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0105U -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 Google Patents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620105U TWM620105U TW110208851U TW110208851U TWM620105U TW M620105 U TWM620105 U TW M620105U TW 110208851 U TW110208851 U TW 110208851U TW 110208851 U TW110208851 U TW 110208851U TW M620105 U TWM620105 U TW M620105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 self
- protective clothing
- moisture permeability
- lay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乃是一種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有:一非織物層、一貼合於該非織物層一側表面之高透濕防水層,以及散佈於每一該多孔隙薄膜之複數粉體,其中該非織物層貼合於該高透濕防水層之總體透濕度大於1500 g/m
2.24hr;以及一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相對於該非織物層另一側之自潔層,包含有一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用以使接觸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之微生物及病毒被分解或喪失活性。
Description
本新型涉及用於血液及病毒阻隔防水透濕複合不織布開發,其具備阻隔病毒、細菌、血液傳染及感染懸浮口沫氣膠之P3等級(CNS14798)醫療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傳染病疫情爆發時醫療防護裝備需求量短期內倍數暴增,其醫療防護裝備價格也隨之上漲,各國家開始注重包括防護衣和口罩等防護裝備短缺問題。其中防護衣須具備高阻隔性、透濕性、防水性及輕量化之強韌膜材要求,而歐盟EN14126、美國AAMI及台灣CNS等標準均對病毒及細菌防疫用之防護衣有標準規範,傳統P3等級(CNS14798)醫療防護衣透氣度不佳,仍有待開發。
過去單層透氣薄膜由於孔洞的透氣路徑短無法阻擋病毒阻隔,若厚度提升以加長透氣路徑,亦無法達到高透氣性要求。先前技術仍無法達到最佳化效果,致使防護衣穿戴者舒適性不佳無法長時間穿戴。當流行病爆發時防護衣的需求量增大,由於醫護人員需要長時間穿戴防護衣,因此新一代的防護衣於防護性需維持一定效果,而舒適性提升將是未來開發課題。
先前技術使用透氣性複合薄片材料之研究,如中華民國專利號089110815所揭露,係關於具有頂片、後片及頂片與後片間之吸收核心之吸收物件。後片包含水蒸氣可滲透而實質上液體不可滲透之複合薄片材料,其包含黏至水蒸氣可滲透之熱塑性薄膜之紡黏之不織布。不織布包含主要由可與用來黏合網之黏合劑相容之纖維所組成之第一層以及由有些可與黏合黏著劑相容而有些不可相容之纖維之摻合物與熱塑性薄膜所組成之第二層。另一先前技術針對透濕性薄膜研究,如中華民國專利號102144782所揭露,該透濕性薄膜,係能維持通氣性、透濕性、機械強度及實用性,且耐透液性。該發明的透濕性薄膜係由含有:含融解波峰溫度為130~150℃且密度0.940~0.970g/cm 3 之聚乙烯樹脂的聚乙烯樹脂組成物(A)、無機填充材(B)、及苯乙烯系彈性體(C);且相對於上述聚乙烯樹脂組成物(A)與無機填充材(B)之合計100質量份,經添加上述苯乙烯系彈性體(C)1~20質量份的樹脂組成物構成;其中,滲出面積係未滿5%。
先前技術針對一種具有抗微生物化合物的布料的製造方法研究,如中華民國專利號105106057所揭露,該抗微生物化合物結合或附著在該布料上。該經處理的布料,該布料本身即可作為消毒材料或滅菌材料。該經處理的布料也展現耐洗滌及非浸出特性。其中所使用的浸染液包括一種或多種抗微生物劑,以及將該經處理的布料作熱處理的步驟。又先前技術針對血液與病毒阻礙之複合織物塗層研究,如中華民國專利號099118884所揭露,一種複合織物,其包含一不織物,一可熔纖維之完全壓延的不織物較佳;及一單片可透氣的聚合物層,其在該織物的至少一邊表面上且具有優良的透氣性、好的抗磨性及提供對抗血液及病毒試劑二者的保護。一種複合織物,其包含在纖維狀基材織物上的單片塗層,該複合物具有MVTR至少1500克/平方公尺/天及通過ASTM F1670血液阻礙測試與ASTM F1671病毒阻礙測試二者。
抗血液病毒防護衣需要求具備高透濕度,同時具備防止血液及病毒穿透;換句話說血液及病毒阻隔防水透濕複合不織布之表面必須要做得滴水不漏,但氣體又要能夠排出,穿著抗血液病毒防護衣之使用者於脫除該抗血液病毒防護衣時,仍有接觸沾染抗血液病毒防護衣之表面病毒疑慮,因此抗血液病毒防護衣之表面處理仍需近一步改良。本新型乃是一種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有:一非織物層,其基重小於70g/m
2;一貼合於該非織物層一側表面之高透濕防水層,該高透濕防水層包含有至少 3 層共押出之多孔隙薄膜,以及散佈於每一該多孔隙薄膜之複數粉體,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基重介於 5 g/m
2至30 g/m
2,牽伸倍率小於300%,且每一該粉體佔該高透濕防水層之重量百分比40%至60%,每一該粉體平均粒徑介於 0.5μm 至3μm,且每一該粉體選用碳酸鈣(CaCO
3),其中該非織物層貼合於該高透濕防水層之總體透濕度大於1500 g/m
2.24hr;以及一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相對於該非織物層另一側之自潔層,包含有一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用以使接觸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之微生物及病毒被分解或喪失活性。一般光觸媒大多是經由紫外線激發,為避免人體受紫外線照射造成傷害,本創作採用之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在可見光下即能激發其自潔功能,讓醫護人員穿著防護衣時,即便在一般日光或燈光照射下即有自潔之效果。其中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合成血液透過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且Phi-X174 噬菌體穿透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包含有依序共押出之一第一薄膜、一第二薄膜以及一第三薄膜。其中該第二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於其他兩者,且該第一薄膜、該第二薄膜以及該第三薄膜之膜厚比為1:1:1至1:5:1。其中該第三薄膜鄰接該非織物層,且該第三薄膜之孔數少於該第一薄膜或該第二薄膜。其中該第一薄膜鄰接該自潔層,且該第一薄膜之孔數多於該第二薄膜或該第三薄膜。其中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包含有複數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Cu
xO-TiO
2)。其中該自潔層包含有一膠體,每一該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散佈於該膠體中。其中該膠體之材質為四乙氧基矽烷 (Tetraethoxysilane, TEOS)。本創作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非織物層表面具至少 3 層共押出之多孔隙薄膜的高透濕防水層,得以部分阻斷或延長透氣通道,以降低合成血液透過性、Phi-X174 噬菌體穿透性及提升透濕度。再透由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表面之自潔層,以降低穿著抗血液病毒防護衣之使用者於脫除該抗血液病毒防護衣時接觸沾染病毒之風險。其有別於過去習知技藝具差異化,其新穎、進步及實用效益無誤。有關本創作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創作上述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熟習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
首先敬請閱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圖,顯示,本新型乃是一種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有:一非織物層101,其基重小於70g/m
2;一貼合於該非織物層101一側表面之高透濕防水層201,該高透濕防水層201包含有至少 3 層共押出之多孔隙薄膜,以及散佈於每一該多孔隙薄膜之複數粉體20111,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201基重介於 5 g/m
2至30 g/m
2,牽伸倍率小於300%,且每一該粉體20111佔該高透濕防水層201之重量百分比40%至60%,每一該粉體20111平均粒徑介於 0.5μm 至3μm,且每一該粉體20111選用碳酸鈣(CaCO
3),其中該非織物層101貼合於該高透濕防水層201之總體透濕度大於1500 g/m
2.24hr(CNS 12222);以及一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201相對於該非織物層101另一側之自潔層301,包含有一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用以使接觸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之微生物及病毒被分解或喪失活性;其中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合成血液透過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CNS14799),且Phi-X174 噬菌體穿透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CNS14800)。實施例中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之合成血液穿透性通過壓力>13.8 kPa測試結果顯示未穿透(CNS14799),及病毒穿透性通過壓力>13.8 kPa測試結果顯示未穿透(CNS14800),亦即通過CNS14798國家標準P3等級測試。
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圖,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201包含有依序共押出之一第一薄膜2011、一第二薄膜2012以及一第三薄膜2013。其中該第二薄膜2012之厚度大於或等於其他兩者,且該第一薄膜2011、該第二薄膜2012以及該第三薄膜2013之膜厚比為1:1:1至1:5:1。其中該第三薄膜2013鄰接該非織物層101,且該第三薄膜2013之孔數少於該第一薄膜2011或該第二薄膜2012。其中該第一薄膜2011鄰接該自潔層301,且該第一薄膜2011之孔數多於該第二薄膜2012或該第三薄膜2013。
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圖,其中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包含有複數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20111(Cu
xO-TiO
2)。其中該自潔層301包含有一膠體,每一該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20111散佈於該膠體中。其中該膠體之材質為四乙氧基矽烷 (Tetraethoxysilane, TEOS)。該膠體為超疏水膠體,具有令微生物及病毒無法沾附的特性,而能進一步避免微生物及病毒滯留在所述之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上。
本新型乃是一種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非織物層101表面具至少 3 層共押出之多孔隙薄膜的高透濕防水層201,本新型具有高透濕防水層201及自潔層301結構之特徵,有別於過去習知技藝具差異化,其新穎、進步及實用效益無誤。故可有效改進習知缺失,使用上有相當大之實用性。
綜觀上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揭露之具體構造,其高透濕防水層201確實能提供部分阻斷或延長透氣通道,以降低合成血液透過性、Phi-X174 噬菌體穿透性及提升透濕度。再透由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201表面之自潔層301,以降低穿著抗血液病毒防護衣之使用者於脫除該抗血液病毒防護衣時接觸沾染病毒之風險之應用,以其整體結構而言,既未曾見諸於同類產品中,申請前亦未見公開,誠已符合專利法之法定要件,爰依法提出新型專利申請。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1:非織物層
201:高透濕防水層
2011:第一薄膜
2012:第二薄膜
2013:第三薄膜
20111:粉體
301:自潔層
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圖。
101:非織物層
201:高透濕防水層
2011:第一薄膜
2012:第二薄膜
2013:第三薄膜
20111:粉體
301:自潔層
Claims (8)
- 一種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包含有: 一非織物層,其基重小於70g/m 2; 一貼合於該非織物層一側表面之高透濕防水層,該高透濕防水層包含有至少 3 層共押出之多孔隙薄膜,以及散佈於每一該多孔隙薄膜之複數粉體,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基重介於 5 g/m 2至30 g/m 2,牽伸倍率小於300%,且每一該粉體佔該高透濕防水層之重量百分比40%至60%,每一該粉體平均粒徑介於 0.5μm 至3μm,且每一該粉體選用碳酸鈣(CaCO 3),其中該非織物層貼合於該高透濕防水層之總體透濕度大於1500 g/m 2.24hr;以及 一設置於該高透濕防水層相對於該非織物層另一側之自潔層,包含有一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用以使接觸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之微生物及病毒被分解或喪失活性; 其中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合成血液透過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且Phi-X174 噬菌體穿透性可耐壓力 2.0 psi 持續 1 分鐘。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高透濕防水層包含有依序共押出之一第一薄膜、一第二薄膜以及一第三薄膜。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第二薄膜之厚度大於或等於其他兩者,且該第一薄膜、該第二薄膜以及該第三薄膜之膜厚比為1:1:1至1:5:1。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第三薄膜鄰接該非織物層,且該第三薄膜之孔數少於該第一薄膜或該第二薄膜。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第一薄膜鄰接該自潔層,且該第一薄膜之孔數多於該第二薄膜或該第三薄膜。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可見光應答型光觸媒材包含有複數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Cu xO-TiO 2)。
-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自潔層包含有一膠體,每一該奈米氧化一價銅和二價銅混合二氧化鈦粉體散佈於該膠體中。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其中該膠體之材質為四乙氧基矽烷 (Tetraethoxysilane, TEOS)。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8851U TWM620105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10208851U TWM620105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620105U true TWM620105U (zh) | 2021-11-21 |
Family
ID=7990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208851U TWM620105U (zh) | 2021-07-27 | 2021-07-27 |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620105U (zh) |
-
2021
- 2021-07-27 TW TW110208851U patent/TWM620105U/zh unknow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2514A (zh) | 一种医用口罩用无纺布 | |
CN111700330A (zh) | 体感舒适型口罩 | |
CN205970217U (zh) | 一种医用口罩用无纺布 | |
CN201683074U (zh) | 一种透气全棉医用防护服 | |
US20210244111A1 (en) | Multifunctional cloth and multifunctional mask | |
CN204076983U (zh) | 一种用于制作医用口罩的无纺布复合材料 | |
TWM620105U (zh) | 具自潔功能之抗血液病毒防護衣結構 | |
CN105876935A (zh) | 一种手术室用防辐射抑菌杀毒防护服及其制造方法 | |
TWI744141B (zh) | 血液及病毒阻隔防水透濕複合不織布 | |
CN212088183U (zh) | 一种多次使用防护服 | |
CN209521355U (zh) | 一种医用口罩无纺布 | |
WO2021179369A1 (zh) | 一种滤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口罩 | |
TWI761273B (zh) | 抗血液及病毒之防護衣用非織物 | |
US11528946B2 (en) | Cloth mask | |
CN212920728U (zh) | 抗血液渗透的防护服面料 | |
JP2022102131A (ja) | 血液及びウイルス遮断防水透湿複合不織布 | |
CN209869605U (zh) | 一种不织布基层布料 | |
CN207927836U (zh) | 一种活性炭口罩 | |
TWM614664U (zh) | 具微多孔薄膜與抗病毒不織布壓合成形之口罩 | |
CN111775515A (zh) |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抗流感病毒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2724561B1 (ko) | 의료용 전동식 공기정화 호흡기를 위한 후드와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료용 보호복 | |
CN219325620U (zh) | 一种吸湿排汗性好的医用复合无纺布 | |
CN217012878U (zh) | 一种新冠病毒防护口罩用无纺布 | |
KR20070082091A (ko) | 대나무 직물층을 갖는 마스크 | |
CN211138384U (zh) | 一种抗菌除湿的透气无纺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