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3882U - 插座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座連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33882U TWM633882U TW111208806U TW111208806U TWM633882U TW M633882 U TWM633882 U TW M633882U TW 111208806 U TW111208806 U TW 111208806U TW 111208806 U TW111208806 U TW 111208806U TW M633882 U TWM633882 U TW M633882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ocket
- receptacle
- shell
- body part
- metal shell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插座連接器,包括一插座絕緣本體、一第一端子組、一第二端子組及一插座金屬殼體,插座絕緣本體至少由第一本體部與第二本體部所組成,第一本體部的第一對接面係與第二本體部的第二對接面朝向同一方向;第一端子組與第二端子組能分別嵌設於第一本體部與第二本體部中;插座絕緣本體能伸入至插座金屬殼體內之插座組裝空間,插座金屬殼體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前述殼體寬度係由插座金屬殼體之相對兩側相隔形成,如此,藉由本創作提供使用者盲插或防反插的操作功效,並有效解決插接操作不當所衍生的問題。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插座連接器。
按,隨著通訊科技及電子技術的進步,具備各種功能的電子裝置,如:能隨身攜帶以供手機持續供電的行動電源裝置、能讓人在世界兩端通訊的手機、能滿足人們隨時隨地聆聽音樂的隨身聽及能協助人們處理各項事物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等,均已成為現代人們生活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另,各式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等)為了能接收外界傳來的電子訊號及電源,通常必須在各該電子裝置的機身上配置一訊號連接器,一般言,訊號連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應用在電子訊號及電源上的連接元件及其附屬配件,是所有訊號的橋樑,其品質會對電流與訊號傳輸的可靠度產生影響,且亦與電子裝置之運作息息相關,又,藉由訊號連接器之作用,能夠使複數電子裝置連接成一完整的系統,據以相互傳送電子訊號或電源,故可知,訊號連接器實乃各該電子裝置為實現預定功能所不可或缺的元件。
隨著用途與安裝位置的改變,連接器亦有多種不同結構的類型,以能適應與滿足使用上的需求,但無論何種連接器,總會朝著輕薄化的方向設計,以滿足日益輕薄的電子產品,並能避免佔用過多空間。然而,隨著連接器的安裝位置不同,工作人員有時需要在視線受阻的情況下插拔連接器,因此,容易造成連接器未能準確地插接成功,以致內部元件(如:舌板或端子)斷裂、受損,影響了連接器的運作。前述盲插(即,視線受阻的情況)所衍生的問題時有耳聞,且在連接器經過輕薄化後,更是容易因施力不當而對連接器造成損傷,因此,如何能使連接器於使用上,擁有良好插拔性與組裝穩定性,以避免發生前述憾事,即為本創作在此探討的一大課題。
為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創作人憑藉著多年來專業從事各式電源或訊號連接器設計、加工及製造之豐富實務經驗,且秉持著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經過長久的努力研究與實驗後,終於研發出本創作之一種插座連接器,期藉由本創作之問世,提供使用者更佳的使用經驗。
本創作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插座連接器,該插座連接器包括一插座絕緣本體、一第一端子組、一第二端子組及一插座金屬殼體,其中,該插座絕緣本體至少由一第一本體部與一第二本體部所組成,該第一本體部的一第一對接面係與該第二本體部的一第二對接面朝向同一方向,其中,該第一對接面設有至少一第一對接口,該第二對接面設有至少一第二對接口,該插座絕緣本體內設有至少一第一插座容納空間與至少一第二插座容納空間,該第一對接口會與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相連通,該第二對接口會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相連通;該第一端子組係能嵌設於該第一本體部中,其至少包含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且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外露出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該第二端子組係能嵌設於該第二本體部中,其至少包含複數支第二插座金屬端子,且該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外露出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該插座金屬殼體內設有一插座組裝空間,且該插座絕緣本體能伸入並固定至該插座組裝空間,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前述殼體寬度係由該插座金屬殼體之相對兩側相隔形成。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第一本體部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且該插座金屬殼體靠近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殼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殼體寬度,以形成一殼體頸部。
可選地,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第一本體部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座體寬度,且該插座絕緣本體靠近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座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座體寬度,以形成一座體頸部。
可選地,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座體頸部的位置,係未具有該第一端子組。
可選地,該第一對接面與該第二對接面兩者不位於相同水平面,以在彼此銜接處形成一肩部。
可選地,該第一端子組之部分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與該第二端子組的所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位於不同水平面。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肩部的至少一側位置,設有一段差部,以在該插座金屬殼體位於該段差部兩邊側壁端形成高度差。
可選地,該插座絕緣本體的至少部分外壁面能與該插座金屬殼體的對應內壁面之間相隔一距離,以形成至少一個插接空間。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之至少任一側面設有兩組組裝孔組,且各該組裝孔組分別包含至少一個組裝孔,以在該插座連接器與不同態樣的插頭連接器相插接的情況下,使用到不同的組裝孔組。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座體頸部的位置,其內壁面係貼靠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外壁面。
可選地,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兩者為一體成形。
可選地,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兩者為獨立元件。
可選地,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一端子組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不同於該第二本體部與該第二端子組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
可選地,該第一本體部包含有至少兩組之第一端子組,且該二第一端子組的端子類型互不相同。
可選地,該第一對接口的橫向長度不同於該第二對接口的橫向長度。
可選地,該二第一端子組的其中一端子類型為電源端子,其餘端子類型為訊號端子。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底部之相對兩側延伸設有至少二金屬接腳,各該金屬接腳係呈不對稱設置。
可選地,該插座金屬殼體朝內延伸設有至少一殼體卡制件,該插座絕緣本體頂面朝下凹設至少一卡制槽,且各該卡制槽分別設有一凸塊,在該插座絕緣本體伸入至該插座組裝空間的情況下,各該殼體卡制件會沿著該卡制槽的壁面向下滑移,直到抵靠於該卡制槽的底面,且各該凸塊會與對應之各該殼體卡制件相互抵靠迫緊。
為便貴審查委員能對本創作目的、技術特徵及其功效,做更進一步之認識與瞭解,茲舉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為使本創作之目的、技術內容與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並參照附圖,對本創作所公開的實施方式進一步詳細說明。本領域之技藝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且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事先聲明,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進行描繪。此外,除非上下文有明確指出或定義,否則本創作之“一”、“該”之含義包括複數。又,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術語通常具有本領域的普通含義,在有衝突的情況下,以本文所給出的任何定義為準。由於同一件事可以用多種方式表達,替代詞語與同義詞可用於本文所討論或敘述的任何術語,且在本文是否闡述或討論術語方面沒有特殊限定,一個或多個同義詞的使用並不能排除其他同義詞。在本創作之說明書中任何地方所使用的實施例,包括任何術語的使用,都僅是說明性,絕不限制本創作或任何術語的範圍與含義。同樣地,本創作並不侷限於說明書所揭露的各種實施例。雖然本文中可能使用術語第一、第二或第三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各該元件不應受前述術語的限制,前述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而不應對任何元件施加任何實質性限制,且不應限制各個元件在實際應用上的組裝或設置順序。另外實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再者,本文中所使用的“實質上(substantially)”或“近似(approximately)”等用語,可以指一可為本領域的技藝人士所承認或決定的對於某特定值的偏差範圍中的數值或複數數值的平均值,包括考慮到受到測量系統或設備的限制,而對該特定值進行測量時的可能產生的一定特定的誤差,例如,實質上(substantially)所述及的數值,能夠包括該特定值的±5%、±3%、±1%、±0.5%、± 0.1%或一個或多個標準差範圍。
本創作係一種插座連接器,由於現今的連接器種類眾多,因此,本創作主要是針對插座連接器中的殼體及絕緣本體進行改良。此外,本創作之插座連接器不侷限於圖式中所繪製的態樣,業者能夠根據產品需求,調整各個元件的外觀形狀,例如,應用於水平式(horizontal type)或直立式(vertical type)的連接器結構,因此,只要該插座連接器及其相關元件具有後續實施例的相關基本結構與功效,即為本創作所欲保護之插座連接器,合先陳明。
為詳細說明本創作之插座連接器1,以下係數個實施例說明該插座連接器1的元件組成。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在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係大略呈T字型,其包括一插座絕緣本體2、一第一端子組3、一第二端子組4及一插座金屬殼體5,其中,為方便說明各個元件間的相對關係,係以圖1之左下方作為下述元件之前方位置,圖1之右上方作為下述元件之後方位置,圖1之左上方作為下述元件之左方位置,圖1之右下方作為下述元件之右方位置,圖1之上方作為下述元件之上方(頂)位置,圖1之下方作為下述元件之下方(底)位置。
復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該插座絕緣本體2由一第一本體部21與一第二本體部22所組成,其中,該第二本體部22的相對兩外側鄰近底部處分別設有一本體嵌卡單元28,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二本體部22能僅於單一外側設有該本體嵌卡單元28;該第一本體部21的一第一對接面211係與該第二本體部22的一第二對接面221朝向同一方向,且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水平面L1與一第二水平面L2,其中,該第一水平面L1的縱向高度會等於該第二水平面L2的縱向高度(但不以此為限),因此,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兩者係位於相同水平面上。
承上,該第一對接面211設有一第一對接口2111,該第二對接面221設有一第二對接口2211,且該插座絕緣本體2內設有一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與一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該第一對接口2111會與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相連通,該第二對接口2211會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相連通,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相連通,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能為獨立的插座容納空間。
復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設有一插座組裝空間50,其相對兩側的底緣分別朝上凹設有一第一殼體嵌卡部501,在該插座絕緣本體2伸入並固定至該插座組裝空間50的情況下,該本體嵌卡單元28能嵌卡至該第一殼體嵌卡部501,並會外露出該插座金屬殼體5,令該插座絕緣本體2能處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中的預定位置,避免因組裝過程疏失,導致該插座絕緣本體2的頂面過於突出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頂面。該插座金屬殼體5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在該第一實施例中,前述殼體寬度係由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相對兩側(如:前側與後側)相隔形成,以圖3為例,該插座金屬殼體5自左而右能具有二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依序為一第一殼體寬度W1與一第二殼體寬度W2,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一本體部21的區域具有第一殼體寬度W1,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二本體部22的區域具有第二殼體寬度W2,如圖3所示,該第二殼體寬度W2會小於第一殼體寬度W1(即,W1>W2),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第二殼體寬度W2的位置呈內縮態樣。
再者,復請參閱圖2及圖3所示,該插座金屬殼體5朝內延伸設有至少一殼體卡制件592,該插座絕緣本體2頂面朝下凹設至少一卡制槽29,且各該卡制槽29分別設有一凸塊291,如圖1所示,在該插座絕緣本體2伸入至該插座組裝空間50的情況下,各該殼體卡制件592會沿著該卡制槽29的壁面向下滑移,直到抵靠於該卡制槽29的底面,且各該凸塊291會與對應之各該殼體卡制件592相互抵靠迫緊;由於本創作之插座連接器1能被焊接或固定至電路板上,當使用者欲將與插座連接器1相插接的插頭連接器拔除時,抵靠於該卡制槽29底面的殼體卡制件592會賦予反作用力(如:抗力、摩擦力),避免插座連接器1會受到插拔影響而脫離或造成對接位置受損;另外,凸塊291能呈半圓柱狀(但不以此為限),只要能提供與殼體卡制件592相抵靠迫緊作用者,即為本創作所稱之凸塊291。
承上,該插座絕緣本體2的部分外壁面與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對應內壁面之間相隔一距離,以形成至少一個插接空間,在該第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能設有一第一插接空間52與一第二插接空間53,其中,該第一插接空間52與該第二插接空間53具有相等或實質上相等的左右橫向寬度,且該插座絕緣本體2對應於第二本體部22的外壁面能貼靠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對應內壁面,因此該插座連接器1對應於第二本體部22的位置不設有插接空間(但不以此為限)。
又,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前側面與後側面分別設有一第一組裝孔組58A,且該第一組裝孔組58A包含兩個第一組裝孔581,該等第一組裝孔581係與該第一插接空間52與第二插接空間53相連通,其中,該等第一組裝孔581係鄰近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左側,且位於前側的第一組裝孔581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會相等或實質上相等於位於後側的第一組裝孔581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以與設有對應嵌卡結構的另一連接器(如:插頭連接器)相結合。
請參閱圖4所示,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第一本體部21的底部之相對兩側延伸設有二金屬接腳593,各該金屬接腳593係呈不對稱設置,其中一個金屬接腳593較靠近插座金屬殼體5的左側,另一金屬接腳593則較遠離插座金屬殼體5的左側,二金屬接腳593係相隔形成一第一接腳間距F1;再者,該插座金屬殼體5靠近右側的底部之相對兩側係朝外延伸設有二金屬接腳593,且兩個金屬接腳593係呈對稱設置,靠近右側的二金屬接腳593係相隔形成一第二接腳間距F2,從插座連接器1的底側觀之,第一接腳間距F1會大於第二接腳間距F2。在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第一本體部21位置的各該金屬接腳593呈不對稱設置的情況下,令該插座連接器1的連接器寬度能大幅縮小,使得複數個插座連接器1排列於電路板時,第一接腳間距F1係決定能夠增加設置於同一列之插座連接器1的數量;相較於插座連接器1之殼體金屬接腳593呈對稱設置的情況,殼體金屬接腳593呈對稱設置的插座連接器1排列於電路板同一列之數量會少於殼體金屬接腳593呈不對稱設置的插座連接器1排列於電路板同一列之數量。
再者,如上所述,在兩兩相鄰插座連接器1的殼體金屬接腳呈相對稱設置的情況下,二插座連接器1排列於同一列相鄰固定時,其中一插座連接器1位於一側(如:後側)之金屬接腳593會與另一插座連接器1位於另一側(如:前側)之金屬接腳593較為靠近,使得電路板在一對應於金屬接腳593相抵接的位置,接受來自金屬接腳593的作用力(如:重力、壓力),同時在另一相鄰處承受另一來自金屬接腳593的作用力,嗣,電路板對應孔位的相鄰位置較為脆弱,令其板體本身強度不足以負荷,形成電路板破裂或斷裂的情形,尤其是採用DIP製程的插入式安裝方法,電路板會沿著其對應的孔位產生裂痕,或是採用SMT製程銲接,鄰近的金屬接腳593會相接觸形成短路;而金屬接腳593採用不對稱或錯位設置的方式,能有效解決前述問題,是以,避免電路板的相鄰受力點承受到過多鄰近的金屬接腳593所賦予的壓力而破裂或斷裂,因此,本案的插座連接器1能分散電路板的受力位置,以大幅改善電路板之板體強度不足負荷的問題,亦能降低反覆耗費成本於更換電路板上。
請參閱圖2及圖4所示,該第一端子組3係能嵌設於該第一本體部21中,其包含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如:電源端子),且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的相對兩端會外露出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及該第一本體部21的底面;該第二端子組4係能嵌設於該第二本體部22中,其包含複數支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如:訊號端子),且該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的相對兩端會外露出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及該第二本體部22的底面,其中,該第二端子組4能不設有端子座。
請參閱圖5所示,在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中,該插座絕緣本體2由一第一本體部21與一第二本體部22所組成,該第一本體部21的一第一對接面211係與該第二本體部22的一第二對接面221朝向同一方向,且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水平面L1與一第二水平面L2,其中,該第一水平面L1的縱向高度會等於該第二水平面L2的縱向高度(但不以此為限),因此,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兩者係位於相同水平面上。
除了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的插座連接器1以外,本創作還包括了其它實施例,請參閱圖6至圖10所示,在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中,僅就該第三實施例與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差異處及其它未提及部分加以詳細描述,該插座絕緣本體2至少由一第一本體部21與一第二本體部22所組成,該第一本體部21的一第一對接面211係與該第二本體部22的一第二對接面221朝向同一方向,且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分別延伸形成一第一水平面L1與一第二水平面L2(如圖4所示),其中,該第一水平面L1的縱向高度會大於該第二水平面L2的縱向高度,因此,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兩者係不位於相同水平面,以在彼此銜接處形成一肩部23。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第一水平面L1的縱向高度會小於該第二水平面L2的縱向高度,因此,該第一對接面211與該第二對接面221兩者係不位於相同水平面,以在彼此銜接處形成一另一肩部(圖中未示)。
承上,該第一對接面211設有一第一對接口2111,該第二對接面221設有一第二對接口2211與一第三對接口2212,且該第一對接口2111的橫向長度會分別小於該第二對接口2211與第三對接口2212的橫向長度,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對接面211與第二對接面221能根據產品需求,而至少設有一個以上的對接口。再者,該插座絕緣本體2內設有一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一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與一第三插座容納空間27,該第一對接口2111會與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相連通,該第二對接口2211會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相連通,該第三對接口2212會與該第三插座容納空間27相連通,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一本體部21能設有兩個插座容納空間,且該第一對接面211能設有兩個對接口,以分別與上述兩個插座容納空間相連通。又,該第一本體部21與該第二本體部22兩者為一體成形,故該第一本體部21與該第二本體部22會一同伸入至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本體部21與該第二本體部22兩者能為獨立元件,使得該第一本體部21與該第二本體部22能組裝為一體後再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或者是分別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在又一實施例中,該插座絕緣本體2還能由三個或以上的獨立元件所組成,使得前述三個獨立元件能先行組裝後再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或是前述三個以上之獨立元件的其中一者先單獨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其餘元件組裝為一體後再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又或是前述三個以上之獨立元件能分別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另,該第一本體部21前側鄰近底部處設有一本體嵌卡單元28,該第二對接面221係凸設有一凸塊體26,該凸塊體26之頂面係凹設有一凹孔260,鄰近該凸塊體26的底側設有一凸塊嵌卡部261,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本體嵌卡單元28與凸塊嵌卡部261係為一凸塊態樣,在其它實施例中,該本體嵌卡單元28與凸塊嵌卡部261還能為一凹槽或片體態樣。
復請參閱圖7至圖9所示,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設有一插座組裝空間50,且該插座絕緣本體2能伸入並固定至該插座組裝空間50。該插座金屬殼體5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前述殼體寬度係由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相對兩側相隔形成,在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中,該插座金屬殼體5自左側至右側具有三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分別為一第一殼體寬度W1、一第二殼體寬度W2與一第三殼體寬度W3,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一本體部21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分別是第一殼體寬度W1及第二殼體寬度W2,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二本體部22的區域具有第三殼體寬度W3,如圖3B所示,該插座金屬殼體5靠近該第二本體部22之區域的殼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22之區域的殼體寬度(即,W1>W2),以形成一殼體頸部503,且第二殼體寬度W2還會小於第三殼體寬度W3,第一殼體寬度W1會大於第三殼體寬度W3(但不以此為限),因此,第一殼體寬度W1會大於第三殼體寬度W3且大於第二殼體寬度W2,亦即,W1 > W3 > W2,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第二殼體寬度W2的位置呈內縮態樣;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殼體寬度W1會等於第三殼體寬度W3,且第二殼體寬度W2會小於第一殼體寬度W1及第三殼體寬度W3,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僅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亦即,W1 = W3>W2;在本創作之再一實施例中,第二殼體寬度W2會分別小於第一殼體寬度W1及第三殼體寬度W3,且第一殼體寬度W1會小於第三殼體寬度W3,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具有三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使得第三殼體寬度W3會大於第一殼體寬度W1且大於第二殼體寬度W2,亦即,W3>W1>W2;在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中,第二殼體寬度W2會等於第三殼體寬度W3,且第二殼體寬度W2及第三殼體寬度W3會小於第一殼體寬度W1,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僅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亦即,W1> W2 = W3;此外,第二殼體寬度W2及第三殼體寬度W3亦能大於第一殼體寬度W1,令該插座金屬殼體5僅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亦即,W2 = W3> W1。
承上,該插座絕緣本體2係對應於該殼體頸部503的態樣,以鄰近殼體頸部503右側沿著x軸為界區分為第一本體部21及第二本體部22,且,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第一本體部21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座體寬度,且該插座絕緣本體2靠近該第二本體部22之區域的座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22之區域的座體寬度,以形成一座體頸部213,鄰近座體頸部213左側及右側之座體寬度能為相等或不相等(即,第一本體部21除了座體頸部213的座體寬度能相等或不相等於第二本體部22的座體寬度),只要能夠在第一本體部21形成兩個不同的座體寬度即可。在本創作之部分實施例中,該座體頸部213的態樣能對應於該殼體頸部503的態樣,因此,該座體頸部213的左右橫向長度能大致相等或實質上相等於該殼體頸部503的左右橫向長度。
又,該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該肩部23的右側位置設有一段差部51,以在該插座金屬殼體5位於該段差部51兩邊側壁端形成高度差,且該段差部51係會與該肩部23相對應,使得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後側對應於該第二本體部22的縱向高度會小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後側對應於該第一本體部21的縱向高度,再者,該插座絕緣本體2的部分外壁面與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對應內壁面之間相隔一距離,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能設有一第一插接空間52、一第二插接空間53、一第三插接空間54、一第四插接空間55、一第五插接空間56與一第六插接空間57(但不以此為限),其中,該第一插接空間52與該第二插接空間53具有相等或實質上相等的左右橫向寬度,該第三插接空間54的左右橫向長度會小於該第四插接空間55的左右橫向長度,且該第五插接空間56的左右橫向長度亦會小於該第六插接空間57的左右橫向長度;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能僅於單側設有至少一個插接空間,例如,鄰近前側的該插座絕緣本體2外壁面能貼靠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對應內壁面,使得該插座連接器1鄰近前側的位置不設有插接空間;在本創作之再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能僅設有一個插接空間,例如,僅設有第四插接空間55;在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亦能不設有任一插接空間,亦即,該插座絕緣本體2外壁面會完全貼靠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對應內壁面。此外,各該插接空間還能相連通,例如,第三插接空間54能與第五插接空間56相連通,第四插接空間55與第六插接空間57相連通,且該殼體頸部503之內壁面亦能與該座體頸部213的對應外壁面相隔一距離,形成插接空間。
該插座金屬殼體5還設有一彎折件591,在該插座絕緣本體2由底側伸入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情形下,該彎折件591會伸入至該凹孔260,且該本體嵌卡單元28能嵌卡至該第一殼體嵌卡部501,該凸塊嵌卡部261係嵌入至一第二殼體嵌卡部502,本體嵌卡單元28與凸塊嵌卡部261會分別外露出該插座金屬殼體5,令該插座絕緣本體2能處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中的預定位置,避免因組裝過程疏失,導致該插座絕緣本體2的頂面過於突出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頂面,在該第三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嵌卡部501及第二殼體嵌卡部502係為一凹設形成的空間,但不以此為限,在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中,該第一殼體嵌卡部501及第二殼體嵌卡部502還能為凹孔或凸塊態樣,以分別與該本體嵌卡單元28及凸塊嵌卡部261相結合;另外,本創作之其它實施例還能僅設有本體嵌卡單元28或凸塊嵌卡部261其中一者,以及第一殼體嵌卡部501與第二殼體嵌卡部502其中一者,只要能夠提供避免插座絕緣本體2頂面過於突出的功效,並不侷限同時於第一本體部21、第二本體部22及插座金屬殼體5對應的位置皆設有相關元件。
又,該插座金屬殼體5之前側面與後側面分別設有一第一組裝孔組58A與一第二組裝孔組58B(但不以此為限),且該第一組裝孔組58A包含兩個第一組裝孔581與四個第二組裝孔582,該第二組裝孔組58B包含兩個第三組裝孔583,該等第一組裝孔581係與該第一插接空間52與第二插接空間53相連通,該等第二組裝孔582與第三組裝孔583係分別與第三插接空間54、第四插接空間55、第五插接空間56與第六插接空間57相連通,其中,該等第一組裝孔581係鄰近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左側,該等第二組裝孔582及該等第三組裝孔583則鄰近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中心軸線及右側,且位於前側的第一組裝孔581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會相等或實質上相等於位於後側的第一組裝孔581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位於前側的第二組裝孔582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會高於位於後側的第二組裝孔582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位於前側的第三組裝孔583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會高於位於後側的第三組裝孔583距離插座金屬殼體5底緣之縱向高度,以在該插座連接器1與不同態樣的另一連接器(如:插頭連接器)相插接的情況下,使用到不同的組裝孔組。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金屬殼體5還能僅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前側面或後側面其中一者設有兩組組裝孔組,以與僅於前側面或後側面設有對應嵌卡結構之另一連接器(如:插頭連接器)相結合;在又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組裝孔組58A及第二組裝孔組58B能分別僅設有一個組裝孔,業者能根據實際產品需求,調整組裝孔的數量,只要該第一組裝孔組58A及第二組裝孔組58B能提供該插座連接器1與不同態樣的另一連接器相嵌卡固定的功效即可。
請參閱圖7、圖9及圖10所示,該第一端子組3係能嵌設於該第一本體部21中,其包含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如:訊號端子)及複數支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如:電源端子)(但不以此為限),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係能設於一第一端子座34上,且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的相對兩端會外露出該第一端子座34,該等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係能相鄰組成一片體狀,其係與設有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的該第一端子座34相結合形成該第一端子組3,但在本創作之其他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組3能夠只設有單一規格的金屬端子(例如,只設有訊號端子、電源端子或接地端子等)。又,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與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的前端還會外露出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24;該第二端子組4係能嵌設於該第二本體部22中,其包含複數支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且該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會分別設於一第二端子座43及一第三端子座44上,令設於第二端子座43的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與設於第三端子座44的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會分別由該插座絕緣本體2的底側伸入,並分別容置於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與第三插座容納空間27內,且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的前端還會外露出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25與第三插座容納空間27,使得該第一端子組3中的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的前端,會與該第二端子組4的所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的前端位於不同水平面(如圖10所示),且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及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的端子高度會小於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的端子高度,再者,如圖9及圖10所示,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及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之前側與後側間及兩端子間的距離會保持相等或實質上相等,但不以此為限,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及第二插座金屬端子42之前側與後側間及兩端子間的距離會不相等。又,該第一端子座34、該第二端子座43與該第三端子座44除了能為獨立的元件外,還能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將金屬端子與端子座形成為一體,且該第一本體部21與第一端子組3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不同於該第二本體部22與第二端子組4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另,在其它實施例中,該等第三插座金屬端子33與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能不相組合為一體,以分別伸入至該插座絕緣本體2之第一本體部21內的同一個插座容納空間或是兩個獨立的插座容納空間中。
復請參閱圖7及圖9所示,該插座連接器1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貼合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的位置,係嵌設有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如圖3B所示,對應於座體頸部213的位置,嵌設有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31,惟,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插座連接器1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2外壁面貼靠於該插座金屬殼體5內壁面的位置係不嵌設有任何端子或端子組,即,對應於座體頸部213的位置能不嵌設有任何端子或端子組或未具有該第一端子組3;又,在形成有該座體頸部213及殼體頸部503的情況下,該第一端子座34的端子座寬度係與第二端子座43及第三端子座44的端子座寬度保持一致,亦即,端子座的寬度不會受到殼體寬度或座體寬度的變化而增減;在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本體部21包含有兩組之第一端子組3,且該二第一端子組3的端子類型互不相同,其中,該二第一端子組3的其中一端子類型為電源端子,其餘端子類型為訊號端子;在本創作之再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本體部21包含有三組之第一端子組3,且該等第一端子組3的端子類型互不相同,其中,該等第一端子組3的端子類型能為電源端子、訊號端子及接地端子。
請參閱圖11至圖14所示,該插座連接器1係能與一插頭連接器6相結合形成一連接器組C,復請參閱圖11及12所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的插頭連接器6係一種三件式的插頭連接器6,其至少包含一插頭絕緣本體61、一第一插頭對接部62、一第二插頭對接部63、一第三插頭對接部64與至少一傳輸線65,其中,該插頭絕緣本體61係由三個獨立元件所構成,其底側至少設有該第一插頭對接部62、該第二插頭對接部63、該第三插頭對接部64、二第一插接塊612、一第二插接塊613、一第三插接塊614、一第四插接塊615與一第五插接塊616,且該插頭絕緣本體61的前側面與後側面分別設有六個與四個組裝凸塊611,在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1相結合的情形下,各該第一插接塊612係分別與該第一插接空間52與第二插接空間53相對應,該第二插接塊613係與第三插接空間54相對應,該第三插接塊614係與第四插接空間55相對應,該第四插接塊615係與第五插接空間56相對應,該第五插接塊616係與第六插接空間57相對應,且各該第一插接塊612、該第二插接塊613、該第三插接塊614、該第四插接塊615與該第五插接塊616會伸入至對應的第一插接空間52、第二插接空間53、第三插接空間54、第四插接空間55、第五插接空間56與第六插接空間57中,嗣,該第一插頭對接部62能對應於該第一對接口2111並向下位移伸入,該第二插頭對接部63能對應於第二對接口2211向下位移伸入,該第三插頭對接部64能對應於該第三對接口2212向下位移伸入,使得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1相電氣連接,同時,該插頭連接器6係使用該第一組裝孔組58A,該等組裝凸塊611會分別與對應之該等第一組裝孔581及第二組裝孔582相嵌卡定位,以令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能彼此穩定結合。
除了上述第一實施例的插頭連接器6,本創作還具有一第二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6,請參閱圖13及圖14所示,該插頭連接器6係一種一件式的插頭連接器6,其至少包含該插頭絕緣本體61、該第一插頭對接部62、該第二插頭對接部63、該第三插頭對接部64與該等傳輸線65,其中,該插頭絕緣本體61僅由一個元件所構成,其底側至少設有該第一插頭對接部62、該第二插頭對接部63、該第三插頭對接部64、一第一插接塊612、一第二插接塊613、一第三插接塊614,且該插頭絕緣本體61的前側面與後側面分別設有二個組裝凸塊611,該等組裝凸塊611係呈薄片體,但不以此為限,只要該等組裝凸塊611具有與相對應的組裝孔嵌卡結合的功效,即為本創作所稱之組裝凸塊611;在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1相結合的情形下,該第一插接塊612係與該第一插接空間52相對應,該第二插接塊613係與第三插接空間54相對應,該第三插接塊614係與第五插接空間56相對應,且該第一插接塊612、該第二插接塊613、該第三插接塊614會伸入至對應的第一插接空間52、第三插接空間54與第五插接空間56中,嗣,該第一插頭對接部62能對應於該第一對接口2111並向下位移伸入,該第二插頭對接部63能對應於第二對接口2211向下位移伸入,該第三插頭對接部64能對應於該第三對接口2212向下位移伸入,使得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1相電氣連接,同時,該插頭連接器6係使用該第二組裝孔組58B,該等組裝凸塊611會分別與對應之該等第三組裝孔583相嵌卡定位,以令該插頭連接器6與該插座連接器能彼此穩定結合。
綜上所述,本創作之插座連接器能與不同規格之插頭連接器6(如,圖5至圖8的連接器態樣,或是卡片式態樣)相結合,尤其是藉由不同組的組裝孔、端子組、插接空間等結構,能提供使用者盲插或防反插的操作功效,令使用者在操作上能夠更簡便,且能夠有效解決插接操作不當所衍生的問題。
按,以上所述,僅係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惟,本創作所主張之權利範圍,並不侷限於此,按凡熟悉該項技藝人士,依據本創作所揭露之技術內容,可輕易思及之等效變化,均應屬不脫離本創作之保護範疇。
[習知]
無
[本創作]
1:插座連接器
2:插座絕緣本體
21:第一本體部
211:第一對接面
213:座體頸部
2111:第一對接口
22:第二本體部
221:第二對接面
2211:第二對接口
2212:第三對接口
23:肩部
24:第一插座容納空間
25:第二插座容納空間
26:凸塊體
260:凹孔
261:凸塊嵌卡部
27:第三插座容納空間
28:本體嵌卡單元
29:卡制槽
291:凸塊
3:第一端子組
31:第一插座金屬端子
33:第三插座金屬端子
34:第一端子座
4:第二端子組
42:第二插座金屬端子
43:第二端子座
44:第三端子座
5:插座金屬殼體
50:插座組裝空間
501:第一殼體嵌卡部
502:第二殼體嵌卡部
503:殼體頸部
51:段差部
52:第一插接空間
53:第二插接空間
54:第三插接空間
55:第四插接空間
56:第五插接空間
57:第六插接空間
58A:第一組裝孔組
58B:第二組裝孔組
581:第一組裝孔
582:第二組裝孔
583:第三組裝孔
591:彎折件
592:殼體卡制件
593:金屬接腳
6:插頭連接器
61:插頭絕緣本體
611:組裝凸塊
612:第一插接塊
613:第二插接塊
614:第三插接塊
615:第四插接塊
616:第五插接塊
62:第一插頭對接部
63:第二插頭對接部
64:第三插頭對接部
65:傳輸線
C:連接器組
F1:第一接腳間距
F2:第二接腳間距
L1:第一水平面
L2:第二水平面
W1:第一殼體寬度
W2:第二殼體寬度
W3:第三殼體寬度
[圖1]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爆炸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俯視示意圖;
[圖4]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仰視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立體示意圖;
[圖7]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爆炸示意圖;
[圖8]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俯視示意圖;
[圖9]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之座體頸部與殼體頸部相對位置的俯視示意圖;
[圖10]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的縱剖面示意圖;
[圖11]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與第一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相結合的後側立體示意圖;
[圖12]係與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相結合之第一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的後側仰視立體示意圖;
[圖13]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與第二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相結合的立體示意圖;及
[圖14]係與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相結合之第二實施例之插頭連接器的仰視立體示意圖。
1:插座連接器
2:插座絕緣本體
21:第一本體部
211:第一對接面
2111:第一對接口
22:第二本體部
221:第二對接面
2211:第二對接口
24:第一插座容納空間
25:第二插座容納空間
28:本體嵌卡單元
29:卡制槽
291:凸塊
3:第一端子組
31:第一插座金屬端子
4:第二端子組
42:第二插座金屬端子
5:插座金屬殼體
50:插座組裝空間
501:第一殼體嵌卡部
58A:第一組裝孔組
581:第一組裝孔
592:殼體卡制件
593:金屬接腳
Claims (18)
- 一種插座連接器,包括: 一插座絕緣本體,至少由一第一本體部與一第二本體部所組成,該第一本體部的一第一對接面係與該第二本體部的一第二對接面朝向同一方向,其中,該第一對接面設有至少一第一對接口,該第二對接面設有至少一第二對接口,該插座絕緣本體內設有至少一第一插座容納空間與至少一第二插座容納空間,該第一對接口會與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相連通,該第二對接口會與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相連通; 一第一端子組,係能嵌設於該第一本體部中,其至少包含複數支第一插座金屬端子,且該等第一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外露出該第一插座容納空間; 一第二端子組,係能嵌設於該第二本體部中,其至少包含複數支第二插座金屬端子,且該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外露出該第二插座容納空間;及 一插座金屬殼體,其內設有一插座組裝空間,且該插座絕緣本體能伸入並固定至該插座組裝空間,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具有至少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前述殼體寬度係由該插座金屬殼體之相對兩側相隔形成。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第一本體部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殼體寬度,且該插座金屬殼體靠近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殼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殼體寬度,以形成一殼體頸部。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第一本體部的區域,係具有兩個不同的座體寬度,且該插座絕緣本體靠近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座體寬度會小於其遠離該第二本體部之區域的座體寬度,以形成一座體頸部。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座體頸部的位置,係未具有該第一端子組。
-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對接面與該第二對接面兩者不位於相同水平面,以在彼此銜接處形成一肩部。
- 如請求項5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端子組之部分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會與該第二端子組的所有第二插座金屬端子的前端位於不同水平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該肩部的至少一側位置,設有一段差部,以在該插座金屬殼體位於該段差部兩邊側壁端形成高度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絕緣本體的至少部分外壁面能與該插座金屬殼體的對應內壁面之間相隔一距離,以形成至少一個插接空間。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之至少任一側面設有兩組組裝孔組,且各該組裝孔組分別包含至少一個組裝孔,以在該插座連接器與不同態樣的插頭連接器相插接的情況下,使用到不同的組裝孔組。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對應於該座體頸部的位置,其內壁面係貼靠於該插座絕緣本體之外壁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兩者為一體成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二本體部兩者為獨立元件。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部與該第一端子組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不同於該第二本體部與該第二端子組所構成之連接器規格。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本體部包含有至少兩組之第一端子組,且該二第一端子組的端子類型互不相同。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對接口的橫向長度不同於該第二對接口的橫向長度。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二第一端子組的其中一端子類型為電源端子,其餘端子類型為訊號端子。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底部之相對兩側延伸設有至少二金屬接腳,各該金屬接腳係呈不對稱設置。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座連接器,其中,該插座金屬殼體朝內延伸設有至少一殼體卡制件,該插座絕緣本體頂面朝下凹設至少一卡制槽,且各該卡制槽分別設有一凸塊,在該插座絕緣本體伸入至該插座組裝空間的情況下,各該殼體卡制件會沿著該卡制槽的壁面向下滑移,直到抵靠於該卡制槽的底面,且各該凸塊會與對應之各該殼體卡制件相互抵靠迫緊。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5540.6U CN219436313U (zh) | 2022-03-31 | 2022-09-22 | 插座连接器 |
US18/193,552 US20230318228A1 (en) | 2022-03-31 | 2023-03-30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housing surrounded by a shell with surface protrusions |
US18/193,555 US20230318229A1 (en) | 2022-03-31 | 2023-03-30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segments having different widths |
US18/193,561 US20230318213A1 (en) | 2022-03-31 | 2023-03-30 | Multi-width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ecessed neck seg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1203300 | 2022-03-31 | ||
TW111203300 | 2022-03-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33882U true TWM633882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5784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208806U TWM633882U (zh) | 2022-03-31 | 2022-08-12 | 插座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36313U (zh) |
TW (1) | TWM63388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49016B2 (en) | 2017-10-30 | 2024-11-19 |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 Low crosstalk card edge connector |
TWI867951B (zh) * | 2024-01-27 | 2024-12-21 | 東莞市康祥電子有限公司 | 防止反插功能型複合式介面電連接器 |
-
2022
- 2022-08-12 TW TW111208806U patent/TWM633882U/zh unknown
- 2022-09-22 CN CN202222515540.6U patent/CN2194363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149016B2 (en) | 2017-10-30 | 2024-11-19 |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 Low crosstalk card edge connector |
TWI867951B (zh) * | 2024-01-27 | 2024-12-21 | 東莞市康祥電子有限公司 | 防止反插功能型複合式介面電連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36313U (zh) | 2023-07-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79780B (zh) | 电子装置组合结构 | |
CN202259784U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102214882A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8045830U (zh) | 具有对接槽的连接器 | |
CN219436313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17903515U (zh) | 插座连接器 | |
TWM621401U (zh) | 具有對接孔的板端連接器 | |
TWM614728U (zh) | 具有防反插結構之連接器 | |
TWM629885U (zh) | 具有插接空間與導引結構的插座連接器 | |
CN215771775U (zh) | 具有防呆机构的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7306859U (zh) | 具有插接空间与导引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 |
TWM639684U (zh) | 具有外弧結構之連接器及其殼體 | |
CN215377861U (zh) | 具有防反插结构的连接器 | |
CN104037549B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17589673U (zh) | 具前置插接机构的线端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 | |
CN220439930U (zh) | 具有特定分隔间距端子组的连接器 | |
TWM630212U (zh) | 具前置插接機構的線端連接器及其連接器組 | |
CN220984925U (zh) | 具紧贴区与间隔区且设有卡勾件的连接器 | |
CN220042366U (zh) | 具有外弧结构的连接器及其壳体 | |
CN221353210U (zh) | 具有多个抵接部的电源端子 | |
CN215645240U (zh) | 具有多个导引结构的连接器 | |
CN220400953U (zh) | 同插接槽多端子组的连接器 | |
CN220401022U (zh) | 具有定位凹槽的连接器及其绝缘本体 | |
CN220439960U (zh) | 具有导引结构的连接器及其壳体 | |
CN215645140U (zh) | 具有多高度的配合槽结构的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