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56279U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6279U
TWM656279U TW113201005U TW113201005U TWM656279U TW M656279 U TWM656279 U TW M656279U TW 113201005 U TW113201005 U TW 113201005U TW 113201005 U TW113201005 U TW 113201005U TW M656279 U TWM656279 U TW M6562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lectronic device
magnet
battery compartment
enga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葉益霖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3201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6279U/zh
Publication of TWM6562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6279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池單元以及一電池艙。前述電池單元具有一電池組以及一第一卡合結構,其中前述第一卡合結構包含有一卡合部以及一連接部,前述連接部連接前述卡合部以及前述電池組之一端面。前述電池艙具有一第二卡合結構,用以和第一卡合結構相互卡合。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更具體地來說,本新型有關於一種具有電池單元以及電池艙的電子裝置。
一般筆記型電腦或其他可攜式電子產品內部通常都設有電池元件,然而當電池因老化或故障而需要更換新的電池時,使用者往往需要拆卸諸多螺絲零件才能將舊電池取出,且在安裝新電池時又要再將前述螺絲逐一鎖回去,從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有鑒於此,如何針對筆記型電腦等電子裝置提供一種可方便拆裝的電池機構始成為此技術領域研發人員的重要挑戰。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新型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電池單元以及一電池艙。前述電池單元具有一電池組以及一第一卡合結構,其中前述第一卡合結構包含有一圓盤狀之卡合部以及一連接部,前述連接部連接前述卡合部以及前述電池組之一端面。
前述電池艙具有一底部、一擋牆部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其中前述底部連接前述擋牆部,前述第二卡合結構包含有兩個卡勾、兩個凸柱以及一可撓性件,前述卡勾設置於前述擋牆部,前述凸柱設置於前述底部,且前述可撓性件連接前述凸柱。
特別地是,前述卡勾和前述擋牆部形成有一容納空間,且前述凸柱以及前述可撓性件位於前述容納空間內,且當前述第一、第二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時,前述卡合部通過前述卡勾間之一開口而進入前述容納空間內並且抵接前述可撓性件。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卡勾呈L形。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卡合部的寬度大於前述開口的寬度。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凸柱之間的距離小於前述卡合部的寬度。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連接部的寬度小於前述卡合部的寬度。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凸柱具有金屬材質,且前述可撓性件具有橡膠或塑膠材質。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電子裝置更包括相互樞接之一本體以及一顯示模組,其中前述電池艙設置於前述本體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電子裝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磁鐵以及一第二磁鐵,前述第一磁鐵設置於前述電池組上,且前述第二磁鐵設置於前述底部,用以吸附前述第一磁鐵。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磁鐵以及前述第二磁鐵皆呈L形。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電子裝置更包括四個第一磁鐵以及四個第二磁鐵,且前述電池組以及前述電池艙之前述底部皆呈矩形,其中前述第一磁鐵分別設置於前述電池組的四個角落處,且前述第二磁鐵分別設置於前述電池艙之前述底部的四個角落處,用以吸附前述第一磁鐵。
以下說明本新型實施例之電子裝置及其電性連接機構。然而,可輕易了解本新型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新型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新型,並非用以侷限本新型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有關本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新型。
首先請一併參閱第1、2圖,其中第1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立體圖,第2圖表示第1圖所示之電子裝置100開啟時的立體圖。
如第1、2圖所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例如為一筆記型電腦,其主要包括可相互轉動之一本體10以及一顯示模組20,前述本體10以及顯示模組20係透過樞軸相互連接,如此一來顯示模組20即可相對本體10旋轉。
從第2圖中可以看出,在前述顯示模組20上設有顯示螢幕21(例如LCD、OLED或觸控螢幕),且前述本體10包含有彼此連接之一上殼體11以及一下殼體12,其中在前述本體10的上殼體11表面設有輸入鍵盤K(例如QWERTY鍵盤)以及觸控板30(touch pad),以方便使用者操作此電子裝置100。
應了解的是,前述輸入鍵盤K及/或觸控板30可作為一使用者輸入介面(user input interface),當使用者欲開啟並操作電子裝置100時,可先將顯示模組20相對於本體10掀開,然後可再利用前述輸入鍵盤K和觸控板30以輸入指令或控制顯示螢幕21上的游標。
從第2圖中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本體10內部設有一電池艙40,當電子裝置100內部電池因老化或故障而需要更換新的電池時,使用者可先將本體10底側的下殼體12卸除,接著把舊電池從由電池艙40取出,並將新的電池置入電池艙40內,最後再將下殼體12與上殼體11結合以完成整個電池置換程序。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3、4圖,其中第3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的立體圖,第4圖表示第3圖中之電池單元200的側視圖。
如第3、4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係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於前述電池艙40內,其中前述電池單元200主要包含有一矩形之電池組201(battery cell)以及至少一第一卡合結構P。
具體而言,前述第一卡合結構P係從電池組201的端面202朝電池單元200的外側方向凸出,且其主要包含有一圓盤狀之卡合部P1以及一連接部P2,其中前述連接部P2的寬度小於卡合部P1的寬度。
此外,在電池之另一側面203設有一電性連接器C,其可與本體10內部的主機板電性連接,從而能提供電力給電子裝置100使用。
再請一併參閱第5、6、7圖,其中第5圖表示第2圖中之電池艙40的局部剖視圖,第6圖表示第5圖中的第二卡合結構R示意圖,第7圖表示電池單元200之第一卡合結構P與電池艙40之第二卡合結構R結合後的示意圖。
如第5、6、7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池艙40的形狀大致呈矩形且對應於前述電池單元200,其中前述電池艙40具有一底部41、一擋牆42以及一側壁43。具體而言,前述底部41、擋牆部42以及側壁部43係彼此相互垂直,且在電池艙40的擋牆部42上設有至少一第二卡合結構R,對應於前述第一卡合結構P。
從第6圖中可以看出,前述每一個第二卡合結構R皆包含有兩個L形的卡勾R1、兩個凸柱R2以及一可撓性件R3,其中前述卡勾R1固定於電池艙40的擋牆部42上,且前述兩個卡勾R1的尾端係彼此相對並形成有一開口R11,此外在兩個卡勾R1和電池艙40的擋牆部42之間形成有一容納空間R4,且前述凸柱R2以及可撓性件R3位於前述容納空間R4內。
應了解的是,前述凸柱R2係固定在電池艙40的底部41,前述可撓性件R3的兩端分別連接前述凸柱R2,且前述兩個凸柱R2之間的距離小於卡合部P1的寬度。
具體而言,前述凸柱R2例如為金屬柱,前述可撓性件R3則例如為橡膠或塑膠材質之彈性繩或彈性帶,但前述凸柱R2以及可撓性件R3之材質仍可依設計需求而有所不同,並不以本新型實施例所揭露者為限。
在將前述電池單元200安裝於電池艙40的過程中,可先將電池單元200放置在電池艙40的底部41,接著可再將凸出於電池單元200之端面202的兩個卡合結構P沿第5圖中之箭頭所示方向分別插入電池艙40內兩個第二卡合結構R的容納空間R4中。具體而言,前述電池單元200的電池組201可沿著電池艙40的側壁部43滑動,且圓盤狀的卡合部P1可通過兩個卡勾R1之間的開口R11以及兩個凸柱R2之間的空隙而抵接可撓性件R3。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卡合部P1的寬度略大於兩個卡勾R1間之開口R11的寬度以及兩個凸柱R2之間的空隙寬度;也就是說,當卡合部P1在通過兩個卡勾R1之間的開口R11以及兩個凸柱R2之間的空隙時,卡勾R1以及凸柱R2會被卡合部P1稍微朝外側撐開,從而有助於使第一卡合結構P和第二卡合結構R能夠相互卡合。
另一方面,當卡合部P1通過凸柱R2後會將可撓性件R3朝擋牆部42方向推擠並使其產生若干張力,藉此能夠使卡合部P1被緊密地固定在第二卡合結構R的容納空間R4中而不會產生鬆動,從而可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當欲將電池單元200從電池艙40內部卸除時,使用者可以手將電池單元200沿著第5圖中所示之箭頭的相反方向拉出,以使電池單元200的第一卡合結構P脫離電池艙40的第二卡合結構R,接著即可輕易地將電池單元200從電池艙40取下。
再請一併參閱第8、9圖,其中第8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的示意圖,第9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電池艙40’的示意圖。
如第8、9圖所示,本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和電池艙40’與第3~8圖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之電池組201的底部另設有至少一第一磁鐵M1,且在電池艙40’的底部41設有至少一第二磁鐵M2,其中前述第二磁鐵M2的位置對應於前述第一磁鐵M1。
具體而言,前述第一磁鐵M1的位置係鄰近於矩形之電池組201的四個角落處,前述第二磁鐵M2的位置則是鄰近於電池艙40’之矩形底部41的四個角落處。如此一來,當電池單元200’和電池艙40’結合時,除了第一卡合結構P和第二卡合結構R之間能夠彼此相互卡合外,更可利用第一磁鐵M1和第二磁鐵M2之間所產生的磁吸力,以提升電池單元200’在電池艙40’內部的定位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第一磁鐵M1和第二磁鐵M2的數量皆為四個,且其皆具有L形結構,但前述第一磁鐵M1和第二磁鐵M2的數量和形狀仍可依照設計需求而有所不同,並不以本新型實施例所揭露者為限。
綜上所述,本新型主要係提供一種具有電池以及電池艙的電子裝置,其中在電池之一端面設有第一卡合結構,並且在電池艙內部設有第二卡合結構,如此一來使用者即可徒手更換電池而不需使用其他螺絲鎖附工具,從而能夠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新型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此外,本新型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新型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新型使用。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新型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雖然本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項工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0:本體 11:上殼體 12:下殼體 20:顯示模組 21:顯示螢幕 30:觸控板 40:電池艙 40’:電池艙 41:底部 42:擋牆 43:側壁 200:電池單元 200’:電池單元 201:電池組 202:端面 203:側面 C:電性連接器 K:輸入鍵盤 M1:第一磁鐵 M2:第二磁鐵 P:第一卡合結構 P1:卡合部 P2:連接部 R:第二卡合結構 R1:卡勾 R11:開口 R2:凸柱 R3:可撓性件 R4:容納空間
第1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0的立體圖。 第2圖表示第1圖所示之電子裝置100開啟時的立體圖。 第3圖表示本新型一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的立體圖。 第4圖表示第3圖中之電池單元200的側視圖。 第5圖表示第2圖中之電池艙40的局部剖視圖。 第6圖表示第5圖中之第二卡合結構R的示意圖。 第7圖表示電池單元200之第一卡合結構P與電池艙40之第二卡合結構R結合後的示意圖。 第8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電池單元200’的示意圖。 第9圖表示本新型另一實施例之電池艙40’的示意圖。
200:電池單元
201:電池組
202:端面
203:側面
C:電性連接器
P:第一卡合結構
P1:卡合部
P2:連接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電池單元,具有一電池組以及一第一卡合結構,其中該第一卡合結構包含有一圓盤狀之卡合部以及一連接部,該連接部連接該卡合部以及該電池組之一端面;以及 一電池艙,具有一底部、一擋牆部以及一第二卡合結構,其中該底部連接該擋牆部,該第二卡合結構包含有兩個卡勾、兩個凸柱以及一可撓性件,該些卡勾設置於該擋牆部,該些凸柱設置於該底部,且該可撓性件連接該些凸柱; 其中,該些卡勾和該擋牆部形成有一容納空間,且該些凸柱以及該可撓性件位於該容納空間內,當該第一、第二卡合結構相互卡合時,該卡合部通過該些卡勾間之一開口而進入該容納空間內並且抵接該可撓性件。
  2.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些卡勾呈L形。
  3.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卡合部的寬度大於該開口的寬度。
  4.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些凸柱之間的距離小於該卡合部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接部的寬度小於該卡合部的寬度。
  6.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些凸柱具有金屬材質,且該可撓性件具有橡膠或塑膠材質。
  7.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括相互樞接之一本體以及一顯示模組,其中該電池艙設置於該本體內。
  8.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磁鐵以及一第二磁鐵,該第一磁鐵設置於該電池組上,且該第二磁鐵設置於該底部,用以吸附該第一磁鐵。
  9. 如請求項8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磁鐵以及該第二磁鐵皆呈L形。
  10. 如請求項1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電子裝置更包括四個第一磁鐵以及四個第二磁鐵,且該電池組以及該電池艙之該底部皆呈矩形,其中該些第一磁鐵分別設置於該電池組的四個角落處,且該些第二磁鐵分別設置於該電池艙之該底部的四個角落處,用以吸附該些第一磁鐵。
TW113201005U 2024-01-29 2024-01-29 電子裝置 TWM6562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1005U TWM656279U (zh) 2024-01-29 2024-01-29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1005U TWM656279U (zh) 2024-01-29 2024-01-29 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6279U true TWM656279U (zh) 2024-06-01

Family

ID=92540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201005U TWM656279U (zh) 2024-01-29 2024-01-29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62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26839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legs
US778475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legs
US8199476B2 (en) Notebook computer
US919206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67356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000060321A (ko)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 및 그 디스플레이 유니트를 사용한 노트북 컴퓨터
TW201305788A (zh) 電子裝置
JP2012004983A (ja) 電子機器
TW200804914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110633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structure thereof
JP525270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2111656A1 (zh) 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TWM656279U (zh) 電子裝置
TWM473679U (zh) 抽取式框架及應用其之伺服器
JP5344247B2 (ja) 電子機器
US20130277513A1 (en) Hard disk bracket
WO201106185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754942B (zh) 電子裝置
US20130167368A1 (en) Assembly structure
WO2011061857A1 (ja) 電子機器
TWM460309U (zh) 機殼固定裝置
JP5454583B2 (ja) 電子機器
CN202102341U (zh) 组合式电子装置
CN101464704A (zh) 电子装置
TW202033084A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