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62148U - 運動健身器材 - Google Patents
運動健身器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62148U TWM562148U TW107201050U TW107201050U TWM562148U TW M562148 U TWM562148 U TW M562148U TW 107201050 U TW107201050 U TW 107201050U TW 107201050 U TW107201050 U TW 107201050U TW M562148 U TWM562148 U TW M562148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frame
- fitness device
- pivotally connected
- exercise fitness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8035 Ba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8391 Musculoskeletal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8836 Neck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7613 Shoulder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9565 Muscle fatig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9816 Muscle tight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2193 P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237 body shap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07 health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976 pectoralis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76 sedent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323 shoulder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種運動健身器材,包括有:一機架;至少一把手,樞接於該機架上,該至少一把手可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樞擺,且該至少一把手具有一握持部,用以供使用者握持;於該至少一把手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在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為△X,該握持部在與該第一方向相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量為△Y,其滿足以下條件:△X<△Y。藉由上述設計,可提供使用者操作把手,以進行上肢的伸展或鍛鍊運動。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與健身器材有關;特別是指一種運動健身器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其中,便有許多人藉由運動來為維持身體健康,或是鍛鍊強健的體魄,其中,健身器材便是人們自我訓練、舒展筋骨的良好選擇之一,因為操作健身器材的運動可以在室內進行,並不會因為天氣不好或空氣品質不佳而無法運動、健身。
而現代人除了因為在辦公室工作久坐,長期埋首於電腦桌、辦公桌之前,因為長期固定姿勢或坐姿不良等因素而容易造成肩頸痠痛之外,因為科技網路發達與普及,人們更是離不開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長期下來,肌肉緊繃與疲勞的累積將造成肩頸痠痛、背痛、手臂上舉困難,甚至有肩關節發生沾黏,導致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等五十肩症狀。
有鑑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運動健身器材,主要可供使用者操作以舒展筋骨,特別是可供使用者進行上肢運動。
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的一種運動健身器材包括有:一機架;以及至少一把手,樞接於該機架上,該至少一把手可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樞擺,且該至少一把手具有一握持部,用以供使用者握持;於該至少一把手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在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為△X,該握持部在與該第一方向相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量為△Y,其滿足以下條件:△X<△Y。
其中,該第一方向為水平方向,該第二方向為垂直方向。
其中,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高過使用者的肩膀,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低於使用者的肩膀。
其中,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相對靠近使用者的腰腹,且相對遠離使用者的肩膀。
其中,該至少一把手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段以及一第二段,該第一段樞接於該機架上;該第二段具有該握持部,該第二段在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所構成之一參考平面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段於該參考平面上的長度,且該第二段與該第一段夾設有一預定角度。
其中,包括有一座椅設置於該機架上,該座椅可被調整為朝向或背向該至少一把手。
其中,包括有一運動機構,該運動機構包括有樞接於該機架的至少一支架以及一轉盤,該支架於樞接部位的相對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該支架隨著該把手擺動而使得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產生相對位移;其中該第一端透過一連桿組而與該機架樞接,而該第二端移動時驅使該轉盤轉動。
其中,包括有一阻力器,連接該支架,用以對該支架提供擺動阻力。
其中,其中該阻力器包括有一彈簧,該彈簧一端連接該支架的該第一端,另一端連接該機架。
其中,該支架的該第一端相較於該第二端靠近使用者。
其中,該連桿組包括有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一端樞接該支架的該第一端,另一端樞接該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的一端樞接該機架。
其中,該第二連桿包括有一立桿以及一橫桿,該立桿的一端與該第一連桿樞接,另一端連接該橫桿;該橫桿的一端樞接於該機架,另一端連接有一踏板。
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搖擺件以及一第一皮帶,該搖擺件樞接於該機架;該第一皮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支架的該第二端與該搖擺件,且該第一皮帶用以驅使該轉盤轉動。
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飛輪,該飛輪與該轉盤傳動連接。
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軸桿以及一齒輪,該軸桿樞接於該機架且穿過該轉盤;該齒輪連接於該軸桿上;該第一皮帶與該齒輪傳動連接。
本創作之效果在於,透過上述把手的運動軌跡設計,可有效地提供使用者進行上肢運動,藉以舒展筋骨或鍛鍊身體,以遠離肩頸痠痛、背痛以及五十肩等的困擾。
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創作,茲舉二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請參圖1至圖3所示,為本創作一第一實施例之運動健身器材100,其包括有:一機架10、二把手20以及一運動機構30。
於本實施例中,該機架10包括有一底架11、一底座12以及一活動座13,該底座12與該底架11連接,該活動座13可移動地結合於該底座12上,而該活動座13上結合有一座椅14,用以供使用者乘坐,而藉由該活動座13的設計,可根據使用者需求或身形調整座椅14與把手20及運動機構30的相對位置。另外,該底架11還設置有一第一立柱15以及一第二立柱16,用以裝設該二把手20與該運動機構30。另外,於本實施例中,第一立柱15的頂部還連接有一固定柱17,該固定柱17用以供裝設一儀表板18。
該二把手20樞接於該基架10上,而於本實施例當中,該二把手20係對稱地設置於該第一立柱15的兩側,且該二把手20可分別於一第一位置P1以及一第二位置P2之間樞擺,由於該二把手20的結構相同,茲以其中一該把手20說明其結構。該把手20包括有相連接的一第一段22以及一第二段24,該第一段22樞接於該機架10上,且與該第二段24夾設有一預定角度,例如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段22與該第二段24為一體成形的結構,且概呈L型,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此為限。另外,該第二段24連接有一伸縮桿26,可供使用者調整為適合其身形或其他使用需求的長度,且該伸縮桿26的一端供設置有一握持部28,用以供使用者握持,其中,較佳者,該握持部28係樞接於該伸縮桿26上,藉以在使用者操作把手20時,握持部28可根據使用者手部握持角度的不同而樞轉。
請配合圖2及圖3所示,於該把手20由該第一位置P1移動至第二位置P2時,或者由第二位置P2移動至第一位置P1時,該握持部28在一第一方向X上的位移量為△X,該握持部28在與該第一方向X相垂直的一第二方向Y上的位移量為△Y,其滿足以下條件:△X<△Y。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X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Y為垂直方向,藉由上述設計,於使用者在操作把手20時,其手臂在垂直方向上的擺動幅度將大於水平方向上的擺動幅度,從而可供使用者進行手臂上舉與下伸等上肢運動。但於其他應用上,前述第一方向並不以水平方向為限,前述第二方向並不以垂直方向為限,前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亦可對調,或者是其他方向,而不以上述說明為限。
此外,於本實施例中,該把手20的該第二段24在第一方向X與第二方向Y所構成之參考平面上的長度L2,係大於該把手20的該第一段22在該參考平面上的長度L1,藉由上述設計,可有助於使用者進行手臂上舉或下伸運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請配合圖2及圖3所示,在把手20位於第一位置P1時,該握持部28的位置係高過使用者的肩膀;在把手20位於第二位置P2時,該握持部28的位置係低於使用者的肩膀,更進一步地,在把手20位於第二位置P2時,該握持部28的位置係相對靠近使用者的腰腹部位,且相對遠離使用者的肩膀。而藉由上述設計,可有助於使用者進行上肢伸展運動,以活動上肢、肩頸、前胸肌群、後背肌群等。
另外,由於座椅14是採取可活動的設計,因此,使用者可調整座椅14方向,以設定座椅14是朝向把手20方向設置(如圖2所示),或者設定座椅14是背向把手方向設置(如圖4所示),而可提拱使用者選擇體驗不同的運動模式。
請配合圖1、2、5所示,所述運動機構30包括有一轉盤32、二支架34、二連桿組40、二阻力器50、二第一皮帶60以及一搖擺件70。
該轉盤32樞接於機架10上,於本實施例中,該轉盤32係藉由一軸桿31而樞接於該機架10的第一立柱15上,且該軸桿31的兩端分別連接有一齒輪33,該二齒輪33可受帶動而驅動該轉盤32轉動。
該二支架34係分別樞接於該機架10之第一立柱15的兩側,並且可分別受該二把手20的帶動而樞擺,由於該二支架34結構相同,茲舉其中一該支架34說明其結構。該支架34於樞接部位的相對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端34a以及一第二端34b,其中,該第一端34a係相較於該第二端34b相對靠近使用者或座椅14,當把手20擺動時,將使得該支架34的第一端34a與第二端34b產生相對位移,並且,該第一端34a係透過連桿組40而與該機架10樞接。另外,當該第二端34b移動時,將驅使該轉盤32轉動。
於本實施例中,該連桿組40包括有一第一連桿42以及一第二連桿44。該第一連桿42的一端樞接該支架34的第一端34a,該第一連桿42的另一端樞接該第二連桿44;該第二連桿44的一端樞接該機架10。另外,更進一步地,該第二連桿44包括有一立桿442以及一橫桿444,該立桿442的一端係與該第一連桿42樞接,另一端連接該橫桿444;該橫桿444的一端樞接於該機架10上,另一端則連接有一踏板46,可供使用者雙腳踩踏。藉由該連桿組40的設計,可讓使用者操作把手20運動的同時,可一併運動到腿部肌群,而達到全身運動的效果。特別的是,前述連桿組40係安裝在靠近於使用者一側的支架34的第一端34a,藉由上述設計,可提升運動機構30的穩定性。
該二阻力器50的結構相同,茲以其中一該阻力器50說明其結構。該阻力器50係連接在支架34上,用以對該支架34提供擺動阻力,藉以提升運動或復健效果。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阻力器50係以彈簧為例,其兩端分別連接在支架34的第一端34a與機架10的第一立柱15上。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設置有阻力器50為限。另外,於一實施例中,所述阻力器50除了設計為提供擺動阻力之外,亦可設計為可使得把手20或踏板46復歸至初始位置的功能,但不以此為限。
該搖擺件70係樞接在該機架10上,於本實施例中,所述搖擺件70為一長條狀桿體,其中間部位樞接在第一立柱15上,並位於第一立柱15的前方。該二第一皮帶60的一端分別連接在一該支架34的第二端34b,另一端則分別連接在該搖擺件70的兩端,且該二第一皮帶60係分別與一該齒輪33相接觸而傳動連接,用以帶動該齒輪33轉動,進而驅使該轉盤32轉動。另外,為使得第一皮帶60與齒輪33穩固貼合或嚙合,在本實施例中,於轉盤32的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一惰輪62,與第一皮帶60相接觸,用以調整第一皮帶60的張力,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設置有該惰輪62為限。
另外,該運動機構30還包括有一飛輪80,設置於該轉盤32的後側,於本實施例中,所述飛輪80係以磁控式飛輪為例,且該飛輪80設置於該第二立柱16上,該飛輪80係透過一第二皮帶82而與該轉盤32傳動連接,用以控制該轉盤32的轉動阻力。
藉由上述設計,當使用者擺動該二把手20及/或踩踏該二踏板46時,將帶動連接該二把手20的該二支架34擺動,而當該二支架34擺動時,將帶動左右兩側的第一皮帶60上下移動,進而帶動齒輪33轉動,齒輪33進而帶動軸桿31以及轉盤32轉動。其中,於本實施例當中,所述齒輪33係透過一軸承(圖未示)而連接於軸桿31上,且本實施例所使用的軸承為外側可雙向轉動而內側僅可單向轉動的深溝滾珠軸承,藉以在各該齒輪33受各該第一皮帶60帶動時,可帶動轉盤32往同一方向轉動。但於其他應用上,並不以上述說明為限,亦可根據使用需求採取不同的軸承設計。
藉由上述設計,本創作所提供的運動健身器材100,可提供使用者進行雙臂的上舉、上提或下拉等上肢運動之外,還可提供使用者雙腳踩踏踏板46而同步運動到雙腿甚至腰部的肌群,藉以達到舒展筋骨之保健效果以及鍛鍊強健體魄之健身效果。另外,所述的座椅14係採取可旋轉的設計,可根據使用者需求選擇將座椅14朝向或背對把手20與運動機構30,藉以提供不同的運動模式體驗。
請配合圖6所示,為本創作一第二實施例的運動健身器材200,其結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的運動健身器材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其運動機構主要包括有二第一阻力組件220以及二第二阻力組件230,該二第一阻力組件220分別連接在二支架210的第一端,該二第二阻力組件230分別連接在二支架210的第二端,其中,前述的第一阻力組件220與第二阻力組件230可以是液壓缸或氣壓缸,但不以此為限。而藉由前述第一阻力組件220與第二阻力組件230的設計,可提供使用者操作運動健身器材200的運動阻力或擺動阻力。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前述把手並不以兩個為限,實務上亦可設計為單一把手,並且當只有單一把手時,亦可僅設置有單一個支架、連桿組、第一皮帶與阻力器,而部以前述實施例當中的成對設計為限。另外,於前述實施例當中,所述的運動健身器材是以健身車為例,因此設計有一座椅供使用者乘坐,但於其他應用上,本創作所提供的運動健身器材並不以健身車為限,亦可應用於臥式車、橢圓機等其他型態的運動健身器材。舉凡應用本創作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創作之專利範圍內。
[本創作]
100‧‧‧運動健身器材
10‧‧‧機架
11‧‧‧底架
12‧‧‧底座
13‧‧‧活動座
14‧‧‧座椅
15‧‧‧第一立柱
16‧‧‧第二立柱
17‧‧‧固定柱
18‧‧‧儀表板
20‧‧‧把手
22‧‧‧第一段
24‧‧‧第二段
26‧‧‧伸縮桿
28‧‧‧握持部
30‧‧‧運動機構
31‧‧‧軸桿
32‧‧‧轉盤
33‧‧‧齒輪
34‧‧‧支架
34a‧‧‧第一端
34b‧‧‧第二端
40‧‧‧連桿組
42‧‧‧第一連桿
44‧‧‧第二連桿
442‧‧‧立桿
444‧‧‧橫桿
46‧‧‧踏板
50‧‧‧阻力器
60‧‧‧第一皮帶
62‧‧‧惰輪
70‧‧‧搖擺件
80‧‧‧飛輪
82‧‧‧第二皮帶
L1,L2‧‧‧長度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X‧‧‧位移量
△Y‧‧‧位移量
200‧‧‧運動健身器材
210‧‧‧支架
220‧‧‧第一阻力組件
230‧‧‧第二阻力組件
100‧‧‧運動健身器材
10‧‧‧機架
11‧‧‧底架
12‧‧‧底座
13‧‧‧活動座
14‧‧‧座椅
15‧‧‧第一立柱
16‧‧‧第二立柱
17‧‧‧固定柱
18‧‧‧儀表板
20‧‧‧把手
22‧‧‧第一段
24‧‧‧第二段
26‧‧‧伸縮桿
28‧‧‧握持部
30‧‧‧運動機構
31‧‧‧軸桿
32‧‧‧轉盤
33‧‧‧齒輪
34‧‧‧支架
34a‧‧‧第一端
34b‧‧‧第二端
40‧‧‧連桿組
42‧‧‧第一連桿
44‧‧‧第二連桿
442‧‧‧立桿
444‧‧‧橫桿
46‧‧‧踏板
50‧‧‧阻力器
60‧‧‧第一皮帶
62‧‧‧惰輪
70‧‧‧搖擺件
80‧‧‧飛輪
82‧‧‧第二皮帶
L1,L2‧‧‧長度
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X‧‧‧位移量
△Y‧‧‧位移量
200‧‧‧運動健身器材
210‧‧‧支架
220‧‧‧第一阻力組件
230‧‧‧第二阻力組件
圖1為本創作一第一實施例之運動健身器材的立體圖。 圖2至圖4為上述第一實施例之運動健身器材的側視圖。 圖5為圖1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創作一第二實施例之運動健身器材的立體圖。
Claims (15)
- 一種運動健身器材,其包括有: 一機架; 至少一把手,樞接於該機架上,該至少一把手可於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樞擺,且該至少一把手具有一握持部,用以供使用者握持; 於該至少一把手由該第一位置移動至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在一第一方向上的位移量為△X,該握持部在與該第一方向相垂直的一第二方向上的位移量為△Y,其滿足以下條件:△X<△Y。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第一方向為水平方向,該第二方向為垂直方向。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高過使用者的肩膀,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低於使用者的肩膀。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於該至少一把手位於該第二位置時,該握持部的位置相對靠近使用者的腰腹,且相對遠離使用者的肩膀。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至少一把手具有相連接的一第一段以及一第二段,該第一段樞接於該機架上;該第二段具有該握持部,該第二段在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所構成之一參考平面上的長度大於該第一段於該參考平面上的長度,且該第二段與該第一段夾設有一預定角度。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包括有一座椅設置於該機架上,該座椅可被調整為朝向或背向該至少一把手。
- 如請求項1至6任一項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包括有一運動機構,該運動機構包括有樞接於該機架的至少一支架以及一轉盤,該支架於樞接部位的相對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且該支架隨著該把手擺動而使得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產生相對位移;其中該第一端透過一連桿組而與該機架樞接,而該第二端移動時驅使該轉盤轉動。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包括有一阻力器,連接該支架,用以對該支架提供擺動阻力。
- 如請求項8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阻力器包括有一彈簧,該彈簧一端連接該支架的該第一端,另一端連接該機架。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支架的該第一端相較於該第二端靠近使用者。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連桿組包括有一第一連桿以及一第二連桿,該第一連桿一端樞接該支架的該第一端,另一端樞接該第二連桿;該第二連桿的一端樞接該機架。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第二連桿包括有一立桿以及一橫桿,該立桿的一端與該第一連桿樞接,另一端連接該橫桿;該橫桿的一端樞接於該機架,另一端連接有一踏板。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搖擺件以及一第一皮帶,該搖擺件樞接於該機架;該第一皮帶的兩端分別連接該支架的該第二端與該搖擺件,且該第一皮帶用以驅使該轉盤轉動。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飛輪,該飛輪與該轉盤傳動連接。
- 如請求項7所述之運動健身器材,其中該運動機構包括有一軸桿以及一齒輪,該軸桿樞接於該機架且穿過該轉盤;該齒輪連接於該軸桿上;該第一皮帶與該齒輪傳動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1050U TWM562148U (zh) | 2018-01-22 | 2018-01-22 | 運動健身器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01050U TWM562148U (zh) | 2018-01-22 | 2018-01-22 | 運動健身器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62148U true TWM562148U (zh) | 2018-06-21 |
Family
ID=6325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01050U TWM562148U (zh) | 2018-01-22 | 2018-01-22 | 運動健身器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62148U (zh) |
-
2018
- 2018-01-22 TW TW107201050U patent/TWM56214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36811B (zh) | 具多種運動型態的複合式運動機 | |
US20190336815A1 (en) | Sport training machine | |
US5792028A (en) | Running exercise machine | |
US7618350B2 (en) | Elliptical exercise machine with adjustable ramp | |
US6964614B1 (en) | Riding device | |
US6450923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exercises and back pain relief | |
CN208244007U (zh) | 运动健身器材 | |
TWI738110B (zh) | 符合人因工程之橢圓機 | |
CN202654614U (zh) | 坐式椭圆轨迹康复训练健身机 | |
CN103083864B (zh) | 坐式椭圆机 | |
TWM562148U (zh) | 運動健身器材 | |
TWI626073B (zh) | Sports Equipment | |
TW202406601A (zh) | 雙滑座式攀爬機構造 | |
TW201318669A (zh) | 坐式橢圓機 | |
TW201336552A (zh) | 座式踏步機 | |
CN201333285Y (zh) | 运动机 | |
TWI764714B (zh) | 具有可控制訓練型態的運動裝置 | |
CN207412608U (zh) | 椭圆机 | |
CN115364428B (zh) | 具有可控制训练型态的运动装置 | |
TW200922651A (en) | Exerciser with pedal device | |
CN201179306Y (zh) | 运动器材 | |
TWI598133B (zh) | 晃擺運動器材及其調整方法 | |
TWI804739B (zh) | 自動式復健按摩椅 | |
CN217961156U (zh) | 一种踏板摇摆式健身车 | |
CN201469985U (zh) | 可伸展手、足部的肌肉训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K |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