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WO2010040285A1 -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 Google Patents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0040285A1
WO2010040285A1 PCT/CN2009/070353 CN2009070353W WO2010040285A1 WO 2010040285 A1 WO2010040285 A1 WO 2010040285A1 CN 2009070353 W CN2009070353 W CN 2009070353W WO 2010040285 A1 WO2010040285 A1 WO 201004028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titanium
oxide
active material
nega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9/0703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岳敏
程林
贺雪琴
梅佳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004028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004028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Definitions

  • the surface of the lithium titanate negative electrode can make the battery charge up to 20,000 times.
  • the spinel struc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insertion and removal of lithium ions.
  • the platform is located near 1.5V (vs. Li/Li ⁇ ), which is not easy to cause lithium metal to precipitate, can perform large current charge and discharge, solve the dendrite problem, and the battery unit can avoid thermal runaway.
  • th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SEI does not form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Li 4 Ti 5 0 12 and the electrolyte.
  • the binder composition has a mass ratio of 85 to 95%: 3 to 10%: 2 to 10%.
  • Active cathode material LiFeP0 4 or Li 2 FeSi0 4
  • Mn active cathode material LiMnP0 4 , LiCo x Ni y Mn (1 . x . y) 0 2 (0 ⁇ 1,0 ⁇ y ⁇ l), Li[Li x Mn (2 . x) ]0 4 (0 ⁇ x ⁇ l/3) , Li[M x Mn (2 . x) ]0 4 (0 ⁇ 1, M is a 3d transition metal element) , Li 2 MnSi0 4 .
  • Lithium carbonate 4.95mol of titanium dioxide, O.lmol of nano-sized alumina powder, 2mol of acetylene black, rotating at 100 r/min, grinding and dispersing for 24 hours to prepare a composite lithium titanate precursor mixture; dispersing the composite lithium titanate precursor mixture In ethanol, the ratio of solid to organic solvent is 1.0:1 to 350. Spray drying under C conditions to obtain a dispersed powd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Description

说明书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1] 技术领域
[2]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以及使用该 负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特别是一种钛系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以及使 用该钛系负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3] 背景技术
[4] 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发展, 汽车的产量急剧增加。 燃油汽车所排放的废气造成 大气环境污染, 空气中的污染物 63%
来自于汽车尾气。 环境问题, 特别是空气质量的日趋恶化, 已引起世界各国, 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 上世纪 70
年代全球三次石油危机爆发后, 各跨国汽车公司先后开始研发各种类型的电动 汽车。 进入 90
年代,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 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 全 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 以美欧为主的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制订并逐步执行严厉 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各国政府及汽车企业普遍认识到节能和减排是未来汽车 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 开发无排放或低排放、 低油耗的清洁汽车势在必行, 电 动汽车的开发和应用将是解决这两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 低能耗、 无污染的 绿色汽车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5] 目前使用和开发的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主要有: 铅酸电池、 镍镉电池、 镍氢电 池、 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在 20世纪 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 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可充电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工作电压 高, 为 3.6V, 能量密度高, 分别是 Cd/Ni和 MH/Ni电池的 3倍和 1.5
倍, 自放电小, 小于 8%/月, 寿命长及无记忆效应, 对环境友好的优点, 最有可 能达到电动车的要求。 自 1991年索尼公司将锂离子电池技术推向市场至今, 电 极材料的进步一直在推动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 先进电极材料成为目前锂离子 电池更新换代的核心技术。 现有技术的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用于电动车, 存在如下不足: (1) 快充问题十分突出, 汽车在正常行驶吋, 现有锂离子电池 的放电倍率完全能满足, 但在制动过程中, 制动过程短暂, 一般不超过 10s , 电机需求较大的瞬间电流, 以有效制动和回收能量, 理论上汽车有 50〜60 %的制动能量可回收, 而实际回收的制动能量<20%, 现有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倍 率, 尤其是充电倍率难以达到电动汽车快充快放的基本要求。 (2) 安全性是车 载锂离子电池走向实用的关键因素, 安全问题制约动力电池的发展, 现有技术 锂离子电池用正负极材料安全性低, 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a.传统锂离子充电电 池正极材料为 LiCo02、 石墨为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在 150
^左右会分解析出氧气, 并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导致异常发热现象; b.锂离子在 碳基材料的嵌入电位接近金属锂的还原电位; c.不能进行大倍率充放电; d.电压 曲线上没有充电结束指示, 不适合于电动车用动力电池。
作为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 非碳负极材料因为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视。 非碳材料钛酸锂 Li4Ti5012具有尖晶石结构, 空间群 Fd3m , 用作负极材料吋, 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和结构变化小 (石墨的体积膨胀率通常 为 9%左右, 充放电吋温度的反复变化, 容易导致光滑表面受损, 使用寿命一般 4 00
个充电周期左右) , 是零应变材料, 因而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钛酸锂负极凹 凸不平的表面可使电池充电次数最高达到 2万次, 其尖晶石结构利于锂离子的嵌 脱, 电压平台位于 1.5V(vs.Li/Li÷) 附近, 不易引起金属锂析出, 能够进行大电流 充放电, 解决了枝晶问题, 电池单元能够避免热失控现象。 与通常的石墨不同 , Li4Ti5012与电解液之间的界面上不会形成固态电解质界面 SEI
薄膜, 因此, 内阻不会增加。 此外钛酸锂具有明显的充放电平台, 充放电结束 吋有明显的电压突变, 具有良好的耐过充性能和耐过放性能。 由于内阻较低, 可以与不同的电解液搭配, 因此低温下的放电特性优异。 尖晶石型钛酸锂适合 于电动车用动力电源, 其理论嵌锂容量为 175mAh/g
, 实际比容量在 120~130mAh/g之间。 钛酸锂用作负极材料存在如下不足: 1
、 容量低、 堆积密度低、 压实密度低、 体积比容量低; 2 、 大倍率性能尚需提升; 3、 产品一致性差和电池加工性能差; 4 、 易吸水, 电池易气胀。
[7] 发明内容
[8]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钛系锂离子动力电 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倍率性能、 安全性能、 循环寿 命和环保性能。
[9] 本发明釆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所述钛系负极活性物质的通式为 Li4Ti5012/Mx, 其中: 0
Figure imgf000005_0001
为尖晶石钛酸锂, M为惨杂物质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 合物, 所述惨杂物质所含元素或离子进入 ^15012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钛系负 极活性物质 Li4Ti5012/Mx的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所述金属单质为 Al、 Mg、 Cu、 Ag、
Ni、 Cos Mn、 Cd、 Pb、 Bis Sn或 Ge, 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 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化 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 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10] 本发明的 Li4Ti5012/Mx基体外包覆有纳米包覆材料的包覆层,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 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 或纳米碳材料, 包覆层的厚度在 5~50nm之间。
[11] 一种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一、 按无机锂盐中的锂: 二 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摩尔比 1.9~2.1: 4.9-5.1: 大于 0~10
混合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所述无机锂盐是
氢氧化锂、 碳酸锂、 醋酸锂、 氯化锂、 硫酸锂、 硝酸锂、 碘化锂、 叔丁醇锂、 苯甲酸锂、 甲酸锂、 氟化锂、 铬酸锂、 四水柠檬酸锂、 四氯铝酸锂、 溴化锂、 四氟硼酸锂或草酸锂 , 惨杂改性剂为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合物, 所述金 属单质为 Al、 Mgs Cu、 Ag、 Ni、 Cos Mn、 Cd、 Pb、 Bi、 Sn或 Ge, 金属化合物 为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化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 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 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二、 将混合物按质量 比 1~1.5: 1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在 100~350°C条件下喷雾干燥制粒, 得到 分散粉体; 三、 将分散粉体以 l~15°C/min的升温速度, 在 500~950°C 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4~40小吋, 自然冷却至 150°C
以下得到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12] 本发明的方法按无机锂盐中的锂: 二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 纳米包覆材料摩尔 比 1.9 2.1: 4.9-5.1: 大于 0~10
: 大于 0~4.0混合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料
[13] 本发明的方法冷却后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0.1~30μηι
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14] 本发明的方法混合釆用用高速搅拌或球磨的方法, 转速 100~500r/min
, 研磨分散 2~40小吋。
[15] 本发明的方法有机溶剂是乙醇或丙酮。
[16] 本发明的方法热处理期间通入氩气或氮气。
[17] 一种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具有正极和负极, 所述负极为 Li4Ti5012/Mx、 导电剂 和溶于 N- 甲基吡咯垸酮的粘结剂组成, 质量比为 85〜95%: 3〜10%: 2〜10%, 其中: 0
Figure imgf000006_0001
为尖晶石钛酸锂, M为惨杂物质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 合物, 所述惨杂物质所含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 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所述金属单质为
Al、 Mgs Cu、 Ag、 Ni、 Cos Mn、 Cd、 Pb、 Bi、 Sn或 Ge, 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铝 、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 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碳、 硅 、 磷或碘, 非金属化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 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 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18] 本发明电池的 Li4Ti5012/Mx基体外包覆有纳米包覆材料的包覆层, 纳米包覆材料 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 炔黑或纳米碳材料, 包覆层的厚度在 5~50nm之间。
[19] 本发明电池的正极为铁系或锰系活性物质、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垸酮的粘 结剂组成, 质量比为 85〜95%: 3〜10%: 2〜10%。
[20] 本发明电池的铁系活性物质是 1^^04或^2 ^04, 锰系活性物质是 LiMnP04 、 LiCoxNiyMn(1.x.y)0 2 ) 其中 0≤χ<1、 0<y<l , Li[LixMn(2.x)]04 ) 其中 0≤
χ<1/3 , Li[MxMn(2.x)]04 ) 其中 0<χ<1, M是 3d过渡金属元素, Li2MnSi04
[21] 本发明电池的铁系和锰系活性活性物质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22]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惨杂物质的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晶格点阵、 复合 或表面惨杂,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具有容量高、 堆积密度高、 压实密度高、 体积 比容量高、 大倍率性能好、 产品一致性好、 电池加工性能好和电池不易气胀的 性能, 且成本低廉, 负极含有钛系活性物质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电池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能、 倍率性能、 循环性能, 釆用本发明制作电池方法简单, 成本 低廉; 电池对环境友好、 无泄露、 储存寿命长、 易于小型化、 使用温度范围广 泛, 可作为各类动力电池。
[23] 附图说明
[24] 图 1是本发明实施例 1制得的负极活性物质的 SEM图。
[25]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电池单体的放电曲线图。
[26]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 1的电池单体的循环曲线图。
[27] 图 4是对比例 1的磷酸铁锂 /MCMB动力电池的放电曲线图。 [28] 图 5是对比例 1的磷酸铁锂 /MCMB动力电池的循环性能图。
[29] 图 6是实施例 1制得的负极活性物质的 TEM图。
[30] 图 7是实施例 1制得的负极活性物质的 XRD衍射图。
[31] 图 8是对比例 1钛酸锂基体的 XRD衍射图。
[32] 具体实施方式
[3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钛系负极活性物 质, 通式为 Li4Ti5012/Mx, 其中: 0<x≤10, Li4Ti5012为尖晶石钛酸锂,
M为惨杂物质金属单质 Al、 Mgs Cu、 Ag、 Ni、 Co、 Mn、 Cd、 Pb、 Bi、 Sn或 Ge
, 金属化合物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化镁, 非金 属单质硼、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化合物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其所含元素或 离子进入 41¾012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Li4Ti5012/Mx 基体外还可包覆有纳米包覆材料的包覆层,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 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料, 包覆层的厚度在 5~50nm之间。
[34] 尖晶石钛酸锂 Li4Ti5012是一种金属锂和低电位过渡金属钛的复合氧化物, 属于 AB2X4系列, 其晶体结构与尖晶石 LiMn204相似, 可写为 Li[Li1/ 3Ti5/ 3]04 , 空间群为 Fd3m,具有锂离子的三维扩散通道。 其中, 02-位于 32e, 构成 FCC 点阵, 部分 Li+位于四面体 8a位置, 剩余的 Li+和 Ή4+以 1 : 5
的比例随机分布在八面体 16d位置。 因此, 可根据结构将其描述为 Li8a[Li1/3Ti5/3]16d
[0 4]32e
。 尖晶石型钛酸锂在充放电过程中, 没有体积应变, 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这 是因为其放电电位 1.55V(vs.Li/Li+)平坦, 与电解液无反应。
[35] 本发明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36] 一、 按无机锂盐中的锂: 二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摩尔比 1.9~2.1: 4.9-5.1: 大于 0~10混合后, 用高速搅拌或球磨的方法, 转速 100~500 r/min, 研磨分散 2~40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即!^!!^^与^^的混合 物, 无机锂盐是氢氧化锂、 碳酸锂、 醋酸锂、 氯化锂、 硫酸锂、 硝酸锂、 碘化 锂、 叔丁醇锂、 苯甲酸锂、 甲酸锂、 氟化锂、 铬酸锂、 四水柠檬酸锂、 四氯铝 酸锂、 溴化锂、 四氟硼酸锂或草酸锂, 惨杂改性剂为金属单质 Al、 Mg、 Cu、 Ag 、 Ni、 Cos Mn、 Cd、 Pb、 Bi、 Sn、
Ge, 金属化合物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 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 氟化镁、 非 金属单质硼、 碳、 硅、 磷、 碘和非金属化合物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 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釆用南京大 学仪器厂的 QM-1SP4
行星式球磨机, 同吋可加入与锂: 二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0-4.0
的纳米包覆材料,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料; 二、 将上述混合物分散于 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质量比比为 1~1.5: 1
, 釆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得分散粉体,
在无锡市大峰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DFZR型离心式喷雾造粒干燥机中, 在 100-350°C 条件下喷雾干燥制粒, 得到分散粉体; 三、 将分散粉体以 l~15°C/min 的升温速度, 在 500~95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4~40
小吋, 期间通入氩气或氮气作保护气体, 使惨杂改性剂所含的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晶格点阵、 复合, 自然冷却至 150°C
以下; 四、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0.1~30μηι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如以 C uO、 Mgs Al、 F、 C为惨杂改性剂, 最终得到组成表达式为 Li4Ti5012/CuOai ( x=0.1 ) 、 Li4Ti5012/Ala2 (x=0.2) 、 Li4Ti5012/Mgo.3 (χ=0·3) 、 Li4Ti5O12/F005 (x=0.05) 、 Li4Ti5O12/C10 (x=10) 的钛系负极活性材料。
釆用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 KYKY-2800B型扫描电镜对用本发 明的方法制备的材料粒子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 釆用荷兰 PANalytical 公司的 X'Pert PRO衍射仪和日本 JEOL 2010型透射电镜
获知惨杂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晶格点阵和 /或复合。
[38] 本发明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在制备过程中, 惨入惨杂物质, 惨杂物质主要是 取代 Lip^ 3Ti5/ 3]04中的六配位 16d
位点的一部分物质或起分散包覆作用, 在尖晶石钛酸锂 Li4Ti5012基体的 XRD 图中未发现惨杂物的衍射峰, 说明惨杂原子进入了钛酸锂 ^15012晶格中, 在惨 杂物质的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
晶格点阵、 复合或表面包覆的作用下, 材料的容量高、 一致性好、 稳定性好、 加工性能好, 极片的压实密度高, 用该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制作的电池的倍 率性能好、 能量密度高、 功率密度高、 高低温性能好、 安全性能好。
[39] 本发明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负极为 Li4Ti5012/Mx、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 垸酮的粘结剂组成, 质量比为 85〜95 %: 3〜 10%: 2〜 10%, 其中: 0<x≤ 10。 正极为铁系或锰系活性物质、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垸酮的
粘结剂组成, 质量比为 85〜 95 %: 3〜 10 %: 2〜 10 %。 Fe
系活性正极材料: LiFeP04或 Li2FeSi04, Mn系活性正极材料: LiMnP04、 LiCox NiyMn(1.x.y)0 2 (0< χ<1 , 0< y<l) , Li[LixMn(2.x)]04 (0≤ x<l/3) 、 Li[MxMn(2.x) ]04 (0<χ<1, M是 3d过渡金属元素) 、 Li2MnSi04
Fe系和 Mn系活性正极材料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 导电剂是乙炔黑、 导电石墨、 碳纳米管或纳米碳纤维导电物质的一种以上, 粘结剂是聚偏氟乙烯 PVDF或聚四氟乙烯。 电解液为含有电解质 LiPF6、 LiC104 或 LiAsF6l mol/L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 EC
、 碳酸丙烯酯 PC、 碳酸二甲酯 DMC、 碳酸二乙酯 DEC
、 二甲醚 DME和碳酸甲乙酯 EMC中的一种以上
的混合有机溶剂。 釆用铜箔和铝箔分别为负极和正极的集流体,
聚丙烯膜、 聚乙烯膜或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膜为隔膜, 塑料、 金属或者合金为 电池外壳。
[40] 本发明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将 Li4Ti5012/Mx、 导电剂和溶于 N-甲 基吡咯垸酮的粘结剂放到广州红运机械厂生产的 DLH2动力混合机中, 以 150 转 /分钟搅拌 12小吋获得所需的负极浆料, 将负极浆料放到拉浆机上, 涂敷在 20μ m的铜箔上, 在 130°C烘烤 6小吋, 在 lOMPa
的压力下辊压, 按照 270mmx42.5mm的尺寸剪切, 制作成面密度为 230g /cm2 , 压实密度为 2.1g /cm3的负极极片。 将平均粒径为 2μηι的 LiFeP04
、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垸酮的粘结剂放到广州红运机械厂生产的 DLH2 动力混合机中, 以 100
转 /分钟搅拌速度搅拌 12小吋。 将正极浆料放到拉浆机上, 涂敷在 20μηι的铝箔上 , 在 150°C烘烤 6小吋, 在 25MPa的压力下辊压, 按照 320mmx41.5mm的尺寸剪切 , 制作成面密度为 210g /cm2
的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在邵阳市达 力电源实业有限公司的 423048
型卷绕机上卷绕, 热压后装入外壳中。 把电池单体放到上海医用设备制造厂生 产 DZF-6050中空烘烤箱中, 在 80
°C下真空烘烤 24小吋, 再把电池单体转移到注液间, 注入 l mol/L LiPF6 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作成电池单体。
根据所需要的电压和电流, 将电池单体, 釆取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方式组装成 动力电池。
[41] 将制备好的电池单体, 放置 12小吋后, 放到电池化成柜上, 充电电流倍率 1.0C , 充到 3.0V
, 进行恒压充电至电流为 0.01C, 然后以 1.0C放电倍率恒流放电, 放电截止电压 为 1.0V, 重复充放电 2次。 用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 BS-8303Q电池测试系统测试 电池单体的内阻、 容量、 幵路电池数据, 同吋测试电池单体的充放电曲线和循 环性能。 测试条件如下: 充电电流倍率 1.0C , 充到 3.0V
, 进行恒压充电至电流为 0.01C, 以 1.0C
放电倍率恒流放电, 放电截止电压为 1.0V。
[42] 实施例 1 : 将 2mol碳酸锂、 5mol二氧化钛、 O.lmol
的纳米级氧化铜粉末, 纳米碳 4mol, 转速 300 r/min
, 研磨分散 16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 于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5: 1, 以 150
°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5°C/min
的升温速度, 在 70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24小吋, 期间通入氮气, 自然冷却至 1 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平均粒度为 ΙΟμηι的 I^TisC CuC^ (x=0.l) 负极活性物质。 如图 1所示, 钛酸锂材料具有球形和类球形的微观特征, 表面光 滑, 如图 6所示, 纳米包覆层的厚度约 8nm, 包覆层均匀一致, 如图 7所示, XRD图表明, 图谱中未出现包含铜元素的杂峰, 说明惨杂物质进入了尖晶石型 钛酸锂的晶格, 包覆层为无定形的碳且含碳量较低, 在 XRD图谱上显示不明显
[43]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0
%: 5%: 5%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 量比为 90 %: 5 %: 5
%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顺序 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1 mol/L电解质为 LiPF6 ,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44]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如图 2
所示, 5C
放电倍率放电容量为 2.0Ah, 放电倍率 30C的条件下容量仍为 l.lAh, 如图 3所示 , 10C放电倍率条件下, 电池的循环性能非常理想, 20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 98.1
%。
[45] 实施例 2
: 将 2.1mol碳酸锂、 5.1mol二氧化钛、 O.lmol的纳米级氧化铝粉末, 转速 200 r/min
, 研磨分散 24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 于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5 : 1, 以 250 °C
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10°C /min的升温速度, 在 400°C 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40小吋, 期间通入氮气, 自然冷却至 150°C以下; 进行粉碎 和筛分, 得到平均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A1203) o.i (x=0.l) 负极活性物质。 [46]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 按质量比为 85%: 10%: 5%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0
%: 4%: 6%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 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 mol/L 电解质为 LiPF6,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 池单体。
[47]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48] 实施例 3, 将 2.0mol
碳酸锂、 4.95mol二氧化钛、 O.lmol的纳米级氧化铝粉末、 2mol乙炔黑, 转速 100 r/min, 研磨分散 24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分散于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0: 1, 以 350。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 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15°C/min的升温速度, 在 95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4小吋, 期间通入氮气, 自然 冷却至 1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Α1203) 0.ι (x=0.l) 负极活性物质。
[49]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5%: 3 %: 2%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5%: 3
%: 2%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 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mol/L电解质为 Li PF6,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50]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51] 实施例 4, 将 1.9mol碳酸锂、 4.9mol二氧化钛、 O.lmol
的纳米级氧化锆粉末, 0.4mol纳米碳, 转速 500r/min
, 研磨分散 2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于 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 1.2: 1, 以 350
^: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10°C /min的升温速度, 在 70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24小吋, 期间通入氮气, 自然冷 却至 1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Zr02) 0
(x=0.l) 负极活性物质。
[52]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 5 %: 10%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0
%: 5%: 5%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 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mol/L电解 质为 LiPF6,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
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53]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54] 实施例 5, 将 2.0mol碳酸锂、 5mol二氧化钛、 O.lmol
的纳米级氟化铝粉末, 转速 lOOr/min, 研磨分散 40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 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于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3 : 1, 以 100 °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8°C /min
的升温速度, 在 60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30小吋, 期间通入氩气, 自然冷却至 1 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A1F3) αι
(x=0.l) 负极活性物质。
[55]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5 %: 10%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 为 95
%: 3%: 2%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 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 mol/L 电解质为 LiPF6,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
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56]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57] 实例 6, 将 2.0mol
碳酸锂、 5mol二氧化钛、 lOmol的纳米级氧化铝粉末, 转速 lOOr/min, 研磨分散 4 0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于乙醇中, 固 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5 : 1, 以 100
°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8°C /min
的升温速度, 在 60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30小吋, 期间通入氩气, 自然冷却至 1 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A1203) 10
(x=10) 负极活性物质。
[58]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 按质量比为 85%: 5 %: 10%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 10
%: 5%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 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 mol/L
电解质为 LiPF6,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
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59]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60] 实施例 7, 将 2.0mol
碳酸锂、 5mol二氧化钛、 O.lmol的纳米级氟化铝粉末, 转速 lOOr/min, 研磨分散
40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于乙醇中, 固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3 : 1, 以 100
°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1 °C /min的升温速度, 在 500 °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30小吋, 期间通入氩气, 自然冷却至 150
°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Li4Ti5012/ (A1F3) 0,
(x=0.l) 负极活性物质。
[61]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 5%: 10%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5%: 10%制作正极极片。 将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lmol/L电解质为 LiPF6, 溶剂 EC+DMC体 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62]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63] 对比例 1, 将 2.0mol碳酸锂、 5mol二氧化钛, 转速 300r/min, 研磨分散 24
小吋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将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分散于乙醇中, 固 体与有机溶剂的比例比为 1.5 : 1, 以
150°C条件下喷雾干燥得到分散粉体; 将分散粉体以 10°C
/min的升温速度, 在 70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30小吋, 期间通入氮气, 自然冷 却至 150°C以下; 进行粉碎和筛分, 得到粒度为 Ιμηι的 4 012负极活性物质。 如 图 8所示, 图谱中除了尖晶石型钛酸锂的衍射峰外, 无其他的衍射杂峰, 且衍射 峰的强度较高。
[64] 将上述所得负极活性材料、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85
%: 5%: 10%制作负极极片。 将 LiFeP04
、 导电剂乙炔黑和粘结剂 PVDF, 按质量比为 95%: 3%: 2%制作正极极片。 将 正极极片、 Celgard2400型聚丙烯隔膜和负极极片按照顺序叠加在一起, 卷绕、 热压后装入塑料外壳中, 烘烤后注入 1 mol/L电解质为 LiPF6
, 溶剂 EC+DMC体积比 1 : 1的电解液, 密封之后即制备成动力电池单体。
[65]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 循环性能如图 5所示, 15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 92%。
[66] 对比例 2, 以目前商业化的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MCMB
为负极活性物质, 按照成熟的工艺装配成磷酸铁锂 /MCMB锂离子动力电池, 测 试条件: 在上、 下限电压为 2.5-4.1V, 以 0.1C的电流充放电 3次。 不同倍率的放 电曲线如图 4所示, 0.2C放电倍率条件下, 放电容量为 487mAh
, 50C的放电倍率约为 360mAh。
[67] 将制备好的动力电池单体, 化成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 1, 循环性能如图 5 所示, 5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 88%。
[68] 表 1实施例和对比例动力电池单体测试结果
Figure imgf000017_0001
[70] 从表 1
可以看出, 釆用惨杂改性制备的钛酸锂, 较釆用未惨杂改性制备的钛酸锂的对 比例, 电池的倍率性能有显著提高, 惨杂改性制备的钛酸锂是优良的活性物质 材料。
[71] 在实施例中, 无机锂盐仅列举了碳酸锂, 碳酸锂与是
氢氧化锂、 碳酸锂、 醋酸锂、 氯化锂、 硫酸锂、 硝酸锂、 碘化锂、 叔丁醇锂、 苯甲酸锂、 甲酸锂、 氟化锂、 铬酸锂、 四水柠檬酸锂、 四氯铝酸锂、 溴化锂、 四氟硼酸锂和草酸锂是含锂化合物, 在获得
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的工艺中具有加热分解与二氧化钛反应的性质 , 因此氢氧化锂、 碳酸锂、 醋酸锂、 氯化锂、 硫酸锂、 硝酸锂、 碘化锂、 叔丁 醇锂、 苯甲酸锂、 甲酸锂、 氟化锂、 铬酸锂、 四水柠檬酸锂、 四氯铝酸锂、 溴 化锂、 四氟硼酸锂和草酸锂均适用本发明的方法。
[72] 在实施例中, 惨杂改性剂仅列举了氧化铝、 氧化锆、 氧化铜和氟化铝, 氧化铝、 氧化锆、 氧 化铜、 氟化铝与金属单质 Al、 Mgs Cu、 Ag、 Ni、 Cos Mn、 Cd、 Pb、 Bi、 Sn、
Ge, 金属化合物氧化镁、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锂, 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硼、 碳、 硅、 磷、 碘和非金 属化合物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 沥青或石油沥青, 都为含碳化合物, 在获得
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的工艺中分解成无定形碳, 其所含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 012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均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因此
金属单质 Al、 Mgs Cu、 Ag、 Ni、 Cos Mn、 Cd、 Pb、 Bi、 Sn、 Ge, 金属化合物 氧化镁、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 锡、 氟化锂, 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硼、 碳、 硅、 磷、 碘和非金属化合物呋哺树 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 , 均适用本发明的方法。
[73] 在实施例中, 纳米包覆材料仅列举了乙炔黑、 纳米碳, 乙炔黑、 纳米碳与纳米 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是离子导体, 形成包覆层后可以增加材料 的电导率, 提高倍率性能。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形成包覆层可以改变钛酸锂的电极电位, 因此
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均适用本发明。
[74] 本发明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必要特性, 充电次数更多 和充电过程更快, 将钛酸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吋, 可改善体系的快速 充放电和循环性能, 充放电曲线明显的充放电标志, 安全性能得到改善, 适合 作为电动车的动力电源。
[75] 本发明的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倍率性能、 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 重量比能量, 并且制造简单, 成本低廉, 可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酸蓄电池 。 高能量、 高功率, 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动力电源, 以取代传统 的铅酸蓄电池。 同吋, 本发明涉及的新型电池对环境友好, 是一种绿色环保电 池。 而且, 本发明的电池具有无泄露、 储存寿命长、 易于小型化等优点, 且使 用温度范围广泛。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钛系负极活性物质的通式为 L
Ti5012/MX ) 其中: 0<x≤10, Li4Ti5012为尖晶石钛酸锂, M
为惨杂物质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合物, 所述惨 杂物质所含元素或离子进入 ^15012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钛系负极活性 物质 Li4Ti5012/Mx
的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所述金属单质为 Al、 Mg、 Cu、 Ag、 Ni、 Co、 Mn 、 Cd、 Pb、 Bi、 Sn或 Ge, 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 化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 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 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青的一种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i4Ti5012/Mx 基体外包覆有纳米包覆材料的包覆层,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 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 料, 包覆层的厚度在 5~50nm之间。
[3] 一种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一、 按无机锂盐中的锂
: 二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摩尔比 1.9~2.1: 4.9-5.1: 大于 0~10 混合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所述无机锂盐是
氢氧化锂、 碳酸锂、 醋酸锂、 氯化锂、 硫酸锂、 硝酸锂、 碘化锂、 叔丁醇 锂、 苯甲酸锂、 甲酸锂、 氟化锂、 铬酸锂、 四水柠檬酸锂、 四氯铝酸锂、 溴化锂、 四氟硼酸锂或草酸锂
, 惨杂改性剂为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合物, 所 述金属单质为 Al、 Mg、 Cu、 Ag、 Ni、 Co、 Mn、 Cd、 Pb、 Bi、 Sn或 Ge
, 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 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化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 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 青的一种以上; 二、 将混合物按质量比 1~1.5: 1分散于有机溶剂中, 在 100~350°C条件下喷雾干燥制粒, 得到分散粉体; 三、 将分散粉体以 l~15°C/min的升温速度, 在 500~950°C的温度范围内热处理 4~40 小吋, 自然冷却至 150°C以下得到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无机锂盐中的锂 : 二氧化钛: 惨杂改性剂: 纳米包覆材料摩尔比 1.9~2.1: 4.9-5.1: 大于 0-10: 大于 0 4.0
混合制得复合钛酸锂前驱混合物;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铝
、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4
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后进行粉碎和 筛分, 得到粒度为 0.1~30μηι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釆用用高速搅 拌或球磨的方法, 转速 100~500 r/min, 研磨分散 2~40小吋。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是乙醇或 丙酮。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处理期间通入氩 气或氮气。
[9] 一种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具有正极和负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为 Li4
Ti5012/Mx、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垸酮的粘结剂组成, 质量比为 85〜 95 %: 3〜 10 %: 2〜 10 %, 其中: 0<x≤10, Li4Ti5012 为尖晶石钛酸锂, M
为惨杂物质金属单质、 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化合物, 所述惨 杂物质所含元素或离子进入 Li4Ti5012晶格点阵或与之复合, 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所述金属单质为 Al、 Mg、 Cu、 Ag、 Ni、 Co、 Mn、 Cd 、 Pb、 Bi、 Sn或 Ge
, 金属化合物为氧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钴, 二氧化锰、 三氧化二锰、 氧化铅、 氧化锡、 氟化铝、 氟化锂或氟 化镁, 非金属单质为硼、 碳、 硅、 磷或碘, 非金属化合物为呋哺树脂、 脲 醛树脂、 密胺树脂、 酚醛树脂、 环氧树脂、 聚乙烯醇、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聚四氟乙烯、 聚丙烯腈、 丁苯橡胶, 纤维素、 葡萄糖、 煤沥青或石油沥 青的一种以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 Li4Ti5012
/Mx
基体外包覆有纳米包覆材料的包覆层, 纳米包覆材料是纳米二氧化钛、 氧 化铝、 氧化镁、 氧化锆、 氧化亚铜、 氧化银、 氧化锡、 乙炔黑或纳米碳材 料, 包覆层的厚度在 5~50nm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为 铁系或锰系活性物质、 导电剂和溶于 N-甲基吡咯垸酮的粘结剂组成, 质量 比为 85〜95%: 3〜10%: 2〜10%。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系活性 物质是 LiFeP04或 Li2FeSi04, 锰系活性物质是 LiMnP04、 LiCoxNiyMn(1.x.y)02
, 其中 0≤x<l、 0<y<l , Li[LixMn(2.x)]04 , 其中 0≤χ<1/3, Li[MxMn(2.x)]04
, 其中 0<χ<1, M是 3d过渡金属元素, Li2MnSi04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系和锰 系活性活性物质平均粒径为 0.1~30μηι。
PCT/CN2009/070353 2008-10-07 2009-02-04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WO2010040285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16802.0 2008-10-07
CN2008102168020A CN101373829B (zh) 2008-10-07 2008-10-07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40285A1 true WO2010040285A1 (zh) 2010-04-15

Family

ID=4044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9/070353 WO2010040285A1 (zh) 2008-10-07 2009-02-04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1373829B (zh)
WO (1) WO2010040285A1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009A (zh) * 2013-06-05 2013-09-25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26010A (zh) * 2013-06-05 2013-09-25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纳米硅掺杂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9011713B2 (en) 2011-07-05 2015-04-21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mposite, anode active material including the composite, anode including the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anode
CN105006562A (zh) * 2015-06-05 2015-10-28 田东 一种多相金属掺杂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86631A (zh) * 2016-10-28 2017-03-08 珠海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9830A (zh) * 2018-11-13 2019-02-12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钛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电池
CN110299524A (zh) * 2019-06-28 2019-10-0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nO2/Ag的方法
CN111162255A (zh) * 2019-12-27 2020-05-15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硅基/钛酸锂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12038581A (zh) * 2014-01-03 2020-12-04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先碱金属化的方法及其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CN114497469A (zh) * 2020-11-11 2022-05-13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氧化硅-氟化钴-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2703A (zh) * 2022-08-02 2022-09-20 洛阳月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241461A (zh) * 2022-09-20 2022-10-25 河北格力钛新能源有限公司 制备改性钛酸锂复合材料的方法及改性钛酸锂复合材料
CN115548311A (zh) * 2022-10-20 2022-12-30 福州大学 氟掺杂TiO2(B)/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387468A (zh) * 2021-12-22 2023-07-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碳基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低温锂离子电池及负极材料
CN119170782A (zh) * 2024-11-14 2024-12-20 青岛青北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密度石墨负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73829B (zh) * 2008-10-07 2011-05-11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01841017B (zh) * 2009-03-16 2013-07-31 成都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钛酸锂/碳/碳纳米管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0392B (zh) * 2009-04-09 2011-04-0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WO2010122819A1 (ja) * 2009-04-24 2010-10-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これを含む正極を備える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01877407B (zh) * 2009-04-30 2013-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活性物质以及制备方法及电池
EP2436650B1 (en) 2009-05-26 2016-11-02 Ishihara Sangyo Kaisha, Ltd. Lithium titanate,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same, and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electricity storage device each comprising same
CN101609883B (zh) * 2009-07-13 2011-01-05 北京安华联合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纳米银颗粒分散Li4Ti5O12薄膜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方法
CN102013526B (zh) * 2009-09-08 2012-08-29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可充电的锌离子电池
CN102122708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含该负极材料的负极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含该负极的电池
CN102148351B (zh) 2010-02-06 2013-04-24 清华大学 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00305B (zh) * 2010-03-09 2012-02-29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在锂离子电池钛酸锂负极表面沉积硅薄膜的方法
CN101800306B (zh) * 2010-03-25 2012-07-04 陕西师范大学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氧化锡/碳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201570B (zh) 2010-03-25 2013-11-06 清华大学 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TWI458164B (zh) * 2010-03-30 2014-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鋰電池電極材料之製備方法
TWI403017B (zh) * 2010-04-27 2013-07-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鋰電池電極材料之製備方法
JP5701863B2 (ja) 2010-04-28 2015-04-15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新規チタン酸リチウ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チタン酸リチウムを含む電極活物質、該電極活物質を用いてなる蓄電デバイス
CN101859890A (zh) * 2010-06-21 2010-10-13 惠州市赛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CN102442695A (zh) * 2010-10-09 2012-05-0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013479A (zh) * 2010-10-19 2011-04-1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碳包覆掺锆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2544438A (zh) * 2010-12-20 2012-07-04 梅岭化工厂 纳米银粉掺杂的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TWI441779B (zh) * 2010-12-20 2014-06-21 Ind Tech Res Inst 摻雜磷之尖晶石結構鋰鈦氧化物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CN102024574B (zh) * 2010-12-20 2012-09-2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超级电容器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US9160001B2 (en) * 2010-12-23 2015-10-13 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c. Lithium-ion battery material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US8920976B2 (en) * 2011-04-20 2014-12-30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2299297A (zh) * 2011-07-30 2011-12-28 珠海锂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JP5569980B2 (ja) * 2011-12-26 2014-08-1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チタン複合酸化物、それを用いた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2637873B (zh) * 2012-03-27 2016-08-17 曾小毛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23698A (zh) * 2012-04-16 2012-08-01 南京大学 一种钛硅酸锂及其制法和作为锂电池电极材料的用途
CN102683663B (zh) * 2012-05-07 2016-08-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90746B (zh) * 2012-05-07 2016-08-0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性能的方法
CN102683664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湖南瑞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1304B (zh) * 2012-09-24 2016-01-13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钛酸锂及使用该钛酸锂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电池
CN103779549B (zh) * 2012-10-18 2015-11-18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颗粒均匀分散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纳米钛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3840146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西安物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振实密度钛酸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80567B (zh) * 2013-03-06 2016-11-2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表面化学镀金属修饰Li4Ti5O12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59048A (zh) * 2013-05-22 2013-08-21 南京双登科技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提高钛酸锂电池循环寿命的化成方法
CN103337616B (zh) * 2013-06-28 2015-06-1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金属氧化物包覆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47864A (zh) * 2013-08-05 2015-02-1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材料及其制备以及含有该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电极材料、电极和电池
CN103682303B (zh) * 2013-11-11 2016-03-02 江苏华东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72304B (zh) * 2014-03-18 2017-02-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新型镁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3872305B (zh) * 2014-03-24 2016-01-20 四川兴能新材料有限公司 聚电解质包覆Li4Ti5O12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79542B (zh) * 2014-04-11 2019-10-29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性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009218B (zh) * 2014-05-07 2016-02-03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锡/钛酸锂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185972B (zh) * 2014-05-27 2018-05-29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复合钛酸盐负极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CN104037400A (zh) * 2014-07-09 2014-09-10 扬州大学 一种铜掺杂钛酸锂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091917A (zh) * 2014-07-10 2014-10-08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可用作钠离子电池的钛氧化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77130A (zh) * 2014-12-13 2015-04-29 山东神工海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软包装高功率磷酸铁锂动力电池
CN105990574B (zh) * 2015-02-11 2020-01-14 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型富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0582A (zh) * 2015-03-06 2016-10-0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
CN104733720A (zh) * 2015-04-15 2015-06-24 田东 一种改性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06555A (zh) * 2015-08-07 2015-10-28 田东 一种金属锡掺杂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66828A (zh) * 2015-08-07 2015-10-07 田东 一种高容量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958021B (zh) * 2016-05-27 2019-07-30 天津泰和九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WO2018092895A1 (ja) * 2016-11-18 2018-05-24 株式会社 東芝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11264606B2 (en) * 2017-03-13 2022-03-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s to stabilize lithium titanate oxide (LTO) by surface coating
CN106935829A (zh) * 2017-03-30 2017-07-07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增强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材料低温特性的方法
CN106935831A (zh) * 2017-03-31 2017-07-07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一种抑制胀气的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634221B (zh) * 2017-08-18 2020-04-21 华北理工大学 一种以铁尾矿为原料制备铋掺杂的硅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
CN107732172B (zh) * 2017-09-25 2020-10-30 中国计量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94219B (zh) * 2017-11-27 2021-11-05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包覆金属掺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17785B (zh) * 2018-01-11 2020-11-17 茆胜 氟氮掺杂石墨烯包覆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65194B (zh) * 2018-02-06 2020-02-14 深圳市普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95494A (zh) * 2018-04-25 2018-10-23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钛酸锂包覆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82832B (zh) * 2018-06-11 2021-08-20 黑龙江海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锂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9553A (zh) * 2018-11-20 2019-04-09 湘潭大学 一种中空球形镍锰酸钠及其制备方法、钠离子电池正极片和钠离子电池
CN109768234A (zh) * 2018-12-24 2019-05-17 肇庆市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 一种钴掺杂钛酸锶/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830677A (zh) * 2018-12-29 2019-05-31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电池
CN110224118A (zh) * 2019-05-15 2019-09-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复合型锰氧化合物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76586A (zh) * 2019-05-15 2019-08-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复合型钛酸锂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12369A (zh) * 2019-05-15 2019-08-09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复合型二氧化钛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289410A (zh) * 2019-06-28 2019-09-27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高比容量的MnO2/Ag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89414A (zh) * 2019-07-04 2019-09-27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3646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复合型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69193A (zh) * 2020-07-09 2020-10-13 青岛大学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和器件
CN112216827A (zh) * 2020-09-21 2021-01-12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Cu掺杂改性LTO@S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64803B (zh) * 2020-11-03 2022-03-25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维介电聚丙烯腈/纳米银-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84483A (zh) * 2021-12-24 2022-04-05 安徽博石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氧化锆包覆的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CN114744196B (zh) * 2022-03-28 2024-03-12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掺杂和包覆的无钴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5395115A (zh) * 2022-09-30 2022-11-2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功能高导电微胶囊及自修复硅负极
CN116230899B (zh) * 2023-03-16 2024-08-20 深圳市德方创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补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及二次电池
CN116960280B (zh) * 2023-09-18 2024-04-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负极极片、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368A (zh) * 2004-12-17 2005-06-01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球形Li4Ti5O12的制备方法
CN101000960A (zh) * 2006-12-29 2007-07-18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51746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由含有Mg的钛酸锂构成的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和锂离子电池
CN101151747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由含有Al的钛酸锂构成的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和锂离子电池
CN101373829A (zh) * 2008-10-07 2009-02-25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368A (zh) * 2004-12-17 2005-06-01 清华大学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球形Li4Ti5O12的制备方法
CN101151746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由含有Mg的钛酸锂构成的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和锂离子电池
CN101151747A (zh) * 2005-03-30 2008-03-2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 由含有Al的钛酸锂构成的锂离子电池用活性物质和锂离子电池
CN101000960A (zh) * 2006-12-29 2007-07-18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钛酸锂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3829A (zh) * 2008-10-07 2009-02-25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NG ZHIYUAN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electrode material lithium titanate", 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vol. 31, no. 5, April 2007 (2007-04-01), pages 333 - 335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1713B2 (en) 2011-07-05 2015-04-21 Samsung Sdi Co., Ltd. Composi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mposite, anode active material including the composite, anode including the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anode
CN103326010A (zh) * 2013-06-05 2013-09-25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纳米硅掺杂复合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26009A (zh) * 2013-06-05 2013-09-25 深圳市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永丰县分公司 一种高容量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038581A (zh) * 2014-01-03 2020-12-04 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预先碱金属化的方法及其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CN105006562A (zh) * 2015-06-05 2015-10-28 田东 一种多相金属掺杂钛酸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486631A (zh) * 2016-10-28 2017-03-08 珠海市鹏辉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6631B (zh) * 2016-10-28 2023-08-22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快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19830A (zh) * 2018-11-13 2019-02-12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钛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电池
CN110299524B (zh) * 2019-06-28 2022-04-0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nO2/Ag的方法
CN110299524A (zh) * 2019-06-28 2019-10-01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nO2/Ag的方法
CN111162255A (zh) * 2019-12-27 2020-05-15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硅基/钛酸锂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电池
CN114497469A (zh) * 2020-11-11 2022-05-13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氧化硅-氟化钴-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97469B (zh) * 2020-11-11 2023-12-22 成都爱敏特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氧化硅-氟化钴-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387468A (zh) * 2021-12-22 2023-07-04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碳基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低温锂离子电池及负极材料
CN115072703A (zh) * 2022-08-02 2022-09-20 洛阳月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072703B (zh) * 2022-08-02 2024-01-30 洛阳月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5241461A (zh) * 2022-09-20 2022-10-25 河北格力钛新能源有限公司 制备改性钛酸锂复合材料的方法及改性钛酸锂复合材料
CN115548311A (zh) * 2022-10-20 2022-12-30 福州大学 氟掺杂TiO2(B)/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9170782A (zh) * 2024-11-14 2024-12-20 青岛青北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密度石墨负极材料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73829B (zh) 2011-05-11
CN101373829A (zh) 2009-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40285A1 (zh) 钛系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钛系锂离子动力电池
CN1208866C (zh) 以纳米表面包覆复合材料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
US12334557B2 (en) Negative-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pparatus containing such secondary battery
WO2021185014A1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30416097A1 (en) Composite graphite material,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negative electrode sheet,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13224271B (zh) 正极材料和包含所述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13113583A (zh) 一种纳米化碳包覆复合磷酸铁锂低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EP3955348B1 (en)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secondary battery
CN114223073B (zh) 负极活性材料、其制备方法、二次电池及包含二次电池的装置
CN101540394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亚铁锂的制备方法
WO2022133926A1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电池模块、电池包和装置
CN101964412A (zh) 表面由偶联剂改性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Song et al.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1. 2Mn0. 54Ni0. 13Co0. 13O2 cathode material with bamboo essential oil
CN114229818A (zh) 一种原位掺杂石墨烯低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411253B (zh) 碳包覆一维氟化亚铁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11621A1 (zh) 磷酸锰铁锂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2216829A (zh) 一种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2038609A (zh) 一种用磷酸铁锂表面修饰尖晶石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414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中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0393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锰锂的制备方法
CN106025182A (zh) 一种钛铬掺杂氟化铁-碳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69322B (zh) 正极材料和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3337625B (zh) 一种磷酸铁锂-改性导电碳黑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hen et al. Microspherical LiFePO3. 98F0. 02/3DG/C as an advanced cathode material for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y with a superior rate capability and long-term cyclability
Liu et al. Ultrathin-ZrO2-coated LiNi0. 4Co0. 2Mn0. 4O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ies: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098187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0981874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