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620851U - 抽屜式容器 - Google Patents

抽屜式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0851U
TWM620851U TW109216853U TW109216853U TWM620851U TW M620851 U TWM620851 U TW M620851U TW 109216853 U TW109216853 U TW 109216853U TW 109216853 U TW109216853 U TW 109216853U TW M620851 U TWM620851 U TW M62085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clined portion
sliding member
drawer
container
type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68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許木川
Original Assignee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68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085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0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085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種抽屜式容器,其包含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第一容器,包含支撐件、至少二側板、後板、上蓋及前蓋。該些側板與支撐件及後板連接,上蓋與後板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連接,前蓋與上蓋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樞接。第二容器,可容納於第一容器中。第一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前蓋。第二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容器。其中,定義抽屜式容器至少具有一容全抽出狀態及一完全收合狀態,由完全抽出狀態轉變為完全收合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收合過程,由完全收合狀態轉變為完全抽出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抽出過程。其中,第一滑動件在收合過程會沿著第二滑動件滑動而接近支撐件,第一滑動件在抽出過程會沿著第二滑動件滑動而遠離支撐件。

Description

抽屜式容器
本案是關於一種抽屜式容器,特別是關於一種藉由拉動或推動抽屜而連帶地開啟或關閉前蓋的抽屜式容器。
習知的抽屜式容器,尤其是習知的前掀蓋式整理箱(亦稱為「前取式整理箱」或「斜取式整理箱」)通常係將前掀蓋樞接於上蓋而能夠開關習知的前掀蓋式整理箱的前開口。當使用者要拿取或放置物品時,需要先行掀起前蓋並且支撐前蓋,用以使前蓋不會因為重力而向下關閉習知的前掀蓋式整理箱的前開口,才能夠順利地拿取或放置物品;也就是說,使用者需要雙手才能夠完成拿取或放置物品的操作,而有使用不便的問題。
有業者針對前述問題提出改良,如中華民國證書號第M513856號「整理箱結構」新型專利(以下簡稱「先前技術」)所揭露,先前技術係在箱體(元件符號1)銜接側開口部(元件符號13)設置有向箱體內部延伸的滑槽道(元件符號15)。當掀起掀蓋(元件符號3)時,掀蓋的樞接部(元件符號14)可順由滑槽道推導入箱體並收納於箱體與上蓋(元件符號2)之間,進而產生掀蓋可以被推導入箱體而被箱體的滑槽道支撐之功效,使得使用者經由側開口部置放或拿取物品時可以單手完成操作。
然而,先前技術所揭示的整理箱雖改善了取物或置物時的順暢性,卻增加了掀起或關閉前掀蓋所耗費的時間。詳細而言,掀起掀蓋時,使用者需要先行上掀而轉動掀蓋直至掀蓋和側開口部略呈垂直,才可以將掀蓋推入滑槽;另一方面,關閉掀蓋時,使用者需要先水平地拉動掀蓋,才可以將掀蓋向下翻轉遮覆側開口部。在掀起或關閉掀蓋的過程中皆需要「兩段式地」操作,順暢性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整理箱,可以改善取物或置物的便利性,亦可順暢地掀起或關閉前掀蓋,實屬一個重要的課題。
鑒於上述的課題,本案提供一種抽屜式容器。在本案之一實施例中,抽屜式容器包含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第一容器,包含支撐件、至少二側板、後板、上蓋及前蓋。該些側板與支撐件及後板連接,上蓋與後板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連接,前蓋與上蓋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樞接。第二容器,可容納於第一容器中。第一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前蓋。第二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容器。其中,定義抽屜式容器至少具有一容全抽出狀態及一完全收合狀態,由完全抽出狀態轉變為完全收合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收合過程,由完全收合狀態轉變為完全抽出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抽出過程。其中,第一滑動件在收合過程會沿著第二滑動件滑動而接近支撐件,第一滑動件在抽出過程會沿著第二滑動件滑動而遠離支撐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蓋具有一第一扣合結構,以及第一滑動件具有一第一扣合部,第一扣合結構與第一扣合部可拆卸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傾斜部及一第一非傾斜部;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第一傾斜部較第一非傾斜部更靠近支撐件;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開啟狀態時,第一傾斜部較第一非傾斜部更遠離支撐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中空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溝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容器進一步具有一底部、一環繞凸出部及一拉動部,環繞凸出部圍繞底部,拉動部延設自環繞凸出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容器更具有一第二扣合結構,以及第二滑動件具有一第二扣合部,第二扣合結構與第二扣合部可拆卸地連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傾斜部及一第二非傾斜部;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第二傾斜部較第二非傾斜部更遠離後板,並且第二傾斜部較第二非傾斜部更靠近前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傾斜部及一第一非傾斜部;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第一傾斜部較第一非傾斜部更遠離支撐件;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開啟狀態時,第一傾斜部較第一非傾斜部更靠近支撐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傾斜部及一第二非傾斜部;當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第二傾斜部較第二非傾斜部更靠近後板,並且第二傾斜部較第二非傾斜部更遠離前蓋。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抽屜式容器,抽屜式容器包含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第一容器包含前蓋。第一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一容器,以及第二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容器。抽屜式容器在收合過程及抽出過程中,第一滑動件皆會沿著第二滑動件滑動。抽屜式容器藉由設置有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使得使用者在推動或拉動第二容器的同時,第二容器的第二滑動件能夠連帶地帶動與前蓋可拆卸地連接的第一滑動件,進而產生推動或拉動第二容器的同時可以順暢地掀起或關閉前蓋的功效,解決習知的前掀蓋式容器需要雙手才能夠操作的問題,更同時解決先前技術需要兩段式操作、順暢性較低的問題。
以下參照相關圖式及透過特定實施例來說明本案所揭露有關「抽屜式容器」的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元件將以相同的參照符號加以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瞭解本案所欲解決的問題與功效。
需要說明的是,本案的圖式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後等)僅是用於解釋某一特定狀態中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及/或運動情況等。在不悖離本案的精神下,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而應用。以下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的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之修改或變更者,皆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包含。
請參閱圖1A~圖7,這些圖式中的抽屜式容器9是以整理箱的形式作為表現方法。然而,需要敘明的是,本案亦可應用於桌子的抽屜、櫃子的抽屜、收納箱、鞋盒、展示櫃等任何抽屜式容器。以下先針對抽屜式容器9的組成及其各部件之連接關係作介紹,隨後再透過具體實施例說明抽屜式容器9之不同實施態樣及作動方式。
如圖1A及圖1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式容器9包含一第一容器1、一第二容器2、一第一滑動件3及一第二滑動件4。第一容器1包含一支撐件11、至少二側板12、一後板13及一上蓋14。該些側板12與支撐件11及後板13連接,上蓋14與後板13及該些側板12二者其中至少一者連接。
如圖2A、圖2B及圖3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1呈長桿狀,在其他實施例中,支撐件11可以是呈現長條狀或者是底板等態樣,以及支撐件11的數量可以是一個或多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1呈底板,且底板同時盛載該些側板12及後板1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皆略呈矩形的板體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也可例如但不限於呈梯形、橢圓形、不規則形或更多邊形等。
該些側板12的前側(如圖3B的左側)以支撐件11相連接,該些側板12的後側(如圖3B的右側)以後板13相連接。上蓋14同時連接於該些側板12及後板13的頂側(如圖3B的上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1、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之間以嵌合的連接方式相互連接。經組裝後,支撐件11、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會共同形成六面體的外觀(如圖2B),且共同界定出具有一第一開口16的容置空間S。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撐件11、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之間也可例如但不限於以扣合、磁吸或螺鎖等連接方式連接,或是彼此呈一體成型式地連接。也就是說,本案不對支撐件11、該些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的形狀和彼此之間的連接方式作限制。
如圖2B~圖3A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容器1更具有一前蓋15,前蓋15與上蓋14及該些側板12二者其中至少一者樞接。前蓋15靠上側(如圖3的上側)之兩側凸設有對稱的一樞接部151,樞接部151可貫穿上蓋14接近第一開口16對應設置的一孔洞141,進而使前蓋15可轉動地樞接於上蓋14並可選擇性地遮蔽第一開口16。
如圖2B及圖3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容器2可被容納於第一容器1中。第二容器2進一步具有一底部21、一環繞凸出部22及一拉動部23,環繞凸出部22圍繞底部21,拉動部23延設自環繞凸出部22。第二容器2提供抽屜之用途,其可被抽離或置入於第一容器1的容置空間S,是用以供使用者盛放物品。環繞凸出部22圍繞底部21進而使第二容器2略呈一皿狀結構。拉動部23是用以提供使用者拉動第二容器2的部位,其自環繞凸出部22的其中一個側邊向外再向下延伸設置(如圖3B),致使拉動部23和環繞凸出部22之間產生凹設的一空間231,空間231可允許使用者的手指置入,可例如但不限於提供使用者拉動第二容器2時良好的接觸手感。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拉動部23也可以係呈凸出的塊狀結構或凸出的環狀結構等不同造型。
如圖4A~圖4D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可拆卸地連接於前蓋15。在一些實施例中,前蓋15具有一第一扣合結構152,以及第一滑動件3具有一第一扣合部31,第一扣合結構152與第一扣合部31可拆卸地連接。第一扣合結構152是呈現凹入狀,而第一扣合部31係呈現形狀與第一扣合結構152相對應的凸出狀。第一扣合結構152與第一扣合部31可相互嵌合。除此之外,第一扣合部31更具有略呈勾狀的一第一定位部311,以及第一扣合結構152更具有呈開孔狀的一第一定位結構153。當第一扣合部31完整地嵌入第一扣合結構152時,第一定位部311會貫穿並抵接第一定位結構153(如圖4D)。具體而言,第一定位部311與第一定位結構153共同形成卡勾結構,藉由卡勾結構的限位關係,進而穩固第一滑動件3與前蓋15之間的連接狀態。
如圖5A~圖5D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4可拆掉地連接於第二容器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容器2更具有一第二扣合結構24,以及第二滑動件4具有一第二扣合部41,第二扣合結構24與第二扣合部41可拆卸地連接。第二扣合結構24是呈現凹入狀,而第二扣合部41係呈現形狀與第二扣合結構24相對應的凸出狀。第二扣合結構24與第二扣合部41可相互嵌合。除此之外,第二扣合部41更具有略呈勾狀的一第二定位部411,以及第二扣合結構24更具有呈開孔狀的一第二定位結構241。當第二扣合部41完整地嵌入第二扣合結構24時,第二定位部411會貫穿並抵接第二定位結構241(如圖5D)。具體而言,第二定位部411與第二定位結構241共同形成卡勾結構,藉由卡勾結構的限位關係,進而穩固第二滑動件4與第二容器2之間的連接狀態。
如圖4A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更具有一第一中空結構3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更具有一第一溝槽33。如圖5A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4更具有一第二中空結構4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4更具有一第二溝槽43。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及第二滑動件4皆呈框體,而第一中空結構32及第二中空結構42指其框體中間的中空範圍;此外,第一滑動件3及第二滑動件4分別具有第一溝槽33和第二溝槽43,第一溝槽33和第二溝槽43分別圍著第一中空結構32及第二中空結構42設置。值得一提的是,藉由第一中空結構32、第一溝槽33、第二中空結構42及第二溝槽43的設置,可以讓第一滑動件3和第二滑動件4達到輕量化及節省製造成本的功效。
如圖1A、圖1B及圖6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定義抽屜式容器9至少具有一完全收合狀態P1(如圖1A)及一完全抽出狀態P2(如圖1B),由完全抽出狀態P2轉變為完全收合狀態P1的動態過程為收合過程,由完全收合狀態P1轉變為完全抽出狀態P2的動態過程為抽出過程。其中,在收合過程中,第一滑動件3會沿著第二滑動件4而接近支撐件11;在抽出過程中,第一滑動件3會沿著第二滑動件4而遠離支撐件11。言下之意,無論在收合過程或是抽出過程,第一滑動件3皆係利用與第二滑動件4相輔相成的作動關係來接近或遠離支撐件11。其中,兩者可相互配合的作動關係是歸因於兩者的形狀、構造,將於後續透過各個具體實施例更進一步地作介紹。
以下將通過各個具體實施例更進一步說明本案提供的抽屜式容器9的不同實施態樣。以下具體實施例中,已於以上說明中敘述者將不再贅述。
[第一具體實施例]
如圖1A及圖1B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抽屜式容器9包含一第一容器1、一第二容器2、一第一滑動件3及一第二滑動件4。第一容器1包含一支撐件11、至少二側板12、一後板13及一上蓋14。該些側板12與支撐件11連接,且該些側板12與後板13連接,另外,上蓋14與後板13連接,且上蓋14與該些側板12連接。
如圖2A、圖2B及圖3B所示,支撐件11呈長桿狀,將支撐件11的兩端分別連接於二個側板12。這二個側板12、後板13及上蓋14皆略呈矩形。
請參閱圖3B及圖6,圖3B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9在完全收合狀態P1的剖面示意圖;圖6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9經抽出過程至完全抽出狀態P2的剖面作動示意圖。如圖3B及圖6所示,第一滑動件3更具有一第一傾斜部34及一第一非傾斜部35,而第二滑動件4更具有一第二傾斜部44及一第二非傾斜部45。如圖3B所示,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收合狀態P1時,第一傾斜部34較第一非傾斜部35更靠近支撐件11,第一傾斜部34與上蓋14之間有介於15度至80度的夾角,而第一非傾斜部35與上蓋14之間係略呈平行;另外,第二傾斜部44較第二非傾斜部45更遠離後板13,並且第二傾斜部44較第二非傾斜部45更靠近前蓋15,第二傾斜部44與上蓋14之間有介於15度至80度的夾角,而第二非傾斜部45與後板13係略呈平行。
如圖6所示,抽屜式容器9可以由圖3B的完全收合狀態P1改變為圖6實線部分所描繪的完全抽出狀態P2。注意,為了凸顯出本實施例動態的狀態改變效果,在此是以虛線表示改變前、改變中或非完全抽出狀態的第一滑動件3、第二滑動件4及第二容器2。如圖6中實線部分所示,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抽出狀態P2時,第一傾斜部34較第一非傾斜部35更遠離支撐件11。
如圖4A至圖4D所示,第一滑動件3略呈凸五邊形,並連接於前蓋15,第一滑動件3具有三角形的一第一中空結構32及一對相互平行的一第一側邊36及一第二側邊37。第一滑動件3的第一側邊36延伸設置有一第一扣合部31,第一滑動件3利用第一扣合部31結合於前蓋15的第一扣合結構152,進而與前蓋15連接。
如圖4A及圖4C所示,第二側邊37的兩端朝第一側邊36的方向分別延伸出第一傾斜部34及第一非傾斜部35,第一非傾斜部35連接第二側邊37的另一端連接第一側邊36。第一非傾斜部35與第一側邊36略呈垂直,且第一非傾斜部35與第二側邊37略呈垂直,第一非傾斜部35與第一側邊36之間有一個圓弧形的R角,第一非傾斜部35與第二側邊37之間也有一個圓弧形的R角。此外,更定義第一傾斜部34連接第二側邊37的另一端延伸出一第三側邊38,第一傾斜部34與第一側邊36之間透過第三側邊38相連接,第三側邊38與第一側邊36略呈垂直,且第一傾斜部34與第三側邊38及第二側邊37於凸五邊形中相交的內角皆為鈍角。簡言之,第一滑動件3的凸五邊形外觀是依序由第一側邊36、第三側邊38、第一傾斜部34、第二側邊37及第一非傾斜部35圍形而成,且該凸五邊形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對側邊、三個直角及兩個鈍角。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滑動件4略呈凸五邊形,其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對側邊,定義該對側邊的其中一側邊為一第四側邊46,且另一側邊為一第五側邊47。其中,第二滑動件4以第四側邊46連接於第二容器2,具體而言,第四側邊46延伸設置有第二扣合部41,如前所述,第二滑動件4利用第二扣合部41結合於第二容器2的第二扣合結構24。
在本實施例中,第五側邊47的兩端朝第四側邊46的方向分別延伸出第二傾斜部44及第二非傾斜部45,第二非傾斜部45連接第五側邊47的另一端連接第四側邊46,且第二非傾斜部45和第四側邊46及第五側邊47皆略呈垂直。此外,更定義第二傾斜部44連接第五側邊47的另一端延伸出一第六側邊48,第二傾斜部44與第四側邊46之間透過第六側邊48相連接,第六側邊48與第四側邊46略呈垂直,且第二傾斜部44與第五側邊47及第六側邊48於凸五邊形中相交的內角皆為鈍角。簡言之,第二滑動件4的凸五邊形外觀是依序由第四側邊46、第六側邊48、第二傾斜部44、第五側邊47及第二非傾斜部45圍形而成,且該凸五邊形具有相互平行的一對側邊、三個直角及兩個鈍角。
如前所述,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收合狀態P1時,第一傾斜部34較第一非傾斜部35更靠近支撐件11,且第二傾斜部44較第二非傾斜部45更遠離後板13。亦即,在第一具體實施例中,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收合狀態P1時,第一傾斜部34相對第一非傾斜部35處於較靠下方(如圖3B的下側)的位置,而第二非傾斜部45相對第二傾斜部44處於較靠後方(如圖3B的右側)的位置。
再來介紹抽屜式容器9於抽出過程與收合過程中第一滑動件3與第二滑動件4的作動關係。當使用者自完全收合狀態P1向容置空間S的外側持續拉動第二容器2時,首先,第二滑動件4會朝前蓋15的方向移動;接著,第二滑動件4的第二傾斜部44會抵接到第一滑動件3(如圖6中虛線所繪示的狀態);隨後,第一滑動件3因受到第二滑動件4的推擠,其第二側邊37會沿著第二滑動件4的第二傾斜部44滑動,連帶地致使第一滑動件3帶動前蓋15朝遠離支撐件11的方向轉動(如圖6中為順時針方向),直至前蓋15抵接到上蓋14前緣的一限位部142後,達到完全抽出狀態P2。
而在收合過程,無論使用者按壓前蓋15朝支撐件11的方向(如圖6中為逆時針方向)或使用者推動第二容器2往容置空間S的內側移動,第一滑動件3皆會沿著第二傾斜部44相反於抽出過程中的路徑方向順勢移動,直至第一滑動件3和第二滑動件4脫離相互抵接的關係而達到完全收合狀態P1。
值得一提的是,在抽出過程中,從前蓋15被開啟至完全抽出狀態P2,由於第一滑動件3會持續抵接於第二滑動件4,相當第二滑動件4係位於下方持續支撐著第一滑動件3。換言之,掀起前蓋15無需借助抽屜式容器9本身以外的支撐力,例如使用者不需要以單手支撐前蓋15而另一手進行取物或置物,進而解決習知的前掀蓋式整理箱取物或置物不便的問題。
除此之外,不同於習知一些前掀蓋可被支撐的整理箱所採的技術手段,例如於先前技術段落提及先前技術無論掀起或關閉掀蓋的過程皆需要兩段式地操作,本案的前蓋15無論掀起或關閉過程皆可一步式地完成,增進了掀起或關閉前蓋15的便利性及順暢性。
[第二具體實施例]
請參閱圖7,圖7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9在完全收合狀態P1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具體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傾斜部34和第一非傾斜部35相對支撐件11的位置不同,且第二傾斜部44和第二非傾斜部45相對後板13的位置不同。
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收合狀態P1時,第一傾斜部34較第一非傾斜部35更遠離支撐件11;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抽出狀態P2時,第一傾斜部34較第一非傾斜部35更靠近支撐件11。當抽屜式容器9為完全收合狀態P1時,第二傾斜部44較第二非傾斜部45更靠近後板13,並且第二傾斜部44較第二非傾斜部45更遠離前蓋15。也就是說,相較於第一具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第一滑動件3及第二滑動件4分別以水平軸及以垂直軸作鏡像倒置。
在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自完全收合狀態P1向容置空間S的外側持續拉動第二容器2時,首先,第二滑動件4會朝前蓋15的方向移動;接著,第二滑動件4的第二非傾斜部45會抵接到第一滑動件3;隨後,第一滑動件3因受到第二滑動件4的推擠,其第二側邊37會沿著第二非傾斜部45滑動,連帶地致使第一滑動件3帶動前蓋15朝遠離支撐件11的方向轉動(如圖7中為順時針方向),直至前蓋15抵接到上蓋14前緣的一限位部142後,達到完全抽出狀態P2。而在收合過程,無論使用者按壓前蓋15朝支撐件11的方向(如圖7中為逆時針方向)或使用者推動第二容器2往容置空間S的內側移動,第一滑動件3皆會沿著第二滑動件4相反於抽出過程中的路徑方向順勢移動,直至第一滑動件3和第二滑動件4脫離相互抵接的關係而達到完全收合狀態P1。
最後,需要敘明的是,本案不對第一滑動件3和第二滑動件4的形狀作限制,亦即第一滑動件3及第二滑動件4不限於呈凸五邊形,凡是兩者間的形狀可相互配合達到同本案的作動關係及功效者,皆未脫離本案所主張的範疇。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呈長方形,而第二滑動件4呈直角三角形;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滑動件3呈三角形,而第二滑動件4呈直角梯形。
綜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種抽屜式容器,抽屜式容器包含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第一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一容器,以及第二滑動件可拆卸地連接於第二容器。抽屜式容器在收合過程及抽出過程中,第一滑動件皆會沿著第二滑動件而作動,亦即抽屜式容器藉由第一滑動件及第二滑動件相輔相成的抵接關係來開啟或關閉前蓋,解決習知的前掀蓋式容器尚需利以單手或利用其他方式來支撐前蓋,而導致取物或置物不便的問題。
此外,不同於習知一些前蓋可被支撐的容器所採的技術手段,本案的前蓋無論掀起或關閉過程皆可一步式地完成,增進了作動上的便利性及順暢性。
以上所述僅為舉例性,而非為限制性者。任何未脫離本案的精神與範疇,而對其進行的等效修改或變更,均應包含於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第一容器 11:支撐件 12:側板 13:後板 14:上蓋 141:孔洞 142:限位部 15:前蓋 151:樞接部 152:第一扣合結構 153:第一定位結構 16:第一開口 2:第二容器 21:底部 22:環繞凸出部 23:拉動部 231:空間 24:第二扣合結構 241:第二定位結構 3:第一滑動件 31:第一扣合部 311:第一定位部 32:第一中空結構 33:第一溝槽 34:第一傾斜部 35:第一非傾斜部 36:第一側邊 37:第二側邊 38:第三側邊 4:第二滑動件 41:第二扣合部 411:第二定位部 42:第二中空結構 43:第二溝槽 44:第二傾斜部 45:第二非傾斜部 46:第四側邊 47:第五側邊 48:第六側邊 9:抽屜式容器 S:容置空間 P1:完全收合狀態 P2:完全抽出狀態
圖1A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在完全收合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1B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在完全開啟狀態的立體示意圖。 圖2A為本案一實施例第一容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2B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在完全收合狀態的前視示意圖。 圖3A為圖3中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3B為圖3中沿b-b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4A為本案一實施例第一滑動件與前蓋的組裝示意圖。 圖4B為本案一實施例前蓋連接有第一滑動件的前視示意圖。 圖4C為圖4B中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4D為圖4C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5A為本案一實施例第二滑動件與第二容器的組裝示意圖。 圖5B為本案一實施例第二容器連接有第二滑動件的前視示意圖。 圖5C為圖5B中沿a-a線段的剖面示意圖。 圖5D為圖5C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6為本案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的作動示意圖。 圖7為本案另一實施例抽屜式容器在完全收合狀態的剖面示意圖。
1:第一容器
12:側板
14:上蓋
142:限位部
15:前蓋
16:第一開口
2:第二容器
21:底部
22:環繞凸出部
23:拉動部
24:第二扣合結構
3:第一滑動件
32:第一中空結構
33:第一溝槽
34:第一傾斜部
35:第一非傾斜部
4:第二滑動件
42:第二中空結構
43:第二溝槽
44:第二傾斜部
45:第二非傾斜部
9:抽屜式容器
S:容置空間
P2:完全抽出狀態

Claims (10)

  1. 一種抽屜式容器,包含: 一第一容器,其包含:一支撐件、至少二側板、一後板、一上蓋及一前蓋,該些側板與該支撐件及該後板連接,該上蓋與該後板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連接,該前蓋與該上蓋及該些側板二者其中至少一者樞接; 一第二容器,其是可被容納於該第一容器中; 一第一滑動件,其可拆卸地連接於該前蓋;以及 一第二滑動件,其可拆卸地連接於該第二容器; 其中,定義該抽屜式容器至少具有一完全抽出狀態及一完全收合狀態,由該完全抽出狀態轉變為該完全收合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收合過程,由該完全收合狀態轉變為該完全抽出狀態的動態過程為抽出過程; 其中,在收合過程中,該第一滑動件會沿著該第二滑動件滑動而接近該支撐件;在抽出過程中,該第一滑動件會沿著該第二滑動件滑動而遠離該支撐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前蓋具有一第一扣合結構,以及該第一滑動件具有一第一扣合部,該第一扣合結構與該第一扣合部可拆卸地連接。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傾斜部及一第一非傾斜部;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該第一傾斜部較該第一非傾斜部更靠近該支撐件;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開啟狀態時,該第一傾斜部較該第一非傾斜部更遠離該支撐件。
  4. 如請求項2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中空結構。
  5. 如請求項2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溝槽。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二容器進一步具有一底部、一環繞凸出部及一拉動部,該環繞凸出部圍繞該底部,該拉動部延設自該環繞凸出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二容器更具有一第二扣合結構,以及該第二滑動件具有一第二扣合部,該第二扣合結構與該第二扣合部可拆卸地連接。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二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傾斜部及一第二非傾斜部;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該第二傾斜部較該第二非傾斜部更遠離該後板,並且該第二傾斜部較該第二非傾斜部更靠近該前蓋。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一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一傾斜部及一第一非傾斜部;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該第一傾斜部較該第一非傾斜部更遠離該支撐件;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開啟狀態時,該第一傾斜部較該第一非傾斜部更靠近該支撐件。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抽屜式容器,其中該第二滑動件更具有一第二傾斜部及一第二非傾斜部;當該抽屜式容器為完全收合狀態時,該第二傾斜部較該第二非傾斜部更靠近該後板,並且該第二傾斜部較該第二非傾斜部更遠離該前蓋。
TW109216853U 2020-12-21 2020-12-21 抽屜式容器 TWM620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6853U TWM6208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抽屜式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6853U TWM6208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抽屜式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0851U true TWM620851U (zh) 2021-12-11

Family

ID=80680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6853U TWM620851U (zh) 2020-12-21 2020-12-21 抽屜式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08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214B (zh) * 2020-12-21 2023-12-0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式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214B (zh) * 2020-12-21 2023-12-01 聯府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抽屜式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0511B2 (en) Dispenser with stowable cover
WO2020173312A1 (zh) 可折叠容器
JP2022542109A (ja) 装飾シート付きのヒンジ部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冷蔵庫
TWM620851U (zh) 抽屜式容器
TWI824214B (zh) 抽屜式容器
JP3675400B2 (ja) 扉体付きミラーキャビネット
TWM584299U (zh) 掀蓋式收納箱
CN216256083U (zh) 一种收纳柜
JP3228768U (ja) スタンド型ペンケース
WO2023185281A1 (zh) 冰箱
CN212205250U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JP3096420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CN208821977U (zh) 一种折叠式橱柜
JP2001004266A (ja) 冷蔵庫扉の収納装置
CN216983963U (zh) 一种便于单手操作的滑动式眼影盒
CN220181345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KR102438623B1 (ko) 뚜껑 개폐형 박스의 스윙 자동 개폐 시스템
CN221830227U (zh) 一种多功能高柜
CN222041309U (zh) 一种箱盖及带有该箱盖的箱子
CN215945202U (zh) 一种可折叠的收纳盒
TWM648054U (zh) 多門收納箱
CN220054555U (zh) 一种折叠篮
CN107713414B (zh) 一种折叠式橱柜
KR101663751B1 (ko) 힌지와 간섭 없이 선반을 거치할 수 있는 수납장
CN109869982A (zh) 一种可折叠搁物架及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