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0413C - 数据传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送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40413C CN100340413C CNB200410003801XA CN200410003801A CN100340413C CN 100340413 C CN100340413 C CN 100340413C CN B200410003801X A CNB200410003801X A CN B200410003801XA CN 200410003801 A CN200410003801 A CN 200410003801A CN 100340413 C CN100340413 C CN 1003404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data
- signal
- nonvolatile memory
-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 H04N1/32571—Details of system components
- H04N1/32582—Output interf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56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e.g. a microprocessor
- H04N1/32571—Details of system components
- H04N1/32587—Control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Storing Facsimile Image Data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由具有非易失性存储器并进行图像形成的引擎部分和通过视频接口通过串行通信向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的控制部分构成;其中:当从控制部分向引擎部分传送数据、改写非易失性存储器时,通过控制串行通信的规定控制信号获得数据传送的同步,以同步传送的数据改写非易失性存储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串行通信传送数据、用传送的数据改写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记录媒体已开始使用代替ROM(只读存储器)和EPROM(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作为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快闪ROM。该快闪ROM虽然为非易失性存储器,但由于可电擦除和写入,所以,与ROM或EPROM不同,不交换元件即可改写已写入的数据。作为该改写方法,一般具有连接快闪写入器改写快闪ROM的方法和由专用的改写程序改写的方法。
作为通常的打印装置的一例,说明利用专用的快闪ROM改写程序的改写方法。通常的打印装置由将图像信息变换成点图数据的视频控制器和根据该像素数据形成图像并将其转印定影到记录媒体上的打印机引擎构成。下面说明视频控制器与打印机引擎部分间的接口的一例。
图1为示出连接打印装置的视频控制器10与打印机引擎20的接口(以下为视频接口)的框图。另外,图2为示出视频接口的信号的一览的图。在图2上,“输出”表示从打印机引擎20向视频控制器10的输出,“输入”表示从视频控制器10向打印机引擎20的输入。
打印机引擎20包含对其进行控制的引擎控制器(CPU30、RAM31、快闪ROM32),与视频控制器10的信号的交换或打印机引擎20的控制由该控制器进行。
图2所示光束检测(/BD)信号为打印机引擎20的主扫描方向的水平同步信号,视频控制器10与/BD信号的下降沿同步地送出主扫描1行量的视频(/VDO)信号。
就绪(/RDY)信号为打印机引擎20可从视频控制器10根据打印开始指令(/PRNT信号为“真”)进行打印动作的信号。作为该/RDY信号为“真”的条件,具有定影部分内的加热辊的温度适当(对调色剂像在纸的定影足够的温度)、记录纸不为堵塞状态、多面反射镜按既定转速正常地转动、/BD信号按既定周期正常输出等。
记录纸选出(トツプオブペ一ジ)(/TOP)信号为打印机引擎20的副扫描方向的打印同步信号,视频控制器10与该/TOP信号的下降沿同步地设定副扫描方向的图像印出位置。在该例中,由供纸传感器检测的记录纸的前端后该记录纸到达转印辊之前的时间和由激光形成于感光体上的潜像由感光体转鼓的转动到达转印辊之前的时间相等地配置供纸传感器。为此,打印机引擎20在检测到来自供纸传感器的供纸传感器信号(PFSNS)为“真”这一状态时,立即使/TOP信号在1秒间为“真”。
状态(/STS)信号为打印机引擎20发送到视频控制器10的16位单位的串行信息,该信号被称为状态。
状态变化报告(/CCRT)信号为将预先指定的打印机内部的状态变化这一情况通知到视频控制器10的信号。
打印(PRNT)信号为视频控制器10相对打印机引擎20指令打印动作开始的信号。但是,在连续打印的场合,意味着打印动作的继续。
控制器电源就绪(/CPRDY)信号为表示将电源供给视频控制器10,视频控制器10的初始化结束,在与打印机引擎20之间可进行指令和状态的通信的情况的信号。
视频(/VDO)信号示出打印机引擎20应打印的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为视频控制器10将从主计算机获得的图像代码数据变换成点数据送出的信号。
指令(/CMD)信号为从视频控制器10送到打印机引擎20的16位单位的串行信息,被称为指令。
时钟(/SCLK)信号为进行/CMD信号和/STS信号的发送的场合的、串行数据的同步时钟。
复位(/RESET)信号为从视频控制器10向打印机引擎20要求打印机的初始化的信号。如该信号如在既定时间以上为低电平,则打印机引擎20对引擎进行初始化。
下面,说明通过上述串行通信收发的、从视频控制器10到打印机引擎20的指令和从打印机引擎20到视频控制器10的状态。
首先,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收发的16位数据以MSB作为收发数据的最上位的位,将从该MSB到第15的位作为收发数据的最下位的位,将LSB定义为奇检验位。
在上述数据形式下,1个词(16位)的指令与/SCLK信号同步地从视频控制器10送到打印机引擎20时,打印机引擎20将1个词的状态返回到视频控制器10。在该指令中包含用于调查打印机引擎20的状态的状态要求指令和向打印机引擎20进行某一动作地指令的执行指令。
在改写快闪ROM的动作中,使用上述/CMD信号、/STS信号、/SCLK,通过串行通信从视频控制器10传送在打印机引擎20的RAM31进行改写的数据,打印机引擎20的CPU30按照改写程序由RAM31的数据改写快闪ROM32的数据的方法较一般。
然而,在上述现有例中,要求采取这样的方法,即,当改写快闪ROM32时,搭载于打印机引擎20的快闪ROM32擦除进行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程序,另外,由于进行改写的快闪ROM上的程序在改写时不能执行,所以,用于进行改写的程序执行不进行改写的ROM上的程序,或将改写程序在RAM31上展开,在RAM31上执行程序,改写快闪ROM。
一般情况下,搭载于打印机引擎20的RAM31的容量由于比ROM容量少,所以,不能将所有改写程序一次下载到RAM31进行改写,需要一边将程序下载到RAM31上一边改写程序这样的动作。为此,需要进行与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不同的特殊的动作。
另外,快闪ROM32的改写所花费时间为用于将改写所用数据传送到打印机引擎20的RAM31的时间和由程序进行的改写时间,一般将用于改写的数据传送到打印机引擎20的时间占较大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分与引擎部分间的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形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备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控制图像形成的引擎部分;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的控制器部分;用于通过串行通信连接上述引擎部分和上述控制器部分的接口,上述接口具有用于在包含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的规定的信号线,其中在以每个规定的单位从上述控制器部分向上述引擎部分转送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下,使用上述规定的信号线,不通知在上述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所通知的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而通知表示上述引擎部分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一形式,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是引擎部分和控制器部分经由基于串行通信的接口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该引擎部分具备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控制图像形成,该控制器部分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该接口具有用于在包含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的规定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以每个规定的单位从上述控制器部分转送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下,使用上述规定的信号线,从上述引擎部分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表示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上述控制器部分与通知了表示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的情况应答地,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上述规定单位的数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将由以下的附图和后述的详细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打印装置的视频控制器10和打印机引擎20的接口的框图。
图2为示出视频接口的信号的一览的图。
图3为示出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为示出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构造的断面图。
图5为示出改写存储于引擎部分320内的快闪ROM的程序代码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控制部分310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7为示出在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8为示出图像形成动作和快闪ROM的改写动作的时序图。
图9为示出第2实施形式的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10为示出控制部分310的错误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1为改写第2实施形式的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场合的控制部分310和引擎部分320的串行通信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记载于本实施形式的构成要素的大小、配置、处理的流程图等不特别限于特定的记载,不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此。
在本实施形式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打印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在控制部分与引擎部分之间通过串行通信进行数据传送的复印机和传真装置等。
图3为示出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构成的框图。如图3所示,打印装置具有控制部分310和引擎部分320。在控制部分310中,CPU301执行存储于ROM303的控制程序,通过与外部装置(主计算机等)的外部接口330从外部装置接收由页面描述语言(PDL)等记述的图像信息(代码数据)。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输入到图像处理部分304。在图像处理部分304中,将该图像信息存储到RAM305,进行图像信息的解析。另一方面,RAM302为定义CPU301实施处理时使用的工作区域和寄存器等的存储器。另外,在ROM306存储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字体数据。
图像处理部分304从ROM306读出对应的字体数据,将接收到的图像信息变换为由引擎部分320打印的点视频数据,存储到帧存储器307。当将1页量的视频数据存储到该帧存储器307时,CPU301通过视频接口340将打印指令送出到引擎部分320,并且与来自引擎部320的主扫描和副扫描同步信号同步地将存储于帧存储器307的视频数据送出到引擎部分320。
另一方面,引擎部分320与图1所示打印机引擎同样在内部包含由CPU或微处理器(MPU)、RAM、快闪ROM等构成的控制部分321,微处理器根据存储于快闪ROM的引擎部分的控制程序控制图像形成过程。另外,写入到快闪ROM的控制程序在引擎部分320的控制发生变更的场合,进行该控制程序的变更。关于该快闪ROM的改写在后面进一步说明。
连接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控制部分310与引擎部分320的视频接口340与图1所示接口同样,在控制部分310与引擎部分320间进行收发的信号与图2所示信号相同,省略其说明。
图4为示出本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构造的断面图。具有与图3同一功能的部分采用相同符号。另外,作为打印装置本体400,在本实施形式中,示出激光打印机的场合。
在图4中,符号401为光学部分,根据通过视频接口340送出的视频数据对激光进行调制。符号402为反射镜,反射从光学部分401照射的激光。符号403为感光体转鼓,由402反射的激光由转动多面镜(图中未示出)扫描,在感光体转鼓403上形成静电图像。符号404为带电器,使感光体转鼓403均匀地带电。符号405为显影器,将感光体转鼓403上的静电图像显影为调色剂像。
符号406为转印带电器,将感光体转鼓403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符号407为清扫器,回收转印后残留于感光体转鼓403上的调色剂。符号409a为上段供纸辊,供给收容于段级盒408a的记录纸。符号409b为下段供纸辊,供给收容于下段用纸盒408b的记录纸。符号410为供纸输送辊,将供给的记录纸输送到转印位置。符号411为TOP传感器,检测供给的记录纸的有无。符号412为定影器,通过对转印到记录纸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从而定影到记录纸。符号413为排纸传感器,检测从定影器412排出的使用纸张的有无。符号414为配置托盘,接受排出的记录用纸。
(第1实施形式)
下面,说明经由连接上述打印装置的控制部分310与引擎部分320的视频接口340,改写存储于引擎部分320内的快闪ROM的控制程序的代码(以下称程序代码)的程序。
图5为示出改写存储于引擎部分320内的快闪ROM的程序代码的动作的程序图。首先,在步骤S501中,当通过控制部分310的外部接口330从主计算机或控制部分310的操作板(图中未示出)具有改写引擎部分320的程序代码时,控制部分310的CPU301通过视频接口340将指定程序代码的改写模式的指令送出到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
然后,在步骤S502中,当从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接收到转移到程序代码的改写模式这一状态时,CPU301相对控制部分321送出指定实际改写程序代码的快闪ROM的写入开始地址的指令。然后,在步骤S503中,由控制部分310的CPU301将从主计算机发送的程序代码的数据作为串行通信的指令发送到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
程序代码的数据并不相对快闪ROM内的程序代码的1个数据指定1个地址地发送,而是将由上述步骤S502指定的地址作为开始,发送预先决定的数据量。
然后,在步骤S504中,判定是否已发送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数据量。结果,在未已发送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数据量的场合,返回到步骤S503,发送程序代码的数据,此后,在发送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数据量的数据之前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然后,在判定已发送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数据量的场合,结束该程序代码的数据发送。
上述数据发送通过串行通信线路(视频接口340)进行,使用/CCRT信号作为获得该串行通信的同步的信号。该/CCRT信号为由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将引擎部分320内部的状态已变化这一情况通知到控制部分310的信号。具体地说,控制部分310发送数据时,如/CCRT信号关闭(高电平),则判断引擎部分320处于不能接收数据的状态,不进行数据发送,另外,如为接通(低电平),则判断处于可由引擎部分320接收数据的状态,进行数据的发送地控制,从而获得串行通信的同步。
然后,在上述图5的步骤S503和S504中,控制部分310和引擎部分320通过串行通信获得同步,同时,控制部分310将快闪ROM的程序代码的写入数据作为指令发送,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由接收到的数据改写快闪ROM的程序代码。下面说明其动作。
首先,说明控制部分310的CPU301在上述图5所示步骤S501指定程序代码改写模式、在接下来的步骤S502指定程序代码写入开始地址后发送程序代码的数据的步骤S503和S504的详细处理。上述/CCRT信号的数据发送时的同步控制与上述相同,在这里省略。
图6为示出第1实施形式的控制部分310的数据发送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601中,控制部分310的CPU301将擦除快闪ROM的指令发送到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然后,在步骤S602中,从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接收相对擦除的指令的状态。
然后,在步骤S603中,CPU301将改写快闪ROM的程序代码的数据作为指令发送,在接下来的步骤S604中,从控制部分321接收相对指令的状态。在步骤S605~S608中,根据记录于接收到的状态的错误发生信息进行错误恢复处理。
在步骤S605中,在接收到传送错误信息的场合,前进到步骤S606,进行指令的再送处理。此时,在接收到传送错误信息的次数不超过规定的重试次数的场合,返回到步骤S603,进行指令的再送,在重试次数超过规定的重试次数的场合,结束该处理。
另外,在步骤S607中,当接收写入错误信息时,前进到步骤S608,在不超过规定的重试次数的场合,返回到步骤S601,进行重新发送写入数据的处理,在超过规定的重试次数的场合,结束该处理。
然后,在步骤S609中,判断是否已按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数据量将写入数据作为指令发送。在这里,如未按规定数据量发送,则返回到步骤S603,在发送所有数据之前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下面说明这样的处理,即,在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中,不将从控制部分310通过串行通信发送来的快闪ROM的程序代码存储到RAM,而一边获得控制部分310与串行通信的同步一边进行改写处理。
该处理为与上述图6所示控制部分310的数据发送处理对应的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实施的快闪ROM的改写处理。另外,上述/CCRT信号在初期状态为接通(低电平),当从控制部分310接收指定程序代码改写模式的指令时,在进行上述同步处理的同时控制地址、数据的接收。
图7为示出在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701中,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从控制部分310接收通过串行通信作为指令送来的程序代码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702中,使上述/CCRT信号断开(高电平),通知未准备好接收下一指令。然后,在步骤S703中,将状态返回到控制部分310。然后,在步骤S704中,相应于由上述步骤S701接收到的指令,实施程序代码数据的擦除或写入处理。
在第1实施形式中,将传送错误和写入错误等错误发生信息记录到状态并回复。
然后,在步骤S705中,使/CCRT信号接通(低电平),向控制部分310通知已准备好接收下一串行通信的指令。然后,判定是否按规定的数据量接收到改写数据,如未接收,则返回到步骤S701,在接收到所有数据之前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这样,通过将/CCRT信号用于同步控制,控制部分310可判断引擎部分320可确实地接收信号,可缩短下一串行通信之前的等候时间。
因此,可提高传送快闪ROM的控制程序代码时的通信速度。
图8为示出图像形成动作和快闪ROM的改写动作的时序图。在这里,示出2个动作时的串行通信的指令和状态的收发与/CCRT信号的时序图,相对来自控制部分310的指令的引擎部分320的状态被回复。
如图8所示,在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时,当引擎部分320的内部状态产生变化时,上述的/CCRT信号成为断开(高电平)状态,接收到/CCRT信号断开的状态的控制部分310发送要求引擎部分320的状态的指令。然后,将相对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要求的指令的、引擎部分320的状态作为状态信息记录并回复。
另一方面,在快闪ROM与入动作时,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将/CCRT信号作为来自控制部分310的串行通信的数据接收准备结束通知信号使用,控制部分310在/CCRT信号从断开成为接通的时刻送出指令,在引擎部分320,作为指令接收规定的程序代码,实施该数据在快闪ROM的写入。
(第2实施形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
在上述第1实施形式中,控制部分310根据来自引擎部分320的状态,获得传送错误和写入错误等错误发生信息,但在第2实施形式中,将上述/CCRT信号也用于错误检测。
第2实施形式的打印装置的构成与图3和图4所示第1实施形式的构成同样,省略其说明。
另外,经由连接控制部分310与引擎部分320的视频接口340,改写存入到引擎部分320内的快闪ROM的控制程序代码(以下称程序代码)的图5所示步骤S501和S502之前的处理与第1实施形式同样,省略其说明。另外,将CCRT信号用作控制串行通信的同步的信号与第1实施形式同样。
在这里,说明作为第2实施形式的特征,使用于串行通信的同步控制的/CCRT信号作为将错误发生情况通知给控制部分310的错误发生信息起作用,以此来代替相对从控制部分310向引擎部分320发送的指令由引擎部分320返回状态信息的处理。
图9为示出第2实施形式的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改写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901中,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从控制部分310接收通过串行通信作为指令送来的程序代码的数据。然后,在步骤S902中,向控制部分310通知已使上述/CCRT信号断开(高电平)从而接收了数据、下一数据的接收未准备好这一状态。然后,步骤S903中,根据通常的奇偶校验判定在接收到的指令中是否存在数据的错误。如数据存在错误,则前进到步骤S904,控制部分310在检测到通信错误的时间内进行等候,当时间经过时,前进到步骤S907。
在上述步骤S903中,如在接收到的指令中存在数据的错误,则前进到步骤S905,相应于在上述步骤S901接收到的指令,实施程序代码数据的擦除或写入处理。然后,在步骤S906中,判定在上述步骤S905是否擦除或写入错误等发生,如未发生错误,则前进到步骤S909,控制部分310在检测到错误发生的时间等候,当时间经过时,前进到步骤S907。另外,如发生错误,则前进到步骤S907,使/CCRT信号接通(低电平),通知控制部分310已准备好接收下一指令。然后,在步骤S908中,判定是否按规定的数据量接收到改写数据,如未接收到,则返回到步骤S901,在接收到所有的数据之前反复进行上述处理。
这样,通过将/CCRT信号用于串行通信的同步信号,可省去引擎部分320相对控制部分310的指令由引擎部分320将状态返回的处理,所以,与仅通过通常的串行通信进行的数据传送相比,可减少数据通信量,高速地传送数据。
下面,说明从控制部分310向引擎部分320发送快闪ROM的改写数据时使用/CCRT信号检测在引擎部分320发生的错误的处理。在第2实施形式中,在快闪ROM改写模式下,控制部分310通过监视/CCRT信号变化的时间从而检测在引擎部分320是否正常地进行改写程序的处理。
图10为示出控制部分310的错误检测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001中,控制部分的CPU301将指令发送到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然后,在步骤S1002和S1003中,在规定时间1以内等候来自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的/CCRT信号接通(低电平)。由于在引擎部分320用于快闪ROM的擦除/写入的时间由各快闪ROM规定,所以,规定时间1为数据的收发所需要的时间与在快闪ROM的擦除/改写的场合由快闪ROM的擦除/改写动作所花费的最少时间的合计的时间。
在这里,当引擎部分320的控制部分321在规定时间1以内使/CCRT信号接通时,控制部分310判断指令发送发生数据错误,返回到步骤S1001,再次发送相同指令。另外,在步骤S1003中,如即使超过规定时间1,/CCRT信号也不接通,则前进到步骤S1004,与接下来的步骤S1005一起,在监视/CCRT信号的变化的最大的等候时间即规定时间2以内等候/CCRT信号接通。在这里,如即使超过规定时间2,/CCRT信号也不接通,则判断引擎部分320的控制未正确进行,结束该处理。
另外,在步骤S1005中,如/CCRT信号不在规定时间2以内接通,则前进到步骤S1006,检查是否在数据的收发所需时间与快闪ROM的擦除/改写动作所花费的最大时间的合计时间即规定时间3以内。在这里,如未超过规定时间3,则在快闪ROM的擦除/写入动作的场合,判断快闪ROM的擦除/写入失败,在接收控制指令、数据、地址的动作的场合,判断在指令发送中发生数据错误,返回到步骤S1001,再次发送相同指令。另外,如在规定时间以内,则判断数据输送和指令的处理正常结束,前进到步骤S1007,检测是否已发送所有指令,如所有指令的发送未结束,则返回到步骤S1001,发送下一指令;上述处理反复进行。
这样,控制部分310可根据/CCRT信号检测在引擎部分320发生的数据通信错误和数据处理错误。
控制部分310根据/CCRT信号进行监视的规定时间当然也可根据写入到快闪ROM的数据大小、进行擦除的块大小、是否正进行改写数据的传送而分别改变监视的时间。
图11为改写第2实施形式的引擎部分320的快闪ROM的场合的控制部分310和引擎部分320的串行通信的时序图。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实施形式,在从控制部分310将程序代码数据传送到引擎部分320、进行控制部分310的控制部分321的快闪ROM(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改写的那样的场合,可简化与串行通信的改写数据的传送相关的处理,高速地实施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改写。
(另一实施形式)
本发明可适用于由多个设备(例如主计算机、接口设备、阅读器、打印机等)构成的系统,也可适用于由1个设备构成的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装置等)。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当然也可这样实现,即,向系统或装置供给记录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由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CPU或MPU)读出存储于记录媒体的程序代码并执行。
在该场合,从记录媒体读出的程序代码自身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存储该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构成本发明。
作为用于供给该程序代码的记录媒体,例如可使用软(注册商标)盘、硬盘、光盘、磁光盘、CD-ROM、CD-R、磁带、非易失性内存卡、ROM等。
另外,当然也包含这样的场合,在该场合,执行计算机读出的程序代码,从而不仅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而且在计算机上运行的OS(操作系统)等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该处理实现上述的实施形式的功能。
另外,在从记录媒体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入到插入计算机的功能扩展板或与计算机连接的功能扩张单元具有的存储器后,由该功能扩展板或功能扩展单元具有的CPU等根据该程序代码的指示进行实际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该处理实现上述实施形式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按照实施例,可缩短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分与引擎部分间的串行通信的数据传送时间。
以上根据优选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变形。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备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控制图像形成的引擎部分;
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的控制器部分;
用于通过串行通信连接上述引擎部分和上述控制器部分的接口,上述接口具有用于在包含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的规定的信号线,其中
在以每个规定的单位从上述控制器部分向上述引擎部分转送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下,使用上述规定的信号线,不通知在上述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所通知的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而通知表示上述引擎部分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模式下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是表示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变化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是控制程序代码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上述引擎部分根据上述规定的信号线的电平变化定时,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转送错误或对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消去或写入的错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快闪存储器。
6.一种控制器部分,向具备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且控制图像形成的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上述引擎部分连接的基于串行通信的接口;
经由上述接口与上述引擎部分进行通信,并且生成应该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的图像数据的控制部件,其中
上述接口具有用于在包含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第一模式下从上述引擎部分通知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的规定的信号线,
在以每个规定的单位向上述引擎部分转送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下,使用上述规定的信号线,接收到从上述引擎部分通知的表示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后,发送规定单位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模式下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是表示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变化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部分,其特征在于:
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是控制程序代码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从上述引擎部分,根据上述规定的信号线的电平变化定时,通知转送错误或对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消去或写入的错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器部分,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快闪存储器。
11.一种通信方法,是引擎部分和控制器部分经由基于串行通信的接口连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通信方法,其中该引擎部分具备存储与图像形成相关联的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控制图像形成,该控制器部分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图像数据,该接口具有用于在包含图像形成动作时的第一模式下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的规定的信号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以每个规定的单位从上述控制器部分转送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的第二模式下,使用上述规定的信号线,从上述引擎部分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表示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
上述控制器部分与通知了表示能够接收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规定单位的数据的信号的情况应答地,向上述引擎部分发送上述规定单位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模式下与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相关联的信号是表示上述引擎部分的状态变化的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改写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数据是控制程序代码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上述第二模式下,从上述引擎部分,根据上述规定的信号线的电平变化定时,向上述控制器部分通知转送错误或对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消去或写入的错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非易失性存储器是快闪存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031315A JP2004237667A (ja) | 2003-02-07 | 2003-02-07 | データ転送方法 |
JP031315/2003 | 2003-02-0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26564A CN1526564A (zh) | 2004-09-08 |
CN100340413C true CN100340413C (zh) | 2007-10-03 |
Family
ID=3265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0380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0413C (zh) | 2003-02-07 | 2004-02-06 | 数据传送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40160639A1 (zh) |
EP (1) | EP1445931A3 (zh) |
JP (1) | JP2004237667A (zh) |
CN (1) | CN10034041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94287B1 (ko) | 2004-07-05 | 2006-06-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넓은 범위의 입력 전압에 대응 가능한 입력 버퍼 |
JP4665605B2 (ja) * | 2005-05-20 | 2011-04-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装置及び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
JP5383294B2 (ja) * | 2008-04-25 | 2014-01-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52978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Oki Data:Kk | プリンタ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JPH08161231A (ja) * | 1994-12-08 | 1996-06-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18038A (ja) * | 1995-10-25 | 1997-05-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21026A (ja) * | 1996-07-01 | 1998-01-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165450A (ja) * | 1997-12-03 | 1999-06-22 | Fuji Xerox Co Ltd | 印刷制御装置 |
US6218954B1 (en) * | 1997-06-10 | 2001-04-1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
CN1321933A (zh) * | 2000-05-01 | 2001-11-14 | 株式会社理光 | 程序下载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复合装置 |
US6363227B1 (en) * | 1999-06-24 | 2002-03-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detects a status change with respect to an abnormality in the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31343B (zh) * | 1992-03-17 | 1994-10-01 | Hitachi Seisakusyo Kk | |
JP2863686B2 (ja) * | 1992-11-05 | 1999-03-03 | 株式会社テック | 印字装置 |
JPH07271699A (ja) * | 1994-03-31 | 1995-10-20 | Canon Inc | 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して接続される周辺処理装置と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その周辺処理装置における制御方法とその周辺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3135205B2 (ja) * | 1995-11-01 | 2001-02-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システム |
US6108492A (en) * | 1997-02-14 | 2000-08-22 | Toshiba America Information Systems |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
JPH11157746A (ja) * | 1997-11-27 | 1999-06-15 | Canon Inc | 画像処理装置 |
JPH11272498A (ja) * | 1998-03-25 | 1999-10-08 | Denso Corp | 電子制御装置 |
JP2000089615A (ja) * | 1998-07-17 | 2000-03-3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4314702B2 (ja) * | 1998-11-26 | 2009-08-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書込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 |
TW436734B (en) * | 1998-12-24 | 2001-05-28 | Destiny Technology Corp | Printer firmware updating method |
JP4630453B2 (ja) | 1999-12-22 | 2011-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306328A (ja) * | 2000-04-25 | 2001-11-02 | Kyocera Corp | ファームウエア更新履歴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JP2002175194A (ja) | 2000-12-07 | 2002-06-21 | Ricoh Co Ltd | プログラムダウンロード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ダウンロード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ダウンロード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4242572B2 (ja) * | 2001-02-15 | 2009-03-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823777B2 (ja) * | 2001-08-14 | 2006-09-20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
JP4136359B2 (ja) * | 2001-11-15 | 2008-08-20 |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 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 |
EP1376344A3 (en) * | 2002-06-17 | 2005-08-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writing firmware |
-
2003
- 2003-02-07 JP JP2003031315A patent/JP200423766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
- 2004-02-05 EP EP04002554A patent/EP1445931A3/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4-02-06 US US10/772,360 patent/US200401606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4-02-06 CN CNB200410003801XA patent/CN1003404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52978A (ja) * | 1994-11-29 | 1996-06-11 | Oki Data:Kk | プリンタ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 |
JPH08161231A (ja) * | 1994-12-08 | 1996-06-21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18038A (ja) * | 1995-10-25 | 1997-05-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021026A (ja) * | 1996-07-01 | 1998-01-23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218954B1 (en) * | 1997-06-10 | 2001-04-1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device |
JPH11165450A (ja) * | 1997-12-03 | 1999-06-22 | Fuji Xerox Co Ltd | 印刷制御装置 |
US6363227B1 (en) * | 1999-06-24 | 2002-03-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detects a status change with respect to an abnormality in the apparatus |
CN1321933A (zh) * | 2000-05-01 | 2001-11-14 | 株式会社理光 | 程序下载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复合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445931A3 (en) | 2005-12-28 |
EP1445931A2 (en) | 2004-08-11 |
CN1526564A (zh) | 2004-09-08 |
JP2004237667A (ja) | 2004-08-26 |
US20040160639A1 (en) | 2004-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4733C (zh) | 成象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269018C (zh) | 打印控制设备和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及方法 | |
US811664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 |
CN1719384A (zh) | 数据处理装置和省电控制方法 | |
CN1140265A (zh) | 图象形成装置、为其提供图象数据的装置及装置连接方法 | |
US5274402A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xer temperature control | |
US6359698B1 (en) |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the smallest received job first | |
CN100340413C (zh) | 数据传送方法 | |
EP0457330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6499069B1 (en) | Interface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image output apparatus having interface apparatus | |
CN157358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6741367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ata compression/decompression system | |
JP301507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84038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358894A (ja) | 記録装置 | |
JP288592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459697A (zh) | 记录控制装置以及该装置中的控制方法 | |
JPH1173282A (ja) | プリンタ装置、スキャナ装置、返信データ作成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 |
JP20053351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19648A (ja) | プリンタ・サーバ及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 |
JPH1117897A (ja) |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モノクロプリンタ | |
JPH06227041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
JP200233380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300748A (ja) | 画像出力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H037936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