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跳转到内容

浮士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布蘭所繪的浮士德版畫(circa 1650)

有關浮士德的民間傳説是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來,歐洲文學最爲廣泛的題材之一。此故事梗概在各個文學作品中有所不同,但主要表述為“煉金師浮士德召喚魔鬼梅菲斯特,為追求永恆知識、個人的野心,向他出賣了靈魂”。“浮士德”的原型一般認爲是歐洲中世紀德國煉金術士“約翰·格奧爾格·浮士德”,這是帶有傳説色彩的人物,因其在煉金時意外爆炸死亡,時有傳聞他是向“魔鬼”出賣靈魂遭到報應。直至18世紀前,因此人物對知識的追求,浮士德在傳統文學界的標籤是“智慧”,但同時又是“愚蠢和狡猾”的象徵,因他為追求前者出賣了靈魂。不過在近現代文學界,針對浮士德傳説的文學評價也上升到了“人類在信仰與科學的對立之間”,探討浮士德本身在“追求知識永恆”的同時又侷限於“被信仰塑造的世界”之間的“自我認可”、“自我實現”以及“社會認可”之衝突。有許多文學、音樂、歌劇、電影或漫畫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加以改編,例如白遼士浮士德的天譴》、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古諾浮士德》、英國劇作家克里斯多福·馬洛所著《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以至手塚治虫漫畫作品《浮士德》。

故事梗概

[编辑]

浮士德是博學多聞的學者,他因對於自己現況的不滿以及對知識的欲念,變得沮喪消沉。當他試圖自盡時,長嘯道“若是能賜予我永恆的學識,與魔鬼達成交易也在所不惜”而作爲回應,魔鬼梅菲斯特出現,并與他達成交易;梅菲斯特可在二十四年的期限内供浮士德驅使,但在浮士德死後,其靈魂必須受地獄奴役,直到永遠。

歌德等文豪的作品及後續故事中,浮士德利用梅菲斯特的力量誘拐了一名純潔無瑕的美少女——格雷琴;當她產下與浮士德的私生子后,她的生活被摧毀了。當她意識到此等行爲的不潔,淹死了私生子并因此被捕,后受刑死去。然而,格雷琴的純真卻使她得到救贖,天使引她上了天堂。在早期的故事中,浮士德自願的墮落使世人認爲他不可能得到原諒,必會下地獄。但歌德則描寫浮士德透過懺悔,在死後與格雷琴的魂靈合二爲一,以純真女性的形象得到神的救贖。

文學形象

[编辑]

文學原型對比

[编辑]
《約翰·浮士德記》扉頁。本書首部系統講述浮士德生平的民間讀物。

浮士德的文學形象常和歷史上的其他題材的角色對比,諸如挑戰衆神的普羅米修斯皮格馬利翁的欲想、七宗罪之一的驕傲(在中世紀戲劇中,“七宗罪”被具象化,可由演員演出)、唐璜的色欲、多托雷的博學;諾斯底派異端、迦太基西普裏安以及亞瑟王傳説中的魔法師梅林。而前述人物都有可能是浮士德文學材料的神話或歷史原型。[1]

文艺复兴與巴洛克時期

[编辑]

早期讀物

[编辑]

在十六世纪时,当时流行于占卜师炼金师之间的一些魔导书籍就记载了一類名爲“域之诱惑”的咒语,此類咒語被认为是一位名叫“约翰·浮士德”的炼金术师开创的。而当神秘学没落后,“約翰·浮士德”的形象开始文学化,但他从“自中世纪对科学智識之压抑解放出來的角色”演變成一個“傲慢”“虛妄”的標誌性人物。在早期,“浮士德”的名字通常與“惡人”或“愚者”相關聯。

首本講述約翰·浮士德故事的書籍,被認爲是由德國出版商约翰·斯匹斯在1587年出版的《約翰·浮士德記》[2],有學者將其歸類爲“民間讀本”;該書描寫了浮士德在神學及醫學方面的研究、對巫術魔法的執著、與魔鬼的誓盟,以及他的靈魂被前者帶入地獄的結局。在本書中,斯匹斯對基督教傳統價值觀的捍衛是顯而易見的,他通過使用一個狂妄自大的浮士德形象,以勸告世人應對至高之神敬畏。本書在出版后于文學界非常受歡迎,在1588年至1611年间,被陸續翻译成英语、荷兰语、法语以及捷克语。


如果我对某一瞬间说:

停一停吧,你真美丽!

那时就给我套上枷锁,

那时我也情愿毁灭!

那时就让丧钟敲响,

让你的职务就此告终,

让时针停止,指针垂降,

让我的一生就此断送!

——浮士德 第一部第四場,錢春綺譯

在1589年,英國劇作家、詩人及翻譯家克里斯托弗·馬洛以《約翰·浮士德記》為藍本創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一劇。在劇中,浮士德傲慢地追求凌駕世界的權力,他鄙視神學及其對“來世”定義;將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巫術與魔鬼,從而導致悲劇。即使有相當的批判性,但從結局中浮士德懊悔來看,馬洛仍對這一角色持同情態度。本次劇改是對浮士德民間傳説的首次重大改編,也為之後文學創作奠定基礎。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在十七世紀初左右由英國劇團帶往德意志地區傳播。不過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浮士德”的形象逐漸脫離馬洛原著,更多時候作爲一個喜劇角色演出,比肩即興喜劇中的卡斯帕勒

參考文獻

[编辑]
  1. ^ Rüdiger Bernhardt: Faust – Ein Mythos und seine Bearbeitungen, Bange Verlag, Hollfeld, 2009, S. 13
  2. ^ exakter Titel damals: Historia Von D. Johañ Fausten/dem weitbeschreyten Zauberer vnnd Schwartzkünstler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