并隐藏,从而能够容易地防止可移动存储器脱落。此外,由于用于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第二主体内部的结构仅仅包括盖子和第一主体,因此能够限制第二主体厚度的增加,使便携式终端装置能够更薄。
存储器存储部分设置在当使用便携式终端装置时不能视觉确认的第一主体的另一个主面上,因此,当两个主体交叠成关闭状态时,第二主体被第一主体覆盖并隐藏,由此保持优良的外部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具有多个规格(stipulations)的可移动存储器能够安装在便携式终端装置中,允许在可移动存储器和另一个终端装置之间容易地传输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存储不同形状和多个规格的可移动存储器的多个存储部分形成为相互交叠,由此能够降低存储器存储部分的容量,使便携式终端装置更小。
尽管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且不认为是限制。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增加、省略、替代以及其它修改。因此,不应认为本发明被上述说明所限制,本发明仅仅被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Claims (9)
1.一种便携式终端装置,包括:
在其主面上具有操作部分的第一主体;
在其主面上具有显示部分的第二主体;
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以便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可开启和可关闭的连接装置;
具有可开口到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的开口部分的存储器存储部分;
用于开启和关闭所述开口部分并将可移动存储器保持在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内的盖子,
其中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被第二主体覆盖,并且当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
在所述关闭状态或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显示部分暴露到外面,以及
当所述便携式终端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盖子由所述第一主体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包括用于分别存储多个类型的具有不同形状的可移动存储器的多个存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存储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相互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的开口部分被所述盖子关闭时,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主面与盖子的外表面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通过滑动所述盖子插入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以及从所述存储器存储部分拆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是移动电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是个人数字助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状态是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一个在另一个上堆叠的状态,
所述开启状态是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的状态,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堆叠的方向的轴线,并且
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状态,通过围绕所述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另一个转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中的一个,从所述关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启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闭状态是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一个在另一个上堆叠的状态,
所述开启状态是操作部分暴露到外面的状态,以及
所述便携式终端装置的状态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滑动所述第二主体从所述关闭状态改变到所述开启状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123584 | 2003-04-28 | ||
JP2003123584A JP4021797B2 (ja) | 2003-04-28 | 2003-04-28 | 携帯端末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51599A CN1551599A (zh) | 2004-12-01 |
CN100380906C true CN100380906C (zh) | 2008-04-09 |
Family
ID=3329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3699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0906C (zh) | 2003-04-28 | 2004-04-26 | 便携式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46371B2 (zh) |
JP (1) | JP4021797B2 (zh) |
KR (1) | KR100600167B1 (zh) |
CN (1) | CN10038090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1797B2 (ja) | 2003-04-28 | 2007-12-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KR100747570B1 (ko) * | 2004-08-09 | 2007-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카드 장착 소켓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JP2006222735A (ja) * | 2005-02-10 | 2006-08-24 | Sharp Corp | 通信機器 |
USD580386S1 (en) * | 2006-05-24 | 2008-11-11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USD578094S1 (en) * | 2006-09-08 | 2008-10-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78097S1 (en) * | 2006-12-20 | 2008-10-0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ortable phone |
KR101353417B1 (ko) * | 2007-03-16 | 2014-0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USD578981S1 (en) * | 2007-09-28 | 2008-10-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llular phone |
USD578499S1 (en) * | 2007-10-02 | 2008-10-1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ellular phone |
USD586321S1 (en) * | 2007-12-06 | 2009-02-10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obile phone |
USD583791S1 (en) * | 2007-12-28 | 2008-12-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83793S1 (en) * | 2008-02-04 | 2008-12-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
USD586802S1 (en) * | 2008-02-15 | 2009-02-17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Dual display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
USD597990S1 (en) * | 2008-03-05 | 2009-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Cellular phone |
CN101662113B (zh) * | 2008-08-27 | 2012-09-1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芯片卡固持装置 |
MY153792A (en) * | 2008-11-25 | 2015-03-31 | Molex Inc | Hearing aid compliant mobile handset |
US20100323757A1 (en) * | 2009-06-19 | 2010-12-23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Data Using a Memory Module in a Cellular Phone |
CN103311721B (zh) * | 2012-03-16 | 2015-10-21 | 莫仕连接器(成都)有限公司 | 双sim卡托盘、连接器模块及电连接器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3328A (en) * | 1998-07-28 | 1999-08-03 | Sandisk Corporation | Compact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insertion of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into portable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
CN1249645A (zh) * | 1998-08-31 | 2000-04-05 | 摩托罗拉公司 | 带有使用抽屉的双卡读取器的电子设备 |
CN1311614A (zh) * | 2000-03-01 | 2001-09-05 | 林家田 | 具多个身份卡的移动电话及操作方法 |
CN1375974A (zh) * | 2001-03-19 | 2002-10-2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闪存存储卡用连接器及使用它的连接结构和相关电子装置 |
JP2003008695A (ja) * | 2001-06-25 | 2003-01-1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機 |
CN1411253A (zh) * | 2001-09-28 | 2003-04-1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可折叠便携式信息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327792B (en) * | 1997-07-25 | 2001-09-12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A data card housing |
US5946635A (en) * | 1997-08-12 | 1999-08-31 | Dominguez; David C. | Sporting event configurable radio receiver/scanner |
JP2000215952A (ja) * | 1999-01-25 | 2000-08-04 |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 カ―ドコネクタの実装構造 |
GB2346726B (en) * | 1999-02-12 | 2003-05-07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chanism for holding an intergrated circuit card |
JP2001337741A (ja) * | 2000-05-26 | 2001-12-07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 |
JP2002032715A (ja) | 2000-07-18 | 2002-01-31 | Sony Corp | メモリーカード装着装置、メモリーカード装着装置を備える電子機器及びメモリーカードアダプター装置 |
JP2003298698A (ja) * | 2002-03-29 | 2003-10-17 | Nec Corp | 折り畳み式携帯情報端末 |
JP2003309633A (ja) * | 2002-04-16 | 2003-10-3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携帯端末 |
JP4021797B2 (ja) | 2003-04-28 | 2007-12-12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
2003
- 2003-04-28 JP JP2003123584A patent/JP402179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04-23 KR KR1020040028393A patent/KR100600167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26 CN CNB2004100369915A patent/CN10038090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04-26 US US10/831,853 patent/US73463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33328A (en) * | 1998-07-28 | 1999-08-03 | Sandisk Corporation | Compact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insertion of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into portable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
CN1249645A (zh) * | 1998-08-31 | 2000-04-05 | 摩托罗拉公司 | 带有使用抽屉的双卡读取器的电子设备 |
CN1311614A (zh) * | 2000-03-01 | 2001-09-05 | 林家田 | 具多个身份卡的移动电话及操作方法 |
CN1375974A (zh) * | 2001-03-19 | 2002-10-23 |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 闪存存储卡用连接器及使用它的连接结构和相关电子装置 |
JP2003008695A (ja) * | 2001-06-25 | 2003-01-10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 携帯情報端末機 |
CN1411253A (zh) * | 2001-09-28 | 2003-04-1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可折叠便携式信息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021797B2 (ja) | 2007-12-12 |
KR100600167B1 (ko) | 2006-07-12 |
US20040214531A1 (en) | 2004-10-28 |
KR20040093416A (ko) | 2004-11-05 |
US7346371B2 (en) | 2008-03-18 |
JP2004328596A (ja) | 2004-11-18 |
CN1551599A (zh) | 2004-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80906C (zh) | 便携式终端装置 | |
US8060155B2 (en) | Port cov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 |
CN101119911B (zh) | 用于紧凑媒体的携带壳 | |
US8113886B2 (en) | Memory card mount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 |
CN102544856A (zh) | 连接部件 | |
CN100508705C (zh) | 便携式终端的滑动模块及安装于其上的外置卡的盖装置 | |
CN100405800C (zh) | 便携式终端设备 | |
JP4797016B2 (ja) | 携帯通信端末 | |
JP5294429B2 (ja) | 電子機器 | |
US20070022232A1 (en) | Cellular telephone with integrated usb port engagement device that provides access to multimedia card as a solid-state device | |
JP2001229894A (ja) | 電池収納構造 | |
US745222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for 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 |
JP2007329074A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KR20070020789A (ko) | 데이터케이블을 내장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
JP4807248B2 (ja) | 折畳み式電子機器におけるケーブル位置決め構造及び折畳み式電子機器 | |
JP5022160B2 (ja) | トレイ式のカードコネクタ | |
JP2002064604A (ja) | 折畳式携帯電話端末 | |
JP4584094B2 (ja) | 携帯電子機器 | |
JP4672413B2 (ja) | コネクタ、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4052713A (ja) | 電子機器 | |
CN110510212B (zh) | 用于电子装置的包装盒及电子装置组件 | |
JP2008300334A (ja) | 電池パック | |
JPH11275194A (ja) | 携帯電話機 | |
CN101257776B (zh) | Express卡连接盒的携带式电子装置 | |
KR100474108B1 (ko) | 휴대용 디지털기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