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TWM577505U -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505U
TWM577505U TW107215603U TW107215603U TWM577505U TW M577505 U TWM577505 U TW M577505U TW 107215603 U TW107215603 U TW 107215603U TW 107215603 U TW107215603 U TW 107215603U TW M577505 U TWM577505 U TW M577505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apturing
capturing unit
heart
camera lens
lens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56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鄭硯丰
凌正南
黃奕達
黃寶民
王友史
Original Assignee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56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505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5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505U/zh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攝像鏡頭機構,包括一上殼體、一下殼體、一座體、一影像擷取單元、一彈性元件以及一旋轉件。前述座體設置於前述上殼體與前述下殼體之間且具有一心形軌道,前述影像擷取單元樞接前述座體。前述彈性元件連接前述座體與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前述旋轉件樞接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並具有一凸桿,其中當前述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前述座體位在一關閉位置時,前述凸桿卡合於前述心形軌道內之一第一位置。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攝像鏡頭機構,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可動式的攝像鏡頭機構。
隨著電腦科技的蓬勃發展,筆記型電腦的發展方向除了效能的提升外,螢幕的窄邊框設計也成為一重要考量。然而,由於傳統筆記型電腦上的攝像鏡頭通常會設置在螢幕旁邊,如此將不利於螢幕周圍的窄邊框設計。
此外,由於一般筆記型電腦上的攝像鏡頭係固定於顯示模組上,且其光軸方向大多是垂直於螢幕的顯示面,因此在使用時往往不易對準人臉,且在調整螢幕角度時也容易導致鏡頭拍攝角度偏移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前述習知問題點,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活動式之攝像鏡頭機構,包括一上殼體、一下殼體、一座體、一影像擷取單元、一彈性元件以及一旋轉件。前述一上殼體具有一開口,前述座體設置於前述上殼體與前述下殼體之間且具有一心形軌道,前述影像擷取單元樞接前述座體。其中,前述彈性元件連接前述座體與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前述旋轉件樞接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並具有一凸桿,其中當前述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前述座體位在一關閉位置時,前述凸桿卡合於前述心形軌道內之一第一位置。
應了解的是,當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受一作用力按壓時,前述凸桿脫離前述第一位置,且當前述作用力釋放後,前述凸桿沿著前述心形軌道滑動到一第二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凸桿沿著前述心形軌道滑動到一第二位置時,前述彈性元件作用一彈力予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使前述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前述座體旋轉,並經由前述開口彈升至一開啟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彈性元件為一扭力彈簧。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具有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前述光學鏡頭設置於前述本體上。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彈性元件作用前述彈力使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彈升至前述開啟位置時,前述光學鏡頭之一光軸方向和前述上殼體之間形成一傾斜角。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心形軌道形成於前述座體之一內側表面上。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開口具有一矩形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心形軌道具有一凹槽,且當前述凸桿沿著前述心形軌道滑動到前述第二位置時,前述凸桿卡合於前述凹槽內。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凸桿卡合於前述凹槽內時,可限制前述影像擷取單元於開啟位置。
於一實施例中,前述攝像鏡頭機構更包括一樞軸,且前述彈性元件套設於前述樞軸上。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前述座體位在前述關閉位置時,前述影像擷取單元之一頂面平行於前述上殼體,以保持上殼體之頂面的完整性。
於一實施例中,當前述彈性元件作用前述彈力使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彈升至前述開啟位置時,前述影像擷取單元凸出於前述上殼體之一頂面。
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更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一顯示模組、一輸入模組以及前述攝像鏡頭機構,其中前述輸入模組樞接前述顯示模組,且前述攝像鏡頭機構設置於前述輸入模組上。
以下說明本創作實施例之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然而,可輕易了解本創作實施例提供許多合適的創作概念而可實施於廣泛的各種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實施例僅僅用於說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創作,並非用以侷限本創作的範圍。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括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此篇揭露所屬之一般技藝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一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此特別定義。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各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首先請參閱第1、2圖,其中第1、2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攝像鏡頭機構於不同視角的爆炸圖。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攝像鏡頭機構主要包括一上殼體H1、一下殼體H2、一影像擷取單元10、至少一旋轉件13、一樞軸S、至少一彈性元件R以及一座體20。
其中,前述上殼體H1和下殼體H2例如為塑膠材質,其可構成一電子裝置之外殼的一部分,前述影像擷取單元10、旋轉件13、樞軸S、彈性元件R以及座體20則是設置在上殼體H1和下殼體H2之間,其中旋轉件13以及座體20可採用塑膠或金屬材質。
舉例而言,前述上殼體H1以及下殼體H2例如為一筆記型電腦之輸入模組外殼的一部分,其中前述輸入模組可與筆記型電腦之一顯示模組樞接,且在前述輸入模組上可設有鍵盤或觸控板等輸入單元。如此一來,前述影像擷取單元10可不必設置在顯示模組之螢幕周圍的邊框上,從而能有助於電子裝置的微型化,同時也能有助於達成顯示模組邊框極小化之目的。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1~4圖,其中第3、4圖表示第1、2圖中之座體20的下半部22於不同視角的立體圖。如第3、4圖所示,前述座體20具有相互固接之一上半部21以及一下半部22,其中在下半部22的內側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心形軌道221,前述旋轉件13則係與影像擷取單元10樞接,且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活動地容置於前述心形軌道221內,藉此可和彈性元件R共同組成一雙推式機構(push-push type mechanism)。
在本實施例之攝像鏡頭機構中,於影像擷取單元10分別設有一旋轉件13,對應於下半部22兩側的心形軌道221。然而,亦可僅於下半部22之一側形成心形軌道221,並對應於前述旋轉件13,同樣可達成本創作所能具有之技術功效。
此外,由第1、2圖中可以看出,前述影像擷取單元10係樞接座體20之上半部21,樞軸S則是設置於座體20的上半部21,其中彈性元件R例如為套設於樞軸S上之扭力彈簧(torsional spring),且其兩端分別抵接影像擷取單元10以及座體20的下半部22,藉此可提供一彈力予影像擷取單元10,使影像擷取單元10能夠相對於座體20由一關閉位置經由上殼體H1之矩形開口H10而彈升至一開啟位置。
透過本實施例之機構設計,能使影像擷取單元10在彈升到開啟位置後顯露出設置於其本體12上的光學鏡頭11,以方便使用者執行拍照、攝影或視訊通話等功能。
再請一併參閱第5~8圖,其中第5圖表示第1、2圖中之攝像鏡頭機構於組合後之示意圖,第6圖表示沿第5圖中之線段X1-X1的剖視圖,第7圖表示沿第5圖中之線段Y1-Y1的剖視圖,第8圖則表示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位在心形軌道221底側之一第一位置時的示意圖。
如第5~8圖所示,當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座體20處於一關閉位置時,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係平行於上殼體H1之頂面,且此時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係卡合於心形軌道221底側之一第一位置(第8圖),從而可限制影像擷取單元10於前述關閉位置,以防止影像擷取單元10受到彈性元件R的彈力作用而由前述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出。
從第6、7圖中可以看出,當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座體20位於關閉位置時,彈性元件R係呈現壓縮狀態,此時若使用者施加一作用力朝下方(-Z軸方向)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即可脫離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且當前述作用力釋放後,彈性元件R會作用一彈力使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之上半部21旋轉,並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以顯露出光學鏡頭11,如此一來使用者便可執行拍照、攝影或視訊通話等功能。
接著請一併參閱第9~12圖,其中第9圖表示第5圖中之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自前述關閉位置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至一開啟位置時之示意圖,第10圖表示沿第9圖中之線段X2-X2的剖視圖,第11圖表示沿第9圖中之線段Y2-Y2的剖視圖,第12圖則表示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從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沿著心形軌道221移動到一第二位置時的示意圖。
如第9~12圖所示,當使用者欲使影像擷取單元10由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彈升以顯露出光學鏡頭11時,可以手施加一作用力朝下方(-Z軸方向)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以迫使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脫離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
接著,當前述作用力釋放後,前述彈性元件R便能作用一彈力使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之上半部21旋轉,並使影像擷取單元10經由前述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而凸出於上殼體H1之頂面,從而到達一開啟位置(如第9、10圖所示)。
應了解的是,當旋轉件13之凸桿131脫離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後,由於受到彈性元件R之彈力作用,因此凸桿131會沿著心形軌道221滑動到心形軌道221頂側之一第二位置,且此時凸桿131會卡合在心形軌道221頂側之一凹槽2211內,以限制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位在前述開啟位置。
另一方面,因為影像擷取單元10在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到開啟位置的過程中,影像擷取單元10同時會相對於座體20的上半部21旋轉,如此一來便可使得影像擷取單元10的光學鏡頭11之光軸方向和上殼體H1間形成一傾斜角,從而使得光學鏡頭11能夠更容易地朝向使用者的臉部,以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並可有助於進行照相、攝影或者視訊通話等功能。
同理,當使用者結束使用而欲使影像擷取單元10從第9圖所示之開啟位置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沉入座體20內部時,可直接以手施加一作用力朝下方(-Z軸方向)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此時影像擷取單元10即可由第9圖所示之開啟位置朝下方旋轉到如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以保持上殼體H1頂面的完整性。
需特別說明的是,在影像擷取單元10從第9圖所示之前述開啟位置下降到第5圖所示之前述關閉位置的過程中,前述旋轉件13之凸桿131會被影像擷取單元10帶動而從前述心形軌道221頂側之第二位置(如第12圖所示)沿著心形軌道221滑動到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如第8圖所示),且前述彈性元件R會受到前述作用力擠壓而呈現如第6圖所示之壓縮狀態。
接著,當前述旋轉件13之凸桿131移動到前述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且前述作用力釋放後(如第8圖所示),前述凸桿131便會卡合於前述心形軌道221之底側,以限制影像擷取單元10於關閉位置,藉此可防止影像擷取單元10受到彈性元件R的彈力作用影響而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出,且此時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會與上殼體H1之頂面平行(如第5、6圖所示),且兩者的高度約略相等,從而能保持上殼體H1之頂面的完整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主要係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前述攝像鏡頭機構係具有可活動之特性,當使用者欲使影像擷取單元10由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彈升以顯露出光學鏡頭11時,可以手施加一作用力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以迫使旋轉件13上的凸桿131脫離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當前述作用力釋放後,前述彈性元件R可作用一彈力使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旋轉,以使得影像擷取單元10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並凸出於上殼體H1之頂面(如第9、10圖所示之開啟位置)。
相反地,當使用者欲使前述影像擷取單元10從第9圖所示之開啟位置經由前述上殼體H1之開口H10沉入前述座體20內部時,可直接以手施加一作用力朝下方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此時影像擷取單元10便可由第9圖所示之開啟位置朝下方旋轉到如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從而能保持上殼體H1之頂面的完整性。
應了解的是,由於本創作可藉由前述旋轉件13、心形軌道221以及彈性元件R共同組成一雙推式機構(push-push type mechanism),因此使用時僅需要直接以手按壓影像擷取單元10之頂面,即可達成顯露出光學鏡頭11或者使光學鏡頭11隱藏於上殼體H1下方之目的,且因為影像擷取單元10在操作過程中會相對於座體20旋轉而可提供良好的拍攝角度,所以能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雖然本創作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
此外,本創作之保護範圍並未侷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創作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創作使用。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申請專利範圍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創作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施例的組合。
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於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工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影像擷取單元
11‧‧‧光學鏡頭
12‧‧‧本體
13‧‧‧旋轉件
131‧‧‧凸桿
20‧‧‧座體
21‧‧‧上半部
22‧‧‧下半部
221‧‧‧心形軌道
2211‧‧‧凹槽
H1‧‧‧上殼體
H10‧‧‧開口
H2‧‧‧下殼體
R‧‧‧彈性元件
S‧‧‧樞軸
第1圖表示本創作一實施例之攝像鏡頭機構爆炸圖。 第2圖表示第1圖所示之攝像鏡頭機構於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第3圖表示第1、2圖中之座體20的下半部22立體圖。 第4圖表示第3圖中之座體20的下半部22於另一視角的立體圖。 第5圖表示第1、2圖中之攝像鏡頭機構於組合後之示意圖。 第6圖表示沿第5圖中之線段X1-X1的剖視圖。 第7圖表示沿第5圖中之線段Y1-Y1的剖視圖。 第8圖則表示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位在心形軌道221底側之一第一位置時的示意圖。 第9圖表示影像擷取單元10相對於座體20從第5圖所示之關閉位置經由上殼體H1之開口H10彈升至一開啟位置時之示意圖。 第10圖表示沿第9圖中之線段X2-X2的剖視圖。 第11圖表示沿第9圖中之線段Y2-Y2的剖視圖。 第12圖表示旋轉件13上之凸桿131從心形軌道221底側之第一位置沿著心形軌道221移動至一第二位置時的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攝像鏡頭機構,包括: 一上殼體,具有一開口; 一下殼體; 一座體,設置於該上殼體與該下殼體之間,具有一心形軌道; 一影像擷取單元,樞接該座體; 一彈性元件,連接該座體與該影像擷取單元;以及 一旋轉件,樞接該影像擷取單元並具有一凸桿,其中當該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該座體位在一關閉位置時,該凸桿卡合於該心形軌道中之一第一位置; 其中,當該影像擷取單元受一作用力按壓時,該凸桿脫離該第一位置,且當該作用力釋放後,該凸桿沿著該心形軌道滑動到一第二位置,且該彈性元件作用一彈力予該影像擷取單元,使該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該座體旋轉,並經由該開口彈升至一開啟位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彈性元件為一扭力彈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影像擷取單元具有一本體以及一光學鏡頭,該光學鏡頭設置於該本體上,且當該彈性元件作用該彈力使該影像擷取單元彈升至該開啟位置時,該光學鏡頭之一光軸方向和該上殼體之間形成一傾斜角。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心形軌道形成於該座體之一內側表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開口具有一矩形結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心形軌道具有一凹槽,且當該凸桿沿著該心形軌道滑動到該第二位置時,該凸桿卡合於該凹槽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該攝像鏡頭機構更包括一樞軸,設置於該座體上,且該彈性元件套設於該樞軸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當該影像擷取單元相對於該座體位在該關閉位置時,該影像擷取單元之一頂面平行於該上殼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其中當該彈性元件作用該彈力使該影像擷取單元彈升至該開啟位置時,該影像擷取單元凸出於該上殼體。
  10.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一顯示模組; 一輸入模組,樞接該顯示模組;以及 一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攝像鏡頭機構,設置於該輸入模組上。
TW107215603U 2018-11-16 2018-11-16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TWM5775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603U TWM577505U (zh) 2018-11-16 2018-11-16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5603U TWM577505U (zh) 2018-11-16 2018-11-16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505U true TWM577505U (zh) 2019-05-01

Family

ID=6735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5603U TWM577505U (zh) 2018-11-16 2018-11-16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5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854B (zh) * 2020-04-01 2021-04-11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行車記錄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4854B (zh) * 2020-04-01 2021-04-11 亞旭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行車記錄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495B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JPH0822343A (ja) 情報処理装置
TWI644200B (zh) 攜帶式電子裝置
CN107231512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0062139B (zh) 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
TWM588267U (zh) 具有攝像模組的電子裝置
JP5991928B2 (ja) 開閉装置
TWM612244U (zh) 電子裝置及其鏡頭裝置
TWM577505U (zh) 電子裝置及其攝像鏡頭機構
TWI710882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574702U (zh) 攝像裝置
TW201925905A (zh) 電子裝置
TWM577522U (zh) 電子裝置
TWI769940B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65929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M624343U (zh) 電子裝置
TWM577639U (zh) 雙按壓式機構及使用此雙按壓式機構的電子裝置
CN210129134U (zh) 具有摄像模块的电子装置
TWI719643B (zh) 可變視場角鏡頭機構、其調整方法以及電子裝置
CN216010246U (zh) 电子装置
TWM594172U (zh) 攝像模組與電子裝置
TWI779661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CN216122609U (zh) 电子装置
TWM629944U (zh) 電子裝置
TW201314422A (zh) 具有投影功能之電腦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